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个性化阅读

2024-06-26

低年级个性化阅读(精选12篇)

低年级个性化阅读 篇1

阅读教学是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中最重要、最基本、最具代表性的教学手段之一, 小学各年级都要重视阅读教学。低年级作为基础教育的起点, 更有理由做好阅读教学, 为学生的基础教育、高等教育乃至终身教育奠定扎实的基础。

第一部曲:浏览课文, 整体感知, 强调识读、感知。

这是阅读教学的第一步。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通过字、词、句、篇的听、读、认、记, 浏览课文, 感知课文大意。感知课文大意是第一阶段教学目标。低年级识字量不多, 阅读能力较弱, 所以需要先进行生字词教学, 扫清阅读障碍。新课标指出:“识字写字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第一阶段至关重要的课题, 就是如何突出识字写字教学。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 必须遵循“在语言环境中教学识字”的原则, “识读结合”、“识写结合”, 即“寓字音、字义教学于读通课文之中” (识读同步) , 通俗的说:就是“字不离词, 词不离句”。只有这样, 生字词教学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

生字词教学之后, 要留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朗读课文, 以达到朗读正确、流利的标准。由于低年级学生心理特点, 有意注意时间较短, 若不采取有效方法, 单纯让学生自己读, 学生很快就会感到枯燥无趣。这时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 采取各种方式组织教学, 有效激发学生读书欲望。比如, 可以分角色读、化妆读、放录音、播视频、诵读、默读。还可以围绕课文主题, 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反复读。

以《谁的本领大》一课为例, 先让学生认真读课文, 一字一句读正确, 读顺利。然后想想自己读懂了什么。一会儿学生们的小手陆续地举起来。这时可以再叫学生认真读一遍课文, 边读边将不懂的词或句子圈划出来。大家又埋头认真地读。不久, 一只只小手又举起来了。这时教师不急于答疑解惑, 而是再次让学生读, 并想想这些问题能否联系上下文来解答。这一阶段是学生实现个性化阅读, 钻研文本, 体验成功的阶段, 所以大家读得特别投入。有了足够的阅读时间完成了个体的阅读体验与感悟, 在之后的心得交流中, 课堂气氛显得相当活跃。学生对文本的质疑充满了个性, 如:“风和太阳为什么要比赛呢?”“风和太阳比赛为什么没有裁判?”

第二部曲:熟读课文, 促进领悟, 突出对关键词句理解。

阅读教学第二阶段的教学目标是领悟课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 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 通过熟读课文在领悟课文上下功夫。这一阶段, 文字符号所描述的事物在大脑里还原为图象, 逐渐明晰。学生随之渐入佳境, 感受语言的熏陶, 领悟课文蕴涵的思想感情。低年级学生理解能力有限, 学生的“领悟”, 取决于教师的适时、巧妙引导。教师的引导应以读为主。通过关键词、句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如学习《大禹治水》一课, 通过对第二自然段自由地读, 大声地读, 熟悉了第二段所描写的情景后, 教师可以抓住课文第二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大禹带领老百姓日夜不停地凿山开渠, 常常忙得顾不上吃饭和睡觉”, 引导学生说说:“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可以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经过讨论后总结出重点词语:“一心治水、日夜不停、常常、顾不上吃饭和睡觉、一年又一年、每天”。通过教师反复地引读, 学生就能在读中体会到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造福百姓的献身精神。

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 主要靠教师对课文内容的分析和思想内容的归纳。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体现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位”地位, 就要先让学生熟读课文, 在读中“自悟”。低年级课文都是现代汉语, 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 通过教师引导, 学生通过仔细地读、反复地读, “个体地读”, 去“领悟”, 去“体味”, 是基本能够读懂课文的。

教师的引导还可以体现在学生的疑处:大禹治水“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 为什么都是“九”?为什么不是“百”, 不是“十”, 不是更多?这说明学生还不理解“九”在课文中的含义。这时教师没有直接把答案告诉学生, 而是进一步引导学生读书, 找出前面的句子:“他吃尽了千辛万苦, 走遍了千山万水”。有感情地读一读, 认真读一读, 体会一下:这里的辛、苦和山、水是不是正好是“千”与“万”, 如不是, 那又是什么意思呢?通过启发、引导、比较, 学生悟出了“千”与“万”并非实数, 而是表示多的意思。教师再次引导:“九条大河”、“九座大山”和“千山万水”的意思是不是一样?最后, 学生自己给出了答案, 解决了疑问。这个结果不是教师分析的、传授的, 而是学生自己从充分地阅读中领悟出来的。

第三部曲:精读课文, 情感升华, 重视语言积累运用。

有人曾说过:“我们的教学如不能让学生得到人生的感情, 那么这种教学便是苍白无力的。”即使是低年级的阅读教学, 也不能只停留在对文句字面的理解上, 而要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 感悟课文精髓, 接受情感的熏陶, 获得思想的启迪, 享受审美的乐趣。教学课堂不但要让学生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还要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体验、情感经历去感觉文字所描绘的情境, 与作者的情感形成共鸣。

如《母亲的恩情》一文中,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反复朗读课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结合课本的插图, 展开想象的翅膀, 还原孟郊《游子吟》的情境。让学生充分体会一个母亲对远游儿子的关爱之情、体验游子对母亲的感激、敬爱之情。至此教师引导道:“读了这几段课文后, 你明白了什么?”有的学生回答:“我懂得了我们要像孟郊一样, 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有的学生回答:“从今天开始, 我要做一个孝敬父母的孩子。”有的回答:“我要帮妈妈做家务。”还有的学生说:“爸爸、妈妈下班回家, 我要倒杯水给他们喝。”……这就是学生在阅读中产生的独特的感受、个性化的体验和理解。这样的感受和体验, 与课文作者的情感、与课文主人公的情感形成了共鸣。这时教师又趁热打铁, 出示了一段《三字经》:“为人子, 方少时, 尊长辈, 习礼仪。……亲有教, 儿恭听, 做错事, 即改正。”让学生朗读。课外拓展阅读与课文互相映衬, 相得益彰, 使学生感恩父母的情感再次得以升华。

总之, 低年级阅读教学的三部曲, 每一部都是一个新的逻辑起点。个性化阅读教学要体现“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的新课标理念。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钻研文本, 学会思考, 学会读书。

低年级个性化阅读 篇2

一、课题名称:《以名著阅读培养农村学生个性化阅读能力》 ㈠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名著:指那些经过历史选择出来的、有价值的出名著作,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的特征。名著通过个人独特的世界观和不可重复的创造性,凸显出丰厚的文化积淀和人文内涵,富有原创性和震撼力。

名著阅读:这里所说的名著阅读是中学语文教学中富含文化内涵的重要教育内容。是对学生进行语文素养、文化品位以及人文精神的塑造和提升的教育过程。

个性化阅读:是认知、审美和生成三方面的有机结合,是让学生亲近文本,让学生独立阅读并思考、独特体验并表述、独到见解并交流。

名著阅读中培养学生自主个性化阅读能力:是指教师针对农村七年级学生年龄特征、心理特点及课外阅读现状,利用现有教材中的文本材料,通过恰当的方式和策略,介绍并引导学生主动阅读名著作品,从而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丰富学生文化底蕴,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课题论证

(1)课题提出的背景:

身在农村从事语文教学十载,困惑于当前农村初中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岌岌可危。表现为:学生缺乏阅读兴趣,阅读面狭窄,阅读量少,尤其是阅读名著的意识严重缺失。不注重积累,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导致学生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写作能力、表达能力差,语文素养更差。这是人文价值、文化底蕴的流失,也是语文教学的悲哀。

(2)研究理论价值: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而对于人的可持续发展来说,人文素养的培养比单纯的知识积累更重要。这就要求我们的语文教育不仅要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还要致力于为他们一辈子做人打基础。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呼唤名著阅读的回归,因为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势在必行。然而,培养并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仅仅靠现有的语文课本是远远不够的,而课外名著阅读正是进行人文教育的最佳途径。像一些经典名著作品,其本身就承载着人类最基本的价值观念和文化取向,蕴涵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可以启迪人生,熏陶品德,塑造和净化心灵。(3)研究的现实意义:名著是祖国的文化瑰宝,通过读名著,品名著,说名著,论名著,激发学生自主阅读名著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个性化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在语文教学中以便更好地向学生传播传统文化。使学生在人类优秀文化的熏陶中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潜移默化地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

(4)课题的创新之处:

1、长期以来,学生阅读名著的意识严重缺失,导致学生语文素养不高,文化底蕴缺乏。本课题的研究,正是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2、设想通过本课题研究,构建名著阅读平台,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指导阅读学生自主个性化阅读的策略,最终促进语文教学优质高效地发展。课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

(5)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通过查阅大量资料显示,现在关于研究如何名著阅读的课题很多,(如:农村小学高年级名著导读策略研究、名著阅读与人文素养形成研究、初中名著活动的研究、名著阅读中的审美教育等等)但就以“名著阅读中培养学生自主个性化阅读能力的策略”的课题研究还没有。因此,针对我们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这个课题研究是非常有现实意义的。

(6)课题实施和完成条件的论证:

首先,我是以新课程理念及相关理论作指导,立足于学生的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踏实专研,目标明确,本着为学生的发展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的,在本校七年级范围内研究。

其次我在农村从教十一年,对农村学生的阅读情况非常了解,加之我踏实工作的态度,和认真专研的精神,以及有省名师工作室王金华老师的理论指导,可以在研究中更能得心应手。

再次,我校是李元昌老师主题课题开展示范校,我们学校科研氛围浓厚,学校给老师创设各种有力研究的条件。如微机室,资料室可以随便使用。学校领导高度重视课题的研究工作,定期的开展讲座进行理论上的指导,科研经费落实到位,所以在科研课题研究中能得到理论和经济上的支持。

二、课题论证方法:

1、问卷调查法。

2、行动研究法。

3、文献研究法。

4、案例分析法。

三、课题实施的原则

1、自主性原则。

语文课应当是课堂、活动、生活三位一体的形式,语文教师必须树立强烈的语文意识,让学生亲近文本,跟着学生走,放开学生的手。让学生独立阅读并思考、独特体验并表述、独到见解并交流。

2、过程性原则

名著阅读是一种阅读体验的过程,没有阅读体验、就没有深刻理解,阅读的过程就是要有一个阅读结果。所以这种学习有阶段性,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阅读水平和感悟能力会随着阅读量和年龄增加而逐步加深。

3、合作性原则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名著阅读也是学生、教师与文本和文本背后的作者对话,更提倡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对话。这个过程就是同伴协作合作学习的过程、在共同对话中共同求知发展。

四、课题研究对象 七年级二个班

五、课题研究步骤

(一)第一阶段:发现问题阶段(2011年5月—2011年8月)2011年5月 采用问卷调查法,整理发现问题。

(二)第二阶段:确定主题阶段(2011年4月—2012年6月)

了解同类课题研究的现状,撰写课题实验计划与课题实施方案,申报课题。

(三)第三阶段:组织实施阶段(2011、8月—2012、6月)

2011年8月制定阅读计划、推荐优秀名篇作品,制定调动学生积极阅读的方法和读书成果展示计划等内容,并将此内容上传到学校教育博客空间。

2011年9月指导学生用默读、浏览、略读、精读自主阅读,利用图书室、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做摘抄、做圈点勾画、做批注、做读书笔记;学写名著读后感;会与小组成员分享读书心得等。

2011年10月开展学生第一阶段“自主读书报告会”。

2011年11月 展示学生第一阶段的读书笔记和读书心得体会,并作分析总结。2012年1月 组织学生自主进行假期第二阶段自主阅读方案计划。

2011年3月展示第二阶段自主个性化阅读成果,开展读书报告会。2012年4月 进行“在名著阅读教学中研究培养学生的自主个性化阅读能力”的课堂教学成果展示活动。

2012年5月课例搜集,撰写论文、案例、教学反思、阶段性总结等。2012年6月第二阶段课题实验工作总结。

(三)第三阶段:总结反思验收阶段(2012年6月—2012年8月)

2012年7月案例分析,经验交流,开展“在名著阅读教学中研究培养学生的自主个性化阅读能力”专题研讨活动。

2012年8月查找不足,总结经验,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材料进行分类整理。收集总结材料,将论文、教学设计、教学案例、学生作品等汇编成册。撰写结题报告,全面总结,迎接验收。

六、预期研究成果

1、隐性成果:

通过此课题的研究可以加强自身的学习,提高理论素养和科研能力,体会专科研的乐趣。真正的促进学生读书的热情,激发他们读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2、显性成果:

1)、通过课题研究学生的听、说、读、写都能有长足的进步。2)、编辑整理研究过程的经典有价值的材料。3)、课题结题报告。

3、预期的研究成果

1.编辑《课题材料总汇》。2.编辑《课题研究论文集》

3.整理《“开展名著阅读教学”教案设计精编》 4.编辑《学生名著读后感优秀作文集锦》

5、研讨与经验交流过程性材料汇编。

低年级个性化阅读 篇3

开展小学语文高年级的个性化阅读不仅能培养学生独自阅读的习惯,还能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词汇,增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领悟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然而在阅读教学中还存在着很多令人不满意的情况,影响着学生阅读效果的发挥。故此,本文详细分析了个性化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便为提升教师的阅读教学水平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小学语文 高年级 阅读教学 现状

阅读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阅读陶冶人们的情操,阅读让学生拓宽知识的视野,阅读提升了学生的精神境界。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很多的教师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尤其是在小学高年级阶段,教师会通过布置阅读作业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实现学生积累词汇的目的。然而,尽管教师非常注重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但在实际的写作和语言表达中并没有发挥学生阅读的效果,故而,分析个性化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制定相应的措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小学语文高年级个性化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放任学生自由阅读,不利于学生创造意识的培养

目前很多的小学生通常放学后就会阅读教材,方式不是自己漫无目的的通读一遍,就是面对家长然后念诵一遍,至于自己读的什么全然不知,文章写的是什么,讲述了什么,学生很少去思考这样的问题,仅仅是按照教师的要求通读一遍而已。没有阅读的目标,学生的思考没有和阅读有机的整合在一起,不利于学生通过阅读习得词汇的积累,也不能灵活地运用到实际的应用中。

(二)个性化阅读教学目标不明晰,没有把握阅读的核心要义

目前,有部分的教师在实施个性化阅读教学中,没有给学生设置明确的阅读目标,要求模糊,学生在执行的过程中更是敷衍了事,教师没有深刻的理解个性化教学的要义,没有掌握个性化教学的灵魂。个性化阅读的教学就是要在阅读中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要求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积极主动的与文章的作者产生思想上的共鸣,通过阅读感受阅读的快乐,学生能够将自己阅读的内容与人分享,并从中感悟出更深层次的含义。

(三)没有将阅读与实际应用进行有机结合

尽管很多的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中都强调学生能够将自己阅读中遇到的经典的词汇和句子应用在自己的作文中,但是很多的学生仅仅是做到了将其抄到了自己的作文中,不能在实际运用中灵活运用,这给教师的教学方法的改变提出了挑战。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高年级小学生的心理特征进行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改革,旨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改善小学个性化阅读教学方法

(一)开展多种方式的阅读,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教师通过开展各种方式的个性化阅读,增强阅读对学生的吸引力,使得学生能够主动参与阅读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提升自己的领悟水平。通常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变换教学方式、组织学生去图书馆阅读、开展阅读比赛等形式的阅读,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例如,教师组织阅读小品《我只爱你》,在学生背诵这篇文章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兔子尤希、兔妈妈、小松鼠、鼬鼠、皮皮哥哥等。学生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表达属于自己身份的台词,通过对人物感情的理解将文章的内容有感情的表达出来。在表演的过程中教师要传授学生怎样阅读,阅读的技巧,怎样运用声音和肢体语言的变化来展示文章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效的训练了学生如何读好书的能力,不仅爱读还要会读。此外,有的学生通过参加阅读比赛的方式,来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通过练习阅读的技巧,提升阅读的水平等方式才能在比赛中脱颖而出。

(二)以生为本开展阅读比赛,提高学生对阅读的理解和领悟水平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阅读能力的水平,组织学生开展阅读比赛,培养学生深度阅读的兴趣,强化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阅读能力的提升,学生提前进行阅读技能的训练,选择自己阅读最好的文章进行参赛。例如,有的学生选择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为参赛的阅读作品,首先是文章内容的理解,要求学生有一个很大的提升,其次是对于文章内容的描述要求参赛者要对作者的写作背景进行详细的了解,还要对一些田园的生活有所感知,才能读出文字中的韵味和内涵,从而提升自己对文章的理解能力。通过比赛学生可以根据别人的表现来找到自己的差距,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改进自己文章阅读的技能和方法,对提升小学生的阅读领悟能力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

(三)明确阅读的目标,注重阅读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为了提高学生个性化阅读的成效,并能实现学以致用的目的,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就要明确阅读的目标,要求学生在阅读中学会哪些词汇、掌握几个句子、并完成拓展的作业等方面进行细化的要求,从而实现阅读与实际运用的有机结合,提升阅读的效果。例如,教师在对文章《美丽的南沙群岛》做阅读要求时:首先学生要能熟练的通读文章,其次掌握其中描写南沙群岛的词汇:星罗棋布、蓝色宝库、蔚为壮观、五彩缤纷、旅游胜地、碧波浩渺等,并掌握拟人修辞的运用:“每一个浪头都托起洁白的浪花,一团团,一簇簇,仿佛是欢迎的人群在挥舞着花束。”最后,教师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词汇和句式描写一处自己喜欢的美景,锻炼学生写作语言表达能力。对于写的好的学生教师这在班级进行示范进行阅读,激励其它学生以其为模范努力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多多的进行阅读能力的提升,不断积累更多的词汇,为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结 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的阅读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至关重要。无论通过哪种方式对学生进行阅读的培养,都要注重培养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来理解文章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体会文字中表达的内涵,绝不能仅仅停留在文字的字面意思上,应通过声情并茂的阅读促进学生对文章中各种事物的理解,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得学生不仅爱上读书,还要读好书、会读书。

【参考文献】

【1】周霞红.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新视角研究【J】.新课程,2014(6)

【2】杨霞.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现状【J】.学园,2014(30)

在低年级播好个性化阅读的种子 篇4

个性化阅读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 (以下简称语文课标) 中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理念。语文课标 (2011年版) 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 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 加深理解和体验, 有所感悟和思考, 受到情感熏陶, 获得思想启迪, 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 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语文教学与研究周刊2014年第52期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 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替个人阅读。”[2]

在语文课标的引领下, 个性化阅读要根据学段目标循序渐进, 在教学中, 既要防止不到位又要防止越位的情况。低年级主要培养阅读兴趣, 播好个性化阅读的种子。为此, 笔者在阅读教学中重点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润物细无声———个性化意识随时渗透

惠特曼说:“一个孩子, 向最初的地方走去。那最初的, 变成了孩子生命的一部分。”一个孩子, 如果从低年级就懂得“阅读像游泳, 我要自己游”的道理, 那高年级提高他的阅读能力、阅读品味就水到渠成。因此, 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 自我提升。有一位老师教《数星星的孩子》时, 创设情境师生一起学张衡数星星, 一颗, 两颗, 三颗……数了十颗星星, 意在让学生感受张衡不怕脖子酸, 很有恒心, 可是一个学生却有独特的体验:数星星太浪漫了。可是这位老师却忽略这个学生“浪漫”的个性化意识, 直接就说:“这样数着星星, 小张衡的脖子酸了, 眼睛花了, 可是张衡还是继续数着———多么有恒心的孩子呀。”教师如果不是个性张扬的人, 以其昏昏如何使人昭昭呢? 这就要求教师用哲学观教学, 心中有学生, 时时向学生传递一个信息:每一个孩子都要成为“你自己”。所以教师要善于倾听“不同”的声音, 鼓励“不同”的理解或感悟, 让学生懂得“我”这个个体要自己与文本对话, “我”要自己理解, 要有自己的想法, 赞同别人的观点也是经过了自己大脑的思考。

接着要善于运用策略, 随时渗透。教师有了个性化教学意识, 就会了解学生———心中有“生”, 钻研教材———眼中有“本”, 讲究策略———脑中有“法”。教师从备课就预设学生个性化阅读的环节, 到教学过程中捕捉“生成”, 自然妥帖地进行个性化培育, 再迁移至课外阅读的个性化活动。另外, 不能忽视“倾听”、“合作”能力的培养。学生唯有会听, 才会欣赏, 从别人精彩的个性化解读中获得启发, 也才不会重复别人的说法。合作可以让学生放松情绪, 在宽松、民主的氛围中勇敢地说出自己独特的见解。

所有策略, 一言以蔽之, 就是鼓励、呵护。

当然, 对于有误的个性化理解, 教师要指出, 但要表扬这种个性化的意识和态度。例如有孩子找春天, 找到了一个令人讨厌的春天:天气乍暖还寒, 像后妈的脸;细菌快速繁殖, 使人容易得病……孩子的感受是真实的, 要保护孩子敏感的心, 适时引导他们用自己独具的慧眼寻找春天独特的美, 而不是寻找丑陋。

二、处处闻啼鸟———个性化朗读贯穿始终

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个性化、有感情地朗读可以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 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 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 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

(一) 个性化朗读是一个循序渐进、扎实的训练过程。可以从字、词、句、段、篇逐渐提高要求, 体现因材施教, 允许差异。一年级可以重点读词、句, 如“泉水叮咚”, 有的学生读出“泉水叮-咚-” (清脆的声音! ) , 有的读成“泉水叮咚———————” (有回音的! ) ;句子如《春雨的色彩》一课中, 头尾两个自然段的两句话可以对比读:“春雨, 像春姑娘纺出的线, 轻轻地落到地上, 沙沙沙, 沙沙沙……”“春雨听了大家的争论, 下得更欢了, 沙沙沙, 沙沙沙……”抓住“轻轻”和“更欢”来读出象声词的不同味道。

(二) 个性化朗读还是一个方式多样、趣味盎然的活动。朗读方式可以多种多样, 如赛读、配乐读、加动作读、引读……低年级经常使用分角色朗读, 因为低年级课文大多为童话故事, 有很多动物、植物的形象, 学生根据不同的形象特征读出不同的声音, 非常有趣。如《小壁虎借尾巴》中小鱼姐姐、老牛伯伯、燕子阿姨、壁虎妈妈说话的语气、腔调各不相同, 可以让学生各显神通, 各现个性。教师还要善于营造“百花争艳”的氛围, 让更多的学生乐意展现自己的朗读风采。例如教学《泉水》一课:泉水流进山腰的水池, 山里的姐姐提着瓦罐来打水。泉水说:“来吧, 来吧! 我的水很多很多, 山上有一座天然水塔。”有的学生读得大声而热烈, 说是体现泉水的大方、热情;有的学生读得小声而温柔, 说是泉水高兴地流进瓦罐, 不会溅湿了提水的姐姐一身;有的学生……有了这段的提示引领, 接下去的几段, 尽量让还没展示的学生参与。“泉水流过山间的平地, 火红的杜鹃花照见了自己美丽的身影。泉水说:‘照吧, 照吧! 我的水很清, 像一面明亮的大镜子。’”可以把“火红的杜鹃花”变换成“嫩黄的小草”、“细长的柳条”等, 那泉水会怎么说呢? 谁来读———老师要抢着读了, 在你追我赶的气氛中, 学生的个性化朗读不被调动起来才怪。

三、莲叶何田田———想象训练异彩纷呈

儿童是天生的诗人, 他们的想象力是无穷的, 那就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 感受作者的心, 与课文碰撞产生火花, 从而感悟文章语言的内涵。在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的同时, 也要进行想象训练, 这是一个系统。如《小壁虎借尾巴》中, 要指导想象小鱼姐姐、老牛伯伯、燕子阿姨、壁虎妈妈说话时的神态、动作、心理、语气、腔调等如何各不相同, 才能呈现个性飞扬的朗读。就一个“小鱼姐姐”, 可能是急性子大嗓门的, 也可能是温柔细声细气的……在这样的想象过程中, 学生产生质疑:“小鱼姐姐, 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 ”对同辈需要用“您”吗?

低年级的课文大都是散文诗, 美妙的故事包含着美好的情感, 常给读者留有回味的空间———学生个性化想象的空间。例如教《小鹿的玫瑰花》时让学生想象:还有谁看到小鹿的玫瑰花, 都说了什么, 有什么美丽的故事。在想象中更能明白为什么说小鹿的玫瑰花没有白载。各具不同的想象是学生个性化阅读的体现。

四、为有暗香来———艺术形象多元思考

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突出, 个性化和创新能力的培育必须借助对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进行评价、质疑、反思。例如《我要的是葫芦》一课中, 让学生对种葫芦的人进行多元评价:有的说种葫芦的人好可爱, 但可怜———可爱在于他对葫芦的爱, 可怜的是心血都付之东流了, 最后什么也没有收成;有的说种葫芦的人很可气———一个读书人居然不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 又不查阅资料, 导致葫芦落了……再比如对“丑小鸭”这个艺术形象, 大部分学生都喜欢, 可个别学生有想法, 有的说丑小鸭并不丑呀, 只是长得有自己的特点, 他不应该自卑, 不应该软弱, 不应该离家出走;有的说丑小鸭真是命好, 他本来就是天鹅, 没什么可羡慕的……一石激起千层浪, 不同的声音引发思考:“不知溪源来远近, 但见流出山中花。”表面上是对艺术形象的多元思考, 实则是对学生个性化阅读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周洪宇, 鲍成中.扑面而来的第三次教育革命[N].中国教育报, 2014-05-02.

开展个性化阅读教学 篇5

宜春市袁州区天台中心小学 张益红

一、问题的提出:

放眼目前的教学,大多数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的突出问题是阅读量明显不足,课本基本上成为学生阅读的唯一文本,教师过分强调完整的阅读知识的传授,虽然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但也往往使学生局限于对知识贮存而导致知识的僵化:再就是线性安排阅读能力,如:按“怎样读懂一篇课文”的要求,将阅读能力分解的联系上下文解词,分段归纳段意‘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等这几个方面。这样的安排本身就违背了学生阅读能力发展的规律,造成学生一味依赖教师的传授和灌输,成为知识的“贮存器,丧失了个性的健康发展,扼杀学生的创造天赋,统一的模式,统一的教学目标,得出同样的结论,已经不适合当今多元化个性‘创新的社会现实。

我们的个性化阅读教学,就是让学生在课堂中通过自己的探究实践活动尝试阅读的乐趣,获取有效信息,从而提高语文素养,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个体的感悟和知识建构的过程,是极具个性化的行为。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提倡个性化阅读教学已迫在眉睫。

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同样也是教师的个性行为”。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个性的体验感悟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发展学生的个性阅读能力,才能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这也正是我们课题实的重要目的。

基于上述背景,我们确定了研究的课题为“开展个性化阅读教学,提高农村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素养的研究”。

二、实践研究的构想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积极主动地参加阅读实践活动,加深理解和体验,把阅读活动变成自己探究、学习的过程,让学生在个性化的阅读中提高阅读的水平。

阅读:认真的看(书报、文件等),并领会其内容。是信息的处理,思维的发展,审美的体念,人生的享受„„..个性化阅读:是在遵循阅读鉴赏的一般规律的前提下,根据个人的生活经、知识积累、兴趣爱好对文本进行某个角度或对个角度探究的过程。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探索研究,主要包括:个性化阅读的教学方法、途径、模式。

建构主义者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由于每个人的知识、经验和信念的不同,每个都有自己对世界独特的理解。主体已有的认知结构在知识建构过程中发挥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可见,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只能由他们自己建构完成,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易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通过阅读、感悟,促成语言的积累,对知识加以整合、重组,形成属于自己的新知识。现代教育强调语文教学应把学生作为学生的主体,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现在大部分语文阅读教学课堂,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的思考必须与老师的答案一致,这样的课堂不但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习潜能,也使阅读教学缺乏灵动与生气。因此,有必要开展个性化的阅读教学。个性化的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研究与实验,就是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使语文素养与道德品质、情感意志等和谐发展,形成优良个性,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通过这种”个性阅读教学“在教师与学生中进行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正确处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体目标:

一是培养学生主动阅读的能力,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张扬学生的个性,让不同的学生在语文学习上都有不同的发展;二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断地培养学生个性化的感受能力、理解能力、审判能力和评价能力;三是让学生在个性化的阅读中提高阅读的水平,促进个性化阅读教学新课堂的生成;四是通过课题研究促进参与教师的业务素养和科研能力的提高。

三、课题研究意义: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在高年级的语文课程实施过程中,阅读教学是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本课题致力于开展农村小学高年级的个性化阅读教学。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心小学,结合农小学的教学实际,在教学中,通过开展个性化阅读教学,构建高年级学生正确的学习评价体系,灵活运用各种教学资源,并不断增强教师个性化教学的意识、提高教师的素养水平,从而达到提升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目标。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重新定位阅读教学中的教师角色。

教师再不是置身于阅读之外,教师必须立足于学生角度去体验生活世界,才能设计出科学的教学方案,表现合理教学言行,体验反思出真正的教学经验。应和学生一道体验生活,走进文本,成为学生的合作者。耐心倾听孩子的心声,有针对性地提出不同看法。教师的角色如何转换,如何促进教师角色转换都是有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2、指导学生体验阅读过程,促进阅读能力的整体提高。设想建立个性化阅读教学模式:根据教学内容多层面、多渠道构建体验的平台——激活学生的亲身体验,以期待“情动而辞发”——最后用个性化阅读来展现体验的成果。

五、课题研究的基本原则:

1、实践性原则。即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大力倡导学生参加各类实践体验活动,引导学生用心去体验、用情去感受,让学生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学习阅读,学会阅读。

2、生活性原则。即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大胆拓展学生阅读的时空,让学生以生活为“课堂”,去观察生活、理解生活、思考生活、表达生活,从而去改造生活。

3、创造性原则。即教师在继承传统阅读教学方法的基础上,结合课改精神和《语文课程标准》,创新阅读教学新策略,以培养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能力。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1、调查法

调查研究学生对阅读的态度、兴趣、习惯、阅读课的满意度、阅读中存在的问题等。

2、实验研究方法

采取实验班学生阅读能力纵向比较和实验班与平行班横向比较的方法,进行实验分析研究。实验旨在揭示个性化阅读教学的一般规律。

3、文献资料法

对国内外有关“体验性教育教学”的理论与经验进行学习研究,常上教育教学网站,参与教育教学论坛的讨论,主动向有关专家请教,加强理论学习,使自己得到理论的提高。

七、实施途径与干预措施 2014年10月,我校在六年级各班举行的公开课上,发现学生回答的问题缺乏个性,千篇一律只会随声附和别人的说法,尤其是阅读理解更是一筹莫展,错误百出,课下读书的很少。主要表现为:学生缺乏阅读兴趣,阅读面狭窄,阅读量少,尤其是学生的阅读个性严重缺失。导致学生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写作能力、表达能力差,语文素养更差。一半以上的学生没有或很少有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看法和意见的机会。即使有时有“智慧的火花”闪现,也往往被老师忽视,缺乏对整个课堂的有效驾驭。根据所获得的信息,课题组指定以下干预措施:

(一)个性化阅读的实施,首先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阅读课上老师放手让学生自主选定阅读主题,自主取舍阅读内容,自主选择阅读方式,少了以往的那种教师繁琐的激励破碎的分析,多了自主学习、讨论探究的机会,诱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真正确立了学生阅读的主人地位。

(二)学生自己订阅的杂记深受他们的喜爱,以往课间、自习课,学习或聊天,或做一些自己加量的习题。现在,学生一旦完成作业,能主动拿出各种杂志或名著来读,甚至有些学生到了爱不释手的地步,读完自己的,再主动去借着读或换书读。

(三)个性化阅读,既张扬了学生的个性,又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课堂上,学生常常妙语连珠,或慷慨陈词,或一针见血,听了无不令人欣慰。特别是个性化阅读的实施,带来了学生作文的提高,使得学生的视野更开阔,另类作文、创新作文也多了,充分展现了他们的个性。

八、实验研究结果

本课题研究两年来共取得的成绩是非常显著的,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培养了学生个性化阅读的习惯,促进了学生的发展;改进了教师的教学方法,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课题研究促进了学校的品质和办学水平的提高。

(一)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整体提升

1、压缩时间,让学生充分进行个性化阅读。我们的个性化阅读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在课堂中通过自己的探究实践活动亲尝阅读的乐趣,获取有效信息,从而提高语文素养,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语文教材只是例子,我们的教学大胆地进行了改革。把教材分为精读和泛读,并补充了大量的阅读材料。除了精读部分在教师指导下共同学习外,泛读部分让学生自主阅读。此外,我们还让学生订阅了自己喜欢的《快乐作文》《小星星》《读者文摘》《少年天地》《小葵花》等刊物。利用中午静校时间自发去图书室借阅图书,自己去书店购买学校规定的必读书目,如《窗前的小豆豆》《海底两万里》《安徒生童话》等,每学期学生读书都在20本以上。学期末的“读书小明星”以及“书香家庭”的评选,更是大大激发了学生的读书热情。

2、编写优秀论文集,个人反思集,呈现个性化语文教学课堂展示。现在的语文作业大量是抄课文或是做试卷,但是真正学生喜爱的作业很少,更不用说是有个性化作业。而个性化的阅读必然就要有个性化的作业。通过近两年的阅读,学生做出了一份份具有个性化的作业。

3、在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的过程中,我们适时指导学生进行个性化写作,让学生充分享受写作的自由和乐趣。我们在研究过程中让学生走进生活,感受生活,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创立《生活自能作文》:鼓励学生自由写作,写出自己的个性,出刊校园作文集。同时鼓励大家发表见解和评语,在每篇自能作文中都进行自评和组评。甚至鼓励优秀生代替老师写评语。教师组织写作兴趣小组,将有共同兴趣的同学组织起来互相商量,互相探讨,共同提高写作能力。

(二)课题研究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从本课题的研究结果来看,不仅卓有成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了学生的发展,而且也强有力地加速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师的教学个性不仅影响学生的认知能力、智力状况的发展,还影响着学生非智力品质的形成和人格的完善。研究个性化阅读的主体参与策略,可以促进教师形成个性化的阅读教学,从而形成教师独特的教学个性,建构起教师的自我教学特色。

1、教师构建个性化阅读的课题------自能赏读策略案例。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做学生的老师同时也要做学生的朋友。教师要保持阳光的心态和饱满的热情。了解学生,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都应该注意以人为本,发展学生的个性。围绕教学目标,细致地设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为此,我们提出了“三段六环自能赏读策略”。

2、课题研究的老师成长快,成绩大,两年来,市、区教育组织的各类评估和听课,我们课题组的好课率达96%,均受到专家组人员、上级领导的一致好评。

九、分析与讨论

研究中,我们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也有“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境界。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班里还有一部分学生对阅读缺乏兴趣,个性化阅读不明显。写出来的作文总是平淡如水,还需要个别化的辅导。

在今后的教学中,课题研究教师要不断充实提高自己,给学生以正确活泼的指导,发现问题 要积极思考解决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把个性化阅读教学贯穿到日常教学中,鼓励学生多读多说多练,把语言积累抓到底。还学生以个性化飞扬的写作空间,个性化阅读应紧紧跟上,在教学的成效上要下功夫,要让学生把习得的语言内化,要让学生真正学会观察、感受生活,并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在个性化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让学生有个性的阅读,放手让他们讨论,学生有可能海阔天空的说开了,有些教师不能很好的把握这个度,要求教师及时的引导,正确的把握课的放“与“收”,做到每节课有实效,能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启迪学生的思维。教师的主导作用将影响整个课堂学习质量,这方面将有待进一步研究实践。

低年级个性化阅读 篇6

【关键词】阅读教学 个性阅读 阅读习惯

个性化阅读是《语文课程标准》中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个性化阅读是一种自主性阅读、体验性阅读、差异性阅读、创造性阅读,阅读教学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要把阅读活动变为学生自我探究、自我体验的活动,使学生在富于个性的阅读活动中发展阅读能力,强化阅读体验,感悟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水平。那么,怎么引导学生个性化的阅读呢?

一、创设良好的个性化阅读氛围

个性化阅读教学最高教学境界是实现创造性阅读,创造性阅读主要使用求异思维,从正向和反向思考问题,对文本进行反思、审视才能实现。因此,教师必须为学生创设民主、平等的阅读氛围,民主对待学生,善于倾听,使学生敢于表达,乐于表达,这样学生的个性才得以彰现,个性思维才得以解放和发展,个性品质才得以培养和提高。很多教师在阅读课上喜欢喋喋不休地讲述,把一个接一个的问题作为诱饵,把学生统一到教参的标准答案之中,教师的讲解完全代替了学生的自主活动,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状态。所以教师应千方百计地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给学生充分阅读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深入地阅读,要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充分调动各种感官,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1、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学生是阅读教学的主人,因此走个性化阅读教学之路,必须发挥学生主体性地位,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应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和阅读兴趣的不同,自主取舍学习对象。文章由学生自己去读懂,疑问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由学生自己分析解决,知识由学生自己发现获取,规律由学生自己概括掌握。在个性化阅读教学中要正确运用兴趣规律,促使学生不断增长求知欲望,使学生在学习中自我体验阅读的快乐,将教师的“要我读”转化为“我要读”,从而形成独到的见解,发展阅读个性,提高阅读水平。

2、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法。即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课文,不搞“一刀切”,更要鼓励学生大胆创造学习方法。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也是自己的认知结构不断“同化”、改造、扩大、完善的过程。学生因各人的知识水平不一,又具有不同的兴趣、爱好,表现为不同的个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放手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可以放声朗读,可以展开争论,可以动手操作,也可以进行游戏表演,调动多种感官,全方位地感受并理解文本所包含的信息与意蕴,从而获得独特的体验,生成和创造新的意义。

3、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让学生自主交流。叶圣陶先生在《文艺作品的鉴赏》一文中谈到阅读教学时说:“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通过这一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不但会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叶老用形象生动而又通俗的比喻,深入浅出地阐述了阅读的真正内涵。阅读就是学生满怀深情地踏上语言的桥梁,去晤见作者并触摸其灵魂的过程,就是学生默默地与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获取智慧经验和情感的過程。这就要求每个教师关注学生独特的内心世界,尊重学生的个性,允许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读文本,允许他们拥有不同的阅读理解,允许他们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只有这种宽容的心境才能使学生个性之花绽放。学生在个性化阅读中会有各种各样的体验,那么他们必然希望和别人交流,和别人分享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教师要使学生的个人体验能得到很好地表述和交流,所以可以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交流的方式,学生可以选择和老师交流,下座位找好伙伴交流,也可以回家和家长交流等等,学生在体验与交流中、观点的相互碰撞中,把握自己的理解程度,判断与目标的差距,反思自己并采取各种帮助自己思考和增进理解的策略,最终实现对文本全面、深入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真心喜欢阅读,热爱阅读,从阅读中获得乐趣。

4、培养学生精读的习惯。“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善于读书,养成精读的习惯,这是获取知识、提高能力最有效的途径。课文大多是名家名篇,只有反复的读,反复的钻研,才能理解的深,理解的透。学生往往满足于一知半解,读上一两遍就了事。只要教师引导得法,多读几遍,感受就不一样,理解的深广度就不一样。所以,重视精读的训练,养成精读习惯,也是学好语文的重要途径。

三、合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强调阅读活动中学生的个性化并不是要教师放弃对于学生阅读活动的主导作用,听之任之。在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中,由于学生自我经验的局限性,不免会有一些不正确的理解,甚至是荒谬的地方,对于学生的这些体验,教师不要轻易去否定,要多一些尊重,多一些交流,要学会容忍学生错误,给予学生犯错误的权利。教师一定要保持自己在课堂中的主导作用,时刻关注学生的阅读,应针对学生在读书过程中存在的需要注意、值得改进的地方,适时地指导学生,逐步提高其读书能力。

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情感融入,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个性化对话。教师是学生阅读的引路者。一个足够用心的导入,将能引导学生深入到文本的情感世界,沉浸于文本所构建的感情漩涡中,体会深层的意蕴。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喜好,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使学生自然形成个性化阅读的兴趣与需要,让学生与文本呈现和谐的氛围,使学生凭借语言文字,对课文体味、思考,读出疑问,读出新意。学生在文本所展示胡有声、有色、有思想、有韵味的语言世界里流连忘返,透过美的语言窥见了美的心灵世界,从而受到教育和感染,内化为自已的行为。

总之,教育的生机与活力,在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只有倡导个性化阅读才能使语文教学“活”起来。

低年级个性化阅读 篇7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 小学语文教学效率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教师对于课堂教学进行了一系列探索, 并总结了很多教学经验。其中, 在小学语文高年级教学之中, 个性化阅读方法是十分重要的, 也得到了许多教师的青睐。但是, 在小学语文高年级个性化阅读教学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过于强调阅读的自主性, 从而忽略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指导作用;其次, 对于语文阅读材料的解读过于片面化, 没有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最后, 在语文阅读教学之中, 教师过于追求花哨的阅读教学形式, 让教学内容变得纷繁复杂, 学生应接不暇。为了解决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教师应当不断深化各项工作, 并转变落后的教学观念, 做到与时俱进, 提升自身的素质, 正确认识到语文阅读教学的核心, 进而围绕这个核心开展一系列个性化阅读教学。与此同时, 教师也需要立足于教材实际, 根据教材要求掌握的内容来开展阅读教学, 从而贯彻新课标的教育理念。

二、小学语文高年级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应用

个性化阅读是一个十分高效率的语文学习方法, 教师一定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教育优势, 多方收集资料, 革新教育思路, 从而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

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语文教学观念, 并且要深入认识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目标。为了高效开展个性化阅读教学, 教师必须要及时学习, 更新传统的语文教学观念, 并通过个性化阅读教学深化对于师生关系的认识, 在个性化阅读教学中学生应当处于一个主体性地位, 教师开展的各项活动都要以学生为核心, 照顾到学生的感受, 从而充分激发他们的探究意识和主导意识, 让他们能够进行一系列自主性阅读活动。当然,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 教师还需要时刻想着学生, 所做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 只有这样, 才能够让师生之间的关系变得更为亲密, 更加和谐。

此外, 教师必须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发展, 并且需要对个性化阅读教学目标进行相应的整合。在语文教学过程之中, 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应当是平等的, 没有尊卑之分, 所以必须要在小学语文高年级个性化阅读教学之中开展平等的教学活动和教学对话, 并且要牢牢贯彻师生平等的理念。其次, 教师需要创新自身的工作思路, 以培养出高素质的、具有话语权的学生, 让学生能够清晰表达自己的思路和观点, 实现自己的个性化发展。在个性化阅读教学之中, 教师必须要不断强调阅读是一个过程, 而不仅仅是一项任务, 要让学生感受到阅读是为了提升自身修养而进行的一项活动, 在阅读过程中和阅读完成后的表达交流中他们就会获得教师的尊重, 能够充分表达自身的观点。为此, 教师需多从学生的角度进行考虑, 多加设计相应的阅读训练, 从而让学生能够有独特的阅读体验。其中, 教师必须要尊重学生的奇思妙想, 让学生勇于表达自己, 从而重视他们的语文创新性和思考性。

例如,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珍珠鸟》是一篇十分优美的散文, 通过这篇文章的阅读和学习, 学生的审美情趣会得到大大提升, 思想道德素质也能够得到有效提高。对此, 教师可以利用这篇文章开展个性化阅读教学, 首先应当做好备课工作, 详细了解文章的背景资料和作者资料, 并从审美的角度进行一系列的阅读设计, 深入发掘文章中的优美词句和新颖观点等, 并为学生创设出合理的阅读情境, 必要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相关的音频、视频等, 从而充分把学生带入阅读氛围之中, 让他们获得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必须要立足于课本, 并抓住阅读材料中的优美词句, 逐词逐字地进行分析, 并针对文中的一些值得探讨的地方与学生展开互动, 可以把班上的学生进行分组, 让他们进行小组之内的交流和讨论, 每个人都必须要表达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从而实现个性化阅读教学。

当学生对文章进行大致的阅读, 并有了初步的理解之后, 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进行音频学习, 通过聆听课文的配乐朗诵, 他们可以加深对于文章内容的感悟, 并让自己融入文章所塑造的情景之中, 然后教师可以提问他们:通过阅读这篇文章, 你发现了哪些优美的词句?本篇阅读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你有什么样的感悟呢?如果把文中的“我”替换成你自己, 让你进入故事之中, 你能够发挥想象力构造出一个完整的故事吗?通过让学生进行一系列的阅读思考, 可以让学生实现个性化的发展, 这不但加深了他们对于阅读的理解, 而且培养了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实现了他们语文素养的有效提高。

总而言之, 个性化阅读的关键在于使学生在阅读中能够保持自身对于文章独特的见解, 而不是由教师灌输给学生文章的相关知识。对此, 教师必须要加强对于这方面的关注, 并多加进行教学实践和总结, 为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和质量而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傅静.小学语文高年级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现状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 2011.

[2]佟寅.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中学习卡片开发与应用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 2013.

低年级个性化阅读 篇8

一、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简要概述

所谓的个性化阅读,就是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体,针对“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一情况,不同的学生在阅读时产生的理解和感悟也各不相同,而个性化阅读教学正是要求教师利用学生的个体感悟引导其完成作品的阅读和鉴赏。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尊重学生,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预留充足的时间,并且积极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角度和理解对作品形成个性化的阅读感悟,学生提出的个性化需求能够得到充分满足,在自由的环境和氛围中完成作品的阅读理解与重新解构,培养学生养成自由阅读的习惯,并且能够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强烈的创新意识,从而促进其身心的全方位健康发展。

二、小学语文高年级个性化阅读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选择个性化的阅读材料

高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独立意识,对于学习或是事物有自己独到的看法与见解。因此在小学高年级个性化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真实需求或实际喜好,向学生推荐个性化的阅读材料或引导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比如说针对比较喜欢冒险,渴望追寻刺激凸显自己个性化一面的学生,教师可以向其推荐奇幻探险类的阅读作品,譬如《海底两万里》《鲁滨孙漂流记》《西游记》等;而针对比较喜欢柔美风格、抒情类的学生,教师也可以向其推荐《红楼梦》《张晓风散文》《席慕蓉诗歌选》等作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其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教师在充分尊重学生独特个性的同时利用“投其所好”的方法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自主阅读的良好习惯。

(二)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旺盛的天性依旧存在,加上他们稚气未脱充满天马行空的丰富想象力,教师在高年级个性化阅读教学中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特点,以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热情为根本目的,根据具体的阅读内容选择与之相符的教学方式,从而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在《卖火柴的小女孩》等童话类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一段相关的视频动画,用其中丰富多彩的图片和精彩纷呈的背景音乐,将学生带入特定的阅读氛围当中,帮助学生感受作品中展现的意境,强化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而在《北京的春节》《唯一的听众》等叙事类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朗读作品,并且在阅读完成后可以根据其具体内容模拟情景剧,鼓励每一位同学加入阅读教学体验中,让学生在多样化的阅读教学方式中充分展现自我。

(三)完成个性化的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高年级个性化阅读教学模式要求教师需要全面考量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以完成个性化的教学设计,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帮助学生加深对阅读作品的理解和认识。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教师需要适当弱化阅读技巧的教学,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感悟,鼓励学生能够用不同的角度和眼光剖析作品。如在《手指》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在教学中应当以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为主,主要围绕学生对整体故事内容的了解展开教学,适当融入一些阅读技巧讲解,并且鼓励学生分别站在每一根手指的角度重新认识整篇文章,感悟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教师还可以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内就自己对作品的想法或理解展开讨论,通过听取他人的想法帮助学生加强对作品理解和认知的全面性、完整性。

(四)加强学生个性化阅读训练

除了在课上对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教学之外,高年级学生想要切实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还需要在课下加强训练和巩固,在布置阅读作业时教师应避免“一刀切”的情况下,根据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为其制定个性化阅读训练方案。比如文笔好的学生可以在阅读完成后撰写一篇读后感;喜欢绘画的学生可以将对作品的理解与感悟用漫画的方式表达出来;鼓励学生改写或是续写作品的结局或者用简短的小诗表达自己的阅读感悟等等。用学生喜欢的方式完成阅读训练,不仅能够增加学生对阅读的热情,还能强化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有效提升自己的阅读水平和知识面。

总而言之,阅读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帮助学生增加语文综合素养,促进其身心实现全面健康发展,尤其是阅读教学中运用到的理解能力和推理能力将会对学生日后的学习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而构建小学语文高年级个性化阅读教学模式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和立场上进行教学,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阅读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真实生活,从而不断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

摘要:根据我国最新的教育改革要求,在教学中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在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中,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认知和理解能力,在学习方面有自己的想法,若采用强制性的统一教学很有可能将抹杀学生的阅读兴趣,因此需要教师尽快构建起小学语文高年级个性化阅读教学模式。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年级,个性化阅读,教学模式,构建

参考文献

[1]梁金彩.新课标下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个性化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山西青年,2015(19).

[2]刘凤云,郑凤贵,张支燕,等.小学语文高年级个性化阅读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A]//《现代教育教学探索》组委会,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6.

低年级个性化阅读 篇9

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 是学生自读、自解、自悟的过程。阅读教学建议中提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 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

在实际阅读教学中的“对话”更多的表现出为教师对文本的之间的对话, 学生亦失去了与文本直接对话的自由。因此, 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的方式、方法在阅读教学中还显得比较空泛, 学生自主阅读的地位得不到应有的保障, 学生课外阅读时自然就成了浅表式阅读, 囫囵吞枣, 不会深入思考, 没有独立思考的习惯与能力。

意随文生, 批注阅读与文本对话:“不动笔墨不读书”, 只要与文本有交流, 就应该让学生眼、脑、手、口多种感官协同操作, 对文本留下印象, 悟出味道, 生出疑点来, 批式阅读是学生在自主状态下用恰当的文字与文本进行的一种创造性对话。

批注式阅读在中国古已有之, 谓之评点。早在唐代, 就有了诗的评点, 宋代出现了文的评点, 后来又出现了小说评点。李卓吾评点的《水浒》、脂砚斋评点的《红楼梦》, 再加上无数的诗话、词话、曲话, 都可谓“批注式阅读”的集大成者。

意随文生, 正是深入地与文本对话, 才产生出独到的个人见解, 这种阅读方法卓有实效, 因为它给了读者全身心投入、充分自主地阅读空间, 创造出个性化阅读的空间。

1. 批注式阅读能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关注学生的主体, 培育可持续发展的人才, 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生存和发展奠定基础, 应成为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那么, 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自不必说, 更重要的是学生用心经历了学习语文的过程, 久而久之, 也就培养了终身学习的能力。

2. 批注式阅读真正体现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 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实践阅读, 也不应以学生抄袭参考书上的统一答案来代替学生的独立思考。而批注, 给学生提供了阅读过程中动脑、动手、动口的空间, 多种感官协同操作的良机, 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引导他们自己去积极思考探索。

3. 批注式阅读使学生的个性得以不断张扬。

批注式阅读中学生想到什么, 就写什么, 爱怎么批注, 就怎样批注, 具有极强的阅读自主权。学生通过有感而发, 有疑而而注, 有得而写, 满足了个体学习的需要, 促进个性品质的发展, 不失为实现个性化阅读的有效方法, 它使学生的个性得以不断张扬。

圈点批注, 导、扶、放: (1) 什么是圈点?就是读书时, 用一套自己规定的符号, 在书页上划出文章中的重要词句, 标出文章的层次段落, 点出疑难之处等等。例如在生字上注音;在需要解释的词语下加——。圈点的过程是读、思、记的组合过程, 可促进理解, 增强记忆, 便于复习, 便于检查、摘录。

(2) 批注, 即批语注释, 是对文章的品评、鉴赏, 是多角度、高层次的阅读过程, 也是读者的消化、吸收、转化和运用的过程。批注按位置可以分为:“眉批”——批在题目上;“旁批”——批在词、句的边上和书页右侧;“尾批”——批在文段或全文的后面。批注按内容可以分为:注释、提要、批语、警示语、增删, “注释”和“提要”偏重于知识性, “批语”、“警示语”和“增删”则是读者与作者思想沟通的痕迹。

批注按思考方向又可分为:感想式批注、质疑式批注、联想式批注、评价式批注、补充式批注等。

3. 那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如何实施批注式阅读呢?

(1) 教给方法, 掌握技巧。“授之于鱼, 不如授之于渔”首先要把批注的一般方法教给学生。可告诉学生:批注的内容有: (1) 注释在读书时, 遇到不认识或难懂的字、词、概念, 立刻查字典或参考书弄清楚, 搞透彻, 然后写在书的空白处。 (2) 提要在读书中, 边看边思考, 然后用精练的语言把某段的中心意思记在书的天头或地脚。 (3) 批语在读书中, 可能产生各种感想、见解、疑问, 这时可随手写在书的空白处, (4) 警语在读书时, 发现重要段落或主要论点及特别值得注意的地方, 为提醒自己, 可批注上“注意”等字样, 这样, 为今后重点阅读提供条件。批注的步骤: (1) 预习时, 批注只要求扫清阅读过程中的障碍, 并发现问题。 (2) 课中, 要求学生根据课文重点体会词、句、段的含义。 (3) 课后, 要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语言材料、生动情节, 根据学生“注”的内容, 引导学生动笔写一写, 将书中的语言内化为自己个性化的语言。

(2) 创设机会, 养成习惯。在语文课堂中开展批注式阅读落实三个充分, 即: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 充分的思辨批注时间, 充分的交流时间。开展批注式阅读, 一定要有教师的充分参与, 既作为读者、教者, 也作为学生批注交流的欣赏者与鼓励者。

(3) 批注阅读训练要循序渐进。在中年级学生由于年纪还比较低, 阅读批注的训练起步阶段可以有机的将自读与导读结合起来。自读, 就是学生课前的预习, 导读就是课上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 对课文内容进行批注, 这样为学生提供学习阅读批注的平台, 以使他们对阅读批注有更清晰的认识。

高年级, 随着学生批注式阅读方法的逐步掌握, 我们在教学中除了引导学生沿着课文主体去阅读批注外, 还应激发学生自主质疑的兴趣, 沿着自己的问题去思考、讨论, 批注。古人说:“学贵知疑, 小疑则小进, 大疑则大进。”

实践证明, 在阅读教学中开展批注式阅读, 摆脱了传统教学中注重知识本位的局限性, 放手让学生通过与文本对话, 自读自悟, 自主比较, 综合深入分析, 得出自己的结论, 有利于促进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提高, 个性化思维的发展, 克服“学而不思”的流弊, 为他们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促进他们个性和人格的形成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德敏.小学语文教师[M].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4年4月.

[2]毛明叶.小学语文教学研究[M].山西教育报刊社, 2004年2月.

低年级个性化阅读 篇10

一、进入问题情境, 确定专题是探究性阅读的前提

探究学习中“问题”是学习的载体, 学生要学会发现、选择和确定感兴趣的研究专题, 去解决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将学生学习的内容巧妙地转化为问题情境, 根据课文的情趣特点, 引导学生初读感知课文语言材料, 了解把握语言材料的“形”和“意”, 形成初步的整体印象, 进而与自身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情感态度等发生矛盾, 产生“困惑”“不协调”的认知冲突, 将这些认知冲突加以提炼概括, 从中确定有一定难度的疑问。就确定问题的角度来讲, 不同的课文有不同的问题, 甚至同一篇课文也有许多问题值得研究, 问题的确定要因文而异, 因人而异, 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种:

1. 中心式问题。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 学生会在了解文章写鲁迅的几件事后将视角落在第一自然段上, 待读懂伯父去世了, 悼念的情形是:人多、方式不一, 都很悲痛, 继而产生伯父为什么会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的疑问。联系其他几个故事也不得而知, 仅仅找到“他是一个为自己想得少, 为别人想的多”这局限于字面的概括的答案。伯父为什么会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可以成为学生确立的研究专题。

2. 提炼式问题。

如《爬山虎的脚》一文, 学生会产生知识性问题 (爬山虎的脚没触着墙, 为什么不几天就枯萎了) , 理解性问题 (爬山虎的叶子有什么特点) , 主旨性问题 (爬山虎为什么能向上爬, 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向上爬的) , 这时需要教师鼓励学生再次阅读课文主确定出重点问题, 进行研讨、探究。

3. 自由式问题。

如《可爱的草塘》一文学生往往会从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两方面产生疑问,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意愿, 不同的学生组成各自的攻关小组, 就各自确定的感兴趣的问题予以探究。

4. 抛锚式问题。

如我在教学《捞铁牛》一课时, 抛出了“跨越时空与怀丙对话”的“锚”, 使学生认识到必须认真研究课文, 理解、搜集、整理、运用课文中的信息, 自己扮演记者才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为难“怀丙”, “怀丙”也才能胸有成竹地坦然应对, 不愧对“出色的工程师”的称号。这样的“锚”激发了学生探究课文的兴趣, 也为学生阅读更具个性化提供了极好的平台。

二、利用探究专题, 自主探究发现是探究性阅读的核心

确定了阅读探究的专题, 学生就有的放矢地进入深读境界。探究性阅读是一种有目的的探索, 本身就是一个过程, 有没有研究过程以及过程的真实性往往比结果更重要, 学生的阅读能力, 认识水平和语文素质的提高与形成就是在学生对课文中相关语信息提取、加工、分析和处理的过程中发展生成的, 学生的探究精神、创新意识和充实的情感体验、健全的人格也在此过程中受到熏陶、感染和历练。

1. 充分地自主学习、合作研讨。

教师要尊重学生独立的阅读体验, 正视学生个体体验的心理差异以及对阅读材料的吸收感悟和心理感受, 教师要创设宽松自由的民主气氛, 使学生在健康的集体心理氛围中轻松地学习。如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时, 我放手给学生探究的时间和空间, 学生利用我发放的小资料以及他们课前搜集的有关鲁迅的资料, 自学充分, 讨论热烈, 针对各小组选定的问题定向研究。特别是就“鲁迅先生救了黄包车夫, 他助人为乐应该是很高兴的, 为什么脸上那么严肃, 还深深地叹了口气”这个问题的探究结果闪烁着创新的光芒。

生甲:我们认为拉车的人在当时的社会地位很低, 有钱人看不起他们, 鲁迅先生对此非常生气, 非常的愤慨。

生乙:我还有补充, 鲁迅先生从这个车夫想到全中国受压迫的人。他救得了一人, 却救不了全中国受压迫的人。

生丙:我还有补充, 我从“他把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这句话中看出鲁迅先生此时的心情很沉重。老人一般是抚摸小孩子的头, 而伯父是“按”着我的头。

2. 主动搜集, 占有丰富的背景资料。

有效的探究学习离不开丰富的学习材料、科学设备以及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师要指导学生课前、课后搜集资料, 平时积累资料, 课上随时拥有资料。并且鼓励学生学会如何从书刊、电脑数据库以及专家、家长那里获取信息。时间一长, 学生会养成良好的习惯, 转化为一种读书能力。更为重要的是教师指导学生创造利用课文和其他资料, 会辨别、筛选、加工整理。我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时, 除发动学生搜集有关鲁迅的资料外, 重点阅读“谈‘碰壁’”“救助车夫”和教师提供的资料, 略读、粗读其他故事。

3. 激活方法, 借鉴运用。

教师要充当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促进者, 激活学生的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在教学《可爱的草塘》时, 我让学生运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这一课, 有的学生说用闭上眼“过电影”的方法, 有的说用有感情地朗读法, 有的说用画画法, 不一而足, 探究过程相当扎实, 效果非常突出。

4. 注重体验情境, 诵读感悟。

探究性阅读教学不仅要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 更要注重感性认识, 即诵读感悟。教师要创设与课文内容相匹配的情境, 让学生到类似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体验、品味。

学生探究性阅读的组织形式可以根据课题的不同灵活运用, 一般有三种:一是个人独立学习, 自述成果, 交流讨论;二是小组合作研讨, 有分工有合作, 采用小组合作、互帮互学的方法, 进一步达到“内化”的目的;三是先个人独立探究, 再集体合作攻关, 最后个人完成分工任务准备成果展示。

三、成果展示, 欣赏积累语言是保证探究性阅读效果的“抓手”

这一环节是学生实现自身价值, 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共享的过程, 学生以此进行思想碰撞、资源交换。在展示中, 反对的、赞成的都要拿出依据, 评头品足, 并进行分析、归纳、相互启发补充, 相互促进提高。这一环节的展示, 增强了探究过程中学生的参与欲望, 成为探究的“催化剂”。展示的形式可有以下几种:

1. 朗读、背诵。

学生自主选择分角色读、齐读、接读、背诵等形式表达自己对语言的感悟、理解和受到的熏陶、感染。学生会依据探究收获和课文实际情境表达主观“意境”。我在教学《阿里山的云雾》一课时让学生朗读的原则是:“怎么能让别人一听就感受到阿里山云雾的美丽多变就怎么读。”

2. 表演。

对于角色、场景比较集中的课文用表演方式展示阅读效果。小组内学生研究如何表演才能把课文的思想感情恰当、形象地再现。学生经过内化语言、试排、演出等过程, 加强语文训练, 再群体评议、深入巩固阅读成果, 如《田忌赛马》可以用表演方式展现学生对田忌、孙膑、齐威王的神态、语言、内心活动的感悟程度强化语感, 训练思维。

3. 转述。

将课文中的语言表达方式更换角度思考, 以另一种人称或文体表达, 检验理解和认知水平, 进行模仿性的运用训练。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大胆创作、展现个性。如为《张家界》写导游词, 为古诗配画, 为新型玻璃自述等等。

4. 创造性习作。

把探究性阅读的“读”和“写”紧密结合起来, 有助于促进学生联想、想象、再造信息。如学《“诺曼底”号遇难记》为哈尔威船长写挽联。学《丰碑》后写碑文, 学《将相和》后将课文改编成课本剧剧本。

低年级个性化阅读 篇11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探究性;个性化阅读

转变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会学、能学,在自我尝试和合作探讨中获得能力素养的提升,获得个性化阅读已经成为一种共识。那么,如何让学生有效进行独立自主学习,不断完善自身语文学习、思考水平以及个性的语文学习能力呢?

一、探究性学习的意义理解和分析

现在的语文教学强调学生主体性发挥的学习,要求学生有个性化的阅读和思考,能够联系自己的阅读体验和经历得出一定的阅读所得。这样,摆脱以往的一切以老师的观点和见解为准,以教材和以往的观点为依据的现象,让学生个性的阅读成为必要。因此,课堂上要求互动,要求学生说出自己对课文的一些学习重点的认识,在质疑和谈论中找到阅读的方法,获得语言、结构、手法以及情感主体的把握,获得阅读分析、鉴赏评价能力的提升。

探究活动是课堂学生主体性发挥的一种学习活动,是一种以自身探究为目的、合作解决问题的一种基本学习方式。我们依据教学重难点,提出合理性的探究性问题,让学生自己进行思考和收集资料,分析问题,用自身思维思考并得出相应的答案,掌握学习技巧,能够举一反三,获得语文素养的提升。

可见,个性阅读需要探究性学习给学生学习展示的舞台,展现学生的学习能力,对学生产生的积极作用,能够在探究学习中锻炼思维,掌握方法,形成技巧,获得能力的迁移。

二、探究性学习氛围的营造和运行策略

高中生具有一定的自我管控、自我思考、自我反思的能力。我们的课堂教学应该引导他们自主学习,自我提升,通过营造探究性的学习氛围让他们知道学什么,怎么学,要达到什么学习目的,获得如何提升的技巧。

1.设计问题,让他们主动性得以发挥

语文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结合的学科,我认为高中语文学习首先要解决的是语文的工具性,只有让学会丰厚语文知识,他们才能知道阅读,获得学习的深入,能够在学习中有学习体验,获得自我的阅读感知。如,在教学《沁园春·长沙》时,通过导学案的形式,让学生在课前知道这样一首诗词自主学习要解决的问题,如识记百舸、寥廓、遒劲、浪遏飞舟等词语中生僻字的读音,掌握词语的意思,指导他们学习中要大致理解的内容,通过诗歌的意象感受意境,获得作者的写法和写作意图。在学生朗读感受之后,我们可以提出这样一些问题,让他们思考和探究:①联系时代背景和词人创作该词的背景,说说这首词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②这是一首秋词,一般秋词有怎样的情感,这首词与以往的秋词有何不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③写景抒情、情境交融是这首词的一大写作特色,请分析这首词是怎样写景和抒情的?

采取探究式互动学习、推进学生深入学习的课堂教学方法。学习是学生自己应该解决的问题,只要他们参与和主动思考,学会如何自主收集资料、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获得学生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获得探究性问题的提出和解决的方法,才能提高他们自主阅读的能力,最终能学会学,能够有效地个性阅读和学习。

2.引导质疑,让学生学会探究与解决问题

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贵有疑,我们还要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给他们展示自己的舞台,推动学生自己在阅读中发现问题,形成质疑,进行讨论,自主或合作地解决问题。《烛之武退秦师》的主要内容是秦晋围郑,郑国危在旦夕的情况下,烛之武挺身而出说服秦伯,化解危机。而这篇简短而精悍的文章中人物形象和性格凸显,人物的语言、思想以及智慧鲜明。我们在教学中,就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的阅读思考,让他们各自提出问题,自己解决或者小组合作、班级讨论解决问题。如,有学生提出问题:第一段中,交代了什么,有什么作用?让其他同学思考,然后让同学们讨论,并派代表帮助他解决问题——交代了故事的起因,交代了三国之间的关系,为下文情节的发展埋下了伏笔等等。这里,我们引导学生在具体段落内容的分析中要从结构和内容两个角度多层次地分析,让他们提高对文章内容的分析能力。

在阅读中,有学生提出问题:烛之武为什么说“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这里,我让大家先理解这句话,想想烛之武说这段话的深刻意思,为什么这么说?为什么敢这么说?有什么情感?这样的质疑问题和探讨解决,能够让我们认识到烛之武这一人物的性格特点。学生个性分析得出:①有烛之武的不满,自己有志难酬,因为佚之狐这样肯定烛之武的智慧,而只有在国难当头才被推举使用,所以烛之武的耿直、委屈和对郑伯的不满表现了出来。②还可以看出烛之武的勇敢,在“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年代,烛之武敢说这句话,就表明他性格的倔强,如此不给郑伯面子,国事太平之后,郑伯会不会秋后算账呢?③这也可能是烛之武的一种暗示,一直不被重用,人微言轻,需要郑伯对其肯定才能以合适的身份去处理和解决危机。

探究是提高学生阅读思考能力的一种途径,就烛之武的一段话联系时代背景,结合我们的认识可能进行合理的多样的探究,得出多层面的解答。只要能够自圆其说,有合理可行的论据的观点都应该是正确的。这不仅能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阅读兴趣,更能让学生获得深入阅读和合理鉴赏评价的能力,形成个性化的阅读体验。

参考文献:

[1]杨英梅.个性化阅读教学在高中语文课堂的实践应用[J].语数外学习,2014(09).

低年级个性化阅读 篇12

一、倡导个性化阅读, 还学生真正的“读者”的地位

学生是阅读的主体, 是作品的创造者, 阅读就是创造。小学阅读教学承担着“学会阅读”的任务, 因此在作者、作品、读者之间多出一个教者。教者是读者的导师, 应该让学生直接面对作品, 这是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先决条件。对于课本上出现的每一篇课文, 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偏好, 鼓励他们选用自己认为最有效的方式来阅读。整个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学生在这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下, 通过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 都能各有所获。

例如在教学《“我不是最弱小的”》时, 课题是这篇课文主人公萨沙说的一句话, 是激励孩子们挺起腰板自豪地说出的一句话, 是文章的题眼:我不是最弱小的, 因为我可以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和物。课题中“弱小”一词的理解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我并没有把课文中对“弱小”的解释强加于学生, 而是引导他们, 让学生在自己的知识与理解中搜寻对这个词的直观、感性的释义, 体会不同语境中词语的丰富内涵, 激发了学生自主解读的欲望。在实际课堂教学中, 有的同学边看边讨论;有的边自读边旁批, 梳理出自己的感受和不懂的问题;有的拿着课本, 抑扬顿挫, 从角色朗读中体味人物的个性特征;还有的和同学一起已经把这篇课文的课本剧都排演好了。从学生的反馈中, 他们确实弄懂了:“弱小”到底是什么意思?

二、倡导个性化阅读, 注重学生对作品的独特感悟

课程标准里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重视学生对文本的感受,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每一个学生进行阅读时, 有着各自注重的焦点, 每一位学生的理解, 都与其本身的知识水平、认识能力、生活经验和阅读习惯等有关。即使对同一篇课文, 不同的学生在同一教师的指导下, 也会产生不同的感悟, 甚至同一学生在不同的时间和环境里, 对同一课文的感悟也会有差异。对于阅读过程中学生独立自主的感悟, 教师要珍视、尊重并大加鼓励。正是学生这种个性差异的阅读感悟, 对于进一步发展学生的个性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阅读既然是一种个性化的解读过程, 那么, 学生自然可以依据自己的“阅读期待”, 对课文产生认同、共鸣, 或进行质疑、批判。

例如在教学《三袋麦子》时, 我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 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说说自己对课文的感受, 与同伴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小猪、小牛和小猴分别是怎么做呢?你从小猴身上发现了什么优点?这三个动物你最喜欢谁?为什么?引导学生各抒己见, 面对不同的体验、感受, 鼓励学生深入探究, 以获得正确的价值取向。虽然三个小动物对麦子有不同的想法和处理方式, 但它们的心情都是一样的, 那就是非常开心。通过问题的巧设,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引导想象, 培养扩散思维, 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教师不是为了提问而提问, 教师提出的问题均能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 不但具有智力挑战性, 而且具有思想性。

三、倡导个性化阅读, 为学生提供开阔的想象与创造空间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种对话过程充满了发现、质疑、思考和探究, 新课程倡导下的个性化阅读, 是凸显学生个性的张扬、生命活力的释放, 强调学生主体性的发挥的教学。如果学生能提出自己的创造性意见, 正是个性化阅读走向成熟的标志。我们必须要尊重学生的想法和选择。教师在教学时, 对课文问题的设计, 应摒弃强调“答案惟一性”的限定性问题, 多设置一些能促进学生多向思维、个性思考的开放性问题, 为学生驰骋思维、放飞思想、张扬个性提供广阔的空间。同时教师要努力寻找知识生成和扩展的空白, 善于打开学生思维的空间, 释放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开发学生沉睡的创造潜能。

例如:我在教学《司马光砸缸》快结束时, 提问:“学了这篇课文, 你想对课文中的小朋友说些什么?想对身边的小朋友说些什么?”通过说话的形式, 进一步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 使“遇到困难时, 不能慌张, 只有沉着机智才会想出好办法”的思想真正得到内化。

上一篇:安全监控装置下一篇:环境法益环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