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虫双酰胺

2024-06-22

氟虫双酰胺(精选4篇)

氟虫双酰胺 篇1

秋季十字花科蔬菜害虫为害十分猖獗, 主要有菜青虫、甜菜夜蛾、斜纹夜蛾等, 加之害虫世代交替现象严重, 虫体大小不一, 高龄幼虫的抗药性均较强, 一般常规农药不能奏效, 常造成严重的产量损失, 筛选出合适农药品种替代高毒、剧毒农药是当务之急。20%氟虫双酰胺水分散粒剂是日本农药株式会社研制出来的新型杀虫剂, 用于防治蔬菜等作物害虫。笔者对其防治甘蓝害虫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研究,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及防治对象

供试药剂为:20%氟虫双酰胺水分散粒剂 (垄歌) , 日本农药株式会社生产, 江苏龙灯化学有限公司经销;1.8%阿维菌素乳油, 河北威远生物化工有限公司生产。供试作物为甘蓝, 品种为夏秋绿王;防治对象为菜青虫 (Pieris rapae) 、甜菜夜蛾 (Laphygma exigua) 、斜纹夜蛾 (Spodoptera litura) 。

1.2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5个处理, 分别为:20%氟虫双酰胺水分散粒剂3 000倍液 (有效成分含量60.0 g/hm2) (A) 、4 000倍液 (有效成分含量45.0 g/hm2) (B) 、5 000倍液 (有效成分含量36.0g/hm2) (C) ;1.8%阿维菌素乳油2 000倍液 (有效成分含量6.8 g/hm2) (D) , 以清水作空白对照 (CK) 。小区面积21.0 m2, 试验小区按随机区组排列。

1.3 试验实施

试验地点在吴江市盛泽镇蔬菜基地, 上茬为茄子, 面积660 m2, 6月22日播种, 7月23日移栽, 试验时甘蓝处于结球期。菜青虫、甜菜夜蛾、斜纹夜蛾处于低龄幼虫盛发期。采用长江-10A型背负式手动喷雾器, 常规喷雾, 喷药液量900kg/hm2, 施药日期为9月8日。

1.4 调查与统计分析方法

在施药前和施药后3、7、10 d采取5点取样法, 每点定点调查2株, 观察植株整株叶片上的活幼虫数, 以虫口减退率计算各处理区防效, 经反正弦平方根转换后用LSR法比较测定其差异显著性[1], 同时观察试验药剂对甘蓝的影响。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菜青虫的防效

由表1可知, 处理A与处理B防治菜青虫效果最佳, 其药后3、7、10 d的防效分别为100.0%、100.0%、99.5%和100.0%、99.5%、98.4%, 明显优于处理D的防效94.3%、90.2%、80.9%, 处理A、处理B、处理D表现差异为极显著;处理C防治菜青虫效果次之, 其药后3、7、10 d的防效分别为99.4%、97.2%、95.6%, 均优于处理D, 二者表现差异为极显著。

2.2 对甜菜夜蛾的防效

由表2可知, 处理A防治甜菜夜蛾效果最佳, 其药后3、7、10 d的防效分别为100.0%、96.2%、94.6%, 明显优于处理D的防效93.3%、89.1%、83.2%, 表现差异为极显著;处理B防治甜菜夜蛾效果次之, 其药后3、7、10 d的防效分别为97.8%、94.6%、92.6%, 明显优于处理D, 表现差异为极显著;处理C药后3、7、10 d的防效分别为95.5%、90.2%、87.2%, 略优于处理D, 药后3、7 d与处理D表现差异为不显著, 药后10 d与处理D之间表现差异为极显著。

2.3 对斜纹夜蛾的防效

由表3可知, 处理A防治斜纹夜蛾效果最佳, 其药后3、7、10 d的防效分别为100.0%、96.6%、95.0%, 明显优于处理D的防效93.5%、87.5%、83.3%, 表现差异为极显著;处理B防治斜纹夜蛾效果次之, 其药后3、7、10 d的防效分别为98.3%、94.5%、91.9%, 明显优于处理D, 表现差异为极显著;处理C药后3、7、10 d的防效分别为96.1%、89.7%、87.8%, 略优于处理D, 药后3、7 d与处理D之间表现差异为不显著, 药后10 d与处理D之间表现差异为显著。

2.4 安全性

田间观察表明, 20%氟虫双酰胺水分散粒剂对甘蓝生长安全, 无不良影响。

3 结论与讨论

20%氟虫双酰胺水分散粒剂是一种新型杀虫剂, 属昆虫鱼尼丁 (肌肉) 受体激活剂, 与以往杀虫剂的作用机理完全不同, 能使昆虫体内过度释放钙离子, 导致昆虫死亡。对鳞翅目害虫有光谱防效, 非常适宜于现有杀虫剂产生抗性的害虫的防治[2,3]。对幼虫有非常突出的防效, 渗透植株体内后通过木质部略有传导, 耐雨水冲刷, 因此对非靶标对象安全, 且不与现有杀虫剂产生交互抗性。本试验证明该药剂对甘蓝菜青虫、甜菜夜蛾、斜纹夜蛾等害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明显优于对照农药1.8%阿维菌素乳油, 且持效期长, 对鳞翅目害虫高龄幼虫有较好的灭杀作用, 是防治甘蓝害虫的理想药剂。

建议在生产上使用20%氟虫双酰胺水分散粒剂防治甘蓝菜青虫、甜菜夜蛾、斜纹夜蛾等害虫, 使用浓度以3 000~4 000倍液 (有效含量45.0~60.0 g/hm2) 为宜, 在田间害虫低龄幼虫盛发期及时用药, 对水900 kg/hm2常规喷雾, 注意在早晨或傍晚施药, 就可收到较好的防治效果[4,5,6]。

参考文献

[1]陆致平, 庄福坤, 金春梅, 等.五种杀虫剂对甜菜夜蛾和斜纹夜蛾的控制[J].农药, 2004 (S) :63-64.

[2]陆致平, 陈小萍, 刘于成, 等.甜菜夜蛾发生规律及其防治策略[M]∥走向21世纪的中国昆虫学, 中国昆虫学会200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664-667.

[3]黄国洋.农药试验技术与评价方法[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0.

[4]薛国红, 陆致平.24%氰氟虫腙悬浮剂对甘蓝害虫的控制作用[J].现代农业科技, 2010 (8) :163-164.

[5]曹瑛, 张涛, 徐进, 等.几种杀虫剂对甘蓝蚜虫的防效试验[J].长江蔬菜, 2005 (2) :28.

[6]孙慧英, 顾东华, 陆致平.20%氯虫苯甲酰胺SC防治甘蓝害虫试验[J].上海蔬菜, 2009 (1) :69-70.

氟虫双酰胺 篇2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药剂

10%氟虫双酰胺 (福先安) 悬浮剂 (江苏龙灯化学有限公司) , 20%氯虫苯甲酰胺 (康宽) 悬浮剂 (美国杜帮公司) , 10%阿维·氟酰胺 (稻腾) 悬浮剂 (拜耳杭州作物科学公司) , 3.2%阿维菌素乳油 (山东京博农化公司) 。

1.2 试验设计

不同药剂试验共设5个处理, 分别为:10%氟虫双酰胺悬浮剂300 mL/hm2 (A1) ;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50 mL/hm2 (A2) ;10%阿维·氟酰胺悬浮剂450 mL/hm2 (A3) ;3.2%阿维菌素乳油1 125 m L/hm2 (A4) ;以不施药作对照 (CK1) 。10%氟虫双酰胺悬浮剂不同用药量防治试验设4个处理, 分别为:375 m L/hm2 (B1) 、300 m L/hm2 (B2) 、240 mL/hm2 (B3) , 以不施药作对照 (CK2) 。每处理均设3次重复, 小区面积为51.1 m2。

1.3 试验实施

试验在瑞安市塘下镇鲍七村进行。选择生长一致、二化螟枯鞘较多的连作晚稻作供试田块, 小区间做小田埂, 防止田水串灌[1,2]。试验用富士特FST-180型背负式电动喷雾器喷治, 用水量450 kg/hm2。施药前调查二化螟幼虫虫龄, 施药后7 d调查每小区幼虫死亡率, 根据施药区和对照区死亡率的差异计算防效[3,4,5,6]。为害稳定期调查每小区枯心率, 根据施药区和对照区枯心率的差异计算保苗效果。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药剂对二化螟的防效

从表1可以看出, 处理A1防效为88.1%, 处理A2防效为78.4%;处理A3防效为73.3%;处理A4防效仅22.2%。处理A1保苗效果也很显著, 水稻枯心率0.39%, 保苗效果85.5%, 显著优于其他药剂处理;处理A2水稻枯心率0.69%, 保苗效果74.3%;处理A3水稻枯心率0.59%, 保苗效果78.1%;处理A4枯心率1.39%, 保苗效果仅48.3%。说明10%氟虫双酰胺 (福先安) 悬浮剂对二化螟有显著的防效。在二化螟3龄幼虫盛期用10%氟虫双酰胺悬浮剂300 mL/hm2, 施药后7 d防效为88.1%, 显著优于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0%阿维·氟酰胺悬浮剂等药剂。

注:8月13日施药, 当时二化螟幼虫2龄占16.7%, 3龄占77.8%, 4龄占5.5%。9月3日调查枯心株率, 每小区查100丛, 每丛24.2株。

2.2 10%氟虫双酰胺悬浮剂不同用药量对水稻分蘖期二化螟的防效

从表2可以看出, 10%氟虫双酰胺 (福先安) 悬浮剂防治二化螟效果随着用药量增加而提高。在二化螟3龄幼虫盛期施药, 7 d后处理B3防效为72.0%;处理B2防效达到88.1%;处理B1防效89.0%, 处理B2、处理B1的防效显著优于处理B3;处理B2、处理B1之间无明显差异。10%氟虫双酰胺悬浮剂防治二化螟的保苗效果也随着用药量增加而提高。处理B3水稻枯心率0.70%, 保苗效果74.0%;处理B2水稻枯心率0.39%, 保苗效果提高到85.5%;处理B1枯心率0.23%, 保苗效果91.4%。处理B2、处理B1的保苗效果显著优于处理B3, 处理B2与处理B1保苗效果的差异未达显著水平。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 10%氟虫双酰胺 (福先安) 悬浮剂对水稻分蘖期二化螟有显著的防效, 在二化螟3龄幼虫盛期, 用10%氟虫双酰胺悬浮剂300 mL/hm2, 7 d后防效88.1%, 保苗效果85.5%, 显著优于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0%阿维·氟酰胺悬浮剂等药剂。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50 mL/hm2, 防效为78.4%, 保苗效果74.3%;10%阿维·氟酰胺悬浮剂450 mL/hm2, 防效为73.3%, 保苗效果78.1%。10%氟虫双酰胺悬浮剂不同用药量试验表明, 防治水稻分蘖期二化螟, 用量以300 mL/hm2为宜。

注:8月13日施药, 9月3日调查为害率。

摘要:10%氟虫双酰胺悬浮剂防治水稻分蘖期二化螟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 10%氟虫双酰胺悬浮剂对水稻二化螟有显著的防效。在水稻分蘖期二化螟幼3龄幼虫盛期, 用量300 mL/hm2, 防效为88.1%, 保苗效果85.5%, 显著优于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0%阿维.氟酰胺悬浮剂、3.2%阿维菌素乳油等药剂。10%氟虫双酰胺悬浮剂不同用药量试验表明, 防治水稻分蘖期二化螟用量以300 mL/hm2为宜。

关键词:10%氟虫双酰胺 (福先安) 悬浮剂,水稻分蘖期,二化螟,防效

参考文献

[1]胡正元, 杨静, 刘和玉.二化螟一代综合防治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 2005 (3) :84.

[2]黄水金, 秦文婧, 刘辉.20%氯虫苯甲酰胺SC防治水稻二化螟的应用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 2009, 21 (5) :87-89.

[3]刘圣河, 叶逢恩.水稻三化螟、二化螟的迁飞规律及其在测报上的应用[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11 (3) :68.

[4]罗任华, 朱雪晶, 秦厚国, 等.4种复配制剂对水稻二化螟的防治效果[J].江西农业学报, 2005, 17 (3) :64-65.

[5]辜建生, 邱深亮, 郑礼旺.不同药剂防治水稻二化螟药效评估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 2010 (21) :193, 196.

氟虫双酰胺 篇3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在平畈田上进行, 该试验田通风透气性好, 光照充足, 排灌方便。土壤类型为黏壤土, p H值为6.7左右, 有机质含量丰富, 保肥、保水能力强, 田间及田埂上杂草均较少, 耕作层20 cm左右, 属高产田块。

1.2 试验材料

供试水稻品种:金优402, 晚稻;供试药剂:10%氟虫双酰胺·阿维菌素悬浮剂 (拜耳杭州作物科学有限公司生产) 、20%垄歌水剂 (美国杜邦公司生产, 市购) 、20%康宽悬浮剂 (美国杜邦公司生产, 市购) 、5%锐劲特悬浮剂 (拜耳杭州作物科学有限公司生产, 市购) 、2%阿维菌素乳油 (江苏丰山农化有限公司生产, 市购) 。试验对象:稻纵卷叶螟 (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

1.3 试验设计

试验根据药剂种类及剂量的不同, 共设8个处理, 分别为10%氟虫双酰胺·阿维菌素悬浮剂300 g/hm2 (A1) 、450 g/hm2 (A2) 、600 g/hm2 (A3) ;20%垄歌水剂150 g/hm2 (B) 、20%康宽悬浮剂150 g/hm2 (C) 、5%锐劲特悬浮剂750 g/hm2 (D) 、2%阿维菌素乳油900 g/hm2 (E) , 以空白作对照 (CK) 。3次重复, 随机区组排列, 小区面积50 m2。小区田间具体布置如图1所示。

1.4 试验方法

用工农-16型背负式喷雾器分别于7月14日水稻孕穗期 (稻纵卷叶螟低龄幼虫高峰期) 均匀透彻喷施, 喷头为切向离心式整体单喷头, 孔径1.3 mm, 喷雾工作压力3~4 kg/cm2。不同处理药液量均为750 kg/hm2, 施药当天晴, 气温23~34℃, 风力1级, 试验期间未发生影响试验的极端气候因素。试验期间未防治其他病虫害[3]。

1.5 调查统计方法

采用5点取样法, 每点10丛, 每小区共调查50丛稻, 每一株调查最上3片叶, 得到总叶数及卷叶数。共调查4次:7月14日施药前调查虫口及卷叶基数;药后3 d (即7月17日) 进行虫口及卷叶数调查;药后7 d (即7月21日) 进行虫口及卷叶数调查;施药后14 d (即7月28日) , 田间空白对照区危害定局时进行卷叶数调查。计算公式如下:

2 结果与分析

2.1 安全性

试验期间, 不同处理均对水稻生长安全, 未见异常影响及药害情况, 对同期发生的稻飞虱、二化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未发生水生动物大量死亡。

2.2 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效

从表1可以看出, 处理A1、A2、A3药后3 d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效分别为79.65%、84.69%、90.49%, 保叶效果分别为76.08%、79.04%、87.11%;药后14 d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效分别达92.59%、94.31%、96.01%, 总体防效略高或相当于其他对照药剂。

(%)

3 结论与讨论

该试验结果表明, 10%氟虫双酰胺·阿维菌素悬浮剂对稻纵卷叶螟有较好的防效, 在稻纵卷叶螟低龄幼虫高峰期用药, 药后14 d防效可达92.59%~96.01%, 推荐剂量为450~600 g/hm2, 该药剂对水稻安全, 对稻飞虱及水稻螟虫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可在生产上推广使用[4,5,6,7,8,9]。

参考文献

[1]唐春生, 张秀玲, 谢勇, 等.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田间对比药效试验报告[J].湖北植保, 2008 (4) :52-53.

[2]高峻, 刘孔清.水稻稻纵卷叶螟及水稻螟虫防治技术指导[J].湖北植保, 2010 (4) :66.

[3]彭超美, 孙光忠, 刘元明, 等.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田间药效试验[J].湖北植保, 2008 (6) :29-31.

[4]杨永进, 黄水坤, 周少华, 等.20%康宽悬浮剂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田间药效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 2009 (10) :88, 93.

[5]周文.10%氟虫双酰胺·阿维菌素SC防治水稻2代二化螟田间药效试验初报[J].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 2010 (6) :94-95.

[6]甘启范.10%氟虫双酰胺·阿维菌素悬浮剂防治稻纵卷叶螟田间药效对比试验[J].广西植保, 2010 (3) :11-13.

[7]杨荣明.稻纵卷叶螟发生规律与防控措施[J].农化市场十日讯, 2013 (24) :40.

[8]梁文生, 张新华, 衷敬峰, 等.20%氯虫苯甲酰胺SC防治稻纵卷叶螟药效试验[J].湖北植保, 2013 (5) :22-23, 18.

氟虫双酰胺 篇4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田为湘阴县农科所一农户双季晚稻责任田, 为典型洞庭湖平原双季稻区, 地质结构属新华夏构造体系的第二隆起带, 土质为潮壤土, p H值6.67, 有机质含量为2.07%。供试作物为双季杂交晚稻, 品种为T优207。于2009年6月22日播种, 7月15日抛栽, 抛栽308孔抛秧盘1 350个/hm2。施用25%复混肥750 kg/hm2作基肥, 抛栽活蔸后再追施尿素75kg/hm2。施药时稻纵卷叶螟虫龄为2~3龄幼虫高峰, 虫口基数100万~135万头/hm2。试验前16 d防治过1次稻纵卷叶螟。

1.2 试验材料

20%氟虫双酰胺水分散粒剂, 为日本农药株式会社 (江苏龙灯化学有限公司) 生产;30%毒死蜱水乳剂, 湖南大方农化有限公司生产。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7个处理, 分别为20%氟虫双酰胺水分散粒剂:30%毒死蜱水乳剂为2.5∶100 (有效成份为7.5 g/hm2+450g/hm2) (A) 、2.5∶117 (有效成份为7.53 g/hm2+526.5 g/hm2) (B) 、2.5∶133 (有效成份为7.5 g/hm2+598.5 g/hm2) (C) 、2.5∶150 (有效成份为7.5 g/hm2+675 g/hm2) (D) 、3.75∶83.3 (有效成份为11.3 g/hm2+374.9 g/hm2) (E) 、30%毒死蜱水乳剂1 920 g/hm2 (有效成份为576 g/hm2) (F) 、以喷清水为空白对照 (CK) 。3次重复, 共21个小区, 采用随机排列, 每小区面积90 m2, 全田抛栽时分成25厢, 每小区占1厢, 四边各留1厢作保护行 (保护行试验当天不施药, 试验后3 d另施其他药) 。

1.4 试验实施

施药时间为2009年8月24日, 施药器械采用卫士牌WS-16型手动喷雾器, 喷头为单个扇形喷头, 工作压力为0.2~0.4 Mpa, 喷雾量为360~480 mL/min。

喷药液450 kg/hm2。施药当天及药后7 d平均气温29.6℃, 最高气温34.0℃, 最低气温18.9℃, 相对湿度77%, 仅1 d雨日, 降雨量1.0 mm。具体见表1。

1.5 调查与计算方法

每小区“Z”形五点采样法, 每点查10个卷叶苞活虫数, 共查50个虫苞;处理前调查幼虫基数, 处理后1、3、7 d调查幼虫残存活虫数, 计算幼虫减退率, 与空白对照比较, 计算校正减退率。处理后14 d, 调查卷叶数, 每小区取5点, 每点查5丛所有卷叶数, 计算卷叶率、卷叶防效。计算公式如下[4,5]:

2 结果与分析

2.1 杀虫防效

由表2可知, 药后1 d, 防效最好的是处理E, 达62.0%, 其次是处理D, 防效达58.5%, 处理F、C、B, 防效分别为53.0%、38.3%和35.5%, 最差的是处理A, 防效为31.3%, 比处理E防效低30.7个百分点。药后3 d, 防效最好的是处理E, 防效达73.1%, 其次是处理D, 防效达71.2%, 处理F、C、B, 防效分别为69.9%、55.7%和53.3%, 最差的是处理A, 防效只有48.2%, 比处理E防效低24.9个百分点。药后7 d, 防效最好仍是处理E, 防效达88.3%, 其次是处理D, 防效为85.9%, 处理F、C、B, 防效分别为80.6%、79.7%和73.3%, 最差的是处理A, 防效只有69.7%, 比最好的处理E防效低18.6个百分点。从药后7 d, 5%显著水平分析知有3个防治水平, 其中以处理E和处理D防效最好, 处理F和处理C为同一防效水平, 防效略差, 而处理B和处理A为同一防效水平, 防效最差。

2.2 保苗防效

药后14 d, 保苗防效最好的是处理E, 为95.7%, 其次是处理D, 为93.8%;处理C、F、B、A, 保苗防效分别为81.4%、80.0%、73.2%和69.4%;处理A保苗防效比处理E低26.3个百分点;比单用30%毒死蜱水乳剂 (处理F) 低10.6个百分点。从5%显著水平分析有4个防效水平, 其中处理E、D防效最好, 处理F、C次之, 处理B防效略差, 处理A防效最差。

2.3 安全性

据田间试验观察, 各处理间水稻生长正常, 无不良影响, 处理区与空白CK相比, 禾苗叶色正常, 长势无异常现象。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 20%氟虫双酰胺水分散粒剂和30%毒死蜱水乳剂混配是防治稻纵卷叶螟较好的配方。以20%氟虫双酰胺水分散粒剂2.5 g与30%毒死蜱水乳剂150 m L配比或者用20%氟虫双酰胺3.75 g与毒死蜱水乳剂83.3 m L配比防效最好, 与其他处理差异显著。考虑成本及其他因素, 建议选择20%氟虫双酰胺水分散粒剂和30%毒死蜱水乳剂混配比例为2.5∶150或3.75∶83.3。选择在稻纵卷叶螟低龄幼虫 (幼虫龄期不得超过3龄) 发生高峰期施药, 采用16型常规手动喷雾器喷雾, 施药液量为450 kg/hm2。

摘要:研究20%氟虫双酰胺水分散粒剂与30%毒死蜱复配制剂防治稻纵卷叶螟效果, 结果表明:以20%氟虫双酰胺水分散粒剂2.5 g与30%毒死蜱水乳剂150 mL配比或者用20%氟虫双酰胺水分散粒剂3.75 g与30%毒死蜱水乳剂83.3 mL配比效果最好, 与其他处理差异显著。

关键词:20%氟虫双酰胺水分散粒剂,30%毒死蜱复配制剂,防效

参考文献

[1]郭炜, 李清, 何可佳.氟虫双酰胺与甲维盐混配防治稻纵卷叶螟试验[J].湖北植保, 2010 (3) :50-50.

[2]李茹, 赵桂东, 付佑胜, 等.25%毒.辛乳油防治二化螟及稻纵卷叶螟的效果[J].江苏农业科学, 2010 (2) :132-133.

[3]刘学仙.20%氟虫双酰胺与92%杀虫单复配制剂防治稻纵卷叶螟效果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 2010 (17) :162-163.

[4]鲁程远, 莫小平, 叶挺云, 等.氟虫双酰胺防治稻纵卷叶螟效果及应用技术研究[J].浙江农业科学, 2010 (2) :361-364.

上一篇:大学生网瘾的教育对策下一篇: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