电子审批

2024-10-05

电子审批(通用9篇)

电子审批 篇1

以前人们投资一个项目,办理一个证件,需要跑很多相关部门。办理中每个部门经过收集材料、审核材料、开会研究讨论,外加一些人为因素,办完一件业务,短则几个月,长则几年,尤其是涉及的部门越多,拖延的时间就越长,效率就越低。影响了政府在人民心中的形象。随着信息技术发展,互联网技术的普及,电子政务的建设得到快速的发展。现在的电子政务正朝着整合政府部门的各项硬、软件资源,统一网络办公的规范标准,实现联合办公的方向发展。研究开发联合审批系统是电子政务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

1 系统分析

网上联合审批是一项技术含量高且又复杂的系统,涉及到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通信技术、数据加密技术等多项技术。

1.1 功能分析

联合审批是基于计算机网络在统一的信息传输协议和数据整合标准下,多部门间实现跨网络交换信息,同时进行信息加密传输与认证的统一协调的网络政务办公系统。从应用需求分析,它应具备功能[1]:

①具有统一的服务入口;②材料确认与审核;③数据共享;④网络互联互通;⑤信息交换与传输。

1.2 联合审批模式分析

用户通过网络将申报材料提交到审批部门,审批系统接受申报材料,然后依据行政业务规则及申报业务的范畴、性质、分发到相关责任职能部门审核。整个审批系统将协调各责任部门按照逻辑顺序协同工作,完成审批业务,最后将审批结果反馈到网上或通知申报者。

根据用户申报业务的性质不同,网上联合审批可分为三种模式[2]:

(1)全程网络软件材料申办模式:该模式适合申办者提交的仅是电子软件材料及相关表单可接受的信息,审批系统根据业务性质进行审批,并将结果通知用户。

(2)持原件网络申办模式:该模式适合申办者提交原件材料到相关委办局申办的业务项目,申办者提交原件材料并上网申报、登记。审批系统受理并审核办理相关手续及证件。

(3)网下网上同审核模式:该模式适合用户提交申办材料后,相关职能部门需现场考察、取证等可能要多次网下审核的业务项目。

根据业务项目审批的流程不同,网上联合审批可分为六种模式:

(1)线性模式:该模式是审批业务在职能部门间依次以流水作业的形式办理。

(2)分支模式:该模式是将审批业务依情况分发到某几个部门审核,审毕通知用户。

(3)汇聚模式:该模式是将审批业务依情况分成若干个小业务,每个小业务由相关部门审核,审毕汇聚处理。

(4)环路模式:该模式是将审批业务发送到某部门,该部门审毕转到下一部门,如此直到最后部门审毕,回到集成平台通知用户。

(5)混合模式:该模式是对一项复杂的审批业务,审批中它可能涉及到分支模式、汇聚模式、环路模式等多种模式。

(6)会签模式:该模式适用于需要多家单位共同发文的业务。

2 系统设计

根据以上系统分析,网上联合审批系统需按四级网络平台设计。第一级为在线服务平台,第二级为信息交换与协同办公平台,第三级为政府各职能部门专网审批平台,第四级为各部门数据库服务平台。整个审批系统的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

第一级在线服务平台主要实现用户(也包括政府部门)登录、注册、审批流程查询、业务审批状态查询、材料提交、受理、认证、下发审批结果通知、在线交流、监控投诉、平台管理等功能。

第二级信息交换与协同办公平台是网上联合审批系统的业务调度中心,是实现跨网络业务协同工作的集成平台。主要功能是构建异构网间的信息交换体系,制定信息交换规则与标准,接受Web服务器的业务申请,并作初步审批。根据业务性质制定该业务办理的流程,确定相关责任单位,将该业务转发到业务具体负责单位。然后跟踪审批单位的办理情况,接受办理中的信息反馈,并将审批信息转发到Web服务平台,同用户进行双方需求交流。

第三级政府职能部门审批平台是网上联合审批业务的底层单位,每项审批业务将涉及一个或多个职能部门。每个职能部门的职责是接受信息交换平台转来的业务,根据本部门的业务审批程序,审核相关材料,查询核实相关数据信息。如各类证件的真实性,有效期等。根据业务性质和需要还得网下现场考察、取证等各项事务。审批中不断与信息交换平台交换信息。当整个业务审批结束,将所需信息发送到信息交换平台或下一部门,同时登记、注册、存储此业务信息,根据需要完成该业务审批的总结报告并存档及报送相关部门。

特别情况,当审批业务仅涉及一个部门时,用户可不通过信息交换平台而直接登录相关政府部门办理审批业务。

第四级数据库服务平台主要是提供数据服务。在第二级信息交换平台与第三级政府职能部门审批平台中都有各自的数据库系统为整个审批系统提供服务。数据信息分专有数据和共享数据。该平台的主要功能是:①保证数据的安全,防止非法用户进入及恶意攻击,防止病毒破坏。②权限认证及用户分级认证,对不同权限给予不同服务。服务类别有对数据的查询、修改、插入、删除、更新等操作。③提供数据库规范标准,为实现数据共享提供统一的数据结构,数据类型,数据约束条件及规范标准。④提供数据过滤,格式转换,加密传输等功能。

3 关键技术

在整个多方联合审批系统中,要解决的关键技术有:联合审批系统中规范标准的制订、数据共享的设置及数据加密、签名、认证、审批等安全保障问题。其中,数据的多方签名、认证、审批是这里所要研究的问题。

网上联合审批主要业务之一是对数据信息的签名审核,并因此而产生大量的数据交换传输。在整个联合审批系统中,数据安全保障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①重要数据信息的加密存储。②审批部门对被审核数据进行的数字签名。③接收数据信息部门对信息的认证。④数据交换中的加密传输。

根据实际情况,多方签名分无批语签名和有批语签名两种。下面给出有批语多方联合签名审批的设计方案。

设某用户A有信息m,需部门B1,B2,B3,…,Bn等多家单位审核签名,各部门认证签名后,再送用户A及其它各部门存档。要求部门间的签名审核按部门B1,B2,…,Bn的顺序依次进行,其算法设计如下:

3.1 有批语多方联合签名方案设计

有批语多方签名是每个部门对信息m审核后,加入自己的批语,再对有批语信息进行签名,其算法流程设计如下:① 用户A提供信息m,并对m签名得c,发送(m,c)给B1;② B1收到(m,c),对(m,c)进行验证,若为真,则对m加批语s1,得m1=m+s1,再对m1签名得c1,发送(m,s1,c,c1)给B2;③ B2收到(m,s1,c,c1),对(m,s1,c,c1) 进行验证,若为真,则对m加批语s2,得m2=m+s2,再对m2签名得c2,发送(m,s1,s2,c,c1,c2)给B3;④ 依此进行签名直到Bn为止,得签名信息(m,s1,s2,…,sn,c,c1,c2,…,cn),将此签名信息发送给A,B1,B2,…存档备案。

以上的签名算法中,若m较大,还需对m进行散列函数处理后,再签名。无批语多方联合签名审批的设计方案可在此基础上作适当修改即可得到,故此省略。

3.2 算法实现

目前较常用的数字签名算法有基于RSA密码体制、EIGamal密码体制、椭圆曲线密码体制的数字签名算法和基于DSA的数字签名标准的签名算法。在此使用基于DSA的数字签名标准的签名算法设计有批语的多方联合签名审批的算法程序:

设用户A有信息m需部门B1,B2,…,Bn依次审核、批语并签名。用户A选一个512比特的素数p,一个160比特的素数q,且q/p-1,再在Zp*中选两个整数α和e,并且满足αq≡1 mod p,即α是模p的q单位根。计算β≡αe mod p。得密钥空间KA={p,q,α,e,β}。公开密钥:p,q,α,β。保密密钥:e。

A再选取一个随机数t,且满足1≤t≤q-1,并保密,对信息m签名如下:

计算:γ≡(α′ mod p) mod q, δ≡(m+eγ)t-1 mod q。

得签名信息(m,γ,δ),发送给B1。

B1收到(m,γ,δ),验证如下:

计算:u≡mδ-1 mod q,v≡γδ-1 mod q。

判断同余式:(αuβv mod p) mod q≡γ是否成立,若成立,则签名为真,否则有假。

若签名为真,B1给批语s1,将s1与m合并得m1 = m+s1。B1生成自己的密钥空间KB1={p1,q1,α1,e1,β1},再依以上的签名算法对m1签名,得签名信息(m1,γ1,δ1)。

B1发送信息(m,γ,δ,s1,γ1,δ1)给B2。

B2收到信息(m,γ,δ,s1,γ1,δ1),验证如下:

计算:m1=m+s1,u≡m1δ1-1 mod q1,v≡γ1δ1-1 mod q1。

判断同余式:(α1uβ1v mod p1) mod q1≡γ1是否成立,若成立,则签名为真,否则有假。若签名为真,B2给批语s2,将s2与m合并得m2=m+s2。B2生成自己的密钥空间KB2={p2,q2,α2,e2,β2},再依以上的算法步骤对m2签名,得签名信息(m2,γ2,δ2)。

B2发送信息(m,γ,δ,s1,γ1,δ1,s2,γ2,δ2)给B3。

依此签名验证直到Bn为止。得多方签名信息:(m,γ,δ,s1,γ1,δ1,s2,γ2,δ2,…)。

Bn将此多方签名信息存档,并发送到其它各方验证存档。

以上设计的有批语多方签名审批算法程序主要是基于离散对数问题求解的困难性而设计的。算法的安全性得到了应有的保障,能较好地解决多方协议、多方合同签订及多部门审核签名认证等问题。为电子政务系统中的合同协议的签订提供了安全可靠的技术支持。

4 结束语

多方联合签名审批系统是电子政务的主要任务之一。研究开发科学合理、功能完善、满足实际需要的网上联合审批系统,将对电子政务技术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它方便了市民与政府的实时沟通,减少了政务成本,促进了政府在管理体制、管理观念、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等方面的转变。

参考文献

[1]宋乐永.消除信息孤岛推进信息资源开发利用.http://www2.ccw.com.cn/monitor/04/0428/d/0428d62-1.asp.

[2]高科.网上联合审批中的互联互通应用集成平台.http://www.soft6.com/know/detail.asp.

[3]张焕国,刘玉珍.密码学引论.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154~156

[4]黄向东,潘郁.公钥密码体制下协议设计的安全准则及一种网络审批协议.电子政务,2005,22:72~76

[5]丁卫平,邓伟,沈学华.基于二次剩余的加密和签名算法在公文流转审批系统中的应用.计算机与现代化,2005,(9):71~73

[6]党立学,郑逢斌,杜莹,等.基于规则的网上审批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电子政务,2006,22(2):143~145

[7]王彩芬,贾爱库,刘军龙,等.基于签密的多方认证邮件协议.电子学报,2005,33(11):2071~2073

[8]周薇,胡志兴.一个基于二维Logistic映射的数字签名方案.微计算机应用,2007,28(8):894~896

电子审批 篇2

根据《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国务院第292号令)、《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信息产业部第3号令)、《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信息产业部第19号令)、《非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备案管理办法》(信息产业部33号令)和《关于进一步做好互联网信息服务电子公告服务审批管理工作的通知》(信部电[2001]166号)等有关要求,办理电子公告服务专项审批或专项备案应提供:

(1)专项审批或专项备案的申请书。(包括申请的原因,网站论坛、主办单位、网站负责人的基本情况、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2)互联网信息服务(ICP)单位基本情况登记表。

(3)已开办的网站应提供经营许可证或备案编号;未开办的网站应连同经营许可证或备案一起办理。同时应提供单位的组织代码证或企业的营业执照复印件。

(4)明确的BBS服务类别和栏目。应明确列出拟开办的BBS的各具体栏目和类别,所有申请开办的项目应逐项列出。网站开办BBS时应严格按批准的栏目进行,不得超越范围随意开设。

(5)完善的BBS服务规则和规则张贴制度。①、开办BBS服务的网站应明确说明本栏目内容限定的专业类别。②、每个BBS栏目应有相应服务规则,并与栏目一一对应。③、必须在留言板、论坛、跟贴等网页的显著位置张贴互联网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或备案编号。④、上网使用者点击某一BBS栏目时,应首先弹出载有BBS服务规则的页面,该页面内容必须对使用者的行为做出符合法律规章和政府要求的警示和限定,其中包括2000年12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有关条款。

(6)用户登记制度。提供BBS服务的网站应要求上网用户使用BBS服务前预先履行用户登记制度,填写网站提供的注册表格,提供真实、准确、最新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电话、身份证号)。注册表格由网站妥善保存并不得随意泄露,一旦发现BBS用户违反规定或提供虚假信息,网站应暂停或终止为该用户提供服务。网站应采用相应技术手段保证本制度的有效实施。

(7)安全保障技术保措施等。开展BBS服务的网站,对BBS用户发出的信息应预先进行软件自动过滤和人工过滤,然后供人浏览,不得未经审查直接上网公开。

(8)版主工作责任制度。网站必须对拟开办的各个BBS栏目指定本网站专职人员担任版主,每个栏目不得少于一个专职版主,并实行版主责任制。版主负责监管该栏目的信息内容,除采取必要的技术手段外,还应对登载的信息负有人工过滤、筛选和监控的责任。版主的有关个人材料应报受理其专项审批或备案的通信管理局备案。

(9)有相应的专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实施有效管理。

(10)如从事新闻、出版、教育、医疗保健、药品和医疗器械等需要前置审批的内容服务,必须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出具有关主管部门的审核同意文件;如不从事上述涉及前置审批的内容服务,应提供承诺书。

(11)网站域名的域名证书。

电子审批 篇3

项目背景

由于河南地处内陆,所以这个城市尽管物产丰富,但是苦于没有好的销售推广网络,无法推向全国市场,因此市政府首先搞起以信息港牵头的区域经济信息化。取得了一定成果。“信息港”目前已经成为市内各经济部门、工商企业重要的信息传输渠道;仅一个行业的频道就整合了100多家相关企业的信息资源,通过开展网上营销、网上采购、网上招投标等,促进了商贸活动的扩展,为出口创汇创造了更多的机会;而城市之窗网站向全世界展示该市的人文历史、地域特色、风景名胜、工业经济等各方面的情况,则为发展旅游和招商引资开辟了新的途径;“信用网”更是把全市工商企业的资质、信誉度、经营范围、单位代码等情况在网上发布,并提供快捷的查询和分析,为规范社会经济秩序,打造诚信发挥了积极作用。

该市政府在招商引资的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政府具体事务信息化方面的落后,使得该市的招商引资工作受到了很大影响。由于行政审批涉及到不同政府部门的具体程序,使得诸如行政审批等工作效率较低,与现代信息化的发展目标极不相称。建立行政审批一站式服务已经被提上了议事日程。该市较早建立了行政审批服务中心,是河南省市(县)级第一家综合性行政审批服务机构。但信息化的落后使得行政审批中心并没有得到很好地发挥效应。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其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问题,市政府有关部门与曙光公司就信息化建设问题的具体解决方案进行交流。最终,曙光4000L被选定为该市电子政务服务器。

系统方案

整个系统包括信息中心网络和行政审批后台处理两部分,其中信息中心负责联络Internet、以及行政审批大厅和办公人员的终端等,包括Web服务器、内部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和防病毒网关等,而行政审批内部则主要负责后台的处理,包括内部应用和数据库服务器,分别介绍如下。

1.信息中心网络服务器配置

根据信息中心综合服务器选择的策略及要求,以及曙光4000L的特点及优势,信息中心网络建设中使用了曙光服务集群系统4000L,保证了整体系统的先进性、可扩展性、动态负载平衡和易管理性。在集群中先配置了6个节点的服务器。这些服务器均为曙光机架式服务器天阔R220XP,2U高度,处理器采用主频为2.8GHz的Xeon处理器。

系统网络的拓扑图见图1。

2.行政审批中心内部处理服务器配置

根据行政审批中心业务特点,以及网络建设的特点,仅考虑行政审批中心内部使用的应用服务器,不必选择过大的服务器的原则,并综合选择策略及要求,配置2台服务器就能满足行政审批中心日常办公需要,这些服务器也均为曙光机架式服务器天阔R220XP。

曙光服务器优势

曙光4000L服务器具有以下技术优势。

1.混合平台的服务器聚集技术

曙光4000L服务器在多个层次上实现操作平台的混合支持,可以同时支持Windows

NT/2000、Linux操作系统,用户既可以使用熟悉的Windows系统进行系统监控,也可以使用Unix管理控制台,如Telnet远程管理等等。

曙光4000L这种混合平台工作模式对于用户应用具有尤其重要的意义。对于需要多操作系统的用户,使用曙光4000L混合平台集群服务器的优势就可以得到充分体现。

2.系统监控和管理技术

曙光4000L系统利用简单直观的管理工具来管理整个集群,使得系统管理员可以从多台服务器重复、单调的管理工作中解放出来,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曙光4000L服务器在功能上追求实用性,尽量保证用户操作的简单性,用户人机交互接口灵活多样,全方位满足用户使用需求。多层次LCD显示和查询、全方位的管理和监控、详尽的使用文档和帮助系统、操作界面简洁功能清楚、Linux操作系统上创造Windows风格等等方便于用户的设计都是曙光4000L的特点。

3.负载均衡和高可用技术

曙光4000L服务器在任何一个服务节点故障时,系统不会影响其他节点的正常使用。同时,系统管理员可以立即分配作业到其他正常工作的节点,整个系统依然可以确保正常工作。众多节点集成到一起,使得系统管理员可以对系统资源进行统一的优化和重组,在分散方式下的紧张的计算机资源立即变得非常的充裕,不但有效保证当前应用的正常运行,也为系统今后的扩展留有足够的空间。

4.大规模并行计算机和超级信息服务器应用的统一

曙光4000L兼顾并行计算和信息两种需要,实现了大规模并行计算机和超级信息服务器应用的统一。对于数据中心系统而言,曙光4000L可以根据应用的需要,动态分配部分节点用于信息服务,或对整个系统动态分配空闲时间(如夜间)作为计算平台,既满足信息服务的需要,满足各种Internet/Intranet的需求,还可以将曙光4000L的大部分空闲时间规划为科学计算平台,实现一机多用。

5.系统支持动态扩展

曙光4000L的集群式架构决定了其具有良好的动态扩展性。根据用户应用需要,可以选择扩展能力很强的通用节点,节点总数可扩展到100个以上。尤其需要指出的是,曙光4000L的动态伸缩性非常强。用户如果需要减少节点数目,可以随时指定节点与整个系统隔离;用户如果需要扩展节点,只需稍微变更配置文件即可完成。

初见成效

在曙光4000L的强大后台支持下,审批中心已搭建了局域网,窗口统一配置液晶屏电脑,直拨电话50余部,窗口办件均在网上操作,全部过程实行计算机管理。一、二楼大厅共安装了3台触摸屏,已将入厅单位的所有项目、办事程序全部输入计算机中,老百姓只要轻轻一点,就能够找到所需的信息和资料。这使政府部门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型迈了一大步。

审批中心实行了“一站式”受理和“一条龙”服务。精简了审批项目,从原有的1111项减少到了140项,并简化了审批程序。中心信息化的实现,使得打破部门界限、合并相关职能、部门间加强协调和配合,以及提高办事效率成为了现实。

编辑点评 >>

电子审批 篇4

随着计算机科学日趋成熟,行政审批作为政府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能已经成为电子政务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年来,为了深化江西省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认真贯彻执行《行政许可法》,各级政府根据《行政许可法》的规定和上级机关的要求,对行政审批事项进行了全面的清理。目前我省各设区市及县(区)都建成了行政服务中心,大部分行政审批项目都在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办理,实现了集中办公。在已建成的行政服务中心,一部分已建设了图像监控系统;省一级未实现行政审批大厅建设,大部分委办厅局是由具有审批权的办公室组成一个虚拟行政大厅;一些省直部门也建成了部门的服务大厅,方便群众办事。

但是,我省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没有完善的纵向层级关系,缺乏整体的发展规划和具体指导;

(2)缺乏落实制度和规定的手段,对部门缺乏约束力和制约手段;

(3)公共资源交易统一市场不够规范,存在资源浪费、通体监督、监管不分等问题;

(4)部门条块分割造成信息标准不统一,部门之间条块之间信息资源不能共享,无法实现联合审批、业务协同和电子监察。

1 系统项目建设

1.1 建设目标

通过在全省建立统一的省市县三级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实现行政部门审批事项“一站式服务、一窗式受理、一次性告知、一条龙审批、一单式收费”,实现对行政审批事项的实时监察、预警纠错、绩效评估、信息服务等功能;改进行政管理和监督方式,创新体制机制,促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从源头治腐,落实和实践科学发展观,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推进“廉政阳光工程”;深化政务公开,规范权力运行,提高行政效能,强化监督检查,优化发展环境,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江西省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把各级政府所有部门的行政审批业务都纳入进去,从而统一规范全省的行政审批业务。电子监察系统主要从行政审批业务的各个环节去进行监察,包括:申请、受理、补交、办理、特别程序、办结、发证等,分别从过程、费用等个方面去进行监察,从而保证行政审批的规范性、合法性、透明性。

建设江西省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要达到以下目标:

推进高效便民的行政机制。以满足企业和公众需求为出发点,把申报、办证、年审、纳税等群众办事较多、业务量较大、关系公共利益的审批等行政事项作为监控的重点,把便民、实效作为衡量电子监察系统成效的重要指标,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信息技术,加强政府窗口部门的协同办公,切实缩短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申办行政事务时间,降低办事成本,保障群众利益。

强化问责,提高执行力。通过实时监控、信息服务和绩效评估等多个手段,对各行政部门执行上级的决策情况进行监督,并通过监督为责任追究提供依据,提高各行政机关的执行力。

推进依法行政进程。系统将行政监察的要求细化到行政行为的各个环节中,将行政监察过程变得具体、量化。通过对纳入系统的各种行政行为的全过程监控,能在第一时间发现违规及异常状况,并发出警示,以利于及时纠错,促进依法行政。

1.2 建设范围

江西省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建设范围包括省、市、县(区)三级所有具有行政审批事项的政府部门以及各市、县(区)行政服务中心。

其中省级包括工商、国税、地税、质检、建设、规划、农业、林业等68个厅局。市级包括江西省11个设区市行政服务中心和有关单位,县(区)级包括99个县(区)行政服务中心和有关单位。乡镇要作为县级系统的终端。

1.3 建设内容

依托全省政务信息网,建设“一个平台、两个标准、三个系统”。

“一个平台”指依托全省统一数据交换平台,拓展和延伸全省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的数据交换平台与开发全省统一系统软件。在同一数据交换平台上进行数据交换,实现省与设区市、市与下属县(区)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之间的纵向数据交换和省级各部门之间横向数据交换,实现条管部门专业审批系统与省、市、县(区)网上审批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本次江西省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的数据交换平台将使用江西省统一数据交换平台,并将其扩展到其他厅局和各县(区)。

监察部门可对横向各部门、纵向各下级机构进行全面的电子监察。

“两个标准”指行政审批和电子监察数据交换技术标准及行政绩效考核量化标准。数据交换技术标准可以让各级平台方便快捷地交换数据,同时还为以后的扩展应用打下基础。行政绩效考核量化标准则是对考核行政审批、行政处罚处理情况的标准。

“三个系统”指建设网上审批系统、行政处罚系统、电子监察系统,其中网上审批系统包括外网公共服务平台。

1.4 建设模式

(1)部署模式

江西省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按照“统一软件、三级部署、分级存储”的方式建设。

其中省级不设行政服务实体大厅,采用网上审批虚拟大厅模式建设,具有行政审批职能的相关省直部门在其办公场所设立实体服务大厅或办事窗口,通过终端设备接入省政务信息网,在省级网上审批系统受理和办理本部门行政审批事项。

市、县(区)两级都有实体的行政服务中心,采用实体大厅建设模式。所有市县都要部署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

未来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要延伸到乡镇,乡镇作为县(区)级网上审批系统的多个终端,不单独建设系统。因此,本次的县(区)级网上审批系统中的用户管理和覆盖范围将包括各乡镇(街办)。

网上审批系统、电子监察系统、数据交换平台分开作为独立系统部署。

网上审批系统通过办事大厅窗口或互联网(省、市、县(区)各级政府门户网站)受理和反馈各类审批事项。

(2)电子监察模式

电子监察系统采用省、市、县(区)三级部署,权限分配采用分级授权方式,省监察部门可实时查看省、市、县(区)所有审批事项的办理情况,市级监察部门可查看本市和所属各县(区)审批事项办理情况,县(区)级监察部门职能监察本县(区)审批事项办理情况。此外,县(区)级数据监控系统要向省、市数据监控系统上报电子监察各类统计数据,各市要向省级上报电子监察统计数据。

监察部门可以通过统一的登录平台,只需登录一次,就可以监察本级及下级所有审批事项的办理情况,无需重复登录。

(3)数据交换模式

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采用数据交换平台交换数据,其中网上审批系统需同本级部门专业审批系统、本级电子监察系统以及上下级网上审批系统进行数据交换,电子监察系统只与本级网上审批系统以及上下级电子监察系统进行数据交换。

对于某些已有专业审批系统,并且审批事项必须使用部门专业审批系统的条管部门,为了实现电子监察,如果部门专业审批系统可以开放接口,则采用开放接口的方式,将部门审批系统的数据与省级网上审批系统对接。

如果部门专业审批系统不可以开放接口,为了做到对审批事项的时限监察,在厅局(省级)或行政服务心(设区市和县区)设置一台终端机,连入省级网上审批系统,部门专业审批系统的审批事项的申请和办结环节可以通过诸如以下等方式实时交换到各级横向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

*通过串口连接,将部门审批系统的数据与省级网上审批系统对接。

*通过“蓝牙”等无线技术,进行数据对接。

同时,审批事项办理各环节的数据还需要采用二次录入或批量导入方法把数据传送到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

1.5 系统总体框架

江西省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采用J2EE架构,总体框架如图一所示。

1.6 系统部署图

江西省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总体部署图如图二所示:

1.7 系统设计原则

江西省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是覆盖全省、市、县(区)各级政府部门的大型系统,设计必须满足以下要求。

(1)先进性原则。项目的基础软件、开发的应用软件应能够保持较长的生命周期,设计的功能和使用的技术应是行业成熟的、先进的,要考虑系统处理速度和流程处理的科学性。

(2)安全可靠性原则。应能采取各种技术安全措施和管理安全策略,保证系统使用的软件能够稳定不间断运行,信息加工、存放和交换要保证机密、完整、可用、可控和可审查。

(3)开放性和标准化原则。必须考虑本项目要与各系统互联、数据共享和交换问题,尽可能用开放性技术。项目要采用J2EE架构,同时要尽可能遵循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如XML技术、TCP/I P协议、LDAP协议、SSL安全协议、公文格式和电子签名等。

(4)灵活易用性原则。采用模块化、组件化设计原则,保证系统具有较强的并发处理能力及开放性、灵活性、可重构性、可伸缩性和可维护性。对部分可塑性功能和大部分界面,应做到用户可定制。系统界面友好,有图示、提示,操作要简便易用。

(5)可扩展可维护性原则。项目要采用成熟的基础软件产品,如交换中间件、应用服务器、电子表单、工作流、报表、内容管理等,项目的应用软件产品、数据库承载能力、业务环节和分布、数据指标和信息量、功能设置等必须可扩展,应用系统可二次开发。要考虑项目分布面广,涉及的系统技术环境、业务环境复杂,系统必须具备足够的兼容性和可升级。管理人员可轻松地完成对整个系统的配置、管理和维护。

(6)跨平台原则

可实现不同硬件平台、不同操作系统平台、不同语言的应用系统之间平滑地移植,正常运行在包括Uni x系统、Li nux系统以及Wi ndows系统在内的等众多操作系统平台之上,以最大限度地保护用户投资。

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建设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推行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各级政府和部门通过开展网上审批,在网上公开审批的有关信息,在网上统一受理群众申请,并在网上办理审批事项,实行在线反馈。电子监察是对行政权力运行监督方式的重要变革。传统的监督侧重于人的监督,电子监察通过运用电子网络技术,对权力运行过程实行实时、同步、全程监督,排除了人为因素的干扰,使监督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建设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推行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是现代社会信息化发展的需要。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信息化在现代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正发挥着越来越深刻的作用。信息化建设已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十分重视信息化建设,将其视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也对政府信息化建设提出新的要求。推进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是政府机关运用现代信息化技术,推进政府办公自动化、网络化、电子化的一项重要举措。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的开展,有利于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进一步改进政府工作,整合政府职能,规范政府行为,提升政府形象,提升公务员的现代管理理念和科技素质,拓展政府公共服务的范围,全面提高政府的服务水平。推行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通过在网上公开办事项目和办事程序,有利于政府信息公开,促进政府决策公开、透明,有利于促进法治政府和责任政府建设,有利于更好地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推行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还有利于节约纸张,改善生态环境,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所以说,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是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和现代社会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必然选择。

建设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推行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是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提高行政效率的需要。推行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工作,有利于推动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促进各级政府更加自觉地提高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的能力,合理划分经济社会管理事务的权限和职责,妥善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更好地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把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从审批事务中解脱出来,加强对经济工作的监管和服务。通过开展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群众和监察部门能更好地监督政府部门办理审批事项的全过程,更好地落实服务承诺制度和限时办结制等制度,促使审批机关改进作风,提高效率,为广大群众提供高效、优质、便利的服务。

建设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推行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是优化发展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区域经济的发展不仅仅停留在过去硬环境竞争层面,核心竞争力也不仅仅停留在过去政策优惠这个层次。现在,区域经济发展的环境和核心竞争力,更大程度体现在政府的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上。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和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提出要在新的起点实现江西崛起的新跨越,并作出了部署。开展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工作,通过在网上受理和办理审批事项,可以切实解决当前一些政府机关依然存在的“事难办、脸难看、门难进、话难听”的问题。网上审批流程的电子化管理,有利于进一步规范审批程序和管理监督机制,促进政府部门坚持依法行政、按章办事,有利于优化发展环境,创新服务环境,切实提升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建设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推行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是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需要。通过推行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把行政审批项目置于阳光之下,变得更加公开、透明,使审批项目办理的全过程“看得见,管得住”,变审批事项的事后监督为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督。推行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既可以极大地提高机关工作效率,又可以规范行政审批行为,使审批过程更加公平、公正、公开,也有效避免了人情审批和违纪违法问题的发生,有利于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腐败现象的发生。

3 经济与社会效益

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建设将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和很好的社会效益。

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建设有利于提高行政单位依法执政、民主执政、科学执政的能力,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创造性地做好工作;有利于增强全省广大干部职工的机遇意识和责任意识,化波动期为机遇期,化危机为生机,创建最优发展环境,实现江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有利于各级机关转变职能,完善制度,规范程序,提高行政效能,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政府;有利于促进机关作风转变,提高机关干部职工促进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做到“提速、提质、提效”。

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建设将减少审批项目,减少审批环节,减少审批时间,提高审批效率。通过统一的网络、统一的网上审批系统软件,实现全省行政审批上下联动,相关手续和规费代办代交,特事特办,将审批时间缩短到最低限度。

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建设将提升行政服务中心建设水平,完善服务功能,拓展服务领域,实现“一站式服务、一窗式受理、一次性告知、一条龙审批、一单式收费”,最大限度地方便企业和公众办事。

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建设将有助于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健全完善制度,规范机关行政行为,提高行政效能,改进工作作风,优化发展环境。

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建设将对现有资源进行充分利用和有效整合,避免重复建设,提高存量资源的使用效率,同时实现上下联动、业务协同,并可大量节约建设经费和降低运行成本。

4 主要结论与建议

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建设符合当前我国推行政务公开、规范权力运行、提高行政效能、强化监督检查和电子政务应用建设的总体要求,方案设计目标明确,建设内容清楚,投资预算合理,预期效益明显。

参考文献

[1]戴雪冰.胶州市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设计与实现[J].电子政务,2007,(3).

[2]杨铖,石洪欢,赵柳,徐晓宁.网上行政审批系统模型研究[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4).

[3]张军力.构建安全高效的网上审批服务平台[J].信息化建设,2005,(5).

四川省行政审批电子监察工作办法 篇5

开展电子监察工作,不断改进工作作风,提高行政效率,优化发展环境,是实现我市“十二五”发展良好开局,推进“开放奋进,加快发展”的具体举措。各县(区)和市级各部门监察机构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完善相关制度,加强网上巡察,突出电子监察成果运用,确保电子监察工作扎实有效的开展。现将四川省监察厅印发的《四川省行政审批电子监察工作办法(试行)》转发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落实。在执行中有什么问题,请及时报告市监察局。

二○一一年三月二十八日

四川省行政审批电子监察工作办法

(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行政审批,强化效能监察,提高行政效能,优化发展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四川省行政审批违法违纪行为责任追究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四川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建立了政务服务中心的市(州)、县(市、区)应同步建立电子监察系统,加强对行政审批工作的监督。第三条 四川省行政区域内的行政审批电子监察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 电子监察工作由各级人民政府领导,各级行政监察机关具体实施,有关行政机关按照职责协调配合。

第二章 电子监察的主要内容

第五条 监察机关对以下情况实施电子监察。

(一)部门开展行政审批工作情况,包括落实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情况,以及审批流程是否规范、效能指标是

否符合要求、群众是否满意等情况。

(二)部门落实“两集中、两到位”规定情况。

(三)部门窗口人员遵守工作纪律情况。

(四)行政审批通用软件使用情况。

(五)电子监察系统运行情况,包括电子监察设备是否符合监察工作需要,网络是否畅通,数据是否准确等情况。

(六)其他需要监察的情况。

第三章 电子监察的方式

第六条 监察机关采取以下方式开展电子监察。

(一)视频监察。通过视频监察系统对政务服务中心各窗口工作情况开展视频巡查,重点监察各部门窗口人员工作 纪律、服务态度等情况。

1.省监察厅每个工作日对省政府政务服务中心巡查2次以上,选择2个市(州)、8个县(市、区)政务服务中心巡查1次 以上;

2.市(州)监察局每个工作日对本级政务服务中心巡查2次以上,对县(市、区)政务服务中心巡查1次以上;

3.县(市、区)监察局每个工作日对本级政务服务中心巡查2次以上;

4.各部门监察机构根据工作需要对本部门驻政务服务中心窗口、办事服务大厅窗口、下级主管部门驻政务服务中心窗口工作情况等开展例行巡查。

(二)数据监察。通过数据监控平台对行政审批事项办理情况进行监察,发现效能低下等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三)回访监察。通过电话、走访、网络等方式回访行政相对人,了解办件过程、办件结果等情况;通过评价仪等收集行政相对人对行政审批工作的满意度情况。

(四)抽样监察。适时对行政审批办件进行抽查分析,发现并纠正存在的问题,提出工作建议。

第四章 电子监察情况的处理

第七条 建立监察台帐。对电子监察工作情况,电子监察员要认真登记,形成相应的动态资料台帐,存档备查。

第八条 形成报告制度。电子监察员在监察中发现问题,按规定及时报告相关领导,重大问题监察机关应报告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监察机关。

第九条 及时调查处理。监察机关对电子监察中发现的问题,要认真调查处理。对上级监察机关督查的问题,下级监察机关和相关部门要及时调查处理,并于15个工作日内将调查处理情况报上级监察机关。情况复杂的,经调查机关负责人批准,可适当延长办理期限,但延长期限不得超过10个工作日。

第十条 严格责任追究。对电子监察中发现的违纪违规等问题,按照《四川省行政审批违法违纪行为责任追究办法》、《四川省行政机关责任追究制度》等相关法规制度,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第五章 电子监察成果的运用

第十一条 各级监察机关要将电子监察工作情况形成电子监察月报,送同级党委、人大常委会、政府、政协、纪检监察机关及相关部门领导参阅。

第十二条 电子监察情况纳入惩防体系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内容,纳入政府绩效考评内容,纳入政务服务中心对进驻部门的考核内容。

第六章 电子监察系统的管理

第十三条 电子监察系统的管理按照统筹规划、分级负责的原则,实行省监察厅统一管理和各市(州)、县(市、区)监察局分级管理相结合的办法,确保有效监督,安全运行。

第十四条 省监察厅具有电子监察系统最高管理和使用权限,并根据工作需要和用户类别赋予各级监察机关和相关部门不同的使用权限。

第十五条 各级监察机关应当制定严格的电子监察系统用户管理规定,明确系统监管员、电子监察员、系统管理员、岗位用户的职责权限,并定期核查权限设置和规范操作口令。

第七章 电子监察工作纪律

第十六条 监察机关、相关部门及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保密制度和工作纪律,严格执行电子监察计划,严禁弄虚作假、隐瞒不报等问题。

第十七条 技术保障单位及相关人员应严格遵守保密制度和工作纪律,严禁随意调整相关数据。采取严密的安全措施防止无关用户进入系统。认真做好系统维护保障工作,确保系统运行安全稳定。

第十八条 对电子监察相关数据报表、视频资料及其他有关材料进行查阅或复制的,必须报本级监察机关批准。重要数据资料的删除、修改必须报省监察厅批准。

第八章 附 则

第十九条 对各级政务服务中心办理公共服务和其他事项,以及对部门办事服务大厅、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工作开展电子监察,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电子审批 篇6

该系统以权力公开为原则,以网上审批为载体,以电子监察为手段,采用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系统工程方法,构筑一个多功能、大容量、安全高效的项目审批管理服务平台,通过建设统一的在线服务平台、统一的业务协同平台、分散的事项内部办理平台,将全省具有行政权力部门的行政许可事项中适合网上办理的全部实现网上审批。在网上审批的基础上,建设电子监察系统,全面推进我省行政许可的网上公开透明、高效有序运行和全过程电子监察,实现行政许可的运行数据化、流程标准化、办公网络化、结果公开化,建立权责清晰、行为规范、程序严密、运行公开、制约有效、监督有力的行政权力公开运行机制和行政效能建设的长效机制,创新监管模式,优化发展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工作模式

河北省网上审批系统将采用“外网受理、内网办理、统一受理发布、分散事项办理、多部门双向互动”的工作方式。系统的建设和运行采取统一规划、统一用户信息、统一资源管理、统一角色授权、统一系统配置、统一接口标准,本着“需求迫切、效益明显、集中受理、分散办理、业务协同、优化流程、建立规范、长效机制、提高效益、受众满意”的建设原则,以“不越位、不替代、搞服务”的精神,充分尊重审批单位的权益,使网上审批系统真正成为各审批单位的助手和工具。

网上审批项目涉及单位多,需要各部门协同努力才能取得项目的成功,所以省信息办组织成立了网上审批系统项目组,由省发改委和相关部门的主要领导担任项目组的负责人,从组织上保证项目的顺利开展。

电子监察系统建设采用分级监察方式,省监察厅监察到各部门各事项各环节,部门监察室监察到本部门各事项各环节。

三、建设内容

1. 在线服务平台建设

在线服务平台是河北省网上审批系统的对外窗口,是网上政府的表征体现,必须满足所有行政许可事项受理,保障每天百万级的访问量。

2. 业务协同平台建设

业务协同平台是河北省网上审批系统的中枢,担负着整个系统集中管理与消息传递控制的功能,是审批系统的数据库和信息共享平台。

3. 内部办理平台建设

内部办理平台是河北省网上审批系统的核心,内部办理平台运行于各审批单位的内网上,提供处理行政许可事项的审批。

4. 安全保障体系

安全系统是河北省网上审批系统正常运行的保障,运行于所有平台的各个环节。

5. 管理支持体系

维护管理与技术支持是河北省网上审批系统正常运行的基础,主要包括系统维护和管理、数据备份与恢复、安全体系管理、标准体系规范制定、运行机制管理等。

6. 行政监察监督系统

建立和完善行政效能监察监督系统是河北省网上审批系统的深化和完善,为行政监察部门提供科学的监督行政许可事项审批过程的方法与手段。

7. 决策支持系统

通过分析与挖掘审批事项数据库,预测经审批建设的大型项目对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为政府提供决策支持。

四、系统整体架构

1. 技术架构

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是一个流程化为核心的、同时集数据采集、分析、处理等功能,技术要求高、涉及用户范围广的大型应用系统,系统设计在保证整个系统的安全性的同时,也确保系统的开放性、可扩展性、先进性和跨平台性,以满足用户对复杂业务逻辑可定制和可管理的个性化开发需求。根据架构设计的总体技术路线,该系统采用基于分布式组件技术的多层应用体系结构、模块化的设计方法以及B/S为主的技术架构。

根据系统业务需求以及系统逻辑架构和系统的技术路线,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的多层多阶的层次结构模型如图4-1所示,包括4个即相互独立有相互联系的层次,依次是硬件平台/网络层、应用支撑层、业务系统层和综合管理层。

在这4个层次中,业务系统层是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的主要功能,由若干阶构成,依次为接入渠道、应用软件系统、集成服务和信息资源。

2. 系统逻辑架构

如图4-2所示,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在逻辑上分为系统支撑平台、数据库系统、业务应用系统和门户系统四部分。

系统支撑平台包括安全管理平台、运行管理体系、网络和系统软硬件环境、应用支撑开发平台等,应用支撑开发平台提供应用服务的电子工作流、电子表单处理平台、协同办公平台等。

数据库系统包括在线服务数据库、审批办理数据库、权力目录数据库、审批监察数据库和一个综合数据库,前四个数据库主要面对的对象分别为申请人(社会公众)、审批部门、具有行政权力的职能部门和监察部门。

业务应用系统包括网上审批系统、电子监察系统和审批服务系统。网上审批系统负责许可项目的受理、办理、公示、补正补全等审批业务。电子监察系统提供动态监督监察许可业务办理的进度、结果等功能,实时评估各行政许可部门的办事效率,监督各审批项目、审批人员,严格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公平、公开、公正地提供行政审批服务。审批服务系统提供行政权力公开、审批业务咨询和办理状态查询、审批结果通知和相关部门、流程、法律法规的服务,提供内容为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服务对象为社会公众和申请人。

五、业务应用系统

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的业务系统规划设计为三个相互管理、职能不同的系统:网上审批系统、电子监察系统和审批服务系统。网上审批系统是整个业务系统的核心,审批服务系统对许可业务的审批起到帮助作用,审批监察系统实现对网上审批过程的监督和检查作用。

1. 网上审批系统

网上审批系统是系统的核心业务,贯穿于在线服务、业务协同和内部办理三个平台,实现行政许可业务的网上申报、补正、受理、办理、决定、公示等功能,按许可业务的过程细分为项目申报、业务协同、许可办理、审批公示等子系统。

2. 电子监察系统

电子监察系统实现对实施行政权力由事后监察为主向事前、事中、事后监察相结合的转变,由行为监督为主向行为监督和规范行政权力的转变,由内部操作向公开操作的转变,包括行政审批监察系统、咨询投诉管理系统、行政效能绩效分析系统、行政执法监管系统等子系统。

3. 审批服务系统

审批服务系统是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的一个重要功能,实现对许可部门的信息和相关部门的许可事项信息的发布和公示、对系统用户的管理、许可相关信息的发布和网上办理许可业务的帮助等功能,按逻辑细分为许可部门、许可事项、用户管理、信息发布和系统服务等子系统。

电子审批 篇7

电子政务是指政府机构在其管理和服务职能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重组优化,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隔的制约,建成一个精简、高效、廉洁、公平的政府运作模式。电子政务的出现解决了传统的通过纸质文档来进行管理,不便于查找和了解项目的进展情况,也不便于对项目进行统计分析和变更控制的问题。随着电子政务应用的不断深入,工作流技术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工作流管理系统已成为整个应用平台的有机组成部分[8]。由于现实的工作流系统可能无法事先确定所有的流程,并且流程之间的关系在执行期间并不是一成不变,随着社会的发展,各个部门的不同,政策的不同,项目的业务流程呈现多样化和不确定性,这就使得建立在标准工作流模型上的电子政务系统缺乏灵活动态性。以交通局政务审批为例,交通局下属三个部门不仅每个部门的政务审批流程不同,而且同一部门的不同审批项的流程也有所差别,并且时常会因为政策而有所变动,鉴于此本文以交通局电子政务审批系统为例,设计了一套基于动态工作流的电子政务审批系统。

1 系统架构及相关技术

1.1 系统体系结构

交通局电子政务审批系统采用基于C/S模式的三层体系结构:表示层(用户界面)、业务逻辑层(数据处理层)和数据访问层(数据表示与存储)。表示层是系统的用户接口,负责参与者与整个系统的交互。业务逻辑层是用来处理表示层提出的请求,然后对请求进行操作。如果涉及数据库的访问,则调用数据访问层获取相应的数据。数据访问层是负责数据库的访问。这三个层次在设计和编程上是独立的,运行也是独立的,这样提高了程序的可维护性和安全性。

1.2 系统开发环境及工具

系统采用C++Builder集成开发环境,数据库则由开源数据库MySQL来实现。

C++Builder采用功能组件强大的Visual Component Library (VCL)组建结构,全面实现了ANSI C++标准,提供了自己的扩展,并且兼容VC++[2]。

MySQL是最流行的开放源码SQL数据库管理系统,它具有良好的连通性、速度和安全性,是为处理大型数据库而开发的。

1.3 工作流相关技术简介

交通局电子政务审批系统采用工作流技术,工作流管理联盟(WFMC)对工作流的定义[1]是:工作流(Workflow)是一类能够完全或部分自动执行经营过程,它根据一系列过程规则、文档、信息或任务能够在不同的执行者之间进行传递与执行。工作流的实现需要工作流管理系统(WFMS)的支持,工作流管理系统是一个软件系统,它完成工作流的定义和管理,并按照在计算机中预先定义好的工作流逻辑推进工作流实例的执行,协调工作流执行过程中任务之间以及群体成员之间的信息交互。WFMC同时定义了一个工作流的元模型,它用于描述工作流模型内部包含的各个对象、对象之间的关系及对象的属性。在工作流中,任务的概念由活动取代,活动(Activity)是WFMC的标准模型元素,是描述流程运转的最小单元。

工作流执行服务是工作流的核心,它是项目经营过程的任务调度器,并且还在某种程度上是企业资源分配器,项目的业务过程在它的管理监控和调度下运行,因此工作流执行服务的性能和可靠性就直接决定了项目经营过程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工作流执行服务由一个或多个工作流引擎组成,因此它主要完成以下功能:实例化及执行过程执行模型,为过程和活动的执行进行导航,与外部资源交互完成各项活动维护工作流控制数据和工作流相关数据。

2 系统主要功能及设计

交通局电子政务审批系统主要划分为工作流管理和项目实施管理两大块。工作流管理主要包括组织/角色和权限管理、工作流活动管理、工作流流程管理等;项目实施管理则包含项目新建、修改管理、项目进度管理、项目文档管理、项目监督跟踪等过程实例化时的一些管理,通过项目实施管理功能可以实现项目申请、项目申请处理、申请审查、项目现场勘查、主管领导审批、发放许可、归档、项目暂停、项目撤销、项目查询、项目统计、项目监控等的业务,具体的项目实施业务功能根据不同的流程而有所不同。

WFMC虽然给出了基本的工作流模型和过程元模型,为工作流系统的功能设计提供了标准。但该模型没有涉及到动态变化的情况。本文所设计的动态工作流满足下列的特性:(1)能动态定义、修改工作流的过程定义。(2)能够在工作流执行阶段动态增加、减少以及修改活动。(3)在流程执行阶段可以动态改变工作流的流程,如跳过某段流程、回滚某段流程。(4)在流程执行阶段可以动态改变参与者所拥有的活动实例。

根据交通局电子政务审批系统的特点,工作流执行服务将由两个工作流引擎组成,一个引擎负责日常业务的从项目申请、项目申请处理到归档的流程流转,是本系统主要的引擎;另一个引擎负责其他异常情况的处理流程,根据具体情况定义和修改,在本系统中可以定义为项目的延期申请或撤销申请的流程处理,这个引擎可以认为是系统的次要引擎。两个引擎相互独立,又互有联系,两个引擎根据相应规则协议或者并行运行或者互斥运行,次要引擎由参与者请求或主要引擎触发,运行在次要引擎上的工作流实例必须是主要引擎上存在的工作流实例,实例在次要引擎运行完毕后将结果返回给主要引擎和参与者,主要引擎根据返回的信息调整相应的工作流实例。这样做既减轻了主要引擎的负担,提高引擎效率,又防止主要引擎在某个过程实例化运行过程中崩溃。

2.1 工作流管理

工作流管理是整个系统的基础,负责整个工作流的定义和修改。

组织/角色和权限管理负责定义工作流执行时的组织结构、组织中的角色以及权限等信息,这样在进行过程活动的定义时,不仅可以指定某个特定的人是这个活动的参与者,而且可以将活动与组织实体或角色功能关联,在本系统中,组织角色是审批环节中的各个处理部门,如审查活动需要有审查员这个角色完成,这个角色可以是市局窗口人员,也可以定义是区县部门人员,这样就完成了活动与角色的关联。

工作流活动管理提供对工作流活动的新建、修改、删除及查询功能,活动是过程定义原模型的核心,本系统把项目的实例化过程分为项目申请阶段、项目处理阶段、项目归档结案阶段及异常处理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由许多活动组成,这样将所有活动集中管理,方便操作,在工作流管理中的所有操作将会影响整个系统中的所有相关流程。定义一个新活动时,要定义它的相关基本属性如活动名称、活动类型、活动所需要的工作流应用数据、活动处理后的工作流应用数据、调度约束参数(如处理时限)等,而活动的其他属性如所属流程信息、活动的参与角色信息、活动的转换条件(如前后活动信息、流转条件、执行条件)等的信息则要在工作流流程中定义;

工作流流程管理则包含了工作流的新建、修改、删除以及查看等的功能。一个工作流包含工作流模型的名称、版本号、过程启动和终止的条件等的基本信息,它由一系列的活动以及活动之间相互顺序构成,即一对多的关系,而活动、角色、转换条件之间都是多对多的对应关系。新建一个工作流时,系统管理员或者从流程模板中选取一个已有流程加以修改或者从工作流活动管理模块中已经定义好的活动中选取此工作流所需的活动,并设置活动的所属流程、参与角色以及转换条件等信息,这样就把活动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工作流程。如下图1所示为一个通过工作流管理新建的交通局运输管理处项目审批流程图。

图中Act1,Act2…Actn(n≥1)表示的是活动,如Act1为活动提交申请,依次类推。当流程有所变动时,如要加入一个活动现场勘查,则在I工作流活动管理中新增一个活动“现场勘查”并设置相关属性,然后在工作流流程管理中选取上图流程模板,并修改流程,修改活动“审查”的下一个活动为“现场勘查”,并增加转换条件,设置活动“现场勘查”的相关属性使其上一个活动指向活动“审查”,下一个活动指向“领导审批”,同样设置转换条件角色等信息,增加活动“领导审批”的上一个活动指向活动“现场勘查”并修改相关属性。修改后流程图如下图2所示,其他情况类似。

图2修改后的审批流程图(参见下页)

2.2 项目实施管理

项目实施管理模块则主要负责工作流实例化时的一些管理工作。新建一项申请时,选择所要使用的工作流流程模板,工作流引擎将对模板的过程定义进行解释,控制过程实例的创建、激活、挂起、终止等状态以及过程活动实例间的转换。同时提供控制管理监督工作流实例的功能。通过项目修改功能可以实现在流程运行阶段对流程进行动态的跳转、回滚、改变活动性质等操作,原理同工作流管理模块中的活动管理和流程管理功能,但是操作造成的影响仅限于此过程实例,不影响其他执行此流程模板的过程实例,这也是区别于工作流管理模块中的操作功能。

3 系统特色

本系统是在WFMC提出的工作流模型的基础上设计工作流管理系统,遵循WFMC设计的规范,用户可以通过通用的API (应用编程接口)访问本系统,具有工作流产品之间互操作的特性,其次基于动态工作流的电子政务审批系统可以方便的实现对工作流的更改、添加、删除等的操作,增强系统的可移植性,交通局的其他部门只需修改或者重新创建新的流程即可使用。再次,提供丰富的图形化管理界面,操作方便,用户通过系统生成的流程图可以方便的查看项目流程及进展情况。

4 结论

随着企业信息化的推广和应用,工作流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设计并实现了交通局电子政务审批系统,采用动态工作流的电子政务审批系统实现了项目流程的自动化管理,使得整个项目流程更清晰、管理更有效。该管理系统具有很强的适应性、移植性、扩展性,可以改变政府职能部门的传统角色,提高政府部门工作效率。目前该系统已经投入使用并运行良好。

参考文献

[1]范玉顺.工作流管理技术基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斯普林格出版社,2001

[2]刘光.C++Builder程序设计导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3]Sadiq SW.Handling dynamic schema change in process models[C].Australasian Database Conference.2000

[4]缪晓阳,石文俊,吴朝晖工作流过程定义规范.计算机科学,2000

[5]史美林,杨光信,向勇,伍尚广.WfMS:工作流管理系统.计算机学报.1999

[6]Satyanarayanan M.Fundamental Challenges in Mobile Computing.In:Proc ACM Symposium on PODC,Philadelphia,1996.1-7

[7]Imielinski T,Badrinath B R.Mobile wireless computing:solutions and challenges in data management.Communication of ACM,1994,37(10):18-28

电子审批 篇8

关键词: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移动审批,“一网制”服务

贵州省委、省政府把《贵州省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建设。作为加快责任政府、服务政府、廉洁政府、法制政府建设, 加强政务信息化, 完善政府信息公布制度, 提高工作透明度和行政效能的重要基础性工程。

一、主要建设内容

为了确保《贵州省行政审批及电子监察系统》对负有行政审批职能的44个厅局、9个市 (州、地) 、88个县及上千个乡镇的审批事项实施情况进行全程监管, 《贵州省行政审批及电子监察系统》主要涵盖以下建设内容。

(一) 贵州省行政审批电子监察平台。

贵州省电子监察平台用于督促各政府部门依据《行政许可法》梳理业务流程、规范业务行为的权限和时限;实现对行政审批过程的监控、跟踪、催办、督办、预警;接受社会投诉, 督促改进行政审批行为;为社会公众提供公开、透明、高效的便民服务;进一步完善行政绩效评估机制。

(二) 贵州省行政审批平台。

贵州省行政审批平台是一个网络审批平台 (供42个没有审批系统的厅局使用) , 具有受理, 承办, 审核, 批准和办结以及补交告知、补交受理和特别程序等部门内各个审批环节的处理功能。同时可与网上行政服务大厅、协同审批平台以及审批共享信息服务系统无缝集成, 接受互联网申报事项与材料、跨部门协同审批流程和共享审批信息, 共同组成功能全面的网上审批系统。

(三) 行政审批视频监控系统。

主要是通过在省各级政府审批部门的办事窗口等审批现场设置相关网络及视频监控点, 进行远程视频图像的监控, 实现对相关审批人员作风、服务态度和办事效率的有效监督和服务, 并及时处理行政审批现场可能发生的异常, 提高电子监察的整体效果, 真正做到“看得见, 管得住”。同时对现场办公情况进行录像和录音, 为行政监管部门提供后期的事实依据。

(四) 移动审批平台。

依托于贵州电子政务外网网络平台、行政审批系统, 构建在无线专用数据网络上, 建设贵州省移动审批系统。使用移动通信设备 (手机、笔记本电脑) 来进行行政审批业务的办理, 为各单位提供一套更高效、更方便、更灵活、更易用的移动办公系统。

(五) 数据交换平台。

采集各地各部门已建行政审批系统的数据, 根据对应权限和规则进行规范, 最终实现省、市、县、乡四级联网, 并对 (48个厅局、9个市、州、地、88个区县及上千个乡镇社区) 自身权限范围内行政审批的方式、方法、程序、时限、收费等进行全过程的电子监察。

(六) “一网制”政务信息传输平台。

在全省统一建设“一网制”电子政务网络传输平台:由政务外网门户网站和电子政务互联网门户网站构成。面向公务员、各部门、各级领导、企业、公众提供业务办公支撑和信息服务。

(七) 社区服务全程代理系统。

社区服务全程代理系统是指“以承办单位无偿代理为形式, 通过内部有机运作, 依法全程代理替申办人办理其所申办事项的一种新的工作制度和办事方式”。基本内容是:全程代理人员 (居委会、社区中心) 统一受理, 并以一定形式向社会公开。

二、项目完成情况

项目建设于2008年6月正式启动, 2009年12月通过验收, 2010年1月正式投入运行。随着贵州省行政审批电子监察以及贵州省电子公文的建设要求, 贵州省加快了电子政务外网的网络建设, 贵州省行政审批电子监察平台的涵盖面也随之快速扩展。

(一) 模向覆盖。

贵州省行政审批电子监察平台模向覆盖全省所有省直具有审批事项的44个厅局, 纳入政审批事项共768项大项, 999项小项, 贵州省电子政务门户网站公示业务共33704件, 广播电视公示业务28039件, 短信通知业务共发送26033, 实现了对省直各厅局政务服务大厅的视频监控和录音。

(二) 纵向贯通。

在覆盖省级相关部门的基础上, 不断向下延伸, 目前已贯通贵阳市、遵义市、黔东南州、黔西南州等4个市州地政务服务中心及187个部门, 所属17个区县政务服务中心及522个部门、60个乡 (镇) 、社区、街道办事处。纳入市地州级审批事项1936项, 区县级审批事项5065项, 乡镇级审批事项482项。在贵州省电子政务门户网站公示业务共110余万件, 其中市州地级90万件, 市州级所属区县乡 (镇) 、社区、街道办事处20余万件, 实现了对以上市州地各政务服务大厅的视频监控和录音。今年, 在电子政务外网全面覆盖省市县乡的基础上, 将全面实现省市县乡四级联网行政审批电子监察。

系统的运行使用, 有效地缩短了行政审批的办理时限、规范了办事流程, 实现了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的事前防范、事中监督、事后追溯的功能, 极大的方便了来办人员, 同时也提高了政府办事的效率和透明度, 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和推广应用前景。

三、项目管理经验的解析

(一) 围绕一个中心:以提高行政效能、依法行政为中心。

“围绕一个中心”。即实施行政审批及电子监察系统建设, 要以提高行政效能、依法行政为中心, 对提高政府部门管理水平, 规范行政审批行为, 实现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和不正之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 突出两项原则

1. 领导重视、统筹协调的原则。

《贵州省行政审批及电子监察系统》建设项目是省委、省政府加快责任政府、服务政府、廉洁政府、法制政府建设, 加强政务信息化, 完善政府信息公布制度, 提高工作透明度和办事效率的重大项目,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 2009年、2010年、2011年分别列为省委、省政府重点督办项目。

2. 组织保障、系统联动的原则。

建设电子监察系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涉及信息技术、行政审批、管理体制等多个方面, 需要得到省政府强有力的领导以及各级各部门, 特别是一些已经由国家建立统一系统的特殊部门的通力合作和积极配合.贵州省政府明确新组建的“贵州省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联系会议制度”同时为贵州省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建设的领导机构。并由省监察厅、省信息中心和承建商共同组建了项目协调组和项目技术组。

(三) 做好三个结合

1. 整体规划与难点突破相结合。

深入调研, 把握整体规划的科学性。围绕建设目标, 对项目实施的基础环境进行调研。当时的现状是:贵州省电子政务外网建设滞后。具有行政审批事项的48个厅局, 电子政务外网都没有接入单位的局域网。行政审批系统建设滞后。具有行政审批职能的48个厅局只有6个厅局具有网上行政审批系统, 其余42个厅局还是按照传统的手工方式进行审批。根据建设目标, 结合贵州实际, 确定了这次项目实施的主要内容。

认真分析, 把握难点突破的针对性。行政审批及电子监察是涉及所有行政审批部门、事项和办理全过程的系统。因此:难点一是, 具有审批系统的部门, 需要评估其是否满足电子监察的环节要求?不满足的要求改进升级。另外, 要与部门原有的网上审批系统互联, 打破部门的界限, 采集相关审批办理的监察信息;难点二是, 没有审批系统的部门, 要将部门局域网与电子政务外网对接, 以保证统一审批系统平台的使用, 而使用统一审批系统平台涉及改变工作方式, 涉及较多部门和人员, 工作量很大, 认识问题和技术问题并存, 实施阻力很大;难点三是, 原有的行政许可事项是否都完成了梳理, 是否流程已规范, 时限是否都确定, 如果没有, 需要协商确定, 时间上要满足系统建设要求;难点四是, 行政审批及电子监察系统是个大型复杂系统, 要求技术部门具有系统开发设计、运行管理经验, 也要求政府要及时地建立各方面的管理规定和制度, 才能使系统成功建设, 有效运用。对于上述四个难点, 我们在行政手段与技术手段相结合的基础上在实施过程都逐一得到突破和解决。

2. 行政手段与技术手段相结合。

为了保证项目的成功建设, 项目办克服困难, 精心组织, 协调各方, 扎实工作, 较好地完成了省政府领导交办的工作任务。据不完全统计, 共起草上报下发报告、通知、纪要、简报、专报、通报等50余个, 直接上门到省直机关、电信公司、有线电视网络公司等21个单位进行协调和督促检查。集中培训2次、上门培训32次, 共培训省直机关单位领导和相关工作人员850人次。通过监察厅下文和召开项目建设推进会, 对系统功能进行演示和副省长作重要讲话等方式, 对省直各单位系统建设进行了动员、部署并提出要求。正式运行过程中, 多次上门督办抽查、调研检查、目标考核和责任追究, 确保了系统有效正常运行。

省信息中心组织和完成行政审批项目和业务流程梳理、用户需求调查、软件定制、标准规范制定、人员培训、系统平台搭建、电子政务外网建设和接入等工作。为了推进外网建设, 确保监察系统的正常运行, 监察厅和省信息中心共同组织召开贵州省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政务外网接入专题工作会, 重点对省直各单位政务外网接入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3. 分段推进与拓展效果相结合。

第一阶段要;2008年10月至2009年3月, 组织省发改委、财政厅、建设厅、国土厅、交通厅、农业厅、安监局等十个单位进行动员部署、业务流程梳理、用户需求调查、软件定制、人员培训、外网接入和系统平台搭建等工作, 2009年3月15日试点单位进入系统试运行。

第二阶段:2009年3月至9月, 完了38个省直厅局行政审批项目和业务流程梳理、用户需求调查、软件定制、人员培训和外网接入工作, 2010年1月系统投入正式运行。

为了进一步拓展电子监察平台应用效果, 在贵阳市、遵义市、黔东南州、黔西南州完成本地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建设的基础上, 完成了省级系统与四个市、州、地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的对接, 初步实现省、市、县、乡四级联网监察。

四、项目效益和系统延伸

由于该项目依托于贵州省电子政务外网建设, 所以该项目的实施, 快速有效地推动了贵州省电子政务外网网络平台的建设, 改变了多年来外网建设进展缓慢, 多头治理, 标准多元, 重复建设管理混乱的现状。首次在全省范围内, 按照“五统一”的原则 (统一规划, 统一标准, 统一建设、统一网络平台、统一软件平台) 实施跨部门、跨区域、跨行业的信息化建设项目, 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经济和社会效益是明显的。

今后, 在实现并应用好行政审批电子监察基本功能的基础上, 对系统功能进行延伸, 逐步建设:政府非税收入电子监察系统;政府采购电子监察系统;重大项目审批电子监察系统;政务公开电子监察系统;信息资源共享电子监察系统;行政执法监察系统;政府绩效评估等系统, 充分发挥监察平台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侯静, 邓可君, 刘福东.CMS在高校网站群建设中的应用[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1 (4) :220-222.

[2]王德灵.浅谈高校网站群的建设[J].宁德师专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1 (1) :49-51.

[3]SiteServer[EB/OL].http://www.siteserver.cn/cms.

[4]董倩, 刘佳栋, 李红娟.高校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0 (4) :1006-1007.

电子审批 篇9

1 电子政务定义及发展历程

1.1 电子政务的定义

电子政务又称电子政府, 有些专家认为, 电子政务是政府和公众之间服务的媒介, 它是利用现代的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 有效地实现服务、行政和内部管理等功能。还有人指出, 电子政务是指公共管理者及组织在政务工作中, 全面应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 进行管理、办公和为社会服务的一种管理方式。所以, 电子政务不仅仅是一个新概念, 而是一种改进政府管理部门工作的有效工具。

1.2 电子政务的发展历程

我国的电子政务发展较晚, 与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对于电子政务的运用还有很大的差距。我国的电子政务发展历程可分为4个阶段:一是办公自动化阶段, 在20世纪80年代, 我国政府对于信息革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非常重视, 各级政府在工作中开始尝试运用计算机技术, 进行一些最基础的政务活动。二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金子工程”阶段, 我国政府在1993年成立了“国家经济信息化联席会议”, 实施了许多重大的信息工程建设, 并由中央政府直接领导, 主要的目的是保证国民经济重要领域的共享信息和数据传输。三是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 政府上网阶段, 我国政府大力推进信息化工程, 许多地市级政府都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四是21世纪电子政务的应用阶段, 也就是目前电子政务的发展阶段, 电子政务已经逐步有序地发展。

2 电子政务在国土资源行政审批工作中应用的基本情况

(1) 政务大厅在2007年8月1日开始运行, 它是承担部行政审批事项申请材料接收、形式审查、过程督办、结果送达和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等工作的综合办事机构。它主要的行政审批项目可以分为五大类:土地 (建设用地预审、建设用地审批) 、矿业权 (探矿权、采矿权) 、资质 (地勘资质、地灾资质) 、古生物化石 (发掘许可、进出境许可) 、部财政资金支持的项目 (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专项、国外风险勘查、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补助地方地质勘查项目、国家级地质遗迹保护、土地复垦方案等) 。2007年底以来, 国土资源部省级和多数市级建设用地审批、建设用地预审、矿业权审批、资质审批等全部行政审批业务, 实现网上运行与远程电子报件, 其中建设用地审批已实现了远程申报。行政审批事项从政务大厅开始, 进入国土资源部电子政务平台, 构建了政务大厅接件—各司局网上审查—部会审会审定的规范化审批流程。

(2) 审批的流程。网上审批共有6个环节, 分别为报件接收、网上审查、网上并联会审、会审会集体会审、结果发送。详细的情况是:政务大厅窗口统一接收申请报件, 进入内网审批系统转发主办司局;主办司局网上审查, 会审司局网上并联会审;经部长会审会集体审议签发后, 由政务大厅将审批结果送达申请人。根据审批事项的不同, 办理的时限要求为20~30个工作日不等。审批事项必须在要求的时限内办结。

3 电子政务在国土资源行政审批中应用的意义

(1) 创新了国土资源管理的方式, 使监管与服务一体化。管理方式得到了创新, 实现了从原来的重审批、轻监管到现在的监管、审批、服务并重的重大改变。国土资源可以利用电子政府进行实时监测, 能够对新增建设用地的情况掌握得很全面, 对于未批先供和未批先用的土地可以及时发现, 增强了监管效果。通过在网上进行远程申报、“一站式”办理, 大大方便了申请人, 他们甚至可以不用再去政务大厅办理, 提高了办事效率, 也节省了政务工作人员的时间和人力资源, 从而提高了行政的效能, 加快了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步伐。

(2) 使政务能够公开办理, 促进了廉政建设。利用技术手段规范审批的流程, 政务审批的程序、结果等, 都可以通过门户网站、大屏幕、触摸屏等公开发布, 使审批的过程和结果公开、公正、公平, 监管部门和人民群众都能够进行有力的监督。

(3) 使国土资源管理的职能发生了转变, 电子政务的运行, 使审批逐渐向监管和服务转变, 即从单项业务单机运行进化到单项业务网络化运行, 然后向多级多业务网上协同办公过渡, 最后完善监督和服务。自从行政审批实行三级联网后, 100%的建设用地审批、探矿权审批、预审业务实现了网上受理和审批。政务大厅对审批事项实行“一站式”服务和首问负责审批, 全过程都已经透明化, 土地、资质管理、矿产权等三大类35项审批事项都已纳入电子政务系统。

4 电子政务在国土资源审批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 电子政务缺乏统一管理的标准和相应的法律依据。由于我国各个地区的发展水平不同, 对于电子政务的应用也是不同步的。在电子政务立法方面相对落后, 对于电子支付和电子签名等涉及的法律问题都没有相关的章程, 许多方面都是空白。电子政务在国土资源审批的应用上, 如果没有统一的标准, 势必会造成重复建设;没有法律的规范, 会阻碍电子政务的发展。

(2) 公务员和公众对电子政务的认识不足。一些公务员只是把电子政务当作国土资源上网, 没有与自己的工作联系起来, 还有的公务员担心电子政务的发展会影响到自己的利益, 从而产生抵触心理。对于广大的公众来说, 目前对于电子政务的认识还不足, 虽然我国上网的人很多, 但是对于电子政务的需求比较弱, 而且有许多群众对电子政务解决问题还缺乏信心, 电子政务带给人们的好处还不明显。

(3) 缺乏对电子政务安全问题的认识。电子政务贯穿于国土资源管理的许多工作中, 关系到土地的安全, 如果电子政务系统没有得到良好的维护, 那么电子政务的发展就会受到限制;如果过于注重信息的安全, 也会影响到电子政务的发展。所以对于电子政务的安全问题, 不仅要保证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 还要适度。

5 电子政务在国土资源审批应用中的改进措施

(1) 制定有利于电子政务发展的制度, 规范操作流程。从发达国家和我国发达省份电子政务建设的实践经历来看, 制定一个有利于电子政务发展的制度, 规范操作的流程, 是保证电子政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目前还没有电子政务相关的规定, 各个地区也没有统一的做法。可以由部行政审批程序制定出每一项行政审批事项的程序规范、流程图和办事指南。出台《国土资源部内网行政审批暂行规定》, 严格规定网上审批程序、监督、纪律、时限等要求。

(2) 加强对电子政务的宣传。转变公务员和人民群众的观念, 提高他们对电子政务正确的认识, 为电子政务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电子政务的发展离不开公务员和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只有他们对电子政务有足够的了解, 认识到电子政务的作用, 积极探索、乐于使用, 才能使电子政务不断发展。

(3) 克服电子政务技术和资金上的难题。国土资源部门在实施电子政务时, 难免会遇到资金和技术的问题, 由于近年来机构的改革和职能的转变, 经费和人才都受到一定的限制, 而且电子政务所需的软件和硬件设施投入较大, 并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在资金方面, 可以引入民营资本和非政府的资金投入。在保证电子政务系统安全的情况下, 可以适当授权企业参与建设和筹资。不仅可以减轻国土资源部门的压力, 同时也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在技术方面, 可以联合实力强的IT企业共同开发软件, 提高电子政务系统的水平。

(4) 加强电子政务安全管理。内部破坏和外部侵入是威胁电子政务安全的主要因素。内部的破坏是指对计算机系统的破坏, 以及窃取机密数据和越权处理公务等。对于外部的破坏可以运用防火墙, 对内外网进行隔离。要有效地防止内部的破坏, 必须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 尤其是对国土信息网络的建设、维护和管理, 都应该制定相应的规定来约束, 还要不断提高反病毒、反黑客的水平, 确保电子政务正常运行。

(5) 提高素质, 优化服务质量。国土资源每个工作人员都应自觉遵守《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敬业爱岗, 坚守职业道德, 遵纪守法。不断改善工作作风, 积极为人民群众和企业排忧解难, 严守工作纪律, 依法行政, 廉洁从政, 树立良好的形象, 充分发挥电子政务的作用。

5 结语

电子政务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提高行政办事效率, 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建立高效、廉洁、注重服务的新型政府。电子政务作为国土资源改革的有力工具, 在实施的过程中, 应该按照电子政务的要求, 对相应的工作流程不断加以完善, 为建立新型的国土资源行政创造有利的条件。

参考文献

[1]何振, 蒋冠.试论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内涵与特点[J].图书情报工作, 2005, 49 (2) :64-67.

[2]邵德奇.新时期我国电子政务的特点与趋势研究[J].中国科技资源导刊, 2008, 40 (3) :46-49.

[3]李晓波.国土资源部:电子政务力促管理改革与发展[J].信息系统工程, 2010 (12) :148.

上一篇:高一新生的养成教育下一篇:装修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