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健康教育的建议

2024-07-22

大学生健康教育的建议(精选10篇)

大学生健康教育的建议 篇1

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关注青少年健康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在当前经济社会高速发展时期,物质生活一天天丰富,各种腐朽文化也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加快了腐蚀青少年的步伐。青少年心理健康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问题,摆在我们面前。国家教委新颁布的德育大纲第一句话就明确指出:“德育即政治、思想、道德与心理健康教育。”明确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我市中小学生过半数存在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厌学、焦虑、考场恐惧和认知变态等多种现象。有的学生心理脆弱,抗挫折能力差,娇生惯养、依赖性强、不会劳动、不会自理,缺乏自立意识和生存能力。还有的高中生存在交往障碍,缺乏责任意识与合作精神等。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

1、互联网是诱导部分孩子产生心理疾病的一个重要原因。很多孩子沉迷网络游戏、网络暴力、网络色情等带有刺激性的网站,严重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2、农民外出打工,留守儿童的数量急速剧增。由于留守儿童短期或长期失去直接监护人,在缺乏父爱母爱的环境中成长,长期的情感缺失和心理失衡导致许多留守儿童心理不能健康发展,出现厌世自闭、社会逆反、空虚、自卑、胆怯、缺乏精神寄托等心理问题。

3、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发育加速,带来心理发育滞后于生理发育的心理半成熟问题。

4、在升学和考试的压力下,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日趋加重,也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由此建议:

一、要着力营造青少年健康人格发展的良好环境。加快推进教育改革,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努力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和人文教育环境。有关部门要加大对校园周边环境的治理力度,清查学校周围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活动场所,如网吧、美容院、歌舞厅等不适合青少年的娱乐场所,严格禁止未成年人进入。

二、大力开展师资培训。把心理健康教育列入学校师资培训计划中,指定专职心理辅导教师并对其进行集中统一培训,逐步实行持证上岗,通过专业培训,使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和技能,建立一支专业知识过硬、实践经验丰富、理论基础扎实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

三、逐步开设心理辅导课程,进一步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建议学校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注意教育预防与咨询治疗并重,切实做好以预防为主,有计划、分层次、系统地对学生、教师乃至家长全方位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心理学知识。对心理问题倾向较严重的学生要加强关注,举办“挫折教育”、“情绪的自我调节”、“人际交往”等专题讲座,有针对性地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配合专业机构及早治疗,使其健康成长。

学校应建立心理咨询室并开设健康教育课或相关讲座,注重利用广播、电视、录像、黑板报等宣传工具,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及知识要求,让学生多角度、多方式地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其身心发展特点,掌握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和技巧,转变不良行为,从而使其具有良好的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

四、要丰富青少年业余生活。积极创造条件建设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动手实践的大舞台,锻炼和提高学生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加强对青少年的生活休闲指导,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引导他们多参加一些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利用体育锻炼手段,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帮助青少年增强自信,形成独立、主动、果敢、坚毅、乐观、豁达、富于责任心和奉献精神的良好性格。

大学生健康教育的建议 篇2

(一) 思想认识上的突破

从清华大学刘海洋用硫酸泼熊事件和云南大学马加爵残杀室友事件的出现, 这迫使整个社会更加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高校对大学生心理方面的关注和正确引导迫在眉睫。以往高校认为思想品德教育可以代替心理健康教育, 学生有了好的思想品德就等于有了完整的人格和心理。但是事实表明, 心理有问题的学生并不是思想品德不好。所以, 我们并不能把思想品德教育代替心理健康教育, 或者将心理健康教育等同于思想品德教育。还有的片面夸大了心理教育的作用, 把大学生中存在的一些思想观念的偏差都归结到心理健康教育中去, 造成了盲目的错误引导学生。多数高校基本认清了心理教育存在的认识偏差, 逐渐正确认识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二) 专业人员及师资力量的不足, 课程设置安排不合理

现在有一些高校还是没有设置心理健康教育部门, 或者是没有设置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我国对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人员有一定的要求, 需要掌握一定的心理辅导和心里咨询、治疗的基本技巧和方法。目前一些学校已经加强了这方面的师资培训, 但是目前仍是供小于求的局面。有的学校虽然设置了心理健康教育机构, 但是因为师资力量的不足, 难以发挥它正确的作用。目前专业教师仍是很少, 多少为班主任、辅导员、思想政治教师兼任;其中只有很少一部分老师考取心理咨询证书或者专职心理咨询教师资格认证证书。有的学校设置了完整的心里健康教育课程, 但是又硬性的规定了所需的学分。还有一些学校没有设置相应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忽视了心理健康课程的重要作用。

(三) 心理咨询重障碍咨询, 轻发展咨询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目标是优化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其次是纠正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正视的是心理健康教育面向的对象应该是在校的全体学生, 而不是那些少数心理有问题和心理有障碍的学生。由于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大多都是从解决学生的心理障碍入手的, 认为心理咨询的对象只是对心理障碍或者人格缺陷的学生。这些现状表明, 我们学校要把传统式“补救型”的心理健康教育逐渐转换成“发展型”的心理健康教育, 更好地以强化大学生心理素质, 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 排除心理障碍或者危机干预为主要的出发点, 增强大学生的心理调试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二、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一) 家庭因素

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是很重要的。父母的教育、亲戚及邻里关系、家庭成分构成等都从小影响着一个人的性格个性。早年形成的性格特征会影响着个人以后的发展。现在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加上居住环境的改变, 现在多数都居住在楼房里;居住环境的独立又导致邻里关系冷漠;爷爷奶奶亲戚的溺爱;这样的环境极容易使个人产生心理问题。据观察, 现在的小朋友性格比较独立, 在去幼儿园之前, 基本上没有玩伴。去幼儿园的时候, 有的小朋友不愿意跟其他小朋友玩;这些说明家庭因素影响了孩子的性格个性心理的成长, 使孩子产生了胆怯, 孤僻等心理问题。有的一些家庭教育不适当也会产生各式各样的消极现象。比如单亲家庭的孩子、经常受家庭暴力的孩子, 这些情况中的孩子的性格就有可能是自卑的、孤僻的、不正常的;从而影响他们以后的生长发展。比如, 一个学生因为一点认识上的不同和同宿舍的学生发生了争执, 该宿舍的学生一时心气把宿舍门踹坏了并作势要拿板凳砸向该生。虽然没有砸过去, 但是该生害怕的发抖。经过辅导员老师的耐心劝解, 终于了解到因为小时候父亲因为一点微不足道的事情, 回家后很生气的把他的门踹坏了, 破口大骂并且打了该生。该生觉得很委屈, 但是也不敢和父亲争执。他看到室友踹门的时候, 就突然想到了小时候的事情, 并不是因为室友拿板凳砸他而害怕发抖。可见家庭因素对一个学生的成长起着多么重要的作用。

(二) 学校因素

大学生们基本都是从小接受九年制义务教育, 到了高中一直都是所谓的“应试教育”。小学、初中、高中的老师都是以升学为主的教育教学方式贯穿于整个9年义务教育和高中的学习。应试教育带来的弊端就是师生们都以重“填鸭式”的教学为主, 缺乏与学生之间的沟通, 缺乏现代教育的特点, 对学生缺少人文关怀。不跟学生沟通, 就不能了解学生的心理成长变化。不了解学生的个性及在心理发展特点, 就不能因材施教。很多学校因为此, 很容易产生“重分轻德”的消极现象, 很多大学生在刚入校的时候, 最容易暴露自己个性差的一方面。比如有些学生缺少集体意识, 有些学生不能很好的融入宿舍生活, 有些学生在生活上不能很好的照顾自己等等。有些学生在刚入学的时候很难找到能相处的朋友, 甚至与同宿舍的人都不能很好的相处。经了解得知, 该生没住过校;没有接触过不同地方的人;在学校里就是学习, 不经常与同学交流;在家里倍受宠爱, 但是来大学里什么都要自己动手。性格和同宿舍的人不来导致时而会发生矛盾, 最后导致该生在宿舍都不说话了, 宿舍矛盾越发尖锐。

(三) 自身因素

大学生在这个时期处于人生的十字路口, 处在“危险期”。一方面从高考的束缚中解脱出来, 独立的生活住校, 家长的管教起不到直接的作用。一方面要面对新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 以及要独立的处理人际关系等。这个时期的大学生最容易“迷失”自我。在这个时期, 大学生正在努力的树立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同时也会碰到一些挫折和困难。心理素质好的学生, 可以逐渐的认识清楚事情并且能够调整好心理, 投入正常的学习生活中去。但是碰到心理素质差的、情绪易激动的、性格孤僻的学生就会引发一定的心理危机或者是心理疾病, 这样就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四) 社会因素

在学生们进入大学之前, 都生活在家长和学校的羽翼保护之下, 基本和社会接触面很狭小;大学生进入大学就等于进入半个社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生活节奏的加快, 市场经济体制日趋成熟, 人际关系的复杂, 竞争日益激烈, 等一些因素逐渐暴露出更多的诸如腐败、金融危机的爆发、社会治安混乱、贫富差距加大、企业的改革引发下岗、不公平竞争、就业困难等社会问题。随着大学生对社会的认知, 社会的一些阴暗面逐渐被大学生看清。这些给学生带来不安全感, 以及大学生会对现实感到怀疑, 甚至出现消极的状态。网络大众传媒事业的迅速发展像一把双刃剑, 影响着大学生。大学生在获得正常信息知识的同时也受着色情暴力及低级趣味内容影响的威胁。对于那些抵抗能力弱, 好奇心强但是辨别能力差的大学生来说是诱惑, 这些像陷阱一样毒害着这些大学生。

三、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探讨

(一) 加强校园基础文化建设, 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

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健康的社会环境, 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更加离不开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生活氛围。形式多样且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生活能够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良好的环境氛围, 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并且也会潜移默化地优化学生的心理素质。二十一世纪的高素质人才应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全面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的生理心理素质, 。学校应该更加致力于抓校园文化建设, 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和学术活动, 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围和宽松和谐的环境。在良好的校园文化生活中, 学生们可以参加各种文体学术活动、参加学生会以及各种社团等, 对于培养他们团结合作互助的精神、人与人之间的交际能力、个人或者团体之间相互竞争意识、以及解决困难面对挫折的能力等会有很大的帮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也有助于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深入认识自我改善适应能力, 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 多种途径建立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增强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

通过加强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宏观指导, 合理安排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专题讲座, 并着手建设专业化的师资队伍等途径建立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在各高校建立和完善心理辅导机构, 通过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体系, 落实心理健康教育计划, 健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学校要对相关教师进行心理学知识的培训, 提高其专业技能。建立一支心理健康辅导专职队伍。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专业培训。特别是思想政治辅导员, 他们是与学生接触的最多, 最容易发现学生中存在的各种心理问题的。这些群体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学校可以根据专业特点和学生实际开设相关心理学课程, 通过开展必修课和选修课、开展形式多样的讲座和相关活动等方式让学生知道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知识。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施以直接或者间接影响、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全面健康发展, 其课程关注学科知识的内化和各种心理调控技能的完善。所以心理健康教育应该与学生的实际需要相结合, 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时代要求相适应。结合实际问题, 组织心理学专题讲座, 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心得体会;开展相关的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 让学生正确的认识自我, 客观的评价自我, 提高对挫折的承受能力, 掌握保持心理平衡。如:团队训练。

(三) 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 实行学校、家庭共同作用机制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领 (试行) 》的有关精神, 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在教育目标和内容上, 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都是为了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渗透到思想政治工作中, 从认识层次上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实现两者在教育目标和内容上的有机结合。在目前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相对薄弱的情况下,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尤为重要。在我国, 教育和心理学知识普及不够, 一些父母根本不知道应该如何根据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 进行适时恰当的教育。加之目前独生子女的增多, 家长溺爱孩子的情况增多, 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上也存在很大的缺陷。不合理不健康的家庭教育往往是一个人在个性上产生缺陷的根源, 所以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本着学校、家庭共同配合的宗旨, 要严防一些不合理的家庭教育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参考文献

[1]许同海, 雷歧锁, 王波, 田新民.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环境因素及对策研究[J].长安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4 (02) .

[2]杨靖.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析[J].经济与社会发展, 2011 (02) .

[3]房超, 刘凤娥.澳大利亚高校心理咨询工作专业化建设的启示[J].北京教育 (德育) , 2010 (01) .

关于促进大学生健康生活的建议 篇3

【关键词】大学生身心健康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3-0176-02

当代大学生基本是"90后"青年,他们所处的成长阶段,正好是我国改革开放取得明显成效的时期。相对"80后"及以前的大学生,他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但与此同时,他们也受到诸多社会问题的困扰,比如食品安全、环境恶化、科技发展负影响、就业压力等等, 致使90后青年较80后身高、体重、胸围、维尔维克指数及BMI指数提高,反映出身体形态代际间发展总体良好,但同时肺活量、速度、爆发力、力量及耐力素质上存在显著代际性下降状况,造成外形与内质良莠分化的现象[1],因此当代大学生身体健康状况令人堪忧。当代大学生独生子女居多,从小受到家庭过度宠爱,所以存在不同程度的依赖心理、心理素质较差、抗挫折能力明显较弱等问题;且现代家庭结构多元化,很多学生出现爱的缺失、自卑、性情异化等状况,因此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也不容忽视。当代大学生身心健康问题引起了越来越多的社会关注,因此寻求合理的促进大学生健康生活的方法成为许多学者的研究视点,特提出建议如下。

1强化健康生活理念

树立健康生活的理念,是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第一步。90后青年由于自小得到家庭过多呵护,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很少懂得自己去独立生活,更谈不上去怎样健康生活。随着家庭成员的减少,很多孩子亲情观念相对淡薄,容易产生孤独感,在网络盛行的当下,90后青年经常会把自己置身于虚拟世界,而使现实交流环境逐渐减少。现代社会贫富悬殊还比较大,不同的家庭环境、多元化的生活观念对大学生的生活、恋爱、就业、消费等均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要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就要从观念意识上让他们去接受,并了解不健康生活带来的危害,为健康生活奠定思想基础。

2促进大学生健康生活实施途径

2.1学校学校是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因此学校在学生健康教育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当代高校教育中,健康教育常常以选修课的形式出现,这种教育方式直接但是往往不被被动听讲的学生接受。所以学校可以广泛征集学生意见,采取适当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①学校可以结合时下流行的传染病(艾滋病、甲流等)开展流行疾病传染疾病预防知识讲座,提高学生对疾病传播途径的认识,做好自身隔离,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②可结合社会面临的食品安全问题开展营养知识讲座和讨论, 提高学生对营养的了解和重视;③可由学生研究讨论方案制订措施,保证学生的正常睡眠和作息时间;④学校可以针对性地进行与就业相关的知识讲座, 帮助学生正确对待竞争和压力,有效进行心理疏导;⑤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创造良好的学校氛围,从宏观上帮助学生培养积极健康、乐观向上的态度,学会适应环境,及时调整心理状态。⑥还可以利用板报、宣传栏、校园广播等多种形式开展不同角度不同内容的健康宣教工作,使学生在不经意间受到知识的熏陶。⑦有个别问题的学生可以采用私下沟通的方式个别对待。通过学校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使更多的学生了解健康生活的内涵,积极从自身做起,从而提高身心健康水平。

2.2家庭家庭经济状况、家庭关系和谐、家庭整体素质等对学生健康生活的促进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尤其在一些心理问题上,家庭产生的影响及大学生对于家庭的依赖程度均较大,而心理的不健康往往又会导致大学生个人生活行为导向和方式的不健康。因此,家长应适时适度的和孩子交流沟通,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正确引导他们的行为,促进孩子身心健康,而不应该一味地说教和批评,最終导致恶性循环。

3结语

当代大学生是即将成为社会主流人群的一代人,拥有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理状态才能面对将来复杂的社会环境和挫折。学校和家庭应通力合作,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生活理念,从多个角度改善不良生活行为,提高生活质量,促进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 董海军,史昱锋.90 后青年体质健康状况研究-基于80 后的比较分析[J] .中国青年研究,2012(06):57-62

大学生健康教育的建议 篇4

一、理由

在2014年9月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第一次在公开场合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更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经济发展“双引擎”,一个是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另一个就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态势。这将是2015年全年乃至更长一段时期内的政策指向,也是各级政府努力的目标。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五四青年节给清华创客的公开信中强调“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核心在于激发人的创造力,尤其在于激发青年的创造力。青年愿创业,社会才生机盎然;青年争创新,国家就朝气蓬勃。

创新精神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作为政府施政,群众创业,乃至学校教育的研究方向。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如何让目前的应试教育变成以创新能力和创造力为基础的未来学习模式? 这在目前的中国教育系统所面临一个严峻的挑战。在现有的教育制度下,学校对于创新能力的理解不足,学校师资力量的限制,传统教育乃至家长的压力等原因。导致创新培训流于口号和表面文章。往往只是通过采购一些相应硬件,请业余团队讲一两次课程。或者组织一下活动,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完成一些所谓创新的作品。而这种一次性,快餐式的培训、活动无法真正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最后教师,学生,家长又回归到传统教育的基础知识学习中。

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现有教育培训时间和资源严重不足

1、时间不足。目前学校安排给学生创新,创客教育的时间一般为一至两次基础培训。算上创客节等活动及展示的的时间仍然只局限于表面文章。学生并未有足够时间和精力在完成繁重的传统教育课程内容后投入到创新培养中去。

2、资源不足。现有的学校并未有配备足够用于创新课程的教室或相应的教学教具。即便个别学校在实验室中配置的少数的3D打印机等设备但未能作为日常教具让学生经常使用。太少的配置导致相应设备作为矜贵的摆设尘封在角落,仅在少数时间打开一两次作为演示。

3、教案资源不足。相应的创新课程并非只是一两次的基础培训就能够完成,而是一整套的教学方案,需由相应经验的团队组织编写,并作为日常课程安排在正式教学教案中。这在源头对于教程编写者就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二)教育体系不兼容

1、考试制度未能将创新能力作为学生的基本能力进行考核。传统教育的应试制需要学生学习大量的基础知识,并要求在一定时间后集中考试测试学习成果。而对于创新,创造力由于过于抽象,现有制度无法兼容这种主观性的成绩,这将导致所涉及的课程无法被学生重视,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创造的欲望。即使开设课程也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2、家长对于创造力的了解不足,由于无法数字化衡量,会导致家长不会对学生要求学习相应的内容,而积极驱使学生学习传统教育课程的内容。最终导致即使部分学生有兴趣学习而迫于家长压力无法专心完成创客教育的课程要求。

(三)师资力量薄弱

1、由于“万众创新”的政策方向仅在本届政府报告中开始提出,教师未能实现思维转化,现有师范课程也未对教师如何开展创客教育进行培训。教师更加无法将创新的理念灌输给学生。

2、相应教程教案不足。对于创新的培养,美国也只是近几年开始提出,并还在摸索阶段。在没有成熟经验参考的情况下对教程教案的编写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按传统教育思路编写,必将走回传统应试教育的老路。无法实现质的改变。

二、期望

首先申明是“创新”教育?我认为这是一种回归人类最最原始的边玩边学的学习体验。融合了: 学习动机,学习情景,知识点,团队协作,制作制作原型,及时反馈,失败乃成功之母等教学原理于一体的学习形式。学生在一个指定的情景中,为了特定的目标完成自我学习知识点,团队讨论实现计划,分工合作制作原型,实验反馈结果,重新制作原型直至完成的一个整体过程。最终目标为解决情景中设置的问题。而整个过程中老师只是作为知识点,提供相应的专业知识,其余所有过程均由学生自己完成。只有在这样没有束缚的情况下,人类本能的创造力才能够充分发挥。这是有别于传统教育的被动接受完全不同的学习方式。

这个过程需要一个相对长而稳定的时间和宽松的教学环境才能实现。

三、建议

(一)高度重视创新教育,创客培训事业

1、在政府市政报告中,建议将创新教育,创客培训作为教学重点项目提出,将实现创客培训作为学校的考核指标之一,让学校自上而下推动创新学习的氛围,并保证相应资源能够确保教师学生能够专心致力于创新教育的目标中。

2、要求学校每周必须安排足够时间进行创新教育,并确保学生能够在此时间中不受干扰的完成创新学习所需要所有条件。

3、建议每所学校集体采购足够分配给每班的教具如3D打印机,电子制作工具,电脑等,由学校集中采购并分配至每班,让学生随时都能使用这些工具完成学习。

4、向有相应经验的创客团队提出编写创客培训的教学教案要求。让创客的经验可以直接灌输给学生,让学生可以在创新团队的身上直接吸收他们的想法和经验。

(二)将创新教育,创客培训纳入教育系统

1、制定出一套能够兼容现有教育系统的创新能力评价体系。这将让创新能力变成和数理化,语文,英语同等重要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及家长认真对待并努力培养学生相应的能力。在评价过程中同时能让有此潜能的学生可以浮出水面。

(三)培养相应师资力量

1、吸收国内外现有的成功经验,由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学习吸收转化成自主的教育方法对现有老师进行创新教育。

大学生健康教育的建议 篇5

一、案例介绍

苏某, 女, 安徽人;该生入学后各方面表现良好, 并未引起班主任太多关注。然而, 新生心理健康普测结果里其SCL—90量表显示高达300多, 其中躯体化、强迫症、人际敏感、郁闷、焦虑、恐怖、偏执等因子都较高, 通过交谈, 该生一开始相当抗拒心理辅导, 但依旧静心与我分享。据了解, 该学生出生几个月左右就与父母分离, 从小与爷爷奶奶生活, 父母不经常回家, 与母亲的交流常常被其打断, 与父亲基本无交流, 有个比自己小6岁的妹妹, 妹妹从小与父母一起生活, 与妹妹关系陌生。高二的时候曾经因恋爱问题, 遭受父母的强烈反对以及爷爷奶奶的默不吭声而选择自杀, 未遂后至入学前和父母出现争吵时也有过该念头但并未再次付诸实践, 目前在校与舍友关系融洽, 周末时光经常在周边逛逛, 情况基本稳定。

二、案例分析

国内外研究都表明, 父母的教育方式对子女的心理健康及人格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其教育方式在某种程度上是态度和行为所表达出的情感气氛的集合体, 良好的家教背景对人类一生的发展都大有裨益。那些在单调、贫乏环境中成长的孩子, 心理发展更容易受到阻碍, 他们潜能更多地受到了抑制。

从根源上分析, 大学生心理问题是不良的心理素质在遭遇到现实问题时出现某种症状影响到其健康心态, 即其个人没办法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来应对心理危机。所以说, 大学生的心理状况我们可以追溯到其成长的轨迹, 它不会因为上了大学离开父母或者说到了成年的年纪而弱化家庭教育的作用, 家庭教育对大学生产生的影响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 所以要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产生的巨大影响。

1、早期教育抚养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上述的案例中, 学生从小与父母分离, 在成长过程中缺少父母的关爱,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心理成长是不完整的。在心理学说中, 有一个名词叫做“父爱缺乏综合症”。因为父亲长期不在家极少关注到孩子, 会影响孩子人格发展的全面性, 与母爱的细腻不同, 父亲相对来说会更趋于理性, 逻辑思维和情绪的稳定性上更高于母亲, 所以缺乏父爱的孩子更容易逃避, 苏某从小到基本上与父亲无交流, 在某种程度上说父亲对她而言是个陌生人, 在谈及父亲的时候, 她基本是无任何情绪起伏, 一笔带过。然而母亲对孩子而言, 从有记忆开始在言语上就是不准、不允许来限制其生活, 所以苏某在内心深处极度缺乏安全感, 当提及是否会想念母亲时, 其嘴上倔强地说着不想, 却已饱含泪水。所以, 苏某的内心是矛盾的, 她渴望被关注又害怕关注, 缺乏安全感, 渴望被人疼爱, 但又害怕被爱, 抗拒亲密关系, 又不敢表露自己的情感, 过度自我保护, 久而久之玻璃心和悲观的人生态度。

沈阳大学任春凤老师在《家庭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影响及对策》中统计过, 结果显示6岁之前抚养人是父母的, 他们在SCL—90量表中显示的总分和其他所有因子都低于6岁前的抚养人是隔代家长和寄养家庭的, 所以说6岁前由父母抚养的孩子心理健康状况是最好的, 然而案例中的苏某从6个月开始就由爷爷奶奶抚养, 其早期的家庭教育对其心理产生了重要影响, 所以孩子的心理健康受到了较大的影响, 其SCL—90量表数据不容乐观。

2、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由于从小与父母分离, 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 爷爷奶奶在某种程度上代替了父母的角色, 从小苏某对爷爷奶奶很是依赖, 在自己和父母的.观念出现分歧的时候, 苏某第一时间想找爷爷奶奶求助, 然后对于某些事情而言, 主导与决定权依旧在父母手里, 爷爷奶奶爱莫能助, 在这样的情况下, 家庭争吵频繁出现, 心理承受能力过低的苏某选择了自杀来结束自己的生命, 好在未遂, 事后母亲帮其找心理医生被孩子拒绝, 但母亲也因为这件事受到了打击, 开始试着从自己身上寻找原因, 请求身边的心理咨询师给与自己意见, 慢慢开始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 不再强迫孩子, 学会弥补在以前岁月里孩子缺失的那份母爱, 渐渐地孩子开始接受母亲, 会与其分享在校的生活点滴, 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 但父亲依旧自显得陌生。

在任春凤老师的调查中还显示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其心理也产生了影响。基本上父母教育孩子分为严厉、民主、放任和溺爱四种类型。在父亲的教养方式上, 民主型的教养方式总分显示最低, 说明民主型的教养方式对大学生而言心理健康状况是最好的, 与上述案例中苏某的行为相吻合。

三、基于以上分析对教育的建议

沟通是指通过谈话或者其他方式进行人与人之间相互的了解。家教是人类教育的起点, 是一切教育的基础。所以, 在家庭教育里, 家长和子女能否顺畅沟通对于孩子的性格形成以及人际关系起这十分重要的作用。

(1) 转变家庭教育观念:平等和尊重意识的养成

受传统文化的影响, 家长作为一家之主, 常常处于居高临下的状态, 总是用成人的眼光来看待孩子的所作所为, 对于想法较多的子女常常以强制的方式要求其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 不善于倾听与交流, 久而久之孩子失去了与父母沟通的勇气和能力, 也难以把握何时能够精准表达自己想法, 进入大学后, 也不太乐意与人交流, 形成孤僻的性格。所以, 父母应该以平等的心态与孩子交流, 学会倾听, 善于引导, 用自身的经历来给孩子树立正确的榜样。其经过苏某自杀未遂事件以后, 好在其母亲意识到自身的问题, 并求助心理医生来帮助其解决问题, 尝试用平等的方式与孩子交流, 尊重孩子的某些想法和意愿, 学会倾听, 其实多数孩子与父母之间存在代沟, 与父母有隔阂有叛逆, 他们会排斥会抗拒, 所以父母对孩子要有明锐的洞察力, 找到孩子愿意接受的能够沟通解决问题的方式, 做智慧父母。

(2) 创造稳定家教环境:温馨和谐家庭结构的建立

温馨的家庭环境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父母在家庭环境中应当遵循以以德治家、勤俭持家、家和万事兴的理念和思想开展家庭教育, 提高家庭的和谐程度。苏某正是因为没有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 其心理阴影较大。首先, 父母要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 工作的艰辛与兼顾孩子上家长取得应当取得平衡, 留守儿童的心理压力当前社会上越发明显, 缺少家庭陪伴是主因。其次, 每个家庭成员的言行举止要符合自己的形象, 当孩子的心理出现偏差时, 要充分发挥父亲的理性思维和母亲的细腻心思, 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与关怀, 班杜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种观察模仿的过程, 是将榜样的行为照搬到自己身上来, 从中来总结经验行成自己的行为风格, 对孩子来说, 其思维的可塑性大, 模仿力强, 家长会是孩子模仿的主要目标, 孩子会从家长的日常相处中总结出自己独特的思想意识、生活习惯, 以此来衡量自己的道德规范。

(3) 强化家校联动机制:多种沟通渠道的畅通

对学校而言, 要充分发挥辅导员、心理咨询师和班主任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家校联动机制中的主导作用, 加强家校沟通, 引导家长正确对待自己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所应该承担的监督义务和参与责任。高校应当充分利用自身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为家长提供理论联系和培训的机会, 将家长的力量整合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 通过家里学生家庭档案的方式记录, 特别是纳入心理咨询预警库的孩子, 从而形成家校联动合力。对家长而言, 要配合学校老师做好心理疏导工作, 正式孩子出现的问题, 并努力从自己及身边寻找原因, 帮助孩子能够尽早地面对问题, 寻找适合的解决途径, 保持与老师之间畅通的信息交流渠道。

大学生健康教育的建议 篇6

通过沙盘模拟经营提高经营决策能力,这种国际流行的企业经营模拟训练法也是职业规划教育的一种形式,

近日,2010年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中国地质大学召开。近年来,职业生涯规划这一名词越来越多地进入公众视野,伴随着高校扩招,历年毕业人数屡创新高,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越来越凸显,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也越来越受到高校、教育工作者及全社会的关注。

一、背景

2007年12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明确提出,从2008年起提倡所有普通高校开设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并作为公共课纳入教学计划,贯穿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培养过程,现阶段作为高校必修课或选修课开设,经过3-5年的完善后全部过渡到必修课。

职业规划教育快速发展

“大一新生主要是让其了解大学与中学的差异,树立规划意识;大二学生则开始进行职业探索,培养沟通、组织、团队合作等能力;大三学生则进行人际关系拓展训练及职业技能的进一步培养;大四学生的`焦点是就业,就业政策、法律环境、求职技巧、就业压力疏导等是这一阶段的重点。”根据不同年级学生制订不同内容的职业规划课程,这是高校目前普遍采用的方式。

除课程以外,高校也引入讲座、测评、职业咨询等多种形式。据清华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韩威介绍,清华的“北斗计划”,囊括了职业课程、职业教练、朋辈教育、就业实践等7个层次的项目,辅以选修课、职业能力拓展训练、一对一咨询等多种形式,在利用院校师资的同时,也引入行业资深人士;在2010年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北京大学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主任陈永利也列举了学生生涯发展辅导师项目,以及职业发展研究会、职业生涯促进会等各类学生社团,

学生对师资的认可度有待提高

“很少找学校就业指导中心老师咨询,本科的时候还有选修课,到了研究生阶段就没了,还是行业人士的讲座更有吸引力。”北京外国语大学的研究生邱同学对学校提供的职业规划教育并不感兴趣,他觉得就业指导中心的老师缺乏实战经验,约一对一的职业咨询也不方便。记者采访中发现,不少学生也持有类似观点。一方面,高校的职业生涯教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另一方面学生理念、认可程度、课程质量、师资等方面却都还有待提高。

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处长方伟说,师资欠缺、学生认识不足、工作量大、人手不够的确是许多高校面临的现实问题。目前许多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的工作主要集中在提供招聘信息服务、政策解说、组织招聘活动、应聘技巧的指导和思想教育以及就业手续的办理等,而对学生进行择业观教育、择业心理调适和引导、择业技巧的教育引导和培训等方面存在不足。

二、问题聚焦

1 职业规划教育形式各有优劣

【现状】

高校普遍采取讲座、课程、辅导和咨询、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和在线职业规划系统等形式。

【观点】

寓教于乐胜过单纯教学

陈永利(摘自2010年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发言):谈到教育,首先会想到第一课堂,但目前第二课堂的重要性在生涯教育中凸显出来。因为第二课堂的活动在生涯教育中具有趣味性,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如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模拟面试大赛、大学生职业规划训练营、创业创新大赛等都是很好的寓教于乐的形式。

大学生健康教育的建议 篇7

一、音乐专业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调查

在音乐专业大学生数量不断增加,而就业率较低的情况下,要想缓解其严峻的就业压力,就必须不断拓宽大学生就业的渠道,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为调查音乐专业大学生创业的现状,本文将调查对象选定为一所地方综合性高等院校音乐系本科在校大学生,该校音乐系面向全国十多个省份招生,毕业生遍布全国各地,其大学生创业状况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次调查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共发放问卷700份,回收有效问卷692份,有效回收率为98.9%。现将部分问卷内容进行如下分析,以此来调查音乐专业大学生的创业状况。

(一)创业意识与观念调查

问题1:您有创业的想法吗?调查回答“有”的共612人,占88%,回答“没有”的共80人,占12%。该调查数据表明绝大多数音乐专业大学生有创业的想法,对创业持有肯定的态度。

问题2:您有创业的经历吗?回答“有”的共19人,占2.7%;回答“没有”的共673人,占97.3%。该调查数据表明,音乐专业大学生有过创业经历的并不多,仅占所调查总人数的2.7%;而97.3%的大学生没有创业经历。

(二)创业知识与能力调查

问题3:您具备创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吗?调查回答“具备”的共62人,占8.9%;回答“基本具备”的共93人,占13%;回答“不具备”的共537人,占78%。从问题3的调查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仅有8.9%的音乐专业大学生认为具备创业的知识和技能;有13%的学生认为基本具备创业的知识和技能;而有78%的学生认为自己不具备创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该数据表明,音乐专业大学生创业的知识和技能不足。

问题4:您认为高校需要开设有关创业方面的课程吗?调查回答“需要”的共656人,占95%,回答“不需要”的共28人,占5%。该数据表明大多数音乐专业大学生对创业的知识有一定的需求,需要通过系统的创业课程提高创业知识和技能。

问题5:如果让您通过创办一家音乐培训机构实现创业,您能否胜任吗?调查回答“能”的共87人,占13%;回答“不能”的共605人,占87%。该数据说明,大多数音乐专业大学生对创办音乐培训机构没有信心,很难通过这种方式实现创业。

(三)创业教育与政策调查

问题6:如果毕业后有从事音乐培训的创业计划,您认为最大的难度是?(可多选)调查回答“缺乏资金”的共510人,占74%;回答“缺乏专业知识”的共526人,占76%;回答“缺乏经验”的共492人,占71%;回答“家长不支持”的共66人,占9.5%。从问题6的调查数据表明,音乐专业大学生的创业难度主要集中在缺乏专业知识、资金缺乏和经验。这些因素制约着大学生的创业梦想。

问题7:您了解国家对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吗?回答“了解”的共62人,占9%;回答“不了解”的630人,占91%。问题7的调查数据表明,大学生对国家的创业优惠政策没有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对以上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显示: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多数音乐专业的大学生都有创业的欲望和想法,但却没有树立良好的创业意识,缺乏创业的知识和技能,没有接受良好的创业教育。一些有创业想法的学生却不知从何下手,缺乏创业的蓝图规划。同时,在校生和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很多都缺乏艰苦创业、敢拼敢闯的“吃苦”精神。这些因素都导致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增加了大学生创业的难度。

二、两点建议

笔者认为,要改变音乐专业大学生创业意识不强、创业成功率低的现状,除了学校加强创业教育、政府增强创业政策扶植外,针对本专业学生的特点,还要特别做好如下两点:

(一)重视创业科研

高校各类纵向和横向科研项目应当加强对大学生创业研究的关注,为大学生创业提供理论和实践的可行性依据。其中教育部实施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就是一个很好的平台。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批准实施“十二五”期间“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2012年建设项目的通知》,教育部决定在“十二五”期间实施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其目标就是通过实施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促进高等学校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创新创业能力训练,增强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人才。然而教育部公布的《2012年地方高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共15465项计划项目中,创新训练项目12393项,创业训练项目2314项,创业实践项目758项[2]。从这个数据可以看出,创业训练和创业实践项目明显较少,说明各高校和大学生对于创业研究依然重视不够。在所有项目中涉及音乐类创业训练和创业实践项目不足20项,其中仅有个别项目涉及音乐专业大学生创业实践,比如宝鸡文理学院申报的《音乐专业学生参与社会音乐培训的市场机会与创业实践研究》,通过调研音乐专业大学生参与社会音乐培训的市场状况,并通过相关的创业实践,为音乐专业大学生创业提供一定的可行性和可借鉴的依据。各类开办有音乐专业的高等院校都应当积极鼓励教师和学生参与音乐专业大学生创业科研,以科研带动音乐专业大学生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

(二)强调创业实践

大学生健康教育的建议 篇8

【关键词】学生 创业教育 创业意识

我国的就业形势严峻,不仅损害了毕业生的个人利益,对整个社会的稳定也有一定的影响,然而光是从就业方面来考虑解决对策已经不足以解决就业问题,所以就必须要引导毕业学生自主创业,将就业意识转变为创业意识,从而缓解就业压力。创业是一个结合机遇、能力、创造性思维来寻求新的事业的过程,一个人或一个团队实现了创业,不仅解决了他们的就业问题,还会给其他毕业学生带来一定数额的岗位,所以创业对于解决我国就业问题以及促进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等方面均有很重要的作用,而毕业学生刚从学校出来,没有经验与相关知识,创业往往是以失败告终,所以就有必要加强创业教育,提升他们的创业能力。本文正是基于毕业学生创业能力不足的问题,总结我国创业教育方面的不足,从而提出解决对策。

一、不足

我国相关部门已经逐渐意识到了创业教育的重要性,从而对高校提出了许多的要求,另一方面又出台了许多惠及毕业创业学生的政策,甚至建立了很多创新创业的孵化园,但即便如此,我国的创业教育还存在很大的问题。

1、对创业教育的认识不足

纵然国家已经有了政策支持,但很多高校领导、大学生甚至是家长都对创业教育颇有微词,其中包括对创业教育的不认可与意识观念的不正确。第一,高校领导、高校老师对创业教育的认识不足。很多高校都开设了创业指导课程和创业政策分析课程,但仅仅是这样的几门选修课程是远远不够的,纵然有些高校在这方面有了重视,但侧重点却是偏向于对国家政策的分析和对创业现状的总结,这样的做法极其不妥,国家的政策鼓励创业,并且提供了很好的条件,但是创业现状又往往不太乐观,所以高校老师这样的做法就类似于是给了学生一颗糖,甜味正浓立即给了他们一碗苦药,到了最后留在嘴里的就只剩下苦味,于是很多有创业意愿的学生都临阵退缩。第二,大学生对创业教育的认识有误。很多大学生对大学课程是不满意的,认为课程教学浮于表面,教学往往是在理论基础上进行,所以他们的学习也就以记忆为主,忽视了思考的重要性,更忽视了能力的重要性。所以他们也就认为,创业教育也是对理论的教学,不可能涉及到创业技能方面的知识。第三,毕业学生往往因为出生环境的不同而面临两条完全不同的道路,一般而言,城市学生毕业之后依靠父母亲友的关系就能够迅速找到工作,而农村学生则只能进入求职大军,他们对学生的工作的要求是稳定,而不是创新。所以他们也就不鼓励学生进行有风险的创业,更会排斥创业教育。

2、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没有与学生专业相结合

众所周知,毕业学生创业依靠的最主要的是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他们大学所学一般只能是一个或者两个专业,而创业所需要的是多方面的知识,他们无法全部掌握。而创业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对所学的专业知识的运用也是不一样的,所以就需要把创业教育与学生的专业结合起来,制定出针对学生专业的不同的创业教育课程。但事实上,我国的创业教育的发展很不足,往往是利用培训机构或者是课余时间教学,重视不足是其一,其二是未能与专业学科联系,创业教育整体来说空泛。

二、建议

1、建立并完善创业教育体系

建立并完善创业教育体系主要指的是建立一套具有针对性的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其内容应该与创业结合起来,更应该结合学生的专业知识,从专业的角度进行创业教育。就课程体系而言,创业教育的教材最好的就是市场。所以创业教育的课程务必要结合市场需求来制定,所以也就不能够固定,要随时变更。教育的重心不应该再是对政策的解读与分析,这方面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应该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造能力。思维能力主要是让学生在创业中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瞬息万变的市场信息作出正确合理的分析,创造能力主要是从创新方面考虑,是指学生要学习到想出科学、个性、特色的创业点子的能力,即能够做出创新而不是一味跟风。

2、加强创业教育教师队伍的培养

在对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中已经提到,课程的设置应该随着市场而变化,所以就会给教学带去了不小的难度,从而对老师的要求也就更大。在这一方面,主要考虑两个内容,第一是老师的专业能力方面,进行创业教育的老师最好是有相关的经验,对创业市场有足够的掌握,正如很多学生所提,一个没有求职经历的老师来进行就业指导教育是可笑的,如果老师对创业不了解而来进行创业教育依然是可笑的。第二是教学方式方面,老师的教学方式不应该再是单纯的口述式、讲解式,而是更应该听听学生的想法,对学生的想法做出具有针对性的指导,教学的重点也应该放在创业技能上面。所以教学方式最好是采用互动式教学,通过互动来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互动来完成创业教育的教学。

三、总结

本文通过对学生创业教育在我国的具体情况的不足的总结,提出了两个建议。但本文所提的创业教育的建议仅仅包括课程体系和教师队伍这两个方面,课程体系主要指的是建立具有针对性的创业教育的课程,教师队伍主要包括老师的专业知识与教学方法。除此之外,对创业教育的建议还包括对大学生创业观念的培训、建设高校内部以创业为特色的特色文化、加强创业教育的宣传、在高校建立大学生创业模拟平台等内容。

【参考文献】

[1]任源钢.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0.

[2]李亚茹.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论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9.

大学生健康教育的建议 篇9

小学到大学男孩全线告急 专家建议男孩晚一年上学-教育-凤凰网

小学到大学男孩全线告急 专家建议男孩晚一年上学从小学到大学毕业,我国男生已整体落后于女生!著名青少年教育专家孙云晓以及他的两位合作者心理学博士李文道和赵霞,近日的一项研究成果显示,中国男孩在学业等多方面已全线告急。孙云晓说,男孩危机从内容上来看是全面性危机,主要体现为学业、心理、体质和社会四大危机。从时间上来看,男孩危机是全线性的危机,从幼儿园、小学、中学直到大学,各个年龄段的男孩都面临着重重危机。几位专家建议,鉴于5岁男孩的大脑语言区发育水平只能达到3岁半女孩的水平,因此男孩应该晚一年上学,并针对男女特点分性教学。北京市教委表示,北京所有初中已从体育课开始实行男女分班。男孩危机 总述不是一步落后而是步步落后前几年人们认为,在小学阶段,男孩子的学习成绩往往落后于女孩子,而年级越高男孩子的后发优势就会显现出来。然而,课题组的研究结果让人们惊讶不已:无论是高中、大学还是步入社会,现在的男孩都没有显现出他们的优势,反而面临更多的问题。孙云晓告诉记者,学业危机是男孩的第一危机,它影响极大,也极为深远。所以,“男孩全线告急”这种表述很准确。男孩危机 分析天生“缺陷”抵触应试教育为什么男孩危机会显现出如此危急的状态呢?孙云晓分析说,以升学考试为中心的应试教育就是拿同一个标准去评价所有的孩子,不管男孩还是女孩。男孩和女孩不同,这是不争的事实,但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却常常漠视男孩和女孩的差异。孙云晓认为,目前,我国越来越严重的幼儿教育小学化、小学教育中学化对男孩更具杀伤力,让许多男孩过早在学业上掉队,最终丧失了在学业上追平女孩的机会。男孩性格发展得不到引导孙云晓说,男孩爱冒险、爱挑战、爱争吵、爱跑动。而应试教育忽视了男孩与女孩不同的学习方式,限制了男孩的成长需要。他表示,从生物学角度来说,男孩一天至少需要4次较为充足的课外活动,但事实上能得到一次就算不错了,因为有些学校出于安全和安静的考虑,常常禁止学生课间奔跑,甚至拆掉了单杠、双杠等运动器械,春游、秋游或远足之类的野外活动更不敢组织,社会实践也是少之又少。这使得男孩们的学习不占优势,特长得不到发挥,性格发展得不到引导,男孩长期在学校得不到正面的反馈。晚一年上学是一份好礼物孙云晓研究员呼吁,除极个别超常儿童外,父母们千万不要让男孩子在6岁前入学。他说:“我特别想提醒大家的是,想让孩子尽可能早入学,想尽一切努力把孩子培养成超常儿童,这对于男孩来说都是灾难性的,其结果很可能酿成摧残男孩的悲剧。”“作为父母,让男孩晚一年上学是送给男孩的最好礼物。”孙云晓说,之所以作出这种判断,是想让男孩跟女孩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孙云晓以及他的两位合作伙伴同时认为,作为学校,首先要尊重性别差异,因性施教。重视男孩兴趣,把兴趣作为男孩教育的切入点。孙云晓说:“所以应该改革教学方式,让课程动起来。既然男孩与女孩在诸多方面存在差异,那么分性别教学是一个好想法。”孙云晓说,有些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已经认识到这一点,如北京市教委要求从2008年秋季学期起,所有初中的体育课都要实行男女分班。他说,如果运用得当,分性教学一定有利于男孩的发展,也会有利于女孩的`发展。北京市十四中、五十七中等一些中学的经验值得借鉴。5岁男孩相当于3岁半女孩几位专家表示,研究表明,5岁男孩的大脑语言区发育水平只能达到3岁半女孩的水平。专家指出,男孩甚至连手指神经都比女孩发育得晚,因此让男孩握住铅笔并写出漂亮的汉字更加困难。这些发育上的差异往往使男孩被视作愚笨或迟钝,这可能使男孩从一年级开始就讨厌学校。三好学生、学生干部多是小姑娘在初中和小学阶段,男孩已经掉队。广东省、上海市、湖南省的多项调查表明:男孩成绩显著落后于女孩。不仅仅是学习成绩,男生在学校的整体表现都落后于女生,学生干部、三好学生、积极分子的男生比例也远远落后于女生。男生文科状元比例不足两成课题组对重庆市26所中学6539名高中生会考成绩的统计分析发现:女生的学习成绩总分显著高于男生。其中,男生的强项为物理、化学和地理;女生的强项为政治、语文数学、生物、历史和英语。奖学金更青睐女大学生一组来自教育部的数字透露,近几年,获得国家奖学金的女生均约为男生数量的两倍。而在一些非特别知名的大学中,省属大学男女生获奖人数的总体比例,女生是男生的近两倍半。除国家奖学金外,男生获各种校内奖学金的比例也远远落后于女生。研究还表明,大学男生的学习成绩也远逊于女生。犯罪比例男生高出许多倍专家组指出,除学业危机以外,男生在体质、心理和社会方面都面临危机。男孩在绝大多数常见心理疾病上的发病率都高于女孩。抑郁症男孩与女孩的比率约为1:2。关于社会危机,我们发现男孩具有更高的犯罪行为和犯罪潜能,在我国的工读学校中,男生9090人,女生只有1245人。

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的建议 篇10

1、这项工作要有始有终、有实施就要有评价,这才能监督和激励老师和学生,就像学校卫生检查和评价那样。

2、以学校统一样式打印表格或本子记录习惯培养的过程:表格和本子上有每位同学的名单和学习习惯的种类以及评价(如好、中、一般等),连续三次得到一般的要求补缺补差。(代替以前的帮扶)。每个月奖励一次,特别是进步的同学。此项活动主要以鼓励学生为主,如在班上多表扬一些上课认真听讲,作业工整,遵守纪律的学生,要他们现身说法,号召大家照着做,发挥学生的群体作用,互相帮助,互相监督,共同进步,在班上营造一种良好的议论氛围。

3、以下每项学习习惯评价要制定每日评价表,要学生自己评价、小组长检查、教师抽查相结合。其中小组长检查作业时一并检查评价汇报老师;每个星期班会上公布做的好的同学和进步的同学;采用每个月评选学习习惯先进个人,发学习习惯小标兵胸牌,张榜表扬事迹,给学生家长发表扬信,连家长一同表扬、周一广播下讲话等措施。

4、学生自制能力差,一些良好学习习惯易产生,也易消退,只有熟练之后才能形成习惯,所以在讲清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具体要求、标准后,要对他们严格要求,反复训练,直到巩固为止。要求学生养成的习惯,就必须要求他们天天做,反复训练,习惯就会逐渐形成。

5、教师也要注重自己的言行,做好学生的表率,不能使自己的不良习惯“传染”到孩子的身上。

6、重视向家庭渗透我们的此项教育:学校制定的措施都需要他们来监督。

7、学习习惯很多,有的还很难做到,只能做到学校和老师能做到的。

例如:

1)、提前预习、课后复习。(任课老师自己定一个标准:怎样才算做到预习和复习)。

2)、课堂专心听讲。(老师自己评价)。

3)、定计划的习惯。(班主任和老师共同监督完成)。

4)、错题集的习惯。(每次考试之后,纠错题写在一个本子上,还找到可以接受的类型题、同等程度的题目巩固)。

5)、还有我们上学期讲的坐姿、书包的整理等习惯继续保持。

6)、教会学生读题、审题,在理解题目要求的基础上完成作业。

上一篇:中楼乡中心园防拐防骗演练方案下一篇:出人意料的一件事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