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遭遇

2024-05-12

现实遭遇(精选5篇)

现实遭遇 篇1

择业门

一句精典的广告词说得很贴切, “只选对的, 不选贵的”。可有些事实却告诉人们, 有不少当代80后大学生们在择业面前俨然就象是一个抓瞎的盲童, 根本就没有任何的择业目标与求职规划, 找工作时东一榔头西一棒锤, 或者是看工作环境自己喜不喜欢, 或者只看工资是否满意, 再或者是看工作累不累, 缺乏对选择一份工作要求岗位适合与岗位接受的满足职业成长的必要因素, 其结果必然是为了工作而应付工作, 找不到工作真实的乐趣感和职业的满足心理, 单从表面上看一边是自己好好地在单位干工作, 很努力、很用功, 干得也不错, 其实真正内心的另一边却是这份工作在残酷地折磨着自己的灵魂, 令自己处在焦虑不安的状态中, 甚至是生出一些莫名的厌倦和压抑, 每天都恨不得想直接就从工作岗位上逃跑。

这种现象在我所点评的案例中经常见到。小欣就是这样一个刚参加工作不久的80后, 从大学的英语专业毕业后, 她就决定在自己学习的城市里找一份体面、安稳的工作, 却不知道自己究竟能干些什么, 所以面试了各种各样的工作岗位, 终于找到了一个咨询接待, 原因是小欣看上了这个工作门坎低, 工作内容相对简单, 还有工作业绩提成。可是才刚刚过去了一两个月, 小欣就对自己所找的这份工作产生了厌烦的心理:觉得每天不是接电话, 就是接待客户, 整天重复着同样的话, 简直就是在浪费自己的青春和美好时光, 根本不是自己心里期望的工作状态, 可是又怕辞职后一时找不到工作, 无法解决生活问题, 于是小欣的心情便开始低沉, 再也没有了以前的主动与热情, 还总是找借口不接电话, 或者应付客户, 有一次小欣的过激言语竟然惹脑客户, 客户就直接去找经理解决, 她受到了严厉的批评和处分, 最终无奈地离开。小欣在选择这份工作时, 只看工作的表面, 内心却并没有完全认清工作的性质、真正地接受这份工作, 最终给自己带来了职场的深痛教训。

遭遇择业门, 直接催生出来的负作用一是难以在工作岗位上做出较好的工作业绩来, 职业的成长和职位升迁都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二是会挫伤个人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消磨掉内心的工作热情, 长期下去会导致个人失去职业信心, 三是有可能还会进一步导致个人心理问题或疾病的出现和发生。这些无疑给在大城市里艰难生存的大学生们雪上加霜。

能力门

在职场中遭遇能力门的80后数不胜数, 一方面自己有着远大的超越时代的个人理想和愿望, 希望将来能够出人头地, 去打拼出属于自己的一片事业天空来, 而另一方面能力上又远不匹配。认识不清或不愿承认自己做事能力方面的差距和缺陷, 下不得苦功, 吃不得苦头;在口中念叨着内心的痛改前非, 下定决心, 转过身来又抵挡不住外边花花绿绿的诱惑与刺激, 要么大家一起在外面使劲地疯玩, 要么就在游戏和网络中消磨时光;难以经受得住长期的职场历练过程, 而自身又没有必要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生存基础;看不到属于个人的真正资本:除了手里的证书, 还要靠自己的一张嘴、一双手、一个头脑和有效行动, 如果再失去父母的后盾与支撑, 那么就只剩和原本的生活状态很不一致的残酷的社会现实:竞争上岗、竞争升职、竞争恋爱, 甚至竞争婚姻, 也难怪80后会有这么多的困惑和迷茫。弄不清楚工作的真正价值核心和能力需求, 就不能扎根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 不想成为别人眼中的傻瓜, 不愿意付出。近而导致职场中的频繁跳槽发生, 找不到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 也就失去了对眼前工作的心态平衡, 总是想着用简单的方法跨越能力之门, 通过转行换业找出路。

小王从艺术设计专业毕业后的两年中, 前后换了五、六个工作, 其中有的是和自己喜欢的专业挂上钩的, 有的却是与自身八斧子也砍不着边的工作, 还有一次和几个要好的小哥们一起开店勉强维持三个月, 损失父母两万多元钱, 就这样在职场中走走停停, 晃晃悠悠两年多, 小王却始终没有找到认为可以让自己能够安下心来、愿意呆下去的地方, 按照小王个人的说法, 目前他也有着再换一份更称心如意的工作的打算, 尽管现在的工作他刚干了不到半年, 认为收入还算比较正常。说实话, 当我看到小王的个人资料时, 着实让我有些为他担忧, 工作换得太勤, 就无法形成真正的工作实效和岗位进步, 也产生不了对工作岗位的深度了解和认识, 留不住自身和一份工作之间应当保持的温度和必要的对接点, 难见职业的顺利成长与能力的持续提升。

遭遇能力门, 在职场中动荡不安的结局就是, 犹如一颗漂浮不定的种子, 没有足够停留的时间, 无法在职场的土壤中生根发芽, 怎么能够看到开花结果的那一天吗?能力门, 对于刚刚步入职场不久的80后职场新人来讲, 无疑就是潜伏于职业成长过程中的最危险杀手。

沟通门

处在大城市生存高压下的80后们, 在自己的身前与身后面对着的是家庭和事业的关系处理, 该如何保持个人较为通畅的亲情与人际和谐关系, 这也是众多80后的职场新人们在职场发展中遭遇的又一较为尴尬与困扰的一件事。在有些人看来, 80后们都有恋家、恋父母的情结, 总象是个难以断奶和自我独立的孩子;也有一些人认为, 80后们自我、独特、享受, 好出怪招, 组织纪律性不强。但有些父母却感觉到, 80后的孩子们, 随着年龄的一天天长大, 特别是在工作、恋爱之后, 明显地和家里亲情疏离, 似乎只知道伸手向父母要钱, 平时连个电话也不打, 逢年过节的也不回来看看, 俨然就是有了工作忘了家, 娶了媳妇忘了娘。事实上, 80后们恐怕各自心里也都有着个人的一大堆苦衷, 有些人不是不想“有话好好说”, 可能是心有余力不足, 找不到一个好的沟通话题和内容, 所以独守心理自我, 做好自己;还有些人顾好工作、宠好女友, 就已经被折腾得疲惫不堪……

和有些刚参加工作不久的80后比较起来, 小莉算是一个较为成熟的职场人了, 她2005年大学毕业后, 就应聘到了一家中型的合资公司从最基础的部门职员做起, 经过自己的不断努力, 升到了部门主管。按照小莉自己的话说, 处理职场中的人际关系真有点象拼死吃河豚, 就是敢干开口, 不怕和别人说话, 更不必过分地担心自己说错话, 看不懂的就得问, 更要学会尊敬上级和长辈, 绝不能目中无人, 想必这也是她职场成功的秘诀。但另一方面, 让小莉说起来就感到纠心的却是和家人之间紧张的关系, 公爹公婆和自己的父母年龄都大了, 他和老公都不在老人身边, 双方的家里都只剩下两位老人, 自从两人结婚后都没有再回过双方的家, 因此, 老公的家人对小莉很有意见, 为此公爹还和小莉的老公在电话里发生过几次争执。其不知小莉和老公过年过节不回家, 也有客观实际的原因:一是小莉老公是做商业的, 逢年过节生意好, 公司宁愿多加薪也不给假;再者结婚时买的新房, 月月都要还贷款, 压力挺大;还想着能存上一些钱, 早日要个孩子。对于这些问题, 小莉和老公又不知如何去向老人们解释清楚, 眼下一年一度的春节又要到了, 现在小莉和老公正在为今年是否要回婆家过年的问题开始犯悉, 每年赶上这个节骨眼都是如此, 小莉说就是不回去过年心里也不好受, 觉得对不起老人。小莉的故事也正是一些在大城市里奋斗着的80后的现实写照。而养成良好的沟通习惯, 主动与人交流, 尊敬他人;定期给父母打电话, 说说自己的工作情况, 过年过节给父母买些衣物, 也可以接他们到城里来过个年, 千万不能忽略掉对家人的关心和爱护。

遭遇沟通门, 无形中又给职场中的80后们增添不少身心的压力, 尤其是对于独生子女的80后们来说, 立在他们面前的这道沟通门, 确实就是长在他们心里的一块病结。

在大城市里艰难打拼着的80后的确不易, 他们在现实中遭遇的也不仅仅是以上的“三重门”, 有人形象地比喻80后“生在蜜罐里, 长在鸟笼中, 活在战场上”, 遭遇生存待遇中的过山车和心理的错位与落差, 才是他们要真正面对的, 80后需要成长, 更需要理解和关怀。

现实遭遇 篇2

作者: 邱文权发表时间 2008-12-30 17:31:12 人气:1427

编辑按:

近年来,欠发达地区教师的生存、生活境况日渐引起人们关注,社会各界关于提高欠发达地区教师待遇的呼声亦日益高涨,2008年12月22日《南方日报》就发表题为《中小学教师待遇向同县公务员看齐》的报道,报道曰:“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近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关于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的指导意见》,决定从2009年1月1日起,在全国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确保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同时对义务教育学校离退休人员发放生活补贴。”这无疑在原则上对改善教师待遇起了积极促进作用,然而细细解读,发现问题不少。下面我就以一名广东经济欠发达地区(非珠区)教师的身份,谈谈个人体会:

其一,绩效工资的标准如何?国务院会议给出的答案是“确保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同时对义务教育学校离退休人员发放生活补贴”——请注意这个“不低于”。而三个月前,广东政府于2008年教师节公布的《广东省解决中小学教师工资福利待遇工作方案》却显示,广东明年起要全面确保县域内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大体相当(即前者是后者的95%—105%)——请注意这个“大体相当”。现在我要问,广东省的“大体相当”与国务院的“不低于”有无矛盾?明眼人一看即知,“大体相当”与“不低于”完全是两码事,有时甚至起冲突,如以公务员工资1000元计,教师凭着“不低于”可飙升到1200元、1500元乃至更高;但在“大体相当”的情况下就倒霉了,他(她)只能领个950至1050元——而据我们以往对欠发达地区政府作风的印象推断,领950元的可能性最大。那么,这回我们听国务院的,还是省政府的?

其二,广东“大体相当”方案一出,教师与公务员的工资便可有5%的差距,此番“抗旨”,原因何在?须知国家《教师法》、《义务教育法》都有教师工资应不低于公务员方面的规定呀。对此,省教育厅负责人的解释是:“设定这样一个弹性空间,是比较实事求是的做法。因为公务员的工资系列跟教师的不太一样,如果一刀切,实际操作、考核难度就会比较大。”那我只能反驳说,省府以“操作、考核有难度”为由设定出这样一个弹性空间,是漠视教师权益、淡化国家法律的做法。

其三,根据国务院会议要求,对绩效工资“要按照管理以县为主、经费省级统筹、中央适当支持的原则,确保实施绩效工资所需资金落实到位”,而《广东省解决中小学教师工资福利待遇工作方案》又是怎么说的呢?“落实中小学教师工资福利待遇‘两相当’(县域内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大体相当,县域内农村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与城镇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水平大体相当)工作所需的资金,经济欠发达地区县(市、区)以地方筹措为主,省财政从2009年起安排补助和奖励资金,根据各地人均财力状况、教师人数、上‘两相当’工作成效等因素,经综合考核,分档给予适当补助和奖励;地级以上市本级和经济发达地区县(市、区)落实‘两相当’工作所需资金自行解决”——呜呼,此处在资金来源问题上,两者又闹出别扭:国务院明确要求“经费省级统筹”;省这头倒好,你中央要俺统筹是吧,俺就变个花样往下推,来个“以地方筹措为主”乃至“自行解决”,妙哉,轻松哉。然而多年来的社会行情告诉我们,要提高教师待遇,靠原有县域经济来分教师一杯羹是“很傻很天真”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研究室特约研究员王锡锌曰:“公款接待、公费出国考察、公车,也就是三公,一年9000亿,占行政开支的30%。”你要让各县官崽从9000亿的“公”中挖一点出来济你教育的“私”,开甚玩笑),其解决之路仅此一条:省政府统筹统发全省教师工资!

其四,报道中屡次提及“平均工资水平”,那么请问,这里的“工资”所指何物?是银行卡工资加卡外津贴的总和——业内收入,还是单指银行卡工资(内含基本工资、薪级工资、特殊岗位津贴、奖金等),抑或再降一格,仅为银行卡工资中“基本工资”一项?这个概念不分清楚、不讲具体,“绩效工资”又打哪谈起?绩效绩效,绩的是哪门工资的效?为明确三种“工资”的差异,我举一揭阳小学一级教师为例,其每月计基本工资600多元,计银行卡工资约1000元,而实际拿到手的业内收入约为1100元——夫“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不以业内收入论,教师的经济待遇就永远得不到实质性的提高。

将“工资”改为“业内收入”,如何?

这就涉及到问题的本质:经济欠发达地区,教师与公务员待遇的大差距不在银行卡,而在于卡外津贴!在银行卡工资持平的情况下,卡外津贴就成了重中之重!

笔者手头并没有各市县关于教师与公务员在卡外津贴方面的差距数据(恐怕官方也不会有),但根据平日里与同事、网友们交流探讨的情况,大致可得出这样的说法:广东欠发达地区,公务员每月的卡外津贴在1000元以上,而中小学教师的仅挣扎在100元上下(上级就是这样重视教育的),即是说,以公务员、教师的银行卡工资均为1000元计,前者的业内收入为2000元以上,而后者的仅为1100左右——每月差距已然超出900元,每年就是万元以上„„也许有人不以为然,认为笔者在信口开河,那有请他阁下留意周围的公务员与教师,看看他们在住什么房、住谁的房、抽什么烟、抽谁的烟、穿什么服装、有无公款吃喝、有无戴戒指金表、出行有无小车、子女有无在贵族学校、有无公费旅游、有无包二奶、有无动用银行卡工资等方面的苗头。

最后,报道中指出:“全省公办中小学教师和公务员月均工资水平分别为2608元和3772元,相差1164元。112个县(不含东莞、中山两市)中,教师平均工资水平比公务员低的县有86个,占70.5%;月均工资水平差距在500元以上的县有49个,占40.1%。”这说明教师与公务员工资差距问题的普遍性与严重性,但我不知这些数据是怎么得出的,有没存在各地政府为政绩而瞒报的可能?特别是这个教师月均工资2608元有没水分?盖广东也就一个小小的珠三角称得上“发达”,粤东、西、北等大部分地区“欠发达”着呢,仍以本人所在的揭阳市为例,公办中小学教师队伍中,大学毕业刚任教的不足千元(银行卡);随着教龄增长、职称评定,也不过千余元;待到两鬃苍苍行将退休,亦只能在两千元的水平线上浮沉随浪——试问这个平均出来的“2608”,我们何日拥有?

第三章 理想遭遇现实难题 篇3

面临“拦路虎”

今天,家电企业在打造行业生态时,虽然对外持开放态度,但仅限于非同行企业,家电企业之间仍老死不相往来。此种狭隘心态,延缓了智能家电市场的成熟。“真正的互联,非单一品牌产品的互联,而是所有品牌产品的互联。”在奥维咨询平板显示事业部总经理刘闯看来,智能家电是大势所趋,但由于目前参与企业太少,并且几乎没有协作,消费者并未怦然心动。

标准庞杂,也成为不同品牌智能家电之间联网的障碍。美的空调事业部人士透露,制定智能家电标准,统一接口,十分迫切。他认为,即便是同一家企业的产品,完全打通也不太现实,每个部门、每个产品线,都有不同的考核与评估体系,跨部门调动资源不仅成本高,阻力也十分巨大。

除了互联互通困难,价格偏贵也是横亘在智能家电普及道路上的拦路虎,导致智能家居的潜能无法释放。以美的“SK1”智能整体厨房为例,其售价高达100万元,只有土豪才买得起。而且,美的智能整体厨房功能有限,白电产品的远程开关等简单的智能操控,不会给白电带来多大的溢价,消费者没有必要为了操作上的方便,就多花数十倍的价格。”

有专家认为,智能家电要“落地”,实现大规模应用,一看价格能否为普罗大众接受;二看用户体验是否足够好。

张瑞敏说,目前提及智能家电,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怎么去遥控它,比如用手机控制家里的各种开关,海尔早就做了,消费者似乎并不领情。未来,从遥控到自控可能是一个方向,家用电器可以根据周边环境自行决定运行模式,那才是真正的智能化。

守得春暖花开

在家电企业中,海尔在互联网探索过程中,算得上“积极分子”,不断突破禁区。其2001年就推出了海尔商城,那时,国内电子商务才开始萌芽。尽管起了一个大早,海尔却赶了一个晚集,互联网之旅并不顺利。去年,海尔商城仅完成3亿元销售额,在海尔1600亿元的年营收构成中微不足道。记者了解到,除了海尔商城外,海尔旗下的综合物流服务品牌日日顺,2010年底推出了“日日顺乐家”商城,定位于家庭一站式购物平台。不过,该商场去年底已终止运营。

但海尔并未退缩,目前又重新上线日日顺网站,定位为垂直类平台,不仅销售海尔的产品,还引进竞争对手品牌。张瑞敏认为,“互联网应该有三个功能,即平台、交互、支付。国内电商偏向于打价格战,是没有未来的。”在电商企业中,张瑞敏推崇亚马逊,用户可以全流程、全生命周期地参与。

而新的架构理顺后,TCL融合线上线下渠道的O2O公司,不久后将破壳而出。这家注册资金为5亿元的O2O公司,将把TCL集团下负责电子商务的酷友网络科技、客音服务公司、速必达物流,与TCL多媒体彩电在线下的众多专卖店整合成一个平台,负责TCL所有产品的销售。

一花独放不是春。在电子商务专家看来,真正成熟的电子商务,并非目前阿里巴巴、京东商城等纯电商企业操控的局面,只有更多企业都有自己成熟的电子商务形态,那才是真正的繁荣。到那时,人们不用为了买一部手机,忍受“饥渴营销”和虚假信息的折磨,也不用担心买到虚假伪劣产品,消费者获得的实惠也更多。

但与互联网企业相比,传统家电企业是重公司,互联网思维不彻底。它们多年建设的传统渠道,资金投入巨大,双线并进容易陷入线上、线下左右互搏的困境之中,不少家电企业担心实体渠道坍塌。这是一些家电企业在电商上不成功的主要原因。

长虹一名研发人员告诉记者,家电企业还是在以传统思维经营生产,这其中也包括长虹,尽管长虹去年下半年以来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但步子还是有些拘谨。传统家电企业都缺乏跨界人才,大部分还是用原有队伍,去互联网战场冲锋陷阵。

现实遭遇 篇4

(一) “现实冲击”的内涵

所谓“现实冲击”, 是指初任教师走上工作岗位后, 在生活环境、人际关系、思想观念等方面都需要重新进行调整和适应, 在教学工作中初任教师会碰到诸多不尽如人意的事情, 对教师职业美好的期待受到严峻现实的冲击, 心理上产生失落和迷茫甚至感到痛苦, 从而遭遇到“现实冲击”, 致使初任教师停滞于日常教学工作的琐碎、忙碌之中, 无心无力于追求教育教学上的发展。

早在20世纪60年代末期, 美国学者科伦把初任教师由于对教学环境的生疏而无法将大学所学到的观念与技能转化为实际的教学时所具有的无力感称为“过渡期冲击”。[1]70年代, 西方学者就开始研究实习教师社会化的初始阶段;到了80年代, 研究者更关注实习教师的实践困惑及需求。此时维恩曼根据对几个国家的小学与初中初任教师遇到问题的考察, 将加里·德斯勒的“现实冲击”理论引入实习教师和初任教师的研究领域。[2]初任教师遭遇“现实冲击”有诸多原因, 如果教师不能很好地渡过现实震荡期, 就很容易限制自身的专业成长, 因为“一个人第一年教学的情况如何, 对他所达成的教学效能水平有重大影响, 而且要持续多年”。[3]

(二) “现实冲击”的表现

笔者指导初任教师执教多年, 深刻地意识到初任教师遭遇“现实冲击”问题的严重性, 通过阅读文献、观察、访谈等研究方法归纳了初任教师所面临的“现实冲击”, 它主要体现在教学活动、学生管理、社会关系三个方面。

第一, 教师初登工作岗位, 需要从学生身份转变到教师身份, 对整个教学活动全程进行把握, 这些新情况是以学生身份在师范院校就读过的初任教师所不曾面临的, 教学理论与现实状况的差异使其遭遇教学上的“现实冲击”。伯顿研究发现, 初任教师的“现实冲击”包括:有限的关于教学活动的知识;有限的教学环境的知识;符合教师宛如权威的比喻;课程与教学的学科中心取向;有限的专业领悟力和理解力;感到变幻莫测、疑惑和不安全;不愿意尝试新的教学方法。[4]笔者通过观摩安徽省淮南市50多个初任教师的课堂教学, 发现了两点共性:很多初任教师在传授课堂知识时总是一味贪多, 许多重点知识没有“嚼烂”。普遍存在着过度使用多媒体课件的倾向, 课堂上不停地切换幻灯片。虽然图片色彩斑斓, 视频亦给学生造成了较强的视觉冲击, 但是也造成了不少学生对新知识印象不够深刻以及对新知识消化不良的状况。当经验丰富的教师指出初任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类似的上述问题时, 初任教师往往感觉不知所措, 思想上遭受打击。

第二, 初任教师存在管理学生不适应的问题。维恩曼发现了教师遭遇的十项“现实冲击”, 其中就包括了教师的维持课堂上的纪律、调动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对学生做出正确公正的评价、处理学生的个人问题、日常的组织工作等与学生管理相关的工作。[5]笔者通过访谈部分初任教师和学生发现:初任教师从学生身份转变到了教师身份, 处理不好自己与学生的关系, 他们把握不好与学生相处的“度”, 要么与学生打成一片, 要么过于严厉。这两种情况都无法保证有效教学的开展。

第三, 教师需要处理与学生、家长、同事和领导的社会关系, 这对初出校园的教师造成了巨大的压力。王小棉通过调研发现, 初任教师遇到的突出问题就是处理与人的关系方面的问题, 排在前三位的问题是:处理与家长及校外有关方面的关系问题、处理教学过程中学生方面的问题、处理教育学生过程中的师生关系问题。[6]初任教师的心理素质、社会交往是比较单纯的, 所以当他们在处理这样复杂的社会关系时会面临“现实冲击”, 这主要表现为他们迫切需要与同事及学生家长认识与沟通, 但是又囿于一时难以实现, 因此产生了强烈的陌生感和压力。

二、初任教师遭遇“现实冲击”的原因分析

初任教师遭遇“现实冲击”是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自身的阅历、经验和处事能力不足, 师范院校对教师的知识结构、实习培训等不适应现有的课程与教学的需求, 新入职学校的文化氛围、学校管理等没有形成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路径, 大数据时代对教师的课程和教学能力的新要求等都是引发初任教师遭遇“现实冲击”的原因。

(一) 教师个人的角色转换能力不足

初任教师从学生身份转换到教师身份, 要确立教师的职业角色, 就需要在教学、管理和协调职业关系等方面短时间内尽快调整和适应。初任教师完成这一角色转换的难度较大, 是否能够转化成功最终要看个人的角色转换能力。尽管初任教师在师范院校已经掌握系统的知识结构和课堂教学与管理知识, 但是在面对现实问题时, 仍然会觉得理论知识无法转化为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 从而出现了知识和经验的“现实真空”现象。尽管初任教师作为学生时参加过教学实习, 参与过班级管理工作, 但是通常有指导教师的帮助和支持, 并没有完全独立承担管理学生的职责, 所以一旦接任教师岗位时, 会突然出现不能胜任的落差感。初任教师作为受教育者角色时, 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是最主要的社会关系。当他们走上工作岗位时, 要同时面对学校领导、同事、家长和学生这几个交往对象, 需要同时扮演多种社会角色, 这对适应单一的学生角色的初任教师来说是有困难的。初任教师在教学、管理和社会关系上的角色转换能力不足, 会产生不能胜任的挫败感, 甚至引发企图放弃教师职业的想法。

(二) 师范院校的教学内容不能与实际教学接轨

我国第八次课程改革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理念, 实现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改革, 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已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 基于教科书的知识讲授式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师生共同进行知识建构。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 教师不仅要掌握系统的知识结构和教学方法, 而且也要掌握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等心理学知识。虽然初任教师入职前已经掌握了有关的教育教学的知识和学科知识, 在教学实习期积累了一定的教学实践, 但是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 信息开放程度越来越高, 教师储备的知识量并不是适应教学需求的制胜法宝, 教师的从业能力需要不断提升。教师以前的理论、教学方法、技巧和原理是一般性的原则和知识, 它需要初任教师活学活用, 发挥教育智慧, 创造性地延展多种具体形式去解决具体问题。因此, 初任教师需要增强自我提高素养的意识, 加强自我修养, 更新知识结构, 积累实践经验, 探索更具弹性、更有创意的教学方法, 增强从业的职业信心。

(三) 入职学校对初任教师的帮扶不够

初任教师在步入新的工作岗位后必然会经历一个工作适应期, 如果学校没有及时为初任教师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支持, 初任教师所遇到的困难没有得到解决, 就会增加他们在工作上和心理上的负担, 进而在工作中表现出消极被动的情绪和行为。通常情况下, 学校会采取一些帮助初任教师适应工作环境的措施。例如, 实行师徒制、组织教学观摩和研讨等, 帮助初任教师适应教学工作。但是初任教师遭遇的“现实冲击”是多维度的, 学生管理和职业关系更是制约初任教师适应工作的重要因素。由于初任教师的经验、能力和自身的心理水平的限制, 快速形成与学生、家长、教师、领导以及学校等各方的良好关系是有难度的。以教学和科研为主的帮扶措施尚不全面, 还需要关注初任教师处理职业关系和班级管理的技巧和方法, 形成全面的帮扶体系。

(四) 大数据时代倒逼教师专业成长

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 宏大的数据信息将会给包括教育在内的社会各行业带来巨大影响。知识与信息满布于信息社会, 生活在其中的任何人都是信息的制造者和分享者。网络公开讲堂、微课堂、慕课等形式整合了全世界的优秀资源, 通过这些形式学生可以自由地学习和分享, 他们的知识得到空前的增长, 这就倒逼教师专业快速成长。在这种情况下, 初任教师面临的“现实冲击”更具复杂性, 更需要他们与时俱进地提升自身的数据分析技能, 自觉主动地进行基于教学媒体的新型教学方式的变革。这些新要求是以往任何时代都没有遇到的, 初任教师既要发挥课程领导力, 也要对学生成长进行动态的关注, 更要关注自身的专业成长, 这些压力对初任教师成长形成倒逼之势。

三、应对教师“现实冲击”的对策

要解决教师面临的“现实冲击”问题, 需要师范院校、入职学校和教师个人共同解决。师范院校要全方位地培养未来教师, 减少初任教师入职时的不适应;入职学校要制定帮助初任教师渡过现实冲击的措施, 实现教师专业的持续成长;教师个人也要主动克服困难, 不断提升个人的素质。

(一) 师范院校要落实“卓越教师培养计划”

为培养未来教师, 我国已经提出“培养卓越教师”的计划, 多方位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师范院校要构建专业化的训练体系, 促进师范生对学科专业知识的掌握, 引导他们学习、研究和运用学科课程教法, 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增加教育类课程在培养计划中的学分和学时比例, 增加学科教学的案例分析类课程, 通过教育类课程建设和教学实践课程的学习, 使师范生在理论和实践上获得抽象和具体的认识, 尽可能减少师范教育与入职教学之间的缝隙。师范院校还应该培养师范生的教学能力和学生评价能力, 防止师范生在踏上工作岗位后在学生管理方面束手无策。另外, 科研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路径, 师范院校还应该提升师范生的科研能力, 提升初任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能力, 培养具有自我发展潜力的教师。

(二) 入职学校要为初任教师成长搭建多元立体平台

入职学校为初任教师搭建多种平台, 能有效地减少“现实冲击”对他们的负面影响, 促进他们融入学校环境。组建教师团队, 由优秀教师带动和帮助初任教师, 形成人力资源支持。初任教师在入职初期, 容易寻找模仿对象, 以获得在教学方式、课堂管理等方面的经验。实行师徒制, 使每位初任教师都有师傅面对面传授经验, 可以避免遇到困难无所适从的境地, 缩短初任教师岗位适应的时间。学校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和培训活动, 建立“职业生涯发展档案”和“个人学习账户”, 支持教师的在职学习, 配备指导教师, 实施监督评价, 实现专业能力的持续提升。

(三) 教师自身要增强自我提升的意识

教师在入职初期对工作岗位不适应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经阶段, 由于自身素质的差异, 初任教师对入职初期的现实冲击的感受程度也会有差距。教学能力、课堂管理能力、交往能力以及个人心理素质较好的教师能比较快地渡过这一时期, 但是仍然会感受到各种冲突和压力。因此, 教师需要全方位地提升自己的素质。对教师职业道德和责任有明确的认识, 积极主动地参与学校的相关活动, 调整心理和情绪落差, 融入到教师共同体中。初任教师还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师观和教育观, 增强学习和合作的意识, 提升课程管理与教学水平, 发挥教育智慧, 形成自己的教学和管理风格。

综上所述, 初任教师产生“现实冲击”的表现和原因都是多维度的。这个问题若不及时解决, 将会长期困扰教学管理工作, 阻碍教师专业水平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从而影响到国家人才的培养, 因此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 只有初任教师本人积极进取, 教育管理部门、师范院校、教师所任职的学校乃至家长和社会都给予正确的理解和对待, 勇于探索、齐抓共管, 初任教师遭遇“现实冲击”的问题就会得到较大的改善, 我国教育的后备军才能拥有可靠的保障。

参考文献

[1]Corcoran E.Transition shock:The Beginning Teacher's Paradox[J].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1981, 32 (3) :19-23.

[2]贾焕杰.新课改背景下顶岗支教案例透析及对策研究[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1 (4) :46-48.

[3]National Institute of Education.Beginning Teachers and Internship Programs[M].Washington, D.C.:NIE, 1978:3.

[4]叶澜, 白益民, 王, 等.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292.

[5]Veenmans.Perceived Problems of Beginning Teachers[J].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1984, 54 (2) :143-178.

现实遭遇 篇5

在现实世界中,银行业正试图从美国次级抵押贷款风波中摆脱出来。而在最著名的网络虚拟世界——“第二人生”(Second Life)里,虚拟银行系统的停业正在波及成千上万人的现实生活。

1月22日,虚拟世界的运营商旧金山林登实验室(Linden Lab)关闭了十多家虚拟金融机构。不过,这些机构的资金来自“第二人生”1,200万注册用户的真金白银。林登实验室表示,此举是因为有用户投诉说,某些虚拟银行拒绝按照约定支付高额的存款利息。

这次停业在“第二人生”储户中间引发了一场真正的挤兑风潮,有些玩家设法取出了他们的林登币存款,但更多的人发现他们无法从虚拟ATM机上取款了。这样一来,他们就不能将林登币存款兑换成美元,这在虚拟世界中引发了更大的骚动。

林登公司的管理人士拒绝透露这次风波中储户损失的具体金额,不过去年8月份,另一家虚拟银行的挤兑让“第二人生”的储户们付出了大约75万美元的血汗钱。

引发挤兑风波

2003年7月21日,林登公司首发了“第二人生”。它以虚拟现实技术所构建的高度拟真体验,完全颠覆了人们对互联网的想象。

新进入Second Life的居民,必须为自己创建一个“化身”,凭此就可以在网站的指导下选择自己的性别、外形甚至人种,还可以租赁土地,建造自己的房子,并走到任何想去的地方。在Second Life中,用户可以购买虚拟服装,可以开虚拟飞机,可以购物、存钱、工作,可以恋爱、结婚、做生意。总之,一切活动场景和过程都在模仿现实生活。 而这与现实世界也有着真实的关联:玩家如果要买东西,需要使用信用卡或eBay的支付服务PayPal来将真正的美元货币转换成“林登币”。林登币可以通过虚拟的自动柜员机(ATM)存入“第二人生”的虚拟银行中。

“第二人生”的银行由一些玩家运营,他们通过提供利息来吸引存款。有些银行按照承诺支付利息,而有些银行却利用存款来进行非法的“第二人生”土地买卖和赌博活动。 一个化名为UpMe Beam的“第二人生”玩家表示,“别以为损失的是虚拟货币,就可以对这一切不负责任,但别忘了,这些都能兑换成真金白银。”他一直无法取出去年11月为了解“第二人生”银行如何运转而存入的5美元。

林登公司在一月初宣布了银行停业的计划。在那之后,“第二人生”的玩家们纷纷涌入虚拟银行取出存款。虚拟人物们穿过宽敞而现代的JT Financial银行大堂那空空如也的休息区,这家位于“第二人生”CapEx商场里的虚拟银行已是门可罗雀。一张大大的告示牌上写着:“自林登实验室宣布银行新政策以来,由于提款过多,我们暂时关闭了ATM取款功能,请另待通知。”

林登公司管理人士拒绝透露受此次银行停业影响的玩家人数,有多少存款可能丢失,以及是否将针对虚拟银行的经营者采取实际行动。

“第二人生”的银行业危机最早在去年夏天浮出水面,当时林登禁止在该公司的网站上进行赌博活动,理由是“博彩业互相矛盾的规定”。这引发了Ginko Financial的挤兑风潮,这家“第二人生”银行对虚拟世界的赌博行业投入了重金。Ginko设置了取款上限,最终向用户发行了替代的债券。该行已于去年8月停业。

这导致了“第二人生”银行储户们的不满。林登在今年1月8日做出回应,宣布大规模停业,表示这将“保护居民及经济的完整性”,但又引发了更大的混乱,以及造成玩家更大的金钱损失。

需要真实手段管理

华盛顿一位专门从事互联网法律事务的律师贝恩姆·达亚尼姆说,“当虚拟空间最初诞生时,人们将它视做没有任何樊篱的自由之境,随着虚拟空间的公司要对投资者或监管机构担负起责任,它们也开始遭遇现实世界的种种阻碍。”

“第二人生”已经吸引来许多真正的公司,其中包括IBM、丰田、阿迪达斯、可口可乐和联合利华等著名跨国公司。这些公司将虚拟空间看做市场营销和广告宣传的理想平台。现实世界中的银行业迄今为止还没有进入虚拟世界,部分原因在于它们担心,和虚拟形象的业务往来有可能会与旨在反洗钱的“了解客户”原则发生冲突。

林登公司承认,虚拟社会的金融服务已经发展到了需要在真实世界中进行管理的阶段。林登公司表示,从现在开始,在“第二人生”接受存款的机构必须具有“切实的政府注册文件或者金融机构许可”。之前不少虚拟银行坚持说,自己没有,也不能履行银行业管理机构的职责。

律师本杰明说,“如果这是真金白银,那么就会有人说你应该遵从真正的法律。”而杜兰斯基作为“第二人生”律师协会的负责人,他已经着手开始写一本有关虚拟法律的书籍。

有些玩家认为,银行的此次停业或许难以规避未来的损失,原因是一家现实生活中在美国以外经营的可疑银行仍然可以在“第二人生”建立虚拟的分支结构。还有些玩家认为,这次停业是对该游戏自由精神的亵渎。

纽约大学29岁的研究生乔舒亚近来一直忙着向他开的虚拟银行SL Bank的储户返还真钱。2006年开业的SL Bank年利率一度高达24%至30%,而美国的大多数现实银行,存款利率还不到5%(最新利率为3%)。

扎维尔的虚拟形象Teufel Hauptmann利用这些存款(平均每位储户的存款额为25美元)在“第二人生”的外汇交易所LindeX买卖林登币。他表示,外汇交易让他赚了大约1.5万美元的真实利润。他说,“开始时这是个爱好,不过慢慢地包含了越来越多的东西。”

广告热开始退烧

“第二人生”热开始退烧,不仅仅是因为暴露出越来越多的现实问题,连最让各大公司热衷的品牌宣传效应也逐步减少。

过去的一年,虚拟世界营销波澜起伏,公司们纷纷跳上这辆能创造虚拟广告和品牌世界的流行“花车”。2007年伊始,虚拟世界环境“第二人生”就冲向了用户和广告主兴趣的高峰,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营销人和代理公司开始对他们的虚拟项目的投资回报产生疑问。

市场顾问公司Crayon的首席策略官格莱德说:“2007年,特别是上半年,可以说是‘第二人生’年。进入2007年,每个人都想到他们应该进入‘第二人生’,但他们并不知道为什么。”

到三月份,“第二人生”已经拥有了超过1300万的用户,从微软到喜达屋饭店。(Starwood Hotels)到路透社的商业公司们,纷纷在这个世界中现身。格莱德说,由于广告主在提供测量广告成效的模式方面有困难,或者简单地说,不能够以正确的方式到达虚拟环境以促进品牌,所以他们品牌活动的前景已经陷入了疑问。然而2007年发生了令人惊讶的事,一些早期进入虚拟世界的大品牌离开了。人们在虚拟世界中做了许多本来不应该做的蠢事。

一家位于汉堡市的研究机构发布了一项关于公众对于“第二人生”世界中开展市场营销的态度的调查。报告得出的结论并不鼓舞人心:在他们访问的200个对象中,72%对这些真实世界中的公司在虚拟世界中的表现表示失望;超过45%认为这些努力只是一次性的,并不会持续太长时间。

该机构分析原因说,“第二人生”中的广告工作者缺乏新的创意,在虚拟世界中还是采用各种老方法骚扰那些潜在客户。

更多的担忧来源于另外一组数字:调查中41%的回应者认为互联网上的广告至少还跟他们有些关系,但几乎只有7%的回应者觉得基于“第二人生”的推销会对他们未来的购买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

上一篇:绿色建筑与环保论文下一篇:授权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