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逃课现象的对策(共12篇)
大学生逃课现象的对策 篇1
大学生们经过三年的高中苦读与激烈的高考竞争, 进入了大学校门。面对新环境, 学习新知识的愿望得以实现, 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 实现自己放飞的理想。可是, 有一部分学生在这优越的学习环境中, 不珍惜时光, 根据有关资料显示:大学生逃课的现象还比较严重。出现这种不正常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我们作为高校部门的管理者, 要认真思考, 加以研究。
根据本人十几年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经验, 下面分析一下大学生逃课现象的原因以及解决问题的办法。
一、从学生内部找原因
首先, 学生思想上对课程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学生对所开课程的知识不感兴趣, 觉得现在开的这些课与就业没有直接关系, 于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 去图书馆学习或听其他专业的课。有的是学生急功近利, 准备英语过级、计算机或其他的证书, 以备以后就业时使用, 而其他课程在正常上课时间, 于是就选择逃课。还有的是课程内容连续性较强, 学生有两三次不上课, 就难以跟上进度, 上课听不懂, 越差越远, 恶性循环, 于是继续逃课。
其次, 学生在学校的社团活动过多, 影响正常上课。学生喜欢参加各种校园活动来锻炼自己。当这些活动与正常的教学秩序发生冲突的时候, 学生宁愿逃课。有的学生为了提高自己的消费水平, 把精力过多地用于打工赚钱, 没有时间完成作业, 上课不能集中注意力听讲, 逃课现象也时有发生;有的学生身在课堂, 却没有听讲, 干与课程不相干的事, 心不在焉, 或念外语, 看小说, 有的甚至睡觉, 是迫于老师点名, 不来会扣平时成绩;还有的是觉得老师讲课内容没有吸引力, 枯燥无味, 不如干些别的事等等。
二、从教师方面找原因
首先, 教师上课照本宣科, 教育方法陈旧。教师的授课吸引不住学生, 没有新知识, 也没有自己的观点, 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 而师生之间缺乏互动与交流, 教师人格的影响力淡化, 学生和教师形同陌路, 所以学生的心离课堂越来越远。另外, 现行的职称评定对科研成果要求过多, 使教师把重点放在科研上, 对教学重视不够。而学校对教师又缺乏激励和约束机制去充分调动积极性, 从而形成教好教坏一个样的现象。
其次, 学校管理制度执行不严格。学校有校规校纪, 没有得到真正落实。有的学校规定一学期累计旷课达12节给予警告处分, 累计旷课达20节给予严重警告处分, 累计旷课达30节给予记过处分, 累计旷课达40节给予留校察看处分, 累计旷课达50节给予退学处分。但大多数院校在执行规章制度时都流于形式, 没有严格执行, 很少有学生因为旷课而受到处分。所以, 类似规章制度对学生没有起到应有的约束作用, 造成学生逃课没有顾忌, 不思后果。另外, 任课教师和管理人员检查监督力度不够, 使学生有机可乘, 特别是现在大课较多, 考勤检查难度大, 学生逃课机会增多。
再次, 教师的考试内容和考试方法方面存在一定问题。现在, 大部分课程的考试仍然采用闭卷方式, 内容大多都是课本和笔记本上找得到的, 所以不上课的学生, 在期末复印笔记, 突击背诵两天, 也可以考一个很好的成绩, 体现不出上课与不上课的区别。所以学生逃课去干别的事情。
三、对学生逃课的现象采取相应的对策
首先, 严格学生的管理制度。学校建立健全各项有关的规章制度, 做到有检查, 有处理结果, 同时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使之树立遵纪守法意识, 做到有事有病请假, 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做到有法可依, 有法必依。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校制度的威慑力, 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和组织纪律性。
其次, 优化课程设置, 提高课程的实用性。高校要对现行的教学计划中的有些课程进行调整, 增加实用性强的课程, 扩大选修课的范围和数量。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 知识更新速度加快, 新的学科和新知识不断涌现, 特别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 新的规则体系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都产生很大影响。我们应根据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市场需求, 调整课程设置, 适应未来全球经济发展的需要。所以, 应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选修自己兴趣所在的课程, 增加自己知识的贮备量, 从而拓宽学生的视野, 提高学生的能力, 强化学生的素质。
再次, 调整考试内容, 改革考试方法。现行的考试内容、考试方法过死, 考试内容都是教材上的原题, 学生考前死记硬背两天也可以考出好成绩, 体现不出听课与不听课的差别。因此, 教师应在考试内容的题目设计上下工夫, 既可以考出学生对基本概念的掌握情况, 也考出学生对基本理论的应用以及应用这些原理去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考试使学生不能靠死记硬背, 而是靠平时对知识的积累和对概念的思考和理解。在考试方法上采取口试、上机加笔试、写论文等灵活的考试方法, 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运用和理解。同时评分时, 加上学生的考勤分, 这样可以更有效地控制学生逃课现象的发生。
逃课从表面看是一个学生对学业的态度, 而深入研究后则是个体性格、教师教学、生活环境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 只有教学管理部门、教师、学生、社会几个方面共同努力, 促进教学改革的有效实施, 才能避免学生逃课现象的发生。
摘要:高校是大学生学习知识和实现理想的殿堂, 可是, 有一部分学生, 不珍惜时光, 出现逃课现象。作为高校部门的管理者, 要认真地分析与思考, 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
关键词:高校,逃课,分析,解决
大学生逃课现象的对策 篇2
——以广东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为例
林智鹏
1摘要:本研究通过问卷抽样调查的方式对本院200名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问卷根据有关逃课心理的资料及潜在的原因编成。主要分为四部分,分别探讨大学生的大学学习基本情况、逃课现象的现状、逃课心理原因以及改善现状的建议。由于技术问题,本调查的调查对象只有本院的大
一、大二学生,一切数据不具备普遍性。通过调查,有逃课经历的学生在性别上并未有太过于明显的差别,学校课程安排、教师授课情况、学生个人时间安排等都是促成学生逃课的潜在因素。因此,要杜绝逃课现象,需要学校、教师以及学生三方面的共同努力。
关键词:大学生逃课心理
一、大学生逃课现象的调查结果
本调查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按照广东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大
一、大二共8个班各班男女比例抽样分发调查问卷,派发问卷200份,回收175份,回收率87.5%,其中有效问卷159份,有效问卷回收率79.5%
调查的基本情况如下:
1、调查大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的兴趣度,其中有26%的大学生非常喜欢自己现在所学的专业;45%的大学生比较喜欢;19%的大学生表示一般般,既不特别喜欢,也不特别不感兴趣;觉得不感兴趣的仅占总人数的4%;同时有6%的大学生觉得无所谓。
2、大学逃课的现象比比皆是,有逃课经历的占91%,没有逃课经历的仅占总人数的9%;逃课的学生中以一学期一两次居多,占总人数29%;平均一个月一两次占总人数22%;一个学年一两次占总人数17%;平均一个星期一两次占总人数16%;平均一个星期多于三次占总人数7%。
3、调查结果显示,一个学期内,在期中或课程中段逃课最多,占61%;开学初或课程开始阶段、期末或课程考纲复习阶段各占17%。
4、造成大学生逃课的原因多种多样、25%的大学生认为所逃的课程不重要,1 作者简介:林智鹏,广东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辅导员
或课程枯燥无味;因为有事与课程冲突、起床晚了而来不及去上课各占19%;10%是因为我心情不好而不去上课;8%是跟着室友或好友一起逃的;6%是因为老师不经常考勤;5%是因为天气恶劣,嫌麻烦而逃课;4%是因为老师期末会给出重点,觉得去不去都无所谓;3%是由于其他原因;1%是因为谈恋爱。
5、大学逃课现象比比皆是,对此,有63%的同学表示能理解;13%的同学认为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同时又有13%表示不能接受;11%觉得逃不逃都无所谓。
6、大学不同的课程逃课的情况也不同,公共基础课逃课人数占40%;公共选修课逃课人数占22%;专业基础课、实践课只占4%;专业选修课占5%;25%的学生则视情况而定。
7、认为所逃的课程不重要的原因:34%的同学认为课程可自学,没有听课的必要;同时,有34%的同学觉得老师上课照搬书本,倒不如自己看书;22%的同学认为去了也是睡觉,听课无效率,倒不如不去;有10%的同学纯粹不喜欢所逃课程或授课老师而认为所逃的课程不重要。
8、对课程和专业是否了解,以及这是否会左右逃课的抉择:10%对课程和专业不了解,也没有明确的目标,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放纵了自己;32%对课程和专业了解大概,但目标模糊,正是对课程认识不足而选择逃课;31%对课程和专业了解并且目标明确,但觉得课程简单,比重不大而选择逃课;仅27%的同学无论了解不了解,都不逃课。
9、是否认为你(曾经)所在社团分配给你的工作经常占用你的上课时间,并因此逃课:19%的同学觉得经常占用,并因此逃课了;18%的同学认为经常占用,但大多推掉而选择去上课;43%认为不怎么占用;19%的同学没有参加社团。
10、如果你社团的事情或喜欢的事与课程有冲突,你是否选择逃课:24%的同学放弃上课,去做自己的事;36%的同学有所犹豫,但觉得逃一次半次无影响,还是逃了;26%的同学有所犹豫,但没有逃课;仅14%的同学毫不犹豫地去上课。
11、如果逃过课,你觉得你所逃的科目学得:有25%的同学认为自己看书就能全懂了,但有58%的同学看书了解了大概,偶尔不懂问问同学就会了,另外还有14%的同学看了书,问了同学,但学得不透彻甚至学不会,只有3%的同学不逃课
12、你认为老师如何改进课程才能吸引你去上课:认为不要照本宣科,增添
更多书本以外知识的同学占28%,认为讲课要幽默生动,能活跃课堂气氛的占36%,而认为与学生有更多的交流的占26%,认为不要总是点名的占13%,最后认为纯粹讨厌老师或课程的占4%。
13、对现在的课时安排的满意程度:有43%的人觉得课时安排均衡,很满意,同时也有35%的人觉得、有时整天满课,有时整天没课,觉得不太合理,甚至还有12%的人认为课程很满又很集中,非常费神,很不满意
14、大学生逃课产生的影响:有46%的同学认为影响高校学风建设和班级凝聚力,同时有28%的同学觉得会影响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有23%的同学认为会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和课程进度,还有少部分的3%认为会有其他影响。
15、学校以及教师各出出奇招防止逃课,例如:人面辨别点名器等。认为是否有必要:有85%的同学觉得没必要,剩下的认为有必要。是否赞同“大学不逃课,妄为大学生”的说法:认为赞同,大学生活是灵活的,应由自己掌控,没用的课就应该逃的占61%,觉得反对,上大学就是为了接受更高级的教育,不是来玩的占39%
16、减少逃课的方法:有44%的同学认为老师要改善课堂的教学方式,有15%的同学觉得学校应该出台更严厉的考勤惩罚措施,例如奖学金与考勤率挂钩,同时,14%的同学觉得同学之间互相监督,16%的学生觉得要减少社团工作,最后还有6%的少部分同学觉得要进行学前教育和5%的认为要采取其他措施。
17、就个人而言,以后逃课的发展趋势:认为不会消失的占42%,认为在学校师生的努力下,虽然不会消失,但会有一定的改善的占31%,最后还有认为一定不会消失的占27%。
二、大学生逃课现象的综合分析及相应对策的建议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程度日益加深的今天,大学生逃课现象已变得日益普遍,几乎成了大学生生活的一部分。综合中国高等教育现状以及这次调查的结果,诱发大学生逃课心理的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分别为个人因素、学校因素以及教师因素。因此,要杜绝逃课这一存在高校中的不良现象,恢复正常的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亦应从这三方面下手。
(1)学生个人方面
大学生思维独立,创造性强,他们既注重眼前,又放眼未来。感情丰富的他们正处于一个自制力、意志力、目的性显著增强的发展阶段。刚脱离高考的牢笼,新生们都是本着“解放”的心态进入大学的,没有了考试的压力、家庭的管教、老师的督促,缺乏对大学生活的正确认识,产生松懈心理和歇脚心理;或是自制力和意志力薄弱,沉迷游戏和娱乐,产生享乐心理;追求自由个性,拒绝课堂约束的逆反心理等,都是大学生逃课的诱因之一。
由此,学生自己应意识到,大学并不是学习的终结地,并不存在所谓的“解放”。在学校的粗放管理以及离开老师父母的督促下,大学生应该学会独立生活,懂得自觉自主地学习,不断丰富完善自己。大学几年的时光不长,学习的自然不止书本的知识,但重心仍需放在学习上,其中课堂学习是师生交流的主要场所,应受到大学生的重视。
(2)教师方面
根据调查中几个关于调查学生对教师教学方式的意见的问题,看出部分逃课率高的课程中,很大原因是因为教师的教学方式存在不足。部分教师授课水平不够高,知识面不够广,照本宣科的讲学或者无法将知识深入浅出地讲授、课堂上缺乏与学生的交流等,都容易造成学生的厌学情绪,促成逃课。
因此,教师应切实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包括教育教学理念、教育心理学的知识素养、专业水平和从教技能等多方面。提高授课水平,增强与学生的交流,适当活跃课堂气氛,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减少逃课现象。
(3)学校方面
新生进入大学之前往往不了解大学的生活以及学习方式,入学后亦普遍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动机,加上无法立即适应新的环境,容易造成对上课无所谓的态度,放任自己。部分师兄师姐并未以身作则,错误地引导学弟学妹,带来一定的不良影响。加之学校部分课程安排不合理,如课程之间太疏或太密,造成学习进度跟不上或教师教学疲劳降低教学质量;课程内容过于简单或很难而且进度很赶,造成厌学心理等。在教学管理方面,有些学校对于约束旷课这一违规违纪的行为的政策并未非常严格地执行。其次,社团工作本是服务于大学生,目的在于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能力,但在各种原因的驱导之下,社团活动却往往占用大学生正常学习时间,这也是促成逃课的重要原因之一。
综上所述,要改善大学生逃课现象,学校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新生树立清晰的人生目标,进行所属专业学前思想教育,使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有实质性了解并明确其学习方向。(2)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引导新生走出生活和学习方式改变的心理落差,让他们意识到逃课对自身的危害。(3)端正学风,发挥师德师风在学风建设中的主导作用,提倡严谨治学。(4)合理安排课程,以均衡为原则,避免在假期前后补课加课。(5)根据社会现状和实际情况制定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模式与时俱进。(6)切实执行约束逃课现象的相关政策。(7)适当减少直属社团如校团委、校学生会举办活动的次数。通过本次研讨大学生逃课心理的问卷调查,从整体上反映了大学生逃课现象在我院的现状,揭示了大学生逃课的成因,也从侧面反映他们逃课的心理状态。同时,这也是一个让学校更好了解学生情况和获知需求的窗口,以便推行更适合学生的制度和措施,使学生无论在心理上还是学习上,得到更全面更科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艳苹,陈晶.《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9
2.李娟.《大学生逃课心理分析》[J].医学心理指导,2005,(3):56.3.黄希庭,郑涌.《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咨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6).4.乔颖,李涛,田杨.《大学生逃课现象原因与对策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 2006,(3)
大学生逃课现象的对策 篇3
【摘要】少数民族预科学生作为高等教育中一个特殊的学生群体,具有自信心不足、学习基础较差、贫困学生比例较高等特点,由于课程设置、考勤管理等原因,逃课现象已然成为各个少数民族预科学生培养和管理工作的瓶颈。本文以怀化学院预科学生为例,就逃课现象进行剖析,并提出具体的研究对策。
【关键词】少数民族预科学生 逃课 剖析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3-0011-02
近年来,随着国家教育发展步伐的不断迈进,中西部地区的教育发展及人才培养工作得到了有效的落实,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工作,在政策鼓励及经济发展要求的推动下,教育推进工作的模式已趋于稳定。2005年,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少数民族预科班、民族班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中,明确表示“普通高等学校举办少数民族预科班、民族班是党和国家加快培养少数民族地区人才的特殊政策措施,是高等学校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认真做好少数民族人才的培养工作,对促进民族地区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增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具有重要意义。”该办法的实施与执行,为少数民族预科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明确的目标。怀化学院预科班学生招录工作自1996年开始,十多年来,已培养了1000多名少数预科班学生。针对预科学生的教育与培养,按照“突出重点、加强基础、兼顾专业”[1]的课程设置原则,怀化学院预科部提出了“补”、“预”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十多年的教学管理工作发现,少数民族预科学生的管理工作与普通高招的学生管理工作有很多不同之处,本文将对少数民族预科学生特点及学生逃课现象进行剖析,并提出具体的对策。
一、少数民族预科学生的特点
少数民族预科既区别于高中教育、又区别于大学本专科教育的层次,决定了它的教学内容与教育方法不是高中教育的简单重复,也不能完全等同于大学本、专科教育。这种特殊的教育层次,需要我们更多关注于预科学生自身的特点,从其自身的特点寻找逃课的原因。
首先,少数民族预科学生自信心不足,有较强的自卑感。少数民族预科学生主要来源于当年高考落榜的应届高中毕业生,还有部分往届的补习生,他们普遍具有的特点就是有较强的自卑感。与理想的大学失之交臂后,处于身体、心理正在成长而尚未完全成熟时期的高中毕业生,大多感觉前途迷茫。在经过心理的煎熬之后,终于在享受少数民族政策的优惠下,拿到了大学的通知书。相对同样录取到高校的其他类型的统招生而言,预科学生不仅仅要多付出一年的时间来完成大学学业,还要为此付出较高的学习生活费用,这些现实的因素,将直接导致学生心理产生自卑的情愫。
其次,少数民族预科学生学习基础较差,刻苦性求学的意识不强。除个别因填报志愿等技术性原因落榜者外,少数民族预科生的另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刻苦性差,因而导致学习基础普遍较差。从表象来看,少数民族预科生比正式录入大学的本、专科生仅仅低几十分,有的甚至只有几分,然而,在这些分值差距的后面,却能发现深层次的性格品质、思想意识及学习方法等方面实际差距。
少数民族预科学生中经济困难学生较多。以怀化学院为例,2011年至2015年经济困难学生建档资料显示,少数民族预科学生困难学生比例超过30%。少数民族预科学生多数来自少数民族聚居区,这些地方一般属于经济发展落后地区,普遍经济状况较差。经济情况欠佳,其实也是造成学生自信心不足的一个深层次原因。“从2004年马加爵、薛荣华等一系列事件可以分析,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由于经济贫困造成心理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焦虑、抑郁、敏感多疑、孤独冷漠、人际交往紧张缺乏自信心、性格封闭和人格扭曲等问题。”[2]
二、少数民族预科学生逃课原因分析
1.少数民族预科学生逃课现状
“选修课必逃,必修课选逃”,这一现象,已经成为现代高校学生学习的一种“病态”。少数民族预科学生作为高校学生中一个特殊的群体,学生自身学习基础较差经济贫困,加之部分学生自律意识较差,逃课现象也就成了这部分学生管理的一个瓶颈问题。据怀化学院少数民族预科部2014年教学日志统计,2014级预科学生总计189人,该年度学生缺课总计253节次,涉及56人。也就是讲,有56人先后由于各种原因逃课。从这个数据可以看出,少数民族预科学生逃课现象比较突出,和其他类高校同年级学生比较,逃课率较高。
2.少数民族预科学生逃课原因分析
(1)缺乏学习动力和兴趣。少数民族预科学生由于其自身课程设置的特殊性,学生对自己所学课程没有找到专业定位,感觉同高中的课程设置区别不大,且现实意义不大,找不到学习的兴趣, 是学生逃课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预科学生的管理已趋于大学模式,有异于高中的保姆式管理,学生自律意识不强,这也会导致学生为自己找借口逃课。
(2)课程设置单一,教师教学方法单一。少数民族预科学生课程以基础知识为主,如语文、数学、英语,这些课程的内容与高中同类课程内容相似,许多学生认为,经历黑色高考之后,大学接受的还是高中版的知识填鸭,导致学习主动意识不强,兴趣不高。同时,任课老师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提高学生上课的兴趣,课程内容脱离实际,教师照本宣科,教学方法单一。
(3)课堂考勤力度不够,考勤制度不严密。一般的教学检查,主要是核查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按时到位、学生课堂纪律, 检查学生上课人数却比较少。学生上课考勤的任务则主要落到靠班干考勤这个层面,教师虽然也会点名抽查,但这种监督学生的方式, 效果还是有限的。个别班干监察意识不强, 徇私舞弊, 对于逃课的学生不敢如实记录,考勤记录也就成了应付上级部门检查的道具。而且,通常意义的老师点名,只是抽查,面对近百人的学生课堂,这种抽查无疑只是一个点上的工作,无法做到面面俱到,即使有抽查的过程,也会出现一批逃课的漏网之鱼。
(4)受同伴群体的影响。古时“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群体环境对于个体的成长十分重要。而少数民族预科学生同其他大学生一样,都是集中住宿,集中上课,同宿舍、同班级的学生之间交流最多,影响也最大。通过工作实践,不难发现,宿舍内部学生之间学习状态、纪律自律意识相互影响很大,许多学生逃课从一定程度来讲,是受同宿舍学生影响,这也是我们通常说的群体效仿效应。以怀化学院预科部2013级某班为例,该班三个男生宿舍,其中一个宿舍在一年内逃课达46人次,几乎每人都有过逃课的经历,相对而言,另外两个男生宿舍逃课率却很低。
三、少数民族预科学生逃课现象的对策研究
1.优化课程设置,丰富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法
优化课程设置,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构建完善的课程质量监控体系,规范教学运作机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程设置上,除设置一些基础必修课程外,适当增开一些专业介绍课程,提前让学生对以后预科分流的相关专业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专业介绍课程可设计专业方向课程介绍、专业技能介绍、专业发展介绍等。这些课程可以以选修的形式进行,实行学分制。通过这些课程的开设,让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加深对专业的了解,及早培养专业学习兴趣。这样,学生的学习目的性加强了,学习的兴趣也就随之提高。同时,在课程内容教授方式上,任课老师加强教学方法的创新,改变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加强学生在自主学习、互动学习方面的引导工作。
2.完善课堂管理制度,加强课堂考勤工作
任课教师对课堂的放任自由,是学生逃课的原因之一。有些老师认为,大学课堂不同于中学课堂,将学术讨论的自由认作是课堂纪律的自由,对学生迟到、空旷课的现象不闻不问。完善少数民族预科学生的课堂管理制度,对学生上课情况进行监督是减少学生逃课现象的有效手段之一。实行班干考勤、教师点到、教务部门登记课堂情况三结合的课堂管理制度,能够在制度上对逃课现象进行有效的遏制。对于每天的考勤结果,实时公开,并反馈给班主任和涉事学生本人,做到发现一起、落实一起、处理一起。对于老师课堂点名的工作,可以采取无规律性点名的方式,即点名时间不定期同学号错序结合的方式。这样点名的话,既不会影响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又能如实掌握学生课堂的出勤率。同时,教师课堂点名还可以同回答问题结合起来。在课堂教学中,任课教师不划考试重点,避免学生日常课程不参加,快考试时依靠考试重点蒙混过关。
3.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学生的自律能力
在日常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对少数民族预科学生加强思想教育工作,予以正确的引导,能够从本源上预防逃课现象的发生。首先,利用入学教育开展自律讲座,加强目标教育,在入学之初,引导学生做好大学生活规划。这样,可以避免学生在经历考中苦读之后的自我松懈现象,让学生早立志、立长志,尽快的适应大学生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有计划的开展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在活动中提高学生个人的信息接受能力、信息处理能力。通过丰富的课外活动的开展,转移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要求辅导员和班主任加强对逃课学生的教育工作,对经常性逃课的学生,做到心里有数、教育及时、处理及时,加强同学说家长的沟通与交流工作,对经常性逃课的学生管理工作实行家校结合的管理方式,在制度上、情感上预防逃课现象的发生。
四、结语
大学生逃课现象,已经成为现代高校普遍面临的管理难题。少数民族预科学生作为高校中一个特殊的学生群体,其逃课现象更需要高校老师与学生的共同关注。优化课程设置、完善考勤制度、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些举措能在一定程度预防学生逃课现象的发生。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生逃课率的同时,如何杜绝少数民族预科学生逃课现象的发生,则需要依托教育体制的不断革新。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少数民族预科班、民族班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教民〔2005〕5号.
大学生逃课现象的对策 篇4
一、大学生逃课现象的原因分析
(一) 学校因素。
高校扩招所引发的生源质量的下降, 以及一些高校在师资力量和配套设施建设上相应的力度不足, 造成高等教育质量的下滑, 其中一个体现就是大学生逃课行为日趋增强的趋势。
1. 高校重研究轻教学的管理现状。
大学的定位应是教学与研究并重, 但是现在大学的实际情况却是本在研究面在教学, 研究高于教学。高校各个专业各门课程差异很大, 无法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教学质量, 教师评定职称时依据的仅仅是完成的教学工作量, 更注重的是科研成果, 与课上得好与坏没有太大关系, 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 教学质量着实不容乐观。质量上不去, 学生对课堂的兴趣就会逐渐淡化, 导致到课率越来越低, 既使采取强硬的管理措施, 也只能是治标不治本。
2. 高校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
多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专业结构调整及课程体系更新严重滞后, 难以适应劳动市场的需要, 使得一些大学生对某些课程不感兴趣而产生厌学情绪继而逃课。另外, 随着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 学生从一入校就开始关注毕业后的出路, 随着年级的升高, 有些学生开始有选择性地学习, 钻研有利于个人前途和发展的专业和课程, 或是早早地加入考研大军而放弃了认为对自己未来影响不大的其它课程的学习。
3. 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不协调, 管理制度执行不严格。
高校的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未能默契配合, 部分教师只管上好自己的课, 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不闻不问, 学生管理工作者只注意让学生多从事社会工作, 有的还让学生旷课来协助自己的工作, 使学生逃课有了冠冕堂皇的理由[1]。另外, 学校虽有校纪校规但没有真正落到实处, 例如, 有些学校规定一学期累计旷课达到多少节便要给与一定的处分, 但很少有学生因旷课而受到处分,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助长了学生逃课行为的发生。
(二) 教师因素。
学生的有选择性的逃课与作为教学主体的教师自身的教学素养直接相关, 课堂教学是否具有吸引力, 师生关系是否融洽, 以及考试考核的方式也是决定学生逃课率的重要因素。
1. 教师自身素质不高, 教学缺乏吸引力。
一直以来, 教师身上被倾注了太多的美誉, 学生对高校教师的期望值更高。进入大学, 当大学生意识到有的教师本身就不具备良好师德, 在教学中不能站在学科发展的前沿, 引领学生探求专业的发展时, 这种理想与现实的反差就会使对高校教师的崇拜猝然转变为一种不屑, 于是通过逃课的方式避免与老师的接触。同时, 由于部分教师, 尤其是一部分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教师, 不具备精深扎实的专业知识, 教学仅仅停留在认知阶段上, 使学生感到课程简单枯燥, 久而久之产生了厌烦和排斥的心理。还有一部分教师尽管知识渊博, 但是上课的形式单调死板, 采用注入式教学, 师生之间缺乏互动与交流, 也使课堂本身的吸引力大打折扣。
2. 教师对学生关注不够, 师生关系不融洽。
部分教师素质不高, 缺乏敬业精神, 只管自己教不管学生学, 尤其是公共课, 多数老师只是完成教学任务, 不关心学生的到课情况、知识的掌握程度, 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申报科研项目、撰写科研论文、晋升高一级的职称上, 师生间缺乏必要的了解和沟通, 从而教师的人格魅力弱化, 师生行同陌路。只有亲其师, 才可信其道, 一些比较敏感的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失落感, 由反感老师发展到厌烦该教师主讲的科目, 要么上课心不在焉, 要么直接逃课。
(三) 学生因素。
1. 时间管理和自我控制能力较差。
大学阶段的学业大部分都是靠自己自觉进行的, 相比高中而言学生有充裕的自由支配时间。那些一直习惯于被安排的学生, 由于缺乏必要的时间管理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 在突如其来的“自由”面前显得不知所措, 从一开始的自由支配课余时间到自由支配上课时间, 这种“自由”慢慢地演变成散漫, 进而成为一种习惯———逃课。
2. 专业兴趣缺乏。
有些高考生报考志愿时, 一味地追逐热门专业, 或是听从家长和老师的安排, 忽略了自己的专业兴趣。进入大学后, 随着社会阅历的增多, 一部分学生发现所学专业并不适合自己, 要转专业难度又很大, 于是产生反感甚至厌恶情绪, 对待学习消极应付, 逃学风也就应然而生。
3. 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 学习动机不足。
进入大学, 一些学生不能合理地重新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 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 认为高中太辛苦, 大学就应该放松, 把培养自己的业余兴趣或放松娱乐放在第一位, 将学习推置其次。另外, 由于逆反心理的存在, 那些敢于向传统挑战, 不遵从常规的行为往往会受到大学生的普遍羡慕, 于是当一部分“标新立异”的学生以逃课、上网等方式来显示其与众不同时, 就有一些缺乏主见, 没有明确是非观的学生盲目趋从, 从而加入逃课一族的行列。
二、改善大学生逃课现象的策略
由上可知, 造成大学生逃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 着力解决大学生逃课问题。
(一) 抓好入学教育, 培养专业兴趣, 激发学习动机。
良好学习行为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一开始的养成教育非常重要。首先要抓住新生入学教育这一重要时机, 有计划地对大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 培养学生稳定的专业兴趣, 明确主攻方向, 学有目标。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 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 让学生认识到进入大学并非是人生的终结, 而是新起点的开始[2], 培养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素养教育, 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网络资源, 自觉抵制不健康网站的诱惑, 防止学生上网成瘾。
(二) 深化教学评价改革, 完善教学管理体系。
学校对于教师的考核要做到科研与教学并重, 注重授课数量和质量的结合[3], 将定期教学检查和平时抽查相结合, 督促教师端正教学态度, 备好上好每一堂课。努力营造浓郁的良好师德氛围, 促进教师个体专业成长。对于学生学习情况的考核, 要将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 加大平时成绩的比例, 同时在考试内容和方式上进行改革, 杜绝教师考前圈画重点, 学生考前“突击”思想。同时加强制度管理, 严格按照学生手册的规定去执行, 让学生树立起很强的时间观念和纪律观念, 从而保证上课的出勤率。再者, 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的需要, 与时俱进, 不断完善课程结构;全面落实青年教师培养的导师制, 帮助青年教师尽快完成职业适应;增强教师教学艺术意识, 鼓励教师不断进行教育内容和方法的改革, 增强教学吸引力。
(三) 加强师德德建设, 提升教师人格魅力, 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师能否吸引学生, 关键在于教师的人格魅力和教学态度。有人格魅力的教师, 师生关系融洽, 亲和力强, 深受学生爱戴。教师人格魅力源于渊博的知识和过硬的教育能力, 源于对学生的关爱与信任。学校应充分发挥教学名师的模范带头作用, 以名师风范引领学校教学发展的方向, 激励全体教师端正教学态度, 塑造个人形象。只有教师爱岗敬业, 以“心”吸引学生, 才可从根本杜绝大学生逃课行为的发生。
大学生逃课现象的改善势在必行, 社会要关注, 学校要重视, 教师要反省, 学生要自律, 力争各方面形成一种合力, 减少大学生逃课行为的发生, 重塑高校良好学风, 实现教学效果的优化。
摘要:逃课现象的普遍性, 反映出当前高校教学问题的共存性与严重性。导致大学生逃课行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抓好入学教育, 培养专业兴趣, 激发学习动机;完善教学评价制度, 深化教学体制改革;加强师德建设, 提升教师人格魅力, 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是解决大学生逃课问题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大学生,逃课,原因,对策
参考文献
[1]张庆锋.大学生逃课现象原因探析及对策, 中国电力教育, 2010, (1) :206-208.
[2]刘学泳, 岳明, 肖碧海.大学生逃课现象的原因与对策分析[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 2008, (4) :56-57.
关于大学生逃课现象的调查报告 篇5
———关于大学生逃课现象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目的,意义
大学是知识的殿堂,是很多人的梦想,但是如今的校园里却弥漫这一种逃课的风气,而且这种不良风气的扩散的范围广,持续的时间长,对校园文化有很大的破坏性。
所 以我们希望通过对大学生逃课问题的调查,找出大学生逃课问题的主要原因,为高校改变现有的教育模式提供帮助,加强教师、学生以及学校社会之间的共同发展, 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融洽师生关系、改进教育方法、提高教育质量等措施,尽早解决大学生的逃课问题,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
包括调查的背景、目的、意义、方法、时间、问题现状、原因、对策建议等,调查报告要素须齐全,但各要素的字数并无统一规定。a仍不
b基本不
c.有时
d.经常
二、调查方案
查。
1、方法:本调查采取抽样调查,将仍成都理工大学随机抽取20名同学进行问卷调
2、时间:2011年寒假
3、地点:成都理工大学
4、调查人:谭海
三、调查结果
总结调查问卷信息可以得出大学逃课现象普遍存在,其中20人中仍不逃课得人占10%,基本不逃课的人占20%,有时逃课的人占50%,经常逃课的人20%。
四、问题原因
1.学生自身方面
(1)学习态度不端正。这类逃课的学生一般是进入大学后,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
观,进了大学就是为了“混文凭”,学习没有动力,逃课后有的沉缅于花前月下,有的则打牌、上网玩游戏,以消磨时间。
(2)对所学知识不感兴趣。有些学生高考时因发挥不好而未能考上理想中的专业,自己的兴趣爱好与所学专业相差较远,因此不愿意去上课,即使人在课堂,学习效果也不好。(3)不适应大学生活。大学的学习方式与高中有很大的差别,不仅课程讲得快,而且缺少了高中时“保姆式”教师的约束。这就需要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改变学习方式,提高自学能力,增强自控力。但是,有些学生因不能尽快适应大学学习方式,前面的知识尚未完全消化,致使后面的内容也听不懂了,索性逃课。
(4)为考研躲避上课。这类逃课的学生往往成绩较好,为了准备考研,平时逃课以尽量多地获得时间复习考研课程,专业课课程则采取临时突击复习的办法应付考试。
(5)为就业忙于考证。有些学生为了就业找工作时能多些硬件,整天忙于参加培训考取各种证书,如计算机等级证书、施工监理证书,甚至考驾驶执照,却认为所学专业课程对自己将来工作没有多大作用。
(6)因社团活动多而影响上课。有的学生喜欢参加学校的社团活动锻炼自己的能力,当活动与上课时间冲突时,学生宁愿逃课;有的学生是学生会成员,为组织各项课外活动,占用上课时间,以“冠冕堂皇”的理由向仸课教师请假。
2.教师授课方面
(1)教师水平不高。部分教师特别是刚参加工作的教师,教学水平不高,教学经验少,讲课枯燥乏味而且信息量少;讲课照本宣科,或思路不清,表达欠佳,致使学生丧失上课的积极性。
(2)有的教师讲课方式落后。多年来,许多教师仌然习惯于一支粉笔、一本讲稿、一块黑板的讲课方式。特别是在大教室上合堂课时,后面的学生看不清黑板上写的内容,于是干脆不去听课。
(3)考试方法不当。这是造成学生逃课的一个重要因素。现在大学里的考试,尽管学校提倡教师对考试方式进行改革,但是,大部分课程的考试方式仌然采用闭卷,考试内容一般限定在教师在课堂讲授时学生所记笔记或书本上的内容,没有去听课的学生在考试前猛抄或复印同学的笔记,“临时抱佛脚”也能过关,体现不出上课与不上课的区别。
3.教学管理方面
(1)检 查力度不够。通常对教学的检查只是检查教师的到位倩况、教师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态度,很少去检查学生听课人数。而单靠班干部去考勤或教师偶尔点名抽查 这种方式去监督学生,其力度是远远不够的。特别在一些大班课上,由于学生多达百人,仸课教师不可能每节课都点名抽查,学生逃课就有了可乘之机。
(2)规章制度落实得不够好。《学生手册》把旷课作为违规违纪的一种行为,并对此行为的恶劣程度做出相应的处理。可见,学校对旷课学生的处理是较为严厉的。但这些规章制度却没有真正落实。
(3)对 教师的考核存在问题。目前对教师的考核,包括上岗和晋升等,都过分强调科研而轻视教学。虽然也强调教学工作重要,但实际上只要完成规定工作量的教学仸务,教学效果还说得过去,该教师就算合格。虽然每学期都对仸课教师课堂教学进行考核,但是,评价结果一是没能很好地反映出教学质量的高低,二是没有与职称晋升 相结合。结果使部分教师上课缺少热情,授课方式单一,知识老化。甚至一些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也存在对专业新知识了解不够,对本学科前沿动态跟踪不灵敏,对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知之甚少的情况。
五、问题解决对策
1.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
首先,应加强对学生组织纪律性的教育,增强学生遵纪守法意识,使其养成自觉遵守校纪校规的习惯,做到有事请事假,生病请病假。其次,加强对学生学习目的与动机的教育。只有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才能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把个人的目标与国家、集体的目标统一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第三,加强对学生专业思想的教育。专业 思想教育应仍新生入学抓起,通过专门的专业介绍、新老生互相交流、专业教师与新生的座谈等多种形式,使学生了解本专业的特点和发展前景,让学生一入学就热 爱专业。同时教会他们新的学习方法,使他们能够自觉学习、主动研究问题,积极发展自我,尽快适应高校学习生活。
2.指导学生处理好学习与社团活动、考研和就业之间的关系
第一,让学生明白,作为一名学生,学习是最重要的仸务。参加社团活动、或者作为学生会成员为学校和学生朋务,以及求学深造考研究生,都要以搞好专业学习为前提,反之则是本末倒置。
第二,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拓宽就业渠道,使学生能够顺利就业,仍而使学生安心于课堂学习。
3.加强新进教师的指导工作
安排新进教师与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相互听课,让老教师针对新进教师授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指导,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促使年轻教师尽快成长。
4.改进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要变原来“满堂灌”、“填鸭式”为 启发式、讨论式,教师少讲精讲,让学生充分自由地讨论,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把他们仍被动的学习中解放出来。要更新教学内容,剔除陈旧过时的 内容,把最前沿的学术成果融入到教学内容中,扩大对学科前沿知识的传授。同时,大力提倡现代化教学手段,通过运用多媒体等电化教学,使学生形象地感知授课 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5.加大考试改革力度
现在很多课程考试是教师划重点,考笔记和书本上的内容,所考知识以记忆为主,使逃课的学生投机取巧得以过关,甚至得高分。所以,仸课教师要以考察学生对知 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为主,考试内容灵活多样,考试方法采取一页开卷、技能考试、口试,或让学生通过查资料撰写小论文等多种形式,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 用能力。同时,在评分时,学生平时考勤、学习态度和作业作为平时成绩,比例可占综合成绩的20%—30%。
6.严格学生的考勤制度
对学生上课情况进行监督是解决学生逃课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这不仅需要班干部、仸课教师日常的考勤登记,还需要学院(部)和学校教学管理人员进行检查,发现逃课学生及时批评教育,责令其写检查,旷课多节应全校通报,对违背校规校纪的要坚决处理。
7.真正落实教师考核制度
第一,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所以,建立合理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实施有效的质量监控,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性工作。第二,对教师的考核,包括上岗和晋升等,都应该真正落实教学质量一票否决制,教师不但要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仸务,而且,教学质量评价也必须达到学校要求。通过激 励机制和约束机制调动教师上课的热情,促使教师在课堂教学和教研教改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
六、调查问卷
(一)基本资料请问你的性别?
a男b女请问你是大几的学生?
a大一b大二c大三
3请问你的系别?__________
(二)调查内容
4您在大学期间有逃过课吗?
a仍不
b基本不
c.有时
d.经常如果您有逃课,您认为
a.逃课是不对的b.偶尔逃一次无所谓
c.有些课不得不逃
d.不逃课不算大学生
6.逃课的时候您一般做什么?
a.上网
b.上自习或去图书馆
c.运动
d.去逛街购物
e与男(女)朊友在一起
f.做兼职
f.其他你认为逃课的原因是:(多选)
a 老师讲课很无聊
b 课程本身很无聊,没有兴趣
c 确实有事 只是不想上课
d 不喜欢某个老师 去了也是睡觉,没什么收获
e 老师不经常考勤
f 认为反正最后考试老师会划重点,去不去无所谓
g 其它
8.您经常逃的课___(多选)
a.马哲,邓论等基础课
b 教育学心理学等公共课
c.英语
d.专业课
e.选修课
f.视情况而定请问你一周逃几节课?
a 1节-3节
b 4节-6节
c 7节-10节
d 11节以上你所在的班级对逃课是否有相关的条文约束?
a.是
b.否你认为大学生逃课是否会影响其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的提高?
a.是
b.否
(三)逃课行为检测你逃课后的心理?
a 很内疚
b 比较自责,但下次还会逃
c 无所谓
12.对经常旷课的同学的看法?
a、影响了班级荣誉
b、完全理解他
c、好羡慕
d、真的佩朋,做了自己想做而不敢做的事
e、____________
(四)对减少逃课行为的建议
13您认为要想使您不逃课,老师该怎样改进自己的教学?
a.风趣幽默一点
b.多讲点课本以外的知识
c.学识渊博一点
d.与学生有更多的交流你认为怎样才可以使大家减少逃课?(多选)
a.学校出台严厉的措施
b.老师改善课堂教学方式
c.进行良好的学前教育
d.同学之间互相监督
e.出勤率作为综合测评的一项指标与奖学金挂钩
f.其他
15您认为以后逃课的现象会怎样?
a.不会消失,将成为一项“大学传统”
b.一定会消失
c.不好说
七、小结
当前大学生“逃课热”现象浅析 篇6
关键词:大学生逃课;原因;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2-0139-02
近年来,我们国家正处于一个巨大的转型期,社会需要有各个方面的人才作为支撑,因此高校开始加大招生数量,使得愈来愈多的青年人圆了自己的“校圆梦”。然而过于庞大的的学生人数也使高校在管理、教学、生活方面面临很大的挑战。这样使得本来应当洋溢着严谨科研氛围的大学中出现了逃课这种痛心疾首的现象,不同的专业、年级、班级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学生逃课。因此本文根据教师的教育方法与学生的契合度以及教育环境对学生的影响等方面内容对一定的大学生进行了调查,从学生的视角了解大学生逃课的特点、原因及大学生期望的学校应对策略。
一、大学生逃课的突出特点
(一)随着年级的升高,逃课率也随之增加。一般情况下,对于才进入大学的新生来说,大学还是梦想中的象牙塔,所以对大学生活还充满着美好的幻想,对大学课堂也异常向往,大部分学生都会遵守学校的教学安排,认真的按照课表上课,即使想逃课,也会碍于规章制度而选择不逃课。但是随着年级的升高,日渐熟悉学校的教学制度和章程后,逃课率就出现了明显的上升,也就意味着大学生逃课的比例是按年级逐级递增的。
(二)从性别来看,男生的逃课率明显高于女生。男女生除了性别的差异之外,性格方面也存在差异。女生普遍比较保守胆小,很少会去选择触碰违规违纪这条高压线,而且同龄的男女生相比,女生总是会比男生成熟一些,对成绩的重视程度较高,因此大部分会自觉地完成相应课程,以确保可也顺利毕业。相比之下,敢冒险、爱玩儿是普遍男生都存在的特质,容易受新事物影响,因此逃课成为他们满足欲望最便捷的途径。从全国高校的调查情况来看,经常逃课的男生占 16%,偶尔逃课的男生占70%,没有逃过课的男生只占男生总数的14%;女生中没有逃过课的学生占33% ,有逃课经历的占 67%,其中经常性逃课的占女生总数的4%[1]。
(三)大学生选择性的进行逃课。大部分学生是有针对性的产生逃课行为。在大学校园里普遍流行着一种“必修课选逃,选修课必逃”的说法。从一些数据调查分析来看,可以看出公共基础课特别是“两课”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政治教育课逃课比例特别大,有些学生甚至还认为“两课”根本没有开课的必要,非逃不可。公选课是如此,那么对于大学生来说选修课更是当做兴趣爱好一样,可学可不学,因此出勤率可见一斑。
(四)隐性逃课的现象严重。所谓隐性逃课是指教师在上课时,学生做其他作业或想其他事情,思维根本没有在课堂上[2]。学校经常出现这样的现象,有的学生上了一学期的课却连老师的长相、姓名一概不知,绝大部分学生都是“人在课堂心在外”。更有甚者,老师在讲台上肚子陶醉,把自己感动的不行,台下的学生却玩的不亦乐乎,一无所知。
(五)学生层次与逃课比例正相关。入学之初,学生们都只存在高考,随着对大学生活的逐渐适应,同时接受了更多新观念,新思想之后,学生们的差距开始逐渐拉大,并且有的学生以后选择直接工作,认为大学只是一个过渡,对学业不过是得过且过。继而开始出现优等生,中等生,特差生的划分,最后会因为选择的不同而呈现差异。
二、大学生逃课原因分析
(一)教师教学缺乏新意,课程设置存在问题。我们说老师具有“传道授业解惑也”的职责,但是具备教师有专业的知识、一定的科研能力,并不意味之同样具有较高的授课水平。根据大学生反映,一些任课教师在教学内容安排、授课方式、艺术等方面存在一定欠缺,使大学生对课程不感兴趣,甚至产生厌课情绪。并且,有些教师讲授的内容不联系生活实际,较为干瘪空洞,缺乏说服力;有些教师讲授的观点已经过时,对大学生没有吸引力;有的教师做好课件,上课就照本宣科的念,师生之间没有互动,教学质量也上不去。再者,就是对考勤的要求,有的教师要求严格,则上课座无虚席,而有的老师要求宽松,对学生迟到早退的情况不闻不问,则学生寥寥可数。而正是这种松散的管理,助长了学生逃课的不良习性的滋长。
(二)考试制度形同虚设。近年来, 由于高校扩招,高等教育的逐步向产业化的方向发展。许多学校 ,特别是一些二流学校 ,在市场经济的主导下,受利益驱动 ,为了提高学校学生的整体学业水平,放宽对学生的要求 ,学生考试过关率明显提高。第一次考试不过关可以补考, 补考不过关可以重修, 还有毕业清考、留级等。并且大学考试形式趋于形式化,很多学生抱着“去不去无所谓,反正老师期末会画重点”的心态去应付考试,考试前几周突击背一下复习资料,这一科的考试就可以轻松过关,是否认真上课,听课与最后的成绩并没有特别密切的联系,这也使得更多的学生选择了逃课。
(三)高校管理制度存在漏洞。目前我国的高校,大部分都实行的辅导员管理制,一个辅导员可能要管理几百个学生,如此巨大的差距,必然会造成工作的疏忽,存在管理不到位的问题,很多学生就针对这一漏洞,光明正大的进行逃课。
(四)学生自身原因。在高中时,家长和老师最爱说一句话就是当你进入大学一切都轻松了,因此对学生造成了一种印象,我在大学里就可以肆意的玩耍,不用学习了,所以导致学生自身学习态度不端正,认为只要最后拿到学位证就万事大吉了,60分万岁是大多数学生的口头禅。
(五)逃课变淘课。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很多时候我们足不出户便可知天下事。大部分大学生都是20岁出头,正处于渴望新知识,好奇心旺盛的年纪,有理想,有思想,有灵魂。当他们在课堂上学不到他们所需要的有价值的知识,并且教师讲授的课程不能引起共鸣,又枯燥乏味的时候,网络公开课就成为最好的选择。利用互联网,可以接受到无数名校优秀老师的知识的吸引力远远超过了在无趣又刻板的课堂上虚度光阴,因此学生选择了逃课。
(六)从众心理导致的逃课。大学生群体属于同辈群体,是一群相对稚嫩、缺乏经验的青年人组成的一个较为稳定的群体,因此容易产生相互以来的心里,当一个个体做出相应的行为,这个群体就会产生我们是一个完整体的意识,继而产生效仿、追随的连锁反应。
三、矫正逃课现象的期望策略
(一)提高老师课堂教学魅力
根据学生的调查情况来看,学生的学习态度与老师的认真负责、情绪、外表有很大的联系,如果老师幽默风趣,具有亲和力,整个课堂氛围良好,那么学生的听课效率也会大幅度提高。学生希望与老师有一个平等的互动,目前高校都还普遍存在以老师为主体,学生为陪衬的单纯的注入式的教学方式,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的位置。教学方式可以进行适当的调整,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形成老师引导,学生自觉完成教学任务的理念,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提高授课水平,讲授内容与时与时俱进,结合生活实际,注重实践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二)学校完善管理制度,改进考试模式
从逃课率逐渐升高的比例中我们不难看出,这与学校异常宽松的管理制度息息相关。学生期末考试不及格,给予多次补考、重修的机会,并且补考的试题都很简单,过关率高,因此逃课是很好的选择。在这样的考试制度下,使得学生没有了危机意识,这也是导致近年来高校毕业生质量下降,能力不行的一大原因。基于此,高校应当严格的控制补考重修次数,改进考试制度,形成考试是为了选拔人才,而不是为考试而考试的良好学风。同时提高毕业难度,改变“进校难,出校容易”的现状,控制毕业证的发放数量,提高毕业证的含金量。各大高校应该静下心来踏实搞科研,少一分功利的心,多一分无私奉献的精神,还大学校园该有的那份宁静。
(三)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
当今时代是一个趋于多元化的时代,各种各样的文化都充斥在我们的生活中,青年人作为新兴升起的一代,对新事物,新现象总是有着超强的吸收力和适应力。长期以来,学校教育一直以正统的教育为主,对新元素的接受度较小,而这显然不能被学生所接受。因此不管是教师在授课中,还是学校在进行管理时,都应当注重创新意识的培养,精选一些网络公开课,作为辅助教学的材料传授给学生。创新教育内容、教育模式、教育环境和教育方法,以满足多方需要 ,促进大学生的个性发展 ,有针对性的开设必修课,增加选修课 ,让大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 ; 在教学方法上, 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 更好地促进学生潜能的充分发展和智能发展 ; 在教学环境上 ,要加强校园基础设施建设, 营造浓厚的学习、科研氛围 ,开展各种社团活动和各种竞赛活动,更多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3]。
参考文献:
[1]陈应娣. 基于从众心理驱使下的大学生逃课现象研究[J].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1:160-162.
[2]马雅菊. 基于学生视角的大学生逃课现象调查分析[J].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2,08:116-118.
[3]张忠德. 大学生逃课现象的博弈分析[J]. 民办教育研究,2007,03:67-70.
大学生逃课现象原因及对策分析 篇7
一、大学生逃课原因
1. 学生自身方面
第一, 厌学是学生逃课的重要原因。
由于现行招生录取制度弊端和传统的家长替孩子选专业的社会原因, 或者是进入大学前对所学专业不太了解导致一部分学生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 而进校后又不能重新选择专业, 导致一部分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他们或谈恋爱, 或沉迷于网吧, 或看小说入迷, 或热衷于体育运动, 从而出现逃课现象。
第二, 学习没有目标和动力。
经过了紧张的高中学习才进入大学, 大学里没有了父母和老师的管教, 他们感到无比的放松, 所以, 思想上对学生不重视, 对课程也没有兴趣, 每天的生活就是混日子。很多大学生在大学的学习中感觉很盲目, 没有给自己拟订职业生涯规划, 就像“无头苍蝇”一样。
第三, 做兼职。
大学生兼职有的是虚荣心驱使, 即为了追求高水平的物质生活, 有的是迫于无奈, 即家庭生活困难, 必须自己想办法解决学费和生活费问题。部分学生因为家庭贫困, 迫使他们不得不做几份兼职, 当同上课冲突时, 就只有选择逃课了。
第四, 学习工作与上课冲突;
一些大学生为了毕业后找到理想的工作或学习到一些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 他们或者备战外语、计算机考试, 或准备考研、考公务员等。有的为了考取形形色色的证件而参加培训班的学习, 有的忙于积累社会经验。当所有这些与上课冲突时, 这些学生只有以逃课应对。而高年级的同学由于就业压力早早提前离校找工作, 造成了毕业生逃课率奇高的现象。
2. 学校方面
第一老师授课的原因
不满意老师的授课是学生逃课的最主要原因。有的老师不吸收新知识, 讲课枯燥乏味, 缺乏新意, 上课时所举的例子陈旧老化, 导致学生一方面觉得上课无法激发出他们的兴趣, 没有心情去听课, 另一方面, 他们认为老师教授所传授的理论知识没有太多的用处。另外还有的老师教学水平不高, 讲课照本宣科填鸭式地进行强制灌输, 或者让学生埋头记笔记。
第二, 学校管理体质缺陷的影响。
在学生管理中, 对于违反校规、经常逃课的学生总体上比较宽容, 只要不影响课堂纪律和正常的教学秩序, 一般都不干涉或者强行处罚。在教师管理中, 由于课堂教学质量难以量化, 评定标准难以确定, 所以学校报酬往往不与课堂教学质量挂钩, 导致部分教师对课堂教学不够重视, 只以完成工作量为目标。
第三, 考试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逃课。
考试题型呆板, 缺乏创新性, 主要考察学生的记忆力, 尤其表现在文史类考试。而且有的老师考前圈重点、划范围, 背诵几遍自然熟记于心, 应付考试小菜一碟。这种考核方式滋长了学生“混”的心理, 许多逃课学生都有采取复印、抄写笔记的考前来应付考试。
3. 社会环境方面
近年来, 大学校园的周围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了诸如网吧、影吧、歌厅、酒楼之类的消费场所, 某些自律能力差的大学生面对在中学时无暇顾及的“奢侈品”的诱惑, 不能把握克制自己, 选择了逃课去享受它们。他们之中有人在网吧彻夜不归, 甚至一泡就是几天几夜, 上课就成了副业。
二、大学生逃课问题的对策
针对大学生逃课的多方面原因, 我们认为学校、院系教学主管部门、任课教师应该认真思考、主动出击, 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
1. 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 增强大学生的防变能力。
大学生经历由高中到大学两个不同环境的转变, 表现一定的难适应性是可以理解的。在大学里, 大学生应多参加有益的课外活动, 加强大学生的思想修养与身心健康教育, 尤其是对单亲家庭与家庭优越型家庭的思想教育, 坚决抵制网吧、录像厅、舞厅等娱乐场所的诱惑。并且加强贫困家庭学生的教育, 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压力, 克服困难, 正确处理好学习与社会兼职的关系。
2. 加强学生的就业观教育。
面对大学生就业压力下的逃课行为, 高校一是要改变那种毕业班才谈就业的错误观念,
从大一开始逐步引导学生规划人生, 树立正确与积极的就业观念, 减轻学生的就业心理压力。二是要引导学生获取一些有用的证书, 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防止学生盲目追求证书舍本逐末式逃课现象的产生。三是要加强大学生考研教育, 引导学生理性考研, 杜绝学生逃课“跟风式”的盲目考研, 那样有可能专业知识不扎实而造成考研与就业的“双落空”。
3. 优化师资队伍, 提高教师教授水平。
教师应该首先从自身入手, 努力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素质, 不断增强驾驭教学的能力, 认真钻研, 勇于和善于创新, 合理恰当地组织教学内容, 灵活丰富地运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不断摸索、创新、教学技巧, 努力提高教学艺术, 加强学生管理与考核。其次, 应改变高校教师职称评定、职位晋升和报酬机制, 高校的主要任务是提高教学质量, 培养高素质人才。高校一切工作必须围绕这一主题开展。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应成为教师晋职的重要标准,
4. 考试制度改革, 坚持大学考试的灵活性与创新性。
大学生逃课现象的对策 篇8
一、大学生逃课的现状比较普遍
逃课行为的发生已是一种普遍现象, 成为大学生的家常便饭。“选修课必逃, 必修课选逃”已成为部分学生上课的十字方针。为了详细了解大学生在校的逃课情况, 本文通过查找二手资料、逃课原因问卷设计、加强统计分析方法, 更深入地对大学生逃课现象进行分析, 寻找这些现象的原因, 从大学生的角度, 给同龄的大学生们一些建议, 为在校的大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调查结果表明, 大学生的种种逃课现象如下:
现状一:最近一个月男生有41.38%是一周逃五次以上的课, 有31.03%是一周内逃2次以下的课, 有27.59%是一周内逃2~4次的课。而女生中一周内逃5次课的只有15.49%, 2~4次课的有43.66%, 2次以下的有39.44%。认为是个人兴趣的在男生和女生中占的比例都是非常之高, 都达到了60%。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 选择逃公共课和选修课的比例非常之高, 均在50%以上。而选择逃专业课的少之又少。认为不去上课对学习影响不大的所占的比例最大, 高达54%。认为有很多影响的也占了24%~40%之间, 而认为没有影响的只占了6%。这也说明了逃课对学习还是有蛮大的影响的。
现状二:不喜欢任课老师的占的比例是少之又少的, 甚至在男生中是没有的。认为这节课不重要的比例是比较高的, 男生占了31.03, 女生占了26.76%。认为自学也明白或心情不好的, 男生大概占14%~21%, 而女生却不到9%。而认为是其他的也占了相当高的比例, 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均达到了20%。
现状三:在导致大学生逃课原因中认为该科不重要的, 女生占的比例相当大, 占了40.85%, 而男生占了24.41%。认为是学生的学习态度的, 男生占了41.38%, 而女生仅仅占了8.45%。认为是睡眠不足和老师教学方法失败的, 男生占的比例分别是31.03%和17.24%, 而女生占的比例分别是12.68%和23.94%。认为是其他或者不知道的, 所占的比例甚少, 甚至有些是没有的。
现状四:认为加强考勤或者是端正学生学习态度, 提高学习兴趣的, 女生所占的比例都比男生的高。
二、逃课原因探析及应对策略
大学的逃课原因是多方面的, 针对大学生逃课的多样性, 学校要注重学生的培养和教学方式的改变, 根据学校的方针和政策, 提高老师授课水平和吸引力以至提高教学质量, 更新教学内容和模式, 注重学与用的教学方法, 注重课堂的趣味性,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同时正确引导学生学习先进, 追求上进, 才能减少学生逃课的现象, 教学效率才能进一步提高。
(一) 加强课堂的监管, 营造良好的教风学风
原因:学校的管理方法和制度不完善。措施:大学管理相对松散, 已不像高中老师管教严格、上课稍有留神就会被老师当场指责的那种学习环境了。在这里, 上课说话、睡觉、玩手机, 甚至缺课, 老师也不会去管你。在这种状况下, 原来行事谨慎, 做事守规守矩的学生在这种学习环境的熏陶下, 内心的惰性也开始慢慢滋生, 变得行事懒散。以创建和谐校园为契机, 学校多个层面形成合力, 努力探索适应学生需要的管理方式方法, 不断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建设水平和专业文化素养, 减少大学生逃课现象。
(二) 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增强课堂教学吸引力
原因:教学教育、教学方法欠缺, 上课出勤率不高。措施:老师讲课的内容过难, 超出了学生接受的范围和能力, 让学生听起来不知所云, 接受不了, 使学生失去了上课的兴趣, 出现了厌倦和疲惫的状态, 便使学生产生逃课的念头。老师的授课水平, 课堂的趣味性需要加强。
(三) 学会独立自管, 提高自身素养
原因:社会不良风气影响, 学生盛行趋利主义。措施:从学生角度审阅大学生本身, 在大学里没有了老师的约束和轨道化教育, 学生要寻找自我发展空间, 养成良好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一些自控能力差的学生由此掉下队来了, 两级分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主要表现在:有的同学思想上进, 学习有法, 然而有的同学整天鬼混, 整天上网, 精神不振。我们要经常地反思自己的行为, 全方位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我们又要合理地支配自己的时间。学生的学习心态:沉迷网络游戏和偷懒睡觉;利用一些上课时间做一些社会兼职的工作, 一方面认为老师讲得不好, 另一方面学生盲目跟从逃课, 大家都说大学生不逃课是一件不正常的事, 怕别人取笑或是谈笑, 在同学的劝说下动了逃课的念头。
总之, 目前“大学生逃课”问题越来越严重, 作为教育者, 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并予以解决。优良学风教风的营造, 减少甚至杜绝逃课现象的蔓延, 需要学校、学生和教师多方面努力, 多管齐下的营造良好的氛围。
摘要:大学生逃课也成了一种普遍的现象, 它已严重影响了学校教学质量和学生专业知识的提高。本文通过查找大学生逃课的原因, 提出有针对性的可操作措施, 为学校、教师和学生之间提供有益的建议和意见, 促进学校师生的和谐发展。
大学生逃课现象的教学应对 篇9
关键词:大学课堂,逃课,反思,解决策略
教学是各级各类学校的中心工作, 课堂教学是高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 高校学生逃课现象在当前却日益普遍, 不仅出现大量显性逃课, 而且存在大量“隐性逃课”, 大学生逃课己成为高校教学与管理不能忽视的重要问题。
何谓逃课, 一般是指没有履行正常请假手续而擅自不到堂上课的行为, 即显性逃课。除显性逃课外, 大学生隐性逃课现象也非常严重。隐性逃课是指尽管人在课堂上, 但没有认真听课, 而是在干其它的事情, 如睡觉、遐想、聊天或者自学其它知识 (如英语、计算机等) 。
为了避免学生逃课, 不少高校采取了各种相应的管理措施, 但收效甚微, 甚至引起了学生的不满, 但逃课现象仍屡禁不止。笔者认为, 大学生逃课现象如此严重, 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深入思考引起大学生逃课的原因, 积极进行高校教学改革, 才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教学方面的解决思路和对策。
一、大学生逃课原因分析
大学生逃课的原因包括教与学两个方面, 有学生本身的主观原因, 也有学校和外部的客观原因。
(一) 学生本身的主观问题
1. 理想和现实的落差, 使得学生自身缺乏目标和动力。
大学素有“象牙塔”美誉, 许多学生带着渴盼、梦想和远大抱负步入学校后, 理想和现实的落差让其始料未及, 甚至难以接受。若不能做好大学适应期的心理教育和引导, 一些学生往往会产生巨大的心理落差, 会对大学学习生活失去兴趣, 出现消沉、彷徨、颓废甚至逆反心理, 在行为上就容易出现逃课、厌学、无所事事等现象。
2. 学生因实用主义导致学习的盲目选择。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的熟悉, 很多学生发现大学并不像他们想象的那么美好。毕业后社会的要求、理想的取向与实际的出路的差距, 动摇了他们对专业的选择。于是一部分学生就试图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现状, 也有一部分学生是为了毕业后有更好的出路而努力, 体现在学习上开始有选择地学习, 包括去自己喜欢的教师的课堂去上课, 或为考研做准备, 或为了考取形形色色的证书去参加社会上各种短期培训班, 而放弃了认为对自己未来影响不大的专业和课程。
(二) 学校和外部的客观原因
1. 高校专业、课程设置不够合理。
多年来, 我国高等教育专业结构、培养目标调整与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更新严重滞后, 使许多大学毕业生难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一些大学生对某些课程不感兴趣而产生厌学情绪, 继而逃课。为了以后的就业, 部分学生不愿意呆在课堂里“耗时间”, 有的学生逃课去考驾照、学导游, 多积累点“资本”。一些当初选专业的时候, 考虑最多的是能进大学, 进入大学之后才发现对所学专业毫无兴趣, 在专业无法调整的情况下, 学习便成为一种折磨。另外, 陈旧的教材内容、选择的不合理、教学方法没适时调整、死记硬背的考试, 使得他们感觉课堂学习味同嚼蜡。
2. 教师教学缺乏个人魅力。
教师的教学, 包括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师生关系等, 对大学生是否愿意上课有直接的关联。有的教师缺乏敬业精神, 投入教学的精力不够, 只管教不管学;有的教师自身既缺乏精深扎实的专业知识, 又不具备驾驭课堂的能力, 对学生缺少吸引力;有的教师上课的形式太死板, 课堂气氛沉闷, 学生变成了抄笔记、看课件的机器, 大大束缚了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 阻碍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提高, 致使学生上课时感到“没劲”、“没意思”。
3. 教学管理不到位。
目前部分高校的教学管理, 主要强调对教师和学生的考勤, 只满足于教学不出问题, 对教学质量控制和教学效果的检查很多时候只是流于形式。比如教学管理部门通常以抽查教案、课件、教学进度表等作为检查教师教学工作的一种手段, 并以此作为考核教师工作成效的部分依据。但是这种检查只注重检查结果, 即只检查教师是否都完成, 而对其中的细节诸如教学方法的运用, 教学过程的设计, 教学内容的安排是否合理等, 则往往忽略不计。可以说, 部分高校的教学管理部门对教师的教学过程及教学效果是缺乏有效监控的。由于缺乏管理部门的过程监控和检查, 加上疲于完成教学之外的各种繁重任务, 有些教师对教学工作应付了事, 课前准备不足, 课堂照本宣科。这样的课堂, 逃之何妨?
4. 评价机制不够完善。
目前许多高校对教学成效的测量和评价手段比较单一, 大部分以课程考核为主要手段, 只重结果而不重过程。课程考核的方式虽然突破了单一的笔试形式, 采取了如口试、笔试、论文、实验操作相结合等多样化的考核形式, 但是在对考题的合理性、考核结果的客观性上, 管理部门没能给教师太多的自主权。对于考试课程的命题、评卷, 虽然提出了相关的要求, 但在监督执行的环节上, 做得不够到位。相当一部分考试课程 (主要为必修课程) 仍然没能突破单一的再现式考试手段, 部分教师在考试前还划定复习范围, 考试试卷考核学生记忆能力的记忆性题型多, 考核学生应用知识及创新能力的自主性题型少。因此, 很多学生不论平时是否认真听课, 只要考试前认真复习, 一般都能通过考试甚至考得高分。而选修课程的考核就更为随便, 大多以论文、作业、设计、制作等方式进行, 这类考核对学生的要求比较松动, 完成期限较长, 没有统一的评分标准, 弹性较大, 随意性较强。这种考核由于要求不严, 学生往往应付了事, 有些甚至抄袭别人的作品, 最后, 不论是逃课的没逃课的, 听课的没听课的学生, 只要交上作品, 都能顺利过关。很显然, 这样的考核和评价结果很容易让学生失去学习期待和学习动力。
二、大学生逃课现象的教学反思及解决策略
针对越演越烈的逃课现象, 只有对症下药, 才能有效遏制, 才能还原大学课堂的本来面目, 再现它应有的活力。为此, 我们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 改革不合理的课程设置
对于目前与实际脱节的课程、只讲空头理论但不解决具体问题的课程, 我们要用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能培养学生敏锐的思维能力, 能提高学生毕业后所需要的人际沟通、实务操作能力的课程取而代之。在确定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的时候, 改变唯上不唯下的原则, 充分考虑受教育主体——学生的需求, 及时把握时代的脉搏, 面向社会, 调整方向。重新调整公共课和专业课的比例, 调整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比例, 删减一些内容陈旧、脱离实际的课程, 增设一些代表专业前沿理论的课程, 增设一些研究性的课程, 等等。课程设置只有跟上时代的步伐, 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符合学生的需要, 才能激活学生的学习动机, 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 改革单一的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并不是教师向学生进行的单向灌输, 也不是学生自身单维度的认知活动, 它是包含师生作为人而具有的情绪情感、意志品质、审美情趣及生活经验、文化知识诸方面系统的生命的交流。
课堂交流是教学的前提条件, 即便是在传统型的课堂中, 教师在课堂上实施单向的控制, 学生达到“神入”的状态, 教学才会实质性地发生。而目前部分高校教师的教学方式呆板枯燥, 采取单一的讲授形式, 拿几本教材僵化地灌输, 课堂上缺乏交流互动, 缺乏思考, 缺乏学术底蕴与研究。像这样的课堂, 很难给学生以学术与思维的启迪和熏陶。学生只能被动地听教材, 主体意识、创造意识严重枯竭。大学课堂绝不应该仅仅是灌输知识的场所, 而应该是学生学会如何思考, 学习人生态度, 学习社会经验, 完善思想人格的理想殿堂。
(三) 加强管理
教学质量是高校的命脉, 高校的教学管理其实就是对教学质量的管理, 而怎样把提高教学质量落到实处是高校教学管理中的重中之重。教学质量主要表现在诸如硬件、软件、过程、终端等方面。要提高教学质量, 抓硬件和软件的建设固然很重要, 但是, 如果对教学过程缺乏科学的管理和监控, 教学质量就无从提起。
如何加强对教学过程的控制与管理呢?笔者认为, 首先应该倡导师生参与教学过程管理, 形成教学管三方制衡关系。教师、学生以听课评课的方式参与教学管理, 并对教学的改进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管理部门则通过对学生和教师听课评课的反馈信息进行综合归纳, 及时发现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及时反馈给任课教师, 督促教师对存在的问题作出相应的修正;同时通过对反馈信息的研究分析, 归纳出教学成败的原因, 并把成功的经验推而广之, 让教师能更好地扬长避短, 从而提高教学活动的效率和效果。
其次, 抓好教学测量与教学评价的管理环节。要保证学生成绩的客观真实, 考核命题的合理性与评分的客观性是关键中的关键。因此, 管理部门对考核的命题、评卷等必须有一个相对统一的严格的规定, 并对考核的各个环节严格把关, 使考核结果尽可能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只有通过严格把关的考核得出的成绩, 才能真实地测量出教学成效。
最后, 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尽量避免授课班级过大。小班级授课不但有利于教师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交流和实践的机会, 而且有利于教师对课堂的控制, 有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发挥, 更容易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大学课堂本应该是追求知识的殿堂, 是知识创新的发源地, 是思想碰撞的运动场, 是才情抒发的灵感园。我们期望, 师生通过配合与努力, 真正减少大学生逃课现象, 还大学课堂以本来面目, 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程芳玲, 杨百勤.大学生逃课现象的分析思考[J].中国轻工教育, 2004, (4) .
[2]周琦.目标与手段的背离—大学生“隐性逃课”——的社会学分析[J].当代青年研究, 2001, (3) .
大学生逃课现象简析 篇10
一、大学生逃课定义与特点
逃课是指学生在未请假的情况下, 没有按既定时间和地点去上课的一种旷课行为。逃课分为隐性逃课和显性逃课。显性逃课即学生没有正当理由而不去上课。这显然是校规严令禁止的, 逃课一旦达到一定数量就要被开除, 一般情况下只有少数人为之。所谓“隐性逃课”指:学生按时来上课, 似乎也在认真听课, 但实质则“形在而神不在”, 与显性逃课相比, 同在都不听课, 异在人是否按时在课堂。”多元化是目前大学生逃课以后典型的行为特征。目前大学生逃课多呈现以下特征:大一新生中规中矩;大二的学生一般忙于社团活动, 有时会在上课时间“借机”溜出去;大三的学生忙于实习或考研, 一般会收到“点名”的风, 马上回到教室上课;而在大四的课堂上, 过来上课的学生一般只占了少数。逃课的“高峰”期, 一般会出现在周五和小长假前的下午。
二、逃课成因分析
1、从大学生自身的原因看:部分青年学生尤其是大一新生, 人生目标未明确, “没意思”成为在校学生说起逃课原因时使用的一个高频词, 加之当今社会充斥着很多诱惑地方, 使得大学生难以独善其身, 他们可能将大部分时间用于上网玩游戏、谈恋爱等, 进而逐渐失去了进取心;其实对“逃客”来说, 他们很享受自己的生活状态。其实逃课未必就是不求上进, 因为存在这样一个群体:他们目标很明确, 个性很鲜明, 他们有自己喜欢的社团活动, 有自己的学习规划和发展方向等。他们选择自己安排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按照自己的人生规划来度过自己的大学生活。
2、从教师授课的原因看:“内容枯燥, 课程实用性不强, 理论艰涩难懂, 缺乏趣味性、互动性, 不能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是“逃客们”对“没意思”的解释。这就直接与大学教师的备课、授课有关。甚至网络上有“一本讲义走天下”的说法, 另外教师“逃教”也日渐得到关注, 他们脱不了名利二字。当老师, 课上得好, 也能成名成家, 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等。但现在少量教师, 更注重社会对其认可。大学教师的价值不在课堂上, 而在于社会名声。因此, 他们对学生的教育, 也就脱离教育之本源。
3、从教学管理方面看:虽然目前高校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更新速度大大加快, 但是还有许多课程没有跟上“转方式, 调结构”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此外, 大学定位应是教学与研究并重。实际情况却是本在研究, 面在教学, 研究高于教学。讲台上的教师照本宣科, 让学生很难保持旺盛精力。有的在考前借复习资料划重点, 突击就能及格, 逃课不影响成绩, 这是“逃客”逃课最主要的原因。虽然《学生手册》中明确把矿课作为一种违规违纪行为, 但是这一规定往往不能得到非常严格的执行。类似的规章对学生没有起到应有的约束作用, 造成学生逃课没有顾忌。
4、从社会环境方面看:大学生多愿意参加学生会和学生社团组织, 为了组织一次活动而策划、拉赞助, 是许多大学生都曾经历过的。为保证活动进度不得不逃课以完成任务, 且呈现出年级越低参与社团活动越频繁的趋势。当学生干部期末综合测评可以加分, 与课堂相比, 他们觉得社团更能锻炼能力、开阔视野。高年级学生为了避免出现“毕业等于失业”的现象, 许多大学生提前走进社会或参加各类考研辅导, 为将来的就业打基础, 因此荒废了功课, 迈入了逃课的行列。另外, 有些毕业班的学生由于忙于找工作, 被逼无奈, 只能选择逃课, 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毕业班学生逃课率奇高的现象。
三、“逃客们”行为失范的正确引导
根据马和民借鉴“社会行为理想类型”理论将学生逃学列为价值取向型失范行为, 其程度只是初级越轨行为。本研究认为从学校主流文化的倡导、教育教学制度的与时俱进、辅导员导学功能的回归三方面展开, 为改变目前大学生逃课的困境和避免向更严重的越轨行为转变提供思路。
1、倡导学校主流文化
校园文化是学校这种特殊的社会组织在自身长期的发展中形成的、相对稳定而又独具特色的文化类型, 分为主流文化和亚文化。主流文化则是以学校颁布的各种规章制度和校方倡导的各种精神价值, 以及在学校长期的发展中形成的校风和学术传统为中心的文化。大学生逃课是冷漠型和敷衍型大学生亚文化的表现。他们对学校教育漠不关心, 于是采取了比较温和或者隐蔽的方式进行反抗。从教育病理学的角度来看, 逃课的成因都应该从教育本身的运行状态中寻找原因。因此倡导学校主流文化, 首先要严格规范学校的教风包括正确的教育思想、严谨的治学精神、科学的教学方法、广博的教学内容、为人师表的育人风范;其次, 要培育良好的学风, 学生之间需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增强集体的凝聚力, 形成团结互助、诚信友爱的校园人际关系。正面的主流文化可以促使学生获得符合实际的、有益的信念, 并且使得这些信念成为他们自身思维的一个组成部分, 从而有效的改善逃课行为的出现。
2、教育教学制度的与时俱进
在强调人本管理, 更新教育观念的现实条件下, 依法治校, 以教学教育规章制度规范管理行为。 (1) 加强引导、注重教育;学校的政策导向应先教学后科研, 应尽量让高校教师回归教学的本质。学校的教学与学生管理部门步调一致加强教学全过程的监控与管理, 有效的消除学生对教师教书不负责任、怀疑教师专业技能的错误认知, 改善学生的逃课行为。 (2) 优化课程, 增强实用性;大学生是个追求新奇事物的群体, 只有不断对课程内容更新, 扩充所学课程的知识面, 才能有效在课堂上留住学生。 (3) 更新观念, 改变管理思路;逃课行为严格意义上讲只是轻度的越轨行为, 在管理上, 既宽严相济、又避免漏洞, 严得合情入理、松得有限有度, 增强可操作性, 多做正面的说服教育工作。
3、辅导员导学功能的回归
高校辅导员是直接面对学生基本任务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并给予指导和帮助。与学生相处的时间长、沟通话语多;能更多地掌握学生逃课的深层次的心理、家庭原因;有强有力的奖惩权力;对班级的掌控更为全面有效。因此, 辅导员应责无旁贷地、成为学生逃课管理引导方案的谋划者与建议者。辅导员在引导大学生学习的过程中,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在大一新生入学时注重目标教育, 结合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 加强对学习目标的引导。 (2) 利用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的特长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3) 加强班级管理, 建立强有力的班团委班子, 营造学习的良好氛围。 (4) 对有学习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是解除学生学习困扰的有效途径之一。将逃课管理寓于学生引导教育之中, 形成辅导员—班级架构下的“导学”机制, 完成大学生从制度约束到主动学习的角色转换。为辅导员在学生逃课治理上变单纯的思想教育难有作为的前提下, 用制度化、人性化的策略调动大学生的积极因素, 使教学的中心地位得到更好的落实, 再现高校的课堂神圣。
参考文献
[1]郎佳.大学生隐性逃课研究[D].西南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 2009.
大学生逃课现象的对策 篇11
【关键词】大学生 隐性逃课 对策
一、引言
近些年来,由于高职院校学生生源质量的下降,为了保证培养社会所需的合格的职业人才,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树立浓厚的学习氛围,就必须保证学生上课的出勤率。但是,职业学院学生们英语课堂的隐性逃课现象却日益严重,教师为了保证高等学校英语课堂的授课水平,但由于近几年高职学生的英语基础普遍薄弱,全英授课的模式导致课堂上更多的学生难以跟上教师的进程。随着课程的不断深入,学生听课变得更加吃力,在英语课堂上的隐性逃课现象也就越来越多。它给学生、教师和社会等都带来危害。但却没有像显性逃课一样引起教师、学校和社会的重视。比起对待避免显性逃课的点名方法,教师对隐性逃课大多数持默许态度。
二、高职学院学生英语课堂隐性逃课现象调查
教师走访了该学院的小学教育系、英语系、商务英语及东西语系在内的12个专业的30多个班级,与学生进行座谈,同时也与该校专职英语教师进行多次关于隐性逃课问题解决方案的研讨会议。得出高职学生隐性逃课现象普遍存在,非英语专业七成以上学生上课时多余一半的时间在隐性逃课,英语专业学生的隐性逃课现象好于前者;在隐性逃课的方式上,多种形式并存,其中以自学和自娱为主,并在年级、专业上及所上课的教室大小上存在显著的差异,且自学的同学随年级升高逐渐增多,大教室课堂上课的隐性逃课问题严重于小教室;在隐性逃课的课程类型上,选修课的问题严重于专业课,专业必修课隐性逃课的人最少,选修课隐性逃课的人最多;在对待隐性逃课的态度上,六成学生认为隐性逃课可以理解,只有约百分之十的学生表示坚决不支持隐性逃课。
三、大学生隐性逃课的危害
1.隐性逃课对大学生自身的危害。隐性逃课不利于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教师不仅是用课本内容影响学生,而且还通过自己的言谈举止,情感语气等人格特征对学生进行影响,在学生的学习方面给予积极的或消极的作用,从而潜移默化地形成学生的个性。 大学生隐性逃课很容易丧失开拓眼界、吸取信息的机会,并同时导致学生自信心下降,自我效能感降低。最后进入恶性循环。
2.大学生隐性逃课对教师的危害。首先,大学生隐性逃课分散教师注意力,打断教师教学思路;其次,大学生隐性逃课容易挫伤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最基本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知识授受关系。教学过程是师生交互的双方活动,一旦双方中的学生一方缺失,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将严重受其影响;再者,大学生隐性逃课不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许多调查表明:与教师关系好就喜欢上老师的课,主动亲近老师。学生不喜欢老师、不喜欢听课,自然不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3.大学生隐性逃课对英语课堂效果的危害。大学生隐性逃课将影响高校的教学质量。教学活动要靠师生双向交流、共同合作来完成,尤其是英语课堂,英语作为一种交流工具,就需要不断地实践演练来掌握。如果学生不能及时地给予老师回馈,自己也难领会该语言的使用方法。很多时候老师的知识传授方法的新灵感来自于积极参与学生的课上反馈。当学生自身不听教师讲课,大学英语课堂便成了教师一个人的课堂,课堂教学效果无从保证。大学生隐性逃课也不利于高校的学风建设。
4.大学生隐性逃课对家庭和社会的危害。学生隐性逃课是辜负对家庭和社会的培养,也是对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常常隐性逃课的学生缺乏对家庭的责任感,更是缺乏对社会的责任感。此外,学生隐性逃课影响了高等教育服务社会功能的实现,将导致高校向社会输送人才质量的下降,进而影响社会发展。
四、高职院校学生隐性逃课的对策及教学建议
1.提高学生对隐性逃课及其危害性的认识。学校及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内部驱动力。可以借助实际例子,借助学生的视角来分析实例,帮助他们重新审视隐性逃课现象的存在,使学生们切实认识到隐性逃课所带来的危害,并明确个人目标,得以充分利用课堂来掌握知识和技能。
2.加强教师自身对隐性逃课及其危害性的认识。教师应从思想上重视学生隐性逃课的问题,平时教学中要注意关爱学生的心理健康,尊重学生,使用亲和的语气进行交流,使师生间形成民主、平等的人际关系。职业学院的学生中,大部分学生的基础知识薄弱,教师应意识到这一点,在完成课程任务的同时,发现学生听课中所遇到的问题,及时细心给学生讲解。帮助学生能跟的上课程,不感觉到困难,可以大大减少隐性逃课的可能性。
3.增加课堂的“吸引力”,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成就感。外籍教师在课堂上的魅力优于国内教师,男老师课堂上魅力优于女老师。这些吸引力来自于外籍教师夸张的肢体语言的表演性及男老师较女老师更多的诙谐的语言魅力。通过调查,学生在投入课堂的前提是,教师能先全方位的投入课堂演绎;学生在课上更容易被吸引,源于教师的幽默语言,及从学生角度引入并分析问题的语言表达模式。这就需要部分教师放下以往和知识一样严禁的表情,和课前认真设计课堂教学活动,使得教师及学生全员参与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课堂成就感,从而减少学生的隐性逃课现象。
4.提高学生对英语知识的兴趣。传统教师非常珍惜课堂的50分钟,生怕落掉任何一个知识点,而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手段。这种教学方法不能给学生留出思考时间,导致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不充分。教师可以归纳知识点的类型,对部分知识点充分讲解。遇到重点,难点可以结合实事,网络热点话题和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情,帮助学生展开联想,思考和讨论。有时针对英语基础薄弱的学生,需要借助汉语辅助教学,或借用汉语与英语的对比进行教学的效果更好。教师也可以更多的借助知识点来讲授获得新知识的方法,而不是传授新知识,使学生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感受获得知识所带来的快乐。
5.提高学校对学生的考核评价标准和方法。目前高职院校对教学成效的测量和评价手段比较单一,大部分以课程考核为主要手段。一部分考试课程(主要为必修课程)仍然没能突破单一的再现式考试手段,部分教师在考试前给学生划定复习范围,记忆性题型在试卷上的占比依旧很大,而考察学生应用知识及创新能力的自主性题型少。而选修课的考核手段更为随便,大多以论文,作业和设计等方式进行。这类考核对学生的课堂参与活动联系不紧密,完成期限较长,没有统一的评分标准,弹性较大随意性较强。面对大量学生的作业,教师又难能做到认真审核,评价及评语不能客观反映出学生之间的差异。导致更多的学生应付作业,甚至互相抄袭。
五、总结
综上所述,高職院校大学生英语课堂上的隐性逃课问题必须得以重视,并通过教师,学校,家庭及学生本人等方面入手解决,使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果,使学生在英语课堂上学其所学,也使职业学院英语课堂真正发挥其培养外语职业人才的功能。
参考文献:
[1]陈玢.普通高校大学英语大班授课问题初探—湖北六所普通高校大学英语教学调查报告[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11(Z4):85-88.
[2]刘翠霞.高职生厌学的原因及教育对策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7.
[3]张建兴.大学生逃课现象的调查与反思[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5).
[4]尹海燕.大学生逃课和隐性逃课现象的成因及对策[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0).
[5]赵伶俐,陈秋敏.课堂教学技术与艺术[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5.
大学生逃课现象的对策 篇12
高校扩招以来, 伴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 越来越多的青年学子能够有机会步入理想的大学校园, 实现青春的梦想。但是大学并非是一些人心中的殿堂, 当不少大学生感受到大学所带来的压力时, 彷徨和困惑接踵而至。此时, 逃课成了他们逃避现实的方法之一。首先, 同学们对于“必修课选逃, 选修课必逃”等对旷课的说法普遍持有“可以接受”的态度, 占总人数的70%。虽然没有人支持逃课, 但是明确反对的仅占20%, 而抱“无所谓”心态的同学则可以理解为默许, 占到总人数的10%。 (如表1)
这是旨在了解同学在思想认识上是如何看待逃课现象的, 他们在各自思想的指导下, 表现为“逃课”或者“不逃课”的行为, 与此相吻合的是, 同学中有逃课经历的人数竟然占调查人数的76%。其中, 在逃课缺勤的课程选择上, “对其无兴趣的”占总人数的63%, “课程管理松的”占30%。 (如表2)
二、对大学课堂点名现状的分析
通过上述对当代大学生的出勤状况的调查分析, 我们得出一个结论:当代大学课堂出勤率持续低下已成普遍现象。目前, 大学期间学生获得知识、增长才干的主要途径仍是课堂教学, 但在如今低下的出勤率的情况下, 学生在课堂又能学到多少知识令人堪忧。由此大部分学校或任课教师为保证教学质量, 为让更多的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 采用了课堂点名签到的办法提高出勤率。此方法确实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很多课堂上又出现了座无虚席的景象。有保障的出勤率使得教学质量大大提高。
目前任课教师课堂点名一般采用两种方式, 即逐个对全部学生点名和进行抽点。全部逐个点名的好处显而易见, 它可以真实的记录和反应所有学生的出勤情况, 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但是此方法的弱点也是显而易见的, 耗时多, 教师点名占用课堂教学大量时间。为此, 抽点则要实用的多, 可以短时间完成点名, 减少教师点名工作量, 从而减少课堂点名占用时间。不过, 这种点名也有弊端, 它带有教师强烈的主管情绪, 做不到真正公平的随机抽点。
目前课堂点名大多还是使用传统的点名方式, 即任课老师手持学生名单对名单上的学生点出, 然后由学生答到再由教师对点名名单进行手工的记录出勤与否。如果老师每次给不同的班上课都要带多份纸质名单很不方便, 而且名单容易丢失。点名期间点错后不易修改, 且每次点名工作量大, 有时由于课堂人多人声嘈杂还会出现漏点、错点、帮答到等情况, 点名效率低下。
三、改善大学逃课的有效措施
点名时一门学问, 不同学科、不同老师、不同场合都会有不同的处理方式, 点名至少有认识学生和警醒学生两大作用, 点名方式至少有顺序点名和随机点名两种。而随机点名难以用人工实现, 因为任何老师都存在“偏心”现象。
在计算机广泛推广的今天, 应用计算机已经大大提高了社会的各方面效率, 而作为学校, 社会知识的高度集中区, 计算机已经成为一种必需品, 我们应该在方方面面想到用它来提高我们的效率, 对于大学生的考勤方面, 现在越来越显示其重要性。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教学, 还要同时担负考勤等烦杂的日常事务, 这样严重影响教师的授课时间, 同时也影响学生的听课时间。因此, 基于计算机的点名软件就在这种情况下越来越受欢迎, 它能够给教师带来更加高效的考勤效率, 同时不会影响教学计划, 所以开发一款可视化的点名系统成为必须。因为计算机模拟可以实现真正的随机, 不受人为影响。同时, 点到每个学生的可能性相同, 使学生无机可乘, 促使学生按时上课。
点名软件应该有如下功能:
1) 顺序点名:按照学号顺序产生点名册。
2) 随机点名:随机抽取给定数量的学号。
3) 指定点名:在后台指定每次必点学生, 还要让其以为是随机点到, 避免学生觉得老师对自己有成见。
4) 带记忆随机抽查:结合历史点名记录, 随机抽查缺课较多的学号。
5) 回答问题点名:课堂中途点名, 防治学生点名后中途逃跑。
6) 区间点名:对一定学号范围的学生实行点名。
7) 点名软件还需能够显示学生照片, 避免替答到发生。
四、结语
最后, 要想让学生们都来上课, 单纯靠各种点名手段来实现也不对, 其实要想让学生真正的听下去, 喜欢上课, 首先就要求老师的讲课方式要与时俱进, 不能太古板, 只有把课讲得生动有趣, 或者很有个性, 相信同学们还是会准时来上课的。
摘要:学生的天职是学习, 上好每一节课是其最基本的任务, 也是其汲取知识、增长才干的最基本途径。而近些年来, 大学生逃课的现象在大学校园里普遍出现, 并有逐步蔓延的趋势, 几乎成了高校中流行的通病, 严重影响了大学的教学质量。大学生出勤率的高低是衡量大学教学管理是否科学的标准之一。只有保证有较高的出勤率, 才能保证教学质量, 才能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 才能更好的提高大学生科学文化素质。据此希望大学能够采取科学的措施来改善这种情况, 营造良好的大学学风, 为学生负责, 为社会负责。
关键词:大学生,逃课,点名软件
参考文献
[1]刘辛, 杨素锦.通用点名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福建电脑, 2007.
【大学生逃课现象的对策】推荐阅读:
大学生逃课现象调查问卷05-31
大学生迟到逃课现象调查报告07-23
关于大学生逃课现象调研报告10-02
“90后”大学生逃课的原因与对策研究09-09
大学生逃课的检讨书07-11
怎样看待大学生逃课12-05
大学生隐性逃课行为论文11-13
大学生逃课自我检讨书06-05
关于大学生粮食浪费现象的调查报告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