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科技园

2024-07-03

现代农业科技园(共12篇)

现代农业科技园 篇1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充分发挥科技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撑引领作用,近日,江苏省科技厅启动建设了第二批省级现代农业科技园,主要围绕现代农业重点发展设施蔬菜、苗木花卉、特种水产、滩涂资源开发等领域,建设10家现代农业科技园区。这批园区将作为科研机构与企业、农户产学研合作的重要基地,促进农业新技术的研发及示范推广。预计园区建成后将示范推广农业新品种50~60个、新技术80项以上,园区内高效农业面积比例将达到95%以上。

信息来源:ht t p://www.j st d.gov.cn

现代农业科技园 篇2

一、目前柬埔寨种植水稻的简况

柬埔寨是一个农业国家。整个国家的土地面积相当于中国广东省的面积,农业主要以种植水稻、木薯、橡胶为主。由于柬埔寨当前农业水利建设的落后,所以水稻一年只能种一季,几乎靠天吃饭,水稻种植后又缺乏科学的管理,因此产

可永久性买下可种植水稻的地之一

量极低。柬埔寨全国水稻每季的平均产量每公顷约2.8吨,有些地方采用引进越南插秧种植法,则每公顷每季最多可出产4-5吨稻谷。另外,由于柬埔寨碾米加工业的落后,柬埔寨除了本国自用外,多余的稻谷几乎全部被泰国和越南两国的米商收购。2010年柬埔寨能达到出口标准的大米只有5万吨,但是2010年柬埔寨全年出口稻谷量达到了380万吨,这距离洪森总理要求农业部在5年内大米出口年100万吨的差距很大。可见,在柬埔寨投资种植水稻和碾米加工厂的发展前景很好。

另据柬埔寨农业部有关部门统计,2010年柬埔寨的蔬菜和肉类仍有40%需要从邻国进口。因此,在投资种植水稻的同时,可以发展养殖业和种植其它经济作物。

二、投资规模和经营范围

1、购置柬埔寨农民的永久性土地

在距柬埔寨首都金边市190公里的磅通省购置10000公顷可种植水稻的土地,每公顷土地价约1500美金,如购置10000公顷土地,累计土地购置款约1500万美金。

本会亲自考察

2、购置10000公顷土地种植水稻,每年1季需耕田拖拉机800型8台,插秧机20台,联合收割机10台及配件约30万美金。如果年种2季,农机具配置费为60万元美金。

3、水利建设

如果在柬埔寨每年种3季水稻,10000公顷农田的水利建设需投资约400万元美金。如筑2.5米高、路面约6米宽的主干道,主干道内挖蓄水湖和环路河,田内纵横水渠,二座水泵站和田间的小水闸等。水利建设的资金可以逐步建设分批投入,开始可以先年种水稻1季或2季,少量排洪水利投入每公顷约150美金。

4、投资建造一次可存放1万吨稻谷的仓库兼晒谷场,建造费用约100万美金。

5、如果资金允许,可投资一家年产10-20万吨级的碾米加工厂(投资碾米设备待询价)。

6、经营范围:农业种植(水稻、蔬菜、水果及经济作物)

养殖业(猪、牛、鸡、鸭和鱼)

农产品加工业(碾米厂、饲料厂及冷冻厂)

物流产业(仓储及批发市场等)

国际贸易

按照中方投资规模和经营模式估计,公司将能够成为柬埔寨国家级的第一家现代化农业产供销一条龙的科技园,柬埔寨总理府和农业部将鼎力支持。

三、购买土地和成立公司的程序1、10000公顷土地将以持柬埔寨身份的名义购买(境外公民三个月内办妥柬埔寨身份证,费用5.5万美金),一旦购买成功,该土地将永久性的属于个人所有。一旦拥有此地,可以随时买卖,向银行抵押贷款。

2、在柬埔寨成立(注册)公司的程序 a.提供柬埔寨银行注册资金存款证明

b.合伙人或持股人的姓名及护照正本,并附上所有合伙人或持股人的4×6相片6张

c.具备以上条件后,到柬埔寨国家商业部申请营业执照,然后持有营业执照到财经部税务局申请税务登记证和附加税批文(VAT文件)以上全部申办时间约3周左右(商务部营业执照1周可领到)。d.土地购买完成后,再办理CDC进出口免税文件。

3、领到柬埔寨商务部营业执照后,以中方注册公司名义委托政府有关部门推荐的服务公司代中方注册公司向地主购买农田。

4、购买土地审批程序和时间: a.当地村长签字盖章 b.当地乡长签字盖章 c.当地县长签字盖章 d.当地省长签字盖章

e.从与服务公司签订土地购买合同并在购买土地的所有资金存入中方在柬埔

寨注册的公司帐号后60个工作日内完成土地购买审批手续

四、经济效益预测

1、目前柬埔寨种植水稻成本为:

a.牛犁地费用37$/公顷,育秧12$/公顷,拔秧25$/公顷,发秧50$/公顷,插秧62$/公顷,施肥20$/公顷,手工收割62$/公顷,全部费用每公顷每季为268$。办科研园与用机械化操作,生产力将大大提高,种植成本也会在幅度降低,成本由原来的每公顷268$降到200$。b.化肥、农药、种子每公顷约400$。c.管理费每公顷约50$。

2、今年柬埔寨稻谷的收购价

越南公司到柬埔寨农民田间收购刚从收割机田间收割的湿稻谷普通的每吨最低价为200$。普通大米每吨420$。

3、每公顷水稻每季产量6吨;如果每年种2季,每公顷年产量12吨。

4、每公顷水稻所用化肥、农药、种子每季约400$。

5、成本累计:

每公顷年种1季水稻所需成本(机械化):

a.200$(种植人工成本)+400$(化肥、农药、种子)=600$ b.10000公顷×600$=600万美金

6、收入

每公顷年种1季水稻的收入:按普通湿稻谷收购价即6吨×200$=1200美金;10000公顷如果年种2季即10000×1200万美金×2=2400万美金;

7、年投资回报率

第一年:2400万(年二季收入)-[1500万(土地购置费)+1200万(年二季的种植成本)+150万(种二季小许的水利改造)+60万(机械设备)+100万(仓库场地)+20万(公司筹建费)+50万(年管理费用)]=-680万美金。

第二年:2400万(年二季收入)-[1200万(年二季的种植成本)+50万(年

管理费用)]=1150万美金。那么种植两年的投资回报率为111%,利润率为59.6%。

第二或第三年再投资400万进行水利建设,那么每年可种三季,多一季就可把400万水利建设投资收回了。三年后每年可得利润:3600万(年三季收入)-[1800万(年三季的种植成本)+75万(年管理费用)]=1725万美金。这样年投资回报率为192%,利润率为92%。

本会亲自到地块考察

根据目前柬埔寨和世界粮食组织的预计,粮食价格将会以10%以上的速度逐年递增。由以上数据不难看出,在柬埔寨投资农业(种植水稻)项目是安全可行的,也是一个三方得利的好项目,柬埔寨政府将大力欢迎和支持,同时也能使当地农民的生活得以改善,而对于投资的企业来说,利润丰厚。

以上由柬埔寨-中国贸易促进委员会提供,何剑平副会长篡稿。

柬埔寨联系电话:00855-99778171 何先生;中国联系电话:*** 何先生。邮箱:32864934@qq.com

现代农业科技园 篇3

关键词:兵团;现代农业;科技创新;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8-00-01

一、农业科技创新转化取得重要成效

(一)农业科技创新成果显著。“十二五”以来,兵团获得国家、部、省等科技成果奖53项。培育出高产优质农作物新品种52个,其中玉米新品种18个,大豆新品种11个,向日葵新晶种9个,小麦新品种10个,棉花新品种19个。此外,还研制出先进实用技术120余项,多项技术成为全兵团的主推技术,其中,“新陆早33号”和“新陆早42号”等棉花品种成为国家农业部推荐的主推品种。

(二)科技示范推广取得明显成效。兵团科技服务工作的实施,加速了农牧业新品种、新机具的引进和推广步伐,使药剂拌种、地膜技术、模式栽培、全层施肥、精量播种、节水灌溉、种子包衣、化除化控、大马力农机具和奶牛养殖等320多项实用新技术和一批先进科技成果得到了人面积应用,累计推广各种农作物优良品种覆盖面积达650万亩,良种普及率达到100%,创造社会经济效益180多亿元,加速了科技成果和适用技术推广的步伐,为兵团团场的科技进步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三)科技竞争力得到明显提升。。“十二五”以来,兵团已具有国家博士后工作站、国家节水试验基地、国家棉花工程中心良种繁育基地各1个;拥有绵羊育种、节水灌溉、农产品监测、农业信息化等4个国家挂牌重点领域,是国家优质棉良种繁育基地;同时通过科技项目和技术合作共建了一批“可学、可看、可推广"的科技示范基地和试验站,如兵团农十师184团高纬度棉花示范基地、兵团农七师130团农作物(棉花、小麦、玉米)示范基地、兵团农五师87团葡萄示范基地、兵团农九师170团沙棘示范基地、兵团农二师库尔勒垦区农业科技园区等,有效地带动了区域的农业发展。

二、科技示范推广工作的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协调,创新服务机制。一是与兵团相关的师、团场组成了科技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双方组成联合工作组定期检查科技服务工作进展;二是实施了“双向选择、合同管理、利益共享”的科技服务的“组织管理”机制,推动科技与生产要素的有效结合,促进了科技服务工作的有效开展;三是结合兵团团场生产实际,集成农牧业新技术,实施了以科技示范带动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的工作模式。

(二)创新科技服务工作模式。创新成果转化模式,是先进的农业科技成果和实用的农业技术尽快被团场职工掌握的有效途径。创新和完善了科技服务的“工作模式”。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探索和开展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模式。促进了区域特色产业的发展,取得了良好效果。

(三)加强团队建设,促进成果推广近年来。兵团通过组织“科技服务专家团队”通过深入服务团场,与广大干部职工、技术人员加强沟通交流,瞄准地方优势特色资源开发,针对解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大力推广各项农业新技术、新成果,加速企业技术进步和成果转化应用,培育壮大了一批优势特色产业,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三、大力实施农业科技创新,不断增强对兵团现代农业的支撑、推动和引领能力

加快农业科技进步与创新,是积极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围绕兵团实施“节水灌溉示范基地、农业机械化推广基地、现代农业生产基地"建设的工作要求,大力加强以农业科技成果推廣和转化为主体的科技服务工作,不断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水平,积极推动兵团农业现代化建设全面发展。

(一)以“科技人员团场服务”为平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根据兵团区域主导产业和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科技、人才资源优势,主导产业全程服务,科技服务与技术推广密切结合,多种形式帮助团场发展生产,为兵团优势产业发展壮大提供全方位、全产业链科技支撑与服务。采取科技服务专家“长期驻点服务”与技术咨询专家“短期咨洵”结合形式,实施和进一步完善“科技服务专家团队”为主的科技服务和技术成果推广模式。

(二)依托科技资源优势和技术支撑,大力推进农业科技推广创新。立足兵团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在农业节水、农业机械装备研发以及细毛羊新品种培育、农作物新品种选育等方面的优势,加大种植业、养殖业和园艺业三个“十大”主体技术的推广力度,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升区域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三)以科技项目做支撑,积极培育科技服务创业示范基地。科技示范基地建设要与农产品基地建设相结合,与新品种和农业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相结合。围绕兵团农业发展的重点、产业布局、发展现状,结合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中的科技需求,利用科技项目的实施,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培育建设特色明显、有规模、有效益、无公害及绿色的农、林、牧等科技服务示范基地,发挥科技示范基地在区域问的辐射、示范、带动作用,推动兵团农业科技创新、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和转化工作再上新台阶。

(四)加强组织管理,创新工作方法。进一步完善服务管理,不断探索科技服务人员工作的组织管理方法;进一步完善科技服务人员考核评价体系管理,对科技服务成绩突出、效益显著、对生产带动作用明显的科技服务专家团队、科技服务人员给予适当的表彰和奖励。同时,对达不到考核目标者,要及时进行调整。逐步形成一套操作性强、规范化的科技服务工作管理制度。

参考文献:

[1]曾业松.科特派制度创新的实践指导意义[J].中国农村科技,2009(4):29—32

[2]叶凯,任红松,黄娟,等.新疆科技特派员制度运行模式分析与探讨[J].农业科技管理,2007,26(5):75—76

现代农业科技园 篇4

(一) 中国城乡老龄化现状

到2013年底, 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近2亿, 其中高龄老人2300万, 有关专家预测, 到2050年, 中国老龄人口将达到总人口数的三分之一。老年人口的快速增加, 特别是80岁以上的老人和失能老人年均100万的增长速度, 对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居住环境、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精神文化等需求日益凸显。

(二) 养老产业发展

日趋严峻的养老问题也催生了养老产业的蓬勃发展。养老产业是一个很庞大的产业链, 涉及到老年护理服务和设施行业、老年教育、老年旅游、老年金融等各个领域。当前我国的养老产业刚刚起步, 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对高端养老的需求正快速增长。

最近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 提出到2020年, 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 提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进入养老服务产业集群, 发展养老服务网站、养老服务消费市场。政府深刻认识到我国养老服务体系面临的巨大压力, 随着中国即将进入快速老龄化阶段, 发展养老事业具有国家战略高度。

“银发产业”催生投资机会。当前中国部分行业已开始涉足养老产业, 在北京、上海、深圳、江苏、东北等多地已经具备部分高端养老项目在运营, 且日本、美国等国多家护理、医疗企业等养老产业相关公司开始向中国市场拓展, 中国亦有多家上市公司开始涉足养老产业。对中国经济而言, 养老可谓为数不多的朝阳产业之一。

目前, 中国已有上市公司涉足养老产业。养老地产:世联地产、天辰股份、上海三毛、金陵饭店等;医疗护理:天士力、恒瑞医药、康缘药业、利德曼、乐普医疗等;老年食品及日常用品:汤臣倍健、光明乳业、承德露露、海南椰岛、克明棉业、上海家化、卫星石化等;养老服务与用品:双箭股份、奥维通信、大族激光、蒙发利;养老保险:中国平安等[1]。

二、现代农业科技

(一) 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园

现代农业科技园主要发挥了传统农业向现代新型农业转变的典型示范作用, 探索传统农业向优质、高效、高产、创新的现代化农业的途径, 发挥了为现代农业服务的整体服务功能。

以国内某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为例, 现代农业科技园是一个集生产、旅游、示范、科教于一体的绿色生态园, 园区规划面积约3000亩, 分为高档花卉、水生植物、无公害蔬菜、优质果林、绿化苗木、农产品加工及商业贸易等若干个小区。功能设施包括全自动智能温室, 自动卷帘日光温室, 标准钢塑大棚, 现代化组培室, 种球专用冷库, 综合科技馆, 观光休闲园等[2]。

(二) 以观光农业为例展现现代农业科技新兴产业模式

观光农业是传统农业与现代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新型交叉性产业, 也是现代农业科技新兴产业之一。它既有生产性功能, 也有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为人们提供观光、休闲、度假的生活性功能。观光农业作为现代农业科技产业的一部分必将向着主题化、休闲化、生态化、人文化、科技化等方向发展[3]。

经过几年的发展, 我国观光农业涉及农林牧副渔各个行业, 出现了观光农园、农业公园、教育农园、森林公园、民俗观光村等各种类型的观光农业项目, 已基本形成了传统型观光农业、都市科技型观光农业、度假型观光农业共同发展的格局。

观光农业作为农业与旅游业、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相互渗透与融合所形成的一种新型旅游产品形式, 其发展必然会带动农业及农村相关产业的发展, 从而有利于综合开发与利用农村资源, 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 增加就业机会, 提高农民收入, 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4]。

(三) 现代农业科技推动新农村建设

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在推动新农村建设方面的作用可归纳为以下几点:培育和完善农村市场, 推动农村产业化结构的升级, 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有利于发展新农村休闲旅游市场, 促进当地产业升级, 经济收入增加, 提升地区知名度;倡导城市中老年人回归农村休闲、养老、度假, 通过城市向农村的服务业转移, 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共建和谐社会;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 提高农村人口的就业率;加强农村人口的教育文化普及, 提高农村人口素质;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标准和农民受益水平, 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加强农村与社会的交流和学习, 形成城乡无缝连接, 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四) 养老产业与现代农业科技产业结合

现代农业科技与养老产业存在诸多契合点, 同时也不难看出, 两者的契合点更多的来源于养老产业面向的老龄人群的诉求, 老年人所需求的健康食品、生态环境、休闲体验、回归自然……创造了两者结合的机遇, 同时也为现代科技农业探索了一条新的发展方式。

以养老产业中的养生健康休闲为例, 现今市场上的养老公寓、养老社区单纯的靠一些健身、休闲 (乒乓球、台球、象棋) 的附属设施虽然可以让老年人“打发时间”, 但老年人没有老有所成的心理成就感。通过对老年人的生活需求调查, 我们不难发现, 老年人在退休后如何丰富完善日常生活, 甚至发挥余热, 实现自身社会价值是首要解决的问题。部分养老机构、社区开设大量的棋牌室, 填补了老年人大量的时间, 但并不利于其休养生息。通过与现代农业的结合, 将现代农业中的观光农业引入到养老产业中, 甚至为老年人提供小块耕地, 耕种蔬菜、花卉, 既为其找到了“工作”, 锻炼了身体, 且能让子女们吃到自己耕种的蔬菜, 也是对其年老后社会价值的肯定。同时, 观光农业的引入也大大改善了养老综合体的生态环境, 带动了区域内部的旅游发展。

三、农业养老基地概念性模型建立

(一) 模型概述

以“自然生长”为外在体现, “科技人文”为内涵, 采用全新的设计理念, 以农业板块中的各种果林、树木为“底色”, 科技农业种植观光、科技农业养殖观光为隐含亮点, 对地块内原有的山、水、树、坡地、农业与养老产业集聚形态进行系统梳理, 使养老基地与自然环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实现自然环境与城镇发展的良性互动循环, 让“农业养老基地”成为一座在自然中“呼吸”、“生长”出来的, 生态环境一流、建筑尺度宜人、科技内涵丰富、配套设施齐全, 适宜养老养生、农业科研、休闲观光体验的生态产业基地、养老回归的美丽田园。形成集生态观光休闲农业、科技农业产业、养生养老社区 (养老地产) 、养老相关产业 (服务业、信息业、制造业等) 四位一体的产业发展格局。

(二) 养老产业与现代农业相结合内容点睛——农业养老基地中的农业休闲园区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 城市化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完全过剩, 尤其是城市人群对都市生活的厌倦, 对乡村生活的向往, 返璞归真、田园牧歌, 使得农业从提供农产品向提供农业服务的方向转变。而台湾地区在这一产业上, 恰好具有专业的发言权。台湾地区休闲农业始于1980年, 经过30多年的发展, 台湾休闲农业己经成为融合农业教育、农业旅游、农业科技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农业发展形式, 形成台湾农业发展的主流模式。

台湾“精致”农业推广平台:建立台湾产农产品展览园与展销中心, 内容包括台湾水果、高科技农作物等特色产品。突出台湾农产品在品种、外观、品质等各个方面的特点, 并通过观光旅游、知识科普、产品销售三者综合于一体的运营手段, 形成台湾农产品推广示范的最佳场所。

风情农庄“艺术村”:充分体现出休闲农业的精髓:“生产—生态—生活”, 是农业与文化产业的最协调交融, 这里以世界各国知名且具有鲜明特色的农庄建筑文化为主题表达方式, 以乡村人文风情为主题内涵。多样丰富的园区景观, 提供更多非凡感受。这里以农庄的形式, 因此体验功能还包括农活体验、农家周末派对、私人聚会及主题摄影等活动。

花草茶坊:其中包括花草茶料理馆、花草茶DIY制作坊、花草茶音乐厅、花草茶美容中心等, 以台湾花草及茶叶等为主题, 打造独一无二的花草茶文化。

国际农业文化交流中心:可以举办中国生态观光农业博览会, 以生态观光农业为载体, 融合农产品交易、农业科技博览、农业新技术与新思想交流为一体的综合性农业主题博览会。使之成为中国生态观光农业的重要展示窗口和两岸农业文化及服务的交流平台。

四、总结

将养老产业与现代农业相结合, 从“小城镇建设”的高度整体统筹项目发展, 能够全面拉动地方经济建设、解决当地人口就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从而有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中旭国际敬老产业基金, 以中旭鸿基投资有限公司作为其执行机构, 已发展成为具有雄厚实力的资源平台。中旭以敬老产业为依托进行产业整合, 以政策、经济、社会领域的资源和创新优势, 为各地政府的产业科学发展提供全方位服务, 并在全国各地建设“中旭养老产业综合体”项目 (简称综合体) 。综合体是以产业集群带动科技、农业、教育、文化、医疗、旅游及养老等产业项目的协同发展, 为地区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做出实际贡献, 实现当地以人为本、全面统筹的可持续和谐发展目标。目前在现代农业科技与养老产业结合方面已经建立起海峡两岸养老示范基地与海峡两岸现代农业示范基地两个即将落实的项目模型。

海峡两岸养老示范基地与海峡两岸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的建设, 通过海峡两岸的资源优化整合, 形成多元化产业发展平台, 树立两岸合作示范项目, 强化项目核心价值, 从而形成对全国及港澳台地区的品牌影响力, 实现多方共赢, 体现项目的价值最大化。

依托两项示范基地作为“小城镇建设”发展模型, 促进两岸养老与现代农业理念的融合, 进一步加速国际和港澳台地区资源、管理团队与人才的引进, 从而探索一种两岸合作养老、两岸合作农业的新模式。

摘要:随着养老产业的不断发展, 养老不再局限于单一的“养老院”托养体现形式, 居家养老服务、养生养老、候鸟式养老等创新产业模式越来越引人注目, 当我们把关键词落在与养老产业相关的“体验”、“健康”、“生态”、“旅游观光”等等, 不难发现与另外一个产业有着密切的契合之处, 那就是现代农业产业。本文通过对养老产业的发展形式分析、现代农业产业的创新形式以及两者密切关联部分的初步探索, 分析两者结合的可行性与科学性, 进而打造一个养老产业基地与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园结合新型“农业养老基地”模型。

关键词:养老产业,现代农业科技,综合产业园,城乡建设

参考文献

[1]中国行业研究网.2013年国内养老产业发展前景分析预测[EB/OL].http://www.chinairn.com/news/20130923/10220678.html, 2013-09-23.

[2]张长海.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创新发展模式探索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 2012 (11)

[3]王婉飞, 王敏娴, 周丹.中国观光农业发展态势[J].经济地理, 2006 (9)

现代农业科技园 篇5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厅(科委):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全国农业科技大会”的精神,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我部在广泛征求各有关部门和地方意见的基础上,依据《农业科技发展纲要》的总体部署,制定了《农业科技园区指南》和《农业科技园区管理办法(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按照《农业科技园区指南》和《农业科技园区管理办法(试行)》的具体要求,做好农业科技园区的申报与组织实施工作。《农业科技园区申报书》、《农业科技园区总体 规划》和《农业科技园区实施方案》须经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审核后,报送园区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科学技术部农村与社会发展司。

农业科技园区采取先行试点、总结经验、稳步推进的运行方式。首先选择一批基础较好、符合农业科技园区基本条件和要求的园区进行试点。运行一段时间后,按照《农业科技园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考评与验收,达标者正式挂牌。然后总结经验,安排第二批、第三批园区的评审与批复。经研究,定于2001年8月初组织专家评审首批试点园区。

联系人:

曹一化 金逸民 电话:010-68515544-1424 传真:010-68512647 于双民 陶劲松 电话:010-68511009 传真:010-68511009 E-mail: jinym@mail.most.gov.cn taojs@yeah.net及taojs@elong.com

附件1:农业科技园区指南

附件2:农业科技园区管理办法(试行)

二00一年七月六日

附件1:

农业科技园区指南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全国农业科技大会”的总体部署和《农业科技发展纲要》的具体要求,建立一批符合21世纪现代农业发展方向、对不同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较强示范带动作用的农业科技园区,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加速农业由主要注重数量向更加注重质量效益的转变,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指南。

一、农业科技园区是我国新阶段农业发展的现实需要

我国农业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整体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加速农业产业化与现代化进程,必须加强科技引导与示范。农业科技园区作为农业技术组装集成、科技成果转化及现代农业生产的示范载体,是我国新阶段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的必然选择。

农业科技园区以技术密集为主要特征,以科技开发、示范、辐射和推广为主要内容,以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为动力,以促进区域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为目标,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效模式。

近年来,我国有关部门和地方建立了一批农业示范园(区)。但是,这些农业示范园(区)存在着一些较普遍的问题,如重复建设,缺乏宏观指导;盲目引进,经济效益不高;产品科技含量偏低,市场竞争能力不强;运行机制不完善,发展缺乏活力等。因此,农业科技园区也是正确引导和规范现有各类农业示范园(区)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

二、农业科技园区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农业科技园区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型模式,是农业技术组装集成的载体,是市场与农户连接的纽带,是现代农业科技的辐射源,是人才培养和技术培训的基地,对周边地区农业产业升级和农村经济发展起示范与推动作用。

农业科技园区把政府指导、企业运作、中介参与、农民受益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政府为园区建设和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进行宏观指导和组织协调,并对园区内企业进行监督,保障农民利益;企业作为园区建设主体,接受政府指导,合理配置资源和进行产业化经营;中介组织开展咨询、评估与培训,并提供各类中介和科技服务;农民以土地、劳动力、资金等入股或通过与企业签订产品购销合同等形式参与园区建设,接受技术指导与培训。(一)指导思想

农业科技园区以市场为导向,先进适用技术为支撑,发挥区域优势,突出地方特色,加强农业技术的组装集成和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传统农业的改造与升级;通过政府引导、社会参与,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完善运行机制,促进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二)原则和目标

农业科技园区的原则是:

1.有利于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应用,提高农业科技整体水平; 2.有利于农业结构的调整和优质高效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3.有利于农业科技企业的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和农业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 4.有利于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建设,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农业科技园区的目标是:

1.实现一批农业技术的组装集成,解决一批影响园区及周边地区农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

2.转化和推广一批农业科技成果,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3.培养和吸引一批优秀人才,建立技术培训与技术服务网络体系;

4.建设50个具有区域代表性和引导、示范与带动作用强的农业科技园区,培育和孵化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型农业产业集团。

三、农业科技园区的基本要求和发展重点(一)基本要求

1.园区要有一定的规模,要求总体规划可行,主导产业明确,功能分区合理,综合效益显著;

2.园区要有较强的科技开发能力,较完善的人才培养、技术培训、技术服务与推广体系,较强的科技投入力度;

3.园区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较显著,对周边地区要有较强的引导与示范作用;

4.园区要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包括地方协调领导小组和园区管理机构),要制定规范的土地、资金、人才等规章与管理制度,要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有利于引进技术和人才、不断拓宽投融资渠道的运行机制。(二)发展重点

我国幅员辽阔,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特别是农业的发展具有显著的区域性。按照我国农业不同区域的资源条件、经济特点和农业产业化发展背景,面向市场,发挥优势,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确定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重点。

1.引导园区优质农产品生产实现产品标准化和经营产业化

根据园区自然条件与经济特点,以开发市场占有率高、国际竞争力强的优质农产品为核心,应用现代农业科技成果,力求种养业“品种新、品质优、结构佳、投入低、效益高”,实现产品标准化和经营产业化,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2.引导园区农产品加工实现高效化和市场化

研究农产品保鲜、深加工及相关配套技术,开发具有民族传统、地域优势、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深加工产品,延长农业产业链,实现农产品的增值增效,切实解决农民增收问题。

3.引导园区设施农业实现生产规模化和专业化

针对设施农业的发展特点与趋势,实现种苗工厂化、规模化生产,种养业规模化、专业化示范,农产品保鲜、储藏、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等,提高设施农业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

4.引导园区农业科技企业实现集团化和国际化

农业科技企业既是科技投入的主体,也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龙头。在兼顾科技优势、区域战略布局、主导产业培育的基础上,逐步引导园区农业科技企业实现集团化和国际化,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团。

四、农业科技园区的组织管理

农业科技园区由科学技术部牵头,联合有关部门成立协调指导小组、办公室和专家委员会等。协调指导小组对园区进行宏观指导。办公室是协调指导小组的具体办事机构,负责处理园区评审、检查、考核等日常事务,设在科学技术部农村与社会发展司。专家委员会负责技术指导与技术咨询,参与园区的论证、评审、考核等。

各园区需成立地方协调领导小组,负责本地园区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工作,落实国家有关政策和地方配套政策,指导本地园区总体规划、实施方案、管理办法与规章制度的制定及实施监督等。各园区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按照有利于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和灵活高效的原则,成立相应的园区管理机构。

园区实行动态管理,即在现有各种类型农业示范园(区)的基础上,由地方政府逐级申报,经专家委员会评审,由办公室报协调指导小组审定并由科学技术部以部发文批复后,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进行试点;运行一段时间后,按照《农业科技园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考评和验收,达标者正式挂牌;挂牌两年后复评,不合格者取消其“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资格。

五、农业科技园区的保障措施 1.各级政府应加大对园区的支持力度

要将园区建设纳入国家农业相关科技计划与地方科技发展计划,并作为农业基本建设的主要内容。

园区内的高新技术企业,经国家与地方科技主管部门批准后,可享受国家与地方高新技术企业的有关优惠政策。

优先支持园区农业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要将园区的技术合作与交流作为国家重点科技合作计划和农业技术引进计划的重点。

各级政府要制定符合地方实际的相关配套政策,努力为园区建设与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2.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

在不断增加中央和地方政府投入的同时,吸引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特别是要积极争取金融部门的支持,逐步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

积极鼓励各类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企业,进入园区投资建设。加强引导农户以土地、劳动力、资金等各种生产要素及以承包、入股等形式参与园区建设。

通过国际科技合作,吸引国外资金,引进先进适用的技术与生产设施、经营管理方法和经验,加快园区建设。3.加强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

要加强引进和培养园区建设急需的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尤其是懂管理、善经营的复合型人才。应通过建立新型的科技人才聘用制度,吸引国内外从事农业科研、教学和推广的优秀人才投身园区建设。应积极与农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合作,推动产、学、研结合。要重视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培养一批农民技术骨干和农民企业家。

4.加强园区科学管理和制度建设

按照本指南的要求,制定《农业科技园区管理办法》。各级政府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园区总体规划、实施方案、管理办法及相应的规章制度,使园区建设有章可循。通过加强园区的科学管理与制度建设,形成有利于园区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的机制与环境。

附件2:

农业科技园区管理办法(试行)

一、总则

第1条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全国农业科技大会”的精神,按照《农业科技发展纲要》的总体部署和《农业科技园区指南》的具体要求,建立一批符合21世纪现代农业发展方向、对不同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较强示范带动作用的农业科技园区,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加速农业由主要注重数量向更加注重质量效益的转变,促进园区的健康、快速和可持续发展以及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定本办法。第2条 农业科技园区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的农业发展的新型模式,是农业技术组装集成的载体,是市场与农户连接的纽带,是现代农业科技信息的辐射源,是人才培养和技术培训的基地,对周边地区农业产业升级和农村经济发展起示范与推动作用。通过园区的引导与示范,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整体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推动传统农业的改造与升级。

二、组织管理机构及职责

第3条 农业科技园区由科学技术部牵头,联合有关部门成立协调指导小组,对园区进行宏观指导。组长由科学技术部主管副部长担任,副组长由农业部副部长担任,成员由科学技术部、农业部、水利部、国家林业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银行司(局)级领导组成。协调指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主要负责处理园区的评审、检查、考核等日常事务,主任由科学技术部农村与社会发展司司长担任。办公室设在科学技术部农村与社会发展司。

第4条 成立园区专家委员会,负责技术指导与技术咨询,参与园区的论证、评审、考核等。

第5条 成立园区地方协调领导小组,负责本地园区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工作,落实国家有关政策和地方配套政策,指导本地园区总体规划、实施方案、管理办法与规章制度的制定及实施监督等。

第6条 各园区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按照有利于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和灵活高效的原则,成立相应的园区管理机构。

三、申报与审批

第7条 农业科技园区的申报对象包括现有农业基地、星火密集区和各种类型的农业示范园(区)。应符合以下条件:

1.符合《农业科技园区指南》的基本要求; 2.已经纳入地方发展计划,经过2年以上建设;

3.园区功能设计合理,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对周边地区有较强的示范、引导和带动作用;

4.已成立园区地方协调领导小组; 5.已建立健全的园区管理机构。第8条 申报程序

1.由园区建设单位经所在地科技主管部门向省级科技厅(科委)提出申请; 2.省级科技厅(科委)进行评审、筛选,经省级人民政府审定后报送科学技术部。第9条 申报材料

1.农业科技园区申报书(附1); 2.农业科技园区总体规划(附2); 3.农业科技园区实施方案(附3); 4.有关配套材料。

第10条 园区专家委员会对申报园区进行论证和评审。

第11条 园区通过专家委员会论证、评审,经办公室报协调指导小组审定后,由科学技术部以部发文批复。

四、考核与管理

第12条 农业科技园区经批复并运行一段时间后验收挂牌。根据园区建设与运行情况,科学技术部组织专家按照《农业科技园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考评和验收,达标者报协调指导小组审定,授予“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并正式挂牌。

第13条 为加强园区的管理,实行报告制度。每年1月底前由省级科技厅(科委)将上园区工作总结等材料报送园区办公室。

第14条 园区实行动态管理。挂牌两年后进行复评,不合格者取消“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资格。

第15条 各级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园区的领导与管理,加大支持力度。

五、附则

第16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施。第17条 本办法由科学技术部负责解释。附1: 编号

农业科技园区申报书 园区名称 申报单位 科学技术部编制 年 月 日

填写说明

一、按要求准确、如实填报。

二、编号由园区办公室统一填写。

三、本申报书中有关项目页面不够时,可加附页。

四、本申报书按A4纸打印。

五、本申报书一式20份。园 区 名 称 园区建设地点

园区建设时间〖〗〖〗原批准单位 管理机构名称〖〗〖〗联系电话 详细通讯地址〖〗〖〗邮政编码 园区网址〖〗http:// 园区负责人〖〗〖〗职称/职务〖〗〖〗出生年月 传真〖〗〖〗联系电话 E-mail 园区联系人〖〗〖〗职称/职务〖〗〖〗出生年月 传真〖〗〖〗联系电话 E-mail

一、园区主导产业:

二、园区现状(园区规模、企业状况、效益情况、主 要建设成果、示范带动作用等):

三、申报理由:(申报单位公章)年月日

四、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科技厅(科委)推荐意见: 负责人:(公章)年月日

联系人〖〗〖〗电话 传真〖〗〖〗Email

五、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政府意见:(公章)年月日 附2:

编号

农业科技园区总体规划 园区名称 申报单位 年 月 日

一、编写内容 1.总体规划提要 2.园区概况

3.园区建设的必要性

4.园区建设的指导思想与总体目标 5.园区的布局、功能与发展重点 6.园区组织管理与运行机制

7.园区投资估算、资金筹措与效益分析 8.园区配套政策与保障措施 9.结论与建议

10.有关附件(必要的图、表及文件等)

二、编写说明

1.按要求准确、如实编写。2.编号由园区办公室统一填写。3.本规划按A4纸打印。4.本规划一式20份。附3: 编号

农业科技园区实施方案 园区名称 申报单位 年月日

一、编写内容 1.实施方案提要 2.目的意义

3.建设现状与工作基础 4.指导思想与总体目标

5.总体任务、考核目标、布局与进度安排 6.各功能区的任务、考核目标与进度安排 7.组织管理、运行机制与保障措施 8.投资总预算、预算与资金筹措 9.效益与风险分析 10.专家评估意见

11.省级科技厅(科委)意见、签字盖章

二、编写说明

台湾观光农业科技园落户资兴 篇6

目前,该产业园已完成土地流转153亩,其中,规划山苦瓜种植大棚面积41.6亩,现已完成30亩大棚搭建工作,同时,灌溉水井、生态水池、灌溉及排水系统等工作正全力推进。6月中旬开始种植首批山苦瓜,预计6月下旬完成首批种植工作。

福建龙岩七彩蓝田

两岸生态农业合作新典范

本刊讯 (记者 洪威喆报道)废弃水库也能作渡假村?龙岩七彩蓝田生态农业休闲观光渡假村做到了!南台湾文化艺术参访团受龙岩永航文化艺术有限公司邀请、龙岩市台办安排协助,来到七彩蓝田渡假村参访,发现如此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的风景区,原来是围绕着废弃水库开发而成的人工湖,并且依此发展农业观光休闲活动。虽然园区还有多项工程正在兴建,然而其邻近市区,交通便利,腹地广大,规划仔细,未来待善工后,将是热门旅游去处。

第五届赣台基层农会交流恳谈会在吉安举行

本刊讯 (记者 张良报道)近日,海峡两岸(江西吉安)首届现代农业产业合作暨第五届赣台基层农会交流恳谈会在吉安市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常务副主席齐续春,全国政协常委、民革中央副主席郑建邦,民革江西省委会主委、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马志武,民革中央联络部部长李霭君,江西省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欧阳泉华,省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省工商联党组书记刘金炎等出席恳谈会。吉安市委书记王萍致辞,吉安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少玄作项目推介,吉安市委副书记肖洪波主持。

国务院:

台胞来往大陆免予签注规定

自7月1日起施行

本刊讯 (新华社消息)国务院18日公布修改后的《中国公民往来台湾地区管理办法》,规定台胞来往大陆免予签注,新办法自今年7月1日起施行。

两岸乡村农田水利建设

交流会在莆举行

本刊讯 (海都消息) 近日,第七届海峡论坛·两岸乡村农田水利建设交流会在莆田举行。来自海峡两岸的农田水利专家、基层农民等160多人会聚一堂,围绕农业灌溉数字化智能控制与农业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应用(GIS)两个方面议题开展交流合作。

据悉,本届交流会以研讨交流和现场观摩的形式,围绕农业灌溉数字化智能控制与农业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应用两大主题。两岸与会代表就两岸农田水利交流与合作进行主题发言,并结合当前两岸形势,详细介绍了海峡两岸农田水利相关领域的发展状况和趋势,并且从不同角度,为如何进一步促进两岸农田水利交流合作建言献策。

此外,在本次交流会上,两岸水利协会还签订了农田水利交流合作协议书。与会人员当天还现场观摩东圳水库灌区自动化信息系统、绶溪公园水利工程以及西天尾镇后黄村等,汲取两岸农田水利实务方面经验。

两岸休闲农业对接

本刊讯 (记者 谢嘉晟报道)近日,两岸特色乡镇交流暨休闲农业对接会在厦门举办,来自两岸的农业专家和特色乡镇企业代表300多人参加了对接会。在现场,有50对闽台特色乡镇休闲农业的产业协会、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组织,开展了休闲观光农业对接交流活动,并签订了对接合作交流协议。

现代农业科技园 篇7

1. 提高认识

随着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 档案工作者对经济科技档案特别是农业科技档案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农业科技档案不仅是相关经济社会运行的重要记录, 也是社会经济管理的基础, 更是国家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 而且在价值作用上, 农业科技档案的生产要素、无形资产的属性日渐显现。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 档案记录的形式和载体发生重大变化, 农业科技档案不仅要做好纸质文档的收集、整理、保管、利用, 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对经济科技活动中形成的电子文件、影像资料等新载体形式文档的整理和利用, 使农业科技档案工作不断适应生产力发展、经济科技发展和社会管理的需要。

2. 加强收集

一是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 按照档案法律、法规的要求, 将本部门在科研、管理、生产和应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照片等及时收集归档, 努力使农业科技档案达到科学化、规范化。要把建立农业科技档案工作纳入目标考核、纳入农业科技工作计划、纳入有关人员岗位职责;做到农业科技档案工作与农业科技活动同步进行。二是档案工作人员要积极主动参与科研活动, 多与科研人员交流沟通, 了解科研活动的全过程, 掌握农业科技档案信息的形成时段及内容, 及时收集、整理农业科技档案。三是档案工作人员在档案收集过程中要进行跟踪管理, 将农业科技档案的收集分为六个阶段 (准备阶段、试验阶段、总结验收阶段、鉴定阶段、奖励阶段和总结推广阶段) 有条不紊地进行, 保证科技档案的系统性、完整性。

3. 转变服务观念

一是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其一, 档案部门要有超前意识, 围绕农业生产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提供超前服务;其二, 全面系统地提供农业科技档案信息服务, 最大限度地满足利用者的需求。二是由单一性服务向多元化服务转变。即改变以往只注重单一为党政部门服务的做法, 积极为农业生产、科学研究、科研成果推广等提供多渠道服务, 提高农业科技档案利用率。近年来, 在我县农业部门进行的1万亩测土施肥技术推广中, 档案部门积极主动, 先后提供了2万多条相关土壤化验数据, 并从中分析出土壤有机质及大量元素的变化规律, 编制出《土壤变化规律分析图》, 为土壤配方施肥技术的应用提供了可靠依据, 节约化验费用5万余元。

4. 促进科技推广

农业科技能否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关键在于把先进的适用技术及时推广到农民手中。目前, 大量的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还普遍较低, 一般约占30%, 广大农业科技人员的劳动成果没能得到充分的体现。兴农需要科技, 成果需要应用, 大力开发农业科技档案信息资源, 可对农业科技成果起到活化、应用和推广的作用。要解决此问题, 可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 推进开发农业科技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具体做法:一是定期开放农业科技展览室, 普及农业科技新成果。农业科技档案展览荟萃了各部门的农业科技成果。这些成果图文并茂、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其中蕴藏着丰富的农业科技知识。二是开展农业科技咨询活动。经常组织科技人员下基层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 将农业新技术、新成果直接送到农民手中。三是利用农业科技期刊及广播、电视、报纸、图片展览、实物展示、技术交易等多种媒介, 广泛传播农业科技知识和信息。四是利用农业科技档案, 编写培训班教材, 为农村农业科技人员提供资料。以档案资料为依据, 对农村经济建设中的热点、难点、焦点加以研究, 主动与生产、科研部门沟通, 提供相关的农业科技档案信息。及时了解农民对档案信息的利用趋势, 分析利用规律, 编研出科技含量高、利用范围广、实用性强的科技档案资料, 满足“三农”工作的需要。

5. 提高人员素质

现代农业科技园 篇8

一号文件明确指出, 农业科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 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 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要坚持科教兴农战略, 把农业科技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这就明确指出了, 我国已到了必须更加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历史新阶段。

1.只有依靠农业科技创新, 才能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维护国家粮食安全, 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必须把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作为根本出路。我国农产品总量需求在不断增长、质量安全要求在日益提高,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任务是越来越重。其根本出路是大力提升农业科技的创新能力和水平, 大力推广农业新品种和优质高效种养技术, 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单位面积粮食产量, 改善农产品品质, 以解决我国粮食总需求和总供给的矛盾。

2.只有依靠农业科技创新, 才能突破资源环境的约束。突破资源环境约束, 加快现代农业发展, 必须把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作为首要选择。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多地少、水资源匮乏, 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是大量依靠资源耗费,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推进, 则进一步加剧了农业资源的危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压力是越来越大, 这就迫切需要大力发展节约型、循环型、生态型农业技术, 以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 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3.只有依靠农业科技创新, 才能加快现代农业建设。建设现代农业, 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 必须把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作为关键支撑。目前我国农业科技正逐步成为推动农业发展的主要力量, 2011年, 单产增加对粮食总产提高的贡献率达到85.8%, 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3.5%, 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4.5%, 这种大好局面只能加强不能削弱。二十一世纪以来, 农民增收的基础还比较薄弱, 增收渠道还不多, 与城市居民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这就需要更多地通过农业科技进步, 实现增产增收、提质增收、节本增收。同时, 现代农业一定要具有国际竞争力, 这也需要科技的支撑。目前世界范围内正在孕育一场新的农业科技革命, 许多发达国家开始了新一轮抢占农业科技和农业产业发展制高点的竞争。我国必须紧跟国际形势, 要在战略性、前沿性的农业科技领域加强研究, 尽快取得一批重大创新成果, 以提高我国现代农业生产的国际竞争力。

二、关于农业科技的定性:农业科技“具有显著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

一号文件明确指出, 农业科技具有显著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 处于“重中之重”的地位;农业科技成果的用户主要是农民;农业科技成果的受益者主要是农产品消费者, 可以说是全体公民。因此农业科技应是社会公共产品, 具有显著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这种定性就明确了农业科技创新的公益性质, 由此我们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在农业科技的投入上, 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从我国过去的情况来看, 2009年, 我国农业科研投入占农业GDP的比例是0.6%左右, 远低于发达国家2%以上的比例。农业科技的公益性质则要求我们必须明确政府对农业科技投入的主体地位。在农业科技的投入上政府发挥主导作用, 就是要大幅增加公共财政对农业科技的投入, 保证财政农业科技投入增幅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 逐步提高农业研发投入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 建立符合农业科技发展规律的支持策略。

2.在农业科技的研究和推广上, 要坚持联合协作。推进农业科技进步, 一方面取决于科研、培训、推广等各个创新主体的活力, 另一方面更取决于宏观战略目标的协调一致性, 必须处理好科研、教育、推广三者关系, 推进上、中、下游衔接, 这样才能发挥农业科技整体效能。坚持联合协作就是要在农业科技的研究、培训、推广上, 努力打破地域、部门、行业、单位、学科界限, 推动农业科技人员形成联合团队, 推动农业科研、教学单位和企业等上下联动、左右互动, 建立产学研密切协作的长效机制。

三、关于农业科技的定向:农业科技要“面向产业需求”。

1.坚持产业需求导向, 明确农业科技创新方向。坚持农业产业需求导向是农业科技的本质要求。目前, 我国农业科技成果就与实际生产严重脱离, 一方面, 很多农业科技成果用不上;另一方面, 很多农业生产中的难题科技却解决不了。这就明确了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必须与农业的实际需求相结合。农业科技发展坚持产业需求导向的原则, 就是要把服务农业作为农业科技创新的目的和归宿, 要以是否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作为检验农业科技成败的标准。

2.坚持产业需求导向, 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十一五”期间, 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是40%左右, 远低于发达国家80%以上的水平。这说明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水平不高。目前, 农技推广应用仍是我国农业科技工作中最为薄弱、最需加强的关键环节。农业科技成果只有落实到田间地头, 才能真正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因此, 一号文件明确强调, 要让农业科技成果快速转化、落实到田间地头。要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就必须健全基层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这在我国还任重道远。

总之, 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农业科技的定位、定性和定向的论述, 表明了我党对农业科技认识的深化, 它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 而且必将促进我国农业科技取得巨大成就。

摘要:2012年2月1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发布, 这是本世纪以来指导我国“三农”工作的第九个中央一号文件 (以下简称“一号文件”) 。它以农业科技为主题, 把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作为“三农”工作的重点, 这在我国农业和农业科技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孵化科技新农发展现代农业 篇9

一、建立农业科技人才孵化园的必要性

㈠建立农业科技人才孵化园, 是实现集约化经营, 发展武威现代农业的需要农业集约经营相对于粗放经营而言的, 就是在一定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劳力和技术要素, 进行精工细作, 用提高单产来增加总产的经营方式。在一定意义上, 现代农业就是设施, 劳力、资金、技术、信息等要素的集约, 其中, 最关键的是人才和技术的集约。建立农业科技人才孵化园, 其主要目的就是要引进高新农业技术, 培育本土实用型人才。如果没有一个严谨、完整、高标准的职业教育培训系统, 就很难快速推动一个地区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只有把发展职业教育与培训本土人才, 特别是人数较多的农民群众的教育培训结合起来, 职业教育才大有希望, 发展现代农业才有坚实的人才基础。最近, 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 其中第二十八条指出“要支持甘肃优先发展教育。扩大中等职业教育规模, 建设一批职业院校和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孵化园就是抓住国家支持甘肃职业教育, 建立实训基地的机遇, 争取国家政策支持, 为武威农业产业化、集约化、标准化和企业化经营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㈡建立农业科技人才孵化园, 是建设节水型农业, 实施生态安全战略的需要石羊河流域是西部内陆人口最多、经济社会发达、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最高、用水矛盾最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最严重、水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制约性最强的地区。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社会的发展, 这一地区水资源已严重超载, 经济发展用水严重挤占生态用水, 上游用水挤占下游用水, 致使流域生态环境日趋恶化, 民勤绿洲危在旦夕, 如果民勤绿洲变成“第二个罗布泊”, 国家的生态战略安全就会受到影响。《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批复实施以来, 在国家发改委和水利部的关怀支持下, 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 武威市认真贯彻温总理对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的一系列重要指示, 全力推进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 取得了初步成效, 但重点治理工作在推进中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 实际进度与《规划》要求有一些差距, 尤其是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比重过大, 完成设施农业建设任务十分艰巨。《规划》“治理措施”要求, 把农业节水放在首位。为此, 建立农业科技人才孵化园, 就是通过培育职业农民, 发挥好武威市政府确定的30个节水示范村的带动作用, 在滴灌、喷灌、管灌、日光温室和其它节水农业技术推广上有大的突破, 发展节水农业, 保障生态安全。

㈢建立农业科技人才孵化园, 是实施工业强市战略, 发展食品工业的需要武威农产品资源丰富, 在发展食品工业方面有很好的比较优势。近年来, 武威市发挥特色优势, 依靠科技进步, 围绕农民增收, 扶龙头、建基地、拓市场、创名牌、建体系、抓服务, 重点扶持, 梯次推进, 大力发展食品工业, 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 农业劳动力技术相对较低, 职业农民较少, 耕地、播种、施肥、喷药、收割各个环节的机械化、专业化程度不高。特别是蔬菜、水果从田间采收后, 登记、称重、加工、去杂、分检、包装、冷藏、销售等工作没有职业农民来进行专业化操作, 引入和推广国内外名优品种 (如以色列、台湾和山东等地) 的力度不够, 动植物基因工程、生物防治、遥感技术、与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相联系的农业环保技术的开发和研究成果在农业实践中应用就更少。为此, 要发展食品工业, 就必须将培养大批农业技术熟练, 经营思路清晰, 管理经验丰富, 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游刃有余的职业化农民和农场主, 以夯实发展食品工业的基础。

㈣建立农业科技人才孵化园, 是加快农民职业培训, 发展劳务经济的需要武威市把发展壮大劳务经济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各级劳务工作部门紧紧围绕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这一主线, 以减少农民、富裕农民为目标, 千方百计开发劳动力资源, 强化劳务培训, 增强服务功能, 扩大转移就业空间, 使劳务经济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2009年, 武威市共输转城乡劳动力39.16万人, 共培训城乡劳动力22.18万人, 技能培训1.42万人。但是, 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还不适应市场需要。武威市七十多个职业技能培训机构, 有条件发挥农业技术研究、高新技术引进、农民实训及技术推广职责的学校不多, 随着石羊河流域治理步伐的加快, 设施农业规模的壮大, 职业技术农民的市场空缺会越来越大。发展一大批农业技术引进、培训、推广机构, 建立农业科技人才孵化园, 培养职业化现代农民, 在一定意义上, 就是建设提升劳动力素质发展劳务经济的“加油站”和“大熔炉”。

二、农业科技人才孵化园的运行

以农业龙头企业为依托, 采用“公司+基地+农户+培训”的经营模式, 按产前、产中和产后三个环节, 由企业负责产前良种引进、育苗、生产资料采供、生产技术指导及产品销售等环节, 并以合同关系组织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和下岗失业人员以及复退军人, 负责产中的生产。不论是企业, 还是生产者都以租用方式使用孵化园的基地设施, 孵化园基地以发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目的, 实现自收自支, 自我良性运行。通过工厂化育苗、育种和饲养, 林果、花卉、苗木推广, 发挥农、科、教、产、学、研的聚集优势, 逐步建设几个集科研、生产、加工、销售和休闲、观光、旅游为主体的农业技术孵化园。

㈠组建实训主体农业科技人才孵化园由现代农业育苗区、畜牧区 (良种繁育) 、高产值林果育苗区、花卉育苗区 (育苗) 、会展中心与培训教学区五个部分组成。以农业科技人才孵化园为中心吸收武威沙产业暨循环农业示范园区、古浪县海子滩马场滩高新农业示范园区、“张哈”扶贫开发试验示范区、荷兰瑞克斯旺武威百利育苗中心、武威凉州区清水乡千亩日光温室示范园区等现有园区为基地, 以农业育种、生产、销售和加工企业为龙头, 以相关契约为纽带,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目的, 形成一个推广使用现代种植养殖技术和管理的“联合舰队”。农业龙头企业的选择有四条原则:一是具有一定经济实力;二是高科技型;三是生产经营稳定, 市场销售网络完善;四是诚信企业。

㈡创新实训管理孵化园组织相关农业学习型团队, 团队成员由市农学专家、山东寿光特聘技术员和本地农民以及参训学员组成, 每个学习团队6人~8人, 一起研究、学习、实践农业知识与操作技巧。孵化园与陕西杨凌管委会、陕西农业大学农林学院、甘肃农业大学、甘肃畜牧工程学院挂牌合作, 上述农业学院和技术学院对孵化园提供管理和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和帮助。孵化园做好跟踪服务工作, 孵化园对培训学员毕业后的创业进行指导, 并加强联系跟踪服务, 扶持孵化园培育的幼苗茁壮成长。

㈢强化培训实践受训者在基地培训期二年, 第一年孵化园聘用受训者直接从事农业生产并接受技术培训, 生产一切费用由孵化园承担, 并发给受训者适量生活补助, 签定聘用培训合同。按每人经营管理3朋~5棚的规模。第二年受训者在孵化园指导下独立从事生产, 保证受训者最低收入, 即孵化园与受训者签定合作生产合同。受训者通过小额贷款, 有偿使用孵化园提供的种苗和生产资料及生产设施, 孵化园提供技术指导, 并统一回购产品。每人经营3棚~5棚计算, 每年每人最低收入在3万元以上。受训者进入基地第二年, 根据意愿可同时安排到农业孵化园服务, 为自主创业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示范区鼓励经过培训的学员到标准示范园从事设施农业生产和创业, 也可以到区外从事设施农业生产, 带动全市设施农业发展。

此外, 孵化园开设农业创业工人培训速成班, 学制因人而异, 长短结合, 因材施教, 让学员深入田间地头, 对学员分层次分批次培训, 使农业职业教育与现代农业技能短期培训相结合。

三、建立农业科技人才孵化园要达到的效果

㈠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推动武威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孵化园做好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实验示范和展示通过与甘肃农业大学、陕西杨凌合作, 引进、示范现代农业新技术、新成果、新产品, 把新技术、新品种增产增收的效果实实在在的展现出来。发挥武威市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不高, 但模范性很强的特点。通过示范和展示, 让农民认识到新品种的优点、特性和新技术的使用方法, 引导农民关心新品种、采用新技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发展节水增收的设施农业。随着农业新品种的推广, 新技术、新农艺成为农民乐意接受和容易接受的形式, 促使以经验为主的传统农业向科学为主的现代农业转变。

㈡扶持土地集中后产生的农场和庄园快速成长利用基地规范的管理和社会形象, 为农场和庄园主建立最初的商业信誉, 提供创业项目、信息、场地、政策、保障、援助等相关的公益性服务, 帮助农场主在基地从事多种形式、多种经营的农业经营活动;孵化园作为扶持农场和庄园发展的专业服务机构, 创造“优生优育”的良好环境, 帮助农场和庄园快速成长壮大。

㈢促进武威农业技术的示范推广把孵化园建成农业技术推广的集成地, 孵化园不仅有温棚、恒温室等现代农业设施, 以及温室结构、使用材料等均是现代农业最新技术, 而且培训田间管理后的采收后, 登记、称重、加工、去杂、分检、包装、冷藏、销售等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技术方法。因此, 其示范推广效应具有综合性、直接性和长效性。孵化园是推广农业实用技术的田间学校、优良种苗采集源头。把最新技术传授给农民, 把技术示范和服务有机的结合起来, 减少农民因采用新品种、新技术可能带来的风险。通过示范绿色技术、有机技术、低成本技术和产业化方式, 来推广生态农业、效益农业和标准化农业。

㈣为农业大中专院校学生提供实习场地孵化园本着产、学、研合作, 互惠互利, 共同发展的原则与西北农业大学、甘农大、甘肃畜牧工程学院和武威其他涉农专业职业学院 (校) 以及高等、中等专业学校校合作, 为大学生提供实习场地, 使大学生在真正步入社会前, 实现由向书本学到向实践学的转化, 从而在实践中积累就业经验, 增强竞争力。农业大中专院校, 农业院校在科研攻关、科研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方面为孵化园提供全面支持。到孵化园实习的大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利用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或借助学校的科研力量, 帮助孵化园解决生产、营销、管理中出现的难题, 为企业提供智力支持。与此同时, 还可以促进学生的科技成果与生产企业实现对接, 使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农业科技人才孵化园的建立, 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就业力”, 在高校和企业之间架起了沟通合作的桥梁, 实现了学校、大学生和企业的多方共赢。

现代农业科技园 篇10

2009年3月8-10日, 科技部组织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和有关科教单位专家一行11人来江苏开展“依靠科技进步发展现代农业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专题调研, 围绕科技进步支撑和引领现代农业发展、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基本经验、成功做法、典型模式及存在的问题, 与江苏省共同探讨新形势下发展现代农业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解决措施与对策建议。

根据调研安排, 江苏省科技厅组织了省农林厅、省农机局、省农科院、南京农业大学、扬州大学、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镇江农科所等近20位专家, 在省农科院举行了座谈会。会上, 江苏省科技厅农村处处长首先汇报了近年来全省农业科技创新工作的基本情况、对粮食安全保障和现代高效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支撑情况及当前存在的问题等。省农科院就发挥科技优势、加大成果转化力度、服务“三农”等情况进行介绍, 来自基层一线的赵亚夫研究员详细介绍了组织农民组建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典型经验。

会后, 调研组一行实地考察了承担省级科技项目的溧阳市长荡湖水产良种科技有限公司、天目湖玉枝特种茶果园艺场、江苏省农科院溧水植物科研基地、溧水傅家边林果科技园等项目现场, 有关单位汇报了现有的运行模式、研发转化能力、技术水平、科技支撑现代农业的做法等情况, 并针对自身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通过这项活动, 调研组比较全面和有深度地了解了江苏农业科技创新工作和支撑现代农业建设的有关情况, 调研组对江苏依靠科技创新支撑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做法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和充分的肯定。

依靠科技创新支撑引领现代农业 篇11

《经济》:您认为,我国发展现代农业面临的挑战有哪些?

陈传宏:纵观国内外发展趋势,我国农业持续发展面临许多挑战,必须依靠科技创新,积极应对挑战。

挑战一,全球新科技革命对我国农业的挑战。21世纪以来,全球性的以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生态技术为特征的“新的绿色革命”悄然兴起,正在不断加速农业技术变革,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当今世界农业正在向科技主导型的多功能现代农业产业转变。我国农业必须迎头赶上,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农业,以科技加快生产方式转变;

挑战二,经济全球化发展对我国农业的冲击。受经济全球化、新贸易保护主义、入世的影响,从2004年开始,我国农产品贸易由顺差转变为逆差且急剧扩大。在粮食“九连增”的同时,我们大豆、玉米、植物油等农产品进口逐年扩大。总体来讲,我国农业整体上在国际贸易竞争中仍处于不利地位,迫切需要依靠科技全面提高农业产业整体竞争力;

挑战三,全球粮食与资源环境问题对我国农业的影响。世界粮食产量维持在21亿吨左右,目前尚有10亿人缺少充足食物,预计到2030年粮食需求量还要比目前增加50%。全球可耕地面积呈日益减少,一些地区粮食生产受到严重威胁,对农业乃至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造成重大阻碍。发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的现代农业,已经成为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农业发展的重大选择;

挑战四,我国传统农业发展面临的非持续性问题。我国人均耕地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45%,且耕地质量呈下降趋势,中低产田占到2/3。人均淡水资源仅有世界平均的28%,但农业水资源利用率却不足40%。肥料利用率平均仅为40%,农药利用率平均仅为30%,而发达国家均在60%以上。由此说明,长期以来农业生产靠大量消耗资源的传统生产方式已经难以为继,农业可持续性发展面临严峻形势,依靠科技转变生产方式迫在眉睫;

挑战五,“四化同步”中农业农村发展严重滞后。近20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缓步扩大。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之比为3.13:1。财政支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总体呈现出下降的趋势。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关键就是要依靠科技,建立产业化、集约化、现代化的农业产业体系,带动农村现代化,促进城乡一体化。

《经济》:在“四化”同步的背景下,科技创新如何服务于“三农”?又是如何发展现代农业的?

陈传宏:从“四化”同步战略出发,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当前农村科技发展的基本思路就是要依靠现代科技实现“农业产业化、农村信息化、农民职业化、新型城镇化”。一是依靠现代科技,支撑农业产业化。现代农业的实质就是科技型农业,它是以现代科技引领的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的产业体系。只有将农产品依靠市场需求导向,建立生产、加工、储运流通相连接的新型产业链,才能实现高附加值,才能向高效益产业发展,克服农业由于受气候影响强、生产周期长等所带来的制约影响,这就必须通过先进技术提高农业抵御风险能力,降低生产成本,保障丰产增收同步,以科技创新链带动产业链的融合发展;二是依靠现代科技,加快农村信息化。发展农村信息化可以有效促进农村和城市之间先进的生产要素、经济要素和技术等合理配置和双向流通,带动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同时,依靠数字农业技术突破和应用,建立精准化农业生产体系,不仅可以降低环境压力,提高产品质量,而且可以应对劳动力日益不足的新挑战;三是依靠现代科技,促进农民职业化。在“四化”同步发展中,必须高度重视将农民的社会身份转变为向工厂中工人一样的职业岗位身份,在产业链构建中开发创造新的就业创业岗位,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职业化技术培训工作,培养造就一支有知识、有技能、懂市场、懂经营的现代新型农业产业队伍,以农民职业化带动经营规模化,以规模化引导技术标准化,以标准化提高农业产业竞争力,实现农业高附加值和高效益;四是依靠现代科技,推进新型城镇化。从中国国情来看,中国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必须把现代农业放在关键基础地位,以现代农业聚集现代产业,扩大农村就业空间,以现代农业产业支撑农村就地城镇化建设。

《经济》:在“四化”同步的背景下,如何发挥好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示范作用?

陈传宏:2001年科技部会同农业部、水利部、国家林业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银行等开始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2012年,为进一步发挥农业科技园区的引领示范作用,按照中央一号文件的部署要求,启动了以北京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陕西杨凌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以及100个左右园区(“一城两区百园”,即121工程)的战略结盟协同创新创业工程。于2012年7月在陕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签署了“121工程农业科技协同创新战略结盟协议”。截至目前,全国已经建立了72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2012年全国农业科技园区核心区建成面积300多万亩,园区各类融资总额达到1880多亿元,入住园区企业总数6218家。园区实现年产值近3000亿元,组织科普讲座培训工作超过1万次,转化科技成果近1000项,受益农民100多万人。实践表明,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具有拉动现代技术聚集、新兴产业聚集、人才资本集聚的独特功能,带动了区域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拓宽了农村劳动就业,增加了农民收入来源,促进了城镇化建设。

《经济》:为落实“四化”,依靠科技创新发展现代农业,科技部农村科技司今后的工作重点有哪些?

现代农业科技园 篇12

现代农业是一个相对概念,是相对现代发达国家农业走过的历程而做的表述[1]。其农业发展经历了原始农业、传统农业、现代农业等几个阶段,原始农业阶段劳动工具简单,劳动方式以人为主,主要通过自然循环恢复土壤肥力;到传统农业阶段劳动工具是铁犁、牛耕,耕作方式是农牧结合,通过农家肥恢复土地肥力;现代农业采用的是机械化生产,肥料主要从石油中提炼。

农业现代化的具体内容随着人们认识的深入不断丰富和扩展。上世纪50—60年代,农业现代化一般概括为农业机械化、电气化、水利化、化学化;目前,人们又通常用现代科技、现代机械、现代信息化管理、现代农民来概括现代农业的内涵。我国经过多年的理论探索和具体实践,对农业现代化的具体实施内容形成了阶段性共识,即农业现代化就是“科学化、商品化、集约化、产业化”,发展现代农业就是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2]。由此可见,发展现代农业的核心就是要提高农业科技进步的贡献率。

农业现代化的核心是科学化,只有依靠农业科技进步,才能彻底突破我国资源和市场需求不足的双重束缚。我国农业一直具有显著的传统农业的特点,其发展主要依靠劳动、土地、化肥等要素投入的增长,但由于物质和能量的低层次循环,其内部发展的潜力有限,新增加的生产要素投入对生产的促进作用逐步递减,从而造成土地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的双重低下,而且由于我国农产品市场供求关系发生根本改变,在现有资源不足、市场供过于求的总体环境下,要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保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稳定提高,就必须不断加大科技投入,依靠科技进步推动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综合高效地利用现有资源,开发尚未利用的自然资源来替代稀缺资源[3],从而才能大幅度提高土地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实现农业又好又快的可持续发展。

2 农业科技进步推动农业增长的实证分析

2.1 农业科技进步与农业科技贡献率的内涵

农业科技进步是一个不断创造新知识,引进、改造、革新、开发农业新技术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将新知识、新技术运用到农业生产中去,使得原有农业资源有效合理的配置,进而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过程[4]。农业科技进步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农业科技进步是指农业科学的技术进步,即硬技术的进步[5],具体包括农作物优良品种的繁育和推广,有机和无机饲料的研制,新的栽培方法和测土施肥技术的推广,无毒害农药的使用等方面;广义的农业科技进步除了包括狭义的农业科技进步的全部内容外,还包括农业管理水平、决策水平与智力水平等软科学的进步。

农业科技贡献率是指农业科技进步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6]。农业总产出的增长按其来源性质的不同可以分成两部分,即农业生产要素投入增长的贡献和农业科技进步的贡献。由科技进步产生的农业总产出增长率,本文称作农业科技贡献份额,农业科技贡献份额与农业增长率之比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

2.2 分析模型的建立

测定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方法很多,本文采用Cobb—Douglas(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简称CD函数)建立分析模型,这是目前最成熟的方法。

式中:Y是农业总产出,K、L、M分别为农业物质费用、农业劳动力和耕地面积,C为常数项,t为时间变量,α、β、γ代表各投入要素的生产弹性系数,δ代表农业科技贡献份额。

上述模型两边取对数可转化为如下形式:

上式两边对时间t求导数,结果如下:

当以年份数据计算时,dt=1,并将d Y、d K、d L和d M分别以、ΔY、ΔK、ΔL和ΔM表示,得到增长速度测算模型:

变换模型形式得到科技贡献份额计算公式:

式中,ΔY、ΔK、ΔL和ΔM分别代表农业总产出、农业物质费用、农业劳动力和耕地面积年增长量,则代表农业总产出、农业物质费用、农业劳动力和耕地面积的年增长率。

农业科技贡献率=农业科技贡献份额δ/农业总产出增长率

2.3 数据采集

本文采集了2001-2005年间全国31个省级单位共155个观察体。利用该面板数据估计上述CD模型,样本数据量足够大,可以保证较高的估计精度和可靠性。

2.4 模型的参数估计

为了有效避免多重共线性干扰,假设投入要素的规模报酬不变,即令α+β+γ=1,则(1)式变为

鉴于常数项对本文的研究并无实际意义,因此本文采用了无常数项估计模型。利用搜集整理的面板数据对上面模型进行估计,估计结果如下:

从模型估计的结果分析,各个回归系数的t检验值均大于2,显著性很好。调整后的R2达到0.9967,说明估计模型中被解释变量99.67%的变异程度可以很好的由解释变量来解释。对整个模型的F检验值也达到6184.696,模型通过显著性检验。从整体上看,估计模型的可靠性很高。

由上述结果可知,各投入要素的弹性系数为:α=0.5328,γ=0.0951,β=1-α-γ=0.3721,“十·五”期间我国农业科技贡献额的平均水平为δ=2.72%。

2.5 农业科技贡献率的测定与分析

首先,计算“十五”时期农业总产出的平均增长率,结果见表1:

注:表中的年均增长率均以2001为基期计算。

根据农业科技贡献率=δ/(/Y)的公式,计算我国“十五”时期农业科技贡献率为50%,其他要素贡献率见表2:

根据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研究所朱希刚、蒋和平研究员的测算,我国“八五”期间农业科技贡献率为34.8%,“九五”期间为40.7%,5年间共提高了5.9个百分点,平均每年提高1.18个百分点[5]。根据本文测算的结果,“十五”期间我国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了50%,比“九五”期间又提高了9.3个百分点,平均每年提高1.86个百分点。这一结果表明,我国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促进作用在逐步增强。但我们通过表2数据看到,农业物质费用投入对农业总产出的贡献率仍高达58.86%,高于农业科技贡献率将近9个百分点,仍为农业总产出增长的最大贡献因素,说明“十五”期间我国农业增长方式仍处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阶段,与农业增长方式分界限要求的农业科技贡献率60%相比还有一定距离,和国外发达国家70%-80%的农业科技贡献率差距依然很大[7],农业现代化总体水平还处在较低阶段。

表2结果同时反映,“十五”期间我国农业劳动力和耕地面积投入增长对农业总产出的贡献率分别为-13.34%和2.36%。这一结果一方面说明我国存在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以及耕地资源不足的现实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和约束,另一方面,这也充分表明我国要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依靠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不断提高。

3 我国农业科技进步的主要障碍因素

由于历史和体制的原因,目前我国的社会经济环境中还存在着诸多阻碍农业科技进步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土地分散经营制度阻碍农业科技进步

我国农村现行的土地承包制度是把土地按人头或劳力均分到每个农户,优、中、劣搭配,因此致使每户分到的土地面积狭小,再加上家庭分户、继承,土地不断分割,细碎化趋势严重。据国家农调队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每户农民平均持有土地不足0.6hm2,每块地不足0.067hm2,这种土地承包制度虽然照顾了“公平”,但由于耕地面积狭小,农民无法形成规模经营,不仅使得投入成本高,无法取得规模收益,而且也无法充分发挥机械化生产的优势,无法形成农业技术进步的有效需求,客观上排斥了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普及,成为阻碍农业科技进步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此外,现行的土地承包制度缺乏有效的流转、转让机制,农民无法通过这一机制“心安理得”的扩大耕地经营面积。尽管中央提出了允许农地有偿转让的政策,但缺乏相应配套的法律文件和可供具体操作的规范章程。目前农户之间出现的自发、无序转让,产生了许多矛盾和经济纠纷,部分省市试行的“土地流转机制”尚处于尝试摸索阶段,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解决。

3.2 农业科技教育的有效供给不足

农业教育是农业科技进步的基础,农民科技文化素质需要农业教育来提高。现在我国农业教育供给不足,主要表现在农业科技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短缺,农民受教育程度低,特别是严重缺乏农业职业教育。上世纪60年代,我国台湾的农业科技贡献率就已高达60%,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农业技术人员比例高,每10万人中拥有农业技术人员79人[8]。广东是我国的农业强省,但现在每10万人拥有的农业科技人员还不到1人,而且总体技术水平不高,高层次农业科技人员严重短缺。我国农业经营是以农民家庭承包经营为主要形式,但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普遍较低,“接受过系统职业教育的农民还不足5%”[9],这势必会影响到农业新技术的普及推广。

目前农业教育供给不足的直接原因是农业教育与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相互脱离,教学的形式和内容针对性差,不适应农业发展的实际需要,突出表现在一方面农业科技人员缺乏,另一方面却是农业院校毕业生就业难,即使就业的也是大多数用非所学。农业教育单位办学模式僵化,学生毕业就业难,从而又影响了其举办农业教育的积极性,以致很多农业院校产生了“去农化”倾向,并由此造成恶性循环。此外,农村农业职业教育严重缺乏,在现有的农村中等职业学校,开设的专业和课程几乎都与农业科技应用无关,无疑这又进一步加剧了农业科技教育有效供给的不足。

3.3 有效农业科研成果有限,现有成果转化不足

农业科研成果的来源有自主研发、完全引进或在引进基础上加以改良三条渠道。其中农业科研成果引进投资少,见效快,但审批检验手续繁多,再加上外来物种环境适应、本地生态保护等风险因素的限制,农业科研部门对引进积极性不高;农业科研成果的自主研发来源于国内的课题研究,但由于现在的课题研究普遍存在少、小、散、浅等问题,课题结项后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科研成果很少。引进优良品种后加以改良,这一途径由于缺乏自己科研力量的培育,品种退化现象严重。因此,真正具有较高应用价值的农业科研成果供给不足,不能支撑我国加快农业科技进步的需要。

与此同时,在现有农业成果的转化应用方面,我国目前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率不足30%,真正形成较大规模推广的成果只有20%,大部分农业科技成果滞留在实验室、实验田里,造成极大的浪费[8]。而且近年来,我国屡屡发生假种子、假农药坑害农民的事件,不仅挫伤了农民寻求技术进步的积极性,而且严重影响了优秀农业科技成果的大规模推广普及。这又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农业科研成果供给不足的矛盾。

3.4 国家农业科研投入不足

我国全社会农业科研投入增长缓慢,政府农业科研投资强度偏低是农业科研经费不足的主要问题。在1988——1999年间,我国政府农业科研投资强度年平均增长率为-2.47%,平均投资强度为0.193%,1997年后有所增加,2002年投资强度达到0.339%,但2003年又下降到0.312%,还不到1981-1985年期间0.76%的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也明显低于低收入国家0.35%的平均水平[10]。政府农业科研投资不足,使得农业研究缺乏有力的资金支持,难以进行周期长、投资大、风险高、具有很强社会效益的农业科研项目研究,这是导致目前我国农业科研课题研究普遍存在少、小、散、浅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由于受市场经济的冲击,农业科研经费的短缺,使一些科研单位被迫从事与农业科技进步毫无关系的工作,甚至变为纯粹的商品提供者,这进一步削弱了农业科研单位对有效科研成果的供给能力。

4 加快我国农业科技进步的政策建议

为了加快我国农业科技进步的步伐,进一步提高我国农业经济增长中的科技进步贡献率,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4.1 进一步改革现有土地使用制度,推进土地规模经营

(1)农地的规模化经营需要国家制定具体的法律来保障。我国土地承包改革至今,尚没有全国性的承包条例或立法,农地产权法律制度也不健全,因此,全国人大应加强有关立法工作,明确村或乡的集体土地所有,保障农民土地使用权不受侵犯;加强以转租、承包、抵押、入股和出租等为主要内容的农地使用权流转制度方面的立法工作;明确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权责利,保证土地使用者能充分享有土地集中经营所带来的规模收益,并明确规定土地使用者在承包期间要确保地力不得下降,不得从事破坏生态环境的经营项目等。

(2)应通过进一步的制度创新,有效促进土地向专业户集中。一方面可由政府统一组织建立相应的土地流转服务和监督管理部门,为农民土地使用权的转让、转租和抵押登记,提供必要的服务并进行有效的监管,使土地使用权的转让安全、有效、有序;另一方面,农业产业化发展较好的地区,可以进一步向股田制方向发展,通过建立农地股份公司,农户可将自己的土地使用权以入股的方式转让,从而可以使农地这一生产要素有更多的机遇,并在规范的市场上流向最能发挥它生产效率的地方。

4.2 大力发展农业高等教育和农村职业教育

(1)要继续大力发展高等农业教育,努力提高农业科技人员的素质,造就一大批农业学科带头人和技术攻关人才。针对农业院校教育科研活动与农业科技需求相互脱节,农业毕业生学非所用的矛盾,建议国家和地方政府在现有农科院所和高等农业院校的科研机构中,择优支持一批重点单位进行基础研究、应用研究、高新技术研究和重大应用技术研究,其他农业科研单位和农业院校转向以农业科技开发、推广为主,直接培养农业第一线短缺的专业人才。同时,各级政府要通过建立、健全和完善各级农业服务组织,优先安置这些专业人才就业,并给予合理的物质待遇。这样不仅可以保证农业科技专业人才学以致用,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而且可以促进农业教育和农业科技推广应用的紧密衔接、有效互动和良性循环。

(2)大力发展农业中等职业教育和业余培训教育。要在现有农村中等职业学校中,根据农业现代化发展对农业科技的实际需求,开设相关的专业和课程;要改变现有的办学体制和思路,要和当地农业产业化发展基地、龙头企业、农业技术推广组织以及农业合作社等单位建立密切联系,建立有效的实习基地,保障实用人才的培养质量,以满足现代农业生产的要求,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产业基地输送人才。同时,利用农闲时间为有实际需求的广大农民免费提供针对性的农业技术培训。

4.3 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充分调动农业科技人员的积极性

为了保证农业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各级政府要认真落实有关稳定、完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机构的相关政策,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当前重点要抓好机构设置,定编定员、增加事业经费、改善生活和工作条件,从而吸引有真才实学的农业专业人才到农技推广单位工作。政府对农业科技成果推广机构,要有明确的要求,建立健全责任制,认真履行职责,确保农技推广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为了调动广大农技推广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在保证农技推广人员合理津贴补助标准的基础上,实行推广工作奖金与效益挂钩;要以工作实绩作为农技人员职称评定、职务晋级的主要标准,定期表彰和奖励取得显著经济效益的科技推广人员,以营造重视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社会氛围。

4.4 加大政府对农业科研及技术推广经费的投入强度

充足的科研经费投入是改变我国当前有效农业科研成果供给不足的重要保障。政府必须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科研及科技成果推广的经费投入强度,保证农业科研及技术成果推广人员的编制及待遇水平。要按《农业法》的有关规定,保证财政对科教兴农专项资金投入的增长不低于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对专项用于农业科研及科技成果推广的资金,要实行项目管理,提高使用效益。要积极建立政府、集体、农民和外资等多元投资机制,不断扩大农业科研及科技成果推广经费来源。

参考文献

[1]麦广慧.浅述农业现代化[J].农业经济,2006(10):49-50.

[2]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N].人民日报,2007-01-30.

[3]庞柏林.促进农业科技进步的农村土地制度创新[J].商业研究,2006(4):181-183.

[4]王桂荣,王慧军,陶佩君.河北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测定结果与分析[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3,26(增刊):306-309.

[5]蒋和平,苏基才.1995-1999年全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定与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01(5):12-13.

[6]季伟峰,杨志勤.如何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J].农村经济与技术,1997(7):30-31.

[7]曾福生.农业增长方式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1996(4):392.

[8]林凌.统筹城乡改革的“三保障两放弃[”N].中国经济时报,2007-10-26。.

[9]李国祥.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的思考[J].南方农村,199(6 4):11-15.

上一篇:做好英语改错下一篇:物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