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阅读刍议

2024-09-30

个性化阅读刍议(共11篇)

个性化阅读刍议 篇1

什么叫个性化阅读?个性化阅读是指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存在,并充分发挥他们在阅读中的主体作用的一种阅读教学活动。这样的阅读,能真正培养起学生的阅读能力,形成自己独到的思维和见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个性化阅读教学是非常必要的。不过具体怎样来实施这种教学呢?笔者下面简要谈谈自己的观点。

一、个性化阅读要求实施对话活动

1.教师与学生对话

巴西教育家保罗·弗莱雷指出,对话必须建立在平等、关爱、谦虚、信任的基础之上,也即对话的双方须是平等的。师生对话的前提就是师生之间建立起平等的关系,因此,教师要与学生实现对话,首先必须摒弃“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要“弯下腰”甚至“蹲下身子”与学生平等地相处,让学生感到亲切。学生只有面对亲切的老师时,才敢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师和学生交流时,说话语气必须有亲和力,必须具启发性。要尽可能免去居高临下的问话语气,也要设法尊重学生独特的想法;不要先预设一个方向,用话语去导引学生往既定的方向思考,这种预设方向的做法会抹杀学生的创造性。某教师在《海力布》一文的执教中启发学生发表对海力布的看法,不少学生都赞美海力布的善良,其中一位学生却认为海力布笨。同学们听到这位同学的说法后,哄堂大笑,教师却鼓励学生继续往下讲。学生说:“海力布如果把石头放在乡亲们的嘴里,让他们自己去呼鸟的话,乡亲们就会相信他,这样乡亲们得救,他自己也不会变成石头了。”这显然是一种独特的意见,如果教师不善于诱导,恐怕全班同学都不知道问题还可以这样去思考呢。

2.学生与文本“对话”

阅读其实就是与文本进行对话交流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学生依靠已有的知识,对文本作出再创造的解释的过程。不过,在现实阅读中,学生面对的文本往往并非完全凭学生已有知识就能理解,这时就需要教师适时地补充相应的知识背景。这种知识背景的补充不宜直接单向传递式地告知,最好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探索,找到可以帮助理解文本的知识。

小学语文中《草原》这篇文章描写了辽阔的蒙古草原,以及美丽的草原上的人民对客人的热情友好。很多学生并没有见过草原,草原对他们来说是未知的或说是模糊的,因此阻碍了他们与文本间的“对话”。这种情况下,运用多媒体展示草原图景给学生,让他们感知草原的状况是很有必要的。一定量的草原图片展示完成后,学生对草原便多了不少了解,这时无须教师归纳概括,学生也大体能说出对草原的印象来。

3.学生与学生对话

个性化阅读中,学生与学生的对话也是很重要的。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在于“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在于“解”,学生与学生的对话则在于“思”。学生与学生对话即是在理解文本之后各自发表意见、不同意见相互碰撞而产生思想火花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会进一步彰显,主体作用会进一步强化。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理解文本时遇到的一些疑难就会迎刃而解。

二、个性化阅读要注重课文批注

在与文本对话时,边阅读,边理解,有自己的想法时,就在相应的地方作批注,这就是课文批注。小学生往往不懂如何批注,也没有这种习惯。教师就要注意教给他们批注的方法,并培养他们批注的习惯。

1.符号式批注

学生初读课文时,可以用符号式批注,如用彩色笔勾画出不懂的字、词、句,或在相应的地方标上自己明白的符号(比如圆圈、小三角形等)。不过,如果用特殊的符号来作标记,应让学生学会确定自己画的符号的意义,比如小圆圈表示重点,小三角形表示不理解等。注意避免一段时间后就不知道自己当初标注的意义的现象。

2.感想式批注

阅读文本时,读到一些字、句、段时,可能会有一些自觉重要的感想,这种感想如不记下来,很快就会消失。为使之变为永恒可查的内容,可以充分利用句段间的空白,写下自己的这些临时的感想。要让学生一方面懂得利用文中的空白,另一方也要注意感想要写在恰当的空白,而且还应注意排版美观。切不可这里写点,那里写点,结果弄得很散乱。

3.补写式批注

文本总会给读者留下一定的“空白”,让读者去补充和完善。这个过程其实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是非常宝贵的。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体会,对文本内容作出相应的补充,并把补充的内容写在适当的空白处。

课文《再见了,亲人》叙写了志愿军战士回国时,在火车站与朝鲜人民话别的情景。话别涉及两个人物,但课文中只写了志愿军说的话。那么,这个时候朝鲜人民会说些什么呢?这正是可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予以补充的内容。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文本信息,想象在两相惜别之时,朝鲜人民会怎么想?他们会说什么?然后从大娘、小金花、大嫂中任选一个,写一写她们分别时会对志愿军说些什么。通过这种办法,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本。

《一只小鸟》这篇课文的结尾是:“从此那歌声便消失了。那些孩子想要仰望着它,听它的歌声,却不能了。”可引导学生据此继续思考:那只鸟怎样了?它老死了?被猎人打死了?飞到别的树林了?在这样的启发引导下,学生的想象力得以驰骋,对文本的理解更加深入。

个性化阅读刍议 篇2

摘要: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与人性化的错位。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就要引入人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在于注重发挥人的潜能、注重引导和完善人性的建构与发展、注重发现自我价值和全人类的价值。人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人自身发展的呼唤。实现人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求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培育人性化的育人环境,优化人性化的教育机制,丰富人性化的教育内容。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人性化; 以人为本

当前,国际形势呈现出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价值多元化的趋势,国内进入经济体制转型的关键时刻。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出现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变化剧烈,生活质量差距过大,新的社会组织形式开始出现。思想政治教育面临一个与传统环境大为迥异的新环境。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增强实效性,保持和发扬其优势作用,就必须要优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引入人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

一、 人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发展诉求

人性化表示的是人们的实践活动向合乎人性要求的性质或状态的转变,就是以人为中心,依据人性发展的需要,以人性的和谐和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的一个发展的过程。人的发展需求具有双重性,一方面人具有与一般动物相同的求生本能和生理欲望,同时人又具有超越物欲的精神追求。现实中的人的需求是前者和后者不同比例的组合,也就是说人既有物性,又有人性。人的物性包括了人的生理、身体属性,而人的人性则在于其精神层面的存在。正是由于人性的复杂从而导致了育人的复杂,而作为育人之核心的育德自然远比制器、造物要复杂得多。

思想政治教育,是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和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道德规范,对人们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施加教育影响,使人们形成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思想品德的实践活动。人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从本质上来讲应当“以人为本”,是指根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注重从人的本性出发,以促进人的人格完善和全面发展为特定目标,体现对人的尊重和信任的思想政治教育。为此,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建立在人性的基础之上,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归宿。

其一,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社会,一方面,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带来了人类知识的激增,通讯与传播技术的发达使人们获取信息和知识的路径增大。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受教育者来说,在吸收知识的同时,需要增强选择和判断能力;另一方面,社会发展的趋势要求受教育者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以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信息量的增大使得每个人所掌握的知识都存在局限性,教育者传授给被教育者的知识也必然具有有限性,并且面临被淘汰、更新的局面。如果教育者仍然以所谓的条条框框为指导,一味地对受教育者进行政治思想和道德观念的灌输,将使得受教育者既无法适应社会发展,又会对现行的教育产生抵触。

人本主义认为,人的本性是积极向上的,其动力来源于自身的内在需求。人在社会活动中通过行为不断满足自己的需要,从而达到自我价值的实现。作为教育者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关注和关心受教育者的内在需求,进而调动其积极性,使其主动开展学习,成为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当前在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下,教育者在受教育者面前始终扮演着权威的角色,受教育者大多缺乏挑战权威的意识和勇气,缺乏探索精神,有的甚至只是接受灌输甚至唯唯诺诺。而作为社会发展所需求的创新性人才恰恰需要探索精神,敢于质疑权威,敢于对旧的框框提出疑问,才有可能激发新的知识的创造,进而推动社会进步。因此,要使受教育者具备此种基本素质,就应该摒弃以往那种总是以固定的标准来简单地判断受教育者行为正确与否的陈旧教育方式,必须从他们的内在需求出发,实施人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他们发挥出自身的积极性。

其二,人自身发展的呼唤。教育的本质就是要充分发挥出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启发引导,促使他们认识自我,完善自我,把握住自身发展的主动权。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发展不屈从于其它任何活动和条件,能为个人驾驭。人对自身发展规律的自觉认识、自觉遵循,人对自身发展的主动权的获得,是人的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人的自身发展呼唤人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说:“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他还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一个种的全部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2]反思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不难发现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往往把自我与他人、个体与群体绝对地对立起来,强调将群体利益高于个体、自我利益,忽视了个体的存在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二、 人性化思想政治教育缺位与定位

(一) 人性化思想政治教育缺位

人的存在价值不在于接受和适应已有的一切,而在于为“改造”、“超越”的目的而善于利用已有的一切。[3]长期以来,在片面的价值论的指导下,思想政治教育重教育的主体、轻教育的客体,强调教育者的权威和受教育对象的绝对服从。观念的说教、规范的灌输、行为的约束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表征,作为受教育对象的人被异化成为消极被动接受社会规范的工具。人性化思想政治教育普遍缺位,给学生的教育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1. 对受教育对象物质需要的忽视违背了人的自然性。物质需要是人与生俱来的本性,人对于物质利益的追求是一种客观存在,是人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离开衣、食、住、行、用等物质资料,人就无法生存和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追求物质利益的动机和欲望受到激发,而现代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生产力的大幅度提高使得社会物质财富大量被生产出来,人的物质欲望的满足具有了现实的可能性。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对“重精神,轻物质”的倡导,在新的历史时期,必然导致人们的思想抵触。

2. 对家庭教育和社会影响的忽视违背了人的社会性。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忽视家庭教育的作用,轻视社会影响的后果,仅仅片面的强调

学校的教育功能,将学校与家庭、与社会隔离开来,用一元的价值观念和规范标准试图去封闭受教育对象的思想。不可否认,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由于学校内外教育理念、内容的趋同,这种教育方式是有效的。但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价值多元化的新形势下,受教育者受到来自国内外的各种思潮的冲击。西方的价值观念及思维方式、社会生活的阴暗面消极地、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受教育者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成果在社会负面影响冲击下,会逐步地被消解甚至被背弃。

3. 对受教育对象主观能动作用的忽视违背了人的主体性。马克思主义认为,人在世界对象性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构成了人的主体性,人的主体性使人具有了理性需要,从而具有了为自身发展而努力的可能性。人不是一种由外部条件盲目支配和随机支配的存在物,他始终具有一种基于现实又超越现实的指向性,现实存在的一切永远不能满足人,人永远要去改变它。

(二) 人性化思想政治教育定位

人性化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在人们的实践活动中,以维护人的权利为准则,以人性的要求为尺度,以服务于人为价值,以人的需要的满足、人性结构的优化、人性培育的全面为目的,尊重人的独立人格,发挥人的主体性和创造力,为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创造条件。人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 注重发挥人的潜能。人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从人性出发,关注人性,尊重人的需要,激发人的潜能。人首先是一种实然的存在,具有一定结构的高于动物的潜能。创造性、自发性、个性、真诚、关心别人、爱的能力、向往真理等,都是人类自身具有的胚胎形式的潜能。但是这些潜能仅仅是人类体内一种类似本能的微弱冲动,如若要将之转换为现实,则需要在教育过程中不断对其进行引导、发展、完善和巩固。要发挥这些潜能,一要营造相适宜的.发展环境,包括学校,社会以及家庭环境,还包括我们的网络环境;二要有高水平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对受教育者因材施教,使每个人的潜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三要有科学的教育内容,必须是在人类整体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精心挑选出来,是具有普遍性的人类文化精神与经验。

2. 注重引导、完善人性的建构与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是通过文化与情感的传递、内化、融合和创新使作为个体的人社会化,使个体拥有社会所要求具备的知识、能力、道德品质、行为规范等的过程,其根本目标是引导个体完善人性的建构与发展,是把主体价值的培养放在根本位置。强调主体价值并不是要排斥知识,而是把知识结合于价值意义关照之中。由此,对受教育者情感、意志等品德的培养也必然得到关注,这样才能培养出相对完整意义上的人性丰满的人。

3. 注重发现自我价值和全人类的价值。每个人生在世界上存在都有一定的价值。人本主义者从人的本体出发,认为人的终极价值是自我价值的实现。马克思主义从人的社会属性出发,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境界是共产主义社会,社会生产高度发达,世界实现大同,人是自己与世界的主宰。前者重视人的内在价值,后者则在肯定人的内在价值的同时,强调人的外在价值,认为人的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是对立统一的,内在价值是外在价值的前提和基础,外在价值是内在价值的实然表现。但是,上述人的价值不是短期内能全部得到发现和认识的。要全部发现和发挥人的价值,必须借助于人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首先,不仅让人实现知识的获取,同时教会人如何生存,如何适应环境并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其次,引导人们更好地发挥创造性、主动性,从而坚持人的主体地位,发挥其主体作用。这样,人就能逐步发现自己所应有的内在和外在价值。

三、 人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路径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单一封闭的社会结构的解体以及大众传媒的悄然兴起,特别是网络媒体的发展,受教育对象的主体意识已经觉醒,人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育人方式,能充分展示思想政治的合目的性、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生动性,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学生主体性日益增强,个性日趋丰富,体现思想政治教育塑造人性的本质。要达到人性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必须从多方面努力。

(一) 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以人为本是贯穿于人的世界的一个根本原则。以人为本不是从抽象的人出发,而是从现实的人出发。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出发点是“现实的人”,是具有独立人格、有需要、能动的、有创造性的人。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只注重社会价值,忽视个体价值;在教育的过程中,受教育者被物化并按一定标准来打造。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则承认教育对象的人性,相信受教育者是具有积极的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完整生命体,如布伯所说的,受教育者“具有潜在性和现实性的特定人格”。[4]只有明确这一点,才能真正把人性本身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才能以人性化的方式对待受教育者,与他们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从根本上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化。

同时,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肯定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促进人的发展,其核心就在于对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的肯定,对人的价值的肯定。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培养人的活动,人的成长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使人的自我价值不断升值或增值的过程。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本性不再是管理、控制、约束,而是对人性的唤醒和对人性的尊重。人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正是通过赋予受教育者的精神素养、心理素养和创造能力,即通过提高人自身的素质而体现出自身价值的。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更多地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信任人,培养人的独立个性和创造精神,通过提高人的自身素质,去促进人的发展。 (二) 培育人性化的育人环境

育人环境的人性化是人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的重要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借助外界环境(自然条件,社会条件),促成人的良好品格的形成。儒家正是依据这一认识,提倡教育者应该主动创造优越、良好的外部的环境,使受教育者从中受益。如荀子认为“捧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5]认为好的环境,对人产生好的影响,久而久之,可以塑造良好品格。

我们现在强调的育人环境,主要是要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尤其是在学校,特别要注重加强校风建设。校风是学校长期育人实践所积淀的共同心理定势、心理特征、行为规范和精神追求,对学生起着凝聚人心、振奋精神的作用。只有置身于健康向上的校风中,通过耳濡目染和内心体验,学生才能得到心灵的感染、情操的陶冶、真理的启示,思想政治教育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同时,在育人环境中要注意营造人性化的氛围,以人性化管理的实施为龙头,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带动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的营造,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三) 优化人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

1. 要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激励机制。所谓思想政治教育的激励机制主要是指教育者遵循人的思想、行为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按照社会和组织的要求,通过各种有益的方法,满足受教育者不同层次的需要,从而激发、鼓励人们在学习、工作和劳动中表现出高度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理想的激励模式应该是受激励者经过努力后所达到的绩效正好符合激励者预先设置的目标要求,同时又正好满足受教育者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要,从而促进社会需求和个人需求的协调发展。也就是说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要摒弃“空洞的说教”,重视对人的实际需求,关心受教育对象的切身利益。我们只有通过保证受教育者的正当利益,把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激发其工作热情,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价值和目标。当然,在考虑受教育对象的正当利益时,应当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满足个人的持续性需要。

2. 改良思想政治教育的灌输机制。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既是教育者按照社会要求积极组织、实施教育的过程,也是受教育者基于自身的内在需要,通过自己的积极活动能动地选择教育影响,同时进行自我教育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的灌输,应是运用理由充分的道理、话语,通过信息符号的传递去影响他人使之信服的教育实践过程。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就是一种不断说服人们的过程,要以尊重对方的主体地位为原则。这就要求教育者要充分尊重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不以势凌人,不以理压人,不以教育者自居俯视受教育者,要与受教育者在同一平面上,并且给受教育者说话的机会,逐步引导受教育者提高认识。

(四) 丰富人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人性化,就应该根据不同年龄段教育对象的心理特点,实施不同的教育内容,促进教育对象身心健康发展。为适应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调整的需要,努力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结构优化,层次合理,重点突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多联系广大人民群众思想实际,多做释疑解惑工作;多用事实来说明处于深刻变动中的当代社会现实,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对于不同地区、人群、阶层、职业、收入等背景的教育对象,思想政治教育应确定不同的教育内容,使内容体现层次性与循序渐进性,体现时代性与实践性。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扩大与深入,国际间思想文化交流必将日益增多,必然带来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思想政治教育要促进各种文明的和谐共存,做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在当前情况下,我们要加强中华民族文明历史的教育,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激发起全体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尤其要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培养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始终。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政治文明的发展,对人的民主法治观念的要求越来越高。思想政治教育要顺应这一历史趋势,把对社会主义公民的民主法治教育列入重要内容,把保证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公平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诚信意识的教育作为重要内容,把激励我国公民勇敢走向世界的平等意识和开放意识的教育作为重要内容,从而促进人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A].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刍议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 篇3

关键词: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探讨

个性化阅读是指学生通过文本语文接收知识信息,实现信息和非认知因素二者互动的作用,不同学生有不同的效果差异。整个个性化阅读是学生通过阅读文章和作者沟通的过程,有较为明显的个性特点,是教师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探究性研究、创造性感受、深刻性理解、客观性评价的过程。因为不同的学生的生活背景不同,文化基础不同,审美特点也不同。所以,阅读凸显了个性化的特征。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应结合学生实际状况,分析生活文化背景,采取一些符合农村学生心理特点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完成个性化阅读。

一、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

要想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彰显个性的风采,前提就是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尊重学生的主体感受。学生在个性化阅读中,由于受心智水平、认知经验的限制,其理解、体验往往不能一步到位,会产生认识的肤浅、偏差甚至谬误,有时还可能遇到一些疑难和困惑。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若能给学生创设自由交流的氛围,营造一个无话不敢说、无题不敢辩的对话心理场,让自由交流在一种轻松、和谐、愉悦的心境中进行,不惟师,不惟书,不惟上,只惟己,则学生可在体验的交流中、观点的碰撞中把握自己的理解程度,判断与目标的差距,反思自己及他人见解的合理性、完善性和正确性,并采取各种帮助自己思考和增进理解的策略,最终实现对课文全面、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二、加强学生自主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尤其是在个性化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完全尊重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和要求,可以任其自主选择阅读内容。教师要分析农村初中生的个性特点,依照不同学生的性格差异,确定适合的学习与交流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组织学生阅读到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提升学生个性阅读的兴致和能力。当学生完全实现自主学习的时候,就会主动阅读、自觉阅读、愉快阅读,将阅读学习当成是一种乐趣所在。这样的形式可以满足学生个性阅读的内心体验,满足学习需求,提升个性发展。

三、教师课前教学设计要充分,课堂教学引导要得力

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绝不能停留在活跃与热闹上,要着重关注学生对学习活动本身的参与度和思维的深度,学生个性化的阅读行为绝大多数都应该在教师课堂教学设计的情境之中,生成或難点、或重点、或疑点、或关键点,总之都要在某一特定的有较高探究价值的“话题”之下进行,绝不能让学生随便读一遍书就海阔天空的各谈各的感受与体会。在课堂教学中要处理好民主与集中、放与收的关系,加强教师的引导作用。

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在传统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往往被动地接受教育,充当被塑造、依附性的角色。阅读教学往往是填鸭式的教学,老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他们往往被圈定在教师设计好的一定的模式里,课堂的答案是千篇一律。而在如今的新课改中,初中的语文教师应转变观念。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能动、自觉地发挥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从而使他们走向自主发展的道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是个性化阅读的关键。那么,该如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呢?首先,要想法设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孔子曾说,对于一件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即说明了兴趣的重要性。农村中学的学生,大多数没有广泛阅读的良好习惯,知识面较窄,语文成绩一直徘徊不前。因此,农村初中的语文教师就更应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引导他们积极投身于课内外阅读,使他们以各种阅读评价为乐趣。在课堂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勇于退居幕后,认真倾听学生的讲话,以平等、民主的教育价值观对待学生。其次,要竭尽全力为学生创设自主阅读的平台。在课堂上,教师要多为学生创造阅读的条件。让每个学生都来积极参与。实践证明:学生的参与阅读面越广,参与的兴趣越浓,学生的思维就越活跃,就越容易完成阅读任务。否则,课堂就会出现教师唱独角戏的沉闷气氛,教师讲得口干舌燥,但学生却游离于课堂阅读之外,收获甚微;教师还可鼓励学生对自己喜欢或印象深的段落、篇章进行反复阅读,从中获得独特的体验和感悟;也可出示问题组进行引导,注意结合他们的实际,贴近他们的心灵,让他们去深入文本,体味文本的意味、意蕴、意趣!在此过程中,要尽量让学生字求其意、句求其质,让他们与作者、与文本进行心灵的沟通,从而体验感悟、掌握知识,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

总之,作为农村初中语文教师,要明确认识到现今农村初中生语文学习的现状、学生的接受能力、认识水平,以此采用正确适合的方法,加强对学生个性化阅读能力的培养。教师采用个性化阅读教学,不仅能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还能够将课内知识和生活实践相融合,加强学生个性化学习能力的塑造,提升整体学习效果。

中学语文教学个性化阅读刍议 篇4

(一) 个性化阅读是一种自主性阅读

理想的阅读境界是什么?它应该是一种带有个性化的选择与吸收的过程。只要对生活中的阅读现象稍加观察, 就会发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阅读个性。由于以往填鸭式的教学, 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教师的现成结论, 没有意识到自己是阅读的主人。在阅读中教师更要善于营造一个有利于阅读主体情绪化的氛围, 使其成为自觉主动的行为者, 而不是教师活动的追随者。要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 可以放声朗读, 可以展开争论, 可以动手操作, 也可以进行游戏表演, 调动多种感官, 全方位地感受并理解阅读材料所包含的信息与意蕴, 从而获得独特的体验, 生成和创作新的意义。比如学习《黄山奇石》, 引导学生感受黄山奇特而壮观的景象, 如果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看到的、想象中的景象, 有的学生能流畅地表达自己所想的, 但多数学生看到了, 也想到了, 可是表达的效果并不佳。是不是可以允许不同的交流方式呢?愿意口述的可以口述, 想通过感情朗读的也可以, 根据黄山风光录像, 设置一个旅游情景, 让学生莱当一回导游, 写一首稚嫩甚至不算诗的小诗, 画一幅比课文描写更美的黄山奇石图, 难道这些都不可以吗?教师给学生留下了自由开掘的空间, 而个性化的交流方式则激活了学生各富色彩的智慧, 他们选择其一, 自由演绎, 让个性尽情展现, 潜能从容释放。

教师还可以适当引导学生自主取舍阅读对象。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学生自主取舍学习对象, 学生感到很轻松, 能利用自身有时发挥自身的潜能, 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例如一位老师在教《落叶》一课, 文中写了“树叶落落在地上”、“树叶落在沟里”、“树叶落落在河里”、“树叶落在院子里”四段, 结构差不多。教学中, 教师让学生选定一个感兴趣的段落进行学习, 掌握学习方法, 然后让学生自由取舍一两段加以细细体味, 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 个性化阅读是一种体验性阅读

在阅读活动中, 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自我体验, 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不能把教师个人的理解和体验强加给学生, 教师要该改变过去教师以绝对权威的角色主宰课堂的局面, 要成为学生阅读活动中的合作伙伴, 要学会倾听, 激励学生勇于表现自我, 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张扬自我的个性, 要引导学生尊重阅读体验, 进行个性化的阅读交流。否则, 个性化阅读无从谈起。文章不是无情物, 每篇文章中都涌动着作者生活经验的积累, 人生情感的抒发, 人格精神的建构。阅读也不是无情物, 如果没用情感的参与, 思想的交流入乎其中, 便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阅读。而这种沉潜到语言深处的涵咏体味, 靠“理解”是不能实现的, 必须靠“感悟”。我们读书往往能得意忘言, 抛其形而得其神, 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因此, 学习语文必须摒弃繁琐的分析, 走“感悟体验”之路。教师必须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心理自由和阅读时间, 创设情境, 让学生去“感”去“悟”。记得在教学《槐乡五月》一文时, 有这样一个句子“……清香、浓香、醇香……这时候, 连空气都香气扑鼻, 整个槐乡都沉浸在香海中了。”无一不在渲染槐花的芳香四溢。香, 本来就是一个抽象的事物, 只有和学生的体验挂钩, 激发学生的个性理解, 才能真正领略到文本的内涵。故而, 要紧扣“沉浸”二字做文章, 让学生联系生活体验来说说自己在什么情况下也曾经“沉浸”在某种味道里。学生有的说妈妈在房间洒了花露水, 房间就都是香的了;有的说家里的桂花开了, 还没走近就被香气包围了。有的说夏天家里喷了杀虫剂, 那种味道很久都不能散去……给学生提供自由发表独特见解的言语空间, 让学生各抒己见, 学生的思维更活跃, 个性更飞扬。因此, 教师要从有利于学生个性化阅读的角度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 摒弃“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方式, 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 营造良好的阅读与交流的氛围,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建构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意识, 使学生在一种自由而和谐的氛围中深入体验, 畅所欲言, 充分表达。

(三) 个性化阅读要根植于文本而超越文本

面对文本, 读者也是作品创造的积极参与者。与作者的地位和作用相当, 读者对文本的接受过程实质上是对作品的一种再创造过程。任何阅读都不能是“清白的阅读”, 都必然加进读者自己的“前理解”, 因此, 任何读者理解到的意义都不完全等同于作品原来的意义, 而且不同读者面对同一作品所理解到的意义都不可能完全一样。还记得读完《普罗米修斯盗火》这篇课文后, 笔者让同学们自己评价一下故事中的宙斯。有学生说:“宙斯是个残忍而没有同情心的暴君。普罗米修斯盗火是为了人类能过上光明和温暖的生活, 但宙斯却狠狠地惩罚了他, 真是是非不分, 外加心狠手辣。”可也有学生的回答出人意料:“我觉得这样评价宙斯不公平。虽然普罗米修斯盗火是为了人类, 但他毕竟触犯了天规, 既然是触犯了天规, 那宙斯惩罚他也没什么不对。如果宙斯不惩罚普罗米修斯的话, 其他神可能会觉得破坏天规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那宙斯还怎么管理天庭呢?”很显然, 对于这个人物学生有不同的看法, 教师不需要做简单的肯定或否定, 而应该跳出定向思维的藩篱, 开掘丰富多彩的结论, 引导学生在与文本的再次对话中、在师生互动的评价平台上丰富文本和自我, 逐渐接近、认识事物的实质。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个性化对话, 重视学生情感的融入, 让学生愉悦地读, 快乐地读, 从中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与作者心灵交汇, 产生共鸣, 让学生向受到审美的乐趣。教师要引导学生, 通过文本进入一所所“精神家园”, 进入一座座民族与世界、古代与现代思想文化的宝库。例如学生读了屈原, 就会感到自己的卑琐;读了陶渊明, 就会感到自己的势利;读了李白, 就会感到自己的狭窄。这种对“卑琐、势利、狭窄”的自责心理就是与文本中屈原、陶渊明、李白的“高尚”、“淡泊”、“豁达”对话的反观效应。学生在文本中有声、有色、有思想、有韵味的语言世界里流连忘返, 透过美的语言窥见了美的心灵世界。不知不觉中, 学生就会发现自觉变了, 变得比昨天更智慧、更善良、更宽容, 变得比昨天更复杂也更单纯, 更聪明也更天真。

阅读一篇篇的文学作品, 就是进行一次次的精神探险。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以新奇感、神秘感、无畏感走进一个个文学“迷宫”, 迈进一座座文学“殿堂”, 探索一块块文学“新大陆”, 引导学生探究性、创造性地解读文本, 可以根据学生需要, 因文而异, 适当地切换阅读视角。引导学生的创造动机, 使学生凭借语言文字, 对课文涵咏、体味、思考, 读出疑问, 读出新意, 读出他人未曾有过的感悟和新异的结论。在《最大的麦穗》教学中, 苏格拉底“以麦地当教室, 以麦穗当课本”, “他不是直接告诉学生一个道理, 而是让学生体验, 悟出人生道理”, “他讲得少, 引得巧, 效果好”, “但他的教学中没有注重爱惜粮食得教育。”这些都是学生创造性阅读的成果。

个性化教学刍议 篇5

这就是个性化教学的魅力:一方面,教师以自己的所有的学养、兴趣、特长及优势来解读教材;另一方面,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也显示或张扬了他们的特长和优势。可事实上是,出于中考、高考功利性的目的,教师往往唯“教参是举”。他们对文本的理解大多不是来自自己的体会和感受。而是建立在参阅、研究教学参考书这一权威资料的基础上,教师以凌驾于学生之上的姿态宣讲教参上的要义,把教参的理解绝对化、神圣化、终极化,拒绝、排斥学生的个性解读,凡有悖于教参的理解都视为不正确的、不恰当的。而教师自己也不知不觉充当了教参的“代言人”。这样的教学,学生当然能在中考、高考中取得高分,却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趋于狭盛和单一,它剥夺了学生批判、质疑的权利,使学生失去了思考、体验、想象、参与、再创造的机会。教师在牢牢占据权威者的位置、紧握绝对解释权的同时,使自己沦为阅读教学的“独裁者。”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文本之间、教师与文本之间本可擦出的思维火花,都在这种思想的统一中泯灭了。正因如此,新课标倡导“注重个性北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

其实,进行个性化阅读。是有其现实基础和理论依据的。首先从阅读客体上来看。文本本身不是教师一味地灌输、学生被动地接收的对象,而是蕴涵丰富含义等待师生积投探索、发掘、充盈的意义之源。师生既可以调动自己已有的情感体验、生活背景对文本进行阐释、理解,也可以充分发挥、想象,深入到文本的多重空间、多重管道,创造性地阅读文本。事实上,阅读教学的文本即课文本身具有可创造性。由此看来。个性化阅读是由语文本身的特点决定的。作为人文科学的语文,它本身就不像自然科学那样追求标准化、精确化、客观化,它更倾向于理解、解释、自我反患和批判分析,更注重多元化和差异性。而作家在创作时,给文本留下了许多不确定性和空白,使其具有巨大的想象空间和意义领域,需要师生充分利用自己的理解力和想象力去解读它、品味它,实现意义的具体化以填补文本的意义空白,体会、品评、叩问、质疑文本、丰富文本。

再从文本的阅读对象来说。阅读本身也是一种极具个性化的行为。每一个读者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由于生活经历、情感体验、知识储备的不同,他们对文本的理解也就不同。学生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与教师、教参上的理解不一致的地方,怎么能强求一律呢?正是出于对阅读主体不同特点的考虑,新课标倡导要敢于表达自己对文本的独特理解,更要关注学生对文本的独特理解,对融入了学生个人体验、感情、情绪、直观想象和主观判断的理解应予以肯定和赞赏。否定个人建构上理解的差异性,追求千人一面的同一性,这是对学生阅读个性的扼杀。在同一文本面前,教师是阅读的主体,学生也是阅读的主体,同为阅读主体,两者之间应该是平等的。文本面前,人人平等。那么,不同的阅读主体之间相互尊重、理解、包容、接纳、探讨、批判,才是推进正确理解的重要途径。虽然,教师在知识程度、理解水平、阅读能力方面要强于学生,但这并不代表教师就可以对学生实行理解专制。阅读教学需要教师引领学生把自己的生活世界带人文本世界,用情于文本。在文本世界里为悲而泣、为聚而喜、为离而伤、为勇而赞、为智而服,与文本世界相共鸣,撞击出思想和感情的火花,也才能从文本中有所获、有所得,并形成自我生活世界里真善美的标尺。

刍议企业文化的个性化 篇6

一、什么是企业文化的个性化

从企业的层面上来看, 企业文化是企业所依赖的一种文化价值观, 对企业的长远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包括三个层次:企业文体活动、企业道德、企业精神, 其中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理念。从企业员工个人的层面上来看, 企业文化就是就是全体员工认可和共同遵守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它还具有一定的延续性和感染性, 能够将新进员工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也统一起来, 真正实现“化”人的作用。

企业文化具有共性, 即出发点均是为企业提供不断发展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与此同时, 企业文化又必须具有鲜明的个性。个性, 首先是一种自然的表现, 因为每一个企业都有自己独特的环境、条件、文化传统、发展目标、经营管理方式, 在这些基础上形成的企业文化不可能彼此相同。同样属于日本文化, 索尼强调开拓创新、尼桑则强调顾客至上;同样属于美国文化, 惠普强调对市场和环境的适应性、I B M则强调尊重人、信任人、善于运用激励手段。个性, 更是企业发展到高层次境界的成熟表现, 是现代企业长远发展的内在需要。尽管有个性的未必都是优秀的, 但优秀的必定是有个性的。纵观肯德基、微软等世界著名企业, 无不具有深厚的文化意蕴和独特的个性风格, 对内激励了员工的工作热情, 对外提升了企业的形象, 推动了企业的长远发展。而这些文化的最大特点就是个性鲜明, 不可能被原汁原味地复制和模仿。因而, 这些优秀的企业文化就成为企业的“文化基因”和核心竞争力, 牢牢扎根并不断延续、发展企业文化

二、个性化企业文化的特征

企业文化作为上层建筑的范畴, 离不开经济基础的支撑, 又对企业的经济活动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现代商业竞争, 已从最初层面的价格竞争、产品竞争转向高层次的文化竞争, 比拼的是对理念的经营、对文化的经营。就企业文化的个性化而言, 也离不开其赖以生存的社会基础, 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适应性。企业文化是企业在实现企业目标的过程中形成和建立起来的, 由企业内部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和遵守的价值观念、道德标准、企业哲学、行为规范、经营信念、管理方式、规章制度等的总和, 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文化积淀。它具有对环境的适应性, 能够自动跟随内外环境的变化而自动趋向某种特定状态的能力。一个企业处在不断变化和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之中, 能否适应这种不断变化的环境, 决定了企业能否生存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时代性。任何形式的文化都要打上时代的烙印。创造富有个性的企业文化, 首先应将企业文化中固有的、潜在的、积极的精神提炼出来, 与时代精神相融合, 逐步形成具有时代特征的企业职工的群体意识。当前, 正处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轨时期, 经济一体化, 信息网络化, 人们价值取向多元化, 引发市场竞争日益惨迫切呼唤敬业精神、改革精神、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企业文化的建设, 必须紧扣时代发展的脉搏。无论是硬件设施的投入, 还是软件建设的加强, 都必须体现时代精神, 在普遍性中营造个性化特色, 达到共性与个性的完美结合。

地缘性。一方水土育一方文化。企业都是在特定的地理区域谋求发展。企业文化的个性化, 离不开其发展的地理环境和区域特色。人们的审美需求的多样性和地域文化的丰富性, 给企业文化的个性化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肯德基能风靡全球, 得益于其浓郁的美国风味;周庄之所以成为众多旅游者踏访之所, 就是因其独特的水乡古镇的韵致在到处充溢马赛克的千城一面的建筑中保留着纯朴的远古情思。“只有民族的才能成为世界的”, 企业文化的定位应充分考虑其所处的地缘因素。

前瞻性。文化的产生离不开社会生活的土壤, 同时又不是社会生活的简单重复, 它还反映出人们对未来生活的一种展望与追求。企业文化的构建, 要具有适度的超前, 以此开发潜在的市场空间。实践证明, 只有观念的创新, 才有行动的超前;只有观念和经营的不断创新, 企业才能上规模, 出效益。创新, 虽不意味着成功, 但不创新, 因循守旧、满足现状、不思进取, 就一定不会成功, 就一定会被市场经济淘汰。如TCL公司, 早在就提出了“市场是企业的生命, 营销是企业的先导”的观念, 以后又总结提炼了“有计划的市场推广”一营销新理念, 随着时代的变化又进一步定位于“为顾客创造价值, 为社会创造效益”。

三、构建个性化企业文化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 构建个性化的企业文化应做到“量体裁衣”

没有特色就没有个性, 也就失去生存和立足之本。只有富有特色的东西, 才能引起人们的关注, 让人们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然而在众多企业文化的建设中, “团结”、“高效”、“求实”、“进取”等字眼随处可见, 雷同、模仿成为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通病, 其实质是这些企业在进行企业文化建设的时候并不清楚企业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不知道为什么要进行企业文化建设。这种行为本身既是一种缺乏个性的表现, 也是造成企业文化建设缺乏个性的原因。

盲目跟风去搞企业文化具有相当的危害, 不但会使企业浪费大量的财力、物力和人力, 而且还会在企业里形成一种盲目、虚伪的文化。因此, 关键是让企业明白企业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而不在于是否有个性。管理者对企业文化的意义没有充分的认识, 盲目提出构建个性化企业是不能见到成效的。打造个性化的企业文化, 关键是要“量体裁衣”, 从解决企业存在的实际问题来考量文化, 从企业长远发展来谋划文化。只有追求企业文化建设的实效, 才能避免雷同、凸显个性;只有个性鲜明, 才能够与企业所面临的问题相吻合, 发挥其真正的作用。作为企业的管理者, 如果在搞清楚企业文化或是其他管理行为的意义和方法之前, 能够抵制住诱惑和冲动, 不去跟风、随大流, 那么, 这也是真正的有个性。

2. 构建个性化的企业文化应追求独创性精神

不断创新, 不断超越, 是企业发展生生不息之源, 也是体现企业文化个性化的魅力所在。一个企业的组织就象一个活的有机体, 既有各种硬件构成的躯体, 也有一套精神理念构成的灵魂。企业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 它渗透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 支配着从企业家到企业员工的思想和行为。因而, 价值创新就成为企业文化创新的实质和根本趋势的首要体现。

企业精神的培养, 首要的就是建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企业的行为, 无论是产品的开发, 还是市场竞争的手段, 都可发现其背后起作用的价值观。就中国目前一部分企业的行为来看, 为什么有的企业热衷于盗版侵权?就是其“搭便车”的价值观起作用;为什么有的企业热衷于制造假冒伪劣产品?其背后就是机会主义的价值观;为什么有的企业不惜污染环境来追求利润?其背后就是唯利是图, “我死后哪怕洪水滔天”的价值观。与此相反, 也有许多企业不是依靠这些不正当的行为, 而是靠取得公众的信任取得市场, 不仅其产品和服务得到公众的欢迎, 其企业也在公众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海尔集团在发展壮大过程倡导的的“真诚到永远”理念, 把商品与服务贴近消费者, 处处体现为顾客着想, 着力营造宽松、高雅的文化氛围。公司还根据消费者需求不断调整品种结构, 激励员工不断创新。在一系列活动中既体现出经营者厚蕴的文化素养, 也表现出企业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了良好的公众形象, 使企业的发展连年跃上新的台阶。

3. 构建个性化的企业应以适用为原则

目前不少企业大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劲头, 认为“个性”是构建企业文化的唯一标准, 一味追求词藻的华丽和别致, 不惜求偏、求怪, 看起来个性十足, 实际上严重脱离实际, 没有任何意义, 最终成为过眼烟云。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独特的环境和各自不同特点, 不尽相同的基础条件、发展历程、文化传统、发展目标和经营管理方式, 反映到企业文化上必然不尽相同, 所以不能单纯模仿和照搬别人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最重要的是“适用”、“好用”, 应该看它是否适合于自己的企业, 真正为企业服务。一定要结合本企业有具体情况, 来确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 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念和激励原则, 从而塑造出具有本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模式。只要是适合的, 即使与别人有相似之处也无妨;而如果不适合, 哪怕卓尔不群, 也没有任何意义。片面追求个性而忽视内涵, 无疑是舍本逐末, 最终必将失去自我。因为它选择的参照系是别人, 而不是自己;它是为了有别于别人, 而不是为了解决自己的问题。因此, 这样的特色文化即使建设了, 也不能够与企业所面临的问题现吻合, 因而无法发挥其真正的作用力, 也终将会危及企业的生存。事实上, 无论是微软还是I B M, 它们企业文化的特色之所以被人们津津乐道, 正是因为它们的文化适合于企业, 推动了企业的发展并且造就了非凡的商业成就。反之, 它们的文化即使再有个性、再有特色, 如果不能导致成功, 也是无人知晓的。个性只是这些大公司非凡的结果, 而不是非凡的原因。

摘要:本文从企业文化个性化的内涵着手, 分析了个性化企业文化的几个基本特征:适应性、前瞻性、地缘性、时代性, 指出需避免单纯求新求异, 而应结合企业自身特征来构建个性化企业文化。

关键词:企业文化,个性化,创新

参考文献

[1]苗顺太:浅谈如何加强企业核心竞争力[J].商场现代化, 2006 (8)

[2]赵永光:创建独特而有凝聚力的企业文化[J].集团经济研究, 2006 (5)

[3]汪希成汪全勇:企业文化建设的系统思考[J].集团经济研究, 2006 (8)

[4]张英陈方正:创新的企业文化才有力量[J].党政论坛, 2006 (4)

个性化财务查询软件刍议 篇7

大型国有建设单位杭州市铁路投资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末, 主要从事城东新城9.3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基础设施的开发、建设和管理, 并完成区域内农民及居民的拆迁安置和各类安置房的建管工作, 尤其是杭州火车东站东西广场项目, 是其重点建设管理的项目之一。单位涉及的各类项目数量达数百个, 目前已启动建设的项目均处于在建或基本建成的阶段。

随着国家加大项目建设投资力度, 基本建设项目会计核算也显得越来越重要, 近年我国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会计准则及应用指南, 对基本建设项目会计核算涉及的内容不多, 而现行基建会计制度规定不详细和不尽合理, 已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 给国有基建单位核算带来一定的困难, 使企业财务人员无所适从, 不知道该执行哪个制度或准则对基本建设项目进行会计核算。我们对基本建设会计核算仍然以现行的《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补充规定》和《企业基建业务有关会计处理办法》为准, 具体会计核算时采用“一个账套、多个项目”的方式进行。

二、杭州市铁路投资有限公司采用的通用财务软件面临的问题

杭州市铁路投资有限公司目前采用的是通用财务软件, 具备日常账务、部门核算、往来账管理和项目核算等基本功能。我们根据建设单位相关会计制度设置了会计科目并赋于科目相应的往来、部门或项目核算等属性, 还根据立项情况设置了各类项目及子项目, 通过一系列设置, 通用软件已能够基本满足日常核算的需要。但作为通用软件, 针对建设单位的具体特点, 在实际使用中特别是针对各类查询的要求仍存在不足:

第一, 查询跨年度财务数据不方便, 查询往年数据需逐年切换, 每次切换只能查询到切换年度的明细。由于建设项目实施周期一般为2-5年, 涉及具体项目的会计信息每次只能查一年, 遇到查询跨多个年度的财务信息时需不断地切换年度, 既费时又费力, 十分不方便。

第二, 项目核算不方便, 通用财务软件可提供的项目账查询功能较单一, 难以满足大量的项目核算和查询需要。杭州市铁路投资有限公司的财务和管理人员经常要对各项目要进行不同角度的查询和统计, 而该软件在提供项目查询时需要操作人员有极好的记忆力, 记住相应项目编码以方便项目定位, 而后提供功能较单一的查询。

第三, 往来账核算不方便, 杭州市铁路投资有限公司采用的是多项目、多科目、多往来的多重多对多模式, 而通用软件可提供的往来单位核算仅能提供简单项目往来查询功能, 不能快捷地查询有关往来单位余额的历年组成明细和通过明细账链接到凭证查询。此外, 通用财务软件的往来账核销等功能使用起来也不是很方便, 一旦反记账后, 往来账核销的工作需要重做, 降低了工作效率。

第四, 细节仍需改进, 通用财务软件在模糊查询凭证方面需要改进。由于杭州市铁路投资有限公司面对大量的往来单位、同时摘要内容类型多, 笔者在查询某单位或某摘要时仅记得其中一、两个关键字, 但软件对摘要字段只能提供单个关键字的查询, 对往来单位则只支持代码查询, 而且提供的查询结果不是列表, 而是单张凭证, 需要一张一张凭证的翻阅, 也不是很方便。

三、提高效率, 解决问题, 笔者自编查询软件的思路和主要功能

(一) 软件编写的思路

1、在本地电脑上生成用于查询的完整数据库。通过ODBC数据接口访问财务软件数据库, 将不同年度和月份的财务数据按年月顺序联接起来, 在本地生成一个用以查询的临时数据库, 并通过必要的程序处理对其进行项目信息、往来单位、明细科目的梳理, 最终在本地生成满足各类查询需要的完整数据库。这样做既可以减少对服务器财务数据安全隐患, 也可以在后续本地财务查询中提高运行效率。

2、提供尽可能方便的操作界面 (见图1) 。 (1) 所有的查询结果均提供列表形式, 通过双击列表中的某条记录自动链接到该记录的明细账列表, 继续双击明细账中的记录可查询到该记录的详细凭证。 (2) 提供针对多个关键字的模糊查询功能, 如“杭州, 地质, 勘察”等三个关键词, 关键词间加逗号输入到往来单位栏内, 在选项中选择“并且”, 则提供的查询结果是往来单位信息中同时包括了“杭州”“地质”“勘察”这三个关键词的所有记录。如果选项中选择了“或者”, 则显示的查询结果会有很多记录, 因为“或者”意味着结果中只要有其中一个关键字就符合条件 (见图1) 。

(二) 软件可以解决的主要问题及提供的主要功能

1、跨年度查询明细账、往来账、项目账。该功能为基本功能, 通过对科目代码、摘要、项目名称或往来单位等只字片语的关键字可快速查询到需要的结果。

2、提供六种一对多模式的余额表查询, 同时针对查询结果还提供了账账联查、账证联查等查询嵌套功能。六种一对多模式的余额表分别为:科目往来余额表 (单个会计科目下所有往来单位的余额表) 、科目项目余额表 (单个会计科目下所有项目的余额表) 、往来项目余额表 (单个往来单位下所有项目的余额表) 、往来科目余额表 (单个往来单位下所有会计科目的余额表) 、项目科目余额表 (单个项目下所有会计科目的余额表) 、项目往来余额表 (单个项目下所有往来单位的余额表) , 且查询到的结果均可提供跨年明细。 (工程款科目的项目余额表见图2;项目明细账见图3) 。

3、提供三种多对多模式的明细账功能, 分别为多栏式科目下所有项目的余额表、多栏式科目下所有往来单位的余额表、多栏式项目下所有往来单位的余额表。

4、针对上述所有查询结果提供EXCEL导出功能, 方便编辑和制作各类过程台账, 如笔者前文所述的往来账核销功能作为通用财务软件的鸡肋, 一经反记账就不得不推倒重来, 笔者则采用将重点往来单位的数据定期导出, 单独记台账进行核销管理的模式会更加可靠。同时, 灵活的财务数据导出功能还为有关职能部门及相关金融机构需要的数据提供了方便的接口。

四、对通用财务软件的几点建议

(一) 在主要功能模块之外, 应提供额外的功能更为强大且可跨年度查询的功能模块

笔者从事财务工作10余年, 其间使用过多款通用财务软件, 对各个软件编写的思路也进行了体会和比较, 发现各通用财务软件在设计时会不约而同地考虑采用一个会计年度对应一个数据库的原则来进行架构, 这样做的好处应该是十分明显, 如果假设笔者设计财务软件也同样会采用这种模式, 但作者一定会要求设计人员提供专门的跨年度的灵活查询软件。

(二) 提供开放并且灵活的各类凭证导入接口

目前很多单位都有自己完整的企业管理软件, 且许多重复发生的日常业务其凭证数据完全可通过企业管理软件导出到EXCEL或DBF数据表, 然而有些通用财务软件提供的数据接口功能较为单一, 且未经认真调试, 尽管具备基本功能, 但仍无法顺畅使用, 通用软件应在这方面下足功夫, 为用户节约时间提高效率。

(三) 加强计划和预算管理功能

很多大型企业在年初制定各类计划, 拟定各种预算, 并在季度或年中根据实际工作进度与年初制定的计划和预算进行对比, 为提高管理效率, 通用软件同样应重视并加强此项功能的配置。

五、结束语

笔者针对杭州市铁路投资有限公司的具体情况, 编写的相关查询软件在日常使用中发挥了一定作用, 提高了财会人员的工作效率。但随着相关项目的建成使用, 面对最后的财务决算时仍需有所改进。然而, 不论查询软件如何改进, 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两个方面:一是通用财务软件能够提供的基本功能是否全面可靠。二是初如化时的建账思路及相关科目、项目等设置时是否有足够的前瞻性。

参考文献

[1]、财政部.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M].经济科学出版社, 1996.

[2]、财政部会计司.企业会计准则讲解[M].人民出版社, 2001.

东营市城市形象个性化定位刍议 篇8

1 城市形象定位的内涵

城市形象通常是指某一城市给予社会公众 (包括城市居民) 的综合印象和具体观感, 主要由城市景观和环境形象、城市行为和精神形象、城市生态形象、城市文化形象等要素构成。城市形象定位是依据对城市形象构成各要素的深刻把握, 系统全面地提出城市形象定势和未来发展方向, 反映出城市的特色和内涵[1]。城市形象定位的原则是发挥地缘优势, 展示城市个性。

2 东营城市形象定位的个性化要素

2.1 区位优势明显

东营市位于山东省北部, 地处黄河三角洲腹地, 北临渤海, 与天津市滨海新区隔海相望, 东靠莱州湾, 区位优越, 交通便捷。东营市战略地位极其重要, 是山东省唯一全部纳入“黄蓝”国家战略的城市。随着黄河三角洲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 东营市大河“黄金三角”的优势将充分发挥出来。

2.2 经济发展潜力巨大

东营市是我国的石油重镇, 油气资源丰富, 是我国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的所在地。石油化工相关的多种特色产业经营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近年来, 东营市经济总量和经济发展水平持续增长, 2011年GDP总量和增量均创历史新高, 经济发展潜力巨大。

2.3 自然资源极其丰富

随着人类城市化、工业化的快速发展, 水和土地等资源短缺问题日益凸现, 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东营市地处黄河之尾, 有丰富的淡水、海洋资源和大片未利用的土地。据统计, 黄河每年带来的泥沙沉积, 在东营市境内可形成0.1万hm2左右的新生陆地。这使东营市成为我国乃至世界上土地面积增长最快的城市, 也是山东省乃至全国后备土地资源最多的城市, 发展空间和潜力巨大。

2.4 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东营市虽然建市较晚, 但却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古齐文化、孙子文化、石油文化、湿地文化、生态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据有关资料显示, 东营市南部的广饶县城早在5000多年前就有早期人类活动的足迹。东营市是古代大军事家、一代兵圣孙子 (名武, 字长卿) 的故里, 其著作《孙子兵法》是中华民族历史瑰宝, 被翻译成法文、英文、意大利文等多国文字, 至今几乎被所有国家用作军事教材。东营市也是华东湿地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 有近海及海岸湿地、湖泊湿地、河流湿地、沼泽湿地和人工湿地等5类, 各类湿地面积多达55.21万hm2, 境内的黄河三角洲湿地是全球十九大湿地之一。

3 东营城市形象个性化定位的建议

东营市要建立自己的品牌形象, 就要有明确的形象定位。2012年, 东营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设经济繁荣发达、城市秀美宜居、社会文明和谐、人民富裕幸福的生态文明典范城市”的城市总体规划。围绕城市形象的目标定位, 东营市应重点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3.1 突出生态发展理念

在实施资源循环利用、新能源开发利用、节能低碳技术应用的同时, 规划实施生态林场建设工程、金湖银河生态工程、湿地生态保护等重点项目。2009年初, 东营市坚持生态文明方向, 在东营港和广利港之间布局了临港产业区、高端产业区、生态旅游区和生态高效农业区等4个主体功能产业区, 这是依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实现产业升级的科学规划, 是东营市实现由传统能源型城市向生态型城市转变的有力举措。

3.2 依托资源环境优势

以黄河口湿地生态旅游区、天鹅湖旅游度假区、孙子文化旅游区为重点, 开发一批生态旅游项目和文化品牌企业。结合推进林网、路网、水网于一体的“三网”绿化工程建设、各类公园修复开发, 进一步改善城市生态面貌, 提升城市视觉形象。在加强市容卫生管理、主城区园林建设、水系管理、建筑物管理的同时, 规划包括胜利大街综合改造等重点工程, 对明月湖、秋月湖、新世纪广场等公园广场进行改造完善, 对城区道路、沿街单位和老旧小区进行有计划的改造和美化。

3.3 提升城市文明形象

东营市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同时, 要注重巩固和弘扬吃苦耐劳、诚实守信、勇于创新的城市精神。坚持举办“十佳文明市民”、“十佳职业道德先进个人”、“最美东营人”和“十大孝星”等活动, 树立一批先进典型并发挥了其模范带头作用, 促进市民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的提升, 推动社会的文明和谐。

3.4 打造城市文化品牌

东营市文化资源丰富, 但尚未形成叫得响的特色文化品牌。要通过开发文化旅游、举办孙子国际文化节、高水平学术研讨会等活动, 将孙子文化、吕剧文化等特色文化资源推向国际, 形成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品牌;大力弘扬以“艰苦奋斗、科学求实、团结协作、开拓奉献”为核心的胜利精神;继承和发展独具特色的黄河三角洲生态文化。丰富市民文化生活, 新建一批文化场馆, 积极举办“黄河文化旅游博览会”等节庆活动。

3.5 发展高效生态经济

东营市积极调整产业结构, 在提升石油化工、橡胶轮胎等传统能源型产业生产能力的同时, 坚持高效生态经济发展模式, 不断提升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产值, 加快金融、生态旅游等服务业发展。引进境外投资, 依托主体产业区、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东营港经济开发区等项目建设, 推动东营市新的发展和繁荣。

参考文献

个性化阅读刍议 篇9

一、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实践

“你告诉我, 我可能会忘记;你给我看, 我可能会记不住;你让我参与, 我可能会明白。” (杜威) 即主张要学生实践、动手和参与。

因此, 我们必须从根本上转变教育观念, 把着眼点放在提高全体学生的政治觉悟、思想品质、心理素质、能力素质上, 在教育教学中力争实现知识性与趣味性统一, 理论性与实践性统一, 思想性与科学性统一, 真实性与操作性统一。创新的教育观念主要包含:正确的人才观、学生观、教学观。教师要做“长流长新的活水”, 不断补充知识量, 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学习现代化教育教学理念。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两个重要文件《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和《学会生存——教育的今天和明天》认为教育必须围绕四种基本的学习能力来重新设计、重新组织。这被称为教育的四大支柱是:学知、学做、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发展。

二、加强业务钻研, 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

政治教师的知识结构、知识能力直接影响着高中政治个性化教学活动的开展。因此高中政治教师既要做“专”家, 又要做“杂”家。运用互联网等现代传媒, 了解教坛最新信息;通过广泛涉猎, 阅读大量的参考资料, 获取相关资源;通过校本研究, 学科教研, 博采众长。

“学然后知不足, 教然后而知困”, 教师只有学习、学习, 终生不断地学习, 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 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 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艺术, 全面发展, 学有专长, 才能肩负起教书育人的重任。

总之, 高中政治教师的个性化教学像一把钥匙, 启开封闭学生个性发展的大门;高中政治教师先进的理念, 创新的精神, 渊博的知识, 独到的见解, 灵活的教法, 幽默的谈吐, 不俗的气质, 为高中政治个性化教学这项“伟大而崇高的创造性的工作”奠定了必备的基础, 用自己的教学悟性、教学机智、教学艺术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学效益最大化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 (实验) 解读》.《走进新课程》编委会组织编写.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年4月.

个性化教学的核心与价值刍议 篇10

实施个性化教育以学生的发展需要为中心,以学生个性差异为基础,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选择性的教学内容,多样性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完全人格的发展。个性化教育要求突出学生个性价值,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兴趣与需求,构建相应的课程知识和相应的评价制度;个性化教育要求尊重学生个性的差异性。

个性化教学的核心是因材施教,只有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才能体现出一对一个性化。一对一的教学模式是灵活的、多样的、适用的,因为我们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在春秋时孔子就已经提出了“因材施教”这个观点,作为走在现代化教育队伍里的我们更应该做到这点。我们在教学中如何体现出因材施教呢?

一、深入了解学生,教学有针对性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鲜明的个性,在学习方法上和吸收知识能力上都不尽相同。因此我们深入了解学生、倾心关注学生、教学要有针对性,充分发挥一对一个性化教育的真正价值。

首先,我们要做到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不同学习或不同班级的学生的学习进度都有快慢,这样才能制定适合的学习计划,学生也才会有明显的进步。其次,我们要做到了解学生的学习方法,有些学生学习能力强,我们可以拿典型的例题讲解完后创新拓展;但有些学生学习能力弱,通常会在同一类型的题或知识点上一错再错,这时我们要做到逐步剖析、分解,让其真正领悟做该类型题的解题方法。最后我们要做到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态度不端正的,我们要积极引导,使其对学习有了真确的方向。

二、发现问题,对症下药

荷兰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过:教师的作用就是如何每个学生达到尽可能高的水平。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采用:低起点,缓坡度,多层次立体化弹性教学。学习就像建楼房一样,先要把地基打好才能一层一层地往上加。那么不管学习程度怎么样的学生,我们都得先把基础打好才能更好地拓展知识。基础好的学生,我们可以拓展有思维难度的练习;基础不牢固的学生,我们先从简单的练习开始;适中的问题就可以拓展给基础一般的学生了。所以说,我们在备课时不单要备知识点,更重要的是“备学生”,也就是我所说的发现问题,对症下药。

三、尊重学生,挖掘优点

作为教师的我们,更要做到尊重学生。为人师表,言传身教,老师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老师还要看到学生的长处。因材施教就是根据学生不同的优势进行必要合理的教导,使之成才。这个优势就需要老师来发现。

1.个性化教育的作用个性化教育是学校教育个性化、家庭教育专业化和社会教育系统化的融合和统一,因此,个性化教育将有利于改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自身缺陷和不足,个性化教育的作用有:

(1)促进学校教育个性化发展。学校教育最大的缺陷是缺乏个性化,学校教育模式下无论是老师、学生、教学内容或课程、教学装备和教学管理等都是标准化的。这样的直接后果就是严重制约人创造性和自我个性化的发展,把人都教育成从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2)促进家庭教育专业化发展。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一切教育的基础,一个人的教育成长和未来成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教育而不是学校教育或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各不相同,但是家庭教育普遍性的问题是缺乏专业的教育知识、教育手段、教育方法和教育资源,而个性化教育将有效弥补家庭教育专业化不足的弊端。(3)促进社会教育系统化发展。社会教育非常灵活,但是又无所不在,社会教育的最大缺陷就是系统性缺乏,而个性化教育完全可以弥补社会教育系统性缺乏的弊端。

2.个性化教育的价值体现

(1)人格更完整。个性化教育通过对教育对象的气质、情绪、认知、兴趣、能力、性格、价值观和信念等进行人格整合和个性优化,有效预防心理障碍,减少人格缺陷,使教育对象的人格更完整,更局人格魅力。(2)知识更全面。个性化教育通过潜能开发、素养教育、学科教育、阅历教育、职业教育、创业教育和灵修教育全面学习计划,对被教育对象的思维、能力、观念、行为、知识、性格和潜能等进行沟通、引导、纠正和培养,从而实现知识的传授、能力的转移、思维的训练、潜能的开发、心灵的提升和自我超越,促进教育对象全面发展。(3)能力更突出。个性化教育通过性格、心理和学习行为分析与诊断,进行人格整合和个性优化,根据教育对象的性向特征、兴趣爱好和最佳才能充分发展个人特长,使个人专长和能力更突出,更有利于发挥个人专长、取得个人在社会中的竞争优势和获得事业成功。(4)身心更健康。个性化教育在进行全方位的知识、能力和潜能发展的同时,还进行系统而全面的力量、速度、耐力、柔韧和协调等身体素质训练;以及智商(IQ)、情商(EQ)、等心理素质训练,使教育对象的身体和心理更健康和更强壮。

3.个性化教育的教学方法

(1)量身定制。个性化教育根据社会未来发展趋势和职业前景、被教育对象的个人潜质特征、自我价值倾向以及家长(监护人)的目标与要求,对教育对象进行量身定制教育目标、教育计划、辅导方案和执行管理系统。(2)多对一管理。个性化教育对每个教育对象都有专业的私人教师,教育资源更丰富而专业。(3)一对一辅导。个性化教育在对教育对象进行沟通、引导、激励和辅导时主要采用“一对一”、“面对面”、“即时反馈”的辅导方式,有利于启发独立思考、学习方法训练、思维方法训练,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4)更自由灵活。个性化教育的整个学习与成长过程更自由、更灵活和富有人性化,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学习任何层次的任何东西,并且,每个教育目标和教育计划都是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和要求进行制定,并且,将视不同对象、不同情况、不同条件和不同阶段,修正或调整教育计划、方式、方法和目标。参考文献:

曹晓峰《个性化教育原理与方法》

个性化阅读刍议 篇11

一、简述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存在的不足

1. 探究式教学方法运用不全面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 教师习惯采用探究式教学的组织形式, 将生物知识与数学、物理、化学知识联系在一起, 但是,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往往忽视学生的主动参与, 存在有探究式教学的更多误区, 譬如, 探究点与知识相偏离, 探究过程程式化, 运用探究手段相对泛滥等存在不足, 并且将探究式教学与探究式学习脱节, 不利于整个教学知识的全面推进。

2. 合作教学的个性化不凸显

生物教学不单是知识的简单记忆, 也需要结合初中学生个性形成、思维意识培养、综合知识舞台搭建、团结合作等多方面的品质形成, 尤其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有些教师往往忽视学生小组合作的活动效果, 没有结合新课程改革的实际需要, 过分追求在分数追求、学习习惯等多方面的培养, 对于学生个性意识的培养, 缺乏整体的引导, 在小组合作中也不能采用与教学想要求的具体的方式, 造成整个教学效果的不明显。

3. 师生交流的盲目性

从当前初中生物教学的现状来看, 许多教师希望通过与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 在此基础上实现对整个教学内容的传授, 但是, 由于学生个差异的不同, 师生之间的交流往往停留在表面, 没有深入到生物教学的各个教学点之中, 容易造成与实际生物教学相违背的方面。

二、分析个性化教学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1. 生物认知能力的提升

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手段, 尤其是在教学过程中, 主动将初中学生的生物知识认识能力与个性化教学联系起来, 形成系统化的兴趣探究培养模式, 在教师与学生互动的生物知识引导情况下, 让学生将对自然界生物现象的认识与内心情感联系在一起, 形成个人生活态度与生物知识的融入性, 构建系统化的生物知识运用方式, 能全面提升学生在生物知识方面的整体认知能力, 构建高效的课堂模式。

2. 兴趣培养的有效手段

通过个性化的生物教学方式, 尤其是将情感引导渗透到具体的教学知识点, 让学生对生物现象、生物知识与全面的理解, 增强知识学习的好奇心, 并保持良好的情绪, 形成与大自然生物科学知识相融合的追求, 将更多的兴趣转移到生物知识的寻求之中, 教师进行积极的引导, 在教学中将学生感兴趣的事情与生物教学相结合, 实施有趣的活动教学, 采用个性化的情境教学, 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探讨个性化教学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1. 教学技巧的个性化运用模式

技巧教学与个性化教学相结合, 在教学中实行灵活多变的生物教学方式, 尤其是在教学中将学生的情感引导与个性化思维方式相融合, 在知识的引导中, 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思维, 将生物知识点与教学的多样性、形象化结合在一起, 形成生物教学与其他知识的融会贯通, 让学生的生物理性思考与微观生物知识的学习形成完整的统一体, 教师可以将生物课堂搬到校外, 让学生在大自然中感受到生物知识的乐趣, 构建生活化的个性教学模式, 形成生动而且直观的生物实践教学, 让学生在大自然的生物知识中感受到其中的力量。譬如在教学“细胞”的知识点时, 可以让学生从接触的食品着手, 对于细胞的构成等, 包括生物各种形态的表现特征, 形成个性化的生物学的养成。

2. 情感教育在实际教学情境中的渗透

初中生物教学是一个个性化培养的过程, 因此, 要融入情感引导的模式, 将情感教学的课堂氛围形成作为学生生物知识系统化的突破口, 让学生在生物知识的综合讲解中, 体会到知识的系统化, 让学生在连贯性的乐趣引导中增强生物情感态度的形成, 从而给学生营造真正的有效生物课堂模式。譬如, 在教学《根的作用》主题时, 教师对于生物中的“根”有一个详细的讲解, 并对于“根的作用”有全面的了解, 引导学生在《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一节中生活在沙漠中的骆驼刺根的特点进行分析, 更好的启发学生的思维, 同时, 注重情感态度的引导, 深入分析“根”的延伸意义, 让学生体会到“落叶归根”以及“化作春泥”的情感态度, 让学生感受到其中的情感价值, 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

3. 类比教学的知识点融入教学

在初中教学过程中, 要形成个性化的教学模式, 还可以在创新教学手段上下功夫, 采用类比教学的方式。类比教学是一种有效的生物课堂教学模式,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采用直观化的教学手段或者通过多媒体课件的使用, 在教学运用中, 将学生所掌握的生物知识与生活想贴近的知识点联系起来, 形成类比分析的方式, 帮助学生巩固生物知识点。譬如, 在教学《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一节, 教师可以采用设问的方式, 让学生从基因技术、生活中的亲子鉴定等原理进行分析, 形成类比的数据显示, 学生通过电脑查找资料以及翻阅图书等方式, 形成类比教学的方式, 并填补学生在某些知识点方面的不足, 激活学生浓厚的兴趣, 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四、结语

初中生物教学的个性化模式形成, 是学生积极参与的过程, 也是突显出生物学科特殊性的重要方式。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参与, 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生物知识的兴趣养成中, 形成知识点的共鸣, 营造生物教学和谐、宽松、个性的教学氛围。

参考文献

[1]孟祥林.分层教学与教学过程最优化:从中日美对比论我国的策略选择[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08, (04) .

[2]高弘.个性化教育中的高校学生工作探析[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03) .

[3]张新华.关于在课堂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情境创设[J].电化教育研究, 2011, (05) :48-52.

上一篇:农村保险营销下一篇: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