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网瘾(共12篇)
学生网瘾 篇1
上网综合症主要症状有:上网后精神极度亢奋并乐此不疲, 长时间使用网络以获得心理满足, 上网后行为不能自制, 或通过上网来逃避现实, 并时常出现焦虑、忧郁、人际关系淡漠、情绪波动、烦躁不安等现象;对家人和朋友隐瞒自己是“网虫”;上网时间每次都超过原来计划, 甚至整夜地游荡在虚幻的环境中, 而到白天工作时则昏昏欲睡, 对现实生活无兴趣;不上网时手指会不停地运动, 严重时全身打颤、痉挛、摔毁器物;甚至只是为了活下去不得不吃饭和睡觉。据《2005年中国青少年网瘾报告》显示, 目前中国青少年患上网瘾的比例达13.2%, 另有13%的青少年存在网瘾倾向。如何让自己的孩子远离“网瘾”成为不少家长的心头大患。那么你知道什么样的孩子最易染上“网瘾”?怎样才算是染上了“网瘾”?如何正确地引导孩子远离“网瘾”, 从“网瘾”的“魔爪”中挣脱出来?
一、五类学生容易得网瘾
第一种:学习失败的孩子。由于家长、教师对孩子的期望过于单一, 学习成绩的好坏成为孩子成就感的惟一来源, 一旦学习失败, 孩子们会产生很强的挫败感。但是在网上, 他们很容易体验成功:网络游戏中闯过任何一关, 都可以得到“回报”, 这种成就感是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很难体验到的。
第二种:学习特别好的学生。不少本来学习好的学生在升入更好的学校后, 无法再保持原有的名次和位置, 他们对“努力学习”的目的产生了怀疑。按照教师和父母的逻辑, 学习是为了“上大学—找到好工作—挣钱”, 当他们失去了为“名次”、“位置”等学习的内在动力后, 无法认同教师和父母的逻辑。于是, 一些人开始迷恋网络。其实, 造成这些孩子依赖网络的根本原因是他们没有形成正确的学习观。
第三种:人际关系不好的孩子。许多学生虽然成绩不错, 可是性格内向、猜忌心强, 而且小心眼, 碰到问题没能得到及时解决就沉迷于网络, 学习和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第四种:家庭关系不和谐的孩子。随着离婚率、犯罪率升高等社会问题的增多, 社会上的“问题家庭”也在增多, 这些孩子通常在家里得不到温暖。但是在网络上, 他们提出的任何一点小小的请求都会得到不少人的帮助。现实生活和虚拟社会在人文关怀方面的反差, 很容易让“问题家庭”的孩子“躲”进网络。
第五种:自制力弱的孩子。不少上网成瘾者都有这个问题, 自己也知道这样不好, 也不想这样下去, 但是一接触电脑就情不自禁。这是典型的自我控制力不强。
二、家长要学会弹性引导
家长在孩子的“脱瘾”过程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 必须打破原来一味打骂埋怨或者放纵溺爱的传统做法。家长应该定期与孩子交流, 创造有利于孩子的成长环境, 满足孩子正常的人际交往、游戏等方面的需求。家长们要更新观念, 提高对网络时代的认识, 不能因网吧出了几起事故就谈网色变, 不让孩子上网。
家长要学会上网, 若不懂网络, 就不能正确引导孩子上网、督促孩子健康上网。应该注意发现孩子上网时碰到的问题, 及时与其交流, 一起制定有利的措施并共同解决。同时家长还可以在电脑上设置防火墙, 防止孩子受到不良文化和信息的影响。
家长要善用网络, 当好孩子的引路人, 要引导孩子选择有利于他们成才的网站。
家长要适时监督, 把握孩子在家上网或去网吧的质、量、度。孩子自制力差, 综合判断能力较弱, 父母要适时提醒, 适当督促孩子上网有度, 并郑重告诉孩子不要浏览色情网站。
家长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学治疗知识。很多家长面对子女网络成瘾, 往往是苦口婆心地劝说、哭诉, 最终束手无策。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正确面对, 并用适当方法去改变孩子, 转移孩子的兴趣, 帮助他们走出网络成瘾这个迷阵。一味溺爱、放纵, 最终导致孩子性格不成熟, 独立处理问题能力差, 使孩子不能合理应对外界事物;要么对孩子严加看管, 甚至将其关在家里, 不能出门。一旦孩子网络成瘾, 便恨得咬牙切齿。这些对孩子的错误教育方式, 都是导致网络成瘾的高危因素。事实上, 对孩子施行正确的家庭教育, 是改变网络成瘾问题的关键。善于“弹性说服”, 要设身处地为孩子着想, 了解孩子的需要, 切忌危言耸听。家长强化鼓励孩子的长处, 必要时可暗示不足之处;让孩子独立承担家务劳动, 并长期坚持;经常与孩子共同完成其力所能及的工作;遇事征求孩子的意见, 并采纳合理的建议;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 及时协助孩子调整心理状态。
间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可以带孩子出去旅游, 这样既能开拓孩子的眼界, 又能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交际能力。
家长在社区中, 还可以联合其他家庭, 在小区中营造健康的文化交流环境。在学校不能控制的业余时间, 可在社区的帮助下, 组织孩子搞些有益的网络竞赛, 宣传网络技能, 通过家庭的比赛和交流, 引导孩子怎样正常使用网络。
三、家长对网瘾认识的误区
误区一:认为“网瘾”不是病, 把孩子对网络的痴迷单纯地当作一种心理问题, 认为不用治疗。
纠正方法:网络成瘾和吸毒、酗酒一样, 表现为孩子如果不上网就会浑身难受。戒除“网瘾”是要通过有效的药物和心理配合治疗。
误区二:认为“网瘾”戒了就好了, 不会再复发了。
纠正方法:在戒除“网瘾”的过程中, 有些孩子表现为不配合, 出现反复。家长要督促孩子在戒除“网瘾”之前最好不要碰电脑。这里有个间隔期。网络成瘾后一定要有一个真正的隔离期, 这个时间有的需一个星期, 有的需一个月。要遵循教育规律, 不断尝试采用各种办法, 耐心地打开孩子心中的一个个死结, 最终使孩子彻底戒除“网瘾”。
四、典型案例
案例1:家长李先生一到暑假就坐立不安, 因为放假时, 上职高的儿子强强每天总是喜欢玩会电脑。为了防止儿子染上“网瘾”, 李先生从孩子坐在电脑前就开始紧张不已, 一直在房间内走来走去, 对孩子啰嗦不断, 后来在电脑上设置了密码, 甚至拔掉了网线。强强非常气愤, 经常偷偷跑到外面的网吧去上网。
分析:其实孩子每天上网不超过2小时, 就不能算是“网瘾”, 家长大可不必过于紧张。对此不应该制止, 反倒应该鼓励, 因为网络上一些先进的资讯, 恰恰是对孩子十分有帮助的。
建议:首先家长应该对“网瘾”有正确和科学的了解, 不要对孩子正常的上网活动横加阻挠, 其次要把握与孩子沟通的技巧, 因为粗暴的教育方式不仅不能正确引导孩子, 反而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 特别是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 自我意识正在增强, 无端的指责会造成孩子的逆反情绪。
案例2:今年高二的李莉 (化名) 喜欢上网和网友聊天, 倾诉心事, 每个星期只上两次, 时间都不超过2个小时。但是李莉妈妈特别担心她在网上“遇到坏人”, 李莉一上网打开QQ开始聊天, 妈妈的唠叨也随之而来, 李莉经常是忍无可忍。久而久之, 李莉和妈妈之间的话越来越少, 孩子在家里也变得很冷淡。
分析:现在, 网络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交流工具, 孩子上网聊天, 只要是在正常的范围内, 不影响学习和生活, 都可以视作是一种正常的需要。而且孩子在网络上正常交友, 对于收集信息、宣泄情绪都是有帮助的。
建议:家长应该理解孩子, 不要无端地指责, 更不要与孩子形成情绪上的对立, 应该正常地引导孩子健康地使用网络, 利用网络聊天中有利的因素来充实自己的生活。家长也可以适当地与孩子共同学习使用网络, 这样既可以亲身体验网络, 又可以找到与孩子的共同语言, 拉近彼此间的距离。
摘要:未来的世界是网络的世界, 学生作为21世纪的主人, 掌握相关的网络知识十分必要。然而, 网络又是繁杂的“社会”, 为此, 学生上网要防止网上不良倾向的侵害, 认识网络的危害性, 掌握好网络这把双刃剑, 特别是要注意上网综合症, 俗称网瘾的发生。
关键词:上网综合症,弹性引导,“脱瘾”
学生网瘾 篇2
主讲专家:长沙市桐梓坡小学高级教师 王大庆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们要探讨的话题是“如何教育网瘾学生”。
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情景短剧:面对沉迷网络的学生方杰,面对只顾自己玩乐忽视孩子教育的家长,教师没有选择放弃,而是勇敢地迎接挑战。一方面,联系家长了解情况,并给家长提出合理化建议;另一方面通过班会讨论,让孩子明白沉迷网络的危害,同时有针对性的指导孩子正确使用网络,以“润物无声”的方法影响和教育学生,巧妙地将学生从“歧途”上拉回来。综观老师的做法,我认为有如下可取之处:
一、案例评析
1.遇事沉着冷静,先稳住事态,不急于做是非判断。
早晨是记忆的黄金时间,大部分学校都安排了早读,无非就是希望大家都养成良好的晨读习惯,大部分老师们在这一方面也抓得比较严格。而案例中的孩子不在教室里好好读书,却在外面逗留,这本来就不太符合情理;在外面逗留也就罢了,还一定要站在雨中的操场如一尊石雕,这就更让人生气了。要是换了一些严格且性情急躁的老师,也许早就冲过去将孩子一顿臭骂,即使从雨中拉回教室,也许还不会善罢甘休。因为孩子违反了晨读纪律,说不定就给班上扣除了相应的分数。再者,大清早泡在雨中,示威给谁看呢?难道想要挑战老师的权威不成?可是案例中的老师不这么看,他只是“费尽口舌,连哄带骗”将孩子带回到教室,并不急于做进一步的处理。因为当孩子产生过激行为时,情绪一般都不会太稳定,这时候最主要的不是解决问题,而是稳住事态不再蔓延。先“放一放”,安抚学生的情绪更要紧。这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冷处理”。这样的处事方式会让事情做得更趋完美。卢梭说:“要尊重儿童,不要急于对他作出或好或坏的评判。”
看来,案例中的教师深谙此道。
2.能及时找准问题产生的原因,对症下药。
仔细分析青少年沉迷网络的原因,多种多样,有的是因为情感需求的缺失;有的是因为学业失败的转移;有的是因为现实压力和问题的逃避;有的纯粹是因为好奇好胜……不同的人上网成瘾的原因不同,但是无一例外都会存在一些外因的刺激。因此找准网瘾行为背后深层次的原因很有必要。因为唯有找准原因,才能对症下药。再者,在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先问“为什么”,再思考“怎么办”,不失为一种严谨而科学的态度,也是提升教师专业水平,提高工作“智慧含量”的正确途径。案例中,教师通过与方杰母亲的交谈,了解了方杰具体情况,找到了方杰真正上网的原因。也就是说教师在实施教育之前,已经对学生的问题进行了“诊断”,根据学生的“病情”开出“药方”那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3.及时而主动地进行家校沟通,有利于达成教育的一致性。
每一个“问题学生”背后往往有一个问题家庭。从案例中我们不难发现,这位家长当属于“自私自利,及时行乐”型,对于她来说,麻将的诱惑远远胜过对儿子的管教。为了图方便,图省事,为了满足自己的一己私欲,作为母亲,她用金钱代替了教育,用金钱代替了亲情。教师能主动了解情况,与家长沟通,并且指导家长改进教育方式。这样,让家长在明了作为母亲的责任的同时,也进一步知晓“身教重于言教”的重要性。父母陪伴在孩子身边,实际上就是给了孩子强大的心理支持,孩子会感到安全,温暖。
4.重视学生认知的调整以及网络素养的培养。
现代社会,网络成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能将网络看成“洪水猛兽”,采取一切手段加以“拦追堵截”,一味地禁止孩子上网,也许会适得其反。我们要正确看待网络的两面性,合理引导,帮助他们正确使用网络。对于沉湎于网络的学生来说,采取因势利导的“疏、放”的方法,无疑比一味粗暴简单地“堵、防”更为有效。
案例中的这位老师,在了解了方杰上网的真正原因以后,并没有批评学生或者上纲
上线,说道理,讲空话,而是采取了班会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总结网络的双面性,明确了沉湎网络的危害,从思想上强化了正确对待网络的重要性;然后通过教导网瘾学生学习电脑使用技巧和网络技能,为孩子打开了一扇正确发挥网络作用的窗口。这种“疏而不堵”的措施无疑是得当的。有助于学生主动反思并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不至于在“歧途”上越滑越远。
二、案例反思
1.要让网瘾学生彻底戒除网瘾,需要一个持续可行的规划。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化三尺之冰也非一日之暖。而且网瘾和医学上定义的其它成瘾一样,都具有“易复发性”,所以对于网瘾青少年的治疗,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纠正过程,也就需要一个持续可行的规划。
2.良好的家庭教育是根除孩子网瘾的重要因素。
在哈尔滨医科大学2010年完成的课题《哈尔滨市中学生网络成瘾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中,给出了一个值得家长们思考的论断——孩子上网成瘾与家庭状况密切相关,家庭不和谐、亲子关系不好,是导致许多孩子染上网瘾的主要原因。
因此,家长对孩子学习生活各方面的关爱尤显重要。家长应该努力学习一些和孩子沟通的技巧,学会和孩子做朋友,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孩子,尊重孩子。在家庭教育中,父亲的角色不可或缺。父亲的缺位,给孩子造成的是永远无法弥补的遗憾。即使父亲因为工作的需要,不能经常回家,但是也可以通过网络,电话,书信等一切可以利用的交流方式和孩子进行沟通交流。让孩子感受到父爱,感受到温暖。另外,老师也可以适当给家长一些可行的建议,甚至一起制订一部分家庭教育的规则和戒除网瘾的措施。
三、深度思索
(一)什么是网瘾?
网络作为人类科学技术的产物,给现代人的生活、学习、工作和娱乐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和快捷,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目前的未成年人从小生活在网络时代,这一代的青少年对网络的接受和使用程度都要远远高于以往任何一代,网络已成为青少年的主要生活内容之一。适度、合理地使用网络,能够很好地通过网络获取知识、技能,进行娱乐、休闲等。但是如果无节制地使用网络,就会影响正常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甚至出现身体健康受损、不能与社会外界正常交往等严重问题。如果缺少正确的引导,将导致孩子上网成瘾。那么,什么是网瘾?个人认为,所谓“网瘾”,是指长期沉迷于网游或者网络其他活动中,影响了正常的工作或学习,使家庭、师生关系等多种关系不和谐,使自己难以自拔的一种行为异常现象。可以说,它是对网络的一种过度依赖,表现为对现实生活失去兴趣,网上操作时间超过一般限度,甚至因为没有满足上网要求会采取意想不到的过激行为:比如顶撞父母,离家出走,偷抢钱物甚至持刀杀人等。网络为何有如此之大的魅力,让孩子不顾后果,铤而走险呢?
(二)网络成瘾原因分析及对策
1.缺少应有的关爱,寻找情感寄托。
很多家长因为忙于生计,忙于工作或生意,甚至是忙于自己玩乐,无暇顾及孩子的生活起居,作业辅导,更谈不上与孩子交流与沟通。长期生活在这样环境下的孩子,有苦难言、有委屈和烦恼难诉,又因为长期得不到父母在情感上的关爱,变得压抑、孤独。因此在人际交往中会出现阻碍与困惑。而网络游戏、QQ聊天等虚幻世界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他们内心的需求,因而虚拟的网络世界就成了他们首选的,可以寄托的“精神家园”。比如案例中的方杰,因为父亲常年在外面工作,母亲又迷恋麻将,孩子大把的闲暇时光如何打发?也许孩子第一次走进网吧只是出于无聊,打发时光。瘾在网吧,根在家庭。沉迷网络的是孩子,但让孩子沉迷网络的“推手”却是其母亲。
应对策略之一:积极创造机会陪伴孩子。
父母工作再忙,压力再大,矛盾再多,也要注意关爱和呵护孩子,积极创造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经常询问他们的学习困难,经常倾听他们的心声,积极营造温暖、和谐的家庭氛围,并积极鼓励和帮助孩子构建真实的朋友圈子。孤独的孩子容易上网成瘾,因为他们需要在虚拟世界里寻找现实生活中缺失的归属感。这些很难得到父母关爱和理解的孩子,常常无奈地去借助虚拟的网络慰藉自己那颗孤独的心。但是,无论网络游戏的魔力有多大,那毕竟是虚拟的世界,终究不如人与人的真情交往。如果作为家长,能让孩子在平时就学会享受身边真实的友爱,就根本不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去与网络争夺孩子。
应对策略之二:加强家庭教育理论学习。
任何岗位基本上都做到了先培训再上岗。但是父母这个特殊的岗位,这个最需要做到“先培训再上岗”的岗位,却最不重视培训。想要孩子了,行,生一个吧。至于孩子生下来以后如何教育,既没有计划也缺少想法。千百年来,一代又一代不也就这样走过来了吗?但是时代是进步的,社会是发展的,如果没有“与时俱进”的思想,新时代的父母在教育子女问题上,确实要遇到很多麻烦,无计可施,无所适从。因此,加强家庭教育理念学习相当重要。比如阅读相关的家教方面的书籍,向教师请教,向有经验的家长取经等。
2.争强好胜,相互较劲攀比。
孩子处于青春期的年龄正是争强好胜的时期,他们互不服输,相互较劲攀比。而且攀比的东西也是最时尚的、最新潮的,孩子以为,同伴拥有的某种东西,我也要拥有就好;同伴拥有的某种能力,我也要学好就好。如果说,网络出现以前,孩子们攀比的也许只有玩具,学习用品之类,随着网络的出现,网络游戏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他们攀比的最佳选择了。不会玩网络游戏,不懂得网络术语的孩子,被同伴看成是“老土”,在同伴中没有威信,没有地位,也缺少和大家的共同语言。会排挤在同伴之外。对于青春期的孩子来说,同伴关系特别重要。没有伙伴的生活多么孤独无聊啊。为了在同伴中挣得一席地位,不会“网游”的学生只好拼命地钻研游戏,拼命地做任务,拼命地朝前赶,一门心思想赶上他们,甚至超过他们。因为唯有这样,才能获得大家的认同。那种骄傲和自豪是即使优秀的学业也比不上的。而一旦得到大家的认可,又担心其他人后来居上,因此只有在“网游”的天地里“再接再厉,再创高峰”。如此往复,恶性循环。
曾经遇到过这样的学生,父母亲都是高校的老师,孩子本身素质也不错,学习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本来是抱着好奇的心理随便玩一玩的,没想到一玩就玩上了瘾,一发不可收拾了。因为他是“后来者”,级别、技术远远不如人家,为了赶超大家,没日没夜的泡在游戏里,最终,游戏水平是上来了,学业也荒废了。这其中,作为班主任,我无数次地当面找他谈心,分析厉害得失,也无数次通过QQ和他沟通交流,即使在父母都已经感到绝望,准备放弃对这孩子的教育时,我还想做最后的努力,特意带他到专业人员那里咨询、治疗,可是依然没有“挽回”他“沉迷”的心。他和“网游”已经“热恋”深深,难舍难分了。小学升初中时,那些学习成绩曾经不如他的同学都上了“四大名校”,而他却与名校无缘,只能上子弟学校。这无异于给他当头一棒。上中学以后,孩子给我电话,告诉我他终于“改邪归正”了。我笑着问原因,“再不改就是浪费自己了,也辜负了您的一片好心啊。”孩子由衷的感叹。应对策略之三:将计就计,投其所好。
贺淑曼教授所著的《让孩子赢在网络时代》中写到:赢在网络时代,就要尽早接触网络;赢在网络时代,就要善于运用网络;赢在网络时代,就要克服沉溺网络。因此,对于学生上网,老师要正确引导,注意疏与导的结合。既然孩子喜欢上网,那就要给他营造这样的“土壤”,只是这方土壤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
我班上也有一部分这样的学生,网上聊天、购物、打游戏……乐此不疲。有些女孩,有时间上网但没有时间写作业,聊天室里热火朝天,课堂上没精打采,不知所云。有些男孩,别看要他背诵课文,诗词之类有了上句没下句,甚至牛头不对马嘴,玩起游戏来绝对是“高
手”,说起他玩游戏的经历,装备,那真是滔滔不绝,如数家珍……玩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孩子成长岁月里不可或缺营养。为何“网聊”妙语连珠的孩子,习作却干巴空洞,索然无味?为什么“网游”精明能干的孩子,背诵课文吞吞吐吐,不胜艰难?我想原因大概是网络的自由与随意,能带给孩子灵性和智慧。因为这是玩,是游戏,不必像学习那样紧张,中规中矩。问题是如何将孩子的心思朝我们希望的方向引导,让孩子不至于在网络世界陷得深不可拔? 我选择从从班级QQ群入手。布置作业,交代任务,发布《通知》等一切事务,我都尽可能地放在QQ群里进行。具体操作:大约7点左右上网,在群里给学生问好,这时不急于布置作业,和孩子有一搭没一搭地聊天,说一些他们比较感兴趣的事情,老师陪孩子“网聊”,没有学生不喜欢的,况且又是他们感兴趣的话题,更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等孩子们差不多都上线了,发布一些有意思的短小文章供孩子们阅读。这段时间大约15分钟左右,不宜过长,太短了也不行,我将这部分时间称为预热阶段,为的是营造一种特有的氛围,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接着布置分层次作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有选择性地完成作业,作业时间原则上不超过半个小时。第二天得有检查和讲评,这是对孩子的最高奖励。因为你重视他们的行为,那么他就会更看重你对他的要求。有时候我们也直接在群里完成,比如进行一些简短的比赛。诗词,成语接龙,或者就一个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等。首先说明规则:作业时间不得随意说话,老师指定学生回答,指定学生回答完毕其他同学可以补充说明,但是得先小窗口征得教师同意再说话。
记得甲流期间,学校连续放假10天,严格要求孩子老实呆在家里,不得外出,以免交叉感染。而且要求教师每天对每一位学生进行跟踪电话联系。麻烦不说,还辛苦,一个班几十号人,每个孩子家一个电话,多费事啊。我就要求学生上网报到,并且利用QQ群给孩子上课,效果还不错,惹得其他班级羡慕不已,我们的孩子更是得意,因为即使回家,他们的老师也依然陪伴他们。不过,这样的操作给教师增加了工作量,有些辛苦,而且,必须得到家长的大力支持才能进行下去。对于比较偏远的农村学校或者山区学校,也许达不到家家有电脑的水平,那也就不再适合了。部分男同学喜欢玩游戏我那就虚心向他们请教各种玩法,有时候故意装傻,问他们各种幼稚而可笑的问题,他们会不厌其烦耐心指点。当孩子们以为我成为了他们的“铁哥们”,无话不谈的时候,我再通过他们指导我玩游戏的过程反过来指导他们如何将这些智慧、耐心用在学习上。建立QQ群以后,我们又相继创建了班级博客,班级网站,班刊……每一个平台,都给学生大显身手的空间。孩子徜徉其中,上传照片,撰写博客,装饰小屋,互相串门,忙得不亦乐乎。
应对策略之四:建设丰富多彩的闲暇文化。
孩子们热衷于网吧,除了无聊、好奇、同伴邀约之外,我想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不知道怎样在闲暇时间中休闲娱乐。因此,创建积极的多元的星期天、节假日闲暇文化,是非常必要的。如让孩子参与各种兴趣小组和文体活动、参与劳动实践和社区服务等,都是让孩子们有事可做、健康成长的好办法。一旦多彩的活动占据了孩子们的闲暇时间,他们就不会把大部分甚至所有时间、精力都耗费在网络游戏上了。
3.逃避现实生活,寻找虚拟的成功。
山东寿光世纪学校的郑立平老师认为:一个孩子要健康成长,身心两方面都需要很多营养,从心理上说,这些营养包括安全、成就感、自信、与他人建立关系等等,家庭、学校是学生获得这些营养的主要渠道。但是如果他们不能提供这些营养,孩子们就会寻找其他的替代品。郑老师认为,以下五类学生容易染上网瘾:
一是学习成就不佳的孩子。他们从网络中可以获得在现实学习中很难获得的成功的体验。
二是部分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这类学生一旦因为学习环境或者学习内容的变化,而产生学习成绩的变化,就会对原来的学习认知产生怀疑。于是,一些人开始迷恋网络,试
图从网络中找到自己原来的那种“荣耀”或者“受宠”。
三是人际关系不好的孩子。他们希望逃避现实。
四是一些成绩不错,但是性格内向猜忌心强的孩子。
五是自制力较弱的孩子。
应对策略之五:蹲下身子和孩子做朋友。
了解孩子心理需求,针对孩子的不同情况给予合理的引导,帮助孩子协调好学习与游戏的关系。具体来讲,可以尝试以下方法,帮助网瘾少年,逐步解除网瘾。
一是行为限制法——有秩序地逐渐限制孩子上网的次数。
二是艺术吸引法——用绘画,舞蹈,合唱等艺术形式吸引孩子。
三是运动转移法——培养孩子参与游泳,打球,跑步等活动。转移他的注意,升华他的情趣。
四是自然开阔法——把室内少年拉出来,让其到大自然接受阳光,亲近山水,愉悦情操。
五是心理体罚法——就是让孩子参与表演一些网瘾伤害有关的心理剧,从而感受到网瘾带来的危害。显示案例,用血淋漓的事实震撼他的心灵,同时还要让其注意搜集一些关于网瘾的科学研究资料。使其真正认识到这种精神疾病的严重性。再不行,就只能祈求药物治疗,但是也要与心理治疗相结合,否则会伤害孩子的身心成长。
一个网瘾学生的365天 篇3
——题记
这是多年以前,一段难以忘怀的人生经历。
第1天
我第一次当班主任,作为一名“新兵”,虽然经过了诸多的无奈、彷徨,甚至是失望,但总算比较顺利地送走了第一届学生。
新学期伊始,我接手了一个新班。当我站在教室门口迎接学生的到来时,看着那一个个笑靥如花的面庞,我不禁有一丝窃喜:这应该是一个班风正、学风浓的班级!
我憧憬着,这个班级将成为我梦想实现的地方。
师生见面会上,学生一一自我介绍,教室里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突然,一阵刺耳的鼾声响起,同学们的目光齐刷刷投向了墙角。我循声望去,只见坐在墙角的那个男孩趴在桌子上睡着了。我走到他桌前,晃了晃他,他只是微微睁开眼斜视了我一下,就又闭上了眼睛……
下课后,同事告诉我,那个男孩叫小宇,痴迷网络已经不能自拔。同事哀叹:其实小宇曾是个聪明好学的孩子,好可惜!同事还“善意”地提醒我,不要在小宇身上再多费心思了,没用,只要把他送毕业就好了。
“难道真要放弃小宇?”那天晚上,躺在床上的我,内心五味杂陈,理智告诉我:绝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学生!
第5天
周六晚上,我决定对小宇进行一次家访。
刚开口聊起小宇,小宇的妈妈双眼就已噙满了泪水。她告诉我,以前每天都是爸爸陪小宇上学、放学、写作业、玩耍,自从三年前小宇爸爸遇车祸成为植物人后,一向性格开朗的小宇就变得沉默寡言。从那时起,他便走进了网络世界。
临别前,小宇的妈妈声音哽咽地说:“拜托您了!救救他吧!”
第30天
小宇之所以沉迷于网络,或许与缺少了父亲的陪伴有着必然关系。缺少了父亲的陪伴,也就等于失去了父爱。那么,他到虚拟的网络世界里去寻找心灵的栖息地也就不足为奇了。
那是一节体育课,同学们陆续向操场跑去。当我走进教室巡视的时候,发现小宇趴在桌子上睡着了。我想,他肯定又熬夜上网了!“下雨了!下雨了!”我大声喊着向他走去。“骗人!哪下雨了?”他醒后揉揉睡眼,生气地说。
我坐到小宇的左边,说:“听说你喜欢打篮球,这节课我们出去打上一场如何?”
“好!”小宇从座位上站起来,我顺势把右手搭在了他的肩上:“先去书亭坐坐,陪刘老师聊聊天好吗?”他点点头,脸上第一次露出了笑容。
坐在石桌旁,我给小宇讲述了自己初中时代因迷恋武侠小说而经常逃学、导致学习成绩一落千丈的故事。我告诉他,幸好班主任张老师及时对我进行了教育,使我很快回归了正常的学习生活。我注意到小宇在听故事时,嘴角不时地抽动一下……
篮球场上,我和小宇分到了一组。我刻意把球多次传给他,他因此不停地奔跑着,临下课时已是大汗淋漓。比赛结束后,他瘫坐在篮球架下,我向他竖起了大拇指。
此后的一段时间,放学路上,我陪伴小宇边走边聊;课间十分钟,我和小宇促膝谈心;体育课上,我和小宇结伴奔跑……
第56天
我又早早来到教室,出乎我的意料,教室里只有坐在墙角里的小宇。只见他在低头画着什么,我看到“生日快乐”四个红色大字。原来他在制作生日贺卡。我没有打扰他,便悄悄走开了。
第二节课是我的语文课。和往常一样,第一节课下课铃声刚过,我就向教室走去,打算提前告诉小宇,周末带他逛一次书店。还没等我喊出他的名字,他就跑到了我跟前,大声地说:“祝刘老师生日快乐!”说着,他把一张贺卡递给了我。“刘老师,今天是您的生日,借着这个机会,能让我叫您一声‘爸爸吗?我从您的身上看到了老爸当年的影子……”看着贺卡上的字,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因为,我知道这是小宇发自内心的话。
第112天
教导主任告诉我,信息技术杨老师因外出学习请假,下一周由我临时代课。
“何不让小宇做一次计算机老师?因为这是他的强项!”当我把这个想法告诉小宇的时候,他有些愕然,更有些兴奋。小宇告诉我,他爸爸曾做过9年的代课教师,没有出车祸之前,经常告诉他长大后一定做一名教师。他还向我道出了一个隐藏在心底的秘密:三年来,每次看到病床上的爸爸那痛苦的表情时,他心中的“教师梦”就变得更加强烈。他还说,在他的心底一直坚信,如果能实现爸爸的夙愿,一定能减轻爸爸卧床的痛苦。
第119天
一周来,小宇曾多次主动问我这地方该怎么讲,那地方该如何处理。我鼓励他:“放开手脚干!你作为电脑高手,课堂上一定能成为一个称职的‘老师!”
上午第四节课,小宇自信满满地站在了讲台上,看不出有丝毫的胆怯。而我坐在了他的座位上,做起了“学生”。他讲授的是一节实践操作课——表格的制作。当他抛出“word如何增加或减少行距”这个问题时,对于没有任何操作经验的学生们来说,确实无从回答。课堂气氛凝固了,小宇也有些不知所措。就在大家面面相觑时,我举起了手,从而消除了课堂上的尴尬。
那天晚上,妻女入睡后,我打开QQ,一个QQ头像不停地闪动着,我急忙双击打开,看到了小宇的留言:
“刘老师,非常感谢您让我做了一次‘教师,过了一把‘教师瘾。今天晚上回到家后,我贴在爸爸的耳边,向他讲述了今天做教师的经历,爸爸一向痛苦的表情第一次变成了甜蜜的微笑。我向您保证,今天是我最后一次沉浸在网络世界里。其实,我已经两周没有上网了!我只想借最后一次上网的机会感谢您半年来为我的无私付出,我一定不会让您失望的!”
看到这儿,我的鼻子一酸,泪水不知不觉流进了嘴角。顷刻间,半年来的苦与累也烟消云散。
我迅速打下了一行字:“老师期待你以后的精彩!”
第365天
其实,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他们都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教师的职责是匡扶、是抚慰、是陪伴。
回顾陪伴小宇走过的365个日日夜夜,我欣慰的是,他从一个被前任老师列入“后进生黑名单”的网瘾学生,变成了一个上进的优秀学生。后来中考时,他以班级第二名的成绩考入了一所重点高中。
我想,学生在与教师共处的短暂时光里,心灵得以陶冶,灵魂得以净化,舒展自己的美丽身姿,成为最好的自己。这难道不是学生在学校里应得的最“安全”的成长吗?
这令人难忘的365天,不仅成就了小宇的梦想,更开启了我的梦想之门。直到今天,我仍不敢说自己是个好教师,但我可以自豪地说,我在用心做教师。
后记:
后来,小宇以优异的成绩获得教师编制,成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他打电话告诉我,每天下班后,他都要贴在爸爸的耳边说说自己和学生之间的故事。去年五一前夕,他卧床十多年的爸爸,竟然能下床走路了。
中职学生计算机网瘾调查 篇4
关键词:网络成瘾,问卷调查,分析,原因,解决
一、调查方案
(一) 调查对象:
重庆机械工业学校二年级的部分学生。发放问卷316份, 收回有效问卷297份。被调查学生年龄在15—18岁之间。其中男生216名, 女生81名。
(二) 调查工具:
采用美国心理学家金伯利·杨 (Kinberly S Young) 教授的测评表与自编问卷相结合的方法。附:调查问卷 (见后)
(三) 调查方法:
采取团体问卷, 以教学班发放问卷的方式进行。由教师讲清楚调查意义与目的之后, 随堂通过计算机网络发放试卷, 不计名, 学生完成后通过计算机网络当堂收回。由调查人员统计每位学生得分, 评价网络成瘾情况, 总结学生使用互联网情况, 了解学生关于互联网的真实想法。
(四) 诊断依据:
根据杨教授的诊断方法, 得分5分及以上者即为网络成瘾者。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 网络成瘾人数分析。
在收回的297份问卷中, 网络成瘾者为58名, 占19.5%, 此数据明显高于相关文献中报告的普通中学学生的网络成瘾率 (12%) 。
(二) 平均每周上网时间。
我校为封闭式管理, 因此学校上网主要是在周末、业余时间。具体情况请见下表:
(三) 网络成瘾的性别比例。
从调查结果显示, 男生成瘾率为22.69%, 女生成瘾率为10.34%。
(四) 网络成瘾者的心理状态。
42.4%的学生将上网作为摆脱烦恼和缓解不良情绪 (如:紧张、抑郁、无助) 的方法。通过网络将现实生活中的不愉快在虚拟世界中宣泄。
13.3%的学生认为网络可以拉近人与人的距离, 可认识新朋友。
(五) 上网内容。
通过调查显示, 学生上网主要在于娱乐, 只有极少数学生上网查找资料、看新闻、打游戏挣钱。
(六) 上网不良后果。
学生自述互联网这把“双刃剑”带来的不良后果如下:1、学习成绩下滑;2、生活费不够用;3、减少了真实世界中人与人的交流, 缺乏对现实社会的了解;4、影响视力, 身体缺乏锻炼;5、受到不良网站的毒害, 有暴力倾向。
三、反思
通过深入跟踪调查显示, 通常有网瘾的学生呈两极分化, 一部分学生有明显的反权威意识, 常带有暴力倾向, 在生活中与老师交流常出言不逊, 否认教师的权威形象。此类学生通常性格外向, 善于与人沟通交流, 思维灵活, 但学习成绩不佳。另一部分学生生活中属于沉默寡言型, 他们上网会专注于自己关注的方面, 极端的会在贴吧中发牢骚, 甚至是一些对学校与社会不利的言论。此类学生学习上有钻劲, 学习成绩是否优秀很大程度在于他的自控能力。
四、对策及解决方法
(一) 学校高度重视, 多种方法灵活使用。
学校要重视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 采取各种方法努力提高他们的辨别能力、自控能力, 让他们拥有健全的人格。学校可以在《素质教育》课中开展青少年网络危害教育, 可通过班级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活动、阅读活动、担任社区服务员等多种有意义的活动让学生逐步正确使用网络。
(二) 家庭对孩子的影响不可忽视。
部分让家长伤透心, 甚至失望灰心的学生来我校就读, 他体会不到成功, 生活中充满着压抑与灰暗, 只好沉迷于网络之中。我校相当多来自农村的孩子的家长在外地打工, 平时对学生疏于精神层面的关心与疏导。在调查中相当一部分学生都提到了渴望家长能与自已多沟通, 多给出人生发展的意见。要建立家庭与学校的联动机制, 信息要经常沟通交流。
(三) 加大网吧监管力度。
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大对网吧的监管, 防止末成年人上网, 要对“黑网吧”、“地下网吧”坚决打击。
(四) 学校对学生的心理干预。
学生的心理健康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关心, 迫切需要在学校、社区建立心理健康辅导室。让他们在保护隐私的前提下, 畅所欲言地将问题在现实社会中得到解决, 而不仅仅是依靠网络来获得另一种满足。在正确的心理干预下让学生们真正做到心理健康。
(五) 加强学生生活费的管理。
在调查中51%的学生认为常常上网花了很多钱, 甚至影响到了一日三餐。有学生在问卷中灰谐地表示“断其粮草”, 让其不能上网。作为住校的封闭管理, 周末以及放假阶段学生的生活费管理需要家长与班主任共同负责。
总之, 青少年还不完全具备灵活运用网络这把“双刃剑”的能力。为了祖国的下一代, 学校、社会、家庭都有责任与义务为青少年营造一个健康的网络环境而努力。
附调查问卷:
附问卷问答题:
1、请回答你在互联网上主要干什么?
2、你每周在互联网上飘的时间共计是多少?
3、请简述互联网对你的正面影响。
4、请简述互联网对你的负面影响。
5、你认为如何解决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张彩玉, 董晓静, 王青妍, 高贵留中学生网络成瘾者心理状况调查分析齐鲁医学杂志;
[2]王建林正确对待学生的网络成瘾现象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3]透视青少年网络成瘾中国教育报;
中学生网瘾如何解决 篇5
阅读以下材料,请您发贴跟大家谈一谈,您对学生网瘾问题的看法,帖子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讨论:
1.结合您自身的教育教学经历,谈谈教师帮助学生摆脱网瘾的有效办法有哪些(可举实例说明)?
2.您觉得教师如何与家长配合,来帮助学生提高自控能力,预防或消除网络成瘾问题(可举实例说明)?
处在现代社会,网络发达,人们的工作、生活、娱乐都和网络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青少年越来越早地接触网络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如果沉迷网络世界不可自拔,就势必会影响到学习及其他方面能力的形成,影响到他未来的工作及生活,作为老师帮助孩子戒除网瘾我们责无旁贷。
关于学生网瘾问题我曾从网上看到过一篇文章,文章名字是《中学生“网瘾”:瘾在网吧根在“家”》,文章中说道:“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方式,对中学生网络成瘾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在哈医大专家完成的《哈尔滨市中学生网络成瘾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中,给出了值得家长们思考的一个论断———孩子上网成瘾与家庭状况密切相关。从对哈尔滨市城区6所中学的1454名初中、高中生随机进行的调查反馈情况看,家庭不和谐、亲子关系不好,是导致许多孩子染上网瘾的主要原因。然而与专家的调查结果相反,大部分家长仍然认为网络才是造成孩子迷恋上网的最重要原因。为阻止孩子与网络接触,一些家长甚至采用拔网线、砸电脑、设开机密码、每天死看死守等极端方式控制孩子上网。参与此次调查的专家认为,家长只有从生活、心理和学习各方面给网瘾中学生提供更多的关怀与心理支持,才能帮助他们戒掉“网瘾”。数据显示不和谐家庭网瘾少年多,在对哈尔滨市中学生“网瘾”的调查中,单亲家庭的中学生检出率为5.88%,双亲家庭中学生“网瘾”发生率仅为3.90%;而在双亲家庭中,父母经常吵架的中学生“网瘾”的发生率为8.25%,明显高于父母不经常吵架的中学生组。同时,父母采取民主型教育方式的中学生“网瘾”检出率为2.38%,而采取非民主型教育方式的中学生“网瘾”的检出率为5.97%,约是民主型教育方式家庭的2.5倍。专家分析,家庭气氛不和谐,父母对孩子缺少关心、交流和理解,或者将学习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很容易让孩子产生紧张、焦虑、无助、逃避等情绪,并由此在网上寻求慰藉,使得“网瘾”症状发生。多数家长往往察觉不到家庭关系给孩子上网带来的影响,只有等孩子沉迷网络导致学习成绩下滑、不愿上学或其他问题时,才意识到情况不对。
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不应一味地禁止孩子上网,而是要合理引导,帮助他们正确使用网络。”而我们广大家长平时应注重多与孩子沟通,与他们交朋友,关注他们的心理动向,排解他们的内心压力。同时要引导他们参加户外运动,培养他们感兴趣的课余爱好。在合理安排好学习、娱乐时间之外,引导孩子有节制地上网。广大家长也要加强网络学习,在业余时间与孩子一同上网,增强亲子关系。
大学生网瘾成因及矫治研究 篇6
【关键词】大学生;网瘾;成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 (2012)02-0067-02
互联网以其全球化、数字化、互动性等特征对社会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全国各高校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建设校园网络。目前,在校大学生在评价教学、查询资料、结交朋友、娱乐游戏,甚至开班团会、信息发布、就业择职等方面都要依靠网络来完成。但是,网络在给大学生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行为方式产生了诸多不良影响,大学生上网成瘾成为了普遍现象,也带来方方面面的问题。
1 大学生上网成瘾的主观成因
1.1 自控能力差。相对传统媒体而言,互联网作为一个新兴事物更能吸引大学生的目光。但大学生正处于心理、行为上的变动期,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尚未定型,其自控能力和自律性不强,因而难以抵制网络的诱惑,容易被网上光怪陆离且层出不穷的新游戏、新技术和新信息吸引。
1.2 认知能力差。网络充斥着大量垃圾信息、虚假信息和黄色信息。而大学生大多阅历少、缺乏社会生活经验,因此,一旦步入网络世界,极易受其诱惑,沉迷其中,导致上网成瘾。
1.3 自我意识强。大学时期是人生中自我意识开始觉醒的关键时期,他们大多急于摆脱学校、老师、家庭的管制,追求独立个性,确立自我价值。而网络恰恰能为大学生创造自由独立的天地。网络世界人人平等,畅所欲言,因而很多大学生将网络当成展现自我的平台。
2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客观原因
2.1 社会环境。目前网吧星罗密布,更有部分网吧经营者唯利是图,缺乏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违规容留青少年长时间上网甚至通宵上网,任其通宵达旦沉迷网络游戏或浏览色情暴力网站。
2.2 家庭环境。随着城市生活、工作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与人之间交流在不断减少,大学生往往缺乏社会化生活。因此容易在网络中寻找同类群体,交结朋友,交流感情,从而迷恋网上的虚拟人生。
2.3 教育环境。目前受“考试评价制度”这一指挥棒的指引,学校上课多、作业多、考试更多,缺少必要的体育和社会实践活动。这些都会促使一些大学生对学习减少兴趣,失去人生目标。尤其是成绩较差的学生,由于得不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和肯定,便通过上网来获得虚拟奖励、宣泄不良情绪。
3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危害
一旦形成网瘾,轻则使人孤僻封闭、作息紊乱;重则使人厌学轻生、离家出走,甚至为了满足网瘾而敲诈勒索、盗窃、抢劫等,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危害。
3.1 学业损害。上网成瘾后,易导致缺乏学习兴趣,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逻辑思维迟钝,长此以往导致智力和学业受到影响。
3.2 人际交往损害。经常泡网吧的学生,大多爱迟到、旷课、甚至逃学。而且容易结交不良网友,这也往往成为违法犯罪的催化剂。
3.3 生理危害。上网时间过长,容易出现头晕、头痛、颈背痛、睡眠障碍、食欲下降、消化不良,體重减轻,易疲劳等生理不适。严重的可导致免疫功能降低,引发心血管疾病等。
3.4 心理危害。典型表现为“互联网成瘾综合症”。比如不愿意与父母、同学交往,逐渐变得对待他人十分冷漠,精神不振、悲观消极。有的敏感冲动,与父母冲突,导致家庭暴力、离家出走、甚至犯罪。
4 解决大学生“网瘾现象”的对策思考
解决大学生“网瘾现象”已经迫在眉睫,我们要充分发挥网络的信息传播和教育功能,消除大学生上网成瘾的不良习惯,促使大学生健康成长。
4.1 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网络理念,理智上网。 高校要通过多种教育方式让学生正确认识网络、理解网络和运用网络,使学生明确网络是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一种现代化工具,不能简单的替代现实生活。应督促学生做到以下几点:一是上网要有明确的目标和任务;二是严格控制上网时间;三是要保持平和的心态。
4.2 优化校园网络环境。 学校要把大学生的主要精力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来。可以通过建立健康有益的娱乐网站,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同时,学校要采取措施净化和优化校内外网络环境,一是要配合有关部门取缔或管理好学校周边网吧,净化网络内容;二是要充分利用校园网,引导学生健康上网。
4.3 开展多彩的校园活动,丰富生活。大学新生刚从紧张、沉重的高考中解放出来,步入大学后学习生活相对轻松,拥有了更多的课余时间和精力,不少学生便迫不及待投入网络的怀抱。所以,学校应积极开展内容健康、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从而达到激发情趣,陶冶情操,丰富头脑,历练志向,造就健康人格的目的。
4.4 教育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奋斗目标,提高自我约束能力。 指导学生在大学这个较为宽松的学习环境里,树立长期目标。首先引导学生通过努力,去一个个实现相应的小目标,最后积沙成塔完成更远大的目标。只有这样,才能把学生的主要精力引导到实现自己既定的目标上来,把课余时间引导到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活动中去。
4.5 学校应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加强管理和教育。 高校应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同时制定相关学习制度,营造良好的学风环境,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开展积极健康的校园科技文化活动。辅导员、班主任要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干预辅导,使大学生自觉摆脱恋网情结。
4.6 全社会齐抓共管,严厉打击网络犯罪。 网瘾是当下较普遍的社会现象,要想降低其危害,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一要加强网络监管力度,打击网络犯罪。二要严格规范各网络营业机构,对高校附近的网吧要做数量的规定。禁止高校附近网吧泛滥,要坚决取缔违规网吧等等。
5 结束语
戒除网瘾是一项综合性的社会工程,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多方通力合作,齐抓共管。通过多方共同努力,广大青少年必将真正成为信息时代主人,不被网络这柄“利剑”所伤。
参考文献
[1] 关于大学生“网瘾现象”的调查分析与对策思考[J].科学时代.2010,(23)
[2] 关于当代大学生网瘾问题的一些思考[J].文化建设.2011,(1)
中学生“网瘾”的成因及对策 篇7
一、中学生上网成瘾的原因
1.家长认识 偏颇 , 孩子精神空 虚。好多家长认为,教育孩子就是学校的责任,至于家长,只要把孩子照顾好,身体健康就足够了。很多家长只顾工作,子照顾好身体健康就足够了很多家长不愿把握孩子的心理状况与教育方不愿把握孩子的心理状况与教育方法,也不主动了解学校的教育情况,只要孩子成绩好,一切都无所谓。
家长忙于工作, 孩子回家就很孤独、寂寞。试想一个活蹦乱跳的十几岁的孩子, 怎么可以一个人静静地呆着呢,怎么来排除孤独寂寞,网络便成了首选。在这个丰富的世界里,孩子尽可以海阔天空地聊,自由自在地玩。
2. 过分关注 成绩 , 孩子心灵受挫。家长过分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孩子的心理需求。使得他们除了时时遭受 挫折和打 击之外 ,很难在学习上有所收获。这就使孩子在学习上主动或被动地放弃了应该为之积极进取的目标。他们难免由原先的有所期待渐渐地步入了失落、失望、麻木的“泥潭”,最终对学校、班级、学习完全失去了信心和兴趣。 孩子除了痛苦、焦虑、忧郁,就只会本能地逃避学习, 去找个虚拟世界来麻醉自己, 因为那里他可以自由自主、自娱自乐,有他们期待中的成就与荣誉、关注与爱心、兴奋与激情。成就与荣誉、关注与爱心、兴奋与激情。
3.家庭氛围 不融洽 ,孩子逃避排解 。有人把家比作港湾,家是一种依托,家是一种温暖。可是现实生活中,有好多家长却忽视了家庭氛围的营造,动辄就吵架。青春期的孩子都有一颗敏感的心,看着大打出手的父母,听着声嘶力竭的争吵,或者面对死寂一片的冷战,孩子感受不到爱的阳光,只好选择一个精神的避风港。网吧就成了他们发泄的最佳选择,那是一个逃避现实的最佳去处。
4.家长沉迷 网络 ,孩子上行下 效。俗话说 :上梁不正下梁歪。当家长振振有词地训导孩子的时候,你可曾想到:身教重于言传。你口口声声说孩子不按时休息,不好好看书。那么你又是怎么做的呢,曾有这样一位家长,本人就是网游爱好者,上网无节制,对孩子不闻不问。当要求孩子学习时,自己却沉迷其中不能自拔。孩子上网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好奇心理,家长如此痴迷,孩子自然也有一种试一试的欲望。
二、戒除网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用爱心架 起沟通的 桥梁。爱心 ,是与未成年人沟通,帮助他们戒除网瘾的基本条件。“子不教,父之过”,工作固然重要,但与孩子的沟通必不可少。家长可以经常带孩子去做户外运动,分散一下注意力。当然,我们也不可把电脑直接打入“冷宫”,如果孩子喜欢打游戏,就挑一些开发智力的游戏让他玩,不要因为工作忙而疏远孩子,可以陪孩子一起玩。因为在你进入到他们的游戏中的时候, 你可以在不知不觉中控制他们游戏的时间,慢慢地给他们降温。
2.用耐心引 导健康地成长。 家长要与时俱进,更新观念,督促孩子健康上网。因为网络毕竟有丰富视野,获取知识便捷等优点。家长要适时监督, 把握孩子在家上网或去网吧的质、量、度,父母要适时提醒,适当督促孩子上网有度。上网时间的控制是戒 除网瘾的 最重要的 一项工作。家长可以与孩子共同制定减少上网时间的计划, 同时还要改变上网方式,不让孩子进网吧,可以考虑在家中上网。
3.用诚心打 开孩子的心 扉。在与孩子的交流中, 应让孩子感觉到你和他是平等的, 这样孩子才会向你打开心扉。和孩子交流,要争取孩子的认同感, 从他们感兴趣的话题逐渐过渡到中心话题。努力让孩子视父母为“自己人 ”,让孩子切 实认识到上网成瘾的坏处, 然后适时引导孩子读一些有益的书籍, 让孩子在充实精神的同时渐渐淡化对网络的依赖。
大学生网瘾现状分析及防治 篇8
关键词:大学生,网瘾,分析,防治
网络是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随着网络这一新兴媒体的飞速发展,人类社会已开始步入网络时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及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因之受到影响,整个世界也因它的出现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为人们的信息沟通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让一些人伤痕累累,特别是在大学校园内,大学生上网成瘾,网瘾的危害不亚于烟瘾、酒瘾、赌瘾。上网成瘾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正常的学习、生活和发展都产生了极为不良的影响,对学校的学风、校风的建设以及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有着很大的负面作用。因此,对大学生网瘾的防治,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
一、网瘾的含义、类型及特征
网瘾是网络成瘾症的简称,所谓网络成瘾症(IAD)是指个体反复过度使用网络导致的一种精神行为障碍,表现为对网络的再度使用产生强烈的欲望,停止或减少网络使用时出现戒断反应,同时可伴有精神及躯体症状,是一种与上网有关的包括病态行为和认知适应不良的心理障碍。大学生是网络使用的主要人群之一。由于对网络使用熟悉、有便利的上网条件,学习、求业等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再加上其自身的心理弱点等等,一些大学生成为网瘾的易患人群。
目前,从健康性上网向病理性上网倾斜的,以及已经嗜网成瘾的大学生有增多的趋势。从现状的调查分析看,大学生的网络成瘾一般可分为以下类型:(1)网络游戏成瘾,过于迷恋网络游戏,分不清现实与虚幻;(2)网络关系成瘾,过分迷恋在线人之间关系分感情、友情与亲情;(3)网络交易成瘾,过分参与在线购物、交易甚至陷入赌博;(4)网络信息成瘾,盲目地浏览网页及搜集过多的数据或资料失去个人的思考空间;(5)网络色情成瘾,难以控制对成人网站的访问,沉迷于幻想与冲动之中等等。
网瘾有什么样特征呢?怎样判断是否上网成瘾?网瘾有其独特的特征,综合网瘾专家的研究,上网成瘾者主要有以下特征:(1)上网使其社交、学习、工作等社会功能受到严重影响;(2)使用互联网逃避现实问题;(3)耐受性增强,即上瘾者要不断增加上网的时间才能获得和以往一样的满足;(4)出现戒断症状,如果一段时间(从几小时到几天不等)不上网,就会变得焦躁不安;(5)上网频率总是比事先计划的要高,上线时间正超过预期计划;(6)企图缩短上网时间的努力总是以失败而告终;(7)虽然能意识到上网带来的严重问题,仍然继续花大量时间上网。
二、大学生网瘾形成的原因
网瘾形成的因素是复杂的,概括起来主要有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方面。
1. 内部因素
(1)自尊因素。自尊即自我尊重,指既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也不允许别人歧视、侮辱。它是一种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是对自我的肯定。自尊较低的个体,会在网络上寻求他人的认可和自我肯定。个体往往通过网络游戏中的不断得分、在角色扮演游戏中和网友并肩作战得到网友的肯定、在讨论区发表信息获得网友的讨论或共鸣、或在虚拟社区中担任重要角色等方式,寻求自尊的提升,而诱发过度上网。过度上网又对学业成绩、人际关系产生负面影响,反而降低了现实自尊感和自我效能。
(2)社交孤独因素。有孤独感、有社交焦虑或社交缺陷的、缺乏社会支持、爱与归属感不被满足的学生,容易在网上寻求交往和情感的寄托。网上交流可以避免面对面交流存在的尴尬,这种独特的方式有亲密感,可以使从未谋面的陌生人很快就成为知己。久而久之,个体会依赖网上虚拟的友谊,却失减了真实世界的社交活动,而使自己越发孤独。
(3)抑郁因素。抑郁指显著而持久的情绪低落。抑郁水平高的上网者,常常会借助匿名或虚构角色的方式和他人进行交谈,以克服日常生活中和他人交往时的困难,减少负面事件,并且避免触发抑郁感。抑郁,以及与抑郁有关的一些人格特征,如缺乏动机、寻求外界认可、害怕被拒绝等都常常是引发网瘾的因素。
(4)自控和认知因素。大学生正处于求知欲旺盛的时期,对外界的各种新鲜事物都充满了好奇,互联网及其信息对他们很具引力。同时他们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正在定型,生理上的成熟与心理上的不够成熟矛盾尖锐,会使其自制性和自律性不强,因而上网时难于抵制网络的诱惑,往往可能被网上光怪陆离且层出不穷的新游戏、新技术和新信息、情色等“网住”。
(5)自我意识。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自我意识强烈,追求独立个性和真正成人化的要求迫切,以确立自我价值,网络恰好提供了这样一个虚拟的空间。“在网络上人人平等,在匿名的保护下可以畅所欲言,不用担心受到什么审查,带来什么惩罚,而且观点越新、奇、特,可能得到的反响越大、回应越多。”网络成为学生心目中展现自我的好平台,同时也为网络成瘾埋下了种子。
2. 外部因素
(1)家庭因素。大多数家庭都有网络和电脑,有独立房间的学生偏多,家便成了学生个体上网的近水楼台;有些父母因忙于工作和生计而忽略了与子女的情感沟通,有的则教育方式不当,而导致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不畅;因为独生子女与同龄伙伴交流相对较少,便会在网络中寻找可归依的群体,迷恋于网上的互动生活。据专家研究,家中有电脑并有自己独立房间的,网瘾的发生率高;学生与父母关系越差,网络成瘾倾向越明显。
(2)学校因素。良好的电脑和网络设施、学生可自带电脑在宿舍上网等环境,在给学生带来方便的同时,也为上网成瘾提供了客观条件;电脑和网络已成为学生不可或缺的学习工具,但由于缺乏有效指导等原因,很多学生把电脑和网络当成一种娱乐工具;娱乐相对于学习是轻松的,当学生在学习上或交往中遭受挫折时,得不到家人、老师和同学的理解,为宣泄心中的苦闷,逃避不愿面对的现实,往往在网上寻求安慰、刺激和快乐,以宣泄平时的压抑情绪。
(3)社会因素。目前网吧遍布大街小巷,大学生又是成年人,进出网吧随心所欲,富有互动娱乐性的网络游戏和网上聊天室等等对学生有着强大诱惑,促使他们将网吧当作乐土,实现虚拟的竞争封号,满足于一种脱离现实的快乐之中,而逐渐成瘾。
三、大学生网瘾的预防及治疗
为了较好地解决大学生的网瘾问题,既要正确引导大学生以正确的价值观理性上网,也要从缺失需要和成长需要满足的角度,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引导其内在促动力的形成,把他们在网络世界获得的缺失性需要和成长性需要的满足转移到现实社会中来。
1. 积极引导
(1)通过正面思想教育,使大学生,尤其是刚入学的新生,正确、客观、全面地认识和对待网络,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网络理念,端正上网动机,正确区分和对待网络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对于满足人的需要的不同作用。
(2)通过课堂内外教学与实践、校园文化宣传、社会舆论、家庭教育等多种途径,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确认识和对待社会现实,正确认识和对待个人能力和价值,正确认识和对待学习和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与问题,促使其把对网络的好奇和沉迷转向现实世界的健康与发展,主动从内心需要出发减少对网络的过度依赖,以现实生活为重心,热爱周围环境,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去实现自身的价值。
2. 心理疏导
加强心理咨询和教育,运用专业手段和科学方法耐心引导在校大学生正确认识和积极面对学习、生活中的各种压力和烦恼。在校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不可避免地会遭遇许多压力和烦恼,尤其是升学、求职或情感的压力和烦恼。面对压力和烦恼,有的人会选择主动适应,积极面对;有的人可能选择逃避,在压力或烦恼面前向网络逃避,寻求暂时解脱。一旦这种逃避行为过度并成为习惯和带来精神依赖,不仅会造成网瘾,还会形成不健康的心理。因此,如何积极引导大学生解压就成为摆脱网络依赖的重要环节。除了社会、学校和家庭共同创造相对宽松的环境外,学校更应当加强心理咨询和教育,运用专业手段和科学方法耐心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面对学习、生活中的诸多压力和烦恼,而不是过度地依赖和信任网络带来的暂时、虚拟的缺失需要和成长需要的满足。
3. 外力监督
运用外在被动力促使大学生认识到网瘾问题的严重性,促使他们正确把握和调控自身上网的度。外在被动力是“以社会需要为核心的外在驱动力,是因外在压力作用于接受主体而产生的一种动力。它是有形无形地强加给接受主体的一种力量,迫使接受主体不得不接受一定意识形态的影响,因而具有一定的强制性。”
(1)通过典型案例剖析的方式,针对性地开展有关正确对待上网的教育活动,帮助大学生深入认识网络成瘾的危害性,巩固和加强科学、健康的网络理念作为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
(2)通过不断开展紧密联系实际、富有时代气息、符合大学生特点的宣传教育活动,促使他们正确认识所承担的责任及其要求,深入认识和正确处理学习、生活和上网的关系,促使他们将时间和精力更多地用于知识的积累、能力的培养、心理素质的提高,而非过度迷恋于网络。
(3)通过加强家庭、学校和社会的联系,协调、发挥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力量,共同建立大学生网络成瘾的预防和帮助网络。一方面,通过建立长效信息沟通机制,及时跟踪和把握学生校园内外上网行为,共同促使大学生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明确上网的任务、目标和时间安排,避免无节制上网。另一方面,通过合理分工、共同努力,共同帮助成瘾大学生查找成瘾原因,说服、督促和鼓励他们戒除网瘾,共同帮助他们培养和转移兴趣,帮助他们培养和发展业余爱好,鼓励和督促他们积极参与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从而减少或降低乃至最终脱离对网络的依赖。
此外,防止大学生网络成瘾,各校还有必要加强网络管理和学生管理。如采取收费优惠政策鼓励学生在校园内上网,通过网络监管、过滤上网内容,控制持续上网时间和上网时限;通过加强住宿管理,减少学生网吧通宵上网的可能性;通过加强对校园周边网吧的管理,规定网吧营业时间,控制学生无节制地网吧上网。
参考文献
[1]刁生富.论网瘾的成因与对策[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5,20(6)
[2]黄晓斌.大学生的“网瘾综合症”与信息素质教育[J].图书馆学研究,2005,1
[3]芮光来,王伟,姚应水,刘新民.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6,13(3)
[4]林绚晖,阎巩固.大学生上网行为及网络成瘾探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
[5]邓锐,周兴生,余国清.大学生网瘾调查与分析[J].教育信息化,2006,11
[6]周涛.大学生社交焦虑与网络成瘾的相关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2
[7]王立皓,童辉杰.大学生网络成瘾与社会支持、交往焦虑、自我和谐的关系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1
对症下药帮助有网瘾学生戒“毒” 篇9
网络是现代文明的产物, 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处于心理、生理转型时期的中学生, 他们面对网络诱惑, 更是难以抵挡。部分学生打着查资料的幌子, 上网玩网络游戏, 不仅浪费时间, 而且有些人甚至因此荒废了学业。对此, 笔者在所教班级作了调查, 发现以下几种学生容易染上网瘾。
第一种:学习失败的学生
这些学生长期以来受到家长、老师的监督, 而且家长、老师对他们有很高的期望。他们在学习上非常努力, 但却进步不大。这样, 网络就成了他们寻找成就感的去处, 因为他们在网络上更容易体验到成功的快感。
第二种:曾经的好学生
这一类学生过去学习特别好, 具体说就是在初中的时候都是班上的优秀学生。可是上了高中之后, 在初高中的学习过渡上, 他们措手不及, 感到茫然失措。原来学校的佼佼者, 如今却无法保持原有的名次和位置, 这时, 他们对“努力学习”产生了怀疑, 于是一些人开始迷恋网络。
第三种:人际关系不好的学生
步入高中阶段, 人际关系网一下子扩大了好多倍。如何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 这对那些性格内向的学生来说是一个严峻的挑战。有些人不愿面对这种微妙的人际关系, 就用上网来逃避现实。
第四种:家庭关系不和谐的学生
高中生已经不是小孩子了, 但他们也需要关爱和呵护。他们希望被人理解, 他们渴望和谐, 他们不能面对“问题家庭”的不和谐。当家庭不能给他们带来温暖和安全的时候, 他们就会在网络上寻求虚拟社会的温暖。在网络上, 他们可以畅所欲言, 互诉衷肠。由此就出现了一些学生的网恋现象, 严重者可能会离家出走。
第五种:自制力弱的学生
对于网络的负面影响, 学生们也非常清楚, 但是由于部分学生自制力差, 就会经常无节制地上网。
基于以上分析, 我采取了以下几个有效的整治措施。
对于这五种学生, 我首先采用了谈话法, 辅以因材施教法。第一种学生多为学困生, 但他们绝非一无是处, 我利用“扬长避短”法, 多去发现他们的优点, 经常鼓励他们, 唤起他们的自信心。比如, 他们虽然学习不好, 但是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就会发现他们每个人都有特长, 所以, 对有文艺特长的我引导他们参加文艺小组, 组织管理能力强的就让他们担任班干部等, 这些做法, 无疑让他们在学校生活中找到了成就感。
对第二种学生, 重点要进行学习观教育, 促使他们形成正确的学习观。让他们明白“山外有山, 人外有人”的道理, 及时为他们拨正航向。此法即所谓的“精神回归”法, 旨在摆脱他们的怀疑情绪和迷茫感, 对学习重新树立起信心。
对第三种学生, 我有意识地和他们进行“对话”, 进行个别谈话, 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 然后进行第二步工作, 组织一些相关的集体活动, 增加他们和其他同学的交流机会, 如春游、野炊、联欢会等。让他们在集体活动中来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体验和谐的人际关系。
对第四种学生, 我告诉他们, 人生总是伴随着坎坷与痛苦, 在学习的黄金时期, 一定要排除一切干扰, 努力学习。这样, 将来才不会有遗憾。不能把精神寄托在虚拟世界之中。在进行人生观教育的同时, 我更注重用爱去营造和谐氛围, 生活中我嘘寒问暖, 学习中我悉心指导, 让他们体验到爱心, 从而体验到集体的温暖和谐。
学生网瘾 篇10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沉迷,互联网
互联网技术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一个伟大的里程碑, 其便捷性、交互性、丰富性、广域性带来了人类生活方式的革命性变革, 极大地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大学生作为网络的主力军, 通过了互联网获得了宽阔的视野、知识面以及交往空间, 然而, 一些大学生沉溺于网络, 花费大量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 在大学宿舍, 常见的景象是“人手一台电脑, 上网直到天明”。一些同学形成“网瘾”, 这不仅给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还易导致行为异常、心理障碍、人格障碍等严重后果。现阶段, 如何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上网观念, 减轻乃至消除网络的负面效应, 是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当务之急。
一、大学生“网瘾”的成因
(一) 社会因素。
一个社会互联网运行的客观状况构成了网络运行大背景, 社会背景对社会中每个成员生活方式、行为方式的选择有着潜在的规定性和制约性。目前, 我国网络管理的方式方法、技术手段、范围等都相对落后于互联网形势发展状况, 网络管理和网络运行状况存在着一些漏洞和弊端, 为大学生沉迷网络、形成“网瘾”提供了可乘之机。一方面, 对于网吧的管理尚显力度不足。在城市、乡村的许多角落, 都有非法网吧生存的踪迹, 这些“黑网吧”的网页不仅可以方便链接到传播不良信息如色情、暴力、赌博、犯罪的网站, 而且上网人员极其复杂, 是治安和刑事案件发案率最高最频繁的地方之一。而网吧的经营者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 纵容和包庇各种违规、违法行为, 提供“一条龙”服务, 上网人员吃住都可在网吧进行, 这也为管理部门增加了工作难度。另一方面, 对网络信息的管理仍存在漏洞。从社会教育和意识形态角度来讲, 网络上不健康的内容, 会对社会的稳定和人类的发展造成阻碍, 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定型, 受网络上不良信息的影响, 容易导致大学生不良心理和不良行为的产生。而通过非法信息技术手段盗取个人信息、诈骗等犯罪行为的获利性, 也诱使大学生沉迷与网络违法犯罪, 黑客、病毒、人肉搜索、“某某门”频发, 对社会和个人生活产生了巨大危害。
(二) 家庭因素。
大学生沉迷于网络这一虚拟世界, 可以从家庭中找到其根源。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人类有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交往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上述五种需要按照次序依次满足, 当下一级需要获得满足之后, 追求上一级的需要就成为行动的动力。大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逐步成熟, 满足了生理、安全需要后, 自然要追求社会交往的需要和尊重的需要。社会交往需要包括对亲情、友谊、爱情以及隶属关系的需要, 尊重需要指获得自尊心和受到别人的尊重、信赖和高度评价的需要。在一些大学生的家庭, 父母与子女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很难有共同的兴趣爱好和共同语言, 缺乏对子女的引导, 子女与父母的心理距离越来越远, 很难从家庭获得情感的慰藉, 得不到应有的关怀、理解、信任和尊重。与此同时, 网络以其高度的开放性、娱乐性、交互性给大学生提供了一个信息多样化的世界, 在这个虚拟世界, 交友、网络游戏、看电影、参与网络自组织等活动, 满足了大学生社会交往的需要和获得群体认可、尊重的需要。因而, 一批大学生沉迷网络, 形成“网瘾”与家庭因素密不可分。
(三) 学校因素。
学校是受教育者接受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身心教育的专门机构, 学校决定了大学生身心发展的方向、深度和广度。大学灵活松散的管理体制和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 给刚从高中繁重学习压力中解脱的大学生自主安排学习和生活的空间。大学采取学分制, 绝大部分大学生只要考试及格就可以拿到顺利毕业, 拿到学位证书, 学校对大学生课余的活动无明确的管理和引导, 而大学生普遍缺乏自制力和远大的学习生活目标, 对如何合理地安排自己的行为和时间往往缺乏理性的选择和控制, 相当一部分学生选择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围绕着网络进行的, 从获取知识到交朋友, 一切都依赖于网络。
(四) 大学生自身因素。
大学生学生多数处于18~24岁这一年龄阶段, 在这个阶段, 个体的生理发展已接近完成, 基本具备了成年人的各种生理功能, 但其心理发展却并未成熟, 身心发展存在着不平衡性。他们是一群正在成长的青年, 是一个其内心体验极其微妙的群体, 急于去了解世界, 把握外部环境。因处于这一特殊的年龄阶段,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熟, 价值判断力和抵制诱惑、拒绝不良影响的能力还很薄弱。网络的开放性和隐蔽性不单给大学生带来一个信息缤纷的世界, 同时也提供了大量的文化垃圾, 这些文化垃圾诸如赌博、色情、网络游戏等对青少年有巨大的诱惑力, 使之沉湎其中, 不能自拔。
二、针对大学生“网瘾”的干预对策
(一) 加强网络先进文化建设。
国家和政府应在全社会营造健康向上的氛围, 形成有利的外部大环境。加强网络文化建设, 必须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去覆盖网络阵地, 实现网络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融合, 需要政府的教育、文化等部门进行网络文化的调查研究, 发现新现象, 研究新问题, 为网络先进文化建设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另外, 网站是重要的思想宣传阵地, 政府相关部门应重视这一战线, 用新进的文化去占领, 用科学健康的内容去影响青年人。当前, 应加快建成一支网络先进文化建设的队伍, 大力创建宣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网站, 为大学生提供一个净化了的文化大背景。
(二) 发挥高校共青团组织的引领作用。
将高校辅导员、团学干部、“两课教师”、党员学生团结起来, 组成一支专职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队伍。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和网络的法律知识教育, 提高大学生群体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 宣传道德自律、文明上网, 在校园内传播健康网络文化。同时, 加强对有“网瘾”的大学生的教育和疏导, 帮助他们确立合理的学习目标和生活习惯, 提高大学生的自制力, 加强对他们的心理疏导, 帮助其走出“网瘾”的泥潭。
(三) 家庭作用。
家庭是大学生最早接受教育的场所, 家庭教育在培养人这一复杂而细致的工作中不可或缺。良好的家庭有助于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顺利与学校生活、社会生活接轨, 并合理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想法。防止和杜绝大学生“网瘾”现象, 应发挥家庭教育的奠基作用。首先, 家长应注重子女坚强意志力的养成, 经常给子女提出锻炼意志力的任务和要求。其次, 全方位营造家庭道德教育的环境, 父母应以身作则, 及时发现子女道德困惑, 并适时给予引导, 同时结合适当的奖惩措施, 有的放矢地进行道德教育。最后, 引导子女产生情感认同, 在家庭生活中, 要关心爱护子女, 用真挚的情感感染子女, 考虑到大学生子女的年龄特点, 父母应注意教育的方式, 用热情洋溢、乐观开朗的教诲, 而不是易激怒孩子的语言。家庭中父母关注他们的需要, 聆听他们的想法, 使大学生乐意与父母经常沟通, 获得情感帮助和认同, 从而避免大学生在遇到问题时沉迷于网络世界。
(四) 大学生加强自身修炼。
网络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 以游戏和视听功能为主的娱乐功能可能使部分学生身陷其中不能自拔。这迫切需要大学生自身加强修炼, 培养自制力, 树立远大的学习、生活目标, 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 能够寻找合适途径找到自我, 而不要把上网作为逃避现实生活问题或者发泄消极情绪的工具。大学生应寻求合适的途径来充实自身精神生活, 如体育运动、参与社团等作为代替上网的业余爱好。
(五) 推进网络法制化建设。
目前, 网络犯罪已成为全世界范围内社会公共安全问题, 迫切需要政府投入极大关注, 通过国家立法制定严格健全的法规、政策, 并设立专业机构, 管理各种网络行为, 解决网络纠纷, 保护合法的网络活动, 打击网络违法犯罪。我国的网络立法还处于起步阶段, 网络法制化的发展程度远远落后于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加强网络法制化建设, 客观上为大学生上网确立和活动准则和安全行为界限, 这也是保证大学生健康上网的根本举措。
三、结语
中学生网瘾成因分析与思考 篇11
关键词:心理健康;网络;合理利用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网络的普及,中学生已经成为网民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能经常接触和使用互联网,网络在促进中学生快速成长发展的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诸多不良影响。由于中学生的身体和心智发育尚不完全成熟,当他们面对网络世界里的新事物、新景象时,很容易分辨不清,把持不住。在某些中学生里面,甚至会产生“网瘾”、“网恋”等问题,既会给他们的学业、生活和工作带来严重影响,还会妨碍他们健康人格的形成,并给社会带来巨大的危害。
促进中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加强中学生网络素质教育,已成为影响互联网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成为新时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因此引导和帮助广大中学生正确使用网络,树立健康上网理念和有效戒除网络成瘾,促进中学生在网络时代健康成长就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内容。
一、中学生网瘾的成因分析
网络成瘾不是单纯的心理疾病,而是其他心理、行为借助网络活动进行表现,即使没有网络,这些问题仍会以其他形式体现出来。产生这些心理、行为问题的内在原因便是心理需求未能得到满足。网络在满足中学生成就需要、同伴交往需要、想象与体验需要方面有着不可低估的力量,而恰恰这些需要在现实生活中很难得到满足,这是家庭、学校、社会教育失当的结果。
(一)家长总是用成绩的优劣来评价孩子
除了学习,孩子其他方面的需求是次要的,可以视而不见的。对学习好的,他们就会大加赞赏,特别看重和亲近;对学习差的,就会时常挑剔斥责。在这样的学习环境里,学习有“问题”的孩子除了时时遭受挫折和打击之外,很难从中得到收获,这就使孩子在学习上主动或被动地放弃了应该为之积极进取的目标。他们难免由原先的有所期待渐渐地步入了失落、失望、麻木的“泥潭”,最终对学校、班级、学习完全失去了信心和兴趣,一说到上课学习就会变得懒惰、散漫、心不在焉——而此时,如果教师和家长还是只会一味地批评指责,大都会形成“越批越差,越差越批”的恶性循环,孩子除了痛苦、焦虑、忧郁,就只会本能地逃避学习,去找个虚拟世界来麻醉自己,因为那里有他们的自由、自主、自娱、自乐,以及期待中的成就与荣誉、关注与爱心、兴奋与激情。
(二)学校教育评价形式单一,课外活动匮乏
目前,虽然我国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但由于各种现实原因,教育现状和素质教育的要求之间仍有很大的差距。很多学校过分重视分数,而忽略了校园文化建设和德育建设,缺乏文体活动与文化生活。巨大的竞争压力、枯燥的教学内容、陈旧的教学方式给中学生造成了巨大的心理问题,又无法从家人、老师和同学那里得到宣泄和调节。为逃避压力,宣泄苦闷,满足对更多课外知识的探索,中学生往往会选择上网寻求精神慰藉,获得宣泄和满足,缓解压抑的情绪,恢复内心的平衡。
(三)社会对网络活动缺乏有效监管
互联网和互联网服务机构(网吧)的快速发展,为中学生上网提供了便捷的平台;相对于发展迅速的互联网,国家的法律法规相对滞后。
二、戒除中学生“网瘾”的对策思考
(一)加强心理疏导,创造学生人际沟通的条件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学生达到实现社会化的重要条件。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加强师生、生生间的交流和沟通,有助于防止游戏成瘾的产生,避免对网络游戏着迷。因此,教师要多和学生沟通、交流,主动了解其学习、生活情况,做学生的好朋友,积极为他们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班级气氛。尽可能地多组织开展文体活动、社会实践等,增加学生与学生、学生与社会之间的接触、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学校除了要开展好各项活动外,还应加强学生对网络的认知,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道德观念,正确对待垃圾网络的诱惑,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与发展性,教学生学会正确认识网络世界和现实世界的差别,正确处理网上、网下的人际关系,正确认识虚拟空间和现实空间的区别,能在发生心理冲突时做出合理的判断和选择,并采取理智的应对方式,在网上进行有效的自我管理,学会自我心理调适,并塑造健康、健全的网络心理人格。
(二)家校结合,共建戒网瘾切实有效机制
家长要严格监督,把握孩子在家上网或去网吧的质、量、度。孩子自制力差,综合判断能力较弱,父母要适时提醒,适当督促孩子上网有度。
三、我们的情况分析和几点做法
我们的学校是一所地处农村的寄宿制学校,大多数学生接触网络少,但也有少数学生有经常上网的经历,以前出现过夜里学生溜出学校到网吧上网的事件,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和不良影响,对此我们的做法是强令禁止。事实证明这样的做法收效甚微,而且激化了师生关系。
经过和这些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想法和感受,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首先,利用信息技术课向学生传授网络知识,让学生学会如何分辨网络中的信息,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平台获得有价值的信息,真正让网络起到辅助学习,帮助获取信息的目的。
其次,在课余时间开放学生机房,让学生自由上网浏览,满足学生对网络的好奇,使学生有时间在虚拟世界里发泄自己的情绪,同时也能获取很多书本上没有的信息。
事实证明,这样的方法是有效的。原来逃课出去上网的学生不再逃课了,而且学习成绩有了进步。大多数学生获取信息的方法多样了,视野更加开阔了。
总之,面对网络,面对有网瘾的学生,作为教师的我们不能一味地制止,要和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教会他们合理利用网络,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S·金伯利,《网虫综合症网瘾的症状与康复策略》,上海译文出版社,2000
学生网瘾 篇12
当信息时代为人们带来快捷、便利、高效的同时, 也给我们带来诸多困扰和负面效应, 这些困扰和负面效应在青年学生身上表现更为突出。网络是一个信息的宝库, 对开阔学生的眼界, 帮助他们了解更多的新鲜事物具有正面作用。但同时也应该清醒地看到, 事物都是利弊相生, 祸福相随, 网络也不例外, 它就向一条大河, 挟裹着珍珠和泥沙翻腾而下。既传播文明又倾泄垃圾, 既开启智慧又制造蒙昧盲目, 就其与青少年成长之间的关系而言, 一方面网络作为一种新的大众传播媒介、交往方式, 极大地满足了人们信息资源共享、进行超越时空限制的交流等需求。另一方面, 网络本身存在着一定缺陷, 网络环境往往较为复杂以及缺乏有效的管理和保护。青年学生身心发育和社会化尚未完成, 他们对“网络文化”、网络环境和网络交往等信息的识别缺乏深刻的认知。因此, 在目前学生的学业负担和心理压力比较重的情况下, 网络极易成为青少年躲避负担和压力的“防空洞”, 使他们中的部分人沉迷其中不能自拔, 形成网瘾。这给成长中的青少年造成一系列后果:
(1) 思想品质与价值观的弱化。由于青少年尚未建立完善的价值观、人生观, 其认知受外界影响很大。而互联网没有国界, 任何信息都可以在其中广泛传播, 一些不良思潮很容易扎根。当这些信息被免疫力较弱的青年学生接受之后, 将会产生负面影响, 甚至会引起学生犯罪的增加。网络中信息的泛滥和无限制的使用以及学生的盲目接受, 打破了原始的社会化进程。这就直接对传统文化结构提出了挑战。长期以来, 学校文化一直被认为是亚文化。而在互联网中, 学生能构建一套完全独立于成人之外的学生文化模式, 成人主流文化的干预将显得苍白无力。因此, 主流文化影响的弱化应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当这种影响力减弱至一定程度时, 不可避免会出现学生认知的茫然和混乱状态。
(2) 网络交往的热衷化和现实交往的冷漠化。网络的发展密切了人们的联系, 改变了原始的点对点的交流方式, 使人们能够在更大的范围中结交朋友, 交流感情。互联网满足了学生喜欢交往的要求, 使学生在交往过程中得到自我实现的感觉, 且这种感觉很容易上瘾。据调查, 30%的学生认为上网的感觉如烟鬼遇上了好烟。但是学生的理想化追求会使其只热衷于和网上世界各地的人交流情感, 而忽略了近在咫尺的现实中的亲情和友情,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由于隔了一道屏障而变得不可琢磨。现实生活中人们尚且戴着面具, 网络更为掩饰自已提供了最有效的巨大的面具, 信任危机由此产生。正如比尔.盖茨所言, 你甚至不知道对方电脑屏幕前坐着的是一条会敲键盘的狗。因此将出现精神孤僻、冷漠、缺乏责任感、没有明确价值观、没有人生目标的一代“空心人”。
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网瘾”现象, 为当今的德育教育提出了严峻挑战, 笔者认为, 应从以下方面转变德育教育:
(1) 转变观念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互联网等传播媒介的普及与发达, 教师已不再是传播文化的唯一使者, 教师知识权威的不可替代性也大为动摇。应当承认, 现在的学生感受时代精神、吸收文化信息方面的触角更敏锐, 视野更开阔。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 以学生为师, 深入到学生中去, 接触、体察、理解为学生所神往和珍视的文化信息, 了解他们的思想感情, 触摸他们的价值观。教师要善于运用“心理位移”, 力求像学生那样去感知、体验和思索, 与学生一起切磋、探讨, 努力寻找社会主流文化与学生文化的共鸣区。不能一味地严格要求, 把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感悟强行纳入自己设计的轨道。所以, 教师居高临下式的说教或者请家长只能造成学生强烈的反感情绪, 形成学生逆其道而行之, 出现更为剧烈的“网瘾”。教师应利用有效资源和教师个人的特有魅力, 让学生产生潜默化的影响, 逐步接受社会文化和道德规范。
(2) 创设优良的校园文化环境
分析学生上网的原因, 无所事事、心灵空虚者居多, 教师应在了解形成原因的基础上, 争取与学校一道创建良好的校园氛围, 同时争取家长和社会的支持并与之建立稳定的联系, 为学生创造课外实践的环境,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因为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不能单纯靠书本, 要靠各种文化的综合力量, 来促进德育教育的开展, 如: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调查、周末假期的上街义务服务、校内的文体活动、团的活动、知识趣味赛、朗诵比赛等, 丰富学生业余生活, 吸引、转移学生的注意力, 形成健康的校园环境, 使校园主体文化影响和压制学生的亚文化。
(3) 提高学生自我控制力, 养成良好的习惯
学生控制力掌握在学生手中, 教师一方面要加强管理, 另一方面要采用暗示和激励方式, 如让学生把名言警句或教师的要求牢记在心, 每当出现想上网念头, 强迫自己不要冲动, 或采用学生之间的监督, 逐步增强学生的自制力, 然后制定自我学习目标, 通过自我管理的方式, 自觉养成自身控制的良好习惯。对“网瘾”学生, 教师要以平静心态对待, 在要求学生的同时, 认真倾听学生的思想感情, 深入学生心灵, 切忌把学生一棍子打死, 给学生戴上“死不悔改”帽子。
【学生网瘾】推荐阅读:
面对网瘾学生……09-03
大学生网瘾问题05-14
大学生网瘾现象11-04
大学生网瘾的教育对策06-22
大学生网瘾调查报告07-23
如何帮助中学生戒掉网瘾07-02
网瘾07-10
网瘾问题09-22
教育讲稿---网瘾08-22
对网瘾说不教案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