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瘾问题

2024-09-22

网瘾问题(精选12篇)

网瘾问题 篇1

1 网瘾定义的界定和评价标准目前没有统一

到目前为止, “网瘾”定义尚无权威结论, 网瘾的评价标准更是难以界定。有人提出以上网的时间来判断网瘾, 但没有得到多数人的认可;有人提出以上网的内容来判断网瘾, 也遭到了反驳。也有人提出以上网者的精神症状、躯体症状来判断网瘾, 也没有得到认可。可以说, 在对网瘾定义的界定和评价标准上, 目前还没有得到统一。我曾经和一位知名报社的编辑联系过, 说想写一点网瘾方面的文章, 可一提到网瘾问题, 他就说是老课题了, 不用再研究了, 既然连网瘾定义的界定和评价标准都没有统一的情况下, 研究未成年人的网瘾问题就是有价值的, 也是有必要的, 研究未成年人网瘾问题依然是一个全球性课题。

2 如何看待未成年人网瘾问题?

当网络已经成为我们生活工作的一部分时, 就无法回避网络成瘾的问题。没有网络的年代, 我们可能迷恋小说、武侠电影、琼瑶电影等。但那个年代人们并不会过多去讨论“小说瘾”或者“武侠瘾”。其实, 对一定事物的适当迷恋是正常的, 我们要正确看待未成年人的网瘾问题, 不要把未成年人网瘾问题“妖魔化”, 从而歧视他们。一提到网瘾, 有人就说它是“精神鸦片”, 好象未成年人一旦跟网瘾粘边了, 就彻底完蛋了。其实我们要加强对网瘾问题的认识, 正确的来看待这一问题。其实大部分未成年人网瘾级别都处在正常范围, 少部分有轻度网瘾, 这一部分人往往是可以通过谈心, 讲道理的方法戒除网瘾的。至于中度和重度网瘾那是极少数, 电视上、网络上报道的多数属于这类型的, 这一部分人不是学校和家长能够说服教育的了, 要戒除起来确实是相当的困难, 需要综合的、长期的、专业的治疗。

3 网瘾到底是谁的错

网瘾的出现就只是孩子的错误吗?就是网络的错误吗?当我们一味的责怪网瘾孩子, 一味的报怨网络的时候, 我们思考过这问题吗?找到了问题所在, 我们才能帮忙网瘾孩子去戒除网瘾, 从沉迷于网络中走出来。

网瘾不只是孩子的错, 这是我的一个观点。从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多年来, 我遇到了一些沉迷于网络的学生, 而当我深入了解这些学生后, 基本上都发现了一个问题, 这些学生和父母亲之间关系都不是太好, 他们和父母的沟通也比较少。特别是孩子到了青春期, 他们会感觉到很孤独, 会开始思考一些自己的问题, 一旦他们接触到网络, 网络的开放性和虚拟性就会深深的吸引着他们。他们突然在网络上找到了自己的精神避难所, 突然感觉到自己存在的价值, 突然找到了久违的归属感!这时候, 这些孩子们就会深深的迷恋于网络之中而不能自拔。作为家长, 一定要多观察孩子的一些变化, 当问题小的时候, 解决起来也容易。不要一味的就责怪孩子, 甚至体罚孩子。

4 面对网瘾, 学校怎么为未成年人护航

防患于未然永远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式。面对未成年人网瘾问题, 家长、学校、社会、以及未成年人本身都有责任。

学校机构要做好的几个工作。未成年人生活空间更多的时候还是在学校, 作为学校这样一个教育机构, 也要承担起自己的教育义务。虽然很多学校都用自己的方式在做这个工作。但从我本人的了解上, 有许多工作是不到位的, 方法也是不对的。学校通行的做法就是组织一些老师搞突袭, 查学生夜不归宿, 查学校周边网吧, 查学生考勤。抓到进网吧的学生后进行批评、请家长、停课等措施。这些都是简单粗暴的做法, 表面上有效果, 其实真正的作用不大。学生虽然不敢用同样的方法再进入网吧了, 但是他心里天天装的东西还是网络, 还会找更加“高明”的方法进入网吧上网。比如学生会以生病的借口请假出去, 然后找更远, 更偏僻的地方上网。作为学校, 正确的、人性化的、科学的方法有很多。但做起来也需要更高的水平、更多的精力去处理。首先, 学校的有关领导应该了解网络, 或者组织了解网络的老师组成一个专门的团队, 只有自己了解了才能跟学生去沟通, 而不是常规的批评教育方法。其次, 定期在学校展出一些网络给未成年人造成伤害的一些案例, 有文字的、图片的、视频的, 用事实说话, 用案例说话, 用事实教育人、感动人。就像每年在学校演习的“消防安全”宣传一样。再次, 发现学生逃课上网后, 用细心耐心的方式进行教育, 而不是体罚和恐吓, “开除”、“请家长”、“停课”的专用术语最好少用或者慎用。学校要做的工作很多, 都在提倡人性化教育, 人性化管理, 其实有的时候是边提倡边违背。文明的发展是需要惨痛的牺牲来做代价的, 但要牺牲掉年轻的一代才能让教育文明进来, 我觉得这是不应该的。爱是无限的, 什么时候可以给我们的学生更多的爱呢?

加强管理, 趋利避害, 让网络再干净一些, 让网吧再规范一些, 让未成年人沉迷网络带来的悲剧再少一些。家长, 学校, 社会都行动起来了, 做好了该做的工作, 我想是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一些本不应该网络成瘾的未成年人远离网络的。面对网瘾, 为未成年人护航, 这个工作是打不得折扣的, 应该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马锐捷, 李辉.网游之瘾成于何处[J].科教文汇:上旬刊, 2010 (9) .

[2]杨波.人格与成瘾[M].北京:新华出版社, 2005.

网瘾问题 篇2

一、案例陈述:

记得2011年9月高一新开学,当时我负责担任高一某班的班主任工作和语文教学工作,这是我第一次当班主任,心理压力蛮大的,但是我尽量去做好自己本职工作。其中有一个学生陈某,刚开学时接触觉得他是一个说话斯文,性格文静,在班上没什么违纪的行为,听话,乖巧,爱学习的男生,感觉良好。但是时间过去没多久,在高一的第一次期中考试过后,观察班上学生成绩的时候,就发现陈某的期中试成绩相比入学成绩,退步很大。虽说陈某的成绩不是拔尖的,但从初三毕业到现在也没几个月时间,成绩怎么会由班上中等水平一下子落到倒数几名呢?这实在令人疑惑,于是我就开始认真观察他的行为,并向与他交往比较密切的学生打探情况,终于发现他又上网玩游戏的行为,并且逐渐成瘾,再无心思学习,甚至出现逃课现象,成绩最终一落千丈。

二、案例分析:

根据我的多方了解,终于知道陈某以前初中成绩还好,初三毕业考试考得比较理想,在暑假过于放松自己,和一帮朋友学会上网,玩游戏,聊Q等。由于以前比较少接触网络,现在在朋友引导下,感觉十分新奇,好玩,有趣,在暑假时就没法控制自己,整天跑去上网,养成了上网的坏习惯。尽管高中新学期,来到新学校,有新同学,但陈某还是没办法克制自己的网瘾。平时经常向我借故请假,撒谎身体不舒服,或者要买生活必需品等,趁机出去上网。当时我还不发觉他 1

是趁机出去上网,尽量批假给他。还有就是虽然陈某是住宿生,但在晚睡后,趁我查房检查人数后,他再偷偷爬墙出去上网,一直到第二天早上才溜回来。或者确实没办法出去上网,就利用手机上网,晚上根本没休息,因此导致出现白天上课走神,打瞌睡,练习、作业没完成等行为,成绩一下子就降落下来。

三、措施方法和反思

虽然我工作已有两年,但是这毕竟是我第一次当班主任,经验不足,面对这种情况,深感自己的责任比较重,非常希望能够挽救这位学生。

首先作为班主任的我要自我反省,在开学第一时间没能及时了解学生的情况,被他表面迷惑,因其在我的课堂上表现还可以,没有出现打瞌睡,玩手机等现象。等到期中考试过后,根据学生班干部的反馈和自己再向科任老师询问才发现陈某的严重违纪行为,这时我才觉得事态发展的严重性。虽然当时第一时间想着联系家长,直接叫家长带回家家教,但后来想想,觉得太突然了,可能对学生伤害很大。因此我决定先和陈某聊聊,毕竟他的网瘾时间不是很久,也许老师劝说教育一下,可能会得到遏制。

于是我找了一节晚自修好好和他谈谈,我帮他分析了网瘾的危害,一方面是他的身体休息不规律,晚上不睡觉,白天上课睡觉,整个身体都累垮了,生物钟出现紊乱,体力跟不上,根本没法学习;另一方面,因为沉迷网络,深受网络游戏,小说等暴力,黄色的影响,心里产生扭曲,经常抽烟,喝酒,还有为了上网,向老师或家长撒谎,要钱,晚上还翻墙出去等出现种种不良行为。经过一番详谈,陈某表现态度也很好,他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所在,诚恳地向我承认的他的错误,并表示要改正。我当时听了很安慰,觉得很有成就感,并鼓励他要克服网瘾,提高自己的自制力,不要跑出去上网。

从这次的成功交谈中,我认识到:网络成瘾和吸毒、赌博一样,是一种精神依赖症,一旦陷入,很难自拔,只有及早发现,及早引导,才能防患于未然。但切不可操之过急,什么事都找家长,让家长处理,带回家家教,搞一刀切。最好的办法是多与孩子进行沟通,让他们感到老师、朋友的关心,反而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事情又过了几天,我一直都对陈某有所关注,发觉他最近几天的表现还不错,上课不算很认真,但起码不打瞌睡,不玩手机了,还有也能按时作息,不偷偷溜出学校了。但是又过了一个星期左右,班干部又反映陈某又开始上网了,再次恢复到以前的状态。没想到会出现这种反弹的局面,后来仔细想想:学生的意志力还比较薄弱,陈某虽能意识到过度上网所带来的危害,企图缩短上网时间,但总不能坚持很长时间。如果突然强制戒除,就会变得焦躁不安,不可抑制地想上网,最后成瘾行为反复发作,并且表现出更为强烈的倾向。因此,我觉得单靠我和陈某谈话这种方式成效应该不大了,陈某的本质还不错,相信家长、学校共同参与,结合他们的力量,给他多一点关心和帮助,也许会更有影响力。

第一我邀请陈某的家长到来,希望和家长相互配合,实行强强联手,共同解决陈某的问题。首先要求家长不要一味地责骂批评或采用

暴力手段对待陈某,而是鼓励,相信陈某一定能改正。陈某的家境也不是很好,通过父母与他的深切谈话,他也明白父母对他的期望,为他的学习付出的辛勤劳动,每一分钱都是父母的血汗钱,不应该乱花,甚至撒谎向家里要钱,给家里增加了很大的负担。陈某痛定思痛,当着家长和老师的面,主动写下保证书。

第二除了家长方面的配合,我也向学校反馈了意见,希望学校方面也要加强管理,一方面班主任晚休查班要认真,另一方面学校保安巡查也要更加严谨,防止学生半夜翻墙出去上网。

第三陈某要主动克制自己的上网行为,上缴手机等,我还找了几个学生配合监督和管理的他的行为,时不时替他打气,一起帮助他克服难关。

理性认识和对待孩子的网瘾问题 篇3

网瘾有危害,但它不是“病”

所谓的“成瘾”就是由于中枢神经经常受到刺激而形成的依赖性心理和相应的习惯性行为,一旦形成某种“瘾”,往往会对身心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并且难以戒除。

从总体上看,我国青少年在使用网络时能够自律自控,属于合理范围。但是部分青少年自控力差,没有形成正确的上网习惯,迷恋网络,表现出网络过度使用现象。网络过度使用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轻者会对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极少数重者会长时间沉溺于网络,严重危害身心健康。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根据600份家长求助热线统计,网络过度使用是中小学生家长最为头痛的求助最多的教育问题之一。

正是因为在表现形式、影响后果以及戒除难度上,网络过度使用和其他成瘾现象有一致之处,有人就将其称之为网络成瘾(网瘾)。其始作俑者是美国精神病学者戈德伯格,他于1995年提出了网瘾一词并提供了所谓的诊断标准。网瘾成为对网络过度使用现象的约定俗成的概念。

其实,叫不叫网瘾并不重要,关键看如何认定其性质。首先,因为网络只是一个平台,有的孩子沉溺于网络小说,有的沉溺于游戏,有的沉溺于聊天。所谓的网瘾只是孩子借助于网络,沉溺和依赖于其中的某些内容而已。其次,网瘾不是精神疾病。尽管戈德伯格起初认为这是一种精神错乱症,将其归类于精神疾病,但他的说法并没有被最新美国精神医学会的《心理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认可。后来戈德伯格公开声明称该假设是个玩笑。

网瘾形成主因不是网络吸引力大,而是缺乏社会支持

很多人认为,网瘾之所以会产生,主要原因是网络的吸引力大而孩子自控力差所导致,因此有的家长便采取断网的方式干预青少年上网。其实这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可能还会导致问题的激化。因为这种认识没用看到网瘾的根源。网瘾的根本原因不是网络吸引力大,而是青少年在现实生活中缺乏良性的支持系统。

许多孩子之所以会沉溺于网络,主要是因为缺乏社会支持和关爱:从代际关系看,现实生活中,孩子们缺乏关爱,家长忙于事务,很少与孩子沟通交流,孩子缺乏信任感。从人生目标和价值观念来看,学习成为许多孩子生活的全部,成绩好坏是评价孩子和孩子获得自尊的标准,孩子们缺失安全感。从孩子之间的交往关系看,今天的社区、学校和家庭中的孩子原子化,他们孤立地处于世界之中,缺乏游戏和真实的交往,难以在交往之中找到乐趣和真情。

相反,网络世界是一个无所不能、无所不有的世界,网络中的生活方式可以弥补孩子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不足。游戏可以使他们畅游其中,获得成就感,宣泄和释放内心的不良情绪;聊天,可以遮蔽他们的身份,不被别人所拘牵,自由自在地交往谈心,不被现实中的价值观所左右。某些刺激性内容还可以满足青少年的好奇心和性需求。更重要的是,网络世界里,没有考试,没有压力,可以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事,交往自己喜欢的人,网络满足了孩子们对无忧无虑、无拘无束世界的渴望。

干预网瘾的是恢复良好社会支持系统,不是强行剥夺

理解了网瘾是怎么形成的,就知道了网瘾干预的根本方法。当前许多网瘾治疗机构的普遍做法是:强行隔离+厌恶疗法。强行隔离,就是采取强制的方法将沉溺网络的孩子与网络隔离起来,让他在一个没有网络的世界里生活。厌恶疗法,就是采取暴力(如电击、跑步)等方法,让孩子产生肉体痛苦和精神恐惧,并且通过提示等方法让孩子对上网行为与暴力痛苦建立联结,形成肉体痛苦和精神恐惧是因为上网等原因导致的假象。这种所谓的治疗方法的错误有三:一是建立在网瘾是一种病——这个没有科学论证的假设基础上;二是剥夺了网瘾“患者”的自主权,甚至是人权,是一种非法的干预方法;三是治标没治本,有的孩子似乎网瘾得到了治疗,但是并没有形成新的积极的心理机能,而且极可能产生了新的潜在的隐患。那网瘾到底应该怎么治?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

怎么防比怎么治更重要 家长需要考虑的是网瘾怎么防,防比治更重要。《未成年人健康上网指导(征求意见稿)》中提出了个人预防、家庭和学校预防、社会预防等措施。这其中,家庭教育极其关键,家长从购买电脑和手机、安装无线网络、指导孩子使用电脑和手机时就应该树立正确的上网习惯,以身示范,做到安全上网、文明上网,处理好网上和网下的关系。

恢复正常的社会关系是治疗的根本 预防青少年网络沉溺,关键在于恢复孩子们应有的社会支持系统,还原孩子们真正的生活。从价值观看,要树立健康人格至上的观念。对于青少年来说,学习固然重要,但是学习绝不是生活的全部,更不是评价孩子价值的全部,健康的人格比什么都重要。从关系系统看,要构建真实、丰富、安全的生活系统,学校、家庭、社会应该携起手来,丰富孩子的生活,鼓励孩子们的真实交往和全面发展;要尊重孩子,学会沟通,科学地化解孩子成长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地改进家庭关系,学会接纳一个并不完美的孩子,夫妻之间也要相互包容,以不断提升家庭幸福指数。

(洪明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体育教育与青少年网瘾问题的探究 篇4

一、青少年网络成瘾现状

(一) “网络成瘾综合症”诊断标准及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影响

美国心理学家杨格曾提出了诊断“网络成瘾综合症”症状的10条标准: (1) 上网前内心充满着期待感。下网后总念念不忘网事, 产生很强烈的焦虑, 无心做其他事情。 (2) 总嫌上网的时间太少而不满足。 (3) 无法控制用网时间。 (4) 一旦减少用网的时间就会焦躁不安。 (5) 一上网就能消除种种不愉快。 (6) 上网比上学做功课更重要。 (7) 为上网宁愿失去重要的人际交往和工作。 (8) 不惜支付巨额上网费。 (9) 对亲友掩盖频频上网的作为。 (10) 下网后有疏离、失落感。只要有其中4种以上症状, 便可判断为“网络成瘾综合症”。青少年“网络成瘾综合症”已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青少年长期沉迷于网络和游戏, 会导致身体的亚健康状态或直接导致心理障碍, 重复机械的运动和长时间的操作引起腰酸、背疼、全身不适, 以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为多见的关节无菌性炎症。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更为不利, 导致了青少年道德意识弱化、社会人格异化, 出现了人际交往障碍、数字化人格障碍, 情感上冷漠、焦虑、孤独和恐惧等网络心理成瘾症。

(二)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成因

1. 青少年网络成瘾与社会环境有关

随着社会的发展, 电脑已是人们的生活必需, 网吧随处可见, 许多网吧经营者为了增大诱惑力、吸引力, 赚取黑心钱, 故意下载、存储一些渲染武打、暴力、色情的游戏和影视片, 专门供未成年的上网者观看、浏览, 还为他们提供包宿的单间、食品, 使涉世未深的青少年面临前所未有的诱惑与危险。

2. 青少年网络成瘾与网络本身的特点有关

网络是个虚拟的世界, 信息快捷, 内容丰富, 其容量犹如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图书馆。但与图书馆相比, 其信息的排列是没有规律的, 没有严格的筛选;网上人际互动行为的方便、即时、匿名特点。上网者可以很方便地在同一时间与世界各地的不同肤色、不同年龄、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往。他可以以真实的身份出现, 也可以以一个新创的人格面具出现, 这个面具可以与他的真实的性格相差甚远, 甚至完全相反。所以, 深深吸引着众多的青少年网民。

3. 青少年网络成瘾与青少年自身的特点有关

青少年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年龄阶段, 他们思想活跃, 喜欢接受新事物、新思想。他们喜欢幻想, 喜欢追逐潮流, 喜欢标新立异, 渴望展示自己。但又缺乏分辨能力, 容易产生错误的认知。自控能力也比较差。特别是随着青春期的到来, 性的成熟、性意识的觉醒, 对青少年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各个方面具有极大的影响。

4. 网络成瘾的青少年往往经历了或正在经历着巨大的环境压力

调查表明, 网络成瘾的青少年很少将网络作为搜索信息的工具, 而是在网络上寻找生活中很难得到的社会支持, 寻求性的满足或利用网络创造新的人格面具。网络成瘾的青少年, 很大一部分在现实生活中经历了或正在经历着来自学校的、社会的、家庭的和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巨大的环境压力, 比如:在学校没有可以交心的同学, 内心孤独或被同学歧视;家庭不和睦, 甚至父母离异;学习感到力不从心;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等。网络是他们满足未满足需要的一个工具。

5. 三大缺失, 使网络成为替代品

第一是“父亲功能”的缺失父亲往往代表着规则和秩序, 孩子自控能力的形成与父亲的作用有很大关系。但是现在很多家庭中父亲的功能是缺失的;第二是游戏的缺失实际上青春期的孩子仍然需要游戏, 需要有象征意义的游戏帮助他们成长。现在中学体育活动少, 需要有一定的肢体接触, 当现实生活无法满足时, 就会把网络游戏当成替代品;第三是同伴的缺失, 对于青春期孩子, 同伴特别重要, 没有伙伴就不能从家庭走向社会。但中国大多是独生子女, 没有同伴, 网络却给青少年提供了机会。

(三) 目前青少年网络成瘾对策研究现状

1. 心理治疗

应用言语及非言语手段, 实施家庭、团体循环疗法。针对性的干预, 促进个体心理不断完善, 家庭幸福和谐。具体采用认知治疗技术, 改变意识层面的认知性曲解;实施行为矫治技术, 纠正偏差行为, 进行自我控制与行为技能训练, 建立并保持正性行为;运用精神分析自由联想、梦的分析、意象等手段, 帮助学员了解自己的心理动态, 领悟潜意识的欲望, 修正应对方式;通过艺术治疗包括音乐、绘画、舞蹈、心理剧等手段激发孩子心理潜能, 有效表达自己;运用人本主义与后现代疗法, 通过积极关注, 挖掘其潜在的精神心理能量, 促进人格的自主完善;

2. 医学治疗

脑科学与行为科学有机的融合, 可测试大脑内各种神经递质, 进行有的放矢的用药。不是所有的网络成瘾患者都实行药物治疗。约有半数左右的患者需要药物治疗, 如网络成瘾戒断反应严重、伴有其他精神症状 (如抑郁、焦虑、强迫等) 或共病患者须实施药物治疗。网络成瘾常见的共病包括:ADHD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 、ODD (对立违抗障碍) 、人格障碍、品行障碍等。药物能够有效控制戒断症状、稳定情绪, 抗焦虑、抗抑郁, 调节神经内分泌等。及时有效的药物治疗可以为心理治疗的顺利进行打下基础。

物理治疗:通过生物反馈治疗仪对各种社会心理因素所致的生理、心理变化进行观察, 记录放大, 并处理成大脑皮层容易理解的信号, 从而起到帮助人们“自我认识”的作用, 为各器官与大脑皮层间建立反馈联系, 有利于内脏器官的随意调节。通过训练, 可改变人们的不良心理、生理反应模式, 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它是人们进行“自我认识”和实现“自我调节”的工具。另外, 根据中医理论, 实施神经内分泌平衡仪物理治疗。

3. 军事训练

通过向学员传授军事知识, 研讨军事策略, 进行实战军事演习, 体验真正的军营生活, 规范其日常行为, 调节生物节律, 锻炼意志力和勇气, 纠正患者的懒散生活习惯, 促进体格的健康发育和完善, 增强纪律性和自制力, 培养团队精神和爱国主义, 引领积极向上的心灵。

4. 心理化教育

健康教育:融合日常心理的感觉认知、情绪情感、意志行为等过程, 结合爱情、性困惑和网瘾危害等开设情景主题讲座, 进行青春期生理健康教育、珍爱生命教育、爱情心理教育、饮食与日常起居健康教育、科学运动教育, 使青少年更好地了解自身, 为人格的完善奠定良好的基础。

5. 加强对网吧的管理, 优化社会环境, 建议学校开办“绿色网吧”

“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严禁未成年人进入网吧, ”绝不应是一句空话, 应从具体的事、身边的事做起。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 严格整治网吧, 为青少年的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和环境。青少年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网络是他们了解外界的主要渠道之一。中小学可以利用现有的微机房积极开办自己的“绿色网吧”, 把有上网习惯和兴趣的学生吸引过来。这样既可保证网络内容健康, 又能“网住”外出上网的学生。

二、建议和对策

(一) 戒除网瘾应从家庭教育入手

根据以上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现状分析研究看, 无论是加强心理化教育中的健康教育还是加强网吧的管理优化社会环境, 采用心理治疗或医学治疗都是治标不治本, 不应采取补救措施, 而应以预防为主。笔者非常赞同以陶宏开教授为代表的学者的观点, 认为绝大多数孩子上网成瘾是一种由于兴趣强烈而形成的习惯, 并不是心理疾病或精神疾病, 因此反对医疗中的药物治疗和当做精神疾病的心理治疗;并认为戒除网瘾应从家庭教育入手, 很多网络成瘾的青少年是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引起的。一些家长常常对孩子过度保护, 大包大揽或漠不关心。使得孩子缺乏克服困难的能力, 接受挫折的能力低下, 依赖性强, 独立性差。缺乏合理的解决问题的方式, 缺乏独立应对事务的能力, 缺乏战胜困难信心和能力以及父母的情感温暖与理解, 使孩子无所适从、缺乏主见, 害怕挫折与失败, 与人交往产生障碍。并常常有焦虑、自卑、遇事退缩、易与同学发生争执等表现, 孩子一旦网络成瘾, 很容易被困住, 需要帮助才能跨越, 而家庭教育是重中之重, 是预防孩子网瘾的根本所在。

和谐社会从和谐家庭开始, 和谐家庭从合格父母做起, 合格父母造就合格孩子.家庭治疗是心理治疗的一种形式, 治疗对象不只是患者本人, 而是通过在家庭成员内部促进谅解, 增进情感交流和相互关心的作法, 使每个家庭成员了解家庭中病态情感结构, 以纠正其共有的心理病态, 改善家庭功能, 产生治疗性的影响, 达到和睦相处, 向正常发展的目的。

(二) 戒除网瘾素质教育才是灵丹妙药

社会合作教育是唯一可行的途径, 体育作为“三育”之一, 其本身具有娱乐性, 而军事训练不具有娱乐性, 枯燥又艰苦, 非常不适应现在的独生子女的身体心理特点。因此, 唯有体育教育能够促进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用它来预防和戒除网瘾既经济又便于推广。目前, 许多专家学者都认为, 体育锻炼能给人带来运动愉快感和成就感, 能使人从中获得心理满足, 建立自信心和保持良好的心态, 是青少年戒除网瘾的有效手段。针对体育锻炼的这种特殊作用,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的谢建专家对具有良好体育锻炼行为习惯的体育专业生和一般院校的非体育专业生的网络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比较, 研究发现, 体育专业生的网络心理健康水平明显好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由此可见, 长期坚持体育锻炼, 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对青少年预防和戒除网瘾有着一定的影响。但从目前的研究现状看, 存在不足: (1) 体育锻炼对青少年戒除网瘾的影响, 更多的是从理论上研究, 实践论证的甚少; (2) 采取怎样合理可行的体育锻炼方法对青少年戒除网瘾有影响探索不多; (3) 体育锻炼的同时是否应结合其它方法解决青少年网瘾效果更佳也无触及。

(三) 根据目前研究现状存在的不足及本人实践得出

采取以娱乐为目的的体育游戏的方式方法, 同时结合心理咨询及中医传统保健手段对网瘾者进行实验实践, 结果对青少年戒除网瘾有良好效果。在一篇《网瘾为什么偏偏找上中国孩子》的报道中提到, 中国孩子沉迷网络主要由于三大缺失, 父亲功能的缺失, 游戏的缺失和同伴的缺失。而体育游戏恰能满足青少年这种心理需求, 由此可见, 对网瘾者进行体育游戏的实践干预有一定的可行性。具体实施方法为: (1) 制定体育游戏方法, 可借鉴电视媒体的各种娱乐趣味游戏方法和选择可操作性简单学生易接受爱好的体育游戏。 (2) 确定实践对象, 采用《大学生网络成瘾鉴别量表》对随机抽查的120名大一学生进行测试, 然后根据测试结果确定20位网瘾者为实践对象, 同时针对因网瘾严重影响身体健康的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及如足疗、推拿、拔罐等传统中医保健治疗。从下表1可以看出, 经过三个月的实践干预, 体育游戏对青少年戒除网瘾有良好的成效。

从表1可以看出, 通过体育游戏的实践干预, 让学生在体育游戏中结交了朋友, 满足了社交的需要, 在游戏中体会到成就感, 满足了自我实现的心理需求, 生活重心从虚拟世界转移到现实世界, 心理上也不感到压抑和痛苦。

总之, 预防和戒除青少年网瘾已迫在眉睫, 必须从家庭教育入手, 切实加强青少年学生的体育健康和素质教育, 同时结合心理咨询和传统中医治疗等多种手段,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摘要:本文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和实验实践, 在分析和研究目前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和对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对策, 即从家庭教育入手, 加强青少年学生的体育素质教育, 同时结合心理咨询和传统中医治疗手段, 对戒除青少年网瘾有着良好的效果。

网瘾少年背后的家庭教育问题 篇5

床上的王舵,以一个极端样本的方式,呈现了网络成瘾带来的戕害。然而,每一个类似的悲剧,原因并不仅仅只存在于那一二十英寸的电脑显示屏里。

翻开王舵23岁的人生轨迹,父母离异、个人放任、网游本身的吸引,都在其命运图谱中刻下或深或浅的痕迹――在一个功能几近失效的生态系统里,王舵式的沦落似不可避免。

王舵的报道,同时在引发蝴蝶效应。连日来,众多家长忧心忡忡打来电话说,他们的家庭里也存在这样的孩子。家长的焦虑,也正是全社会都应关注和反思所在。

网瘾问题 篇6

关键词:大学生 宿舍网瘾 成因 对策

网络科技的飞快发展为大学生学习与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捷,为大学生获取知识、学会交流以及收集信息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但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特别是现在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模糊、自控能力差,而网络以其丰富的资源使一些大学生沉迷其中,形成大学生宿舍网瘾问题。本文将从大学生宿舍网瘾问题入手,进行认真调查,着重分析导致大学生宿舍网瘾问题的原因,指出其危害性,并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为大学生宿舍文化的构建提供一点参考。

一、大学生宿舍网瘾问题的成因分析

随着网络的推广与普及,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与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大学生网络成瘾宿舍化已成为当代大学教育中严峻问题,并日益严重,令人堪忧。据权威研究表明,目前学业中断的大学生中,有80%是网络成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社会转型导致大学生的成长环境缺少沟通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与发展,传统农业社会的格局已经彻底改变,导致人们的生活压力逐渐增加,长时间处于为生活操劳的状态当中,为了事业而忽视家庭的状况很常见,从而忽略了对子女的教育与情感沟通。这样,就会导致子女主动去寻求一种较好地方式来实现情感的沟通,而这种方式无疑就是通过网络来达成,网络的虚拟性使孩子们可以无所顾虑地倾诉内在的情感,并找到共识与理解。在进入大学学习之后,自然而然地将这种生活方式带入大学宿舍当中,并具有扩散性,导致宿舍网络成瘾的恶性循环。

(二)强大的媒体资源成为吸引大学生的重要动因

对于大学生来说,刚刚接触网络仅仅是为了寻求一些适合自己的资源。比如搜集论文资料,与朋友之间的沟通交流,观看一些影视作品,或者浏览新闻等等。慢慢地,对电脑的功能和使用做到熟练掌握之后,意识到网络的强大效能,不仅仅局限于收集资料与信息交流。在广阔的网络空间中,能利用的资源可谓超出想象,而根据笔者在宿舍网瘾的调查中发现,网络游戏是其中突出方面,大学生由于课余时间及其充分,就为宿舍内部形成三五成群玩游戏提供了时间基础,从而导致宿舍网瘾。

(三)缺乏自控能力是大学生宿舍成瘾的内在原因

与高中时期的学习状况相比较而言,大学生活给大学生群体的普遍感觉就是课程学习比较宽松、高校对于学生的管理也比较松懈,即是“没什么事做,也没有专人来管理”,对于当前的大学生来说,由于在中学时代基本上实行的应试教育,致使除知识以外的素质没能得到很好的发展,特别是如何与人交往、如何控制自己、如何开展自学、如何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等等方面的素质,也就是因为这些素质的欠缺,导致大学生宿舍网瘾的比例远远大于中学生宿舍网瘾的一个重要原因。笔者对宿舍网瘾大学生的调查发现,因为缺少了家庭与学校的监督,学习压力不大,网络很发达,上网也比较自由,逐渐地控制不住自己然后就成瘾了。

二、大学生宿舍成瘾的危害性

大学生宿舍网络成瘾的表现形式主要包括网络游戏成瘾、QQ聊天成瘾、网络爱情成瘾、网络观看影视节目甚至淫秽影视成瘾等等,这些情况不仅对大学生的学习产生不良影响,更有甚者,严重危害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导致大学生出现人际交往的障碍,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构成直接威胁。具体的危害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弱化了大学生宿舍成员的理想信念追求

通过上网笔者发现,网络对于每一位使用者来说,不单单是一个信息储备库,也是一个垃圾信息场。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假如我们缺少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就极有可能走向网络利用的方面,不能正确利用网络功能来获得人生的发展,而是出于好奇去浏览一些不健康的甚至是违法的网页,久而久之就使大学生的对自身的人生价值产生极大的危害。特别是大学生宿舍成员在网络成瘾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共识,更是强化了错误价值观的认同感,使他们整天迷恋于网络世界,弱化了宿舍成员的理想信念追求。

(二)淡化了大学生宿舍成员对学业的探索

由于长时间痴迷在网络世界中,消耗了大学生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而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上网的时间增加了,必然出现学习的时间减少的情况,精力也就不够了。据笔者调查发现,很多的大学生宿舍,基本上都是凌晨一两点才熄灯休息,然后就是第二天早上一二节逃课,即使不逃课,也是为了应付点名,在课堂上睡觉,长此以往,成绩必然下降。权威信息显示,大学生成绩不合格的学生中,有相当部分是和网瘾有密切关联的。

(三)阻碍了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发展

由于在网络世界中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和网络中虚拟的朋友交流或者畅游在虚拟的空间里,就必然导致与现实空间里的朋友交流时间的剧降,形成一种有悖于常规的沟通交流的方式,出现了所谓的“单向度的人”。但是这种沟通交际方式的最大弊端就是无法给网络两端的使用者带来真正的情感满足,从而使其出现与现实生活中的朋友出现交流的障碍,也使得大学生的交际空间缩小,仅仅局限于本宿舍,但对于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们来说,这是很不利的。

三、大学生宿舍网瘾问题的解决对策

针对大学生宿舍网瘾问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做到对症下药,通过规范化的管理和家庭与学校的互动,引导大学生纠正沉迷于网络的不良状况。

(一)社会要深化对网络的规范化管理

政府要加大对网吧管理的力度,确保网吧经营的规范化与制度化,坚持取缔黑网吧,执行严格的网络监管制度。要做好净化网络的工作,加强对不健康网站的清理与处罚,同时,要建立一支业务能力强、专业素养高的网络管理队伍,加大对网络硬件与软件的技术投入,确保对高校网络信息管理的有效性,最大限度地限制不良信息的传播,为大学生输送科学、健康的信息。

(二)学校要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

我们要充分学习世界知名学府在防范宿舍网络成瘾的宝贵经验,把大学生对网络技术的求知欲进行正确引领,趋利避害。要让大学生深刻认识到网络是获取知识的载体而非游戏和聊天的工具。同时,学校要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来吸引大学生参与到其中来,活动的开展要从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需求出发,比如校园艺术节、工商模拟市场、校园文化行等等,把大学生从虚拟网络中争取过来,并让大学生在活动中获得自信和人际交往技巧,感受活动带来的愉悦与友谊。

(三)家庭要培养大学生的网络自控力

网络是一个充满着各种文化观点的虚拟空间,对涉世未深的大学生来讲,很难做到不沉迷其中,特别在整个宿舍都充满着一种沉迷网络的气氛的时候,更加是不能自拔。为此,对于家庭来说,必须要对大学生子女进行有效地引导,通过道德伦理教育与人生理想信念的感化,让其真正理解网络不仅是一种数字技术,还是伦理道德规范的阵地,自觉提高对网络的正确认识,从而树立自律意识,实现自控能力的飞跃。

参考文献:

[1] 魏晓慧,李晶才.大学生网瘾的成因分析及治理对策[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年06期

[2] 左冰,赵辉,韩雪莹.高校大学生寝室现存的问题及成因[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年第11期

网瘾问题 篇7

关键词:青少年,网瘾,解决路径

伴随科技的发展进步, 网络逐渐普及到千家万户, 网民的数量也与日俱增, 现今已然可以称为“网络时代”, 多姿多彩的网络信息无疑给人们带来其他媒体无可替代的便利和快捷, 但是也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和冲击。青少年对新鲜和流行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喜爱感, 加之处于价值观念和自我意识形成的关键时期, 很容易受到网络负面作用的影响, 迷恋网络游戏, 形成网瘾。

一、青少年网瘾问题的表现及消极影响

对于青少年网瘾问题, 各个学科都从自己的学科视角进行了分析, 有的学者按照网瘾的整体表现分为三个方面:生理方面、心理方面和社会方面。从青少年对网瘾的程度划分, 在心理学上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期是“接近成瘾期”, 有下列明显特征:每天必上网打游戏;一放学就进入网吧或回家上网打0.5~1小时游戏;回家吃完饭, 先要上网打一会儿游戏再做作业;每天不上网会有点心神不宁。第二期是“轻度成瘾期”, 有下列明显特征:非常喜欢上网打游戏或聊天;每天上网打游戏或聊天约2个小时;不上网会出现焦虑状态, 即紧张、敏感、心烦意乱、坐卧不安、注意力不集中、对许多事物失去兴趣。第三期是“重度成瘾期”, 具有下列明显特征:将上网列为生活中最重要的事和最幸福的事;每天上网5小时以上;上网不知疲倦, 可以不吃不睡;不上网会出现严重的焦虑状态, 有的甚至会出现生理上的病态反应, 如颈背肌肉痛、口渴、咽干、喉部梗塞感、手足麻木、头发胀、肌肉抽动等。青少年一旦形成网瘾, 无论对个人和社会的发展, 还是对周围人的负面影响都十分明显。首先, 青少年网瘾阻碍个人全面发展。网瘾将会对其身心发展产生十分不良的影响, 严重的会无心学习, 从而毁掉自己一生的前途, 甚至生命。青少年正值人生的大好年华, 在这一时期为未来努力打好基础至关重要, 不仅如此, 这个时期还是青少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对自己的道德认知和自我认识的形成尤为重要, 网瘾不仅使自身的生理、心理、社会素质与功能受损, 而且容易被诱使产生异化, 走上畸形发展的歧路, 损害青少年自身的健康发展。其次, 青少年网瘾不利于人际关系的良好形成。一方面, 网瘾一旦形成, 将会为了上网不惜欺骗父母, 有的甚至偷取亲人的钱财, 这无疑会导致青少年和家人的关系变差, 失去家人的信任。另一方面, 会破坏同学情谊和师生情谊, 网瘾使得大部分青少年逃课、亵渎学校的规章制度。而且还可能诱导其他同学上网, 对网络产生迷恋, 影响学习。再次, 青少年网瘾威胁社会的安定, 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发展。网瘾极易诱发青少年犯罪行为, 为了获得金钱上网, 可能产生偷盗、抢劫和诈骗等犯罪行为, 将严重破坏社会的安定, 现实中有很多青少年犯罪的诱因就是网瘾。在青少年犯罪中, 有近一半是“网瘾”造成的, 青少年网瘾已经成为一种犯罪诱因而潜在地威胁着社会的安定与和谐。

二、青少年网瘾问题的原因分析

哲学上讲:事物的形成受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青少年形成网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两个方面。

1. 主观原因。

青少年正处心理和生理都未成熟但已趋向成熟、渴望成熟的时期, 他们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和幻想, 而思想和心理又不成熟, 不能完全准确判断是非, 正是这种不成熟状态使得青少年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 却又无法把握自己的行为, 故此, 常常被一些不良现象影响, 走入歧途。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认为人的需要可以分为五个层次:最基本的需要是生理和安全需要, 接下来是尊重需要、情感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当青少年的某些需要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满足时, 他们就转会向虚拟世界, 寄希望在这里能够找到他们所需要的情感、尊严以及实现自我价值。他们可以在网络游戏的统一竞争规则中大展拳脚, 也可以在网聊中尽情抒发自己的情感等。

2. 客观原因。

青少年网瘾的形成除了自身内在原因外, 客观的外在原因同样不容忽视。首先, 家庭环境因素。和青少年联系最密切的就是家庭, 他们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庭中度过, 因此, 良好的家庭环境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然而, 许多父母忙于工作赚钱, 往往疏于对子女的教育, 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青少年的心理状态相对普通家庭成长的青少年更不稳定, 更容易受不良因素的影响。此外, 家庭暴力、家长感情不合经常吵架以及祖父母辈的溺爱都会影响青少年的正常心理成长, 从而产生一些行为偏差。其次, 学校环境因素。一些学校单单从升学率考虑, 把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衡量一所学校的教学质量的主要砝码, 只是一味地进行理论教育, 给学生带来对课程的反感, 去寻求一种解脱, 而网络游戏和网络聊天恰恰能使他们从这些烦恼中“摆脱”出来。而且长期忽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会对学生产生许多不良影响。最后, 社会环境因素。一些不良商家, 为了谋取利益, 完全不在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对进入网络场所没有年龄限制, 纵容了青少年的行为, 甚至会诱惑青少年上网, 鼓励了这种行为, 使得青少年对网络的迷恋程度越来越深, 也越来越难以自拔, 形成网瘾, 浪费了宝贵时光, 自毁前程。

三、思想政治教育应对青少年网瘾问题的路径探析

青少年网瘾问题迫切需要解决, 积极探寻解决路径, 除了青少年自己要加强自律外, 需要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在各种力量中, 发挥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合力解决这一问题。

1. 青少年自身应当提升网络自律意识。

自律, 指在没有人现场监督的情况下, 通过自己要求自己, 变被动为主动, 自觉地遵循法度, 拿它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对于青少年来说, 这一点非常重要, 青少年应该正确地认识网络这一科技成果, 合理利用网络学习和提高自己, 学会识别不良信息, 并坚决抵制, 让网络成为提升自我的手段, 而非使自己走入歧途的助推器。

2. 家庭应发挥监控作用。

家长应提高对子女教育的重视程度, 不要给子女过多的压力, 使他们产生逃避的心理, 多花一些时间对子女的上网行为给予正确的引导和讲解, 让子女能够认清有利信息和不良信息。同时, 家长们还应注意用自己的良好行为引导青少年的学习生活, 并且要经常与他们沟通, 了解他们的想法和兴趣爱好, 要正当安排他们的学习娱乐时间, 一旦发现发现他们的一些错误倾向, 要正确对待, 及时沟通, 了解他们迷恋网络的原因, 有针对性地解决。

3. 学校应发挥引导作用。

对于学校来说, 升学率和知名度固然重要, 但是学生的心理教育也不容忽视, 学校应该有针对性地开设一些心理课程, 积极解决学生们所遇到的心理问题, 安排专业的老师对学生进行详细了解, 及时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动态, 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另外, 学校也应该增加一些关于网络知识的课程, 引导他们正确使用网络。

4. 社会应发挥净化作用。

严格网络执法力度, 是健全网络法律法规的重要手段。不仅要加强网络立法, 还有加强执法和守法, 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要高度重视一些非法网站、网吧的存在, 要深入调查, 防止被表面现象蒙蔽, 比如, 很多网吧里都贴有“禁止未成人上网”的告示, 但实际上, 未成年人进网吧现象时有发生。“这就要求有关部门对一些非法盈利网站进行全面清理, 对建立非法盈利网站的个人或组织进行严厉处罚;对恶意传播色情、暴力、淫移等不良信息的则提出起诉, 严重者还可以判处行政处罚。”

参考文献

[1]万军.青少年网瘾问题的教育对策[J].科技信息 (科学教研) , 2007, (33) :474.

[2]彭晓宽, 武慧娟.我国青少年网瘾问题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探讨[J].理论观察, 2008, (01) :108-109.

[3]邓验.青少年网瘾现状及监控机制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 2012.

[4]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2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人民网, 2007-07-18.

也谈网瘾 篇8

网瘾:也称互联网成瘾综合症, 网络成瘾症 (IAD) , 学名叫做病理性网络使用 (PIU) 。我们一般叫做“网络成瘾综合征”, 目前还没有把它作为一种正式界定的疾病纳入到诊断体系当中去。最早是由葛尔·柏格 (Ivan Goldberg, M.D) 在1997年所定立的理论化病态并且正式承认其研究价值。可以说, 它是对网络的一种过度依赖, 表现为对现实生活失去兴趣;网上操作时间超过一般的限度, 以此来获得心理满足。当网络依恋失控, 对人产生负面影响的时候, 我们就把它当作心理上的一种障碍来看待。

网瘾这个词现在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大主流媒体上, 仿佛洪水猛兽般出现在人们面前。电视上经常出现这样的镜头, 一个头发蓬乱衣衫不整的年轻人坐在电脑前, 他 (她) 的父母在旁边或打骂或痛哭哀求但都无济于事。看到这样的镜头, 网瘾对人们的冲击尤其是对于有孩子的家长来说定然是心中暗暗担心, 害怕自己的孩子也变成这个样子, 所以就会对自己的孩子严格控制, 与网络划清界限。

其实我认为任何事物的出现都是有其出现的原因的, 网瘾的出现也是如此。我们通过分析了解到网瘾少年都是被网络上的游戏、网聊所吸引。孩子为什么会被这些东西吸引呢?首先说说游戏。电脑游戏种类很多, 如网络游戏、电脑单机游戏、棋牌游戏等, 其中吸引孩子的主要是网络游戏。这种游戏以其多样的设计、华丽的画面、高度的互动性来吸引用户。说说网聊。网络上进行聊天, 你并不知道真正与你聊天的人是谁, 对方也不知道你的真实身份, 相互间聊天没有压力, 可以随心所欲地聊一切感兴趣的话题, 不用担心对方的反应如何, 话不投机大不了换个聊天对象。平时不敢说的话、不敢涉及的话题、发泄不出的情绪可以尽情释放。

孩子为什么容易被这些所吸引呢?我认为其主要原因是目前我们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目标的错误所造成的。现在的孩子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学习, 玩的时间很少可玩的东西也很少。家长们出于为孩子的将来考虑, 主要教育学生好好学习考高分上好学校将来毕业找个好工作, 而缺少对孩子兴趣爱好方面的培养。孩子缺少活动的时间和活动的内容, 平时没有时间, 有了时间不知道该玩什么不知道怎么玩。学校方面追求教学质量、升学质量、教学安全, 而不重视德、体、美、劳的培养, 德智体美劳只重视个智还只是智力中的一方面。体育课为了不让孩子在课堂上受伤而担责任, 很少有踢足球、打篮球等活动甚至连跑跳方面的内容都很少, 上课的时候老师就组织学生练练队形做些危险性最少的练习, 然后就是控制范围的自由活动。孩子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学习得好坏几乎成了好孩子和坏孩子的评价标准了, 学习好的孩子得到的表扬与鼓励能多些, 但也只是表扬学习好鼓励继续努力学习。学习不好的孩子承受的压力相当大, 没有玩的时间、没有表扬, 被迫努力学习成绩总是不理想, 长此便对学习丧失了信心。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一旦接触到网络, 接触到游戏丰富多彩的内容, 游戏过关的成就感、装备好等级高别人羡慕与奉承、帮助别人后人家感激的话语等, 使孩子很快就沉迷其中而不能自拔。

网瘾其实并不可怕, 只要调整好教育的方法善于引导, 不论是预防还是减少网络的依赖性都不很难。加强培养学生多样的健康兴趣爱好。例如体育方面、文艺方面、阅读方面的爱好, 合理地分配学习生活和娱乐放松的时间, 不过多地施加压力。在有网络依赖的预兆下多引导学生参与其他活动, 多关心并让他与他人接触融入集体活动中, 那么网络的依赖性自然会减少很多。

戒除学生网瘾的策略 篇9

一、五类学生容易得网瘾

第一种:学习失败的孩子。由于家长、教师对孩子的期望过于单一, 学习成绩的好坏成为孩子成就感的惟一来源, 一旦学习失败, 孩子们会产生很强的挫败感。但是在网上, 他们很容易体验成功:网络游戏中闯过任何一关, 都可以得到“回报”, 这种成就感是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很难体验到的。

第二种:学习特别好的学生。不少本来学习好的学生在升入更好的学校后, 无法再保持原有的名次和位置, 他们对“努力学习”的目的产生了怀疑。按照教师和父母的逻辑, 学习是为了“上大学—找到好工作—挣钱”, 当他们失去了为“名次”、“位置”等学习的内在动力后, 无法认同教师和父母的逻辑。于是, 一些人开始迷恋网络。其实, 造成这些孩子依赖网络的根本原因是他们没有形成正确的学习观。

第三种:人际关系不好的孩子。许多学生虽然成绩不错, 可是性格内向、猜忌心强, 而且小心眼, 碰到问题没能得到及时解决就沉迷于网络, 学习和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第四种:家庭关系不和谐的孩子。随着离婚率、犯罪率升高等社会问题的增多, 社会上的“问题家庭”也在增多, 这些孩子通常在家里得不到温暖。但是在网络上, 他们提出的任何一点小小的请求都会得到不少人的帮助。现实生活和虚拟社会在人文关怀方面的反差, 很容易让“问题家庭”的孩子“躲”进网络。

第五种:自制力弱的孩子。不少上网成瘾者都有这个问题, 自己也知道这样不好, 也不想这样下去, 但是一接触电脑就情不自禁。这是典型的自我控制力不强。

二、家长要学会弹性引导

家长在孩子的“脱瘾”过程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 必须打破原来一味打骂埋怨或者放纵溺爱的传统做法。家长应该定期与孩子交流, 创造有利于孩子的成长环境, 满足孩子正常的人际交往、游戏等方面的需求。家长们要更新观念, 提高对网络时代的认识, 不能因网吧出了几起事故就谈网色变, 不让孩子上网。

家长要学会上网, 若不懂网络, 就不能正确引导孩子上网、督促孩子健康上网。应该注意发现孩子上网时碰到的问题, 及时与其交流, 一起制定有利的措施并共同解决。同时家长还可以在电脑上设置防火墙, 防止孩子受到不良文化和信息的影响。

家长要善用网络, 当好孩子的引路人, 要引导孩子选择有利于他们成才的网站。

家长要适时监督, 把握孩子在家上网或去网吧的质、量、度。孩子自制力差, 综合判断能力较弱, 父母要适时提醒, 适当督促孩子上网有度, 并郑重告诉孩子不要浏览色情网站。

家长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学治疗知识。很多家长面对子女网络成瘾, 往往是苦口婆心地劝说、哭诉, 最终束手无策。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正确面对, 并用适当方法去改变孩子, 转移孩子的兴趣, 帮助他们走出网络成瘾这个迷阵。一味溺爱、放纵, 最终导致孩子性格不成熟, 独立处理问题能力差, 使孩子不能合理应对外界事物;要么对孩子严加看管, 甚至将其关在家里, 不能出门。一旦孩子网络成瘾, 便恨得咬牙切齿。这些对孩子的错误教育方式, 都是导致网络成瘾的高危因素。事实上, 对孩子施行正确的家庭教育, 是改变网络成瘾问题的关键。善于“弹性说服”, 要设身处地为孩子着想, 了解孩子的需要, 切忌危言耸听。家长强化鼓励孩子的长处, 必要时可暗示不足之处;让孩子独立承担家务劳动, 并长期坚持;经常与孩子共同完成其力所能及的工作;遇事征求孩子的意见, 并采纳合理的建议;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 及时协助孩子调整心理状态。

间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可以带孩子出去旅游, 这样既能开拓孩子的眼界, 又能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交际能力。

家长在社区中, 还可以联合其他家庭, 在小区中营造健康的文化交流环境。在学校不能控制的业余时间, 可在社区的帮助下, 组织孩子搞些有益的网络竞赛, 宣传网络技能, 通过家庭的比赛和交流, 引导孩子怎样正常使用网络。

三、家长对网瘾认识的误区

误区一:认为“网瘾”不是病, 把孩子对网络的痴迷单纯地当作一种心理问题, 认为不用治疗。

纠正方法:网络成瘾和吸毒、酗酒一样, 表现为孩子如果不上网就会浑身难受。戒除“网瘾”是要通过有效的药物和心理配合治疗。

误区二:认为“网瘾”戒了就好了, 不会再复发了。

纠正方法:在戒除“网瘾”的过程中, 有些孩子表现为不配合, 出现反复。家长要督促孩子在戒除“网瘾”之前最好不要碰电脑。这里有个间隔期。网络成瘾后一定要有一个真正的隔离期, 这个时间有的需一个星期, 有的需一个月。要遵循教育规律, 不断尝试采用各种办法, 耐心地打开孩子心中的一个个死结, 最终使孩子彻底戒除“网瘾”。

四、典型案例

案例1:家长李先生一到暑假就坐立不安, 因为放假时, 上职高的儿子强强每天总是喜欢玩会电脑。为了防止儿子染上“网瘾”, 李先生从孩子坐在电脑前就开始紧张不已, 一直在房间内走来走去, 对孩子啰嗦不断, 后来在电脑上设置了密码, 甚至拔掉了网线。强强非常气愤, 经常偷偷跑到外面的网吧去上网。

分析:其实孩子每天上网不超过2小时, 就不能算是“网瘾”, 家长大可不必过于紧张。对此不应该制止, 反倒应该鼓励, 因为网络上一些先进的资讯, 恰恰是对孩子十分有帮助的。

建议:首先家长应该对“网瘾”有正确和科学的了解, 不要对孩子正常的上网活动横加阻挠, 其次要把握与孩子沟通的技巧, 因为粗暴的教育方式不仅不能正确引导孩子, 反而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 特别是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 自我意识正在增强, 无端的指责会造成孩子的逆反情绪。

案例2:今年高二的李莉 (化名) 喜欢上网和网友聊天, 倾诉心事, 每个星期只上两次, 时间都不超过2个小时。但是李莉妈妈特别担心她在网上“遇到坏人”, 李莉一上网打开QQ开始聊天, 妈妈的唠叨也随之而来, 李莉经常是忍无可忍。久而久之, 李莉和妈妈之间的话越来越少, 孩子在家里也变得很冷淡。

分析:现在, 网络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交流工具, 孩子上网聊天, 只要是在正常的范围内, 不影响学习和生活, 都可以视作是一种正常的需要。而且孩子在网络上正常交友, 对于收集信息、宣泄情绪都是有帮助的。

建议:家长应该理解孩子, 不要无端地指责, 更不要与孩子形成情绪上的对立, 应该正常地引导孩子健康地使用网络, 利用网络聊天中有利的因素来充实自己的生活。家长也可以适当地与孩子共同学习使用网络, 这样既可以亲身体验网络, 又可以找到与孩子的共同语言, 拉近彼此间的距离。

摘要:未来的世界是网络的世界, 学生作为21世纪的主人, 掌握相关的网络知识十分必要。然而, 网络又是繁杂的“社会”, 为此, 学生上网要防止网上不良倾向的侵害, 认识网络的危害性, 掌握好网络这把双刃剑, 特别是要注意上网综合症, 俗称网瘾的发生。

由“网瘾”引发的教育困惑 篇10

一、教师要热爱每一个学生

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学生的每一点不良变化, 教师都应该重视, 引导和教育是关键, 问题是怎样去引导和教育?学校学生个人心理学上, 对学生不良行为的矫正解释为强化和负强化, 作为教师, 我们对学生身心发展有利的因素和行为要正面引导强化, 对学生身心发展不利的因素和行为要进行负强化, 引导和教育他们向大家所首肯的真的、美的、善的方面发展, 真正做到育人教书。

二、及时教育

当家长发现孩子上网打游戏、浏览色情图片时, 应该给予严厉的批评, 给他买电脑、拉网线就正好强化了他的这一不良行为, 当他上课不注意听讲、不能按时完成作业、与老师顶嘴时就不能对他采取放弃、放任自流的方式, 而这种方式又正好强化了他应有这种不良行为的意识。实质上, 他该得到强化的没有得到, 他不该得到的强化的反而得到了强化, 最终使他认为他该这样做事, 即使被人发现了, 也不能把他怎么样, 少与他人交往和沟通更使他觉得自己的这种不良行为无人能够发觉和管束, 同学、老师对他的漠视更增强了他的这种意识;教育中, 许多细节的东西是很微妙的, 稍一疏忽或处之不慎, 都会把许多好的教育时机贻误, 怪不得世人常说教师从事的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

针对以上情况, 我经过深思, 并依据有关心理矫正原则, 采取了以下不同层次、不同时段、不同方式和不同目的的教育措施。 (1) 找学习较好的学生主动接触他, 进一步了解他的思想, 帮助他补习落下的课程, 引导他认识中考的重要性, 并与他结成学科型一助一共进学习对子; (2) 做好与他关系较好的学生 (余××、赵××等) 的思想工作, 由他们的学习进步和行为变化来影响他的思想认识和价值取向; (3) 与科任教师达成一致:在课堂上严格对其行为的要求, 并主动帮助他解决学习中的疑难, 对其小小的一点进步给予表扬和鼓励, 哪怕是缩短对同等学力的相同要求; (4) 由我牵头与部分学困生结成师—优生—学困生的帮教对子, 每天监督检查, 定期交流认识, 辅助学困生进步; (5) 按照学校要求在周会、夕会上对全体学生加强进行中考及升学形势的教育; (6) 我主动找“网瘾”学生和其他有相同爱好的学生谈心, 希望他们在中考的关键时刻, 对自己已形成的上网的不良习惯做必要的改正, 由现在的每天6~7个小时缩短为每天3小时, 两周后缩短为每天2小时, 一月后缩短为每天1小时, 两月后缩短为每周4小时, 三月后缩短为每周2小时, 直至缩短为1小时, 甚至不玩, 而且只限于打游戏, 其他网站不要去浏览; (7) 在周会和课外活动时间开展有益身心发展的体育运动, 特别是篮球和足球比赛, 将他们的兴趣向这方面发展, 努力做到学习紧张之余的劳逸结合; (8) 在全班实施近期目标激励和阶段考试奖励机制, 特别是对学习、思想有进步的学生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 (9) 利用马××特别喜爱的化学和物理课的教师来做其思想工作, 使其同时认识到其他学科的重要性, 提高学习的兴趣和动力;10) 由教导处主任、年级组长出面, 找其谈心, 找出自身优势所在, 找出差距和不足, 积极努力, 迎接人生的第一次重大选择; (11) 借助学校领导的威力, 不定期找其及家长沟通, 希望家长能够认识到形势的严峻, 共同帮助孩子顺利度过人生的一次转折, 并建议家长必要的时候逐渐缩短和禁止孩子上网玩游戏的时间; (12) 针对这一特殊现象, 学校在召开家长会之机, 请有关人员专门作一次关于中学生上网成瘾防治的讲座, 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促成学生上网打游戏的因素和防治的有效措施。应该说, 这些措施实施的初期, “网瘾”学生的表现是有所改观的, 因为这十二项措施不是同时进行的, 这是根据他的变化而一条条增加的, 前后长达10个月之久。

社会大环境无人能够改变, 家庭小环境教师也无能为力, 就连学校的环境也需要一代代教师与一届届学生共同去营造。可社会、家庭对教育、学校的期望太高, 太注重个人价值的实现了, 一个学生的一举一动的变化牵动着许多人的心, 成功了众人欢喜, 失败了又有谁会想起你曾付出的劳动呢?又有谁会记起你面对失败时的无奈呢?现在的社会发展很快, 知识在不断地更新, 谁能知道下一次又会碰到一个患有什么瘾的孩子让每一个教师既满怀希望地筹划又无可奈何地放弃?一份爱心在这些“毒”瘾面前是会显得苍白无力的。伤仲永的故事已流传了几百年, 马仲永的故事又开始了新的演义, 不知又会流传多少年?影响几代人?

加强交流 戒除网瘾 篇11

现在有些学生沉迷于网络,并且这些沉迷于网络的学生又以沉迷于电子游戏者居多.玩电子游戏的学生大多上课精力不集中,神情恍惚.特别是那些刚从网吧出来就进教室的学生,更是无心听课,等到放学就又往网吧钻,学习成绩急剧下降,有的还逃课去网吧.还有些学生,以买学习用具、学校要收什么费用为理由骗取家里的钱去上网玩游戏,有的甚至发展到偷家长或同学的钱的地步.

身体的全面发展,使中学生产生了成人感,出现了强烈的独立性需要.他们喜欢在网络中为自己定位一个角色,也能同网络上的朋友无拘无束地交流,但在现实生活中却沉默寡言,表现出一副冷漠的姿态.互联网成了一部分学生面对现实情感世界的心灵之锁,但这恰恰说明他们缺乏与老师、同学、父母的交流.因此,中学生应当多与老师、同学、父母交流,让他们了解自己的思想,并把自己的优点展现给他们,而不是仅仅满足于在网络上“炫”自己.

正是由于网络上的东西丰富多彩,我们更应该利用这个工具拓宽自己的视野.中学生应当用好搜索引擎寻找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促进自身个性化发展,这也是戒除网瘾的一个好方法.

中职学生计算机网瘾调查 篇12

关键词:网络成瘾,问卷调查,分析,原因,解决

一、调查方案

(一) 调查对象:

重庆机械工业学校二年级的部分学生。发放问卷316份, 收回有效问卷297份。被调查学生年龄在15—18岁之间。其中男生216名, 女生81名。

(二) 调查工具:

采用美国心理学家金伯利·杨 (Kinberly S Young) 教授的测评表与自编问卷相结合的方法。附:调查问卷 (见后)

(三) 调查方法:

采取团体问卷, 以教学班发放问卷的方式进行。由教师讲清楚调查意义与目的之后, 随堂通过计算机网络发放试卷, 不计名, 学生完成后通过计算机网络当堂收回。由调查人员统计每位学生得分, 评价网络成瘾情况, 总结学生使用互联网情况, 了解学生关于互联网的真实想法。

(四) 诊断依据:

根据杨教授的诊断方法, 得分5分及以上者即为网络成瘾者。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 网络成瘾人数分析。

在收回的297份问卷中, 网络成瘾者为58名, 占19.5%, 此数据明显高于相关文献中报告的普通中学学生的网络成瘾率 (12%) 。

(二) 平均每周上网时间。

我校为封闭式管理, 因此学校上网主要是在周末、业余时间。具体情况请见下表:

(三) 网络成瘾的性别比例。

从调查结果显示, 男生成瘾率为22.69%, 女生成瘾率为10.34%。

(四) 网络成瘾者的心理状态。

42.4%的学生将上网作为摆脱烦恼和缓解不良情绪 (如:紧张、抑郁、无助) 的方法。通过网络将现实生活中的不愉快在虚拟世界中宣泄。

13.3%的学生认为网络可以拉近人与人的距离, 可认识新朋友。

(五) 上网内容。

通过调查显示, 学生上网主要在于娱乐, 只有极少数学生上网查找资料、看新闻、打游戏挣钱。

(六) 上网不良后果。

学生自述互联网这把“双刃剑”带来的不良后果如下:1、学习成绩下滑;2、生活费不够用;3、减少了真实世界中人与人的交流, 缺乏对现实社会的了解;4、影响视力, 身体缺乏锻炼;5、受到不良网站的毒害, 有暴力倾向。

三、反思

通过深入跟踪调查显示, 通常有网瘾的学生呈两极分化, 一部分学生有明显的反权威意识, 常带有暴力倾向, 在生活中与老师交流常出言不逊, 否认教师的权威形象。此类学生通常性格外向, 善于与人沟通交流, 思维灵活, 但学习成绩不佳。另一部分学生生活中属于沉默寡言型, 他们上网会专注于自己关注的方面, 极端的会在贴吧中发牢骚, 甚至是一些对学校与社会不利的言论。此类学生学习上有钻劲, 学习成绩是否优秀很大程度在于他的自控能力。

四、对策及解决方法

(一) 学校高度重视, 多种方法灵活使用。

学校要重视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 采取各种方法努力提高他们的辨别能力、自控能力, 让他们拥有健全的人格。学校可以在《素质教育》课中开展青少年网络危害教育, 可通过班级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活动、阅读活动、担任社区服务员等多种有意义的活动让学生逐步正确使用网络。

(二) 家庭对孩子的影响不可忽视。

部分让家长伤透心, 甚至失望灰心的学生来我校就读, 他体会不到成功, 生活中充满着压抑与灰暗, 只好沉迷于网络之中。我校相当多来自农村的孩子的家长在外地打工, 平时对学生疏于精神层面的关心与疏导。在调查中相当一部分学生都提到了渴望家长能与自已多沟通, 多给出人生发展的意见。要建立家庭与学校的联动机制, 信息要经常沟通交流。

(三) 加大网吧监管力度。

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大对网吧的监管, 防止末成年人上网, 要对“黑网吧”、“地下网吧”坚决打击。

(四) 学校对学生的心理干预。

学生的心理健康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关心, 迫切需要在学校、社区建立心理健康辅导室。让他们在保护隐私的前提下, 畅所欲言地将问题在现实社会中得到解决, 而不仅仅是依靠网络来获得另一种满足。在正确的心理干预下让学生们真正做到心理健康。

(五) 加强学生生活费的管理。

在调查中51%的学生认为常常上网花了很多钱, 甚至影响到了一日三餐。有学生在问卷中灰谐地表示“断其粮草”, 让其不能上网。作为住校的封闭管理, 周末以及放假阶段学生的生活费管理需要家长与班主任共同负责。

总之, 青少年还不完全具备灵活运用网络这把“双刃剑”的能力。为了祖国的下一代, 学校、社会、家庭都有责任与义务为青少年营造一个健康的网络环境而努力。

附调查问卷:

附问卷问答题:

1、请回答你在互联网上主要干什么?

2、你每周在互联网上飘的时间共计是多少?

3、请简述互联网对你的正面影响。

4、请简述互联网对你的负面影响。

5、你认为如何解决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张彩玉, 董晓静, 王青妍, 高贵留中学生网络成瘾者心理状况调查分析齐鲁医学杂志;

[2]王建林正确对待学生的网络成瘾现象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3]透视青少年网络成瘾中国教育报;

上一篇:双平台战略下一篇:如何上好化学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