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价值观新特点及原因分析论文

2024-09-29

大学生价值观新特点及原因分析论文(共12篇)

大学生价值观新特点及原因分析论文 篇1

价值观具有时代和社会的烙印,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必然会有不同的价值观表现形式和表现内容,但无论什么时代、什么社会,价值观对每一个个体来讲,都及其重要。金盛华等指出:“价值观(Values)是人们关于事物重要性的观念,是依据客体对于主体的重要性对客体进行价值评判和选择的标准。”可见,价值观涉及到价值评判和价值选择,决定着一个人的价值取向。从目前来看,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互联网、新媒体的超速发展,尤其是西方一些价值思潮的不断渗透,“90后”大学生的价值观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新的情况,并且有着复杂的原因,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一、物质和精神生活丰富,诱惑因素增多

“90后”大学生目前已经是高校大学生的主体,他们成长的家庭环境、学习环境、社会环境和“70后”、“80后”相比有明显的差别。他们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家庭条件整体上更加优越,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学校的硬件和软件环境更加良好,社会环境也更加丰富和复杂。九十年代中后期以后,我国的互联网逐渐开始普及,网络文化开始盛行,“90后”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在受家庭、学校影响的同时,也深深的.受到网络上传播的思想和行为的影响。

二、思想活跃,价值多元化

“90后”大学生生活在一个信息产生、信息传递、信息接收都高度发达的年代,他们生活在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在爆炸式增长的信息里,就包括大量西方的思想和价值观。在这种环境和氛围下,“90后”大学生受各种社会思潮影响,价值呈现多元化。具体原因包括这几点:首先,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西方的主流文化、思想、思潮、价值观不断涌进中国,对“90后”处于价值观探索和确立期的大学生造成了重大冲击;其次,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利益多元化、复杂化,物欲膨胀,享乐主义盛行,新的经济制度和社会现象出现会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尤其是“90后”大学生的价值观;再次,我们正处于新媒体时代和自媒体时代,各种信息、思潮、技术得以快速传递,抢占各种阵地,而“90后”大学生是网上活动的主力军,但辨别能力差,有些西方势力打着公益旗号,打着资助旗号,打着学术讲座旗号宣传自己的价值、信念、思想,影响“90后”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最后,作为独生子女的“90后”大学生,从小娇生惯养,意志力弱,缺乏吃苦精神,容易产生挫败感,同时缺乏社会经历和经验,涉世较浅,对外面世界真实情况了解较少。

三、头脑聪明,接受新鲜事物快

“90后”大学生是在我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推进的浪潮中出生,是在我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过程中成长起来,是在我国互联网飞速发展的历程中走向成熟。因此,其思想、行为深受各种新事物的影响,尤其是网络影响。首先在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新事物层出不穷,日新月异,年轻的大学生求知欲高,好奇心强,很容易接触各种新事物。其次,“90后”大学生是伴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成长起来,网络对他们的影响根深蒂固,他们对网络的熟悉程度以及对网络的依赖程度前所未有。他们通过网络接受新鲜事物很快,学习能力很强,比如通过微博、微信、QQ以及众多的其他社交媒体。最后,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各种负面信息和新闻,负面的思想和价值观念,尤其是网络上的各种负面信息,对其思想、认识产生了不良影响。在以微博、微信等为主的自媒体时代和以手机为主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在思想、行为、生活、人际交往、心理等方面都高度依赖互联网,网络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四、政治论文敏感性差,辨别能力

弱“90后”大学生成长环境单一,比较注重满足物质生活方面的需求,他们对很多历史问题的认识不是很清楚,对政治问题不感兴趣,政治敏感性差,辨别能力弱。对网络上或者通过其他途径了解的各种社会思想无法进行正确分辨,容易产生负面影响。“90后”部分大学生对政治有一种排斥感,觉得政治和自己的学习、工作、生活很遥远,他们很少关注政治、学习政治、了解政治,而是回避政治,他们对国家重大政策、重要会议、重要事件漠不关心。他们立场不坚定,思想不稳定,不能正确分辨是非曲直,对西方的各种价值思潮和观念,也是半信半疑。五、意志力弱,容易产生挫败感“90后”大学生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是在祖父母、父母以及众多亲人的精心呵护和照顾下长大的,从小娇生惯养,生活上衣食无忧,教育经历也比较顺利,缺乏社会经历,没有经历过艰难困苦的事情,挫折教育严重缺失。这种成长经历,使他们对吃苦耐劳、艰苦朴素、迎难而上缺乏基本概念。进入大学后,他们才开始相对独立的生活,规划自己的一些事情,参加了一些学生社团和组织,接触不同的人和不同的事,有一些社会实践经历,社会接触面也明显扩大。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难免会遇到挫折,这时候稍有不如意,就会产生挫败感,意志力消沉,有绝望的情绪,不能正确对待失败和冷静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是消极被动,自暴自弃。

 

大学生价值观新特点及原因分析论文 篇2

多元文化背景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直接而深刻。一方面,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形成了对世界优秀文化的引进和学习的自觉性,使他们在理性反思和批评中不断成长;另一方面,在象牙塔中的大学生容易盲目对某种文化产生崇拜和追捧,从而出现价值观念多元化、价值目标功利化等倾向。

一、辽宁省大学生的多元文化特点分析

2015年10月,笔者对辽宁省内10所高校在校大学生的文化生活及价值观进行了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480份。问卷内容主要关系到学生日常对于文化媒体的交集和学生日常阅读哪些所侧重的内容。

上表可以显示出,网络、电视媒体在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休闲活动中的影响是非常广泛的,而与之相反广播媒体对学生的影响则是最小的。从他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看,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政治等生活的影响文化媒介还是有较大差异的。

上表显示,时尚文化的阅读率占据第一的位置,其后分别是中国现代文化和外来文化。

表3显示,上网上QQ、微信等社交软件的使用率最高,其后分别是获取学习资料、影音娱乐,而利用网络求职的人则很少。

表4显示,学生对社会、时尚娱乐的话题关注度最高,其次是对人文、本专业学习话题的关注,对经济话题讨论的较少。

我们从上面的调查问卷能够发现,多元文化已经融入大学生日常的生活环境中,同时也对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辽宁省大学生文化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互联网的利用比例较高,网络文化对学生影响巨大

由以上调查可以看出,互联网几乎占据着大学生生活的绝大部分,学生的学习资料、消费购物以及人生观念都依靠互联网来获取和学习,而目前我国对互联网的监管并不十分完善,互联网传播的文化良莠不齐,传播的信息真假参半且善于包装,大学生很难对其去伪存真,大量的互联网信息的获取,对大学生的思想、行为、价值观影响巨大,应及时加以引导。

(二)对时尚文化、外来文化的喜爱强于传统文化

由以上调查可以看出,一些大学生对于时尚文化、外来文化的喜爱多于对传统文化的喜爱,平时更乐于去了解和汲取时尚文化和外来文化。时代不断发展,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不断深入和频繁,各种文化相互影响,相互激荡。在顺应这一时代潮流的同时,我们必须对学生做出正确的引导。

(三)社会责任感趋弱

由调查可以看出,一些大学生日常关心的问题主要是时尚娱乐,把满足自我需求放在首位。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不仅仅是一些大学生,很多人的价值观趋于功利化、实用化、自我化,这使处于价值形成时期的青年大学生,产生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利益关系与金钱关系的错误判断。有的人认为现实生活更重要的是竞争和生存压力,社会责任感淡漠。

二、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对策

教育背景的多元性决定了大学生在理想信念方面存在着多样化的教育需求。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多元文化语境中的指导地位

教师在引导大学生思想价值观的过程中,绝对不能忽视主流文化的导向性作用,应把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重点,使之处于主导地位,引导其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使他们进一步明确方向,在不断的学习和前进中对自我进行完善,树立使命感。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继承者和努力者,历史使命任重而道远,作为教师的我们,就要把他们引向正确道路,树立正确的目标方向,并为之而奋斗,冲破阻碍,努力实现奋斗目标。

(二)丰富文化教育内容,把握教育的主动权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国文化的交融,社会文化的多元化事实已不可改变,我们作为教育者应主动丰富文化教育的内容,把握教育的主动权,扩大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应增加哲学、文学等各方面的选修课程和对不同职业岗位的道德观念、风俗、礼仪等价值规范的必修课程。引导学生学会用哲学辩证的思维去思考问题,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开展各类文化的文化专题月活动,引导学生分析网络文化、外来文化、时尚文化、大众文化中的糟粕部分,汲取其优势部分;在大学中倡导精英文化,引导学生多阅读,丰富自己的头脑,积极向大学生推荐各类阅读书目,扩大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将学生的视野积极引向对国家的经济、社会、民生等问题的关心,不断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三)构建网络平台,加强巩固教育成果

随着信息化发展的迅速普及,教育行业面临着新的挑战,当然也迎来了新的机遇和途径,网络备受大学生青睐,他们善于运用网络甚至依赖于网络,因此,我们不但不应该视其为洪水猛兽,反而应该利用网络的特点,构建新的教育平台,如开通微博、微信公众号、多元文化知识网站、开设古典文学鉴赏等方面的栏目,宣传多元文化的辩证统一,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兼容并包,不仅具有良好的实效性和影响力,通过多维方式等技术手段的结合,还能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熏陶个人修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多元文化特点分析,价值观教育,对策

参考文献

[1]张瑜.“90后”大学生党员党性意识现状及对策[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0(1).

[2]李晓明.加强广西地方院校大学生“多元文化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J].高教论坛,2011(4).

大学生价值观新特点及原因分析论文 篇3

摘要:新常态下,高职高专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也随之发生着变化,本文从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存在缺乏自我认知、就业目标脱离实际、淡社会价值,以实际利益为保障等就业趋势分析,并结合现阶段学生的特点、用人单位需求、就业创业环境等方面的情况提出针对性的引导策略,其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科学的就业观,促进自身发展,实现教育合力的最大化。

关键词:新常态下 高职高专 就业价值取向 引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7.38

价值取向是指主体对价值追求、评价、选择、认同的一个趋向性态度,也就是指一个人以什么样的人生态度来对待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并做出相应的选择[1]。新常态下,我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思维方式等都发生了变化,而高职高专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在这样的背景下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呈现出缺乏自我认知、就业目标脱离实际、淡社会价值,以实际利益为保障等就业趋势和特点,为实现教育合力的最大化,学校要加强就业观、就业价值取向教育,丰富教育资源。

一、新常态下,高职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变化特点

目前,大学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就业压力持续加大,同时其就业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功利化迷惑了其就业态度。对社会主流的价值取向存在中立模糊的立场,这些都不利于学生最终形成正确的人生目标和正确的就业价值取向。具体变化特点如下:

(一)求职心态自信乐观,但缺乏自我认知,就业目标脱离实际

在国家倡导的“先就业,再择业后创业、先就业再发展、以创业实现就业”的求择就业理念指导下,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高职学生的求职心态开始乐观自信,但凭借一味追求个人兴趣、意愿的择业态度仍然存在,这都归结于学生缺乏自我认知,就业目标脱离实际。虽然高职学生没有挤入到考研、考公务员、去北上广等的队伍中去,但还是热衷于家乡就业、高工资就业、国企就业,甚至等待就业等。

(二)就业价值取向功利化、理想化

随着高校的扩招,我国专业知识强、高科技的人才多,如果大学生还对自己定位过高,将自己看成时代的经营、缺乏理性的评估,尤其是高职学生,那么他的求职路一定会遇到更多的困难和坎坷。很多高职学生把“自我价值”的实现作为职业价值的主要标准,在就业时,首先考虑工资、社会地位、工作岗位、工作环境,尤其是“90后”,在择业时更看重职业与个人兴趣爱好志向的吻合度,找工作快,辞职也快。

(三)淡社会价值,以实际利益为保障,就业途径非正常化

目前,各高职院校的就业都是“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制度,学生大多数是通过校园招聘会或社会招聘会进行双向选择,但近几年中却存在越来越多的非正常化的途径。据调查,60%的毕业生寄希望于父母,认为“拉关系、走后门”是就业的主要途径,更是自己的实际利益的保障,与社会价值完全脱离。

二、新常态下,高职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变化的原因分析

(一)个人因素

“90后”高職毕业生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与国内形势,其理想信念受到了深刻的影响。例如,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同时作为新常态下的他们,忍受不了没完没了的加班,宁愿不赚钱,也不被工作套牢,他们对生活的理解非常独特。从工作岗位的选择上,因为他们个性都比较强,所以更愿意展示个性、喜欢张扬,自我意识比较强。

(二)家庭和社会因素

人是环境的产物,任何人的思想都是在一定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形成和发展的,其实作为“90后”,他们很矛盾,一方面受“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传统观念影响,一方面又想追求好的生活、兴趣和爱好与自由。同时,家长的职业现状以及对职业的社会地位、经济地位、发展前途的思考往往影响着子女的择业选择。[2] 据对近几年毕业生的调查显示,他们获取就业信息来源的途径中,家庭提供的占40%,并且这些信息对其职业价值观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社会中,由于毕业生的压力越来越大,并受到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和侵蚀,所以在职业的选择上更加功利,更注重物质,而淡化了为社会作出贡献,为人民服务、谋福利的一些理念和思想。

(三)学校因素

目前,不仅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同时学校的压力也很大,并提上了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日程上,但实际上,在很多高职院校中并未得到足够的认识,教育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方法等也缺乏针对性和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高职院校缺乏“高职特色”

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级应用性人才”。这一目标就决定了高职学生的就业意识必须具备“基层意识”。但是,对于我国现有的大多数高职院校而言,无论是从教学资源的配置、教材的选用和编写,还是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评价过程等,都仅带有明显的服务城市的特点。因此,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就不具备基层服务意识。

2.就业价值观导向与思政教育想脱节

学校教育可以说对学生就业价值取向产生着重要的影响,而且是贯穿于始终的,往往影响远大于家庭对其就业价值观的影响。然而当前我国的教育教学改革还任重道远。从中小学教育到大学教育,都重传授理论知识、而轻文化素养的养成;重批评,轻鼓励;往往忽视个性化的教育,致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缺失。而表现在就业时,就是对自我认知的模糊、对事物判断标准的不稳定性,甚至价值观扭曲。

在高职高专院校,大多三年级都开设就业指导课程,但并未有效的与思政教育相结合,也可以说是整个课程体系设置的缺乏系统性。

三、新常态下,高职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引导策略

高职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问题的引导,本质上来说,应该属于思想教育的范畴,也是高等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就是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意识、职业理想、价值取向等,并对他们进行教育。鉴于以上多方面的影响,本文仅针对学生自身、家庭、社会、学校几个因素进行探讨:endprint

(一)利用大学生自身的主观特性进行引导

在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的今天,高职学生已经清楚的明白自己的定位,即受“大众化”教育,这种概念必须要让学生重新审视并得到重视。培养现代高职学生的阳光心态,正确认识自我,调整自己对未来就业的期望值,衡量自我,把我合理定位,积极主动的去进入社会,用平常心去对待就业选择过程中的挫折与失败。

(二)家庭营造良好的氛围,帮助学生完成就业价值取向的选择

作为主要影响因素的家庭,学生父母必须改变传统的观念,尊重孩子,注意培养孩子多方面的兴趣,独立性和责任感,协助学校督促孩子重视技能。其次,作为父母,要多鼓励孩子做自己感兴趣的工作,要懂得担当,还可以适当的鼓励孩子进行自我创业,在创业的过程中,多鼓励,多支持,让学生在家庭的支持下,去慢慢磨练,积累经验,迅速成长。

新常态下,父母的既希望孩子轻松,又希望孩子有成就的矛盾心理往往直接影响了孩子的抉择,从父母出发,就要抛开享乐主义、淡化名誉与利益,要引导孩子“职业没有好与坏,工作更没有好与坏”的认知。要引导孩子结合自己的个性特点选择职业,努力实现自我的社会价值。

(三)关注社会,关爱学生,为高职学生就业价值取向传递正能量

近几年,国家先后出台了很多的大学生就业优惠政策,如“三支一扶”、“大学生村官”、“免费师范生”等,缓解了部分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但社会因素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它不仅仅包括国家出台的这些政策,还包括比如说信息媒介的发展等诸多方面。新常态下,微信、QQ、校园网等多种媒体力量都应该为之所用,这些符合当代高职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媒介,社会要引导这些媒体,多传递正能量,多宣传和讲述自主创业、走进基层等的一些成功案例,进而来引导大学生正确树立自己的就业价值观,积極地进行就业价值的取向。

(四)学校要帮助学生认知自我、正确定位,进行就业价值取向构建

在就业价值取向的引导和构建上,正确认知自我,合理定位是基础和前提,更是一个关键性的要素。在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构建中,要轻理论讲授,重视实践活动的参与,帮助学生在校期间就通过一些实践来正确的认知自我,了解自己的优缺点,熟悉自己的性格与个性,同时对职业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高职院校要做好毕业生跟踪调查工作,及时反馈和收集毕业生本人和用人单位的意见和建议,并把这些进行汇总梳理向学校的各部门进行通报,不断地调整就业价值取向的引导策略和方法。

同时,高职院校开设就业指导课程,不仅要为大学生提供就业服务的指导,还要尽可能多的传递就业信息,帮助学生收集和整理就业的一些机遇,帮助学生做出正确的选择。

综上所述,高职学生的就业与择业是大学时期的一个关键环节,是大学生从学校走入社会,实现自我社会价值的重要时期。无论是学生自己、家庭、社会还是学校都应该重视,并努力引导形成正确的就业价值取向,正确认知自我,脚踏实地、虚心学习,找到合适的位置。

参考文献

[1]田景海.大学生择业社会学[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2

[2]胡维芳.后危机下90后大学生就业观的特点、成因与对策研究[J].青海社会科学,2010,(11);72-75

[3]王建华.论当前大学生就业观存在的误区与引导[D].华东师范大学,2010

[4]马鹏.大学生就业观教育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0

大学生价值观新特点及原因分析论文 篇4

随着社会突飞猛进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网上资料显示未来制约中国发展最重要的弊端就是人才需求能力的明显不足。众所周知高校毕业生是当今社会重要的人力资源,在人才市场上已经成为一支重要的生力军。随着高校大规模的连年扩招,在校大学生人数急剧增加,毕业生人数也越来越多。在毕业生数量日益增多的同时,我们必须认识到当今社会到底对哪些人才的需求,我们作为大学生又应该如何面对这个问题。

时至今天,二十一世纪需要人才的六大特征有这些:

1、具有明确具体的奋斗方向,积极向上,不断进取。

2、具有全球意识和国际竞争意识,敢于面对崭新世纪的挑战.3、具有广博知识储备,较扎实的基础知识,较深厚的专业知识,较广泛的邻近科学知识和科技发展前沿知识.4、具有较强的吸收容纳能力,能够通过学习实践不断丰富自已的知识储备和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5、具有观察,思考的分析能 ,能透过现象观察事物本他,并将自己的成果准确,清晰,有效地表现出来.、具有效强的创造能力,不拘于现有规模式的束缚,通过科学分析,合理推测,大胆想象及成功实践,创造新的社会及自然科学成果.然而,人们把当今社会的人才分为以下五种类型:

1、人裁,是那些能力又差、人品中等或偏差的人,这种人在企业里要坚决裁掉。

2、人豺,是那些人品差而能力强或中等的“人面豺心”的人,千万不能给他机会。

3、人材,是那些可造之材,可留下培训,然后根据具体情况或提升或淘汰。

4、人才,通常的人才,是企业里所需要的德才兼备的干才和将才,这些人要大胆使用,但对能力强,人品中等的人,要留有戒心。

5、人财,这种人才是企业可遇而不可求的,他能给企业创造大量财富。要合理授权、放手使用,让其做领导、做统率,使之与人才、人材组成最佳人才结构。而目前企业选择人才有八条标准:

(1)有强烈的进取心和责任感

(2)有较好的组织才能

(3)有较强的分析能力

(4)有较强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5)富有创造性

(6)有很好地团队精神

(7)具有正直的人格

(8)有善于学习的能力

某企业老板的一句话——不管你是什么大学毕业,你的毕业证,我都只当作收款凭证,因为它能说明的,只是你的家庭为你读书付过款,而并不能说明你有没有读过书。引起我们的强烈思考。首先第一眼看到这话就是震撼,震惊。大学生的毕业证真的这么不值钱吗?这位老板所说,他需要的是读过书的大学人才,所以我们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努力读书,也就是学习。学习对于我们学生而言,确实是再熟悉不过的了,从小学到大学,一直都在学习。可以说我们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学习中度过。但是现在的大学生在大学真的学了多少?在学习上花的时间究

竟有多少?

想起以前看到的一个观点:对于企业老板而言,利益,换句话说就是金钱,永远都是第一的,所以站在老板的角度想,要大学生读书的意义在于:第一,学习工作技能,如何为公司获取利益,这是最关键的,也是最基本的。第二,提高文化心理修养,大学生读的书可不应该仅仅是书本上讲的的技术,理论等等,更应该建立正确的人身观,价值观,世界观。这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来说,大学生就是新鲜血液,需要与时俱进的观念引导企业文化的建立,企业未来前进的方向。第三,学习是一种常态,不能说学习仅仅停留在学生时代,到了大学,如果读书成了爱好,建立一种学习的习惯,对于大学生进入企业的第一件事就是努力适应企业的工作,而这种适应必须通过学习。

那是企业所需要的大学人才。而现在的大学生的大学生活并不是学习读书那么简单,娱乐活动,游戏购物成了大学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而对于学习,很多人仅仅抱有60分及格,过了就行的态度。更何况,那60分都是有水分的,难道你敢说你真掌握了那60分的知识?一学期学得都是在考试前1周所学的,突击应付期末考试。这样拿到的毕业证确实没有多少价值。所以,我们怎么能怪老板这样说我们的大学毕业证呢?我们大学生活怎么能浑浑噩噩的度过那么4年呢?4年里学到的并不是科学文化知识,也不是为人处世的道理,那么我们该拿什么去和老板要薪水?企业对于现在的大学生的态度就如那句话所表现的,并不那么信任,这是大学生的悲哀。我们抓住这4年好好读书,努力培养自身素质,才能成为市场,企业真正需要的大学人才。

社会需要综合素质良好的大学生,职业发展趋势要求大学生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化,社会职业的变迁出现了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动荡,分化,重组的局面,新的职业种类层出不穷,传统职业的消亡和迁移方兴未艾,而且,这种反展变迁的态势还将继续下去。如今,信息产业异军突起,传统行业的变动,重组以及新兴的行业的出现和兴起,将为社会提供更多新的就业岗位。这就使大学生就业时,出现了与过去的大学生毕业分配时前所未有具体情况:

一、专业完全对口的岗位越来越少;

二、职业变动的可能越来越大;

三、行业特征不像过去那么鲜明;

四、是岗位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更新周期加速,复合程度提高,这些特征,将使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综合四肢的要求空前提高。

要想有所作为,大学生应该尽早确定择业目标,自觉地把大学学习同今后的就业紧密地联系起来,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提高实践能力,以适应职业岗位的要求。那么,大学生应具备怎样的素质呢?我认为:

一、良好的责任意识与道德水准。

二、拓展自己的知识视野,完善知识结构。

三、锻炼培养适应择业需要的实践能力。

人才市场竞争趋势要求大学生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高校毕业生就业方式一方面使毕业生在就业中有选择用人单位的自主权,另一方面用人单位在选择毕业生中也有自主权。这就形成了两个方面的竞争:一是用人单位为争夺理想人才而进行的竞争;二是毕业生之间为争夺理想职业而进行的竞争。据报道,在现在的就业市场上,复合型,双能型,创新型,外向型,经验丰富型,技能型和学习型人才较受欢迎,要成为这些类型的人才,必然要求其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大学

生的综合素质包括些什么内容,我认为,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主要体现在健康,智力,心理,道德,角色五个层面上。这五个层面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共同决定着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研讨过程中,我们明白到:社会上需要的人才是多样化的,而身为一位学生,可能离参与市场竞争还有一段距离,但我们现在就应该制定一份阶段性的或长远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不断提醒自己、鼓励自己,避免自己迷失方向,及早确立目标,然后逐渐实现,并抓紧时间,刻苦锻炼,而且是从身边小事开始积极锻炼,从而培养和提高自身的能力素质,为自己的未来铺好路。

大学生价值观新特点及原因分析论文 篇5

一、文秘专业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分析

1.时专业知识学习的非主动性

对专业知识所表现出来的非主动性是高职院校文秘专业大学生一个重要的心理特点。这种非主动性心理可以从课程这一外在层面来分析。文秘专业的学生所学的一个重点是写作,包括基础写作和文秘写作就文秘写作而言,它包含了许多应用文体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训练。应用文体的理论知识相对于文学作品显得比较枯燥和单调,不大容易激起学生,特别是占比重很大的女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应用文的种类繁多要掌握它们,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学生花费大量时间动手操作。其中有的应用文篇幅长.程序较多如调查报告、工作 总结。面对专业操作强度较大的实际要求,学生们往往有一种晨难和惰性心理,对于专业知识 自然 学习兴趣不高,课堂精力不集中,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学缺乏主动性必然造成学习效率不佳另外,文秘专业学生非主动性心理还可以从学生自身来探究。高职文秘々业学生的主体是“三校生”以及普通高中高考最后一批录取的学生。这种现实使他们一部分人有一种自卑心理,从而背上了不该背上的心理包袱,致使学受到严重影响。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学习基础比较差,自制力不强学习目标不很明确,学习态度不够积极,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有的学生就读高职并不是因为自身渴望学习,而是于无奈或出于应付家长的要求。与此同时社会对他们的相信和容纳能够达到何种程度,他们没有多少把握。这种自信心的不足也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对未来就业的焦虑

现今,普通高校大学毕业生就业越来越难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作为高职院校文秘专业的学生,他们通过一定的途径知道自己专业就业形势的严峻性:与其它一些专业搞产学研结合,校企联合办学,实行定单式培养,形成了“批发式”的比较乐观的就业状况相比,高职院校文秘专业各单位需求量则不大,只能是“零售式”的就业现状。就业形势的严峻性毋庸置疑使学生产生了对未来的焦虑心理。众所周知,高职院校文秘专业的学生多数是女生,虽然现在 中国 的开放和文明程度越来越高,但是社会_J一些单位、企业 对女性就业的性别歧视和偏见却依旧存在。只要社会上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的严峻性没有得到缓解,文秘专业学生在就业上的焦虑心理就不会消失。如果再遇到因为其他事情所带来的焦虑如因 考试 而产生的心理焦虑,这种心理就有可能演变成一种心理疾病,从而给学生、学校和社会带来不利的影响。

3.渴望理解、害怕孤独

文秘专业的学生多数是女生。作为女生,她们希望被关心、被呵护,希望自己的情感有一个宣泄的对象,希望自己有一个可以共鸣的知己。课程的繁多、考试的压力、文秘专业很强的实践操作性使得他们深深体会到了承受生命之重的酸甜苦辣。父母不在身边、中学时代的朋友各在一方的现实使她们在潜意识中对面临的孤独采取排斥的态度。于是.她们渴望自己的心声、自己的难处被他人所理解所感知。在文秘专业所开设的课程中,对文学作品的了解和欣赏是学生们必须要掌握的。学生阅读文学作船,作品中的意境、主题、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能够对学生心理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生或多或少有细腻、多愁善感、追求浪漫的心理特征。心理往往是行为的母亲。有什么样的心理往往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行为。基于害怕孤独、渴望理解等心理,文秘专业的许多学生在大学校同里找到了自己很要好的朋友,抑或涉入恋爱之中。他们常常陷入感情中不能自拔,而忽视了自身的理想和追求。

二、对策研究

面对高职院校文秘专业大学生所表现来的非主动性和焦虑孤独心理,教师应如何应对使他们健康 发展 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做好作:

1.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多进行社会实践,在社会实践中充分调动自己的学习能动性.拓宽视野。比如,带文秘专业的学生到省大型网书馆借书、查阅书籍,让学生根据手头资料培养自学能力;组织学生到省博物馆参观,了解省会的 历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视野;带学生到当地政府机关,了解当今各种公文的具体写法,请当地公司的秘书和当地政府部门负责撰写公文的人员介绍公文形成的整个过程。另外,还可以收集学校已发的公文,让学生辨别其写作是否规范,对不规范的公文加以修改;也可以让学生深入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了解它们的工作、经营管理情况和发展态势,展开社会调查,进行市场分析和评估,写出有关 经济 方面的调查报告。

这样,从收集材料到处理分析,从布局谋篇到写作成文.学生能独立地完成整个写作活动,学习主动性也日渐增强。

2.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教师要引导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水平和综合能力,确立对自己负责的观念。“培养学生在一个自由、民主和福利的 法律 社会中对自己的行为有责任感。” 现代 社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也是一个对人才要求越来越高的社会。高职院校文秘专业学生应该在老师的引导下,确立埘自己负责的观念,通过其它途径和相关职业技能 考试,不断提高自己的学历层次和学识水平,同时加强多方面的技能训练,只有这样,才能缓解对未来就业的焦虑心理,提升自己就业的自信心。

3.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 教育

大学生价值观新特点及原因分析论文 篇6

国外学者从不同视角提出了职业价值观的定义,如需求的满足(Super,1970)、工作的结果(Elizur,1984)以及终极状态与信念(Ros,1999)。我国学者金盛华和李雪 (2005) 对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研究将职业价值观定义为个体评价和选择职业的标准,建立了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手段与目的模型。

职业决策毫无疑问是人生的重要决策之一,陈世平、张艳和王晓庄(2012)采用实验法对大学生的职业决策进行了研究,超越以往问卷调查仅从宏观上考察群体决策特点的弊端,发现了大学生职业决策方案选择的影响因素。

有鉴于此,本研究拟探讨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特点及其与职业决策方案选择之间的关系。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工具

金盛华、李雪(2005)编制的大学生职业价值观问卷,共34个项目。(目的性职业价值观共四维度16个项目:家庭维护、低位追求、成就实现和社会促进;手段性职业价值观共六维度18个项目:轻松稳定、兴趣性格、规范道德、薪酬声望、职业发展和福利待遇。)

职业决策的选择上参照王沛、杨金花(2006)和陈世平、张艳(2009)的研究,根据“个人满意度”与“企业满意度”的匹配程度,设计3种职业决策方案供被试选择,即保守方案(个人满意度低、企业满意度高)、折中方案(个人满意度中等、企业满意度中等)和冒险方案(个人满意度高、企业满意度低)。

(三)数据处理

全部数据采用SPSS18.0进行录入、统计与分析。

二、研究结果分析

(一)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特点

总体看来,大学生手段性价值观得分高于目的性价值观(表1):目的性价值观六个维度中得分最高的两个分别是“成就实现”和“家庭维护”,“社会促进”和“轻松稳定”得分排名最后;手段性价值观的四个维度中得分最高和最低的分别是“职业发展”和“薪酬声望”。

对于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性别差异(表2),男、女大学生在目的性价值观上存在极其显著差异(p<0.01), 具体来说,在“社会促进”上男生得分极其显著地高于女生;在“地位追求”和“轻松稳定”上女生得分显著高于男生(p<0.05);在“成就实现”上差异边缘显著(p<0.10),女生得分高于男生。男、女大学生的手段性价值观无显著差异。

三个年级大学生的目的、手段价值观均无显著差异。但在目的性价值观的“家庭维护”维度上,三个年级存在边缘显著差异(p<0.10),事后比较发现一年级学生得分高于三年级学生。在手段性价值观的“薪酬希望”维度上三个年级存在显著差异(p<0.05),事后比较发现三年级学生得分显著高于另外两个年级;在“福利待遇”维度上三个年级学生得分差异边缘显著(p<0.10),二年级学生得分低于另外两个年级。

(二)大学生的职业选择

不同性别、不同年级大学生在职业决策中方案选择的具体情况见表3。从各方案选择的人数上看,绝大多数大学生选取各条件均处于中等水平的折中方案。其次是个人满意度低,但企业满意度和成功获得岗位机会高的保守方案。选取冒险方案的学生人数最少。

x2检验结果显示,性别、年级均是影响大学生职业决策方案选择的因素。性别因素上两者的相关出现边缘显著效应,x2=4.88,p=0.09。年级因素上两者的相关显著,x2=10.79,p=0.03。

(三)大学生职业价值观与职业选择的关系

按照大学生在目的、手段职业价值观上的得分情况,分别将被试进行得分高、中、低的分组(高分组为得分高于平均数一个标准差者,低分组为得分低于平均数一个标准差者,其余为中间组),x2检验结果显示,手段性价值观高、中、低三组在决策方案选择上存在显著差异x21/323=11.57,p=0.02。目的性价值观的三组被试在职业决策方案选择无显著差异。

三、结论

目前,国内外学者关于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维度尚未实现统一,从二维度到六维度各有代表。国内较有代表性的是凌文辁的保健、发展和声望三维度划分以及宁维卫的生活方式、进取心、声望、工作安全和经济地位五维度划分。此外,本研究采用的金盛华与李雪的研究因其对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进行了分层的研究而尤其适用于大学生被试。

本研究结果发现,男生在“社会促进”这一内隐性动机标准的价值观因子上得分高于女生,并达到了极其显著的水平。虽然本研究的被试均为90后的大学生,但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仍然较深刻,因此在“施展个人能力与特长”、“改变令人担忧的社会现状和提高我国在某行业的世界竞争力”以及为“社会发展创造”价值方面内隐性地具有社会责任意识,这一结果令人欣慰。而女生在“低位追求”和“轻松稳定”上得分显著高于男生,一定程度上说明女生无论从内隐动机还是外显的条件标准上比较关注个人的发展和福利。这也为我们进步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引导提供了参考。而职业价值观无 显著的年级差异,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大学阶段学生价值观已处于相对稳定的阶段。仅在“薪酬待遇”上三年级学生得分显著高于另外两个年级。这与大学生的实际情况相吻合,大三学生已经开始真正面临走向社会的压力, 他们对经济独立的渴望与需求相对其他年级更加迫切。求职过程的经济成本,也使他们逐渐面对现实,对薪酬有所要求。

虽然研究中大多数被试均采取折中方案,但结果仍然发现了性别和年级因素与职业决策方案选择之间的关系。男生中选择冒险方案的较多,这与传统文化中男性一直被教育“果敢”、“开拓”相关,而女性则在职业选择中更对地被建议“稳妥”。此外,三年级学生中采取冒险方案的较多,这也体现了“临门一脚”的博弈心理。

从人生发展来看,职业选择是实现整体生活目标的一种手段,且对于迫切需要解决走向社会这一要求的大学生来讲,价值观的外显条件标准无疑能够直接影响到他们的职业决策。因此,本研究结果发现,大学生的手段性价值观与职业决策之间的显著关系是合乎社会现实的。内隐性标准对于迫切需要解决燃眉之急的大学生来讲影响并不大,或许在成为一个职业人之后,在做出职业再选择的时候,目的性价值观的影响会更加凸显。

摘要:为了解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特点,文章对大学生的目的性价值观和手段性价值观进行了调查,并探讨两种职业价值观与大学生职业方案选择的关系。结果表明,大学生职业方案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受性别和年级的影响,手段性价值观与大学生职业决策方案的选择关系显著。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价值观,职业选择

参考文献

[1]金盛华,李雪.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手段与目的[J].心理学报,2005,(5).

[2]陈世平,张艳.风险偏好与框架效应对大学生职业决策的影响[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9,(3).

[3]王沛,杨金花.大学生职业决策和自尊、成就动机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1).

大学生价值观新特点及原因分析论文 篇7

摘 要 “80后”是一个散布于多元社会各个阶层的综合群体,而非一个独立的阶级或阶层。其体育价值观对今后体育文化的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综合论述“80后”体育价值观的特征,并透视其转化背后的原因,重点提出了加强改革,促进体育文化自身发展;加强思想教育,增强“80后”的社会使命感;培养积极健康的审美观;营造体育学习、锻炼的教育环境等措施应对“80后”体育价值观的转变。

关键词 “80后”体育价值观 转变

“80后”即1980年以后出生的人群,是一个散布于多元社会各个阶层的综合群体,而非一个独立的阶级或阶层。大多生活在市场经济条件和科技文化昌盛并被现代社会生活氛围所裹挟的时代,其观念、意识、信仰、价值、生活方式等与改革开放之前出生的人有着明显的不同。当然“80后”的体育价值观也在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中,悄然发生的转变。众所周之,“80后”已逐渐的转化为促进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承担着社会进步的重任。

一、“80后”体育价值观特点

(一)时尚,娱乐

“80后”价值观日益偏离主体价值,呈多元化趋势。“80后”对自我实现、生活质量的提高与服务社会得到社会认同三者之间的统一,有着更强烈的渴望。在体育道德标准方面,他们对体育道德有着广泛的宽容,表现在他们能从心理上认同或接受许多以前不被人们所接受的思想和行为。在体育价值方面,“80后”已逐渐摆脱以往理想主义的狂热,表现得冷静甚至冷漠,对体育的参与多样化,尽管其中带有明显的功利性和短期性的色彩。他们遵守体育规则,讲究理性,并张扬个性。

(二)过度强调自己

一方面,“80后”对社会交流的渴望越来越高,他们担心自己在时尚文化的潮流中落伍;另一方面,他们又很强调个性,强调一种自主的选择。他们往往从流行元素中找到适合自己的部分,然后融入自己的特色感觉和喜好。时尚文化中的自我至上价值观与“80后”膨胀了的自我意识,在一种反传统反主导文化的轨迹上汇合在一起,使他们对以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为根本道德原则的社会本位价值观日趋淡漠,一些“80后”的自我观念已开始滑向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本位价值观,并过于强调个人主义,对奉献、铺垫、等缺乏认同感。

二、“80后”体育价值观转变的原因

(一)经济的快速发展

改革开放使我国的经济生活发生了深刻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最终被确认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这是我国当前社会价值观发生变化的根本内在原因。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同社会实践主体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市场体制是充满生机的经济体制,它能最大限度地激活个体潜能,满足个体需要,促进个体发展,其本质上是对主体意识的接纳。

(二)体育的发展以及功能的不断拓展

20世纪80年代,体育开始关注人自身的发展需要,体育的健身功能、休闲娱乐功能和经济功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这一阶段,竞技体育得到了强化,通过大型赛事为国争光、激励和教育民众成为体育的重要任务,体育的社会整合功能和教育功能得以充分体现,体现了人本位与社会本位相结合的体育价值取向。到90年代以后,党的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模式,这标志着体育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和社会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体育产业的兴起和发展,使人们逐步认识到:体育不是纯消费的福利型事业,而是“具有产业性的社会主义公益事业”。

三、如何应对“80后”体育价值观的变化

(一)加强改革,促进体育文化自身发展

通过促进体育文化自身发展来应对“80后”体育价值观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要充分调动体育文化内部的积极因素,使体育文化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二是要大力弘扬主流文化,通过主流传媒来遏制商业传媒的滥俗,通过宣传公平竞争、努力拼搏、不断进取的体育精神通来消解商业传媒对“80后”的负面影响;三是加强体育文化的管理,严厉打击各种粗俗的、暴力的体育文化对“80后”的侵害。以正确的价值方向引导体育价值观和适宜于“80后”的生活方式与休闲观念。

(二)培养积极健康的审美观

体育运动为培养学生“运动美”、“形体美”、“行为美”提供了一块独特而富有魅力的沃土。学生在从事体育运动中,找到适合自己美感的运动项目去尽情地发挥,从中获得美的欣赏、美的享受,它不仅是一个比体质、赛技术的问题,而且是一个赛风格、比道德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把体育与美育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积极健康的审美观,从而激发自我锻炼的欲望。,要帮助青年造就审美的人,实现真与善的统一,使他们在审美领域中得到既合规律又合目的的自由愉悦。根据新情况与时俱进地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营造体育学习、锻炼的教育环境

学校及社会的体育环境是“80后”体育价值观形成的土壤,主体体育动机行为的改造,既要靠其长期体育实践的磨练,也要靠体育文化环境日积月累、潜移默化的熏陶。就体育环境的营造来说,据其形态不同可分为硬环境和软环境,但其核心之处在于将封闭式体育环境转化为开放式的,为人们提供丰富、多样的体育活动内容、开放的活动空间、弹性的活动时间。在软环境方面,重在形成一种有利于提高“80后”体育文化素养的氛围,同时注意隐性因素的潜在影响,建立健全各种体育协会和俱乐部并充分发挥其作用,有系统的组织一些丰富多采的健身、竞赛等活动;加大体育文化的宣传力度,充分发挥网络、广告版等作用。

參考文献:

[1] 龚敏.组织行为学概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

[2] 王燕飞,朱建清.关于大学生体育价值观与体育行为问题综述[J].浙江体育科学.2005.12.

轮滑的特点及锻炼价值 篇8

轮滑也叫“滚轴溜冰”、“溜旱冰”,它是水冰在陆上辅助训练过程中逐渐演变形成的运动项目。同水冰相比,它更刺激、惊险和时髦,而且四季皆宜。旱冰和水冰的技术动作要求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场地和器械有所不同,是穿着带滚轮的特制鞋在坚硬的场地上滑行的运动。

轮滑作为一种娱乐项目在19世纪末传入我国,而作为一种体育项目来发展还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作为体育项目,轮滑在我国还处于发展阶段,但作为一种休闲运动,早已在全国各地普及了。轮滑是借助半机械性轮滑鞋在路面上展示自己体能与风采的运动,深受青少年的喜爱。具体地讲,它有如下特点:

娱乐性:轮滑有很强的娱乐性和趣味性,通过这项运动,可使人们从平时紧张、压力繁重的学习和工作中解脱出来,达到身心放松的目的。

健身性:轮滑是一项全身性运动,它能促进心脑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机能的改善和代谢作用的加强,能增强臂、腿、腰、腹等肌肉的力量和身体各个关节的灵活性,特别是对人掌握平衡能力上有很大作用。

工具性:除了上述两个特性外,轮滑还具有很多体育项目所不具备的一个特性,就是它可以当做交通工具。一般情况下,在平整的路面上,轮滑都可以代步成为交通工具。

直排轮滑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轮滑,是一项适合所有年龄层次爱好者的健康时尚休闲的大众运动项目。作为种休闲运动项目,轮滑既可以在室内场馆开展,也可以在户外开展,可以说它是一项不受场地限制的运动项目。在轮滑活动中你既可以体验到刺激,同时也可以放松身心,以轮会友。轮滑运动的价值可以归结为如下几点:

1、轮滑运动是一项时尚的运动。现在很多城市中的年轻人在熟练掌握轮滑技术后喜欢在自己心情低落或感觉生活乏味时,穿上轮滑鞋,戴上耳机,在音乐声中体验如风般的感觉,他们那活力的身影也为我们的城市增添了不少活力和时尚的感觉。

2、轮滑运动是一项很好的健身运动。经常参加轮滑运动,除了可以能够全面的锻炼人体的力量、灵活性、柔韧性和协调性外,还可以增强你的心理素质。轮滑注重速度中的高度平衡,有助于脑部神经和身体各方面的协调与均衡发展,能够改善容易头晕、走路内八或容易跌倒之毛病。

3、轮滑是一种环保的生活方式。在如今城市污染严重、环境恶化的情况下,轮滑这种新型便捷的交通工具,却是绝对绿色环保的,而且是低投入,同时,可以让使用者得到有效的运动。

4、轮滑运动可有效地改善和提高运动者的机体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提高呼吸系统、消化系统、血液循环系统等内脏器官的功能,能够全面协调和综合发展人体的速度、力量、耐力、灵敏等各方面素质,特别是对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大学生价值观新特点及原因分析论文 篇9

(一)消极的思想特点

1.攀比心理较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特别是对“90 后”大学生而言,基本的温饱问题已经得到解决,他们会更加追求享受生活。因此,当他们面对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的诱惑,就会想办法去追求,特别是看到身边其他人拥有某种流行或者前卫的物品时,他们就会想办法也要拥有,而且会互相攀比,想要在自己的小圈子里有突出的表现。因此,现代“90 后”大学生都具有攀比心理。

2.眼高手低

很多“90 后”大学生都具有十分优越的生活条件,因此他们不必为生活发愁,再加上他们作为大学生的那种优越感,导致他们眼高手低。在找工作的时候,对于工作条件不理想的工作,他们宁愿在家里啃老也不肯去屈就,那种优越感让他们对生活和工作的起点的要求很高。同时,“90 后”大学生迫切想要发挥出自己的价值,想要一展拳脚,没有什么耐心做基层工作,总是觉得没有发挥自己才能的机会,但实际上他们的能力根本不足以支撑他们的优越感,这种眼高手低的思想极大的限制了他们的发展。

(二)积极的思想特点

1.思想开放

改革开放促使“90 后”大学生的思想更加开放,由于文明的进步和教育的发展,“90 后”大学生思想上的束缚得到降低。在大学校园里,我们很容易就可以看到那些处于热恋中的学生在秀恩爱。这种思想上的开放除了表现在伦理上,更多的是表现在大学生的创造性上,当前“90 后”大学生不会盲目的迷信权威,他们敢于挑战,他们敢于跳出常规,给思想更多的空间去进行创造。

2.较强的自主意识

随着虚拟网络环境的形成,90 后大学生人际交流与交往的范围不断扩大,在这种无差别的交流平台中,学生的自我意识得到了培养,同时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对知识层面扩展非常有利。但是任何事物都具有双面性,这种虚拟网络环境的形成为90 后大学生提供了绝对“自由”的空间,他们在这种环境中逐渐形成了自由散漫的风格,行事变得更加具有自主意识,难以捉摸,这无疑为大学生思政教育增加了难度。

二、当前“90 后”大学生教育管理的创新

(一)体现人性化

在当前“90 后”大学生的教育管理上,要体现出人性化管理。人性化管理的方式是要求我们在管理上要以学生为主,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要给予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让他们在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中更好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人性化的管理不仅能够减小学生的束缚,让他们更加自由,在心理上容易接受,而且还能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出他们的创新能力。人性化的最重要的特点是体现在“人性”上,而大学生都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成年人,我们应该相信他们能够处理好自己的“个性”问题,不需要学校在管理制度上多加束缚,否则不仅不能管理好学生,还会让学生心里产生叛逆心理。

(二)引入先进的教育管理手段

中国的大学教育起步较晚,教育管理的理念和方法都存在不足,创新教育管理就是要我们不断的引进先进的教育管理手段,结合我国大学教育的实际情况,创造出属于我们自己的教育管理手段。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在进行教育管理的时候需要引入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提高教学管理的效率。同时还可以引进国外一流大学的管理经验和管理理念,不但可以满足大学生崇洋媚外的心理,而且能够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弥补自身教育管理制度上的不足。通过不断的吸取和改革创新,制定出适合自己学校教育管理的制度。

(三)开展具有思想指导意义的活动

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是大学生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如果你要他们去找专门的心理老师或者去读一些思想教育的书籍,他们会觉得没有面子和枯燥。因此在对“90 后”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方面要进行一些创新。我们可以将课堂从教室内引入到课堂外面,开展一些积极向上的活动,将思想教育蕴含在活动之中,让大学生在活动中进行思想教育。开展一些具有意义的活动不仅可以增加大学生参加学习的兴趣,而且可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指导他们的言行,促进他们健康成长。这种开放的教育方式十分适合“90 后”大学生的思想特点,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

三、结语

大学生价值观新特点及原因分析论文 篇10

麻醉教学临床特点教学方法教学特点麻醉学是临床医学中重要组成学科。近年随着麻醉专业的发展,使得麻醉继续教育工作得到强化,从而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目前,麻醉专业临床带教中,与过去单纯基层人员进修相比,学生的构成更加复杂,层次众多,因此学生水平也参差不齐,学生中除了有规培人员外,还有非编制人员,硕士研究生、本科实习生,人员背景复杂,从而为临床教学带来困难。因此,过往传統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合新形势下的麻醉教学,寻找新型符合新形势环境下麻醉专业教学方法对提高学生专业知识技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本文将于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对麻醉专业学生应用新型的教学方法,现报告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临床资料

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对麻醉专业50名学生应用新型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男生25名,女性25名,年龄18~22岁,平均年龄(20.2±1.3)岁,并与该班学生2011年9月至2012年8月实施的传统教学方法教学效果进行对比。

1.2方法

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对麻醉专业学生应用新型的教学方法,具体教学措施如下:

1.2.1加强学生专业知识学习

由于麻醉专业学生构成多样化,对麻醉技术的掌握程度存在差异,因此教师应将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划分,从而制定个体化的教学方案,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设计符合学生基本情况的教学方案,以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理论的学习能力。

1.2.2加强学生基本技能培训

在个体化教学方案中,带教老师应熟练掌握每个学生的基本情况,让学生清楚了解麻醉技术及麻醉知识相关知识,并在麻醉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学生学习成绩及水平将学生分到同一小组以方便教学。同时应缩短教师讲课的时间,增加学生独立操作的时间,让每个学生能亲自进行麻醉操作,以增加学生技能操作水平。

1.2.3开展专题讲座

每周对学生开展业务学术讲座,征求学生意见及建议,将学生中常见的疑难问题以学术报告的方式展示出来,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及掌握。

1.2.4注重学生心理素质培养

在临床实践中经常遇到不同类型的患者,麻醉的成败决定患者手术是否成功,加之麻醉过程中常遇到各种突发事件,因此需要学生做出各种应急反应,因此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及应变能力,这样才能避免发生医疗事故、纠纷。通过培养学生冷静、果断处理问题的性格,对培养学生成为一名合格的临床医生具有重要的作用。

1.3问卷调查

分别于两阶段对同一班级学生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调查表共包含10项资料,采用不记名的方式记录调查表,并对各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1.4统计方法

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中认为,教学方法可提高学习成绩、临床思维能力、独立解决问题能力、自学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记忆理解能力、团队意识、沟通能力、学习兴趣的人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不断完善,医疗市场上也较以往发生了具大的变化,病人在选择医疗市场时也较以往有了更多的选择,对医院及医生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同时随着人们观念的转变及自我意识的提高。因此,医院及临床医生在为病人诊断的过程中必需给予病人选择权、隐私权、知情权等权利,原有的临床麻醉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在病人医疗就医的要求。为了避免产生医疗纠纷事件,同时也为了提高医院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因此在临床学生的学习及培养的过程中,更加应该提高学生临床应用能力及实际问题解决能力,从而满足新形势下临床医学麻醉科的要求。通过加强学生专业知识、基本技能培训、开展专题讲座、加强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等临床教学方式,可有效提高学员对麻醉科理论及实操的掌握水平,从而为临床麻醉科培养高质量、高素质的医学生。

参考文献:

[1]赵欣,王强,王增春.康复专科医院麻醉医师规范化培训[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1,17(04):393-394.

[2]王宪,周卫红,孙翠银.对综合性医院继续医学教育的探讨[J].继续医学教育,2005,19(01):26-27.

[3]刘瑶,郭曲练,鄢建新.麻醉科进修医生的学与教[J].继续教育,2006,6(01):56-58.

大学生价值观新特点及原因分析论文 篇1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2月接受手术治疗的42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年龄26~44(平均35.6)岁。

1.2 临床表现

患者均存在月经不规律,表现为阴道异常排液或流血,盆腔包块12例,伴不孕20例,伴腹痛8例,阴道排液2例。手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为:腺鳞癌7例,浆液性腺癌11例,低分化腺癌6例,高分化腺癌18例。其中合并子宫内膜息肉10例,不典型增生11例。

1.3 方法

本次研究中采用SSI ̄20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5~10MHz,常规情况下检查患者的盆腔、子宫以及附件情况,重点监测子宫内膜病情,发现病灶后详细记录病灶的形态以及大小,并对照正常的肌层回声,判断是否出现肌层浸润。并根据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详细记录血流动力学的指标。比较手术或刮宫的病理检查结果与超声检查结果。

2 结果

42例患者超声检查显示,均存在回声不均以及内膜增厚情况;7例伴宫腔积液,其中4例可见盆腔包块;15例肌层内检查可见不规则低回声紊乱区;20例伴宫腔不均质回声区,其中12例病灶凸向宫腔,且宫腔线消失。彩色多普勒血流图(CDFI):24例出现紊乱的血流信号,11例可见混杂的棒状或斑点状的血流信号;频谱特点显示为高速低阻力型,其中35例血流阻力指数(RI)<0.5。本组42例患者中,误诊7例,分别为子宫肌瘤伴内膜增生3例,子宫内膜增生1例,子宫内膜息肉3例。

3 讨论

子宫内膜癌为一种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初期无明显临床症状,一旦病发,患者症状表现为疼痛、阴道排液以及子宫出血。相关临床研究表明,年轻女性该疾病的发病率,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影响女性正常生育功能以及生命质量。当前临床并未明确该疾病的具体发病原因,分析研究认为年轻妇女子宫内膜癌的发生主要与无孕激素拮抗的雌激素长期作用相关。相关文献研究表明[1],年龄小于40岁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多合并多囊卵巢综合征,临床研究认为应用外源性雌激素治疗以及自身内源性雌激素增加是导致年轻妇女子宫内膜癌发生的高危因素。组织学研究表明,年龄妇女子宫内膜癌的病理变化最为常见的是高中分化内膜样腺癌,预后效果良好。浆液性腺癌、低分子腺癌以及透明细胞癌发病率较低,但可能会出现早期宫外转移,影响预后效果。早期超声检查并结合宫腔镜或诊断性刮宫检查可明确诊断患者疾病[2]。

本次研究中,所选取的患者均为年轻妇女患者,经超声检查可见均存在回声不均以及内膜增厚情况;7例伴宫腔积液,其中4例可见盆腔包块;15例肌层内检查可见不规则低回声紊乱区;20例伴宫腔不均质回声区,其中12例病灶凸向宫腔,且宫腔线消失。CDFI:24例出现紊乱的血流信号,11例可见混杂的棒状或斑点状的血流信号;频谱特点显示为高速低阻力型,其中35例血流阻力指数(RI)<0.5。误诊7例,分别为子宫肌瘤伴内膜增生3例,子宫内膜增生1例,子宫内膜息肉3例。分析误诊发生原因:(1)所选取患者均为育龄女性,临床就诊表现为月经不规律;(2)随着月经周期的变化,子宫内膜的厚度也会发生变化,在子宫内膜病变中,育龄期以及绝经期女性均会表现为异常子宫出血情况,经声像图检查显示可见宫腔回声会不规则增或或规则增厚,经临床病理检查可见内膜处于增生阶段;(3)临床医师的诊断技术仍需进一步提高[3]。

综上所述,年轻妇女子宫内膜癌均具有特定的超声图像以及临床表现,经形态学观察同时结合CDFI血流动力学检查可明确诊断鉴别患者疾病,提高临床诊断水平,有利于早期给予患者有效治疗,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摘要:给予抽选的42例年轻妇女子宫内膜癌患者实施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与病理检查结果比较分析。超声表现为:均存在回声不均以及内膜增厚情况;7例伴宫腔积液,其中4例可见盆腔包块;15例肌层内检查可见不规则低回声紊乱区;20例伴宫腔不均质回声区,其中12例病灶凸向宫腔,且宫腔线消失。CDFI:24例出现紊乱的血流信号,11例可见混杂的棒状或斑点状的血流信号;频谱特点显示为高速低阻力型,其中35例血流阻力指数(RI)<0.5。误诊7例,分别为子宫肌瘤伴内膜增生3例,子宫内膜增生1例,子宫内膜息肉3例。通过超声诊断年轻妇女子宫内膜癌,可明确诊断患者具体病灶,提高临床诊断有效率,其临床价值显著。

关键词:年轻妇女,子宫内膜癌,超声诊断

参考文献

[1]王虹,孙丽莎,李妍芳.年轻妇女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3):618-619.

[2]吴静,张倩,任美杰.年轻妇女子宫内膜癌超声诊断特点及临床意义[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3,15(10):715-716.

大学生价值观新特点及原因分析论文 篇12

【摘要】: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生力军和接班人,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影响着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所以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科学的价值指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价值核心,是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对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高度概括和总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我国公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的思想和行为具有规范和引导作用。大学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必然成为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加强对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可以有效地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是培养大学精神以及建设和谐校园的理论保证。本文通过发放问卷进行调查,并通过统计得出结果,用实证的方式去探究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状及特点,寻求相应的教育对策改进和解决当今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核心价值观大学生价值观文化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641 【目录】:摘要6-7Abstract7-10绪论10-1

4一、问题提出背景10-1

1二、研究意义1

1三、国内研究现状11-1

3四、研究方法13-141问卷

调查及其情况14-171.1调查问卷设计基本情况141.2问卷反映出的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14-17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17-242.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7-202.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20-243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24-293.1培养大学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24-253.2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内涵25-273.3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27-294我国当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的问题29-354.1社会环境对大学生的影响29-304.2互联网的影响304.3各种思潮相互激荡30-314.4家庭与学校教育脱节且相互冲突31-334.5大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33-355构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途径35-575.1提升教育者素质35-405.2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40-415.3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载体41-455.4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评估机制45-475.5从文化和文化产品维度构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7-525.6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产品的重要意义52-555.7引导当代大学生建立正确健康的文化消费观55-57结语57-58参考文献58-60致谢60-61附录61-63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63-64

上一篇:红白理事会制度下一篇:论党员干部的干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