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瘾的教育对策(共10篇)
大学生网瘾的教育对策 篇1
当今社会, 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一部分, “2012年6月底, 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 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88亿, 互联网普及率为39.9%, 半数网民在24岁以下, 1/3网民是在校学生。”各种网络成瘾问题, 已经严重威胁到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如何正确地引导大学生上网, 是我们教育者共同面临的问题。
一、网瘾的内涵及危害
(一) 网瘾的概念。
“网瘾是指上网者由于长时间和习惯性地沉浸在网络时空当中, 对互联网产生强烈的依赖, 以至于达到了痴迷的程度而难以自我解脱的行为状态和心理状态。”“网瘾问题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 由北京军区总医院制订的我国首个《网络成瘾临床诊断标准》2008年11月8日在京通过专家论证, 网络成瘾正式被纳入精神疾病范畴。”而其中大学生在网瘾人群中占有很高的比重。网瘾的主要类型:网络聊天成瘾, 网络游戏成瘾, 上网浏览不良信息成瘾等。
(二) 网瘾的危害。
1.网瘾危害身体健康, 容易导致人格异化。
长期上网沉湎于网络游戏的孩子其智力会受到很大影响, 甚至导致智商下降到正常孩子的标准水平线以下。同时, 网瘾还会使人的人格、心理受到影响, 容易导致人格异化, 在临床上的主要表现为容易兴奋、焦虑、抑郁、注意力不集中等, 有一些人甚至由于无法自我控制, 导致功能紊乱, 心里错位, 脱离现实, 身心健康受到损害, 严重者会走上自杀, 犯罪的道路。另外由于上网时人是不说话的, 长时间不说话、不交流容易导致自闭症。
2.网瘾容易导致犯罪, 给社会稳定带来极大的危害。
网络成瘾已成为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 网瘾患者会淡化虚拟与现实的差异, 误认为通过伤害他人而达到目的的方式是合理的, 网瘾对社会的危害甚至超过了“海洛因成瘾”, 因此被人们称为“电子海洛因”。据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提供的数据中国80%的青少年犯罪与网瘾有关, 20%的网瘾少年有违法犯罪行为。究其原因主要是无能力支付上网费用从而导致诈骗、偷、抢等犯罪行为, 网络游戏中的色情、暴力等场面容易诱发犯罪等。
二、大学生网瘾的成因分析
(一) 从大学生自身分析。
1.大学生的心理特点。
一是缺乏理性的价值体系。大学生处于青春期, 思想不稳定, 几乎没有形成成熟的价值体系, 对于信息真伪、好坏的辨别能力较差。大多数网瘾成性者没有理想追求, 缺乏一个好的人生规划, 自我管理能力较差。另外大学生热情、好动, 对新事物充满好奇, 喜欢追求刺激, 网络的虚拟性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大学生的这种心理, 以至于使一些人沉迷其中不能自拔。二是大学生心理不成熟。心理脆弱使得他们缺乏面对困难的勇气, 遇到问题就想要逃避, 抵抗挫折能力较差, 另外, 很多网瘾患者性格敏感, 孤僻又自傲, 人际关系紧张, 在现实世界无法满足他们时, 他们就把自己寄托在虚拟世界当中, 享受虚拟世界带来的快感。三是大学生自控能力差。由于青少年大学生心理还没有完全成熟, 自控能力较差, 在虚拟世界各种诱惑之下, 容易迷茫, 导致对现实世界不感兴趣。四是大学生的开拓精神不足。很多大学生网瘾患者都不能够对自己有一个合理的定位, 没有目标和理想, 缺乏积极进取, 开拓创新的精神。
2.大学生的人格特点。
所谓人格有健康和非健康之分, “有研究显示, 有网瘾倾向的个体常常是孤僻和抑郁的, 有相当一部分上网成瘾者在此之前已有其他心理障碍, 特别是抑郁症和焦虑症。”所以说异常的行为来源于异常的人格特质, 病态的人格素质是网络成瘾的根本原因。
(二) 从客观角度分析。
1.网络本身的虚拟激励。
网络本身具有很强的虚拟性、隐蔽性和交互性, 可以使人们无压力地相互认识和倾诉, 无论是聊天室、网络游戏, 还是QQ、BBS, 都能让大学生在虚拟世界中获得心理的满足, 从而能够重新塑造一个全新的自我, 完成现实世界中永远都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2.家庭因素。
一些孩子染上网瘾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情感缺失, 单亲家庭以及缺乏父母照顾的学生, 染上网瘾的几率更大。这说明家庭因素对孩子的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 家庭不和谐, 长期缺乏父母关爱, 或者与父母长期缺少沟通, 容易使孩子形成不健全的人格, 从而使其更加容易沉迷于网络。
3.社会因素。
随着社会的发展, 网络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信息资源, 大学生在大量汲取新信息的同时, 一些不良的文化, 负面价值观也同样混杂其中, 如一些色情信息、暴力游戏等, 不断给大学生新的刺激, 使其沉浸其中难以自拔。
4.学校因素。
学校课余活动贫乏, 学生课外活动场所较少, 从而使一些学生产生一种错觉, 除了上网, 无事可做。
三、网瘾的治理对策
大学生网瘾治理是一个庞大的工程, 需要网瘾患者、家庭、社会、学校各个方面的努力。要做好这个工作, 需要统筹规划, 各个部门都要给予帮助。
(一) 积极调整心理状态, 形成健康的人格品性。
大学生网瘾患者可以通过合理情绪疗法, 调整心理状态, 调节自己的行为。“所谓情绪疗法根本的内涵是指合理调节自己情绪, 多和同学沟通, 与他人多交流。平时多培养自己的兴趣, 例如, 看看电影, 出去郊游, 户外运动, 用另一个适合自己的项目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取代网瘾。”网瘾并不可怕, 要对自己有信心, 要有一个积极的策略来应对。大学时代是人生中最灿烂的时光, 在这个时候, 要树立好人生目标, 制定适合自己的计划, 每天对自己说要完成什么, 还有多少没有完成, 其目的是逐步减少上网时间, 用自己新的行为来取代网瘾的诱惑, 利用合理情绪调节自己的行为, 尤其是在现实当中遇到困难, 或有不如意时, 要对自己有信心, 提高自我效能。同时, 要形成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遇到心理困惑时要积极地进行心理疏导, 健康的人格是走出网瘾困境的有力武器。
(二) 家庭教育帮助。
根除网瘾并不是一纸禁令就能解决的, 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需要家长在此期间的配合。家庭作为教育的开始, 对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父母要与孩子多沟通, 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做到心中有数。对待网瘾患者, 要合理引导, 比如通过网络游戏可以想到计算机软件, 通过网络聊天可以想到通讯理论等, 从而使其更加深入体会网络的实质, 抵制网络的诱惑。
(三) 学校应多方面管理及引导。
学校一是要严格管理制度, 规范学生文明上网, 多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 发挥学生特长, 鼓励学生发明创造, 转移学生对网络的注意力, 例如多举办一些比赛, 或者在老师的指点下, 做一些小课题。二是树立良好的学风,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为学生开拓视野, 树立榜样。三是对一些性格孤僻、行为异常的学生, 学校应该多加关注, 及时了解其行为动向, 在学习和生活中尽量帮助他们。通过学校的规范管理, 使得学生行为有规律, 这对预防和戒除网瘾具有积极的意义。
(四) 加强社会的监督。
网络上各种信息良莠不齐, 对正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来说是极大的冲击和挑战, 有关部门可以通过技术、法律等各种手段, 对网络信息进行合理引导和监督, 例如一些游戏开发公司可以减少网络游戏中的暴力色情部分, 开发绿色游戏, 多做公益宣传。
四、结语
总之, 网络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但是在网络使用过程中我们要进行合理引导。对于网瘾学生, 我们要促进他们生动、活泼地发展, 有效地帮助他们逐步走出虚拟空间, 回归真实生活。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 网络在人们的生活中越来越普及, 随之而来的网瘾问题也越来越成为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 尤其是大学生网瘾患者的比重不断增加。本文通过对网瘾概念及危害的阐述, 对大学生网瘾的成因进行了分析, 在此基础上对大学生怎样戒除网瘾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网瘾,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信息技术
参考文献
[1].马庆国.网瘾概念的定义与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 2006
[2].方芳.网络成瘾被纳入精神疾病[N].北京日报, 2008
[3].欧晓霞著.心理学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大学生网瘾的教育对策 篇2
近些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的普及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普遍潮流。其中蕴涵的丰富信息给我们打开了一扇不一样的窗户,而对信息有着巨大需求的大学生,自然而然的将网络变成自己生活中的一部分,这既是社会形态由传统型向网络社会的转变,也是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对大学生来说,在对网络的利用上,各种信息的获得变的更加快捷和方便,丰富的内容,美丽的画面,新奇的信息,这一切都成为了网络吸引大学生的独特魅力。
在我国,教育的现状使得大多数学生在大学之前的教育中是以学习为重点,加上网络的丰富资源,以及高校周围层出不穷的网吧,这一切都成为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温床,在近些年来,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带来了许多的负面影响,也同时引发了许多的反面事例,大学生的网络游戏成瘾已经变的常见,并且有普及化的趋势和更大的危害性。因此,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也是为保证大学生心理健康,完善教育制度,促进大学生成长的必要过程。
现代信息网络已经进入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日益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大学生作为信息时代最为活跃的人,已经成为网络使用的最大用户。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01年的第7次统计,我国网民有56%是24岁以下的青年,而且这几年这个数字在不断的上升中。国外有研究表明,网络成瘾者每周使用网络平均38.5小时,而非成瘾者仅为4.9小时;83%的网络成瘾者是开始使用网络一年内出现症状的,而且笔者调查中也表明在被调查的大学生中80%每天的上网时间都超过1个小时,所以可以看出现在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问题是全世界关注的重要问题,并且通过不一样的方法,有许多不同的研究结论,现阶段国内外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成因研究基本方法有以下的几种理论:
1.根据对网络游戏成瘾的定义来对成因进行分类,这一类的研究者多是先通过界定 “什么是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再来对其进行研究,他们的研究方向,研究内容以及研究方法大多与他们所做的定义有关,基本可以看作是其定义的延伸,比如2005年7月份大连理工大学的王铮的《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现象研究》一文中其作者就是借鉴了国外网络成瘾和网络游戏成瘾两方面的理论,归纳出了网络游戏成瘾的定义,以及判断方法,并且采用了个案调查的方式对15个有过网络游戏困扰的学生进行了访问,并最终总结出了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三个原
因:个人的性格原因,外部环境原因以及网络游戏自身。这一类型的研究现在其实是比较多的,因为这些研究在笔者看来是一些很好的基础类研究,它们为别的研究方法与过程提供一些宝贵的数据和资料。
2.根据对个人的分析进行研究,笔者曾经看过台湾的一个个人网站,在里面有一篇个人日记,里面的内容就是关于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成因的一些看法,在这篇文章中,它的作者是一名台湾的大学生,他自己就曾经是有过迷恋网络游戏的经历,他在文章中指出他沉迷与网络游戏是因为现实生活的不可预测与不可控制的特性,并且在网络游戏当中可以得到更多的满足感与体验,就是可以有更多的正向强化刺激,例如在网络游戏中别人会称赞他的等级高,羡慕他的装备好,嫉妒他有强大的工会家族,讨厌他身边的那些讲义气的兄弟,看不惯游戏中的美女在他身边,这些都成为了他沉迷在游戏中的原因,他认为正是这些让他感觉到快乐,感觉到幸福的体验把他紧紧绑在了游戏中。在关于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研究中,这种类型的研究是比较常见的,他们建立在实际的事例的基础上,有很高的可信度,而且由于大多数是自己的亲身经历,所以往往可以分析的较深,并且有许多独特的见解,在国外关于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研究中,这种方法往往会与量表和问卷相结合,使得研究结果更准确,更具代表性。
3.还有就是在研究中找到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成因的一个方面,比如说个人的人格因素,或者是个人的生活环境因素,等等。通过确定的一个研究方向使用量表等工具进行研究,例如,《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杂志》2004年1卷2期中杨文娇的《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者的人格特征研究》一文中,就是用253名男生,143名女生,使用自编的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问卷,感觉寻求量表,人际信任量表等对被试进行测量,结果发现大学生中网络游戏成瘾者所占比例为
8.3%,网络游戏成瘾得分与感觉寻求量表总分及其分量表ES(寻求体验)、DIS(放纵欲望)和BS(厌恶单调)之间存在显着负相关。网络游戏成瘾的低分组与高分组在人际信任、UCLA孤独量表和感觉寻求的分量表TAS(寻求激动和冒险)上的得分无显着性差异.在ES(寻求体验)上接近显着性差异.而在感觉寻求量表总分及其分量表DIS(放纵欲望)、BS(厌恶单调)上存在着显著性差异。在这种类型的研究中,由于研究目标确定,研究的方向性强,但是由于使用大量的量表与问卷,所以在准确率上可能会有一些差异,而且结果的专业性很强,结果的分析比较适合专业人事的阅读,许多结论难以重复检验,但是这种方式由于明确的目标,所以依然有很多人使用。
在关于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成因研究中,关于成因的类型有许多种,但是不论是国外还是国内,在研究中大多是从个人的生活环境,成长经历,社会环境,这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国外的一些生理学研究者还提出一些神经学理论来解释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原因,按照笔者的观点,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成因研究通过不一样的方法,因而产生了不同的研究结果,但是 “个人”应该是网络游戏成瘾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对个人的研究可以更好的找到成瘾的原因,并且制定出有效的戒除方法,来保证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二、我国未成年人生活方式现状
根据2009年“中国青少年生活方式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绝大部分未成年人的生活方式在各个方面(包括饮食习惯、睡眠习惯、卫生习惯、学习习惯、体育锻炼、娱乐活动、人际关系、应对方式、生活满意度)都达到了比较健康的水平,并且其表现出的形式和内容都比较均衡。在未成年人的业余活动中,做作业、复习预习功课占第一位,其次为与朋友交往,同时还有上网娱乐、看课外书、体育锻炼等其他活动。这些活动适应了未成年人在心理成长过程中满足建立同伴关系、获得尊重与成就感、提高自信与心理耐受力等发展目标的基本需要。
调查也发现少数未成年人的生活方式存在一定问题,需要改善。主要表现为:业余活动不够平衡,尤其缺乏体育锻炼;少数人生活方式的各个方面均存在问题或者偏重学习知识、技能,而运动、娱乐发展不足,造成生活方式不够均衡,上网时间相对较长,业余活动内容较为单一。
浅谈大学生网瘾的危害及对策 篇3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成瘾危害对策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由于其便捷性、丰富性、广域性等特点,受到大学生的青睐,成为大学生获取知识、交流思想的重要途径。但它给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使得一些人深受其害。部分大学生上网成瘾不仅对其身心的健康、正常的学习、人格的发展等产生了极大的危害而且对学校的学风、校风的建设以及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大学生网络成瘾已经成为当前高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网络成瘾对大学生危害的主要表现
1、对身体产生严重危害 大学生长期上网会严重损害身体健康,长时间上网会使得眼睛过度疲劳,从而加速视力下降,引发各种眼科疾病。总是坐在电脑前不参加户外体育锻炼,容易引起颈椎病、关节疼痛及全身不适。睡眠时间不足会导致生物钟紊乱,使大脑神经中枢处于兴奋状态,引起植物神经紊乱,体内激素水平失衡,从而导致免疫力下降,身体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极易诱发各种疾病。
2、对学习产生严重影响
严重影响学业是大学生上网成瘾的显著危害。有些大学生上网是为了获取学习中所需要的资料或开阔视野,但网络上瘾者网的目的不是为了学习,而是为了游戏、聊天等。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耗费在了网络上,对正常的学习不感兴趣,导致学习目标丧失,上课睡觉,经常迟到、早退,逃课现象严重,学习成绩直线下滑,甚至无法完成学业。
3、严重影响心理健康
长期迷恋网络游戏的大学生在心理上会受到很大的影响。由于长期处于迷恋好玩、刺激而又富于挑战性的虚拟世界,部分大学生对正常的学习和娱乐活动毫无兴致,把对现实的感觉和喜怒哀乐全然寄托在虚拟世界。其主要表现是一是长时间玩游戏之后会产生幻觉注意力下降,反应能力变差,影响智力发展,影响学习。如果过不了某一关在心理上还会产生焦虑情绪。二是大学生玩网络游戏成瘾后一旦停止网络游戏活动便无心做其他事情,情绪低落,思维迟缓,记忆减退,食欲不振,形成精神依赖和相应的生理反应。网络世界丰富多彩,其中也包含許多不良的东西,容易误导大学生价值观、人生观。
4、严重影响人际关系
上网成瘾后,网瘾者过度依赖和依恋网络,关注网上信息甚于关心现实生活,逐渐对社会产生隔离感,形成封闭、孤僻的性格特征,造成对现实的适应能力下降甚至退化。另一方面,由于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耗费在网络上,喜欢在把虚拟世界中交友,脱离现实,忽视真实的人际关系,与他人交往频率减少,极不利于大学生现实人际交往和健康人际关系的建立,会严重影响和制约其正常的社会生活。
5容易引发犯罪活动
近年来,在高校因网络成瘾而引发的道德失范、行为越轨甚至违法犯罪的现象有所增多。网络信息量大内容丰富,但也充斥很多黄色信息、暴力信息等垃圾信息。这些不良信息严重污染了大学生的思想,导致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道德感弱化,甚至扭曲了大学生的心灵,诱发了大学生网络犯罪。另外网瘾大学生普遍自制力弱,法制观念淡薄,道德认识模糊,往往在不知不觉中陷入网络犯罪活动。目前因为网络成瘾而引发的道德失范、行为越轨甚至违法犯罪的问题正逐渐增多。
二、防治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对策
1、加强德育教育。首先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加强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提高他们的自律能力、自控能力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其次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互联网,更好地利用网络便利的功能抵御网络的各种不良信息的侵害。第三,对刚进入大学的大一新生要及时进行网络知识教育和网络道德规范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合理使用网络的意识,能够做出合理的判断和选择。第四,利用报刊、网站专家主题讲座、张贴警示语、播放教育影片等活动等宣传阵地规范上网行为,提醒学生要合理安排上网时间。最后,加强对自控能力较差的大学生的教育引导。网络成瘾的大学生往往自制力差学习基础薄弱性格内向不善于和别人进行交流沟通。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干部和学生家长要配合起来主动干预加强对网络成瘾者的教育引导。
2、充分发挥党、团组织的作用。针对经常出入网吧的学生学院可以安排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班干部对他进行监督以“一帮一”或“多帮一”的形式进行帮带。给他做必要的辅导同时可督促其按时休息、按时上课,在学生中尽量营造一种团结互助的氛围,做到以情动人。在班级活动中有意识地给其安排一些任务积极带动其参加班级活动使其增强与人沟通交往的能力逐渐融于班集体。
3、学校要建设健康的校园网络环境,营造良好的上网氛围。在校园网安装性能优越的信息安全防御设备;设立网络德育专题;开创一些红色教育网站,开展一些文明上网主题活动,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环境,充分发挥网络对大学生的正能量作用。采取当代大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积极介入、妥善引导大学生合理运用互联网,在教会他们正确利用网络进行交流和信息收集的同时,也使自制力差的大学生逐步消除网瘾造成的不良影响。
4、重视对网络成瘾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开展心理调适和咨询活动。配备心理老师,加强心理障碍的干预力度,对个别陷入网络太深的同学应注意采用个别辅导的方式对其进行循序渐进的心理疏导、治疗。在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前必须充分了解原因对症下药。对已经产生网络成瘾综合征、情感冷漠症等严重问题的大学生,则应该请专家做行为治疗,必要时配合适当的药物控制,避免产生更大的生理和心理上的伤害。
5、利用网络手段进行师生交流。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上网,例如可以利用QQ开展远程、校际与校内间的教研活动,探讨教学上的问题,或学生的教育问题,还可发布班级通知等。加强网络安全及案例教育把沉迷于网络游戏、无节制上网聊天所带来的危害通过事例展现,让他们从思想深处认识到网络成瘾的严重后果。尽早改变这一不良行为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自己的专业学习中去。
6、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大学生的兴趣和参与意识。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减少他们对网络的依赖和迷恋,从而弱化大学生网络行为,使其走出虚拟世界而走到现实生活中来,并在包括文体、科技、社团和社会实践等活动中展现自我、发挥特长。鼓励他们积极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创造条件让学生展示才能,把学生的兴趣吸引到健康向上的活动中来。同时也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感受人际交往的乐趣,增强人际交往能力,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
7、加强校园网络的监督与管理。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大学生进行网络活动的地点逐渐由校外网吧转向学生宿舍。加强校园网络监督和管理是干预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有效措施。学校要出台校园网络管理相关规定,倡议低年级学生在学习基础课阶段不要购买电脑,
引导高年级学生合理、文明使用网络,增强大学生上网的法制意识、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规范网络秩序严肃网络纪律。
综上所述,部分大学生的网瘾现象对其本人的正常学习、身心健康、人际交网等产生了极大危害,对之应引起高度重视,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防止或减少大学生网瘾现象,进而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孙婷婷关于青少年学生网络成瘾现象的分析[J]成功教育版,2008
[2]张丽网络对大学生心理的负面影响及教育对策[J]才智,2009
中学生“网瘾”的成因及对策 篇4
一、中学生上网成瘾的原因
1.家长认识 偏颇 , 孩子精神空 虚。好多家长认为,教育孩子就是学校的责任,至于家长,只要把孩子照顾好,身体健康就足够了。很多家长只顾工作,子照顾好身体健康就足够了很多家长不愿把握孩子的心理状况与教育方不愿把握孩子的心理状况与教育方法,也不主动了解学校的教育情况,只要孩子成绩好,一切都无所谓。
家长忙于工作, 孩子回家就很孤独、寂寞。试想一个活蹦乱跳的十几岁的孩子, 怎么可以一个人静静地呆着呢,怎么来排除孤独寂寞,网络便成了首选。在这个丰富的世界里,孩子尽可以海阔天空地聊,自由自在地玩。
2. 过分关注 成绩 , 孩子心灵受挫。家长过分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孩子的心理需求。使得他们除了时时遭受 挫折和打 击之外 ,很难在学习上有所收获。这就使孩子在学习上主动或被动地放弃了应该为之积极进取的目标。他们难免由原先的有所期待渐渐地步入了失落、失望、麻木的“泥潭”,最终对学校、班级、学习完全失去了信心和兴趣。 孩子除了痛苦、焦虑、忧郁,就只会本能地逃避学习, 去找个虚拟世界来麻醉自己, 因为那里他可以自由自主、自娱自乐,有他们期待中的成就与荣誉、关注与爱心、兴奋与激情。成就与荣誉、关注与爱心、兴奋与激情。
3.家庭氛围 不融洽 ,孩子逃避排解 。有人把家比作港湾,家是一种依托,家是一种温暖。可是现实生活中,有好多家长却忽视了家庭氛围的营造,动辄就吵架。青春期的孩子都有一颗敏感的心,看着大打出手的父母,听着声嘶力竭的争吵,或者面对死寂一片的冷战,孩子感受不到爱的阳光,只好选择一个精神的避风港。网吧就成了他们发泄的最佳选择,那是一个逃避现实的最佳去处。
4.家长沉迷 网络 ,孩子上行下 效。俗话说 :上梁不正下梁歪。当家长振振有词地训导孩子的时候,你可曾想到:身教重于言传。你口口声声说孩子不按时休息,不好好看书。那么你又是怎么做的呢,曾有这样一位家长,本人就是网游爱好者,上网无节制,对孩子不闻不问。当要求孩子学习时,自己却沉迷其中不能自拔。孩子上网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好奇心理,家长如此痴迷,孩子自然也有一种试一试的欲望。
二、戒除网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用爱心架 起沟通的 桥梁。爱心 ,是与未成年人沟通,帮助他们戒除网瘾的基本条件。“子不教,父之过”,工作固然重要,但与孩子的沟通必不可少。家长可以经常带孩子去做户外运动,分散一下注意力。当然,我们也不可把电脑直接打入“冷宫”,如果孩子喜欢打游戏,就挑一些开发智力的游戏让他玩,不要因为工作忙而疏远孩子,可以陪孩子一起玩。因为在你进入到他们的游戏中的时候, 你可以在不知不觉中控制他们游戏的时间,慢慢地给他们降温。
2.用耐心引 导健康地成长。 家长要与时俱进,更新观念,督促孩子健康上网。因为网络毕竟有丰富视野,获取知识便捷等优点。家长要适时监督, 把握孩子在家上网或去网吧的质、量、度,父母要适时提醒,适当督促孩子上网有度。上网时间的控制是戒 除网瘾的 最重要的 一项工作。家长可以与孩子共同制定减少上网时间的计划, 同时还要改变上网方式,不让孩子进网吧,可以考虑在家中上网。
3.用诚心打 开孩子的心 扉。在与孩子的交流中, 应让孩子感觉到你和他是平等的, 这样孩子才会向你打开心扉。和孩子交流,要争取孩子的认同感, 从他们感兴趣的话题逐渐过渡到中心话题。努力让孩子视父母为“自己人 ”,让孩子切 实认识到上网成瘾的坏处, 然后适时引导孩子读一些有益的书籍, 让孩子在充实精神的同时渐渐淡化对网络的依赖。
一个网瘾问题学生教育案例 篇5
一、案例陈述:
记得2011年9月高一新开学,当时我负责担任高一某班的班主任工作和语文教学工作,这是我第一次当班主任,心理压力蛮大的,但是我尽量去做好自己本职工作。其中有一个学生陈某,刚开学时接触觉得他是一个说话斯文,性格文静,在班上没什么违纪的行为,听话,乖巧,爱学习的男生,感觉良好。但是时间过去没多久,在高一的第一次期中考试过后,观察班上学生成绩的时候,就发现陈某的期中试成绩相比入学成绩,退步很大。虽说陈某的成绩不是拔尖的,但从初三毕业到现在也没几个月时间,成绩怎么会由班上中等水平一下子落到倒数几名呢?这实在令人疑惑,于是我就开始认真观察他的行为,并向与他交往比较密切的学生打探情况,终于发现他又上网玩游戏的行为,并且逐渐成瘾,再无心思学习,甚至出现逃课现象,成绩最终一落千丈。
二、案例分析:
根据我的多方了解,终于知道陈某以前初中成绩还好,初三毕业考试考得比较理想,在暑假过于放松自己,和一帮朋友学会上网,玩游戏,聊Q等。由于以前比较少接触网络,现在在朋友引导下,感觉十分新奇,好玩,有趣,在暑假时就没法控制自己,整天跑去上网,养成了上网的坏习惯。尽管高中新学期,来到新学校,有新同学,但陈某还是没办法克制自己的网瘾。平时经常向我借故请假,撒谎身体不舒服,或者要买生活必需品等,趁机出去上网。当时我还不发觉他 1
是趁机出去上网,尽量批假给他。还有就是虽然陈某是住宿生,但在晚睡后,趁我查房检查人数后,他再偷偷爬墙出去上网,一直到第二天早上才溜回来。或者确实没办法出去上网,就利用手机上网,晚上根本没休息,因此导致出现白天上课走神,打瞌睡,练习、作业没完成等行为,成绩一下子就降落下来。
三、措施方法和反思
虽然我工作已有两年,但是这毕竟是我第一次当班主任,经验不足,面对这种情况,深感自己的责任比较重,非常希望能够挽救这位学生。
首先作为班主任的我要自我反省,在开学第一时间没能及时了解学生的情况,被他表面迷惑,因其在我的课堂上表现还可以,没有出现打瞌睡,玩手机等现象。等到期中考试过后,根据学生班干部的反馈和自己再向科任老师询问才发现陈某的严重违纪行为,这时我才觉得事态发展的严重性。虽然当时第一时间想着联系家长,直接叫家长带回家家教,但后来想想,觉得太突然了,可能对学生伤害很大。因此我决定先和陈某聊聊,毕竟他的网瘾时间不是很久,也许老师劝说教育一下,可能会得到遏制。
于是我找了一节晚自修好好和他谈谈,我帮他分析了网瘾的危害,一方面是他的身体休息不规律,晚上不睡觉,白天上课睡觉,整个身体都累垮了,生物钟出现紊乱,体力跟不上,根本没法学习;另一方面,因为沉迷网络,深受网络游戏,小说等暴力,黄色的影响,心里产生扭曲,经常抽烟,喝酒,还有为了上网,向老师或家长撒谎,要钱,晚上还翻墙出去等出现种种不良行为。经过一番详谈,陈某表现态度也很好,他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所在,诚恳地向我承认的他的错误,并表示要改正。我当时听了很安慰,觉得很有成就感,并鼓励他要克服网瘾,提高自己的自制力,不要跑出去上网。
从这次的成功交谈中,我认识到:网络成瘾和吸毒、赌博一样,是一种精神依赖症,一旦陷入,很难自拔,只有及早发现,及早引导,才能防患于未然。但切不可操之过急,什么事都找家长,让家长处理,带回家家教,搞一刀切。最好的办法是多与孩子进行沟通,让他们感到老师、朋友的关心,反而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事情又过了几天,我一直都对陈某有所关注,发觉他最近几天的表现还不错,上课不算很认真,但起码不打瞌睡,不玩手机了,还有也能按时作息,不偷偷溜出学校了。但是又过了一个星期左右,班干部又反映陈某又开始上网了,再次恢复到以前的状态。没想到会出现这种反弹的局面,后来仔细想想:学生的意志力还比较薄弱,陈某虽能意识到过度上网所带来的危害,企图缩短上网时间,但总不能坚持很长时间。如果突然强制戒除,就会变得焦躁不安,不可抑制地想上网,最后成瘾行为反复发作,并且表现出更为强烈的倾向。因此,我觉得单靠我和陈某谈话这种方式成效应该不大了,陈某的本质还不错,相信家长、学校共同参与,结合他们的力量,给他多一点关心和帮助,也许会更有影响力。
第一我邀请陈某的家长到来,希望和家长相互配合,实行强强联手,共同解决陈某的问题。首先要求家长不要一味地责骂批评或采用
暴力手段对待陈某,而是鼓励,相信陈某一定能改正。陈某的家境也不是很好,通过父母与他的深切谈话,他也明白父母对他的期望,为他的学习付出的辛勤劳动,每一分钱都是父母的血汗钱,不应该乱花,甚至撒谎向家里要钱,给家里增加了很大的负担。陈某痛定思痛,当着家长和老师的面,主动写下保证书。
第二除了家长方面的配合,我也向学校反馈了意见,希望学校方面也要加强管理,一方面班主任晚休查班要认真,另一方面学校保安巡查也要更加严谨,防止学生半夜翻墙出去上网。
第三陈某要主动克制自己的上网行为,上缴手机等,我还找了几个学生配合监督和管理的他的行为,时不时替他打气,一起帮助他克服难关。
大学生网瘾的教育对策 篇6
【关键词】中学生网瘾 危害 预防
【中图分类号】G6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186-01
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通过调查发现网瘾群体中中学生网民的比例是最高的。“我国9000万网民中82%为青少年,其中未成年网民就有1650万”。并且网瘾青少年在年龄分布上呈现上升趋势。如何预防网瘾是一个关系到千千万万个家庭,甚至整个民族素质、国家未来的大事。
一、什么是“网瘾”
“网瘾”的概念,最初由美国心理学家格登博格(Goldberg)提出,随后,匹兹堡大学的金伯利·扬博士(Dr.Kimberly Young)发展完善了他的这一概念。
“网络成瘾”(internet addiction,简称IA)、“网络成瘾症”(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简称IAD)或“病态网络使用”(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简称PIU),指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的上网行为冲动失控,表现为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个体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
我国对“网瘾”的定义如下:
网瘾评判标准的前提为:上网给青少年的学习、工作或现实中的人际交往带来不良影响。
在此前提下,只要满足以下三个条件中的任何一个:(1)总是想着去上网;(2)每当不能上网时会感到烦躁不安、情绪低落或无所适从;(3)觉得在网上比在现实生活中更快乐或更能实现自我,即判定他有“网瘾”。
二、中学生网瘾是如何产生的
中学生上网成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从主客观两方面来分析。首先,中学生自身的身体和心理状态是决定因素,他们身心还不成熟,容易受到一些不良信息的干扰,具体表现为:
(1)自控能力欠缺。中学生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尚未定型,其自制性和自律性较差,因而他们一旦上网便难以抵制网络的诱惑,往往可能被网上光怪陆离且层出不穷的新游戏、新技术和新信息网住。
(2)认知能力有限。虚拟网络充斥着大量“垃圾信息”和“虚假资讯”。对于身处社会边缘、分辨能力有限的中学生来说,面对网上新奇、刺激的信息极易受其诱惑。
(3)自我意识强烈。“中学时期是人生中自我意识和叛逆心理最强烈的时期,中学生急于摆脱家校管制,追求独立个性和成人化倾向,确立自我价值,网络恰好提供了这样一个虚拟的空间。”网络成为中学生展现自我的平台。
(4)青春期学生身体走向成熟,生理需求产生且愈加强烈。
当今中学生所处的客观环境是导致他们沉迷网络的重要因素:
(1)家庭环境。事实证明,几乎所有问题学生背后都有一个问题家庭。现在农村出现了大批“留守儿童”。他们因疏于管理容易涌进网吧,从而沉迷网络游戏,难以自拔。
(2)教育环境。由于缺乏有效引导部分学生把电脑和网络当成一种娱乐工具。
(3)社会环境。目前网吧遍布大街小巷,尽管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网吧的条例,但在实践中对网吧尚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
三、中学生网瘾的巨大危害
中学生正是长身体、长知识、健全人格的黄金时期,一旦上网成瘾,容易产生极大的危害。
首先,对学生本身造成巨大伤害
1.网络成瘾对学生生理健康产生危害
上网时间长会导致体内神经递质分泌紊乱,会使肌体免疫功能降低,从而诱发种种疾病,如心血管病、焦虑症、抑郁症等;也会导致视力下降。
2.对学生心理健康产生严重危害
患者由于过分迷恋网络,导致与社会隔离,与同学、亲朋间的沟通交流大大减少,人际关系淡薄,导致抑郁、孤独水平升高,而这正是抑郁症等心理疾病产生的前奏。
3.对学生学习成绩产生负影响
4.网络游戏一般以“攻击、战斗、竞争”等为主要内容,学生长期玩飞车、爆破和枪战等游戏,不仅会模糊他们的道德认知,还会诱发其攻击性行为,甚至反社会行为。
第二,对家庭和谐带来巨大冲击
对于学生沉迷网络导致成绩下降,父母往往会表现出急躁情绪,甚至打骂,导致父子关系紧张;夫妻教育方式产生分歧,会影响到夫妻感情;现实中甚至出现了孩子为上网杀害父母的恶性刑事案件。
第三,对社会安定形成危害
学生上网费用来自于父母,当花销被限制时,很多学生为了继续上网便铤而走险,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四、“网瘾”的预防
“网瘾”是一种心理疾病,一旦发生,便很难戒除。对“网瘾”问题“防重于治”。预防“网瘾”应从产生原因找对策:个人、家庭、学校、社会。
第一,中学生应该努力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培养健康向上的价值取向;中学生要多学习知识,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中学生应该努力培养各方面兴趣,如音体美方向,转移对网络的关注;中学生要正确认识网络、计算机的作用。
中学生是“网瘾”的主体,也是能否预防的关键。
第二,家长应与孩子多交流沟通,营造温馨的家庭气氛。父母们应该与孩子多沟通,不要让网络成为青少年的“精神避风港”。
第三,学校监督与引导双管齐下。学校制定有针对性的《上网规则》来约束、规范学生上网。开办相关讲座,培养安全防范意识与网络文明行为。教师多与学生交流,帮他们辩证地分析网上的一些现象,把网络中与教学相关的知识带进课堂,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第四,社会有关部门加强管理。政府要对网吧进行强有力的管理和监督;公安部门要研发实用的身份鉴别系统,正确对待未成年人。
五、总结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促进社会发展的同时,还使部分人沉迷其中,不能自拔,其中就包括中学生。我们应该做的是发挥全社力量,将网络培养成有利于学生的平台,让学生获得真正的提高。孩子是我们的未来,让孩子远离“网瘾”是我们每个人的义务。
参考文献:
[1]〔美〕金伯利·S.扬(Kimberly S.Young).《网虫综合症:网瘾的症状与康复策略》〔M〕.毛英明,毛巧明,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0
[2]彭晓宽 武慧娟.《我国青少年网瘾问题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探讨》,[中图分类号]C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234(2008)01-0108-02
大学生网瘾的教育对策 篇7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沉迷,互联网
互联网技术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一个伟大的里程碑, 其便捷性、交互性、丰富性、广域性带来了人类生活方式的革命性变革, 极大地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大学生作为网络的主力军, 通过了互联网获得了宽阔的视野、知识面以及交往空间, 然而, 一些大学生沉溺于网络, 花费大量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 在大学宿舍, 常见的景象是“人手一台电脑, 上网直到天明”。一些同学形成“网瘾”, 这不仅给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还易导致行为异常、心理障碍、人格障碍等严重后果。现阶段, 如何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上网观念, 减轻乃至消除网络的负面效应, 是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当务之急。
一、大学生“网瘾”的成因
(一) 社会因素。
一个社会互联网运行的客观状况构成了网络运行大背景, 社会背景对社会中每个成员生活方式、行为方式的选择有着潜在的规定性和制约性。目前, 我国网络管理的方式方法、技术手段、范围等都相对落后于互联网形势发展状况, 网络管理和网络运行状况存在着一些漏洞和弊端, 为大学生沉迷网络、形成“网瘾”提供了可乘之机。一方面, 对于网吧的管理尚显力度不足。在城市、乡村的许多角落, 都有非法网吧生存的踪迹, 这些“黑网吧”的网页不仅可以方便链接到传播不良信息如色情、暴力、赌博、犯罪的网站, 而且上网人员极其复杂, 是治安和刑事案件发案率最高最频繁的地方之一。而网吧的经营者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 纵容和包庇各种违规、违法行为, 提供“一条龙”服务, 上网人员吃住都可在网吧进行, 这也为管理部门增加了工作难度。另一方面, 对网络信息的管理仍存在漏洞。从社会教育和意识形态角度来讲, 网络上不健康的内容, 会对社会的稳定和人类的发展造成阻碍, 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定型, 受网络上不良信息的影响, 容易导致大学生不良心理和不良行为的产生。而通过非法信息技术手段盗取个人信息、诈骗等犯罪行为的获利性, 也诱使大学生沉迷与网络违法犯罪, 黑客、病毒、人肉搜索、“某某门”频发, 对社会和个人生活产生了巨大危害。
(二) 家庭因素。
大学生沉迷于网络这一虚拟世界, 可以从家庭中找到其根源。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人类有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交往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上述五种需要按照次序依次满足, 当下一级需要获得满足之后, 追求上一级的需要就成为行动的动力。大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逐步成熟, 满足了生理、安全需要后, 自然要追求社会交往的需要和尊重的需要。社会交往需要包括对亲情、友谊、爱情以及隶属关系的需要, 尊重需要指获得自尊心和受到别人的尊重、信赖和高度评价的需要。在一些大学生的家庭, 父母与子女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很难有共同的兴趣爱好和共同语言, 缺乏对子女的引导, 子女与父母的心理距离越来越远, 很难从家庭获得情感的慰藉, 得不到应有的关怀、理解、信任和尊重。与此同时, 网络以其高度的开放性、娱乐性、交互性给大学生提供了一个信息多样化的世界, 在这个虚拟世界, 交友、网络游戏、看电影、参与网络自组织等活动, 满足了大学生社会交往的需要和获得群体认可、尊重的需要。因而, 一批大学生沉迷网络, 形成“网瘾”与家庭因素密不可分。
(三) 学校因素。
学校是受教育者接受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身心教育的专门机构, 学校决定了大学生身心发展的方向、深度和广度。大学灵活松散的管理体制和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 给刚从高中繁重学习压力中解脱的大学生自主安排学习和生活的空间。大学采取学分制, 绝大部分大学生只要考试及格就可以拿到顺利毕业, 拿到学位证书, 学校对大学生课余的活动无明确的管理和引导, 而大学生普遍缺乏自制力和远大的学习生活目标, 对如何合理地安排自己的行为和时间往往缺乏理性的选择和控制, 相当一部分学生选择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围绕着网络进行的, 从获取知识到交朋友, 一切都依赖于网络。
(四) 大学生自身因素。
大学生学生多数处于18~24岁这一年龄阶段, 在这个阶段, 个体的生理发展已接近完成, 基本具备了成年人的各种生理功能, 但其心理发展却并未成熟, 身心发展存在着不平衡性。他们是一群正在成长的青年, 是一个其内心体验极其微妙的群体, 急于去了解世界, 把握外部环境。因处于这一特殊的年龄阶段,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熟, 价值判断力和抵制诱惑、拒绝不良影响的能力还很薄弱。网络的开放性和隐蔽性不单给大学生带来一个信息缤纷的世界, 同时也提供了大量的文化垃圾, 这些文化垃圾诸如赌博、色情、网络游戏等对青少年有巨大的诱惑力, 使之沉湎其中, 不能自拔。
二、针对大学生“网瘾”的干预对策
(一) 加强网络先进文化建设。
国家和政府应在全社会营造健康向上的氛围, 形成有利的外部大环境。加强网络文化建设, 必须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去覆盖网络阵地, 实现网络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融合, 需要政府的教育、文化等部门进行网络文化的调查研究, 发现新现象, 研究新问题, 为网络先进文化建设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另外, 网站是重要的思想宣传阵地, 政府相关部门应重视这一战线, 用新进的文化去占领, 用科学健康的内容去影响青年人。当前, 应加快建成一支网络先进文化建设的队伍, 大力创建宣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网站, 为大学生提供一个净化了的文化大背景。
(二) 发挥高校共青团组织的引领作用。
将高校辅导员、团学干部、“两课教师”、党员学生团结起来, 组成一支专职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队伍。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和网络的法律知识教育, 提高大学生群体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 宣传道德自律、文明上网, 在校园内传播健康网络文化。同时, 加强对有“网瘾”的大学生的教育和疏导, 帮助他们确立合理的学习目标和生活习惯, 提高大学生的自制力, 加强对他们的心理疏导, 帮助其走出“网瘾”的泥潭。
(三) 家庭作用。
家庭是大学生最早接受教育的场所, 家庭教育在培养人这一复杂而细致的工作中不可或缺。良好的家庭有助于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顺利与学校生活、社会生活接轨, 并合理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想法。防止和杜绝大学生“网瘾”现象, 应发挥家庭教育的奠基作用。首先, 家长应注重子女坚强意志力的养成, 经常给子女提出锻炼意志力的任务和要求。其次, 全方位营造家庭道德教育的环境, 父母应以身作则, 及时发现子女道德困惑, 并适时给予引导, 同时结合适当的奖惩措施, 有的放矢地进行道德教育。最后, 引导子女产生情感认同, 在家庭生活中, 要关心爱护子女, 用真挚的情感感染子女, 考虑到大学生子女的年龄特点, 父母应注意教育的方式, 用热情洋溢、乐观开朗的教诲, 而不是易激怒孩子的语言。家庭中父母关注他们的需要, 聆听他们的想法, 使大学生乐意与父母经常沟通, 获得情感帮助和认同, 从而避免大学生在遇到问题时沉迷于网络世界。
(四) 大学生加强自身修炼。
网络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 以游戏和视听功能为主的娱乐功能可能使部分学生身陷其中不能自拔。这迫切需要大学生自身加强修炼, 培养自制力, 树立远大的学习、生活目标, 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 能够寻找合适途径找到自我, 而不要把上网作为逃避现实生活问题或者发泄消极情绪的工具。大学生应寻求合适的途径来充实自身精神生活, 如体育运动、参与社团等作为代替上网的业余爱好。
(五) 推进网络法制化建设。
目前, 网络犯罪已成为全世界范围内社会公共安全问题, 迫切需要政府投入极大关注, 通过国家立法制定严格健全的法规、政策, 并设立专业机构, 管理各种网络行为, 解决网络纠纷, 保护合法的网络活动, 打击网络违法犯罪。我国的网络立法还处于起步阶段, 网络法制化的发展程度远远落后于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加强网络法制化建设, 客观上为大学生上网确立和活动准则和安全行为界限, 这也是保证大学生健康上网的根本举措。
三、结语
大学生网瘾的教育对策 篇8
关键词:网瘾大学生,帮控,四助体系
一、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深层原因探析
1. 网络多重特性可以满足大学生的生理及心理需求
在信息时代,互联网络具有匿名性、空间虚拟性和信息资源的丰富性,网络娱乐媒体和网络游戏能够给大学生带来多感官刺激。这些网络特性极大地满足了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的各类需求:网络的匿名性使得大学生可以在匿名的状态下,自由选择交流的对象,对现实的不满尽情地宣泄;网络提供的虚拟空间补充了现实中的缺憾与不足,为大学生满足情感诉求提供了丰富的空间;网络中海量的信息和资源,为大学生资料搜索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和快捷方式;网络媒体与大学生具有的好奇、喜欢惊险刺激、对新事物反应迅速、强烈的求知探索欲的心理特征相匹配[1]。因此,当代大学生对互联网产生了极大的依赖感,当做一种逃避问题或释放焦虑不安情绪的方式,通过网络实现自我价值的肯定,往往会造成一些大学生对网络产生心理依赖而最终患上网瘾。
2. 社会、学校机制体制的不健全
我国互联网行业起步较晚,相关法律、管理体制目前还不够健全,社会相关部门对网络运行实体———网吧的管理比较欠缺,对网络游戏没有出台统一的行业规范和标准,没有建立完善的网络游戏分级制度,使得网络游戏的内容参差不齐,低俗、不健康的内容充斥其间,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2]。
高校网络氛围比较浓厚,学校文化建设和教育管理相对滞后,大学生上网比较方便,在相对宽松的大学环境中,他们绝大部分的时间都通过网络满足生理和心理需求。学生数量众多,学校、辅导员的管理很难具体到每一个人,心理和学习态度的教育引导更难以个性化。
3. 学生自身因素
大学生在经历了高考的严酷考验后,对大学生活认识不足,初入大学得到了全身心的放松,使得网络成了他们大学生活中的精神支柱,影响正常的认知、情感和心理定位;大学生求知欲旺盛,对外界的新鲜事物充满猎奇心理,互联网对他们更具有吸引力,大学生生理上的成熟与心理上的不够成熟矛盾尖锐,自控能力较差,难以抵制网络的诱惑,沉溺于其中难以自拔;独生子女过多导致大学生个体比较孤独,容易形成性格的缺陷,选择到虚拟世界里寻求慰藉,最终陷入网络成瘾的境地[3]。
二、大学生网络成瘾带来的危害
1. 危害大学生身体健康
大学生正处于身体发展的关键时期,长期沉迷于网络世界使得大学生绝大多数的课余生活被电脑占据,没有办法保证必要的身体素质和体能的锻炼。网络成瘾大学生长期“宅”在寝室,足不出户,饮食不规律,通宵达旦,睡眠减少,睡眠质量极差,容易诱发各种身体疾病。
2. 危害大学生心理健康
网络虚拟世界使得大学生混淆现实自我和虚拟自我的界限,使虚拟人格反过来成为现实中社会人格的主导力量,造成心理错位与行为失调,导致人格发生异化。网络成瘾还影响了大学生正常人际交往能力,使其性格孤僻冷漠,容易与现实生活产生隔阂,导致自我封闭,只寻求“人机对话”,甚至形成社交恐惧症,严重者则会诱发抑郁症。
3. 影响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网络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使得大学生可以充分接触各种外国意识形态的思想和文化,大学生在互联网上接触的消极思想会使他们的价值观产生倾斜,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他们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网络环境比较自由,缺少现实社会中道德规范的约束,大学生可以在网上自由任性,缺少道德自律,弱化了他们的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有可能导致他们走向犯罪的道路。
三、“四助体系”的建立
1. 社会关注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技术也成功地实现了飞跃,计算机和互联网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带动了我国信息产业和经济的飞速发展。大学生有接受新鲜事物能力强、速度快的特征,他们迅速地掌握了丰富的计算机知识,在对网络的接受和应用方面,显得更加游刃有余。对大学生网瘾的帮控工作,首先要从社会的角度给予积极关注。从国内互联网落地生根那一刻起,国家的网络安全、低俗内容、网络游戏泛滥等因素,威胁着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
近年来,国家通过出台政策对网络进行大力整治。中国互联网协会牵头制定了《中国互联网行业自律公约》规范行业发展。2010年6月22日,文化部正式对外出台《网络游戏管理暂行办法》,这是我国第一部专门针对网络游戏进行管理和规范的部门规章,并首次将网游玩家实名注册提上相关法案。2011年5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设立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要职责是落实互联网信息传播方针政策和推动互联网信息传播法制建设,指导、协调、督促有关部门加强互联网信息内容管理,负责网络新闻业务及其他相关业务的审批和日常监管,指导有关部门做好网络游戏、网络视听、网络出版等网络文化领域业务布局规划,协调有关部门做好网络文化阵地建设的规划和实施工作,负责重点新闻网站的规划建设,组织、协调网上宣传工作,依法查处违法违规网站,指导有关部门督促电信运营企业、接入服务企业、域名注册管理和服务机构等做好域名注册、互联网地址(IP地址)分配、网站登记备案、接入等互联网基础管理工作,在职责范围内指导各地互联网有关部门开展工作。国家健全完善的法律法规是社会对网瘾青年关注的重要体现,国家对网吧的监管力度需进一步加强,通过招募网吧义务监管员、出台相关政策法规、强化执行力度等方式,杜绝未成年人走进网吧上网,发挥社会的积极关注作用。
2. 学校帮助
随着人们生活水准的提高,很多大学生都拥有自己的电脑,大学生上网的地点也由网吧转变为学校的宿舍,因此,从学校育人角度出发,加强校园内对学生上网的监管是十分必要的,更是对大学生网瘾帮控的一个有效途径[4]。
第一,学校设立网络管理中心,通过技术手段,监控网络安全,对校园网络的色情、暴力和网络游戏等非法数据包进行过滤,净化学生的上网环境。通过加强校园内的管理和监督,为大学生创造一个绿色的上网环境,使大学生形成文明使用网络的习惯;在大学生全面和正确地认识到网络的意义之后,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思想上自觉接受现实生活的约束,将生活的重点转移到学习和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中,对大学生网瘾的帮控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二,学校对用电和上网的时间等进行硬性的要求,对于违反校园纪律上网的学生,给予相应的纪律处罚。尤其针对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刚刚步入大学校园,脱离父母监管,对时间和金钱都有了更加广阔的支持空间,因此这个时期是大学生形成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学校应当采取正面教育,使大学生能够正确并且全面地认识网络,消除网络的神秘感,端正上网动机。东北大学要求学生在大一年级不可以在寝室配备及使用电脑,允许学生在学校计算中心使用学生卡实名登记上网,并对学生上网时长有相应的限制;沈阳体育学院全面禁停一年级学生使用电脑,并对二年级学生实行白天禁止使用电脑,18∶00以后可以使用等相关规定;沈阳建筑大学、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等辽宁省高校对一年级学生的电脑使用都是全面禁止的。
3. 家庭辅助
据《中国青少年网瘾问题报告》显示,目前我国有1000多万青少年有不同程度的网络成瘾症状,专家分析有将近80%的学生上网成瘾,都是家庭造成的。第一,关爱缺失型。许多上网成瘾的青年学生都成长于单亲家庭,他们在家庭生活中长年缺少父母的关爱,性格内向,沉默寡言,生活中缺乏自信,就希望通过网络或者其他方面寻找归宿感、增强安全感、树立自信心,这样的大学生进入大学后,难于融入学校的集体生活,很快沉迷于网络。第二,期望过高型。一些家长对学生期望过高,一旦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就一味地指责学生,常常会使学生由于压力过大而丧失自信,而网络轻松自由的环境却令这类学生痴迷上网络;第三,管理弱化型。学生通过高考进入大学以后,家长放松了对学生的家庭监管力度,给予学生更多的娱乐时间和空间,无形中纵容了学生沉迷网络。
家长要为学生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和良好的成长环境,给予学生精神、情感上的关爱,经常与学生交流沟通,真正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所需所想,及时给予精神上的关爱、共鸣与抚慰。当学生沉迷于网络时,家长不要强行制止其行为,而要适时提醒学生上网有度,用自己对网络的认知和态度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家长要关注学生上网的内容,如发现学生涉猎不健康网站,要积极、及时地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和沟通。
4. 个人自助
在对网瘾大学生的帮控中,营造良好的外部氛围固然重要,但是网瘾大学生的个人自助将会起到决定性作用。大学生首先要提高思想认识,合理接受沉迷网络的现实,认识到网瘾对自身学习和生活的危害,有主动改变现状的愿望。其次,要树立明确的学业规划目标,培养学习兴趣。合理安排课余时间,在老师的指导和同学的帮助下,学习控制和疏导自身的不良情绪和情感,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困惑,尝试积极与外部沟通,寻求父母、老师和同学等帮助,避免逃避现实生活,把网络作为宣泄消极情绪的工具[5]。最后,积极主动参加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让健康、高雅、积极的校园文化活动占据网迷的空闲时间。
参考文献
[1]王微, 孙明哲.大学生网瘾原因浅析.教育理论研究, 2011.|
[2]郭娟娟.当代大学生的网瘾表现及心理因析.科教文汇, 2011.4.
[3]戴仁卿.需要层级理论视野下的大学生网瘾问题研究.高职高教研究, 2011, (59) .
[4]颜廷亮, 田海燕, 周振华, 李昊.高校辅导员应对大学生网瘾的对策分析.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 (8) .
大学生网瘾的教育对策 篇9
一、网瘾的内涵及对大学生的危害
网瘾是指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 而导致明显的社会和心理损害的一种现象。美国精神病医生依凡·金伯格把这种新的心理障碍命名为“网瘾综合症” (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 简称IAD) 。“网瘾综合症”很快引起了精神病学家和临床心理学家的关注。
对大学生而言, 适度、合理地使用网络, 能够很好地通过网络获取知识、技能, 进行娱乐、休闲等, 但是如果无节制地使用网络, 就会影响正常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 甚至出现身体健康受损、不能与社会外界正常交往等严重问题。目前黑龙江省高校有在校大学生80万左右, 学生网络成瘾问题一定程度上在各高校都客观存在, 网络成瘾也是困扰我省各高校学生工作的难点之一。据不完全统计, 在我省本科大学生网民中, 因缺乏学习动力、旷课逃学致使多科考试成绩不及格而降级或退学, 甚至走上犯罪道路的, 60%~70%主要都是因沉湎于网络游戏或QQ聊天等。
二、我省大学生网络成瘾现状
目前我国大学生网民比例已达95%左右, 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已经到了“可以数日不读书, 不可一日不上网”的程度, 上网已成为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调查资料显示, 目前我国13%的大学生网络使用过度, 有负面影响, 大学生网瘾“发病率”高达6%~13%, 并呈逐年上升之势。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文献, 发现目前针对黑龙江省范围内高校学生网瘾现状的调查研究基本空白。为了获得第一手资料, 本次调查采取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式;问卷调查部分, 选取哈尔滨、齐齐哈尔、大庆、佳木斯4个城市共6所大学在校生3 125名为调查对象。
在问卷调查过程中, 发放Young网络成瘾诊断量表以及上网行为调查问卷各3 125份, 各收回有效问卷3121份, 问卷统一进行编号。其中男生1 523名, 女生1 598名;所有被试年龄均在18~25岁之间;大一学生1 026人, 大二1 155人, 大三545人, 大四395人。建立数据库并录入数据, 资料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网络成瘾比例以及在年级、性别、学科类别上的分布情况, 得出比较合理可靠的样本数据。本次调查时间:2010年5月。虽然受条件限制, 本次调查问卷数量相对较少, 调查对象中没有包括高职高专院校学生, 但是选择的问卷调查对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普遍性, 所得调查数据基本可以反映我省高校大学生网络成瘾现状, 具有较高参考价值。
除了问卷调查外, 我们还通过对大学生网民深度访问、邀请专家和高校学生工作人员就调查问卷结果座谈等方式, 从不同的角度剖析问题、提出建议, 从而全方位、多角度地掌握网络成瘾学生的行为及心理特征, 得出信度、效度更高的结论, 以为有效地预防、戒除大学生“网络成瘾”提供有益的建议, 并丰富其理论。主要的调查结果如下。
1. 目前黑龙江省大学生中网瘾学生约占6.9%, 低于相关调查中的全国平均值。其中过去7d内平均上网≥6h/d的重度网瘾形式占2.3%。在非网瘾学生中, 约有10.7%的学生有网瘾倾向。
2. 在性别、年级及专业分布上呈现的相似规律是:男生成瘾发生率高于女生7个百分点;大一、大四学生高于其他年级;理科学生比文科学生网络成瘾的比例高。
3. 上网目的中, “使用QQ等聊天工具, 在线音乐影视收听收看及下载”的学生最多;其余依次为浏览信息、网络游戏、查阅学习资料等。
4. 全省大学生网民平均每天的上网时间约为55分钟, 其中近五成学生网民的上网时间平均每天不超过1小时, 但重度网瘾学生平均每天上网时间为7.7小时, 是无网瘾倾向学生的8倍。
5. 大学生上网地点在“网吧”最多, 其次是寝室、图书馆或机房以及同学或朋友处等。网瘾学生更经常去“网吧”上网, 非网瘾学生最常在图书馆或者寝室上网。
6. 在自我评价学习成绩越不好的学生中, 网瘾的比例越高;在认为自己“成绩较差”的学生中, 网瘾学生的比例达到29%;而自我评价“成绩很好”和“成绩较好”的学生中, 网瘾学生的比例在10%左右。
7. 网瘾学生中以“玩网络游戏”为主要上网目的的比例, 远远高于非网瘾学生的比例。六成的网瘾学生 (59.7%) 把“玩网络游戏”作为其上网的主要目的并且花费的时间最长, 属于“网络游戏成瘾”;非网瘾学生中以“学习和工作”及“获取信息”为主要上网目的的比例则显著高于网瘾学生。
三、网瘾的成因探析
1. 社会因素。
网络管理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社会监管力度不够。大学校园周围网吧林立, 并且社会对网络的内容没有加以限制, 许多网站为了提高点击率, 迎合网民心理, 内容充斥着暴力、色情等, 使大学生欲罢不能。在技术的支撑下, 网络游戏产品也不断地更新换代, 以满足大学生的心理需求。由于大学生意志力薄弱, 善于群体活动模仿攀比, 从而染上网瘾。另外, 网络本身的强大影响也是大学生网瘾的重要原因, 网络和网络游戏的虚拟性、娱乐性和通俗性, 展示出巨大的魔力, 让很多年轻学生沉迷其中。
2. 学校因素。
一方面, 由于高等学校的管理机制相对宽松, 大学生上网不仅时间宽裕, 而且条件便利。高校中有笔记本电脑的学生不在少数, 并且大多数高校对学生个人电脑的使用时间都没有限制, 有的大学生可以沉溺网络游戏而在寝室通宵上网。另一方面, 高校在培养学生网络应用技能的同时, 却忽略了学生网络公德和信息素养的培养。此外, 黑龙江省高校学生工作人员数量相对不足, 各高校对网瘾学生的预防教育转化重视程度参差不齐, 这也是学生沉湎于网络的客观原因之一。
3. 自身因素。
一是大学生内在自我控制能力差, 缺乏自我管理能力。从中学严格管制的环境中走出来的大学生获得了很大的自主权, 在缺少家长教师的监督以及上课学习时间减少的情况下, 最终往往因为内在控制力薄弱而深陷其中。二是大学生因就业、学习等压力的增大, 日常交友、生活中出现的困惑, 不免产生失落、自卑心理, 产生寝食不安、情绪压抑等心理, 导致到网络中寻求寄托, 从中求得精神上的慰藉, 以缓解压抑的情绪, 获得内心的平衡。三是通过调查发现, 许多网瘾学生性格偏内向, 平常不会主动与人交往, 与家长缺乏交流沟通或者互相不能理解。与家庭、同伴交流少的大学生容易转移到网络上发泄自己的不满情绪, 寻求理解和支持, 以弥补在现实生活中沟通和情感的不足。
4. 家庭因素。
家庭不良的教育方式也是导致大学生网瘾的一个重要原因。一些家长对孩子期望过高, 一旦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就一味地指责孩子, 常常会使孩子由于压力过大而丧失自信, 而网络轻松自由的环境却令这类孩子痴迷上了网络。调查表明, 父母的温暖和理解与大学生网络成瘾呈显著负相关;惩罚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否认和偏爱溺爱与大学生网络成瘾呈显著正相关。相对于非网络成瘾大学生的父母, 网络成瘾大学生的父母的教养方式显现出更少的情感温暖、理解, 而是更高的拒绝否认和严厉惩罚。其中, 父母离异、家庭突发变故、家长过度溺爱等几种情况的大学生, 网瘾的机率较高。另外调查中还发现, 父母之间的不和谐也有可能会导致子女网络成瘾;在网瘾学生的家庭中, 父母之间的沟通交流更少, 吵架的频率更高。
四、戒除网瘾的对策及思考
网瘾的预防和戒除涉及生物医学、心理学和社会学, 因此对网络成瘾行为的干预是一个庞大的社会工程。但是只要抓住其特点, 采取必要的措施, 经过大学生本人和学校及社会的共同努力, 则完全可以达到预防和矫正目的。
1. 对大学生网民的建议。
首先要加强自我管理, 提高自我约束能力, 合理有效地控制上网时间。能否合理有效控制上网时间, 可以作为衡量能否健康上网的一个重要特征。一方面要丰富自己的网络活动, 平时上网目的和网上活动要多样化, 不要集中在“玩网络游戏”等单一活动上, 可以利用网络满足自身的生活、学习、工作等多方面的需要。另一方面要选择在学校图书馆、机房等场所上网, 避免在“网吧”上网。此外要重视和加强现实生活中的沟通交流, 重视与老师、同学、家长、朋友的现实交流, 不要把网络当成自己的情感寄托。
2. 对学生家长的建议。
首先, 家长要学会与孩子有效沟通。许多父母教育方式过于简单, 要么一味溺爱、放纵, 最终导致孩子性格不成熟, 独立处理问题能力差, 使孩子不能合理应对外界事物;要么对孩子严加看管, 一旦孩子网络成瘾, 父母只是一味指责或严加管教, 这对学生网瘾的戒除没有帮助。其次, 家长不要只为孩子提供丰裕的物质生活, 却无视孩子的精神需求, 比如成就感、人际关系、被他人关注等, 使得孩子转向网络寻求精神满足。同时家长还要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 尽量避免家庭成员间发生如吵架等不和谐事件。
3. 对学校的建议。
学校要做好预防工作, 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防治应该尽早开始, 事前预防重于事后治疗, 从切断成瘾条件、加强成瘾行为监测、关注高危人群等方面着手。高校学生处、团委及各院系学生工作部门要充分利用校园网、广播台及各种刊物进行网络知识和道德教育, 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舆论环境。对于已经有网络成瘾倾向的学生要开展跟踪教育, 充分调动同学、家长和老乡等各种关系, 定期地、有计划地帮助其克服不健康的上网方式。一方面学校应建立健全严格的学校管理制度, 建立起有效的监控系统, 积极加强网络道德教育, 指导和教育学生正确上网、安全上网和科学上网, 构建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对于那些行为异常的学生要高度重视, 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状态, 帮助制定学习和生活计划, 并监督落实, 必要时立即与家长沟通并给予如批评教育、取消评优或校纪处分等处罚。另一方面学校要丰富人文关怀内容。教师的漠不关心、评价过低, 甚至是严厉批评、否定, 以及学生学习、生活和就业中的自卑感和无助感, 就很可能促使这些学生转向网络, 以逃避现实、从网络中寻求认同感。所以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生活扶助、学习帮助、就业指导等, 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点, 及时鼓励与认可学生各个方面的优秀表现 (而不仅仅是学习成绩) 。另外, 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丰富大学生的精神生活。网络成瘾的大学生大大压缩了如学习、工作、运动、人际关系等活动的时间, 学校应帮助和鼓励那些网络依赖和网络成瘾的同学积极参与体育、文艺、科技和社会实践等校园文化活动, 给他们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 使他们在现实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取得一定的认可和成功, 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健康的心理素质, 把他们从网络迷恋中解脱出来。同时学校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网上活动, 比如“网上团支部”、网络媒体素养讲座以及组织网络学习小组等, 通过多种途径引导教育学生正确使用网络, 避免网络的不良影响。
摘要:通过对黑龙江省高校大学生网络成瘾性质的调研, 发现部分大学生的网瘾状况不容轻视。针对诱发大学生网瘾的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和个人因素, 应从大学生网民、学生家长和学校三方面抓起, 进行网瘾预防和戒除工作。
关键词:黑龙江省,高校,大学生网瘾,成因探析,戒除对策
参考文献
[1]李冬, 李士雪.高校大学生网瘾的形成原因及戒除对策[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9, (3) :52-55.
[2]王捍东, 袁小武.试论网络游戏对青年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6, (7) 272-274.
[3]万云.浅析辅导员预防和干预大学生网瘾的措施[J].文教资料:中旬刊, 2008:196-198.
论青少年网瘾的成因及对策 篇10
关键词青少年网瘾特征影响成因对策
中国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809(2010)01-042-02
网络如同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而这把“双刃剑”被自制能力不强的青少年利用时,很难把握好。若把握不好,染上网瘾,那么,网络就罪大恶极了。
一、网瘾在青少年身上所表现出来的主要特征
青少年一旦染上网瘾,离开网络就会精神不振,对网络以外的事物提不起兴趣,性格也会悄悄地发生变化。如:变得少言寡语、脾气暴躁、冷若冰霜、拒绝交往等系列症状。
二、网瘾对青少年的影响
网瘾对青少年的影响是非常大的。首先,大量宝贵的时间被网瘾消耗掉。其次,由于注意力的分散,学习成绩肯定一落千丈。再次,青少年正是长身体的时候,长时间上网,熬夜是不利于身体健康成长的。最后,会衍生出其它不良行为,如没钱上网就会去偷去抢等。
三、青少年网瘾的成因
(一)缺少父母的关爱
有些父母常年不在孩子身边,或者父母整天忙于工作,而忽视了对孩子的关爱,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关爱,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感受到的只有空虚和无聊,那么,网络很有可能趁虚而入,来弥补这个空虚和无聊。
(二)与父母之间不能平等交流
中国大多数父母在孩子面前都视自己为绝对权威,小孩只有听从的份,于是父母与孩子之间就没有平等的交流平台,这就造成孩子不愿意与父母交流成长过程中的酸甜苦辣,而借助虚拟的网络来倾诉。
(三)厌学因素
厌学因素有三:第一、家长互相攀比,自己孩子成绩没考好,就会搬出邻居的孩子或者朋友的孩子来跟自己的孩子作比较,无非是夸人家的孩子成绩如何优秀,打击自己孩子如何差劲,这对孩子的积极性和上进心无疑是致命的打击,从而让孩子萌生厌学情绪。第二、大部分老师把成绩的好坏视为孩子表现优劣的唯一标准。老师过于注重成绩,总喜欢打分排名次,以分数多少论英雄,将学生分出个三六九等来,对于成绩优异的学生过于宠爱,对于成绩差的学生过分轻视,从而增加了那部分成绩差的学生的厌学情绪。第三、成绩差的学生未曾从自己身上找过原因,未曾想过通过努力来迎头赶上,而是自己对自己失去了信心,从根本上否定了自己,反正学习成绩比不过人家,反正自己不是读书的料,那就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吧。
(四)风气因素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比如:张三周边的同学、朋友有上网成瘾的,那么,张三很有可能招架不住呼朋引伴的盛情相邀和神秘诱惑,跟着光顾网吧。有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N次后,张三就会鬼使神差般主动往网吧里钻。久而久之,张三便上网成瘾,难以自拔了。然后,张三也会邀请自己玩得好且没有上网习惯的同学走进网吧,就这样,如此发展下去,青少年上网成瘾就不是极个别的现象了,从而形成一种上网成瘾的不良风气,这股不良风气影响着被其吹过的每个角落。
(五)现实受挫因素
第一、因为学习成绩不好,不被家长、老师重视与看好,成绩受挫。第二、缺少父母或亲情的关心与爱护,亲情受挫。第三、不善于交际,被同学朋友遗忘,友情受挫。第四、情窦初开的少年被少女拒绝,爱情受挫。这四点有其一或者四点都有,都足以让青少年迷上虚拟的网络。
(六)综合因素
网吧把关不严等。网吧上网本应经过身份证验证,而有些网吧为了利益,身份证验证形同虚设。由于把关不严,未成年人上网得不到有效控制。
四、治疗青少年网瘾的对策
(一)父母多关爱
青少年最依赖的是父母,离开了父母,就离开了关爱。离开了关爱,就没有了温暖可言。一棵无人关注的小草也许会茂盛成长,而一个无人关注的青少年在缺少父母关爱与监护的情况下极有可能误入歧途,走上歪门邪道。做家长的再忙,也要给孩子多点关爱,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多与孩子心灵上的交流,这将影响到孩子的一生,甚至整个家庭。
(二)父母变观念
传统观念几千年,是该变的时候了。第一、不要把自己与孩子放在上下两个平面上来沟通。第二、不要以学习成绩的好坏来评价孩子的好坏,清醒地认识到成绩只不过是孩子表现的一个方面。
(三)加强素质教育
国家提倡素质教育,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而要落到实处,落到具体的教育上去,而社会、家长、老师中每一个与孩子相干的人,都有义务来支持素质教育的发展。成绩的好坏是相对的,只是一个方面。更应注重孩子的因材施教与全面发展,加强对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教育,从而实现素质教育。
(四)远离不良朋友
不良朋友如同非典,如同H1N1流感,即便传染再厉害,总还是有办法预防、控制和治疗的。青少年如果什么样的朋友都交,不管三教九流,不分青红皂白,那么是很容易变坏的,是很有可能迷上网络的。常言道: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青少年应自我克制,拒绝随波逐流。
(五)受挫可以跟父母、老师、同学交流
在人生的道路上,是没有人不摔跟头的。有些人摔了跟头,毫不犹豫就爬起来。有些人摔了跟头,首先想的不是爬起来,而是看谁能扶自己一把。后者当没有人扶时,很容易被不良思想侵蚀。青少年如果在人生道路上摔了跟头,受了挫折,要么自己挺过去,要么跟父母、老师、同学交流,相信每一个有责任有良知的人都会帮扶你一把的。
(六)其它良策
加强绿色网吧的建设。多建些适合青少年上网的网吧,一个拒绝香烟,拒绝色情,拒绝沉迷的绿色刚吧。
【大学生网瘾的教育对策】推荐阅读:
大学生网瘾问题05-14
大学生网瘾现象11-04
大学生网瘾调查报告07-23
高校大学生心理教育对策的思考论文08-21
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的研究报告09-12
大学生创业教育对策探究论文08-25
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特点及教育对策论文摘要07-11
大学生逃课现象的对策09-07
当代大学生能力的现状与对策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