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园推广方案

2024-07-05

农业科技园推广方案(通用8篇)

农业科技园推广方案 篇1

**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网络推广方案

经主管部门批准新建的农业高科技研发单位,是国内唯一用野生养心菜与本地优质小麦加工食品的企业,经科学配方研发生产的主要产品有:养心挂面、养心茶等多种产品。公司致力于系列产品的研究,本着以肥养田,以田养食,以食养人的原则造福社会。

公司现有高级研发人员13名,高级农艺师4名,高级管理人员30名,下设5千吨全自控恒温库二座,挂面全自动生产线二条,高配研发室两个,高配化验室一个,高配检验室一个,制茶生产线一条,员工361人,驻外机构8个。

公司主营的养心挂面,养心菜,养心茶在目前来说市场处于初期开发阶段,属于一种较为新颖的产品,目前虽然各地也有不少的企业在做,如:潍坊绿珍珠,淄博佳美,等。但是整体来说市场仍然处于一种尚未开发完全的状态。

而且根据我们公司对于现在养心菜系列产品的网络推广调研,现在咱们的同行一般在做网络推广时,无非三个方面。

1、网站关键词推广(包括百度推广,搜搜推广,等)

2、B2B电子商务网站推广(阿里巴巴,慧聪网)

3、信息软件类推广(如生意地,通科,阿里伯乐等)

就目前来说,三种推广方式中,网站关键词推广和B2B电子商务推广是最见效果的推广方式。但即便是最见效果的这两种推广方式,其作用也不能让企业完全满意。也就是说,对企业的产品销售来说,并不能达到企业预期的效果。

为什么以上三种最常见推广方式并不能让企业满意呢?

问题分析

首先虽然关键词推广能够最大程度的保证产品在网络方面的曝光率,但是由于产品的特殊性,因为养心茶,养心菜等产品目前来说并不是广为人知,所以直接关注人群不是很多。其次,一些电子商务平台上,买家多,卖家更多,咱们的很多信息都会被淹没在信息狂潮当中。

所以鉴于目前的市场现状,本公司认为,单纯的以具体产品为推广目标并不合适现在的市场。我们更主要的是在网络方面推广我们的产品功效和产品特色。

试想一下,咱们的客户在不知道的情况下,最喜欢在网络方面搜索什么?搜索的是健康饮食,搜索的是绿色食品。所以根据这一思路,我们制定了以下网络推广方案。

方案分三种,根据不同的推广费用分为普通,中档,高档。

一、先制作一个网站,然后前期做三个关键词,分别是养心面,养心茶,养心挂面。在一个月的时间内,将这三个关键词做到百度首页,谷歌首页,搜搜首页,搜狗首页。首先取得具体产品最大的曝光率。(此类推广一年的费用大约在四千到六千之间)

二、搜索引擎与B2B相结合,慧聪标王。实现的效果是在慧聪网上养心菜,养心茶等产品,咱们排在首页。在百度,谷歌,搜搜等搜索引擎上也排到首页。此种方式每年在八千到一万五之间)

三、网站托管

这个方案是一个综合性的网络推广方案,在我们原本的设想中就是,当贵公司成为我们的客户后,在我们的工作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带来效益以后。那时候咱们之间已经能够充分的相互信任,在这种前提下的合作方式。

本公司对贵公司的网络营销全权负责,保证客户的询盘量。具体操作如下:

1、对网站进行诊断,优化,增强网站用户体验,方便运营推广。网站内容进行高质量更新,搜索引擎收录稳定增加,网站外链高规格添加,重点针对搜索引擎

(百度,谷歌)进行优化,让养心茶,养心面条等主要“关键词”居于搜索前列。案列展示:

2、付费网络推广,搜索引擎的推广(百度推广)与健康饮食网站、产品上下游行业网站和地方网站的广告推广进行联合。在分析过目标受众上网习惯后,针对他们的习惯在他们偏好浏览的网点进行信息的宣传。分析目标受众的浏览习惯,针对付费宣传进行筛选。

3、为咱们公司产品的特色做宣传,主要宣传绿色健康,送礼最佳选择等概念。整合各种网络推广方法(博客营销,论坛热炒,BANNER广告、关键词广告、社区讨论,分类广告、赞助式广告、等),结合社会热点事件,编写新闻,加精帖子,博客进行传播(在签名处或编辑栏上使用咱们企业名称或咱们企业网站的超链接),扩大网络宣传覆盖面,为咱们企业的品牌推广提供支持。软文推广和广告推广相结合,博客营销和论坛宣传相互借势宣传,并整合相关宣传推广的内容,适时更新,以吸引目标受众的关注。选取有影响力的网络宣传平台,制定品牌软文内容年度方案(通俗的话讲就是制定咱们企业宣传的原创文章的年度方向,并由智得公司软文信息部和网络广告部人员专门操作。)效果就是在大部分和绿色食品行业有关的贴吧中都有关于咱们企业正面信息的帖子。

4、选择近期效果好的群发软件在相关类网站进行信息的密集发布在地方门户网站(如各地方信息港,地方商机网等)上进行与咱们企业相关的产品信息人工发布,质量要精,不要千篇一律,格调要好。在咱们企业的图片上加入咱们企业宣传水印,并发往相关网站,并且制作咱们企业视频进行上传处理。(由智得软文信息部和品牌策划部负责)在行业网站和地方门户网站上都有咱们企业的信息。

5、利用网络软文推广结合我们咱们企业自己的服务、设备、理念,人员等写文章,可以是推荐,评测报告,客户感受和有关事件等。软文对推广者的写作水平要求很高,所写的软文要有可读性,要让其他网络采编有感觉,有可能会在门户或传媒等高浏览量网站得到免费发布,甚至可能被传统媒介应用,这是一种很费心思,但效果非常好的方法。

利用百度知道、百度百科、搜搜问吧和雅虎知识堂等服务进行推广(具体说明)注册多个这些服务的账号,然后去提问题,所提的问题是要关于咱们企业的相关情况,然后过一段时间自己去回答,回答的内容当然是公司产品的具体情况,最后在问题失效前将自己的回答采纳为最佳答案。同时多去回答其他人所提的关于产品包装方面的问题,内容中加上咱们企业的网站链接,这样就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还有就是利用百度百科推广,去编辑和养心菜、养心挂面等相关的词组,参考资料中写上以上内容来源于咱们企业,并写上咱们企业的网址。

6、安装网络流量监控软件,对网站流量进行监控,分析,优化。对访问者的转化率和关注点进行跟踪统计,并适时调整。每周,每月总结,对企业品牌网络宣传的效果进行评估,分析,并制定下一步的网络营销建议方案。

也就是说咱们的网站托管,其核心已经由单纯的宣传咱们的产品改为宣传一种健康的概念,一种健康饮食的必选,一种送礼,送健康的必选。这样咱们不仅仅是抢占现有的国内市场,更是开拓更多的国内市场的空白区域。从总体上提高销售额度,开发销售潜力。

智得网络策划部张涛:***

农业科技园推广方案 篇2

为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 根据农业部《全国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方案》的部署, 制定农机化科技创新与推广行动方案如下。

一、总体思路

农机化科技创新和推广的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围绕一个中心, 即建设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加强两个融合, 即农机与农艺融合、农机化与信息化融合;促进“三化”, 即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和生产经营信息化, 增强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突出四个着力, 即着力推广三型技术、着力培育三个主体、着力建设三支队伍, 着力完善三个机制;全面提升科技支撑和服务能力, 促进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

二、主要任务

(一) 围绕满足农业生产实际需求, 着力加快

“三型”农机化装备技术研发推广。立足加快农业发

展方式转变和建设现代农业需求, 大力研发推广增产增效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机化技术。

(二) 围绕提高农机化技术应用水平, 着力抓

好三个主体建设。提高农机化技术到位率, 关键要解决最后一公里、最后一道坎问题, 重点要加强基层推广机构、农机服务组织、示范基地等三个技术转化应用主体建设。

(三) 围绕提高农机化从业人员素质能力, 着

力加强三支人才队伍建设。充分整合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 有计划、分层次、多渠道开展农机教育培训工作, 重点打造农机化管理人才、科技人才和实用人才三支人才队伍。

(四) 围绕增强农机化科技创新及服务活力,

着力推进三个机制建设。要完善联合协作机制, 推进农机科研、农机企业、农机推广、农机鉴定、安全监理、农业技术研究推广等单位和相关专家联合协作。要完善政策激励机制, 通过合理确定支持推广农机产品目录范围、补贴标准等措施, 对符合农机化发展方向, 具有较大市场潜力的新技术新产品重点扶持。要完善评价考核机制, 改革农机化科技类项目立项评价机制。

三、重点活动

(一) 加强农机农艺融合示范

开展农机农艺融合系列研讨活动, 提出油菜、棉花、马铃薯等作物机械化技术指导意见。举办南方丘陵山区机械化技术论坛, 促进农机化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区建设, 在首批水稻、玉米、油菜、棉花、甘蔗、薯类6大作物54个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区基础上, 引导各类科技项目研发的新技术新装备在示范区进行集成和示范。扩大示范区建设数量, 创建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加强技术指导, 依托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农机化技术推广体系和农机化科研教学单位, 指导开展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区建设, 提升示范区建设质量, 增强示范带动能力。组织开展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建设交流活动, 完善农机与农艺相互适应的机械作业规范和农艺标准。

(二) 推进农机化科技创新

一是培养科技人才。推进农机化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构建布局合理、门类齐全、结构优化的农业工程与装备科研创新团队, 加快农机化科研杰出人才培养。二是建设创新平台。加快农机化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充分发挥科研平台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三是明确创新方向。召开农业部科技委农业工程与装备组和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座谈会, 强化科技创新顶层设计, 建立健全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的科研机制和项目库。四是突出创新重点。推进主要农作物机械化共性技术、关键环节机械化技术、设施园艺、健康养殖装备技术研究, 进一步完善机械化生产技术体系。建立农业工程与装备科研信息互动平台, 促进技术展示交流。

(三) 推广农机化先进技术

围绕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农业需求, 大力研发推广增产增效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机化技术。2012年主推农机化18项技术, 重点抓好:一是保护性耕作技术。力争2012年推广面积突破1亿亩, 免耕播种、秸秆还田面积分别比上年新增3000万亩和4000万亩, 促进粮食增产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二是节水灌溉技术。通过开展喷滴灌农业装备选型鉴定工作, 完善不同作物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模式, 扩大喷滴灌农业装备补贴种类和范围, 力争2012年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推广工作取得新突破, 新增面积2000万亩以上。三是“两深一精”技术。加快推广普及深松、化肥深施、精量播种技术, 新增深松面积2000万亩、化肥深施1500万亩、精量播种2000万亩, 努力提高小麦、玉米、水稻生产的科技含量。四是薄弱环节机械化技术。重点推进棉花、甘蔗、茶叶、设施农业和养殖业机械化, 在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取得明显进展。

(四) 培训农机化实用人才

深入开展农机化教育培训大行动。开展重要农时农机化技术推广行动, 举办全国春耕、“三夏”“三秋”农机化生产技术、保护性耕作技术、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重点市县农机局长等培训活动, 加快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生产技术推广应用。采取全系统联动的方式, 发挥农机鉴定、推广、教育培训、农机科研、农机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多方优势, 利用冬春农闲季节, 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农机化技术培训工作。全年争取完成农机化技术人员培训80万人次以上, 培训农机操作、维修等人员450万人次, 其中培训新购机农民100万人次以上。做好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机化继续教育培训委员会工作, 制作开发农机化教育培训教材、教具和音像资料等, 开展系统师资教育培训活动, 推动农机科技人才知识更新, 提升业务素质和综合能力。加强农机试验鉴定行业技术人员的培训考核。

(五) 开展农机化科技下乡入户

一是开展大联合、大协作。鼓励农机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农机工程专业、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农机岗位专家与全国农机化示范区、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区、设施农业技术与装备示范基地、农机专业合作社开展“结对”活动, 建立农业工程与装备试验示范基地, 强化新技术、新机具在示范县和合作社的推广应用。二是强化公益性服务。充分发挥农机化技术推广机构的主体作用, 分层次制定本区域主推技术方案, 遴选农机农艺融合程度高、简化实用的农机化技术, 按农时季节、分作物品种, 通过科技手册、技术明白纸、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等多种形式, 开展技术进村入户、科技下乡活动。三是举办农机化科技成果展示活动。展示党的十六大以来农机化科研开发成果, 大力宣传我国农机化科研取得的突出成就和成功模式。举办农机化新技术新装备展览活动, 促进科研院所、推广部门与制造企业有效对接,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六) 提升农机化质量

加强农机产品质量监督, 完善质量管理手段, 为提高作业质量奠定基础。开展在用农机产品质量调查和补贴机具质量督导, 促进产品性能改进和质量提高。推进作业标准与规范的制修订, 完善农机作业质量管理手段, 提升农机作业质量水平。支持各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技能竞赛活动, 提高农机操作人员技能。组织开展联合收割机生产企业维修能力评定, 做好农机质量投诉受理和协调处理工作, 维护农民合法权益。

(七) 增强农机化科技支撑能力

一是改善创新条件。加强农机化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技条件能力建设, 增加农机化科技示范基地建设投入。二是完善工作机制。加强农业工程与装备领域专家和基层农机化技术推广机构有效对接。三是增强推广能力。提出进一步加强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的意见和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机构建设规范, 开展农机化技术推广系统规范建设和能力提升行动, 改善基层推广机构技术装备条件。四是加强制度建设。加强农机化技术推广机构制度建设, 探索建立省、县级农机化技术推广首席专家制度, 发展村级农机化技术推广员队伍, 全面推进农机化技术推广责任制、人员聘用制、考评考核制和学习培训制度建设。制修订一批生产急需的农机产品试验鉴定大纲, 提升全国农机试验鉴定能力。

四、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2012年1-2月, 制定《全国农机化科技创新与推广行动方案》。3月上旬, 结合全国春耕生产农机手培训和农机化科技下乡活动, 举办农机化科技创新与推广行动启动仪式, 部署全国农机化科技创新与推广工作。

第二阶段:2012年3-11月, 全面组织实施阶段。组织开展全国性和地方重点活动;按季度报送重点工作开展情况;培育典型, 做好信息宣传工作。

第三阶段:2012年12月, 进行全年工作总结。12月15日前, 各省 (市、区) 农机化主管部门将2012全国农机化科技创新与推广行动总结材料报送到农业部农机化管理司。

五、有关要求

(一) 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要把农机化科技创新与推广行动作为今年农机化一项重要工作, 提上议事日程, 精心组织, 周密部署。按照方案要求, 结合本地实际, 明确工作重点和具体措施, 责任到人, 扎实做好农机化科技创新与推广的各项工作。引导、鼓励和支持各有关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推广机构和农机制造企业参与农机化科技创新与推广行动。

(二) 创新工作机制

加强产学研推结合, 创新农机化科技促进工作机制。开展农机化科研立项、管理、成果评价、转化机制创新和新技术新机具推广方式创新, 通过全面创新, 不断总结经验, 完善管理制度, 推动农机化科技创新与推广作持续有效开展。

(三) 推动措施落实

各地要按照农机化科技创新与推广行动的统一部署, 抓好各项措施的落实, 组织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重点行动。要以农机化科技创新与推广行动为契机, 多方面争取支持, 加大经费投入, 保障农机化科技创新与推广行动取得明显成效。

(四) 加强宣传引导

创新推广模式 普及农业科技 篇3

10月13日上午,在滑县城关镇贾固村的一块花生田里,在县农技推广中心技术指导员魏凤梅、尚红艳的指导下,李现令等几位农民正在把麦种倒进机播耧,以每亩8.5公斤的播量,把包衣种子均匀地播在畦间。李现令等几位农民一边播种,一边向技术指导员讨教技术问题……这是滑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开展科技服务活动的一个缩影。

为了更好地服务三农,滑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创新农技推广模式,构建了科技入户的长效机制,有效解决了农业技术推广棚架断层问题,完善和充实了县、乡、村三级农技推广服务网络,提高了农民科学种田水平,促进了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全县粮食产量逐年增加。2003年以来,连续6年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被树立为全国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一面红旗。

一、构建“五三二0”体系,确保科技转化工作落到实处

在县农业科技服务大厅,滑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技术指导员孙彩霞正在通过电话解答农民咨询的小麦春季施肥问题,其桌子上放着一叠叠农广校教师自己编写的农业科技“明白纸”,内容简明扼要,通俗易懂,供农民取阅。县农业科技服务大厅是滑县在实施农业部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时,创造性地构建的“五三二0”农技推广新体系中“三级阵地”的一部分。“五三二0”农技推广新体系的“五”系指“五级”组织。即“县农业科技推广协会”、“县专家组”、“乡(镇)技术指导组”、“村科技行动小组”、“村辐射带动小组”。“三”指“三级阵地”。即县“农业科技服务大厅”,乡“科技服务站”,村“科技文化大院”。“二”系“双层”网络。即完善由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乡(镇)农技站、村科技专干组成的行政性农技推广网络和以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为龙头,以全县100个科技行动小组、1000个辐射带动小组为基点的新型农技推广网络。“0”即“零”距离对接。实现了科技人员与农户、科学技术与生产、放心农资与农田的“零”距离对接。“五三二0”体系的建立,确保了科技转化工作落到了实处。

二、实施“1231”战略,全面提高科技服务能力

2009年2月,在县农技推广中心帮助下,滑县禾丰植保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了,合作社的成立象征着“1231”战略“一体两翼”中一体(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立。合作社设6个村级机械化防治专业队,配备了180台套车载喷雾器及其配套设备,建起了一支装备精良的农民专业病虫害防治队伍,构成了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一翼是创新农技推广体系运行机制。全面推行以聘用制和考评制为核心的内部管理改革,实行全员聘用制和综合考评制,创新以目标管理和百分考核为主要内容的奖励与制约机制,以调动科技服务的积极性。另一翼是创新农技推广服务手段。建立了“三电合一”农业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和触摸屏幕咨询系统、“QQ”网络视频、热线电话、手机短信等咨询系统,大大提高了农业信息化水平,促进了经验型技术指导向数字型技术指导的转变,全面提升了技术服务能力。强化“三个推进”。在全县强化推进粮食作物主导品种的推广,强化推进粮食增产主推技术的应用,强化推进农民科技教育主体培训的开展。使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入户率达到90%以上,小麦、玉米良种覆盖率达到100%,优质专用率达到100%。实现“一个目标”。实现粮食持续、稳定、均衡增产的目标。

三、培养科技示范户,增强基层推广力量

针对农业小规模分散经营和农民接受新技术以模仿为主的特点,结合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项目的实施,全县狠抓示范户“三个能力建设”,使他们掌握一套高产集成栽培技术,并率先推广应用先进实用技术,将学到的知识和技术运用到生产经营中,自主创业致富。示范户成为“土专家”后,将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周围农户,逐渐形成以户带户,以户带村,以村带乡的农业技术示范推广新模式,增强了基层农技推广力量。2006年以来,城关镇贾固村在示范户的辐射带动下,种植业、养殖业、沼气三管齐下,入选了央视七套“魅力乡村”的评选;留固镇程新庄村已建设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小麦良种繁育基地;高平镇在前留香寨、苗西等示范村的带动下,已成为全县最大的温棚蔬菜种植乡镇。“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种植模式已趋形成。科技推广普及的另一项成果是,培养了一大批科技示范户。如:滑县白道口镇西河京村的科技示范户黄国兴,被村民誉为“农业土专家”、“科技迷”、“农业致富带头人”。2008年,他作为农民代表,光荣地参加了北京奥运会的圣火传递。城关镇东孔庄村科技示范户王贵海,2008年10月荣获“中华农业科教基金会神内基金农技推广奖”。2009年7月20日参加了首届“两岸乡村座谈——大交流背景下两岸基层农业交流与合作”活动,并围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与服务”进行主题发言。

四、实行示范培训一体化,促进了高产创建活动开展

一是为强化技术示范,改“指导农民干”为“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为农民树立样板,辐射带动周边农民学着做、跟着干。按照有区域代表性、基础条件好、便于示范、便于农民参观学习等原则,滑县农技推广中心在交通要道旁,设置了万亩高产高效示范区、千亩示范方、百亩攻关田和新品种展示田。二是实行了“三包”责任制,县领导包乡、乡领导包村、技术指导员包服务,重点推行“一集成六统一”高产创建模式。“一集成”即将测土配方施肥、秸秆还田、精量半精量播种、节水高产、氮肥后移延衰和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组装配套,集成推广。“六统一”,即统一供应主导品种,统一测土配方施肥,统一培训指导,统一机耕机播,统一防治病虫害,统一订单生产。上述措施的实施,确保了高产创建活动落到实处。2008年6月7日,省农业厅厅长朱孟洲等省市有关部门领导、专家对留固镇后五坊村小麦攻关田中张天然农户的1.57亩小麦进行现场实收实打测产,经过丈量、机收、称重、除水和除杂,最后折合亩产708.5公斤。

五、通过科技推广普及,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由于农业新科技、新品种的推广普及,全县粮食生产逐年增产,2004年粮食总产20亿斤;2005年21亿斤;2006年23亿斤;2007年25.98亿斤;2008年小麦平均单产499.2公斤,总产达84.9万吨;2009年小麦平均单产519公斤,总产89.7万吨,连续6年蝉联“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由于全县农民科技种田水平显著提高,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入户率达到85%以上,小麦良种覆盖率达到了100%,优质专用率达到了100%,科技贡献率达到49%。

农业科技成果推广方式研究 篇4

目前我国的农业科技成果中存在着一种矛盾现象:一方面,农业科技成果的总量很大,据统计,我国每年产生6 000多项农业科技成果;另一方面,真正运用于生产,产生实际经济效益的科技成果很少。世界发达国家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在65%~85%之间,而我国仅为30%~40%;世界发达国家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60%~80%,而我国只有42%,这说明我国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现代农业的科技推广不是靠农业技术人员向农民说教,而是通过示范使农民购买作为科技载体的产品(种子、肥料、农药、农膜等)以及把新技术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农民依靠多项新技术新产品组装生产,实现高产高效低成本,其中政府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开展农技培训,优化科技成果的转化

开展农技培训,要从以下几方面展开:一是加强农技培训中心建设,各市县要组建一定数量的培训中心,让这些培训中心成为培训农民学习农业科技和文化知识的大学校;二是开展科普之春、科技之夏、科技之秋等活动,分别在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利用农闲时间对农民进行科技培训,把科技致富能手组织起来,组成科技致富大王讲师团到各地进行科技致富宣传,使农民在亲身体验、现身说法中受到教育;三是推广绿色证书制度,通过培训合格后取得农民技术员职称,使这些农民成为农业生产的技术骨干和转化农业科技成果、推广新技术、培育和选用良种、防治病虫害及技术咨询的带头人;四是实行农民职业规范化教育,以农村职业技术学校、农业广播学校、实行3+1体制的普通中学和各类技术培训中心为阵地,对农民进行较系统的培训,使农民职业教育经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五是结合实施星火计划培训人才,优先考虑星火计划的实施,按计划要求的内容进行专题讲座。进行技术组装,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的综合效益

技术组装重点是从2个方面入手。一是围绕粮食(水稻、大豆、玉米)、畜牧(牛、猪)、水产(中小水面)、优势特产资源和生物技术等重点领域进行攻关,使其形成规模效益。例如在农作物新品种方面,围绕水稻、大豆、玉米三大优势作物,产前、产中、产后的一些关键技术(如耕作方法、病虫害防治)开展系列攻关,取得像水稻大棚盘育、水稻育苗床土调酸综合技术、盐碱地种稻技术、大豆综合丰产技术、玉米早熟丰产综合技术、玉米抗旱保苗技术、玉米大面积机械化综合高产技术和赤眼蜂、黑光灯防治玉米暝等一大批科技成果,初步建立起与生产条件相适应的耕作栽培技术以及与病虫害防治的配套技术。二是合理组装,全力组织推广。把各单项技术组装起来,有组织、有计划地加以大力推广。积极抓好典型示范,培育科技成果转化的辐射源

在农业科技示范工作中,重点抓“三区”建设。一是高效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在主要产粮区和城市郊区以乡、镇为单位建立有代表性的高效农业科技示范园,通过完善组织机构,实事求是地制定切实可行的园区建设发展规划和与之相配套的优惠政策,积极组织对园区的科技培训,大力转化推广先进成熟的科技成果,强化组织、协调指导和管理,使之迅速成长和发展起来。二是重点建设几个星火技术密集区。星火技术密集区是科技成果推广的基地,能够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例如吉林省梨树县,自建立星火技术密集区以来,连续几年实施了以转化推广玉米丰产、耐密型玉米高产、工业应用的良种玉米栽培、米麦间作及长白杂交瘦肉型新猪种、四良四改、塑料棚舍北方全年养猪等农业科技成果的星火计划项目,产生了巨大的示范效应。三是农业综合开发科技示范区。把农业综合开发科技示范区和农业生态区结合在一起、健全技术体系与技术经济体系。结果显示:示范区内农民纯收入比辐射圈内的农民同期年平均增长60%;示范区内粮食每年增长1 749kg/hm2,比全省同期增产1 050 kg/hm2,提高了60%以上 切实加强基础建设,疏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渠道

基础建设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①建立农技推广组织机构,形成以省为主渠道,以市为重点,以乡为骨干,以村为基础,以民间科技组织为补充的农技推广网络和以农业站、畜牧站、园艺特产站、农机站、林业站、经营站、水利站等为主体的横向网络的农技推广组织体系。②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搞好农业成果推广的全程服务,最大限度地提高成果转化的有效性,促进科技成果向规模化、产业化方面发展。例如,为了转化肉食鸡高产综合配套技术这项科技成果,在养鸡的重点乡成立科技服务公司,对养鸡行业进行全过程服务,做到“七统一到户”,即统一贷款到户、统一送雏到户、统一送料到户、统一培训到户、统一防疫到户、统一回收到户、统一结算到户。③抓科技情报信息系统建设、举办科技成果展示会、召开成果转化交流会、大力宣传科技成果等4个方面,疏通信息渠道,把科技信息尽快送到农民那里。④从3个渠道促进科技人员与农民的结合。一是以农业科技人员为核心建立农业专业研究会和农民技术协会;二是采取“四包一挂”的形式,即包技术、包产量、包效益、包赔尝实行责权利挂钩;三是以省内大专院校、科研单位为骨干组成的科技服务小分队,在农业生产的关键季节到农村去搞技术讲座,现场传播技术知识。有效行使政府职能,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

5.1强化决策系统的科技意识

要在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方面有所作为,地方各级政府要坚持把这项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努力强化决策系统的科技总识。一是成立科技与经济结合的领导小组,二是建立科技进步工作的考核制度,三是积极选派科技副职。

5.2制定优惠政策

要充分调动广大科技人员和科研、推广单位投身于农村科技事业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地方政府要结合本省本地情况制定各种政策文件,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

5.3增加对科技成果转化的投入

农业科技园推广方案 篇5

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既是农业科技进步的`重要支柱,又是实现农业工业化、产业化、现代化的基本保证.针对我国现行农业技术推广体制存在的问题,必须加强政府对农技推广的支持,深化农业技术推广机制改革,创新农业技术推广组织,形成社会化的农业技术服务体系,以适应新时期农业经济发展的需要.

作 者:左广岩 张晓艳 刘玉梅 左广贤 作者单位:左广岩,张晓艳(白城市农业技术培训班)

刘玉梅(白城市农业环境保护与农村能源管理站)

左广贤(白城市农机总站)

农业科技园推广方案 篇6

日期:2012-05-16

来源:《世界农业》2012年第3期 余学军

摘要:美国建立了以大学为基础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实现了农业教育、科研、推广的紧密结合,促进了科研成果的迅速转化,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中国推出了科技特派员制度,科技人员通过多种形式开展科技服务和科技创业。以浙江农林大学为例,组建多层次的科技特派员,围绕欠发达地区的木材加工产业、养殖产业、茶产业、竹产业等开展科技服务与技术支撑;同时,以法人科技特派员的形式与县域开展全面的科技合作与对接,有效地促进了地方农业科技进步,同时也为高校教师提高创业能力搭建了平台。这种以科技特派员为载体的大学服务社会的模式是

中国农业科技推广的一个创新案例。

关键词:美国;农业科技推广;浙江农林大学;科技特派员;大学服务社会

农业科技推广是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桥梁,是促进农业技术进步的重要手段。美国是以农业教育机构为基础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这类推广组织体系在农业教育机构建立农业科技推广站(中心),由大学的推广部门负责组织、管理和实施基层推广工作,并在各县设有推广站。其特点是农业教育、科研、推广三位一体,实行统一领导,使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中国是以政府农业部门为基础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下属推广局和推广站(中心)负责组织、管理和实施全国的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美国这种通过大学教育机构的推广体系,主旨是“通过把农业教育机构带给人们而达到帮助人民帮助自己”的目的,通过大学推广、大学的介入,加快了农业科技转化率,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美国农业科技推广——以大学为基础,农业教育、科研、推广相结合

1.通过立法,农业科技推广迅速兴起

美国相继通过立法程序,建立了农业科技推广制度,使美国的农业科技推广迅速兴起,主要历程为:1862 年《莫里哀法》(Morrill Act of 1862),亦称《赠地学院法》。该法案规定:拍卖拨给各州一定面积的联邦公有土地来筹集资金,用于每州至少成立一所开设农业和机械课程的州立农学院,负责本州的农业教学、科研和推广工作,促进了农业教育的普及;1877 年国会通过《哈奇法》(Hatch Act of l877)。该法规定:为了获取和传播农业信息,促进农业科学研究,由联邦政府和州政府拨款,建立州农业试验站。试验站属美国农业部、州和州立大学农学院共同领导,以农学院为主的农业科研机构;1884年,南伯(S.A.Knapp)担任艾奥瓦州农学院院长,后任美国农业部部长,强调通过亲自实践来学习,通过示范教育,让农民根据自己农场条件进行耕种。南伯亲自在得克萨斯州创建合作示范农场,推广良种和新技术,后来被美国人称为“美国农业科技推广之父”;1914年5月8日,威尔逊总统签署了《史密斯—利弗法》(Smith-Lever Act)即《合作推广法》。该法案规定:由联邦政府拨经费,同时州、县拨款,资助各州、县建立合作推广服务体系。推广服务工作由农业部和农学院合作领导,以农学院为主。根据这3个法的规定,美国50个州都先后创办了赠地大学(即州立大学),并在赠地大学农学院的领导下设立了农业试验站和农业合作推广站。农学院既担负农业教育工作,也担负科研、推广工作,形成了以州立大学为依托,教育、科研、推广之间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相互渗透的三位一体的教科推体制。

2.美国农业科技推广体系

美国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由联邦农业推广局、州农业推广站和县农业推广站3 个层次组成,其中州农业推广站居核心地位。

(1)庞大的技术传送网络。美国设置农业推广局主管全国农业科技推广工作。州农业推广站在美国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中居核心地位。该体系是个庞大的教育、科研和推广协作网,包括130多所大学、59个农业试验站、63所林学院、27所兽医学院及多数县级农业推广站。全国3 150个县农业推广站,共同组成了覆盖200多万个农场的技术传送服务网络。联邦政府每年拨款资助各州推广项目,经费一部分是按固定的比例分配,由州政府直接管理使用,其余拨给专项课题。农业部还同联邦政府各有关部门保持联系,协助推广项目的完成,批准州级农业科技推广机构的人事任命,同州政府协调推广计划和督导检查推广计划的执行情况。美国50个州和哥伦比亚特区、波多黎各、关岛以及维尔京群岛各设有一个州级农业推广站。州农业推广站归属于各州赠地大学农学院。既是各州农业推广工作的组织者、管理者,又是科技各州农业科技推广计划的具体实施者。它上对赠地大学农业学院和农业部推广局负责,下对本州农场及公众负责,是美国合作推广体系的真正核心。县级推广人员受州立农学院领导,并以联邦农业和州立农学院工作人员的身份,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工作。这些推广人员的罢免,均需取得州立农学院和农民团体的同意。

(2)显著特点:农学院专业推广。美国各州都设有州立大学,在州立大学农学院下设立农业推广站,站长由农学院院长兼任。农学院既负责农业教育、科研,又要负责全州的农业推广工作,这是美国农业推广的一个显著特点。推广人员由农学院各系、各学科教授组成,教授们根据各自的专业特长参与相关的项目组,具体负责制订推广计划,设计推广方案,实施推广项目。县农业推广站是州农业推广站的派出机构,推广人员由州推广站雇佣,其中绝大多数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推广人员直接与若干农场保持联系,随时将自己或者收集到最新科技成果提供给农场。通过举办农业科技讲座和短期培训班,以及提供经济技术咨询等,向农场主传播最新农业科技成果。通过科技服务帮助农户利用现代化的生产技术和企业经营管理知识,有效地从事农业生产,确保农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效率。

二、美国农业科技推广对中国的借鉴——以浙江农林大学科技特派员制度实践为例

美国通过州立大学农学院这一中间环节,把农业科研、人才培养和推广服务有机地结合起来。这种体系使农业教育能针对生产上需要解决的问题,确定教育计划,培养需要的人才,克服了人才培养上的盲目性。还能把推广工作作为对农民教育、正规教育、短期培训、继续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效地保证了美国农业的迅速发展。被认为是一个积极的有效组织,其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率已达80%左右,农业科技对农业总产值贡献率达到75%以上。但是美国大学推广模式无法照搬到中国来,两国国情存在着极大差异。美国农民人数相对较少,受过高中以上文化教育的在80%以上,知识获取能力较强。每个州立高等农业院校所承担的技术推广任务并不是很重的。而中国每个省就有数千万的农户,农村劳动力中高中以上文化的不到12%,还有37%的是小学以下文化程度。每个省的高等农业院校或大学是无法满足推广咨询服务需求的。大学不可能成为公共农业技术推广的主体,只能成为重要辅助力量。但是,这种辅助力量借助高校的社会服务工作,按照市场需求和农民实际需要为农民提供服务,把科技直接导入农村基层,在科技人员与农民之间建立起一个直接联系的机制与平台,有效促进科技导入农村基层,繁荣农村经济。中国1999 年福建南平发起科技特派员制度,2000年由科技部代表国家正式肯定、认可并在全国推广,大学及农业大学深度参与推广,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科技特派员科技推广服务类型,为构建新型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和大学服务社会作出了有益探索。浙江农林大学自2003年,已经连续7 年被浙江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科技特派员工作先进派出单位荣誉称号,向欠发达地区派遣科技特派员制度,直接对农民进行科技指导,解决生产上遇到的各种难题,增强外力支撑和带动作用,构建起一个以高校科研院所为依托,以科技特派员和产业带头人为主体,以乡土人才和农民为基础的宝塔形农业科技传导网络。这种以科技特派员为载体的大学服务社会的模式是中国农业科技

推广的一个创新案例。

1.围绕农业产业链的关键技术环节开展科技推广

科技特派员推广服务模式的目标之一是推动区域优势特色产业的发展。通过瞄准产业链上的关键技术环节进行技术传播成为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这也大大加强了科技推广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例如,在无公害蔬菜生产中的良种选育、壮苗培育、合理施肥、病虫防控、科学管理等技术环节开展科技推广服务,有效地提高农户的生产技能,并推动该项产业的发展。

2.与农户(企业)结成利益共同体

在各地的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中,科技特派员自身通过创办或协办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与农民、专业大户结成利益共同体,创造了科技中介服务型、技术资金入股型、独资创办科技实体型、科技项目承包型等多种创业和服务类型,这些推广服务类型也是科技特派员进行科技传播的渠道和载体。在利益共同体中,进行无偿或有偿的科技推广服务成为联结科技特派员与农户的纽带,科技传播结果也成为能否实现共同利益的关键。舒尔茨认为,必须使大部分基础研究和部分应用或开发研究“社会化”。如果基础研究完全依靠营利的私人企业,那么对这种研究的投资必然会很少。而作为需求者的农民,对新技术的接受速度主要取决于有利性,并且只有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农民才会花费时间和金钱去寻求新农业要素。向提供新投入的农业研究以及利用新投入的农民投资,将为农业的技术变革和生产率增加提供基础。

3.科技创业与科技推广关联

在科技特派员推广服务体系中,科技创业和服务是密不可分的,科技特派员在农村进行科技创业。农村科技特派员推广服务体系与传播机制分析是能够向农业、农村提供科技服务,并在服务中进行科技传播,进而带动产业发展和促进农民收入的提高。创业锻炼提升了科技特派员的服务“三农”的能力水平,推广服务体现了科技特派员创业的价值。基于科技成果商品性和准公共性的特点,市场经济条件采用有偿服务与无偿服务的形式是更好配置科技资源的重要途径,从而有助于促进科技要素带动人才、资金等其他生产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据《2009 年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行动年度报告》显示,2009年科技特派员有偿和无偿服务类型比例分别为62%和38%,通过有偿服务与无偿服务的形式积极地推动了科技成果的传播。高校科研院所派出的科技特派员要帮助入驻乡镇龙头企业建立企业科技研发中心;同时各级龙头企业也可以派出科技特派员,投资在入驻乡镇建立原料生产基地和种养大户,不仅可以解决企业生产原料问题,还可以增加农民收入,大学在特派员制度的实践中广泛介入,发挥科技对农业发展的作用,同时科技人员实现个人价值而深入农业、农村生产一线进行科技服务或创业,以多种形式为农民提供科技服务,有的与之结有利益关系,共同创业。科技特派员主要通过以下几种形式开展科技服务或进行科技创业:①创办科技示范园区和基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②在乡镇统一规划建设的科技园区里,采用投资入股,建立利益共同体;③租用农民承包地或公司土地,再转包给农民,通过统一的技术指导,提高生产效益;④以技术、资金入股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形式;⑤组建公司、经济实体,以企业运作方式面向农村开展技术服务;⑥把技术服务与提供新产品或开辟营销市场等结合起来,从实物的营销环节中体现技术服务的价值。

三、浙江农林大学科技特派员制度有创新,丰富了选派形式

从制度安排的角度出发,“科技特派员制度就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科技特派员以知识为依托,深入农村一线,与农民、龙头企业及经济合作组织建立利益共同体,开展科技服务和创业的一种制度安排”。林毅夫从制度变迁的角度对制度创新理论进行了丰富。林毅夫认为,制度供给是国家的基本功能之一,制度安排是一种公共物品,弥补制度供给不足是强制性制度变迁代替诱致性制度变迁的客观因素。浙江农林大学科技特派员制度有创新,丰富了选派形式,进行项目支撑与人事保障,创建了新型校县合作模式和提升创业技能等。

1.丰富选派形式

浙江农林大学组建了7 个团队科技特派员,围绕欠发达县(市、区)的木材加工产业、山地林下养殖产业、茶产业、竹产业等开展科技服务与技术支撑;派出形式有个人科技特派员、团

队科技特派员与法人科技特派员3 种形式。

(1)创新科技特派员遴选方式。浙江农林大学科技特派员选派实行组织选派、组织选派与双向选择相结合两种方式。组织选派是针对乡镇需求和每一位科技特派员的专业特点,并将科技特派员选派与地方产业项目建设、优势资源的开发相结合,实现科技特派员与项目的互动。组织选派与双向选择相结合的方式,是将各县(市、区)乡镇根据本地区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求与学校结对,由所辖区域内的各类农村生产经营主体、服务组织或农村社区等单位提出科技需求,按双向选择的原则,通过个人申请,学院推荐,学校筛选,省委委派,层层把关的遴选方式,选拔出高素质科技人员,以个人或团队的形式服务地方经济建设。

(2)创新多层结合工作方式。在团队特派员工作中,实施首席专家带技术专家的方式,首席专家起技术引进示范作用,负责面上的工作;技术专家抓落实,负责点上的工作,上下联动,点面结合。专家与乡镇两级科技人员组成课题组,采取手把手、传帮带的方式,培养本地的科技特派员,扩大服务范围,提高科技服务成效。如派驻遂昌的老师,服务当地的乡村旅游产业和林下生态养殖产业,扶持了山区林下经济产业的健康发展;派驻庆元、江山、衢州的老师,为山区竹产业和经济林产业提升服务,对浙江山区特色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起到了积极作用。

2.项目支撑与保障

要真正发挥科技特派员的作用,必须有项目支撑。一方面科技厅、学校和地方给每位科技特派员设立启动基金;另一方面学校和各地合作,积极申报争取科技项目,将每位科技特派员安排在研发推广科技项目中,共同实施促进当地林业增效、林地增收。5 年来,共争取并实施科技特派员项目110 个,项目总经费达5 800 余万元,有效促进了地方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且为学校和教师了解林业生产科技需求、提高基层创业能力搭建了平台,同时,也为教师积累实践经验和提高授课水平,为学习提供实践基地和提高动手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结合浙江省委、省政府有关科技特派员工作政策文件,浙江农林大学制定了一系列鼓励科技特派员在农村建功立业的政策,明确规定科技特派员下派期间,其行政关系、职务、待遇等保持不变,工资、奖金、福利从优,并对科技特派员实行人身保险;鼓励科技特派员领办科技企业,组建利益共同体,通过技术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技术入股或技术承包等形式参与产业发展。由于政策给力,教师在安排好工作后下基层的积极性很高,并真心实意地为基层服务,在基层创业,为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活力。各派出单位可根据其工作表现,结合本单位实际,在年终考核评优中优先考虑,并享受相应的考核奖。其中,被评为市、省或国家级优秀特派员的,考核奖可酌情增加。对列入市科技计划的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项目,派出单位要在年终业绩考评、核算等方面视同为由本单位牵头承担的市级科技项目对待。对在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中成绩突出的专业技术人员,符合专业技术

职务任职资格申报条件的,优先推荐。

3.创新校县合作机制,搭建法人科技特派员合作支撑平台

从20 世纪80 年代开始,浙江农林大学就与遂昌县开展了科技合作,法人科技特派员建立后,更以接力、辐射、繁殖等模式为内容,集一个法人单位的优势人才与技术力量,服务一个县域的社会经济发展。目前已初步形成个人特派员结对项目、团队特派员服务产业、法人特派员支撑全县的遂昌法人科技特派员工作机制。建立了学校和地方双方党政一把手定期会议机制,双方领导的多次互访进一步促进了县校之间的合作,建立了学校科技处、二级学院与县科技局、农业局、林业局、环境保护局、旅游局以及相关乡镇等的对接交流机制;成立了浙江农林大学和县政府科技特派员办公室,承担着双方技术人员的日常联络工作;围绕遂昌的6 大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与相关企事业单位和经营大户共同建立了12个科技合作与示范基地、6 个专业合作社。浙江农林大学法人科技特派员运作方式,并在浙江省内率先举行了法人科技特派员启动仪式,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合作以来,双方共同承担了国家星火重点项目“毛竹低产低效林综合生产能力提升关键技术推广”、国家农业成果转化项目“优质阔叶用材树种资源培育关键技术中试与示范”等35 项,进入生产应用阶段的有12 项。其中,张齐生院士领衔竹炭研究推广团队,与遂昌县文照竹炭有限公司联合攻关实施的“竹炭生产关键技术、应用机理及系列产品开发”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这一成果已开发出7 大系列300 多种产品,成果辐射到浙江衢州、遂昌及福建建瓯等地,形成了竹炭产业集群,在竹产区建成20 多条竹炭示范生产线,年产竹炭10

万t,产值20 多亿元。

4.提升创业技能,完善利益机制

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 篇7

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 把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摆在重要战略位置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农业科学技术水平决定农业生产力水平, 农业科技进步程度决定农业现代化程度。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 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农业科技发挥了关键支撑作用。特别是新世纪以来的粮食生产“八连增”、农民增收“八连快”, 科学防灾减灾成效显著, 科技增粮增收功不可没。2011年粮食单产增加对总产提高的贡献率达到85.8%, 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4.5%, 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3.5%, 农业科技已成为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

今后一个时期, 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任务更加繁重, 耕地和水资源紧缺、农业生产成本上升、青壮年劳动力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等问题日益突出, 农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和风险更加严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根本依靠是农业科技的创新和应用。农业科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 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 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性力量。我们要深刻领会中央1号文件精神, 科学把握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的一系列新论述、新思路、新举措。

在农业科技的定位上, 中央1号文件明确指出, 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 根本出路在科技;要坚持科教兴农战略, 把农业科技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这就进一步指明了, 我国已到了必须更加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历史新阶段。在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加剧的情况下, 通过科技进步实现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把农业发展建立在创新驱动的基础上, 是现代农业发展最重大、最关键、最根本的出路和措施。

在农业科技的定性上, 中央1号文件明确强调, 农业科技具有显著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 要大幅度增加农业科技投入, 保证财政对农业科技投入增幅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 逐步提高农业研发投入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 建立投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这就进一步明确了在推动农业科技发展上, 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财政要承担主要责任的基本政策取向。

在农业科技的定向上, 中央1号文件明确强调, 要面向产业需求, 着力突破农业重大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 切实解决科技与经济脱节问题。这更加明确了农业生产要依靠科技、农业科技要服务生产的要求, 更加明确了农业科技创新的方向。为此, 要坚持产业需求导向, 切实解决科技与生产“两张皮”的问题, 大力推进农业科技与农业农村经济的融合。

目前, 无论与建设现代农业的要求相比, 还是与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农业科技发展还存在不小差距。主要表现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创新成果依然不足, 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水平依然不高, 农技推广服务能力依然薄弱, 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依然滞后。我们要进一步增强加快农业科技创新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 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科技发展道路, 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 推动农业科技跨越发展, 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注入强劲动力。

二、科学把握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的目标任务, 力争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新突破

中央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作出了明确部署, 关键是要抓好落实。总体要求是:立足我国基本国情, 遵循农业科技规律, 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首要任务, 把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作为主要目标, 把增产增效并重、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生产生态协调作为基本要求, 加大投入力度, 完善体制机制, 强化联合协作, 不断加快农业科技创新, 努力强化农业技术推广服务, 大力加强农业人才队伍建设, 不断提升农业科技对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保障能力、对农民持续增收的支撑能力、对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引领能力, 到“十二五”末, 使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5%以上, 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0%以上。

现阶段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 要力争实现五个新突破。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尤其是种业创新有新突破。正确把握农业科技创新的方向, 既要着眼长远发展, 超前部署农业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 力争在世界农业科技前沿领域占有重要位置;又要从现实紧迫需求出发, 着力突破重大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突出抓好农业科技创新的重点, 大力发展现代种业, 以高产、优质、多抗、专用为导向, 培育一批具有重大应用价值的突破性农业新品种。推动科研机构与商业化育种、与开办的种子企业“两个分离”, 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 大力支持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做大做强。加强农机农艺融合、农业防灾减灾、节本增效、资源环境保护、农产品加工与质量安全等关键技术研发, 切实解决农业产业发展的瓶颈制约。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探索建立产业需求导向的立项机制, 完善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要考核指标的分类评价机制, 强化农科教紧密结合的大协作机制。

加快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尤其是健全基层农业公共服务机构有新突破。乡镇农业公共服务机构是贯彻落实党和国家“三农”政策的最基层机构, 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防控动植物疫病、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最前沿阵地, 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依靠力量。要按照强化基层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的要求, 加快健全基层农业公共服务机构, 明确公益性定位, 细化公益性职能并落实到每个工作机构和每位农技人员身上, 确保农技推广、动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职能有效履行。进一步完善乡镇农业公共服务机构管理体制, 实现管人与管事的有机统一, 发挥县乡农技推广服务机构的整体功能, 提倡服务在乡、管理在县。引导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社会力量开展农技推广, 加快构建以公益性推广机构为主导、其他服务组织广泛参与的“一主多元”农技推广服务体系, 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

加快改善农业科技工作条件尤其是乡镇农技站条件建设有新突破。今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要求, 乡镇农技人员工资待遇要与当地基层事业单位人员工资收入平均水平相衔接, 2012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基本覆盖所有农业县, 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条件建设项目覆盖全部乡镇。“一个衔接、两个覆盖”, 这是广大农技人员长期期盼的大政策、好政策, 一定要抓好落实。要推动落实基层农技人员工资倾斜和绩效工资政策, 提高待遇水平。努力争取在基层农技推广工作经费上有大的突破, 实现按照种养规模和服务绩效安排推广工作经费, 并争取列入财政预算。加强乡镇农技站条件能力建设, 做到“四有”, 即工作有场所、服务有手段、下乡有工具、经费有保障, 切实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努力争取大幅度增加农业科技投入, 加大对农业科研的稳定支持力度, 提高公益性农业科研机构保障水平。持续改善农业科研条件, 加快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加快先进实用农业技术推广尤其是农业防灾减灾稳产增产重大实用技术普及应用有新突破。减灾就是增产, 要继续依靠科学技术防灾避灾减灾。及时发布针对性强的抗灾减灾应急预案和技术指导方案, 加大关键技术的推广应用力度。

适应生产环节、农时季节、重点区域和重点品种的需求, 依托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粮棉油糖高产创建示范片、园艺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畜禽水产规模化养殖场等, 组织发动广大科技人员下乡、进村、到场、入户, 开展有针对性的技术服务, 实现对农业大县、重点乡村全覆盖, 提升农业科技成果的入户率和到位率。推动大幅度增加农业防灾减灾稳产增产关键技术良法补助, 重点推广普及玉米地膜覆盖、水稻大棚育秧、小麦“一喷三防”、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动物疫病防控等关键技术, 努力实现抗灾夺丰收, 支撑粮食和农业稳定发展。

加快农业人才培育尤其是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有新突破。加快农业科技创新, 基础是人才。要把人才培养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全面实施现代农业人才支撑计划。加强农业科研优秀人才及创新团队建设, 依托现有重大科研计划、项目和基地建设等途径, 重点培养一批中青年农业科研优秀人才, 逐步形成以科研优秀人才为核心的优势创新团队。加强农技推广人才队伍建设, 选送基层农技骨干到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深造, 强化基层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和素质提升。实施农技推广服务特岗计划, 引导和鼓励高校涉农专业毕业生到县、乡农业公共服务机构工作, 使基层农技推广“后继有人”、充满活力。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 依托各类农业职业院校、农民教育培训机构、推广机构与涉农企业, 分类型、分层次、分领域大规模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 加快培养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农业服务人员、农村社会管理人员和生产经营主体。着力培育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主体, 促进农民向职业化发展, 切实解决好“谁来种地”的问题。

三、扎实开展“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 推动农业科技创新重点工作落到实处

今年是落实中央关于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全新部署的第一年。为了确保开局良好, 农业部决定在全国开展“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 以“科技进村入户, 助力增产增收”为主题, 广泛开展农业科教大联合、大协作、大会战, 动员组织农业专家和农技人员深入生产一线, 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到田。

一是强化自主创新, 重点抓好一批农业科技项目。关键是立足产业需求, 加快提升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大力推进农业科技与农业农村经济紧密结合。要依托公益类农业行业科研专项等科技计划和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 围绕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 新启动一批农业科技项目, 大力组织联合攻关, 重点加强农业基础性公益性研究, 加大关键技术的攻关与集成配套, 在农业科技前沿领域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重大应用价值的核心技术。推进农业科研院所建设, 启动实施“现代农业科研院所建设行动”, 加快建立“职责明确、评价科学、开放有序、管理规范”的现代科研院所制度, 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保障。

二是强化科技服务, 重点推广一批良种良法。重点遴选一批主导品种和轻简化的实用技术, 采取科技手册、技术明白纸、广播电视、科技书屋、手机网络等形式普及与传播, 加快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变为现实生产力。建立农业科研与推广的对接机制, 由农业专家组成专家团队, 定点联系农业大县。同时, 依托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 在全国普遍实行“农技人员包村包社联户”, 开展全方位科技服务, 帮助农民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在粮食主产区、经济作物优势区和重大病虫源头区大力推进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 重点扶持一批骨干组织, 培训一批植保科技员, 集成应用绿色植保技术。实施超级稻、东北玉米增产科技行动, 促进粮食增产增效。

三是强化种业发展, 重点培育一批骨干种子企业。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 制定实施农作物种业发展规划, 加大对种子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扶持一批骨干种子企业, 探索建立育繁推一体化的商业化育种新体系, 充分发挥企业在品种培育、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中的重要作用。加强优势制种区种子基地建设, 加快实施种子工程、综合开发、新增千亿斤粮食等项目, 在西北、西南、海南等优势制种区建设一批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集约化种子生产基地, 开展良种引进和展示示范, 加快新品种推广步伐。加强种子供需调度, 做好品种和区域调剂, 组织开展种子执法年专项行动, 严把品种审定、市场准入、制种基地和质量检测四个关口, 确保生产用种安全。

四是强化高产创建, 重点建设一批高产稳产县市、乡镇。大规模开展粮棉油糖高产创建, 通过集成技术推广、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农业生产方式创新等措施, 示范带动大面积均衡增产。继续选择基础条件好、增产潜力大的县 (市) 、乡 (镇) 实施整建制高产创建, 在有条件的地 (市) 开展整建制创建试点。推进高产创建示范片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各种社会化服务组织相结合, 改善高产示范片生产条件, 提高粮食生产在农资供应、耕作收获、生产管理、病虫防治等方面的组织化程度。大力开展“菜篮子”产品标准化生产创建活动, 新建一批蔬菜水果茶叶标准园、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水产健康养殖标准化示范场, 实现标准化生产技术全覆盖。

五是强化技术培训, 重点培训一批农村科技人才。加强基层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 对一批有突出贡献的基层骨干农技推广人员进行重点培养。加强农业实用技术培训, 充分利用冬春农闲季节, 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农业科技大培训, 提高农民的科学种养水平。面向农机化管理和科学技术应用, 开展技术推广培训, 培养一批实用技术人才。组织“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在产粮大县建立新品种展示点, 举办良种良法高产技术培训班, 提高良种普及推广率。

农业科技园推广方案 篇8

同时,农业技术推广又是一项综合性、开拓性很强的工作,种子公司应放手推广经营性开发成果,发挥龙头企业、组织的技术推广功能。种子管理站应在推广服务体系上有大的举措,而当务之急是加强科技培训,培训大批农民技术员,特别是先进实用的农业技术的培训,只有这样才会有活力的基层农民专业技术协会的产生,才会有公司新产品新技术最先推广的科技示范户的产生,也才能更快地把企业物化的技术辐射到千家万户,这是农村发展、农民致富的基础。因此,只有具备强大市场敏锐性及实用先进的产品和技术的种子公司的参与,我国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才是一个完善的体系。那么,种子新品种,科技成果推广的通道应当是:

建立专业组织机构由种子管理站技术人员、种子经营户及科研部门联合成立推广服务中心,推广服务中心人员应培训成多面手,既懂育种又了解栽培技术还有一定的营销攻关能力。然后在每一个乡镇挑选当地有关部门(如乡农技站或种子经营户)的2人—3人聘为推广技术辅导员,明确其责权利。再在每个示范推广点培养2名—5名农民技术员,具体指导。

成立种子管理站自己的农技培训机构,依托种子公司及科研部门的技术、品种、人才,特别是市场敏感性的优势,招收农业职业中学毕业或相当文化程度的农村青年,每年集中培训1个—2个星期,也可与相关部门结合起来对基层推广人员进行培训提高。通过他们把种子站的或种子公司引进的新品种新技术推向农村。可以预见,培训的大批农民技术员将会成为种子站的科技示范户,同时他们散布各地形成的网络,也是种子站或者种子公司科研新产品新技术新成果检验中信息反馈的有效途径。

建立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推广基地,充分发挥基地的龙头带动和科技示范窗口的作用,力争做到“办好一个基地,振兴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群众”。大胆参与探索“公司+农户”的农业产业模式,逐步实现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产学研一体化的发展格局。要切实做到重心下移,不拘形式,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积极参与实施农业品种、技术、知识更新工程”等项目,走农科教结合之路,向农民传授农业产业化、市场营销、农产品加工等新知识和农业实用新技术,开展应用型科研和科技推广,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为地方经济提供更为直接有效的服务,推动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有了大批的具备市场意识的农民技术员,就可建立由一批新品种新技术示范点组成的集技术培训、试验示范、技术服务为一体的推广示范网络。根据不同示范点的生态条件和当地实际基础,研究完善不同的试验示范推广模式。不同的示范点、不同的模式可以探索不同的推广开发体系,或以公司为主或以当地种子部门为主。在政府支持下,与各级推广部门结合,统一供种、统一供肥、统一培训、统一田间管理、统一栽培模式(同一个点)统一服务。在条件成熟的不同生态区建立种子站自己的农业科技示范园,解决政府建立的农业科技示范园“等米下锅”的问题。

上一篇:中学教师队伍情况的调查报告下一篇:物理新课程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