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在校大学生

2024-09-17

“90后”在校大学生(精选12篇)

“90后”在校大学生 篇1

滕金鹏, 1990年出生, 沈阳农业大学09级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在校学生、现任河北省黄骅市金鹏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兼法人代表。

大学一年级 (2010年) 在家乡河北省黄骅市滕庄子乡前滕村发起并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

2009年, 滕金鹏在高考结束后填报志愿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沈阳农业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他在院校和专业选择上的初衷很简单, 他说, “我是土生土长的农村孩子, 我热爱农村的生活, 也更了解农村现在需要什么, 所以我立志要在家乡做一番事业, 为生我养我的家乡做些什么。”在经过了一年时间的细致筹划工作后, 2010年, 年仅20岁的滕金鹏发起并成立了当地第一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河北省黄骅市金鹏种植专业合作社。

回想起2010年发起创办合作社的那段经历, 他说那是他在大学期间以至于今后一辈子都值得回味、可以引以为傲的。当时, 由于年龄和身份的关系, 加上当地农民对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不了解甚至抵触, 使得合作社的创办工作举步维艰。为了能得到村里人的认同, 滕金鹏采用了最笨又最有效的办法。首先是让农户“耳熟”:每天一大早, 他就借用村里的喇叭广播宣传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社。然后是让农户“眼熟”:每天大中午, 趁着农户干完农活回家休息的时间, 他骑着自行车穿梭在村里的每一条街, 挨家挨户去发一些有关合作社的宣传材料和学习资料。临近傍晚, 当人们忙完一天回家后, 他再去大伙家里做动员, 和乡亲们深入交流并探讨关于合作社的问题。功夫不负有心人, 经过暑假一个多月的努力, 虽然村里人多少仍持怀疑和观望态度, 但有120多户农民参加了合作社, 并召开了第一次成员大会, 明确了合作社章程, 选举了理事会成员和村民代表成员。2010年8月底, 该合作社取得了工商局颁发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营业执照, 这标志着河北省黄骅市金鹏种植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目前, 合作社社员已经扩大到150多户, 土地5000余亩。在标准化的管理制度下, 实行农资统一采购, 极大程度地为合作社成员节省农资开销。

通过在学校的学习和两年的农村实践, 滕金鹏对农村发展有了自己的思考和认识:

关于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整体情况认知:第一, 目前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过热, 截止到2011年底, 全国在工商局注册的合作社已经突破了50万家。在当前中国农业发展水平低、农业生产合理区域布局尚未形成的条件下, 合作社大量成立难免有“大跃进”嫌疑。2007年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 并陆续制定了一系列支持和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政策, 但当地的村风和村民的素质如何是决定合作社在当地是否存在的根本。开展农村改良运动时, 一定要考虑当地和村民自身条件, 切不可盲目跟风。

第二,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水平低、层次低, 不能好高骛远。“农民专业合作社”其实可以看作“专业农民合作社”, 合作社的定义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 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结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目前, 合作社的成员是以小农户为主, 寄希望通过合作与联合壮大自身实力与大市场博弈。但事实证明, 由于合作社规模小、层次低, 仍需扎扎实实发展。第三,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运行不规范, 合作社空壳现象严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起人、领办人至关重要, 必须要具备“企业家”精神, 要有魄力、有开拓创新的能力和奉献精神。可以说, 没有“合作社企业家”就没有合作社的发展。

关于未来中国农村、农业职业化转型:农业要实现现代化发展, 必须要培养现代化的“专业农民”和“新型职业农民”。目前我国频频出现农产品滞销、农产品安全问题等事件, 其根源就在于农产品的生产领域缺乏标准与监管, 生产环节不理顺就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所以, 必须改良现有的生产体制与生产关系, 并且促使农民向专业化、职业化转变。

关于农业后继无人问题:这两年人们问我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为什么要办合作社。我只想说, 我想做新时期、新农村的新农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大家“未来20年中国农村无人种地、无年轻人种地”的说法是偏激的。我们年轻一代可以扛起中国农村发展的大旗, 中国农村后继有人!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有胆识、有魄力、有远见的人将目光投向农村。未来20年, 农村一定会有超乎寻常的发展。而我, 愿意在黑土地上见证这一切的发生。

编后语:“90后”指1990年1月1日至1999年12月31日出生的一代中国公民, 由于时代的发展和变化, 90后的思想、理念与老一辈中国人有很大不同。最初社会上不乏对90后的批评, 随着90后的不断成长, 一个个90后优秀代表的出现使得他们渐渐被大众认知。他们正在以实际行动告知社会, 他们有能力作中国未来的接班人, 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

对于滕金鹏来说, 为了使合作社真正成为引领老百姓致富的合作经济组织, 为了开创地方特有品牌, 滕金鹏本人和他的团队正在积极引导社内枣农开展冬枣标准化管理, 坚持做到生产过程透明公开化, 并以其当地优势资源“黄骅冬枣”为主打产品, 希望借助“黄骅冬枣”原产地这一优势, 生产出安全放心的高品质农产品。同时, 他们正积极开拓城市市场, 创立自有品牌, 不断提升产品附加值, 从而达到致富目的。

“90后”在校大学生 篇2

【关键词】 “90后” 大学生 特点 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6-9682(2010)02-0080-02

2008年秋季,以“ 90后”为主体的大一新生进入了全国各大高校,开始了他们的求学生涯。这一群体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而成长,拥有无比优越的物质条件;处在信息飞速发展的年代,是信息时代成果的一群优先体验者。“90后”身上明显有着市场经济和互联网时代所赋予的特点。他们既渴望独立,又希望被照顾;既漠视亲情,又渴望亲情;既推崇个性,又眷恋集体;既成熟,又冲动..总之,是一个个复杂的矛盾综合体。“90后”走进大学校园,对高等教育者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9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

1.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结合“90后”的大学生存在强烈的独立意识,讲究个人隐私,不喜欢自己的事情被父母、老师干涉。互联网的普及使他们从小就开始接受海量信息,他们的思想更为早熟,有自己的想法和看问题的视角,喜欢独立地观察、认识和思考问题,独立判断的能力越来越强。但同时大多数的 “90后”都是独生子女,有的还生活在“四二一”的家庭环境中,集祖辈的溺爱与父辈的宠爱于一身,是家里名副其实的“小太阳”。父母们一直灌输给孩子的都是只需要把学习学好就行了,其他的都不需要管,因此大部分“ 90后”都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衣服不会洗,被子不会叠..生活自理能力较差,在日常事务和经济上对父母的依赖性非常大。

2.自信与脆弱的矛盾结合“90后”是自信张扬的一代,他们充满激情,勇于尝试,敢爱敢恨,敢说敢做,表现自我毫不掩饰,“谁的青春有我狂”、“舍我其谁”、“唯我独尊”成了他们的座右铭。“90后”又是脆弱的一代,他们拥有极大丰富的物质生活,同时一出生他们就面临着社会给予的极大竞争的压力。家长、老师的高要求时常超出了他们所能承受的范围,使他们每天生活在竞争、受敦促、受批评的环境中,久而久之,轻者出现学习动力不足、厌学等现象,重者产生焦虑、焦躁甚至抑郁等一系列心理问题。由于没有经历过太大的风浪,致使他们的心理普遍比较脆弱,常因为一点小事受挫就会感觉人生毫无意义。网上频频报道的自杀事件就是最好的例证,不能不引起教育者的深思。

3.自我意识强烈与渴望集体生活的矛盾结合大多数的“90后”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一方面他们习惯于把自己当成群体的中心,按照自己的意志来满足自己。另一方面由于亲情友情的缺失,使他们缺少心灵的默契与感情上的沟通,“90后”注定成为孤独的一代,他们又眷恋和渴望集体生活,希望能从集体中得到温暖和快乐,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虽然渴望,他们又不愿意“屈尊就驾”,不愿主动和同龄人做深入的交流,把自己处在一个既渴望又排斥的尴尬境地。就像冬天里的两只小刺猬,虽然感觉到寒冷,但是却不能相互拥抱取暖。

4.“成熟”和“冲动”的矛盾结合近年来,报纸、网络上,90后“××门”事件层出不穷。其中 95%涉及到两性问题。这一现象不能简单理解为是学校对青少年性教育的缺失,以为只要普及或者是加大教育力度就可以解决。教育工作者应该从根源上分析这些现象,找出原因。

青年们的生理条件趋于成熟,对两性开始有着正常的需求。但是接受大学教育的青年,由于教育周期比较长(4~5年)、缺乏物质条件等一系列客观原因,使其无法组织起家庭,因此校园成为两性问题多发的“热点”地带。

现在的教育工作者,不能再仅凭着所谓“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有着明确的人生目标”等等标语性口号来要求 “90后”青年们理性处理两性问题,违背人性是很难达到很好的教育结果。但是这并不代表可以不管或者放纵他们的两性行为。虽然青年们的身体已经成熟,但是自我控制能力却远未达到成年人标准,冲动之下的选择往往使双方的身体和心灵都受到极大的伤害。以至于在许多“××门”事件发生后,当事人无不追悔莫及,后悔自己的一时冲动给朋友、家庭、学校带来了无尽的痛苦和烦恼。因此如何处理“成熟”和“冲动”这一矛盾,是值得当今高校教育者深思的重要课题。

5.想要学习和不知如何学习的矛盾结合能够接受大学教育的青年学生,在高中时代一般都是班级中深受老师喜爱的学习尖子。但是进入大学校园后,周围的同学也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佼佼者,精英和精英扎堆在一起学习生活,彼此之间不分高下,很容易使这些骄傲的青年学生们产生挫败感。

同时,大学不像高中,大学教师在上完课后便匆匆离去,从事自己的科研研究。大学更强调的是学生们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不是初高中式的“监督性”学习。这就造成了一部分学生,特别是男同学们的困扰,一方面从自身骄傲、不愿落于人后的角度希望自己能够有一个优异的学习成绩;但另一方面,不像从前,有老师、父母在一旁指导、监督,加上青年人爱玩、懒惰等习惯,使之无法适应大学里独立学习、自主学习的新环境。这种精神满足感的失衡,久而久之,就会使部分学生产生厌学、罢学的心理,把书本丢在一边,把精力放在网络或者其他更容易找到满足感的事情中。这也说明了为什么大一新生中挂科率往往比较高。

二、“90后”大学生的教育对策

首先,作为一名高校教育者应该本着一种包容、关爱的态度看待这些刚刚进入大学校园的青年学生。虽然他们身上存在着一些缺点,但是,每一代青年人都有着自己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一面。要给予 “90后”大学生更多宽容与认同,相信他们会在历练中不断成熟、成长。就像原本被舆论称为“垮掉一代”的“ 80后”现在已经成为社会中各行各业的中坚力量。“90后”不是脑残的一代,崩溃的一代,就像 “80后”用实际行动证明他们不是垮掉的一代一样。

其次,尊重青年学生,给予他们充分的自主选择空间,教育者应该扮演的角色是适时的为学生们提一些指导性建议。两性问题上,不能粗暴制止,而是有效疏导,告诉男同学,哪些事情是可以做的,哪些事情是不合时宜的;同时教会女同学学会自我保护,知道应在何时说“不”。

再次,把集体活动、社会公益活动、挫折教育等作为一门重要的社会学科来使学生们参与其中。

集体活动、社会公益活动不应该仅局限在平时办个联欢会或者节假日去一趟敬老院孤儿院之类,也可以考虑组织一些时尚的集体活动,比如素质拓展训练或者带领学生们去一些宠物收养所做义工等等,通过这些手段,增进同学之间的信任感和培养对待弱小者的爱心、同情心。

挫折教育就是要有意识地利用和设置比较艰苦困难的条件,让青少年在与困难和挫折斗争中经受磨练,受到教育,从而提高他们战胜困难、对付挫折的一种教育方式。

最后,但却是最重要的一点,对于一名教育工作者来说,最重要的是有爱存在,用一颗充满爱的心对待学生,会比任何教育手段创新都更加有效

三、特征及表现

(一)了解中国社会主流思想和价值观,但没有形成正确的现代价值观,缺失理想、信仰和真正的偶像。

90后”生活在一个主张多元化、追求多样化的社会。中国当前时期的主要特征是社会阶层和社会诸要素的急剧分化和重新组合。体现在社会生活方面,则是“四个多样化”,即: 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和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多样化,社会分配方式多样化。这些“多样化”必将对身处其中的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着重大影响,尤其导致作为“90后”青年学生价值观的冲突和紊乱而造成内心的空虚和失衡,缺失了理想和信仰。

(二)信息和知识丰富,对每样事物有自己的见解,态度理性,却极力表现与众不同

90后生活在全球化、信息化迅速发展的时代。电视、网络、报纸无不随时冲击着他们的世界,特别是网络信息的透明、快捷,网络的交互性、平等性,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 这让90后的思考多了理性的态度,法制精神、公平诉求、竞争意识得到90后的广泛认同,民主意识、权利意识、参与意识大为提高, 多元价值观问题、社会贫富差距不断拉大问题、腐败问题等也引发了他们深层的思考,他们观点深刻、逻辑严密、善于表达。但在他们更早地懂得世界,在强迫自己以成人的思维去思考问题、理性分析问题的同时,却又极力表现自身的与众不同,极力表现自我。

(三)智商高,好奇心强,接受新生事物能力强,但内心有时较为空虚,脆弱而敏感

90后成长的特殊时代和“优生优育”的政策造就了了他们自认为自己必然是智商高,好奇心强,接受新生事物能力强的一代。但独生子女的家庭模式使得90后的情感世界很孤独单一。市场经济的深化父母给与他们更多的是金钱是的关爱,而不是情感的感化。90后的一些家庭经历过拆散重组,这样无疑带给他们情感上和心理上的创痕,使他们变得冷漠而自私,脆弱而敏感,缺乏应有的温暖感和亲切感。

(四)追求时尚,享受生活,名利化,缺乏吃苦精神

伴着中国经济的腾飞,90后享受着父母的关爱、时代的娇宠,这让他们逐渐习惯于从家庭和社会索取。手机、电脑、MP4„„,NBA、宽带、报刊电视、美国大片、名牌服饰„„他们拥有前所未有的品牌意识和对时尚的敏感度。提早过度享受名利世界,缺乏自我创造意识,不愿意吃苦,承受挫折能力较弱,即使遇到不大的事情也会有很大的情绪反映,采取过激的行为。

(五)对网络十分依赖

“90后”在校大学生 篇3

该生答:你们“80后”目光怎么这么短浅?我都不想和你说话了。

2.昨天上自习,准备给学生讲讲科学家钱三强的故事。就问:你们知道科学家钱三强吧?学生不耐烦地答:晓得晓得,说嘛,哪三强?

3.地理要会考了,几个成绩有点悬的学生天天被老师拉到办公室背书。

地理老师问:俄罗斯盛产什么?学生抓了几下头皮,答:盛产外国人!

4.今天上课,发现前排一学生在赶昨天布置的家庭作业,遂将其作业本收缴。该学生不干了,说:我好心好意地给你做作业,你还不领情……

我在极其无语的情况下回:谢谢好意,麻烦你好心好意地帮我听一下讲……

5.高三的学生上课时间长,经常很疲倦。有天晚自习,他们吵着要我教他们唱英语歌。

我推托:没伴奏,我要唱走音。

学生马上掏出手机把那首歌的MP3下载下来,说:老师,这个不是理由,伴奏来喽。

我又说:没有歌词嘛,我记不住。

另外一个学生又马上掏出手机递到我面前:这也不是借口,歌词来喽,你还要啥子?

“90后”在校大学生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资料均源于我院在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期间收治的在校大学生患者的临床资料, 本组126例在校大学生患者, 男66例, 女60例, 其中, 本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生命体征、临床症状等方面P>0.05, 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具有临床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在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期间收治的126例在校大学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所有学生在治疗期间均给予心理干预护理, 并在治疗过程中, 仔细研究大学生患病后的心理特点, 探讨解决措施, 同时, 对本组大学生患者心理干预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综合评价。

1.3 统计学分析

采取SPSS13.0软件实施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是χ2检验, 计量资料用 (±s) 来表示, 方法为t检验, 差异有统计意义, 即P<0.05。

2 结果

通过在校大学生患病后心理护理, 可以深切感受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 在护理过程中, 大学生患病后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主要有焦虑、恐惧、孤独、羞怯、依赖、自卑等, 这些心理问题也严重影响到了学生的生理功能。通过对在校大学生患病后心理特点及护理干预, 能够保持患者处于最佳的心理状态, 有利于大学生病情的好转。

3 讨论

近年来,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 心理护理有益于患者身体健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是, 在大学校园里, 大学生心理问题仍旧只是停留在课堂教学和课外的心理咨询和辅导, 而对于大学生患病后心理问题处理的重视和研究。正如我们所知, 人生每一个阶段都不可避免地生病, 一旦人们患病时, 不仅身体上会表现出不适应, 而且随着身体的变化, 心理上也会有所变化, 从而给大学生康复和预后造成极不利的影响。

3.1 在校大学生患病心理特点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患病后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主要有焦虑、恐惧、孤独、羞怯、依赖、自卑等, 以下作具体的说明: (1) 恐惧:由于大学生习惯于集体生活, 一旦患病后, 就不能与像平时一样与同学一起学习、生活, 加上自己一个人, 家人均不在身边, 所以, 通常他们都会感到焦虑、抑郁、寂寞、孤独等, 尤其是对于独生子女, 这种情况在他们的身边表现尤为突出。经过调查研究发现, 引起这种心理问题的原因极为复杂, 包括家庭、社会、学校等各个方面, 临床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猜疑病情、睡眠不足, 食欲减退等。 (2) 无助感:对于大学生而言, 他们的情绪波动性都比较大, 对他人和家人也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 但是近年来独生子女的数量不断增多, 平时在家里受到的关爱也较多, 一旦容入到这个大家庭中, 很难受到教师和同学的照顾和关爱, 一量发生疾病, 加上他们缺乏心理上的准备, 情感脆弱, 就会产生无助感。 (3) 过激行为:当前的大学生由于没有走向社会、阅历浅、年纪轻、思想不定形, 尤其是一些学生个性较强、比较任性, 没有受到任何的挫折, 一旦受到伤害或者是遭受意外, 如患病等, 就会产生自杀等过激行为。临床研究发现, 这种心理行为主要表现为自责、轻生, 甚至于觉得无地自容, 悲观厌世。 (4) 敌对情绪:学生通常都是过着教室、餐厅、宿舍三点一线的生活, 一旦他们生病来到医院后, 就会感觉不适, 且极易烦躁和愤怒, 甚至于一些学生谩骂医务人员。

3.2 护理对策

对于大学生患病后所表现出来的心理问题, 需要医务人员对症治疗和护理, 从而确保患者情绪的稳定性, 以最佳的心理状态应对疾病, 保证患者快速康复。在实践中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 无助感护理:要加强与大学生的交流与沟通, 耐心地做好解释与安慰工作, 比如说明体检的目的就是为了及早发现病情、尽早治疗、尽早康复, 要主动帮助他们分析病情, 消除他们的疑问, 主动、热情、耐心地指导, 语言温和, 增强大学生的信任感和安全感。 (2) 敌对情绪护理:要以患者为中心, 改善服务观念, 鼓励患者尽情诉说, 对于抑郁较为严重者, 要给予安慰, 采用宽容、忍让的态度, 平复患者的心情[1,2]。 (3) 过激行为护理:要尊重学生的隐私权, 尽量让学生感受到尊重与平等, 消除他们戒备心理, 适当对学生进行自尊、自爱教育。 (4) 恐惧感护理:大学生患者的恐惧感心理实际上是一种自我保护的心理。大学生的文化水平较高, 情感细腻, 医护人员首先应注意行为举止优雅和操作技术娴熟, 尽可能地给予帮助, 赢得他们的信任感和安全感[3]。

总而言之, 通过对在校大学生患病后心理特点及护理干预, 能够保持患者处于最佳的心理状态, 有利于大学生病情的好转。

摘要:目的 探讨在校大学生患病后心理特点及护理干预。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在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期间收治的126例在校大学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所有学生在治疗期间均给予心理干预护理, 并在治疗过程中, 仔细研究大学生患病后的心理特点, 探讨解决措施, 同时, 对本组大学生患者心理干预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通过在校大学生患病后心理护理, 可以深切感受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 在护理过程中, 大学生患病后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主要有焦虑、恐惧、孤独、羞怯、依赖、自卑等, 这些心理问题也严重影响到了学生的生理功能。结论 通过对在校大学生患病后心理特点及护理干预, 能够保持患者处于最佳的心理状态, 有利于大学生病情的好转。

关键词:在校大学生,患病后心理特点,护理干预

参考文献

[1]李紫坤, 李岩松.大学生患病后的心理特点分析及其护理对策[J].中国校医, 2013, 27 (3) :183.

[2]韩藏佩, 王秋芳.患病与健康大学生焦虑水平及心理需求的对照研究[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3, 10 (2) :35-37.

90后大学生心理调查 篇5

“90后”大学生,既不像社会上炒作的那样娇惯自私、不可理喻,也不像人们想像的那般“独”性十足、难以接触。他们“经济上富裕,关心天下大事,兴趣爱好广泛,易于接受新鲜事物,责任观念比较明确同时,“90后”大学生“思想较为开放,50%以上进校前谈过恋爱”。

据网络上专家研究资料称:这次调研以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对象是某某大学各院系新生中的800名新生,调查内容涉及消费、心理、社交、学习以及社会认知等方面。该报告是继全社会对“70后”、“80后”全面关注后,中国高校对“90后”大学生进行的较为权威的解读。

在被调查学生中,仅有10.9%的人热衷于标新立异的文字或者装扮,这与社会上流传的大部分“90后”喜欢使用“火星文”和“非主流装扮”的说法大相径庭。与前几届大学生相比,“90后”新生不仅对生活质量和品位有更高追求,还注重社交与审美。除此之外,他们的情感经历却超出人们的想像,这与父母、老师希望的“不问感情、多问学业”有些出入。

热爱读书、出手大方 电子产品不离左右

调查显示,在“90后”新生中,有62.3%的学生保持读书的良好习惯,兴趣爱好涉猎范围超过“前辈”。在这些“90后”大学生中,每月消费主要用于购买书籍、文具等学习方面的学生,占总人数的65.6%;而每月主要消费在娱乐性支出、电子产品以及化妆服饰等方面的学生,比“80后”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分别为38.8%、22.8%和20.1%。其中,手机、电脑、相机等数码产品非常普及。“90后”新生中,91.9%的学生配有手机或小灵通,几乎实现“人手一机”,近七成学生拥有电脑,而购买了MP3、数码相机等电子产品的学生接近六成,甚至有8.1%的学生拥有汽车等奢侈消费品。这表明“90后”的大学生更注重与信息化时代的接轨和自己的外在美,但其中娱乐性支出比例较高,也隐含着部分奢侈消费的成分

90后”与其他同龄人相比更加理性、务实,而对有信用风险的消费持谨慎态度。

接受调查的学生中,烟酒消费的比例竟达5.4%。这一数据既表明“90后”的一代学生在社会监督和家庭教育方面的缺位,也反映了这一代大学新生比以往的大学生更早接触社会,体验了社会生活。但即使这样,绝大多数“90后”大学生的消费观念仍然比较传统。在被调查学生中,有66%的人倾向于“月月有余”的消费方式,选择透支消费的仅占不到5%。

经济独立意识差 心理抗挫能力弱

有51.4%的“90后”新生表示:若生活费透支,将向家人索要;只有18.1%的学生打算通过打工赚钱、自力更生的方式弥补。这反映出“90后”大学生对家庭的依赖依旧很大,经济独立性方面的意识比较缺乏,自力更生的念头萌生较晚。高校和社会应该重视给“90后”大学生更多锻炼自我、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

关于“遇到挫折心态”的调查表明:大多数“90后”大学生心理素质偏弱,抗压能力明显不足。有72.3%的人表示在遭遇挫折后,自己心理会留下阴影;甚至有5.1%的同学表示自己会因此一蹶不振。只有9.4%的新生表示愿意“总结经验,从头再来”。

心态开放易接受新鲜事物

有34.5%的新生缺乏理想、信念和人生规划;32.2%的人不相信梦想和信念对人生的影响;但却有77%的“90后”新生对自己“充满自信”。在接受调查的“90后”新生中,有64.8%的学生认为自己“心态很开放,易于接受新鲜事物”。这表明,随着改革开放30年来的积淀和我国与国际社会的全面接轨,“90后”大学生不因循守旧,崇尚创新精神、探索精神。

另外,按大学生人际交往方面看

90后”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主要靠电话、短信和QQ等方式。“发短信和打电话”、“聊QQ”分别以74.1%和63.7%的比例高居榜首;而传统聚会联谊和信件交流等沟通方式则不被“90后”青睐,仅有17.4%和13.8%的“90后”愿以这种方式交朋友。同时,有77.4%的学生感到缺少知心朋友,会因自己无人倾诉而觉得“莫名空虚”和“无助”。

所以,我们90后”大学生通过在学校未来几年的学习,应该逐步使自己具备多种能力,以适应社会的未来需求。这些能力包括:逻辑思考能力、研究分析判断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外语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挫折承受能力、人际相处能力,以及跨领域的第二或第三专长,努力在未来的几年中充实自己,实现自己的价值。

湘信院人文艺术学院

旅游管理一班

90后大学生消费心理透视 篇6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心理透视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最重要的社会化过程中,其消费行为不仅仅是简单的社会行为,更能在某种程度上折射出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并且还能影响其成长环境"随着生产力快速发展带来丰富物质条件的同时,网络、电视、报纸广播等各类传播媒介携带着消费主义的浪潮席卷而来,作为社会精英的大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增强,追求个性发展的阶段,同时由于是非生产性消费者,理性消费意识较差,极易导致不良消费行为。为此本文通过研究淮阴工学院90后学生的消费水平及结构,并对其成因做深入分析,最后指出如何正确引导大学生得到正确的消费观。

一、淮阴工学院大学生目前消费水平和结构调查

大多数人认为,我们的消费水平往往是由我们的收入决定的,大学生的消费能力也自然与他们的可支配的金钱数目决定。而消费能力往往也对我们的消费结构产生影响。本文针对淮阴工学院90后大学生的消费水平和结构的实际情况作了问卷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大多数的90后大学生目前可支配金额在700元到1200元左右。主要来自父母,部分来自勤工助学,少数特别贫困地区学生的经济来源来自社会救助。另外,国家和学校为了鼓励莘莘学子们的学习积极性,创设了国家助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助学金、校奖学金等,为学生的生活水平有一定程度上的帮助。

为了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可支配金额的去向,笔者又对淮阴工学院的90后大学生的消费结构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淮阴工学院大学生的普遍消费结构由以下几部分构成:①饮食费用。大学生用于饮食消费的金额在500—700元不等。部分学生除了一日三餐外,还会有小吃、聚餐、宵夜等额外消费。②学习费用。学生用于学习方面的费用根据个人不同追求呈现很大差异。主要是为了考证、考研等购买书籍和参加辅导班的费用。据被调查的学生反映,大家对学习费用的消费还是主动和合理的。而且80%的学生参加过辅导班学习。③通讯和上网费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手机和互联网,它影响到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每个大学生每月的通讯费用约占月总消费的10%左右。除了通讯,大多数学生的上网费用也在消费金额中呈上升趋势。此外,用于通讯和上网的手机和电脑的拥有在大学生中已成普遍现象,而且部分学生对两者的品牌有更高的要求。④娱乐费用。根据淮阴工学院学生的问卷,娱乐费用主要包括:旅游、聚餐、电影、K歌等娱乐活动。这项费用往往根据大学生自身消费能力有较大差异。家庭较为富裕的学生这项费用相对较高,而贫困学生相对较少。

但是大学生中由于价值取向、收入等因素的差异,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非理性消费

二、大学生非理性消费的原因分析

但是大学生中由于价值取向、家庭经济等因素的差异,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非理性消费。但是,大学生中的非理性消费观的产生还受到更多因素的制约。主要来自个体和社会两个方面。

(一)年龄原因是造成90后大学生非理性消费的重要原因

大学生刚入学时年龄多在十八九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之前还没有过独立消费的体验,年龄又小,还不够成熟。这个阶段的大学生的自然认知能力、社会认知能力、思辨能力、人格特征都还不成熟。又身处90后,经济化、时尚化的社会环境无时不刻的触动他们内在的猎奇心理。又由于处在情绪不稳定时期,消费心理把控能力不强,消费时往往造成冲动购买。但是在大学新生个体间又有差异,有性格外显的,也有性格内敛的,表现在消费观上也有不同。内敛型学生在购物时比较理智。这是因为他们处事比较稳重,在消费时倾向于反复思考,大多数消费属于理性消费。偶尔的冲动消费也往往是排泄不良行为造成的。而性格外显的学生在消费时往往产生冲动消费,这是由于这种性格的学生倾向于在众人前显示自己,购买行为往往只是出于炫耀,这一类学生非理性消费多。

(二)影响90后大学生非理性消费的环境因素分析

随着信息社会、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整个社会文化和经济都迅速膨胀。国内的市场环境渐渐趋于复杂、多变的状态。自改革开放的大门打开以来,国外的生活方式、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曾一度占据了青年学生们的内心,并影响着他们的言行。消费促进生产的思想也曾一度被众多经济学家们所认可。国外消费主义思想一度影响着大学生们,使他们在消费中不仅仅是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而是在物欲的推动下冲动购买、过度消费。一些商家也不顾道德在把握学生消费心理的情况下诱导学生在消费中体验他们推崇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在大学生中造成极其不良的影响。这些社会环境的客观存在是大学生非理性消费的重要外部因素。如果国家和政府不采取措施给以改善,将直接影响到国家未来的发展方向。

(三)教育的缺失将是90后大学生非理性消费的关键因素

现在的高校在教育过程中过度关注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的教育,而忽视学生的生活教育,包括消费行为的教育,更不可能有关于合理消费的专门课程的设立。所谓的第二课堂也只是局限在一些政治思想教育方面。在这些教育中也许会偶尔提到科学的价值观。但是其效果甚微,教育方式也欠缺,不能有效的对学生进行科学消费观、合理消费观、消费法制观等教育。所以在校园中通过各种方式进行消费观教育已迫在眉睫。在主题教育活动、校园文化活动、专题教育中添加消费观教育都是很合适的教育方法。

三、对培养90后大学生理性消费的几点建议

(一)注重社会对90后大学生理性消费的关注

社会对90后大学生理性消费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传媒和互联网。国家应该通过类似工具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教育,倡导中华民族勤俭节约、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并在这一思想的引导下逐渐树立理性消费观。虽说市场经济提倡消费促进生产,但是国家应该引导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科学的理解这一理论。传媒和互联网是信息社会的产物,具有信息的多样性和快捷性特点,是社会教育大众的得力手段。

此外,国家还应该在加强精神文明的建设中加大消费观的教育,通过社会调研等手段对社会上挥霍无度的奢侈风气、拜金主义旗帜鲜明地反对,抵制腐朽人生观、价值观对大学生的侵蚀。

(二)注重家长对90后大学生理性消费的影响

家长在90后大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中起了重要作用。因为大学生可控经济资源主要来自父母。父母在给学生财物时应该充分了解学生所在学校和地区的消费状况和学生的实际消费水平,并根据父母自己的经济能力做出客观、合理的判断。并教育学生分析自己的消费构成,饮食费用和学习费用是主要消费内容,要注重其质量,不能节省。但是娱乐方面的消费要主要控制,不要冲动消费,自己消费的同时还要考虑家长挣钱的不容易,杜绝铺张浪费。

家长往往会在给学生费用是抱着心疼的心态,这样只会助长学生的浪费心理。家长应该本着对子女、对社会负责的态度对自身不健康的行为及时纠正,因为孩子的消费习惯与家长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分不开的,家长自己也应养成健康的消费习惯,注重平时的言行举止,这样才能引导子女科学合理地消费。

(三)注重学校对90后大学生理性消费的影响

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时90后大学生树立科学消费观的重要平台。在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中应该加入有关大学生健康消费理念的活动专题,逐渐塑造节约型的校园理念利用校园环境影响大学生理性健康的消费习惯的养成。一旦良好的消费习惯得到培养和加强,就会对良好文化氛围的营造起促进作用,并形成校风建设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苏 兴,刘 峰.关于大学生消费情况的调查[J].中国地质教育,2006,(2):107- 108.

[2]姚贝.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透析[J].读与写杂志,2015 88- 89.

[3]张楠.我国 90后大学生体育服装消费价值取向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 2014 2,98- 99.

“90后”在校大学生 篇7

大学生网络传播的特点

前卫性———后喻社会的求知挑战。在工业化时代以及以前, 社会的物质生产方式构成了所有文化生产的基础, 是文化进化的直接动力, 并且框制了文化生产的速率和方向。受土地、自然力量等因素的制约, 人类转而将约束力视为崇拜的图腾, 以求得希望的寄托以及心灵的慰藉。这些时代里, 技艺和经验在生产过程中是稀缺资源, 这些资源可以直接参与创造使用价值。附着于人身并与从事某项事业的时间在某种程度上呈正比例相关, 因此年长者成为知识的控制者并与年轻人形成优劣互补。

后工业化时代, 科技的爆炸式发展汇聚成为信息社会的洪流。时间的层级梯度以及空间的横断跨度被电子信息电光火石的信息存储、计算、传输所击穿。传统基于时间积累的自上而下的知识传递模式被打破, 基于时间传统和地域垄断的传统权威被消解, 因而后喻文化现象产生了。作为后喻文化的思想背景, 后现代思潮主张社会发展的开放性、差异性、非连续性。在后喻社会, 信息工业为后喻社会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知识的生产不再依据长年累月的积累, 而可以依据信息的共享以及群体智力拼图而协作完成, 知识不再遵循进化论, 而以类似原子爆炸的方式自我聚合裂变。知识传播方式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知识的传播方向并决定了权威的海拔层级顺序。后工业化时代之前, 印刷媒体承担了知识传播的媒介, 由于印刷媒介的非互通性, 知识积累只能依据少数个体通过年龄的台阶累积生长, 时空的断层形成了阶层, 社会的阶层性形成了行业以及圈子, 加剧了知识传播能力差别并导致了话语权的形成。因此长辈、教师成为知识权威的化身, 扮演了知识单向传播的绝对主导者。

后喻社会里, 传统传播方式的权威被消解了。首先, 其知识权威被消解, 传统传播方式下知识信息被垄断, 信息以广播式发散的方式被辐射, 而今网络已经将知识的阶层平面化, 并以其生动、新奇的魅力与传统传播模式抢夺注意力资源。其次, 传统主流媒体的道德权威被消解。传统主流媒体的道德权威是被社会阶层机制所强制加冕的, 成为理所当然的道德代言人。主流媒体具有天然的道德海拔优势, 可以居高临下地对受众进行理所当然的道德指使与呵斥。网络的当下“上帝已死”, 韦伯所指的“众神时代”已经降临, 每一个人都是自己的主宰, 都是一定场域下的“神”。传统主流媒体的神性已被质疑, 既往的灌输式传播已被网络传播冲击得千疮百孔。传统语境里, 由于话语霸权的天然赋予, 主流媒体具有“一言堂”式的家长地位, 信息的流动是单向的。即使有的受众胆敢发出“不同的声音”, 其内心亦是忐忑不安的。进入Web2.0时代后, 每一个人都成为传播的主体, 在地位平等的虚拟世界里, 每一个网络主体都可以发出平等的声音。

“后喻”社会, 网络已经内化为80后、90后基本的生存能力, 与前辈们对新生信息工具的不适应乃至自卫式的抗拒相比较, 他们具有了获得信息的非对称性优势。以往教师作为知识的垄断者对学生的单向灌输已经难以形成知识落差并由学生心灵所吸收。80后、90后大学生在海量的网络知识空间里, 利用网络工具、网络交际形成了属于自己的话语空间, 孵育出与主流文化相区别的青少年亚文化。这种亚文化自我指向并声称欲与传统主流文化划清界限。他们的价值取向多元, 在价值目标缺失的同时缺乏坚定的信念和神圣的信仰。而传统的舆论说教仍被束缚于机械的填鸭以及单一价值的生硬植入, 与这种亚文化难以兼容, 因而难以取得被教育者的共鸣以及良好的传播效果。

逆反性———反中心主义下的逆反心理。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相区别, 现实社会呈金字塔结构, 表现为权力自下而上的逐渐聚拢, 同时权力机构逐渐减少。网络社会由于网络技术对时空的压缩、击穿乃至超越, 颠覆了现实的金字塔结构而呈现去中心化的扁平网络结构。这种结构具有去中心化、离散化、开放化、无组织化等特点。 (2) 网络的去中心化特质解构了现实世界中的“一中心”, 这种解构并非代表着互联网完全消解了中心, 而是以“多中心”代替了“一中心”, 每台主机、每个网民、每个“我”便是中心。互联网没有中心, 而事实上每一个节点都可以成为中心, 互联网消解了权威, 而以无数个体的权威加以替代。这似乎就是麦克卢汉所预言的“处处皆中心, 无处是边缘。”

“去中心化”理论始于20世纪中期的后结构主义者雅克·德里达。后现代主义者利奥塔和福柯则成为其代表人物。福柯认为“人类已经死亡”, 否定了人类的中心地位, 认为因为主体和中心的缺失, 人类再也不清楚何为正确, 主体已经零散化。而利奥塔反对宏大叙事, 主张关注边缘而不是关注中心, 提倡小型叙事。区别于后现代的多元论, 传统哲学是一种一元决定论学说, 其被“中心”所决定。一元决定论维护的是一种“中心主义”的文化理念。传统的思想道德教育亦然, 维护的是一种主流的价值文化观念。这种主流价值文化观念无疑是先进的, 但是其传播方式必须俯下身来, 适应后现代的传播规律, 否则将因难以兼容而被受众所拒绝。

从网络受众的角度分析, 80后、90后大学生由于年龄阶段特征以及技术上的优势, 网络受众视野开阔、思维独立, 较传统媒体的受众具有更强的分析能力和自我意识, 因此具有更为强烈的批判意识和能力。对权威的怀疑乃至否定、或者将自己与一切区别开来的标新立异可以获得一种自我肯定的快感。传统媒介受众更倾向于顺从, 而网络却是标新立异和逆反的舞台。80后、90后的网络化生存已经内化为其思想行为的一部分, 思想的印记折射到思想教育领域便使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显得苍白无力。在彰显自我个性的80后、90后面前, 传统的主流思想往往成为一个权威的靶子。当下的大学生往往习惯于网络上“语不惊人死不休”, 故意或不自觉采取一种与主流观点相对立的观点以彰显其思想的独特。其如此行为的主要动机是为了博取他人的关注以赢取“点击率”, 并博取较大份额的话语市场。

群体性———从众心理驱使的群体认同。按照弗洛伊德的理论, 人具有三个层面———“本我、自我、超我”。在网络中人们躲在“匿名”的墙角阴影之下, 在自认为没有社会约束力的心理暗示下, 更容易卸下伪装以及责任的负担而宣泄本能的冲动。在网络化生存中, “交流暗示缺失”的现象随处蔓延, 因为非语言暗示的缺位, 人们倾向于对于网上发现的与自己观点类似的言语获得一种基于想象的群体认同, 出现“虚假一致”的“镜式知觉”。这种情绪的蔓延加速了非理性化情绪的聚合式传染, 而且越带有情绪化色彩的极端化言论越容易获得众人的关注而具有更为广泛的话语市场。因此, 粗俗、偏激、情绪化的非理性言论更为容易获得群体煽情的爆炸式效果。由于获得了众多情绪化的低频共振, 这种非理性的话语便在一定时空场域获得了话语制高点。与这种话语相比较, 传统主流传播模式的内容理性有余而略显呆板, 形式单一而曲高和寡。在网络的自由观点市场上与众多猎奇的、新特的、粗暴的观点肉搏, 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此外, 受众还存在着“沉默的螺旋”效应。根据诺埃尔的这个假设, 人们在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时, 如果遇到自己赞同的观点且其受到广泛的欢迎, 就会积极参与进来, 就会越发大胆地发表和传播;如果发觉某一观点很少有人理会甚至被众人围攻, 即使自己赞同, 亦会保持沉默。意见的一方的沉默造成了另一方的增势, 如此反复循环, 便形成了一方的声音越来越大, 而另一方越来越沉默的螺旋式发展过程。 (3)

我国当下的80后、90后大学生基本住校, 本身就与其他离群索居的网民相比具有更明显的群居性。他们一方面习惯于将自己置于群体的包裹之中, 以求得安全感;另一方面, 大学生个体的内心世界观仍趋稚嫩, 多动而易变;大学生群体充满青春活力, 富有朝气但是情绪传导性强, 易受外界影响。80后、90后个体处于如此具有情绪传染性的群体之中, 从众现象更加显著。这种现象投射至网络虚拟世界中, 与网络群体效应叠加便具有了共振效应, 有时放大了与群体类同的观点, 取得群体的优越感而更加坚定地支持原有的观点;有时候却是抑制了与群体相左的观点, 选择的是消极沉默或者被动改写。

大学生网络传播引导策略

笔者一向反对网络传播的“管理”, 而倾向于“引导”。科学管理之父泰勒认为:管理就是“确切知道要别人去干什么, 并使他们用最好最经济的方法去干” (4) 。网络传播具匿名性、即时性、去中心性, 呈现一种后现代的散落态势, 这种动态下对网络管理客体的认知缺失决定了管理的前提落空。《科学管理原理》作者泰勒认为, 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5) 。这种工业化时代的组织理念决然难以掌控网络的千变万化。而“引导”本身克服了管理的僵化以及生硬, 以温和的姿态劝导, 以深邃的洞见引领, 避免了管理所导致的反抗与抵制, 对于动态瞬变的网络传播具有更强的兼容性。当下80后、90后大学生网络传播呈现前卫性、逆反性、群体性的特征, 可以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引导策略。

传播后喻性的引导策略———传播互动与群体自治。当下的80后、90后大学生成长于改革的大潮中, 现实的社会环境是逐渐开放的, 社会条件是跨越式繁荣的, 伴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带来的是文化的多元化与价值观的多元化。这样一个盛世的时代已经将“自由”“民主”“个性”的印记深深地烙在80后、90后大学生身上。他们更加注重对物质生活的追求, 更加注重精神世界的独立, 更加反感他者观点的蛮横强加。由此他们更加敢于质疑与挑战权威, 对传统传播方式以及他们承载的思想滋生了一种排斥、抵制乃至攻击的倾向。传统的传播模式采取的是简单、单向、生硬的“信息灌注”, 已经对当下的80后、90后大学生难以兼容。对80后、90后大学生的传播与引导又是我们不可放弃的话语阵地, 因此, 必须转变引导的姿态, 必须与引导的受众进行互动, 在互动的基础上让大学生群体自治, 从而实现自我引导。

1.传播互动。首先, 改变管理的姿态, 转变为平等的引导。后喻时代的传播应该转变颐指气使的凌人气势, 俯下身去, 与受众平等的交流, 争取做指导者、引领人, 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控制者、管理者。首先, 必须改变自己一成不变的传播风格, 根据其信息消费者的实际需求, 主动开辟全媒体的传播方式, 充分利用新媒介的融合, 采取受众所喜闻乐见的“悦读”方式, 实施“反迁移”的受众战略。其次, 在此基础上, 扩大信息生产的参与面。传统的传播方式都是一方生产、一方接受, 后喻时代的Web2.0传播方式应该让传统的信息受众都介入信息的生产过程中, 将二元对立的传播方式转化为信息生产、传播的一体格局。这种信息生产者与信息消费者融为一体的格局既将受众的智慧内化为信息自身的能力, 又避免了二元之间的对立与排斥。对于大学生群体而言, 他们正是青春富有朝气具有话语冲动的群体, 将这个群体的话语能量有目的地引导并加以释放, 具有一举多得的功效。

2.群体自治。后喻时代, 新的文化传导路线已经取代了传统的文化传承路径。在前喻社会里, 年长的教诲年少的, 社会的信息传递是一个按照年龄逐渐演变的缓慢生长过程。在后喻社会里, 随着社会的急剧变化, 原处于被动的年轻人反客为主成为教化者, 这就是文化反哺现象。这种现象在网络传播中更为显著, 网络信息的生产者以及消费者以青年群体为主体, 他们成为网络发展的推动力, 塑造了网络的脾性以及性格。对于80后、90后大学生网络传播的引导, 不能以胡子长管胡子短的固有思维推进, 而必须尊重网络信息生产的现状, 以网民中坚的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方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传播逆反性的引导策略———议程设置。80后、90后的逆反心理, 是由于传统传播方式的僵化与生硬造成的。传统的传播方式, 试图将精英们主观臆造的体制化思维、宏观性叙事注入微观个体的思维里, 将传播主体硬生生地区分为传播主体与传播客体的二元对立, 这种二元对立源自于传播主体对传播信息的过度自信与强调。

其实对于传播效果而言, 告诉别人怎么想往往并没有告诉别人想什么来得有效。议程设置理论是研究传播效果的理论, 这一理论关注媒介议程与受众议程的关系。1968年和1972年, 科姆·麦肯姆斯和唐纳德·肖以两次美国大选为背景进行了二者之间关系的研究, 揭示了二者之间的相关性, 其结论为:媒介不能让受众如何想 (态度和行为) , 但在让受众想什么上很有效果。 (6)

议程设置理论是基于传统媒介的研究结论, 对于网络媒介依然适用。80后、90后大学生不乏“愤青”, 逆反性强而且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 往往其传播行为故意与主流媒介划清界限以彰显其个性。但是他们的世界观尚未完全固化, 具有较强的可塑性。根据他们的个性特征进行因势利导, 可以对他们的传播过程进行议程上的设定。

首先, 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之间的互动, 网络传播的优势在于松散性的包容性与及时的反馈性, 传统媒介的优势在于日积月累经验与品牌价值, 他们二者的受众各有侧重, 覆盖面有所区别。所以, 对于事件的舆论传播引导, 可以利用传统媒介与网络媒介同时介入、或者交叉介入形成一定的时间差, 二者互相协同。当网络传播的方向有所偏差的时候, 传统媒介可以介入对其进行校正;当网络传播的观点热闹但是嘈杂难以形成较为规整的意见时, 传统媒介可以有选择地对意见群中的正确声音进行有选择性的宣扬以放大其效果。这样两种媒体的步调频率相协调可以取得和谐的共鸣。

其次, 必须主动利用社会热点进行议题互动, 掌握议题设置的主导权。80后、90后大学生内心其实亦渴望受到主流社会的接纳, 其逆反性表现在某种程度上是尚不能融入主流的一种青年亚文化表现, 其实他们希望主流的关注甚至“收编”。因此, 网络传播的引导必须重视他们的诉求, 对社会以及网络热点进行及时、正面的应对, 掌握传播的制高点, 主动信息透明化以澄清真相、设置议程的推进以引导传播的方向, 真正做到与受众进行互动, 以求得良好的引导效果。

传播群体性的引导策略———意见领袖与意见平衡。互联网的出现, 公共领域面向任何领域敞开。网民的群体具有极强的流动性, 网络群体犹如潮汐, 随着网络事件发展的涨落而聚散。同时, 网络的匿名性又导致传播的行为超脱了肉身的束缚, 网络匿名的影子可以突破地理的限制呼啸来去, 较难形成较为稳固的群体, 理性且持久的对话难以形成, 在这样的临时性群体中, 意见领袖的作用便显得尤为重要;如果形成了较为稳固的网络社区, 在意见的交锋中容易导致群体极化现象, 形成“党同异伐”的圈子。为了避免意见极化的现象, 应该对各种意见采取意见平衡的策略。

1.意见领袖。意见领袖的概念源自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在研究“大众传播媒介如何影响”选民投票的时候发现的。大众传播媒介首先是通过影响“意见领袖”, 然后尤其影响其他人的, 这就是一种“两级传播”的假设。这种假设对于网络传播亦同样适用。对于80后、90后大学生, 他们一方面逐渐寻求脱离父母的阴影而独立, 另一方面由于处于“心理断乳期”而情绪容易波动, 急于寻求一种能代替父母依赖的“替代品”。这种现象体现在网络传播中就是他们对意见领袖较之一般网民的倍加顶礼膜拜。因此, 对于80后、90后大学生群体网络传播的引导, 必须重视网络意见领袖的作用并有意识地加以培育。中国网络世界中的意见领袖除了现实世界中的名人群体外, 大部分是草根网民, 他们的特点是重情绪、有主张、喜联想、少证据。许多情形下他们不是敌人, 而是盟友。因此, 一方面可以与已有的意见领袖沟通协商, 争取他们的理解和支持, 将意见领袖的负面对抗转化为正面的建构力量。另一方面, 可以培育自己的意见领袖, 或者发动名人群体、80后、90后突出人物上线以壮大引导的声势, 或者在草根网民中主动鼓励甚至培训与主流观点一致的意见领袖。

2.平衡观点。稳定的网络社区经过讨论, 意见交锋的结果容易造成意见极化现象。人肉搜索以及网络暴力的形成是由于网络社区的极化现象形成的, 这种极化现象会导致信息的过度过滤, 使具有相同思想的人容易走到一起, 而导致意见的分裂形成断层。这种分裂带不利于信息与经验的共享, 容易导致群体的想象狂欢而形成难以自我节制的网络暴力, 从而导致人肉搜索的负面效应。为了避免这种情况, 我们需要为网络社会搭建一个避免社区文化过分极化的架构, 将不同意见、议题和观点都在同一个平台上“亮相”, 形成一个意见表达的民主竞技场。因此, 我们可以设计这样一个网络传播架构, 在每一个议题的设定中将这些议题中的可能观点都分类放在同一个页面 (平台) 上。这种架构可以通过共同协议的自律形式, 保证在接触一种观点的同时可以同时通过超级链接接触到异质的观点, 使每一个断线的虚拟灵魂可以保持一种镜像的警醒, 使每一种观点都可以互相牵制与约束。这其实就是一种网络上的公共论坛原则, 保证了虚拟空间的公共社区领域都确保开放给所有的观点“演讲者”平等使用而不被意见的某一极端“洪流”淹没。通过这种虚拟的信息民主, 不同的观念之间可以形成一种互相制约的均衡状态。[本文

参考文献

[1].宋爱芬、史学武:《后喻文化时代的社会条件与社会影响》, 《新疆职业大学学报》, 2008 (12) 。

[2].李俊:《后现代主义与当代高校德育改革》, 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硕士论文。

[3].曾小明:《网络舆论及其导向管理》,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2008年硕士论文。

“90后”在校大学生 篇8

一样是独生子女。

杨老师在成都市实验小学任教, “80后”的她每天都要面对一群“烦人”的小孩。“他们太淘气了。有一次上课铃声刚刚响过, 一个刚刚入学的孩子就哇哇大哭起来, 我问了她半天, 她才告诉我说想妈妈了。他们不像高年级的孩子会在乎别人的感受和情绪。”杨老师脸上满是无奈。

杨老师说, 每当这种时候就会陷入很矛盾的状态, 一方面必须尽量让孩子安静下来, 这样讲课才能正常开始, 另一方面自己也是从小娇惯着长大的, 是父母的掌上明珠, 感觉好烦恼。“我也会生气, 感觉很烦, 想丢开, 但是看着他们挺可怜的, 所以经常为这样的烦恼而抱怨。”想到自己在家里也是独生子女, 居然受这些小孩子的“窝囊气”, 杨老师觉得很委屈。

“去年暑假, 六年级的学生在部队全封闭军训, 因为在部队里吃不习惯, 这些‘90后’的孩子晚上在被窝里偷吃家长带来的零食被抓到了, 一直哭个不停。”在成都市实验小学任教的“80后”胡老师也面临同样的困惑。“可是要离开的时候, 孩子们和教官哭成一片。一个男孩说:‘如果我的一生只剩下最后几天, 我一定要在部队里度过, 因为这里度日如年。’笑得大家前仰后合, ‘90后’的学生总是语出惊人。”说起这些, 胡老师哭笑不得。

一样年轻。

四川大学的“80后”王老师感触也很深, 班里一个男生理了个“鸡冠状”的时尚发型, 这与学校对学生仪容仪表的要求有出入, 王老师要求男生把头发重新整理一下。当晚, 这个男生打电话给她, 非常委屈地说, 不情愿剪掉时尚的发型。王老师知道, 这个年龄的学生正处在爱美的阶段, 他们希望更时尚更有个性, 让他理寸头实在有些“残酷”, 她便告诉学生:“老师只是希望你把头发整理得更像学生的样子, 符合学校的规章制度。”言毕, 男生告诉王老师:“你比我父母更理解我!”第二天到校, 男生的头发果然理好了。这件事让王老师感到, 和“90后”的学生打交道, 必须更多地换位思考, 用对他们的尊重换来师生间的尊重。

“咚咚咚, 咚咚咚……他戴着很大的耳机, 听音乐听高兴了, 把整排桌子都摇晃了, 还跟没事儿似的, 一个劲摇头晃脑。”讲到英语课上一个男生搞怪的现象, 在西南民族大学教英语的“80后”彭老师满肚子的怨气。“被我说了几句, 就摔门出去了。即便是犯了错误, 也不愿承认, 个性真是太张扬了。”“遇到这种情况, 我从来都是马上就告诉学生这样做不对, 并和他的室友说了这个问题。下学期这个男生还是选了我的课, 而且每节课都很乖。‘90后’学生认识到错误, 虽然嘴上并不承认, 但只要他们在行为上能改正就可以了。”

用包容的心态看待“非主流”。

“80后”的教师有朝气、有活力, 他们在行为、思想方式上与“90后”学生接近。他们更能听懂学生们说的“网络语言”和“流行语”, 容易与学生成为朋友。

杨老师说, “90后”的小孩子们有自己的想法, 有自己的世界, 很自我。但是作为老师, 她能理解孩子们的行为习惯, 并且学着去喜欢、欣赏, 和他们一起长大。“‘90后’的孩子喜欢了解的东西很多, 比如说NBA、卡特、奥特曼, 而我们对于前沿新潮的事物不如他们信息量大, 不如他们熟悉。我们就赶快去吸收学习, 和他们一起探讨, 培养共同爱好和兴趣, 获得更多的师生共同话题。”“80后”老师不会拒绝接受新事物, 这也使孩子们和杨老师在一起感觉很自然, 放得开。

“80后”彭老师说, “90后”学生兴趣非常广泛, 喜欢关注和他们这个年龄阶段不相符合的东西, 比如有的男生穿着溜冰鞋来上课, 课间就在后面转圈圈, 溜来溜去。“和‘80后’一样, 过了这个年龄段, 他们肯定会有一个向主流文化回归的过程。”彭老师说, 除了用包容的心态去看学生之外, 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也很重要, 还要抱着和学生相互学习的心态, 才会感到“海阔天空”。

我们可以是朋友。

在彭老师的教师社区里, 经常有这样的留言:“小彭同志辛苦啦, 最近教得很不错嘛。”“我代表学校全体师生向你问好!”教师社区是老师和学生教学互动的一个平台。每次看到这些学生模仿领导口吻的留言, 都让彭老师忍俊不禁。

几乎每年教师节彭老师都会收到学生的礼物。“如果学生是因为拿了奖学金或者用打工赚的钱请我吃饭, 我才会接受邀请, 并且送上一两本书表示感谢。”开学初, 彭老师总是要求学生写一篇英语作文, 谈谈今后的理想和打算, 通过这种方式了解他们, 和他们做朋友。“一个男生在作文里写他的梦想是组织一个乐队, 结果真的实现了。我只要有时间就去听他们唱歌, 还结识了他的女朋友。”

在彭老师眼里, “90后”创新能力强, 品牌意识比较超前。她的学生有的已经创业了, 比如在网上开店, 办培训学校, 做票务代理, 等等。但是他们也有消费观念不合理, 缺乏规划性的一面。“我和他们做朋友都会达成一个共识, 不要用自己的价值观去判断对方。只要做一个诚实、善良的人就好了。”

“90后”在校大学生 篇9

1 导致损伤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1.1 训练目的不明确

在校大学生这个年龄阶段, 做事热情高但易冲动, 还没有考虑好自己想要通过健美训练达到什么目标, 就投入到健美训练中来, 并且急于求成, 训练起来毫无章法, 容易造成损伤。

健美的目的和效果有多种, 通过健美训练, 可达到增强体质, 提高抵抗力;发达肌肉, 增加力量;改善体型, 使身材趋于匀称及合理。参加健美训练首先思想上要有正确的认识, 要有明确的目的, 有的放矢。明确自己到底通过训练想要得到什么:或是要提高身体素质, 练就出健康的身体;或是要肌肉发达, 塑造出的健美身材;或是要改善体型, 使纤细的身材变得强壮, 使臃肿的身材变得苗条。一般说来, 以长肌肉为目的的训练, 遵循的原则是“大重量, 少次数, 多组数”;以减脂肪为目的的训练, 遵循的原则是“小重量, 多次数, 少组数”。所以训练之前, 要先从书本上或从教练那里获得相关训练的基本知识, 再投入训练。训练要循序渐进, 由少到多, 由轻到重, 由稀到频, 不能蛮干, 不能急于求成。

1.2 热身运动不足

热身运动不足, 这是导致训练损伤的重要原因。一些学生在学习之余来进行训练, 为了抓紧时间, 不进行准备活动或象征性地做一下就开始剧烈地训练, 这样容易导致肌肉或韧带的损伤。

在任何一项体育运动之前, 都要进行热身。俗话说, 磨刀不误砍柴功。适当的热身, 竞技时可发挥到最佳状态, 取得最好成绩;训练时也能达到最佳训练效果, 并且不易受伤。训练者在每次训练之前必须要充分地做好热身运动。通过热身, 可使肌肉代谢过程逐渐加强, 肌肉温度升高, 提高训练时肌肉和韧带的伸展性及弹性, 降低肌肉的粘滞度。尤其是环境温度较低时, 热身运动更为重要, 热身的时间要稍长, 并且不要急于脱衣, 有利于快速达到热身效果。但也不能矫枉过正, 热身过度则消耗过多体力, 肌肉疲劳, 影响训练效果。

1.3 场地、器械不合适

场地太小, 地面太滑, 致使动作不能规范施展, 甚至被撞或滑倒;器械大小、轻重、高度等不符合训练者要求, 勉强使用而致伤;器械年久失修, 生锈, 不灵活, 不便使用或脱落伤人。

如果是学校自己的场地, 一定要有专人负责管理和维护, 场地大小要合适, 各种器械的规格及型号尽量配备齐全。如果是租用外场, 尽量选择条件较好的场地。

1.4 动作不规范

技术动作不规范, 这是导致训练损伤的常见原因。训练时没掌握动作要领, 动作不规范, 身体变形, 或训练强度、次数过度, 都有可能造成肌肉或韧带的拉伤。

健美训练中, 每个动作都是按某块肌肉或肌肉群的起止点及运动方向来设计的。所以, 训练中要有目的地、有针对性地锻炼, 动作要到位, 要规范, 才能达到锻炼效果。

1.5 肌肉发展不平衡

学生们在训练过程中往往注重那些特别能显示体型的肌肉群的锻炼, 如胸大肌, 三角肌, 肱二头肌, 股四头肌等, 而忽略了相应对抗肌的锻炼, 力量发展不平衡, 也易引起损伤。还有些是因为左右同名肌肉的力量不匀衡, 力量弱的一侧容易受伤。如左侧胸大肌受伤机率大于右侧, 这是因为大多数人为右利手, 右侧肌力常常大于左侧, 在做双侧肌肉训练时, 如仰卧飞鸟, 训练者急于求成, 以右侧肌力为基准选择器械的重量, 结果导致肌力较弱的左侧受伤。

因此, 在训练过程中也要注重那些不显眼的对抗肌的锻炼, 身体各部份肌力平衡的发展对造就完美的体型是必须的。同时, 对于双侧对称肌肉的锻炼, 要以弱侧为基准来选择器械, 循序渐进, 逐步达到平衡一致。

1.6 休息时间不够

这里所指的休息包括训练中组与组之间的间隔时间和两次训练之间的间隔时间。间隔时间休息不够, 肌肉没有得到充分恢复, 训练中就容易受伤。

对于初学者而言, 组与组之间的间隔时间以60s~90s为宜,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 间隔时间可适当缩短。每次训练之间的间隔时间, 初学者以每周3次为宜, 而且最好是隔天训练一次, 适应后, 每周次数可适当增加。

1.7 身体状态欠佳

身体状态, 包括情绪、疾病及营养等方面。不良的情绪, 会影响体内神经激素的分泌而影响代谢过程, 训练时肌肉组织不能达到最佳状态, 而且注意力不集中, 容易造成损伤。营养不良或患病时, 也不能承受健美训练的强度, 勉强训练, 有害无益。

因此, 当情绪不佳, 身体状况不良时应休息, 避免训练。同时, 参加训练的学生一定要增加营养, 一是要补足糖类食物, 糖类是肌肉收缩时主要能源;二是要补足蛋白质, 蛋白质是发展肌肉力量和体积的基础;三是也要补充适量的脂肪, 脂肪是耐力运动不可缺少的能源。

2 训练中常见的损伤及处理方法

2.1 软组织损伤及应急处理

软组织损伤是指皮肤、皮下组织、肌肉、肌键、韧带、关节囊、椎间盘、周围神经血管等组织的损伤。分为闭合性损伤和开放性损伤。

(1) 闭合性软组织损伤。

闭合性软组织损伤是指损伤部位皮肤或粘膜完整, 没有与外界相通, 出血淤积在组织内。损伤后表现为局部剧痛、触痛、肿胀、皮肤青紫及活动受限等。常见的损伤有肌肉韧带拉伤、关节扭伤、软组织挫伤等。伤后早期的处理原则是止血、防肿及镇痛。损伤后要立刻采取制动、冰敷、加压包扎及抬高患肢等一系列处理。第一时间对伤处进行冰敷或冷水冲淋非常重要, 并且要持续15min以上, 可控制渗出及出血, 减轻肿胀及疼痛等症状。24h内严禁对伤处进行按摩及热敷。

(2) 开放性软组织损伤。

开放性软组织损伤是指损伤部位皮肤或粘膜破裂, 伤口与外界相通, 容易引起出血和感染。损伤后表现为局部疼痛、有伤口、出血或组织液渗出等。常见的损伤有擦伤、刺伤、切伤、撕裂伤等。对于伤口大或深的损伤, 现场急救措施是制动和止血, 并马上送到医院对伤口进行处理, 有污染的伤口, 及时清创是非常重要的, 可缩短伤口的愈合期。对于小面积的擦伤, 用生理盐水清洁伤口, 再涂以碘酊或络合碘即可。

2.2 骨折及关节脱臼的应急处理

(1) 骨折。

在外力或其它因素作用下, 使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中断时称为骨折。骨折时主要表现为疼痛、青紫、肿胀、畸形、异常活动、功能障碍、骨擦音等。按伤处皮肤粘膜的完整与否, 分为闭合性骨折和开放性骨折。骨折发生后的现场处理重点是固定断肢, 防止在搬运时骨折端的移动损伤周围更多的血管、神经, 也可减轻疼痛防止休克的发生。可就地取材, 用木板、木棍、硬纸板等将断肢固定及时送往医院。

(2) 关节脱臼。

因外力或其它原因引起组成关节各骨的关节面失去正常的对合关系, 称为关节脱臼 (或脱位) 。脱臼时主要表现为关节部位畸形、功能丧失、疼痛及肿胀。脱臼发生后现场处理是固定受伤关节及肢体, 避免脱臼关节受力, 以减轻疼痛, 并及时送往医院处理。非专业人士不得随意给伤者复位, 以免引起血管、神经的损伤, 用力过猛甚至会引起骨折。

3 损伤后休息康复的要点

健美训练中受伤后必须按要求休息, 康复后才能继续参加训练。在没有完全康复的情况下急于训练, 只能是伤上加伤, 对学生的身体及今后的继续训练都是不利的。

闭合性软组织损伤, 在24h~48h后, 出血停止, 急性炎症消退, 此时的处理原则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促进组织代谢及康复。可采用热敷、理疗、手法按摩或中药按摩等, 同时可进行小运动量的功能康复训练。1~2周后, 肿胀、压痛等局部体征都基本消退, 可逐步恢复肌肉功能锻炼, 恢复关节活动, 防止粘连。

开放性软组织损伤, 如果没有伤及肌肉或骨骼, 伤口愈合便可逐步恢复训练。

骨折后恢复的时间较长。俗话说:伤筋动骨一百天。就是说骨折后要经过三个月左右的时间骨骼才能痊愈, 此间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步开展肢体的功能锻炼。

关节脱臼后的恢复期, 依脱臼的关节不同而异。就肩关节而言, 约3周后解除固定, 逐步锻炼肩关节的活动, 但此时尚不能负重。恢复健美训练还要根据康复情况而定。

总之, 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说, 健美运动是一项非常好的、值得推广的体育运动项目。学生有兴趣, 就能自觉地、持续地将这项运动开展下去。关键是要给予正确的引导及指导, 防止训练中受伤, 伤后要及时的、正确的休息康复。只有这样, 才能使学生在这项运动中获益, 使健美运动在大学校园里蓬勃发展。

摘要:健美运动是在校大学生感兴趣且易普及的一项体育运动。但基于大学生的年龄及职业的特点, 训练过程中往往目的不明、方法不当、急于求成, 会造成这样或那样的损伤。损伤后在没有完成康复的情况下急于投入训练更会导致不良后果。因此, 对大学生的健美训练给予正确的引导及指导非常重要。

关键词:健美,大学生,损伤,康复

参考文献

[1]邢国范.健美运动教学中损伤发生情况的调查及对策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09, 22 (9) :147~149.

[2]吴宝利, 李江.对大学生进行健美训练的初步建议[J].北京农学院学报, 2003, 18 (2) :145~146.

[3]张小军, 李涛涛.我国优秀健美运动员运动损伤规律及预防措施[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08, 27 (4) :75~77.

[4]兰保宁.健美运动中常见损伤的预防与处理[J].中国科技信息, 2005, 22:160.

90后大学生自我教育探析 篇10

一、90 后大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性

1. 90 后大学生的特点

2008 年以来, 出生于20 世纪90 年代以后的大学生成为我国高校中主要的受教者群体。他们所处的社会经济、科技、信息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 对他们的心理、情感、思维、自我认知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塑造了鲜明的群体优点:一是价值观多元化;二是个性张扬, 聪明活泼;三是外表成熟, 渴望独立;四是自尊心强。90 后大学生鲜明的优点特征使得他们能够紧跟快速发展的时代潮流, 同时也暴露了一些缺点:一是容易受各种风气的影响;二是依赖性强, 心理素质差, 内心脆弱;三是理想信念、意志力薄弱。在缺点的羁绊下, 90 后大学生出现了从思想到行为上的各种问题, 针对他们个性鲜明的特点, 如果仍然采取传统的外部教育方法强制灌输思想给他们已经不再适用。此时, 90 后大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性得以彰显。

2. 90 后大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意义

就90 后大学生自身来说, 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当今社会多元且复杂, 价值观尚未成熟的大学生面对琳琅满目、充满诱惑的社会很容易引发心理问题, 如果不及时调节、治理, 发展下去会产生严重的心理疾病。大学生身心得以健康发展, 不仅要靠高校对大学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的是靠大学生的自我调节、控制。其次, 有利于提高大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使高校对90 后大学生的外在教育转化为他们的自我教育。大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与自身内化的程度成正相关, 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越强, 内化程度也越高, 然而, 内化程度较高的大学生自制力较强, 适应社会的能力也相对较强。

就高校发展来说, 有利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效性, 构建和谐校园。由于高校的管理及90 后大学生的个性心理不够成熟、稳定, 校园偶尔会发生一些危害大学生的事件, 如果在校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都得以提升, 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大学生心理的成熟和稳定。每个大学生知道该如何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 从而减轻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负担, 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顺利开展, 同时使校园变得更加和谐。

二、90 后大学生自我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 90 后大学生自我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 90 后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不够明晰。每个人都是在矛盾中成长, 当理想中的我和现实的自我发生矛盾时, 如果不能辩证地看待、处理这些矛盾, 就会使人陷入困境。90 后大学生正处于心理迈向成熟稳定的时期, 在成长过程中受到了不同思潮和思想的影响, 此时会出现价值观多元化。如果自身的自我教育能力较低, 那么就会缺乏客观解决事情的能力, 很可能会被不良思想侵蚀, 难以再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2) 自我认知不足。90 后大学生对身边人和事的看法常常带有主观意见且做事容易人云亦云, 从众心理严重, 不能够客观评价自身的优缺点。他们有自己的主观见解却不愿受他人支配, 被教育者强制灌输一些思想但内心并没有认同, 更没有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 不能清晰的制定人生规划, 毕业之后无法选择适合自身的职业以致影响到生活和发展。

(3) 心理素质低, 意志力不强。90 后的个性特征表现出外表成熟, 内心脆弱。他们生活在父母的襁褓中没有经历过风吹雨打, 表面的成熟正是掩盖了内心的脆弱, 当遇到棘手的问题时不能从容面对, 心理承受能力差不能及时调整心理状态, 导致做出极端行为, 甚至一蹶不振意志力从此消沉下去。

(4) 独立性差, 依赖性较强。90 后大学生习惯了象牙塔般的世界, 从小到大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 衣食住行都有父母百般照料, 他们的独立生存能力相对80 年代的大学生较弱。由于出生的时代背景导致他们对长辈、朋友的依赖性较强, 由于依赖的惯性, 他们的思想会依附于长辈的想法而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 恶性循环导致依赖性更强, 适应社会的能力就会越来越弱。

2. 高校在引导90 后大学生自我教育中的问题

(1) 大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带来的影响。马克思曾说:“人能创造环境, 同样环境也创造人。”在当今经济和社会发展迅速的背景下, 全球化时代的大学生接受的信息量大、范围广、内容琳琅满目。当代高校已经是90 后大学生的地盘, 他们个性张扬, 由于大学生本身在做事方面还存在不成熟的表现, 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 再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时出现一些问题是在所难免的, 如学习压力、师生关系、感情问题、家庭方面的原因等, 如果不能合情合理的解决, 最后会出现不可收拾的局面。

(2) 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中存在的问题。目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有量没有质, 一些教育者并不是思政科班出身, 没有足够的知识和技能应对90 后大学生在思想上、行为上出现的问题。另外, 管理队伍对大学生的自我教育不够重视, 割裂了大学生自我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由于这些原因导致了教育者在对大学生教育的过程中只能采取走过场、强制灌输的方法, 未能真正解决大学生遇到的问题, 并未对受教者起到实质性的思想改变作用, 受教者也无法真正感受到思想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也无法使其对自身的教育引起足够重视。

(3) 高校的课程设计中存在问题。目前, 高校的课程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只是为了满足大学生专业学习的需求, 高校更多强调专业课的重要性, 而没有注重大学生在德智体美方面全面提高。大学生只是机械的学习学校所开设的各门课程, 不明确自己学习的目的, 结果一部分大学生不乐意去学习专业课, 旷课、逃课现象时有发生。究其原因, 大学生在刚入学时没有接受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受教者在思想上不认同自己的专业或者没有兴趣去学习专业课程。然而, 态度决定高度, 受教者在心理、品德教育方面存在不足, 使得他们的思想总是被动的接受知识, 无法吸收转化为自身的能量, 对受教者来说是百害无一利。

(4) 高校对90 后大学生的社会实践不够重视。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就是了解社会、开拓眼界、认识自我、培养自身品性的过程, 可以说社会实践对大学生自我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高校为了有更多时间让大学生学习专业课, 没有足够重视大学生的社会实践, 更没有足够重视引导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注重自我教育的提升。

三、提升90 后大学生自我教育的有效途径

1. 从90 后大学生自身方面提升自我教育

(1)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加强自我教育的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正确的意识指导人的行为。90后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提高自身的主体能动性, 要有理想目标和改变自身的强烈愿望, 提高自我教育的意识, 以此不断驱使自己去努力学习、不断的修正自身, 使外在教育逐步转化为内在教育。

(2) 注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首先, 大学生要认同教育者对其思想上的教育和行为上的指导。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大学生形成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体系, 这是大学生自我教育应有的知识前提。其次, 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理解达到一定高度时, 大学生才能真正领会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3) 善于向榜样学习。一方面, 向优秀老师学习。学习老师的优良行为作风, 并积极主动与老师探讨在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困惑;另一方面, 向优秀的同辈群体学习, 时刻向优秀同学看齐。包括班级干部、学生会干部、优秀的师兄和师姐等, 学习他们身上的优点, 扬长避短, 找到适合自己的自我教育方法。

⑷善于利用网络媒体。现代化媒体潜移默化的影响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网络媒体传播速度快、信息丰富, 学生要善于利用QQ、微信、微博等通讯工具吸收正确、丰富的知识, 摒弃不良知识。

(5) 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生长于温室中的90 后大学生, 大多集长辈宠爱于一身, 自己的衣食住行都会由父母操办, 当遇到困难时却不能够独立解决。因此, 90 后大学生应该多与社会接触, 积极主动地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在实践的过程中认识自我、提高自我, 在增加实践经验的同时也增强了自身的责任感和提高了自身的意志力。

2. 从高校方面提升90 后大学生的自我教育

(1) 设置人性化的课程。学校依据教学计划设置每个专业的课程并安排教师进行上课, 学生只能在规定的时间、地点按时上课, 如缺勤、旷课, 学期末的成绩就会受到影响, 而学生对老师的评价却对老师的绩效考核影响不大。高校如果能使学生的课程学习人性化, 允许学生自由的选择上课的老师、时间和地点并允许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选修课。学生们选择权利加大, 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认识自己, 有利于学生提高合理分配时间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能力, 提高如何进行取舍、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在校期间大学生学习这些能力的过程, 在一定意义上就是进行自我教育的外在表现形式。

(2) 完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首先, 高校应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规章制度, 使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有法可依”, 避免杂乱无章。在制度上引起教师和学生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其次, 要完善教育队伍使其具备相应的主体意识和主体素质, 改变传统的思想观念, 完善自身知识体系, 增强自身责任感, 并对他们进行专业培训, 提高他们处理问题的能力, 达到有效解决90 后大学生问题的目的, 同时教育者应引导大学生要意识到自我教育的重要性并指导大学生的自我教育。

(3) 尊重大学生的个性特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该尊重大学生的个性发展特征, 运用整体与个别相结合的教育方法。不仅要对90 后大学生传授思想政治教育课, 还要深入学生群体, 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并有针对性的培养大学生的兴趣爱好, 帮助他们认识自我, 适当放手让大学生进行自我管理, 培养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方法中有一种模式为“小先生”教学。其中包括“学生教育学生, 人人争当小先生”的教学形式。教育者把这种教学形式灵活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 支持受教者中“小先生”组织形式, 这种形式可以使大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影响对方的行为习惯, 这对受教者有重要作用。

(4) 充实校园文化。环境影响人的思想、行为方式,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提升90 后大学生的自我教育不仅要提高校园的整体环境, 而且要提高学校的软文化实力。首先, 美化校园环境。比如在校园里悬挂保持校园整洁的横幅、在教学楼和图书馆张贴要勤奋学习的标语、在小花园里竖起爱护花草树木的指示牌等, 这些简单的标语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大学生, 使大学生在头脑中形成良好的自我教育意识, 明确自身该做什么事不该做什么事。其次, 开展多形式的文化活动。如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竞赛、体育比赛、歌咏比赛、自我教育演讲比赛、优秀学生交流会等, 开展丰富的大学生业余活动, 以此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最后, 充分利用多媒体对大学生进行教育。比如通过校园广播、微信平台、QQ、专家讲座、师生谈话、调研等多种形式宣传大学生自我教育的目的、意义和方法等, 指导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

(5) 丰富社会实践活动。高校应与社会接轨, 为大学生提供社会实践的机会。90 后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能更好的认识自我、提高自我。大学生应积极参加学校所提供的社会实践活动并且自己也应该主动去参加社会实践, 把在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 在实践中锻炼自己、提升自己的各方面能力。经过社会实践后, 不仅能够提高大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而且能发现自身的优缺点, 从而为提升自我教育创造良好的条件。大学生参加实践活动能够逐渐增强其学习乐趣和提高自身的创造力, 长期坚持下去, 能够不断的改造自我、完善自我。

总之, 自我教育就是使大学生的内因发生实质性变化, 使其能够独立去认识、辩证地看待事物, 能够合理的处理人与人、社会、自然的关系, 最终使大学生成为一个完整的人。高校应高度重视90后大学生的自我教育, 90 后大学生也应该积极主动的进行自我教育, 提高自身各方面的修养和自我认知能力, 制订清晰的职业生涯规划, 保障自身的长远发展, 同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有利于和谐校园的构建。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2.

[2]张耀灿, 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3]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2.

[4]何一成, 杨喆喆.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自我教育提升[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2 (8) .

[5]张官禄.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自我教育机制的构建[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0 (6) .

[6]刘黎明, 刘汝萍.论雅斯贝尔斯的自我教育观及其启示[J].现代大学教育, 2011 (6) .

[7]张宝君.90后大学生心理特点解析与对策[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2010 (4) .

90后大学生创业模式研究 篇11

摘要:90后大学生,个性鲜明,创新能力强。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部分大学生在校期间就尝试创业。文章通过分析90后大学生的性格特点,行为模式,总结出90后大学生创业的普遍模式,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参考建议。

关键词:90后大学生创业创业动机创业模式

1 90后大学生创业动机分析

创业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从事创业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些目标的内部动力。90后大学生创业的动机有一定的特殊性,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1.1 经济的需要 尽管“90后”大都出生在物质相对更丰盛的年代,从小衣食无忧。但随着物价上涨,今天的他们在校期间所需要花费的开销更大,这迫使一些具有强烈经济独立意识的“90后”愿意选择尝试创业来满足物质需求。

1.2 自我认知和实现的需要 “90后“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于自我认知的价值观念更强。为了增加实践经验,丰富社会阅历,证实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他们也会利用课余时间走上创业的道路。这个类型的创业者往往以锻炼为目的,承受失败的能力较强。

1.3 就业的需要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持续严峻,2014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727万人,较2013年增加28万。从客观的角度看,就业难并非简单的供需失衡,而是在于产业结构性的矛盾所致。高校毕业生数量一方面表现出供需不平衡,另外一方面表现为学生对用人单位的不满意。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找到一份自己满意的工作,有一部分大学生也开始选择创业,以解决就业问题。

2 90后大学生创业现状及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和高等教育的发展,大学生创业已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尽管国家和学校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诸多支持和优惠政策,但是我国大学生自主创业现状仍令人堪忧。

2.1 大学生创业实践者较少,创业能力不足 目前我国大学生创业还仅仅处于起步阶段,自主创业的实际人数不多,占大学生总数的比例不大。创业的资金能力,组织领导能力,经营管理能力,社会交往能力,专业技术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都有待提高。在大学生创业能力中,经营管理能力是90后大学生相对较为薄弱的,如何能够以身作则,管理自己的同时管理他人,是很多90后创业者面临的困惑。

2.2 创业项目同质化竞争大 90后大学生选择的创业项目,大多是风险相对较小且容易操作的传统行业,如饮食、甜品奶茶店、美容美甲、主题公寓等小而适合在学校内外经营的项目。对细分市场和目标消费者的分析定位不够精准,导致同质化现象严重,竞争激烈。

2.3 缺乏坚持的创业品质和成功的创业经验 “90后”大学生,一直生活在经济较为宽松的环境下,没有太多的实践经历,对商业运作不熟悉,缺乏把握商机的判断能力。对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的不熟悉了解,导致很多大学生创业者没有充分运用“大学生“身份,为自己的创业提供方便。

3 90后大学生创业模式分析

大学生在创业之初第一个重要选择就是寻找一个适合自己的创业模式,一个真正好的模式,应该是适合自己的,即其有能力操作而且能把现有的资源有效整合进入的。大学生的创业模式,出于创业人数的考虑,可以分为以下两种:

3.1 自主创业、自筹资金 学生在大学期间通过兼职,获得创业经验及筹备创业资金。这种模式限制了大学生创业项目的选择范围,但增加了大学生的创业经验,通过兼职自筹资金的创业模式特点:①选择低成本的创业项目。由于兼职所得的资金不多,所以创业者只能选择低成本,回报率高,回报周期短的创业项目。例如季节性的创业项目,即创业者利用新生入学之际、情人节、圣诞节、母亲节等一些特殊的日子,卖一些学生用品开展周期短回报率显著的创业活动。②创业的规模受到限制,选择范围小。因为一人创业,资金不多,只能采取小本经营的方法,无法扩大创业规模,从而限制了创业项目的选择。③创业的不确定性增加。兼职收入必须通过一段长时间的积累才能存够一定的创业资金。而在积累的这个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阻碍因素。这些因素都会对大学生创业产生影响。

3.2 团队创业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创业者共同就一个创业项目或多个创业项目开展创业实践。这一模式在组建创业团队时,最重要的是要考虑成员在知识、资源、能力或技术等方面上的互补性,充分发挥个人的知识和经验优势,这种互补将有助于强化团队成员间的相互协作。而且,选择此种创业模式的大学生一般都是为了分散创业失败的风险。团队创业在创业过程中更容易顺利开展但后续也会产生分歧。

4 大学生创业指导建议

①在创业时,要结合实际情况,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创业项目,这样才能维持创业的热情。②在创业模式的选择上,对于难以筹集到较多启动资金的大学生来说,选择开传统小店进行创业较为合适,因为这对创业者所需承担的风险较小,对创业中途资金链断裂的风险较低。③在创业前,要充分了解自己的创业项目,合理评估创业的风险,树立创业的信心,提高创业的成功率。④要注重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应对挑战的能力,并且培养自身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素质。

总之,对于90后大学生来说,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模式进行创业,意味着自己有能力去操作且能把现有资源进行有效整合,这样创业才容易成功。

参考文献:

[1]彭小媚,陈祖新.大学生创业模式探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1):31-32.

[2]王巍.大学生创业模式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2004:6-7.

[3]严建雯.大学生创业心理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基金项目:2012年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资助项目,项目编号:1262012021。

“90后”大学生消费现象浅析 篇12

一、“90后”大学生消费现状概述

“90后”大学生作为当代大学生的主力军, 其消费水平较过去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以温州某大学为例, 大学生的平均月消费为870元左右, 而其消费的结构主要分布在生存消费上, 即吃、穿、行三方面, 当然还有部分是消费在休闲娱乐、考试考证等学习发展性消费上, 其消费结构逐步向多元化、多层次发展。由于大学生的家庭背景不同, 其个体之间的消费也存在着差异。部分学生消费十分谨慎, 有着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能够根据自身家庭的经济条件合理、适度地消费。但也有部分学生存在非理性消费, 过分追求时尚与潮流。

二、“90后”大学生消费中存在的问题

1. 消费结构趋于不合理。

从目前“90”后大学生的消费结构来看, 主要消费项目依然由生存消费 (衣、食、住、行) 和学习发展性消费 (学费、考证费、电子产品等) 所占据, 大学生的整体消费结构是合理的。但这一特殊群体已不再满足埋头苦学的单调生活, 休闲娱乐、移动电子设备以及旅游等支出在逐年增加, 大有后来居上之势。以休闲娱乐为例, “90后”大学生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娱乐项目, 而是经常出入酒吧咖啡馆、留恋私人会所等, 在恋爱消费上大手大脚, 甚至不顾家庭条件的好坏。这种不合理的消费结构影响着他们的消费心理, 左右他们的消费理念, 并影响着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 奢侈浪费现象严重。

刚刚跨入大学校门的“90后”群体, 从小就集万千宠爱于一身, 没有经过苦日子, 穷日子, 消费过程中以自我为中心, 自我意识浓厚, 只注重自身感受而忽视身边同学的感受。在大学校园内, 不仅吃饭浪费现象十分普遍, 而且不少学生穿金戴银, 动辄几千块钱的衣服穿在身上, 盲目攀比, 讲排场, 摆阔气随处可见。

3. 两极消费分化严重。

我国贫富分化日益严重, 这也直接影响“90后”大学生消费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一些家境条件相对拮据的大学生的月均消费支出只有300元左右, 甚至部分学生餐餐吃馒头和咸菜;而与之相反的那些家庭条件相对优越的学生, 即所谓的“富二代”、“官二代”乃至“房二代”, 他们用最高端的手机、听最流行时尚的偶像演唱会、出入最奢侈的会所, 甚至有些学生开名贵的好车, 其年均消费支出不下于2万元。消费水平两极分化所带来的不仅仅是物质消费水平上的表面差异, 而是由此而导致部分学生在消费心理上的分化和扭曲。

三、引导“90后”大学生理性消费的建议

1. 重视对大学生正确消费观的引导。

“90后”大学生是青年中的优秀分子, 无论是社会、学校、还是家庭, 都要充分关注大学生的消费理念、消费结构以及消费心理的变化, 注重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引导, 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独立精神和吃苦耐劳的个人品质, 引导他们养成勤俭节约和积极向上的消费观念, 促使其养成独立自强的道德品格。

2. 加强对大学生合理消费观的教育。

借鉴日本等国家的做法, 将消费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在高校中利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这个平台实施消费教育, 开设消费指导板块, 同时适当开展传统文化教育,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已经传承了数千年, 提倡勤俭节约, 保持这种美德并传承下去, 也是当代大学生的光荣使命。

3. 树立对大学生健康消费观的示范。

大学生消费具有一定的盲从性, 为此应当在社会、高校中寻找健康消费、勤俭节约的优秀案例, 并将其作为榜样加以宣传, 引导大学生健康合理适度的消费。当然父母也要以身作则, 本着对子女、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注重平时的言行举止, 对自身不健康的行为及时纠正, 为孩子做好健康消费的榜样, 这样才能引导子女科学合理地消费。

参考文献

[1]崔广新.加强大学生消费观教育引导的思考[J].商场现代化, 2007 (6) .

[2]蒋琦玮, 马灿.大学生理性消费的引导[J].消费经济, 2012 (2) .

[3]高宏利.“90后”大学生消费观及教育路径[J].当代青年研究, 2013 (3) .

上一篇:语音质量下一篇:企业会计制度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