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权制度

2024-05-12

授权制度(共8篇)

授权制度 篇1

一、执业医师手术分级授权、能力评价与再授权管理制度概述

1. 执业医师手术分级授权

只有获得执业医师资格的医生, 才有资格接受执业医师手术分级授权。执业医师手术分级授权, 是一种依据医生的能力来进行对医生能够进行的手术种类进行规定的管理办法。执业医师手术分级授权的基础, 是医生能够进行各类手术的能力, 是建立在医生足够的手术能力上的。所以, 越是有资历有经验, 越是手术能力高的医生, 才能获得授权去做难度大的手术。这样的授权方法, 是对患者负责的表现, 也是对医生的一种激励和肯定。

2. 执业医师手术能力评价

一般来说, 执业医生的手术能力评价不是空口无凭的, 会有一套严格的评价体系和制度来相对应。在这方面, 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 执业医师手术能力评价的制度也在越来越完善。

通常看来, 这样的能力评价是间隔三年左右的时间进行一次。而且评价的标准也有严格的规定。其中包含了各种不同级别的手术的完成情况, 是否发生手术死亡事故, 以及有无医患纠纷等等各类评价指标。这些指标都是硬性指标, 在实际操作中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只有能力过硬的医生, 才能获得更高的评价, 也才能获得授权处理更高级更难的手术。执业医师手术能力评价, 对于医生是很重要的, 关系到一个医生的手术能力, 也关系到医生所在的医疗机构对医生的重视程度。在医疗行业, 医生之间的竞争也是非常激烈的, 执业医生手术能力评价制度的完善, 更是让医生不得不扎扎实实地在实际手术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手术水平, 这样才能有利于自身长远的发展。南郭先生类的医生, 在这样的评价体系下是无处遁形的。

3. 执业医师再授权管理制度

执业医师再授权管理制度的核心, 是再授权程序。一套严格的再授权程序对于执业医生的再授权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一般来说, 执业医生的手术分级再授权程序是比较复杂的, 需要层层的审核和具体的证明资料和能力评估证明。这样做的好处, 一方面是可以严格把关, 让真正有能力的医生能够得到重用;另一方面, 是为了让能力不足却硬要揽重要手术的医生望而却步, 让医院的手术分级授权制度保持在正常的轨道上运行。

执业医师的再授权一般是需要在医院内部公示的, 让大家都了解到被授权的医师, 是对医师的一种肯定。而且需要备案, 在医院内保留医生的全部资料。备案也是有诸多必要性的, 在这里就不一一阐述了, 但是一定要引起相关医院的重视。很多医疗机构就是对医生没有备案或者备案信息不完全, 导致了医生资源管理的混乱无章。

二、执业医师手术分级授权、能力评价与再授权管理制度的深入剖析

1. 整体性

执业医师手术分级授权、执业医师能力评价和执业医师的再授权管理制度, 这三部分其实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共同形成了对医生能力的一个综合评价, 以及实现了把不同能力的医生按照评级来分配到相应难度的手术中, 实现了医生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最大化利用。

执业医师的手术能力评价是这三部分的基础, 是进行另外两项授权的前提。这就保证了真正有能力的医生可以得到重用, 不会让医院出现好医生得不到重用而技术差的医生却进行高难度的手术的情况, 从另一个层面上来说, 这也是对患者的一种负责任的态度。我们难以想象, 不能胜任手术的医生给我们做手术的情况, 这对患者来说是非常不负责的。这样的能力评价作为基础, 大大保证了医生资源的合理化分配, 也让医患纠纷控制在了最低的程度。

执业医师手术分级授权制度和执业医师手术分级再授权制度, 在执业医师手术能力评价的基础上, 完整地保证了医生能力和工作的对等性, 让医院的工作效率达到最大化, 让医院对患者进行手术的能力也达到了最大化。一个基础, 两个分级授权, 这样的有机整体, 既稳固又灵活, 既简单又全面, 为医院的手术治疗高效果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2. 独立性

执业医师的手术分级授权、再授权和能力评价, 既是有机的整体, 也是单独的个体, 彼此是独立进行的。这样就保证了评价医生能力和安排医生手术工作的各个部分在执行过程中能够不受彼此的影响, 做到公平和公正, 达到最好的评级效果。

在实际生活中, 已经有不少的反例, 一些医院因为医生的能力评价含糊不清, 掺杂了各种医生背景和人际关系等等原因, 导致了没有能力的医生反而在进行高级别的手术, 结果当然可想而知, 造成了各种各样的医院纠纷。在对患者造成了难以挽回的损失的同时, 也让医院的声誉大受影响。这样是百害而无一利的, 要尤其注意。

执业医师的手术分级授权、再授权和能力评价的独立性, 保证了对医生能力评价的足够准确和客观, 让有能力的医生的手术能力得到肯定, 让能力稍差的医生能够在相应的低级别手术中得到足够的锻炼。这样的独立性是非常有效而正确的, 医院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只要认真坚持制度, 就不会出现大的问题。

三、目前国内医师能力评价、手术分级授权和再授权制度的优劣分析

从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医疗事业在国家的正确政策领导下, 经过一代代人的努力, 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 取得了很多可喜可贺的成就, 在很多方面已经跻身世界先进水平。我国医疗机构的医师能力评价以及手术分级授权制度在这其中, 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 承受了各种各样的考验。但是要认清的是, 在目前来看, 我国的相关医师能力评价和手术分级授权管理制度还是可以有进一步的完善的。

一种好的制度, 总是能够经得起现实的检验。而我国的执业医师能力评价体系和手术分级授权体系, 就是在不断的实践检验中形成和完善的, 自然非常适合我国的医疗国情, 能在实际操作中发挥很好的作用。在过去的时间里, 我国大力推广医师能力评价和手术分级授权制度, 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在医患纠纷方面, 让医院和患者双方都受益良多。相信我国目前的这套制度的优点已经不必多说, 综合起来, 就是:实际操作性强、从程序到备案各方面制度都很完善。

但是, 一种好的制度也是需要不断改进和进步的, 墨守成规和固步自封, 只能加速灭亡, 这是千百年来的道理。在执业医师的能力评价和手术分级授权、再授权制度中, 这样与时俱进、顺应国家政策的改善更是必须时刻进行的。我们的医务工作者要做到及时了解国家的相关政策, 及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 认真在实际工作中检验, 让我们的执业医师能力评价、手术分级授权和再授权能够做到紧跟时代潮流, 随时进行完善和补充。

目前我过执业医师能力评价制度和手术分级授权、再授权存在的缺点是比较少的, 但也并不是没有。在实际工作中, 一些医生就反应这样的制度比较繁琐、往往审批流程非常复杂, 庞大的审批程序和人员不仅增加了医院的费用和开支, 也拖慢了医生能力评价的效率, 给医生带来了不少的时间损失。在这方面的呼声还是比较多的, 但是在积极进行改善的过程中, 我们一定要牢记原则, 就是“能者居之”!一定要用尽量简单的制度来选拔到更好的人才, 这样才是这套制度的最终目的。在提出改善意见的时候, 医务工作者也要注意联系实际来进行, 在缩减医院经费的同时, 努力把医生的能力能够检验出来, 不可以让“南郭先生”这样的医师浑水摸鱼, 给医院带来潜在的危害。

总之, 我国现在的执业医师手术分级授权、能力评价和再授权管理制度, 是优势大于劣势的, 甚至可以说, 优势很大。我们的医院和医务工作者只要认真执行, 就可以把医患纠纷控制在最低的程度, 让医院的手术能力保持稳步的提升。

四、总结

执业医师手术分级授权、能力评价与再授权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对于医院是非常重要的, 不仅是对患者负责, 也是医院长远发展的一种保障。对于医生来说, 是能力定胜负, 对于医院来说, 更是如此。我国目前这方面的制度已经基本成熟, 优势很大, 需要的只是医务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的严格贯彻和执行。当然, 我国的这方面的制度也是有进步空间的, 广大相关工作者可以在工作中积极观察, 努力研究, 提出更好的改进意见, 来让我国的执业医师手术分级授权、能力评价与再授权管理制度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和完善。在这方面, 我们不仅要从自身来寻找原因和突破口, 积极总结经验教训, 也要虚心向国外的一些先进成熟的体系来学习。国外的一些先进的制度和方法还是有我们学习的价值的, 当然也不能直接照搬, 要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在这方面, 有待相关人士进行更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石青龙, 刘广东, 张思兵, 等.实施手术准入管理确保手术质量和患者安全[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08, (1) :28-30.

[2]马金红, 叶舟, 付玲玲.实施医师手术权限管理效果评价与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 2012, (12) :25-27.

[3]陈刚, 胡晓冬.医院建立手术分级管理的实践[J].中国病案, 2013, (5) :15-16.

授权制度 篇2

一、医学进修教育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加强对进修医师的管理,提高进修教育的质量,特制定本规定。

二、医务科负责进修教育的日常工作,对新来的进修医师进行上岗前培训,切实做好计划安排,努力提高进修教育质量,关心进修生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情况,防止单纯使用观点。

三、临床进修医生需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临床工作三年以上,并已取得医师执业资格。临床进修医师,必须按科室要求,负责床位并参加值班及门﹑急诊等医疗工作。

“授权”与“反授权” 篇3

历史上,因不懂授权而失利者大有人在,其中两人尤为典型。

一是诸葛亮。蜀汉始末“成也诸葛,败也诸葛”,这个兵史绕不开的一代名相本性谨慎,却误使关羽华容道放曹,错用马谡而失街亭;不听魏延之谏,兵出子午谷,以至六出祁山无功而返;他工作勤勤恳恳,食少事烦,事必躬亲,“自校簿书”,“罚二十以上亲览”,以至积劳成疾,英年早逝,空落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感喟。而他不善授权便是汉室衰落的一个直接原因,以至人才断层,“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

二为项羽。楚汉战争时,刘邦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却最终击败项羽于垓下。其实,项羽的个人威力是西楚军的一个支点,他独断专行,亲历亲为,破釜沉舟,勇冠三军,下属长期依赖他,没有他倒显得底气不足、不知所以,所谓惯性使然。刘邦在这场“大起大落”的对局中几度一溃千里,却找到了具有惊世之才的韩信、张良、萧何等人来帮他成就大业,这个看似平庸无能的一介寒素之士终于借助“授权”之力成为一代帝王。

真正优秀的领导者,是达到自己“无能”而团队有能,自己“无用”而团队有用,自己“无为”而团队有为。让总裁无为,中层有为,基层无所不为,企业才能大有所为。领导者的最高境界是:只做人,不做事;至少要是多做人,少做事。把人做好了,让下属觉得为你做事是快乐、享受、拥有和报恩,不为你做事感觉到痛苦、压抑、内疚和灵魂不得安宁。

现时本末倒置的沦化

“反授权”是执行者将工作问题与矛盾推给上级,使领导无形中沦为“下属”,形成了本末倒置。我们经常遇到的另一种情况是领导越俎代庖,在授权后却心怀不安地四处询问、插手执行。其实,“反授权”本质是岗位责任不清,未得“坚守”所致。

很多时候,由于反授权,执行者的工作责任和权利由其上级承担,久之成性,凡事找领导,造成企业内部效率低下,互相搪塞。

也许我们正在上演“授权的喜剧”,如同商业社会(尽管它不是唯一的)还在演出“权力的戏剧”,也许仍然为执行者留下了一个借口。平庸、空洞却成了一种没被表明的反授权的潜在性质,让授权的无意义性堂而皇之。在一个已经变得推诿的环境中,我们所能做的一切无非是做一下悖论式的授权仪式——以其空洞的形式反讽嘲笑自身的能力及其消失的职权范围。

防止“反授权”的途径绝非易如反掌,不“越级授权”是首要条件,在部署与建构中,全面权力下放,明确责任,逐级分解,倡导下级主动思考,形成“人人是责任人”的岗位观,便于下属独立拿到成果;采用反“反授权”之法,在我所领导的世华智业集团内部,当我授权下去一件事情,当下属过几天来跟我说:在执行中遇到了一些挑战,进展不太顺利,问我怎么办才比较好的时候,这是通常的反授权现象。相信在读者的企业里也是时常发生,我就对他说:怎么办?我也不知道怎么办,唯一的办法是你继续去办,你办好了得到奖励,你办不好得到惩罚;不管是奖励还是惩罚,你都是在兑现自己的承诺,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为自己的生命赢得尊严;你要么把事情办了,你要么把自己办了;当然我相信你,如果你还在乎公司、承诺、职责和尊严的话,你一定会把事情办了,而且会办得很好。

当我说完上述这些话的时候,据统计发现,有90%的人都把事情办了,只有不到10%的人没有把事情做好,而是自己把自己办了,而这10%的人也正是我们想办的人,他们自己就把自己办了,这也叫授权有力。相信以上这段话给读者一个很好的启发,如果您的公司出现类似的情况,就可以使用这段话,虽然不能完全解决公司执行不力的状况,不过也将会给您在公司执行当中减少避免乃至杜绝反授权现象的重复发生。

授权制度 篇4

事实上, 大陆法系的资本三原则理论体系, 在历经数十年理论与实践的冲刷之后, 早已难再维持其本来面貌, 授权资本制和折衷资本制的引进, 修改了资本确定原则原有之涵义, 使得章程规定的注册资本总额, 已相当程度丧失其信用保证的指标功能;特别股或溢价发行的可能, 也改变了原始资本定义, 认为资本即是发行股数乘以票面金额的概念;而随着新兴金融工具相继出现, 财务管理日趋复杂, 致使资本定义与公司实务间的落差增大;加上公司处理财务, 尚可藉由中间证券, 如可赎回特别股或受偿顺位殿后之债券等, 致使公司法当初藉由资本三原则以保障公司债权人权益之功能, 在现今其实际作用已相当有限, 因为目前公司债权人最希望得知的, 乃是公司适时准确的披露相关财务讯息, 以作为其对于交易风险、机会、价值等评估的依据;另外, 由于世界范围内会计处理方式日新月异, 资本三原则原本的设计理念, 也不符合当今税法会计原则的运作, 无法全部适应现代公司活动的特质。所以, 资本三原则本身, 也要配合外在时代发展而有所调整。

比如, 大陆法系一向立法以严谨著称的德国, 是较早采用法定资本制的国家, 并演绎出以资本三原则为核心的一系列公司资本制度理念。但是随着企业内部发展的需求, 或资金取得的便利与合理, 德国学者即以实证分析该国公司法规有关资本三原则的多处规定, 发现其已与企业实际要求不尽相符。从而, 资本三原则之肇始者德国, 除大部分条文维持不变外, 已逐渐将以往严格、甚至僵化的部分规定, 予以适度的放宽规定或弹性调整, 以求公司资金更合理周全的取得与运用。

由此, 大陆法系的立法政策改变了原有立场, 不再以传统资本三原则固步自封, 正视人合团体的分合原则, 以更积极的态度, 思考建构保障债权人的更为有效机制。如德国法学发展经验显示, 在肯定股东退股与除名运作的同时, 除仍严守资本充实与维持原则, 以求尽善保障债权人权益, 并肯定公司之独立法人格地位, 同时尚容许某些例外特殊情况外, 得以既有学说及法说所发展出来的直索责任补强现行法规定不足之处, 此种兼顾整体全面法制度之规范, 在立法政策上来说较为妥善, 应该是值得中国仿效的做法。

当今世界各国公司法出现了一个管制从严到松, 从法定资本制到折衷资本制甚至进而到授权资本制的这样一个发展潮流。大多数学者认为, 中国目前还不具备实行授权资本制的条件。但是整个世界公司法发展的方向是不可改变的, 中国去年的《公司法》修改也因应了这种发展潮流, 在法定资本制内部做了比较宽松的规定。正视资本增值性的要求, 对公司资本进行动态和静态辩证统一的理解和规范。

那么在对传统公司法上的资本制度进行了修正和变革后, 如何保护债权人利益?这是人们甚为担心的一个问题, 也是公司资本制度改革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只有解决这些问题, 将来我国公司法采用更加弹性化的资本制度时才没有后顾之忧。

首先, 应当建立社会信用体系。现代化的资本制度与整个社会高度发达的信用体系是分不开的。如果在公司的设立时采用宽松的资本制度, 在公司的运作过程中, 公司自己没有遵守信用的意识, 交易相对人又无法通过第三方的信用体系来了解公司的真实财务经营状况, 这个社会的商业交易将会充满了投机与欺骗。

其次, 不仅要从立法上, 更要从审判实践上建立“揭开面纱”制度。废除法定资本制是为了刺激投资者的投资积极性, 为公司提供更大的自由空间, 而并非为股东、公司滥用权利逃避债务提供方面。因此, 在废除了法定资本制的情况下, 有必要建立“揭开公司面纱”制度。如果发生股东投资不充分或者只有名义投资或者抽逃资本, 或者发生公司不遵守公司程式等现象, 则应否认公司的独立人格, 使股东直接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我国修改过后的《公司法》已经引进了这一制度, 但是在审判实践中如何运用这一制度, 使其发挥该有的作用并避免大规模的负面效应, 殊值思量。

再次, 应当强化董事、经理的受信义务及其执行机制。董事、经理是公司的管理者, 其对公司资产增值负有直接责任, 如果董事经理经营无责任心, 或者违背良心“偷窃”或者“浪费”公司资产, 必将直接损害公司和股东利益, 间接损害债权人利益。因此, 公司法应当强化管理者的受信义务, 使其尽心尽责地经管公司财产, 忠诚地将公司利益置于自己利益之上, 保障公司资产的增值保值。如果董事经理违反了其受信义务, 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 并通过派生诉讼机制来落实这种责任。目前, 我国公司法的规定仍嫌原则性过强, 操作性不足。

最后, 强化披露制度, 尤其是对公司债务结构和公司前景分析以及债务担保与保全等信息的披露。让有关利害关系人在充分了公司的资本和资产状况的基础上作出理性决策。如果利害关系人通过相关信息披露或者通过其他手段了解到公司资信状况不佳或者行为不良, 则应慎重决定是否与这样的公司建立交易关系。

麻醉授权管理制度 篇5

一、麻醉与镇痛病人分级

1、参照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病情分级标准:I~V级 ASA级标准:

I级:病人心、肺、肝、肾、脑、内分泌等重要器官无器质性病变; II级:有轻度系统性疾病,但功能处于代偿阶段;

III级:有明显系统性疾病,功能处于早期失代偿阶段; IV级:有严重系统性疾病,功能处于失代偿阶段; V级:无论手术与否,均难以挽救患者生命。2.特殊手术及操作技术

心脏、大血管手术麻醉,颅内动脉瘤手术麻醉,巨大脑膜瘤手术麻醉,脑干手术麻醉,肾上腺手术麻醉,高位颈髓手术麻醉,器官移植手术麻醉,多发严重创伤手术麻醉,休克病人手术麻醉,气管异物取出术麻醉,高龄手术麻醉,新生儿麻醉,控制性降压,低温麻醉,有创血管穿刺,心肺脑复苏等。

3、新开展项目、科研手术。

4、参考手术分级标准。

二、实施麻醉的基本条件

所有医疗机构在任何地点(包括手术室外麻醉),任何时间,对任何病人实施任何麻醉(包括各种神经阻滞)都必须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必须确保有一位麻醉医师(士)或麻醉护士始终在麻醉地点监测并记录被麻醉病人的基本生命功能和体征,有一位责任麻醉医师对该病人负责。一位责任麻醉医师一般同时最多负责3位病人的麻醉,急诊夜班时不得超过4位病人。

2、必须全程监测脉搏血氧饱和度、心电图和动脉血压;

3、手术室内每一个手术间必须有麻醉机和麻醉监护仪,手术室外麻醉每一位病人旁必须有麻醉机或简易呼吸器。

4、必须具备能通过面罩和气管插管给高流量氧气,并实施人工通气的条件。

5、必须有心肺复苏的条件(包括人员、仪器、用具和药品)。每个麻醉工作区域必须配备至少一台心脏除颤仪。

6、所有病人的手术或检查结束后,必须要在手术室、或麻醉苏醒室、或ICU观察至病人基本生命功能正常或恢复到术前水平,确认无残留麻醉危险后方能将病人送回病房交予其他科室的医护人员管理。

三、麻醉与镇痛医师级别

依据其卫生技术资格、受聘技术职务及从事相应技术岗位工作年限等,规范麻醉与镇痛医师的级别。所有麻醉医师均应依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

1、住院医师

(1)低年资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麻醉岗位工作3年以内,或获得硕士学位,从事住院医师麻醉岗位工作2年以内者。

(2)高年资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麻醉岗位工作3年以上,或获得硕士学位,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并从事住院医师麻醉岗位工作2年以上者。

2、主治医师

(1)低年资主治医师:从事主治医师麻醉岗位工作3年以内,或获得临床博士学位,从事主治医师麻醉岗位工作2年以内者。

(2)高年资主治医师:从事主治医师麻醉岗位工作3年以上,或获得临床博士学位,从事主治医师麻醉岗位工作2年以上者。

3、副主任医师

(1)低年资副主任医师:从事副主任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内。(2)高年资副主任医师:从事副主任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上者。

4、主任医师:受聘主任医师岗位工作者。

四、各级医师麻醉与镇痛权限

1、低年资住院医师

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可开展ASA分级1~2级病人的麻醉如神经阻滞麻醉、低位椎管内麻醉及部分全麻,一二级手术(手术分级,下同)的麻醉,气管插管术等。

2、高年资住院医师

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可开展ASA分级2~3级病人的麻醉、二三级手术麻醉、初步熟悉心脏、大血管手术麻醉,颅内动脉瘤手术麻醉,巨大脑膜瘤手术麻醉,脑干手术麻醉,肾上腺手术麻醉,多发严重创伤麻醉,休克病人麻醉,高位颈髓手术麻醉,器官移植手术麻醉,高龄病人手术麻醉,新生儿麻醉,支气管内麻醉,控制性降压,低温麻醉,有创血管穿刺术,心肺脑复苏等。

3、低年资主治医师

可独立开展ASA分级2~3级手术病人的麻醉,二三级手术麻醉,初步掌握心脏、大血管手术麻醉,颅内动脉瘤手术麻醉,巨大脑膜瘤手术麻醉,脑干手术麻醉,肾上腺手术麻醉,多发严重创伤麻醉,休克病人麻醉,高位颈髓手术麻醉,器官移植手术麻醉,高龄病人手术麻醉,新生儿麻醉,支气管内麻醉,控制性降压,低温麻醉,有创血管穿刺术,心肺脑复苏等,轮转疼痛门诊。

4、高年资主治医师

可独立开展ASA分级3~4级手术病人的麻醉,三四级手术麻醉,熟练掌握心脏、大血管手术麻醉,颅内动脉瘤手术麻醉,巨大脑膜瘤手术麻醉,脑干手术麻醉,肾上腺手术麻醉,多发严重创伤麻醉,休克病人麻醉,高位颈髓手术麻醉,器官移植手术麻醉,高龄病人手术麻醉,新生儿麻醉,支气管内麻醉,控制性降压,控制性低温麻醉,有创血管穿刺术,心肺脑复苏等,轮转疼痛门诊。指导下级医师进行上述各种麻醉操作与管理。

5、低年资副主任医师

可独立开展ASA分级4~5级病人的麻醉、四级手术麻醉等,轮转疼痛门诊。指导下级医师进行上述各种麻醉操作与管理。

6、高年资副主任医师

指导下级医师操作疑难病人的麻醉及处置下级医师麻醉操作意外、疼痛门诊疑难病人诊治,开展新项目、新技术等。

7、主任医师

指导各级医师操作疑难病人的麻醉及处置各级医师麻醉操作意外、疼痛门诊疑难病人诊治,开展新项目、新技术、极高风险手术麻醉等。

8、实施亚专科麻醉的责任麻醉医师 在具备上述对责任麻醉医师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实施下列亚专科麻醉的责任麻醉医师还应分别满足下列条件:

(1)、1-7岁小儿的责任麻醉医师必须在上级医师带领下完成过50例1-7岁小儿麻醉,其中气管插管全麻不少于25例。

(2)、1岁以下小儿的责任麻醉医师在满足上述1-7岁小儿麻醉责任医师的条件外,还必须在上级医师带领下完成过50例1岁以下小儿麻醉,其中气管插管全麻不少于25例。

(3)、心脏手术的责任麻醉医师必须在上级医师带领下完成过50例心脏麻醉。

(4)、胸科手术的责任麻醉医师必须在上级医师带领下完成过50例胸科麻醉。

(5)、产科手术的责任麻醉医师必须在上级医师带领下完成过50例产科麻醉。

(6)、70岁以上老年患者的责任麻醉医师必须在上级医师带领下完成过50例70岁以上老年患者麻醉。

附:责任麻醉医师是指能单独和指导受训麻醉医师和麻醉医(护)士实施和管理麻醉,并有权在各种麻醉医疗文件签字,且对接受麻醉病人的安全和相关法律负责的医师。

五、麻醉与镇痛审批程序

1、麻醉科带教组长必须由高年资主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担任,带教组长按医师级别确定组内每例手术的麻醉医师名单。需要全科会诊的,至少提前1天交科主任组织全科会诊并审批。

2、科主任审批全科各医疗组每例手术的主麻、副麻名单,确保医师级别与手术分类相对应,签字生效。原则上不同意越级麻醉。特殊状况下可以同意,但必须保证有上级医师在场指导。

3、病人选择医生时应以医疗组为单位,执行医师分级手术制度为前提。

六、麻醉与镇痛审批权限

手术审批权限是指对拟行的不同级别手术以及不同状况、不同类别手术的审批权限。科主任的书面签字应落实在手术通知单的审批经过栏目中。

1、择期手术由科主任审批。

2、急诊手术由住院总(或值班医师)审批。

3、夜班及节假日手术由麻醉组长或住院总或值班医师审批。

七、特殊麻醉与镇痛审批权限

1、资格准入麻醉与疼痛诊治

资格准入麻醉与镇痛是指按市级或市级以上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需要专项资格认证或授权的麻醉与镇痛。由市级或市级以上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或其认可的专业机构向医院以及医师颁发专项麻醉与镇痛资格准入证书或授权证明。已取得相应类别麻醉与镇痛资格的麻醉医师才具有主持资格准入的麻醉与镇痛权限。

2、高度风险麻醉

高度风险麻醉是指麻醉科主任认定的存在高度风险的任何级别的手术。须经科内讨论,科主任签字同意后报医务科,由医务科决议自行审批或提交业务副院长审批,获准后由主任医师或高年资副主任医师负责实施。

3、急诊手术麻醉

预期手术的麻醉级别在值班医生麻醉权限级别内时,可实行麻醉。若属高风险或预期麻醉超出自己麻醉权限级别时,应紧急报告二线值班,必要时向科主任上报。但在需紧急抢救生命的状况下,在上级医师暂时不能到场主持手术麻醉时期,值班医师在不违背医疗原则的前提下,有权、也必须按详细状况主持其以为合理的抢救,不得延误抢救时机。

4、新技术、新项目

(1)一般新技术、新项目须经科内讨论,同时按照相关程序进行审批备案。(2)高风险的新技术、新项目须经科室上报医院审批,并经专家委员会评审同意后方能在医院实施。

八、麻醉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程序

1、麻醉医师定期一年认证一次;

2、麻醉医师可独立承担麻醉时,或麻醉医师根据前述有关条款需晋级承担上一级麻醉时,应当根据自己的资历、实际技术水平和操作能力等情况,在“麻醉科医生资质授权审核表”中提出申请,交本科室主任;

3、科主任组织科内专家小组对其理论及技术能力讨论评价后,提交医务科;

4、医务科组织相关专家小组,对其进行考核评估;

5、医务科复核认定后,签批;

6、医务处备案。

九、监督管理

1、医务处履行管理、监督、检查职责;

2、按照本制度与程序对医师资格分级授权进入和动态管理;

3、不定期检查执行情况,其检查结果将纳入医疗质量考核项目中;

4、对违反本规范超越权限的科室和责任人一经查实,将追究科室负责人的责任,并按照医院相关规定处理,由此引发的医疗纠纷,违规人员承担相应的法律和经济赔偿责任。

麻醉医师能力评价与再授权制度及程序

实施麻醉镇痛医师分级操作权限管理,是保证麻醉安全的有效措施,是麻醉分级管理的最终目的。依据我院《麻醉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制度》的规定,对麻醉医师资格分级实施动态化管理。

一、麻醉医师能力评价

(一)、麻醉医师能力评价时间为每一年复评一次。

(二)、评价标准:

1、对本级别麻醉种类完成85%者,视为能力评价合格,可授予同级别麻醉权限:

2、预申请高一级别麻醉资格权限的医师,除达到本级别麻醉种类完成85%以外,尚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符合受聘卫生技术资格,对资格准入手术,麻醉者必须是已获得相应专项麻醉的准入资格者:

(2)在参与高一级别麻醉中,依次从辅麻到主麻做起,分别完成该级别麻醉5例者;

(3)承担本级别麻醉时间满两;

(4)承担本级别麻醉期间无医疗过错或事故主要责任。

3、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取消或降低其麻醉操作权限:(1)达不到操作许可必需条件的:

(2)对操作者的实际完成质量评价后,经证明其操作并发症的发生率超过标准规定的范围者:

(3)在操作过程中明显或屡次违反操作规程。

二、工作程序

1、科主任组织科内专家小组,根据上述规定,对科室《各级麻醉医师分级及麻醉规范》进行梳理、讨论,制定新《各级麻醉医师麻醉分级及麻醉范围》,提交医务科;

2、医务科复核认定后,签批;

3、麻醉医师可独立承担麻醉时,或麻醉医师根据前述有关条款需晋级承担上一级麻醉时,应当根据自己的资历、实际技术水平和操作能力等情况,在“麻醉科医生资质授权审核表”中提出申请,交本科室主任;

4、科主任组织科内专家小组对其理论及技术能力讨论评价后,提交医务科;

5、医务科组织相关专家小组,对其进行考核评估;

6、医务科复核认定后,签批;

7、医务处备案。

四、监督管理

1、医务科履行麻醉医师能力评价与再授权工作的管理、监督职责;

授权制度 篇6

自1981年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以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先后组织开展了十批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审核工作。经过二十多年的建设和努力,我国研究生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及学位授权学科、专业的布局已基本完成。为进一步调整结构和优化布局,引导高等教育机构将主要精力和工作重点放在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上来,充分调动地方政府统筹区域经济社会与教育协同发展、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及学科布局、加大学科建设力度的积极性,2008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审核办法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改革方案》)。《改革方案》的提出对各高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此,地方高校如何适应新形势,做好学位授权学科建设是未来一段时期地方高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课题。

一、认真领会、把握内涵是做好学位授权学科建设的根本

1. 把握改革主要目标,更好发挥地方高校在省级统筹中的重要作用。改革方案中提到的改革的一个主要目标是进一步发挥省级政府在优化学位授予单位布局、促进学位授权审核工作与国家经济建设及社会发展相协调等方面的指导、规划作用,改善学位授予单位布局结构,推动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因此,作为地方高校,在今后的学位授权审核中,要十分明确地方高校在服务区域经济当中的地位和作用,注重提高学科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增强地方高校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需求,进行结构调整的主动性。

2. 把握改革主要目标,更好发挥地方高校在学位授予单位在授权审核工作中的自主权作用。改革的另一个主要目标是进一步扩大学位授予单位在授权审核工作中的自主权,增强学位授予单位适应社会需求和科技发展需要调整学科结构,创建自身办学特色和优势等方面的主动性,并促使其把主要精力和工作重点转到提高培养质量上来。因此作为地方高校,在今后的学位授权建设战略举措上,要十分注重增强学科建设特色意识,以特色谋发展,科学把握地方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性。

3. 把握改革主要变化措施,在学科建设和学位授权学科申报中做到有的放矢。如《改革方案》对已有学位授予单位增列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的,按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区域,由省级学位委员会组织审核;严格控制申报和新增学位授权学科专业点数量;按照分类指导的原则,确定新增学位授权学科专业的指导意见和方案,各省级学位委员会统筹组织本地区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点的申报和新增硕士专业点的审核工作。加强对学科建设的宏观指导;对学位授予单位的学科建设、授权学科专业申报和评审进行引导和指导;进一步拓宽学位授权审核的学科专业口径,除少数特殊情况外,学位授权均按一级学科进行申报和审核。对于地方高校来说,这些具有指示作用的重要的变革都应该反映到地方高校的学科建设和学位点建设当中去。

二、适应改革、科学规划是做好学位授权学科建设的主线

1. 合理定位,建设自身优势特色学科。地方高校要充分领会《改革方案》中的指导精神,准确把握地方高校在区域高校及学科类比中的定位。在类比当中,一要考虑到在本区域内高校的发展情况,二要考虑到同类高校的发展情况,三要考虑到本校现有的潜力和特色。在实施学校发展战略和做好学科规划当中要注重实施差异化竞争策略,避免重复建设,避免与研究型大学及其他地方高校优势学科比拼。以广东药学院为例,广东药学院是我国独立建制的三所高等药科大学之一,经过50年的建设和发展,学校形成了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成人教育、留学生教育等不同层次的教育体系,已发展成为一所融医学、理学、工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学科门类于一体,医药与医药类相关专业并举,在广东省有较大影响的医药院校。从学科建设基础来看,学院拥有一个药剂学省级重点扶持学科,设有15个校级重点学科,设有广东省药物新剂型重点实验室、省教育厅现代中药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科教兴医重点实验室,初步建立了省校两级学科建设体系。从学位授权学科来看,学校现有中药学、药剂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学、内科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病原生物学、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8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覆盖了药学、中药学和基础医学三个一级学科。学校努力贯彻省委、省政府对我校发展提出“在综合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达到全国同类院校的先进行列”的指示精神,确定了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民主和谐高水平医药大学的奋斗目标。因此为适应《改革方案》要求,我们要更加注重在把握努力建设“以药为主、医药结合、多学科协调发展”战略发展目标上下功夫,强化特色,争取在综合办学实力上达到广东省省属重点高校水平,在优势学科专业建设上成为国内有一定影响的医药大学,在学位授权体系建设上,建设特色医药硕士授权学科,争取建设医药学科领域博士授权单位。

2. 谋篇布局,完善学位授权学科体系。在《改革方案》下发不久,各省份就在各自范围内开展了制订学位授权学科发展规划工作。目的在于增强各学位授予单位适应经济社会需求和科技发展需要调整学科结构、创建自身办学特色和优势等方面的主动性,减少学位授权单位增列学位授权学科的盲目性。因此,地方高校无论是在规划的制订还是在规划的实施当中,都始终要明确“合理定位、统筹规划、优化结构、突出特色、保证质量”这一指导原则,完善地方高校学位授权学科体系。需要强调的是,由于地方高校一般学位授权建设起步晚、起点低,因此这里的学位授权学科既包含已授权学科,也包含特色拟申报学位授权学科。在建设学位授权学科建设体系上,一要建设好特色优势主干学科群,二要强化建设基础扎实的资源互补的支撑学科群。以广东药学院为例,首先要建设好包括中药学在内的医药特色学科群,满足广东省医药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落实中医药强省战略部署,提高创新能力,推动广东医药事业发展。其次,要建设好一批颇具实力和特色的支撑学科,发挥其对主干学科的支撑作用,协调发展,推动学校整体学科建设。一要建设好基础医学学科,深刻把握医药学科建设规律,真正发挥基础医学对医药科学的基础支撑作用;二要建设好生物学学科,提升中药学、药学学科研究深度,拓展中药学、药学学科研究层次;三要建设好医学临床科学和医药商科等学科,促进学科交叉与融合,更好的培养高质量医药应用性人才。

三、措施得当、落实到位是做好学位授权学科建设的归宿

1. 在学科建设意识上,要加强领导、完善管理。这是学位授权学科建设的前提条件。地方高校要充分认识“学科建设是龙头”战略意识,充分认识学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当前的高等教育背景下,要以学位授权点建设为学科建设的重要突破口,着力建设好学位授权学科点建设。要协调学校领导班子和学术委员会的不同的行政与学术决策作用,积极发挥专家治校作用。完善学位授权学科建设项目负责人制度,实施分层目标责任管理,建立和完善竞争激励和约束机制。

2. 在建设措施上,要适应学科发展趋势,拓宽学位授权学科专业口径。顺应学位授权中按一级学科进行申报和审核,增列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可按二级学科进行申报和审核的政策要求。一要厘清原有学科建设模式与现行政策管理模式的区别,在新一轮学位授权学科建设规划中,务必做到按一级学科建设规划,重新遴选学科负责人,综合协调二级学科建设。二要厘清学位授权点建设与国家级及省部级重点学科建设的区别,即注重在学位授权学科建设中的宽口径,又要协调做好拟申报省部级重点学科的二级学科建设,突出特色,在一级学科内协调发展。

3. 在学位授权学科组织申报上,要遵循规划、立项、建设和验收的步骤。顺应授权学科和支撑学科均按一级学科进行规划、立项、建设和验收的管理模式。在校级重点学科建设模式中,也务必注重立项负责建设模式,即强调规划先行、立项登记、目标管理、考核验收的步骤。改变以往重临时申报、轻规划指导、疏忽考核管理的建设模式,真正做到科学申报、科学选拔。

4. 在考核评估体系上,要建立起与上级主管部门一致的考核评估体系。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或省级学位委员会组织对学位授权学科建设情况及研究生培养质量进行专项评估。专项评估合格者,继续行使授权,此后按正常的定期评估周期接受评估。因此需要建立一套与之相一致的考核评估体系。以评估体系来规范和引导学科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学科方向的凝炼,促进梯队结构的完善,鼓励学位授权学科承担高水平科研项目和参与区域产学研合作,支持学科积极承担本科和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以定期评估和验收考核评估来科学考核学位授权学科的建设效益和差别,以校内评估为基础、校外评估为目标,真正促进地方高校的学科竞争力和影响力。

参考文献:

[1]林梦泉,龚桢梽. 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新趋势探析[J]. 中国高等教育,2007(2):36-38.

授权制度 篇7

在实际工作方面, 人员对标准的理解和掌握, 会直接影响方法的选择、试验的操作和结果的分析。人员能够正确操作测量设备, 是能够获得准确检测结果的必备要素, 同时良好的管理模式也可以降低设备的故障率, 提高设备使用效率。因此, 要确保检测结果的科学性、准确性, 授权工作必须加以重视。

1 现状及存在的不足

1.1 人员能力授权方面

人员能力授权与实际检测工作脱节。在实际工作中, 由于缺少授权与检测工作的协调制约机制, 有些检验机构在工作中首先考虑的往往是尽快完成检测任务, 人员的授权仅仅停留在应付评审的层面, 授权工作相对检验人员实际完成的检测工作往往是滞后的。授权的结果不会直接影响检测, 导致检验室对授权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够, 即使进行了授权, 授权考核工作特别是老员工能力追加的考核工作的质量有待考量。

授权依据难把握。医疗器械产品种类多, 目前认可机构的认可方式是检验项目和参数相结合。但实际执行过程中, 由于医疗器械产品学科交叉的情况比较普遍, 往往在一个产品中会同时涉及多个领域的不同标准, 如果将每个检测对象的参数都展开较难实现。因此, 长期以来, 认证认可部门对于医疗器械检验机构能力的评价主要是通过检测对象和标准相结合的方式来完成的。目前的认可情况, 不论检验机构按领域、标准或产品进行授权, 都会给现有工作造成一定影响。

授权信息维护的及时性不够。目前, 医疗器械检验机构的授权项目从几百到上千项不等, 授权工作的组织和信息维护的工作量大, 授权涉及的相关数据库缺乏系统的设计, 不利于信息整合, 常常导致人员授权的变化跟不上标准的变化。

1.2 设备使用授权方面

设备与检验能力没有有效对接, 且考核标准不统一。以本所为例, 从事同一产品检验的人员, 上岗考核方案中仪器设备的考核内容差异较大, 缺少统一的考核标准, 影响人员能力评估的效果, 加大了信息维护的难度。

考核的组织和实施主体单一。随着检测能力的拓展, 设备跨科室使用的情况日益凸显, 若沿袭传统的设备考核、授权方式, 会影响考核和授权的效率, 因此急需形成更多样的考核、授权模式。

2 管理模式的设计及建议

2.1 形成立体的管理思路

形成以领域为基础, 检测能力与设备使用相结合的授权模式;形成以检验科室与专业领域相结合的考核实施模式;形成以专业考核库 (能力和设备) 为基础, 笔试和实操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建立基于授权结果的检测任务分配系统。

2.2 按国、行标对检验能力进行授权

从现有法规变化和认可实施情况看, 国家、行业标准的地位最为稳固, 法规及认可政策调整对其造成影响的可能性也最小, 因此要确保授权工作的持续性和有效性, 建议以国家、行业标准作为检测人员能力授权的依据。

2.3 按小的检测领域对检验能力进行细化, 作为能力和设备授权工作的执行基础

目前, 检测机构的检验领域划分以医疗器械分类和实际检测的专业划分两种情况最为普遍。因此, 结合承检范围和“医疗器械分类目录”对检验科室的能力进行梳理是非常必要的。此外, 为避免检测人员同时承担不同类产品的检测、不同检测小组承担同一类产品中不同检测项目的情况, 应在综合考虑检测业务量、检测室检测团队的成熟度以及“医疗器械分类目录”的情况后, 从小的检测领域入手, 逐步形成检测能力领域划分方案, 为后续授权工作的执行奠定基础。

2.4 建立从授权的实施、信息的维护到检验任务分配的闭环系统

授权实施闭环系统效果见图1。

3 总结

随着医疗器械检验机构人员及能力的不断扩充, 对检验人员进行有效的技术能力和设备使用培训和考核, 使培训、考核、授权和检验工作能够形成闭环, 从而更有效地确保检验人员的能力, 是保证检验机构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不容忽视。但在实际工作中, 如何协调人员综合能力与检测业务之间的关系, 也是我们不可回避的问题。以上所述内容也仅仅是基于ISO17025 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 设计的一个相对理想的管理思路和运行模式, 仅希望通过思路的梳理进一步激发大家的灵感, 促使检验机构群策群力制定出更有效、更具操作性的管理办法和方案, 帮助我们在质量与效益间寻找到平衡点, 确保检测工作又快、又好。

参考文献

“授权”掘金艺术市场 篇8

谁来撬动千亿规模市场

“艺术授权”的概念对普通人来说可能还比较陌生,但日常生活中,人们其实早已频繁邂逅各式各样的艺术衍生品。诸如798艺术区艺术商店里毕加索艺术衍生品抱枕,印有岳敏君“露齿大笑”的T恤,国画大师齐白石禅意笔触的花鸟虫鱼图案更是遍布杯壶茶具、桌灯、餐盘等日常用品。商品和艺术品联姻的产物无一例外都通过“艺术授权”实现。

“它不同于一级市场的展览展示,也不同于二级市场的拍卖收藏,而是对艺术品版权的深度开发利用。”从事艺术授权代理15年之久的Artkey艺奇文创集团董事长郭羿承表示。在他看来,正是由于版权的高度抽象性,催生了艺术衍生品的N种可能性。他介绍,以前1000种藏品只能做出1000种产品,艺术授权后却可以开发出数万甚至数十万种商品。

据了解,台北故宫博物院如今每年古画限量授权复制品的销售额已超过门票收入,成为其主要收入来源。该院典藏的唐代怀素和尚《自叙帖》,经授权开发,制成售价折合人民币5万元的奢华床罩远销海外。荷兰银行则将获得授权的梵高作品作为企业形象设计元素,从公司的外部装饰到信笺、礼品,梵高俨然成为该行代言人,急剧提升的品牌形象让企业一度创下3个月内300%的高增长率。

在国外,艺术衍生品生产作为一种文化产业已经得到了完善的发展,在纽约、伦敦、法兰克福等地,有专门的博览会在做艺术授权的交易。许多博物馆、美术馆也依托各自的馆藏资源,形成了颇具规模的创意产业。其中美国和法国做得最好,如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其艺术衍生品主要分为两类,一是珠宝首饰,另一类是丝网版画和艺术类书籍。每年来此参观的人数达六七百万,其主馆与周边几家商店的营业额加起来一年达3亿多美元。而法国国家博物馆联合会则在全国范围内经营着40多家艺术商店,年收入多达几千万欧元。

这些数据对国内的美术馆、博物馆无疑是一大刺激。拥有绝佳艺术资源的它们完全具备依靠艺术授权盘活馆藏资源的先天条件。

艺术放下身段走进生活

“文化产业的突破口在艺术授权。”这是2011年国际艺术授权博览交易会发出的强烈信号。

以郭羿承的Artkey艺术授权中心为例,该中心目前已经成功代理包括齐白石、刘国松在内的全球700余位华人艺术家的数万件艺术作品,并独家获得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书画作品数码复制权,成为全球最大的东方艺术授权组织。不过其商业模式并不复杂:一个普通水杯,能卖20多元;一幅齐白石作品,估价会在数百万元。若把齐白石的作品翻印到杯子上,杯子能卖到100元,在销量未减少的情况下,生产商、设计者以及享有版权的艺术创作者都能获得收益。

记者在798艺术区走访了解到,购买艺术授权商品的消费者大多了解并追捧这些作品背后艺术家的风格。相比于昂贵的原作,这些商品既能满足消费者心理需求,亲民的价格也在承受范围之内。“艺术品没有变得廉价,艺术授权走的是生产型服务业方向,生产型消费需求替代了‘一锤子买卖’,艺术品成为给相关产业提供的投资品。”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晓明如此解释降下身段的艺术。

有专家分析,作为世界制造基地,中国完全具备生产出高质量、低成本产品的能力。“这也是我们发展授权业的优势条件。”张晓明认为,通过艺术授权提升产品附加值,将给国内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一条新路径。广州玻璃先生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廖仲明对此深有感触。以前由于不了解艺术授权这种商业模式,公司只能借鉴梵高画作灵感,将修改后的“向日葵”呈现在工艺品上。“怎么看都觉得远不如梵高的水平,还一直提心吊胆怕惹来侵权官司。”如今廖仲明已拥有百余位艺术家的授权作品,名正言顺地将梵高的《向日葵》复制到水晶玻璃画上,不仅带动产品提价4成,还为下一步出口欧美打下基础。

以往束之高阁的艺术品正走出博物馆、美术馆和画廊,开始与人们的日常生活频频交集起来。“我认为艺术不能仅仅作为一种投资品,而应该让大多数人有机会接触,最获利的是一般民众。他可以付出他能接受的价格去拥有一个印着价值1个亿作品的杯子。”郭羿承将艺术授权理解为一项艺术推广活动,他认为通过它能培养出一批真正热爱艺术品的藏家。“文化一定要通过商业让一般民众能够接触得到,才会有影响力。而这一切的实现都有赖于艺术授权的健康发展。”

开发关键在于创意

英国创意产业之父约翰·霍金斯曾告诫说:“中国缺的不是创意,而是创意商品。”言外之意,艺术和经济“联姻”,首要就是有人创意策划。将艺术品转换为商品比创意本身更重要,也更难实现。

798艺术区白盒子艺术馆馆长孙永增早在两年前就建起了自己的艺术品商店,店里销售的大多是他拥有艺术授权的物件。在他看来,时至今日,制造工业已具备高尖复制能力,经济实力增强带来消费能力的提升,以及早已构建起来的销售渠道为艺术授权准备好了一切外部环境。“关键在于转换,也就是对创意的再创意。”孙永增会不定期邀请业内小有名气的画家到馆里切磋技艺,以期获得更多灵感。他认为,艺术家除了被动转让版权外,还应主动介入创意商品的设计环节,帮助技术精湛的手工艺匠人赋予产品新的内涵,实现双赢。

荷兰“Van Riet”设计所旗下有个“Hendrik”项目,专门围绕梵高、博斯等艺术大师的作品进行衍生品创作。特别的是,他们并不是简单地复制画作或移植图案,而是以现代审美对画作元素进行提炼、再创造。设计师们将艺术作品“嫁接”到纺织品、陶瓷、照明、墙饰、服装和首饰等各个领域,与消费者的生活息息相关。

而反观中国市场,除台北故宫博物院的业绩骄人外,内地各类博物馆多达数千家,文化产品年销售额达到1000万元的只有区区5家。“我们的博物馆商店大多还停留在经营旅游纪念品的层面,提供给观众的文化产品品类单调,缺乏特色,销售情况自然不会理想。”南京一家博物馆相关负责人无奈表示。据了解,目前内地只有北京故宫、上海博物馆等少数几家拥有自己的创意产品设计团队,大多博物馆在这个领域还是一片空白,经营产品还停留在艺术附加值较低的文物复仿制品、图书音像出版物等低端层面。

“艺术衍生品不只是艺术与商业的机械相加,而是将艺术品所蕴含的独特艺术精神通过商业营销方式来加以传播普及。”中国艺术产业研究院副院长西沐表示。在他看来,中国艺术衍生品市场未来要长足发展,首先要加强机构之间的合作,带动中国当代艺术衍生品与国际市场接轨;其次,让艺术更生活化;最后,要充分重视快速消费品的艺术衍生品的开发,如酒、茶等,市场需求大,潜力也大。

事实上,一个成熟的艺术授权产业,需要艺术家、授权商、制造商、销售商等不同角色携手,而国内目前这条产业链尚未形成,不少艺术家被迫兼任制造商和销售商,授权商则要兼顾授权与设计。专业人才极度匮乏也导致衍生品生产质量不稳定、设计开发环节相对薄弱、产权意识淡薄、盗版严重、市场推广手段单一等现象。

上一篇:现实遭遇下一篇:K-means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