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批授权

2024-09-24

审批授权(精选3篇)

审批授权 篇1

当前几种典型的财务收支授权审批模式

1.“一支笔”财务收支审批模式

所谓财务收支审批“一支笔”主要是指特定单位的一切财务收支都是由一个人负责审批。其优点是适合于规模较小的个体私营企业。业主实施独立自主的财务审批权,能够灵活地控制企业支出,合理支出费用,从而避免多头审批造成的审批标准不一、监督失控以及效率低下等问题。然而,在国有企业或者是规模较大的公司制企业之中,“一支笔”财务收支审批模式的缺陷也是十分明显的。

2. 分级财务收支审批模式

分级财务收支审批模式主要是依据特定企业的业务范围和资金规模大小,由此确定不同级别、不同权限范围的财务收支审批人员。一般来说,单位领导副职(分管领导)或者是特定职能部门负责人在其所主管的业务范围内和一定金额范围内具有相应的财务审批权。对于金额较大的财务支出或者是重要的财务支出活动则是由单位负责人亲自进行审批。因此,分级财务收支审批模式既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提高企业财务收支过程中的审批效率;同时也约束和牵制了相关审批人员的权限和职责范围,从而极大地避免了权力的过分集中,防止腐败行为的发生。

3. 多重财务收支授权审批模式

多重财务收支授权审批模式要求企业内所有的财务收支都必须由两个或者是两个以上的人员共同进行审批,在加强彼此之间监督力度的同时,也能够提高审批决策的科学性与有效性。一般来说,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部分企业的财务支出先是由职能部门的负责人进行审批,随后由该单位的负责人进行审批;部分企业则是由职能部门负责人预先进行审批,再由分管领导进行审批,甚至还需要单位负责人进行最终的审批活动。

4. 混合财务收支授权审批模式

从模式建构的角度来说,混合财务收支授权审批模式是对以上三种模式的整合运用,也即是根据不同的财务收支情况决定采用相应的审批制度。该模式要求在一定的业务范围与资金范围内则是由一个人员进行财务支出的审批;如果超出一定业务范围和一定资金额度则是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人员进行审批。

5. 会签财务收支授权审批模式

会签财务收支授权审批模式主要是指部分大型企业或者是集团性企业针对下级单位财务收支业务的申请活动,先是由相关主管部门调研审核下属部门的财务收支申请内容,并且出具具体的审核意见,随后再呈报给集团分管领导或者是集团主要负责人进行会签审批。

当前企业财务收支授权审批中存在的问题

1.对审批过程缺乏有效的监督

当前许多企业单位在进行财务收支审批过程中,先是由经办人员在取得的原始凭证上面进行签字,随后经过单位负责人的审批活动,然后再由出纳人员进行付款,最终才是会计部门进行审核入账。在此种工作流程之中,即使会计人员入账时发现了问题,但由于受制于单位领导,出于自身利益或者是平衡各方面关系的考虑,他们往往以默认的态度,不会或者是不敢提出异议,最终以是否有领导签字为依据进行相关的入账活动。在此情形下,这种财务支出审批过程中先审批后审核的程序,使处于工作流程末端的会计人员形同虚设,由此制约了集中核算过程中的监督作用。

2.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严重

虽然当前的《会计法》明确规定:企业单位负责人必须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与会计资料的完整性、真实性负责,但由于内部财务授权审批制度的不健全或者是落后性,比如“一支笔”财务收支授权审批模式使业主能够独立自主地实施财务审批权,尤其是可以灵活地控制企业支出,合理支出费用,从而避免多头审批造成的审批标准不一、监督失控以及效率低下等问题。然而,随着企业经营规模或者是业务量的不断加大,其纳税支出也必然会大大增加,受到利益的驱动,企业负责人会指使会计人员做假账,甚至是编制虚假的企业财务收支资料等,由此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因此,制度上的不健全使企业不自觉地走上违法、违规的道路。

3.财务收支审批中的“权力本位”思想严重

当前,基于权利制衡、互相监督以及提高财务决策水平的财务收支审批制度包括分级财务收支审批模式、多重财务收支授权审批模式、混合财务收支授权审批模式以及会签财务收支授权审批模式等。这些模式的设计初衷是正确的,而且基本架构也十分完整,然而,在具体实施的时候,则往往存在着“权力本位”的思想。如果财务审批决策正确,则所有的人员都有功能,也都能够从中获利;如果财务审批决策错误,则是领导的问题,自己也不会受到牵连。

4.财务收支审批效率低下

部分大型企业或者是企业集团结合内部的业务范围以及机构组织情况,综合使用了以上诸多模式,比如对于支出金额较小或者是支出数较少的项目使用“一支笔“审批模式;对于内部管理级次多、支出金额大、支出次数多的机构则使用多重审批或者是分级审批模式;而对于支出额或者是投资额巨大的项目则除了注重内部多重审核以外,而且总公司也会进行多重审批等,从而极大地避免了单独使用某一财务收支审核模式所带来的弊端。

5.财务收支审批“宽入严出”“抓大放小”的问题

出于资金盈余的常识性考虑,不管是国有企业、事业单位,还是私有企业单位在财务收支审批过程中往往还存在着“宽入严出”的问题。也即是轻视企业资金收入的审核过程,将此视为企业增强实力的重要象征;而在资金支出的过程中则显得十分严格,甚至需要花较长的时间来审核相关问题。

企业财务收支授权审批存在问题的应对措施

1.明确财务收支审核内容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明确财务收支审核内容是建构系统的财务审核程序或者是审核模式的前提和基础。具体来说,当前财务收支审核的内容主要包括财务收支是否符合企业内部会计管理制度、《会计法》以及其他相关的财务管理法规等;财务收支是否符合合同规定或者是财务计划等;财务收支是否符合效益性原则;财务收支的项目内容和相关数据是否真实、完整;财务收支的原始凭证是否符合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规定等。

2.明确财务收支审批人员和审批权限

各个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规模大小、组织结构等实际情况,确定财务收支审批人员队伍和各自的权限范围。一般来说,企业可以确定单位负责人或者是相关授权人员进行财务审批,也可以确定两个或者是多个审批人员,由此在各自的授权范围内行使相关的审批权力。对于金额较大或者是重要的项目则是由领导集体表决。在此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可控制性的原则,也即是尽量保证审批人员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能够具有实际的管理权,由此才能保证建构起的财务收支审核模式或者是审核程序能够切实、有效,提高审批结果的合法性、真实性与合理性等。

3.建构由单位负责人直接领导的审计监察队伍

权力需要监督,而没有权力做后盾的监督是缺乏效力的。因此,为了保证企业内部财务收支审批人员能够正确地履行自己的职责,企业还必须建构起由单位负责人直接领导的审计监察队伍,定期审计财务收支的审批情况,一方面及时发现问题,防微杜渐,纠正工作失误;另一方面做好审批人员离任审计,如果发现存在滥用职权或者是未按规定审计的情况,则应及时报告企业负责人,及时追究其责任,最终在企业内的财务审核部门进行一股良好的氛围。

4.建构严格的追责机制

财务是企业的经济命脉,涉及到企业的直接利益,因此,企业在赋予特定人员强大的财务审批权力的同时,也要建构起严格的追责机制,对于违法《会计法》,挥霍、浪费、贪污、受贿公款造成损失的人员,不仅要追究其经济责任,如果问题严重的还要追究其刑事责任。与此同时,也要避免审批人员由于担心承担责任,而当断不断,贻误战机,使企业错失良机的情况,因此,在建构追责机制的同时,也要有相应的激励机制,由此鼓励审批人员作出正确而适时的财务审批决策。

审批授权 篇2

一、目的:

为规范财务行为,加强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医公司发展,在坚持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本审批制度适用于制造本部、营销本部、国际本部等职能中心商品出库、货款支付、工资发放、费用报销、员工借款、固定资产购置、税金交纳和其他货币资金使用的审批。

三、内容: A.出库审批

1、审批程序

⑴ 对于先收款后发货的情形

由经办人员填写出货清单交部门负责人签批后交由销售会计审核,财务负责人复核,再交由货运人员到库房办理产品出库手续。

⑵ 对于先发货后收款的情形

由经办人员填写出货清单交部门负责人签批后经销售会计确认应收款额,交由财务负责人审核,再报相应的审批权人审批(审批权限如下,额度外的不予批准)。经办人员持审批权人的审批意见到库房办理商品出库手续。

2、审批权限

未收到货款的订单,累计欠款金额a)10000元以下(含10000元),由销售经理批准;b)10000元以上20000元以下(含20000元),由营销中心销售总监批准;c)20000元以上50000以下由营销中心负责人批准;d)50000以上由总经理批准。以上“累计欠款金额”,不包含购方按规定享有的信用额度或双方另行约定的欠款额度。

B.材料结算审批审批

1、审批程序

⑴ 货款支付一律先由经办人员认真填制付款申请表,对收款单位、付款金额、用途及合同号码(附合同原件)均要详细填列,并对经济业务内容的真实性及有效性负完全责任。

⑵ 经办人员将付款申请表交由部门负责人审核业务的合理性、真实性并签署意见后交制造本部负责人审批。

⑶ 财务部负责人审核付款申请表的经济内容,包括合同、发票等,签署意见后交职能本部总监审批,最后交由出纳办理付款手续。

2、审批权限

⑴ 现结设备、物料及零星采购,单笔次金额在50000元(含50000元)以内的报销(或冲账)由制造本部负责人审批;50000元以上的由总经理审批。

⑵ 月结材料款,金额在30万元(含30万元)以下的支付由制造本部负责审批;30万元以上的支付由总经理审批。

C.工资发放(包括员工社会保险费用)审批

由公司人力资源部制作员工工资,《工资发放表》由财务部负责人复核后,交公司职能中心总监审批。D.费用报销审批

1、费用划分

费用报销包括销售费用、行政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的报销。

销售费用在本制度中指物流费、广告费、业务招待费、销售人员差旅费、报关费、船运费、提单费等; 行政管理费用在本制度中指办公用品费用、电话费、技术开发费、员工培训费用、租赁费、修理费、总部员工差旅费等;

财务费用在本制度中指利息支出、金融机构手续费、审计费等。

2、审批程序

费用报销人员填写费用报销单并经本部门负责人审核无误后,交由各职能本部负责人签批,再将费用报销单交财务部负责人复核,职能中心总监审批。

3、审批权限:

公司各部门因公发生的费用(含代客户垫付的费用)单笔次金额在3000元(含3000元)以内的由各职能本部负责人审批;金额在3000元以上的由总经理审批。

注:1)其中工伤事故发生的费用需由相应的车间主管及行政部经理审核;

2)应由客户承担先由我司垫付的费用,销售文员需签字确认并复印留底。E.借款审批权限

1、现金借款

公司各部门因公借款一定要注明借款事由、金额、预计报销日期等内容,单笔次在3000元以内(含3000元),先由部门负责人审核签名,再由各职能本部负责人审批;3000元以上的由总经理审批;

2、支票借款

公司各部门因公办事需借支票,在借支单上一定要注明借支原因,单笔次在10万元(不含10万元)以下由部门负责人审核签名;再由各职能本部负责人审批;10万元以上的由总经理审批。

3、特别说明

1)以上现金借款由审核、审批人承担连带责任;

2)以上现金借款,若借款人未办理担保手续,按《费用报销制度》中“现金借支”规定办理;

3)未写抬头、金额的支票,借款人必须是办理了担保手续的员工,否则不予借支(写好抬头及金额的除外)。

F.固定资产购置审批

由申请人向采购部提出购置固定资产申请报告(报告说明购置固定资产的必要性、计划购置数量、固定资产品名、规格、型号、市场询价情况、资金来源等),采购部负责人根据公司和申请人的实际情况对是否购置给予审核,交由制造本部负责人签批。G.交纳税金审批

各月份应缴纳各项税金的纳税申报由会计负责填列后交公司财务负责人审核,再交职能中心总监签署。H.投标保证金审批权限:

1、本公司代经销商支付投标保证金在对方款项已到本公司账上的情况下,由营销中心负责人审批;对方款项未到本公司账上,需由本公司先行垫付的,先由营销中心负责人审核,再交总经理审批。

2、本公司自付保证金,单笔次金额在5万元(含5万元)以内的,由营销中心负责人审批;5万元以上的由总经理审批。

I.其他:

1、银行代扣代缴的各项费用无需填制付款申请表,无需报批;

2、其他相关联公司需我司代垫付款项由总经理审批;

3、上述未涉及到的款项支付由总经理审批。

四、审批责任

1、审批人及经办人必须用钢笔或签字笔签字。签批人对所签票据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

2、审批人员在履行审批权限时,应遵守有关财经制度,秉公办事,对所审批事项负责。

3、审批权人因故不能履行审批权利时,其审批权上移。

五、附则

1、本制度的解释权归公司财务部。

企业资金支付授权审批制度 篇3

制度名称

企业资金支付授权审批制度

受控状态

文件编号

执行部门

监督部门

考证部门

第1章

总则

第1条

为有效执行企业资金管理内部控制制度,规范资金支付审批程序,明确审批权限,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控制资金风险,特制定本制度。

第2条

本制度的制定依据是《公司法》、《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及公司相关制度。

第3条

本制度所涉及的对控股股东及其附属企业的资金支付项目,均应符合股东大会预先批准的范围和额度。

第4条

本制度主要规范公司资金支付,下属公司均应参照本制度制定相应执行文件。

第2章

资金支付的分类及审批权限

第5条

根据公司资金支付的性质,将资金支付分为以下两大类:经营性支付和非经营性支付。

第6条

资金支付的审批流程。

资金支付的审批流程如下图所示。

开始

用款人填写报销单或资金申请单并签名

各业务部门负责人审核签字

财务负责人核准

管理层在授权范围内审批

财务部会计审核并编制记账凭证

出纳付款

结束

资金支付审批流程图

第7条

资金支付的审批权限。

经营性支付与非经营性支付的审批权限如下表所示。

经营性支付与非经营性支付的审批权限说明表

支付种类

审批额度

审批职责

经营性支付

小额经营性支付

3万元以内(含3万元,外币按记账汇率折算,下同)

财务总监

3万元以上

总经理

大额经营性支付

对非关联方支付,50万元以内(含50万元,外币按记账汇率折算)

总经理授权

对非关联方支付,50万元以上

总经理

对关联方支付,30万元以内(含30万元,外币按记账汇率折算)

总经理授权

对关联方支付,30万元以上

总经理

非经营性支付

无事由、无合同、对控股子公司借款除外

30万元以内(含30万元,外币按记账汇率折算)

总经理

30万元以上,300万元以内

董事长

300万元以上

董事会

第3章

资金支付审签人的责任规定

第8条

用款人应如实反映资金支付内容,在资金申请单、报销单上签字,对资金支付结果负直接责任。

第9条

各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资金支付的真实性、合理性及必要性负责,并在此基础上审核签字,对资金支付的结果负部门领导责任。

第10条

对资金支付具有最终审批权限的人员,对资金支付的结果负领导责任。

第11条

违反本制度的责任人,未对公司造成直接损失者,个人处以500—2000

元罚款,部门处以

1000—5000

元罚款;对公司造成直接损失者,按照相关管理法律、法规予以处罚;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4章

附则

第12条

本制度由公司财务部负责制定、修订及解释,自总经理办公会通过之日起执行。

编制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修改标记

修改处数

上一篇:聚氨酯微孔膜下一篇:谈判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