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税问题

2024-07-15

征税问题(通用12篇)

征税问题 篇1

一、虚拟货币的基本理论

(一) 虚拟货币的概念及分类

苏宁在《虚拟货币的理论分析》一书中, 第一次正式介绍了虚拟货币的概念。所谓虚拟货币, 是指由非金融机构发行, 借助计算机网络在发行者与持有者或发行者与少数商家与持有者之间的流通, 能购买现实商品、虚拟财产或电子化服务的充当等价物的近似货币。一般来讲, 央行发行的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五项职能。从这一点来说, 虚拟货币并不具备所有特征, 并不能算作货币。它主要行使的职能是支付手段, 即会员通过交易平台利用虚拟货币来购买自己所需的服务。目前网络上虚拟的电子货币主要有腾讯的Q币、新浪的U币、盛大元宝以及网络游戏的充值卡等。可见, 虚拟货币是特定社会、经济和科技条件下的产物, 是一种符合货币形态历史发展规律的特殊货币。在当前阶段, 初级虚拟货币实际上是一种处于萌芽状态的新型货币。

目前, 网络虚拟货币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网络游戏中的游戏币, 第二类是门户网站或者通讯服务商发行的专用虚拟货币, 第三类是银行系统的电子货币。本文主要分析前两类的虚拟货币。

(二) 虚拟货币与现实货币的区别

1.存在形态上不同。现实货币是有形的, 可以携带, 不需要其他辅助设备 (网络等交易平台) 就可以完成资金、货物交易;虚拟货币是无形的, 无法随身携带, 只有借助网络接入设备才可以使用虚拟货币进行支付活动。

2.使用领域不同。现实货币主要在现实世界中使用, 虚拟货币则主要作为虚拟世界中商品的交易媒介, 但一定环境下, 两者会实现互通, 即虚拟货币并不虚拟。本文主要强调当两者互通时虚拟货币的交易问题。

(三) 虚拟货币产生的原因

20世纪60年代, 随着的诞生和相关软件硬件设施的发展, 互联网由军用逐步转向了民用, 到了20世纪90年代, 互联网逐步进入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它引导了一个新的市场的出现, 即虚拟市场。虚拟市场为消费者提供了产品与服务, 也给企业提供了生存的舞台, 企业便利地收集客户信息, 掌握经济交易动脉。虚拟货币也因此产生, 摆脱了具体的货币形态, 只是以电子信号形式存在的货币。

二、虚拟货币征税的现状

2007年2月, 国家在《关于进一步加强网吧及网络游戏管理的通知》中, 首次提到了虚拟货币的相关事宜。通知中明令禁止了将虚拟货币兑换成法定货币, 以及倒卖虚拟货币的行为。也就是说, 国家有关部门明确表示了虚拟货币不同于法定货币。而就在2008年10月国家税务总局批复了对个人通过网络买卖虚拟货币取得收入征收个人所得税的问题。细则规定, 个人销售虚拟货币的财产原值为其收购网络虚拟货币所支付的价款和相关税费, 对于个人能提供有关财产原值凭证的, 将纳税 (所得-成本) 20%, 若不能提供相关费用支出凭证的, 暂按交易全额的3%纳税。这次出台的虚拟货币交易征税的规定, 等同于间接地承认了虚拟货币相关交易的合法性, 否定了先前相关部门的规定。在短短两年内, 政府截然不同的态度, 将虚拟货币交易推向了一个尴尬的位置。况且, 这次批复并没有给出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法, 与此同时, 学术界对虚拟货币的本质和交易合法性仍在探讨中, 至今没有定论, 主要分为两派, 即“推迟征税”和“刻不容缓”。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所所长助理荆林波是网络交易应缓征税的坚定支持者, 他认为, 税收应该遵循公平与效率两大原则, 但是目前尚无法在互联网领域用这些原则进行界定, 建议国家应从产业竞争力的角度着眼, 对于网络缴税问题先研究, 缓慢推行, 再出台可操作性的政策。中科院互联网发展研究中心也明确表示, 虚拟货币交易暂时不应该征税, 因为这种商业模式缓解了我国的就业压力, 繁荣了经济。相反观点的代表者, 如杭州商学院电子商务研究所所长王光明教授认为, 对政府而言, 虚拟货币的交易已经成为税收的“漏斗”, 必须加快对网络虚拟货币交易征税的步伐, 但可惜的是, 对如何征税和由谁征税的问题仍给不出好的建议。

笔者在中国青年调查中心的网上调查问卷中得到如下调查结果:69.4%进行过虚拟交易, 21.6%经常交易, 65.2%用于购买服务、道具;61.4%兑换或购买物品, 43.3%兑换现金;对于是否赞成征税, 38.6%赞成征税, 61.4%反对征税。问卷对网民提出了“如果征税, 是否还要继续网游?”结果显示, 26%的网民不会继续网游, 29.4%选择继续网游, 而44.6%的人表示“不好说”。这份网络调查问卷也揭示了一个问题, 那就是相关部门在征税措施出台之际并没有征求民意。对网络买卖虚拟货币取得收入征收个人所得税, 是关系到网民切身利益的事情, 对于涉及民众切身利益的事情本应在吸纳民意的基础上进行, 否则很有可能会遭到纳税人的不满或抗税。除了主观因素, 对网络虚拟货币征税的可行性也面临诸多问题。

三、虚拟货币征税的可行性分析

(一) 监管成本过高

由于网络行为的虚拟性, 很难保证将征税行为准确地落实到现实社会中的“人”。这是由于我国目前个人用户大都不进入网络实名制, 在此情况下, 个人身份难以确定, 并且交易者可以同时拥有若干个虚拟账号, 带来的庞大虚拟数据给税务部门核定财产原值造成了困难。仅2009年网络交易量就在130—150亿元之间。传统的税收征管以各种有形的凭证、报表等为依据, 通过对数据的有效性审核实现管理的目的。而网络交易可以使任意环节电子化, 交易中的票据等材料可被上方轻易修改。况且, 虽然虚拟货币交易双方有地域上的限制,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一定要通过第三方平台进行交易, 彼此长期建立起来的信任关系使得内部交易更容易采用信用交易模式, 即“一手交钱, 一手交虚拟货币”。更具有无纸化、匿名化的特点, 这使得税务机关无法掌握交易线索, 无法确定是否发生了交易。即使政府有关部门可以介入到网络内部来监控交易过程, 道德层面也不允许, 因为网络交易的虚拟性也决定了交易的隐私性, 监控过程很可能对行为人的隐私权构成威胁。

(二) 没有设置起征点

目前, 我国对个人所得税的征收设有起征点, 而在国家税务总局下达的批复中并没有涉及到起征点这个问题。虽然网络交易整体规模很大, 但每笔交易的金额都比较小, 对于小额交易, 20%的所得税显然过高, 且我国目前还没有建立电子报税和缴税系统, 无论对于纳税人来说, 还是对于税务部门来说, 较小的税额与相应的成本相比, 显然得不偿失。

(三) 针对不同种类的虚拟货币标准无法统一

虚拟货币既有一般游戏中的用来购买道具的低能虚拟货币, 也有可以与法定货币进行兑换的高能虚拟货币, 前者仅仅存在于网络虚拟世界中, 且价值波动并不能代表真实社会要素相对价格的变动。一般情况下, 高能虚拟货币与低能虚拟货币很难区分, 将不同种类的虚拟货币混同起来征税, 对一部分交易者来说确实有失公允。

(四) 涉及跨国交易难上加难

虚拟货币交易具有无国界性, 纵观世界各国, 即使发达国家的学界与实务界逐步达成“用户将虚拟货币兑换现实货币时必须交税”, 但各国尚没有形成统一的国际网络虚拟货币交易规则出台。在过去的几年中, 包括日本、韩国、美国等在内的几个国家构建的虚拟货币交易个税征收机制均以失败告终。在涉及的纳税主体上, 我国应该由出让方纳税还是购买方纳税?网络空间与现实空间的不对应性等, 这些都是征税实施过程中面临的难以解决的困难。在现有国际税收制度下, 收入来源国对收入征税一般以设置“常设机构”为标准, 传统上以营业场所标准、代理人标准、活动标准来确定常设机构, 而虚拟货币在网络交易中却使三种标准很难实现。

(五) 个税征收范围有失公允

目前, 国家税务总局的批复仅仅强调了对虚拟货币征税, 并未强调各种网络上存在的虚拟物品或游戏装备等等。其实, 虚拟货币与虚拟物品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都属于虚拟财产, 这样就给税收规避提供了空间, 不符合税收的公平原则。所谓公平原则, 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 涉及法律、经济、社会之间相互协调。虚拟货币交易具有商品交易的基本特征, 所以虚拟货币交易也理应将公平原则纳入其中。而现实情况是, 有意出卖虚拟货币的人完全可以在游戏中与其他人将虚拟货币交换成装备物品后, 再高价出售, 这样就避免了纳税行为。

总之, 从目前来看, 对虚拟货币征税在技术上的可行性不大, 且国家并没有研究出一个具体而详实的定价机制。笔者认为, 在当今的金融危机国际背景下, 国家更应该对金融的技术创新予以支持。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 网络交易正逐步改变人们的生活和消费习惯, 一个自由的网络环境会吸引更多的企业来进行网络交易, 为拉动内需做贡献。网络交易成功率的提升, 群体性网络营销意识的增强, 反映了信息化解放社会生产力的作用和能量正在开始释放。在此种情况下, 我们不是停下脚步, 弯腰去捡几块碎金, 而是要让信息化创新技术促进现代化的潜能得到进一步的释放。当然, 对于这种正处于成长期的产业, 适当的监管是必要的, 但是税务总局等相关部门在没有完全认清虚拟交易及虚拟货币本质的前提下, 便盲目地征税, 势必会带来网络市场交易的混乱。因此, 待我国虚拟货币交易市场成熟之后, 再进行税收监管才是合理可行的。

征税问题 篇2

摘要: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只有保证财政收入的可持续增长才能切实保证国家财政项目的可持续性,而税收征管是实现税收收入调节税收收入分配的基本手段,就当前我国税收管理部门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税收管理;问题;建议;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地方税收资源也丰厚起来。但我国在税收征收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

首先,部门协调配合不得力。从外部来看,涉及税源管理最紧密的工商、国税、银行、质监、土管、等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不能进行有效的信息传递,更谈不上信息高速共享。从内部来看,征、管、查三部门等在强化税源管理方面还存在工作脱节,协调不畅,没有形成各部门齐抓共管、密切配合协调一致的良性税源管理机制,适应现代税源管理的监控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

其次,税源管理力量有待进一步加强。在税源管理过程中,困扰基层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征管力量不足,城乡税源管理人力资源分配不合理,存在基层税源少、人员多,而城区或重点税源单位税收任务重、人员少;机关管理人员多、一线税源管理人员少等不合理现象。基层税源管理人员应付事务性工作繁重,很难集中精力开展税源控制,以致对纳税人的信息掌握不全。

再次,经济出现多元化,增加了税源管理的难度。随着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深度接轨,各种所有制形式的经济主体跨国家、跨地区、跨行业相互渗透,长期并存,是纳税主体呈现多元化;混合经济、网上交易、资产重组等加剧,使征税对象呈现多元化;经济主体经济活动的多样性,使其收入来源也呈多元化,增加了纳税环节确认难度,税源监管的复杂性与日俱增。而税务机关对这些变化的应对措施相对滞后,使税源管理工作陷于被动。

如何解决上述问题呢?个人总结如下:

建立税收征管信息化共享体系,尽快实现信息共享。首先,建立国税、地税部门之间的统一信息平台,让纳税信息在税务机构内部之间实现共享。其次,建立税务机关与政府其他管理机关的信息联网。在国税、地税系统信息共享的基础上,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与政府有关部门(财政、工商、银行等部门)的信息联网,实现信息共享。

科学配置人力资源,充实税收管理员队伍。县级局、基层分局要综合考虑所管辖的税源数量、税源结构、税源地域分布、税源发展趋势、基层人员数量与素质等因素,按照税源管理的需要,结合起征点提高农村税源向城镇转移和集中的特点,重新整合优化税收管理员队伍,科学合理配置人力资源,优先保证对大企业、纳税信用等级较低企业以及城区等重点税源户的监管需要,并引入风险管理机制,将管理重点放在税源流失风险较大的环节和领域,以实现管理效益的最大化。

征税问题 篇3

关键词纳税人识别号网店征税

一、个人网店征税进程

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和网店交易额的日益扩大,个人网店征税进程也越来越迅猛,相关法律制度越来越完善。2007年,商务部发布《关于网上交易的指导意见(暂行)》;2008年7月,国家工商总局发布《网络市场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2010年,国家工商总局出台并实施《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管理暂行办法》;2011年6月,武汉市国税局开出国内第一张个人网店税单;2014年2月,国家工商总局公布《网络交易管理办法》;2014年10月,国家加大对小微企业的税收支持,年销售额不超过36万元的网店可以免征营业税或增值税;2015年1月,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为《征求意见稿》),明确规定网上交易负有纳税义务。

《征求意见稿》第八条规定:“国家施行统一的纳税人识别号制度”。它提出纳税人都将拥有一个由税务部门编制的唯一且终身不变的确认其身份的数字代码标识。税收征管措施扩大适用于自然人,这意味着个人网店也将按照自然人纳税人管理,也标志着网上交易征税制度将迈入一个新台阶。

二、个人网店征税的必要性

(一)从市场角度看,个人网店征税有利于市场公平竞争,促进网上交易健康发展

一方面,网上交易的实质就是商品交易,按照我国《增值税暂行条例》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为增值税的纳税人,应当按照本条例缴纳增值税”,网上交易应像传统交易一样征税,否则,由于网店相对于实体店铺税金、租金和人工成本的减少将直接导致实体店铺的经营能力下降,市场不能形成公平竞争的局面;另一方面,网上监管不够严格,存在很多不具有经营实力的小型网店,个人网店征税会提高网店进入门槛,淘汰劣质网店,优化网上交易环境,促使其健康发展。

(二)从国家角度看,个人网店征税有利于促进税收公平,增加财政收入,维护国家主权

首先,税负公平是我国税法坚持的重要原则之一,个人网店和实体商店本质上并无二致,如果不对个人网店征税实在有失公允;其次,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和网店销售额的迅速膨胀,如果不对网店强制征税,网店业务将会带来巨大的灰色收入,给我国财政收入带来很大损失,相反,对个人网店征税所导致的我国政府财政收入的增加会促使公共服务水平的提高;最后,网店免税的局面使得发达国家的产品服务可以畅通无阻的进入并侵占我国市场,国内企业必将受到重击,对网店征税可以保护本土商品,维护国家主权。

三、纳税人识别号制度对个人网店征税的影响

(一)纳税主体容易界定

《征求意见稿》第十九条规定:“从事网络交易的纳税人应当在其网站首页或者从事经营活动的主页醒目位置公开税务登记的登载信息或者电子链接标识”。电商需要公开税务登记意味着个人网店纳税人主体的确定相对更加容易。个人网店和实体商店的不同之处之一在于网店在进行网上交易时可以没有常设机构,没有固定场所,甚至没有工商部门注册号,因此无法确定纳税主体。但是纳税人识别号制度的出台意味着每个纳税人都将有唯一的确认其课税身份的数字代码标识,保证纳税主体的确定。

(二)纳税凭证可以确定

《征求意见稿》第二十四条规定:“纳税人、扣缴义务人使用征纳双方认可的电子凭证,可以作为记账核算、计算应纳税额的依据”,这表明电子凭证同样具有法律效力。征税应当有纳税标准和依据,对于实体商店来说,纳税标准为营业额,纳税凭证为纸质票据,如发票等,而网店的纳税标准为交易额,但其交易额不好确定,而网上交易的特殊性又造成缺失开出纸质凭证的条件,电子凭证法律效力的强调表明网店可以以电子凭证为纳税依据进行缴税。

(三)加强税收征管监督

《征求意见稿》第三十三条规定:“网络交易平台应当向税务机关提供电子商务交易者的登记注册信息”,其第八十八条规定:“税务机关在履行税额确认、税务稽查及其他管理职责时,有权到网络交易平台提供机构检查交易情况,到网络交易支付服务机构检查网络交易支付情况。”这意味着纳税人及与纳税相关的第三方应当按照规定披露涉税信息,并且税务机关具有检查电商涉税情况的权利。随着网店相关机构的检查和税务机关稽查力度的监督加强,个人网店将无法通过修改交易数据或隐藏技术等手段来减少交易额。因此,在纳税人识别号制度的前提下,加强税收征管监督是对国家财政收入的保证。

四、结语

虽然纳税人识别号制度已经提出,个人网店征税是大势所趋,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是存在很多问题。首先,由于个人网店的规模和收益计算与实体经济不同,国家在制定相关法律细则,如税率、起征点、免征额等不能一刀切;其次,《征求意见稿》的出台表明个人网店征税具有良好的趋势,但是不得不说,我国尚缺乏具体的法律法规来规范个人网店征税问题,这种法律法规应当包括详细的征收范围,操作流程和监管方案;最后,对个人网店征税会导致网店成本上升,其直接后果是网上交易产品价格提高,最终税金仍然被转嫁消费者身上,由消费者买单。因此,个人网店征税问题仍然任重道远,只有稳步采取相关措施,才能最终得到网店征税问题的解决。

参考文献:

[1]梁海跃.对网店征税问题的研究与思考[J].企業导报,2011,(11).

[2]赵姮.关于个人网店征税的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5,(02).

[3]段倬鑫.浅议我国电子商务税收征管的困境及建议[J].财政监督,2014,(24).

[4]吴章光.网店征税的必要性与相应对策探讨[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31(11).

[5]曹洪.网店征税问题探讨[J].财会月刊,2011(11).

[6]张桂玲.我国网店征税的障碍与对策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17(16).

淘宝网店征税管理问题研究 篇4

而在各种电子商务的模式中, 普通人参与得最多, 也是最熟悉的的莫过于C2C (Consumer to Consumer) 电子商务模式。C2C模式是网络公司顺应电子商务发展的规律而创建的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网上交易市场, 即个人卖家通过电脑上传产品到网上市场, 买家通过电脑进入网上市场, 了解产品, 从而购买的网上交易市场, 如淘宝网、易趣网等。从C2C市场来看, 淘宝集市地位依旧稳固, 截至到2012年12月淘宝占全部的96.4%, 拍拍网占3.4%, 易趣网占0.2%。

淘宝C2C电子商务这一新兴行业有其自身独特的优势, 它高度结合信息流, 资金流和物流, 大大提高了贸易效率, 使所有参与者的交易成本降低增益提高。然而在虚拟的互联网空间运行的电子商务, 个人网上交易活动在白热化的发展趋势之下, 由于相关法律规范的缺位, 一些违法问题也日益突出。有些网络商店利用法律漏洞来规避法律的适用, 从事着销售假冒伪劣商品、价格欺诈、偷税漏税等违法活动, 侵害着消费者和国家的合法权利。

1 我国存在对C2C电子商务监管征税的必要性

1.1 保障国家税收, 实现税收公平

税收是实现国家职能的物质基础, 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从上述的相关数据可以看到C2C电子商务发展速度之快, 发展规模之大。尽管目前国内C2C电子商务发展水平与国外相比还不高, 如果实行征税带来的收益也不能和实体经营带来的税收相提并论, 但从国内发展的趋势来看, 越来越多的人通过C2C电子商务进行买卖, 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 C2C电子商务会创造比现在更多的利润, 如果继续对C2C电子商务免税将会导致税款的巨大流失, 也不利于C2C电子商务的健康持续发展。对其征税可以说是势在必行。

同时, 税收公平是税负基于纳税人的税负能力和经济水平在各个纳税人之间的合理分配, 不同税负能力的人缴纳不同金额和种类的税, 同样模式的卖家之间, 纳税义务应该公平分配, 他们的地位也是平等的, 只是一个存在虚拟网络之上, 一个是实体。因此, 交易方式的不同不能破坏税收公平。

1.2 维护网络交易的秩序

不规范的网店经营情况如果长此以往, 可能会给我国C2C电子商务的健康持续发展埋下隐患, 通过对C2C电子商务征税, 可以加强对网店的监督管理, 可以让那些想通过C2C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从事违法活动的苗头及时得到扼制, 达到防患于未然、未雨绸缪的目的。对于个人网上交易的消费者而言, 有据可查的规范化的网上经营活动也可以更好地保障网上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1.3 保护我国税收管辖权

基于C2C电子商务的跨国性, 境外卖家可以通过C2C电子商务平台直接和买家联系, 发送货物的形式将会影响到税款的征收, 卖家出于节约成本, 会选择对自己有利的避税方式, 比如境外卖家是以营利目的携带货物入境, 但一次携带货物没有超过限定金额, 按照关税的法律规定是不用缴纳关税的, 这是境外卖家利用我国关税法律规定的漏洞进行营利的方式, 给我国关税的征收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技术服务费涉及到知识产权, 历来是导致收入来源征税权之争的源头。在传统交易中, 含有知识产权内容的商业秘密、专利等特殊商品会以纸张为载体, 但如果将有形实物载体上记录的知识产权内容转化为数字形式, 并通过C2C电子商务交易进行在线交易, 不仅规避了关税, 更会对我国依赖于知识产权经营的民族产业造成负面的影响。因此对C2C电子商务征税可以保护我国税收管辖权, 无论是从挽回关税损失的角度出发, 还是从保护产业知识产权的角度出发, 都是非常必要的。

2 C2C征税政策出台的障碍

一个如此必要的政策却迟迟未出台, 其中必有其障碍所在。下文将从三个方面阐述C2C征税政策的障碍。

2.1 对C2C行业负面影响

C2C征税政策对C2C电商的负面影响是相当显著的, 这也是美国长期不对电商征税的最主要原因。电商的最大优势就在于其价格低廉, 这也决定了其薄利多销的经营策略, 若对C2C电商征税, 其低价策略将很难维持, 甚至可能出现大面积倒闭。

举个例子, 一家年销售收入100万元的C2C电商, 其利润按10万元算 (比较成功的电商) , 如果交税, 要交增值税、教育费附加、城建税及企业所得税等, 共约8, 866万元, 净利润仅约1万。也就是说, 征税后的较为成功的C2C电商其销售净利率仅为1%, 这大大低于传统商贸的销售净利率。

2.2 对税法原则的冲击

所谓税法的基本原则, 是指一国调整税收关系的基本规律的抽象和概括, 是贯穿税法的立法、执法、司法和守法全过程的具有普遍性指导意义的法律准则。

C2C征税政策将对税收公平原则、税收法定原则、税收中性原则以及税收效率原则造成冲击。其中, 最严重的冲击来自税收公平原则。鉴于此方面内容前人已有详细论述, 本文仅就税收公平原则做进一步探讨。

税收公平原则是指国家征税应该使各纳税人的税负与其负担能力相适应, 并使各个纳税义务人之间的负担水平保持均衡。

若不对C2C电商征税, 电商便可能成为一个优良的合理避税港, 这种电商主体与传统商主体之间的不公平将严重影响税收公平原则的实现。

若对C2C电商施以与传统商主体同样的征税政策, 也将造成税收公平原则的无法实现。因为C2C电商往往以薄利多销的经营方式存在, 若施以与传统商主体同样征税政策将导致其丧失成本优势, 是不公平的。

如前文所举例子, 一家较为成功的C2C电商, 一年100万元的销售额只能换来1万元左右的净利润。而一家较为成功的传统商主体, 一年100万元的销售额, 约能获得8万元净利润。这是整整8倍的差距, 显然会造成不公。

因此, 如何制定C2C征税政策将是税收公平原则能否实现的关键。

2.3 税收征管困难

电子商务也给税收征管法带来了冲击, 这也是C2C电商征税政策所面临的最大技术性问题。电子商务无形、无纸、无址、无界的特性给税务登记、税务征收以及税务稽查都带来了非常大的困难。

2.3.1 税务登记上的困难

税务登记是税务机关对纳税人实施管理、了解掌握税源情况的基本手段, 它对于税务机关和纳税人双方来说, 既是征税关系产生的基础, 又是法律关系成立的依据和证明。然而在电子商务中, 其“无址化”的特性使得任何个人只要拥有一台可以上网的电脑, “网上商店”并没有固定的经营场所, 不需要事先经过工商部门的批准, 就可以从事交易。拥有无限的经营空间网站的经营者还可使用匿名, 从而使工商部门、税务机关难以对其进行控管。

2.3.2 税务征收上的困难

我国《税收征管法》规定, 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要按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的规定设置账薄, 根据合法、有效凭证记账, 进行核算。但是在C2C电子商务交易过程中, 合同、发票、账簿等均可以电子数据的形式存在, 而且出于种种考虑许多C2C电子商务经营者根本就没有设置传统意义上的书面账薄, 这样就使税收管理失去了最直接的纸质凭证———“无纸化”。

2.3.3 税务稽查上的困难

税务机关要进行有效的征管稽查, 就必须掌握大量的有关纳税人应税事实的信息和准确的证据, 作为税务机关判断纳税人申报数据准确性的依据。

对于设立了电子账簿的C2C经营者, 由于电子商务实行的是无纸化操作, 无形化交易, 各种销售依据都是以电子形式存在, 电子记录可以被轻易地修改且不留任何痕迹。加之, C2C电子商务经营者所采用的一些保密措施也将增加税务机关掌握纳税人交易内容及财务信息的难度。譬如, 为网络安全所采取的安全防火墙措施, 以及超级密码和用户密码的双重保护, 相应限制了税务机关即时获取有关账簿、凭证, 监控其纳税行为的能力, 为篡改、删减电子账簿、凭证上的记录, 偷逃税款赢得了时间。

而对未设立电子账簿的单位或个人, 按照现行税收征管法的规定本应采取核定征收的方式进行管征。依征管操作实务, 税务机关可通过观察纳税人的从业人数、生产设备、所采用的原材料、产制的应税产品以及日常费用等指标, 进行查实核定应纳税额。但网络商店的经营者从事商务活动所依托的C2C电子商务网站不能提供此观察指标, 加之电子记录所提供的信息又不具有可靠性, 使核定征收税款的方式失去了原有适用的基础。

3 完善淘宝C2C电子商务税收的对策

3.1 明确C2C电子商务税收征管的基本原则

3.1.1 税收主权独立性原则

坚持税收主权独立是基本前提。在全球电子商务高速发展的今天, 各国对电子商务是否征税、如何征税都有不同的态度。固然美国、欧盟等国家或地区的先进经验可以借鉴, 但是更应该从本国国情出发, 切实维护本国的利益, 遵循国家主权优先的原则。在上世纪末亚洲金融危机中, 韩国、印度尼西亚等国的深刻教训值得我们好好反思。税收调控对于稳定国内市场、免遭国际市场的震荡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尤其在当下, 商品的交换和劳务的转移搭上互联网这一座高速大桥, 使其流动性变得更快, 对传统的征税体系造成不小的冲击。而税收又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对于发展中国家或者财政收入对税收的依赖度较高的国家, C2C不征税的话, 会削弱一国的财政能力。所以, 我国在发展电子商务的同时, 要积极地探索与之配套的征税体系, 维护本国的主权及利益。

3.1.2 税收中性原则

坚持税收中性是核心根本。C2C是一个伴随互联网而产生的新兴交易模式。对于这种交易模式, 国家产业政策应该予以扶持, 减免税费就是一种国家对于相关产业的支持。采取这种做法的国家, 典型的如美国, 直言其目的就是为了取得并巩固在电子商务的领导地位。坚持税收中性原则, 就是为了在国家产业支持与国家财税收入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平衡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美国著名法理学家博登海默曾说:“法律的作用之一就是调整及调和种种相互冲突的利益。”避免税收对经济的扭曲, 使纳税人的经营决策取决于市场, 而不是取决于对税收因素的考虑, 并使税法的实施不应对电子商务的发展有延缓或阻碍作用。需要注意的是:绝对的中性在实践中是很难达到, 大多数情况只能是相对地中性。

3.1.3 以现行税制为基础的原则

坚持现行税制是基本方法。普林斯顿大学教授罗森曾说:“网络经济的发展并不一定要对现有的财政税收政策做根本性改革, 而是尽可能让网络经济适应已有的财政税收政策”。前几年, 有学者建议针对电子商务征收“比特税”, 以数据流量作为纳税依据。开征这种新税, 虽然有新意, 但不能解决重复征税问题, 并不实用。比较妥当的方法是在现行税收制度下进行必要的改革, 作出相应的修改以应付C2C电子商务的征税挑战, 该征增值税的征增值税, 该征个人所得税的征个人所得税。

除了上述三大原则之外, 财政收入和税收优惠相协调原则, 公平优先和兼顾效率原则, 整体性和前瞻性原则等对C2C电子商务税收征管同样具有指导作用, 在此不再赘述。

3.2 完善C2C电子商务税收征管制度

3.2.1 明确税源管理权限

C2C电子商务税收管理不仅仅是税收管辖权的问题, 而且还包括这部分税收收入如何在整个国家财政支出中转移的问题。

从现行的税源管理框架来看, 分为三种方式: (1) 归中央统一管理; (2) 中央与地方共同管理; (3) 归地方分别管理。如果让中央管理, 最大的好处是有效解决了地域性难题, 集中管理, 高效便民。但其弱点是扩大了中央与地方之间财政收入差距, 影响了地方政府财权、事权的均衡性。在这种模式下, 就必须配套建设完善的预算制度和财政支付转移制度, 从根本上去解决中央与地方之间、地方与地方之间的财政矛盾关系。

如果将这部分税收列入中央与地方共享税收收入, 在管理上一般由网络交易平台所在地的税务机关负责电子商务税收的管理。这样的话, 就会存在地域性困境。需高度依赖于国家金税工程的建设成果, 目前我国金税工程正处于三期工程建设, 全面推开尚需一定的时日。

如果在第三方式下, 这部分税收将完全划归地方, 它会导致地方与地方之间财政收入的不平衡, 东中西部的财政收益进一步拉大。而且地方地府极有可能在财政利益的驱动下, 大搞网络交易平台, 如同设立开发区一样, 争抢资源, 盲目投资, 浪费纳税人的钱。

故笔者建议, 这部分的税收由中央来征收, 根据各个地区财政收入具体实情合理进行财政转移支付, 平衡各个地方政府的财权、事权之间的矛盾。

3.2.2 推广电子发票凭据

征收不同的税, 需要纳税人提供相应的应税凭据。在C2C的电子商务中, 虽然网络交易平台会记录交易信息, 但是对于这种交易信息的真实合法性, 税务部门有必要进行考虑。比如说在淘宝上, 买卖双方可以通过支付宝进行借款活动, 显然这种情形不可能去征税。不能因为支付宝的数据发生了变更, 就证明其是一种交易行为。况且这些交易不一定是用支付宝里的现金进行支付, 有的买家可能用积分, 红包等其它电子货币作为交易媒介物。

对此, 理论界的主要解决思路是通过电子发票来记录真实的电子商务交易的主要内容。如在法国, 为了适应电子商务的发展, 保障对电子商务实施有效的税务管理, 法国通过立法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电子发票制度。该制度规定电子发票的制作、开具必须经过认证中心认证, 以确实双方交易行为真实性和不可逃避性。而在我国, 2013年2月25日, 时任国家税务总局局长肖捷签署国家税务总局第30号令, 公布《网络发票管理办法》, 自2013年4月1日起施行。可惜的是税务总局征管和科技发展司负责人就《网络发票管理办法》的有关内容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明确表明《网络发票管理办法》不是针对电子商务征税。

但根据《网络发票管理办法》第三条规定网络发票是指符合国家税务总局统一标准并通过国家税务总局及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公布的网络发票管理系统开具的发票。很明显, 网络发票覆盖C2C电子商务的这种应税行为。可以说国家积极推广使用网络发票管理系统开具的发票, 客观上为电子商务征税铺路。

3.2.3 完善税款征收方式

目前税务机关主要采取征收方式有查账征收、查定征收、查验征收、定期定额征收、代扣代缴和代收代缴、委托代征等。但在C2C网络交易平台上, 由于征管法律关系双方的隐匿性, 需要第三方平台的协助才完成交易。所以从实践操作层面上, 最好的办法就与第三方支付的协作, 从而掌握纳税人的资金流信息。在淘宝C2C交易中, 税务机关可以通过与支付宝合作, 认定哪些是真实交易, 具体应纳税数额是多少。

通过与支付宝合作, 可以解决电子商务征税的执法难题, 比如税务文书送达问题, 可以将税务文书直接送到支付宝, 纳税人通过个人密码登陆网站及时浏览该文书内容。当纳税人不及时纳税时, 可以与支付宝合作, 直接冻结电子商务纳税人网络支付账户, 甚至可以将税款直接从冻结账户划拨到税务机关账户。

3.2.4 细化电子商务税务登记管理

根据我国《税收征收管理法》, 企业, 企业在外地设立的分支机构和从事生产、经营的场所, 个体工商户和从事生产、经营的事业单位, 自领取营业执照之日起30日内, 持有关证件, 向税务机关申报办理登记。很明显, C2C中淘宝卖家属于《税收征收管理法》的调整范围之内。现阶段, 应当须要增加对办理税务登记要求力度。对于符合应纳税主体资格的淘宝卖家, 应当及时办理税务登记, 否则不能在网络交易平台上从事交易活动。对于C2C淘宝卖家的税种登记应当灵活处理, 笔者建议, 可以根据C2C淘宝卖家的信用等级即皇冠等级去设定相应的征收率。一般而言, 淘宝卖家的皇冠等级越高, 所适用的征收率也相应的越高, 体现了税收政策对C2C中小淘宝型卖家的支持。

参考文献

[1]徐孟洲, 徐阳光.税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2.

[2]刘剑文.重塑半壁财产法:财税法的新思维[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9.

[3]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经济研究所“电子商务研究课题组”.电子商务衍生的税收问题及其对策建议[J].财贸经济, 2000, (11) .

C2C模式下征税问题研究 篇5

[摘要]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网络交易征税问题开始成为关注焦点。基于阐述C2C模式下移动电商的现状,分析了对C2C电商征税的必要性、可行性与制约因素,提出将B2B和B2C模式的征税经验延伸到C2C模式;加强相关部门的信息交流,建立健全征税体系;推行网络实名制,完善税收管理体制;先试点再推广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电子商务;C2C模式;征税方式

[中图分类号]F810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2095-3283(2015)05-0128-03

[作者简介]吴涵(1994-),女,汉族,安徽合肥人,本科生,研究方向:电子商务税负。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电子商务应运而生。目前,关于电子商务还没有统一、规范的定义。1996年联合国贸易法委员会在《电子商务法》中对电子商务的解释为:“电子商务是以数据电文形式进行的商务活动”。商务活动的电子化,主要指利用电脑、手机等设备,借助因特网、浏览器在线上完成购物、交易、支付等商业活动,主要包括ABC(代理商-商家-消费者)、B2M(面向市场营销的电子商务企业)、O2O(网上与网下相结合)、B2B(经济组织对经济组织)、B2C(经济组织对消费者)和C2C(消费者对消费者)等模式。

我国市场上的主要电子商务模式有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B2B模式,以京东商城为代表的B2C模式和以淘宝为代表的C2C模式。B2B、B2C模式下的卖家是经营实体,以企业为单位,其纳税条件齐全,对其征税基本无争议。而在C2C模式下,卖家多以个人名义创办网店,在税务机关缺少相对应的纳税类型,再加上网络非实名等因素,对于个人卖家是否应征税以及征税方式等问题,近年来一直是社会讨论焦点。

一、文献综述

李海芹(2012)认为对C2C电子商务模式征税时机还未成熟,但却是一种必然的社会趋势,建议先加强税务宣传和税收管理,实行网络实名制以便于后期征税。娄爱花、李白璐(2013)从借鉴国际经验的角度出发,提出应先完善现有税法体制,优化税收征管体系,加强国际间的相互协作配合。万洁(2011)通过分析电子商务对我国税收的影响,结合比较国际上现有的电子商务征税制度,提出应完善税法体制,坚持税收中性、公平赋税、适当优惠等税收原则,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赵冰莹(2011)从现有电商征税问题着手,建议应加强居民管辖权,倡导属地和属人并重的税收征管原则,并提议要加强国际间的合作,重视签订税收协定,在国际贸易往来中最大程度地争取我国权益。兰兰(2007)从国际角度出发,提出通过预提税方式解决电子商务征税问题,认为预提税方案在国际往来时有利于维护我国利益。

二、C2C模式下移动电商的现状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3G、4G、蓝牙、GPS、移动IP等由移动通讯公司提供的技术服务日臻完善。同时电脑、手机、掌上电脑等电子设备作为运行载体,其普及程度也随着技术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大幅提升,为电子商务的发展与成熟奠定了坚实基础。近年来,电商尤其是C2C模式下的电商赢得了大量客户,以惊人的速度抢占传统市场,实体店的市场份额日益减少。根据艾瑞咨询(iresearch)的统计数据,2014年网络购物的用户规模已达332亿,电子商务交易规模达123万亿元,同比增长213%,预计在2018年有望攀升至242万亿元,其中C2C模式下的个人交易占据大部分。

政府的积极引导以及对新兴产业的扶持为移动电商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政策基础。2012年3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电子商务“十二五”发展规划》,强调电子商务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有效手段,着重指出电商在优化产业结构、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中的重要性,并将推动网络零售规模化发展作为重点任务。

三、对C2C模式征税的必要性分析

关于网店“免税”问题,实际上国家从未明确出台网店免税政策,只是因为当今税收体制不够完善,针对中小型电商缺乏对应的税务登记类型,同时电商数量大且类型繁杂,税务机关难以及时统计和掌握实际信息,所以网店一直处于免税状态。但值得注意的是,存在交易就应存在税收,下面对C2C模式征税的必要性进行分析。

(一)对C2C模式不征税有悖税法的公平负税原则

从征税角度来说,实体店需征税而网店则无需征税,同样销售一件产品或提供一项服务,在税负问题上却存在根本性区别,无疑对实体店存在不公平现象,违背了税法的公平负税原则。

同时,由于网店不存在储存成本、商品运费(在 C2C模式下商品运费多数是由买方承担)、店面房租、水电费等实体店无法缩减和避免的成本,所以从成本控制角度来看,网店相较实体店占有绝对优势。基于此情况,网店的低定价战略可以顺利实施,产品价格较实体店便宜许多,实际利润大于实体店;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在同质或接近同质的产品和服务之间选择时,价格成为首要考虑要素,因此网店以其成本优势赢得大量客户。因此,不对网店进行征税,这对实体店来说无疑更是雪上加霜,也违反了税法的公平负税原则。随着网络的普及,网上银行、支付宝等线上支付手段的日益完善,网购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果此时政府仍不明确个人网店需要平等纳税,这种不公平性势必会不断扩大,从而危及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目前,电商的运营模式日臻成熟,为建立公平的税收环境和市场竞争环境,对电商进行征税已迫在眉睫。

(二)造成大量的税收流失

随着网购的日益盛行,网上交易额逐年攀升。以淘宝为例,2003年淘宝网成立时全年交易额仅为2271万元,发展到2013年,全年交易额高达11010亿元。针对这一部分,国家缺少相应的税收收入,这无疑是税收体制的巨大漏洞,造成国家税务收入的流失。

(三)优胜劣汰完善C2C市场

电商的快速发展以及交易额的日益提升使对其征税成为必然,这种新型交易方式顺应未来发展的大趋势,征税不会对这一新兴商务领域产生负面影响,而是起到优胜劣汰的过滤作用,淘汰那些评价差、业绩不佳的网店,促进C2C市场良性发展。

四、对C2C模式征税的可行性分析

随着C2C交易规模的日益扩大,参与者不断增多,原本粗犷、原始的交易方式必然无法支撑其持续健康发展,因此需要政府的介入使其规范化、法制化。

(一)法律基础

2004年,我国颁布第一部关于电子商务的法律《电子签名法》,确立了电子签名的法律效力,保障了电子交易的法律效益。2009年《电子认证服务管理办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审议通过,其目的是“对电子认证服务提供者实施监督管理”。2010年开始实行《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管理暂行办法》,该办法从注册申请、经营范围、合同协定、对消费者的义务等方面对电商进行约束,以规范“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加上先前颁布的法律法规如《合同法》《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中国互联网络域名注册实施细则》《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形成我国良好、完善的对电商征税的法律基础。

(二)对C2C模式征税的国外借鉴

美国作为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起源地,是世界上电子商务发展最发达的国家,它的顾客遍布全球,并一直主张电子商务免税政策。但美国各州对电商征税的呼声很高,认为电商免税是国家税收收入的巨大损失。

目前为止,全球除美国明确电商免税外,其余大多数国家均持有征税意愿或已明确开始实施征税政策。欧盟出于税收收入和各成员国的利益的考虑,不增加新税种,但将电商和实体经济一视同仁。2003年7月欧盟开始对数字化的商品交易和服务征收增值税,由供应商代收代缴,征税地点为电子商务消费地,税率可以根据各成员国情况不同分别制定。新加坡自2000年对电商征所得税,通过网络销售商品征收所得税的方式与传统销售方式相同;对劳务征税则要求劳务购买人按3%缴纳劳务税。日本和澳大利亚则是根据交易额确定是否征税以及征税金额。在澳大利亚,个人网店的交易额超过1000澳元则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日本则是以年收益作为征税依据,年收益高于100万日元的网店大多自觉报税。

虽然各国对于电商征税的制度不尽相同,但却可以证明对电商征税具有可行性。我国应结合实际情况,借鉴国外实践经验,实施最适合我国的征税政策。

五、对C2C模式征税的制约因素

(一)网络虚拟化

在淘宝等大型电商平台上开店,只需注册、认证等环节,完全不同于申请实体店的繁杂流程。因此,网店数量迅速增长,而值得注意的是,认证步骤的过于简单致使卖家造假行为的日益泛滥,而且C2C模式下的交易依托网络,缺少纸质凭证,交易记录易被篡改或销毁,征税机关难以掌握真实交易信息,从而制约征税工作的顺利进展。

(二)现有征税体制落后

现有的征税体制是针对实体经济制定的,无法完全满足对电商征税的需求。首当其冲的问题就是课税对象难以确立。由于网络具有虚拟化,仅通过IP地址难以确认征税对象,使得征税对象的边界变得模糊。而且电商并不存在实际、固定的销售地址,难以确定税收的管辖权范围。

(三)社会舆论压力

网店一直以其便捷、价格低廉而受消费者的青睐。一旦开始征税,那么商家势必将负税压力转嫁给消费者。基于此,不仅中小型个人卖家会抵触征税,也会有部分消费者对于C2C模式下的征税会持有抵触情绪。社会舆论的消极情绪可会对电商征税形成阻碍。

六、对C2C模式下征税的对策建议

(一)将B2B和B2C模式的征税经验扩展到C2C模式

借鉴完善的B2B和B2C模式下的电商征税模式,将其辐射到C2C模式。B2B和B2C模式下的“B”即商家,有实际的经营实体,处在税务机关的监管范围之内,其纳税流程完备。其卖家有经济实体,相较C2C更好管理,可是其经过网络完成的交易依然具有虚拟性。通过不断积累对其网络交易的监管和征税经验,达到从B2B、B2C征税模式到C2C征税模式的顺利过渡。

(二)加强相关部门的信息交流,建立健全征税体系

C2C模式是网络化、虚拟化的新型网络交易模式,征税机关要做好网络交易的监管工作,必须加强与银行、电信运营商、物流公司、公安机关以及第三方平台的联系,实现信息交流与共享,形成完整链条。在整个征税过程中,各部分应明确分工,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三)推行网络实名制,不断完善税收管理体制

由网络虚拟化带来的征税困难,可以通过推行网络实名制解决。国家税务总局最新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表明,将来每个人都会拥有类似于第二张身份证的“纳税识别号”。如果此法正式实施,每一个中国公民都将以纳税人的身份进行纳税,网店的纳税主体也能够很容易地确认。

结合个人所得税和对个体工商户征收增值税两种不同的征收形式,可以确定具体的征收方法。在C2C模式下,网店规模大多较小,相应的征税形式也不宜过于复杂。在确定征税起点之后,对超过部分的利润实行累进税率。总体应保持税收中性原则,同现有整体的税收体制相协调,借鉴现已实行征税的国家的做法,即不再增加现有税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量酌减。同时,应加强税务信息化建设,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培养兼备计算机、税法和会计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从而完善税收体制。

(四)先试点再推广

对电商征税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公众心理上需要适应时间。同时如果一开始就大规模推行,一旦出现错误则难以改正。因此,建议先在交易额比较集中的省份或地区进行试点试验。根据试点反馈情况并结合社会各界的舆论评价对征税方法进行调整,然后再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参考文献]

[1]李海芹C2C 模式电子商务税收问题探析[J]企业经济,2012(4)

[2]娄爱花,李白璐对电子商务征税问题的研究[J]西安邮电大学学报,2013(9)

[3]万洁电子商务对我国税收的影响及对策[J]上海企业,2011(3)

[4]赵冰莹电子商务税收征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中国财政,2011(2)

[5]兰兰预提税方案对解决电子商务征税的意义[J]研究与探索,2007(8)

[6]艾瑞咨询2014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保持平稳快速增长 [EB/OL]http://newsiresearchcn/zt/246308shtml

[7]电子商务“十二五”发展规划 [EB/OL]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70731/17504135html

[8]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 /OL]http://

[9]雷霄我国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4(4)

[10]侯铭锋电子商务间接税法律制度的国际比较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2009(9)

境外收入如何征税? 篇6

—Headey

中国在1993年颁布税法时即认同全球性课税,然而由于缺乏公民海外收入和投资的数据,所以执行率较低。一直以来中国税务机关对于中国公民境外收入的征税方法是,如果在境外已纳税,还应在年度终了后30日内向中国税务机关申报缴纳个人所得税。在中国申报纳税时,准予其在应纳税额中抵扣已在境外缴纳的个人所得税额。现在中国政府是要更加严格地执行这个全球征税政策,也就是要求中国公民和离岸企业不仅要为在中国取得的收入纳税,也必须为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取得的收入缴纳国内税。

根据目前的动向来看,中国接下来可能会采取和美国相同的做法,也就是在全球范围内征税。这可能会影响到一些外派人员、离岸企业、在海外有大型投资的个人和企业等。按照中国税法,中国人每月最终收入达到1.29万美元(8万元人民币)就要按照最高税率纳税。也就是说,达到纳税条件的中国公民和企业需要申报海外收入,并据此纳税。

虽然中国效仿了美国的全球纳税方法,但还是有不同之处。中国公民在境外的收入,每月只能得到210美元的额外减免额。在美国,外派人员境外收入的免税额为9.92万美元,超过这个数字的部分会被征税。而针对企业海外所得税部分,2012年白宫公布了争议性很大的税收计划。奥巴马政府建议对美国企业在海外的收入征收“最低限度税款”。这一构想将确保美国企业的所有海外利润只按最低税率交一次税—向美国或者另一个国家。

在对课税范围的认同上,与中、美不同的是欧洲及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它们对企业海外利润的征税采用了所谓的“属地制”。如果实行属地制,该国企业的海外利润将只需在利润产生的国家交税,而无需向本国政府交税。这些国家认为比如外派人员使用的政府服务较少,如公立的医疗体系,而且他们在促进出口方面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所以这些国家在本国境内向公民课税,但是它们对大多数外派人员和海外子公司,豁免了本国国内的所得税。然而,也没有哪个国家在企业海外利润征税方面能实行纯粹的“属地制”,几乎所有国家都对投资收益等“流动的”企业收入课征国内税收。

中国税务机关要继续这么执行的话,那将加大对中国企业和公民海外收入及投资数据的掌控力度。目前美国政府正在搜集海外美国企业和公民信息。中国政府也在与美国及其他国家协商,以共享中国公民海外银行账户的信息。

《第一财经周刊》实习记者 刘影

微博互动专区

Mrbonbon糖:@第一财经周刊 君,涨两元钱也是蛮拼的! 零钱没备足……再团购记得告诉我~省事~

RE:没问题。

hope扬:看@第一财经周刊 的文章,预计比较严重的通货膨胀要来了,建议买入资产对抗通货膨胀![作揖]不知道会不会那么快来,在中国还是比较好的呦。

RE:同呼吸共命运。

nicholas7130吐槽点已经不正常:@第一财经周刊 一财君,你们的文章被“中国听写大会”官微转载却没有标注哎,要不要告丫的?

RE:我们曝光一下。

与馨:《第一财经周刊》推荐了不止100本书……额……压力巨大啊……除了少部分看过,大部分都没看过。On Writting Well到现在也没看完……不夸张地说,每一页都是精华,不做笔记就白读了。还有,这年度图书的开篇文章真好,慢慢收着看。

RE:开篇作者表示欣慰。

读者来信

麻烦核实一下

2015年第1期文章《在2014年失意的大公司》第33页:相对于四大行,董文标领导下的民生银行属于金融界的激进派,在保守的金融企业中乐于推出新的模式。但其尝试的社区银行被银监会叫停,何时恢复还不得而知。”

关于社区银行银监会已对民生银行发放金融牌照,麻烦核实了再发表!谢谢。

—Rosa.c

RE:感谢提醒,已更正。下次必当更加细心。

一点建议

尊敬的编辑:

你好!我是一名来自南京邮电大学的CBNweekly读者,也是南邮SCDA(大学生职业发展协会)的会长,我的名字叫严安。联系方式:1589×××××14。我认为CBNweekly是一个很好的杂志,但是,从我身边来看,杂志在大学生中的普及度不高,因此,我想通过我们协会举办的“掼蛋比赛”来宣传CBNweekly(通过扫描CBNweekly二维码的方式让学生进行下载,下载量50个)。同时,希望贵杂志社可以给予我们活动一定的赞助支持。

形式:3个1年期电子版订阅号(98元/个):两个用做冠军奖品,一个用做现场观众抽奖(策划书中的费用是我们协会找别的商家拉的赞助)。

附件为我们此次的活动策划书,望尽快得到贵杂志社的回复。

同时,作为一个3年的读者,我想给贵杂志一些建议:贵杂志可以向《彭博商业周刊》借鉴,提供一些免费的电子版文章给读者阅读,而不是仅提供两期免费周刊给读者,并且还要注册这一项对于读者来说比较麻烦。简单说一下我的方案:先直接提供给用户两期免费,注册后再送一期,这样效果更好一些。(以上仅是个人观点)

谢谢!

—合肥 方超

RE:谢谢建议,两期免费,注册之后搭送一期听起来也很合理。关于活动策划,我们稍后会回复你的。

一点感想

成为读者已有好几年了,从中感受到了商业浪潮的各种翻腾与明规暗律,特别是近几年互联网及其带动的相关产业在大家的日常生活和资本市场上都得到了极大的关注。无论深耕互联网,通过App或其他方法服务大家日常生活的,还是深入金融,利用公司日常闲散但相对大额的资金进行金融创新等等的创业er们,每每看一本一财都心潮澎湃,却又在心里微微一叹。

我身处过去被誉为黄金10年的房地产业,虽说待在华润置地上海,日子也没有特别的窘迫,但总觉得住宅、商业地产的增长曲线已经很锐角了,而且会越来越锐。和新兴互联网的结合,比如未来只能做持有不动产行业的生意了,物业,像叮当小区但肯定不限于它,统筹资源以后未来的物业可能只存在于线上等等。但总觉得想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缺乏勇气,或者说自己只是天马行空随便想一下而已,因为每个创业er背后肯定都有很多艰辛。然后我的问题终于来了,作为一个传统行业的人,面对风起云涌的新经济,该如何面对,如何参与一下,或者说怎么压抑看完贵刊之后的澎湃?这感觉就像自己被关在一个屋子,屋外风云变幻我却难以去感受;又或是一个丰乳肥臀的艳丽尤物从我身边走过,我却不知道怎么去抓住?这种感觉你懂的。另一个小问题,整天说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但我想把我还没送到的期刊转成iPad版本却不行。

—蓝色偏执

RE:懂这心情,遗憾的是我们也无解。环境的确撩拨人心,但失败的多数人不会吭声。尤物从身边过,(佯装)淡定比花枝乱颤好一点?当然,盘算之后,最坏的结果若可以承受,另当别论。

一个小问题

一财你好!在第335期杂志里,《万科革自己的命》这篇文章里的“万科前十大股东”是不是应该写上截止到什么时间,因为股东持股比例已经有些小变化了,具体可查看大智慧或同花顺哦。

—yuanyuan

RE:谢谢你的指出,这样更严谨。

关于财经记者的困惑

一财君好~

本人女,是一位研二的学生。本科和研究生阶段都是学的经济,有兴趣以后从事财经方面的工作,如财经记者、编辑等。硕士阶段跟随导师做过项目,写过一篇论文(但未发表)。之前未接触过记者、编辑这方面的媒体工作,想在这一年内多锻炼下自己,积累一下经验,但不知从何入手。请问一财君能否给几点建议呢?希望能帮助我以后在找这方面工作时,自己已经具备一定竞争力以胜任岗位需求。

我也准备着手向一财投实习简历啦,不知结果会如何。即使被拒绝,我也依然会在财经记者道路上继续走下去的!祝一财越办越好~少做点广告,多来点新鲜文章让我们读者解渴、饱饥啊!

—FengAnne

RE:除了寒暑假常规实习,你现在可以踏实开发你的“自媒体”。比如从整理热点新闻搜集讯息开始,找到有价值的、可挖掘的新闻,也是一种很好的灵敏度的锻炼方式。

商业书籍与文学作品

有个学生朋友给我发来了《第一财经周刊》推荐的商业书书目,然后说“自己在去年看的27本书中全是文学类书籍,觉得自己太浅薄了。”我想说同学啊,在年少时阅读文学作品的经历,真的是一段不可多得的财富。在青春时阅读的小说、散文、诗歌,不会染上功利主义的气息,没有实用主义的现实,它们会悄悄地滋养我们的心灵和气质,然后在未来十几年后的某个时刻,它们会变成拿着盾牌的小熊,和你并肩一起抵抗那些丑陋怪物的侵害。贝索斯少年时喜欢科幻,亚马逊现在就在研发无人机送货,马斯克年轻时超爱科幻名著《银河系漫游指南》,特斯拉和SpaceX也很像是个科幻故事。“无用之用,方为大用”,在还没有工作前,多读点文学的东西,没有坏处的。

—i大狗熊

RE:你说的没错。年少和年老以及年富力强时期都应该多看文学作品。商业类书目也应该看,这并行不悖。

本周我推荐

武后一生跨越的唐朝流行史因电视剧,武则天又红了一遍。她一生历经初唐至盛唐,那一段时间的宫廷服饰,随着整体国力、经济、风气等各种因素变化,从审美、妆发、服装到面料、纹样,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图1贞观时女装风格接近北朝末、隋,崇尚纤细的身材,着装相对保守;图2帷帽裙纱开始缩短;图3武周风格相比于之前更加华丽和开放;图4武周开始,除下层侍女,女性穿男装、胡服的风气逐渐形成。

推荐人:扬眉剑舞

刍议电子商务征税问题 篇7

一、电子商务

在20世纪60年代,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出现了电子商务。电子商务就是指借助电子网络的平台进行生产、经营、销售与流通等活动, 也就是那些借助电子方式解决问题、创造商机、降低成本以及增加价值的商业活动。电子商务主要是由两个要素组成, 即电子方式与商务活动。电子商务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我们传统交易的效率, 方便了我们的生活。目前电子商务最常用的分类是按照交易形态、交易对象和主体进行分类。依据交易形态可以将电子商务分为离线交易与在线交易, 离线交易只是部分交易环节在网络上完成, 在线交易全部过程都是借助网络完成。依据交易对象和主体可以分为四种模式即:企业与企业间的电子商务、消费者与企业的电子商务、政府与企业间的电子商务、消费者之间的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与网络支付、现代物流相结合极大地节省了时间、送货上门。电子商务和传统商业相比具有以下三个优点。1) 全球性与流动性。开放的网络缩短了交易双方的距离, 人们借助搜索引擎、链接等技术手段方便获取所需产品的信息。消费者不用亲临现场, 通过网络了解产品的价格、性能再进行谈判、交易。电子商务没有国界之分, 不受距离、国界的限制, 在全球范围内都能够进行电子交易。2) 虚拟性与隐蔽性。电子商务建立在一个虚拟的市场, 经营者只需要申请网址进行数据编辑、数据处理建立一个小型市场。在电子商务市场中, 消费者无法看到真实货物、销售人员、交易的货币等等都是借助电子方式交易。3) 电子化与数字化。在支付时只需电子货币, 迅速结账、划账, 交易账簿由电子记录替代。

二、我国电子商务的现状

近几年来, “阿里巴巴”、“淘宝”、“支付宝”等等新名词走进了我们的生活, 更多的人喜欢在网上购物。我国的电子商务起步比较晚但是发展很快, 我们将电子商务的现状划分成三个方面:发展现状、立法现状和征税现状。

(一) 发展现状

在90年代初我国开始发展电子商务, 1996年, 中国设立了国际电子商务中心。2000年, 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正式成立, 它也成为连接我国与世界各国的电子商务桥梁。在此阶段, 电子商务迅速发展, 比如网上专卖店、网上商城、网上订票等等不断涌现。直到2006年, 有人估计全球范围内的电子商务交易额占到贸易总额18%。我国信息化建设极大地推动了电子商务的发展。国内互联网用户逐年增多, 潜在的消费群在逐渐扩大。随着电子商务的逐渐成熟, 交易的金额越来越多。

(二) 立法现状

在电子商务刚兴起时规模较小, 国家扶持它发展搁置了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制定。近几年, 国家相继颁布了一些相关的政策, 在一些政府部门也在电子商务管理方面不断探索采用了相应的措施。国办出台了一些意见, 05年国办明确要求加快提出在电子商务征税方面的优惠政策, 进一步加强在征税方面的管理。商务部关于网上交易提出一些指导意见, 要求在网上进行交易的双方必须经过工商部门与有关部门的批准, 保存完整的交易记录。北京市工商局明确规定, 本市内所有营利网站必须有营业执照才能经营, 这对个人卖家也提出了要求。

(三) 征税现状

在我国, 是否征税的谈论逐渐白热化。反对征税方有两个观点:1) 目前我国的电子商务还不够用成熟, 需要扶持;2) 我国的税收管理制度相对落后, 实行征税将会花费巨大的成本。支持征税方则认为进行电子商务征税很有必要, 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的贸易方式, 给予税收优惠, 将会对传统贸易不公平。若是长期这样, 将会极大打击传统商业贸易。此外, 从国际形势来看, 我国如果不征税对我国也不公平。近几年来, 支持电子商务征税的人越来越多, 已成为主流。

直到现在, 我国没有设立有关电子商务方面的税种, 运用现在的税收体制实行征税遇到了很多问题, 比如税收征管与税收稽查难实行, 税收范围难以确定。我国实行电子商务征税还处于探索阶段, 还需要作出很多努力。

三、我国电子商务征税存在的问题

(一) 影响税收制度

我国的税收制度对纳税对象、纳税主体和纳税地点等等要素作出明确规定。实行征税必须知道对谁征税、征什么税, 但是电子商务有很多特点造成纳税人的信息很难获取。在进行电子商务交易时, 交易的主体比较隐匿, 交易地点不确定, 交易过程很快结束。这种交易在网络这个虚拟的空间进行, 不需要特定场所, 这使征税更加困难。电子商务需要保护隐私权, 在世界各国制定了一些法律保护隐私权。在网络上为了保护合法用户的隐私权, 防止信息的泄露, 采用一些安全手段比如防火墙、SSL技术、电子签名。在我们利用技术手段得到税收信息时, 面临着保护隐私权的问题, 这是一个现存的法律障碍。

(二) 税源无法有效控制

税收就是指国家为了公众需求, 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征收企业或是个人的货币或是资源。国家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税收收入, 税收在国家的社会文明和经济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传统贸易为国家提供比较稳定的税源, 现代的电子商务流失了大量的税源。传统贸易中的店面、销售人员、仓库等全被转移都虚拟的空间, 经营者只需要一个网址就可以进行经营。很多经营者不进行税务登记, 很容易漏税。借助网络这个平台, 很多企业和消费者选择电子交易。电子交易减少很多中间环节, 减少中间的费用和成本, 将有形的产品转化为无形的资产, 原来的税种失去了征税基础, 随之出现的一些产品种类超出了现在税收制度的范围, 流失大量税源, 这对我国的财政收入带来了很大的威胁。

(三) 税收管理更加困难

电子商务的发展推动了电子银行与电子货币的发展, 不再需要传统的发票、凭证。传统的征税需要各种凭证、报表和账簿, 税务机关可以真实、有效地审核, 方便管理与稽查。在当今的电子商务, 交易双方一般不需要签订合同或是协议, 电子化交易、结算。电子化的凭证、货币与账簿使税务机关很难辨别交易的内容。此外, 电子化交易的数字很容易被删除、编造, 电子凭证很难被公众相信, 也不能作为税收违法的证据。电子商务的隐匿交易使税务部门无法准确跟踪货物路径与货款的来源。总之, 电子商务为税务部门的管理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四) 缺少相关的技术、人员

如果想要实现对电子商务的征税, 需要做出很多努力。首先, 税收技术必须与电子商务的水平接近或是相同。目前, 我国的技术水平实现征税基本不可能, 电子商务征税很复杂, 盲目收税将会带来很大问题。其次, 关于电子商务的很多知识在不断发展。在我国的税务部门很多工作人员对电子商务还不是很了解。我们需要既懂税收政策又熟练电子商务技术的综合人才。

四、电子商务征税的对策

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的电子商务实行征税还存在很多问题, 我们需要采取一些合理、有效的对策。

(一) 完善电子商务的税法体系

实现电子商务征税必须有明确的法律、法规支持, 必须按照指定的法律严格执行。在税法体系中, 必须明确电子数据、发票与账簿的法律作用。它们保证了电子商务交易地顺利进行, 也是税务部门合理征税的法律依据。

在欧美国家已经建立相关的法律对电子交易过程中的纳税凭证作出规定, 我国需要重新规定和修改相应的税收概念, 对电子商务中的纳税地点、主体以及税种作出明确规定。比如设置电子交易税, 根据实际情况设定一个合适的利率, 不用再征收城建税、关税等等, 可以在法律上规定税收必须由购买双方一起支付。通过立法明确从事电子商务的经营者该做的义务和税务机关监管电子税务的权利, 规范电子商务市场的管理。

(二) 做好登记和管理工作

税务部门做好税务登记和管理工作, 对于纳税人的申请资料必须仔细审查。在进行登记时, 经营者应该将自己计算机的密码做好备份交给税收部门, 防止随意更改电子账簿, 相关的税收人员要做好这些密码的保密工作, 尊重经营者与买家的隐私。经营者在网上进行交易时要使用专用的发票, 将发票及时发给银行, 完成结算, 定期到税务部门办理相关的税务登记。税务机关要做好准确、全面的登记和管理, 掌握这些网络纳税人的交易情况, 做好详细记录。

(三) 协调国际之间的电子税务

电子商务的虚拟性、无地域限制等特点使各国的税务机关无法准确掌握纳税人全部的交易信息, 因此需要各国之间加强合作, 在保证税收主权与互惠互利的前提下共同协调电子商务在国际上的税收。各国要在税务管理上尽量达成一致的意见, 加强在所得税与关税的合作, 通过互联网税务机关与其他国家的客户、银行建立起联系, 形成全球电子稽查体系。我国要积极主动与各国税收协调, 尊重规定的国际税收惯例, 在保证国家主权与利益的前提下, 做好国际间的电子税务工作。

(四) 加强电子化管理

我国应该大力推行税务机关电子化管理, 逐步实现电子商务合理地征税。1) 税务机关要建立信息共享与沟通制度, 加强网络上的联系, 及时与银行、公安部门、工商部门的沟通, 特别是和银行的合作。现代的电子商务的支付通过网络银行完成, 各个税务机关需要和各级银行合作, 逐渐建立税银联管制度, 定期与银行交换信息, 及时监控税源。电子交易结算的资金可以由银行按照一定的税率直接代扣税款。相应的税务部门必须依据电子票据来确定征税的多少, 尽最大努力减少电子商务中漏税行为。2) 在电子交易的过程中有很多环节, 政府有关部门必须加大研究力度, 开发更高水平的软件应用于税务管理和税务监管的过程中。在硬件设施上, 政府需要为其配备先进的计算机。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参加相关的学习, 及时了解最新的电子商务信息, 帮助开展在网络上实行办税、缴税、划转税款与稽查等等工作。税务机关获取经营者信息时必须遵守相关的法律, 严格执法。

(五) 加强征税管理队伍的建设

税务部门要培养一支通晓电子商务管理、业务能力强、专业知识强的稽查队伍, 解决电子商务征税问题, 稽查人员必须熟练地掌握计算机与相应的财务软件, 借助网络上先进的技术及时追踪电子交易的流程, 实现电子商务的有效税收管理。在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较成熟的区域, 联合银行、工商实现电子商务征税试点, 利用技术手段解决电子商务征税的难题。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 电子商务对我们的生活与生产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也给现行的税收管理制度带来了新的挑战。电子商务本身的一些特点使税收管理更加困难, 如何实行有效的税收管理, 需要我们不断进行探讨并制定出同国际接轨、具有中国特色的电子商务税收制度。

摘要:依靠信息技术的发展, 近年来电子商务迅速发展, 对我国传统的征税制度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在电子商务方面实行征税遇到了很多问题, 我们需要对电子商务征税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本文探讨了我国电子商务征税存在的问题, 提出相应的征税对策。

关键词:电子商务,征税,对策

参考文献

[1]刘素杰, 王占群.关于电子商务交易模式下征税问题的探讨[J].中外企业家, 2010.

[2]曹海生, 汤兵勇.中国电子商务税收征管力评价研究[J].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2012.

[3]丁涛.电子商务下增值税机制探析[J].财会通讯, 2011.

我国环境保护征税问题思考 篇8

关键词:环境保护税,财政资金,征收建议

1 环境税的概念及可分的税种类型

1.1 概念

环境税, 也称其为生态税 (Ecological Taxation) 或是绿色税 (Green Tax) , 是20世纪末, 国际税收学界才兴起的概念, 到现在为止没有一个被广泛接受的统一的定义。它是把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社会成本, 内化到生产成本和市场价格中去, 再通过市场机制来分配环境资源的一种经济手段。现在来看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征收噪声税、二氧化硫税、水污染税、固体废物税和垃圾税, 这五项被列为他们征收的环境保护税之中。总体来看环境保护税包括对直接的污染物征的税, 比如碳税、硫税、污水处理费、垃圾税等;其次是对一些可能产生污染的产品征税, 比如说煤炭、石油、能源, 以及汽车等等。

1.2 可划分的税种类型

根据部分发达国家已经征收的环境保护税类型, 针对我国的现状和情况, 我国征收的类型可以分为如下几种:

(1) 废气和大气污染税。

对于废气, 主要来源是企业工厂和交通尾气。比较常见的有对二氧化硫排放征收的二氧化硫税、对二氧化碳排放征收的碳税。美国已在20世纪70年代就开征了二氧化硫税。根据美国的《二氧化硫税法案》的规定, 各地区按照二氧化硫达到的标准征税。我国也可以此为鉴, 按照二氧化碳的浓度进行征税。

(2) 废水和水污染税。

废水的主要来源包括农业废水、工业废水和生活废水。许多国家都对废水排放征收水污染税。比如德国, 从1981年开征此税, 且征收基准是废水的“污染单位” (相当于一个居民一年的污染负荷) , 实行全国统一税率。我国可针对各地区农业、工业和生活废水的排放量, 征收水污染税。

(3) 固定废物税。

固定废物按来源可分为农业废弃物、工业废弃物、商业废弃物和生活废弃物。从已征收的税来看, 有的国家开征的固定废物税包括一次性餐具税、饮料瓶器税等。比如意大利, 1984年开征废物垃圾处置税, 这个税对所有的人都征收, 征缴的税款用来作为地方政府处置废物垃圾的资金, 一举多得。我国是一个垃圾多产国, 对固定废物征税是非常有必要的。

(4) 噪音污染和噪音税。

噪音污染是指音量超过人和动物的承受能力, 从而妨碍人或动物的正常生活的一种现象。噪音税有两种:一是固定征收, 二是根据噪音的排放量按单位征收。已征收噪音税的国家都是按自己的国情和情况来定, 如美国, 便是对使用机场的每位旅客和每吨货物征收1美元的噪音税, 征缴的税款用于机场居民区的噪音隔离费用, 而日本的机场噪音税是按飞机着陆的次数对航空公司征税。

(5) 生态破坏税。

这项生态税主要包括森林砍伐税, 森林在生态建设的进程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这项税法国在19世纪中后期就开征了, 对于工业建设砍伐森林的, 每公顷上缴一定法郎的税。而对于我国, 应该对一次性餐具、对树木森林无故乱砍乱伐现象征收一定量税金。

2 国外环境保护税的征收情况

大多数发达国家已经对环境保护开始征税, 从国外的环境税征税现象和应用结果来看, 国外征税形成过程可以大致的分如下几个阶段:

(1) 开启补偿成本的税收。这个过程大约在1970年到1980年初, 补偿成本的税收主要根据“污染者负担”这个重要原则, 这项税收要求每个排污者自身来承担具体的对排污成本的监控, 在这时期的税收征缴, 还不属于征收环境保护税, 只能够定义为环境保护税的雏形。

(2) 进行引导财政功能的税收。大约在1980年代至1990年中期。在这段期间, 各国陆陆续续出现了很多的环境保护税项目, 比如能源税、排污税、产品税、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税等等。这些环境保护税的征收, 引导了财政功能的税收作用。

(3) 1990年至今。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是环境税迅速发展的时期, 为了响应国家号召,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各国陆续推行了利于环保的财政和税收政策, 世界上许多国家还进行了比较综合的环境保护税税制的改革。纵观世界各国开征的环境保护税征收情况可以发现, 由于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环境问题的不同, 环境保护税的具体征税政策、征税的具体结构思路、开征的具体税种和方法都各有不同。

3 我国环境保护税正处于酝酿期

环境保护税在我国现在仍处研究阶段, 环境保护费用主要由环境保护部门征收, 其依据是国务院2003年颁布施行的《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这项条例中规定了征税对象是直接排放污染物的单位和个体工商户。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 收取排污费的作用越来越显现出局限性。环境保护税的征收, 设置不同的税率, 还能够增加生产工业的积极性, 使税率和产值等联系起来, 有效提供企业部门的积极性。2013年12月, 财政部将环境保护税方案上报到国务院, 国务院正在加紧审核。经国务院审批后, 将经过全国人大通过立法程序后公布实施。作为取代现行排污收费的新税种, 环保税法首次将二氧化碳排放税 (简称“碳税”) 纳入其中;污染物排放税税 (费) 率则较现行排污收费有所提高。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 环境污染每年的治理投资都高达几千亿元, 对于环境保护, 也可以从征税来强化环保这一理念。

4 关于开征环境保护税的建议

4.1 环境保护税的构建应遵循的原则

(1) 公平原则。公平原则是建立环境保护税的首要原则。由于纳税人对环境的占用是不均等的, 因此在环境税制设计中, 将把高耗能、高污染产品纳入征收范围, 要在过去强调的“谁污染谁付费”原则基础上, 加上“谁破坏生态谁付费”、“谁使用资源谁付费”两个原则。这样能够更加具体的强调环境保护税的宗旨。

(2) 效率原则。我国开征环境保护税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减少环境的破坏和大气的污染, 而开征环境保护税之后, 那些缴费的企业的税负就会增加, 所以在环境保护税的设计中, 体现出能够使企业改变成本收益比。以此迫使纳税企业重新评估企业内部的资源配置效率。

(3) 收支平衡原则。开征环境保护税应做到收支平衡, 我国环境保护税一旦开征, 税收规模很可能超过千亿元, 这个数字会随着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而相应的增长, 与此同时, 对于这笔税资的收支, 应达到平衡。

(4) 循序渐进原则。我国开征环境保护税应该分类分期实施。根据其他国家的经验借鉴, 我国可先开征大气污染税和水污染税, 纵观我国的大气污染现状, 征收大气污染税迫在眉睫, 待顺利实施后再征收固体废物税和噪音税等。以便污染者对削减污染的技术作出投资计划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4.2 环境保护税的征收管理

在环境保护税立法方面, 中央政府部门只对基本问题作出原则性规定, 具体的征收管理办法则由各地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做出具体规定。在收入分成方面, 环境保护税应作为中央和地方共享税, 各个地区之间调剂使用, 这样能使环境保护事业在全国顺利协调的发展。在征收管理方面, 由于环境保护税的征收管理过程, 需要有专业的人员和精准的测试以及计算设备, 可以准确的对环境资源的破坏程度进行度量, 对实际固定的排放源进行监测, 如果全部由税务机关直接下往征税和管理, 操作成本太大, 会导致税收大量流失。因此, 可以由国家税务机关委托环境保护部门进行代征。这样既减少操作成本, 又有利于形成国家税务机关、环境保护部门和纳税人之间相互监督、相互制约、依法征税的征管机制。

4.3 环境保护税的税款使用

根据目前的排污水平来看, 环境保护税一旦开征, 规模很可能超过千亿, 因此, 这部分的资金的使用将会备受人们的关注。关于环境保护税, 应该实行分税制, 专款专用的政策。

环境保护税是一项专门性的目的税, 就如同荷兰征收的垃圾税、超额粪便税和钓鱼税一样, 政府应该将环境保护税收入实行专款专用制度, 环境保护税收应专门用于环保建设事业。我国主要可用于两个方面:一是用于污染源的治理, 二是用于污染的防治。

4.4 环境保护税可以开放的优惠政策

对于环境保护税的征收, 司彦武曾运用最优税收原理分析环境税经济效应后的结论是“双重红利”假说并不成立, 但是仍主张对现有税制进行“绿色化”改造, 引进新的环境税, 并进一步增强其增收力度。在环境保护税的征收过程中, 还应该开放一些减免税优惠政策。这样的优惠政策包括两种:

一是和其他税种一样的设计环境保护税的减税、免税、退税和补贴制度。我们所了解的一些西方国家比较先进的做法是, 既制定出比较苛刻的环境保护税制来获得税收, 又通过一些税收的优惠政策给纳税人一定的补偿, 减少环境保护税收对纳税人产生的负担和经济市场的竞争。我国应当借鉴这些有利的做法, 制定环境保护税的减免和补贴制度。使整个税收制度张弛有度。

二是通过税收支出方式实施对环境的治理。即正面直接的鼓励和提供资金资助那些改善工艺流程和制作工序来减少污染的企业。对于能够研发出新的产品来替代产生污染物的老产品的企业, 提供相应的税收优惠。提倡实行废弃物再利用政策, 如对垃圾回收项目实行减免税, 鼓励回收再利用以获得最有效的防治与治理。使纳税人在环境保护税的鞭策下, 将环境保护落实到实处。

伴随着经济发展的脚步, 环境问题也进入了压力重大的高峰, 如果说四万亿之前的环境污染还只是个别局部现象, 而现在来看就是全国性的普遍现象了。自2012年入冬以来的全国性雾霾天气, 再清楚不过地揭露了中国环境污染的严重程度和生态的极端脆弱性。在最近一段时间, 中国33个城市空气严重污染, 到13年10月底, 辽宁省已对8个城市开出罚单, 用资源税、环境保护税等手段来治理当前的环境问题是一大趋势。

5 结语

工业发展所带来的环境污染的恶果并非罕见, 臭名昭著的伦敦大雾与今日的北京雾霾当属同一级别。税制手段应该与市场经济手段形成互动的关系来调节。本文通过对部分国家已征收的环境保护税为借鉴, 对我国环境保护税的征收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 仅供商榷。

参考文献

[1]石莎.我国环境税费制度现状与变革之法律思考[J].能源与环境, 2011.

[2]金三林.环境税收的国际经验与我国环境税的基本构思[J].经济研究参考, 2007.

股权转让所得重复征税问题研究 篇9

股权转让交易涉及股权的转让方、受让方和被投资企业三方主体。其中,股权转让方为股权转让交易行为的纳税义务人,转让方为企业,须就股权转让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转让方为个人,须就股权转让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近年来,股权转让所得税税政经过数次修改,已经日臻完善。尽管如此,股权转让所得仍存在不同程度重复征税的问题。

重复征税分为法律性重复纳税和经济性重复征税。 法律性重复征税,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税收管辖权的主体,对同一纳税人的同一课税对象征税;经济性重复征税,是指同一征税主体对不同纳税人同一税源的不同课税对象造成的重复征税。本文研究的重复征税,属于经济性重复征税。

二、企业股权转让所得重复征税和税额抵减

(一)两个环节

企业间的股权转让所得,尽管存在个体上的重复征税,但其综合税负是平衡的,包括重复征税和税额抵减两个环节。

1. 重复征税。转让该项股权的企业,享有的被投资企业未分配留存收益份额不能从股权转让所得中扣除,导致重复征税。

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为免税收入。 由此,被投资企业未分配留存收益份额从性质上属于未分配的股息红利,亦应从转让收入中扣除。但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贯彻落实企业所得税法若干税收问题的通知》 (国税函[2010]79号)规定,企业转让股权收入,应于转让协议生效且完成股权变更手续时,确认收入的实现。转让股权收入扣除为取得该股权所发生的成本后,为股权转让所得。企业在计算股权转让所得时,不得扣除被投资企业未分配利润等股东留存收益中按该项股权所可能分配的金额。

2. 税额抵减。受让该项股权的企业,在股权持有期间,若将上述未分配留存收益分配或转增资本,则对应份额的重征税额可以得到抵减;已被重复征税的原留存收益,未在后续股东的持有环节被分配或转增资本,被投资企业清算时,所得税税额仍可获得最终抵减。

(二)重复征税的成因分析

企业股权转让所得重复征税,集中表现在未分配留存收益这部分税源上。下面举例说明。

假设新股东乙企业收购旧股东甲企业持有的某被投资企业100%股权,收购价格600万元,不考虑其他税费。 收购当时被投资企业拥有股本400万元,盈余公积20万元(此处指法定公积金),未分配利润80万元,其中,股本400万元全部属于甲企业的初始投资成本。乙企业收购股权后立即将该80万元未分配利润分配并将该股权以520万元价格对外转让。

旧股东甲企业和新股东乙企业股权转让所得税计算如表1所示:

单位:万元

根据上表,分别对旧股东甲企业和新股东乙企业的股权转让所得征税与税额抵减情况进行分析。

1.旧股东甲企业应纳税额。甲企业应缴纳股权转让所得税50万元。若被投资企业的未分配利润和盈余公积允许抵减应税所得,甲企业仅须纳税25万元。本例中,未分配利润80万元及盈余公积20万元被征收了两次企业所得税,一次在被投资企业,一次在甲企业转让股权时。 因甲企业拥有被投资企业的全部股权,所以,其实质是对甲企业的重复征税。其中,盈余公积重复征税5万元,未分配利润重复征税20万元。

2. 新股东乙企业应纳税额。乙企业将80万元未分配利润分红,取得两个效果:一是80万元的股息红利收入免征企业所得税,二是使股权的公允价值下降为520万元 (600-80),而乙企业取得上述股权计税基础并未发生变化。因此,乙企业应缴税-20万元。

由此可见,乙企业再次转让股权时,发生了80万元的股权转让损失,该80万元损失可以抵减乙企业的其他应税所得,导致乙企业少缴纳企业所得税20万元。该被少计征的20万元税额与甲企业被多计征的20万元税额相抵。 由于盈余公积不能用于分红,甲企业在转让该项股权时就原盈余公积部分被重复征收的5万元税款,未能在乙企业再次转让时得到抵减。

上例中,如果乙企业不是将80万元未分配利润分配, 而是转增了资本,则乙企业再次转让股权的公允价值保持600万元不变,但其计税基础增加了80万元,股权转让损失仍为80万元,结果是相同的。

(三)抵减重征税额的途径

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被投资企业将留存收益分红或转增资本,可以免征企业所得税。根据 《公司法》的规定,盈余公积不能用于分红,但可以转增资本,转增后留存的该项公积金不得低于转增前注册资本的25%。结合上述规定,得出抵减重征税额的途径是:

1. 被投资企业原未分配利润分配或转增资本。该部分未分配利润在股权转让后被征收了两次企业所得税, 但新股东若将其分配或转增资本,抵减了一次应税所得, 就征税总额看,并未被重复征税。

2. 被投资企业原盈余公积转增资本。新股东将该部分转增资本可抵减以前环节的重征税额,但转增资本的数额必须符合公司法的限制性规定。上例中,20万元盈余公积未达到实收资本比例的25%,未能转增资本。因此,无法抵减应税所得。

3. 被投资企业清算。《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34号)规定,“投资企业从被投资企业撤回或减少投资,其取得的资产中,相当于初始出资的部分,应确认为投资收回;相当于被投资企业累计未分配利润和累计盈余公积按减少实收资本比例计算的部分,应确认为股息所得;其余部分确认为投资资产转让所得”。由上述公告可知,被投资企业的所有留存收益,在清算时都作为股息所得予以免税。

(四)基于企业所得税重复征税的税收筹划思路

对于被投资企业的留存收益,在股权转让前可遵循以下思路进行纳税筹划:

第一,股权转让方在股权持有期间应将被投资企业新增的留存收益分配或转增资本,转让时可避免该部分份额的重复征税。由前述案例可知,若旧股东甲企业在转让前不分配亦不转增资本,其被重复征收的所得税将在新股东乙进行上述操作时得到抵减,受益方是乙企业。

第二,股权转让方将股权持有期间被投资企业原留存收益分配或转增资本,可以获得抵减税额的效果。前述案例中,乙企业获得税额抵减20万元。

第三,未能转增资本的原盈余公积部分,在被投资企业清算时,其被重复征收的税额可以获得抵减。但只要被同投资企业存续,该部分税源就存在重复征税的问题。

三、个人股权转让所得重复征税

(一)个人股权转让所得重复征税的特殊规定

根据《个人所得税法》及实施条例,个人投资者从被投资企业分回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所得,按“利息、 股息、红利”所得计征个人所得税。该部分税源在被投资企业已缴纳企业所得税,个人投资者享受分红时又被征收个人所得税,不属于本文讨论的内容。本文研究的是个人所得税自身的重复征税,表现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投资者收购企业股权后将原盈余积累转增股本个人所得税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3年第23号)。 该公告对先收购后转增股本的征税规则做了特殊规定。 根据上述公告,将1名或多名个人投资者收购企业100% 股权时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归纳为三个方面:

第一,股权的两种收购价格。一是以不低于被收购企业净资产价格收购,二是以低于被收购企业净资产价格收购。

第二,被收购企业原盈余积累转增股本时应税所得的认定。新股东取得原盈余积累转增股本的部分,第一种价格下,不征收个人所得税;第二种价格下,新股东转增的原盈余积累属于股权收购价格减去原股本的差额内的,不征收个人所得税;属于股权收购价格低于被投资企业原所有者权益的差额内的,应按照“利息、股息、红利所得”项目征收个人所得税。

第三,股权被再次转让时计税基础的认定。两种价格下收购的股权被再次转让时,股权的原值皆为新股东收购股权时实际支付的对价及相关税费。

上述文件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对原盈余积累转增股本时“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征税与否的规定和股权再转让时计税基础的认定。

(二)个人股权转让所得重复征税的成因分析

承接上述例题,假设旧股东甲和新股东乙均为个人。 新股东乙从旧股东甲处收购被投资企业股权的价格为460万元,收购后股东乙立即将未分配利润80万元转增股本,并将该项股权以500万元的价格转让给股东丙个人。 其他条件不变。乙收购该项股权的计税基础对应再次转让价格的分配比例为0.92(460÷500),旧股东甲和新股东乙纳税情况分别见表2和表3。

单位:万元

单位:万元

根据上表,对旧股东甲和新股东乙的股权转让所得征税情况进行分析。

1. 旧股东甲个人应纳税额。对于股东甲,其投资成本与股本相等,股权转让所得60万元,应缴纳个人所得税12万元。对于股权收购价格低于被投资企业原所有者权益的差额部分,无需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不征税金额为: 40×20%=8(万元)。

2. 新股东乙个人应纳税额。股东乙以与被投资企业净资产相等的价格500万元转让股权,股本为初始投资成本,财产转让所得40万元,须缴纳个人所得税8万元,其实质是对前一环节股东甲少纳税额的弥补。由此,新股东乙和旧股东甲就8万元的税负实现了综合平衡。但股东乙实际缴纳税款却是16万元。这是因为该40万元的税源, 被分别按“财产转让所得”和“利息、股息、红利”项目重复征收了税款。

3. 重复征税的成因。《关于个人投资者收购企业股权后将原盈余积累转增股本个人所得税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3年第23号)不仅规定了被收购企业原盈余积累转增股本的征税条件,亦规定了转增时不征税的情形,本文从被投资企业的所有者权益构成,对转增环节和转让环节的综合税负进行分析。

(1)原股本部分再转让时不存在重复征税。上例中, 该部分对应公允价值400万元,计税基础368万元,按“财产转让所得”纳税6.4万元。

(2)未转增股本的盈余积累不存在重复征税。盈余积累未能转增股本,或基于法律规定,或基于企业自身原因。根据上述公告,未转增的盈余积累,包括两种情形:一是股权收购价减去原股本的差额内的原盈余积累,二是收购价低于被投资企业原所有者权益差额内的原盈余积累。无论属于哪种情形,未转增的盈余积累无须缴纳“利息、股息、红利”所得税,股权再次转让时对应的所得,按 “财产转让所得”税目计征个人所得税。

上例中,先转增了应税盈余积累40万元,再转增免税盈余积累40万元,剩余未转增的20万元盈余公积属于免税盈余积累。之所以未转增,是由于盈余公积总额尚未超过被投资企业转增前注册资本的25%。该部分就“财产转让所得”纳税0.32万元。

(3)股权收购价格减去原股本的差额内的盈余积累, 转增股本时不按“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征税,并未导致少征税。根据《个人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对个人投资者享有的被投资企业权益性投资收益,无论是分红,还是转增资本,均须按“利息、股息、红利”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

盈余积累转增资本,其实质可以从两方面理解:一是投资者将取得的股息红利增加投资,从而增加股权的计税基础;二是由于已分配的股息红利转增了股本,该项股权投资的公允价值未变。计税基础增加,转让价格不变, 使股权转让所得相应减少,减少的金额等于转增环节“利息、股息、红利”所得税的计税依据。因此,被投资企业盈余积累转增资本,转增环节按“利息、股息、红利”税目征税,转让环节不再将该部分作为“财产转让所得税目”的税源,避免了重复征税。

国家税务总局2013年第23号公告对股权收购价格减去原股本的差额内的原盈余积累转增股本的行为,做了相反的规定。即该部分不按“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征税。但该公告同时规定,再转让时计税成本是收购股权时实际支付的对价及相关税费,未将转增部分加计到被收购股权的计税基础中。因此,该部分税源在转增环节不按 “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征税,转让环节亦未减税,未导致漏税,其综合税负是平衡的。上例中该部分转增额为40万元,转让环节缴纳个人所得税0.64万元。

(4)股权收购价格低于被投资企业原所有者权益差额内的盈余积累,转增股本后再转让,存在重复征税问题。根据上述公告,将该部分原盈余积累转增股本的,应按照“利息、股息、红利所得”项目征收个人所得税,与《个人所得税法》及实施条例的规定一致。不一致的是,该转增部分再次转让时的计税基础仍是收购原值,不能加计转增额。

上例中,股东乙以相当于被投资企业净资产的价格再转让股权,该部分对应公允价值40万元,计税基础36.8万元。转增时须缴纳“利息、股息、红利”所得税8万元,并须缴纳“财产转让所得”税0.64万元。而根据《个人所得税法》及实施条例,该部分税源在转让环节应纳税额为: (40-36.8-40)×20%=-7.36(万元),乙多纳税8万元。

(三)针对个人所得税重复征税的税收筹划思路

综上,国家税务总局2013年第23号公告中的重复征税是客观存在的。因此,个人股东在股权的收购与转让中,税收筹划思路如下:

1.收购价格控制。向旧股东收购股权时,使收购价格不低于被投资企业净资产,避免该部分税源进入下一环节。

2. 税源转移。若以低于被投资企业净资产的价格收购股权,新股东持有期间不对原盈余积累转增股本。由此,再次转让时只需就“财产转让所得”纳税,不会导致重复征税。但该方法会将此部分税源转移到下一环节,股权再次出售的价格仍低于被投资企业净资产的,其后的股东也面临同样的问题。

3. 先分配后增资。新股东拟以被投资企业原盈余积累增加股本的,可将原未分配利润分配,再以该部分分红增加投资,原未分配利润分配虽须计算缴纳“利息、股息、红利”所得税,但分配后再增资可使股权投资的计税基础增加,公允价值保持不变。再转让环节不会导致重复征税。

四、结束语

无论对于企业股东或个人股东,股权转让所得都存在个体上的重复征税。企业所得税重复征税是税负在不同纳税人之间的转移,是已征税额的递延抵减,其综合税负是平衡的。个人所得税被重复征收的税源,本身已属于企业所得税的税后收益,在国家税务总局2013年第23号公告下又被征收两次个人所得税,实质是同一税源,三重征税。

目前,股权投资和转让前景广阔,该部分税源构成国家税收新的增长点,征税方加强股权转让所得税征收管理,堵塞税收漏洞是时势所需,但在税收政策制定过程中,征税方不仅要保障税源,更要兼顾公平,这是建立和谐税制的基本前提。

摘要:目前,同一税源被重复征税的现象普遍存在。本文首先从税收政策的实际运用出发,分别就股权转让企业所得税及个人所得税的重复征税进行了分析论证。发现在股权转让中,企业所得税的重复征税只是纳税人个体间税负的不公平,该部分税源的综合税负是平衡的。个人所得税的重复征税则导致了综合税负的失衡,是实质的重复征税。能否从根本上避免重复征税,取决于征税方税收政策的设计理念。最后,本文提出了应对两种重复征税的税收筹划思路。

关键词:股权转让所得,重复征税,税额抵减

参考文献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投资者收购企业股权后将原盈余积累转增股本个人所得税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3年第23号,2013-05-07.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贯彻落实企业所得税法若干税收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10]79号,2010-02-22.

征税问题 篇10

首先来了解虚拟财产的概念。通俗的讲, 虚拟财产是指看不见摸不着但又能给人们带来利益的东西, 是长时间虚拟生活中形成的人物形象。具体形式有网络游戏ID、装备、游戏币, 充值卡等网络物品等。它的产生过程大致是这样的, 首先在网络游戏的网站上注册一个游戏ID, 在游戏服务器上建立一个以上的游戏角色;接着以游戏点卡的形式向游戏运营商购买游戏时间进行游戏, 经营游戏角色, 但点卡的有效时间一般都很短;当投入了一定的时间、精力和财力以后, 所有者的游戏角色就具有了一定的等级, 一定数量的游戏装备和游戏币, 此时它基本具备了虚拟财产的基本特征。

需要注意的是, 之所以在概念中使用“虚拟”二字, 不是指这种财产的价值是虚幻的, 更不是指此种财产的法律性质是虚幻的, 而是为了与传统的财产形态提供适当的区分, 表明虚拟财产因网络虚拟空间而存在。虚拟财产与传统形态财产的价值来源存在着巨大差别, 存在于不同的形态领域。

网络虚拟财产作为财产的一部分, 应该对其征税, 而且要征收重税。正如上面分析的, 虚拟财产现在主要是指网络虚拟财产, 而网络游戏产生的虚拟财产又占了网络虚拟财产的很大比例。如果国家向游戏开发商征税, 并对那些大型网游和过于暴力等等对青少年成长不利的游戏征收远高于普通知识财产的税收, 而对那些休闲娱乐的轻松健康的游戏征收较低的税收, 那么这样便会促使开发商一方面会减少不良游戏的开发, 而转向健康游戏的开发, 另一方面有利于青少年的健康积极成长, 更有利于国家税收的增长。最终的结果是市场上不良游戏减少了, 国家税收增加了, 青少年利用网络的方式转变了, 一定程度上能减少了青少年暴力犯罪, 国家正确指引青少年使用计算机的目标也更近了, 由此看来, 网络虚拟财产征税势在必行。

网络虚拟财产征税的目的是从多数人的利益出发, 对不良游戏征收高额税收, 对健康游戏征收低额税收, 已营造好的社会风气和增加国家税收。具体来讲, 征税措施的实现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先要将网络虚拟财产分类, 分等级, 分类标准主要是看这中网络财产的盈利多少和对社会的影响状况, 然后对盈利多社会影响恶劣的等级征收高额的税收, 对盈利多而社会影响一般的征收中等税收, 对盈利小社会影响小的征收低税;其次, 定期的做关于市场正流行的游戏的社会调查, 建立各种游戏档案库, 记录其游戏开发目的, 收益情况, 社会影响程度, 为如何对其征税提供重要的数据信息支持;最后, 要从立法的高度以提高它的权威性和保证税收的顺利性, 随着网络和网络游戏的普及, 包括虚拟财产在内, 网络虚拟世界中的一些现象, 应该尽快由立法机关制订相应的法规加以规范和保护。为维护网络秩序, 网络游戏的经营者也应当自觉规范行为, 维护网络用户的合法权益。这种权益不仅包括物质利益, 也包括精神利益。

在对网络虚拟财产征税的同时也要防止网络虚拟财产的占有者逃税。立法是最有效的手段, 要参照宪法, 并以是否有利于青少年成长和是否有利于国家税收为基准, 制定法规, 对逃税严重的给予行政处罚甚至可以对特别严重的对社会, 对青少年造成错误指引的给予刑事处罚。在对这种类型的财产的逐渐熟悉中, 不断的完善该法规, 使之更好的服务税款的征收。此外, 还要加大宣传力度, 国家可以广泛的宣传网络虚拟财产征税的政策, 以及征收的原因, 税收幅度制定的依据和执行办法, 让人们认识到网络虚拟财产税收征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还可以仿照外国的优秀经验。因为我国的网络发展起步远落后与其他许多国家, 比如美国, 英国, 日本, 德国等等, 这些发达国家在网络虚拟财产征税有较成熟的方法, 可以借鉴他国好的策略, 并结合我国网络虚拟财产征税现状, 取人之长, 补己之短, 使之适应我国国情。

网店征税“税”到渠成? 篇11

开税单一石激起千层浪

武汉首张个人网店税单的一声“吼”,激起了举国上下关于网店征税问题的讨论。相比之下,实力较弱的网店表现得更为敏感,反对者比比皆是。

有媒体报道,武汉市国税局开出国内首张个人网店税单,征税对象为武汉一家名为“我的百分之一”的网店。据了解,该网店是淘宝网女装销售冠军,信用级别达到3个金皇冠。武汉市国税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武汉,淘宝皇冠级以上网店都将被纳入该市税收征管范围。这个消息引起了众多网友和媒体的高度关注,有反对者、观望者,但也不乏支持者。

7月3日,《网络导报》记者拨通了处于风口浪尖的“我的百分之一”网店客服电话,对方工作人员表示:“此事太过敏感,暂不对此事发表任何看法。”

尽管网店“我的百分之一”三缄其口,但武汉仍有不少网店直抒胸臆。随即,记者采访了武汉市其他网店人员,多数网店经营人员均表示不支持网店征税。

网店 “安凯欣电器专营店”卖家告诉记者:“现在的情况是,网店竞争压力太大、利润又太低,再征税实在不适合。”他还表示,如果真要征税,希望税点不要过高。

“当然,站在个人角度,心里肯定不想交的啊!”浙江网店“沙滩宠儿旗舰店”卖家坦言。不过,在政策并不明朗的现状下,多数网店表示,也只能“既来之,则安之”。

“不是店主不交税,就怕到时要天天跑工商、跑税务、交证明、交费用等,这样会带来很多麻烦,”上海店主“小龙diy”告诉记者,“要是网店都交税的话,这么多店主去一天排队也不见得能排得下来……”

而最让各网店店主担心的还是具体操作的问题:税点如何确定?是否差别征税?具体如何执行?纳税机制是否规范? “小龙diy”感叹道:“其实,成本增加这方面是影响最小的,关键是执行过程中的人为操作。”

另外,网店实力的客观差距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卖家的态度。

有实体店的、实力较强的店家,由于实体店一开始就已征税,对征税的态度也显得相对从容。浙江“波尔谛奇旗舰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对于我们网商来说,纳税可以更好的促进电子商务这个无形产业的发展。”此外,还有一些店家担心目前征税缺乏制度和法律保障,浙江“沙滩宠儿旗舰店”在采访中坦言,应该有个完善的制度为网店纳税做保障。

相反,一些个人的、实力较弱的店家,对征税表现得更敏感,他们普遍反对网店征税。沈阳个人网店店主“meizixuxu”告诉记者,淘宝卖家QQ群最近也经常就征税问题展开激烈讨论,大家普遍认为中国尚未发展到对淘宝等征税的阶段,尤其对于小卖家而言,征税会压缩其利润空间,甚至迫使其关门倒闭。

焦点个人网店争议多

就在舆论对网店征税这一“新鲜事物”热炒不止时,记者却在调查中偶然发现,网店纳税并不鲜有,此次风波只不过是回炉重温。事实上,在众多模式的网店中,只有针对纯个人网店的征税争议最大、冲突最多。

长期以来,有没有网店一直在默默纳税?

淘宝网公关部负责人颜乔曾表示,在淘宝网,网店主要分为三种:一是没有进行工商登记的个人卖家,二是已注册公司的个人网店,三是实体店的网上商铺。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其实,淘宝的分类模式,也代表了我国现行大多数网店的分类模式。

那么,这三类网店的纳税情况如何呢?

实体店的网上商铺经营者对于交税没有异议,他们认为,是企业当然得交税。

“我们一直在交税,是企业当然得交税!”武汉一家有实体店的网店“安凯欣电器专营店”表示。另外,浙江一家有实体店的网店“波尔谛奇旗舰店”也指出,“现在的交税和平时实体店交的一样,大概15-17%!”

“有实体店的网店,其网店只是实体店的一个销售方式,其所有销售收入都应该进行申报纳税,网店如果没有交税,就属于偷税漏税。”北京市一税务工作人员表示。

显然,对实体店的网上商铺征税已是既定事实。

已注册公司的个人网店经营者也认为,进行了企业登记注册就得交税。

广州市国税局人士强调,只要是进行了企业登记注册的网店,不论线上和线下销售都已经合并缴税。

淘宝网公关部负责人颜乔也曾表示,在实际操作中,已注册公司的个人网店的缴税情况,同实体店的网上商铺一样,都与线下的实体公司别无二致,因此均应依法纳税。不过,广州市国税局人士还道出了现实存在的一些操作困境,他表示,由于现在一些个人网店未自觉工商登记,或者提供的个人信息还存在不对称的现象,因此为税收征管带来了一定难度。

同上述两种网店不同,未进行工商登记的个人卖家才是舆论争议的最大焦点。这类卖家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实力较弱;不仅最容易受征税政策影响,而且最难监管。对此,淘宝网公关部负责人颜乔也表示无奈。他坦言,对于第一种即“纯个人网店”,目前我国尚未出台征税的具体办法。

记者在采访中也了解到,这类店家大多数从未缴纳税款。

此外,在调查中,记者还发现,一些网络交易平台,如淘宝商城等,会直接要求网络卖家交税。“在淘宝商城开店就要交税的!”淘宝商城“波尔谛奇旗舰店”客服告诉记者,在淘宝网,像淘宝商城这样规模比较大,相对正规的店都要被要求交税,而其他淘宝网的店主们却并未接到类似要求。

激辩网店征税该不该

缴纳税法是义务,是责任,是税法公平之所在。一年至少153.93亿的税款流失,伤国损民。

事实上,从去年网店实名制开始之日,有关网店征税的讨论就一直没有停息。

去年7月1日,《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管理暂行办法》正式施行。该《办法》拉开了网店实名制的序幕,有人断言其必将是网店征税的前奏。眼下,网店实名制推行正值一周年,武汉的首张网店税单仿佛是为其献上的“贺礼”,而这份贺礼再度燃起了舆论对网店征税的关注热情。

根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去年网上零售市场交易规模达5131亿元,北京市一税务工作人员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如果网上零售市场按照小规模纳税人征收的话,应用总销售额乘以3%,这样一算,去年网上税收至少应有153.93亿,这还只是增值税部分,如果再加上所得税,就更多了。

显然,网上零售市场的规模已不可小视,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之下,网店之税究竟该不该征呢?

记者据此对30余家网店和数十名网友做了一个初步调查,在问及是否支持网店征税之时,多数店家及网友表示强烈反对,有人担心增加网店成本,有人担心成本转嫁到消费者身上,也有人担心会打击个人从事电子商务积极性,更有人直言,“我也不知道啊,反正交税就是反对!”

成本高、压力大、利润低,的确是许多网店的困境,于情,政府似乎该“网”开一面,但是于法、于理,又是否应该呢?

“网店应该省的是门面钱,服务人员钱,而不是税钱,”接受记者采访的北京市税务工作人员继续解释:“国家税法具有强制性和无偿性,有经营活动就应该照章纳税,这是国家税法严肃性和公平性的体现。有人纳税,有人不纳税,就是税法不公。”他还指出,网店对固定商户的冲击很大,不征税就是对固定商户的不公平。

另外,中国电子商务协会高级专家庄帅也指出,从各国的税法来看,只要是在本国有经营活动产生收入的企业和个人都应该依法纳税,这是作为一个公民和企业应尽的职责。

显然,在专家学者眼中,网店征税本应是一个无可厚非的问题。那么,为何其还会广遭非议呢?

“之所以有这样的争议,根本原因是网店最早以C2C模式发展起来,是个人对个人的销售。”庄帅对此解释道。

此外,“现在老百姓纳税意识还较为淡薄,普遍认同的只有工资薪金,还没有‘交税是义务,做各种买卖都应交税’这个意识,这也是造成网店征税屡遭非议的一个原因。”税务部门工作人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共识保障公平最重要

如果说,网店征税是场仗,那么,该不该征税就是作战指挥思路,而该怎样征税就是具体作战计划。目前,摆在眼前的一个艰巨的任务就是,该如何做好网店征税的作战计划。

首先,合理划定纳税主体,保障税法公平性。

武汉国税部门相关人士表示,武汉只对皇冠级网店征税,而对皇冠级以下网店暂不征收,这样的选择性执法颇受质疑。

“这个不公平。皇冠是按信用等级收,这个是不合理的,因为咱们国家对征税对象是按销售额,而不是按信用等级征税的。”北京市某区一税务工作人员表示。

对此,兰州大学副教授、经济学博士王芳建议:“其实可以参考个税的起征,在规模比较小的时候,可以低征税;然后达到一定的规模,按照不同等级的规模征税,这样可能会合理些,至少对保护小规模、或者刚起步的网店可能会有利一点。”

这一观点得到一些网络卖家的认同。店主“小龙diy”表示:“收税要区别对待。大商家要怎么收,个人要怎么收,业余要怎么收。”

其次,网购的特殊性要求必须对纳税地点做规范。

网店与传统的实体零售,虽然都属于商业交易,但交易方式上存在很大的差别,如网店所有人所在地、注册地、运营地、仓库所在地,很可能都不在一个地方。因此,要对网店征税,不宜直接沿用此前适合传统商业环境的征税体系,而应该根据电子商务的特点,创新征税方法。

再有,网购的国际性要求加强国际合作。

“税收将呈现一种国际化趋势,一个国家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是完善不了的,”北京一税务工作人员感慨道,“因为网络跨国销售这块涉及的东西太多了,你一个国家制定完,别的国家没有制定,国与国之间容易产生税收矛盾。这些都得去研究,咱们国家现在跟外国签订的税收协定,还没有关于物联网这一块,这毕竟是一个新兴的产业,法律法规都还较滞后。”

另外,必须正视的一个问题是,电子商务依靠网络技术,增加了征税的技术难度,加大了执法成本。“销售收入很难确定,比如货到付款直接现金交易这块,没法掌握,所以国家现在对这块儿法律法规滞后也有原因。如果收的税还不够一个人去查,不够支撑相关设备,税收成本过大,也会考虑暂不征收,如个体征税这块,国家就放得比较宽。”北京一税务工作人员表示。

关于执法成本高的问题,兰州大学副教授、经济学博士王芳则表示:“这肯定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初期要把这些建设清楚了,肯定是会增加成本,所纳税款可能还不够执行,但是这个过程还是要做,这个需要一步一步来做。早期成本可能会高,但后期完善了就会好一些,总有一个开始,这个必须还要建设起来,因为网络销售这块的业务量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资金流越来越大,如果你不规范它的话,迟早都是一个问题。”她还建议,应该有一系列配套的措施,在物流和网店的经营模式上也应有个规范的财务制度,比如通过第三方支付等加以规范,这样可能在处理营业额难确定的问题上会好一些。

此外,专家普遍认为,对网店经营应有税收优惠政策。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乔新生教授表示,从法律上讲,开网店和其他经营活动一样,肯定是要纳税的。但作为全民创业的一个渠道,在网店“青苗期”,政府应给予更多扶持,包括税收返还等。

王道品质服务才给力

论战似乎还在继续,在一切尘埃落定之前,面对征税时代的到来,网店该如何整装,再度扬起风帆、踏上征程?“服务”+“品质”或许才是王道。

采访中记者发现,不少网店,特别是有实力的网店对征税与否并没有表现出特别的担心,他们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网店 “安凯欣电器专营店”告诉记者:“我们觉得,‘服务’+‘品质’才是根本的路线,把自己的店铺做成品牌,或者做自己的自有品牌产品,提高店铺服务,让产品具有除了价格之外的竞争力,以走出低价竞争这个圈圈。”

还有一些纯个人网店对日后的发展持观望态度。店主“小龙diy”明确表示:“征税对于生意额度总是有影响的,到时怎样很难说,或者自己租用外国空间域名吧!总之要征税了还真是个麻烦事,到时税收出来了,我看一下别人怎么应对吧!”

然而,也有一些个人店主显得比较悲观。店主“meizixuxu”告诉记者:“我认识的好多人都说了,征税就不做了,没办法。我也要考虑做还是不做了。我们没有能力跟大店竞争,淘宝最主要就是价格优势,如果征税,我们就得提价,可价格提高了,就没人来买了,所以征税之后我们可能很快就倒闭了。”当问及是否考虑改变低价策略,走品牌和服务路线时,她一口回绝:“不行,那是不可能的!首先我们没有货源,其次,我们卖的都是平民产品,我们针对的客户群体是学生、工人,不是影星、名模。”

而一些专家则认为,税收虽会增加成本,但低价、低成本始终不是网店发展的最终策略。他们也对此提出了一些专业性意见,以帮助更多的网店主打消经营上的顾虑。

王芳告诉记者:“首先,尽管征税会增加网店的成本,但是相对于实体店,网店还是会节省成本,如储存、店铺等。其次,网店低价虽然是好,但是如果服务和质量跟不上去的话,它的发展肯定也不长久,目前很多问题已经出来了,对网店产品的投诉、服务的质疑已经很多,所以还是要走质量和服务这条路。”

还有部分专家表示,机会还是挑战,需具体酌情分析。

“可能对于每个企业面临的状况都不太一样,有些企业,纳税对他来讲,影响本身不是很大,纳税反而会让这个行业的门槛变得更高,对于一些有实力的卖家来说,这可能是一个好事,是他甩开竞争对手的一个好机会。但是对于一部分卖家来说,确实会面临成本的增加,带来毛利、利润的减少,甚至还有一部分卖家会面临生存的压力,但是这一切的前提是,政府选择了这样一个大群体,全面去征税。”易观国际分析师陈寿送表示。

网络卖家在感慨交税可能会造成成本增加、压力增大之时,更应该冷静思考,如何提高品质和服务,使网店在依法经营的道路上走得更好。

■相关链接

英国:税率与实体经营一致

2002年8月,英国《电子商务法》正式生效,明确规定所有在线销售商品都需缴纳增值税,税率与实体经营一致,实行“无差别”征收,分为三等:标准税率(17.5%)、优惠税率(5%)和零税率(0%)。根据所售商品种类和销售地不同,实行不同税率标准。年销售额超过5.8万英镑,则必须到税务部门进行增值税登记。若未超过,则不作硬性要求。

美国:虚拟商品不征税

美国在1998年通过了《互联网免税法案》。该法案最简单、最基本的原则就是:虚拟商品(比如软件、音乐)不应该被征税,但一般商品都需按照实体经营标准纳税。该法案适用期3年,后来两次延期,直到现在还在沿用。不过美国高等法院作出判定,由于美国联邦政府和州政府都可以立法收税,所以凡是公司实体不在某个州的,消费者如果通过邮寄或网上订购发生买卖往来,则该州不得对这家公司征收消费税。

澳洲:按产品价格定税

在澳大利亚开网店,收费收税是不可避免的。个人开网店,需要向网络平台缴纳登录费、交易服务费等。卖家在网店里每放一个新产品,就要交一笔费用,收费标准依产品的价格而定。成交后,还要交成交价格2%~5%的交易服务费。使用Paypal之类的第三方支付系统时,也需要交手续费。小本经营的个人网店通常不需要报税,除非交易额超过1000澳元,但店主需缴纳个人所得税,交税额度视店主当年的总体收入而定。不过,如果店主这一年支出更大,还会享受政府退税。

日本:百万收益才报税

征税问题 篇12

一、不征税收入概念的提出及带来的影响

事业单位缴纳企业所得税, 即使在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出台后, 也还是按照1999年65号文即《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办法》的通知》 (以下简称65号文) 在执行。原65号文并没有提出不征税收入这个概念, 仅仅提出来免税收入, 关于免税收入, 65号文中是这样规定的:

应纳税收入总额=收入总额-免征企业所得税的收入项目金额

上式中的收入总额, 包括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的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事业收入、经营收入、附属单位上交收入和其他收入。

除另有规定者外, 上式中免征企业所得税的收入项目, 具体是:财政拨款;经国务院及财政部批准设立和收取, 并纳入财政预算管理或财政预算外资金专户管理的政府性基金、资金、附加收入等;经国务院、省级人民政府 (不包括计划单列市) 批准, 并纳入财政预算管理或财政预算外资金专户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经财政部核准不上交财政专户管理的预算外资金;事业单位从主管部门和上级单位取得的用于事业发展的专项补助收入;事业单位从其所属独立核算经营单位的税后利润中取得的收入;社会团体取得的各级政府资助;社会团体按照省级以上民政、财政部门规定收取的会费;社会各界的捐赠收入。

而企业所得税法及实施条例中, 提出了免税收入和不征税收入的概念。根据实施条例二十六条的规定:免税收入主要包括了国债利息收入、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符合条件的非盈利组织收入等。不征税收入主要包括财政拨款、依法收取并纳入财政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等。

比较上述规定, 新所得税法下, 实际上将原先的免税收入分成了2块, 一块是免税收入, 一块是不征税收入。这样的规定, 对事业单位的应纳所得税额的计算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对于要缴纳企业所得税的事业单位, 很多都是既有新税法下所说的免税收入, 也有新税法下所说的不征税收入, 而二者享受的税收政策截然不同。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二十八条第二款规定“企业的不征税收入用于支出所形成的费用或者财产, 不得扣除或者计算对应的折旧、摊销扣除。财税[2008]151号文第三条及财税[2009]87号第二条又强调, 企业的不征税收入用于支出所形成的费用, 不得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用于支出所形成的资产, 其计算的折旧、摊销不得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财税[2009]87号文第三条又特别规定:“企业将符合本通知第一条规定条件的财政性资金作不征税收入处理后, 在5年 (60个月) 内未发生支出且未缴回财政或其他拨付资金的政府部门的部分, 应重新计入取得该资金第六年的收入总额;重新计入收入总额的财政性资金发生的支出, 允许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免税收入的税收待遇则不一样, 国税函[2010]79号第六条强调“根据《实施条例》第二十七条、第二十八条的规定, 企业取得的各项免税收入所对应的各项成本费用, 除另有规定者外, 可以在计算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由此可见, 税法对于不征税收入和免税收入, 执行的是完全不同的税收政策。对于不征税收入而言, 税法的基本原则是税收中性, 即收入与应税所得无关, 则支出也属于与应税所得无关, 实际上, 不征税收入并不是一项税收优惠, 某些情况下, 不征税还不如计入应税收入对单位更有利。免税收入则不同, 体现了税收优惠原则, 即收入免税, 支出可以扣除, 是一种彻底的税收优惠。

因此, 新税法下不征税收入概念的引入, 对要缴纳企业所得税的事业单位来说, 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和核算要求, 即事业单位要分别核算应税收入、免税收入、不征税收入, 不仅如此, 根据新税法的精神, 对享受了税收优惠的项目收支, 对于不征税收入用于支出所形成的费用或资产也要单独核算。实际工作中, 税务机关的征管一时难以更上, 出现仍然按照1999年65号文执行的的情况, 但是随着国家税务总局令第23号的出台, 暂时执行的65号文已经被作废, 尽管新的事业单位所得税征收管理办法尚未出台, 但是, 根据不征税收入的概念及其与免税收入的区别, 作为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要做好严格按照所得税法精神来进行会计核算的准备。

二、如何按税法规定要求核算不征税收入

财税[2009]87号作了进一步明确:对企业在2008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期间从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及其他部门取得的应计入收入总额的财政性资金, 凡同时符合以下条件的, 可以作为不征税收入, 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从收入总额中减除:

第一, 企业能够提供资金拨付文件, 且文件中规定该资金的专项用途。

第二, 财政部门或其他拨付资金的政府部门对该资金有专门的资金管理办法或具体管理要求。

第三, 企业对该资金以及以该资金发生的支出单独进行核算。

也就是说, 对于企业取得的财政性资金必须同时满足87号文所提到的三个条件才可以享受不征税收入的政策, 否则, 应并入应纳税所得额缴纳企业所得税。

三、正确认识不征税收入, 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作为财务人员, 固然不能以偷税漏税的方式来维护单位利益, 但正确掌握国家政策, 做到准确纳税是一名高级财务人员必须具备的专业水平。针对不征税收入, 我们要有准确而客观的认识:从不征税收入的本意来说, 这个概念是中性的, 并不是一项单独的税收优惠政策。实际上从所得税的角度来说, 企业由于取得收入不纳税, 同时支出不能抵税, 企业实际上获得的利益的仅仅是这笔不征税收入的时间价值。

正确认识了不征税收入的概念及其影响后, 财务人员如何正确利用不征税收入来进行一些合理的筹划呢?笔者做了一些思考, 供大家探讨:

第一, 不征税收入一般都有明确的用途限制, 要求做到专款专用, 但事实上, 也有一些不征税收入虽然有提到用途, 但是很含糊。

如《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海关总署关于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 (财税[2000]25号) 规定, 自2000年6月24日起至2010年底以前, 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销售其自行开发生产的软件产品, 按17%的法定税率征收增值税后, 对其增值税实际税负超过3%的部分实行即征即退政策。所退税款由企业用于研究开发软件产品和扩大再生产, 不作为企业所得税应税收入, 不征收企业所得税。此外, 财税[2008]1号文又规定:软件企业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所退还的税款, 由企业用于研究开发软件产品和扩大再生产, 不作为企业所得税应税收入, 不予征收企业所得税。上面文件提到的扩大再生产如何理解?如果某单位符合上述条件, 收到了超税负返还, 并将该返还款用于设立新的公司, 专门从事某行业应用软件的研发和生产, 则从会计核算是仅仅是资本性投资, 是否不存在不征税收入形成的费用或资产摊销不得扣除的问题呢?个人认为, 这块值得进一步讨论。

再如福建省某上市公司2011年收到一次性创业投资引导资金补助1000余万元, 根据闽经贸计财[2010]831号文要求, 上述补助资金作资本公积处理。由于该财政补助资金基本符合财税2009年87号文规定的不征税收入条件, 但其用途指向却非常不明确, 仅仅是一种创业投资企业的风险补偿。在此种情况下, 如果该上市公司将这笔风险补偿金放在账上不用, 则5年后有可能被收回的风险。则该企业将其用于风险投资, 则既能作为不征税收入, 又可以至少在投资期限内享受纳税递延的好处。

第二, 合理利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相关规定, 视情况是否利用不征税收入进行研发支出。根据国税发[2008]116号) 第七条的规定:企业根据财务会计核算和研发项目的实际情况, 对发生的研发费用进行收益化或资本化处理的, 可按下述规定计算加计扣除:一是研发费用计入当期损益未形成无形资产的, 允许再按其当年研发费用实际发生额的50%, 直接抵扣当年的应纳税所得额。二是研发费用形成无形资产的, 按照该无形资产成本的150%在税前摊销。除法律另有规定外, 摊销年限不得低于10年。

但是, 如果企事业单位利用财政拨款或者满足上面提到的增值税超税负返还款来作为研发费用支出, 则享受不到加计扣除的优惠政策, 此时, 企业就要在是否利用不征税收入这块资金来进行研发上进行筹划。如果企业有意享受技术开发费加计扣除, 则尽量动用自有资金, 同时将不征税收入用于无意进行加计扣除的项目。

四、对符合非盈利组织条件的事业单位, 尽可能及时申请非盈利组织认定

由于不征税收入和免税收入的巨大差异, 导致事业单位不能再象以前那样简单区分免税收入和应税收入即可获得相应的税收优惠。而在新所得税法的体系下, 出现了非盈利组织这样一个新概念, 并出台了相应了所得税征收政策。在针对非盈利组织的税收政策中, 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非盈利组织取得的不征收入为免税收入。而事业单位当中, 很多符合非盈利组织的条件, 又会经常取得上文所说的不征税收入, 那么, 这就要求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对自己所在单位的性质、功能有较明确的认识, 符合条件的, 应及时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非盈利组织认定, 这样就可以享受不征税收入作为免税收入的又一个特殊优惠政策。从上面所做分析可以看出, 这个政策的优惠是显而易见的。

五、不征税收入孳生的利息收入的探讨

如上文所述, 不征税收入概念的引入, 由于事业单位的特殊情况, 会对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和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带来重大影响, 也带来了一些新的值得思考的问题。例如, 不征税收入孳生的利息收入是否要缴纳企业所得税呢?

如笔者分析的那样, 不征税收入进入企业后, 变成了企业营运资金的一部分, 其用于支出形成的不仅仅是费用, 也会产生收入, 这块收入企业所得税法没有单独定义, 实务工作中也很难区别, 自然也就列入了应税收入的范畴。不征税收入孳生的利息收入, 根据上述原理, 自然也就是应税收入的一部分。但根据财税[2009]122号) 规定, 非营利组织不征税收入和免税收入孳生的银行存款利息收入应作为免税收入, 这里是给予了非盈利组织的特殊优惠政策, 故予以单独发文明确, 这也提醒我们, 如果事业单位同时也是非盈利组织的话, 则可以享受这一优惠政策。

综上, 不征税收入概念的引入, 使得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和涉税风险有了相当程度的增加, 但如果运用得好, 也能带来涉税收益。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注意关注财税最新动态, 及时更新税法知识, 做到与时俱进, 与法同行, 才能更好地做好财务工作, 为单位争取最大的经济利益。

(作者单位:福建科技报社)

摘要: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后, 引入了不征税收入这一概念, 该概念的提出, 在可预见的将来, 会对事业单位的所得税核算带来重大影响。文章探讨了不征税收入对事业单位所得税的影响以及事业单位该如何利用这一政策为单位争取涉税利益。

上一篇:话题作文的审题指导下一篇:宜家室内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