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成瘾原因与对策[论文]

2024-06-01

大学生网络成瘾原因与对策[论文](通用9篇)

大学生网络成瘾原因与对策[论文] 篇1

大学生网络成瘾原因与对策

摘要:

关键词:大学生网瘾原因对策

我曾不止一次听到人们说这样的话:“网络让我们的世界越来越小,网络把我们同世界各地人们联系了起来,我们越来越亲密了。”时代在变迁,社会在进步,网络也正以它特有的优势和发展速度改变着我们的工作、学习和思维方式,并不断渗透到了我们日常生活的每个角落,把我们带到了一个全新的网络时代。网络的普及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网络就像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我们享受着网络信息资源的便利,我们通过网络收发邮件,办公娱乐,问候聊天,另一方面,我们也经受着网络不良信息的侵蚀,直接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甚至危害到社会的秩序。而大学生网络成瘾也随之越发突出。大学生网络成瘾带来的后果,从微观上看,会影响大学生的学习和前程,以及大学生和家庭之间的关系。从宏观上看,会使我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战略受阻或破坏,影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因此,对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我们全社会应当予以高度重视。

一.网络成瘾概述

网络成瘾,又称“网络成瘾综合症”,网络成瘾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精神病医生Goldbery在1994年提出的。目前对网络成瘾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和诊断标准。不同的学者对其命名也不同。诸如网络狂、上网狂、计算机依赖、因特网成瘾障碍、病态因特网使用、因特网成瘾或因特网依赖。都是对过度使用因特网的描述。当今学术界对网络成瘾的内涵认识基本可以归纳为一下两种观点:网络成瘾是一种网络技术下的心里疾病;网络成瘾是一种因为习惯而导致的行为成瘾。大学生患上网络成瘾症后,开始时只是精神上的依赖,渴望上网遨游冲浪,以后发展为躯体依赖,表现为情绪低落、头昏眼花、双手颤抖、疲乏无力、食欲不振。

二.网络成瘾的原因及现状分析

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多的网络成瘾现象呢?这种症状指的是当他的生理和心理上对一种行为的尝试得到成功以后,便有了一种愉悦感和想要继续超越的感觉,越成功这种感觉就会越强烈,继而越想去尝试。同学们在游戏中不断升级,对他也不停的产生新的刺激,测试发现,一般的学生玩网络游戏超过一个小时就会成瘾。

网络成瘾问题的产生,既有主观也有客观的原因。主观原因包括性格内向、自制力差、无成就感、自卑、自闭、压印、好奇、缺少朋友的人都容易网络成瘾,网络可以满足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的东西,如:发泄、张扬、有情、爱情、风光和成就感等。客观原因包括家庭、学校教育不当,如批评多、严格要求、沟通少、受伤害,得不到尊重,计算机普及快,而教育、娱乐的正面软件滞后,法制不健全,学校、社会、家庭对上网的制约等。

(一)主观因素

从大学生自我性格特点来看,年轻人具有创造性强、接受新鲜事物快等特点,但由于涉世不深、追求刺激、喜欢娱乐、自控能力较弱,不但使他们成为网络的极大受益者,也容易使他们沉迷于网络。

尤其是不良的个性特征,是导致网络成瘾的主要内在因素。“研究表明,年龄在 20-30岁之间、受过良好教育性格内向的年轻人是网络成瘾的易患人群,其忧郁特质和焦虑特质人

[3]群对网络成瘾易患性高。”大学生是网络成瘾的易感人群。大学生一旦在现实学习、工作、生活及人际交往中遭受种压抑,其需要得不到满足,而这个时候,网络为其提供了最佳的心灵释放场所。意志力、自控力薄弱导致部分比较依赖网络的大学生难以摆脱网络的吸引,逐步成为网成瘾者。

目前,大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由于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的不当,导致部分学生意志力、自控力较差,虽然在对网络的依赖的逐渐加重的过程中,其本人也认识到网络成瘾的危行,但意志力、自控力较差,不能抵制网络的诱惑,无法自拔,最终导致网络成瘾。

(二)客观因素

网络是现代科学技术进步的标志,它的高科技性、超时空性、自由性、开放性、仿真性与时尚性对大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

一是网络给大学生提供了一个超越时空与现实的广阔天地,加强了他们了解外界及与外界联系的渠道。现在的大学生有很多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因性格的差异、年龄、文化及教育方式的原因,难于向同学、朋友、家长及老师倾诉自己的心声、平等地交流感情。另一方面,他们又希望被别人所了解和关注,与人交流,渴望友谊。互联网正满足了大学生的这一生理和心理要求。在网上大学生可以在匿名状态下,自主选择交流对象,向对方尽情地倾诉自己的烦恼与困惑,很容易找到知音。而且还为他们提供了一个结识异性,寻觅红颜知己的广阔天地,使各种“网恋”层出不穷。二是网络游戏的互动性、挑战与实时性对大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网络游戏具有引人入胜的动画和音响效果,生动的故事情节。超越时空的游戏,使不同地域、年龄和身份的人,可以随时找到共同的爱好者,在游戏中可以交流、团结协作与竞争,让人感受到友好、轻松和快乐。在玩游戏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置身其中的紧张、激动与惊险,在攻克一个个游戏难关时可获得一种成就感,感受到从其他娱乐形式中所无法感受到的惊险、紧张和刺激,获得身临其境的逼真娱乐体验,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和愉悦。在许多大学生的眼中,网络游戏不仅仅是一种游戏,它更是一个情趣、兴趣和情感相互交融的世界,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网络游戏的这些特征让大学生玩起来过瘾,欲罢而不能,最终完不成学业而毕不了业或留级时才大梦方醒,后悔莫及。

三、解决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对策

(一)提高大学生的自我调适能力

首先,要正确认识和使用网络,戒除网瘾,不是要杜绝上网,而是有 节制地上网其次大学生要正视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必须让他们了解到,逃入网络只能获得暂时的心理平衡 .并不能解决问题。

其次,要控制上网时间,培养自制力。根据学习和娱乐需要,给自己规定每周或每天的上网时间,允许有小幅度的变动,但必须进行总量控制。这是十分关键的一步,为了顺利完成这一过程,可以与老师、同学、家人、朋友共同制定上网契约,接受他们的监督和干预。

最后,通过现实的正常途径,来满足自己的心理需要。作为一个日趋成熟的大学生,我们要学会通过现实的正常途径来满足自己的心理需要,多和家人交流,多交一些朋友,多参加一些有益的活动,把网络视作一个补偿作用。

(二)为大学生提供和谐的社会生活环境

1.创造良好的校园网络环境

高校也应对大学生实施多渠道引导和管理,主动构建优良的校园网络环境。一是加紧培养一支既懂思想政治工作又懂信息网络技术的新型思想政治工作队伍。这支队伍要具有较高的网络技术水平,能够使用和驾驭网络,系统分析网络环境所面临的道德问题。二是加强网德教育。网络成瘾者喜欢上网,就要利用好网络这个平台来治愈它。可以考虑在校园网上建设网络道德教育网站,进行系统的网络道德教育。三是要积极引导大学生的课余生活,让他们把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中去。四是要开设专门课程对大学生进行网络教育,传授必需的网络知识和网络规范,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网络行为,培养其自我控制行为,使他们能够正确运用互联网,消除网络虚拟世界对心理和行为的消极影响,打造绿色网络。

2.创造优良的社会网络环境

当前,许多数高校的周围都已被密密麻麻的网吧包围,许多网吧为了获取纯粹的经济利益,无视国家规定,根本不考虑网民的健康,甚至提供上网、吃饭、睡觉等“一条龙”服务,而其造成的后果则是一个又一个被誉为“天之骄子”的当代大学生沉迷其中,有的甚至付出了退学的代价。这不仅仅是对一个学生的伤害,更是对一个家庭,一个学校,甚至是对整个国家的伤害。因此,我国政府要充分意识到网络成瘾的危害,加强网络法律、法规与伦理导向机制建设,将法律的强制作用与伦理的自律作用紧密结合起来,加强对互联网及互联网经营行业的管理,加强立法和执法的力度,为大学生提供一个绿色、健康、和谐的网络环境,为大学生的成长和成才创造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

(三)倡导正确的家庭教育

父母和家庭是孩子最早的老师和学校,国内外对父母养育方式与孩子心理障碍的关系研究表明父母养育方式对子女的自我概念形成、焦虑水平、人格特征、神经症倾向等具有重

[4]要意义。青少年时期的生理发育迅速,渐趋成熟,而此时的心理发育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相对生理发育则显得滞后,在这一发育关键时期,父母的温暖理解等情感支持,使孩子感受到温暖和爱,生活在安全舒适环境中,心中有所归依,可消除孩子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而父母若有惩罚严厉、过分干涉、过度保护、拒绝否认等不良养育方式,会使孩子得不到良性支持,容易使他们形成缺乏同情心、孤僻、交往不良、违纪、冷淡等不良问题,转而从网络寻求依托。中国的家庭教育体系存在很多弊端。许多父母教育方式过于简单,要么一味溺爱、放纵,最终导致孩子性格不成熟,独立处理问题能力差,使孩子不能合理应对外界事物;要么对孩子严加看管,甚至将其关在家里不让出门。一旦孩子网络成瘾,多数家长便恨得咬牙切齿,恨不得将孩子一棍子打死。这些对孩子的错误教育方式,都是导致网络成瘾的高危因素。其实家长也应该学会使用网络,了解网络,这样就会知道孩子在网上干什么,就可以指导孩子的上网行为。事实上,对孩子施行正确的家庭教育,是改变网络成瘾问题的关键。

大学生网络成瘾原因与对策[论文] 篇2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 大学生上网的人越来越多, 上网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CNN IC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2006年7月1日发布的“第十八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我国网民已有12300万人, 24岁以下的占53.8%, 其中高中 (中专) 以下17.8%, 高中 (中专) 31.6%, 大专23.0%, 本科24.7%, 硕士2.3%, 博士0.6%。[1]可见大学生网民在其中占将近一半的比例。但是网络是一把双刃剑, 它在为大学生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 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其中, 大学生网络成瘾已引起了人们的密切关注, 它已构成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据王立皓对江西某大学329名大学生的调查显示网络成瘾者占3.6%。[2]北京大学心理学系钱铭怡教授对北京12所高校的近500名本科生进行抽测的结果, 大学生中存在一定比例的网络成瘾者, 在被访者中占到6.4%。[3]林绚晖对福州大学293名大学生调查表明, 网络成瘾者占9.6%。[4]

据统计, 我国大学生网民中, 40%表示自己存在各种网络引起心理问题。而用网络成瘾的诊断工具调查表明, 有约10%的大学生存在病态的使用网络的行为, 即网络成瘾。最近媒体还报道了某高校一大学生因为连续三天不睡觉打游戏结果猝死在网吧的不幸事件。而另一个大学生则因长期沉溺网络, 开支过大欠下同学很多债, 为了继续在虚拟的世界获得快乐, 他最终走上了盗窃、抢劫的歧途。

网络成瘾是指错误, 病态的使用网络。一般情况下, 网络的使用并不会明显扰乱人们日常的生活、学习、工作, 但是对网络的使用的频率过大, 每次使用时间过长, 则可能严重扰乱人们正常的活动。网络成瘾其危害主要体现在学习和生活规律上, 如造成学习成绩下降、睡眠和饮食不规律等, 不但影响正常生活和学习, 而且长久陶醉在虚幻虚拟世界里, 与现实脱节, 导致社会适应不良, 人际交往技能低下等不良后果。甚至发展成喜欢独处、敏感、倾向于抽象思维、警觉、不服从社会规范等。目前一些心理学者越来越主张把网络成瘾归因为精神障碍的子类。

大学生为什么容易发生网络成瘾呢?

首先, 与大学生生活的环境有关。如今在社会上的网吧都主要集中在校园周围, 而不少大学的学生宿舍本身就安装了网络信息接口, 学生只要买台电脑就可以在寝室里无限上网。而较之学习任务繁重的中学, 大学生的课余时间是非常充足的。这些外部因素使得大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网络。

其次, 是网络本身的性质。网络是一个信息量庞大、内容复杂、虚拟的世界。网络信息量巨大, 而获得所需信息也显得极为方便, 是现代人乐于使用的一种资料查阅工具。例如新闻, 电子期刊等, 这使得大学生不必再去图书馆看书了, 许多事情就在一台电脑上就可以解决。而且网络还能非法的提供暴力等, 以及网络游戏, 使不少大学生迷恋其中难以自拔。此外, 由于网络的虚拟性, 许多在现实中无法找到足够精神依托的大学生往往就将交际、精神寄托转移到虚拟世界中来, 结果时间一长就无法正确的适应现实生活, 出现一些人格的、人际关系、社会适应等上的诸多问题。

第三, 与大学生自制力和消极应对方式有关。大学生的心志尚不成熟, 存在自制力不强, 遇事容易冲动和消极处理等特点, 一旦遇到情感挫折或遭遇生活事件打击等就容易出现沉溺网络的消极行为, 企图通过这种方式逃避现实或调整心态。这种情况在大学新生中比较常见, 大学新生尚未充分适应新环境的生活, 遭遇的挫折打击也很多, 网络成瘾发生率也就高得多了。

如何判断自己网络成瘾了呢?下面八个问题可以判断网络成瘾, 如果对其中五个问题给予了肯定的答复, 就可以判定为网络成瘾。

(1) 你是否沉溺于互联网了?

(2) 你是否需要通过逐次增加上网时间以获得满足感了?

(3) 你是否经常不能抵制上网的诱惑和很难下网了?

(4) 停止使用互联网时你是否会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和不良的生理反应?

(5) 上网实际所花的时间是否都比原定时间要长了?

(6) 上网是否已经对你的人际关系、作息、教育和职业造成负面影响?

(7) 你是否对家人朋友和心理咨询人员隐瞒了上网的真实时间和费用了?

(8) 你是否将上网作为逃避问题和排遣消极情绪的一种方式了?

大学生网络成瘾造成的危害

1. 网络成瘾削弱学习动机, 影响大学生的学业成绩

学业问题是过度上网给大学生带来的首要问题, 网络成瘾者中有58%的人提到了学业上的失败。上海某高校退学或转学的205名学生中, 1/3的学生是因为无节制上网导致不能通过考试。美国纽约的一所大学调查发现, 再辍学的新生中有43%的学生通宵达旦地上网。毫无疑问, 网络成瘾对学生的学业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2. 网络成瘾导致正常生理机能下降, 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大学生沉溺于网络会严重地损害身体健康。网络成瘾可造成视力下降, 肩酸腰痛、头痛和食欲不振, 以及其他症状, 导致正常生理机能下降。据调查, 常用电脑的人中感到眼睛疲劳的占83%, 肩酸腰痛的占63.9%, 头痛和食欲不振的则占56.1%和54.4%。网络成瘾还会对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网络成瘾者一旦停止上网, 会产生不安、焦躁、失眠、情绪低落、心绪不佳、思维迟钝等类似于戒断症状[5]的症状。网络成瘾也会影响大学生的人格的发展。上网时, 大多数人善于隐匿自己的真实身份 (即用虚拟身份) , 容易形成软弱、虚幻的人格。另外, 处于好奇而“易性”上网者, 容易导致易装癖、同性恋倾向等不健康人格[6]。

3.网络成瘾易导致性格孤僻, 影响大学生的人际关系

网络成瘾者沉迷网络, 势必占用大量有效时间, 而导致与老师、同学、父母交流、沟通的时间减少, 逐步出现人际关系障碍。他们上网时间越多, 就越容易变得孤僻, 更不善与人交往, 从而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亲子关系、同学关系以及社会交往关系。另外, 这部分大学生的个性特征在人际互动中常表现为不尊重他人, 以自我为中心;过于功利、过于依赖、嫉妒心强;自卑、敌意、偏执、退缩、内心不合群等等。如果沉迷于网络游戏, 会更加缺乏人际交流, 产生自闭倾向。

4.网络成瘾影响大学生的思想品德, 甚至导致大学生犯罪

网络是个信息宝库, 但也充斥着很多黄色信息、暴力信息等信息垃圾。据有关专家调查, 网上非学术信息中有47%与色情有关, 而接触过黄色信息的大学生90%以上有性犯罪行为或动机。这些不良信息容易污染大学生的思想, 导致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道德感弱化, 甚至扭曲大学生的心理, 诱发大学生网络犯罪[7]。2004年5月, 江西某学院一名大四学生上网成瘾, 导致狂想症后杀死二人、重伤五人的惨剧。

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对策

信息网络是随着科技、经济、社会发展而出现的必然产物, 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面对网络成瘾带来的挑战, 高校应该采取多方位措施, 针对网络成瘾者及有网络成瘾倾向者建立起帮控系统, 使他们远离网络成瘾, 积极健康生活。

1.加强各种教育引导, 建立心灵“防火墙”

(1) 加强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提高他们的自律能力、自控能力和明辨是非的能力, 建立起心灵“防火墙”, 帮助他们完善人格。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互联网, 更好的利用网络的便利功能, 抵御网络的各种不良信息的侵害。

(2) 加强网络安全及案例教育, 把网络游戏、无节制上网聊天所带来的危害, 通过一件件活生生的事例展现给他们, 特别是有网络成瘾倾向的学生以及已患有网络成瘾的学生, 让他们从思想深处认识到网络成瘾的严重后果, 尽早树立改变这一不良行为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自己的专业学习中去。

(3) 加强网络道德教育, 比如在校园网上建设网络道德教育网站, 进行系统的网络道德教育;组织网络道德的诸如辩论赛、演讲赛、坐谈会等的文娱宣传活动等, 以营造浓烈的正面宣传氛围, 造成强有力的正确舆论态势, 对上网学生的思想形成一种大趋势的引导。

2.建立心理咨询网站和咨询室,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建立心理咨询网站, 通过剖析案例及开办网上心理讲座, 让学生进行对照, 明确自己的心理问题, 寻求满足心理需要的正确途径;设立心理咨询室, 安排有经验的心理教师和网瘾者进行沟通, 了解他们内心的想法, 针对他们的人格特点探讨解决方法, 并在学习心理、人际交往心理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指导, 使他们以健康的、科学的态度投入学习生活, 适应社会。

3. 充分发挥党团组织、辅导员的作用

一方面, 学生工作干部、辅导员应深入学生社区, 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 尤其要与班级中经常出没于网吧的学生谈话, 做到重点防范, 正确引导, 同时号召全班同学进行监督, 以“一助一”或“二助一”的形式, 进行帮带[8], 如陪同他自习, 给他必要的辅导等, 在学生中尽量营造一种团结互助的氛围, 以情动人。另一方面, 在发现学生有网络成瘾倾向时及时与家长联系, 家长和老师齐抓共管, 用正确的方法与其沟通与交流、鼓励与鞭策, 来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学生。

4. 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

学校应经常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创造条件让学生展示才能, 把学生的兴趣吸引到健康向上的活动中来, 使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感受人际交往的乐趣, 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帮助他们克服压力, 正确面对挫折和挑战, 更好得适应大学生活, 走出孤独寂寞的阴影。

5. 采用强制方法控制上网并逐渐消除“网络成瘾症”

针对已经网络成瘾的大学生, 我们建议这类大学生承认并正视成瘾问题, 采用以下方法控制上网, 以期最终减轻并远离网络成瘾:

(1) 自我警示法。《成瘾心理学》一书中指出:成瘾后个体陷入的程度取决于当时的情形和他的支付能力。当大学生发现自己被互联网“俘获”并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后, 可以让他分别用两张卡片列出网络成瘾给我们的学习、生活都带来哪些危害和摆脱网络成瘾带来的好处, 然后让其随身携带这两张卡片, 时时处处提醒自己, 约束自己的行为。

(2) 行为契约法。让大学生网络成瘾者与家人、朋友、学校共同订立行为契约, 让学生用诚信度等来约束自己。

(3) 代替法。如吸收网瘾者参加社团、社会实践、志愿者服务、郊游等, 用有意义的活动来代替上网。

总之, 网络成瘾并不可怕。网络本身也是现代社会人们生存的一部分, 合理适当的使用既可以帮助人们完成学习, 有可以帮助人们娱乐身心维护心理健康。保持自己生活、学习、上网时间和精力的平衡使用, 网络成瘾完全可以避免。

参考文献

[1]CNNIC第十八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http://www.cnnic.net.cn/html/Dir/2006/07/19/3994.htm.

[2]王立皓, 童辉杰.大学生网络成瘾与社会支持、交往焦虑、自我和谐的关系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3, 11 (2) :94-96.

[3]蓝燕6.4%大学生有网络成瘾倾向http://www.people.com.cn/2001-10-17.

[4]林绚晖, 阎巩固.大学生上网行为及网络成瘾探讨,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J】, 2001, 15 (4) :281.

[5]周春莲.网络成瘾问题研究现状及展望【J】.中国医学伦理学, 2004, 17 (3) :21-22.

[6]余文武.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研究【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04 (5) :141-142.

[7]胡建宏.大学生网络成瘾症的成因及其对策思考【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06.1.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与对策研究 篇3

[关键词]大学生 网络成瘾 研究 对策

问题的提出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大学生上网的人越来越多,上网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CNN 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06年7月1日发布的“第十八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我国网民已有12300万人,24岁以下的占53.8%,其中高中(中专)以下17.8%,高中(中专)31.6%,大专23.0%,本科24.7%,硕士2.3%,博士0.6%。[1]可见大学生网民在其中占将近一半的比例。但是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为大学生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其中,大学生网络成瘾已引起了人们的密切关注,它已构成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据王立皓对江西某大学329名大学生的调查显示网络成瘾者占3.6%。[2]北京大学心理学系钱铭怡教授对北京12所高校的近500名本科生进行抽测的结果,大学生中存在一定比例的网络成瘾者,在被访者中占到6.4%。[3]林绚晖对福州大学293名大学生调查表明,网络成瘾者占9.6%。[4]

据统计,我国大学生网民中,40%表示自己存在各种网络引起心理问题。而用网络成瘾的诊断工具调查表明,有约10%的大学生存在病态的使用网络的行为,即网络成瘾。最近媒体还报道了某高校一大学生因为连续三天不睡觉打游戏结果猝死在网吧的不幸事件。而另一个大学生则因长期沉溺网络,开支过大欠下同学很多债,为了继续在虚拟的世界获得快乐,他最终走上了盗窃、抢劫的歧途。

网络成瘾是指错误,病态的使用网络。一般情况下,网络的使用并不会明显扰乱人们日常的生活、学习、工作,但是对网络的使用的频率过大,每次使用时间过长,则可能严重扰乱人们正常的活动。网络成瘾其危害主要体现在学习和生活规律上,如造成学习成绩下降、睡眠和饮食不规律等,不但影响正常生活和学习,而且长久陶醉在虚幻虚拟世界里,与现实脱节,导致社会适应不良,人际交往技能低下等不良后果。甚至发展成喜欢独处、敏感、倾向于抽象思维、警觉、不服从社会规范等。目前一些心理学者越来越主张把网络成瘾归因为精神障礙的子类。

大学生为什么容易发生网络成瘾呢?

首先,与大学生生活的环境有关。如今在社会上的网吧都主要集中在校园周围,而不少大学的学生宿舍本身就安装了网络信息接口,学生只要买台电脑就可以在寝室里无限上网。而较之学习任务繁重的中学,大学生的课余时间是非常充足的。这些外部因素使得大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网络。

其次,是网络本身的性质。网络是一个信息量庞大、内容复杂、虚拟的世界。网络信息量巨大,而获得所需信息也显得极为方便,是现代人乐于使用的一种资料查阅工具。例如新闻,电子期刊等,这使得大学生不必再去图书馆看书了,许多事情就在一台电脑上就可以解决。而且网络还能非法的提供暴力等,以及网络游戏,使不少大学生迷恋其中难以自拔。此外,由于网络的虚拟性,许多在现实中无法找到足够精神依托的大学生往往就将交际、精神寄托转移到虚拟世界中来,结果时间一长就无法正确的适应现实生活,出现一些人格的、人际关系、社会适应等上的诸多问题。

第三,与大学生自制力和消极应对方式有关。大学生的心志尚不成熟,存在自制力不强,遇事容易冲动和消极处理等特点,一旦遇到情感挫折或遭遇生活事件打击等就容易出现沉溺网络的消极行为,企图通过这种方式逃避现实或调整心态。这种情况在大学新生中比较常见,大学新生尚未充分适应新环境的生活,遭遇的挫折打击也很多,网络成瘾发生率也就高得多了。

如何判断自己网络成瘾了呢?下面八个问题可以判断网络成瘾,如果对其中五个问题给予了肯定的答复,就可以判定为网络成瘾。

①你是否沉溺于互联网了?

②你是否需要通过逐次增加上网时间以获得满足感了?

③你是否经常不能抵制上网的诱惑和很难下网了?

④停止使用互联网时你是否会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和不良的生理反应?

⑤上网实际所花的时间是否都比原定时间要长了?

⑥上网是否已经对你的人际关系、作息、教育和职业造成负面影响?

⑦你是否对家人朋友和心理咨询人员隐瞒了上网的真实时间和费用了?

⑧你是否将上网作为逃避问题和排遣消极情绪的一种方式了?

大学生网络成瘾造成的危害

1.网络成瘾削弱学习动机,影响大学生的学业成绩

学业问题是过度上网给大学生带来的首要问题,网络成瘾者中有58%的人提到了学业上的失败。上海某高校退学或转学的205名学生中,1/3的学生是因为无节制上网导致不能通过考试。美国纽约的一所大学调查发现,再辍学的新生中有43%的学生通宵达旦地上网。毫无疑问,网络成瘾对学生的学业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2.网络成瘾导致正常生理机能下降,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大学生沉溺于网络会严重地损害身体健康。网络成瘾可造成视力下降,肩酸腰痛、头痛和食欲不振,以及其他症状,导致正常生理机能下降。据调查,常用电脑的人中感到眼睛疲劳的占83%,肩酸腰痛的占63.9%,头痛和食欲不振的则占56.1%和54.4%。网络成瘾还会对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网络成瘾者一旦停止上网,会产生不安、焦躁、失眠、情绪低落、心绪不佳、思维迟钝等类似于戒断症状[5]的症状。网络成瘾也会影响大学生的人格的发展。上网时,大多数人善于隐匿自己的真实身份(即用虚拟身份),容易形成软弱、虚幻的人格。另外,处于好奇而“易性”上网者,容易导致易装癖、同性恋倾向等不健康人格[6]。

3.网络成瘾易导致性格孤僻,影响大学生的人际关系

网络成瘾者沉迷网络,势必占用大量有效时间,而导致与老师、同学、父母交流、沟通的时间减少,逐步出现人际关系障碍。他们上网时间越多,就越容易变得孤僻,更不善与人交往,从而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亲子关系、同学关系以及社会交往关系。另外,这部分大学生的个性特征在人际互动中常表现为不尊重他人,以自我为中心;过于功利、过于依赖、嫉妒心强;自卑、敌意、偏执、退缩、内心不合群等等。如果沉迷于网络游戏,会更加缺乏人际交流,产生自闭倾向。

4.网络成瘾影响大学生的思想品德,甚至导致大学生犯罪

网络是个信息宝库,但也充斥着很多黄色信息、暴力信息等信息垃圾。据有关专家调查,网上非学术信息中有47%与色情有关,而接触过黄色信息的大学生90%以上有性犯罪行为或动机。这些不良信息容易污染大学生的思想,导致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道德感弱化,甚至扭曲大学生的心理,诱发大学生网络犯罪[7]。2004年5月,江西某学院一名大四学生上网成瘾,导致狂想症后杀死二人、重伤五人的惨剧。

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对策

信息网络是随着科技、经济、社会发展而出现的必然产物,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面对网络成瘾带来的挑战,高校应该采取多方位措施,针对网络成瘾者及有网络成瘾倾向者建立起帮控系统,使他们远离网络成瘾,积极健康生活。

1.加强各种教育引导,建立心灵“防火墙”

(1)加强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提高他们的自律能力、自控能力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建立起心灵“防火墙”,帮助他们完善人格。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互联网,更好的利用网络的便利功能,抵御网络的各种不良信息的侵害。

(2)加强网络安全及案例教育,把网络游戏、无节制上网聊天所带来的危害,通过一件件活生生的事例展现给他们,特别是有网络成瘾倾向的学生以及已患有网络成瘾的学生,让他们从思想深处认识到网络成瘾的严重后果,尽早树立改变这一不良行为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自己的专业学习中去。

(3)加强网络道德教育,比如在校园网上建设网络道德教育网站,进行系统的网络道德教育;组织网络道德的诸如辩论赛、演讲赛、坐谈会等的文娱宣传活动等,以营造浓烈的正面宣传氛围,造成强有力的正确舆论态势,对上网学生的思想形成一种大趋势的引导。

2.建立心理咨询网站和咨询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建立心理咨询网站,通过剖析案例及开办网上心理讲座,让学生进行对照,明确自己的心理问题,寻求满足心理需要的正确途径;设立心理咨询室,安排有经验的心理教师和网瘾者进行沟通,了解他们内心的想法,针对他们的人格特点探讨解决方法,并在学习心理、人际交往心理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指导,使他们以健康的、科学的态度投入学习生活,适应社会。

3.充分发挥党团组织、辅导员的作用

一方面,学生工作干部、辅导员应深入学生社区,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尤其要与班级中经常出没于网吧的学生谈话,做到重点防范,正确引导,同时号召全班同学进行监督,以“一助一”或“二助一”的形式,进行帮带[8],如陪同他自习,给他必要的辅导等,在学生中尽量营造一种团结互助的氛围,以情动人。另一方面,在发现学生有网络成瘾倾向时及时与家长联系,家长和老师齐抓共管,用正确的方法与其沟通与交流、鼓励与鞭策,来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学生。

4.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

学校应经常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创造条件让学生展示才能,把学生的兴趣吸引到健康向上的活动中来,使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感受人际交往的乐趣,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帮助他们克服压力,正确面对挫折和挑战,更好得适应大学生活,走出孤独寂寞的阴影。

5.采用强制方法控制上网并逐渐消除“网络成瘾症”

针对已经网络成瘾的大学生,我们建议这类大学生承认并正视成瘾问题,采用以下方法控制上网,以期最终减轻并远离网络成瘾:

(1)自我警示法。《成瘾心理学》一书中指出:成瘾后个体陷入的程度取决于当时的情形和他的支付能力。当大学生发现自己被互联网“俘获”并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后,可以让他分别用两张卡片列出网络成瘾给我们的学习、生活都带来哪些危害和摆脱网络成瘾带来的好处,然后让其随身携带这两张卡片,时时处处提醒自己,约束自己的行为。

(2)行为契约法。让大学生网络成瘾者与家人、朋友、学校共同订立行为契约,让学生用诚信度等来约束自己。

(3)代替法。如吸收网瘾者参加社团、社会实践、志愿者服务、郊游等,用有意义的活动来代替上网。

总之,网络成瘾并不可怕。网络本身也是现代社会人们生存的一部分,合理适当的使用既可以幫助人们完成学习,有可以帮助人们娱乐身心维护心理健康。保持自己生活、学习、上网时间和精力的平衡使用,网络成瘾完全可以避免。

参考文献:

[1]CNNIC第十八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http://www.cnnic.net.cn/html/Dir/2006/07/19/3994.htm.

[2]王立皓,童辉杰.大学生网络成瘾与社会支持、交往焦虑、自我和谐的关系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11(2):94-96.

[3]蓝燕6.4%大学生有网络成瘾倾向http://www.people.com.cn/2001-10-17.

[4]林绚晖,阎巩固.大学生上网行为及网络成瘾探讨,中国心理卫生杂志【J】,2001,15(4):281.

[5]周春莲.网络成瘾问题研究现状及展望【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4,17(3):21-22.

[6]余文武.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研究【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4(5):141-142.

[7]胡建宏.大学生网络成瘾症的成因及其对策思考【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6.1.

[8]王强.堵梳结合,拉回沉迷网吧学生【N】.中国教育报,2003.03.15.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篇4

互联网的出现与发展,将人类带入了数字化时代,拓展了人类的第二生存空间——网络社会。在这里,强调以“自我”为中心,个性的张扬,平等的交流,避免了直面交流的摩擦与伤害,满足了人们追求便捷与舒适的享受。这些特质对于青少年的吸引力显然高于其他社会群体。青少年是网络游戏主要用户,沉迷游戏使得青少年网络成瘾严重。网络成瘾危害巨大,影响青少年智力发育,影响大学学业。网络有关的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件多发,网络引发的青少年犯罪问题严重。从国际来看,沉迷游戏和色情信息已经成为国际危害。

为什么青少年会沉迷于网络呢?

第一,网络本身因素,快乐的网络游戏、色情网站、网上聊天的诱惑,由于网上聊天,可以将真实的自己隐藏起来,扮演各种角色,讲话可以不负负责,这种乐趣是现实生活中所无法体验的。虚拟的人际交往——“结识朋友寻求安慰”。暂时轻松的治疗价值——“忘却压力逃避现实”。、满足虚幻的自尊——“体验成功的乐趣”。

第二,青少年本身的因素,青少年自控能力差,具有严重的叛逆心理,青少年日常生活枯燥和苦闷。青少年时期是人生的一个特殊阶段。

第三,网络本身与青少年自身因素的存在,会使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成为可能。但不是必然,只要学校、家庭及时正确引导,让青少年对网络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学会自我控制,完全可以避免形成“网瘾”。遗憾的是,学校、家庭对此未有足够的认识。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该怎么办呢?

首先,学校作为青少年最为集中的教育场所,不但要尽快普及网络知识

教育,增强教育内容的实用性和趣味性,而且要在学校德育课中增加网络道德教育内容。学校要加强教育与引导,营造好的学校生活氛围,加强青少年工作,大力开展青少年文化活动,组织青少年社团,吸引青少年对健康、科学、积极的社会生活和文化活动的兴趣。加强思想教育,通过对青少年的“三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努力提高与健全青少年的鉴别能力、自控能力,最终帮助其完善人格;坚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重视健康教育、重视心理治疗。重视校园网建设,充分发挥校园的育人作用。充分利用本省网站的网络资源,扩大网上思想教育阵地。提高网站质量,加大宣传力度。

第二,注重家庭教育,父母是青少年网络经验(网络行为和网络意识)形

成和改变的最直接影响者,所以,作为父母应该注重子女的各项行为意识。家长应多多关心子女的成长,及时了解子女的各项成长状态,加强心灵沟通。

第三,政府应加快立法和普法步伐,加大执法和监管力度

第四,全社会都要加强对青少年上网的教育和引导,在重视依法治网的同时,必须重视以德治网。实施网络文明工程,单靠一两个部门是不行的,必须全社会都行动起来,为青少年创造一个健康文明的网络环境。比如说企业要行业自律、开发优秀游戏、利用技术手段加以限制等;

浅析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 篇5

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板桥 泽,难以脱身。即便是内容健康的网游,也未依据内容形式、适龄特点进行有效划分,游戏时间也不做任何限制,使青少年常常玩着与年龄不相适应的网络游戏,思想情感过早萌发,早恋现象增多,青少年犯罪日渐严重。

4.网吧经营者违规经营

国家对网吧经营有着严格的规定。如,“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网吧,网吧要离学校几百米远,上网要进行实名登记”等,对经营时间也作了严格限制。可网吧经营者为了增加收入,对有关精神置若罔闻,不顾相关规定,容许未成年人进入网吧,且未在电脑上安装任何不良信息过滤软件,甚至昼夜24小时营业,有的青少年连续几天几夜上网,造成了严重的身心伤害,致使青少年死亡的事件时有发生。

二、学校健康网络平台不健全 1.学生课业负担过多寻找依托

由于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使得学生学习负担普遍过重,精神长期紧张。禁锢、封闭的学校环境使得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人际交往经常出现阻碍与困惑。导致了青少年处于一种生理和心理的苦恼期。宣泄,成了青少年渴望的事情。而上网无疑是一条不错的途径。上网聊天、交友、网恋,使青少年获得了在现实中难以企及的理解、信任和情感满足,虽然这些收获大多仅仅是体现于只言片语上。

2.学科偏见让信息技术得不到重视

在许多地方,在不少学校,往往把教育教学的重心放在升考学科上,忽视了诸如音乐、美术、劳动技术、信息技术等学科,甚至忽视了德育、美育工作。其实这些学科不但可以让学生综合素质得以提高,还能使他们身心得以放松。农村中学,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中学,不仅计算机配置数远低于国家标准,通常周课时也仅为一节,甚至有的学校还让那些数量少得可怜的计算机也“原地待命”。

3.没能为学生提供绿色上网场所

在发达地区和经济条件较好的学校,通常都会建电子阅览室。学生可以在电子阅览室里上网浏览、下载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知识。而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学校,既无条件为学生提供绿上网场所,更无有效的办法应对网吧违规经营。

4.部分信息技术教师质量意识不强

有的学校虽然开了信息技术课,可由于信息技术教师质量意识不强。不能有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更不会主动在信息教学中渗入德育教育。上课时,合上电闸通上电,让学生自己玩,结果是学生对信息技术课虽然很好奇、很感兴趣,但最后还是什么都没有学会,可怜的一点电脑知识反而为青少年将来网络成瘾埋下了隐患。

三、家庭对网络存在理解误区和偏差

孩子们健康成长离不开家庭,青少年网络成瘾的自然就与家庭有关。作为家长或

青少年的监护人,应给予高度重视。

1.家长对网络的认识存在偏见

如今,虽然有的家长对电脑、网络有了一定的了解,但由于知识层次不同,人生经历千差万别。一些家长过于热爱、追捧电脑,认为它是无事不能的宝贝。致使有些青少年由于监管不力而沉溺于网络。而有的家长忽视、贬低,甚至憎恨电脑,认为它是促使人走上犯罪道路,导致青少年荒废学业,养成不良恶习的罪魁祸首。继而坚决阻止子女接触网络,但结果往往是孩子们在好奇心驱动下冲破阻碍,沉迷于虚拟世界。

2.经济条件制约网络家庭普及

在禁止网吧接纳青少年,学校无法提供绿色上网场所的情况下,如果家庭能够在家长的监护下,为孩子提供上网条件,那最好不过了。可是由于经济条件的制约,无法将网络普及到家庭,客观上再次把青少年推向了“黑网吧”。

3.家庭中学习气氛不浓

有的家庭虽然拥有了电脑、接入了网络,可只把它们当作消遣、娱乐的工具,根本就没有点学习的气氛,整天除了上网还是上网。几个月,甚至几年下来,仅仅学会的是打几个字聊聊天,打个网游,就连最基本的查寻、下载点有用资料都不会,真有点可悲。在这种没有学习氛围的家庭里,孩子学会的仅是聊天、打网游,很快便滑向网络泥潭。

四、自身综合素质没有本质上提高

“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它规定了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和方向”。青少年网络成瘾也与自身因素有着密切联系。

1.自我综合素质能力原因

我们很容易发现,有两种青少年最容易网络成瘾。一种是学习失败的青少年,另一种是以前学习特别好,但随着升入高一级学校难以在竞争中保持原来位置的青少年。而这两种青少年都有着共同的特点,就是自理能力相对差,抗挫折能力不强,自我调节能力、约束能力不够健全。

2.缺乏方泛的兴趣爱好

为什么很多主观上想戒除网瘾的青少年却又沉溺于网络很难自拔?其主要原因就是没有广泛的兴趣爱好,没有更多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活动(如下棋、踏青、野营等)取而代之。广泛而健康的兴趣爱好有利于网络成瘾者脱离对电脑网络的依赖。

3.成功感受缺失

从本质来说,绝大多数网络成瘾青少年在最初接触电脑、网络的过程中也曾真正想学习点这方面的知识,但由于无人指导或其它原因,未曾达到预期效果,长期体验的是失败,从未获得过电脑网络带来的成功体验和感受,最后只好把它们当作娱乐放

松的工具罢了。

总之,网络是体现时代的重要标志,它的自由性、科技性和时尚性对青少年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容易导致他们网络成瘾。事实证明造成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学校原因,也有家庭和自身原因;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有年龄特征原因,也有心理因素原因。抓住青少年网络成瘾的主次原因,把握住内外因是制定合理对策、有效措施的前提和依据。

参考文献:

1.《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姜竹青,2007.4.4 2.《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分析及矫治措施》,吴世彬 宋彦明,2008.11.23

大学生网络成瘾原因与对策[论文] 篇6

由于管理不到位,黑网吧到处都有,很多中学生沉迷于网络虚幻世界,以至于成瘾,不仅影响学习,而且有损身体。一些不健康的网络,诱发青少年犯罪,因此,教师如何通过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研究矫正网瘾的方法和措施,引导中学生绿色上网,把他们从网吧中拉过来,显得尤为重要,培养正确的网络观念,能把握自己,正确使用网络资源,是我们广大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当今社会已是日新月异的网络世界,初中生已经成为网民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在给我们带来发展的同时,也给初中生带来了很多不良的影响,其中初中生网瘾问题已不是简单问题,应引起我们的关注。初中生回年龄偏小,自我防护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都很弱,他们极易被网络游戏,色情信息等吸引,过分沉迷网络而形成网瘾,这不仅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正常的学习、生活,而且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危害。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沉迷上网:指每天上午和下午放学后都想到网吧上网,周末乘家长监管不到位的空挡就从家里遛到网吧上网。网瘾就是网络成瘾的简称。青少年网络成瘾就是青少年对光怪陆离的网络世界、稀奇古怪的网络游戏等网络信息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而又缺乏一定的自制力,由此形成对网络的过度迷恋,造成心理和行为的过度依赖。网瘾与药瘾、毒瘾等有明显的不同,药、毒瘾有明显的生物学基础,即有明显的躯体依赖。而网瘾者虽没有明显的躯体依赖,但却有着强烈的心理与行为依赖。因此,它应该属于行为成瘾的一类。目前,有关部门已将网络成瘾归属为精神病的范畴。因为,网瘾者除了精神不集中,影响社会交往和正常的学校教育外,迷恋网络者还分不清现实世界和虚拟网络的界限,常常陷入一种超现实主义的人格迷惘中。如沉迷《魔兽世界》的网游者,就以为现实世界也充满了魔幻属性,以一种唐吉珂德式的个人英雄主义挑战和颠覆现有的社会价值,仿佛魔兽入脑入心,缠绕病态心魔。

将网瘾者纳入精神病范畴,是与时俱进的社会应急举措,也具标杆意义。毕竟,信息时代深度触网已经成为现代主流的生活方式,虚拟世界缺乏系统有效的社会管理防火墙,游弋于虚拟世界的人容易患上网络病。病态的意识和行为蔓延至现实世界,就会带来诸多的问题。所以,将网瘾者看成精神病是人们应对信息时代挑战的积极举措。青少年网瘾者以上网玩游戏为主,基于对精神病讳莫如深的文化禁忌,或许有人对网游成瘾的少年称作精神病接受不了。但事实是,孩子一旦有了网瘾,哪个父母不是焦灼万分甚至肝肠寸断。而且,不仅网瘾被纳入精神病范畴,工作成瘾、购物成瘾、饮食成瘾、性成瘾、烟酒成瘾等都将被看作是成瘾疾病。所以,网游成瘾纳入精神病管理不是人格歧视,而是科学界定。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我们学校教育的目标是要使学生通过指导,学习,能适应个人的发展需要,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日新月异的信息网络的形势下,教育引导和帮助初中学生正确使用网络,树立健康上网理念和有效地指导他们戒除网瘾,在学校开设的信息技术课上,教育他们网络的好处,应文明上网科学上网,不能沉迷于网络游戏和上网聊天,从而使初中生知道上网有好处也有坏处,应把上网作为一种查阅知识的工具,而不是沉迷于此,应把大部分精力放在学习上,使他们学习上更快乐。知道如何充分利用网络。

使各个班级中有网瘾的学生已基本戒除了网瘾也不迟到,不旷课,不逃学了,又重新回到热爱学习上来,其它班级的学生有上网习惯的也逐渐改掉了经常上网的习惯,如一些初中同学开始有很强的网瘾,通过本次活动,想使他们改掉了网瘾,而且也不沉迷于网吧,能够使他们的学习成绩有了很大的进步。还有一些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学生,他们从小学就开始上网,双休日连家都不回,利用上学或放学的间隙去网吧。更有甚者偷家长的钱去上网,为此还有个别学生不听家长劝告,与家长打斗,或离家出走。这种现象家长和老师为之心痛,希望通过本次活动,我们分析了初中生沉迷在虚幻的网络游戏中不能自拔的原因,不利环境导致易上网成瘾的客观原因,以及学生普遍想到学习压力大,放松心理需要网络游戏,和班主任老师如何帮助学生戒除网瘾的方法,使一部分学生能够戒除网瘾,能够使很多学生养成了科学上网,文明,健康上网的好习惯。

1、把握调查研究的方向,确定研究、调查的人员,选择几个本区内的网吧,进行目标性内容的调查。

2、调查应本着科学性的原则

问卷调查,网吧暗访之前应查阅相关的书籍,文献,有关国家,地方政府关于网吧的开设规定制度。

3、调查研究应讲究个体与整体相结合的原则

大学生网络成瘾原因与对策[论文] 篇7

网络游戏, 缩写为MMOGAME, 又称“在线游戏”, 简称“网游”。指以互联网为传输媒介, 以游戏运营商服务器和用户计算机为处理终端, 以游戏客户端软件为信息交互窗口的旨在实现娱乐、休闲、交流和取得虚拟成就的具有相当可持续性的个体性多人在线游戏。网络游戏自1969年诞生以来, 已经发展到了第四代, 形成了庞大的网络游戏产业。

网络游戏产业是一个新兴的朝阳产业, 经历了20世纪末的初期形成期阶段及近几年的快速发展, 现在中国的网络游戏产业处在成长期, 并快速走向成熟期的阶段。2007年中国网络游戏市场规模为128亿元, 同比增长66.7%。2007年中国网络游戏用户达到4800万, 同比增长17.1%。预计在未来的4—5年间, 网络游戏还将继续保持20%以上的增幅。

二、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现状

“网络成瘾” (internet addiction, 简称IA) 、“网络成瘾症” (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 简称IAD) 或“病态网络使用” (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 简称PIU) , 指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的上网行为冲动失控, 表现为由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个体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

2007年7月18日《中国互联网网络发展报告》显示, 目前中国25岁以下网民总规模已经达到8294万人, 约占1.62亿总网民人数的一半。2007年中国青少年网瘾数据报告显示, 少年约占青少年网民总数的9.72%。本专科学生和研究生网瘾现象严重。研究生 (13.95%) 和本专科学生 (10.99%) 中的网瘾比例都超过了10%, 处于较高水平。

网瘾问题严重影响到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网瘾青少年与非网瘾青少年在人际交往中存在着较大的差别。网瘾青少年在各种人际关系中均存在着较大的不融洽比例。网瘾青少年在“师生关系” (22.32%) 、“家庭关系” (21.59%) 和“同学关系” (21.35%) 中, 不融洽的比例均超过20%。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秘书长郝向宏透露, 在安徽一所大学, 近年来, 每学期因4门学科考核不合格而被劝退的学生有200人左右, 其中80%是因网瘾荒废了学业。网瘾青少年更偏好于角色扮演和比赛竞技类网络。网络成瘾青少年和非网瘾青少年均对“娱乐休闲类”游戏有较高的偏好。有超过60%的非网瘾青少年对“娱乐休闲类”游戏有较高的偏好, 而网瘾青少年则对“角色扮演类”和“比赛竞技类”游戏有较高的偏好。

三、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形成的原因

(一) 网络游戏本身的特点和优势, 使大学生痴迷。

1. 网络游戏的虚拟性, 使大学生乐意“投怀送抱”。

虚拟性, 主要是指网络游戏带给人们的不是一个真实的世界, 而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它是通过计算机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 例如显示器显示的物体是根据该虚拟物体的外形发出同样的光线, 从而欺骗人的感觉器官的。

2. 网络游戏的可塑性, 使其对大学生“魅力无穷”。

可塑性是网络游戏的另一亮点, 它的意思是在游戏的时候可以发挥的空间很大。表现在:第一, 游戏的形式多种多样, 有单人游戏、双人游戏、多人游戏等。第二, 游戏主体的可塑性。人机游戏是一个互动的过程, 人可以改变游戏的规则和设置, 游戏也可以改变人的思维方式和逻辑能力。第三, 游戏媒体的可塑性。可以选择和更换多种媒体技术, 如Flash动画、3D技术等。

3. 网络游戏的兼容性和文化扩张性, 为大学生提供了思想交流的场所。

网络游戏的兼容性是指它有广阔的“胸襟”, 它可以接纳各种各样的玩家, 打破了国界、种族、地域和文化的界限, 它可以接纳几乎所有的计算机技术, 它还可以接纳所有的人类文明成果, 它的兼容性衍生了它的文化扩张性, 打破了语言和民族文化的界限。

(二) 社会的原因。

大学生年龄处于青春后期, 直接反映了在其成长过程中在不同程度上存在两大缺失。

1.“父亲功能”的缺失。

父亲对于青春期的男孩来说是很重要的, 父亲往往代表着规则和秩序, 孩子自控能力的形成与父亲的作用有很大关系。但是现在很多家庭中, 父亲的功能是缺失的, 比如一些孩子父母离异了, 孩子跟着妈妈生活;有的家庭虽然表面完整, 但父亲很少在家, 他们总是在外面忙自己的事;还有的父亲为了生存与发展, 不得不离开家庭, 想尽责也尽不了。在传统的大家庭时代, 父亲不在, 还有爷爷和叔叔伯伯代替父亲发挥功能, 由于家庭组成结构的演化, 现代核心家庭找不到替代者, 造成父亲功能的缺失。这在某种角度上解释了为什么网络成瘾的大多是男生。

2. 娱乐缺失。

在我国由于应试教育的盛行, 学生在中小学阶段的有效娱乐时间明显少于发达国家, 缺乏必要的娱乐技能。在大学阶段, 由于学习压力的减轻, 需要找到替代品弥补现实娱乐的不足。网络游戏很多都是战斗游戏, 所以男生很容易迷恋上。这也是我国大学生网络成瘾以游戏为主的重要原因。

(三) 大学生自身的原因。

1. 自我控制能力差。

同是网络游戏, 有人上瘾, 有人不上瘾。学生个体差异很大, 自制力不尽相同, 少数自我控制能力差的学生沉迷其中, 难于自拔。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感觉是基本的心理现象, 在心理活动中起重要作用。现在网络游戏大多以“攻击、战斗、竞争”为主要成分, 诸如飙车、砍杀、枪战等。网络游戏是集文字、声音和图像于一体的立体传播形态, 现在的网络游戏越来越具有身临其境的效果, 感观刺激诱人, 许多玩游戏的学生很容易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2. 渴望理解与尊重。

大学生群体在心理上是充满矛盾的, 他们在智力上不断成熟, 有了一定的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 而在感情上稳定性与冲突性并存。他们有时喜欢封闭自己, 表现出性格上的内向性, 但又渴望被理解, 在亲友、异性和某些陌生人面前又喜欢表现自己。有时他们对自己的缺点感到很自卑, 但是又自尊心极强、爱面子、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渴望被认可, 呈现了“自尊”的一面。在这样的矛盾和冲突中, 很多大学生存在着心理问题, 而家长和学校通常不能及时发现这些心理问题, 致使他们中的很多都有心理疾病。

3. 强烈追求成就感。

成就感能带来长时间的满足。年轻人善于幻想, 好胜心强, 追求成功。现实世界中缺少成功的机会时, 就希望从网络游戏中获取成功。这时, 人的自我完成机制, 会促使他们沉迷于网络游戏。例如, 崇拜英雄的学生, 现实生活中不能成为英雄, 就通过玩战争类游戏在虚拟世界里当“英雄”。

成就动机是人们想要做好事情、努力成功的动力。网络游戏不同于一般的传统意义上的游戏, 除了具备网络的匿名性、便捷性与逃避现实性, 还有升级的诱惑, 使人产生一种畸形的心理成就动机。研究发现:约80%的人当初进入游戏的时候是为了休闲娱乐与消磨时间, 但是在游戏实践过程中, 事情悄悄地发生了变化:面对网络游戏不断的升级诱惑, 游戏人进入了漫长、永无止境的升级路。因为, 在网络这个虚拟的世界里, 没有级别, 就没有地位, 就没人理会;没有级别, 自然也就没有好的装备, 只能任人欺凌。升级就成了改变地位的必由之路。但网络游戏的升级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 以《传奇》游戏为例, 以前从一级升到三十级需要一到两年, 现在至少需要一个月时间, 而从三十级升到四十级则需要两个月到半年左右的时间。每升一级, 游戏都会有所提示, 使得玩者的“成就”感越来越强, 其玩游戏的心理动机也就越强。

(四) 学校教育缺失的原因。

就业恐惧感是高年级大学生网络成瘾的重要原因, 网络是他们寻求情感宣泄或逃避现实的渠道和途径, 而低年级大学生则是因为对高校课程设置缺乏兴趣。因此, 应提倡在高校增加创业教育, 尤其是利用网络进行创业教育, 这样会取得双赢效果。目前某些高校规定“大一新生不允许配置电脑”的做法治标不治本。

四、应对措施

防范网瘾是一项综合性的社会工程, 需要多方形成合力, 共同治理网络游戏成瘾问题。

(一) 家庭方面。

家长首先要提高对网络的认识, 学习网络知识, 改变自己的焦虑心态, 改进家庭沟通方式, 营造温习家庭氛围, 缓解亲子关系, 与孩子一起走出网瘾困境。

(二) 学校方面。

丰富大学生课余活动, 引导学生参与校园交往, 正确使用网络。通过各种途径宣传科学使用网络的知识。编写适合于向不同人群普及媒介知识的教材。开设必要的适应大学生特点的创新教育, 在实践中进行创新教育, 让学生能体验到成就感及进行创业教育, 解决学生前途困惑问题。

(三) 社会方面。

要大力推广健康民族网络游戏, 进一步强化对网络行业的监管, 实施网络实名制、网络内容分级、加强法律惩治力度, 规范网吧、网站、网络游戏制造商等的从业行为;广泛宣传和开展网络文明教育活动, 引导大学生认清沉迷网络的危害, 增强自我保护能力;利用互联网、影视、广播、报刊等媒体, 普及安全文明上网知识, 远离网瘾的主要做法, 不断提高监护能力和辅导水平;对网络游戏成瘾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对沉迷网络的大学生进行封闭性训练和矫治;开展家庭网络心理导师新职业培训, 应建立国家级网瘾救助基金。

网络游戏的诞生使命是“通过互联网服务中的网络游戏服务, 提高全球人类生活品质”, 网络游戏的诞生让人类的生活更丰富, 从而促进全球人类社会的进步, 并且丰富人类的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 让人类的生活的品质更高, 让人类的生活更快乐。全社会应形成相关机制和绿色网络环境, 使网络游戏能回归其真正本质, 造福于人类, 造福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

摘要:随着网络游戏产业的迅速发展, 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问题越来越严重。本文结合网络游戏的特点, 从大学生自身、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角度分析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原因, 并提出了解决办法。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原因,应对措施

参考文献

[1]http://baike.baidu.com/view/3543.htmlwtp=tt.

[2]中国青少年网瘾数据报告 (2005) 人民网http://theory.people.com.cn/GB/49157/49166/3882411.html.

[3]2007年中国青少年网瘾数据报告搜狐网http://cam-pus.chinaren.com/20080118/n254748895_1.shtml.

[4]网瘾重灾区转至大学生群体搜狐网http://news.sohu.com/20080226/n255359128.shtml.

[5]张俊平.网络游戏对大学生的影响和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 2007.1.

[6]苑芳江.网络游戏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与教育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6, (12) .

[7]卓明敏.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防治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 2007.8.

[8]张宏如.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心理学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 2007.12.

初中生网络成瘾原因探究与对策 篇8

初中阶段是人生过程中一个极其重要而特殊的阶段,又称为"反抗期","麻烦期"或"危机期",而在这个阶段的学生最容易走进的误区就是网络成瘾。目前,网瘾已经成为初中生厌学、休学的一个重要原因,而且这一势头仍在快速发展中。孩子染上网瘾,家庭陷入了痛苦的泥潭,家长们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自己的亲生孩子会因为上网不听自己的教导,讨厌父母的唠叨,甚至对父母谩骂、施暴。针对此现象笔者对初中生网瘾的心理成因进行了初步探析,并如何解除网瘾提出以下尝试。

1 导致初中生网络成瘾的有两大原因

1.1 初中生身心发育尚不成熟是导致易上网成瘾的主观原因。

(1)自控能力欠缺。初中生正处于求知欲旺盛的时期,他们对于外界的各种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相对传统媒介而言,互联网作为一个新兴事物更能激发他們的兴趣。他们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抱着试一试、看一看的心理接触网络。但初中生正处于心理、行为上的变动期,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尚未定型,与成年人相比,其自制力和自律性较为逊色,因而他们一旦上网便难于抵制网络的诱惑,往往可能被网上光怪陆离且层出不穷的新游戏、新技术和新信息网住。

(2)认知能力有限。青少年从小接受的是正面教育,在涉及国家命运和民族利益的大是大非问题上,他们辨别是非和自我控制能力还是很强的,但是虚拟网络毕竟充斥着大量垃圾信息和虚假资讯,对于身处社会边缘、分辨能力有限的初中生来说,面对网上新奇、刺激的信息极易受其诱惑。

(3)自我意识强烈。网络自由平等的特性为青少年创造了"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天地。在网络上人人平等,在匿名的保护下可以畅所欲言,不用担心受到什么审查,带来什么惩罚,而且观点越新、奇、特,可能得到的反响越大、回应越多。网络成为中学生展现自我的平台。

1.2 中学生身处的不利环境是导致易上网成瘾的客观原因。

(1)社会环境。目前,网吧遍布大街小巷,尽管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网吧的条例,但在实践中因金钱的驱使对网吧尚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富有互动娱乐性的网络游戏和网上聊天室对初中生有着强大诱惑,驱使他们将网吧当做乐土。

(2)家庭环境。当前,我国初中生多城镇居民,以楼房式独门独户的家居结构为主,这不利于身为独生子女的初中生与同龄伙伴交流。而父母极有可能因忙于工作和生计而忽略了与子女的情感沟通。这就造成了在现实生活中缺少情感交流的初中生,便会在网络中寻找可归依的群体,迷恋于网上的互动生活。

(3)教育环境。在电子信息时代的大环境下,电脑和网络成为青少年不可缺少的学习工具和信心,但缺乏老师和家长有效引导的初中生则更多地是把电脑和网络当成一种娱乐工具。

2 现实生活中该怎样有效预防初中学生上网成瘾问题,笔者就其抛砖引玉,与专家、学者、同行、家长共勉

2.1 端正学习生活态度,树立远大理想,用坚定信念指引人生方向。

初中生之所以迷恋网络,很重要的一点是因为他们失去了人生目标和奋斗方向。这就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从事学生思想品德和心理教育的老师更应该加强对他们的中国梦、人生梦、价值观的教育,用正确的舆论引导学生,用高尚的情操鼓舞学生。可以利用主题班会、板报、演讲等多种方式和途径,寓理想教育于课堂实践,寓人生指引于课内外延伸。让同学们从古今中外、身边周围的许许多多的鲜活的事例中感悟理想信念的宝贵与珍重,从而自觉地跳出网络世界的荒诞与虚妄,回到触手可及的美好现实中来,努力创造属于自己的快乐生活。当他们的学习生活态度端正了,理想确立了信念坚定了,就会自觉形成免疫的抗体,百毒不侵,网瘾也就不攻自破了。

2.2 学校、家庭、社会联合、多管齐下,构筑祛除网瘾的立体网络。

教师平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身能力,包括学习能力,不仅从学生文化课的学习入手,还注重于学生生活技能、生存能力的培养,逐步过渡到学习基本技能的培养。这样不仅可以强化他们的素质,同时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自信心。但是不能只依靠教师,需要学校与家长乃至社会的广泛接触和密切配合,从而构筑一道立体的防护网。为防止学生上网成瘾,教师应多联系家长,对孩子上网时间做出一定的限制,以免孩子沉迷其中难以自拔。另外,要求家长监督学生做到安全上网。比如,在计算机里安装过滤程序或者"防火墙",以屏蔽不良网站;网瘾学生由于失去了上网场所,渐渐的也就会收心了。

2.3 积极引导,活动移情,转移网瘾学生兴趣偏好。

教师在运用课堂作为教育的主要阵地之外,还应该多开展一些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以此来转移他们不健康的网瘾偏好。教师在平时开展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活动,既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又可以让那些平时沉迷于网络的学生转移注意力,让他们领略到"山外青山楼外楼"的辽阔风景。我在担任班主任期间,就非常重视课外活动的设计与安排。我先对学生进行摸底,根据他们的兴趣特长,分成几个小组,如羽毛球组、篮球组、象棋组、绘画组等,布置任务,让他们在组内活动。我对各组进行检查督促,定期评比,期末进行总评,评出优秀组和优秀个人,作为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我班曾经有名网瘾学生,其家长伤透了脑筋。我从同学中了解到他喜欢下象棋。掌握这一情况后,我拿出了一副象棋,以请教的口吻请他教教我。他用连续的几个课外活动的时间耐心的教我,从中获得了很大的成就感。于是,我抓住时机,与他交谈能不能由他带头,组织一个象棋兴趣小组,他乐意的答应了。从此以后,他看到了自身的价值,做起事来很认真负责。由于他身为"领导",工作繁忙,又要注意自身形象,此后就再也没有去网吧了。他的网瘾就这样在我悄无声息的诱导下消失得无影无踪。

结语:

大学生网络成瘾心理及应对措施 篇9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二班

组长:梁嘉豪 ***

组员:徐岳凡

余启家

斯迪克·买买提

摘要:

随着网络技巧的发展与普及,网络作为一把“双刃剑”,对大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产生的影响也在日益加大。网络的迅速发展使大学生能够快捷便利地沟通信息,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资源,但网络在给大学生带来方便和效益的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一些不良的影响,其中最常见的就是“网瘾综合症 ”,即我们平时所说的网瘾。

关键词:

大学生

网络成瘾

应对措施

网瘾综合症

网瘾外部环境

一、网瘾的概念:

网瘾是指上网者由于长时间地和习惯性地沉浸在网络当中,对互联网产生强烈的依赖,以至于达到了痴迷的程度而难以自我解脱的行为状态和心理状态。

二、判定网瘾的标准:

2008年年底由解放军卫生部组织、北京军区总医院牵头制定得《网络成瘾临床诊断标准》将每天上网超过6小时,且符合一定条件连续超过3个月,即为网络成瘾作为临床标准,并将网瘾列为精神疾病。

另外,在我们的调查问卷中,绝大部分有网瘾倾向的人有以下特征:

(1)对网络的使用有强烈的渴求或冲动感。

(2)减少或停止上网时会出现周身不适、烦躁、易激惹、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

(3)难以控制自己的上网时间的长短。

(4)不顾过分使用网络的危害性后果,即使知道其危害仍难以停止。(5)因使用网络而减少或放弃了其他兴趣、娱乐或社交活动;(6)将使用网络作为一种逃避问题或缓解不良情绪的途径,认为在网络中更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三、大学生网瘾现状:

根据2009年中国青少年网瘾报告显示,我国青少年网民中网瘾者约占14.1%,人数约为2404.2万人。而大学生又占这其中的13.6%,人数约为32.7万。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网瘾青少年在各年龄段分布上呈现上升趋势,其中年龄在18至23岁的比例上升幅度最大,而这一阶段也正是我国在校大学生的年龄阶段,所占大学生网瘾比例之大与数值上升之快都值得警惕与关注。

根据我们的问卷调查,我们发现有11%的大学生患有网瘾或有严重的网瘾倾向,其中有近八成的网瘾患者上网时多数在玩网络游戏或竞技游戏,有近三成浏览不良网站,由此可见造成网瘾的主要原因是网络游戏和网络色情。

四、网瘾危害:

如今,网瘾问题已成为了越来越严重的社会问题,关于青少年沉溺于“网瘾”而引发悲剧的事情时有发生。“网瘾”给大学生,给其家庭,给社会都带来了严重的威胁,而网瘾的危害也得到了人们不断的关注和重视。

1.危害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沉迷于网络世界,长时间连续上网,会导致神经紊乱、激素水平失衡、免疫功能下降,引发紧张性头疼,正常生物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同时,不良的上网环境也会损害大学生的身体健康,例如在网吧中,空气质量极差,环境嘈杂,易感染疾病。网络成瘾对青大学生健全心理的发展也是一个严峻的挑战,长期上网会引发大学生“网络孤独症”和“忧郁症”等心理疾病。2.导致大学生学习成绩的下降:

根据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几乎所有的网瘾患者都表示他们能在网络中得到满足感与存在感,这使他们更加沉迷于网络。网络成瘾后,大学生需要更多的上网时间来使得自己获得满足感,占用了大量本用于学习的时间,出现了逃课、抄袭作业等状况,影响大学生的学习成绩。

3.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

根据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近九成网瘾者认为在网上比现实生活更快乐、更能实现自我。因此,他们以网络来逃避现实,沉迷于网络世界,封闭自我,不愿意与现实社会中的人进行交流,逐渐与现实社会断绝联系,影响其人际交往能力。

五、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造成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既有大学生本人的主体因素,同时还包括家庭、学校、社会和网络等在内的外部环境因素。

1. 大学生主观因素:

从大学生自我性格特点来看,年轻人具有创造性强、接受新鲜事物快等特点,但由于涉世不深、追求刺激、喜欢娱乐、自控能力较弱,使他们容易沉迷于网络。

不良的个性特征,是导致网络成瘾的主要内在因素。研究表明,年龄在 20-30岁之间、受过良好教育性格内向的年轻人是网络成瘾的易患人群,其忧郁特质和焦虑特质使他们网络成瘾易患性高。大学生是网络成瘾的易感人群。大学生一旦在现实学习、工作、生活及人际交往中遭受挫折,其需要得不到满足时,网络就为其提供了最佳的心灵释放场所。意志力、自控力薄弱导致部分比较依赖网络的大学生难以摆脱网络的吸引,逐步成为网成瘾者。

目前,许多大学生虽然在对网络依赖的逐渐加重的过程中,也认识到网络成瘾的危行,但意志力、自控力较差,不能抵制网络的诱惑,无法自拔,最终导致网络成瘾。

2. 社会因素:

随着近年来高等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大学生面临着来自学业、就业、生活、等多方面的压力。为了宣泄生活中的压抑情绪,大学生容易借助于网络的隐秘性和虚拟性满足自己的需要。在网络中,一方面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性格,表达自己的心情;另一方面,在网络中比在现实生活中更容易发挥自己的能力,更容易有成就感。因此,部分大学生容易陷入网络中不能自拔,特别是部分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和环境适应能力差的学生,该现象更为严重。

同时,目前网吧遍布大街小巷,大学生又是成年人,进出网吧随心所欲,富有互动娱乐性的网络游戏和网上聊天室等对学生有着极大的诱惑,促使他们将网吧当作乐土,实现虚拟的竞争封号,满足于一种脱离现实的快乐之中,逐渐成瘾。另外,一些网吧经营者受利益驱使,为长时间留住顾客而提供食宿上的方便,使一些大学生通宵达旦上网,使那些自控能力较差的学生陷入其中,难以自拔。

3.家庭因素:

现在,大多数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又与父母沟通的机会少。当他们想与家长倾诉时,有些家长因为工作忙,减少了与子女的沟通。这样,子女会寻求别的方法来满足自己沟通的需要,而又好又方便的方法就是上网,通过上网来发泄自己心中的情绪。

很多学生家长在观念、教育方法、知识等方面跟不上孩子成长教育的需要。还有不少家长认为大学里学习压力小,在孩子上了大学后就不需再像以前那样关心孩子的学习和成长,孩子也就得不到家长应有的关心和督促。当通过学校得知孩子上网比较频繁后,还不能充分认识问题的严重性,也不能理解孩子在学校的处境。失去家长关心的大学生会心安理得地在学校里将大量的时间放在网络上,因而引发网瘾。

4.学校因素:

良好的电脑和网络设施、学生可自带电脑在宿舍上网等环境,在给学生带来方便的同时,也为上网成瘾提供了客观条件。电脑和网络已成为学生不可或缺的学习工具,但由于缺乏学校有效指导等原因,很多学生把电脑和网络当成一种娱乐工具。

其次,学校中竞争压力大。当学生在学习上或交往中遭受挫折时,得不到老师和同学的理解,为宣泄心中的苦闷,逃避不愿面对的现实,往往在网上寻求安慰、刺激和快乐,以宣泄在学习中的压抑情绪。

同时,高校的日常管理不到位,存在漏洞,而这些漏洞又恰好被大学生充分利用了。这些漏洞突出表现为:一是有的高校教师对学生上课到课情况不管不问,二是有的学生宿舍就寝管理不力。这样就为学生的上网保证了充分时间,不仅可以利用上课时间,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甚至是睡觉时间,在网吧里、寝室里通宵奋战。

5.网络因素:

网络是现代科学技术进步的标志,它的高科技性、超时空性、自由性、开放性、仿真性与时尚性对大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

一是网络给大学生提供了一个超越时空与现实的广阔天地,加强了他们了解外界及与外界联系的渠道。现在的大学生有很多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因性格、年龄、文化及教育方式差异等原因,难于向同学、朋友、家长及老师倾诉自己的心声、平等地交流感情。另一方面,他们又希望被别人所了解和关注,与人交流,渴望友谊。互联网正好满足了大学生的这一心理需求。在网上大学生可以在匿名状态下,自主选择交流对象,向对方尽情地倾诉自己的烦恼与困惑,很容易找到知音。而且网络还为他们提供了一个结识异性,寻觅红颜知己的广阔天地,使各种“网恋”层出不穷。

二是网络游戏的互动性、挑战与实时性对大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网络游戏具有引人入胜的动画和音响效果,生动的故事情节。超越时空的游戏,使不同地域、年龄和身份的人,可以随时找到共同的爱好者,在游戏中可以交流、团结协作与竞争,让人感受到友好、轻松和快乐。在攻克一个个游戏难关时可获得一种成就感,感受到从其他娱乐形式中所无法感受到的惊险、紧张和刺激,获得身临其境的逼

真娱乐体验,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和愉悦。在许多大学生的眼中,网络游戏不仅仅是一种游戏,它更是一个情趣、兴趣和情感相互交融的世界,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网络游戏的这些特征让大学生玩起来过瘾,欲罢不能,最终完成不了学业,才大梦方醒,后悔莫及。

八、应对网瘾的措施

(一)提高大学生的自我调适能力

首先,要正确认识和使用网络,戒除网瘾,不是要杜绝上网,而是有节制地上网。同时大学生也要正视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必须让他们了解到,逃入网络只能获得暂时的心理安慰,并不能解决问题。

其次,要控制上网时间,培养自制力。大学生应认识到过多地沉迷于网络是对现实的一种逃避,也是一种社会责任感的淡化。它不仅不能根本地解决面临的现实问题,反而会更多地造成自我迷失。大学生应合理安排好自己的日常生活,保持正常的生活、工作、学习规律,控制上网时间,积极面对现实。

最后,通过现实的正常途径,来满足自己的心理需要。作为一个日趋成熟的大学生,我们要学会通过现实的正常途径来满足自己的心理需要,多和家人交流,多交一些朋友,多参加一些有益的活动,把网络娱乐视作一个补偿作用。

(二)为大学生提供和谐的社会生活环境

1.高校应对大学生实施多渠道引导和管理,主动构建优良的校园网络环境。

一是加紧培养一支既懂思想政治工作又懂信息网络技术的新型思想政治工作队伍。这支队伍要具有较高的网络技术水平,能够使用和驾驭网络,系统分析网络环境所面临的道德问题。

二是加强网德教育。网络成瘾者喜欢上网,就要利用好网络这个平台来治愈它。可以考虑在校园网上建设网络道德教育网站,进行系统的网络道德教育。

三是要积极引导大学生的课余生活,让他们把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中去。通过课堂内外教学与实践、校园文化宣传、社会舆论、家庭教育等多种途径,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确认识和对待社会现实,正确认识和对待个人能力和价值,正确认识和对待学习和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与问题,促使其把对网络的好奇和沉迷转向在现实世界的健康与发展,主动从内心出发减少对网络的过度依赖,以现实生活为重心,热爱周围环境,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去实现自身的价值。

四是要开设专门课程对大学生进行网络教育,传授必需的网络知 创造良好的校园网络环境

识和网络规范,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网络行为,培养其自我控制行为,使他们能够正确运用互联网,消除网络虚拟世界对心理和行为的消极影响,打造绿色网络。

2.当前,许多数高校的周围都已被密密麻麻的网吧包围,许多网吧为了获取纯粹的经济利益,无视国家规定,根本不考虑网民的健康,甚至提供上网、吃饭、睡觉等“一条龙”服务,其造成的后果则是一个又一个被誉为“天之骄子”的当代大学生沉迷其中,有的甚至付出了退学的代价。这不仅仅是对一个学生的伤害,更是对一个家庭,一个学校,甚至是对整个国家的伤害。因此,我国政府要充分意识到网络成瘾的危害,加强网络法律、法规与伦理导向机制建设,将法律的强制作用与伦理的自律作用紧密结合起来,加强对互联网及互联网经营行业的管理,加强立法和执法的力度,下大力量管理好网吧的经营运动,使其规范化,制度化,对黑网吧坚决取消,严格履行网络监管制度。构建和谐的网络社会,政府应当担负起监管责任,着力建设专门的专业管理队伍,尽早出台多种行业法律法规,从业人员应当有职业道德,网民应当有相应束缚。针对网瘾问题,政府有必要建立一支专业的网络管理队伍,对于大学生网瘾问题给予严重禁止,为大学生提供一个绿色、健康、和谐的网络环境,为大学生的成长和成才创造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

创造优良的社会网络环境

(三)倡导正确的家庭教育

父母和家庭是孩子最早的老师和学校,国内外对父母养育方式与孩子心理障碍的关系研究表明父母养育方式对子女的自我概念形成、焦虑水平、人格特征、神经症倾向等具有重要意义。青少年时期的生理发育迅速,渐趋成熟,而此时的心理发育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相对生理发育则显得滞后,在这一发育关键时期,父母的温暖理解等情感支持,使孩子感受到温暖和爱,生活在安全舒适环境中,心中有所归依,可消除孩子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而父母若有惩罚严厉、过分干涉、过度保护、拒绝否认等不良养育方式,会使孩子得不到良性支持,容易使他们形成缺乏同情心、孤僻、交往不良、违纪、冷淡等不良问题,转而从网络寻求依托。

中国的家庭教育体系存在很多弊端。许多父母教育方式过于简单,要么一味溺爱、放纵,最终导致孩子性格不成熟,独立处理问题能力差,使孩子不能合理应对外界事物;要么对孩子严加看管,甚至将其关在家里不让出门。一旦孩子网络成瘾,多数家长便恨得咬牙切齿,恨不得将孩子一棍子打死。这些对孩子的错误教育方式,都是导致网络成瘾的高危因素。其实家长也应该学会使用网络,了解网络,这样就会知道孩子在网上干什么,就可以指导孩子的上网行为。事实上,对孩子施行正确的家庭教育,是改变网络成瘾问题的关键。

(四)形成良好的学风和人际关系氛围,避免网络的消极影响

知识经济时代对大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高校要形成良好的学风,大学生在这样的环境里,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为以后就业做准备。同时,在良好学风的前提下,学校也应积极建设以思想、文化、娱乐、体育、学术科技等为基本内容的校园文化,鼓励学生参加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培养积极的人际交往心理,学会信任、尊重、宽容、以诚相待,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提升品位,增强抵抗力,不受消极网络环境的左右。

(五)加强心理健康教导

在社会发展日趋多元化的今天,人们也受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扰。大学生正处于由幼稚向成熟发展的阶段,处于半独立半依附的抵触时代,有其特别的心理抵触,有成人难以懂得的困惑与苦恼。大学生们的许多心理冲突,或被自我掩盖,或被成人疏忽,视而不见,置若罔闻,以至不少人感到难以获得懂得,感到孤立无助,只好压抑于心灵深处,备受煎熬,任其折磨自己,甚至诱发各种心理障碍乃至心理疾病。现实的严重性,作为辅导员老师要以对大学生毕生发展高度负责的态度来器重其心理教导,每一位班主任都应当明确自己是学生的心理顾问及心理保健医生这一特别角色,应及时创造他们的心理问题,利用班集体的优势和特点,向学生们进行心理教导,满足其心理需求,使他们有理想、有抱负,寻求美好的生活,加强遭遇各种心理压力和处理各

种心理危机的能力,进步心理素质,以迎接明天社会的严格挑战!

(六)政府需加强对互联网的监管力度

政府部门是推进和谐网络创建的主导力量,应切实抓好管理,综合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和科技手段,调动有关部门做好网络管理的优化工作,创造促进大学生成长的良好网络环境。

具体说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工作:

一是全面开展对互联网站的清理检查和集中整治,加大互联网信息巡查工作力度和网络监管力度;

二是继续依法严厉打击网上违法犯罪活动; 三是进一步规范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秩序;

四是积极开展互联网法制宣传,增强网民尤其是大学生网民的法制意识;

五是建立和完善快速有效的互联网管理协调工作机制,健全信息通报和处罚联动制度,有效强化对网络虚假信息的控制管理。

政府部门在预防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工作中,应立足于把握好方向,抓好管理,抓好协调。

九.结语:

网络在给大学生供给便捷的交换平台、及时收集到所需信息的

时提供了许多便利,但同时也使不少缺乏自控力的大学生整日沉迷于网络,很容易就形成“网瘾”,所以创建健康的大学生网络文化环境显得尤为重要而且大有可为。我们应该相信,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建立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学生网瘾综合预控系统,互联网将真正成为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正确引导舆论的重要阵地,从而给大学生一个健康的互联网使用环境,使他们最大限度的受益于互联网,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推动高校良好学风、校风的形成。

参考文献:

1. 胡伟明,姜雪芳.父母养育方式对青少年网络成瘾行为的影响

[J].临床医学,2008,(1).

2. 谢国财.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危害及心理矫治 [J].绥化学院报,2007,(1).

3. 蔡鹏飞,刘芳.议大学生网络成瘾成因及应对措施 [J].科技信息.

4.金鹏,林畅.大学生上网成瘾问题的研究及对策[M].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年第8期.5.张兰君.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多因素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1(4)6.刁生富.论网瘾的成因与对策,科学技术与辩证法,7.2009年青少年网瘾调查报告

上一篇:客专铁路接入网的技术发展论文下一篇:从“金榜题名卡”谈消费者权利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