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阅读之我见

2024-06-20

个性化阅读之我见(通用9篇)

个性化阅读之我见 篇1

个性化阅读之我见

阅读是一种再创造,它带有强烈的特征。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个性化阅读是指“在阅读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个性教学。个性化阅读要求教师尊重主体(学生)对客体(文本)的不同认识感受,并营造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环境,即条件、氛围,让阅读成为个性释放的过程,以提高阅读质量。

一、平等对话—搭建个性化阅读的平台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课堂教学是由学生和老师共同完成的。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只能是在与老师、同学的交往和对话中才能得以实现和展示的。新课标倡导培养学生的个性阅读能力,在课堂上更多的时候需要老师为学生搭建一个个性化阅读的平台,在教师的引导下,以一种师生平等和谐的对话方式,让学生在心灵上产生震憾。交际学理论告诉我们:对话需要一个民主、平等的氛围,以消除师生双方的心理距离。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务必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和学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弯下身子与他们促膝而谈。因为师生关系的民主、平等、融洽,会使彼此感受到沟通的快乐,慷的愉悦……

二、领悟文本—个性化阅读的基础

个性化阅读必须引导学生钻研文本,要以文本的内容为本,以文本的评议形式为本,以文本的历史背景为本,以作者写作的真正意图为本。

阅读教学,如果脱离了文本,那就曲解了阅读的本质,谈不上阅读。

因此,有效的个性化阅读教学是在教师的精心的指导下,学生对作者所提出的主题思想或文本所寄寓的价值观作出自己独特的解读。

如教学《景阳岗》一文,学生通过自读自悟,抓住主要内容后,教师引导学生概括武松的个性特点:在交流时,除了说出武松是打虎英雄外,还有许多学生谈到英雄也有缺点—多疑。在引导个性化解读时,我要求学生应抓住文本存在的历史背景,从这一点出发,与其说“多疑”,不如说“谨慎”好,因为那是一个**年代,武松不得不对任何事情都保持警惕,店小二留他住宿,谁能知晓他不是为了谋财害命呢?后文写道“武松怕大虫不死,用棒子又打了一回”,透过文本,从学生生存的角度出发,我们应该倡导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而不应该说他是生性多疑。

三、凸显创造—个性化阅读的目标

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该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使学生学会生字新词,读懂课文内容,还要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向深层次发展,让学生去进行新的创造,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

教学《草船借箭》这一课,我在引导学生和文本作了充分对话后,进行创造阅读,就有学生提出:“鲁肃并不忠厚老实,因为他不但对自己的顶头上司周瑜撒谎,不把诸葛亮的事说出来,而且明明知道周瑜在设计陷害诸葛亮,却没有将实情告诉诸葛亮,这算一个忠厚老实人吗?”实践证明,语文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形式的多样性,为学生的创新留有

余地,也为个性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创新。

四、自主选择—个性化阅读的方式

传统的教学往往遵循统一的原则,学习的内容是有计划性和指令性的。对于教师给出的教学任务,每个学生必须无条件地完成,结果忽视了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导致了无法和教学内容进行有意义的对话。

个性化阅读的方式可以是“自主拟定学习目标”“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主选择学习方法”,强调个性化阅读的体验策略,应在“三自”原则的指导下,教学中一定要注意不能忽略教学目标和文本特点。

和文本作了充分的对话的课堂上,教师应该千方百计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真正的阅读主人。如有位教师在教学《桂林山水》,赏析课文时就真正做到了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向大家介绍桂林山水的美。”这时,学生兴趣盎然,有的选择有感情地朗读,解读桂林山水的美;有的选择当导游,用自己的语言来说桂林山水;有的则干脆发挥自己的特长,画了一幅“桂林山水图”……

五、多元评价—个性化阅读的方向

一直以来,僵化的考试方法及评价体系,严重束缚着语文教学的个性培养。教师在评价学生的阅读作业时,通常的眼光较狭窄,没有注重对学生的多元评价。现在,新课程的评价体系要求老师把评价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个性化的阅读评价。

上完一篇课文后,让学生说说自己最喜欢或最不喜欢的人或事物,并说一说理由,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还应该注重学生的参与意识,即

使捕捉学生显现出来的独特个性,使评价目光向个性化发展,及时发动学生展开互评与自评,使评价成为一种民主参与、民主交流的过程,让不同层次、不同个性的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喜悦。

“一个个读者就有一个个哈姆雷特,”总之,尊重个性就是尊重生命。在新课程改革中提倡学生个性化阅读,教师应予以正确的引导,让他们充分理解文本的意图,而不是听之任之,这一点尤其重要。只有这样,语文教学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个性化阅读之我见 篇2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个性化

语文知识是阅读的基础,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要以一定的语文知识积累为前提,开展对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研究,把语文学习和个性化阅读更好地结合起来,这对于改善语文教学方式和发展学生主体性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现状

个性化阅读是学生在老师引导下进行的“相对自由”的阅读形式。在此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深刻认识到个性化阅读的重要性,然后深谙其方向及“禁区”,这样才能在指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中游刃有余; 否则,获得的效果甚微,甚至是反面的。

个性化强调学生的自由性、独立性、空间性,让学生有自己的思考和领悟,发挥自己的个性,有利于学生提高阅读学习能力和激发语文学习的兴趣。老师要把个性化阅读的优点延伸到学生的学习中去,当作教学模式中的一个亮点,提升学生阅读的独立性。

二、个性化阅读的教学策略

1. 个性化阅读要求教师转变角色

传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过度干预甚至越俎代庖的现象司空见惯; 对文本的深度解读、面面俱到的内容分析成了一些教师提高语文考试成绩的法宝。这种教学方法的结果是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疲倦,甚至产生厌学的情绪。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内容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参与到课堂阅读教学中来,充分学生课堂主体作用,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因此,要让学生轻松愉快地进入阅读,首先要求教师重新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转换角色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和促进者。同时,要下决心改变教学方式和教学策略,从“教课文”转化为“教方法”,从“内容分析式”的教学转化为以“导”为主的教学方式。

2. 个性化的阅读要以大量阅读为基础

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快速浏览,提取信息。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信息量少,学生的阅读处于被动状态,难以体现个性化阅读。近年来大力开展的“先学后 教”课模改革和“语文主题学习”课题实验,积极倡导自主先学、合作探究和课内外大量阅读,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一些实验班进行多方式广泛阅读,在交流展示中敢于表达出自己的阅读感受。实践证明: 学生的自主性越强,阅读量越大,阅读的个性就越能发挥出来。

3. 阅读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古人云: “学贵有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说出心中的不解之惑,学生才会思考和探索; 有了探索才会有创新,才会有发展和动力。教师要学会用问题做教学的支点,让学生做发现的主人。在《青山不老》中有学生提出: 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他会对老农说什么?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这是学生独特体验的真实再现。为了使学生的质疑有目的性、科学性,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会多角度、全方位的思考方法,那么问题就会源源不断,屡见屡鲜,当学生想问、敢问、好问之后,学生就会拓展思维的空间,提出有一定思维价值的问题,满足了求知的愿望。

4. 培养学生阅读技巧,提高阅读效率

个性化阅读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阅读的实践活动,在学生阅读课文时,教师应该教给学生必要的、高效的阅读技巧。阅读课文时要学会理解其中的词语和句子,能够综合运用各种方法,才能理解作者表达的真情实感。有的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阅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时往往不提出任何要求,也不提示阅读思路,更谈不上学法指导,即使提一点要求也是很笼统。这些做法无助于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因为缺失教师必要的价值引领、方法提示和有效组织,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只能是片面的、肤浅的。

个性化阅读之我见 篇3

一、变教师提问为学生质疑

在教学中,我改变了以往“教师问,学生答”的传统模式,把提问的权力交给学生,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然后通过阅读来解答。为了使这一做法收到实效,我首先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读课文时,在不懂的词语、句子旁边打上问号;预习时围绕课文前面的“预习”“阅读提示”和课后的“思考·练习”自己提出问题;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提问题;围绕课文的写作顺序、作者运用的表达方法提问题等。例如,学习《麻雀》一文时,在我的引导下,有个学生提出的问题很有探讨价值:“从文中的描写可以看出,‘我很同情这只小麻雀,但是明知老麻雀没有能力把小麻雀带回巢里,为什么不帮一帮老麻雀呢?”长期进行这样的训练,学生就能自觉地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课堂上,教师不再是权威者,而是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这样改变了传统的“提问——回答”的单向传递方式,促使学生在“问”与“答”之中,主动发展语言,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变教师介绍为学生搜集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因此,在学习新课文前,有关文章的写作背景,作者的生平和主要著作,文章中提及的人物、地点、事件等,我都作为预习中的常规作业,在课前布置学生自己查阅。同时,指导学生掌握查找资料的方法:从网上查阅、去图书馆查找、向父母咨询等。要求学生不能将查到的资料照本宣科地读出来,要抓住主要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讲出来。如教学《观潮》一文,我先让学生说说自己搜集到的有关钱塘江的资料。有的查到了潮汐的知识,有的查到了钱塘潮形成的地形原因,有的带来了钱塘潮的图片。此时,我导入新课:“你们搜集的资料令我大开眼界。钱塘江大潮真是天下奇观,它的壮观景象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同去观潮吧!”学生带着查阅到的相关知识以及自己的理解进入课堂。这样,不但增强了学生课堂上主动参与阅读活动的积极性和独立性,也培养了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给教师的教学提供了可以充分利用的宝贵资源。

三、变教师范读为学生悟读

以往在学习新课文时,总是由教师带着感情来范读一遍课文,不管学生是不是悟出了这一感情色彩,都必须模仿教师的范读。实行个性化阅读教学以后,为了体现自主性的原则,我变教师的范读为学生的悟读,把读书的权力、时间还给学生。课堂上,我舍得花时间,让学生把课文读熟读透,诱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领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为了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我还根据读的内容和时机,精心选择读的形式:齐读、引读、个别读、分角色读、表演读等。同时,把朗读评价的权力交给学生,读得是否流利、是否有感情……让学生自己来点评,自己做出示范,从而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处于一种积极兴奋的读书状态。

四、变教师讲解为学生交流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在课堂上要由“讲深讲透”到“精讲多练”转变,这样就能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有更多的机会、时间主动地表达自己的认识、感想。因此,在课堂上,我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机会。如,前面提到的授新课前介绍自己查阅到的有关资料;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讲,不论是优等生还是学困生,尽量做到让他们能说、乐说、会说,把自己的观点、想法告诉其他同学;指名回答时,给予耐心地帮助、引导,给学生把话讲好的机会;有时还让出讲台,让小组或个人上台来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发表自己的看法;每学完一篇课文,让学生来总结,说说透过文章内容体会到的思想感情,谈谈自己的收获、受到的启发等。这样,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总之,在语文课堂中开展个性化阅读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在学习活动中给他们一些自主学习、自主选择、自我发展的机会,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提高他们个性化阅读能力。

群文阅读之我见 篇4

汉源县富林镇第二小学 秦敏

阅读教学已成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而群文阅读教学既能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的数量和质量,又能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最重要的还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探究群文阅读教学的素材开发及如何在教学中运用群文阅读教学,对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阅读概括能力会有很大的作用。我结合我们教研组的经验和听我市优秀教师的群文阅读教学课,对群文阅读教学有一些粗浅的认识,与大家分享我的观点。

一、发掘群文阅读的素材

群文阅读教学, 必须要有主题地选取文章,围绕一个主题把多篇文章聚在一起。我个人认为篇数不能太多,而人教版教材本身每个单元就有主题,结合我们教研组的老师尝试,一般选择四篇最好。而所选的文章要有共同的议题。通过同时阅读多篇文章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来解决同一个问题。这需要教师多角度确定主题,围绕主题精选文章。

二、有效实施群文阅读的教学措施 群文阅读的教学方式现在已被许多老师所采用。但是要想使群文阅读的教学方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地实施,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方面的措施:

1、让学生做好预习工作

3、让阅读材料成为探究学习资源

三、群文阅读在教学中的重要价值

群文阅读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能帮助小学生进行语文课文的学习和理解。作为一种新的阅读教学方法,对阅读教学有非常重要的价值,而这些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增加数量,让学生读得更多

当前我们的语文教学,教师仍然比较重视语文教材中课文阅读的教学。而群文阅读教学,让学生在一节课中读四篇左右的文章,有效地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面,为学生阅读素养的发展提供了必要准备。所以教师在进行群文阅读教学时,将教学目标中所要掌握的内容从多篇文章引申出来,学生在学习文章的时候,可以通过不同文章之间的比较和总结,更好地掌握教学目标中要求的内容,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正确有效的阅读方法,还可以加大学生的阅读量,从而使学生在平时的阅读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第二,提高速度,让学生读得更快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每天都会产生许多新知识。为了获取更多的信息,必须学会快速阅读。快速阅读是一种技能,当前我们的语文教学就要训练这种技能。平时一篇精读课文我们要教两课时,而略读课文要教一课时,教师和学生都慢慢来,这种教学方式严重影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群文阅读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两节课讲一篇文章的教学方式,这样一来就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规划教学课时和组织教学。让学生在一节课中读四篇左右的文章,就能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提高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第三,强化主体,让学生读得更乐

学习不是学生简单地接受教师的讲解,而是学生自我建构的过程。新课标在“基本理念”中强调:“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根据当前我们的语文教学模式,学生很快读完,内容基本理解,教师只好不停地问、不停地讲,学生被动地答、被动地听,主体意识缺失,阅读兴趣降低。群文阅读教学中,学生了解到更多的知识,而当他们还想满足自己在某一方面知识上的需求时,便会主动地去阅读相关文章,新的阅读内容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教师不得不少问少讲,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满足,这样一来,学生忙着进行看书、思考、陈述、倾听等语文实践,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从而为学生进行高效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 篇5

课标指出:“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阅读就占有极高的地位,它既是应用语言文字的体现,也是我们感悟语言文字魅力,弘扬民族文化的途径,阅读是每个人一生的义务与责任。孩子们在成长的过程中阅读是不可或缺少。因此,走好每一步,扎扎实实的进行阅读显得至关重要。结合教学经验,谈一谈我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见解。

一、激发、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先导,只有正确的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才能让孩子们乐于阅读。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能给孩子带来阅读的欲望,调动起他们的主动、积极性。在班级里、校园中教学要在常规的教学与生活中营造一种浓浓的读书氛围,让孩子沐浴在良好的读书氛围中。

合理利用班级书架,让孩子从家中带来自己喜欢的书与同学分享,再从学校的图书室定期借阅图书,这些书类别丰富,都是孩子们喜欢的,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借阅,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了大量的资源,浓厚的书香在班级中弥漫。

教师的种种定会影响到学生,那么我们也应该投入到阅读中去,为孩子做表率。这也是对孩子的一种熏陶,这种感染力,也一定会唤醒学生的阅读兴趣。做一个爱读书的老师,孩子们的兴趣一定会被激发,这就是榜样的作用。

在班级每周五搞一节读书活动,把收获以不同的方式进行交流汇报。这样不但巩固了自己的阅读所得,而且也调动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因此,组织好读书活动,也是培养、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主要途径。

教学中,根据教材中课文在特点,适时向学生推荐阅读书目。比如在教学《最后一头战象》后,就可以向学生推荐沈石溪在其他动物小说《狼王梦》、《情豹布哈依》等。学习了《大孔雀蛾的晚会》,可以让学生读读法布尔的《昆虫记》。这些作品贴近生活,浅显易懂,符合学生在心理特点,学生定会手不释卷。孩子们每个学期至少能读两本书,从课内到课外,从学校到家里,他们都沉浸在阅读的快乐中。

这种氛围让学生幼小的心灵被书香浸染,书成为他们的朋友,书所呈现的异彩自然成为他们留恋的乐园。

二、教师更新观念、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一定要经常研读课标,加强学习较新的科学的得教学理念。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是学生阅读活动的促进者,更是阅读中的对话者之一。”阅读是“学生、编者、文本、教师”四者的对话。教学中,教师观念一定要更新,与时俱进,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定要确立。为学生提供充足的阅读时间和独立的空间,让学生在阅读中充分体会感悟。感受语言美,情节的跌宕起伏,内容的丰富多彩,结构的形式多样,修辞的作用,感情的充沛等。让他们自己阅读,自己去发现、质疑、思考、分析、积累、运用。在阅读教学中,创建民主、平等、自由、轻松的氛围,教师更新观念,还孩子一个真是在主体地位。

三、确立合理、适用的方法

1、朗读与默读贯穿始终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会默读,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小学阶段应该完成的阅读目标。学生的朗读,是学生在阅读中,对字词句段的整体把握和理解,是他们阅读后的个性体验。对于一个字、同一句话、同一个段落,孩子们的理解角度是不同的,理解程度也是不同的,因此在朗读时的语气、语速、语调也颇为不同那是他们情感体验的不同展现。朗读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必不可少。

引导学生学习、学会默读,不指读、不出声、有一定速度。默读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阅读量,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在阅读中,为学生提供了独立思考、独立体验、独立创造的生成机会。教学中,朗读与默读一定要贯穿始终。

2、精读与略读科学选择

面对当今信息量报表的现状,如何让学生学会有选择性的研究,便是当前重中之重。现行长春版语文教材,都是按板块进行编写的。那么在教学中,教师就应该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同一板块哪些篇目应该精读,哪些篇目应该略读,教师应该加以选择。即使同一篇目哪些具有代表性的重点字词句,对表情达意有一定作用的就要精读,其余的略读,切记不能面面俱到。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时时刻刻能感觉到这样有选择性阅读的重要性,久而久之,他们在阅读中也会有选择性的阅读。在选择图书,查询资料的过程中,对自己所需内容也会详加研究,其余可未略读内容。

3、思考与积累双管齐下。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教学中,一定要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的好习惯,勇敢质疑,努力解疑,获得新知,从而理解知识,掌握方法,体验情感,学与思同行。

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在课外阅读中一定做到摘抄好词好句、书中做标注、写读后感、即兴作画、续写、瞬间灵感记录等。日积月累,这就是一笔财富,更给阅读增添了生机情趣。

4、使其成为写作的铺路石

“写作”是教学中多年来在一个难题,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为其付出了一定的艰辛。如何处理、解决这一难题,“阅读”是独一无二的有效路径。我们在“阅读”中品词析句,积累词句,掌握行文技巧,写作方法及修辞的作用等,这都是在为写作铺路。因此,在阅读中“指向写作”也是阅读教学的一个任务,让“阅读”成为写作的铺路石。

5、好习惯的生成良好的习惯是学生“阅读”经历中的一件大事,对学生能否进行高效阅读起重要作用。在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做到阅读时心无旁骛,平心静气地阅读。阅读中要不断思考,理解文本主旨。在阅读中与作者对话,进行情感互动、产生共鸣、勤动笔,生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教学会更加省力、有效、达到一定的效果。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 篇6

许多年以来,我们一直只注重小学语文讲读课的教法,不管是教学研究还是公开教学,亦是如此。而对于阅读教学这一块,仍沿用过去讲读课的教法,致使教师精力承受不了,学生也不能把所学知识转化为能力。针对这一现状,我通过翻阅有关资料,总结自己十年来的教学实践,把小学语文阅读课的教法归纳为四种,即:诵读法 — 导读法 — 讲读法 — 练习法。这四种方法始终贯穿的一条红线仍是以“读”为主,让学生从“读”中获得新知、从“读”中获得感悟、提高水平、培养能力。

在现行的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课本中,阅读课文几乎占教材所有篇目的一半,如何搞好小学语文阅读课的教学,无疑是摆在每个小学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大问题。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它是识字的重要途径;能够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提高听话、说话和作文的能力;使学生获得多方面的知识,发展思维,提高认识。”而阅读课教法正是实现这一教学目的的手段和行为方式,在小学语文阅读课教学活动中,能否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不仅关系到能否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而且还关系到能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其智力与能力。无数的语文教学实践证明,倘若师资、学生、教材及学习环境基本相同,那么教学质量的高低优劣便取决于教学方法是否运用恰当。运用的方法科学合理,教学就会事半功倍,运用的方法落后陈旧,教学就会事倍功半。

我根据自己十年来的教学实践的探索与总结,及对优秀语文课的观摩,对语文教学理论的学习,及周围教师的探讨,下面就谈谈几点粗浅的认识,以此来大家共同交流、学习。

一、诵读法:

做为传统教学法之一的诵读教学法,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曾起过十分积极的作用。朱熹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些见解,对现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运用诵读法应注意:“熟、悟”,所谓“熟”指诵读程度而言,一定要让学生诵读于口,娴熟于心,一些精彩的句、段、篇,要能够准确地背诵以至默写。只有如此,才能提高学生以后写的能力。“悟”就是要求学生在朗读时品评体味,思辩吸收,只读不悟,仅是死读书;既读又悟,才是真学习。

小学语文教材,大多课文文情并茂,并配有美丽的插图,可读性甚强,但有些学生朗读水平不高,往往读不出文章的味儿,因而也就没有多大的阅读兴趣,对蕴含在文章中的知识就不能很好地掌握。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读带读,或播放录音、或自己范读、或让朗读水平高的学生朗读。这样可以把学生领入“圣境”得到美的享受。如果学生自然而然地喜爱上这篇课文,何愁文章读不好?我们还可以针对小学生争强好胜的特点,根据课文实际,采用齐声诵读、分角色诵读、点名诵读、男女生对读、演读、接力诵读、打擂式诵读等,同时经常开展一些朗读比赛,营造一个“人人爱朗读,人人能朗读”的良好氛围。

在学校举行的“庆国庆诗文朗诵比赛”中,我特意挑选了一篇脉络清晰、语句优美的课文《明天,我们就要毕业》,虽然这篇课文学生还没有学到,但我在指导的基础上,紧扣“熟”与“悟”,让学生在熟读、熟背的基础上悟出课文的主要内容,不但比赛中取得好名次,而且在学习这篇课文时,由于读的细致,读的动情,读的扎实,课后练习迎刃而解,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导读法:

导读法,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较为广泛,也较为重要的一种教学方法。所谓导读,就是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辅以点拨的教学方法。

大纲指出“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要培养这一能力,就是要放手让学生自己读书“在阅读中学会阅读”。

“以疑促读,“学贵有疑”“学而不思则罔”。泛泛而读犹如走马观花,感受必然飘浮而肤浅。这就要求教师通过必要设疑质询和商榷探讨,设计出能体现课文重点难点的问题,在这些问题的指导下,课文成了练习的素材。如果设计新颖巧妙、有趣,就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他们寻根刨底的热情。如:我在教学《青海高原一株柳》一篇课文时,为学生设计这么一个问题:

《青海高原一株柳》一课,明明是写高原上的柳树,可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家乡名贯古今的灞河柳树呢?作者是不是多此一举呢?

就这个问题,如果学生不认真读书就答不上来。但仔细思考,也不难答出。这样让学生自己去读懂知识,想通问题,同时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以议查读”是“以议促读”的下一个环节,教师设下疑问,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但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每个同学对问题的解决程度又是不尽一致的,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求教师不失时机地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学生以小组或全班的组织形式,各抒已见,互相研讨。这样,学生不仅可以活跃自己的思维,而且可以锻炼自己的口才,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一举三得,何乐而不为?在议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对文中的词、句、段、篇进行议论评析,培养他们的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

三、讲读法:

阅读课文虽然大都通俗、明白,但对于小学生而言有些篇目并非一读就懂。这时,这种边读课文边讲授知识的教学方法是必不可少的。这也是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即古人所说的“传道、授业、解惑”。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一篇文章,学生也能粗略地看懂,可是深奥些的地方,隐藏在字面背后的意义,他们就未必能够领会,老师必须在这些场合给学生指点一下,只要三言两语,不要噜里噜嗦,能够使他们开窍就行。老师经常这样做,学生看书读书的能力自然会提高”。可见讲读法的教法,绝非面面俱到,巨细不分地满堂灌,而是重在引导、启发和指点。

为正确运用讲读法,必须注意:

1.确定好教学重点。讲读必须目的明确,阅读教学更应如此。确定重点,一要依据教材,二要根据学生,一般来说,课文要求学生领悟的精美之处,学生自读中的困难之点,便是教师讲读中的重点。

2.讲究“讲”的质量: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必须具有“讲”的高超技能。其教学语言必须简洁明快,而不应繁冗模糊;必须生动形象,而不应沉闷枯燥;必须严谨周密,而不应粗疏杂乱;必须富有情感,而不应平淡冷漠。同时,还应用对比、比较、角度改换、矛盾设置等手法,或提出问题,或寻根究底,或答疑解惑,使课堂不断掀起波澜。

四、练习法:

为了有效地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精神,这就产生了一种以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习惯上称“练习法”。就小学语文阅读课而言,练习法有听说能力练习、读写能力练习和智力开发练习,由于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练习法便成了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极其重要的方法。

运用练习法应注意:

1.目的明确,要求具体。每次练习,无论单项,或是综合,均应讲明意义和作用,让学生始终保持着饱满的求知热情和进取欲望。每次训练,均应有明确的指标,如数量、质量水平层次、时间限定范围等,并应做到有布置,有检查。

2.形式多样,提高兴趣。对学生而言,训练是一项艰辛的活动,为了诱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保持其旺盛的练习情绪,并获得灵活多样的技能技巧,练习的方式必须多种多样。既有口头的,又有书面的;既有单项,又有综合;既有课内又有课外。题型也应新颖别致,不落窠臼。同时,参加一些有趣的活动形式,如:抢答、打擂台、开火车等。使学生做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这样练习的效果也就不言自明了。

3.注重示范,注重评析。“示范”是为了正谬,树立典范,抛砖引玉;“评析”是为了激励,促成群情振奋。练习时,如果教师能适时地“示范”和“评析”,就会使学生学有榜样,比有目标,练有干劲。特别是阅读课后的小练笔,如果每次小练笔后,教师能选出好的作文在班内朗读,并指导学生辨析作文的成功与不足之处,再加上恰当的激励,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空前高涨。

个性化作文教学之我见 篇7

一.什么是个性化作文教学

“个性化”就是追求个性、体现个性、使个性得到张扬的理念、原则、途径、方式方法等的总和。“个性化作文教学”涵盖两个层面:从结果上看是指文章的个性化。指学生鲜明的个性在作文过程中贯穿始终的具体体现, 即写出个性化的作文;从过程上看是指作文教学的个性化。指作文教学为适应并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而建构的一整套符合学科规律和学生特点的, 并能在写作活动中充分展现的作文教学系统。

二.个性化作文教学的原则

个性化作文教学原则应该是以生活为本, 作文应回归生活;“人”与“文”合一, 作文的过程就是求真、立诚的过程;注重培养学生多元创新思维, 克服肤浅与钝化, 让思维走向深刻与敏锐。

1.生活为本, 回归生活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充实, 才会表白出、抒发出真实的深厚的情思来。”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 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 正是阐明了生活是写作之本的原则。这既是对语文与生活的关系的肯定, 也是对以生活为作文逻辑起点的写作方式的肯定。回归生活的作文训练, 使学生立足于朴素的、平实的貌似普通的日子, 从中去挖掘作文的“根”, 让学生意识到、体验到平常日子本身就蕴藏着许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 能激发出美妙的作文灵感, 从而写出真实感人的好文章。

2.人文合一, 求真立诚

作文与做人是分不开的, 因此强调要“人”“文”合一。潘新和教授说:“写作教学必须为学生创造‘立诚’的条件, 让他们有积蓄可倾吐, 才不致弄虚作假、言不由衷, 与生活脱离关系。”过去的作文重立意轻本真, 不少老师要求学生写作, 首要的便是紧跟政治形势, 能拔高的尽量拔高, 能联系的尽量联系, 其结果是假、大、空的文章大行其道, 学生编造起美丽的谎言来获取高分。殊不知, 写作失去了心灵的自由和本真, 立意越高, 人格就越低。盲目强调立意要高, 必然要失去真诚;一旦失去了真诚, 这就不仅仅是作文的弄虚作假, 长此以往, 造成了学生良知的泯灭和人格的扭曲, 那就将是国家、民族的不幸。

3.多元创新, 丰富深刻

传统的写作教学片面追求以文载道的标准, 往往限制了学生的个体心灵自由活动, 文章中充斥的多是人云亦云的思维复制品, 毫无新颖、个性和深刻而言。个性化作文教学就是要鼓励学生在作文思想内容上的创新, 克服学生思维的肤浅、苍白, 引导他们有独特、个性化的思辨内容。并且鼓励学生在思维形式上趋向发散,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视点、不同层面去思考同一个问题。“横看成岭侧成峰”, 让学生获得不同的感受, 从而丰富作文思维的内涵、突出作文的新意和个性。

三.个性化作文教学的实施策略

1.个性化的作文意识

作文的本体功能是什么?我们为何而作文?这是我们必须直面的问题。简单而言, 作文是为了表情达意, 是为了抒发自己的思想和感受。仅此而已。可事实上, 我们往往赋予了作文太多的责任, 使作文成了文以载道的牺牲品;或使学生为了作文而作文, 作文成了言不由衷的堆砌物。

实际上, 课程标准中已经有了不少相关的描述, 比如“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 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深刻的内容”;“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 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写作要感情真挚, 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等, 都是体现了作文的本体功能的相关表述。

所以, 我们得从教师和学生的意识上有一个正确的、符合作文本身功能特点的认知策略, 意识到作文为沟通、为表达自己而写, 这样才会有相应的表达意识和方式, 才会有用心表达的可能, 避免出现为文而文的状况, 从而使作文更富有个性。

2.个性化的文字训练

个性化的文字训练, 并不在于教师如何教会学生遣词造句, 而是通过夯实语言基础、丰富语言样式, 锐化语言敏感, 加强语言实践等手段, 培养学生个性化的语言感觉。

(1) 积累写作素材, 夯实语言基础

主要借助于学生大量的阅读和背诵, 完成语言的原始积累。通过积累, 学生具备了丰富的写作素材, 使写作成为有本之木, 有源之水。拥有了丰富的知识和充足的材料, 一旦有机会表达, 它就会将之灵活生动地运用于写作实践中, 拥有了“车薪”自然容易煮开“杯水”。积累得很多, 思路就开阔, 个性化作文就比较顺手了。比如说课本就是一个巨大的材料宝藏。应该说教材无处不资源, 学生天天和教材接触, 他们只是拥有一座金矿而不自知。为使他们对这些作文资源能“一览无余”。于是, 我们把课本中的作文资源分为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和情感资源三大类, 使学生有章可寻, 有路可走, 搜集方便, 让每个学生分门别类地建立一个作文素材资料库。

(2) 关注语言形式, 锐化语言敏感

这一工作与平日课堂教学息息相关, 主要是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语言形式, 通过朗诵体味、引导点染、还原追溯、比较揣摩等多种教学方式, 强化学生对遣词造句的敏感点。

A.朗诵体味文学作品的语言往往有着深刻的内涵和丰富的表现力, 其巧妙的视角、强烈的感情、独到的见解往往渗透在字里行间, 简单地浏览是很难获得清晰的感悟的, 而朗诵恰恰可以让学生达到这一目的。学生通过对作品的反复朗读体味, 既可以较好地与作品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又可以实现锐化语言敏感点。

B.引导点染在许多的时候, 光会朗读体味, 学生对语言的感觉还是不太靠谱的, 还得教师的引导、点染、提升。比如欣赏郭沫若的话剧《雷电颂》, 就得引导学生明白表达方式对作品产生如此震撼人心效果所起的作用, 就得理解好的作品必须做到内容和形式的高度统一的原理。

C.比较揣摩比较揣摩是锐化语言敏感最常用的办法, 通过“增一增”、“删一删”、“移一移”、“换一换”等方法让学生品味语言表达的精妙, 从而对语言表达形式进行反思叩问, 增强对语言的感觉力, 逐渐滋养准确精妙地运用语言的能力。

(3) 阅读携手写作, 丰富语言样式

经过素材的积累, 心中对语言形式也有了较高的敏感度, 但学生未必就能“下笔有神”。这时就需要教会学生运用材料的技巧。可以让阅读携手写作, 以材料为基础, 进行创造性的表述活动, 以丰富个性化语言的样式。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种:

A.精细阅读, 写读后感。在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学习中, 我们就采用这种形式, 以读促写, 不仅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同时也提高了写作能力。第一单元的五篇文章, 均是名家之作, 但由于所叙之人, 所叙之事不论是时间上、空间上都与今天学生的生活有些距离, 凭着他们的年龄和阅历, 对作品的意义和感悟都比较困难。教学时我就将重点定位为:搜集资料, 帮助解读。学生在搜集资料, 学习课文的基础上, 融入自己的生活体验, 写出了很多文情并茂的读后感。

B.拓展阅读, 写主题文章。在学习了鲁迅先生的《藤野先生》时, 结合《社戏》《阿 长与〈山海 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文章, 展示了有关鲁迅先生的图片, 讲鲁迅先生的故事, 让大家联系起来综合谈论一番, 然后话题作文“我心目中的鲁迅”, 这是师生教学互动的综合训练。八年级上册的《背影》, 通过最动情的瞬间塑造了一位慈父形象, 学生读后深受感动, 我们就趁机指导学生阅读《父亲》《父亲的茶》 《默读父亲》三篇同类题材的文章, 学习它们构思的精巧, 选材的新颖, 语言的朴素, 揣摩其写作方法, 然后写一篇关于父亲的文章。我们发现这篇作文学生写得特别认真, 特别感人, 其中不乏佳作。

C.续写、改写, 延伸性写作活动。例如, 学过《最后一课》后, 要求试以韩麦尔先生为第一人称, 改写课文中从上课到下课部分的内容;学过《狼》后, 要求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 将课文改写成一篇白话故事;学过《皇帝的新装》后, 要求学生充分发挥想象, 续写一个合理的结尾, 也可以让学生将它缩写成500字左右的故事, 以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学过《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后, 指导学生写“给雨果先生的一封信”, 学生不仅学到了书信的知识, 也更加深刻地理解到雨果先生对中华民族的尊重以及公理至上的正义感。

个性化作文教学之我见 篇8

一.什么是个性化作文教学

“个性化”就是追求个性、体现个性、使个性得到张扬的理念、原则、途径、方式方法等的总和。“个性化作文教学”涵盖两个层面:从结果上看是指文章的个性化。指学生鲜明的个性在作文过程中贯穿始终的具体体现,即写出个性化的作文;从过程上看是指作文教学的个性化。指作文教学为适应并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而建构的一整套符合学科规律和学生特点的,并能在写作活动中充分展现的作文教学系统。

二.个性化作文教学的原则

个性化作文教学原则应该是以生活为本,作文应回归生活;“人”与“文”合一,作文的过程就是求真、立诚的过程;注重培养学生多元创新思维,克服肤浅与钝化,让思维走向深刻与敏锐。

1.生活为本,回归生活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充实,才会表白出、抒发出真实的深厚的情思来。”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正是阐明了生活是写作之本的原则。这既是对语文与生活的关系的肯定,也是对以生活为作文逻辑起点的写作方式的肯定。回归生活的作文训练,使学生立足于朴素的、平实的貌似普通的日子,从中去挖掘作文的“根”,让学生意识到、体验到平常日子本身就蕴藏着许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能激发出美妙的作文灵感,从而写出真实感人的好文章。

2.人文合一,求真立诚

作文与做人是分不开的,因此强调要“人”“文”合一。潘新和教授说:“写作教学必须为学生创造‘立诚的条件,让他们有积蓄可倾吐,才不致弄虚作假、言不由衷,与生活脱离关系。”过去的作文重立意轻本真,不少老师要求学生写作,首要的便是紧跟政治形势,能拔高的尽量拔高,能联系的尽量联系,其结果是假、大、空的文章大行其道,学生编造起美丽的谎言来获取高分。殊不知,写作失去了心灵的自由和本真,立意越高,人格就越低。盲目强调立意要高,必然要失去真诚;一旦失去了真诚,这就不仅仅是作文的弄虚作假,长此以往,造成了学生良知的泯灭和人格的扭曲,那就将是国家、民族的不幸。

3.多元创新,丰富深刻

传统的写作教学片面追求以文载道的标准,往往限制了学生的个体心灵自由活动,文章中充斥的多是人云亦云的思维复制品,毫无新颖、个性和深刻而言。个性化作文教学就是要鼓励学生在作文思想内容上的创新,克服学生思维的肤浅、苍白,引导他们有独特、个性化的思辨内容。并且鼓励学生在思维形式上趋向发散,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视点、不同层面去思考同一个问题。“横看成岭侧成峰”,让学生获得不同的感受,从而丰富作文思维的内涵、突出作文的新意和个性。

三.个性化作文教学的实施策略

1.个性化的作文意识

作文的本体功能是什么?我们为何而作文?这是我们必须直面的问题。简单而言,作文是为了表情达意,是为了抒发自己的思想和感受。仅此而已。可事实上,我们往往赋予了作文太多的责任,使作文成了文以载道的牺牲品;或使学生为了作文而作文,作文成了言不由衷的堆砌物。

实际上,课程标准中已经有了不少相关的描述,比如“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深刻的内容”;“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等,都是体现了作文的本体功能的相关表述。

所以,我们得从教师和学生的意识上有一个正确的、符合作文本身功能特点的认知策略,意识到作文为沟通、为表达自己而写,这样才会有相应的表达意识和方式,才会有用心表达的可能,避免出现为文而文的状况,从而使作文更富有个性。

2.个性化的文字训练

个性化的文字训练,并不在于教师如何教会学生遣词造句,而是通过夯实语言基础、丰富语言样式,锐化语言敏感,加强语言实践等手段,培养学生个性化的语言感觉。

(1)积累写作素材,夯实语言基础

主要借助于学生大量的阅读和背诵,完成语言的原始积累。通过积累,学生具备了丰富的写作素材,使写作成为有本之木,有源之水。拥有了丰富的知识和充足的材料,一旦有机会表达,它就会将之灵活生动地运用于写作实践中,拥有了“车薪”自然容易煮开“杯水”。积累得很多,思路就开阔,个性化作文就比较顺手了。比如说课本就是一个巨大的材料宝藏。应该说教材无处不资源,学生天天和教材接触,他们只是拥有一座金矿而不自知。为使他们对这些作文资源能“一览无余”。于是,我们把课本中的作文资源分为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和情感资源三大类,使学生有章可寻,有路可走,搜集方便,让每个学生分门别类地建立一个作文素材资料库。

(2)关注语言形式,锐化语言敏感

这一工作与平日课堂教学息息相关,主要是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语言形式,通过朗诵体味、引导点染、还原追溯、比较揣摩等多种教学方式,强化学生对遣词造句的敏感点。

A.朗诵体味 文学作品的语言往往有着深刻的内涵和丰富的表现力,其巧妙的视角、强烈的感情、独到的见解往往渗透在字里行间,简单地浏览是很难获得清晰的感悟的,而朗诵恰恰可以让学生达到这一目的。学生通过对作品的反复朗读体味,既可以较好地与作品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又可以实现锐化语言敏感点。

B.引导点染 在许多的时候,光会朗读体味,学生对语言的感觉还是不太靠谱的,还得教师的引导、点染、提升。比如欣赏郭沫若的话剧《雷电颂》,就得引导学生明白表达方式对作品产生如此震撼人心效果所起的作用,就得理解好的作品必须做到内容和形式的高度统一的原理。

C.比较揣摩 比较揣摩是锐化语言敏感最常用的办法,通过“增一增”、“删一删”、“移一移”、“换一换”等方法让学生品味语言表达的精妙,从而对语言表达形式进行反思叩问,增强对语言的感觉力,逐渐滋养准确精妙地运用语言的能力。

(3)阅读携手写作,丰富语言样式

经过素材的积累,心中对语言形式也有了较高的敏感度,但学生未必就能“下笔有神”。这时就需要教会学生运用材料的技巧。可以让阅读携手写作,以材料为基础,进行创造性的表述活动,以丰富个性化语言的样式。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种:

A.精细阅读,写读后感。在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就采用这种形式,以读促写,不仅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也提高了写作能力。第一单元的五篇文章,均是名家之作,但由于所叙之人,所叙之事不论是时间上、空间上都与今天学生的生活有些距离,凭着他们的年龄和阅历,对作品的意义和感悟都比较困难。教学时我就将重点定位为:搜集资料,帮助解读。学生在搜集资料,学习课文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生活体验,写出了很多文情并茂的读后感。

B.拓展阅读,写主题文章。在学习了鲁迅先生的《藤野先生》时,结合《社戏》《阿长与〈山海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文章,展示了有关鲁迅先生的图片,讲鲁迅先生的故事,让大家联系起来综合谈论一番,然后话题作文“我心目中的鲁迅”,这是师生教学互动的综合训练。八年级上册的《背影》,通过最动情的瞬间塑造了一位慈父形象,学生读后深受感动,我们就趁机指导学生阅读《父亲》《父亲的茶》《默读父亲》三篇同类题材的文章,学习它们构思的精巧,选材的新颖,语言的朴素,揣摩其写作方法,然后写一篇关于父亲的文章。我们发现这篇作文学生写得特别认真,特别感人,其中不乏佳作。

C.续写、改写,延伸性写作活动。例如,学过《最后一课》后,要求试以韩麦尔先生为第一人称,改写课文中从上课到下课部分的内容;学过《狼》后,要求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将课文改写成一篇白话故事;学过《皇帝的新装》后,要求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续写一个合理的结尾,也可以让学生将它缩写成500字左右的故事,以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学过《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后,指导学生写“给雨果先生的一封信”,学生不仅学到了书信的知识,也更加深刻地理解到雨果先生对中华民族的尊重以及公理至上的正义感。

个性是一种创造,是一种自由,是对个体心灵空间的释放,让学生的个性在写作中得到积极的发展是当代教育的价值取向。个性是文章的灵魂,文章是心灵的放飞,作文就是要让学生在自己的字里行间表述真情,弘扬个性。冰心曾说过:“人的心灵世界是个性化、自然的,是未经人道的,是充满了特别的感情和情趣的,是心灵的笑语和眼泪。”让我们带着心灵的笑语和眼泪追求个性化的教学和写作吧,让学生在作文中张扬自己的个性,放飞火热的激情。“清水出芙蓉,一枝独秀耳。”让学生作文真正注入活水源头,使学生作文成为展示个性、发展特长的舞台。

提高初中英语阅读能力之我见 篇9

一、对话法 起始阶段的阅读主要以对话形式出现,目的是鼓励学生踊跃参加教学活动,比较自然地使用语言,因此应主要采用对话的教学方法。教学时,教师通过几种听力训练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英语语感的能力,然后让学生试着复读出来,教师再问一两个问题要求学生快速回答,借此教授或复习其中的词语。接着要求学生用“看看说说”(Look and say)的方法进行练习,即看一下书,抬头说出句子。也可以在学生读熟之后让他们在班级前面表演。最后让学生按组通读对话,教师可巡视倾听,适时予以帮助和指导,在学生比较熟悉的阅读资料后,还可以适当的进行创作表演。

二、自读法 起始阶段除对话形式的阅读材料外,还有以阅读训练为主的短文。对于这些短文的教学,可以采用自读的方法进行。教师可先就短文内容提出一两个问题,并将要出现的单词介绍给学生,然后让学生默读短文,尽快找到答案,再口头检查纠正。最后,教师可以放录音或朗读短文,接着让几个学生读。当学生完全理解短文意思之后,再进行朗读,以训练正确的语音语调,并达到加深理解的目的。由于课文短而且简单,多数是对话中出现过的常用句式,描述的是日常生活内容,因此,可以让学生课外进行仿写练习。这样一来,既可以加深学生对短文的进一步理解,又可以及早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问答法 从初二开始,多数阅读文章设有“课前问题”(Pre-read questions),目的是启发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课文内容进行预测,并就有关话题展开讨论。然后通过阅读验证自己的推测,吸取信息,掌握新知识,丰富经验

因此,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和学生共同讨论“课前问题”。再就课文内容提出一些相关问题,让学生边读边寻找答案。要求学生阅读时尽可能地掌握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大意,并鼓励他们在阅读时根据上下文猜测生词的意思,学会使用字典或教科书附录中的词汇表及注释,适时表扬善动脑筋和使用词典的学生 学生读完课文并找到答案后,鼓励他们大胆举手回答,同时帮助他们解决阅读中遇到的语法困难。再让学生细读课文,就课文内容提出更多的问题,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会学生生字的读音,正确理解它们在课文中的含义,最后让学生听读、跟读、朗读,课后进行问答练习。

四、复述法 对语法现象少、句法简单的课文,可采用复述式教学法。即让学生默读课文,理解课文的意思,然后用自己的话简要地复述出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善于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又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练习口语。在一个同学复述时,其他同学既可以接受听的训练,又可以和自己的复述内容进行比较,进一步改进。使用此方法时,可配合图片给学生以提示,以期取得更好的效果。根据学生复述情况,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并据此作一些必要的讲解,使学生们完全理解全文的意思,最后听,读,巩固所教内容和所学知识。

五、填空法 与课文相配套的练习册中的填空题,是根据课文内容而设置的,其目的就是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或用原文中词,或根据原文的意思填入适当的词。

因此,在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这种练习。首先,让学生阅读练习,了解需要填入什么样的词或短语,然后再读课文,读完一遍之后,试着完成填空练习,留下不会做的,再读课文,完成剩余的空。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说出每个空的答案,并随之解释课文中比较难理解的地方。这样,学生不但会基本掌握课文内容,而且也知道该从哪儿入手来复述课文,因为填空练习实际上也就是对原文的改写或缩写。

六、语法分析法 有时,课文里会出现一些新的句式或语法项目,句子结构复杂,生词多,大多数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这时教师可以采用语法分析的方法进行教学。可先将生词呈现给学生,并将课文的主要内容用学生能够听懂的句式和语言作介绍。然后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等学生大体了解课文之后,再对出现的新的语法项目进行讲解和操练。同时,也可对一些较为复杂的句子结构进行必要的分析说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意思。最后,可以帮助学生完成课后的问答练习,使他们进一步掌握全文。随着阅读量的增加和英语知识的增长,学生会在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上获取一定经验。鼓励学生预习课文时适当地使用工具书、找主题句、猜测词义以及进行掠读和略读,也可以使教学活动更加轻松。

上一篇:宅吉小学财务工作计划下一篇:童装爬服品牌故事和企业文化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