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

2024-06-03

现代农业(共12篇)

现代农业 篇1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已成共识, 如何将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传播到农民企业家的手中, 使科技真正为农服务、为地方经济服务, 是我国众多高等农业院校一直探索的问题。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有着百年的办学历史, 在学院成长过程中, 始终立足地方, 不断探索服务地方济经、地方特色农业的新思路、新方法。2009年以来, 我院启动实施了以政府为桥梁、学院与地方农业园区结对的院区科技结对工程, 至2012年已组建科技服务团队69个。科技服务团队为园区引进了新品种、带去了新技术、开发了新产品、搭建了新平台, 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下面简单介绍我院近年来科技为农服务的成果, 供兄弟院校参考。

1 导入信息技术, 升级管理水平

学院充分发挥电子信息专业技术人才优势, 与苏州市望亭虞河蔬菜示范区结对, 组建了2个服务团队, 望亭虞河蔬菜示范区无线网蔬菜监测管理系统服务团队及创新农产品网络营销服务团队, 在地方园区实现信息行业与到农业行业的对接。目前服务团队已为示范区设计了智能农业环境监测系统、智能农业远程控制系统和温室视频全球眼监控系统等3个智能系统, 建立了1个网络销售平台, 建立并丰富了企业门户宣传推广网站, 优化了网络引擎排名, 使园区管理更加快捷方便。

2 推广良种模式, 提高经济效益

常熟海明蔬菜园艺场等7个服务团队有分别围绕园区的产业特点和发展方向, 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 经充分的市场调研, 引进黄瓜、番茄等蔬菜、金鱼草、古代稀等花卉、枇杷、无花果等果树和南粳46、苏香粳1号等水稻新品种50余个, 较好地丰富了园区的种质资源, 开拓了其市场空间。

苏州市胥王山庄生态农业园等服务团队根据园区的生产情况, 分析限制园区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的瓶颈, 采用蔬菜轮作、立体种养、有机栽培等模式改变其传统的生产方式, 增强了园区的造血功能, 提升了竞争力。草莓立体无土栽培是常熟海明长江基地的特色, 但该园区以前栽培模式是草莓12月上市, 5月下旬采收结束。草莓采收结束, 再种瓜果类, 这样季节就错过。常熟海明蔬菜园艺科技团队在立体草莓栽培基础上, 2~3月份在草莓畦间套种黄瓜、番茄, 4月上市, 采收到7月, 调整后的栽培模式明显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 同时提高了效益。

3 开发饮品产品, 刷新销售市场

产品的升级换代是企业永葆活力的一条途径。苏州昆山巴城万亩葡萄生产基地服务团队和江苏众诚鸭业集团服务团队以产品的推陈出新为出发点, 为园区量身定做新产品, 以增添园区产品市场的新卖点。苏州昆山巴城万亩葡萄生产基地服务团队围绕葡萄深加工产品的开发, 从葡萄酒的酿制、富硒葡萄生产技术的集成与示范、品牌提升等产业化开发的关键环节入手, 加强技术创新和技术支撑, 加大技术研发集成和科技成果转化。江苏众诚鸭业集团服务团队采用“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户”的经营形式, 按照“民有、民办、民管、民收益”的原则, 积极培植富硒鸭养殖户、组建富硒鸭生态养殖合作社, 在技术推广、资金服务、信息传播、产品销售方面强化服务, 坚持市场为导向, 实行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 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 为该集团开发富硒鸭产品打下坚实的后方基地。

4 通过项目培训, 增强造血功能

项目合作是服务团队与园区深度合作的又一重要内容, 通过合作申报项目, 为园区发展争取更多资金支持和自主创新成果的取得。引导园区申报各级各类科研项目, 为农业示范园区、示范村多方争取科研经费, 引导园区制定省市地方标准, 申报各类专利, 保护知识产权。

通过农民培训传授技术技能培育新型农民, 将生产技术留在园区是一条增强园区造血功能的途径。吴侬碧螺春茶叶专业合作社有机茶生产基地等服务团队不定期举行农民技能培训, 将老师们的专业技术手把手的传授给他们, 实现了技术常驻园区的梦想。

5 深化校企合作, 创新人才培养

我院教师在大力开展科技结对服务的同时, 以服务求支持, 以贡献求发展, 激发企业参与教育合作的活力, (下转P89) (上接P105) 大力推进“厂中校”合作模式, 与吴侬碧螺春茶叶专业合作社、吴中区胥王山庄、苏州西部生态城玉屏山庄等多家公司建立校外实训实践基地, 并设立奖教金。学院聘任企业导师, 有计划地安排学生进行各类教学实践活动, 使产学研合作教育向常态化推进。大学生创业教育是人才培养的新内容, 尤其需要产学研环境熏陶, 在这方面, 我院在吴中区胥王山庄建立了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 搭建实践教学、科研训练与创业教育相结合的合作教育基地, 为学生体验创业的“学、练、创”真实过程提供便捷条件。因此, 通过科技服务, 我院走出一条彰显特色、依托行业、贴近企业的创新人才培养之路。

摘要:介绍了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以苏州市政府为桥梁, 与地方农业产业园区对接, 开展院区科技结对工作情况。院区科技结对根据各产业园区发展的自身特点, 以行业对接、良种模式推广、新产品开发等为切入点开展技术服务, 提升了管理水平、拓展了销售市场、也提高了园区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高源, 科技创新型现代农业园区发展途径研究[C].第十四届中国科协年会科技创新与环首都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专题调研座谈会论文, 2012, 8 (1) :287-297.

[2]罗必良、胡荏光, 以产业园区化推进农业产业化——东莞农业发展的战略选择[J].南方农村, 2007 (5) :4-10.

[3]李哲敏、刘宏、陆美芳, 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发展战略[J].科学管理研究, 2004 (2) :88-101.

现代农业 篇2

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的物质技术基础,是农业先进科技得以有效实施的关键载体。加快现代都市农业发展,实现农业产业升级,我市农业机械化既具备发展基础,又面临一系列问题和挑战,需要我们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应对,努力实现由农机大市向农机强市的转变。

1近年来,我市农业和农村形势持续向好,农民收入保持连续快速增长,在农机购置补贴的拉动下,农民购机用机热情空前高涨,农机服务业日趋壮大,农机事业呈现出加速发展的良好态势。一是农机总量快速增长,装备结构明显优化。全市农机总值达到5.32亿元,农机总动力首次突破百万千瓦大关;大中型拖拉机达到3460台,小麦联合收割机1230台,玉米联合收获机180台,同比增长50,主要农机拥有量继续位居济南市第一、全省前列。二是农机作业领域逐步拓宽,农机作业水平显著提高。全市机耕、机播、机收面积分别达到130万亩、115万亩90万亩。其中,小麦机械化率均达95以上,基本实现全过程机械化,玉米机收率达21.4,同比增长41。保护性耕作、旱作农业、大葱生产机械化和秸秆综合利用等节本增效技术的推广应用面积,均有较大幅度增长。三是农机服务业持续发展,农机经济效益稳步增长。全市各类农机合作服务组织达到73个,专业农户5146个,农机销售、修配网点273个;全市农机从业人员达2.8万人,农机经营服务总收入突破5亿元,农机服务业已成为拉动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力量。

2我市农机化事业经过近几年的加速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打下了良好基础。但根据建设现代农业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为:一是结构性问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为:动力机械多,配套机械少;小型拖拉机多,大型拖拉机少;小型农机具多,大中型农机具跟不上发展需要;粮食作物中,小麦机械化水平较高,玉米机械化虽然有较大突破,但仍处于起步阶段;经济作物、林、牧、渔及农产品加工机械化才刚起步,南部丘陵山区受自然条件限制,农机化水平仍然较低。二是农机研发力度和有效供给不足。农机具的品种、规格不多,质量性能不稳定,有效供给不足,存在着许多农机作业的薄弱环节。三是地方财政对农机化发展的资金投入不足。目前,我市农机化的资金投入主要以国家政策性资金和农机化项目资金为主,我市缺少对农田机耕道路建设、大中型农业机械更新和农机化新技术推广等农民自身无力解决的问题的启动和引导资金投入。四是农机技术推广机构和队伍不稳定。乡镇机构改革后,乡镇农机站全部取消事业编制,公益性职能的履行无法得到财政支持,办公经费和人员工资全无保障,农机站原有的作业机械老化、损坏严重,平调、挤占、挪用乡镇农机站资

3产的现象时有发生,许多乡镇农机站在很大程度上存在“无钱养兵,无钱打仗”现象。由于专业人才大量流失,很多农机新技术新机具得不到推广普及,制约了全市农机化发展。立足全市实际,确定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农机化发展总的思路是:全面贯彻中央四个一号文件和各级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实施农机化基础设施三项建设为重点,努力推动农机化结构实现四个转变,在全市初步建立起农机化发展的四大保障体系,为现代农业都市发展、新农村建设提供农业机械物质保障。

农机化基础设施三项建设重点:一是加强机耕道路建设。机耕道路建设要与农机化示范基地建设、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与村村通公路项目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纳入本地新农村建设规划中,纳入板块基地建设中,纳入土地整理建设中,同规划,同建设,同使用,不断完善农村机耕道路,搞好管理维护。二是加强农机示范基地建设。建立一批长期性、基地性、具有示范指导意义的高质量、高品位的保护性耕作一条龙作业、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和特色经济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园区。充分发挥其示范辐射和龙头带动作用,使农机示范园区成为融农机示范、技术推广、技术培训“三位一体”互动发展基地。三是加强农业特色板块建设。一家一户几亩地分散经营是不利于发展现代农业的,加快农业特色产业板块建设的目的之一是要统筹考虑,便于农机作业。特色产业的种植要尽可能做到规模化,形成一块一种,一村一品,一片一业的发展布局。农艺要符合农机作业要求,同种同播,同期成熟有利于农机开展规模作业。要鼓励土地有偿使用,有序流转,适度集中。

农机化结构四个转变:一是由抓粮食作物生产主要环节机械化,向全面提高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转变。在巩固提高小麦生产全过程机械化的同时,全面推进玉米生产全过程机械化和保护性耕作机械化。重点发展大型拖拉机以及与其配套的复式多功能机械。着力实施好国家优质粮农机装备推进、省秸秆机械化还田和保护性耕作三个项目,力争玉米机收及还田面积达到20万亩,秋季保护性耕作面积突破4万亩。二是由抓粮食作物生

现代农业 篇3

1.增强广大农民的信息化意识

通过各种手段宣传普及农业信息知识,提高广大农民的信息化意识和自觉利用信息、依靠信息的积极性,将稀缺的信息资源转化为现实的农业生产力。一是努力使广大农民认识到网络与他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能否通过全省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项目来典型引路;二是努力促使农民由被动接受信息到主动收集信息,有关部门能否主动送信息上门,当农民通过掌握信息增产增收后,就会自觉地收集信息;三是努力促进信息收集方式向现代化转变,利用远程教育网等现代设施收集信息,让农业科技专家通过网络走近农村,走近农民,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加快高新农业技术的推广普及。

2.发挥各级政府在农业农村信息化中的主导作用

从相关法规的设立、政策扶持和管理协调、资金投入等方面给予支持与重视。一是制定全省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战略,提出农业农村信息化实施方案,抓好信息市场的法制、法规建设,制定一系列制度性、运行性规则,约束市场行为。并注重依法保证信息质量的真实性、有效性及知识产权等,维护农业农村信息化主体的权益;二是能否加大对部分市县农业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财政资金支持力度;三是加大农业农村信息化的多渠道投入,建立多元化投资体系。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团体、个人、外商投资农业农村信息化的建设;四是能否切实降低农村地区电信资费,进一步降低农民利用网络获取信息的门槛。

3.加快农业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一是继续实施电话、宽带自然村村通工程,组织实施“宽带下乡”工程,鼓励宽带运营企业优先采用光纤宽带方式,加快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光纤到村;推动建立电信普遍服务基金,将农村电信普遍服务的内涵从电话普及扩大到互联网宽带接入。二是充实农业信息资源数据库。整合全省已建立的农业信息资源数据库,大力挖掘信息资源,将农业信息视野扩展到农业及相关领域,逐步建立大型综合性数据库及专业特色数据库。三是充分重视信息技术在农业科技传递推广中的作用。逐步地向农民提供各种技术信息,通过网络将技术服务及时有效的送到农家。

4.推进农业信息资源共建共享

由于涉农信息分散在多个不同部门,农业农村信息化标准尚未建立,为农民提供的信息服务经常出现信息重叠、信息差异和信息滞后等现象,导致信息难以互通共享。因此建立促进信息资源共享和高效开发利用的管理、服务机制和体制,非常紧迫。一是推进全省涉农部门之间的业务协同。根据用户需求,开发公共信息应用系统。通过跨部门协作,将各项业务放在相应的网站或网页上,让用户通过浏览固定“窗口”就能取得所需要的服务。二是推进信息内容的共建共享,强化涉农行政部门与科研教育单位的协作,在信息采集、加工等方面合理分工,分专题收集信息,通过统一的平台向农民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

建立农业生产和市场监管信息服务体系。以金农工程和农村商务信息服务体系为依托,进一步健全农产品和生产资料市场监测、质量监管、产品追溯、信息服务等系统,建立和完善形式多样的专家智能咨询服务体系。

5.建立具有黑龙江特色的农业信息系统

黑龙江省地域辽阔,从事农业的自然条件、经济条件、社会条件等存在较大差异,不同条件的地方区域,农业的类型、农产品的种类、农业的技术水平、农产品的加工程度等各有特色,需要的农业信息也不尽相同。为了提高农业信息利用的针对性与适用性,能否建立具有黑龙江特色的地域农业信息系统,逐步建立包含土地资源、基本农田、标准农田、生态公益林、水利设施、气象资料、土壤环境、地理状况、农民承包地管理等内容的综合信息数据库,根据农村地貌、气候、资源、产业生产习惯和技术条件,因地制宜发展龙江特色农业。

6.建立农业农村信息化人才培养机制

一是充分利用大中专院校资源加强农业农村信息化专业人才培养。以集中培训、以会代训等形式加强对现有农业农村信息化从业人员的培训,制订实施“农村教师、农村干部、中小学生和农民工”信息技能培训计划,并在现有专业人员中培养和选拔学术带头人,吸引国外农业信息科技人才,充实农业农村信息化人才队伍。二是加强农村信息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应抓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机遇,加大对农村信息员培训力度,提高农村信息员的整体素质。要重点加强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中介组织的信息服务人员、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业生产经营大户、农村经纪人的培训,通过专业培训达到会收集、会分析、会传播信息的要求。三是不断完善农业农村信息化人才激励机制。通过坚持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短期激励与中长期激励相结合、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原则,建立起科学规范的绩效考核和竞争机制,积极营造农业农村信息化人才的和谐竞争氛围,努力为每个农业农村信息化人才创造一个展现自我、施展才华的广阔空间。

7.普及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

依托现有的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系统、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星火计划等平台,利用村委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等各方面的力量,组织开展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和信息员队伍建设,推动信息服务进村入户。按照《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建设和服务基本规范》提出的“一处固定场所、一套信息设备、一名信息员、一套管理制度、一个长效机制”的要求,推动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规范建设,提升农村综合信息服务能力。开展以农业信息、星火科技、农村商务、培训教育、文化传播、气象服务、政务公开、信息查询等为主要内容的综合信息服务。结合地方特色,加强分类指导,推动建立城乡结合部、粮食主产主销区、特色农业区、乡村旅游区以及落后偏远地区综合信息服务示范站点。

8.推进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现代农业 篇4

一、现代农业的内涵与特征

现代农业是一个动态的和历史的概念, 它不是一个抽象的东西, 而是一个具体的事物, 它是农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从发达国家的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看, 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包括两方面的主要内容:一是农业生产的物质条件和技术的现代化, 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要素装备农业, 实现农业生产机械化、电气化、信息化、生物化和化学化;二是农业组织管理的现代化, 实现农业生产专业化、社会化、区域化和企业化。现代农业是以保障农产品供给, 增加农民收入, 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产出率和商品率为途径, 以现代科技和装备为支撑, 在家庭经营基础上, 在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的综合作用下, 农工贸紧密衔接, 产加销融为一体, 多元化的产业形态和多功能的产业体系。

与传统农业相比, 它具有四大特点:一是突破了传统农业仅仅或主要从事初级农产品原料生产的局限性, 实现了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生产, 使得农工商的结合更加紧密;二是突破了传统农业远离城市或城乡界限明显的局限性, 实现了城乡经济社会一元化发展、城市中有农业、农村中有工业的协调布局, 科学合理地进行资源的优势互补, 有利于城乡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组合;三是突破了传统农业部门分割、管理交叉、服务落后的局限性, 实现了按照市场经济体制和农村生产力发展要求, 建立一个全方位的、权责一致、上下贯通的管理和服务体系;四是突破了传统农业封闭低效、自给半自给的局限性, 发挥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 实现了农产品优势区域布局、农产品贸易国内外流通。

二、发展现代农业, 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发展现代农业, 是顺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客观趋势, 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 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产业基础。当前, 我国正处在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重要时期。从强化国家经济基础和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客观要求看, 目前我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从我国经济发展状况看, 我国也比以往任何时侯都更加有条件支持建设现代农业, 并通过建设现代农业, 实现农业中单一功能向多功能转变, 实现农业生产手段现代化、生产方式现代化和生产理念现代化。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 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 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 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 用现代理念引领农业, 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 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 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 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 就是改造传统农业、不断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过程, 就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 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

发展现代农业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必须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 遵循客观规律, 有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扎实推进, 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 要特别注意强化“五大支撑”:一是增加农业投入, 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提高农业物质装备水平, 强化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设施支撑;二是提高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强化发展现代农业的科技创新支撑;三是开发农业多种功能, 建设完备产业体系, 强化发展现代农业的产业支撑;四是培育多元化、多层次的市场主体, 构建开放统一、竞争有序的市场, 强化发展现代农业的市场体系支撑;五是大力培养新型农民, 提高农村劳务者素质, 强化发展现代农业的人力资源支撑。

三、发展现代农业, 要积极优化现代农业生产力布局

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 是根据资源条件配置农业生产要素的重要措施, 是实施全国主体功能区战略的客观要求。加快建设现代农业, 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 必须进一步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通过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 农产品区域布局、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提高, 品种结构、品质结构不断优化, 市场竞争能力不断增强。优势区、主产区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但与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要求相比, 农业生产力布局还不够清晰, 主导产业还不够突出, 支持政策还有待强化。

1. 以市场为导向, 以效益为中心, 做好种植业结构调整, 认真抓好粮食生产。

要突出基础设施建设, 优化品种结构, 大力发展初加工和精深加工, 提高综合生产能力。按照规模调大、效益调高、优势调强的原则, 以市场为导向, 以效益为中心, 因地制宜, 突出特色, 下大气力抓好一批各具特色的主导产业, 使优势特色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按照“稳定面积、更新品种、提高单产、改善品质、增加效益”的思路, 一手抓粮食面积的稳定, 一手抓粮食品质的提高, 抓好粮食生产。

2. 根据市场需求, 大力发展优势农产品。

在确保粮食总产稳定的前提下, 大力发展瓜菜、果品、花卉、中药材、牧草等高效作物, 加快良种更新换代步伐, 进一步优化种植业的作物、品种和质量结构。根据国内外市场的需求, 结合各地的资源优势, 加快培植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 尽快形成规模化、专业化、市场化的生产格局, 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和商品率。一是继续加大农产品品种、品质结构调整力度, 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以发挥比较优势为基础, 依靠科技进步, 继续加大对农产品品种、品质结构的调整力度, 大力发展适销对路的优质专用农产品;二是加快发展畜牧业、水产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工业, 这是合理利用农业资源, 增加农民收入, 提高农业整体效益的重要途径。

3. 加快农业区域布局的结构调整, 发挥地域的比较优势。

根据农业的自然条件、生产和发展方向, 农业生产在一定区域内有一定的相似性和地域间的差异性。因此, 应根据农业生产成本中的物质成本、人力成本、土地机会成本的高低等, 来判断同一产品在不同地区的比较优势, 以此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依据。要因地制宜, 突出特色, 在各个地区着手调整农业区域结构。各地应该选择最具当地优势的农产品加以重点发展, 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 扬长避短, 把不具竞争优势的农产品生产减少到最低安全标准, 大力发展具有优势的农产品, 并且扩大优势产品的出口。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 积极推进特色农业的发展。发挥各地区的比较优势, 提高农业的区域化、专业化和规模化水平。

4.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提高农业整体素质和效益。

选择和培植市场空间大、后备资源丰富、经济效益高的产业作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点, 进一步加大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 明确龙头企业和中介组织与农户的利益关系, 通过合同、协议等契约形式规定下来, 使双方成为一定规模的经济利益共同体, 协调衔接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 使之环环相扣, 形成一体化经营。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基础上, 引导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的方式, 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 实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统一种植、养殖。积极推进农业的规模经营, 大力推进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生产和经营, 使土地适当向种田能手集中, 加快实现农业的机械化、专业化和现代化, 提高农业的规模和效益。抓好合作经济组织, 搭好桥梁。进一步建立完善“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 龙头企业以“订单”的方式与合作社和基地农户建立巩固的产业化协作关系, 实行一体化经营, 大力发展标准化种植、养殖基地。

四、发展现代农业, 要积极完善发展现代农业的重大政策

发展现代农业, 首先要靠政策。要善于抓住机遇, 科学设计、精心策划一些重大政策, 增强政策的连续性、协调性和针对性, 不断完善现代农业发展支持保护体系。

1. 必须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继续完善农村改革政策。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 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机制, 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农业生产特点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 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核心是农村土地承包关系, 《建议》要求, 现有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长久不变。为此, 要加快做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确权、登记、颁证工作, 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在依法自愿有偿和加强服务基础上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 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 加快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提高农业经营组织化程度。

2. 加快农村要素市场建设, 继续完善农产品调控政策。

《建议》要求, 完善城乡平等的要素交换关系, 促进土地增值收益和农村存款主要用于农业农村。这就对农村土地制度和农村金融体制的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要按照节约用地、保障农民权益的要求推进征地制度改革, 以逐步理顺国家对农地征收为建设用地后增值收益的分配关系, 使农民在更大程度上共享工业化、城镇化的成果。另一方面, 要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整治, 完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和宅基地管理机制, 以努力实现对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征收耕地的占补平衡和严格宅基地管理并依法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同时, 探索建立对依法取得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通过统一有形的土地市场、以公开规范的方式转让土地使用权的制度, 实现集体闲置资产的增值。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 健全农业保险制度, 改善农村金融服务。要继续完善农产品调控政策。推动稳步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 探索建立目标价格政策。完善农产品临时收储办法, 健全重要农产品储备制度。完善“菜篮子”产品应急调控预案, 制定鲜活农产品调控办法。完善进出口贸易机制, 保障国内市场稳定。

3. 积极推进农村其他方面的各项改革, 继续完善强农惠农政策。

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 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 必须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统筹城乡发展, 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 加大强农惠农力度。为此, 一是继续增加农业投入。推动继续加大国家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力度, 不断提高财政、基本建设和国债、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的比例。加大政策性金融对农业的支持力度, 切实落实县域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吸收的存款主要用于当地发放贷款。加快发展农业保险, 扩大保险覆盖范围。二是继续增加农民补贴。加大“四补贴”实施力度, 扩大补贴规模, 增加补贴种类, 提高补贴标准, 完善补贴办法, 推动实施农业防灾减灾和稳产增产关键技术与服务补助。三是继续完善农业补偿机制。加大粮食主产区补贴规模, 强化和完善奖励政策, 建立与产量直接挂钩的奖励机制。

摘要: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促进农业现代化, 使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 协调发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 强化政策、科技、装备、人才、体制支持, 推动现代农业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词:转变方式,优化布局,现代农业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现代农业 篇5

2015年4月,中国职教教师发展研究会举办了“全国职业院校现代学徒制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培训会,广州番禹职业技术学院的渠川钰教授从现代学徒制的发展过程、校企合作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如何设计企业需要的课程、学生顶岗实习的运行与管理、师资队伍建设这五个方面讲述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一、“现代学徒制”的内涵

现代学徒制是传统学徒培训与现代职业教育相结合,学校与企业联合招生招工,教师与师傅联合传授知识技能,工学交替。实岗育人,校企联合培养行业企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一种职业教育制度。“传统学徒制”是一种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以言传身教为主要形式的技能传授方式,我国的民间传统工艺主要是以这种方式传承下来的,已经存在了几千年的历史。

“现代学徒制”重点体现在“现代”,是相对于“传统”提出的,随着现代工业化的发展,企业的规模化生产取代了传统的手工业作坊,传统的学徒制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但是,在学校职业教育模式培养技术人才占主导地位的今天,也存在着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弊端,为解决这一问题,便产生了“现代学徒制”。从本质上讲,“现代学徒制”和“传统学徒制”是一致的,即都有师傅、徒弟以及师傅对徒弟的教育和指导,都体现了“教学做合一”的思想,但二者还是存在很大的区别的。

从现代学徒制与传统学徒制的区别来看,二者在学习对象、教授人员、学习地点、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以及学习时间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区别。一是身份的转变。传统学徒制中学徒只有一种身份—学徒,而现代学徒制中学徒有两种身份—学徒、学生;传统学徒制只跟随师傅学习,现在学徒制跟随师傅和教师学习。二是培养目标的转变。现代学徒制的培养目标在传统学徒制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即以单纯培养熟练技术工人发展到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三是学习地点的转变,现代学徒制不仅在生产一线学习,还在学校学习。四是学习内容的转变。现代学徒制不仅有实践操作的学习,还有理论知识的学习,多种课程体系分同时进行。五是学习方式的转变。现代学徒制是工学交替,学生从单纯的经验学习或者理论学习到实行工学交替式培训和学习,一部分时间用于在企业接受培训,另一部分时间在学校学习。六是学习时间的转变。传统学徒制学习时间根据各工种有所区别,相对不固定,现代学徒制时间是相对固定的。七是考核方式的转变。传统学徒制主要由师傅考核,现代学徒制由行业和教育部门评价等等。

现代学徒制是校企合作为基础,以学生(学徒)的培养为核心,以课程为纽带,以学校、企业的深度参与和教师、师傅的深入指导为支撑的人才培养模式。它既不同于传统的学徒制,也不同于单纯的学校教育,它的实施改变了以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知识与能力相割裂、教学场所与实际情境相分离的局面,是传统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一场重大革新。

二、现代学徒制的特点

现代学徒制实行交替式培训和学习,学生一般用大部分的时间在企业接受培训,剩下的时间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或教师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授课。所以支撑现代学徒制需要有几个要素:根据能力划分寻找载体,对课程内容进行重组;根据岗位的需求对课程体系进行重构;根据学生、学校和企业的自觉决定建立校企合作平台;对学生的评价创新,针对性与发展性相协同,按照企业标准评价学生;聚集教师团队,专兼结合互补;工学交替,对管理模式进行改革。

具体地说,现代学徒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现代学徒制是一种教师和学生、师傅和徒弟面对面的教育方式,师生之间及师徒之间可以充分相互了解,教师及师傅对学生的能力和倾向可以进行有针对性地培养和教育,有利于学生职业道德和技术技能提升,完全符合因材施教原则。

2、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师傅和徒弟一直处于同一问题和情境之下,因此,就可能在第一时间和空间里对学生做出指导和建议。正是这种及时沟通和反馈,促进了学生的学习进程,使学生的学习疑问及时得到解决,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3、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现代学徒制”的教学是一种情境教学,师生和师徒处于同一教学情境下,可以相互促进相互启发,学习者不再是智慧和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任务和项目的完成者和主动者,学生置身于情境之中,可以最大限度地注意和参与学习过程,使学习的效果和学习的意愿达到最强。

4、锻炼了学生的社会适应性。通过学徒制教学,学生真正参与到了企业的生产过程,体验到了企业文化和学校文化的异同,从而使其学习更有指向性和社会性,为终身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现代学徒制也为学生提供了通过参加实际工作来考察自己能力的机会,学生们亲临现场接受职业指导,经受职业训练,了解到与自己今后职业有关的各种信息,可以开阔知识面,扩大眼界。

5、就业前景比较明朗。通过现代学徒制培养,很多学生的特长和特点能够得到体现,在毕业时可以被原培训企业录用,同时对学生奠定职业意识,思考未来发展方向具有重要作用。学生经受过实际工作的锻炼,可以大大提高他们的责任心和自我判断能力,变得更加成熟。

6、可以获得相应报酬。工作是学校专业培养计划的一部分,学生从事与普通职业工人一样有报酬的工作,一方面可以获得经济收入,另一方面还可以真正融入到社会中,得到实际锻炼。

三、现代学徒制的培养模式

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招生录取由学校与合作企业共同开展,人才培养采取学校与企业共同培养的模式,专业课程教学及质量监控由校企双师教学团队共同承担。

招生模式的改变:一是先招工再招生:招生对象主要是高中应往届毕业生中职应往届毕业生;招生对象身份一般为合作企业在职员工;二是招工招生同步:招生对象主要是中职应往届毕业生;招生对象身份一般为非合作企业在职员工。

改变课程开发的理念:学科体系将知识分类排序,按照章节将划分知识点。学科体系关注一条主线,以知识理论为主线;注重知识的积累,注重知识的系统性。与实际应用联系较少,学生很难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在“学”与“用”之间还有一段距离。企业的岗位培训也是关注一条主线,以工作过程为主线,很少考虑学员的职业生涯发展,只考虑单一岗位的技能培训。而行动体系课程从职业岗位需求出发,以职业活动和工作过程为导向,整合知识内容。行动体系课程的特点是两条腿走路,工作过程和知识理论相结合,通过工作过程学习相关理论知识,既考虑到学生的职业岗位,又兼顾到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

构建多样化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学校为实现其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而采取的培养过程的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它主要包括专业设置、课程模式、教学方法、实践教学、教学评价、教学管理、师资队伍等构成要素。现代学徒制下的人才培养模式应为“三方深度融通、三级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 ;“基本技能”、“岗位技能”、“订单培养”模式;“校企合作、深度合作、三方共赢”培养模式。

作为一名教师,要成为有人尊敬的教师要用心,尽心和有爱心,要把学习变成一件快乐的事,要关注的不是教了多少而是学了多少,认真对待每一堂课,认真对待每一位学生。

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研究 篇6

一、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中的案例分析

1、河南省确山县邢店新农村建设案例分析。

(1)基本情况。区位:邢店村位于河南省确山西部,距县城约10公里,小延安竹沟15公里,四A景区—老乐山景区3公里,是确山西部山区丘陵通往东部平原的咽喉。地形崎岖:三岭加两河,香店河、邢店河自北向南穿境而过。经济:以传统农业为主,多年以来,群众自发形成了驻马店最大的西瓜市场和红薯市场。交通:交通便利,前临332省道,后靠新阳高速,东有107和京广铁路,货物运输比较方便。人文:全村一千七百二十三口人,目前有一百多位在外地经营玉器古玩。

(2)产业规划。邢店村于2013年8月作出《驻马店市确山县瓦岗镇邢店新型农村社区空间发展规划》。产业发展总体思路:“扶农、优工、兴三”的政策,促进三产融合,形成相互协调、关联配套、结构合理、技术先进的现代产业体系。产业空间结构规划:产业主要围绕“一個基地、一个发展轴、两个林果带、多处发展区”的格局展开。将邢店村打造成旅游、娱乐、休闲、商贸兼顾商住办公于一体的特色旅游服务基地。依托香店河、邢店河种植板栗,形成两条滨河林果种植带。多处发展区,指的是在规划期内,东北部旅游发展区、高效农业示范区、畜禽养殖区、农副产品加工区。

(3)建设者。邢店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当地的一位知名人士,在2010年,当时全国地产开发如火如荼的进行,这位开发者,在其所在村,买了沿路两边的土地,进行房地产开发。当时由于其没有充分考虑到区位、经济发展现状、当地人的购买需求等因素,其投入了大量资金,建设了很多门面房但没有被广大群众所认可购买,致其在进行到一半时出现了巨大的资金漏洞。2012年国家进行新型农村建设,他正好搭便车,在原来的基础上,搞了个《驻马店市确山县瓦岗镇邢店新型农村社区空间发展规划》。

(4)现状。现在的邢店新型农村社区,成型的仅有一座规模1000多名学生的学校。其他的都是建设中的门面房,建设中的办公楼,建设中的古玩街,建设中的道路。多处塔吊锈迹斑斑,全部工地,不见一人。计划2015年完工的工程,除其公司办公楼一个院落之外,没有一处可以共使用的基础设施。

(5)邢店新农村建设之所以建设到现在无法进行下去的原因。

一、新农村建设,基本是纯粹意义上的新农村,没有考虑农民就业、农业的转型等问题。在其规划和具体的实施建设中,看到的也都是道路的延续、房屋的建设、街道的开发。在规划中,尽管也提到产业的转移,不具体,没实质内容,没具体的步骤方法。具体建设中,没有依照现有实际,在广大群众中进行实际的动员操作。群众在此新农村建设中,没有看到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和利益。

二、其规划不合理。在进行本次新农村规划时,建设者已在规划的土地上进行着房地產开发。之所以进行新农村建设,主要原因是原有地产开发失败,为了争取国家扶植而进行的。因此,新农村的规划受原有地产开发时的建筑的限制,无法最大限度地进行合理规划。

三、产业定位不准确。出于对地产开发的需要,开发者其看到是该地区的在做古玩和玉器的人很多的人文优势。因此,在规划和建设中,古玩一条街是起重中之重。这些做古玩生意的可以买店面,就可以多卖房屋。在规划中,开发者没有对当地的区位优势、特色瓜果、红薯、中草药、林业等充分考虑到并给于重视发展。其规划的出发点是以赚钱和盈利为目的,想靠古玩街、小吃街等开发地产,不是定位于当地的产业转移和升级。

四、建设无序。①建设好的商业出售的店面房大量闲置,占用大量资金而无法收回。建设中的古玩一条街和小吃一条街,由于平时没有人气,店面没人买,平时没人用。②需要建设的专业市场,反而没有规划和建设。由于前期规划的先天不足和产业定位不准,开发者没有把自己的利益与群众的需求和国家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目的进行有机结合,没有规划专业的西瓜市场和红薯市场,广大群众的西瓜和红薯交易依然是马路市场,一到西瓜和红薯成熟季节,交通严重堵塞。③打算建设的,在没有充分论证的情况下,冒然进行整村搬迁征地。花费3000多万元,一下又征了1000多亩建设用地。④经济支柱的仓储物流业,直到目前还没有任何进展。在地产和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巨大投入,没有得到任何回报,大面积被征的建设用地闲置,只有几个零星的塔吊在空旷的野外。

五、资金严重依赖银行贷款。调查中了解到,这位开发者目前已经投入3个多亿,建设了一个完整的学校和好多的门面房,早已经弹尽粮绝。建成的门面房之所以目前无法进行交易,一个主要原因在于已经把这些门面房抵押给了银行。开发者想一直走低价买地—高价评估—抵押贷款—继续开发这样的路子。但事实上,国家政策和银行的运作体系不断完善,这样的路子不可能一直好走,资金链随时就可能断裂。也正是在这种资金的运作模式下,该处型农村建设,经常处于半停顿状态,直到现在还是由于资金问题而中断。

六、群众在新农村建设中参与度不高。①开发商的初衷和规划,压根没有把群众放到第一位,群众也就不是新农村建设的积极参与者。开发商所走的模式大体都是自己垫资—先行开发—赚钱出售—再接着开发的路子。②群众参与的意愿很高,但无从着眼。在改善居住条件、方便购物、就医等方面,经过多年的发展,群众的觉悟意识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他们也希望住的地方环境好些、房屋宽敞舒适一些,外出方便一些,就医便利一些。事实上,由于开发商为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的考虑,基层政府由于干群关系紧张对群众不信任的问题等,在整体搬迁等问题上,无论是基层政府还是开发商都把群众放到一边,不予理睬,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得不到充分发挥。调研中了解到,他们对于整体搬迁,大多是支持的,他们希望政府能够在规划的区域,划一片建房用地,给个图纸,自己建房。

nlc202309091452

七、基层政府和开发商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心中没把人民的利益放到足够的位置(这点非常重要)。《发展规划》重点强调的是健康宜居、康体养老、旅游服务和仓储物流,从字面上看,健康宜居和康体养老也是对广大群众的,可事实上,这都是以商业开发为主要内容的,对于旅游服务和仓储物流,普通的百姓更无缘此中。在实际的建设中,他们没有像史来贺和李天成这样的村官,把群众利益高于自己。因此在遇到困难时,群众不去理解、支持和宽容他们。

2、确山县竹沟镇鲍棚最美乡村建设案例分析。

(1)基本情况。鲍棚最美乡村位于红色旅游胜地—竹沟镇西五公里,省道334線南侧,西与泌阳接壤;总面积11.7平方公里,零星地分布在24个自然村,居住着412户1425口人;经济上以农业为主,大部分人员常年外出打工,2011年人均收入2200元,经济发展滞后省级贫困村;交通便利,省道在其北边穿过,距新阳高速竹沟站5公里;相对偏远,民风淳厚。

(2)产业发展规划。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旅游服务业;依靠科技,发展生态能源林业和特色林果业、特色生态园,保护生态环境。产业定位,以可持续循环发展的现代生态农业,带动农产品加工和旅游服务三产的发展。

(3)开发过程中采取的措施。开发者决定对这个村域进行开发时,对其环境进行了仔细考察。对于11.7平方公里,相对封闭的小盆地,基本农田1500多亩,可耕地面积3500多亩,林地面积10000多亩,独立水系小型水库三个,周边没有任何污染的鲍棚村,生态地理环境非常优越。开发者抱着改善群众生活环境,提高群众收入,先群众后企业的精神,在与地方政府充分沟通基础上,与全村群众达成每人每月300元生活费,企业用工优先本村群众,多劳多得,保证收益不低于外出打工的原则,征用全村所有耕地、荒山。承诺群众,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逐渐把分散到24个村民组的群众,都集中到小洋房上来。开发者对群众的居住、就医、孩子上学等现实问题充分考虑,尽力照顾。群众的所有荒山、耕地、林地都交予了企业,企业在这样的条件和环境下,进行了2年的建设,大的框架已经基本建成。群众在这两年中,为企业干活也挣得了除生活费以外的工资,企业也在高标准的规划的基础上,一步步的进行建设。时间进行到2015年,全国性的非法集资问题,横扫全国大地,鲍棚最美乡村,也因此在投入了1.3亿元资金后而中断。

(4)发展建设现状。最美乡村—鲍棚,经过两年建设,道路宽敞整洁,环村观光路畅通无阻;用于改善村民居住条件的洋房别墅整齐划一;温室大棚,远远望去,特别显眼;苗圃花木,随处可见;大面积种植的中药材随处可见;草坪花苑,跑马场上不少的家長带着孩子在上面玩耍;别墅前的休闲广场,初具规模;依山而建的池塘边,停放着很多垂钓者的各型车辆。

但整洁难掩荒芜的窘迫,道路两边的杂草,显示出已经好久没人清理;沿着观光路一圈的行程,看到的是群众已经种植了烟叶、花生、红薯等的田地;显眼漂亮外观的温室大棚,里面杂菜丛生;苗圃里各色的绿化等用苗,好久没人整理;一栋栋别墅,白墙青瓦,走到近前,门前道路还没有硬化;坦荡如砥的跑马场、人工草坪,尽管还有不少大人带着孩子在上面玩耍,难掩无人精心照看的窘迫;大面积种植的中草药听说开发者已经把生产周期短的直接给了农户。

进入2015年以后,由于全国性的资金荒,非法融资等问题的出现,这个地方也出现了资金问题。基础设施建设中断,群众的每人每月三百元的生活保障没处发放。建设的停滞,工地也不在用人,群众可以挣点工资的来源也中断了。由于不能及时的兑付群众的工资,为了生活,好多群众要求恢复了自己的土地。对于那些已经无法恢复的建设占用地,公司在征得群众谅解后,暂时欠着承包费。因此,出现了温室大棚没人种,路边花木无人管,好多地块已经种上花生烟叶等农作物的情况。

(5)原因分析。一、开发者群众利益至上理念,赢得了广大群众的支持。规划的公共服务设施与环境规划中,明确其发展目标是全面提高社区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产品供给内容、数量、质量,使社区居民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实现社区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在具体实施之前,开发者与群众谈的条件,每人每月300元生活费,群村的男女老少都可在公司中打工挣钱,多劳多得,不比外地打工挣的钱少。建设中,开发者优先建设了学校和共整体搬迁的别墅。

二、高标准专业的规划,是赢得村民信心的关键。选择的专业高标准的具有乙级城乡规划编制资质证书的规划公司。参与规划的是两名注册规划师、三名工程师。规划者对当地地理地貌,风土人情,生活习惯的了解是全面的,材料的收集是专业的。作出的规划是因地制宜的,符合当地实际的。从规划书的编制看,开发者基本没有干预前期的专业的规划。因此,规划是专业的。村民从规划的公示中看到了希望,因此,也赢得了当地群众的支持。

三、产业定位准确,以第一产业发展带动第二第三产业的做法值得参考。对于11.7平方公里相对封闭的小盆地,出于对农业客观规律的尊重,优先规划第一产业,发展第一产业,以第一产业带动第二第三产业发展,是符合产业升级和转移规律的,也是符合国家土地的规划政策的。

四、基层政府的大力配合和支持是其工程取得成果的保障。出于对农民的感情,科学的规划,开发者赢得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当地政府为了最美乡村建设,成立了专门的领导机构,配备了专业的人员,与开发者一起工作,在规划、宣传、农民征地、县乡协调等方面,给予开发者大力的支持和便利。

五、资金优势也是建设得以快速进行的保障。在这次最美乡村建设之前,开发者准备了相对充裕的资金。根据规划预算,建成最美乡村,初步预算1.3亿,他们基本把前期所需资金准备到位。规划中所没有准备的是给付群众的基本生活费,以及物价等因素造成的额外支出。他们没有充分预测到的资金的风险,全国非法集资的浪潮冲击了正在建设的最美乡村,在建设的关键的档口出现了资金断裂的问题。

二、农业转型的支撑点

通过以上两个案例的分析,农业转型的支撑点是科学的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观,心中要有农民,热爱农村,热爱农民,植根农业。

三、农业转型中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群众之上的理念,是取得农业转型的根基。开发者如果没有一颗热爱农民、热爱农业、植根农村的心,只想从农民身上榨取自己的财富,群众是不答应的,也是行不通的。只有奉献在先,才能赢得群众的信赖和支持,才能在企业困难时候。群众的群身心支持,才是农业转型的根基,也只有赢得群众的信赖,农业转型才能行得通;科学规划,是农业转型的前提;因地制宜,科学定位是农业转型的基础;资金保障,是农业转型的后盾;国家的政策支持,是农业转型的的补充。

现代农业 篇7

现代农业在你身边

曾有人说褚橙柳桃潘苹果是高端农业, 是实业大佬玩的噱头, 正宗的农业还是那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一犁一犁耕出来的农业。难道时至今日, 农业还应该在犁铧的拘泥中发展下去吗?人们在脱掉原始的虎皮裙、树叶衣之后, 为什么农业还在耕牛遍地走?

可能有人觉得现代农业这个词太过高端、大气、上档次, 然而在当下, 种植水稻用育苗机、收获玉米用收割机已经逐渐蔚然成风, 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农业正在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现代农业 (Modern Agriculture) 相对于传统农业而言, 是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进行的社会化农业。在按农业生产力性质和水平划分的农业发展史上, 属于农业的最新阶段。

现代农业资本先行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随着农村生产经营体制的进一步放活, 大量资本开始逐渐进入农业领域, 通过土地经营权的流转, 把土地集中起来, 实现规模经营, 集约化、规模化、机械化、专业化的农业发展模式日渐普及, 位于沈阳新民市的沈阳城市公用集团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就是这样的例证之一。

从市区到沈阳城市公用集团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基地才短短一个小时的车程, 但已经让人有了些许走进乡村贴近大自然的感觉。面前的城市公社项目的规划图, 完整呈现了一个以科技开发、示范、辐射和推广为主要业务、以促进区域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为目标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 俨然是一个未来农业的发展蓝图。

走进农业有限公司, 无论是中草药铁皮石斛、热带水果木瓜的品种引进, 还是立体栽培、太阳能节能杀虫的种植技术, 都在向我们展现着现代农业的魅力。不可否认的是, 这些亮点都离不开资本。分析我国农业的现实情况, 发展现代农业必须具备两个要素, 第一是科技, 第二是资本。科技的推动需要资本的支持, 没有资本投入科技就无法实现转化。

现代农业现代理念

点击打开城市公社臻菜园的网页, 种类繁多、五颜六色的果蔬呈现在眼前, 消费者可以直接在网站下单实现在线购买。在这个网络化、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时代, 利用电子商务平台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无疑是现代农业理念最好的体现之一。

“作为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 既要追求经济效益, 更要注重社会效益”沈阳城市公用集团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志强说。“我们公司追求的社会效益, 就是要塑造人们食用安全农产品的理念, 塑造人们享受田园风光、享受优美生态环境的理念。”

对于沈阳城市公用集团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来说, 无论是定位在健康与安全的“城市公社”项目, 还是将目光放在高端消费人群的“城市牧歌”项目, 都在致力于通过产地直供的无公害果蔬、交通便利设施齐全的休闲农场, 向人们传递绿色、健康的生活消费理念。

现代农业 篇8

1 以效益为中心, 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园

农业园位于袁州区西村镇320国道旁, 距宜春市区10km, 规划面积20km2, 设计固定资产投资19亿元, 年平均销售收入20亿元。设立“有机蔬菜展示区”、“高效养殖功能区”、“林果苗木繁育区”、“农产品加工区”、“休闲观光农业区”等5个功能区。以市场为导向, 以效益为中心, 使园区成为农民、市场、企业三者连接的桥梁, 精心打造高标准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经过4年的发展, 农业园现有入园农业企业24家, 园区年产蔬菜近1万t、花卉苗木60余万株、优质水果340多万kg、出栏生猪6万头、优质茶油1万kg, 年产值达6亿元, 解决3000余人就业, 辐射带动周边1.33万hm2农业产业发展, 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2 发展现代农业, 激活了农业产业

2.1 优化了农业产业结构

农业园从实际出发, 在许多原本大都是低产油茶山、低产果园、低产菜地和荒山的地方, 开发出“有机蔬菜展示区”、“高效养殖功能区”、“林果苗木繁育区”、“农产品加工区”、“休闲观光农业区”等5个功能区。形成了以香港东升农场为龙头的绿色果蔬产业带, 该农场是由香港东升集团投资开设的, 集团拥有30年的农业开发经验, 是一个集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水果的生产和深加工、生态观光和农业发展为一体的农业综合性龙头企业;以三农养殖场为龙头的高效养殖产业带, 该养殖场计划投资建设亚洲最大的公猪精子库, 库存公猪100头以上;以“全区水土保持示范园”和顺景观园林基地为龙头的花卉苗木产业带;以东升加工厂为龙头的农产品加工产业带;以“全国油茶科技示范基地”星火农林为龙头的高产油茶产业带;以“三星级休闲旅游农庄”金泉农庄为代表, 并以整个园区为载体, 鼓励引导园区内农民开发农家乐, 发展乡村休闲农业。

2.2 增强了农民增收的持久性

目前, 园区年总产值达6亿元, 解决了3000余人就业, 企业员工大都为当地农民, 月平均工资都在1500元左右, 企业的入驻, 大大提高了当地农民的收入;同时, 完成了“三横八纵”主道路路基建设35km, 硬化道路12km, 网线改造13km, 土地整理及中低产田改造667hm2, 3座水库大坝加固及渠道改造, 大大改善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增强了农民增收的持久性。

2.3 推动了优质、高效、生态农业的发展

现代农业正是以生产、生态、生息为目标的可持续产业, 既在发展农业追求优质、高效的同时, 又切实注意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农业园内的宜春市东升有机种植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有机绿色蔬菜种植, 生产过程中, 以有机肥搭配少量化肥, 以无毒天然矿物源农药和生物农药为主, 其生产的蔬菜瓜果通过有机和绿色认证, 成功销往港澳地区及新加坡、加拿大等地, 产品具有很高的附加值, 生产过程中又保护了环境;东盛养殖场和军燕养殖场通过建设沼气池将养殖场内生猪的排泄物发酵后, 输送到和顺景观园林和星火农林等苗木、油茶基地作为肥料, 让猪粪变废为宝。

2.4 加速了农业产业化进程

一是园区内企业不断壮大, 农业园内现有市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 园内各企业固定资产投入达5亿元, 实现年产值6多亿元, 辐射带动周边1.33万hm2农业产业化发展。二是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良好, 园区内共有专业合作社4家, 其中, 省级示范社1家、市级示范社1家, 涉及的领域有种植和养殖业, 通过良好的运作, 合作社效益不断提高, 带动农户1000多户, 户均增收10000余元。

2.5 提高了农业科技含量

传统农业靠经验, 现代农业靠科技。基地建设上从品种改良入手, 大力推广适用增效技术, 其中, 油茶优良品种普及率达98%以上, 并建立了一个拥有100多个品种的油茶无性系基因库, 园内的星火农林油茶基地被列为“全国油茶科技示范基地”;生猪良种及标准化养殖技术、蔬菜瓜果良种及绿色有机种植技术、节水灌溉措施、有机茶叶种植技术普及率都在90%以上。2011年, 农业园获批为“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

3 五措并举给力现代农业

根据对农业园的管理和建设工作的经验, 要发展现代农业, 关键是要抓好“保障能力、科技进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土地流转”等5个环节。

3.1 围绕保障能力做文章

没有保障能力, 现代农业就无从谈起。在实际工作中, 要有针对性地提高发展现代农业的保障能力。一是要不断壮大发展实力。要大力争取国家政策性资金投入, 大力招商引资, 吸引外资投向农业。二是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要切实保护基本农田, 确保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要大力推进农田水利工程建设, 提高用水效率。

3.2 着力提升农业科技含量

现代农业说到底就是科技农业, 农业科技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决定性因素。首先, 要注重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在种植业上要重点推广高效新品种, 优质、高产、无公害栽培, 病虫综合防治, 抗旱增产等技术。在养殖业上要重点推广快速高效饲养, 规模化养殖等综合养殖技术。在加工服务业上要重点推广农副产品加工, 果品、蔬菜采摘后处理及气调保鲜。

3.3 必须走农业产业化途径

当前, 农村经济的一个最大弱点就是农业产业化程度低, 农业资源得不到最佳配置, 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实现农业产业化, 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也是农业走向工业化、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一是要培植龙头企业。要围绕工业抓农业, 通过建立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来推进农业产业化。二是要实行农业标准化生产。要建立起一套既符合地方情况, 又能与国家和国际接轨的农业标准化生产体系, 抓好推广实施。三是要发展优势特色农业。

3.4 扶强招大壮龙头

现代农业是企业行为, 依靠分散农户无从谈起, 依靠专业大户也难担当。产业发展快, 全靠龙头带。大力开展招商引资, 优选一批技术雄厚、管理先进、实力强大的龙头企业落户, 支持本地现有企业与引进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联合、重组、合作。

3.5 创新体制促流转

现代农业 篇9

十七届三中全会曾对现代农业进行了全面规划, 指出现代农业应是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农业, 努力实现农业生产水利化、机械化、信息化。近年来, 我国的现代农业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 也取得了许多宝贵经验:一是要鼓励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 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 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产销结合, 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 增强抗风险能力;二是要大力发展特色农业, 依靠产品的地域性搞特色农业, 提高当地特产知名度, 打造区域名片;三是要在土地集约、规模发展的基础上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大力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规模经营和社会化服务;四是可在条件成熟的城市建设科技园区, 主要采用科、教、推相结合的方式, 以农业产业园区为载体, 以产业化、集约化、设施化为发展模式, 建立农业基地, 驱动农业发展;五是必须以农业设施为支撑, 采用高科技农业技术大力推进农业技术创新、农业机械创新;六是要积极拓展新的发展点, 可以利用休闲观光的拉动作用, 以旅游业为依托, 建立绿色环保、生态高效的农业观光园区。

发展现代农业, 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四化同步”道路, 打破过去那种消耗型的农业发展模式, 建立绿色的、致富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格局。依靠现代农业技术来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 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 促进城乡一体化。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丰衣足食、喜气洋洋”。粮食九连增的奇迹, 见证了农业科技创新的实力, 也再次彰显了中国农业发展的信心。在过去十年农业快速发展的黄金期里, 农民作为最大的受益者, 不仅获得了财富, 还收获了信仰, 这都得益于中央的好政策, 中国农业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

设施农业成为莱州现代农业新亮点 篇10

走进山东省莱州市金海种业科技示范园的温室大棚, 可以感受到棚内花香扑鼻, 温暖如春, 湿润宜人。2000平方米的人工智能温室大棚里5万盆花卉争芳斗艳, 令人心旷神怡。在莱州市文峰路街道南十里堡村任先才的樱桃大棚里看到, 工人们正在调试大棚卷帘机, 择机为他的8亩樱桃大棚进行保温降温。文峰路街道房家村农民正在温室大棚收获着蔬菜, 装满一拖拉机, 送往市区的各大超市和农贸市场。

近年来, 设施农业已成为莱州现代农业的新亮点, 在农民增收中的作用日益凸显。莱州设施农业在丰富城里人“菜篮子”的同时, 也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全市农民来自设施农业的收入达1326万元。目前, 莱州设施农业的投入产出比平均值一般都在1∶3以上, 全市亩均产值达到9305元, 高的达8万多元, 亩均纯收入5936元。设施农业创造出的经济拉动了全市农民纯收入的增长, 许多设施农业示范户已成为当地的致富带头人。

莱州设施农业规模化和技术水平也在日渐提高。设施农业种类主要为冬季生产型日光温室和春秋生产型拱棚, 兼顾发展春秋生产型日光温室。目前全市已发展蔬菜大棚2347个, 花卉大棚113个, 瓜果大棚535个, 总面积达2234亩。

现代农业 篇11

推进农业生产要素优化组合,特色农业形成产业优势。按照发展特色农业的总体思路,全县初步形成了以特种水产和食用菌产业为主导,以水禽、水生蔬菜、早园竹、食草畜禽业为重点的六大特色产业。圩区的水产养殖业、半山半圩区的食用菌和家禽养殖业、丘陵地区的以茶叶和早园竹为主的特色经济林业等,已形成鲜明的区域特色和产业优势。一是以螃蟹为主的特种水产发展势头强劲。全县特种水产形成了以“两湖一江”(固城湖、石臼湖、水阳江)为主的三大养殖区,重点发展以螃蟹、青虾等为主的特种水产,构建了5个万亩生态养殖基地和10个万亩特种水产基地。建立了国家级中华绒螫蟹原种场。“固城湖”螃蟹被评为省名牌产品,同时荣获省著名商标、“中国市场公认知名品牌”和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等多项殊荣。二是以食用菌为主的蔬菜业迅速崛起。食用菌实现从分散零星种植到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化开发,建成了以固城、东坝、桠溪等镇为重点的生产基地。固城蘑菇生产基地已建设成为江苏省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基地。2006年我县被中国食用菌协会评为“全国食用菌行业标准化示范县”。全县还建成万亩水生蔬菜基地,以莲藕、菱角、芡实等为主的水生蔬菜面积达1.6万亩。三是以水禽和食草畜禽为主的畜牧业发展加快。全县建成了以漆桥、古柏两镇为重点的百万羽蛋鸭生产基地和以淳溪、漆桥、古柏、固城等镇为重点的百万羽肉鸭生产基地。以菜鹅、山羊为主的食草畜禽业发展也较快,全县建立了年孵化30万羽苗鹅生产基地和年饲养量3500羽规模种鹅场各1个,发展规模羊场5个。四是以早园竹为主的林特产业发展成效明显。自“绿色南京”工程实施以来,至2008年全县新增造林面积11.1万亩,其中发展商品林7.92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18.7%。

着力推进产业化经营,现代农业经营机制初步形成。坚持以规模化推动产业化,以产业化催生现代化,加快建立现代农业经营机制。一是产业基地规模不断扩大。重点发展螃蟹、青虾、食用菌、菜鹅、肉鸭、食用油、优质稻米、早园竹、茶叶、水生蔬菜等十大基地。2008年,基地种植面积达到62万亩;基地带动农户数占全县总农户的42%。二是农业龙头企业不断壮大。全县共有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6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3家、市级11家。2008年,实现销售收入49.7亿元、利税4.48亿元,其中销售收入超亿元的11家,带动农户4万多户。三是名牌农产品不断增多。全县累计注册各类农产品商标200多个,“固城湖”螃蟹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省著名商标,“固城”双孢蘑菇等3个产品为省名牌产品;“新邮”咸鸭蛋等14个农产品为市名牌产品。四是市场流通体系不断健全。初步形成了以大型批发市场为龙头、专业市场为骨干、集贸市场为基础的市场网络,建立了县水产批发市场、高淳县花庙蘑菇交易市场、天河市场和华天菜场等一批大型批零交易市场。五是农民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着力构建“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社+专业农户”三位一体的现代农业经营机制,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专业农户迅速发展,2008年,全县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05个,带动农户4.65万户。

强化农业标准化管理,生态农业建设步伐全面提速。我县先后成为全省首批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整体推进县和首批省级生态农业县,全县通过认定的无公害农产品基地55个,面积达到49万亩。全面启动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工程”,以三品(无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定认证为重点,全面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全县通过认证的无公害产品57个,绿色食品48个,有机食品18个。与此同时,狠抓农产品标准体系建设,先后组织制订了15项农业标准或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其中省级标准2个、市级标准7个,我县河蟹生态养殖技术标准成为全国生态养殖标准。目前,我县已建立了以水产品和食用菌为主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主导农产品的标准覆盖率达到85%以上。

提升科学开发经营水平,旅游农业形成特色效应。相继开发三山(游子山区、瑶池山区、花山山区)、两湖(固城湖、石臼湖)等自然资源和高淳老街、游子山真如禅寺、迎湖桃源度假中心等旅游景点,全县初步形成了乡村观光、农事体验和休闲度假为主的旅游农业产业格局。一是旅游专业村建设步伐加快。重点开发了瑶宕村、桥李村、新塘村、茅山村、山庄村、高墩村等农业特色专业村。同时,桠溪“生态之旅”建设项目也取得阶段性成果。二是农业科技园区平台初步构建。建成永胜圩渔业科技园、团结圩螃蟹文化园、固城蘑菇生产示范园、淳溪蔬菜科技示范园等一批农业示范园区,在有效转化农业先进技术和科技成果的同时,吸引了外来游客人园观光、参与农事体验。三是农业旅游品牌效应凸现。全县建成3A景点1家,2A景点4家,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2个。2008年,全县旅游农业接待游客95万人次,旅游收入3.75亿元。

虽然我县现代农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是:农业组织化程度仍然不高,农业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档次低,企业+基地+农户或经济合作组织+农户的利益链接仍然不够紧密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切实采取有效措施,着力加以解决。具体来说,重点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一是大力发展高效特色产业。充分利用资源、区位和产业优势,大力实施特色农业发展战略。重点发展六大特色产业,至2011年,特种水产养殖面积达25万亩、螃蟹养殖面积稳定在20万亩左右;无公害水生蔬菜面积达2万亩;发展蘑菇种植面积6000万平方尺、珍稀菇生产5000万袋;以早园竹、茶叶为主的经济林果面积5.5万亩;畜牧业新增4个年出栏200万羽的肉鸭基地、2个年出栏80万羽无公害菜鹅基地,3个年出栏千头规模羊场;优质粮油产业发展“双低”油菜面积16万亩,水稻面积稳定在28万亩左右。二是扶持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围绕优质稻米、双低油、特种水产、水生蔬菜、食用菌、食草畜禽、早园竹、茶叶等特色产业,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拉长产业链条,形成优势产业链。引导龙头企业通过订单形式,与农户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新型利益联结机制。支持有条件的农业龙头企业通过参股、控股、兼并、合并、租赁等形式,扩大规模,增强实力,发展成为大型农业龙头企业。三是积极创建知名品牌。加大固城湖螃蟹、固城牌食用菌、

淳青牌茶叶等名牌农产品保护和开发力度。办好螃蟹节等节庆活动,支持农业企业参与国内外大型农业博览会、展销会,不断提高我县名优农产品的知名度。四是建立现代农业物流体系。重点建设县水产批发市场、食用菌交易市场、渔需物资市场和各类特色农贸市场,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县农资、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建设。大力发展连锁经营、专卖经销、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切实落实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促进农产品物流通畅。培育农民经纪人、农产品运销专业户和各类流通中介组织,不断拓宽销售渠道。

加快建设现代农业服务体系。一是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着眼于建设现代农业,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实施农业科技人才培训工程和农业科技入户工程,保证农民长期有效地应用先进适用农业科技成果和技术。引进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经济效益的优良品种,促进农业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二是加快提升农业装备水平。推进农业基地设施化,至2011年,设施渔业面积发展到2.5万亩;设施蔬菜面积发展到2万亩,建成2个日产10吨的袋栽菇工厂化生产线;设施园艺面积发展到2.5万亩。推进农田水利标准化,建立与现代农业相适应的农村水利体系。推进农业作业机械化,推广水稻机插秧技术,加快特色农机普及,扩大应用范围和规模。推进农业信息现代化,加快“四电一站”(农村广播、电视专栏、电话声讯、电脑网络和镇村农业信息服务站)建设,构建现代农业信息服务平台。三是强化生产经营服务。调整充实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加快建立村级服务站。支持供销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服务公司、农民经纪人、龙头企业等提供多种形式的生产经营服务。规范和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逐步实现标准化生产、专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规范化管理。四是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按照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发展节约型农业、循环农业、生态农业。针对我县主导农产品、名特优产品的生产特点,加强农产品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农业生产过程、包装标识和市场准入等五个环节的管理。抓好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全面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

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保障体系。一是制定扶持激励政策。县财政每年设立奖励补助专项资金,重点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设施农业规模基地建设、服务体系建设、质量安全建设等实施奖励补助,提高农业企业、生产经营户、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及各类经营主体发展现代农业的积极性。二是健全农业投入机制。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有关扶持现代农业的优惠政策,争取多上项目、多引资金,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坚强保障。充分发挥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在农村金融中的骨干和支柱作用,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增加对发展现代农业的信贷投放。综合运用税收、补助、贴息、担保等手段,引导社会力量投资现代农业。三是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推进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改革,稳定土地承包关系,促进农村土地合理流转。扩大农业保险试点范围,争取我县特色规模农产品纳入保险业务。加大对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投入,重点支持与现代农业发展密切相关的道路、供排水、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城乡一体化奠定基础。

用绿色农业理念发展现代农业 篇12

绿色农业是以农产品安全为目标的标准化农业。它汲取了传统农业的精华, 是融无公害农业、有机农业、生态农业和现代农业于一体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绿色农业遵循循环经济的基本原理, 强调要持续发展原则, 把标准化贯穿于农业整个产业链条中, 实现生态、生产、经济全面协调发展, 获取最佳的社会经济效益。

二、发展绿色农业的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 党中央做出我国国民经济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发展新阶段的重要判断。2004年以来, 党中央相继出台的有关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三个中央一号文件, 实施“两减免三补贴” (减免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 粮食补贴、良种补贴和农机补贴) 等一系列“多予、少取、放活”加强农村和农业发展的政策, 有效促进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农村经济空前繁荣。然而, 在发展农业生产, 增加食物有效供给的同时, 防止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开发, 以及过分依赖化学品投入给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 保障食物质量安全、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提升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成为我国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

发展绿色农业是充分运用先进科学技术、先进工业装备和先进管理理念, 以促进农产品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和提高农业综合经济效益的协调统一为目标, 以倡导农产品标准化为手段, 推动人类社会和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发展模式。由此可见, “绿色农业”可以说是农业领域里的“循环经济”模式, 是“资源节约型”农业模式, 是生态农业、可持续农业模式的继续和新发展。

资阳山清水秀, 生态条件优越, 农业资源丰富。我们要利用资阳区域优势, 努力实现资阳在全省崛起的科学发展战略, 努力实现“山上建绿色银行, 山下建优质粮仓, 水面兴特色养殖”、“希望在山、潜力在水、重点在田、后劲在畜、出路在工”的思路。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和特色优质农业, 加快建设我市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和一批特色农产品产业带 (比如安岳柠檬产业带、简阳水果产业带、雁江蜜柑产业带) , 加快农业总量及农业贸易增长和农业现代化的建设。资阳市以绿色食品产业为代表的绿色产业率先在全省崛起, 生态农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理念改造传统农业, 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以及推行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农业生产模式, 建设“绿色资阳”就是促进资阳农业更好更快发展的新理念。

1. 绿色农业是现代农业的最新模式

人类农业的发展过程, 可从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划分为3个阶段, 即原始农业, 传统农业, 现代农业。现代农业是相对于传统农业而言, 是比传统农业更为发达的一种农业发展形态。我们倡导的绿色农业模式, 是用绿色农业的理念来发展现代农业, 赋予了生态和可持续发展及人与自然和谐、经济与社会和谐的内涵, 所以说它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最新模式。

绿色农业之所以说是现代农业的最新模式, 因为它有“三先”、“三保”、“一个提高”的鲜明特征, 并且强调了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和谐。“三先”就是用先进的工业装备、先进创新的科学技术、先进的现代管理理念和绿色农业的概念融合;“三保”就是确保农产品安全、确保生态安全、确保资源安全;“一个提高”就是增加农民收入, 增加企业收入, 增加财政收入, 进而提高农业的综合经济效益。这些集成的概念是用生态的观点、科技创新的观点、可持续发展的观点、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和谐的观点, 高度概括了绿色农业的发展模式。发展现代农业, 离开了绿色农业发展模式是没有出路的, 即使实现了农业装备、设施、科学技术现代化, 获取了产出最大化、劳动生产率最大化、效益最大化, 由于以牺牲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为代价而不合理利用农业资源, 还会造成农业恶性循环, 这种农业模式是不可取的。绿色农业模式的提出, 恰恰弥补了这些不足, 丰富了现代农业的内涵, 做到了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的有机结合, 给现代农业发展目标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机。

2. 绿色农业模式是现代农业的最高层次

现代农业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它的标准是随着时代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而与时俱进, 绝不能超越自然规律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我国绿色农业的概念和模式是在总结国内外可持续农业、有机农业以及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产业发展的实践基础上提出的, 因此比较全面、科学、内涵丰富。

(1) 绿色农业特别强调可持续发展

绿色农业倡导以保护优良生态环境为基础, 以生产安全优质产品为核心, 坚持合理开发利用资源, 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努力实现农业的良性互动而不是恶性循环, 这就是绿色农业与其它农业模式的根本区别。在此基础上, 我们研究提高农业的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 以保障人们对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要。

(2) 绿色农业是对绿色食品产业的提升资阳市从2003年以来的7年间, 全市累计绿色食品生产企业达20家, 产品53个, 产量118 442.34t, 产品主要包括水果、大米、菜油、猪肉、调味品、挂面、莲藕、苕粉、海椒等。绿色食品生产资料1家, 有机食品1家。另有18家企业已通过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环境检测, 1家企业已通过有机食品生产基地环境检测, 正在申报中。全市绿色食品生产基地12个, 面积总量为63.74万亩, 其中:国家级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46.6万亩, 绿色食品生产基地面积仅占耕地面积的14.82%。我市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名列全省第三位。

(3) 绿色农业实行产业化经营体系

绿色农业把农产品按产业关联度, 拓展为一个系列, 在绿色种植、养殖、加工、流通等方面实行一体化经营。既强调产前的环境监测, 又强调产中投入品的标准, 还强调产后的绿色加工、销售。实施这个体系的全过程是按照农产品标准来指导生产, 衡量产品的质量。绿色农业的产业化不同于一般概念的农业产业化, 既具有种养业的环境标准、生产标准, 又有加工、包装、贮藏、运输的生产标准和环境标准, 通过企业建立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 保证加工原料的品质, 质量达标。这种公司+农户的产业化模式是真正的贸工农一体化。

(4) 绿色农业强调人与自然, 农业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和谐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我国提出构建和谐社会, 符合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 符合社会进步人类发展要求。在构建和谐社会上, 涵盖了解决“三农”问题,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问题。农业是基础产业, 忽视了农业, 国民经济发展就失衡, 社会就不稳定。发展现代农业要处理好一产业与二、三产业的关系, 加大对农业投入, 政府要做到以工补农、以城补乡, 努力实现“发展生产、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

3. 绿色农业是建设现代农业的最佳选择

目前, 在现代农业的架构下, 出现了白色农业、蓝色农业、黑色农业、旱作农业、节水农业、立体农业、设施农业、观光农业等50多种农业模式。现行的各种农业模式都有各自的特征和不足, 都是从某一方面、某一技术层面上提出的, 因此, 具有很大的局限性。绿色农业是站在现代大农业的高度, 用产业化、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与相互和谐的理念贯穿到绿色农业的全过程之中, 因此说是建设现代农业的最佳选择。

我们现在提倡的绿色农业模式就是针对上述国内外农业现状总结出来的符合中国国情的有效发展模式。发展现代农业, 走高投入高产出的发展路子资源浪费大, 走低投入低产出的发展路子满足不了粮食和农产品的社会需求, 只有选择绿色农业模式, 才能做到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有机结合, 生产和保护结合, 合理开发和利用结合。绿色农业发展模式具有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的两重性, 农业和自然再生产过程是随着科学创新和进步不断提高的, 农业的经济再生产过程, 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壮大, 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 成为推动农业生产不断推陈出新的动力。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发展现代农业, 实现农业现代化还刚刚起步, 需要经过几十年的努力, 才能实现这一目标。目前, 绿色农业的理论框架已经形成, 我们要统一认识, 坚定信心, 用绿色农业的理念发展现代农业;用绿色农业的生态意识保护农业的生态环境;用绿色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开发利用农业资源;用绿色农业的生产标准来保证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安全。通过绿色农业示范区的实践, 进一步探索、完善绿色农业理论体系, 一旦形成共识, 绿色农业模式就一定能在现代农业中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三、我市绿色农业发展思路

1. 绿色农业的定位

绿色农业是我市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标志, 绿色农业应与绿色食品产业有机结合, 实现生产的产业化经营, 促进农业经营方式现代化的形成;绿色农业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支撑, 以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为基础, 以获得安全、优质、营养农产品为目标, 实现农产品生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绿色农业应逐渐取代现行农业生产方式, 成为现代绿色农业新格局。

2. 绿色农业发展方向

(1) 绿色种植业从我市范围看, 我市目前粮食作物中水稻、小麦、玉米、水果和红苕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 蔬菜、生猪等主要经济作物的比较优势明显。从产品质量来看, 主要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质量远不如国内同类产品。我市绿色种植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品种少、总量不足、单产水平不高、生产成本较高等问题。

我市绿色种植业的发展方向是: (1) 在现有基础上, 大幅度扩大绿色种植业的生产规模, 形成规模发展优势; (2) 以农业生态系统建设为基础, 采用绿色生产技术, 建立绿色种植业生产基地, 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绿色农业种植模式的转变; (3) 适当调整绿色种植业的结构, 突出发展绿色水稻、小麦、蔬菜、水果、红苕、双低油菜等种植业品种; (4) 加强农业基础工程建设和农业生态环境污染治理, 为绿色农业发展奠定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

(2) 绿色畜牧业我市畜牧产业的优势比较明显, 但主要畜产品的质量达不到发达国家的要求, 是我市绿色畜牧业生产中一个薄弱环节。

今后绿色畜牧业的发展方向是: (1) 建立以生猪、家禽、禽蛋为主的畜产品生产结构体系, 比如发展规模化养猪场和养猪家园; (2) 建立以舍饲圈养统一管理饲料方式为主的大型禽产品生产基地; (3) 建立绿色饲料生产和供应体系, 保证畜产品的绿色质量; (4) 建立完善的卫生检疫制度, 推广使用绿色生产、加大技术和副产品综合加工利用技术。

(3) 绿色水产养殖业我市水产养殖业发达, 拥有一定的名贵水产品, 但由于周围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污染物的大量排放, 养殖水体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 使养殖品的数量和质量均有所下降, 绿色水产品还是空白。

今后我市绿色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方向是: (1) 绿色养殖业的发展重点是形成以名、优、特品种为主体的高档次水产品结构; (2) 在合理利用水资源的同时, 适度扩大养殖规模; (3) 加强周围地区污染的治理, 提高养殖水体的质量。

3. 我市绿色农业发展重点

综上所述, 我市绿色农业应该是以绿色粮食生产为基础, 以绿色经济作物和绿色畜牧业为主体, 并包括绿色水产养殖业在内的综合农业。近期绿色农业发展的重点是:大力发展以水稻、小麦、红苕、水果、蔬菜为主的绿色农产品;稳步发展生猪、饲料、土豆、油菜等为主的绿色产品;适度开发绿色水产品。

4. 绿色农业发展的主要措施

(1) 加强绿色食品产业建设以绿色食品生产企业为主体, 促进绿色农业向区域专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 实现绿色农业的产业化经营, 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2) 加强绿色农业基地建设通过基地在生产、技术上的示范作用, 带动绿色农业的区域发展。

(3) 加强环境污染治理努力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并严格绿色农业生态环境监测, 避免产生新的污染。完善交通、通讯和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 为绿色农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条件。

(4) 建立完善的绿色农业发展科技、投资和政策保障机制科技和资金是绿色农业发展的两大支撑体系, 也是现阶段我市绿色农业发展的两大限制因素。围绕绿色农业对环境、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的要求, 积极开展相关技术的研究、应用和推广工作。建立国家、企业和个人多层次、多渠道和多形式的资金筹措机制, 积极引进外资, 扩大绿色农业的投资规模。

四、如何发展现代农业, 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我们要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 优化农业结构, 创新体制机制, 转变发展方式, 加快转型升级, 着力推进农业的规模化、组织化、科技化、市场化和生态化, 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1.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大力推进布局区域化、功能多元化

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在继续抓好粮食生产, 确保粮食安全的基础上, 进一步优化农业区域布局, 促进优势主导产业集群化发展, 着力建设一批“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特色产业强镇、强村, 不断提高区域竞争力。加快发展蔬菜、水果等优势产业, 稳定提升粮油传统产业, 优化发展柠檬、蜜柑、晚白桃、通贤柚四大特色产业, 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等新兴产业, 进一步促进农业产业的优化升级。

2. 加强农业基础建设, 大力推进农业园区化

着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和防灾减灾能力。加快实施现代农业园区示范工程, 大力引导和鼓励工商资本投资现代农业, 以园区建设带动现代农业的发展。启动实施标准农田保护和质量提升工程, 确保面积不减, 质量提高。

3. 壮大农业经营主体, 大力推进农业企业化、农民组织化

坚持把培育与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快农业转型升级的主要任务来抓, 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 加快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种养规模大户等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主体, 逐步形成以专业化、规模化、企业化经营与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服务相结合的新型农业双层经营体制以及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农业品牌建设为核心、农产品加工企业为龙头、专业合作组织为纽带、农产品生产基地和专业大户为基础的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

4. 创新农业经营机制, 大力推进经营规模化、服务社会化

加快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发展农业规模经营。加快建立县 (市、区) 土地流转指导中心和土地承包纠纷仲裁机构, 发展乡镇土地流转服务中心, 进一步规范发展土地流转市场, 促进土地加快向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种养能手等经营主体集中, 推进多种形式的农业规模经营。加强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加快构建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和综合服务相协调的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不断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5. 强化农业科技支撑, 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化、农民知识化

要充分发挥科技对现代农业的支撑作用, 突破资源和市场对我市农业的双重制约, 实现农业发展由资源物质依赖型向科技创新驱动型转变。全面实施农业首席专家、科技特派员和责任农技员制度, 全力抓好厅、市合作项目的组织实施, 普及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机具, 不断扩大农业公共信息服务覆盖面, 大力实施“农业科技三大培训工程”, 进一步提高农业科研自主创新能力、农业技术推广能力、农民应用科技能力。

6. 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大力推进生产标准化、环境生态化

切实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 在农产品生产环节推动标准化生产, 在食品加工流通环节强化企业质量安全责任, 在监督管理环节健全全程监管体系。高度重视农业标准的制定和组织实施工作, 加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建设, 加强农业“三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 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 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大力推进农业生态环境建设, 发展农牧结合、种养结合的生态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 积极实施农村生活污水净化沼气工程, 大力推广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技术, 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提高资源利用率, 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推进资阳现代农业又好又快发展。

上一篇:导航算法下一篇:浦东国际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