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征税(精选4篇)
消费征税 篇1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消费观念的改变, 人们在消费商品的目的和心理等方面都发生了异化, 这不利于社会良好风气的形成和资源的有效利用。本文认为, 我国消费税征税范围的调整对抑制消费异化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税率的重新设计和价外计税的安排都有利于引导人们理性消费, 提高消费质量。
关键词:消费异化,奢侈品税,高级消费行为,理性消费
国内对消费税征税范围相关内容的研究比较多, 但基于消费异化视角, 分析消费者心理, 就如何帮助消费者建立可持续消费的观念, 通过改革现行消费税征税范围和税率结构, 使消费税职能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以减少消费异化现象, 这方面的研究还不够。鉴于此, 本文对消费异化现象进行分析, 探讨消费税征税范围如何调整, 相应税率如何设计等一系列问题, 并为构建“以增值税为主, 逐步取消营业税, 消费税为辅”的流转税体系提供一些建议。
一、消费税征税范围调整的必要性
2011年世界奢侈品协会发布的最新报告称, 中国内地2010年的奢侈品消费市场总额已达到107亿美元, 占全球奢侈品消费份额的四分之一。并预测2012年中国的奢侈品消费额度将超过日本, 成为全球第一大奢侈品消费国。相比国外, 中国的奢侈品消费现状有显著不同:中国购买奢侈品的大部分是40岁以下的年轻人, 而发达国家购买奢侈品的则主要是40岁至70岁之间的中老年人;中国奢侈品消费的主力军是中产阶层, 透支消费现象严重。
奢侈品在中低收入人群中的畅销, 反映出社会中奢侈品消费心理的异化, 这种现象不容忽视。以高尔夫球球场建设为例, 自2004年开始, 我国政府多次下达针对高尔夫球球场建设的禁令, 但是七年过去了, 各地仍建设有四百余家高尔夫球球场。高尔夫球球场是高档消费场所, 其大量建设并不能简单认为是我国国民消费水平得到了大幅提高, 从实际情况来看, 我国大部分高尔夫球球场已沦为权力腐败、奢侈浪费等社会不良之风“汇聚”的场所, 对维护良好的社会风气产生了负面影响。消费异化折射出人们消费行为不理性、消费结构不合理、消费质量不高的社会现象, 造成了社会资源的人为浪费, 应尽早采取措施来控制消费异化这种不良消费心理, 引导消费者理性消费。
从经济学角度来讲, 适度的高消费有利于拉动内需, 刺激经济增长, 具有积极意义。但如果消费者尤其是年轻的消费者完全不考虑自身经济承受能力和实际需求, 非理性地过度消费, 形成消费异化倾向, 长远来看, 这将不利于社会财富的积累和资源的有效利用。因此, 很有必要利用税收手段对奢侈品消费尤其是消费异化行为进行引导。
二、如何调整消费税征收范围
消费税征税范围的调整不仅要结合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消费水平, 而且要考虑当前异化消费的弊端。政府倡导构建节约和谐社会, 消费税的改革也要体现绿色消费观念。从税收调控的角度看, 可以通过消费税税目的取消、合并, 重新开征新税目等方式, 引导人们理性消费, 抑制消费异化, 构建和谐税收体系, 促进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发展。
1. 取消汽车轮胎、酒精和摩托车税目。
现行消费税税目中某些消费品已经失去了征收消费税的意义, 存在重复征税问题。消费税实施细则规定, 用汽车轮胎作为原料生产小汽车已缴纳的消费税税款也不能扣除, 可见, 汽车轮胎消费税存在重复征收的现象。并且汽车轮胎消费税税率较低, 仅为3%, 对国内消费税收入的贡献度非常小, 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建议取消征收汽车轮胎消费税。同样, 酒精也属于生产原料, 对其征收消费税不仅会影响该生产行业的发展, 而且会对其下游产业产生负面影响, 建议取消。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现代化建设, 轿车在大中城市发展很快, 成了许多居民的私家车, 加之电动自行车的普及, 我国大中型城市基本上都出台了“限摩令”, 目前80%的摩托车被销往农村地区, 成为农民主要的交通工具和生产工具, 取消摩托车消费税将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此外, 近年来摩托车生产企业处于微利甚至亏损状态, 摩托车消费税的取消将有利于这类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2. 新增奢侈品税目。
目前我国消费税中化妆品税目的设计不太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化妆品税目征税对象包括了各类美容、修饰类化妆品、高档护肤类化妆品和成套化妆品, 这些产品如果不是国际知名大品牌, 成本和价格相对比较低, 从税收收入的角度来看没必要征税;而且, 这些产品几乎都是现代社会职场女性的生活必需品, 从消费税征税范围的国际惯例来看也没有征税的必要。
高档护肤类化妆品属于奢侈品, 应该对其征收消费税, 因此, 建议取消现行消费税税目中的化妆品税目, 增设奢侈品税目, 仅对高档护肤类化妆品的消费征税。同理, 由于现行税目中的高档手表、贵重首饰及珠宝玉石、高尔夫球及球具、游艇等税目也属于高级消费范畴, 故可以考虑在消费税征税范围调整时全部取消, 将其一同并入奢侈品税目分别作子目设置。除此之外, 还可以考虑根据经济发展和人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对其他一些奢侈品开征消费税, 比如私人飞机、高档服饰、名贵裘皮制品、高档电子产品、数码类产品等。
奢侈品的界定具有时效性。在某一时期某种商品是奢侈品, 但过了一段时间后有可能就不再是奢侈品, 所以消费税征税范围的调整应该是一种常态, 即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新的奢侈品的出现, 消费税征税范围应有所变化。因此可在奢侈品税目下设置一个其他奢侈品子目, 具体项目由财政部或国家税务总局规定, 当社会上出现新的高档消费品时, 可以及时灵活地通过税收加以调节以引导人们的消费行为, 避免出现整个社会消费的过度异化现象。
3. 增设一次性消费品税目。
实木地板和木制一次性筷子这两个税目是2006年消费税征税范围调整时新增的税目, 主要是考虑到对这两类消费品的消费会造成大量森林资源的消耗, 浪费大量木材, 不利于生态循环经济的持续发展。但生活中一次性不可再生的消费品不仅仅限于这两种产品, 还有一次性塑料包装物、竹制一次性筷子、一次性杯子 (包括纸质和塑料) 、一次性泡沫塑料饭盒等产品, 以及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的一次性电池、含磷洗衣粉等等, 也需要通过税收政策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减少资源消耗, 进而减轻环境污染的压力。因此也应对这些产品的消费征收消费税, 可增设一次性消费品税目, 将实木地板、木制一次性筷子、竹制一次性筷子、一次性杯子 (包括纸质和塑料) 、一次性泡沫塑料饭盒、一次性电池等均作为子目来设置。
4. 增设高级消费行为税目。
现行消费税税目中只有对商品征收消费税, 而对高级消费却没有设置相应税目征税, 如高尔夫球运动、赛马、狩猎、射击、出境旅游、整形美容等, 这些项目消费的额度一般较大, 可以考虑在消费者进行高级消费时, 对消费者征收消费税。具体的做法是, 在消费者结账付款时, 通过国税局 (或者地税局) 纳税的身份信息系统, 由税控收款直接扣除消费者的应纳税款, 减少税款征收的中间环节, 控制税收流失。这不仅能让消费者身临其境感受到纳税人的责任和义务, 而且能降低消费税的征税成本, 提高征管效率。对高级消费征税, 填补了我国消费税对特殊消费征税的空白, 完善了我国消费税税收制度。
5. 增设豪宅税税目。
在2006年4月份消费税征税范围调整方案出台之前, 社会各界关于高档住宅征收消费税的呼声很高。但到目前为止, 我国还未正式增设豪宅税。财政部有关负责人将没有对高级住宅征收消费税的理由归为三点:一是不在消费税征税范围之列;二是征管上存在难度;三是考虑对相关产业和消费需求的影响, 要符合宏观经济政策的总体要求, 目前不宜征收。对于第一点原因, 笔者认为直接将高档住宅消费列入消费税征税范围之列即可。第二点原因更显牵强, 任何一个税收的开征都有一定的难度, 豪宅数量毕竟不多, 只要切实将豪宅登记的相关信息进行采集, 进行有效征管应该不会非常困难。第三点原因也是非常的笼统。从目前我国高级住宅的市场供求状况来看, 总体上供过于求, 故第三点原因其实是不存在的。笔者认为, 豪宅税没有开征的深层次原因可能是利益均衡问题没有得到妥善解决, 所谓“仇富”的社会心理被扩大化。改革需要付出成本和代价, 只要从长远来看对经济社会发展有利, 能够提高国民素质和促进社会进步, 那么这项改革就是可行的。因此, 笔者建议调整消费税税目时应将豪宅税或者高级住宅税列进去。
三、调整征税范围的其他建议
1. 消费税税率适合多级次累进税率。
消费税在我国是特别消费税, 消费税的税率直接体现了消费者承担的税负, 因此消费税的税率可以设定较高档次, 并且尽量采用累进税率制度。消费的商品价值越高, 说明消费者承担税负的能力越强, 根据税收量能原则也应如此。尤其是从消费异化的角度看, 消费者对奢侈品的消费本身不够理性, 提高税率对异化消费的不理智行为能够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税收职能作用也能得到充分发挥。但从简化税制的角度看, 建议取消现行消费税税率中的定额税率。
2. 计税方法上考虑实行价税分离。
目前我国消费税是价内税, 有14个税目, 除金银首饰1995年起改为零售环节征税外, 其他均在生产销售和委托加工环节征税。价内税的优点是, 计算方便, 便于征管。但从实际操作来看, 价内税形式的消费税不利于纳税人纳税意识的增强和纳税遵从度的提高。笔者通过实地调研发现消费税重点税源应税消费品如烟酒、小汽车等由于其生产环节与销售环节价差比较大, 消费税税收流失严重, 削弱了消费税调节高收入行业的力度。因此, 可以增值税扩围改革为契机, 在消费税征税范围调整的同时, 大力推行价外消费税, 同时将消费税征税环节由生产销售环节逐步转变为零售消费环节。这既可以趁机进行税法知识宣传, 又可以使消费者切身感受到税收占所消费的商品价值的比例大小, 降低人们追逐奢侈品的欲望, 抑制异化消费, 促进合理消费, 让社会资源重新配置和更有效地得到利用, 提高整个社会的福利水平, 促进社会进步。
消费税对抑制消费异化的有效性到底如何, 还需要通过消费税征税范围调整后达到的实际效果来检验。对一些商品有选择地开征消费税, 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调节高收入人群的高档消费行为, 而不能将消费异化行为彻底消灭或杜绝。
针对个别畸形的消费异化行为, 单靠调整消费税征税范围是不能消除的, 还有赖于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和社会风气的改善。
参考文献
[1].金念.论消费税征税范围——对消费税“扩围”的分析和建议.现代商贸工业, 2011;11
[2].于文淑.消费异化现象探析.学理论, 2011;29
[3].孙秀云.从消费活动的原则看当代消费异化的根源.学习与探索, 2011;4
消费征税 篇2
1 我国奢侈品消费现状
1.1 中国奢侈品消费行为越来越广泛, 商品消费和行为消费齐头并进
中国社科院等单位发布的《商业蓝皮书:中国商业发展报告 (2009-2010) 》令人瞩目——截至去年, 中国奢侈品消费总额已增至94亿美元, 全球占有率为27.5%, 并首次超越美国, 成为世界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 仅次于列首位的日本。预计未来5年, 中国奢侈品市场将占据全球消费额首位。对于身处金字塔顶端的一部分中国富人的消费能力, 国家税务总局税收科学研究所所长刘佐3月19日在”首届中国博鳌企业财务管理创新与经营大会”上这样形容:“上海卖得最贵的一栋别墅1.15亿;西安一餐‘皇帝宴’是36万, 光一盘豆丝肉就好几千, 因为它的做法是把豆芽掏空, 放入肉丝, 而且还真的是饭来张口——有人小心翼翼地喂着吃;最大的离婚分财产案发生在海口, 他们要分的财产高达3个亿, 而这还不是全国最富的家庭。”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 在中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人达到19109元人民币的2010年, 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仅为5919元人民币, 同时, 中国还有3000万农民的温饱问题有待解决, 数以亿计的城镇居民住房问题亟待解决。一方面是奢侈品消费市场的高度繁荣, 另一方面是收入差距的增大, 社会贫富阶层分化越来越严重。然而中国现行消费税却完全不涉及到对奢侈行为的征税, 高尔夫球场, 私人会所, 豪华餐厅歌舞厅都不在消费税的征收范围内;不动产, 高档住宅同样不在征税范围内;还有一些高级服装, 高级家具, 这些产品极具奢侈性, 利用珍稀资源, 对环境和社会都有极大的负面影响。在这样的大背景下, 对奢侈品征税的呼声越来越高, 消费税的“阔围”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1.2 中国的奢侈行为的消费人群越来越多, 普通阶层也跻身其中
由于奢侈品的消费人群收入差距极大, 不同的收入阶层购买奢侈品的消费行为不尽相同, 按照收入情况将中国奢侈品消费人群分为以下三类:
(1) 真正的顶级富豪。这类富豪是真正的富裕阶层, 他们对奢侈品的欲望与要求几乎完全不受支付能力的限制。对他们而言, 奢侈品已不仅仅是财富的堆积和社会地位的象征, 更多的是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格调。这些顶级富豪不仅对奢侈商品具有很高的消费能力。他们奢侈行为的消费能力也不可小觑, 因为他们更偏向于奢侈行为所带来的感官享受, 通过对奢侈行为的消费正好满足他们的需求, 如加入私人会所, 游艇、高尔夫俱乐部, 进出高档娱乐场所等。这些顶级的高消费是一般富豪不能承受的。
(2) 富裕的中产阶级。这类中产阶级月收入在2万到5万元之间, 他们有一定的存款, 30万到50万不等, 是奢侈品消费的中坚力量, 人数大约有1000万。这类富裕人群通常分为两种, 一种是对生活品质有一定要求, 个人消费偏好起了很大的作用, 他们会选择适合自己的品牌和行为, 我们称之为“理性消费者”;另一种是“只选贵的, 不选对的”的典型代表, 这类富裕阶层通常是刚崛起的富裕人士, 他们亟须通过对高档奢侈品的消费来显示自己的身份, 他们是“非理性消费者”。理性消费者们达到一定富裕程度时, 会根据自己的偏好, 对奢侈品消费, 同时会开展高尔夫、游艇等运动, 进出高档娱乐场所。
(3) 并不富裕的普通阶层。这类普通阶层通常是20到40岁的年轻人, 他们是入门奢侈品的消费者, 奢侈成为“‘透支’消费者”, 这类消费人群消费观念扭曲, 对奢侈品的认知不充分, 主要是对初级奢侈品购买, 偶尔因为虚荣享乐心理的驱使进出高档餐厅, 娱乐场所消费。但是这类人群的消费能力是有限的。
值得指出的是, 这类人群中有一部分人对奢侈品的消费只是为了“送礼”, 并非自己消费。这类人的消费行为主要包括购买奢侈品送礼, 请人到高档餐厅, 娱乐场所进行奢侈消费, 以达到特定目的。这类“礼奴”对奢侈品的消费在当代中国是不容忽视的。
通过以上对奢侈品消费人群的分类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各类阶层对奢侈品都存在大量消费, 不仅仅是富裕阶层, 一些年轻的并不富裕的普通阶层也进入了奢侈品的消费行列。我国奢侈品的消费人群之广, 必须通过消费税的“扩围”来调节, 减少收入分配差距。
2 对奢侈品征收消费税的必要分析
2.1 避免通过替代消费来逃避奢侈品消费税
对奢侈品的替代消费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行为替代商品。例如在现实中, 高收入者往往不购买游艇, 而是参加游艇俱乐部以获得尊贵享受感觉, 理性的消费者在进行理性消费时, 都会选择不征税、价格低的消费行为而非含税收、高价格的奢侈品消费。另一种是商品替代商品。由于奢侈品本身具有非必需属性, 对奢侈品的消费有很强的替代效应, 当只对游艇、高档箱包征税, 而不对飞机、高档服装征税时, 消费者在权衡后必会偏好更实惠的奢侈品。只对少数奢侈品的购买征税是远远不够的, 一次购买能够在以后的很长时间内享用, 税收的调节作用是有限的。只对奢侈品征税不对奢侈行为征税也是远远不够的, 奢侈行为的奢侈性并不低于商品。当理性消费者放弃应税奢侈品转为消费免税奢侈品的时候, 税收收入势必流失, 政府通过转移支付进行宏观调控的能力显然被削弱, 税收不公平问题加重。
2.2 避免富人和穷人适用同一税率
我国现行营业税征税范围为增值税范围之外的所有经营业务, 税率设计水平一般比较低。根据各经营业务盈利水平高低, 设置不同的税率, 同一行业同一税率, 不同行业不同税率。对于同行业的不同规模企业的收入也会产生很大的差距, 一家五星级的宾馆与路边随便的一家小旅馆使用相同的税率是不合理的, 高档的高尔夫球场与一般的网吧征收同样的税率也是不合理的。增值税中没有征税的奢侈品和普通商品适用同一税率也是不合理的。穷人和富人对最后一块钱的边际使用效益不同, 穷人的边际使用效益高, 富人的边际使用效益低。高消费, 高利润必然要求更高的税收来调节, 富人有责任承担更多的税收。
2.3 避免中国税收制度与外国脱轨
国外对奢侈品的征税范围广, 开征奢侈税在国际上已成潮流, 目前已有美国、加拿大、瑞典、澳大利亚、韩国、日本、保加利亚等国实行奢侈税, 不仅对名贵珠宝, 玉石等奢侈品征税, 还对一些奢侈行为征税, 其目的是拉近贫富差距, 实现社会公平。日本人的贫富差别并不高, 也是一个比较务实、节俭的民族, 但日本的“奢侈税”却很严格, 居民在餐馆用餐超过一定标准就要缴纳奢侈税。韩国的特别消费税其中就有对比赛场所, 浴室, 高尔夫球场, 赌场, 夜总会等的休闲娱乐场所的经营者征税的规定, 进一次蒸汽浴室每人500韩元, 进一次高尔夫球场每人40000韩元等。保加利亚政府规定, 对250平方米以上的住宅征收“特别税”。从外国的经验可以看出, 对奢侈行为的课税是很有必要的, 力争从各方面 (商品和行为) 达到“劫富济贫”的目的, 同时对增加财政收入也有不可小觑的作用。从各国的征税情况来看, 各国消费税的征税范围都是很广的, 对符合奢侈品定义的商品, 行为、不动产都有征税。中国应该借鉴外国的先进经验, 不断完善中国税制。
消费税目前只对特定消费品征税, 而在奢侈品市场繁荣的今天, 对全部奢侈品征税, 才能使消费税制得到完善。
3 对奢侈品征税的可行性分析
3.1 对奢侈品征税有充足的税源保证
对奢侈品课征消费税的目的十分明确, 即维护社会公平。可是中国现行的奢侈品税课税范围狭窄, 税源相当有限, 现行消费税基本是对社会普通大众征收消费税, 真正对富裕阶层征收的消费税很少, 很多已被社会公认的奢侈品并未纳入课税范围。反映了中国富裕阶层所拥有的各类奢侈品, 其中高尔夫球、雪茄、洋酒、高档汽车、游艇已被纳入消费税的课税范围。富裕阶层中67%的人并未就其所拥有的别墅纳税, 2%的人也并未就其所拥有的私人飞机纳税。这还仅仅是对屈指可数的有形奢侈品而言, 还有大量的高消费行为, 如歌舞厅、夜总会、桑拿按摩等娱乐和服务业的项目更是游离于奢侈品课税范围之外。
就没有征税的高档商品价格而言, 一架私人飞机动辄百万, 高则上千万;一栋豪华别墅在房价居高不下的今天更是价格不菲;而对于已纳入征税范围的商品来说, 10元以下的啤酒处处可见, 100元以内的化妆品也不少。对没有征税的非商品价格而言也是如此, 如高尔夫运动, 2006年中国高尔夫产业产值达479亿, 中国高尔夫球市场在未来几年内将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飞快增长, 按这个资料算来, 2010年我国高尔夫产业产值可达575亿元。中国富豪的顶级娱乐消费是常人无法想象的。我国消费税的税收收入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大量富裕阶层的潜在税源是发掘的重点。
3.2 对奢侈品征税并不会导致富人对奢侈品的消费大额减少
不同奢侈品的消费人群对税收的反应不同: (1) 真正的顶级富豪, 他们的财富趋近于无穷大, 在他们眼中, 奢侈品其实就是生活必需品, 商品的价格已经不能成为影响其消费的因素, 当对奢侈品征税时, 税收的增加所带来的价格变化并不会导致其消费的任何减少。 (2) 富裕的中产阶级, 这类消费人群的富裕程度有限, 其消费具有一定的弹性, 当对奢侈品征税时:理性消费者会因为价格上涨导致的实际收入减少而减少消费;非理性消费者对奢侈品的需求弹性较大, 当税收增加导致奢侈品价格上涨时, 他们依然会消费奢侈品以显示身份, 其消费的数量虽然有所减少, 但减少的程度小于理性消费者。 (3) 并不富裕的普通阶层, 他们对奢侈品的购买有限, 财富有限, 他们会因为商品价格上涨而减少消费, 这正是对奢侈品征税的目的所在, 消费税的对象是富裕阶层, 而非普通民众。从上而知, 对富裕阶层的奢侈品消费征收消费税并不会带来消费的大量减少, 税源有一定保障, 同时能抑制普通阶层的消费。
4 结语
我国现行消费税征税范围过窄是现行消费税制的很大问题之一。不能全面对奢侈品和奢侈行为征税会导致社会奢侈消费现象越来越严重, 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将消费税的征税范围扩大对所有奢侈商品, 不动产和行为征税能够避免奢侈品的替代消费, 社会不公平等现象。同时对奢侈品征税有充足的税源保证, 能到达“劫富济贫”的效果。可见对奢侈品征税是当今消费税改革的重点方向, 也是完善中国税制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李大明, 王萌.基于消费行为的奢侈品课税分析[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09, (1) .
电子商务,征税or不征税? 篇3
一、电子商务征税存在的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苏宁云商董事长张近东曾指出,我国当下电商交易的90%是以C2C的形式从事B2C的交易,约一半交易量游离于法律监管之外,进而导致假冒产品充斥、侵权现象严重;同时,非注册经营、非税销售等行为也导致了行业的不公平竞争——正规注册经营企业成本高昂,劣币驱逐良币。全国人大代表、步步高商业连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填也表示,自己曾在调查时发现,与实体店铺相比,网络购物“不开发票,不上税”几乎成为一种潜规则。而法律法规的缺失,技术手段的局限,以及经营者、消费者税收意识的淡薄,使得监管工作面临难题。
按照我国目前的税收法律制度的规定,任何商业活动,只要实现了货物交易行为,就应当纳税。而电子商务交易行为若要征税,其可能涉及的税种,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印花税和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等。然而现实中,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兴的交易方式,其对传统模式下的税收征管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也就是说,在电子商务税收法律法规尚且缺位的情况下,要实现对电子商务交易行为的征税,将会面临如下几个问题:
(一)纳税主体和税收管辖权难以确定
纳税主体,是指税收法律关系中依法履行纳税义务,进行税款缴纳行为的一方当事人。在传统的征税方式中,纳税主体以工商或税务登记为准,纳税人通常是销售货物一方,这是非常容易判断的。但在电子商务模式中,纳税主体采用虚拟注册、虚假信息等方式对身份进行隐匿,即便设置了实名登记制,也只是针对电商平台而言,与工商或税务登记无关。
税收管辖权,是指主权国家根据其法律所拥有和行使的征税的权力。国际上通行的税收管辖权的原则有三种:属人主义原则、属地主义原则与属人、属地相结合的原则。在电子商务的交易模式中,网络空间的虚拟性,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税务机关无法准确确认收入来源地,所谓的税收管辖权也就无从谈起。再以跨境经营为例,外国企业或个人通过其在中国设立的电子信箱或网站从事电子商务交易,其税收管辖权当以网站或电子信箱的设立地或服务器所在地为准,还是以从事经营活动的企业或个人所在地为准?无从判断。
纳税主体和税收管辖权的难以确定,将会导致税务机关无法准确、及时、有效地对交易双方的全部交易活动进行监督和控制,漏管、漏征、漏审的现象突出,进而造成国家税源的流失。
(二)征税对象和纳税环节模糊化
征税对象是征纳税双方权利义务共同指向的客体或标的物。在电子商务交易模式中,若网络销售本身只是一种交易协议的达成方式,其货物转移、劳务发生等依然是在传统的交易领域中进行,那么征税对象直接指向货物转移和劳务发生的行为,毋庸置疑;但如果达成交易的产品本身是以数字化的方式传送与销售,则征税对象是什么,就没有现成的规定了,这将导致实践中税务处理的混乱。
纳税环节,主要指税法规定的征税对象从生产到消费的流转过程中应当缴纳税款的环节,诸如,流转税发生在生产和流通环节纳税,所得税发生在分配环节纳税等。然而,在电子商务交易模式中,由于交易的过程不易被控制,原有的纳税环节也就难以确认,若原交易方式中还存在第三者(中间商),则一些税种纳税环节的确认将变得更加困难。以增值税为例进行说明。根据增值税相关法律制度的规定,一切进口货物的个人和单位都应当依照增值税条例的规定缴纳增值税,该项增值税由海关代征。在传统的交易模式下,进口货物往往经由代理人(中间商)购进,再由代理人销售给最终的买受人,在这个过程中,代理人(中间商)会依法向海关缴纳进口环节的各项税费。而在电子商务交易模式中,如果达成交易的是数字化产品,且购买方为个人的情况下,基本上是很难指望有消费者会主动缴纳进口环节税费的。
(三)纳税期限不易判断
纳税期限,是指纳税人按照税法规定缴纳税款的期限。确定纳税期限,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确定结算应纳税款的期限,即多长时间纳一次税。一般有1天、3天、5天、10天、15天、一个月等。二是确定缴纳税款的期限,即纳税期满后税款多长时间必须入库。由于电子商务交易发生时间不易确定,相应地,纳税义务发生的时间也不易确认,而纳税期限的确定又是以纳税义务发生的时间为起点,因此,最终的结论即为:在不能确定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的情况下,纳税期限的规定只能是一纸空文。
(四)征收管理难度加大
电子商务采用网络交易,从选择商品、确定订单到完成支付,其交易途径完全是以电子支付系统中的电子货币、电子银行、电子发票等方式进行,这些方式的统一表现是电子数据,非经电子软件不可阅读。这与传统的税收征管模式中,税务机关的征税依据主要是账簿、纸质发票和会计凭证等直接凭证有着显著不同。
传统的税务稽查一般通过对直接凭证的核查,来完成对资金流转和会计做账的跟踪与监控;在电子商务交易模式中,由于电商经营者经营方式具有隐蔽性,交易双方没有固定的场所和仓库,交易地点不固定,作为交易载体的电子数据易删改且删改后不易被察觉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税务部门在对电商交易进行查阅和审计时,税收征管难度加大,降低了审计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二、对电子商务征税的税法完善建议
对于电子商务是否征税,或如何征税的问题,不仅仅是一个税收技术问题,而且是一个税收政策问题。从长远来看,应当对电子商务征税,以保证各经营主体经营活动的公平性,但同时面对电子商务这种高科技的产物,由于它体现了社会进步和科技进步,我们无疑又应当在税收、财政、金融政策等方面对其予以鼓励和支持。
如上所述,面对因为高科技而引发的电子商务“井喷式”的发展,新型的交易方式给传统的税收政策和税收征收管理提出了挑战,然而由于我国目前缺少电子商务征税方面的专门立法,且在传统的税收及征管的法律法规中也缺少与电子商务税收征管有关的条款,实践中执法人员地位被动、困惑难解。但无论如何,电子商务毕竟是发生了真实的商品(包括有形商品或者无形商品、以及劳务)交易,必然不能回避税收问题。因此,从税法角度应当做好以下几点完善措施:
1.针对电子商务交易特点,重新确定税法中的纳税管辖权,尤其重视属人主义原则。
这是因为在电子商务模式下,属地主义原则难以发挥作用,尤其是对那些将网站设置在避税港,但在国内进行经营活动的企业、个人,属地主义无法伸出有效的管制之手。
2.在现有的税法体系下,完善补充有关电子商务的条款。
(1)利用CA电子身份证认证制度,以此解决纳税主体身份确认难的问题。目前CA认证制度作为网络身份的确认制度,已在世界各国被广泛采用。
(2)建立专门的电子商务税务登记制度。商品经营者在电子商务平台注册的全部信息均应同步到工商或税务登记之中,同步信息至少应该涵盖商品经营者的住所地、网站服务器所在地、网址、银行收支账号等信息;同时应当要求商品经营者在其店铺主页面的醒目位置公开营业执照登载的信息或者其营业执照的电子链接标识(对于自然人而言,则由第三方交易平台商品经营者核发证明个人身份信息真实合法的标记,加载在其从事经营活动的主页面醒目位置),为税务部门执法提供方便。
(3)确立电子申报的纳税方式及申报流程等。明确电子账簿、电子凭证的使用规范,积极推行带有防伪特性的电子发票制度。商品经营者通过在线申领、出具电子发票,税务机关就可以在线对其经营活动进行监控,消除税收征管的消极被动。
(4)建立电子税务稽查系统。通过支付系统入手,将经营平台与征税系统进行技术对接,保证每个经营平台都有与税务征税系统可以对接的标准接口,税务机关可以实时掌握经营活动,把其作为监控、追踪和稽查的重要环节,达到通过系统本身即可完成对电子商务涉税信息进行调查举证、监控管理的目的。
(5)明确在C2C模式下相关税款的代扣代缴义务人。电商交易的整个活动所涉及到的无非是人(企业)、商品和资金三个部分。只要抓住资金这个环节,就可以保障税款的及时征缴。即在确认交易完成的时候,只要资金是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自身支付的,则该交易平台就可以自动计算出应纳税款,并瞬时完成代扣代缴。如果是通过第三方支付,例如银行、邮局、支付宝等平台,则由这些完成结算的第三方平台代扣代缴。
依法征税与按指标征税的思考 篇4
一、依法征税和按指标征税的区别与影响
依法征税的“法”就是征管法、实施细则以及其它一些相关法律法规。依法征税就是按照税法规定的时间、范围、税率足额征收税款。依法征税在某些地区、某些时段、某些税种可能会出现一些忽高忽低的偏差, 有偏差属于经济运行的真实情况的体现, 是真正的经济运行晴雨表。
按指标征税则是按照计划指令来征税, 上级下达多少任务指标, 税务机关就按照任务指标进行征税, 以完成任务为己任, 以完成税收增长率为目标。实践中往往形成税源充足的年份征收不充分、不足额, 形成大量税源流失。税源紧张的年份开始大范围、多层次的稽查补征, 加收“滞纳金”, 甚至出现预收、变相招税等情况, 严重影响了税务机关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 增加了税收征管人员的工作难度, 对企业正常的生产形成一定的冲击。表面上看到税收任务完成, 但是经济运行的情况不能被真实反应, 甚至给决策提供错误信息。
二、按指标征税的弊端在实践中的例证分析
1.征税年度税源充足, 完成任务比较容易, 但是为了给下一年度做好预留, 形成征收不充分、不足额。比如某县的一个镇, 由于高速公路从此经过, 工期一年。公路公司在去交税时, 税务所既高兴又为难。高兴的是税收任务可以轻松完成, 为难的是不敢收太多, 怕下年任务会按比例增加, 而下年度公路修完了, 任务怎么完成?解决的办法只有一个:分几年收, 这样任务和税收增长率都能实现。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是:公路施工队伍流动性大, 个别队伍管理不规范, 信誉不好, 完工后可能就找不到了, 税源流失的风险很大。
2.征税年度税源不充足, 无法完成任务指标, 在年末往往形成规模或大或小的税务稽查, 查补以前年度税收, 并收取滞纳金、罚金, 甚至是寅吃卯粮, 出现提前征收的情况。2012年部分地区因经济不景气, 企业经营收入下滑, 地方出现了税收困局, 一些税收部门为完成计划指标, 开始突击收税。一是对以前年度的预留税源查补征收, 并按照一定比例征收滞纳金、罚款。这样做对企业的影响是:突然增加现金流出, 扰乱了正常的经营秩序, 滞纳金和罚款的支出增加了企业成本, 降低了竞争力, 有的企业甚至可能出现无法持续经营, 导致关门倒闭。二是非税收入逆势增长, 部分小比率税种成倍增长。说明乱收费、乱罚款、乱收税多了, 必然影响到企业的正常生产、影响到百姓的正常生活。三是提前征税, 寅吃卯粮。如2012年河北衡水、沧州等地税务机关为完成任务, 约谈企业老板, 提前征税, 甚至有的地方政府称是“为了支持钓鱼岛开战”。上市公司“冀中能源”公布的2012年上半年报表显示, 应缴税费余额为1.26亿元, 这就是传说中的“预缴税款”。
根据2011年6月27日国家审计署发布的对18个省区市国税系统20092010年的税收征管情况的审计结果, 审计发现部分税务局人为调节税收进度, 影响年度税收真实性的问题比较突出, 15个省区市有62家国税局通过违规批准企业缓税、少预征税款、多退税款等方式, 少征当期税款, 少征287户企业当期税款, 影响年度收入263亿元;9个省区市有103家税务局向企业跨年度提前征税33.57亿元。
3.扰乱了税务机关的征税流程, 削弱了税务管理的严肃性, 给税管人员办理业务带来了许多障碍, 特别给一线征管人员在实际业务过程中增加了很大难度。经济运行有其自身的规律性, 不以税务机关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更不会以税务征管员的意志为转移。但是, 某时段经济的下滑与税收任务的增长矛盾就落到了征管人员身上, 必须由他们来解决。有的企业能理解还好, 部分企业就不理解, 个别企业出现抵触情绪, 必然形成税企对立, 征税难度加大, 税管人员甚至对企业是低三下四, 承受着许多莫名的指责, 非常被动。
4.按指标征税与税务稽查的关系。税务稽查是税收征收管理工作的重要步骤和环节, 是税务机关代表国家依法对纳税人的纳税情况进行检查监督的一种形式。这个依法的“法”就是各种税收法律法规。没有依法征税, 而是按指标征税, 那么税务稽查就变成了完成任务的手段, 成了调节税收指标的工具。失去了税务稽查“挽回税款流失、提升征管水平、提高纳税人依法纳税自觉性”的根本目的。税源充足时, 任务容易完成, 稽查力度和频率降低;税源不足时, 指标较难完成, 稽查力度和频率加大。某财经日报在讲到南方某省财政收入逆势增长13%时, 有这个么一段描述:今年税务机关加大了对房地产、医药等六大重点行业的查补力度, 效果十分显著。该地一位区税务稽查局负责人说:都是一查一个准的事, 有的开发商一补就是上千万。有时把几个开发商、矿老板、药老板弄过来开个会, 给他们讲清政策, 让他们回去“想好了再报”, 过两天报上来的数据加起来能过一个亿, 开个会就收入一个亿。我想, 作者也罢, 稽查局长也罢, 都在说成绩很好, 效果不错。但是你想过没有, 假如是依法征税呢?也许他们需缴纳2亿、3亿甚至更多, 而且不是现在补交, 而是去年、前年甚至更早就该上缴国库。
三、讲求科学规划, 回归依法征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