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大学生逃课的原因与对策研究(共8篇)
“90后”大学生逃课的原因与对策研究 篇1
“90后”大学生逃课的原因与对策研究
摘 要:当前“90后”大学生的逃课问题日益严重,引起了教师、家长、教育主管部门甚至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学生的自身原因,同时学校、教师、社会也都应该承担一定的责任。只有管理者、教育者、学习者共同努力,采取正确实施,这一问题才能顺利得以解决。 关键词:“90后”大学生;原因;对策;逃课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04-0293-02 课堂教学是高等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最主要的方式,经过十年寒窗苦读和高考的全力拼搏后的“90后”大学生们进入大学之后,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本应该在课堂上认真听课,努力学习。但现实却是,部分“90后”大学生时常出现逃课行为,甚至有的学生竟然成了高校中的“逃课一族”。因此,正确面对“90后”大学生的逃课问题,治理“90后”大学生的逃课问题已经刻不容缓。 一、“90后”大学生逃课的原因 1.自身原因。(1)个性自由。“90后”大学生相对于他们的前辈,个性更加的鲜明,想法更加大胆,规规矩矩地到课堂听课对他们来讲可以说是个很具“挑战性”的事情。尤其是进入大学之后,宽松的环境,骤然减轻的压力,使他们的这个特点更加显现出来。再加上他们本就追求个性解放,对中国实行的应试教育、模式化教育从小就“恨之入骨”,课堂在他们眼中就像是一个工厂中流水线上的机器,那么,逃课在他们来讲也就再正常不过了。(2)适应困难。当今的“90后”大学生的适应能力是非常差的,尤其是对一个刚入学的“90后”大学生来说,大学的生活对他们来讲是完全陌生的,教师陌生、同学陌生、制度陌生、尤其是学习方法、学习习惯更加陌生。在中学的时候,他们学习的目标很简单,就是考大学;学习的内容也很明确,就是高考要考的那几科。而且,中学的老师为了提高学生考上大学的可能性,对学生的学习可以说是做到了无微不至的关心,一个知识点要讲无数遍,一个类型题要做无数遍,时间怎么分配,方法怎么掌握等等都有明确的指导。但是大学则完全不同,老师多数是讲完课就走,并且讲课的信息量也是极大,有时候一节课讲几章都是常有的事,这就要求学生们要自己制订学习计划,摸索合理的学习方法。但是由于我们的学生在中学没有受到这方面的教育和训练,这就造成了很多学生难以跟上教师教学的进度,越落越多,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彻底毁灭他们学习的信心。这种情况下,很多学生就会放弃学习,转而去追求玩乐,逃课也就在所难免。(3)学费负担重。近几年高校扩招,的确是让更多的青年学子走入了大学校园,但是也产生了一些问题,学费的大幅上涨就是其中之一。现在的大学学费,对一些同学,尤其是来自经济困难家庭的同学来时是一个很大的压力。他们为了能减轻父母的经济负担,大量的兼职,有的甚至在校创业,而这些事情一定会和上课发生时间上的冲突,这时,他们中的大多数一定会选择赚钱而不是上课。 2.学校原因。(1)教学管理不到位。当前很多高校的教学管理,还是停留在维持教学活动正常进行的层面。课程设置不合理,专业课内容重复、滞后和老化,教材多年不变,与社会实际和社会需要严重脱节。必修课多,选修课少,又不成体系。排课不合理,有时上午全上理论课,学生感到十分疲倦,下午便不愿再去听课。教学设施差,教学效果不理想。这些学校教学管理的落后,都成了学生逃课的原因。(2)教师不合格。实事求是地说,当前部分教师的水平不是很高,并且没有对学生应有的负责任的态度。他们上课没有激情,照本宣科,思路不清,语言不畅。另外,一些老师的授课方式也是极度落后,在21世纪的今天,他们还是简单地固守着教材、粉笔、黑板,而这些,再也不能引起现在的“90后”大学生的兴趣了。学生们产生逃课的想法,也就不足为奇了 3.社会原因。(1)就业压力。现在的大学生毕业后就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大学生一毕业就失业已经不是个例了。扩招使一些原本不具备上大学条件的学生上了大学,本来就不多的高端就业岗位因为他们的加入变得更加不够用。为了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学生们只能不断地增加自身的砝码,或是疯狂考证,或是努力考研,而这些都时刻冲击着高校的课堂教学。还有一些同学,在自身条件不是很好的情况下,为了能“先行一步”,甚至在大三就已经活跃在各种招聘会,上课在他们来讲,那是浪费了宝贵的时间。(2)环境恶化。近些年,市场经济的大潮不可避免地冲进了大学的校园,“90后”大学生也不可避免地随波逐流。他们上课首要考虑的不是学什么的问题了,而是有没有用的问题了,变得极端功利化。在他们尤其是高年级学生的眼里,对他们今后就业、赚钱无用的课程,那就是一文不值,根本不会去上。另外,现在社会上的不良风气,也影响着部分的学生,他们经常出入社会娱乐场所,贪图享乐,流连忘返。(3)科技发展。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时代的到来,尤其是现代教学方式的普及,使得现在的“90后”大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获取知识。网络教学的实现,使学生们可以自主学习。很多学生选择到网络中去寻找各种教学名师、专家教授的远程网络课程,而不愿意再坐在教室中去听他们认为水平有限的本校教师的讲课了。 二、“90后”大学生逃课的对策 1.学生自身层面。“90后”大学生要端正心态,正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高等教育的普及,使得大学生越来越多,让从前的“天之骄子”变成了今天的`“土豆白菜”。 “90后”大学生要真正认识到,考上大学并没有走进未来的“保险箱”,就业竞争愈演愈烈,要想在社会上生存,只有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素质。 2.学校层面。(1)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学校应该组织教师、辅导员或者优秀的高年级学生,指导低年级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转变他们在中学时期被动“填鸭”式的学习方式,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教会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提升他们的学习成绩,以免部分学生因成绩太差,而产生的厌学心理。鼓励他们进行科学研究,探索知识殿堂,产生求知的欲望。(2)提升教师水平。作为高校的教育工作者,为了能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高校教师应该首先从我做起,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学习教学方法,认真专研专业知识,勇于探索,大胆创新。另外,教师应该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进行课堂教学,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学生考勤,而不能对学生出勤不闻不问,任由散漫。第三,高校教师要积极深入社会实践,把握学科最新动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把课堂教学和社会实际联系起来,培养真正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学生也就能够自觉自愿地走入课堂,发自内心地喜欢上课。(3)建设良好学风。当前的许多“90后”大学生缺乏理想信念,不讲吃苦耐劳,做事经常急功近利,甚至毫无诚信,这些都说明“90后”大学生学风不良的问题是实际存在的。这些学风问题的存在,使得他们的逃课现象越来越严重。所以,要从源头上治理大学生的逃课问题,就务必建设良好的学风,加强对大学生的学习风气教育。只有采取各种措施,营造良好的学风,在学生中形成想学习、爱学习的氛围,那么逃课现象自然会得以解决。(4)加强思想教育。因为当今大学生尤其是“90后”大学生的适应能力很差,他们进入大学之后,很难转换角色,适应大学生活。所以,高校教师尤其是辅导员和心理辅导老师,要及时对他们进行教育和引导。第一,要对大学生进行组织性纪律性教育,让他们树立遵守规则制度的意识。第二,要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学习动机教育,让他们自主自动的去热爱学习,要让他们认识到,只有在校努力学习,掌握更多技能,才能在今后的社会竞争中有所收获。第三,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尤其是那些经济困难、学习困难、心理困难的学生,更不能忽视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要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缓解心理压力,摆正心态,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5)加强就业观教育。面对空前就业压力下的大学生的无奈逃课行为,一定要尽早给学生灌输合理的就业观念,转变那种临近毕业才谈找工作的落后观念。从入学开始,就应该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态度,合理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减轻他们的就业压力,让他们放平心态,安心学习。要指导学生合理选择各种认证考试,在能够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同时,不要盲目考证,浪费宝贵的学习时间。当前大学生考研成风,很多学生是在从众心理下的盲目跟风,不惜逃课也要去考研,要让他们真确认识考研的利弊,让他们理性考研。(6)改革相关制度。 要切实执行学分制度,多设选修课,让学生们在大学期间能够真正地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喜欢的课程。要严格日常教学管理制度和考试制度,对那些认为考上大学就一定能获得文凭的同学一定不能任其堕落散漫,这样也能严肃学生的学风。要完善奖助学金制度,为学习认真、家庭困难的学生提供更多的经济帮助,解决他们的经济困难,让他们在学习上能够全心投入,没有后顾之忧。要改革教师奖评机制,给那些多上课、上好课的一线教师更多的机会,激发全体教师的教学热情。(7)营造良好环境。“象牙塔”外的世界相对学校来讲更加丰富多彩,各种网吧、游戏厅、歌舞厅等娱乐场所应有尽有,这些都时刻刺激着学生们的心,加上“90后”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不成熟,很容易受到这些场所的吸引,甚至流连忘返。因此,学校应该呼吁全社会的力量,清理整治校园周边的这些娱乐场所,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氛围环境。要加强教育,用正确的思想观念引导学生,抵御各种外部诱惑。严肃校风校纪,让学生们能够专心学习,认真上课。 参考文献: [1] 田正学,王小兵,王羚又,等.大学生逃课现象研究[J].重庆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3). [2] 王勤,周国文.从“读书无用论”到“读书赚钱论”――论校园文化中理想主义的缺失[J].中国青年研究,,(4). [3] 毛宗良.大学生逃课现象的调查与对策分析[J].科技与文化,,(1). [责任编辑 陈 鹤]
“90后”大学生逃课的原因与对策研究 篇2
一、大学生逃课的现状比较普遍
逃课行为的发生已是一种普遍现象, 成为大学生的家常便饭。“选修课必逃, 必修课选逃”已成为部分学生上课的十字方针。为了详细了解大学生在校的逃课情况, 本文通过查找二手资料、逃课原因问卷设计、加强统计分析方法, 更深入地对大学生逃课现象进行分析, 寻找这些现象的原因, 从大学生的角度, 给同龄的大学生们一些建议, 为在校的大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调查结果表明, 大学生的种种逃课现象如下:
现状一:最近一个月男生有41.38%是一周逃五次以上的课, 有31.03%是一周内逃2次以下的课, 有27.59%是一周内逃2~4次的课。而女生中一周内逃5次课的只有15.49%, 2~4次课的有43.66%, 2次以下的有39.44%。认为是个人兴趣的在男生和女生中占的比例都是非常之高, 都达到了60%。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 选择逃公共课和选修课的比例非常之高, 均在50%以上。而选择逃专业课的少之又少。认为不去上课对学习影响不大的所占的比例最大, 高达54%。认为有很多影响的也占了24%~40%之间, 而认为没有影响的只占了6%。这也说明了逃课对学习还是有蛮大的影响的。
现状二:不喜欢任课老师的占的比例是少之又少的, 甚至在男生中是没有的。认为这节课不重要的比例是比较高的, 男生占了31.03, 女生占了26.76%。认为自学也明白或心情不好的, 男生大概占14%~21%, 而女生却不到9%。而认为是其他的也占了相当高的比例, 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均达到了20%。
现状三:在导致大学生逃课原因中认为该科不重要的, 女生占的比例相当大, 占了40.85%, 而男生占了24.41%。认为是学生的学习态度的, 男生占了41.38%, 而女生仅仅占了8.45%。认为是睡眠不足和老师教学方法失败的, 男生占的比例分别是31.03%和17.24%, 而女生占的比例分别是12.68%和23.94%。认为是其他或者不知道的, 所占的比例甚少, 甚至有些是没有的。
现状四:认为加强考勤或者是端正学生学习态度, 提高学习兴趣的, 女生所占的比例都比男生的高。
二、逃课原因探析及应对策略
大学的逃课原因是多方面的, 针对大学生逃课的多样性, 学校要注重学生的培养和教学方式的改变, 根据学校的方针和政策, 提高老师授课水平和吸引力以至提高教学质量, 更新教学内容和模式, 注重学与用的教学方法, 注重课堂的趣味性,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同时正确引导学生学习先进, 追求上进, 才能减少学生逃课的现象, 教学效率才能进一步提高。
(一) 加强课堂的监管, 营造良好的教风学风
原因:学校的管理方法和制度不完善。措施:大学管理相对松散, 已不像高中老师管教严格、上课稍有留神就会被老师当场指责的那种学习环境了。在这里, 上课说话、睡觉、玩手机, 甚至缺课, 老师也不会去管你。在这种状况下, 原来行事谨慎, 做事守规守矩的学生在这种学习环境的熏陶下, 内心的惰性也开始慢慢滋生, 变得行事懒散。以创建和谐校园为契机, 学校多个层面形成合力, 努力探索适应学生需要的管理方式方法, 不断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建设水平和专业文化素养, 减少大学生逃课现象。
(二) 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增强课堂教学吸引力
原因:教学教育、教学方法欠缺, 上课出勤率不高。措施:老师讲课的内容过难, 超出了学生接受的范围和能力, 让学生听起来不知所云, 接受不了, 使学生失去了上课的兴趣, 出现了厌倦和疲惫的状态, 便使学生产生逃课的念头。老师的授课水平, 课堂的趣味性需要加强。
(三) 学会独立自管, 提高自身素养
原因:社会不良风气影响, 学生盛行趋利主义。措施:从学生角度审阅大学生本身, 在大学里没有了老师的约束和轨道化教育, 学生要寻找自我发展空间, 养成良好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一些自控能力差的学生由此掉下队来了, 两级分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主要表现在:有的同学思想上进, 学习有法, 然而有的同学整天鬼混, 整天上网, 精神不振。我们要经常地反思自己的行为, 全方位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我们又要合理地支配自己的时间。学生的学习心态:沉迷网络游戏和偷懒睡觉;利用一些上课时间做一些社会兼职的工作, 一方面认为老师讲得不好, 另一方面学生盲目跟从逃课, 大家都说大学生不逃课是一件不正常的事, 怕别人取笑或是谈笑, 在同学的劝说下动了逃课的念头。
总之, 目前“大学生逃课”问题越来越严重, 作为教育者, 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并予以解决。优良学风教风的营造, 减少甚至杜绝逃课现象的蔓延, 需要学校、学生和教师多方面努力, 多管齐下的营造良好的氛围。
摘要:大学生逃课也成了一种普遍的现象, 它已严重影响了学校教学质量和学生专业知识的提高。本文通过查找大学生逃课的原因, 提出有针对性的可操作措施, 为学校、教师和学生之间提供有益的建议和意见, 促进学校师生的和谐发展。
浅谈大学生逃课现象的原因与对策 篇3
【关键词】高校 大学生 逃课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209(2010)05-0-01
大学是大学生迈向社会的阶梯,也是大学生人生航船的又一起点。课堂仍是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但是,大学中的“逃课”现象却司空见惯。这不仅使整个校园的学习风气下降,还影响到学生自身的素质教育和专业水平的提高。因此,了解学生逃课的原因以及制定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是各高校必须重视的问题。
1 逃课的原因分析
如今大学生逃课的现象普遍存在,它源于多方面的原因,有自身、教师、学校、家庭与社会等方面的因素。
(1)学生轻视专业学习
古人十年寒窗为考状元,如今十二年寒窗为进高校!三年的高中苦战终于熬到了头,进入大学后,自由自在的生活以及无人监管的学习一下子失去了生活的重心,失去了学习的目标,部分同学学着放纵自己:上网、恋爱、唱歌……,其中“逃课”成为普遍现象。
其次,为了毕业应聘时能多几个“本子”,许多同学都报考国家英语四六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和会计证考试等等,由于本身缺少对专业的兴趣和激情,他们就选择“逃课”来增加学习的时间,并认为这是将时间合理化使用。
然而,有的学生考上大学只是为了完成父母的心愿,但他们内心还是向往早点踏入社会,进入大学后更加让他们发现世界的美好,他们利用寒暑假以及周末做兼职,渐渐地连上课的时间也被占据了。
(2)教师陈旧的教学方式
某些教师的教学方式呆板,只重于将知识点授予学生,而不关心其是否能够掌握,没有建立老师与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
其次,有些专业设置的相应学科不能迎合时代的需求。学生感到枯燥无味,于是在课堂上看电子书、QQ聊天、玩游戏,没耐心的就会选择逃课。
最重要的一点,考前老师会将知识点划出,一些学生只要“辛苦”一两天就可以搞定各科。这种现象不仅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降低,而且还影响了周边学生的学习情绪。
(3)学校监管不到位
刚入校的学生视学姐学长们为榜样。又有某某的名言是:必修课选逃,选修课必逃;大学课程考60分就行,多一分是浪费。认为平时搞好与学习委员之间的关系,就不会有旷课记录。学校管理制度不完善,监督不到位,不会严格执行扣分制度,无形的也给学生创造了逃课的机会。
(4)家庭缺乏有效的沟通
高中毕业填志愿的时候大部分不是出于学生自己心中的意愿,而是顺从长辈的期望,如今大部分学生都是独身子女,个个都有个性,但是大部分缺乏沟通能力。在此情况下,父母不能正确地得知孩子心中的想法,以至于他们的做法经常与孩子的想法背道而驰。这些学生上大学后,不但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没有兴趣,而且整天朝思暮想自己心仪的专业。到毕业时才发现所学专业没掌握,心仪专业没得到,结局是驼子跌跟头——两头不着实。
(5)社会风气的侵蚀
有些同学对社会就业的认知度不高,自认为所学专业不是社会热门专业且没有高的就业率,从而导致他们对专业课的厌烦以及对专业的迷茫。
大学校园相当于半个社会,容易结实社会上的一些人,因此一些拜金主义、及时行乐思想充盈学生的大脑,“今宵有酒今宵醉”变成了一些大学生的至理名言。
现在,在高校附近无处不见网吧的存在,它可以让你活在一个虚拟的世界,游戏可以让你一解生活中的不如意,游戏更可以让你结婚生子,结婚、离婚只需一个点击的时间。这种类型的游戏只会使学生的生活态度不端正,丧失责任感。
2 降低学生逃课率的手段和措施
(1)重视思想教育,提高思想认识
学生从一个紧张的环境进入一个轻松的环境很容易迷失自己,此时应多与班主任或院(系)老师接触,让他们解除学生自身内心的迷惑,更好地了解大学里应该做的事,从而丰富自己的大学生活。
学校在学期初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以及学习校纪校规,使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遵纪守规,做到有事有病都要及时请假。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校里的活动(在不影响学习的时间里),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他人好的做事方式,锻炼自己的外交以及组织能力。
(2)配合专业调剂,鼓励专业辅修
在学生进入大学一年内,管理部门和相关的管理人员要让学生对专业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并在一年后对他们学习专业的兴趣度进行调查,对那些无意在本专业继续深造的学生,则为他们提供相应的资料,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正确的学习方向。
除学本专业外,还有精力的学生应鼓励其再辅修一门专业,以增强毕业后有更广泛的满足企业要求的能力。譬如管理学院的学生可以辅修一门语言类的专业,这样可以走进外企,走向国际。
(3)改进教学方式,加强教学监管
课堂上,教师不应一味地站在讲台上授课,应注意与学生交流,形成互动。比如:设计几个问题,让学生大胆自由发言;课堂的气氛不要太“书香气”,以聊天的形式将知识授予学生。也可以课前给学生一个题目,鼓励学生到讲台上讲述自己的认识、收获和体会。
期末对学生的考核形式不再局限于试卷,也可以添加以论文的形式,促使学生去了解更多相关的资料,这样可以扩大他们的知识面,并且同学之间可以对彼此的论文进行讨论,提出不足之处以及需要改进的方面,提高彼此的表达能力。
不仅如此,学生管理部门应严格检查上课情况,督促学术部的工作,学期末要将学分奖惩制度明朗化,严厉打击学生逃课的侥幸心理。与此同时,各任课老师也应该认真执行课堂上的秩序,增加点名的次数,规范学生上课的纪律性。
(4)倾听亲友的意见,善于亲友交流
良好的沟通才能获得双赢。现在的社会不再仅仅有“360行”,也许有翻倍的行业量,无法估计各行业将来的成就高与低,所以学生父母在其孩子填志愿的时,应针对孩子的特点及其兴趣所向,理智地选择专业。与此同时,学生也应该主动地听取父母的意见。
(5)抵制社会诱惑,摒弃社会糟粕
大学生对外界的不良诱惑应有一定的辨别能力,坚持绿色上网,坚决抵制网吧、KTV等娱乐场所的诱惑;对于外界的一些及时享乐行为应该远离,不能贪图一时,而耽误一世。这些都需要大学生有较强的自控力,平时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正确的处事原则,提高对外界不良习俗的抗干扰力。
3 总结
当初千军万马过独木,只为梦寐以求的大学。大学四(五)年的时间其实很短。如果虚度大学生活,我们就虚度了美好的青春、错失了大好的时光、输掉了未来的起点。大学生是时代的主力军,大学生成功才能提高社会文明,才能促进社会进步。逃课不仅是对校园风气的影响,更是给学生自身发展带来弊端。因此解决好大学生逃课的问题,不仅关系到校园的良好发展,更有利于社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 闫福全.当前高校大学生逃课现象剖析[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8,14(2):80-81.
[2] 李玲.大学生逃课原因的探讨与对策研究[J].时代教育,2009,11:25-26.
[3] 高洪亮,傅明冲.大学生逃课的现状、原因及对策分析[J].中国林业教育,2008,1:46-50.
“90后”大学生逃课的原因与对策研究 篇4
开题报告
一.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当今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为了更好地适应这个多变的世界,增强自己的社会竞争力,越来越多的有志青年选择了进入大学校园学习先进的知识,进而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然而,现代大学校园里逐渐弥漫一种逃课的风气,许多在读大学学生,甚至还包括已从大学顺利毕业的学生或者是还未考入大学的中学生们都理所当然地认为逃课是无罪的、正常的,甚至还有一部分人认为有选择地逃课是明智的、光荣的,体现了学生充分的自主性和大学校园的自由学术气氛。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逃课风气已影响到大学学校的正常教学和校风建设,成了各大院校不得不直面的一个重大问题,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并仔细研究。
虽然在伟大的中国共产主义党带领下中国经济不断发展,也带动了中国教育领域的不断发展,近几年,各大高校不断扩招,越来越多的有志青年得到了去到梦想中的理想大学深造学习的宝贵机会。这一现象虽然有利于我国教育的发展,却对各大高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提出了严峻的考验,为广大大学学生逃课提供了许多可能。到了近几年,大学逃课现象愈演愈烈,几乎人人逃课,课课被人逃,无论是名牌大学还是小破学校都充斥了逃课现象,据有关部门不完全统计,现代大学生四年内从未逃课的同学几乎没有,而基础课逃课率一般在25%以上,专业课的逃课率在20%以上,至于哲学、政治经济学、中国革命史等公共课学生逃课率则高达50%左右。可以说,逃课反而成了大学生活的“必修课”。
“新大学三门必修课:谈恋爱,逃课,重修。”这句话在现代大学已广为流传,不仅一些标新立异之辈当做至理名言,甚至连一些在高中时代刻苦努力的人进入了大学后都沉溺于逃课而不能自拔。步入了大学的我们正处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我们第一次摆脱了师长和家人的约束,可以自己自由地安排自己的生活,我们仿佛一夜之间成为了自己人生的真正主人。而这个年龄段的我们任性、冲动、对自己缺乏控制力、对未来缺少把握,所以我们面对逃课沉沦自我堕落的深渊总是轻而易举地掉下去。“没有逃过课的大学生活是不完整的。” “分不在高,及格就行。”这样的自我安慰打消了最后残存的罪恶感,于是一切就都那么理所当然了。然而,当大学四年的宝贵时光匆匆而逝时,堕落的我们又能得到什么?面对一无所获的大学四年我们还能心安理得吗?最后我们是否会后悔当年的所作所为呢?
思及至此,有人要说了:“难道只有一个讲台和一块黑板才是课堂?”面对逃课问题,社会上一些人对大学生群体口诛笔伐,哀叹当下的年轻人太过叛逆自我,浪费了国家宝贵的教育资源。但我们同时还要注意到这样一种现象:在一些“名师”的课堂上,学生总是人满为患,一座难求。可见大学生逃课现象并不完全归咎于年轻人不上进、不好学。况且,逃课的“灾情”全国蔓延,难道中国整整一代人都垮掉了吗?这个问题的答案无论是“是”还是“否”,中国教育体制都难辞其咎。但中国教育改革是一个注定艰难而缓慢的过程,面对的阻力来自方方面面,一时难以达成。而各个高校是否也该有所行动,比如合理安排课程、提高大学教师素质、严把课堂教学质量等等,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广大大
学生创造更好的上课条件,这样做或许也能将一部分经常逃课的大学生人群吸引回大学课堂。
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未来中坚力量,是国家民族的希望。对于大学生的教育培养,国家、学校、大学生个人都应充分负起责任来,不能草率为之。面对逃课问题,各方都应想办法尽力解决,以使中国教育的明天更加灿烂美好。为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小组将以本校首都师范大学为研究样本,深入研究我校学生逃课总体状况,分析学生逃课的普遍原因,了解我校针对逃课问题的政策措施,为解决逃课问题出谋划策。
二.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
许多人对于逃课的理解只是没有在固定的时间到固定的教室学习。但其实这只是前苏联心理学家季亚钦科对于逃课的一种定义(显性逃课)—逃课是指学生在未请假的情况下,没有按照既定时间和地点去上课的一种旷课行为。
事实上,逃课可分为“显性逃课”和“隐性逃课”两个概念。
周琦在《大学生“隐性逃课”的社会学分析》一文中,提出了“隐性逃课”这一概念。他定义“隐性逃课”为:学生按时来上课,似乎也在认真听课,但实质则“形在而神不在”,从不听老师讲课,或只顾自学其他知识(如英语、计算机等)。
从二人的定义分析,显性定义偏向于只要学生在教室中就不属于逃课行为。而隐形定义则更要求学生在教室中必须全心全意才不属于逃课行为。本文中大多数情况下提到的逃课都属于显性逃课。
“选修课必逃,必修课选逃”已成为大学生的逃课有潜规则,专业课、小班课逃课比例相对较低,逃课学生通常不会超过总人数的10%,而公共课和选修课,逃课学生比例达30%,甚至达50%。(光明日报)(易亮 大学生逃课现象探析)
从学生心理上分析:专业课小班课或是因为班级人数少逃课容易被发现或是因为专业知识关系到是否能否毕业,所以逃课的学生不多。而相反选修课和公共课二者不仅上课人数多而且知识属于拓展型,不掌握并不影响,所以逃课的人数多。
国内外现在对逃课行为进行研究发现大学生逃课还存在以下几个特点
一 随年级增长逃课人数有所上升
正所谓一回生两回熟,刚上大一,大学生对新环境充满了好奇,对新知识充满渴望,又或者是因为对学校比较陌生不敢轻易逃课,所以大一的时候逃课人数不多,而当大二学期到来,大学生对自己的人生目标有了一定的规划,对学校有了些许了解,身边充满诱惑的东西也越来越多,所以逃课的人数明显增加。到了大三,当逃课成为一种习惯,那么又有什么能重新唤醒打学生让他们不再逃课.二 男生逃课现象多于女生
三 学生逃课率与教师学历、职称、年龄有关。
这与近来比较火的双向选课不谋而合,现在认为一个好老师能让学生不逃课的办法并不是点名等一系列惩罚的手段,相反更要求老师的学历职称等,毕竟学历高的老师在一定程度上知识面广,上课可以拓展的方面更多。同时学生可能也讨厌老生常谈的上课方式所以老教师的逃课率会明显增高。
三.研究步骤、方法及措施:
1.设计调查问卷; 2.在学校各年级各专业的学生中小范围随机下发、回收调查问卷;
3.统计分析调查结果; 4.根据结果改进问卷内容,在学校各年级各专业的学生中大范围随机下发、回收调查问卷;
5.统计分析调查结果;
6.对学校任课老师进行主题专访;
7.小组内讨论研究,总结研究成果,得出结论
四.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了解我校学生逃课总体状况,分析学生逃课的普遍原因,了解我校针对逃课问题的政策措施,为解决逃课问题出谋划策。
五.参考文献:
“年年岁岁花相似”的选修课往往不能满足学生的兴趣与社会、专业的需要。少数好的选修课又是人满为患。学生为了修满学分不得不选修一些自己根本不感兴趣的课程,因此,逃课现象在所难免。【中国林业教育,2008】
现行教育体制下,部分大学教师素质不高或教学方式过于陈旧等,也是造成大学生逃课的原因之一。【青年探索,2001】
学生逃课的具体原因首先产生于学习动机方面,即~部分学生学习没有目标和动力。大学生在经历了高考激烈的竞争之后极易产生暂时的思想迷茫,从而放松对自己的要求。逃课去上网、或去玩的学生大多源于此。【中国青年研究,2006】
针对大学生逃课原因的多样性.高校应该注重招生、学生培养与就业的系统性.将其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做.才能减少大学生逃课现象.大学课堂效率一定能够提高。【沿海企业与科技,2006】
“90后”大学生逃课的原因与对策研究 篇5
href=“#”>
[摘要]目前,90后大学生将逐步成为高校大学生的主体。90后大学生不同于以往大学生的独特变化必然会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现实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正确认识90后现象,社会、学校、家庭密切配合,完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加强教育引导。
[关键词]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挑战对策
【Abstract】Now, the 90 later college students will gradually become the main body of university students.The 90 later is different from the past college stud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ill inevitably change the uniqu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the challenges brought about by the reality.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ers should be a 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the 90 later the phenomenon, Society,university and family act in close coordination, Improv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the teaching contents, Strengthe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team-building, Strengthen educational guidance.【Key words】The 90 later University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 challenges and countermeasures
为了把握当今90后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我们以90后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调查。其中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 897份,有效回收率为 89.7%。在此基础上对收集的结果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并针对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一、90后大学生思想现状及分析
1.积极关注政治
调查表明,大多数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积极关注,在许多政治事件上表现出理智和冷静的态度。大部分学生入党是对党的热爱,为了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社会作用。面对市场竞争的压力和利益关系的复杂多变,90后大学生不关注抽象的哲学理论与精神信仰,更关注具体实践能力的锻炼,追求个人的物质利益。如,大部分同学认为专业课程的学习才最重要,因为它是个人发展和今后家庭生活谋生的重要路径或手段,有些大学生认为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相关课程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获得学分而已,甚至在很大范围内存在马克思主义无用论。45.6%的同学把入党动机归结为非常功利的“为毕业后找份好工作”而不再是“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有69.6%的大学生不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大学生唯一的信仰。可见90后大学生的政治觉悟普遍不高,在日常的教育中有待加强。
2.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趋势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和社会诸要素的急剧分化和重新组合,中西方文化思潮激烈撞击,新旧道德规范激烈碰撞,90后大学生首当其冲。当代大学生群体中有紧跟港台流行,有追逐欧美时尚,有崇尚中国传统文化。这种差异性从深层次来看,正是围绕着价值观问题展开的一系列矛盾,诸如在人与物、取与予、群与己这些基本关系上,青年大学生的价值观认识模糊、选择困惑,导致其行为消极、积极并存。90后大学生的价值取向逐渐趋向多元化,但总体是积极向上的。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持“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和“个人利益应该服从国家利益”态度的学生比例高达 69.5%,73.9%。对社会上存在的道德失范现象反应强烈,对唯利是图、坑蒙拐骗、假冒伪劣、钱权交易、环境污染等社会丑恶现象深恶痛绝。由于社会的影响在面对道德判断和实践时,学生的选择却体现出了多元化的趋势。如在回答“如何看待助人为乐”时,在最先的选择中 30.3%的学生认为不计报酬的奉献很难做到,困难时应尽力帮助只占了很小比例。这一结果,虽然表明学生在见义勇为等事件的考虑上已愈发冷静,但从另一个侧面也不难发现在道德实践上教育还需加强,这种计算报酬的帮助并非是我们的教育所希望的。
3.生活方式多样化
90后的一代,社会普遍认为:自信,理性,务实,但易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90后的这些特性,源于他们的自信。他们见识丰富,他们相信未来掌握在自己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应该靠勤奋努力,靠学识,靠坚韧的性格,表现出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但是,仍然有35%的学生认为实现人生理想主要“靠关系”,25%的学生认为“靠金钱”也是实现自己理想的主要途径之一。如此不避讳,直言钱权、人情关系的重要性,是90后坦率的一个特点,同时也说明社会的不良风气已经对他们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半数以上的学生表示在遇到“需要同别人打官司的时候”,希望“能够找到有权势的人帮自己打招呼”。净化社会空气,才能拯救孩子。学生中追求生活的新潮化和高档化、超前消费等现象日益严重。这也影响到了学生的学习状况。在调查中我们发现 80.8%的学生都存在逃课现象。其中一部分原因包括给同学过生日、谈恋爱等。
4.关注自我发展,集体感、社会责任意识薄弱
90后大学生大多数有明确的目标,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和个人能力的发展,积极寻求对自身发展有利的机会,但在参与活动时表现出一定的功利性,在问及“参加学生会等学生组织的主要原因”时,多数学生直接表示“为了提高个人能力,使自己得到好的发展”,而将“为同学服务”排在第二位。在爱国和民族自豪感方面,90后仍是值得信任的一代,绝大多数学生相信“中国会更加富强”,普遍同意“作为一名中国人我感到自豪”。在个人价值的实现上,有四分之一的学生反对“个人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对社会的贡献上”的观点,有近30%的学生甚至不赞同“为国家利益甘愿做出自我牺牲”的观点。过于注重自我的价值取向,导致了90后大学生集体感、社会责任意识的薄弱,遇到国家、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可能不能很好地处理好各方面之间的关系,没有树立起一种国家、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
二、教育对策研究
1.社会、学校、家庭密切配合,齐抓共管
社会各部门应一起努力营造有利于学生思想发展的社会环境,尤其是各主流媒体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开发教育资源,大力宣传主流思想道德观念,弘扬主旋律,为大学生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跟得上形式发展的需要。面对着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态势,面对着大学生的价值观不断发展变化的现实,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与时俱进,研究新情况,探索新思路,增加新内容,寻找新方法,采用新手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还应开辟多种渠道。努力构建一个课内与课外结合、学校与社会结合、传统方法与现代技术结合、教师引导与学生自我教育结合、党政工团学齐抓共管的思想道德教育机制已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家庭是社会的重要细胞,学生的成长、成才离不开家庭环境的影响,作为家庭成员要对学生的成长负责,不仅承担经济上的在资助,而且要在思想道德观上加以正确引导。尤其是父母,在道德规范上做出表率的同时,要经常关心子女的成长,要尽可能地与学校取得联系,了解子女在大学期间的学习、生活情况,尤其是思想品质方面的表现,然后视不同情况进行有针对性地引导和教育,使之成长为一名学习上优秀、道德上合格的大学生。
2.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提升全面能力
为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取得良好的效益,就必须大力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要遵循高标准、严要求、重培养、优发展的思路,积极采取有力措施,不断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内在综合素质和外在职业形象,使队伍建设逐步走向专业化、职业化,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建设一支职业化、专业化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取得良好效益的重要保证。明确队伍建设的负责机构,拓宽培训渠道,制定学习培训计划,通过分层次、分类别、多形式和重实效的学习与培训,不断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理论水平和职业技能。要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和支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进修深造,包括脱产进修、半脱产进修或在职参加教育部、各省以及学校组织的培训进修,以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和专业能力。此外,还可以组织他们参加社会考察、参观访问、校际交流、挂职锻炼等活动,开阔他们的眼界,增加阅历,提高实际工作能力。第三,改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工作环境,努力为他们的发展创造条件,做到环境留人,待遇留人,工作留人,制度留人,情感留人,保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稳定。
3.确立层次合理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确定层次合理的教育内容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突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非常丰富,但诸多教育内容的地位与作用并不是平行的。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中,政治教育始终居于主导地位,决定和支配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其他内容,也决定着整个教育内容体系的性质和方向。第二,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一个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制教育、道德教育、心理教育等内容要素的系统。这些内容对大学生起着各自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实施教育内容时,不可偏废。为此,就必须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形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诸内容有机结合、相互协调的合理结构。
4.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提高其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能力
合理引导大学生的个体发展需求。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的活动,为了人的活动,提升人的活动,与整个人生历程紧密相联系的活动。着眼于大学生自身,关注大学生的成长发展及各方面需求,满足大学生个体发展的合理需要,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以贯之的基本要求。区别不同年级、不同层次的大学生的个体发展需求,对其进行合理的引导,才可能提高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提高其效益。要提高大学生思维力。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大学生应是直接的受益者,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道德诸方面的教育不仅是国家、社会稳定的需要,更是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但并非所有的大学生对此都能有一个清醒的、自觉的认识。他们往往从自己的思维定势与行为习惯出发,受世俗的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的影响,做出一些不正确的判断和选择,得出思想政治教育于己“价值不大”或“无用”的结论,由此造成大学生缺乏积极全面地发展自我的动力,缺乏一种自身要受教育的愿望和要求。
参考文献:
“90后”大学生逃课的原因与对策研究 篇6
当前,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越来越多的“90后”学生进入高职院校接受高职教育,他们的学习状态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90后”高职院校学生具有当今大学生学习上的一般特点,但高职教育的特点也让高职学生在学习过程呈现出与普通本科院校相比不同的特点。因此,深入分析“90后”高职学生学习心理行为的基本特点,并提出改善高职生学习心理与学习行为的工作对策,对提高“90后”高职学生学习效率,保持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90后”高职学生学习心理行为的基本特点
(一)学习动力不足
刚刚经历过紧张的高考进入到高职院校,许多“90后”高职学生有如释重负的心理,学习动力不足已成为他们学习心理最突出的问题。不少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积极的学习态度,对专业和职业的认识也比较模糊,学习动机不强。一些学生觉得专科的学历让他们感觉到了自卑,总感觉自己不如本科院校的学生,找不到自己身上的优势;一些高职学生在中学阶段学习成绩优异,得到家长和老师的过多关注,而来到高职院校后,新的竞争让他们无所适从,优越感不再有;另外一些高职学生认为自己所学的专业不是热门专业,与其他专业的同学相比会产生自卑感和挫折感。这些都影响着高职生的学习状态,导致一些学生学习目标不明、学习情绪低落、学习行为消极、学习方法不当、学习动机不纯、社会责任感不强、价值观念不高、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毅力不够,缺乏动力和热情,抱着“混毕业”的态度去学习。
(二)缺乏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指一个人对学习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与情绪状态。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就会持续地专心致志地钻研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高职学生学习基础相对薄弱,分析问题能力、思维和提炼能力也相对不足。多数学生虽有学习意愿,但又普遍存在心态浮躁,缺乏学习热情,有不少高职学生缺乏学习目标,没有学习的欲望,学习兴趣低落,不知道为什么而学,缺乏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部分高职生每天只是机械地完成学习任务,处于“被学习”状态,上课前不预习,上课时不主动,下课后不复习,经常是在教师布置的作业和考试的压力中被动学习。部分学生重视专业课,对基础课和理论课不够用心,尤其对他们认为与专业无关的课更是提不起兴趣,还有部分学生“轻理论重实践”,对理论性知识缺乏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只求大概有所了解,对一些技术性、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相对来说比较感兴趣。
(三)出现学习倦怠
学习倦怠是指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或缺乏动力却又不得以而为之时,就会感到厌烦,从而产生一种身心俱疲的心理状态,并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状态。社会上普遍对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一些人认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地位不如本科教育,高职学生在就业找工作时甚至往往受到冷落或歧视。高职院校的学生大都有升入本科深造的理想,但由于高考失利或学习能力不足,遭遇升本失败。在失望情绪下,高职学生学习倦怠感、挫败感较为明显。由于知识准备的相对不足,缺失良好学习习惯,许多高职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就出现烦躁现象。有些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缺乏兴趣,对学习缺乏信心,往往把学习看成是一种负担,甚至出现畏惧情绪,怕苦怕累,怕动脑筋,遇到一点困难就畏缩不前,不愿意钻研和深入学习,很少能享受到解决学习难题后带来的快乐,相反,过多地体会到的是学习成绩不佳,学习效率低下的困顿。学习倦怠是一种不健康的学习心理状态,处于学业倦怠状态下的学生缺乏学习热情,对学习冷漠、悲观,在课堂上或学习过程中容易感到疲劳、嗜睡,容忍度低、性急易怒、沮丧无助,消极、浮躁、焦虑、紧张、忧郁、有一种衰竭无助感,自我否定,自
信心不足。这种倦怠状态的持续可能导致学生的厌学心理,甚至导致退学,同时严重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
(四)学习态度不够端正
学习态度是指学生对学习及其学习情境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是由学习认知、学习情感和学习意志三者组成的一种内部状态。许多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后,觉得好不容易摆脱了高考的巨大压力,应该好好放松一下。然而,大学的课程比起高中来说更多、更繁重。知识的专业性强,学习起来难度也较大,要想真正学好不容易,需要花费相当大的精力。这样,放松的心态与繁重的课程形成了较大的反差,容易导致成绩下滑,形成不良的学习态度和风气。另一方面,高职院校的生源素质与普通高校有差距,部分学生自信心不强,对自己的未来并不抱有很高的期望,从而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当学习上遇到困难时,没有信心和毅力去克服,怀疑自己的能力,认为自己即使努力也不可能取得好的成绩,不相信自己通过努力能够克服困难、获得成功,因而采取逃避和退缩的态度面对问题。久而久之,积累的问题越来越多,到后来就干脆放弃努力,混完大学生活了事。目前,许多在校学生受已毕业的学长、学姐的影响,认为学习的好坏与工作干得好与差不成正比;所学专业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用得太少甚至用不着;所学知识老化等等。这些不正确思想的传播也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
二、提高“90后”高职学生学习心理行为的工作对策
(一)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
对于“90后”高职学生来说,他们在学习意识、学习能力等方面普遍较为欠缺。他们往往会因为付出了努力而又没有达到期望值时,在心理上较为产生挫败感、无助感和学习厌倦感,从而出现自信心不足、意志消沉、学习缺乏持久性、情绪不稳定等学习心理问题。因此,要加强对“90后”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学习适应性、学习能力、应对压力能力等心理素质,预防学习心理与学习行为障碍的产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首先,建立和完善心理咨询与辅导机构,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并充分发挥他们在学生学习的作用。如可以通过专题讲座、高职学生学习心理特点与方法对策等的教育,端正学生学习态度,增强学习动机,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在日常生活中,辅导员要深入学生生活,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对于学生在学习中所产生的思想问题,要及时发现和解决,帮助学生寻求解决困惑的方法,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应对挫折能力,引导学生建立乐观自信的心态。
其次,通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师要在全面了解“90后”高职学生学习心理特点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了解自己的学习心理特点和问题,不断培养学生正确的自我认识、积极的自我体验、合理的自我评价和有效的自我调控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增强学生的自尊和自信,能正确地看待自身的长处与短处,培养顽强的意志和坚定的性格,冷静地对待自己的得与失。对于学生出现的学习焦虑过度、考试焦虑和怯场、心理疲劳等由学习所产生的心理问题,教师在加强心理咨询的同时,也要教会学生一些预防和消除学习心理障碍的调试方法。
(二)加强对学生职业教育的认识,使学生树立高职教育学习观
高职学习是以专业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方法的掌握为主要内容,围绕具体专业而展开的活动过程。绝大多数高职生在入学时就已选择了自己的职业。高职生在校学习的目的就是为将来的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他们希望通过在高职院校的学习能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从而为就业打下基础。但是,面对当前大学生的严峻的就业形势,以及社会上出现的一些高职生不如本科生的片面看法,一些高职学生对自己未来的就业自信心不足,对未来也
感到迷茫。因此,要提高学生对职业教育的感性与理性认识,使学生树立高职教育学习观,提升学习热情,促进高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逐步形成自己独立的知识体系和学习方式。
(三)加强专业认识性教育,培养专业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加强对“90后”高职学生的专业认识性教育,培养他们的专业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自信心。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是可以通过新生入学教育,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了解自己的兴趣、需要与目标,帮助他们建立目标导向激励机制,激发学习动机、发掘潜能,更好地适应高职的学习。二是通过新老生座谈会、专业学习报告会以及到合作企业顶岗实习、工学结合、外出参观、学习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所学专业特点、专业目标、就业方向等,让他们充分认识和了解本专业的学习目的、目标和意义,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
(四)调整课程设置,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师职教能力
高职学习是围绕所学专业展开的,这种专业性要求制定教学计划和大纲、课程设置和学时安排、编写教材和选择内容,以及组织教学的形式、方法和手段等,都要围绕具体专业而展开。因为学科之间是有联系的,是相互渗透的。高职生不仅要学习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毕业设计,系统地掌握有关专业知识、接受专门技能训练,使学生成为社会需要的专门人才,还要在学习本专业课程的同时,还需学习相关学科的课程。因此,高职院校要注重课程设置的有效性、适用性和合理性。另外,要拓宽教学内容,注意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两者的结合,加强侧重学生的技能训练和培养。
“90后”大学生逃课的原因与对策研究 篇7
一、“90后”学生心理与行为特点分析
1.心理特点素描。“90后”学生聪明,吸收知识能力强,对新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但学习易浮于表面。父母对他们的期望值比较高,使他们压力很大。他们渴望成才,有积极的自我预期和学习信念,但学习的外部动机强烈,内部动机不足,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正确的学习方法,抗干扰能力弱,学习心态易受环境影响。他们有追求知识的愿望,但偏于书本知识,动手操作能力较弱,实践能力不足。
他们敢爱敢恨,注重快感享受,但体验不深刻,也不太注意他人感受,情感表达方式反传统。他们重视与同伴的感情交流,但忽略亲情,与父母的代沟、矛盾、冲突加剧。他们的情感问题普遍增多,且偏向灰色、封闭。如有的学生有孤独感、空虚感;有的学生情绪消沉、忧郁,甚至有自杀倾向;有的学生有偏执心态,厌倦心理,特别是厌学情绪普遍。
他们极力表现与众不同,但同辈认同感很强,从众心理很浓。他们希望充分表达自己的意志,但决断犹豫,行为冒失、轻率。抗挫折的能力很低,对网络和手机短信等十分依赖,容易成瘾。
他们崇尚个性张扬,世界观偏激,缺乏对社会现实的理解与宽容,反传统、反主流。他们追求个人价值最大化,强调实惠、实用,并极力保护个人隐私。他们的自尊心特别强,容易陷入自我中心。不爱换位思考、替别人着想。他们爱好广泛,尤其爱新玩意,如劲舞、爱Party、爱视觉美等,但容易喜新厌旧。他们特别喜欢标新立异,喜爱玩“火星文”、冲浪QQ个性空间等。
2.行为特点素描。一方面他们已近成年,渴望独立,热衷社团活动,另一方面他们缺乏自理能力,不成熟,装嫩,拒绝长大,爱摆弄幼稚行为。他们的反哺意识弱,常与父母冲突;嫉妒心比较强、不尊重别人的人格和劳动。
他们的消费不考虑实际经济收入,追求名牌,好比较。他们离不开现代通讯工具,常常边听音乐边做作业。学习、明星、社团、电脑、网络、MP3、MP4、手机、游戏是他们的话题中心,他们的生活很现代,他们的生活很精彩。
他们崇拜非传统明星,追求非主流时尚,生活方式去大众化,喜欢“非主流闪图”“非主流繁体字”“非主流照片”等。
他们性开放、易冲动,性行为低龄化,尤其痴迷电子言情、色情小说和网络电子书。
有新闻传播媒体这样看这幸福的一代:听ipod,玩PSP,看《火影忍者》,吃奶片,写“火星文”,画兔斯基,崇拜周杰伦,被定义为改革开放成果的彻底享用者,信息时代的优先体验者,教育体制改革的保护对象。
概括地说,“90后”学生的群体心理与行为特征,就是“五强”“五弱”:一是时代感强,责任感比较弱;二是认同感强,实践能力比较弱;三是参与性比较强,辨别能力比较弱;四是主体意识强,集体观念相对来说比较弱;五是个性特别强,心理承受力比较弱。
二、“90后”学生心理与行为的原因分析
目前我国还缺乏关于这一代学生的心理特点、行为方式的系统研究。关于其心理、行为特殊的原因分析也比较零散、浅显。本文仅作一些粗浅的尝试。
1.教育让新一代的底气更足。社会稳定、经济优越、教育发达、文化繁荣开放的社会环境,使“90后”学生享受的社会资源比任何一个时代的人都富足。沐浴着太平的盛宴、滋补着人类的物质精神文明成果,使“90后”整体素质得到提高(但由于吃得多,锻炼得少,“90后”的体质却是下降的)。同时父母文化程度普遍提高,家庭教养方式更为合理,对孩子文化教育更加重视,教育训练的投入更多,这也是“90后”学生素质整体提高的原因。但是由于对孩子的期望值也普遍提高,孩子得到的外在学习动力更大,感受到的学业压力也增大了。
2.社会表达个性的物质条件更成熟。家庭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消费主义影响深刻。“90后”学生有更多自主消费的选择权和能力,父母宽松的消费态度和社会普遍加深的消费主义,不断膨胀着他们的消费欲望,攀比心理又为他们的消费行为加了一把火。
3.虚拟的世界改变了新一代的精神寄托。互联网的刺激无处不在,海量且良莠不分的信息、恣意挥洒的QQ个人空间,以及声、形、动画并茂的网络游戏等,把缺乏判断力和自制力的青少年拖向虚拟世界不能自拔。
4.生理早熟而心理晚熟。一早一晚的“时差”导致“90后”学生难以把握自己,在成长中难免出现种种困惑和问题。“90后”学生大多处在身心逐步趋于成熟的时期,心理上易受外界的影响,在这个人生的重要时期,由于人文素质教育的不足,自身变得无所适从,不知道自己生活与发展的目标,不知道自己是谁,想做什么,找不到自己的定位,找不到自己去实现理想的路径和方法,因此就容易消沉、颓废和堕落。对于自主性和依赖性反差极大的“90后”学生而言,这样“茫然无措”的心理状态会表现得更明显。
5.代际差异的影响。两代人生活世界的差异和文化心理的差异导致了成人权威性地位的下降和“90后”学生的茫然及盲目的反叛。尤其是今天教育的非科学做法加重了他们的反叛性。从科学教育角度看,“因材施教”是最有效的教育方法。但眼下对于“材”的认识,教育者的了解并不充分、全面,于是,怎样根据“材”质不同开展教育,也就难上加难。由于繁重的升学压力和教育的惯性,普通学校很难有比较灵活的教育方法跟上时代的变化节奏。大家经常采用的办法是“以不变应万变”。于是,我们发现,在今天的中小学校,虽然学生已经从“70后”“80后”变成了“90后”,但一些老师的教学方法,还是照搬对“70后”那样的灌输模式,而对学生的管理也没有任何改变。所以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鸿沟不是消除了,而是扩大了。
三、“90后”学生的教育对策
1.正确评价,理性看待“90后”
“90后”学生是一个问题突现、争议四起的青年群体,社会各方面对他们褒贬不一。但我们既要看到问题的一面,更要看到他们可爱和优势的一面,给予正确评价,积极引导。对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所出现的一些困惑和偏失行为既要给予帮助和教育,还要以一个正常的心态来审视,在改革的时代,在社会发生急剧转型的时期,思想上还不成熟的学生,偶尔的失范行为只要教育得当,是可以较好地得到纠正,从而健康地成长的。
2.加强心理教育,引导“90后”健康成长
各级教育工作者都应该重视学生的心理教育,树立起维护学生心理健康的意识,带头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同时各科任教师也应该在所任教学科中渗透心理教育,
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了解和掌握其心理状态和发展特点。开展心理缝康教育的前提是掌握和了解学生当前的心理状态,新生入学就要进行心理普查,摸清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心理发展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思想教育和心理教育目标和规划。对有需要的学生及时进行面谈,根据学生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做到防患于未然。对于“90后”突出的心理问题如浮躁、自私、承受挫折能力弱等,更要特别关注。
加强沟通,促进和谐交往。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学生健康发展和搞好学习的重要保证。要建构良好的师生人际关系、生生人际关系和亲子关系,帮助父母营造和睦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在温暖的家庭中体验亲情和幸福的家庭生活,尽量减少外界和网络各种负面因素的刺激。要避免只注意对孩子物质的供给而忽略了他们的精神需求、情感需求,避免过分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与成绩息息相关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要避免精神关怀与心灵沟通的缺失,因为许多不愁吃穿的“90后”最突出的问题恰是精神上的空虚寂寞、烦恼郁闷。
用“现实快乐”击败“网络迷恋”。人生从游戏开始,伴随游戏发展,要注重日常生活中能满足学生人际交往、团队归属和成就体验等方面的心理需要的游戏活动,这是减轻他们网络游戏、虚拟依赖的有效途径。对于学校来说,要加强校园网建设,建立以理论知识、团队活动交流为特色的学校网站;以学生社会实践、社团活动为特色的社团网站等等。在内容的编排上,要时刻注意新颖、丰富、有特色,并及时更新,增强网站吸引力。对于班级来说,建立班级网站,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增强学生的凝聚力。建立班级QQ群,可以减少师生面谈的拘谨和尴尬,学生也乐于在网上和教师进行交流,可以无拘无束地畅所欲言,教师的引导采用网络传导也就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
激发其内在发展潜能。“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叶圣陶语)”“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语)”,引导“90后”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是培养新世纪人才的关键。新生刚入学,学校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重点,使他们尽快适应新生活。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要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建立相互沟通的平台,如主题班会、座谈会、团日活动等集体活动的开展,让学生感受到家的温暖和集体的力量,同时建立学生之问、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信任。另外,刚入学的新生迫切渴望个人获得发展,这时班主任应帮助学生树立人生目标,树立正确的“三观”,帮助他们规划学习生活,树立人生的近期和远期目标,切勿荒度时光。不仅要引导他们学会自主学习、自主管理,更要学会面向未来,全面做好个人规划。
3.培养其精神气质,提高人文素养
人文素质也称文化素质,是一个人外在精神风貌和内在精神气质的综合体现,包括语言文字修养、文学艺术修养、伦理道德修养、文明礼仪修养、政治理论修养、历史和哲学修养等。人文素质教育则是指将上述人类优秀的人文科学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使之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格。世界上许多国家的经验教训表明,在现代化过程中能否高度重视人文素质的培养与提高,不仅直接关系到社会能否协调、和谐、稳固,而且直接关系到经济持续发展的后劲和张力。
教学内容不应仅仅局限于学科范围本身,还要在课堂上体现出人文主义的教育精神。日本临时教育审议会第四次咨询报告中写道:“任何人都不是孤立地生存于世的。每个人都应当自觉意识到所肩负的建设国家和社会的重任。为此,必须注重培养‘公共精神’,包括培养全心全意为公众和社会服务的精神,尊重社会规范和法律法规的精神,以及对他人他物和异质性、多样性的宽容心。”正如国际二十一世纪教育委员会主席雅克·德洛尔先生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一书中所指出的:我们对教育的视角“不应再像过去那样,只是从教育对经济发展产生影响的角度,而应以一种更加开阔的眼光,即以促进人的发展的眼光来确定教育的意义”。
4.加强实践锻炼,提高创新能力
“90后”学生大多求知欲旺盛,但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缺乏实践锻炼。教育工作者要引导学生构建和形成学习型班级、学习型社团,牢固树立终身学习、学以致用的理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也要引领学生敢于创新,使学习终身化、学习自主化成为每个人的共识;引导学生敢于实践应用和担当一定的社会责任。要把学校的每个方面都建设成能为学生的学习和应用提供平等机会和条件,教学资源丰富而便捷的开放体系。
5.创新管理理念,实现内涵式发展
“90后”大学生逃课的原因与对策研究 篇8
高校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也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应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面对如今大学校园里的“90后”大学生,高校辅导员和管理者面临着更多的挑战。
一 “90后”大学生的特点
1.“90后”大学生的心理普遍较脆弱,耐挫力差
“90后”大学生常被称为“幸福的一代”,生活水平的提高满足了他们的物质需求,而较好的家庭条件和社会环境也使他们的成长道路较为平坦,但是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90后”面对挫折和失败的机会。进入大学后,由于强烈的自我意识,不能面对生活和学习上遇到的挫折,长此以往,有不少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以我所在学校为例,近两年,每年都有学生因心理问题休学或退学,这些都要求我们辅导员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动态。
2.“快餐”文化的影响知识较丰富,但缺乏深度
网络是“90后”学生离不开的学习工具,从网络等媒体中学生可以轻易的获得各种文化信息,扩大了知识面,开阔了视野,心智发展超前。但正是这种便利让“90后”大学生出现了“浅阅读”文化现象,获得了大量信息,却没有进一步学习和借鉴。通过虚构的世界学习,缺少了与现实世界的沟通与交流,很容易出现内心的空虚和无助。在民办院校因为生源的成绩相对较低,进入民办院校的学生本身带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年龄关系自我控制力较差,存在着依赖网络的现象,不愿与老师、同学相处交流,在班级中成了“隐形人”。
3、思想独立具有反叛意识,过于以自我为中心
现阶段社会文化思想的“百花齐放”,多种思想的碰撞,使成长起来的“90后”大学生不是盲目的接受某种思想和理念,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和自我性,导致一部分学生缺乏理想和信仰。许多“90后”的大学生有自己的观点,敢于反抗,对父辈、学校一些不甚合理的说法和规定敢于质疑,语言的创新性更强,但是他们的反叛意识也会出现偏差,一旦学校和集体出现意外事件,比如偶然的停水、停电、停信号,有些学生会通过起哄、制造混乱来宣泄心中的情绪和不满。“90后”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的管教趋向于对孩子的过分呵护,导致自我意识增强,存在以自我为中心、合作意识淡漠等不足。90后的大学生来自单亲家庭、离异家庭的学生占有一定比例,这些学生对家庭的概念比较淡漠,往往产生社会、家庭对自己是不公平的想法,内心世界从童年开始变“老”。
4、内心情感丰富,但敏感且脆弱
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的变化使得“90后”大学生接受的思想相对开放,更容易表达内心的情感,对于恋爱观有着自己的观点和想法。由于没有经历过大的风浪,致使他们的心理普遍比较脆弱,容易受到伤害,进而产生自卑、焦虑等心理问题,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易导致一步错步步错现象大频率的发生。
二、辅导员应如何创新工作,对“90后”大学生进行教育和
管理
大学时代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作为高校辅导员,应结合“90后”大学生的思想特点、生活实际、成长中的困惑,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素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1.转变工作观念
高校辅导员要实现从“管”向“导”的转变,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要实现由“管理”向“服务”转变的理念,在服务中实施教育,在服务中进行管理。要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理念,想学生之所想,解学生之所惑,启学生之所能,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但在其过程中辅导员应给予提示和警告,引导学生学习和成长。
2.创新工作方法
在工作方法上,我们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工作的新方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第一,要理解关心学生,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进入大学的“90后”,在进入大学之前,他们有父母和长辈各方面的精心呵护,当他们进入大学校园时,什么都要自己动手,难以驾驭自己的生活。因此,生活茫然,没有周密的学习计划,抵抗外界诱惑的能力也较差,乃至对所学专业与将来的就业及人生的目标没有准确的定位。由此,作为辅导员,应该从对学生理解的角度,将关爱渗透到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中,让他们在心理上先长大成人;对于他们的行为方式以学
校的规章制度去要求,使他们明白生活在社会中必须受到约束,从而使他们从行为上长大成人;通过大学的日常生活、集体活动和社会实践等,培养他们的独立、自信的人格,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使之拥有健全的人格,从而使他们在精神上长大成人。
第二,要认可鼓励学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90后”的大学生有很强的自我表现欲望,希望可以在众多的学生中脱颖而出。辅导员老师应当认可他们的这种特点,鼓励他们在思想上取得进步、在学习上争先恐后、在活动中敢为人先。高校辅导员应该包容学生所犯的错误,耐心倾听他们的心声,抓住其中的症结再加以引导,在交谈的过程中抓住他们有道理的一面给予认可,并鼓励学生正视缺点、发挥优势、克服困境,全力以赴地去实现心中的理想,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第三,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他人和社会。“90后”大学生个性自信张扬,作为辅导员老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1)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上的各种现象,以增强大学生辨别事物的能力、自我抵抗诱惑的能力、独立生活的能力和学习的能力等;
(2)要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从他人和自己的优缺点对比中来发现自己的优缺点,从而激发自己不断地发扬优点,改正不足,摆正自己的位置,开拓创新,以激励自己不断完善自我。
3.言传身教,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
所谓的言传身教,是指要从辅导员自身的言行做起,给学生以
榜样示范。辅导员的思想品德、知识素质、组织才能以及言行举止,无不在学生的心灵上发生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而辅导员更应格外注意自己在学生中的表率作用。
第一,辅导员要以高尚的道德品质感染学生。辅导员只有在道德上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才能成为学生学习道德品质的榜样。学生是有感情的个体,只有辅导员真心地热爱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给予每一位学生关注、期望和信任,待人接物要公平公正。这样,才能用无声的行动代替有声的命令,学生才会信服,辅导员在他们心目中的形象才会显得可亲、可敬,才能得到他们的尊重和爱戴。
第二,辅导员要以乐于奉献的精神、强烈的事业心感染学生。辅导员本身就是一个需要奉献的岗位,工作时间没有规律,工作内容复杂。白天要处理日常事务,晚上还要查宿舍等,若发生突发事件要第一时间到场,所有的一切都要求辅导员要有乐于奉献、不计得失的精神,另外,辅导员对教育事业的极端忠诚,对工作兢兢业业,这种强烈的事业心和良好的敬业精神会对学生起到极好的示范作用。
第三,辅导员以出色的业务能力和完善的知识内涵影响着学生。随着学习型社会的到来,学习也成为每个人的终身之事,充实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和内涵不仅是社会的要求,更是构建辅导员人格魅力的前提。辅导员自身要不断地学习,从各方面充实自己,不仅可以解决处于敏感年龄段的学生生活和学习上的困惑,还可以赢得
学生对辅导员的尊敬,进而对学生产生持久的人格影响。
【“90后”大学生逃课的原因与对策研究】推荐阅读:
90后大学生消费观念消费行为的研究05-23
大学生逃课现象的对策09-07
90后大学生心理素质研究 论文05-21
大学生网络成瘾原因与对策[论文]06-01
90后大学生的知识经济05-31
90后大学生的新旅游08-05
论90后大学生道德情感的培养05-22
90后大学生的消费行为特征09-11
“90后”大学生群体07-14
“90后”高职大学生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