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会计制度创新

2024-09-17

企业会计制度创新(精选11篇)

企业会计制度创新 篇1

一、前言

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发展, 特别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即标志着我国改革开放将进入一个新阶段, 使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我国企业会计管理工作的传统模式, 对会计从业人员提出了新的挑战, 应当看到, 现有的企业会计制度还有诸多缺陷和不足, 因此, 应在吸取国外相关立法中的有益成分和司法实践中的先进经验的基础上, 根据经济体制改革的变化, 实行会计理论、会计观念、会计模式、会计方法的重大变化、创新, 以促进现代企业会计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

二、我国企业会计制度创新的必要性

(一) 从新形势下会计工作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看会计创新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主义国民经济的日益巩固和发展, 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 以市场经济为导向、以资金管理为中心、以成本改革为重点的改革, 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企业内部、企业与企业、企业与政府、企业与社会之间经济关系的复杂化、周期特性的多元化融资渠道、利益分配的多元化等, 必然对企业的会计制度风险进行有效防范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和任务, 尤其是新的《会计法》的出台对企业的会计制度风险进行有效防范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二) 从新形势下会计的地位和作用看会计创新的必要性

会计工作是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及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而不断发展。生产越发展, 社会的商品化程度越来越高, 市场经济越完善, 会计工作也就越重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 都必须讲求经济效益, 实施内部经济效益审计。企业管理的重点也必然把全部经济工作切实转到提高经济效益的轨道上来, 企业由此对反映经济效益的财务状况、盈利能力、资金使用效率和偿债能力等的核算和管理就更加重视, 企业财会工作在经营管理中的地位变得更加突出重要, 这在客观上要求会计工作的内容、目标、进行方式、检测形式和时间规定等必须有一个大的转变, 使之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

(三) 从会计管理部门角度看会计工作创新的必要性

由传统计划经济向现代市场经济过渡中, 由于新旧体制并存和交替中难以避免的制度滞后现象, 致使会计制度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是条线管理之弱化。大到国家, 小到公司、个人, 制度出于条而行于块, 规章制度虽然定了不少, 问题却还是存在, 许多制度法规仍然有待完善。

二是执法检查用“弹性化”设计。执法产生问题的原因有多种, 且因人、因环境而异等各种因素而不同。

三是执业保护不善。会计专业实行人员持证上岗制度, 开展从业资格认定工作已有多年, 但仍有一些无学历、无职称、无执业资质的“三无”人员占着岗位, 其中有些人往往对会计核算和会计基础知识缺乏必要的了解, 影响会计工作的知识性、严肃性, 直接影响会计工作水平和会计信息质量。

三、会计制度创新的思路

(一) 逐步建立、不断探索、不断完善的会计规范体系

适应这一要求, 国家有关职能机构应转变以行业会计制度的具体行为规范不适应企业改革的状况, 尽快制定和颁布即适用于企业, 又适用于政府的具体会计准则, 以使企业能对不同行业、其经营性质的不同 (服务型、生产型) , 按统一规定进行会计处理, 不同的账簿组织、记账程序和记账方法相互结合, 就形成各种不同的会计核算形式, 提高财务会计信息的综合程度和可比性。

(二) 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和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构建企业会计制度

改革会计制度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而市场经济的发展是一个从无到有, 从不完善到成熟, 从大到强的动态过程, 因此, 从理论上说, 会计制度应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 不断发展和完善, 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中企业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特点不同。但事实上, 在不同的阶段制度流程的完善程度不同, 会计制度变革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社会制度的不同个性特征。首先, 市场经济发展根据客观环境的发展变化规律, 具有其内在的规律性, 而会计制度变革是从属于这一基本框架的思维定势和行为习惯, 缺乏内在必然性的因素;其次, 市场是一个长期、复杂、曲折、渐进的过程, 具有动态性和连续性, 会计制度变革则是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下逐步建立起来的, 对原制度进行修正和革新, 其变化具有永久性、暂时性或间歇性。以上两个方面表明, 会计制度的改革需要更多的考虑, 不仅要考虑当前的市场环境, 而且要具有前瞻性、实用性, 以便完善新业务信息安全保障和用户权益保障机制, 不断加快新业务发展进程。

(三) 制定和规范会计处理, 做到账目有所依据

随着企业发展多品种或多种经营战略的逐步实施, 每个企业资本的各种形态都可能投入到某一经营领域之中或投入多个经营领域之中, 这就要求有关部门改革过去那种需要相关部门根据企业常规经营性业务进行制定的状况, 为各种形式下的对各种形式下的资本经营事项进行明细划分, 制定出相应的会计处理规范, 并纳入统一的会计准则体系规范, 适用统一的概念框架和核算理念。

(四) 提高企业信息披露质量, 加快会计准则国际化进程

会计规范作为适应市场经济的一种上层建筑设施, 理论、方法等方面均应随着客观经济环境的变化而不断改革、发展和完善。由于基本经济制度的差异, 我国所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显然是有别于西方国家的市场经济体制, 但就发展市场、规范市场体系这一点而言, 各国的目标是一致的。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深入改革和对外开放逐步形成和完善, 我国市场必然要融于世界市场体系, 从一个局域性的有形市场转向全国甚至一个国际性的市场。适应这种市场体系国际化的要求, 而作为会计作为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 融于统一的国际会计体系之中越来越重要。针对我国会计国际化的现状, 加快会计国际化的进程是当今世界会计发展的趋势, 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深化, 也是我国会计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

四、结束语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国际间的互相交往日益增多, 国际会计制度已日渐成为各国经济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原有一套会计制度体制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其改革已势在必行, 建立符合我国实际并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的现代会计制度迫在眉睫, 本文只是在战略定位、发展方向、研究领域等方面进行思考, 真正建立统一的会计规范体系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参考文献

[1]张娟.现代企业会计观念的转变[J].辽宁经济, 2010 (4) :103-103.

[2]张劲松.信息化时代企业会计的特征与模式问题研究[J].特区经济, 2011 (3) :40-43.

[3]吴郁.实施《企业会计制度》中若干创新问题的思考[J].上海会计, 2011 (3) :41-42.

[4]王黎.对两种企业会计制度的比较分析[J].理论学刊, 2010 (6) :43-44.

[5]张波.基于网络技术的企业会计信息系统构建[J].商业时代, 2010 (17) :66-67.

企业会计制度创新 篇2

会计预算管理制度是指以预算管理为核心的一种制度,是国家财政和行政、事业单位进行会计核算的规范行为。最近几年,随着中国会计预算管理制度的不断更新,会计预算管理制度存在越来越多的隐患,推进改革政府制度、探究创新思路迫在眉睫。

一、企业会计预算管理制度创立的现实意义与作用

(一)能够为企业财务性质的转变奠定基础

当今社会,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内外部的关系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企业的财务活动由过去简单的资金收付转变为资金的筹措、适当的投资决策以及相应的日常管理等多方面的内容。企业财务性质的巨大转变对会计工作内容及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立相关的会计预算管理体制不仅能够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更重要的是能够与现代企业的财务活动性质相匹配,为企业财务性质的优化及转变奠定坚实的基础。另外,从一些成功企业的经验可以看出,实施会计预算管理体制,是企业在当今市场条件下加强财务管理的有效措施之一,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EVA值。

(二)能够实现会计预算管理有效程序化

目前实行的会计预算管理主张程序化管理,主要通过会计工作人员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讨价还价”过程而将所要预算的指标进行慢慢分解,并使相应的`任务落实到具体的责任单位。而对于会计工作而言,最重要的就是程序化管理,对企业拥有的资金进行详细计算以及合理的预算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优化管理程序,使企业高层的管理工作人员明确企业内部资金的使用情况。

(三)实现企业资金的有效利用,有效避免资金短缺和资金周转困难现象

企业内部从上至下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节节相扣,无论哪个部门由于资金缺乏而造成的工作失误都会对整个企业的发展造成影响。而有效利用企业内部的资金并对现有资金进行预算,可以合理地分配资金,避免了由于资金短缺对企业发展造成的制约作用。另外,实行会计预算管理还能使企业内部的资金得到很好的周转,确保每个部门工作的正常运转。

(四)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

净资产收益率不仅可以有效衡量企业对股东投入资本的利用效率,同时还能够弥补每股税后利润指标的不足。而实行企业会计预算政策可以对企业内部的资金进行合理分配,利用净资产率的具体计算方法,使用于发展企业自身经济的资金的有效率大大提升。

二、企业会计预算管理制度实施的现状分析

我国各大企业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将会计预算管理制度应用到日常管理工作中,使企业的财务状况有了非常明显的转变。比如,收支状况日趋平衡;资金预算较为准确;违纪现象日益减少等。但是,由于受到中国整体经济体制以及企业间竞争力的影响,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依然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会计预算制度的实施,对企业的整体发展带来危害。经过众多专业人员研究,目前有关企业会计预算管理制度在实施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点不足之处:

(一)会计预算管理工作不到位,资金管理的“松散性”较大

从目前众多企业的发展状况来看,其经济水平并不容乐观,而且存在诸多令人棘手的问题有待解决。根据相关调查报告显示,导致这类问题最主要的原因之一便是会计预算的管理工作不到位。许多企业集团在日常工作中忽视了预算管理制度的重要性,至今尚未建立完整、健全的会计预算管理体制。有的企业虽然规定了相关制度,但都只流传于形式,导致有章不循、随意更改预算金额的现象时有发生。另外,相关的会计工作人员不能做到在其位谋其职,对资金的管理及其不严密,导致企业内部的资金松散、去向不明,严重影响了企业自身经济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二)现行企业会计预算管理不能全面、完整地反映

企业的债务和收支情况,净资产收益率较低最近几年,我国大力实施财政政策,大部分企业为了发展自身的经济,打开国内市场,发行了大量的外债,这些债务均为政府的现实负债,都应当在相应的会计报告中予以反映。但是,由于会计预算自身的局限性,现行的有关条例并不能提供该方面的完整信息,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与此同时,企业的净资产率的计算也受到影响,大大降低。久而久之,夸大企业可支配的财政金额、造成债务与收支不平衡等现象都会涌现出来。

三、企业会计预算管理制度思路创新的构想

恰当的企业会计预算管理制度能够有效促进该企业经济的发展,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我国企业内部的高层管理者必须深刻认识到会计预算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并针对目前该方面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大胆创新,提出合理、可行的构想。

(一)建立完善的会计预算管理制度和工作体系,强化监督力度,确保该工作的有效进行

强有力的管理体制是任何工作有效开展的必备前提,企业的会计管理工作中也不例外。在企业的日常发展中,相关的管理人员要结合自身企业的特点以及国际发展的新形势,创新并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的会计预算管理体系,对会计部门的工作人员严格要求,加大对企业内部资金的管理,确保收支平衡。除此之外,管理者要强化监督力度,及时提出会计预算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改进措施。

(二)对现有的会计预算系统进行升级处理

地质勘查单位会计制度创新问题 篇3

【关键词】地质勘查;会计制度;创新

这几年国家不断加大改革的力度,市场经济愈发繁荣,地质勘查工作所处的内外部环境与过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会计制度是地质单位内部控制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如何使之与当今地质勘查工作相适应成为了这些单位会计制度改革重点之一。

一、会计制度在地质勘查单位的财务中的作用

地勘单位会计制度作为单位内部控制的有效手段,对单位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不但有利于推动地质会计财务核算工作良好运行,而且能提高地勘单位的企业化管理水平,增强其市场竞争力。此外,地质勘查单位的会计制度如果能集众多行业会计制度之长,并在此基础上推陈出新,将会对今后地勘会计制度的优化变革有很强的促进作用,所以其他系统的会计制度对地质勘查单位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二、地质勘查单位会计制度创新策略

1.更加科學的业务类型划分

随着中国市场化程度日益加深,地质勘查单位只能加入市场化变革的大潮,随着企事业单位经营方式进行分离,地质勘查单位管理机制亟待变革。根据各业务部门之间业务类型的差异,地质勘查单位可划分为公益性和商业性两种经营形态,这就需要分别为这两种形态设计专属的会计制度,以确保对财务工作进行有效地管理。现行以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为基础的地质勘查单位会计制度仍然适用于公益性地质勘查单位,但是商业性地质勘查单位必须对现有的会计制度进行变革,对这些单位进行会计制度改革过程中应当提取出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新鲜元素,然后将这些研究成果融入到原来的单位会计制度中,再进行适当的修改和完善。

2.更加严谨的地质成果核算

地质勘查单位的经营活动步骤繁多,较为复杂。从一开始的评审、鉴定、验收到最终的出具的勘查报告等等相关资料,每一步都需要严格鉴别,才能获得最终的地质勘查成果。而地质成果的会计核算是探矿权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的工作任务之一。地勘单位的会计人员可选择在地质成果项目下采用新的相关项目,或者直接进行会计核算。不同的勘查项目会产生各自独立的勘查成果,这些勘查成果必须使用不同的核算方式。譬如满足存货定义条件的勘查成果的核算方式就需要参考存货的核算方式;若是该成果可辨认并能对企业产生经济效益,就以无形资产的方式进行核算。

根据不同的地质成果应该采用不同方式管理核算,若该地质成果报告已有结算价款,则这个结算价款应该作为主营业务收入而并非无形资产,因为其所有权已经发生转移,要将它从存货这个科目中结转出去后再也不能单独入账;如果相关单位还没接收已提交的地质成果报告,解决办法要视情况而定:不具备使用价值的以废品损失方式处理,损失金若能冲减预提的可作为递延资产分期摊销;有使用价值却被相关单位拒收的应计入无形资产以便将来出售或转账时核算。此外,单位仅仅靠内部的监督制度是不足以克服会计制度的缺陷的,要接受其他部门的财务监督才能使单位的经济管理更加公正严谨、科学合理。因此单位需要积极配合财务管理部门的工作,自觉接受监督,将资金使用情况透明化,防止滋生腐败,对地质勘查经济甚至是社会经济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3.更加规范的预算管理

在财务管理工作中预算管理的重要作用尤为突出,并决定了接下来财务工作的顺利进行。预算管理的过程主要分为三步:预算决策的制定、预算决策的执行、预算决策的考核。在进行预算工作时要同时兼顾编制、执行和评价。一方面,要把企业未来的收支明细都加入到预算中,保证部门预算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另一方面,要仔细划分预算项目,确保各项措施的实施,完成预算实际相符的目标。最后,要合理分析预算实施的可能性及现实意义,科学公正的对预算进行评价,推动决策工作科学性的提高,通过财务管理实现成本最小化,利润最大化。

4.更加完善的单位财务报表

一般情况下单位在年末都需要制定财务报表来反映本年单位的财务状况,地质勘查单位也是如此,年终结算时地勘单位要根据部门的不同类型制定符合该部门性质的报表。在编制决算报表之前,地质勘查单位要对本年度地质勘查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调查,若是想了解本年度的单位财务情况和盈亏状况,地质勘查单位应参考企业会计报表进行企业财务报表编制,内部决算报表是用来反映各部门的绩效情况,完善单位的财务报表对真实反映单位的经营状况有着巨大的参考价值,甚至能左右管理人员对这个单位的经营判断。

三、结语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的节奏不断加快,深化企业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地质勘查单位要想跟上时代经济的步伐,就必须进行地勘单位会计制度改革。一方面,要大胆的从制度入手,在现有的会计制度基础上不断探索与创新,对落后的部分进行改革和完善;另一方面,加强对单位会计人员的监督和继续教育,推动进会计工作效率和质量的双重提高,以此为手段促进地质勘查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荣树新.地勘单位会计制度的回顾与改革设想[J]. 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9(01).

[2]杨宏.当前环境中地质勘查单位会计核算的问题与对策[J]. 中国集体经济,2012(01).

作者简介:

关于工业企业会计制度创新的思考 篇4

一、会计环境变化对工业企业会计制度改革的影响

会计环境会对会计制度产生一定的影响, 会计环境与科学技术水平、社会文化教育环境发展水平都有一定的关系, 经济制度和社会政治也与会计环境存在一定的关联性。会计环境会受到社会的负面影响, 比如说, 会计环境会受到通货膨胀的影响, 物价发生变化会计环境也会发生变化, 特殊情况下企业还会破产, 从而破坏工业企业的会计环境。通常情况下, 会计环境与会计思想紧密结合, 有什么样的会计环境就会有什么样的会计思想, 同时会计理论、会计组织、会计法制、会计方法对会计工作也会产生影响。会计制度的建立、实施要与会计环境相适应, 从根本上提高会计制度的创新水平, 推动工业企业会计制度改革, 使会计工作在制度上得到保障[1]。

改革开放30多年来, 我国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也发生了很多的变化, 工业企业会计制度也需要随之进行改革。以往工业企业大都是全民所有制, 而现在向着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方向转变, 因此会计制度也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才能适应企业所有制变化的要求。工业企业在市场环境下发展需要围绕市场这个主体, 从政府的附属物中转变出来, 政府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为其提供相应的服务。市场在工业企业会计制度创新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市场上的企业作为经营主体能够自主地进行投资、筹资、生产经营, 工业企业会计制度只有向多元化方面发展, 才能符合市场经济对工业企业的要求。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工业企业的经营模式也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 投资目标更具多样性, 对工业企业会计制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不断调整工业企业会计制度的具体规则, 才能支持企业可持续发展[2]。

我国工业企业的多元化经营模式要求, 建立起统一的会计制度, 从而保持会计模式的一致性。2001年, 我国制定了统一的《企业会计制度》, 这对我国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会计模式的实质性改变具有深远的影响。

会计环境决定会计制度, 因此, 会计制度改革的目标就是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确定会计模式, 使会计模式能够符合国家标准, 推动工业企业会计事业不断发展。工业企业会计可以反映企业在市场经济下的变化规律, 对企业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关于工业企业会计制度创新的思考

我国工业企业会计制度创新需要重视财务报表要素的确定。会计报表要素定义不准确对会计工作会产生很大的不利影响。从我国会计制度的情况看, 财务报表主要包括负债、资产、收入、所有者权益、利润和费用表要素。工业企业会计制度创新需要从收入、利润、费用表等方面进行优化, 形成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工业企业财务会计报表, 从而实现工业企业财务会计制度创新。现行财务会计报表要素中没有设置现金流量表要素, 但是不能说明现金流量表不重要, 这主要是因为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是按照发生制原则编制的, 因此会计报表要素设计过程中需要根据会计报表情况进行要素优化, 从而实现会计报表要素处于最优状态。财务管理过程中收付实现制的数据需要进行转化, 才能更好地对数据进行管理, 从而提高财务会计管理水平[3]。

资产是工业企业控制和拥有的经济资源, 这种经济资源需要通过货币进行计量, 其中包括债权、财产和其他权利, 会计制度创新过程中需要对资产进行合理有效的管理, 从而实现资产资源的优化配置, 这对提高工业企业经营业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工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只有不断实现经济效益的提升, 才能提高工业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从而实现企业的跨越式发展。从工业企业资产管理的基本特征和本质情况看, 资产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要为企业发展带来利润, 资产只有给工业企业发展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 其价值才能得到充分体现。

经济利益主要是能够转化为现金或者非现金的资产, 工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利益主要分为直接经济利益和间接经济利益, 间接经济利益主要是指能够为企业发展带来现金或者与现金等价的物质, 从而促进企业获取更多的利润, 从根本上提高工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4]。如果工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能对某种生产要素所带来的利润进行预期, 那么就不能把它看成是资产。资产是经过交易形成的, 所有财务会计主要是对过去发生的经济行为进行评估, 是对过去资产的一种统计分析。从资产的性质角度看, 它应该是企业拥有的并且能够控制的。

工业企业在市场环境下扮演市场主体的角色。既然是市场主体, 就需要与其他市场主体之间发生经济关系, 因此需要通过财务会计手段对资产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经营者只有对资源拥有经营权、使用权, 这种资源才可以被看成是企业的资产;如果经营者依据合同的规定能够对资源拥有所有权, 那么这种资源也可以看成是经营者的资产。所有资产都有多样性的特点。资产也是工业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资源, 只有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对资产进行有效的管理, 才能使其充分发挥作用, 促使企业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资产管理过程中需要利用会计手段进行处理, 只有财务手段科学合理, 才能对资产进行有效的管理, 从根本上提高资产的利用率。工业企业资产管理过程中需要拥有完整的会计制度, 因此, 需要对会计制度的各种要素进行改进, 通过优化会计要素, 实现会计制度创新, 从根本上提高工业企业的资产利用率, 这样, 工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得到全面提升。

从资产的性质角度看, 资产可以分为流动性资产和长期资产。资产负债表需要按照相应的排列顺序进行分类, 如果资产从形态角度进行划分, 可以分为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 有形资产主要包括固定资产和存货、货币性资产等, 无形资产则主要包括工业产权、著作权等。从工业企业资产情况看, 它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特点, 每一个资产要素都要进行准确的划分, 才能更好地对工业企业资产进行有效的管理, 从根本上提高工业资产的管理水平。工业企业的资产管理需要会计制度支持, 因此需要建立符合企业发展的会计制度。

工业企业会计制度建立过程中需要把会计信息质量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只有把会计信息质量作为企业选择会计政策的依据, 工业企业的会计制度创新工作才能顺利开展。工业企业会计信息量特征制订过程中需要增加质量特征, 把质量特征作为工业企业会计信息的重要内容, 从而丰富会计要素内容, 推动工业企业会计制度创新。工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 选择什么样的会计政策就会产生什么要样的会计报表, 同时也会产生相应的会计质量标准, 因此会计政策对会计制度制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5]。工业企业会计实施过程中, 可以对存货发出采取不同的方式, 比如可以采取先进先出法或者后进先出法。具体采取什么样的方法, 需要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状况, 在通货膨胀阶段和通货紧缩状况下采取的会计方法是完全不一样的, 这些模式都需要通过会计制度进行规定。只有建立有质量层次要求的会计制度, 各项会计工作才能按照市场经济要求不断进行。工业企业会计制度创新过程中需要对会计信息进行有效的分析, 从根本上杜绝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只有在会计信息真实的情况下, 才能强调会计信息的相关性, 从而实现会计制度创新。

摘要:工业企业会计制度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需要通过建立完善的会计制度实现对财务资源的有效管理, 从而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在工业企业会计制度建立过程中, 需要对会计信息质量进行有效的分析, 按照会计政策的具体要求建立科学合理的会计制度, 通过会计制度创新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提高工业企业的整体发展水平。

关键词:工业企业,会计制度,会计信息

参考文献

[1]陈永坚.我国会计制度改革的不足与完善[J].现代会计, 2010, (2) .

[2]葛蓓.我国会计制度改革的历程与任务[J].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学报, 2010, (1) .

[3]刘斌.谈《企业会计制度》的创新[J].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 2003, (2) .

[4]张美青.新旧会计制度的整体比较探讨[J].公用事业财会, 2005, (1) .

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篇5

摘要:就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企业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是企业为了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工作质量,检查各项经济运行资料的真实性、正确性和可靠性,促进生产经营管理各部门协调工作,保证国家法律政策的执行,保护企业财产安全完整,达到预定的经营目标而建立的一种对企业生产经营、财务和财产管理等所进行的控制活动,是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内部控制的核心是会计控制,《会计法》所要求的企业内部会计制度,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企业内部会计制度执行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经济效益指标的真实与否及国家经济运行指数,建立内部会计制度,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加强会计人员素质控制

内部会计制度采取的一切措施方法和程序,最终要由人来执行,所以最首要的是会计人员素质的控制,包括以下内容:制定有效的用人政策;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工作态度;对会计人员进行轮训或继续教育,不断提高其业务技术能力;岗位定期轮换,以加强责任心;实行会计委派制,切实把管理者行使权力的过程纳入会计监督的范围。

二、组织机构控制

在建立组织机构时,将具有控制功能的措施引入内部控制机制,使其具有防护性功能。具体包括,一是单独设立机构和会计人员,明确会计人员的职权范围。二是会计人员职权要明确划分,明确各自应履行的权力和应尽的义务。三是会计内部人员岗位的划分要明晰。

三、业务处理程序及经营全过程控制

从会计角度说,一切经济业务都须经过会计部门,并明确各部门发生或经办有关业务与会计部门的关系,以防止管理过程中漏洞的发生,同时也使会计资料反映真实、准确、及时,减少会计记录遗漏等错误。加强内部会计控制,应着重从采购业务控制、销售业务控制、货币资金控制、固定资产业务控制入手。

1、采购业务的内部控制

采购业务包括商品、材料和固定资产的采购。它一般由签订购货合同、验收材料或商品入库、结算支付货款三个环节构成。其要求包括,采购计划、订货、验收、结算等工作必须分工负责;采购人员除特别授权外只能按批准的品种、规格、数量进行采购,不得擅自改变采购内容;除零星采购外,采购业务均需签订采购合同;采购货款必须经过审核、核对合同,方可付款结算;采购货款除小额采购外必须通过银行结算;采购的物资必须经过验收方可入库;采购过程的损耗必须查明原因,经审核批准后方可处理;应付账款明细账与总账应定期核对。

2、销售业务的内部控制

销售业务是指企业围绕推销产品、商品或劳务等所发生的经济业务。销售业务一般要经过签订销售合同、填写发货单通知仓库发货、办理发货、办理货款结算四个环节。在设置销售业务内部控制时要求:销售合同、发票和发货单,必须经审核批准方能生效;发票和发货单应顺序编号,如有缺号须经批准方可注销;要按规定价格销售,未经授权不得改变售价;收款时必须对品名、数量、单价、金额进行审核,有销售合同的必须与合同核对;废残料的出售必须按一般销售处理;销售退回必须经授权批准后方可办理退款手续;开单、发货、收款必须分工负责;应收账款明细账应与总账核对相符。

3、固定资产业务的内部控制

固定资产是企业的生产手段,价值大,使用期长。它的内部控制要求是:固定资产的购买、自制报废、清理、转移、调拨和出租均应经过批准,并取得相应凭证;固定资产购买必须签订合同;固定资产应建立固定资产目录、明细账和卡片;定期对固定资产清点,对账实不符情况须经过批准后方可进行账务处理;固定资产折旧和大修理费用必须经过复核;报废固定资产处理必须经过审核。

4、货币资金业务的内部控制

货币资金收支业务的内部控制,是整个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的关键。货币资金业务是指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的收支业务。它具有业务量大、发生范围广的特点。具体要求有:实现钱账分管,出纳员不得负责总账的记录和凭证的保管;各种收付款业务均应集中于出纳部门。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擅自出具收款凭证或付款凭证;现金收入和支出必须立即记账,应定期或不定期检查现金日记账情况并进行账实核对;银行存款收付业务必须定期与对账单核对,并由出纳员以外的人员编制或审核银行调节表;库存现金除日常周转需要外都应每日解交银行,库存现金必须存入保险柜;发票和收据必须按编号顺序使用,领用空白发票和收据必须进行登记;支票签发必须由出纳员和财务负责人两个以上负责并签字,并应设置支票签发登记簿进行记录;所有付款业务只有经过审核批准后方可支付;一切收付款业务员必须凭证齐全,收付业务完成后必须加盖收付讫印章;所有与现金或银行存款收付业务有关的人员在业务处理后都必须在相关文件上签字,以备追溯责任。

企业会计制度创新 篇6

一、企业中会计行为的现状及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若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不能做出相应的改善,那么企业发展前景堪忧。但事实上,的确许多企业仍保留以往的会计准则与法律法规,严重影响企业的进步。甚至部分企业希望减小会计工作的投资成本,应聘兼职人员进行财务事物处理,这些行为做法均是不可取的。此外,部分企业会计人员缺乏工作经验,有些问题解决并不到位,往往为公司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除了会计人员不合格外,某些企业的监管制度还较不完善,部分企业会计会做两套账,不仅违背会计职业准则,同时可造成企业经济损失。由调查数据显示,虽然我国国企工作环境较私企更加优越,但私企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却高于国企人员。这可能与国企工作人员的激励制度不完善有关。而在私企,其采取按劳分配原则,员工只有充分投入至工作中才会为自身赢取更多的利益,带来更丰厚的收入。因此,私企员工更会端正自己的工作态度,遵守企业规章制度,并为企业创造出更多的价值。

二、企业会计行为的优化

企业的进步与会计行为优化存在一定的关系,以往的会计行为无法支撑企业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中仍能够不断的进步,使得企业逐渐在竞争中丧失优势,最终被淘汰。由此可以看出,企业会计行为的优化是十分必要的。一个优秀的企业,只有不断优化企业会计行为,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才会使得企业经济发展更好的进步。

1. 优化会计行为

一个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相关的法律法规对企业员工进行管理。作为一名企业会计工作,同样需要以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自我行为约束。首先,任何一名企业会计需遵法守法,杜绝任何违法行为。并在此基础上,既要在工作中努力减少企业支出,又能最大化的推动企业的快速发展。在工作中,需保障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合理性,为企业领导者的决断提供参考,并可激励企业员工的信心,进而为企业创造出更大的价值,使得企业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一定的优势,为企业发展提供一定的力量。

2. 对会计人员进行职业道德优化

每一位从事会计事业的人员都需学习会计职业道德这一课程,简单说来,会计职业道德是每一名会计人员必修的一门课程。该课程重点强调,作为一名会计从业人员,在工作岗位中需爱岗敬业,诚实守信,要求每一位会计人员都应严格约束自己的行为。但在工作中,许多会计人员受到利益的诱惑,甚至有些会计工作人员为满足私欲而将职业道德放在一边,其中获取一定的利益,完全忘却会计职业道德这一课程所强调的问题,造成企业经济的巨大损失。因此,企业必须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优化,让会计人员分清楚自身利益与企业利益之间的关系,不要在利益诱惑后迷失自我,做出违法违规行为。同时,也应该让会计从业人员知道,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必将受到一定的法律制裁。

3. 优化会计人员的职业技能

除了具备基本的职业道德外,优秀的职业技能也是优化企业会计行为的关键。会计人员拥有专业的职业技能不仅可使其在工作中进展顺利,同时也是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保障。但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企业也随之不断的引进新思想、新理念,而许多企业会计往往墨守陈规,同时也没有多余的时间与精力去学习新的职业技能。企业需重视这一问题,能每月至少组织一次会计员工会议,一方面用来加强对会计人员进行培训,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技能;另一方面员工可谈谈自己在工作中的想法、看法,并将自己的想法、看法与新理念思想相比较,看看是否一致或存在差异。同时,企业需积极向会计员工提供新鲜的经济资讯,要求会计人员能够及时掌握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动态,汲取新的会计知识,使得自己处于行业的先进水平。

4. 设立优化的监督部门

会计行为的规范与否并不是仅仅由会计部门进行自我评判。同时其还需要接受相关部门的审计,达到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通过相关部门的审计,不仅仅利于会计行为的规范化,同时在监督下可保证企业的会计信息是真实的、有效的。为了能更好的对监督会计行为进行监督,除了定期接受外部审计机构的检查外,笔者认为企业内部可建立自己的审计部门。一方面更方便企业进行自我监督,随时完善不足,使得会计部门更好的发展;另一方面,企业内部监督可更加了解会计部门的相关实情、需求,对于会计部门提出的部分要求也能更快的解决,具有时效性。可以督促企业行为的规范化。但对于自身建立的内部审计部门,其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也需不断优化部门的工作流程,顺应社会的变化与进步,有效更改自己的工作制度,符合企业的发展需求。

5. 优化企业的激励政策

任何一名企业员工,其均希望自己的劳动付出与经济收入是相符的。企业会计亦是如此,其本质愿望大多是希望在获得稳定的工作环境后,能拥有稳定的工作收入及领导的认可与鼓励,并在企业中有一定的发展机会及上升空间。因此,企业需优化其激励政策,了解员工的心理,通过恰当的奖励与鼓励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一名员工,不可存在任何偏袒或徇私舞弊的情况发生,避免造成员工内心不平衡。同时制定明确的奖罚政策,对于工作成绩优秀的员工,可通过提高奖金、发放福利等方式对其进行奖励,使得员工能够深刻感受到自己的付出是明明确确得到回报的,这样也更易于员工能够努力工作。而对于行为较差的员工,给予批评,并要求员工端正自己工作态度,改善以往不良的工作行为,若在批评后员工仍不能端正自己的态度,改善以往的不良作风,那么企业必须给予严厉的处罚,甚至可对员工进行辞退,对其他员工起到警示作用。

三、企业会计制度的创新

除了会计行为的优化外,会计制度的创新也是推动企业经济业务发展的关键。众所周知,创新是一个企业发展的源泉,只有在发展的社会中懂得改变以往的规章制度,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才是推动企业的发展。同时,创新的制度往往能更好的对员工行为进行约束与管理,同时也利于企业的发展。财务核算作为一个企业的核心,其对推动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创新企业会计制度,为企业会计的行为进行指导是十分必要的。而对企业会计制度进行创新又主要包括对企业的资金管理制度进行创新、对企业结算制度上进行创新、对企业财务成果进行创新与对财务知识进行创新。

1. 对企业的资金管理制度进行创新

通过了解企业资金流向,可了解企业的经济状态。若企业资金流动性强,那么可认为企业经营状况较好;反之则经营状况较差。而企业的运行往往所涉及到的资金流动项目较多,为了更好的进行企业资金运用,需对资金使用范围进行规划,并以书面形式编制出资金预算表(如图),对各项预算资金进行记录,对资金流动进行监控。通过资金预算表,可使得企业管理人员更好的了解资金的流向及企业的经济收入内容,为后期的运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2. 结算制度上进行创新

企业与政府存在着相互扶持的关系,通过政府的宏观调控,可促进企业的发展;而企业的发展又推动着当地经济的发展。因此企业与政府之间需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为了维持相互之间的关系,首先应确立明确的结算制度。若企业想要发展新型的项目,可先与政府进行商定,并与政府共同预测项目发展前景。若双方达成共识,政府可给予企业一定的贷款支持。同时,企业需加强对结算制度的管理,在工作中对会计人员进行严格的监督,禁止出现任何违反国家金融业务事件发生。双方出现一些意见分歧或财务纠纷时,需严格遵循结算制度,解决不必要的纠纷,实现双方利益最大化。

3. 财务成果进行创新分析

财务分析可了解企业的发展趋势,在进行财务分析时,可以对比法为主。将本期所得相关数据与上期进行对比,或与去年同期进行对比,分析两者之间的差异。通过对比往往可以客观的评定企业的发展动态,若企业收入有所下滑,需分析造成企业收入下滑的原因,并积极寻找相关对策解决问题,同时更深层次的找出遏制企业经济发展的因素,尽量通过相关的政策干预排除上述原因。若企业收入有所增长,同样需分析相关原因,对有利的因素进行采纳。

4. 创新财务知识,使管理层人员了解财务行为

企业的良好发展离不开领导者的正确决策,而大多数决策依赖于会计信息的参考。因此,这就要求领导者必须懂得财务知识,否则对于其制定相关决策是不利的。有部分人认为,领导者并不需要学习财务知识,因为其下会有专业的会计部门对财务状况进行分析。但值得注意的是,一旦财务人员发生不遵循职业道德情况,那么可能对部分关键的数据进行错误分析,那么对企业造成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为了避免这一情况发生,这就要求企业领导者学习相关的财务知识,充实自己,不断提高自我,为企业的发展做出正确的领导。同时,企业领导者也需对企业会计的行为进行监督,在懂得财务知识的基础上,可与会计人员共同进行相关的财务决定,使得企业能够更好的发展。

四、结束语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许多企业需做出一定的整改,体现出自己在竞争中的优势。财务管理是企业的核心,而企业会计又是财务管理的支撑者,因此必须优化企业会计行为,创新企业会计制度,对会计行为进行督促,规范,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好的指导方向。企业的良好发展要求企业管理人员重视企业会计的提高,推动企业的进步。在本文中,笔者分析了企业中会计行为的现状及问题,同时也分析了企业会计行为的优化与制度创新的几点看法。可从本文了解到,严密的规章制度制度、合理的赏罚制度、有效的技能提升等均是企业会计行为优化的基础。同时,资金预算表的运用、与政府的相关合作等也是企业制度的创新的关键。本文仅为笔者个人意见与看法,读者可自行采纳。

摘要:企业会计的主要职责在于对企业经济业务进行监督,并分析企业经营情况。会计行为是指会计责任人通过会计活动向他人提供会计信息的行为。企业会计可参与企业进行重大经济决策,而决策的过程既要满足利润的最大化,又要满足风险的最小化,这样才能在激烈的企业竞争中占据优势。这就要求企业会计需做好充分的工作准备,在遵循会计准则的同时,推动企业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企业会计,行为优化,制度创新,看法

参考文献

[1]施祖鸿,胡邦栋,周枭等.企业会计行为优化与制度创新的几点看法[J].财务与会计,2011(9):45.

[2]曹勇.企业会计行为优化与制度创新的几点看法[J].商品与质量·学术观察,2013(9):1.

[3]王建峰.企业会计行为优化与制度创新的几点看法[J].时代金融(下旬),2013(5):4.

[4]钱忱.企业会计行为优化与制度创新的几点看法[J].现代商业,2012(36):241-242.

企业会计制度创新 篇7

关键词:企业,财务管理,会计行为,会计信息

在现今企业迅速发展的情况下,企业对财务管理的要求提高了,同时也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多的要求。财务管理掌控着公司的资金流动,指引着企业经营发展方向,企业要求财务工作必须仔细、谨慎,保证会计信息准确。这样,才有利于企业经济业务的发展,并确保不损害国家利益。企业应该对会计行为进行优化,减少成本支出,使经济效益最大化;会计制度进行创新改进,会大大提高会计行为的发展进度。

1 会计行为在企业中的现状和问题

社会经济在飞速发展,但一些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并没有进步。很多企业都还在采用旧的会计准则和法律法规来开展会计工作,这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快速发展。一些企业为了节约成本,会聘用一些兼职人员,而兼职人员在工作态度上存在一定的问题。他们只是为了完成做账的工作而工作,并不会站在财务管理层面上去开展该企业的会计工作。有些会计人员由于缺少经验,对一些特定问题的处理不能很好地完成,可能会对企业造成经济损失。在会计工作中,会出现大量的会计从业人员做两套账的现象,这种做法违背会计准则和会计职业道德,不仅对国家的经济利益造成损失,还会影响会计工作的开展。通过对现在上班人员的调查显示,国企的工作环境比私企的工作环境优越,可是在工作积极性上却出现了相反的效果。因为,在国企工作,他们的激励制度不够完善,不能很好地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私企就不同,他们会采用按劳分配的原则,实行多劳多得的政策,员工自然就会以饱满的热情积极投入工作,也会更加热爱企业。这种做法,不仅可以改变员工的工作态度,还能让他们更努力地工作,为企业带来更多价值。

2 企业会计行为的优化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对会计行为进行优化。旧的会计行为跟不上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不能推动企业的发展。所以,企业有必要对会计行为进行优化,保证企业的经济发展能满足社会的要求。

2.1 优化会计行为,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

在会计工作中企业会计人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和法规,采用符合企业发展的优化手段减少支出,扩大生产,提高会计信息的高效性,为企业创造最大的经济价值。

2.2 对会计人员进行职业道德优化

在会计的学习过程中,会计人员都要学习会计职业道德,其中都会强调,在会计工作中应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坚持准则等。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一些会计人员抵不住利益的诱惑,会对企业经济造成较大的损失。因此,在工作中,企业也应该对会计人员进行职业道德优化,让他们以饱满的热情去完成会计工作。

2.3 优化会计人员的职业技能

有良好职业道德的会计人员,如果没有优秀的职业技能,也不能在会计行为过程中起到良好的作用。因此,企业应该在工作中适时、有针对性地对会计人员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不仅如此,在会计工作中,制度法规也随着经济的发展随时更新、变动,这就要求会计工作人员还要掌握最新的会计知识,才能更好地完成企业的会计工作。

2.4 设立优化的监督部门

任何会计行为都必须要能经得起相关部门的审计,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的会计信息是依照国家法律法规真实反映企业的经济状况和经营成果的。虽然企业会接受外部审计机构的检查,但是企业也可以设立内部审计部门,能够及时监督和检验会计行为工作的规范性,预防会计行为的错误给企业带来损失。对于监督部门,也需要优化他们的工作流程和步骤,使监督工作能够顺应会计工作的更新、变动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2.5 优化企业的激励政策

每个会计人员都希望在良好的工作环境中工作,同样也希望领导给予肯定和鼓励。适当的肯定和鼓励更能激发会计人员的工作潜能,使他们能够遵守会计职业道德。在工作中,要平等、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员工,对于优秀、有突出贡献的会计人员,可以进行奖励,让他们感受到付出是有收获的。

3 企业会计制度的创新

在企业经济业务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不仅要对会计行为进行优化,还要对会计制度适时创新。只有这样,企业的发展才能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财务核算是企业发展中的重要工作之一。财务核算要遵循企业的规章制度,因而指引财务核算的规章制度就显得必不可少。

3.1 对企业的资金管理制度进行创新

一个企业资金的流动性,能很好地反映企业经营状况:是流动性强,经营状况好,还是流动性差,经营状况差。企业资金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企业应该规划资金使用范围,编制资金预算表,监控企业资金的流动。对于超出预算的资金,应该及时查明原因,为以后的发展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避免企业陷入资金短缺的状态。

3.2 在结算制度上进行创新

企业要与政府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要坚持相关的结算制度。对于一些新兴的经济项目,国家可以预测企业的发展前景,如果是能够促进社会发展的,企业可以提供贷款优惠政策或者是为企业提供创业基金。企业也应该加强结算制度的管理,要求会计工作人员严格遵守结算要求。在工作中,对有截留国家税款等违反金融业务法规现象的企业,要严惩不贷,防范类似情况的发生。

3.3 对财务成果进行创新分析

在财务分析过程中可采用对比法,即用当期数据对比上期数据或用本年数据对比上期数据等,在差别中找出原因、分析原因,从全局上掌握、分析企业发展的状况。在分析过程中,采用多种分析方法,或者几种方法相结合,全面、准确分析财务报表,发现和挖掘企业发展前景。

3.4 创新财务知识,使管理层人员了解财务行为

企业在发展中更多时候需要领导者们的决策,而这些决策来源于财务部提供的会计信息。如果领导者们不懂财务知识,财务报表对于他们来说就只是一张纸上面堆满了一堆数据,根本无法读懂企业的现状。有的人会说领导者们不懂很正常,因为有财务部门把关,财务部有义务把报表分析结果给领导们看。可是,如果财务部管理人员不遵守会计职业道德,对一些关键数据进行隐藏分析或者是不分析,那领导者们怎么办?因此,领导者们不能光靠下面的员工,要充实自己,学习相关的财务管理知识,并在这些知识中总结、创新经验,使企业能够更好地发展。

4 结束语

经济的飞速发展,不仅为企业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同时也对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要持续稳定发展下去,就必须要优化会计行为,创新企业的会计制度,使会计工作能够更好地为财务管理带去更有效的会计信息,对企业的经营和发展提出及时、准确的会计决策。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仅需要支持经济业务的发展,更应该注重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因此,企业应该一手抓经济业务,一手抓财务管理,两手一起抓,使企业能够长久稳定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曹勇.企业会计行为优化与制度创新的几点看法[J].商品与质量·学术观察,2013(09).

[2]王建峰.企业会计行为优化与制度创新的几点看法[J].时代金融,2013(15).

[3]杨甜华.关于企业会计行为优化与制度创新的几点看法[J].经济生活文摘(上半月),2013(01).

[4]施祖鸿,胡邦栋,周枭.企业会计行为优化与制度创新的几点看法[J].财务与会计,2011(09).

[5]钱忱.企业会计行为优化与制度创新的几点看法[J].现代商业,2012(36).

企业会计制度创新 篇8

关键词:企业,会计行为,优化,制度创新,建议

一、关于企业会计行为的优化

对某一个事物的优化, 就是指通过一定的手段, 采取一些措施, 让这个事物变得更加优秀, 这就达到了优化的目的。对企业会计行为进行优化, 也就是对会计主体的优化, 通过采取一定的措施, 在一些会计行为的职业道德、观念的指导下, 优化会计行为主体。采取一定的优化方案要以较小的行为投资获得尽可能高的质量回报为目的, 这不仅仅需要企业付出努力, 更需要会计主体自身进行行为约束, 具备较高的技术和道德水平。在道德的引导下, 会计人员要在公平公正的角度, 对在会计行为中产生的不良现象作出相应反抗, 从而使得企业会计行为更加完善。会计行为的优化

在对会计行为进行优化时, 很必要的一个措施就是在企业内部优化激励机制。很多著名的研究实验都表明, 企业人员的行为不仅跟内在的心理特征有关系, 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外部环境, 企业人员的行为在内心的心理特征和外在环境的共同影响下发生。因此, 在对企业会计行为进行优化时, 处罚和奖励要并用, 给予一定的激励, 同时在必要时给予处罚, 优化激励制度。另外, 上级要对会计人员给予足够的尊重和信任, 本着互信互敬的原则, 满足企业行为主体的需要, 当这种需要被满足, 会计主体在工作中就会更加有热情, 更主动、更认真。当企业具有明确的激励制度后, 就要本着多劳多得的态度, 根据贡献的多少给予企业人员公平的薪酬待遇。在会计工作中, 主要是以脑力劳动为主, 因此在对会计行为进行优化时还要注意优化会计人员的素质, 提升工作能力, 让会计人员熟练掌握包括法律法规、企业会计管理、经济业务等与会计行为相关的知识, 优化知识结构。此外, 还要对会计主体进行心理素质、思想品德的优化, 在会计行为中, 有些突发状况就需要会计人员具备很强的心理素质, 这将直接影响到会计行为的进行, 能否顺利完成会计任务。会计人员要遵纪守法, 如实的反应会计信息, 秉持公正守法的职业道德完成工作任务。

除此之外, 在企业中还要制定完善的监督制度, 优化实施监督机制。要在种种制度的束缚下, 约束会计行为, 建立科学完善的内部机制, 使得企业内部各个不同部门之间能够相互监督、相互制约, 强化企业内的审计部门。在对企业内部实施监督机制的同时, 要加强企业外部的监督机制, 当整个企业与外部社会的某些利益产生冲突时, 企业内部的监督制度相对来说就会处于弱势, 因此要内外同时加强监督机制, 优化机制, 确保企业的会计信息的准确、完整、真实。要想使得会计行为得到优化, 就要确保监督机制的顺利进行, 只有当一些违法违纪的行为得到惩罚时, 才能警惕会计行为主体, 要公正的管理会计信息, 确保会计信息的质量。激励机制的优化能够使得会计行为主体更加热情的投入到工作中, 优化会计人员的心理素质和自身道德, 能够确保会计人员自觉的规范行为, 保证会计行为的可靠实施。

会计行为是一个有始有终的过程, 企业要想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 就必须从会计主体出发, 通过优化会计人员的心理素质和自身道德品质, 优化激励机制, 优化监督实施机制, 三个方面互相配合, 互相作用, 来提高企业会计行为的管理, 只有激励机制、监督实施机制以及自身道德的优化这三个方面共同存在于企业中, 才能保证企业会计主体在会计环境的影响下更好的完成工作, 确保会计信息的质量。

二、关于企业会计制度的创新

在对企业会计制度进行创新优化时, 首先要规范企业的会计行为标准, 在一个完整的优化标准的引导下, 使得优化内容更加完善, 优化手段更加多样, 尽可能少的减少时间和行为的投入, 确保会计行为高质量的完成, 得到企业的相关利益部门的认同。对于企业而言, 有太多的资金需要运转、流动, 这些任务无疑需要会计行为主体的参与。会计人员要严格要求自身的行为, 自觉遵守职业道德, 使财务部门透明的进行, 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 有效的优化会计行为, 会计人员在工作时要严格遵守国家政策, 与会计相关的规定, 诚实、认真、守信的进行会计行为。此外, 还要对会计人员进行定期的职业培训, 不断的通过培训来提高自身的职业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这也是企业优化会计行为的最基本的措施之一。

对于企业会计行为的制度创新, 通过对现今企业会计行为、财务方面的现状研究, 本文总结出以下内容。首先, 国家政策要跟上发展的节奏, 要对现今市场上生产快发展迅速的企业、经济状况良好和前景较为广阔, 但同时缺乏经营资金的企业给予一定的特殊照顾, 为这些企业提供必要的贷款和政策。在企业财务管理的相关规定中, 对于任何违反财经法规的企业都要进行一定的处罚, 要保证企业会计行为的规范进行。企业要和政府之间建立好彼此的信用关系, 对企业人员进行全方位的教育, 纠正在企业运营中的错误思想, 自觉的履行相关的规定, 强化企业纪律。很多企业在运营过程中, 缺乏对财务成果的总结分析, 而对财务成果进行分析总结对于企业的发展极为重要, 由此而产生的财务盲目进行、随意进行, 会使企业处于被动的位置, 因此要改革企业的财务成果分析制度, 对财务成果分析进行创新, 通过对企业财务进行对比、变量和因素等的分析, 选择出最适合企业的一种分析方式, 定期对企业财务成果进行对比衡量和分析。

有些私营企业的董事长或者高级、中层的管理人员并不懂得会计业务, 只是聘用专门的会计人员来进行各项会计任务, 而这种情况对企业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企业的高层管理者要重视自身对会计业务的学习, 能掌握一些重要表格的使用, 看懂企业自身的损益表、现金核算表、负债表等, 重视自身对会计知识的学习, 只有这样才能够正确的分析企业的经营状况和所处的现状, 配合会计工作人员进行工作, 对企业高级管理者进行财务知识的更新制度要不断的改革和完善, 确保与企业共同前进, 共同发展。在企业的一些重大改革项目中例如资产的转让、变卖、兼并等的决策, 要由企业的集体人员共同参议讨论再做决定, 一些大项目的投资、入股, 也要进行董事会的集体讨论, 避免由高管一人作出决策的弊端, 要由董事长集体商讨共同决定。对于企业的一些资金去向、生产开支、基金运用要及时向股东会报告情况, 改革、强化、创新财务会计的自我约束制度。此外, 如同前文在企业会计行为优化中提到的, 要改革和创新会计行为主体的激励制度, 在企业中营造出一种良好的氛围, 优化激励环境, 让会计主体在企业中充分施展自身才华, 在制度的约束下, 严格遵守规定, 企业对于恪守职责的员工, 要给予提拔、委以重任, 对其进行表彰赞扬。及时的对财会人员进行学习、生活上的关心、慰问, 必要时给予一定的经济补贴, 帮助员工更好的生活, 以保证他们更好的为企业做出贡献。

三、总结

以上内容是关于企业会计行为的优化与制度创新的一些见解。总而言之, 要确保企业更好的发展, 保证企业资金更好的运作, 就要加强对企业会计行为主体的约束, 通过一些合法的激励和处罚措施, 使其自觉的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 自觉的投入到工作中。对企业人员进行定期培训, 丰富他们的知识结构, 更好的为企业服务。对于企业中的高管部门要合理监督会计行为, 改革和创新监督机制, 使企业发展状况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郭邦涌, 刘晓菊.论会计立场选择与虚假会计信息防范[J].西部财会, 2003 (06) :351-353.

[2]赵文宇.完善企业会计核算监督机制[J].经营管理者, 2010 (02) :252-253.

[3]丁荣华, 韩永华.试论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J].卫生经济研究, 2001 (08) :65-67.

[4]唐黎标.网络时代的会计特征[J].农村财务会计, 2007 (10) :281-283.

[5]黎仁华.谈谈企业的会计监督[J].财会通讯 (综合版) , 2003 (02) :172-175.

企业会计制度创新 篇9

一、瓶颈会计的含义

瓶颈会计是一种建立在约束理论基础上的管理会计制度。约束理论 (Theory of constraints, TOC) 描述在面临瓶颈环节和非瓶颈环节的情况下, 如何识别瓶颈作业并使企业目标达到最大化。其基本思想是任何系统都包含着一些制约因素, 制约因素是系统中最薄弱的环节, 决定着系统的绩效。提高系统的绩效, 就应该加强最薄弱的环节, 而在此之前加强其他环节只会浪费时间和资源。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 实现企业预定销售目标, 增加产品市场份额成为企业的战略追求。然而在实际经营过程中, 瓶颈问题一直存在, 其严重影响企业预定销售产品目标的实现。企业想减少瓶颈问题给企业带来的损失, 必须尽快发现瓶颈问题存在于公司哪个环节并及时消除。作为管理会计的创新成果, 瓶颈会计是一种及时发现瓶颈问题和约束因素, 并加以解决的现代管理会计制度。

二、瓶颈会计的原则

(一) 及时性原则

企业应该及时发现、分析、解决、报告瓶颈问题, 不得延期。瓶颈会计信息的价值在于帮助管理者做出经济决策, 具有时效性。即使是可靠相关的信息, 如果不及时提供, 并加以解决, 瓶颈带来的损失则可能延续到下期, 造成巨大损失。

(二) 成本效益均衡原则

瓶颈会计信息也是一种商品, 其成本包括提供、阅读、理解和利用信息花费的成本。而瓶颈会计的效益包括改进决策、更有效地计划以及经营的更好指导和控制。所以, 在利用瓶颈会计时, 必须综合考虑瓶颈会计的成本和效益, 遵循成本效益原则。

(三) 重要性原则

重要性要求企业提供的瓶颈会计信息应当反映给企业造成最大销售额损失的重大约束因素, 并集中力量尽快加以解决。

三、瓶颈会计的流程

(一) 确定分析周期

确定分析周期是瓶颈会计的第一步, 分析周期的长短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确定, 但是时间的长短影响分析的时效性和成本。因此, 分析周期应该根据需要合理确定, 但必须考虑企业产品生产周期 (或经营周期) , 瓶颈会计分析周期必须大于企业产品生产周期 (或经营周期) 。由于先进制造技术和柔性制造系统 (FMS) 的采用, 许多企业的产品生产销售周期明显缩短, 因此大多数企业瓶颈会计分析周期都比较短, 一般以一周或一个月为一个瓶颈分析周期。

(二) 收集产品数据

瓶颈会计进行差异分析的对象是企业生产的产品 (包括有形产品和劳务) , 所以确定产品的名称及其销售目标是开展瓶颈会计的关键步骤。管理会计人员根据管理的要求和企业实际情况确定进行瓶颈会计分析的产品。如果要了解企业所有产品的销售瓶颈, 可以选择所有产品为分析对象;如果只需要了解部分产品 (比如主要产品) 的瓶颈问题, 可以缩小资料收集的范围。除了确定产品名称以外, 关键在确定每种产品的销售目标, 这种方法和销售预测的方法基本一致。需要注意的是, 销售目标的确定既要考虑企业自身的生产能力、历史数据和营销策略, 更需要考虑市场环境以及竞争者的策略等诸多因素。

(三) 说明产品流程

流程是生产和销售产品的步骤。瓶颈会计要求每个流程的名字和实际加工经营步骤以及发生的部门紧密相关。在产品生产和销售过程中涉及一个或多个步骤。以X公司为例, 衣架的生产销售包括采购、铸造、切割、装配和销售。图1列示了该公司衣架产品流程。

生产和销售衣架的步骤 生产和销售鞋钩的步骤

在确定产品流程时, 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一是步骤名称和公司特定部门职能一致。如果公司某一部门同时加工两种产品, 那么该部门就应该对两种产品的处理过程负责。处理程序应该具有相同的名称。例如X公司生产和销售两种产品:衣架和鞋钩。生产销售这两种产品的的步骤如图2所示。采购部门需要命名两个步骤:衣架原材料采购和鞋钩原材料采购。铸造部门和采购部门的命名方式相同。而装配部门和切割部门只有一个处理程序, 分别是衣架装配程序和衣架切割程序。

二是只说明处理单位产品的步骤。如Y公司生产H产品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H产品所需的原材料, 分别由两个相对独立的采购部门A和B承担。两个部门采购的材料是相同的, 共同满足生产H产品的需要。每当生产一个H产品, A部门或者B部门采购材料以满足其需要。这也意味着A采购部门和B采购部门的采购活动并不操纵每件产品生产。A采购部门暂时出现的材料短缺可以被B部门的材料所代替, 因此, A采购活动或B采购活动出现问题并不会影响公司的整体销售水平, 即单个采购部门 (A或B) 都不是影响销量的瓶颈环节。但是当A采购部门和B采购部门同时出现原材料供应短缺, 则不能满足H产品的生产的需要, 造成销量减少, 则采购部门A和B是影响销量的瓶颈环节。

瓶颈会计只需要确定可能成为瓶颈的步骤。因此, 只需要定义操纵每一产品的瓶颈环节。上例中, A和B组合是影响销售的瓶颈因素, 应该将其定义为一个步骤。上例H产品的生产销售步骤则可以更正为如图4所示。

三是定义下一步骤。为了确定瓶颈, 瓶颈会计需要知道对下一环节的投入。如图1所示, X公司生产衣架的流程图就是一个理想的结构。对装配部门的投入等于铸造部门和切割部门的产品加期初存货再减去两部门的次品。但投入量的计算不总是这么简单。例如Z公司生产P产品, 其产品生产流程如图5所示。图5的产品流程图与其他不同, 难以确定采购材料哪些进入精练环节, 哪些流向锤击环节。为此必须将采购部门分为两个子单位, 分别负责为精炼和锤击部门采购所需的原材料。调整后Z公司的产品流程图如图6所示。图6显示每一采购部门的材料仅有一个流向, 则投入产量的计算则可以根据产品加期初的存货减去次品的方法来计算。

采购材料流向

(四) 收集产品流程数据

生产和销售涉及的各个环节都可能影响产品的销量。在进行瓶颈会计分析时, 某一定时期某环节最低的保证量称为“阶段产品”。如X公司切割分部为生产30件衣架准备的木材数量就是该分布的产品数量, 即“阶段产品”。实际工作中还要考虑阶段次品和必要的存货。阶段次品, 是指某环节的产品由于质量低劣被直接丢弃。在瓶颈会计中, 经过处理后直接被丢弃的产品数量被称为阶段次品。如前例中X公司切割部门完成的30件产品中, 有4件被直接丢弃, 则阶段次品就是4件期初存货是指产品加工过程中的各环节会有尚未完成 (销售) 的产品, 则会形成期初存货。这些存货已经完成上一环节的加工, 但是尚未完成整个流程, 不能用于向最终客户销售。如X公司的衣架铸造环节, 尚有40件尚未完成铸造处理, 则这40件存货应该属于在铸造部门的期初存货。

(五) 确定瓶颈问题确定瓶颈问题主要包括以下环节。

其一, 利用程序数据和产品数据。瓶颈会计通过收集阶段产量、次品数量和必要的存货等环节数据, 可以计算出各步骤的产出量、投入量和可用产品数量。最后, 可以通过比较每环节输入量、可用产品数量和产品销售目标即可确定公司存在的瓶颈问题。下面详细介绍确定瓶颈问题的过程。

(1) 阶段净产出量。上一环节的阶段产品可以视为下一环节的投入量。上一阶段的期初存货也可以看作是下一环节的投入量。而上一期的次品数则不应该作为下一环节的投入量, 需要被剔除。这样某阶段的生产数量加上期初存货数量, 减去次品数量则可以计算出对下一阶段的投入量。对于该阶段来讲, 这个投入量即为该阶段的产出量, 称为“阶段产出量”。

(2) 阶段投入量。如前所述, 某阶段的生产数量加上期初存货数量, 减去次品数量则可以计算出对下一阶段的投入量。因此, 对于某一阶段来讲, 所有直接上游生产阶段的产出量都可以成为对该阶段的投入量。下面以X公司为例简单介绍阶段投入量的分析过程。装配阶段需要上游铸造阶段和切割阶段的产出量作为该阶段的投入量。对于装配阶段每, 每完工一件产品需要铸造阶段的一件阶段产品和切割阶段的一件阶段产品作为投入量。如果铸造阶段没有可用的阶段产品作为投入量供应给装配阶段, 则装配阶段将无法进行下一产品的生产。如果铸造阶段的净产出量非常低, 那么组装阶段则无法产出高于铸造阶段的产出量, 装配阶段的产量则受制于铸造阶段的净产出量。当然, 如果切割阶段发生同样的问题, 则装配阶段的生产同样受制于切割阶段的净产出量。因此, 装配阶段受制于铸造和切割阶段的净产出量。总之, 某一阶段的阶段产量受制于该阶段直接上游阶段的最低净产出量。

如铸造阶段生产的衣钩为85000件, 次品为15000件, 并且没有期初存货, 则铸造阶段的该期间的净产出量为70000件。切割阶段的阶段产量为80000件, 没有次品和期初存货, 切割阶段的净产出量为80000件。由于装配阶段的产品生产需要来自铸造和切割两个阶段产品投入量的组合进行, 因此, 装配阶段本期的最大产出量为70000件, 即装配阶段产出量受制于直接上游阶段的最低净产出量。

(3) 阶段可用产品。阶段可用产品包括本阶段生产的产品以及可用于销售或投入到下阶段的阶段产品。换句话说, 阶段可用产品包括该阶段产品, 减去阶段次品, 再加上期完工期初存货。

如X公司二月份采购阶段的采购数量为300单位, 浪费18单位, 期初存货数量为20单位 (已经完成采购环节) 。铸造阶段的期初存货包括30单位 (已经完成采购和铸造环节的阶段产品) 。装配阶段的期初存货数量为60单位 (已经完成采购、铸造和装配环节) 。那么已经完成采购环节的期初存货则为110单位 (20+30+60) 。对于采购阶段, 阶段可用产品包括本期采购量加已经完成采购环节的期初存货, 再减去阶段次品, 结果是392单位 (300+110-18) 。

其二, 确定瓶颈问题。某一阶段的阶段可用产品可能等于或高于某产品的销售目标, 也可能低于产品销售目标。当某阶段从直接上游阶段得到的投入量小于预期时, 阶段可用产品就会小于产品销售目标。即使该阶段的生产能力非常大, 也不可能生产出比上游阶段更多的阶段产品, 该阶段的产量受制于直接上游阶段对本阶段的低投入量。就算该阶段从直接上游阶段获得足够的投入量, 阶段可用产品也可能小于销售目标。这时约束问题就不在于上游阶段, 而在于该阶段自身出现问题。该阶段的约束问题导致本阶段产量较低, 本阶段较低的可用产品还会影响下游任何阶段的产量。这种约束问题将产生连锁反应, 最终将导致本期销售数量的下降。该阶段被称为瓶颈。在瓶颈会计中, 瓶颈是制制约产品销售的任何环节, 一般同时具备两个条件:可用产品低于销售目标;较低的可用产品并不是由于上游阶段的投入量减少。当然, 多种瓶颈可能同时存在, 在瓶颈会计中, 阶段可用产品最低的环节称为“第一瓶颈”, 其次称为“第二瓶颈”, 以此类推。在瓶颈会计中, 除了第一瓶颈以外的瓶颈成为“尾随瓶颈”。

(六) 确定瓶颈大小

确认销售目标损失。生产产品和销售产品的过程中, 可能出现多个瓶颈问题。阶段可用产品最低的环节被称为第一瓶颈。作为第一瓶颈的结果, 销售目标损失是指该阶段由于瓶颈问题而丧失的销售额。在瓶颈会计中, 确定的第一瓶颈问题造成的销售额损失称为“瓶颈大小”。

(1) 仅有一个瓶颈。如果产品生产销售过程中仅有一个瓶颈, 那么销售目标没有实现的责任全部由第一瓶颈承担。销售额受制于并等于第一瓶颈的阶段可用产品。此时, 瓶颈大小等于第一瓶颈的阶段可用产品减去销售目标。

如X公司二月份生产两种产品。衣架和鞋钩的销售目标是100000单位和200000单位。生产鞋钩只有一个瓶颈问题:铸造环节。上游阶段对铸造环节的投入量非常高, 而铸造阶段可用产品却只有180000单位。因此, 鞋钩的销售额最多不会超过180000个。因此, 第一瓶颈的瓶颈大小即为-20000 (18000-20000) 单位。在瓶颈会计中, 我们也可以利用价值指标来反映瓶颈大小。比如, 如果鞋钩的单价为2元, 则瓶颈大小是40000元。换句话说, 由于瓶颈的存在使企业丧失40000元的销售额。

(2) 多于一个瓶颈。在产品生产和销售过程中, 多种瓶颈可能同时存在。如果出现第二瓶颈, 则销售量不仅受第一瓶颈影响, 同时受第二瓶颈制约。如果第一瓶颈没有发生, 销售量则仅受第二瓶颈制约。

仍以X公司为例, 衣架的目标销售量为100000单位。该公司二月份, 两个瓶颈同时发生。铸造阶段从上游阶段获得足够的投入量, 切割阶段因为没有上游阶段, 则不会受上游阶段制约 (见图2) 。铸造阶段的可用产品仅为80000单位, 切割阶段的可用产品为仅为90000单位。80000单位小于90000单位, 可以确定铸造阶段为第一瓶颈, 切割阶段为第二瓶颈。装配和销售阶段的最大产量为80000单位。因此, 衣架的销售量受铸造环节较低可用产品制约。如果铸造环节瓶颈没有发生, 即该环节有充足的阶段可用产品, 销售量则受切割阶段较低的可用产品制约。这时, 装配和销售环节的最大业务量将不是80000单位, 而是90000单位。因此, 由于第一瓶颈而造成销售量下降数量为10000单位。如果用金额表示, 第一瓶颈的瓶颈大小即为10000元 (假设单价为1元) 。总之, 如果存在多个瓶颈, 第一瓶颈的大小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瓶颈大小=第一瓶颈阶段可用产品-第二瓶颈阶段可用产品

(七) 解决瓶颈问题, 提高单位销售业绩

根据前面介绍, 已经得知如何确定瓶颈问题以及衡量瓶颈大小。某公司瓶颈报告如图7所示。

该报告显示, 瓶颈出现在运输和铸造环节。由于运输环节瓶颈的存在, 导致销售额减少6000元;由于铸造环节瓶颈的存在, 致使销售收入缩水4000元。另外, 报告还显示, 由于价格差异, 使销售额降低4000元。

如果公司经理想提高公司销售业绩, 需要解决该公司存在的瓶颈问题这时需要采用“聚焦管理法” (Focused Management) 。聚焦管理法一种通过解决瓶颈因素提升单位业绩的现代管理方法。聚焦管理法可以有效提高管理人员效率, 节约管理人员宝贵的时间, 使管理人员不必将精力和时间浪费在非瓶颈问题上。根据图7瓶颈报告所示, 解决运输环节瓶颈问题具有最大优先权。比如, 解决运输部门瓶颈问题可以改进工作方法、更新运输车辆以及更换计划制定者等。

四、瓶颈会计的优点以及在实施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

(一) 瓶颈会计的优点

企业进行传统的销售差异分析时, 管理会计人员通常比较实际销售和预算的差异, 而不会指出造成不利差异的瓶颈集中在什么环节。引入瓶颈会计概念后, 管理会计人员不仅可以确定瓶颈集中在组织的什么环节, 而且可以确定每一瓶颈造成的损失有多少。瓶颈会计报告不仅指出瓶颈存在于哪个环节, 还显示出企业分别在哪个瓶颈环节发生了多少损失, 以及哪个瓶颈应该首先予以关注。这正式瓶颈会计区别于传统差异分析的最关键因素。

因此, 瓶颈会计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 瓶颈会计的应用, 企业管理人员可以采用聚焦管理法, 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其次, 瓶颈会计可以使管理人员尽快知晓存在企业生产和销售环节的瓶颈和约束因素, 并及时采取措施;另外, 瓶颈会计是企业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实现企业营销战略的重要手段。

(二) 实施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

企业在应用瓶颈会计时, 需要注意以下问题。第一, 瓶颈会计适用范围。从理论上讲, 瓶颈会计应用范围较广, 可以用于任何需要分析解决瓶颈问题的单位。但从瓶颈会计实践来看, 瓶颈会计主要应用于工业企业 (盈利与非盈利单位) 等。为了使瓶颈会计正良好运作, 瓶颈会计要求单位具备以下基本条件:提供有形的产品或服务;加工处理流程化, 即产品生产过程中阶段产品可以明确定义。同时, 实践经验表明, 要想成功地实施瓶颈会计, 产品生产至少要经过3道工序, 每期的产品数量不得低于1单位。而且, 成功实施瓶颈会计的单位还具有以下特征:职工较多;产品丰富;在多个环节产生废品;产品生产时间有规则地上下波动等。另外, 如果企业有上千种产品亦可使用瓶颈会计。如果企业有成千上万种产品, 为了提高效率, 节约时间, 利用瓶颈会计时可以将产品按照生产流程分组, 并且把每组产品看作是单一品种产品。第二, 瓶颈会计报告。瓶颈会计报告时间间隔是单位非常关注的问题。一般来说, 间隔时间的长短并没有严格的规定, 应该视企业实际情况而定。但是, 最基本的要求是遵循成本效益原则, 提供能够满足内部管理的需要, 能够及时发现瓶颈、解决瓶颈问题的信息, 保证销售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Ronald W.Hilton, “managerial accounting-Creatingvalue in a dynamic business environment”, 2002.

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建设探讨 篇10

关键词: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建设;探讨

一、现状及问题

(一)缺乏完善的会计制度。制度与文化是两种最基本的管理手段。我国部分集团公司没有对集团财务会计制度和流程体系、财务汇报体系形成统一规范,没有从集团公司实际出发制定,执行也不到位。如计核算不规范,缺少统一标准、各公司制度有差异。

(二)内部控制制度不合理。一是财务人员缺乏有效管理。目前,部分集团母公司对各子公司的财务负责人实行指导制。根据指导制的要求,各子公司的财务负责人需要向集团母公司财务总监和子公司的经理人报告工作,容易出现责任不明的情况。二是各部门、项目组之间缺乏联系,部分集团由于受旧体制的约束,缺乏财务管控的理念,使得只有集团的财务管理人员对自己的财务管理工作予以重视,而集团的其他职能部门管理人员很少去关心集团财务管控工作,哪怕制定了全面有效的财务管控制度也难以得到真正地贯彻实施。三是内部审计不规范,未能发挥作用。由于集团内部审计人员没有充分发挥监督职能,导致集团的会计核算失真,财务管理混乱。

(三)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一方面资金管控不合理,目前部分集团财务上过度分权,许多关键财务权限都分散在各子公司,导致其容易从自身利益出发来从事财务管理活动。另一方面,预算管控落实力度不足,预算目标与集团战略结合不紧密、预算编制准确性不高和预算对绩效指标的导向作用不明显。再者,融资管控中预期与实际执行存在差异,部分企业集团由于对宏微观环境与自身情况把握不准确等原因,在投融资投资方面主要存在决策盲目性和融资规划性不强等问题。

二、建议及措施

(一)执行会计制度,加强对规范的学习。企业集团管理者应该切实贯彻执行企业的会计制度,及时、准确、真实地向利益相关者披露企业集团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状况等信息。这样不仅能提高企业集团管理者的受托责任的履行质量,而且能把相关的财务信息提供给企业的决策者。另外企业集团还应该加快建设财务会计信息电算化的步伐,重视对财务会计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其业务素质和业务能力,同时财务会计人员自身也应该加强对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学习,不断提升自我。

(二)完善内部控制。内部控制主要包括控制活动、内部环境、信息与沟通、风险评估以及内部监督五个要素,其中内部环境是基础,风险评估是方向,控制活动是手段,信息与沟通是条件,内部监督是保证。因此,完善内部控制要从这五个要素入手,从而达到确保企业系统整体具有有效性的目标,保证企业经营管理符合国家的规定和要求,保证资产安全,保证财务信息及相关内容真实完整, 提高经营效率,推动企业发展战略的实现进程。完善内部控制重点加强对财务人员的管理、建立成熟全面的财务管控制度,强化各子公司之间的联系、完善财务管控的业务流程,开展风控和定期评估效果。

(三)加快财务管理制度建设。一方面提高资金管理水平。企业集团的资金管理应该根据本集团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完善的资金管控模式。因此,企业集团可以建立一个资金资源共享平台,主要通过两个方面统筹管理:一方面以收定支,定期编制资金动态报告另一方面是下属公司自行融资前要向母公司报备。另一方面,制定科学有效的预算管控制度,加大预算落实力度。在每年的预算编制过程中,应将战略思维融入预算编制的全过程。在预算编制说明书中,可以通过SWOT分析阐述各子公司的现状,结合集团的战略规划,指出短、中期的预算目标和实现路径,使预算成为对战略的量化结果。另外使用绩效考核制度,量化预算目标的落实情况,形成关键绩效考核指标。最后,完善投资决策体系,积极探索融资新渠道。完善投资决策体系,一方面要建立投资估算体系,为投资决策提供依据。另一方面还要对投资进行跟踪管控。投资前要对投资项目做好市场调研,尤其是对于不熟悉、不擅长的投资项目更需要深入查证。

综上所述,立足于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和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建设完善的企业内部会计制度,不但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强综合实力的内部要求,更是真正参与国际竞争,与国际接轨的外部要求。

参考文献:

[1]段国轩.企业如何进行有效地财务控制[J].财经界,2010(6).

[2]吴国忠.浅谈集团公司的财务管控[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4(09).

[3]赵平.论企业集团母子公司财务管控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J].财经界(学术版),2013(24).

[4]林伟杰.论集团财务的管控问题和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4(24).

会计体制和会计制度创新性的思考 篇11

1 关于会计体制创新性的思考

经过多年的探索, 目前我国已经建立起了相对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 但是同其他经济发达的国家相比还不够成熟, 导致了很多造假现象的发生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对现有的会计体系进行创新性的改革变得十分重要。

1.1 目前会计体制所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会计体系存在不完整性:当前我国的会计制度大多是由国家根据一般企业的最常用的会计事项进行统一制定的, 这就导致了我国会计体系的不完整性。例如在设计表外业务的规范以及披露信息很少严重影响了会计工作者的决策;当前的会计法规对在非经济领域企业应该承受的社会责任没有进行详细的解说;另外, 企业中的人力资源以及无形资产也没有详细的处理说明。法律法规之间工作配合不协调:目前我国会计体制中涉及的各项法律法规由于其设立时的环境背景各有不同, 相应的立法点也存在很大的差异以及立法的时间也各不相同。这些问题导致了在进行会计行业管理时会出现一系列无法相互协调、严重时甚至会出现相互对立的局面。会计体制规范无法与国际体制接轨:当前我国的会计体制在一定程度上与国际惯例还存在一定的差异。

1.2 关于体制的创新性探索

所谓的会计体制的创新应该从宏观与微观两个方面进行。宏观方面主要靠国家来进行调控而微观方面主要靠各企业自身的调节。其中国家的宏观调控主要包括对现有的各项法律法规进行统一。本着公平竞争的基本原则应该确保经济市场中的每一个企业都处在平等的位置, 因此应该确保所应用的会计信息处于相同的标准建立集中统一的管理模式。同时通过对世界范围内经济市场的分析进一步对现有的会计体制与国际通用惯例进行更好的接轨, 为会计工作者指明道路。企业的微观调控主要体现在企业针对自身的运营情况在不违背国家相关法律规范的基础上建立有利于企业发展的会计体制, 加强对企业会计从业人员的培养, 建立起企业自己的会计人才队伍。同国家的会计体制相互呼应确保企业经济活动的顺利进行的同时推动国家经济的发展。

2 关于会计制度创新性的思考

会计制度顾名思义, 为不同行业中所有的会计从业人员提供一个相同的管理标准。在经济活动中涉及资金的流动、核算以及交易过程中数据的记录等工作的进行可以参照一个共同的标准。会计制度不同于会计体系, 不同地区不同企业会计制度的设立只要遵守公平公正原则不与国家相关制度冲突, 可以因地制宜根据自身的特点设立。制定一个适合自身企业或地区的会计制度, 有助于经济活动顺利的开展。因此会计制度的先进性、创新性显得特别重要。

2.1 制定会计制度的相关原则

会计制度对各项会计工作进行约束, 是正常进行各项会计工作最基本的保障。会计制度的建立在严格遵守国家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同时应该与企业的自身情况以及相关从业人员的工作经验相对应。一般而言应该遵守以下原则:合法性:当前进行的一切经济活动必须在法律的约束下才能有序的进行, 在进行会计制度的设立时所确定的内容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必须遵守在经济活动中涉及相关法律法规。先进性:目前世界范围内的金融形势, 经济发展状况发展变化速度非常之快。越来越多的经济活动已经与国际接轨走出国门, 因此会计制度的建立应该与时俱进, 保持其先进性。不断地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的改进制度制定理念, 对其完善的地方进行补充以适应市场的不断变化。科学性:会计制度的建立并不是将会计基本理论等知识进行重复。会计工作存在于任何行业的每一个环节, 因此在会计制度的制定时除了应该严格遵守自身的行业规定以外还应该对涉及的业务的管理、特性等因素有所了解。会计制度的建立是一个灵活的多变的专业性及综合应用性很强的工作。必须保证所建立制度的科学性。灵活性:会计制度的建立一定程度上是为了更好的辅助企业的发展。因此应以企业会计主体作为会计制度设立的基本点,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企业各类资金数据信息的传递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因此在企业的管理模式或者参与市场的方针有所变化时应该灵活地进行会计制度的调整, 更好地服务于企业。

2.2 关于制度的创新性探索

第一, 应该清楚创新并不意味着对存在的旧的会计制度进行全部的否定, 应该对传统的会计制度有所保留。会计行业的发展与其他行业的发展趋势一样以螺旋式逐渐上升。在进行会计制度改革创新的过程中应该将有益的高效的制度保留下来, 对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速度的制度进行淘汰或突破传统不断创新。在会计制度的创新探索中理清创新与传统制度保留的问题。

第二, 应该保证信息的披露质量, 会计工作作为企业信息系统的同时也是企业管理中一项重要的管理活动。它所反映的与经济活动有关的数据从客观角度上讲越详细越好, 但是在实际的生产活动中应该考虑到工作成本等因素。因此在进行会计制度创新时应该保证信息的披露质量, 对非重要的信息可以有选择地进行合并后再进行反映。把握好充分披露和选择性反映两者之间的关系有效的控制会计工作成本, 让会计制度更好地服务于整个企业。

第三, 加快会计制度的国际化建设, 我国的经济制度与西方各国的经济制度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相关会计制度的建立过程肯定存在差别, 但是从加快市场体系规范化、积极发展市场的角度出发各国设立会计制度的出发点都是一致的。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 经济体制以及对外开放格局更加的成熟, 国内市场走向国际的脚步越来越快。地方市场正在进行着一场从地方到全国再到国际市场的转型。会计作为世界范围内的商业通用语言, 快速地融入国际范围内的会计体系中非常重要。加快会计制度的国际化建设不仅只是我国会计制度的发展趋势, 已经成为了世界各国的会计体系发展趋势。最后, 应该重视专业会计人才培养的创新。不管是会计体制的创新还是会计制度的创新都需要大量的会计人才, 高素质的人才是进行一切创新的根本。目前我国的专业会计队伍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 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专业的会计从业人员相对较少, 当前的经济活动市场中非专业人员担任会计工作人员的情况时有发生, 高级会计人才的数量则更少。另外职业道德水平相对较低。这就要求必须进行会计教育体制的创新, 进行专业人员的培养。为目前的会计从业人员队伍增加新鲜的血液, 在与已有实战经验的人员之间进行相互交流学习的过程中拉动整个会计人才队伍的素质, 更好地在经济市场会计领域中发挥力量。

3 结论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在会计领域内会计体制以及会计制度的确立可以有效对整个会计领域的发展起到推动的作用。在科技经济迅速发展的当今社会, 随着国际市场大环境的不断改变, 国际市场在国内市场的渗透度越来越深, 为了适应发展趋势, 必须在不断完善现有的会计体制及会计制度的同时进行创新, 力图实现会计行业最大限度的贡献以及发挥其在经济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巴秀梅.浅析会计体制和会计制度的创新[J].商场现代化, 2013 (128) .

[2]于玉林.浅谈会计体制和会计制度的创新[J].财务与会计, 2008 (38) .

[3]杜华.关于会计制度改革与创新的思考[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8 (349) .

[4]褚颖.会计创新应处理好五个关系[J].现代企业, 2008 (66) .

[5]颜洪玉.新时期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改革初探[J].中国市场, 2011 (14) .

[6]赵瑜.浅析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管理监督体制建设[J].中国市场, 2010 (39) .

[7]朱碧军.试论改革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方向选择[J].中国市场, 2013 (33) .

上一篇:“90后”在校大学生下一篇:新课程中的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