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作文(共8篇)
个性化作文 篇1
作文是语文学习中最富有个性的思维活动。现在大多数作文教学过分强调共性,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和意志,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创造意识。那么如何进行个性化的作文教学呢?我曾经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
第一,阅读材料中增加个性化的语言材料。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对于小学生来说,在大量识字后,广泛阅读适合于儿童接受的文字性强的课文,接触多种语言风格的课外读物,了解个性化的的语言,这对于作文有重要意义。引导学生学习用个性化的语言表达对周围世界的观察和认识,避免概念化的思维方式。一次,教学写人的文章,为了引导他们能把握人物的特点,写出人物的独特之处。我找了相关的一些文章带领学生阅读,并找出文章中的经典词句,体会个性化语言的魅力。学生在自己写的时候豁然开朗,文章中自然妙语连珠,无比生动。
2、多写想象作文,展开想象的翅膀。
亚里士多德说过:“没有想象,心灵就不会思想。”小学生接触的想象作文一般有三种:一是童话式想象作文,而是科幻作文,三是未来现实生活的想象作文。其实,孩子们最喜欢写的一类作文就是想象作文。他们有着丰富的想象力,给他们一个中心话题,他们能够驰骋在想象的空间,写出让你惊异不已的作文。
3、进行开放式作文
这里的开放不仅仅指作文教学形式上得自由开放,更重要的是观念上的开放,即作文要回归自然。要走出学校封闭的空间,把社会作为课堂,打开通向世界的窗口;学生可以了解身边的事,深入社区,调查社会,采访人物。在这由内心到大自然及现实世界的交合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探索、创作欲是最有意义的。因为这些事直接体验,留给学生的新鲜感、深刻的印象以及探索后的满足和快乐是无法比拟的。这种教学方式必须要跟学校的活动和一些其他的课程结合起来,有实践有话可写;有过程,才能有体验可说;有参与,才能使作文内容有血有肉,更加丰满。
公众号:顺德德胜小学嘉荷文学社
个性化作文 篇2
关键词:生活,个性,个性化作文
有幸做了教师, 尤其是语文教师, 就免不了要给学生讲授怎样讲演作文。讲演, 就是将自己对某一事物的观点在大庭广众之下用语言表述出来, 这种语言侧重于口语;作文, 就是将自己对某一事物的思想意识通过语言文字表述出来, 形诸文本。回想自己对语文的学习历程, 感触最深的就是作文难写。询之同学, 亦有此感。在做了教师以后, 学生也反映作文难写, 自己阅卷也有发现, 学生的作文弊端多多:词不达意、空洞无物、无病呻吟, 各种毛病, 不一而足。作文难道真的就这么难写吗?古时候的妙笔生花、倚马可待等等传说, 对于我们真的就是神话吗?近段时间, 看了一些关于个性化作文的书籍,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 发现作文教学要回归生活, 引导学生快乐作文。挥洒个性, 是破除学生作文畏难、提升学生作文能力的一个很好的途径。
一、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 世界本源是物质的, 任何思想意识都来源于物质, 写作是人的思想意识的表达。具体地说, 生活实践是写作永不枯竭的源泉。
写作的内容来源于生活实践。一个人的思想意识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是自己社会实践的反映和总结。也许有人会说, 写作离不开想象, 但想象不是天马行空的想象, 也是有社会生活基础的。古人遥望天上圆月, 浮想翩跹。那个时候, 人们所能想到的登月的途径不免就是灵丹妙药、白日飞升等等, 压根儿也就想象不出现在的航空航天技术, 对于月亮上的阴影, 也就是桂花树、小白兔而已。现在人类所想象的, 月球可能会是外星人的宇宙航空基地, 对于古代人来说却是天外来客的想法。至于写作中状写、临摹, 那就更加离不开生活实践了。但有人会说, 范仲淹写出千古名文《岳阳楼记》, 而范先生就从来没有来过岳阳楼。对于这个说法的真实性姑且不论, 就算是真的, 这也是范先生的生活实践的反映。他没有到过岳阳楼, 难道学富五车的范仲淹还没有看过别人对于岳阳楼的状景写物吗?就算没有游览过岳阳楼, 难道他没有在别的地方看到过类似于岳阳楼的某些时间的某些景象吗?
写作所使用的工具——语言、文字就是生活实践的实实在在的反映。我们写作所需要的的语言、词汇是人类社会历史的创造, 也会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先秦诸子百家的作者, 要是突然现身现代社会, 我保证他们都是聋子——他们根本就听不懂现在的人们所谈论的到底是什么, 语言、词汇、语法等等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康熙字典里面的字词, 现在已经有了非常大的变化, 同样的道理, 若干年以后, 我们的语言文字与后人也有面目全非的感觉, 我们自己也觉得后人的写作不知所云。作为青年学生, 词汇变化更快, 尤其在网络非常普及的当下, 流行词语真的是变幻莫测。
总之, 学生的生活是鲜活的生活, 学生的作文也应该是鲜活的作文, 语言、词汇应该因时而变, 不能像有人批评过的那样, “语言枯燥, 像个瘪三”。同时, 各人的生活背景是不同的, 对于社会的思考、理解程度也是不同的。在作文评价的时候, 就不能采用千篇一律的死板标准。
二、作文是个性的体现
每个人的生活不同, 每个人的思想意识便不相同。作文是人的思想意识的反映, 也便不能完全相同, 这就需要推崇个性化作文教学。
个性化作文是相对于过去作文教学中模式化的弊端提出来的, 是近几年来作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新方向。个性化作文反映学生独特的个性心理, 是学生的个性在作文中的表现, 如能用自己的语言抒写自己独特的感受, 发表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等。个性化作文强调学生真情实感的抒发, 鼓励学生选择富于个性的表达方式, 重视学生在作文中的创造性, 并且在作文过程中注重自我人格的塑造和完善。或真实的情感体验 (含价值判断和审美情趣) , 或丰富的想象, 或新颖的构思, 或独有的语言, 或与众不同的文风等。著名语文特级教师程翔在《作文个性化和作文教学个性化》中概括了作文个性化的定义:“简单地说, 就是学生能自主地写作, 写真实的文章, 写出的文章有所创新。自主、真实、创新是作文个性化的基本内涵。”我们称这样的作文为个性化作文。
个性化作文教学是主体教育理念指导下的作文教学, 是个性化教学理论在作文教学领域的体现, 是张扬个性、引导学生写出个性化作文的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 面向生活、面向实际、面向人生, 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改进作文命题方式和方法, 改进作文评价体制,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个性化作文教学具有主动性、创造性、开放性的特点。[1]所以, 在进行作文教学评估的时候, 我特别注意根据不同学生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 比如说, 对于写作功底比较扎实, 要求相对较高;对于比较畏难写作的学生, 进行不懈的鼓励, 抓住学生的闪光点, 突出优点。无论怎样, 都是使学生尽快提高写作水平。另外, 不同的学生对于不同的文体有偏好, 应该对学生在不同的文体指导有所侧重。
(一) 开拓个性化作文生活源泉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学生作文的思想、观点、情感及一切材料都源于生活。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叶圣陶先生在《文章例话》的“序”中曾说:“生活就如源泉, 文章就如溪水, 源泉丰盈而不枯竭, 溪水自然活活泼泼地流个不停。”[2]因此个性化作文教学, 要高度重视生活与作文的密切联系, 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既关注书外生活, 又关注书内生活。让学生在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思考生活的过程中开拓个性化作文的源泉。
指导学生关注书外生活。学生在书本学习之余, 有属于他们自己的独特生活内容、生活方式, 有其观察生活的独特视野, 这些即学生的书外生活。如果学生能关注书本以外的现实生活, 那么他们将从中获取许多富有生活气息的材料, 也会有许多独特的感受和思考。但是现在比较普遍的看法是:学生每天往返于家庭与学校之间, 生活天天如此, 单调乏味, 没有什么好观察、好思考的;同时又因为学生学习担子重、时间紧等客观因素, 教师疏于指导学生对身边生活的积累, 学生对身边生活的观察、了解往往只限于浮光掠影, 严重的甚至到了对周围生活视而不见、充耳不闻的冷漠地步。指导学生关注书外生活, 不能仅仅停留在观念上, 要通过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将学生观察思考生活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将关注书外生活落实到学生的实际行动中去。
指导学生关注书内生活。要使学生的生活积淀更深厚, 还必须引导学生广泛阅读, 关注书内生活。这里的“书”不仅指课本, 更指浩如烟海的各类书籍、报刊杂志、网络资源。通过广泛的阅读, 学生可以了解上下五千年, 纵横几万里。如果说一个人的生活世界是有限的, 那么读书可以把这个世界拓展到无限。
(二) 倡导个性化作文张扬独特
萧统《文选》中写到:“文章之道与立身异, 立身先须谨饬, 文章要放荡。”作文一定要放得开, 广开言路、随心所欲、畅所欲言, 大胆表现眼中的世界和心中的世界, 以让自由的心灵释放出真实的跳动, 奏出真实的音符。
构思立意要善于求异思维, 防止趋同化, 从而展现出文章的个性色彩。由于思维定势的影响, 在实际写作中, 面对一个文题或一个材料, 学生的构思立意往往表现出令人吃惊的趋同化。这样的文章, 首先主脑就丧失了自我, 失缺了个性色彩, 哪里还能给人“一看忘不掉”的感觉。苏轼曾说:“文章最忌随人后”, 要想写出“不随人后”的富有个性的文章, 在思维方式上就应大胆求异, 突破思维定势, 想人所未想, 发人所未发。若要构思立意不趋同, 还得刹得住思维惯性, 对习惯的认识和传统的见解做深层次的思考。
鼓励学生作文中抒写个性化的真情实感。“文章不是无情物”, 情感在创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刘勰认为创作必须抒写作者强烈真挚的感情, “为情而造文”[3];认为情是作家创作的前提, “情动而辞发”[4];认为艺术构思中形象是“情变所孕”[5]。情感是个性特征的一个重要内容。作文离不开真情实感, 作文写出的应是“心的歌, 心的声”。叶圣陶主张写作要“求真求诚”。然而, 当前的学生作文中情感失真现象十分严重。学生往往用成人化、道德化、政治化的眼光看世界, 不敢相信自己的感觉了, 不敢在作文中写出自己的感受, 自己的思想, 怕暴露自己内心深处的那些容易被家长和老师误解的“心结”, 惟恐“出格”“出纰漏”, 最终在考试中失分。习惯了牵强附会地去联想、去讴歌、去讽喻、去感慨。对着石头, 会想到坚强意志:对着天空, 会想到政治风云变幻;一草一木都会蕴涵深刻的哲理。1998年高考作文中, 不少的学生瞎编自己是如何战胜脆弱, 有的考生写自己考前跌断脚和手, 有的写父母兄妹死于非命等等。总之, 学生作文无病呻吟, 感情矫柔造作, 游离于真实的生命感悟之外, 背离了写作主体也就背离了创新。因此, 教师要鼓励学生在作文中表达自己真实、真切、真诚、真挚的情感, 描绘自己的内心感受和体验。
帮助学生扫除情感表达的障碍。心理学研究表明, 青少年时期存在害羞的心理, 特别是高中阶段, 心理的锁闭性更为突出。对一些本可以表达的情感, 有的学生认为是他们的隐私, 写出来难为情, 认为没必要。所以, 教师要帮助学生克服害羞的心理, 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把深藏于心灵中的隐秘展示出来。学生表达的哪怕是自私、嫉妒等不健康的情感, 只要是写真情, 教师都要鼓励其大胆自由表达。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记周记, 于其中抒写内心的困惑、挣扎、失意、得意等喜怒哀乐的情感。
鼓励与肯定抒写本真的性情。罗月曾说:“艺术就是情感。”当学生的文中流淌着真挚动人的情感的时候, 教师一定要予以鼓励和肯定。学生作文中流露的情感哪怕是另类的不健康的, 但只要是真实的, 发自内心的, 教师也要予以肯定。例如:第一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中, 吉林省吉化一中宋静茹的作文《孩子》中称自己“抹蓝色指甲, 擦紫色眼影, 画莫名其妙的画, 写乱七八糟的诗”, 很有点玩世不恭。她“漠视生活, 痛恨政治, 嘲笑社会, 远远地避开人群, 惟一相信爱情却没有爱情。”她一个19岁的少女, 父母离异, 一个人住在寂寞的老屋, “爸妈常来, 救灾民似地送钱送物”。这种人生遭遇对一个青春少女来说, 似乎生活中的一切都己激发不起她的情感。然而, 她同父异母的弟弟的降生却又使她的情感复燃, 她还是热爱生活的。[6]这篇文章的成功正在于一个“情”——情真意切。
引导学生的情感朝着健康高尚的方向发展。教师帮助学生克服不良的情绪情感, 对学生文中表现的情感困惑, 要加以点拨指导。因为中学生正处于多梦善变的年龄, 滋生不健康的情绪情感是很正常的。教师作为育人者有责任引导学生的情感朝着健康高尚的方向发展。比如, 某县的一次初一期末统考, 作文题目是《10年后的我》, 近两千人中大多数学生选择当县长、市长以及经理、老板, 为的是“自己拥有高档小轿车、住高级别墅, 把父母接到城里好好享受, 把兄弟姐妹的工作安排好……”这些话过去是人们羞于启齿的, 现在他们却堂而皇之地说出来, 这是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原本不是学生自身固有的。学生说这样的话, 我们可以理解, 但确实需要正确引导, “作文”和“育人”本是不能分开的。
总之, 个性化作文教学是势在必行的, 我的个人体会和方法也只是抛砖引玉, 势必会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通过大家的探讨更加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韩小姝.高中作文个性化教学研究[M].延边大学, 2010.14-15.
[2]肖静芬.个性化作文教学的走向——《学科教育》.2003, 第5期.
[3]刘勰.情采——《文心雕龙》.
[4]刘勰.知音——《文心雕龙》.
[5]刘勰.神思——《文心雕龙》.
个性化作文评价优化小学作文教学 篇3
新课标指出:“增强语文课程的现代意识,适应时代的发展,积极改革评价方式”。“尊重学生理解多元化,以开放的视野,培养学生初步的独立思考和自主选择能力”,“培养学生的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寻找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以新课标的要求和课程改革精神为指导,本人在教学实践中对个性化作文评价作了初步探索,并通过对学生作文实施个性化评价,有效地促进了学生作文水平与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一、树立个性作文评价理念
学生的作文是个人丰富情感的自然流露,是个人创新意识的自由发挥,因此学生的作文应是充满个性的作文,所以,评价主体对学生习作所作的评价也应是个性化的。所谓个性化评价,就是指评价主体对评价对象(即学生个性化作文)作出的具有独特鲜明个性特征的评价。其本质特征是与众不同。世界的变化日新月异,我们用老眼光来看新事物,无异于是固步自封之举。因此作为老师,当顺应时代要求,用个性化的作文评价去引导学生,去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
二、确定个性作文评价内容
作文评价应该以学生作文的个性为重点内容。美国孩子学绘画,老师往往不作示范,让孩子在现实生活或内心想象的过程中自由地“构图”,孩子画完,往往问“好不好”,而中国孩子学画画,画完后往往问“像不像”,细想一下,“好不好”强调的是创造能力问题,“像不像”强调的是模仿能力的问题,我们的作文教学也存在同样的弊端,追求的是“像不像”,而“像不像”的评价标准是老师的共同要求或范文的“样子”,忽视的是“好不好”,不关注学生的个性表现和创造能力,我们评价学生的作文时,老师心里总自觉或不自觉地有个“参照物”,如所谓的学生优秀作文选、课文中的范文等,这种旧观念必须改变。要树立以人为本的作文评价新理念,主要从作文是否表达了自己的真实情感,是否有创造性等方面来评价,多看学生的纵向发展和进步,这样,个性化作文教学才能在正确的导向下健康发展三、制定个性化的作文评价标准判断一篇作文是否有个性,或者个性化进度如何,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1)内容是否新颖,特别是观察到别人未注意的材料,有无时代气息;(2)主题是否新意,表达或发表与众不同的观点;(3)构思是否独特,善于从新的角度去看问题,从平常中见异常;(4)布局是否巧妙,使文章看起来跌岩起伏,引人入胜;(5)语言是否灵活,运用多种手段和修辞手法,用词简炼形象,含蓄动人;(6)感情是否真挚,没有“无病呻吟”的感觉;(7)想象是否丰富,表现出很强的创造欲望,给人以美的享受。
三、个性化作文评价要做到“多议少评,多评少改”
个性化作文评价就评议来说,要提倡多“议”少“评”的本质是欣赏,“评”的本质是下定论,这是完全不同的作文评价观。“议”的前提是师生处于民主、平等的地位,以商议的语气自由地发现自己的观点,学生易于接受,而“评”是老师作为“裁判者”,师生地位不平等,“盖棺定论”式的评价容易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如果就评改来说,要提倡多“评”少“改”,因为根据语言习得心理机制的理论,学生作文中的语言缺点和毛病不是老师的一两次修改就能解决的,而是随着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思维能力的提高自然解决,在作文教学中也经常发现,老师这次改了,下次学生还犯同一个错误,实际效果并不明显。再说,作文的毛病由学生自主修改效果会更好。因此学生,教师要多花点时间和精力在“评”字上下功夫,多实施激励性评价,重在培养学生作文的闪光点,树立作文信心。
四、个性作文评价学会宽容
学生作文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或缺陷是正常的,对此,我们不能求全责备。评价学生作文有一条“底线”就是学生想写、敢写、能写,如果因为修改学生作文而打击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挫傷学生写作的兴趣,而宁可不改!因此,教师要宽容学生作文中的缺点和毛病,允许它存在,特别不能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的作文,这不是教师有无责任心的问题,而是尊重学生写作规律、保护学生写作兴趣的明智之举。比如小学生作文中错别字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其中有识字教学质量低的原因,也有小学生口头语言发展比书面语言快的原因,这样正常的现象,因此,评价学生作文时老师要多一点宽容心,不要因为错别字多而全部否定学生作文中的其它优点,至少不要把错别字的多少当作评价学生作文的重要标准。修改其实是“裁剪”,为的是使树苗更好看一些,但在作文教学中,学生更要需要土壤、水分和阳光,有了营养,“树苗才能生长得更好,我们必须在“生长”和“好看”之间权衡轻重,做出取舍,不要为了使“好看”而限制其“生长”。
五、个性作文评语的撰写方式
给学生作文写评语是传统作文评价常用的一种方法。实践证明,由于受旧的作文教学理念的影响,实际运用时还存在很多问题,效果不佳,表现在评语内容空泛,枯燥乏味,学生不喜欢,有些甚至连看都不看一眼,原因是教师写评语都是“评定式”的,有点“盖棺定论”的味道,俨然法庭上的法官的“宣判”,语言生硬,是标签式的。因此,在实施个性化作文教学时,要提倡从“评定式评语”转变为“对话式评语”。对话是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运用于作文教学中,就要求老师用评语和学生对话。比如我这样写评语:“你的家乡太美了,特别是那条迷人的清水河,有机会我一定去那里旅游,到时请你当导游。”(《介绍自己的家乡》)“你是一位很懂事的孩子,虽然自己受了委屈,但仍然能理解妈妈的良苦用心,如果我拥有像你一样的孩子,我会感到非常幸福和自豪的!”(《独特的我》)像这样的对话式评语,语气更加委婉,感情更加丰富,形式更加活泼,学生更容易接受。
个性化作文案例 篇4
——“个性化”作文教学案例分析
小康营学校赵 慧
(一)背景
三年级学生刚刚从口头作文过渡到书面作文,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强于书面表达能力。学生要在一节课的时间内将自己心里想的东西用流利的言语说出来,又将所说的言语用流畅的语言写出来,有一定的难度。作文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创设出与作文内容相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用学生“想看”、“想说”、“想被选中”等积极动机来取代他们“要把作文写好”的心理压力,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心理活动描写是学生习作中的一个难题。因为心理活动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发生的,事过境迁,学生无法重新获得当时的感受,下笔自然不容易。即使当时的心理感受还依稀可辨,但孩子们即时关注自身情感的能力不强,一般难以细细描摹自己的心理。加上一般情况下,学生不会有相同的心理体验,教师很难在习作课上集中指导学生的心理活动描写。因而,学生很难写出生动、准确的心理活动描写片段,教师也很难将心理描写的指导落到实处。有一次,我在课堂上设计了一个生动的情景,使学生获得相对强烈的心理体验,有机会捕捉自己的心情。我在指导学生心理活动的描写时非常成功。
(二)案例描述及分析
片断:
踏着上课铃声,我端着一个用黄色绸缎盖住的东西健步走进课堂,把东西小心翼翼的放在讲台上。学生们顿时眼前一亮:有的议论着“是„„”,“是„„”,有的情不自禁地从座位上站了起来,“老师,是什么啊?快给我们看看。”我揭开黄布,出现了一个装饰得非常漂亮的方形盒子,我把盒子放在讲台醒目的位置。孩子们亮晶晶的眼睛睁得更大了,表情中写满了问号。我竖起手指贴在嘴唇上,轻轻地“嘘”了一声,示意全班坐好,开始上课。这时,连后排几个“无兴趣学生”都伸长脖子,等待着与平日不同的事情发生。
分析:“哈哈,这些小东西上钩了,我费了好一番功夫修饰我的盒子,大费周章
渲染神秘气氛,就是要引起学生注意,引发他们的好奇心。”我心里暗自高兴起来。
片断:我小心的轻轻摇动盒子又放回原处,示意盒子里面的东西很贵重,说:“孩子们,盒子里有一个老师最喜欢的非同一般的小东西,猜一猜,是什么?”1
“是手机,是一台又漂亮、功能又多的手机。”
“是照片!是老师与学生或是家里的人的合影照片。”
“是春蚕!是可爱的蚕宝宝。”
“是作文!崔老师最喜欢学生写的好的作文。”
“是蝌蚪„„”
“是老鼠„„”
分析:学生的好奇心被激发起来了,纷纷在座位上猜测,说什么的都有。学生由窃窃私语到相互争论,气氛热烈。
片断:我微笑着打断他们的争论,说:“很好奇吧?想一睹为快?好,把你现在的感受写出来,待会儿读给大家听,我们选最好奇的同学来观看!注意,名额有限,只有三位。”
很快,学生都写好了,催我快选。一组学生开火车读自己的习作,有个学生说:“老师今天很奇怪,居然带着个漂亮盒子来上课,瞧她那神秘兮兮的模样,真不知道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听她说盒子里有一个非同一般的小东西,机灵可爱,还是她最喜欢的,到底是什么呢?同学们有的说是小鸡,有的说是金鱼,还有的说是手机,我觉得都不大可能。到底是什么呢?我头脑里的疑问比米缸里的米还多,真希望我是老师的心,那样我就能知道老师到底在搞什么名堂了。”
分析:这小家伙平时学习不怎么样,写作文比榨油轻松不到哪去,今天的文字可真生动,“好,你的文字打动了我,你第一个来看吧。”于是,她在其他同学既遗憾又羡慕的注目礼中走上了讲台。
片断:我说:“我们俩悄悄地看,这是咱们俩的秘密,看完后不能泄露,你能守口如瓶吗?”
孩子忙不迭的点头:“我保证守口如瓶。”
我故作神秘地把盒子慢慢打开,半开半闭地让她观察。全班同学都目不转睛的盯着观察者,想从她的反应中扑捉到答案。
她显然被看到的东西弄懵了,愣愣地站着,等醒悟过来,不由得笑了。但是因为
有言在先,不能讲,他笑着走到座位上,什么话也没说。神秘气氛在教室里弥漫开来。
我说:“哈哈,同学们,刚才你们都盯着刘彦霏瞧,想从她的反应中发现什么秘密吧?还是写吧,一个一个地说我们没那么多时间,写下来,以组为单位自己选吧,从小组胜出的我们再选两位吧。”
分析:同学们平时观察总是粗枝大叶,对人物的神态根本就没有注意过,刚才却都十分注意观察讲台发生的一切,估计每一个细节都被他们扑捉到了。刘彦霏的反应也够绝的,瞪大眼睛,凝视,愣神,恍然大悟,会心一笑,得意洋洋,纯粹的反应,连专业演员都不见得能表现得这么层次鲜明!大部分的孩子描写了观察者的神态变化以及由此产生的自己的心理感受,有个同学说:“从来没有见刘彦霏笑得这样灿烂,好像捡了什么宝贝,不要太得意呀,你!”
片断:我让每个学生在小组里读自己的文字,再由小组推选一个在全班宣读自己的心情记录,最后从中选出两位学生上台来观察。
吵吵了好一阵,总算选好人了,我依然要求看的人不能泄密,结果也依旧是观察者若有所悟,笑而不语。学生的好奇心被激发到了极点,加上观察者名额已经满了,失望情绪也油然而生。有几个女孩都快哭了,有胆大的男生开始抗议——“不公平,我们也很好奇,为什么不能看?”
我只好表示无奈:“说说我必须给大家看的理由,要不把你失望或者气愤的心情写一写?写下此时的心情,实话实说,为大家争取揭开秘密的机会!”
于是,大家有的动之以情:“我急的心都快从嗓子眼里蹦出来了,老师最通情达理,不忍心看我这样吧?”有的示之以哀:“我失望极了,觉得自己是天底下最不幸的人„„”有的说:“老师不给看,下课了再说„„”
我只好打开盒子,揭开谜底——盒子里放的是一面镜子。然后让学生拿镜子看里面是谁。孩子们在镜子里看到了自己,恍然大悟——啊!原来我就是老师最可爱的小东西呀!
我动情地说:“孩子们,那个老师最喜欢的机灵可爱的非同一般的小东西就是你啊。你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非凡之处,都有自己独特的感受,独到的见解,都能创造奇迹,都是值得骄傲的。请记住,你们每个人在老视眼里都是非同一般的,请相信富有个性化的独特的你吧!”
最后,我引导学生整理刚才写的片段,以《我是老师最可爱的小东西》为题写一篇习作。同时要求学生重点写出自己课堂上真实的心理活动。在总结中让学生明白:心理活动描写就是把事发当时的情形和当时的感受详细地写下来,让读者清楚的了解你的感受,就像课堂上同学们设法让老师了解你的感受一样„„
分析:在课堂上创设场景,能激发学生产生强烈的心理体验,引导他们及时的捕捉住自己当时的心理活动,及时的把瞬息即逝的心理感受描摹出来,写出真实的富有个性的心理活动描写片断。学生平时因为这样那样的缺点,有时受到老师的批评,他
们总怀疑老师只喜欢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因此,当他们知道自己是老师最喜欢的小东西时,都非常兴奋,非常自豪。作文不仅写得快,而且情真意切,非常感人。
有个学生在作文中这样写到:“叮铃叮铃,上课了„„老师说那个精致的盒子里面装的是她最喜欢、非同一般、最可爱的小东西。老师让我们猜盒子里面是什么东西?„„,大家为了争取机会先睹为快,急忙写了起来。我非常想看,写的也很快。几分钟过后我们写好了,争着读给老师听。但是第一次只有刘彦霏同学是幸运的,她写得最好,第一个上台看了盒子,露出了幸福的笑容。我们好羡慕她呀!老师又说:你们的心情又有了变化,要求更加迫切是不是?接着把它写下来。第二次又有王瑞、朱文选上台看了。我们都很失望---想看,但是没有了指标。老师又说,大家生气了是不是?如果写出来了,我就给大家看。于是,我们又接着写。老师听了我们的“心情记录”很受感动,最后她终于打开了盒子,原来里面装的是一面镜子,镜子对着我们,里面的人就是我们同学们。这时我明白了——老师最喜欢的小东西原来就是我们大家呀!我们全班同学都高兴得不得了。”
(三)教学反思
兴趣是学生学习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心理因素。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就应顺应孩子的天性,让学生把兴趣调动起来,让学生复苏各种知觉,尽情参学习活动后去获得独特的自我感受,这是作文创新——个性化作文的前提。如果我们每次在课堂上都能创设一个生动的情景,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状态,让学生在作文时能自由的运用语言表达思想,从“想到的”到“说出的”再到“写成的”,都那么自然而然,水到渠成,那该多好啊!
什么是作文个性化?让学生写自己想写的,说自己要说的,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就是个性化的基本内涵。要实现学生作文个性化教师必须做到:
1、在课堂上创设一个允许学生个性充分发展的空间,使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保持良好的个体心理状态。教师要营造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善于保护学生的个性化心理,尤其是保护学生的好奇心、自尊心和自信心。师生关系越民主、越平等,越和谐,学生的个性化意识就越强烈。对学生在作文中表现出来的个性化追求,即使暂时并不完美,并不成功,教师也要及时关注,并允许学生在作文个性化的发展进程中出现问题乃至偏差。
2、作文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也是一项复杂的心智技能。要想让学生写出别具一格的作文,关键在于如何开拓学生的思路,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再造想像和创造
想像,再引导学生在灵活的联想和丰富的想像中生成自己独创的思路,写出有自己个性化的作文来。
作文个性化例话 篇5
一
个性化作文是本色的作文。吕叔湘先生对学生说过:“本色主要是就内容方面说,就是写自己所看见的,写自己所知道的,写自己的思想和感受。不要存着一份心,说我‘应当’看见什么什么呀,我‘应当’知道什么什么呀,我‘应当’有这样那样的思想感情呀,就照这个去写。如果这样去写,就不免弄虚作假,或者套用别人的文章,或者搜索现成的材料。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就没有本色了。”也就是没有个性了。
有这样一篇作文:
我的理想
某小学二年级学生
阿爹还没走(当地称人死为“走”)的时候,他对我说,你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长大做个科学家;阿妈却要我长大以后做个公安(人员),说这样啥都不怕。我不想当科学家,也不想当公安。我的理想是变成一只小狗,天天夜里守在家门口。因为阿妈胆小,怕鬼,我也怕。但阿妈说,狗不怕鬼,所以我要做一只狗,这样阿妈和我就都不怕了„„
这篇作文被教师画了一个大大的红“×”,批了:“这也叫理想?”“这也叫作文?”
然而,绝大多数人都不认同这位教师对这篇作文的批语。有位大学教授甚至称赞这篇作文“是一首真正的诗”,认为“一般的学生乃至教师都写不出来”。
为什么产生这么大的分歧呢?问题出在对文章立意的不同看法。在那位教师看来,作文的立意要高,写“我的理想”,这理想必须是高尚的,比如“长大做个科学家”(像那位小同学的父亲所说的),至少“长大后做个公安(人员)”(像那位小同学的母亲所说的),而那位小同学偏偏要“变成一只狗”,这实在是匪夷所思,太煞风景了。
其实只要问一句:那位小同学为什么要“变成一只狗”?作文中说得很清楚:“因为阿妈胆小,怕鬼,我也怕。但阿妈说,狗不怕鬼,所以我要做一只狗,这样阿妈和我就都不怕了„„”再追问一句:那位小同学的母亲不是要儿子“长大后做个公安(人员)”,“这样啥都不怕”吗?应该说做公安人员比变成狗更能“啥都不怕”,为什么小同学不听母亲的嘱咐而异想天开地自作主张“变成一只狗”呢?这就是出于孩子的本色,出于他的独特的心灵、独特的个性。
再说,孩子要“变成一只狗”,只是为了阿妈和自己不再怕鬼。这理想虽然不能说多么崇高,但也出于一片孝心和纯真,值得肯定和尊重。尤其是它透露出孤儿寡母处境的艰难和凄凉,农家孩子心底的自卑和苦恼,使人一看这样的理想,不禁心头发酸甚至感动得一掬同情之泪。这就是这篇作文本色的力量,个性化的力量。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作家曹文轩对学生说:“在写作文这件事上,中国的少年缺少足够的自我意识和自主权利,你们预先(通过社会、学校和家庭)被灌注了种种不利于发现自己生活的思想,一套机械的、僵硬的、幼稚的、教条的、程式化的、抹杀个性的写作文的纲领与方式,迫使你们将自己的身体扭转过去背对自己那份熟悉的生活,而睁大眼睛,根据几条空洞的思想去寻觅一些所谓崇高的、高尚的、伟大的、光辉的人和事。”应该为那位二年级小学生庆幸,他还没有被错误的作文指导思想所浸染,还有一定的作文自主意识,写出了自己的本色,自己的个性化作文,而且在这篇作文被教师错打了大大的红“×”之后,终于被社会所关注,终于获得了应有的肯定和赏识。这是作文本色的胜利,个性化的胜利。
小学生作文的个性化,一言以蔽之,就是要写出少年的个性,写出童真童趣。这里不妨把文艺评论家、散文家南帆七岁时写的作文,同他成年后写的散文作一个比较:
要说什么大?
(7岁时)
陆地真正大。我们全世界一看也看不到边。我们还有什么大啊?是大海洋。海洋比陆地还要大。地球多大?大海放在地球里面,大家看一看海多大。地球比海大多少也不晓得。再说比地球更大的东西是什么?那太阳比地球还大得多。我们的东西一个比一个大得多。看我说,如果地球比太阳,比它还要大,又来一个比一个大了。天比太阳还要大。什么东西都是还有东西比它大。
大自然(片段)
(40岁左右)
山,我不稀罕。即使在寝室里,我也能透过窗口望见山。远方一带蓝蓝的山脉蜿蜒不绝,蠕动起伏。我所居住的城市,栖息于一块不大的盆地之中。山时时从四周探头垂顾这个城市,谛听着这个城市所有的动静。我不能想象,山从这个城市四边撤走。丧失了山的庇护,这个城市仿佛会沿着倾斜的地表滑落到海洋里边去„„没有山作为太阳、月亮的隐身之处,白昼与黑夜的交替又将如何完成呢?
南帆自我解剖说:“在经过三十多年文学训练以后,想象和语言修辞都变得‘成熟而雅致了’,可是‘已经找不到童年时代那纵论宇宙的气魄和目空一切的神情’,‘这就是三十年的距离。”文艺评论家、福建师大教授孙绍振评议说:“在前面那篇南帆七岁的作文中,有两种可贵的东西是后来的文章中所缺乏的。第一是纯粹的自我的感觉,绝无依傍和模仿的痕迹。就像契诃夫当年所欣赏的一个孩子的作文的一句话‘海真大’一样,天真而又旁若无人,充满了童真的诗趣。第二是他在这里提出了一个很有哲学意味的命题。世界上,大的东西总是相对的,对于更大的东西它总是不够大的。作为一个孩子,他当然没有可能想到哲学之类,但是他自发地作了这样朴素的概括。”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说,人类儿童时代产生的希腊神话和史诗显示出“永久的魅力”,继续给我们艺术享受,“而且,就某方面说,还是一种规范和高不可及的享受”。因为儿童的天真会使人感到愉快,而且希腊神话表现出的丰富、奇异的幻想,对后人来说,几乎是高不可及的。我想南帆先生七岁时的作文,以及所有少年儿童个性化作文,就类似于马克思所说的人类儿童时代产生的古希腊神话史诗,具有某种“永久的魅力”,是成人作品不可企及的。这就是这些作文用的童言童语,表现出的童真童趣。
皮亚杰提出儿童思维“同化”说,认为六个多月到十一岁的儿童,语言规范还没有成为单一而固定的内部结构,但已经可以将外部刺激“同化”并加以改造和充实,而且对丰富多彩的符号刺激,具有极大的包容力和内化能力,能作出许多出人意料的反馈。所以,少年儿童的语言才充满了童真童趣,充满大胆的联想和奇幻的想象。我们应该遵循少年儿童思维和语言的发展规律,积极引导学生写出充满童真童趣的个性化作文,使学生的身心和写作能力都得以健康发展。
二
有一个台湾男孩,在台湾没读完小学,随家长来到上海,在上海念书。下边是他的一篇期末考试作文。
作文题是:
周国平说,对待世俗有三种居高临下的态度:
一、藐视;
二、超脱;
三、征服。在现实中,世俗随处可见。面对世俗,你有怎样的感受、看法?请以“世俗”为话题写一篇作文。世俗
在大城市底下,几乎大众都是世俗着每天过一样的日子,这里的人们也已经习惯了。乡下人来到大城市,有些城里人觉得乡下人跟自己差不多,有些人觉得他很世俗,也有些人无所谓。
曾经我和奶奶住在乡下,在那里的人们不怕脏,不怕丢脸,每天过着开心的日子。升小学三年级时,爸爸从城市里回来,那时我还不懂什么叫升职加薪,只听到爸爸要带全家到城市里生活,只有我不开心,因为已经习惯在这里生活,过得很美好。我连跟同学说再见的机会都没有,就一路乘巴士到了城市。到了城市里,爸爸很快就替我办了转学手续。那天到了学校,老师亲切地把我带到教室里,我开始自我介绍。介绍完毕后大家一阵大笑,我不清楚也跟着他们一起笑。我坐到了倒数第二排,我后面那位和前面那位同学都把桌子、椅子离我远点,我还以为他们是给了我宽大的空间,跟他们说谢谢,可是我渐渐开始明白了。
到新学校一个礼拜了,没人和我做朋友。我一靠近他们,他们就大叫说有野人,这个礼拜我不该听的都听到了,他们在我的背后纷纷议论我,说我很脏很土跟野人没什么不一样。我第一次感受到那种被藐视的眼神看着的感觉,除了老师以外没人和我做朋友,直到上第一节体育课:
那节体育课刚好要跑我最拿手的100米,跑之前我把鞋子脱下来,准备光着脚跑,那时女生觉得我好恶心,男生笑到倒在地上手抱着肚子。当时我根本没想什么,只专心一意跑100米,开跑时速度就快得吓人,跑完后连老师都吓了一跳,14秒多,比其他人快了五六秒。从那以后我超脱了世俗,受到班上的人尊敬,也有一些人和我做朋友了。
那天是我在城市里过得最快乐的一天。那天下午有一条比小蛇大一点的蛇从窗爬进教室里,老师在旁边也有一点怕,女生躲在一旁,男生则拿起扫把之类的工具。那时候我阻止了他们,一手把蛇头一按另一手抓蛇尾,许多人说快把它杀掉,我摇了摇头把它轻轻放在校园外的草地上,这时候全班同学都来抱住我,不嫌脏,还一直和我说话。那天我征服了全班所有人,我很感谢那条蛇,它的出现扭转了我在这里的处境。
征服世俗,有时候一个人只要努力撑下来就可以受到人们的尊敬。
这篇作文怎样?据说作者的同龄人都颇不以为然,普遍认为写得不好。当然,从语言来说,这篇作文的确不够漂亮,还有些幼稚,但是任何人都不能不承认它的生动、鲜活。读了这篇作文,一个单纯、率真、可爱的男孩形象站在你的眼前。值得深思的是,为什么我们的学生普遍不认可这篇作文呢?
也许是同学们认为这篇作文立意不高,没有重大意义。殊不知,长期以来,正是所谓立意深刻,主题鲜明,思想高尚,迫使中小学生众口一词,异口同声地说所谓“崇高的话”。写母亲,必定要写母亲的勤劳、善良、宽厚、十全十美,如天使一般,不能写母亲的毛病、缺点,要为长辈讳,因为只有这样写,立意才高。写理想,从小学低年级到高年级,从大城市到僻远农村,要不约而同地写当政府官员、企业家、科学家、艺术家,至少也是教师、高级技工,如果写了做一个农民、环卫工人,至少得重写,还被老师和同学视为“没有出息”。上文那个小同学的作文不是被老师打了大红叉吗?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作文程式化势至必然。有一位年近花甲的特级教师说:“我每年都有几次参与给小学作文竞赛打分,很吃惊的是:半个世纪过去了,他们的作文和我小时候的作文模式差不多,表现手法竟然也没有多大差异。稍有不同的是,他们已经不渴望为革命事业献出生命成为烈士,而常常只是希望能考出一个好成绩报答父母的关怀。我在读这些作文时,竟至于有些绝望,情不自禁地想起早年‘大批判’的模式语言——‘难道我们的生活是这样的吗?’”作家池莉在看了15篇学生作文之后,说:“这些孩子,在思想方式、感受方式和表达方式上,怎么与当年的我,那么相似呢?写母亲,写姐姐,写搬家,写青春朦胧感情,写社会现象,写人物关系,等等,几乎都没有自己独特的视角和想法,都是成人思想的灌输和被前人写滥了的感受。这些感受业已变成大众习俗和社会生活规范,孩子的目光和思维被收纳到了大众习俗和社会规范之中,成为孩子们的道德标准、情感标准和文学审美标准。若干年前,我的老师也指导过我们写这样的作文:难忘的母爱,记我的奶奶,搬家的感受,论当前社会上的某种现象,论坏人坏事的危害。几十年过去了,现在作文的思路和范围,居然还是这么相似,真是令人震惊和悚然。当年,我被要求这样作文的时候,就明白自己写的不是自己想写的东西,为了获得高分,还是会尽量假设感情环境,使用华丽辞藻和空洞宏大的公共话语。如此这般,久而久之,自己本性里那些纯真的灵动的文学感受,就会逐渐被埋没。”问题很清楚,几十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形成了同样的思想方式,感受方式和表达方式,写假、大、空的作文成为习惯。这样,那位台湾男孩的直抒胸臆的作文,被视作另类,成了例外,不被学生们看好,是毫不奇怪的了。
前年11月,“第三届上海市暨华东六省一市写作教学峰会”在上海召开,会上发出一个强烈的声音:“当前作文教学所暴露的问题已经到了一个令人无法忍受的地步!”其中主要一条,就是作文程式化问题。
个性化是作文的生命 篇6
今天早上,我读了一篇文章——《个性化是作文的生命》。读完后,我明显的感到了我作文的不足。
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个性化是作文的生命。作文的个性化,简单地说,就是要“自主”、“真实”、“创新”。怎样才能做到这些,让作文闪现光芒呢?文章说,一是留心观察,勤于积累;二是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三是要敢于表现个性,敢于创新。只要尽量做到了这几点,才有可能写出具有独创性的作文来。
于是,我想到了我爱看的节目“梦想中国”“超级女生”,选手们经过层层激烈的淘汰,最终能留在舞台上的多是有个性的原唱歌手。我又想到了我写的作文,每次都列干条子,内容不充实,没亮点,还爱胡编乱造,这明显与“个性化是作文的生命”不符,这就是我作文写不好的原因。
个性化作文写作初探 篇7
关键词:个性化作文,含义,特点,现状,对策
一、个性化作文的含义及特点
我们在日常的作文写作中, 种类大体分为两种:应用型及文学型。由于不同同学之间性格特点与个人能力均存在差异性, 因此大家写出的作文会展现出完全不同的特点, 特别是在文学型的文章中。例如, 胡适的《人力车夫》与鲁迅的《一件小事》的主体都是围绕人力车夫展开的, 但是二者由于生活环境、写作经验、文化层面、思想意识、生活态度等方面的差异性, 使其对同样的人和事所产生的思考与感受也基本不同。在作品的表达上, 包括主体的体现方式、选材角度、讲述风格等的不同, 都展现出作者鲜明的个性特点。
由此可见, 我们可以得知, 这就是所谓的个性化作文。是指, 由不同人特点所产生的全新视角、独特含义、特殊审美、真实情感、特别表达的作文形式。也有人对其进行了简单概括:“就是学生自主进行文章的真实写作, 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也可以这样说, 个性化作文, 就是学生通过个人对生活的体验, 所产生的一系列感受感悟, 在分析思考的过程中, 将我们个人的阅读知识文化通过特殊的表达方式在作文中表现出来。个性化作文的特点有:
(一) 自主真实
从作文的思想表达方面来看, 个性化作文是我们在写作过程中, 对自己情感的一种表现, 如何进行写作, 不是由教师或家长他们规定的, 而是我们自己选定的, 在特定情况下, 将个人对生活、社会的真实感悟所包含的情感通过独特的表现方式、语言文字来表现在作文中。这就是个性化作文的主动性及真实性, 是我们将接收的信号经过个人加工转化, 再重新表达出来的过程。
(二) 创新独特
就我们作文的内容方面来看, 在真实情感表达的基础上, 既要符合作文的写作规范, 还要将我们的独特见解通过文章来展现。这也是一个在写作中不断探索不断进步, 挖掘个人潜在能力, 形成独特创新的思考与写作形式的过程。个性化是对“个人”“特色”的突出体现, 要避免我们在在写作过程中出现的模式套用问题。只有富有创新性、独特性的文章, 才能丰富文化精神, 发展大家的思想。
(三) 个性特点
在作文的表达上, 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具有个性化的语言来展现写作者的情感构思。包括多视角的使用、语言组织、结构安排、手法运用等多方面灵活、变化及稳定的结合。灵活与变化是指我们的情感构思, 稳定是指通过同一名学生的多篇文章可以体现出其个人风格特色。通过长期的作文写作训练, 可以逐渐形成具有个人特色的语言应用方式与写作方式。
二、高中生作文写作现状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现在我们高中生对现实社会的很多人和事都有一定了解, 好奇心使我们对各类文化符号、人物形象、新闻热点都有所涉足。可以说目前看来, 大家的思维意识中还是较为广阔较为活跃的。然而在写作中却难以利用起来, 在一些同学的作文中, 天空大多是晴空万里、乌云密布的;老师大多是辛勤的园丁、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他人;表弟表妹大多是可爱、眼睛又大又亮的, 等等, 甚至一些优秀作文也逃脱不了这种“相似”的精气神。通过对部分学生写作的观察, 发现在作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如下:
(一) 内容雷同
大家在作文内容的选择上, 有时会出现主体思想趋于相同, 无法体现我们应该表达的真实感情, 只是单纯的为了应对考试题目与教师要求而编造的情况。不符合真实生活, 缺少个人体会。甚至一些同学为了博取教师同情, 虚构家人身患病症, 等等。一些学生的作文内容套用的都是相同的文章思路, 缺少个人感悟、缺少创新性。
(二) 形式相似
在一些文章中, 结构布局、语言使用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相似性。甚至细节到词语、句式、语气等部分, 都存在雷同现象。记叙文大多平铺直叙;议论文大多空话、套路话;还有的表面上使用了华丽的辞藻, 实际上却及其空虚。也就是说, 我们在有些同学的日常写作中可以观察到, 重复式语句较多, 布局思路存在一定统一性, 缺乏个性。
(三) 缺乏想象
想象力的缺失, 是对学生写作过程影响性较大的一个因素。例如, 很多同学的文章, 看到其文章开篇, 就能够猜到其文章内容与走向。如在《我的母亲》这样一篇作文的写作中, 班级同学大多数都会写到:我的妈妈为我付出多少辛勤的汗水, 一件小事我与母亲闹得不愉快, 最后得到感悟, 并发现母亲鬓角露出的白色发丝。千篇一律, 毫无新意。
(四) 心理障碍
在作文的写作问题上, 有些同学存在一定的恐惧心理, 担心自己写出的作文得不到高分, 当我们的老师提到写作文, 就会感到头疼, 并且第一关注点在于究竟写多少字才可以达到标准。于是就会出现凑字数的写作情况, 套用背过的范文、乱加修饰语、捏造事实等问题也随之出现。这些都属于个人的心理问题, 我们需要尝试纠正自己对待作文写作观念与态度。
三、如何更好地培养个性化作文写作
现阶段我们想要写出具有个性化特点的作文, 该如何进行练习呢?
(一) 注重基础, 自由循序渐进
在作文写作当中, 最为基础的部分就是扎实的语文知识功底, 我们需要从内容的准确度、文字的通顺度、条理的清晰度出发, 在保证基础的写作能力的前提下, 再进行额外的情感添加与词语修饰。我们可以走出老师所讲课本的局限性, 进行课外拓展阅读, 丰富个人词汇量。在个性化写作之路上循序渐进, 一步一个脚印慢慢前进。个性化作文的最大特点就是自由化, 只有丰富的文化底蕴才能支撑起自由无限制的个性创造。
(二) 体验生活, 丰富写作角度
一切灵感都源于生活。对于我们学生来讲, 作文要写什么、怎么写, 是首要考虑的问题。一切相似的主题内容、缺乏个人感情的作文都是由于缺乏生活性。想要表达出鲜活的情感, 首先需要保证其真实性。因此, 我们生活中所感受到的点点滴滴, 都可以动手写下来进行积累。积累的多了, 我们在写作文时的切入角度也随之增加。通过家庭、学校、社会生活中的点滴积累, 可以拓宽我们的思维与提升想象力, 这样在写作文时, 就可以更好的贴近个性化。
(三) 深入训练, 培养语言风格
在有了一定的语文基础与丰富的生活感悟基础上, 我们可以通过一定的阅读与写作训练来夯实写作能力。一定要注意的是, 在写作练习中, 融和个人感悟与思想, 锻炼优美辞藻的使用能力, 将读与写良好的结合起来, 使我们能够更好地形成具有个人风格特色的语言表达方式。具体可以利用表述练习、语句摘抄、作文专题写作, 还有科技媒体, 如电视、报纸、网络等方式, 来进行文化知识的积累与训练。使我们能够在未来的写作中, 更好的融合个人精神感悟、丰富文章内容与形式、实现自主、创新的个性化写作。
四、结束语
通过对中学语文教学论文题目个性化作文的简单介绍以及学生写作现状的分析, 深入对个性化作文的具体问题进行了讨论, 希望可以为阅读者带去一定的参考与帮助, 使阅读者通过对文章的阅读, 可以对相关问题有更进一步的认识与了解。
参考文献
[1]蔡丽霞.高中个性化作文教学探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5.
[2]王思勇.作文思维[M].重庆出版社, 2006.
[3]钱理群, 孙绍振.对话语文—钱理群教授与孙绍振教授关于语文的对话[M].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5.
浅谈个性化阅读和个性化作文 篇8
在语文教学的园地上,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是两条相得益彰的风景线。要改革作文教学必须同时改革阅读教学。要搞作文个性化必须同时讲究阅读的个性化。写作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也不应以教师的指导代替学生的写作实践。同样,阅读教学也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个性,重视学生的个性阅读体验。学生的阅读过程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阅读《红楼梦》,一千个读者的心中有一千个林妹妹。学生的年龄不同,个性不同,境遇不同,对教材的理解也必然不尽相同。新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我尽量避免简单的知识传授,避免用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先放手让学生阅读课文,给学生较多的时间,让学生反复地充分地阅读,让学生有时间思考,让学生能够形成独特感受、体验、理解。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谈自己的阅读体验,评价作者,评价文章观点,鉴赏写作技巧。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我有时提出疑问,有时发表自己观点,与学生一起讨论交流,大家各抒己见,互相启发。学生有时观点显得幼稚可笑,有时又奇异怪诞,但都是他们自己独立思考的结果,都是他们独特的感受体验理解。
例如在教学钱钟书的《读〈伊索寓言〉》这篇课文时,我抓住钱钟书重新解读寓言这一点,鼓励学生作出自己新的解读。对“蚂蚁和促织的故事”,朱飞同学就提出说“促织夏天免费给蚂蚁唱歌,蚂蚁却在促织都快要饿死了,还吝啬的不愿意给促织提供一点粮食,蚂蚁表现的太自私自利了,就像我们中的有些人一样,只知道向别人伸手,不愿意付出,面对蚂蚁这一类人,就应该‘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促织夏天也别再给他免费唱歌了,可以向他收取费用,这样促织就不至于在冬天饿死了。”对“狐狸和葡萄的故事”,有同学提出了“狐狸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这是一个人最正常不过的心理,无可厚非。我们每一个人在遇到挫折和困难的时候,都应该像这只狐狸一样,学会自我安慰、自我排解,生活才会快乐,才会充满阳光。”
学生的这些看法、与我的理解多有不同之处,他们的感受理解层面可能只是很小的一点,有的肤浅、有的偏激、有的甚至怪异,使人一下子感到不可思议。但是应该看到,学生认真的阅读了课文,有了自己独特的理解感受,敢于大胆把自己的理解谈出来,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这是难能可贵的。我对学生的观点,积极肯定、极力表扬。并提醒学生下课后将自己的想法再做进一步充实、完善,整理在札记本上。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思想是写作的源泉”,学生养成了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遇事有自己的见解了,再写起作文时,就有话可说了,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学生也就不会有“作文作文,叫人头疼”的畏惧思想了,不会感到作文难了。
学生消除了对作文的畏惧感,我建议每个同学根据自己写作功底,拟订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平时我还不断的提醒学生随时记下一些新想法新思路,给作文积累素材。每一次布置的作文话题,我都精心筛选。我们的每一个学生个性心理特征不同,就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个性,表现出一个个不同的“我”。作文个性化说到底就是写我见、我感、我闻、我想、我识,表现我的喜怒哀乐,爱恨欲恶。高一学生在写作的初级阶段,见到《我的老师》《诚信》《我的理想》等题目不知如何下手,感到无话可说。我就让学生先从写“自己”开始。我给出“羡慕自己”、“欣赏自己”的话题,帮助学生寻找自己的优点,善于和别人比较,挖掘发现自己的长处发展潜能,学会发展自己的特长,积累让人羡慕的资本。这样的话题能调动学生的表达需要,有话可说,这样就能写出有个性的作文。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还很注意给学生创造作文情境。或是给同学们提供一组音乐,通过音乐串联故事,启迪学生创造性思维;或是提出一组能激起学生思辩的对立的观点,让学生分成正方反方各抒己见,争个高下;例如学习《孔雀东南飞》,让同学辩论“刘兰芝到底该不该死”;或是讲述一个开头,让学生以己之情思接着往下写,如学习柳永《雨霖铃》,根据作者所选意象,请描写“长亭惜别”画面;或是模拟法庭,引发学生控诉辩论;或是提出一种值得思考注意的生活现象,让学生浮想联翩。例如,在金菊盛开时节,我领着学生在校园里观赏菊花,让学生观察、思考、联想,激发学生情感体验,激发学生书面表达的欲望。学生在作文中,有颂扬菊花不畏风霜品质的;有赞美菊根默默奉献的;有写鲜花还需绿叶配的;还有抨击采摘菊花不道德行为的。可谓异彩纷呈、千姿百态。
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每个人每天都应该产生自己的新思想,发前人所未发,明前人所未明,在作文中标新立异,“唯陈言之务去”。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没有一个人能同时踏进同一条河流,情境不同,感触不同,“情以物迁”只要写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就是创造,就会有新意,就是个性,就会不落俗套,表现方法等也会灵活调遣,语言也会有声有色,有情有味。
“境能生情,情动辞发”,写作也就成了一种倾诉了。学生充分感受到具体的特定的情境,有话可说,有人可写,有事可记,有理可论,有情可抒。由此触发其写作情绪,增强了感知的敏捷性,情感的丰富性以及认识事理的感悟性和灵活性,通过这种情境训练还提高了学生适应不同情境作文的应变能力。
【个性化作文】推荐阅读:
推进个性化作文09-13
个性化作文教学11-29
作文教学的个性化08-11
个性化作文之管见09-16
学生个性化作文培养09-19
个性化作文的方法10-04
写好个性化作文11-22
个性化作文教学的尝试05-10
个性化作文的基本特征05-23
学生作文个性化表达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