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园区(共12篇)
现代农业园区 篇1
改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 建立新型的现代农业园区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方向。现代农业是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方法来对农业进行生产管理。现在中国还是比较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 要想不断促进中国农业的发展, 就要先建立现代农业园区, 通过对现代农业园区的建立, 来总结现代农业的相关管理方法和经验, 从而加快中国农业的现代化建设。本篇文章主要对现代农业园区在规划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就加快对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提供相关的建议。
1 现代农业园区在建设中的不足
1.1 没有创新理念
不同的农业园区具有不同的特点, 建设农业园区必须要根据农业园区所在的地域特点、自然资源等进行建设, 这样建设的农业园区才能够吸引人。但是中国在建设在农业园区时, 很多农业园区建设的没有特点, 都是照搬别人成功的发展模式进行建设, 没有自己的创新理念, 导致很多农业园区都发展不下去。
1.2 规划不合理
现代农业园区的规划是建设现代农业园区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只有合理规划才能够促进农业园区健康发展。现代农业园区的规划需要从各个角度全面科学地进行分析, 这样才能够保证农业园区健康持续的运行。但是现在我国还没有比较专业的园区规划理论, 农业园区的管理水平不高, 没有结合先进的科学文化技术加强对现代农业园区的建设, 导致在农业园区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得不到有效的解决, 对现代农业园区的发展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1]。
1.3 没有实现可持续发展
现代农业园区在发展过程中, 主要看中了经济效益, 没有增加对生态环境的关注。现代农业园区的运营成本比较高, 加上有没有很好地进行管理, 产生的经济效益非常低, 许多农业园区为了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不重视农业园区的可持续发展, 对环境造成很大的破坏, 出现严重的环境污染, 阻碍了现代生态园林的发展。
2 现代农业园区规划的相关策略
2.1 规划内容要具有可操作性
在制定相关的规划发展时, 指定的内容一定要具有可操作性, 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在实际操作中完成预期的目标。在进行农业园区规划之前, 相关部门要对现有的农业园区进行调研, 根据建设和发展的情况, 结合建设地区的生态情况, 制定具有可操作性强的实施方案。制定可操作性强的规划内容, 能够减少在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错误, 最大程度地减少建设成本, 这样才能够加快对现代农业园区的建设[2]。
2.2 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生态环境非常重要, 在建设任何事物时, 都要考虑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在现代农业园区的规划上一定要加强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在对农业园区的相关设计上, 巧妙地结合自然景观对园区进行设计, 不破坏农业园区中原有的生态结构。现代农业园区要以保护环境为核心, 在农业生产中尽量减少对农药和化肥的使用, 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园区领导人要增加对园区可持续发展重要性的认识, 同时也要提高园区环境保护的意识, 可以开展座谈会、交流会以及其他相关的活动来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 同时还要学习保护环境的方法, 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实现可持续发展。
2.3 提高现代农业园区的管理水平
现在农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有效的管理经验。现代农业园区要加大对园区人员的培训力度, 增加员工对新技术、新品种等认识。员工要不断学习, 时刻关注国际上的先进技术。农业园区要加强员工任职的审核力度, 任职之前要经过考核, 考核通过者才可以任职, 这样可以提高整个农业园区的专业知识水平。现在农业园区在不断引进先进技术水平和先进的管理经验的同时, 要加大自身的科研力度,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3]。
2.4 根据自身特点制定合理目标
现代农业园区要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 根据农业园区的地域条件、园区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以及相关人员的技术水平来制定合理的目标。不同地区的资源条件各不相同, 在进行农业园区规划时, 不可以照搬别的园区的发展模式。他们的发展模式不一定符合自己农业园区的发展模式, 所以应该根据自身实际的资源水平、管理水平、技术水平来进行合理规划, 这样才能够促使现代农业园区健康发展。
3 结束语
促进现代农业园区的发展对我国农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现代农业园区在不断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不少问题, 要根据出现的问题, 结合现代农业园区实际的运行情况来促进现代农业园区的发展。现代农业园区制定的规划内容一定要具有可操作性, 并且始终要以保护环境核心, 实现现代农业园区的可持续发展。要引进国际上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 加强现代农业园区的管理水平, 加快现代农业园区的发展。
摘要:农业是现代经济的基础。建立现代农业园区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建立现代农业园区能够不断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增加农业产业层次和提高现代农业在经济市场上的竞争力。现代农业园区在不断建设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 政府部门要根据现代农业园区的实际发展情况, 制定合理有效的措施, 加快对现代农业园区的建设。
关键词:现代农业,农业园区,规划
参考文献
[1]何萍, 卞新民.基于景观格局优化农业园区规划与设计——以江苏省射阳外向型农业综合开发区为例[J].江苏农业科学, 2011, 08 (05) :45-46.
[2]常小燕, 聂宜民, 董晓声, 陈敬春, 段瑞军.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若干思考——以招远市为例[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12, 08 (02) :63-64.
[3]黄修杰, 何淑群, 黄丽芸, 熊瑞权, 曹阳, 储霞玲, 马力, 周灿芳.国内外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现状及其研究综述[J].广东农业科学, 2010, 06 (07) :89-90.
现代农业园区 篇2
现代农业园区是 20世纪90年代在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中涌现的一种新型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二十年来,现代农业园区已由最初的探索阶段不断发展,进入到规范化、制度化的阶段,现代农业园区的发展和壮大,对促进我国农业产业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经过20多年的发展,农业园区已经在科技成果示范推广、龙头企业培育孵化、新型农民培训提升、高端要素吸引聚集、创新机制模式探索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效,为推进现代高效农业规模化起到良好的示范带头作用。
一、现代农业园区的发展政策背景
2010年7月,农业部按照《农业部关于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意见》及《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认定管理办法》要求,在省级农业主管部门推荐和省级人民政府同意的基础上,认定北京市顺义区等51个县(区、市、垦区)为第一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这开启了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新一轮实践探索,示范区建设第一年,51个示范区农业总产值达3700多亿元,同比增长18%以上,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4个百分点;粮食总产量4374万吨,同比增长18.5%,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蔬菜、畜牧、水产三大产业分别增长24%、7.8%和4.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200多元,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5%。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优势与效果已显现,成为各地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和动力源。
2011年04月,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五中全会关于加快农村制度建设、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的精神,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关于“建立农业产业化示范区”的要求,围绕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的总体要求,农业部决定在现有农业生产示范区(园、片、场)的基础上,高起点、高标准和高水平地创建一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从2010年开始,用五年的时间,在全国范围内创建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使之成为现代农业生产与新型农业产业培育的样板区和农民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培训基地,引领区域现代农业发展,加速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进程。
近年来,我国还积极实行了多项财政支农政策包括农机购置补贴、能繁母猪补贴、生态效益林补助等等。从财政支农资金规模来看,2005年以来,我国财政支农资金规模连年扩大。2005年财政支农投入资金2975亿元。2012年,为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投入安排12287亿元(见图1)。
图1:2005-2012年中央财政支农资金规模增长走势(单位:亿元,%)
二、现代农业园区的概况和主要问题
(一)现代农业园区的类型和功能
我国建立的农业园区具体形式多种多样。按行政体制划分,可分为国家级、省级、市级、区县级园区;按经营方式来划分,可分为政府主办型、园地联营型、民间兴办型、民办官助型;按示范内容划分,可划分为设施园艺型、节水农业型、生态农业型、特色型园区、农业综合开发型园区等等。现代农业园区是农科教与产学研紧密结合的一种新形式,包括农业生产、农业科研、农业教学、农业推广、以及农业体闲等结构,具体可分为生产加工、示范推广、研究实验、科普教育、生态观光、聚集辐射等基本功能。
(二)现代农业园区的规模
截止2012年,我国共有各类规模以上农业园区30000多家。其中农业科技园区5000多家,其中73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1000多个省级农业科技园区、4000多个市级农业科技园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153家;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园区20000多家;到2011年底,全国共有农业产业标准园5500余家,其中有500个万亩优质高产创建示范点、1555个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2600多个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824个园艺作物标准园。
(三)现代农业园区的主要问题
我国现代农业园区的建设和运行,在国家政策支持以及农村经济发展,农村土地制度、经营方式等基本情况不断变化的新形势下,在规模、产业化水平、经济效益方面均有很大的提升。但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实际运行过程中存在依然存在诸多制约因素,政策滞后,管理不健全;重复建设,缺乏宏观指导;园区建设资金缺乏,扶持力度不够;土地流转和要素集中程度低,产业聚集功能不明显;盲目引进,经济效益不高;产业层次不高,产品科技含量偏低,市场竞争力不强;运行机制不完善,发展缺乏活力;管理水平、科技水平和辐射带动效果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等等。
三、园区运行机制分析以及发展对策和措施
国家现代农业园区的建设必须以实现土地、资金、劳动力、科技、信息、企业家才能等现代生产要素资源在城乡间的优化配置和重新组合为核心,在动态的过程中构建完善的土地流转机制、投融资机制、科技支撑机制、人才开发与培养机制四大机制,四大运行机制相互作用形成各地国家现代农业园区符合区域特点的发展模式,使国家现代农业园区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进而通过辐射带动机制,带动区域农业现代化进程加速,带动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结合现代农业园区运行机制,以及对现阶段我国现代农业园区存在问题的研究,我们针对响应问题提出以下解决对策与措施。
(一)科学定位,统一领导、协调园区总体规划 首先,应建立一个负责总体规划、指挥协调的战略机构,通过对园区周边的自然、经济、科技等环境因素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充分论证,提出合理建议,并总体控制协调规划;其次,明确园区的发展定位,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因地制宜,结合园区的功能和产业结构,制定园区建设的详细规划和发展计划,把园区建设成为地方农村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
(二)引进、培养高科技复合型人才
不能适应高科技农业发展的要求。大力引进和积极培养高科技人才,尤其是专业水平高、懂管理、善经营的复合型人才,可通过建立新式的科技人才聘用制度,吸引国内外农业科研、教学和推广单位的优秀人才,积极与农业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通过加强技术开发、合作和交流,提高园区的整体科技水平。同时,重视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培养一批农民技术骨干和农民企业家。
(三)坚持改革创新,加快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探索多元化的农地规模经营模式。在耕地条件较好的示范区,着力从完善土地流转机制方面,推进土地集中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土地股份合作经营、农业承包大户经营和农业产业化基地经营等多种形式。在耕地条件较差的示范区,着力从扶持和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完善农业经营组织形式、推进农业产业化、组织化经营等方面,实行合作服务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带动型、农业产业化组织带动型等多种形式。
(四)建立多元化的园区投融资机制
鼓励和吸引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投资,逐步形成多渠道、多层次的投资机制。1.完善有关投融资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科技企业、社会团体、个人进园,以股份、独资、合作等形式进行资金投入,建立多元化园区投融资体制。2.通过招商引资的办法,积极吸引国外资金、民间资本和工商资本投资园区建设,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园区科技开发,积极吸引国内外大公司、高科技企业、风险投资机构到园区投资创业。3.加强引导广大农户以土地、劳动力、资金、技术等各种生产要素及以承包、入股等形式参与园区建设。4.把各有关涉农部门计划投人到园区发展的资金进行捆绑使用,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5.在不断增加大政府投入的同时,吸引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逐步形成多元化的园区投融资机制。
四、国外农业园区发展模式特点及启示
(一)以日本代表的都市农业园区
日本是一个土地资源十分有限的岛国,经过20世纪60-70年代经济的高速增长之后,城市扩张迅猛,城市周边地区的地价不断上涨。由于土地属私有制,为保留土地以达到增值的目的,一些农户不愿过早出卖自己所拥有的土地,于是将继续耕种的土地在高楼大厦林立的城市内保留了下来。到目前为止,日本已发展出3种主要的都市农业模式:1.观光型农业,即设立菜、稻、果树等田园,吸引游人参观体验,其实质是农业与旅游业的结合;2.设施型农业,即在一定范围内运用现代科技与先进的农艺技术,建立现代化的农业设施,一年四季生产无公害农副产品;3.特色型农业,即通过有实力的农业集团建设一些有特色的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并依托先进的科技进行深层次开发,形成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的特色农业。
(二)以美国家庭农场规模经营为代表的科技主导型园区 美国能成为世界农业大国、强国,一方面是具备良好的资源条件,另一方面国家政策也起来重要的作用,政府对农业的投入和扶持力度很大,并且坚定不移的发展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美国农业以家庭农场为基础,同样,美国的农业现代化以家庭农场的现代化为基础。在美国要成为一名农场主,首先必须投入大量资金,用于购买或租赁土地、改善路、渠、整改土地等基础设施,配备各种农业机械。
(三)以荷兰、以色列为代表的集约型设施农业
荷兰的农业以家庭式农场经营为主,很多农场从祖辈开始就从事作物种植,由于小单元的生产结构,个体农民的市场力量较弱,缺乏竞争能力。在市场面前,农民们具有近乎相同的产品,相同的利益,也具有相同的市场地位,各农户彼此之间视为具有共同利益的集体,而不是竞争对手。因此开始自发地组织农业合作社,这种合作社符合市场规律,很经济且适应市场发展,同时保存了个体农户的独立经营方式。
以色列的灌溉技术及其相关设备、良种等在世界上有很高的知名度,每年出口大量的技术设备, 优良种子。通过高度集约化栽培, 作物实现高产优质, 在世界上具有相当的竞争力,以色列农业科技的重点是政府对农业科技的支持, 大量引进外来资源, 将知识转化为财富而出口, 以色列每年投入的资金和从事科研的人都较多,农民普遍接受过高等教育,知识水平较高。
(四)国外园区发展对我国园区发展的启示
20多年来,国家现代农业园区已逐渐发展成为农业科技集成示范的平台、农业科技企业的孵化基地、农业技术培训的推广平台及现代农业要素的集成载体,其社会影响正在不断扩大。但是当前我国园区建设还存在着诸如覆盖面不足,科技集成转化能力较弱,科技产业规模较小,园区内产业关联度不高,尚未形成产业集群,吸引企业和农民创新创业的能力有限,推动区域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能力不强。另外,由于地理区位和政策措施差异,东中西部园区建设与发展能力存在较大差距等问题。研究现代农业园区的发展问题,客观分析现有农业园区的运行状况,因地制宜地发挥优势,实现现代农业园区的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
1.园区建设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探索园区在经营管理、金融、人才培养、政策服务、产品和技术研发等方面的机制和体制创新,推动园区的健康高效发展。
2.园区产业带动能力构建:探讨建立孵化器及技术孵化产业,延长园区农业产业链及促进园区产业集群形成,完善社会化服务系统等策略的实现方式和途径,进一步促进和发挥我国农业园区产业的带动能力。
3.园区竞争力培育:探讨构建园区的核心竞争力的策略和措施,深入考察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完善管理工作机制等在促进园区竞争力培育上作用,逐渐摸索和总结有效的方式与方法。
4.农业园区经济模式、生态模式研究:探索优化配置农业科技园区的各种生态、经济资源,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发展的高效园区发展模式。
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现状与对策 篇3
关键词:农业园区;现状;问题;苏州
中图分类号: F324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412-0501-04[HS][HT9SS]
收稿日期:2014-01-24
基金项目:江苏省苏州市应用基础研究计划(编号:510204;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编号:201312808001Y;江苏省青蓝工程基金;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计划”。
作者简介:顾金峰(1962—),男,江苏江阴人,硕士,副教授,从事农业经济管理研究。E-mail:gjf0001@163com。
通信作者:程培堽,博士,教授,从事农业经济管理研究。E-mail:chengpg0512@163com。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苏州开始投资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在近20年的发展历程中,苏州现代农业园区规模和数量急剧增加。特别是“十二五”以来,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模式,苏州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推动和促进农业园区建设和发展[1-2]。但苏州农业园区建设和发展现状如何,发展过程中有哪些潜在问题和制约因素,至今尚缺乏全面、科学调查。
本研究以苏州78家6667 hm2以上农业园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应用问卷调查收集相关数据,对苏州农业园区建设和发展現状进行全面分析,提出了相应发展对策。
1调查对象和问卷设计
11调查对象
在制定调查方案时,课题组根据苏州市农委提供的苏州市(包括下辖区、市所有6667 hm2以上农业园区名单确定调查对象,共108家。课题组随机走访了某些园区,并与园区负责人、当地主管部门进行交流,初步了解苏州农业园区的经营现状,根据园区实际运行情况,制定了调查对象的认定标准,课题组最终确定6667 hm2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共计78家。并以78家园区作为调查对象,发放调查问卷,问卷回收率为100%。
12问卷设计和数据收集
在研究分析苏州农业园区现状、评价效益、制约因素等时,主要通过问卷调查法收集数据。根据研究需要,问卷分为2部分:第1部分为园区建设和发展情况;第2部分为园区发展存在问题和制约因素。第1部分问项主要参照农业部《现代农业园区调查统计表》设计而成,内容涵盖园区生产、经营、管理、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效益、生态和环境保护等10个方面,80多个指标,主要为统计数据;第2部分主要针对园区发展存在问题和制约因素,设计了相应的量表,包括20多个问项,主要测量园区经营者对园区建设和发展中存在问题的感知和判断。所有问项均采用Likert-type 5点量表来测量。
调查前对调查员进行了培训。调查表由园区负责人直接填写或由调查员向园区负责人咨询后填写。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数据外,还通过实地察看、深度访谈收集资料。本研究引用的数据来源还包括苏州统计年鉴、媒体公开报道、政府官方网站等。
2现状分析
21园区基本特征描述
调查表明,从园区等级来看,苏州近75%农业园区为市级及以下;省级园区15个,约占20%;国家级园区仅有5个。从建园年限来看,近75%园区在近4年成立,超过4年的园区比例约占25%,表明苏州农业园区绝大部分尚处于开创时期。从园区规模看,66667 hm2园区有43家,占55%,6667 hm2 园区35家,占45%。从园区主导功能看,具备展示示范功能的园区有40家,占50%;具备观光休闲功能的园区有31家,占40%,表明苏州农业园区的定位比较注重社会功能和生态功能。从园区投资主体看,75%园区由政府投资或者政府参与投资,具有明显的政府投资主导特征。
22园区管理体制
从园区管理机构的性质上看,超过50%的园区属于政府部门派出机构或者事业单位,企业性质的园区仅占总数的33%。从园区负责人产生方式来看,近67%园区的管委会或开发总公司负责人由政府主管部门兼任或者任命。从园区日常经营决策来看,67%园区的日常经营决策需由政府部门审批或备案。
结果表明,苏州绝大多数农业园区在管理体制上体现出较强的行政化倾向,从负责人确定到经营决策均体现了“区镇合一”的苏州特色,与苏州园区建设投资由政府主导的特征较吻合。
23园区运行机制
231资金筹措机制
调查表明完全依靠国家财政资金的园区占33%,依靠银行信贷的占10%,其他途径的占10%;47%的园区资金来源有2种以上,甚至更多渠道,有政府财政资金来源的占92%。说明苏州农业园区对政府资金依赖程度相当大,市场化筹资能力薄弱。
232农地经营模式
苏州农业园区农地经营模式主要有4种:即“农户分散经营、园区统一管理”“园区集中土地,企业经营”“园区集中土地,园区经营”“园区自有土地,企业经营”。第1种模式比较适合于劳动密集型,并难以全程机械化的产业,典型代表是常熟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第2种模式典型代表是吴江现代农业产业园。第3种模式主要适应于规模较小的农业园区,典型代表是常熟市海明蔬菜园艺场。第4种模式主要是原国有农场改制而组建的园区,如张家港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233农地流转机制
调查表明园区农地流转方式主要包括租赁、入股等。从土地流转渠道来看,近67%园区土地流转首先通过村委会将农民手中的土地流转出来,然后再集中到园区。
24园区农业产业化经营和龙头企业
苏州农业园区入驻企业,尤其是市级、省级以上龙头企业,数量明显偏少。根据调查平均每个园区有66家企业入驻。其中平均每个园区仅有05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入驻,09家市级龙头企业入驻。没有省级以上龙头企业入驻的园区占56%,没有市级龙头企业入驻的园区占56%。大型龙头企业缺少很大程度上不利于农业产业化经营机制的形成。
25科技创新及推广应用
251科研人才和经费投入
调查结果,平均每个园区拥有13名科技人才,其中55%的园区拥有科技人才在10名以下。高级职称和高学历人才尤其匮乏,平均每个园区仅有2个高级职称人才,333%园区没有高级职称人才。平均每个园区拥有硕士学位以上科技人员仅为2个,50%以上园区没有1个硕士学位以上科技人员。在科研经费投入方面,2012年,苏州农业园区在科技创新投入的经费总量平均为338万元,约占年度园区销售收入的35%,低于苏州市全社会R&D经费投入强度,22家园区为零投入,表明苏州农业园区在科研人才和经费投入方面严重不足。
252科技成果转化
自建园以来苏州农业园区共推广应用新品种1 863个,平均每个园区推广应用24个新品种,新品种推广转化比重接近55%;推广应用654项新技术,平均每个园区推广应用近9项新技术,推广转化新技术为61%,表明苏州农业园区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
26社会服务水平
平均每个园区种苗繁育能力4 820万苗,拥有农产品检测中心面积169 m2、农产品交易市场面积2 484 m2。总体园区社会服务能力较强,但园区间差异较大,如42%的园区没有建设种苗繁育基地,348%的园区没有农产品检测中心,50%以上的园区没有农产品交易市场。
至2012年底,仅有11家农业园区设立了农业科技专家大院,16家农业园区设立了科技超市,表明农业专家大院和科技超市在苏州农业园区还不普及。
27效益评价
271经济效益
2012年,农业园区单位面积总产值平均为237 225元/hm2,约为苏州市农业平均单位面积总产值 113 850元/hm2 的2倍,表明园区总体土地产出效率较高。但园区间差异很大,单位面积总产值小于113 850元/hm2的有38家,占50%。2012年度,农业园区单位面积利润平均值 29 385元/hm2,超过大宗传统农产品生产效益(吴江某乡镇种水稻,净利润为4 8816元/hm2,高于苏州市农业单位土地面积效益。但园区间差异明显,有47家(占总数的75%园区单位面积利润不足 30 000元/hm2。总体来看,2012年度苏州农业园区经济效益良好,但园区间差异明显,部分园区经济效益不够理想。
272社会效益
2012年,农业园区辐射带动面积倍数平均值151,其中辐射带动面积倍数小于1的园区有34家,辐射带动面积倍数为0的园区有8家。2012年,辐射带动区内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平均值85%;低于苏州市近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131%,表明绝大部分园区辐射带动实际效果较弱,社会效益不显著,还具有很大的潜力。
273生态效益
建园以来园区绿色和有机食品认定数为649个,约占苏州市三品认定数1 722的33%。平均每个园区绿色和有机食品认定数为8个。2012年,园区绿色和有机食品生产面积总计21万hm2,占园区耕地面积的33%,表明有机食品生产总体情况良好。2012年,园区节水灌溉面积2万hm2,占园区耕地面积的32%,约占全市节水灌溉面积的48%。2012年,园区土壤改良面积共为 16万hm2。苏州农业园区生态效益良好。但是少数园区在土壤改良、节水灌溉等方面还有较大的改善空间。
28结论
(1大多数园区在管理体制上采用“区镇合一”模式,此园区管理体制表现出较强的行政化倾向,企业化管理体制尚未真正建立;(2园区尚未建立市场化的运行机制,突出表现在资金筹措机制上。大多数园区主要依赖于政府资金,市场化筹资能力非常薄弱;(3农业产业化程度较低,市场开拓能力不强,直接影响了园区产业带动功能发揮;(4在农产品交易、科技信息等服务方面,绝大多数园区尚无提供专业服务的能力;(5园区经济效益总体良好,但是园区间差异明显,50%以上的园区经济效益不理想;(6农业园区社会效益普遍不太理想,社会功能尚未很好发挥;(7大多数园区在生态效益方面业绩良好,成效显著,但少数园区在土壤改良、节水灌溉等方面还有较大的改善空间;(8除少数园区外,大多数园区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较弱,园区科技人才严重匮乏,科研经费投入明显不足。
3存在问题
31数据处理与分析
对调查问卷第2部分园区发展存在问题和制约因素量表中各个问项潜在制约因素描述性分析结果见表1,均值大于3的问项有缺少大型龙头企业、人才匮乏,人才引进困难、农产品精深加工程度低、没有市场化的技术创新机制、资金筹备困难、没有市场化运行机制、没有完善的技术支撑体系、市场开拓能力不强等8个问项。(由于量表采用的5-point Likert,因此因子得分均值大于等于3意味着园区基本同意或者完全同意该因子对应问题的存在,其中前面6个问项的95%置信区间也大于3,表示这6个问项相应的因素是制约园区发展最为严重的问题。以下对这6个问项进一步进行频数分析。
[F(W11][HT6H][J]表1问项潜在制约因素描述性分析结果[HTSS][STB]
[HJ5][BG(!][BHDFG12,W11,W3。3,W7,W2W]制约因素n均值标准误95%置信区间排序
[BHDG12,W11Q0,W3。3,W7,W2W]缺少大型龙头企业754040126379~4291
[BHDW]人才匮乏,人才引进困难753710135344~3972
农产品精深加工程度低753570126333~3823
没有技术创新机制753400130314~3664
资金筹备困难753310142303~3595
没有市场化运行机制753190129293~3446
没有完善的技术支撑体系753080136281~3357
市场开拓能力不强753070142279~3358[HJ][BG)F]
注:均值大于3的问项在表中没有报告,数据来源于本次问卷调查。[F]
6个问项的频数分析结果,基本同意和完全同意问项“缺少大型龙头企业”的园区数量各占40%,绝大多数园区感知到缺少大型龙头企业是制约园区发展的最为重要因素。52%的园区基本同意问项人才匮乏,人才引进困难;23%的园区完全同意问项人才匮乏,人才引进困难,表明绝大多数园区认知到人才匮乏是园区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问项农产品精深加工程度低方面,47%的园区选择基本同意,17%的园区选择完全同意,表明农产品精深加工程度低也是大多数园区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问项没有市场化的技术创新机制方面,57%的园区选择基本同意或选择完全同意;问项资金筹备困难方面,56%的园区选择基本同意或选择完全同意,表明没有市场化的技术创新机制和资金筹备困难也是大多数园区发展面临的主要制约因素。
问项没有建立市场化运行机制方面,493%的园区选择基本同意或选择完全同意,表明对于50%园区而言,没有建立市场化运行机制是其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
45%的农业园区在回答该问项时选择基本同意或者完全同意没有完善的技术支撑体系,44%的农业园区选择基本同意或者完全同意问项市场开拓能力不强,表明没有完善的技术支撑体系和市场开拓能力不强也是苏州农业园区较为普遍现象,需要我们足够的关注。
32结论
对苏州农业园区的调查数据表明,缺少大型龙头企业、人才匮乏,人才引进困难、农产品精深加工程度低、沒有市场化的技术创新机制、资金筹备困难、缺乏市场化运行机制是苏州农业园区面临的最为突出的问题。没有完善的技术支撑体系和市场开拓能力不强也是苏州农业园区发展中较为普遍的问题。
4发展对策
针对苏州农业园区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制约的因素,从近期、中期、长期3个层面,提出了促进苏州农业园区发展的对策。近期(2~3年主要针对目前园区急需解决,中期(3~5年主要针对制约园区中长期发展的关键性问题,长期是指5年以上,长期对策主要目的使园区能可持续发展,提高其市场竞争力。
41苏州农业园区发展的近期发展策略
411实施园区经营管理人才培训工程在“区镇合一”管理模式下,园区经营管理者大多来自政府部门,这些经营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的经营管理知识技能和农业园区管理经验。有必要在苏州市范围内实施园区经营管理人才培训工程。建议由农委牵头,会同有关部门,利用高校等外部资源对园区经营管理人员进行系统的专业培训。
412推行柔性化人才引进农业科技人才缺乏是苏州农业园区的普遍现象,缺乏高端人才和创新型人才,是园区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建议推行科技人才的柔性化引进,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
413推行农业园区的评级和认定工作建议由科技局牵头,会同农委等部门在苏州市范围内组织开展农业园区的评级和认定工作。选择一批基础条件较好、规划建设科学的园区作为财政重点扶持建设的示范园区。评级和认定结果与财政投入和银行授信直接挂钩。
414建立农业园区统计监测制度苏州市农业园区在统计监测方面存在诸多问题,突出表现在数据缺失严重、数据质量较差等问题。为及时、全面掌握苏州农业园区建设和发展现状,加强政府对园区工作的指导、监管和考核,建议建立农业园区统计监测制度,建立苏州市农业园区动态数据库。
415推广科技服务新模式专家大院、科技服务超市是一种新型、行之有效的农业科技推广和科技服务模式。但农业专家大院和科技超市在苏州农业园区还未普及。建议加大建设专家大院和科技超市的财政支持力度,实现园区科技超市全覆盖,专家大院覆盖省级以上园区。
42苏州农业园区发展的中期发展策略
421园区管理体制企业化苏州绝大多数农业园区在管理上体现出较强的行政化倾向,建议对现有的政府主导园区,通过试点股份制改革,建立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政府逐步退出对园区经营活动的直接参与。对新建园区,重点推广村级集体经营、大户经营、股份制经营、合作社经营、龙头企业经营等模式。
422资金筹措多元化目前,苏州农业园区对政府资金的依赖程度过大,市场化筹措能力非常薄弱,必须多方开拓资金渠道,形成多元化的资金筹措机制。(1调整财政资金的支出结构,重点投入公共平台的建设,对重要项目进行引导性投入;(2借鉴苏州“科贷通”做法,鼓励银行开发专门面向园区的信贷产品,譬如“园区通”等;(3建设园区投融资平台,如建立园区企业相互担保等机制,组建融资性担保机构。
423科技体系网络化[JP2]目前,苏州农业园区受没有市场化的技术创新机制,没有完善的技术支撑体系等因素制约。建议明确不同等级园区在科技创新和推广体系中的功能定位,构建层次清晰、角色明确的网络化科技创新和推广体系(表2。 [FL]
[F(W15][HT6H][J]表2苏州市农业园区科技创新和推广体系[HTSS][STB]
[HJ5][BG(!][BHDFG12,W5,W11,W10,W27,W7W]园区级别重点功能科技模式建设内容和措施建设主体
[BHDG42,W5,W11Q,W10Q,W27Q,W7W][SQ2]国家级[SQ2]科技创新,农业科技成果的“发射台”[SQ2]自主创新模式[SQ2]1建设和完善研发中心;
2加快建设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后工作站;
3大力引进高端研发人才,组建研发团队。[SQ2]市(区共建
[BHDWG6][SQ2]省级[SQ2]成果转化与应用,农业科技成果应用的“中转站”[SQ2]引进示范模式、多元合作创新模式[SQ2]1[(]重点建设和完善专家大院和试验基地;有条件的园区也可建设应用性技术中心;
2加强与研究性高校等机构产学研合作;
3引进高端研发人才,组建应用性研究团队。[SQ2]市(区主导
[BHDWG72][SQ2]市级以下[SQ2]示范推广、技术培训、科技服务,科技转化应用的“播种机”[SQ2]展示示范模式[SQ2]1加快建设科技超市,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实现园区全覆盖;
2加快标准化服务中心建设;
3重点组建农业技术推广专家队伍;
4培育现代职业农民;
5加强与职业技术学院的产学研合作。[SQ2]市(区镇共建[HJ][BGF]
注:数据来源:作者整理。[F]
[FL(22]424农业经营产业化缺少大型龙头企业、农产品精深加工程度低等是制约苏州农业园区产业化经营和产业带动功能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建议切实落实各项税费优惠政策,引进与培育重点龙头企业;同时培育科技型农业企业。
425园区服务标准化按园区等级和规模,分类制定园区标准化服务中心建设要求,推进标准化服务中心建设,加快构建体系健全、覆盖全程、运行高效,政府性公共服務与社会化专业服务相结合的服务体系,努力提高园区服务水平。
43苏州农业园区发展的长期发展策略
431以钻石模型为指导,完善园区产业集群产业集群有利于提高产业的整体竞争能力,有利于形成“区位品牌”,有利于增加企业的创新能力和促进企业增长。农业产业同样可以形成产业集群,如Porter研究了美国加利福尼亚葡萄酒集群[5]。当前,苏州农业园区尽管初步形成了产业集群雏形,还没有形成产业集群的运行机制。建议在未来一段时期内,按照Porter“钻石模型”,完善园区产业集群发展的各要素,努力把园区培育成健康的农业产业集群。
432以职业化为方向,培育新型农民委托农业高等院校等定向培养农业专业人才,开展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建立职业农民补贴保障制度,解决社保、医保等后顾之忧,积极探索农业生产经营准入和农民执证上岗等制度,加快促进农民职业化。
433以物联网为重点,推进园区信息化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推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加强地理信息、遥感、自动控制等技术在园区的开发和应用;积极推动农业物联网示范应用,促进精准农业、感知农业发展;构建园区农业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加快建立农业地理信息、生产信息、市场价格信息等平台,服务现代农业发展。
[HS2][HT85H]参考文献:[HT8SS]
[1][(#]苏州市政府 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发展的意见[EB/OL] [2013-12-16] http://wwwsuzhougovcn/bmfw_5950/snfw_6195/szxdnygh_6203/201212/t20121219_186628shtml,2012-09-27/2003-08-04
[2]中共苏州市委,苏州市人民政府 关于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实施意见[EB/OL] [2013-12-16] http://wwwszaicom/newsasp?id=5581,2012-2-9//2003-08-04
[3]苏州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苏州调查队 苏州统计年鉴:2012[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353-542
[4]民盟苏州市委 关于推进我市高效特色农业规模化建设的建议[EB/OL] [2013-12-16] http://wwwengsuzhougovcn/asp/lhdddd/page-zxasp?bh=016,2013-9-18//2009-5-30
现代农业园区引领农民脱贫致富 篇4
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上林源葡萄庄园技术员潘升朝说:我到上林源3年了, 经常有周边群众来咨询技术方面的问题, 公司计划在2016年后期带动周边群众栽植葡萄, 提供葡萄种植技术、销售服务, 帮助周边农民发家致富。
与上林源葡萄庄园仅有一条马路之隔的铜川天辰现代农业有限公司的工人们也正在加班加点地抢工期、赶进度。该项目将单一的农业发展与工业、观光旅游相结合, 在温室大棚棚顶架设光伏电板发电, 将现代农业与新能源工业完美结合, 走出了一条三产融合发展的新路。目前, 一期项目已于2015年11月实现了并网发电。铜川天辰现代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任永平介绍: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产值1.3亿元, 而且将建成农业设施大棚1 200个, 主要发展香菇、生态水果、养殖等产业, 采用“公司+科研院所+合作农户”的联合经营模式, 预计可以为当地2 000余人提供劳动就业岗位, 帮助当地农民转型增收, 脱贫致富。
近年来, 耀州区按照一体两翼的发展思路, 着力打造步寿塬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和照金 (小丘) 现代农业园区, 引进了铜川伊利万头奶牛养殖示范牧场、海升千亩苹果示范园、天辰光伏农业等项目32个, 完成投资13.9亿元。2015年, 园区实现销售收入1亿元, 为周边农民提供就业岗位2 000个以上, 累计实现年增收5 000万元以上。
现代农业园区创建研讨论文 篇5
现代农业园区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依托园区这一载体,推动农业生产要素向园区集中、优势产业向园区集聚,是加快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民增收、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黄蓝”国家战略、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为深入了解全市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情况,认真总结经验,找出存在问题,推动农业园区建设又好又快发展,笔者对全市现代农业园区进行了调研。
一、东营市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现状
近年来,东营市高度重视农业园区建设,充分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突出特色,加大扶持政策和资金投入,合理布局,积极鼓励引导工商企业投资建设现代农业园区,促进了优势产业向优势产区集中,园区规模不断扩大,水平不断提升,有效提高了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为促进现代农业发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发挥了积极作用。截至20xx年12月,东营市已建成和在建规模以上现代农业园区85个,规划建设总面积90万亩,累计总投资103.4亿元;共有黄河入海口生态农业观光园等76家农业园区被认定为首批“东营市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其中华林庄园等28家农业园区被认定为首批“东营市高效生态农业优秀示范园区”。东营市高效生态农业、现代畜牧业、现代渔业三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取得新突破,山东大地乳业万头奶牛示范场、1200吨/年海产品加工等一批现代农业项目落户示范区。同时,积极引导工商资本参与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如山东华林庄园有限公司投资1.61亿元建设了山东华林庄园休闲观光农业科技示范园、山东福源花卉苗木有限公司投资3.3亿元建设山东福源现代农业示范区等。东营市里重点推进的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现代畜牧业示范区、现代生态渔业示范区“三大示范区”建设力度不断加大,成效进一步显现。现代渔业示范区建设持续推进,其海参育苗场基地项目已竣工投产,商务中心、社区服务中心主体工程已完工,蓝镇骨干道路路基土方工程已完成;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实施了有机蔬菜、苗木种植创新基地、现代农业开发投资平台等“十大重点项目”建设,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呈现出了许多新亮点、新特色;现代畜牧示范区在抓好总体规划、加快基础配套同时,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已与六团、万得福集团达成合作意向。
二、东营市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主要做法
1.坚持规划先行,高起点、高标准编制园区发展规划。本着“规划先行、适度超前、有序推进”的原则,编制园区发展规划,并将其纳入“十二五”东营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重要内容,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统筹城乡发展规划、海洋功能区划等相互衔接,确保园区内产业功能布局合理、发展空间富余。比如,东营区研究制定了《2009-2012年全区新型城郊农业产业发展规划》,计划利用3~5年时间,建设以南二路为中轴的近郊生态旅游观光带和广蒲河流域高效农业产业带。河口区聘请中国海洋大学对海洋经济产业园建设进行了近、中、远期的规划,聘请山东农业大学对全区农业产业园区进行了规划细分。
2.坚持品牌立农,积极创建优势品牌。以扶持和培育生态农业品牌为抓手,充分发挥农业园区的优势,因地制宜,培育和打造“黄河口”绿色生态品牌。东营区大力发展高品质瓜果、蔬菜,积极发展桑蚕、经济林、苗木、花卉等休闲观光农业,全面打造绿色高效生态农业。河口区大力实施“百千万”黄河口特优农产品基地建设工程,重点建设了冬枣、海参、大闸蟹三大特色基地,规划建设了百亩标准化精品园10个,千亩高产示范方10个,万亩特优生产基地3个,总面积约4.5万亩。广饶县目前已认定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55万亩,认证农产品194个,重点培育了凯银、驰中、半球、华誉、黄河口鳖等一大批全国、全省知名品牌。
3.坚持龙头带动,实施重点项目带动园区建设。各县区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和重点项目的带动作用。依托农业园区的土地、配套设施、人才、交通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了一大批农业龙头企业和种养大户入园办场。比如,东营区2009年以来先后组织实施了万泉花卉苗木培育基地、王营放心蔬菜基地、麻湾西瓜基地等休闲观光农业项目,麻湾西瓜被评为“无公害产品”和“中国国际农产品博览会名牌产品”,万泉花卉苗木培育基地已成为东营最大的花卉苗木培育、交易集散区;广饶县农业重点龙头企业已达53家,初步形成了重点龙头企业带动,大中小型农产品加工企业齐头并进的农业龙头企业集群化格局。
4.坚持特色兴农,逐步实现专业化规划、区域化布局。各县区立足特色和实际,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特色农业等高效生态农业,着力打造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生态特色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河口区目前已发展杏、桃、葡萄、苹果等特色林果7000余亩,黑花生2500亩,紫薯1000亩;扶持发展新户镇香椿、莲藕、食用菌,义和镇草莓、葡萄等特色产业百亩精品园10个。利津县畜牧业已逐步向专业化规划,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方向发展,逐步形成了肉鸡、肉鸭、肉牛、肉羊四大特色生产基地,建设畜牧合作组织30家。
三、东营市现代农业园区发展存在的问题
尽管东营市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先进地区相比,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发展差距还很明显,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园区基础设施水平仍较低,沟渠路配套不尽完善,生产设施装备水平较低,新品种、新技术储备不足,机械化水平低,与现代农业园区发展不相称;二是园区规模小而散,产业化水平不高,科技支撑和带动能力不强;三是园区功能还比较单一,部分园区是以单项产业园为主,且大部分园区局限于农产品生产功能,缺乏加工、销售、科技培训、休闲旅游和示范带动等功能;四是有的园区经营管理机制不健全,缺乏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企业经营机制,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行政化特征还较明显,园区发展后劲不足。针对这些问题,要进一步强化工作措施,把加强农业园区建设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任务,加大工作力度,切实抓出成效。
四、东营市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思路、重点和措施
1.总体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突出农业转方式调结构这一主线,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地规划建设一批起点高、功能全、规模大、效益好、带动力强的现代农业园区,使其成为全市农业主导产业集聚的功能区和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的样板区,大幅度提高农业园区经济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推进我市现代农业又好又快发展。规划到2015年,现代农业园区经济总量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60%以上。东营市重点规划建设高效生态农业示范、现代生态渔业示范、现代畜牧业示范三大农业示范园区,每个县区也要规划建设一至两个重点农业产业园区。
2.发展重点。一是着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围绕畜牧、渔业、林果、蔬菜、花卉和休闲观光农业六大主导产业,立足发挥区域优势,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园区建设要突出主体产业,综合性产业园区明确一个适合当地的主体产业,专业性园区要形成鲜明特色,园区主体产业产值比重要达到70%以上。园区要达到一定规模,实行连片开发建设,发挥规模效益。二是加大农业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围绕现代农业园区发展规划,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园区内生产、加工、流通等配套设施建设,提升园区的建设水平,引导园区实现良性有序发展。向上争取扶持资金的农业或其他项目,优先安排园区内项目建设。园区农田基础设施要达到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道路交通畅通,水、电、通信等配套。
三是大力培育市场竞争主体。园区建设实行政企分开,政府着重抓好园区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园区载体优势,生产性投入以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等为主体。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对列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土地,引导园区内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权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水面、林地)承包经营权,确保农民权益,引导更多农民和集体向园区内发展,参与园区经济发展,提高园区规模经营水平。四是建立健全多元化投入机制。积极调动各方面投入积极性,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发展,逐步建立以政府扶持为导向、社会投入为主体、园区自我积累发展为基础的多层次、多元化、多渠道的`投融资机制,为园区建设提供资金保障。充分发挥合作经济组织、专业大户、农业龙头企业等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的作用,积极投资园区建设;引导外资、工商资本和社会各界资本投资园区建设;通过盘活资产、产权质押等途径,充分利用信贷资金建设园区。
3.东营市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措施建议。一是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高度重视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将其作为转方式调机构、加快实施“黄蓝”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来抓,切实抓出成效。建议东营市政府成立以分管市长为组长,市直相关部门和县区政府分管领导为成员的现代农业园区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园区建设组织、协调和管理,形成有力有效的工作推进机制。各县区也要建立相应机构,明确职责分工,落实工作责任,形成完备的领导体系和责任体系。二是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制定促进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的财政扶持政策,综合运用补助、贴息、担保、以奖代补等措施,加大政府的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各级财政要在整合农业产业发展资金、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农林生态环境建设等现有项目资金的基础上,进一步重点支持技术推广、基地开发、园区建设、示范项目、特色产品和名牌培育等。按照分级负责和“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建立市场引导、政府推动、多元投入、社会参与的投融资机制,广泛吸纳社会资金投入园区建设当中去。加强对建设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确保发挥最大效益。三是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研究制定具体的金融扶持政策,除涉农金融机构外,其他金融机构也要确定一定比例用于支持当地现代农业园区的建设。
现代园区里农村风情 篇6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很难想象,在当今的工业文明里,还能切身感受到陶渊明笔下的山水田园景色。诗人寥寥几笔,便勾勒出一幅令人向往的安宁和谐的乡村田园风光,而这样的场景,正是四川省蓬溪县天福镇狮山新村的现实写照。
2014年11月6日,《当代县域经济》记者随同参加2014绿色经济遂宁会议的嘉宾一道,前往狮山新村参观,深切感受到当地不走样的农村风情。
聚散两相宜,新村惹人醉
驱车从遂宁市玫瑰大道出发,途径物流大道、遂回高速、绵遂高速,城区风光与沿途丘陵景色尽收眼底,无论何时何地,那一抹醉人的绿都萦绕眼前。出了天福高速路口,宽阔的马路变成了平坦的柏油乡村公路,干净笔直,尽显玲珑雅致。
进入蓬溪现代农业示范区,还在车上就可以透过车窗远远看到新式农房若隐若现,给这里的青山绿水增添了不少色彩。青砖灰瓦、木栏绿植,俨然便是一幢幢错落有致的山水田园别墅群,不少参观嘉宾都由衷地发出了赞叹之声。
日暮时光,冬日的阳光散发着柔和的光晕,倾洒在这片整齐干净的村落中;村民低语闲谈,在自家门前的菜园里种菜、除草,好一派新时代气息的农村风情,参观嘉宾羡慕不已。
在狮山新村的广场上,现代农业示范区管委会的干部详细向参观嘉宾介绍了新村建设情况。新村着眼“宜散则散、宜聚则聚”,在狮山村8社集中规划建设农房200户。目前,一期工程57户农房,村级办公室、便民超市、幼儿园、文化活动室、健身广场等综合设施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新村内,道路黑化及水电气管网等附属设施已完成,现正进行二期122户建设。
在狮山新村的建设中,为了更好的使农村风情不走样,新村的选址、规划、建设都完全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由当地政府按照四川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统筹推进。
门前小菜园,两层小洋楼
“门前小菜园,两层小洋楼,这样的规划为新村增色不少!”一位对规划较为有研究的参观嘉宾说,新村农房规划建设,采取了“坡下田、坡脚路、坡上房、坡顶绿”的设计方案, 这可以说是狮山新村最为显著的特色,这样的设计思路很好地囊括了依山就势、借水生风的精细布局。
就地取材,当地的青砖、石材、灰瓦等民居建筑材料完美地凸显了川中民居的建筑元素,保留了原汁原味的乡土风貌,体现出一种返璞归真的原生态建筑风格。而真正使这种原生态的民居建筑融入农村风情,得益于合理利用房前屋后的一块块小土地。木栏围绕、割地为院,户户都建了小菜园,种植蔬菜瓜果,使之纵情于山水之间,鸡犬之声不绝于耳,瓜果菜香远飘十里。
农业产业园,家门口就业
随着一座座新农房的拔地而起,狮山新村的发展也迈出了关键的一步,而如何继续迈出第二步,决定因素在于发展现代农业产业,以此来释放更多的劳动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位于狮山新村附近的蓬溪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应运而生。目前,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已建成2.5万亩经果林产业带,5000亩食用菌产业园、2万亩绿色蔬菜产业园、2万亩优质航天水稻示范园、15万头绿色生猪养殖产业园,形成了“一带四园”产业格局,现代农业示范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1万元,远远高于蓬溪县平均水平。
四川省闽中有机食品有限公司早在2010年便入驻蓬溪县现代农业园区,是一家从事食用菌工厂化循环种植及加工的升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目前西南地区最大的工厂化生产食用菌企业,产品远销欧洲、南美、俄罗斯、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在公司的发展过程中,对现代农业产业起到了良好的带动作用,大大促进了附近村民增收。其中,流转农民土地800亩,每亩流转费840元,农民每年可获得资产性受益共67.2万元,人均370元。
除去土地流转的资产性收入外,狮山新村以及附近的其他农民还可选择到闽中有机食品有限公司务工,转变为产業工人,实现农民工资性收入。该公司常年吸收当地农民就业460人,月平均工资可达3000元,一年下来,收入非常可观。此外,公司还带动当地农民实行自主创业,实现产业性收入。该公司与农业产业园区共同出资200万元,建立了农民创业基金,支持农户种植平菇、秀针菇等食用菌,每年可帮助农户实现利润超过1000万元。
浅议重庆现代农业园区档案建设 篇7
一、现代农业园区档案建设重要性及意义
现代农业园区是推动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 现代农业园区档案建设是党和国家农业政策的具体体现, 是园区建设的基本保障, 是农业科技发展的主要依据, 是农业科普的重要条件。同时, 抓好档案建设不仅能够有效地加快现代农业园区的建设进度, 而且能够将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质量进行有效提升。因此, 抓好现代农业园区档案建设管理工作至关重要, 对于实现现代园区建设管理, 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代农业园区的档案建设工作和其他专业的档案建设工作相比较, 具有三个主要的特点:第一, 现代农业园区的档案数量多。现代农业园区档案材料形成相对集中、项目多、材料数量多, 比其他专业档案更加复杂。尤其是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项目建设、扩展以及拓展子项目都很多, 每一个项目都必须要对世界、国内的大中小型企业进行吸纳, 使企业能够进入到现代农业园区中, 对于现代农业园区的项目实施监督以及管理工作都必须要建立在档案的基础和前提之上;第二, 现代农业园区的档案建设涉及面广。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涉及到了畜牧、种植、工业、房地产、财政、交通、金融、国土、规划、计划以及科技等等诸多学科和部门, 现代农业园区的功能区分别属于各个系统, 档案材料涉及方方面面;第三, 现代农业园区的档案建设专业性强。现代园区建设中由于涉及到诸多的专业和部门, 相比其它专业档案而言, 档案建设的专业性要求更高、更加规范、更加严格, 档案建设难度也相对更大;第四, 现代农业园区的档案建设动态性高。由于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从园区自身建设到各项目、各企业、各职能部门和各产业, 再到园区建设的立项、可研、评审、实施、竣工、验收、生产管理等多个环节和流程, 动态性较强, 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利用也散见于各个环节和流程。现代农业园区档案建设的这些特点也能从本质上反映出实施现代农业园区档案建设工作具有重要性以及重大的意义。
二、现代农业园区档案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近年来, 重庆现代农业园区档案建设管理工作取得长足发展, 为全市特色效益农业发展作出了积极的有效的贡献。但还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突出问题:第一, 档案从业人员不专业, 部分档案管理人员不是档案专业人员, 而是由相关部门的领导随意指定人员进行应付, 或者档案管理人员是专业人员但综合素质不高;第二, 部分单位未建立健全规范的档案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尤其是较多的单位未按规定建立起兰图管理制度或底图管理制度, 导致园区档案建设内容存在失真的现象;第三, 电子档案平台建设步伐滞后, 导致档案检索不方便、查询难度大、利用率不高等现象时有发生, 未真正实现信息化手段和目标。究其根源, 主要原因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 领导重视不够, 人员素质不高
部分单位领导对园区档案建设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 认识不到位, 没有把档案管理工作纳入园区计划和目标建设中, 随意指定档案管理工作人员, 或指定素质不高人员从事档案管理工作。部分档案从业人员自身认识不到位, 理论学习不深入, 业务技能不高。而且还有部分单位还出现档案管理人员不能很好地接受当地档案管理职能部门的领导和业务指导。
(二) 管理制度不健全, 执行力度不够
部分单位未严格按照档案管理的相关规范和操作流程建立起完备的管理制度。特别是涉及园区建设的兰图管理制度和底图管理制度, 建立和执行均不是很好。有的单位只建立了兰图管理制度或只建立了底图管理制度, 借阅人员随意进行更改或者复制, 而档案管理人员并不知晓, 导致兰图产生变更, 底图却没任何更改, 造成归档图纸与实际内容并不一致的现象时有发生;或者分不清档案、技术文件、图纸这三者之间的界限, 修改使用兰图和使用底图, 而不及时修改入库兰图和入库底图, 导致入库兰图和入库底图与实际不一致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三) 财力投入不高, 服务不到位
对档案管理的资金投入不足, 部分单位就连最基本的档案室、办公室、电脑等硬件都不能满足档案管理的条件。部分单位对电子档案建设的软件购置、平台建设、人员培训等经费投入也不足, 致使电子档案信息平台建设滞后。部分单位人员素质低下, 对档案的建设、查询、综合利用服务技能跟不上园区建设步伐。
三、现代农业园区档案建设对策
(一) 努力提升档案人员综合素质, 打造一支高素质队伍
现代农业园区档案人员综合素质的高低已经对现代农业园区档案建设、信息资源共享、以及利用率产生了直接影响, 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档案管理专业队伍势在必行。首先, 要求档案人员必须要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无私奉献和爱岗敬业, 对园区档案建设和利用过程中出现出来的新特点、新问题、新情况进行不断的深入研究, 积极参加理论学习、继续教育以及业务技能培训, 对自身知识结构进行更新, 将自身在现代农业园区档案建设领域中工作创新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同时, 档案管理人员必须接受地方档案管理部门的监督以及指导;其次, 档案人员必须要从不同的角度和出发点来对这些价值进行挖掘以及加工, 进而得到全新档案信息的产品, 实现园区档案信息的增值, 达到高效利用档案信息的目的;最后, 档案人员必须要具备很好的计算机运用能力以及一定的英语水平, 为园区档案信息快速的传播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二) 建立健全完备的管理制度, 施行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
现代农业园区档案是园区建设和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声像、图标以及文字等不同载体以及不同形式的记录, 成为了关系到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质量重要的工作, 也是现代农业园区档案部门中一项根本以及重要的工作。针对现代农业园区档案形成呈现的集中度高、项目多、涉及面广、数量大、技术性高、专业性强等动态性特点, 必须要建立健全完备的严格的档案管理制度, 形成和施行一套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 尤其要在档案收集制度、整理制度、建档制度、归档制度、借阅制度、综合利用制度、兰图制度、底图制度、管理人员职责制度、安全消防制度和电子档案信息平台建设制度等方面下大功夫、花大力气, 真正实现档案管理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和网络化, 做到有制可依、有制管档、有制管人的良好运行机制和体制, 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和保障。
(三) 着力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确保管理工作强有力的保障
除必须把现代园区档案管理工作纳入园区建设总体规划和年度目标之中外, 还必须把档案管理工作纳入园区建设资金计划之中, 进一步加大档案建设和管理的资金投入力度, 提高和保证档案建设和管理的硬件投入和软件投入, 确保至始至终有财力保障, 确保档案建设和管理的资金支持, 真实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做实基础性的保障。
三、结语
本文中, 笔者首先对现代农业园区档案建设的重要性及意义进行了阐述, 接着又对重庆市现代农业园区档案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分析, 最后, 笔者从现代农业园区档案建设要提升档案人员综合素质、建立健全完备的管理制度和着力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等三个方面探讨了现代农业园区档案建设的对策, 为进一步推动和促进现代农业园区的档案建设提供了理论探讨和操作实践, 这不仅关系到整个重庆现代农业园区的建设, 而且关系到整个重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这不仅关系到全国农业转型升级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 而且关系到全国农业政策实施推动城乡区域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建设。
摘要:所谓现代农业园区就是指将一定农业设施作为前提和基础, 将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措施作为主要手段, 把企业经济效益、农民需求以及政府意愿三者进行有机的结合为一体, 进而产生的一种新型组织的形式。现代农业园区的建设和应用不仅仅促进了家庭分散经营和现代的农业科技进行相互结合, 更加具有加工精品、观光、推广、带动以及示范等等多种作用和功能, 现代农业园区的建设所带来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生态效益越来越明显, 已经成为了对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的途径和措施。因此, 现代农业园区的档案建设就显得更加重要。本文中, 笔者就重庆现代农业园区档案建设进行研究和思考。
关键词:现代农业园区,档案,科技,建设,措施,现状,思考
参考文献
[1]熊瑞权, 黄修杰, 黄丽芸, 林群, 万忠.不同经营主体现代农业园区运营绩效比较——基于广东省现代农业园区的实证分析[J].广东农业科学, 2011 (07) .
[2]廖森泰, 郑锦荣, 陈栋, 邱俊荣, 陈琴苓, 甄双柒.科研单位创办农业科技园区的实践与体会[J].广东农业科学, 2004 (03) .
[3]黄丽芸, 林群, 黄修杰, 夏雨, 陈栋.广东省现代农业园区科技支撑体系与成果转化互动模式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 2011 (07) .
推动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思考 篇8
一、农业园区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效载体
构建新的农业经营体系成为当前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问题。目前要解决的问题:一是培育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扶持新型职业化农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 发展多种形式农户与农户之间的联合和合作。二是农业生产管理方式要科学化。在可控的环境下, 采用工业化生产方式, 实现集成高效及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的生产和管理。三是要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四是要充分保障农民的土地财产权利。
其实这四点聚焦到一起就是当前农业发展过程中, 要适应现代化农业的发展要求, 最关键解决的问题是:农业由谁来种, 由谁来养, 由谁来经营的问题;种什么, 养什么的问题;怎么种, 怎么养, 怎么去经营的问题;种了, 养了以后怎么去销售的问题;在种养过程中怎么去维护农民利益的问题。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农业园区是有效载体。
(一) 农业园区的主要功能是生产功能和示范功能
农业园区是具有专业技术的农技人员通过园区把先进的农业生产新技术、新品种进行工厂化种苗繁育, 通过核心区、示范区、辐射区之间的技术传播和扩散, 成为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的重要窗口。这解决了农民不会种, 不会养;不知道种什么, 不知道养什么的问题。
(二) 农业园区发展的核心动力是科技创新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高标准、高起点、高水平”的要求, 在园区现代农业设施装备水平、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农业科技推广应用、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农产品质量安全及市场体系建设六个关键点上实现突破。这解决了农业现代化发展中最难的怎么种, 怎么养及怎么经营的问题。
(三) 现代农业园区不仅要求科学技术现代化、经营管理现代化, 更要求农业主体现代化
农业经营过程中并不是缺少劳动力, 而是缺少专业技能的专业农民, 培养农村种养殖能手、经济能人。农业园区专门培养专业农民和多元的专业农业经营主体。这就解决了农业由谁种, 由谁养, 由谁经营的问题。
(四) 园区传统的功能主要是生产功能和示范功能, 成熟的园区逐步向第二和第三产业延伸
园区从农业“微笑曲线”的前端和后端嵌入, 通过引入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理念, 大力发展品种研发、种苗繁育、精深加工、商贸流通等产业, 延伸产业链提高农业比较效益。这就解决了农民种了怎么办, 养了怎么办的问题。
五) 最重要的是现代农业园区对整个区域内农民的生产经营活动发挥着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 提高了农民种养的抗风性能力
农业园区带动周边农户推广落实新品种、新技术, 为农民增收致富开辟更多更好的渠道, 使所有农民在种养殖过程中少走弯路、少点损失、少担风险, 实现农业的科学经营、现代化经营, 实现从传统农业经营方式向现代经营方式方式的逐步过渡。
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园区功能单一, 整体发展步伐缓慢, 难以快速有效解决农民亟待解决的种什么, 养什么的问题
特别是西部欠发达地区, 园区主导产业虽初具规模, 但园区总体布局还不明晰, 新品种新技术展示基地、农民教育培训基地、检验检测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缺失, 集生产、加工、流通、科研、示范等为一体的综合体系尚未形成。部分园区的路、水、电等基础设施配套不能完全到位, 远不能满足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的需要, 结症所在是投入大、筹资难。
(二) 园区定位不准, 未能发挥应有示范效果, 难以科学有效解决怎么种、怎么养, 怎么经营的问题
近年来的实践中, 有些乡镇对农业园区定位把握不准, 前期没有科学规划, 就盲目地大张旗鼓、跟风式地大规模流转土地, 把土地集中起来后引进工商资本, 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园区建成后却不知道种什么、养什么, 或者跟自己的设想格格不入, 不符合实际, 导致园区计划失败、土地荒废。甚或许多园区侧重于基础设施和生产设施建设, 高标准的建设、各种类型的温室大棚或休闲农庄, 都是以农业园区的名义大规模征地, 大规模建设成为一个个景区最重要的标志。相反, 对比之下更为重要的经营体制、产业发展、配套技术、经济效益等问题则往往被忽视。
(三) 一些工商资本投资园区具有一定的盲目性, 部分经营情况不容乐观, 与为农民解决种养后如何销售的问题预期相差较远
在园区发展中都积极引导工商资本投资农业, 进驻园区, 对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特别是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有部分工商企业在投资园区时目的和动机不纯, 并不是想发展农业园区事业, 而是打着入驻农业园区的旗号, 搞非农产业。
(四) 农业科技人才短缺, 导致园区创新能力较弱, 对当前解决由谁种, 由谁养的问题支撑力度不够
农业科技人才数量少, 技术结构不合理, 特别是农业高科技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数量少, 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市级园区自主创新能力较弱, 无法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三、壮大农业园区经济发展, 推动农业经营体系的创新
(一) 把握发展方向, 为园区定位, 发挥本地区位和资源特色优势, 解决种什么、养什么的问题
首先, 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要突出区位竞争优势, 结合本地的特色资源禀赋和特色产业主导, 发展有竞争力的农业园区。园区的功能在规划时就要定位清楚, 层次分明, 形成点、线、面的彼此照应和辐射。其次, 农业园区的产业布局要科学合理, 突出非均衡发展战略, 确定产业发展要有优先顺序, 不搞齐头并进、重复建设、贪大求洋, 抓住重点, 实行梯度推进。
(二)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农业新科技推广、应用, 充分发挥人才第一资源的作用, 解决由谁种、由谁养的问题
农业园区在技术、管理、生产、服务等方面已逐步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领头羊, 如何进一步加强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 如何使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等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参与进来, 发挥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是当前最关键的问题。二是加强对农民农业知识技能培训, 让农民通过参与园区生产和管理, 克服靠天吃饭、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理念。通过各种农业专业培训、绿证培训、技能竞赛等多种形式, 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综合技能。
(三) 强化科技支撑、创新机制, 解决怎么种、怎么养的问题
农业科技园区是农业创新的平台, 园区的生命力恰恰就体现在“创新”上。它与其它经营组织的最大不同就是将现代高新技术与传统农业技术进行组装、集成, 形成新型农业技术体系, 利用工业理念, 搞好育种, 引进新品种, 新技术, 打造新品牌, 开拓新市场, 在提高核心竞争力和效益方面占据优势。此外, 农业园区要建立政府引导, 企业做主, 市场运作, 农民受益的发展模式, 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种养难问题。
(四) 完善社会服务体系, 解决种了、养了怎么办的问题
一方面, 要重点抓园区农业生产前期新技术、新品种的研发、引进, 以及优良种子、种苗和现代农业生产要素的供应;另一方面, 要注意产后加工、储存、包装和运输、销售, 培育园区产品的品牌效益。把产前、产中、产后的各项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 延长农业产业链。通过二、三产业来反哺第一产业, 形成三个产业相互衔接, 配套发展, 极具区域特色的园区产业群。
(五) 增强农业园区对优势产业的辐射带动能力, 带领农民走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解决全体农民增收致富的问题
建设农业园区, 目的是通过园区的示范、引导带动周边地区农业发展, 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 带领农民发家致富。所以, 要把增强农业园区的辐射带动能力作为入园企业的发展方向和应尽义务, 使农业园区的极化效应迅速得到扩散, 引导周围农民走现代农业化的道路, 引导全体农民增收致富。
摘要:传统农业的经营方式已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要求。农业经营体制要创新, 创新的重点是培育新的经营主体和构建新的农业经营体系。现代农业园区作为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组织, 实现着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嬗变, 是创新农业经营体系, 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有效载体。
关键词:农业经营体系,农业园区,农业现代化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城乡一体化[M].人民出版社, 2012.
[2]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学习读本>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2013.3.2
[3]赵海娟, 农村制度创新在哪儿[N].中国经济时报, 2013-1-8.
现代农业园区 篇9
1 导入信息技术, 升级管理水平
学院充分发挥电子信息专业技术人才优势, 与苏州市望亭虞河蔬菜示范区结对, 组建了2个服务团队, 望亭虞河蔬菜示范区无线网蔬菜监测管理系统服务团队及创新农产品网络营销服务团队, 在地方园区实现信息行业与到农业行业的对接。目前服务团队已为示范区设计了智能农业环境监测系统、智能农业远程控制系统和温室视频全球眼监控系统等3个智能系统, 建立了1个网络销售平台, 建立并丰富了企业门户宣传推广网站, 优化了网络引擎排名, 使园区管理更加快捷方便。
2 推广良种模式, 提高经济效益
常熟海明蔬菜园艺场等7个服务团队有分别围绕园区的产业特点和发展方向, 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 经充分的市场调研, 引进黄瓜、番茄等蔬菜、金鱼草、古代稀等花卉、枇杷、无花果等果树和南粳46、苏香粳1号等水稻新品种50余个, 较好地丰富了园区的种质资源, 开拓了其市场空间。
苏州市胥王山庄生态农业园等服务团队根据园区的生产情况, 分析限制园区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的瓶颈, 采用蔬菜轮作、立体种养、有机栽培等模式改变其传统的生产方式, 增强了园区的造血功能, 提升了竞争力。草莓立体无土栽培是常熟海明长江基地的特色, 但该园区以前栽培模式是草莓12月上市, 5月下旬采收结束。草莓采收结束, 再种瓜果类, 这样季节就错过。常熟海明蔬菜园艺科技团队在立体草莓栽培基础上, 2~3月份在草莓畦间套种黄瓜、番茄, 4月上市, 采收到7月, 调整后的栽培模式明显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 同时提高了效益。
3 开发饮品产品, 刷新销售市场
产品的升级换代是企业永葆活力的一条途径。苏州昆山巴城万亩葡萄生产基地服务团队和江苏众诚鸭业集团服务团队以产品的推陈出新为出发点, 为园区量身定做新产品, 以增添园区产品市场的新卖点。苏州昆山巴城万亩葡萄生产基地服务团队围绕葡萄深加工产品的开发, 从葡萄酒的酿制、富硒葡萄生产技术的集成与示范、品牌提升等产业化开发的关键环节入手, 加强技术创新和技术支撑, 加大技术研发集成和科技成果转化。江苏众诚鸭业集团服务团队采用“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户”的经营形式, 按照“民有、民办、民管、民收益”的原则, 积极培植富硒鸭养殖户、组建富硒鸭生态养殖合作社, 在技术推广、资金服务、信息传播、产品销售方面强化服务, 坚持市场为导向, 实行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 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 为该集团开发富硒鸭产品打下坚实的后方基地。
4 通过项目培训, 增强造血功能
项目合作是服务团队与园区深度合作的又一重要内容, 通过合作申报项目, 为园区发展争取更多资金支持和自主创新成果的取得。引导园区申报各级各类科研项目, 为农业示范园区、示范村多方争取科研经费, 引导园区制定省市地方标准, 申报各类专利, 保护知识产权。
通过农民培训传授技术技能培育新型农民, 将生产技术留在园区是一条增强园区造血功能的途径。吴侬碧螺春茶叶专业合作社有机茶生产基地等服务团队不定期举行农民技能培训, 将老师们的专业技术手把手的传授给他们, 实现了技术常驻园区的梦想。
5 深化校企合作, 创新人才培养
我院教师在大力开展科技结对服务的同时, 以服务求支持, 以贡献求发展, 激发企业参与教育合作的活力, (下转P89) (上接P105) 大力推进“厂中校”合作模式, 与吴侬碧螺春茶叶专业合作社、吴中区胥王山庄、苏州西部生态城玉屏山庄等多家公司建立校外实训实践基地, 并设立奖教金。学院聘任企业导师, 有计划地安排学生进行各类教学实践活动, 使产学研合作教育向常态化推进。大学生创业教育是人才培养的新内容, 尤其需要产学研环境熏陶, 在这方面, 我院在吴中区胥王山庄建立了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 搭建实践教学、科研训练与创业教育相结合的合作教育基地, 为学生体验创业的“学、练、创”真实过程提供便捷条件。因此, 通过科技服务, 我院走出一条彰显特色、依托行业、贴近企业的创新人才培养之路。
摘要:介绍了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以苏州市政府为桥梁, 与地方农业产业园区对接, 开展院区科技结对工作情况。院区科技结对根据各产业园区发展的自身特点, 以行业对接、良种模式推广、新产品开发等为切入点开展技术服务, 提升了管理水平、拓展了销售市场、也提高了园区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高源, 科技创新型现代农业园区发展途径研究[C].第十四届中国科协年会科技创新与环首都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专题调研座谈会论文, 2012, 8 (1) :287-297.
[2]罗必良、胡荏光, 以产业园区化推进农业产业化——东莞农业发展的战略选择[J].南方农村, 2007 (5) :4-10.
现代农业园区 篇10
近年来, 全市思想上已高度重视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 成立班子, 制定政策, 强化考核, 一个个有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应运而生, 实现了产业得发展、农民得实惠、干部得政绩的可喜局面。但一段时间以来, 现代农业园区发展建设中也暴露出进展缓慢和进展不平衡等问题。如何实现现代农业园区的可持续化发展, 笔者认为主要应进一步重视以下3个方面的问题:
1进一步加大宣传引领作用
大力宣传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是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实现农民收入的必然选择, 是现代农业发展的示范区, 是当前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着力点, 意义重大, 事关长远。必须要统一思想、认清形势、抢抓机遇、乘势而上, 充分增强对发展现代农业园区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的认识。要发挥政策导向作用、改进工作方式、加强服务指导, 通过举办培训班、组织专家现场咨询指导等方式, 深入基层宣传辅导、答疑解惑, 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难点、热点问题, 提出指导性意见和建议。大力培植典型, 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 利用各种媒体, 及时总结、宣传、报道和推广各镇 (地) 的做法和经验, 鼓励和引导广大种养大户、农业龙头企业和合作经济组织 (协会) 积极参与、支持, 组织相互观摩交流学习活动, 取长补短, 使他们熟练掌握园区建设的有关政策、要求和建设方法、步骤、保障措施等, 增强做好园区建设工作的信心和自觉性、主动性, 形成发展园区、繁荣农村、致富农民的浓厚氛围。切实强化责任意识、危机意识, 以更加有力、更加扎实、更加有效的工作措施, 瞄准市场、挖掘潜力, 深入推动园区建设工作再掀新高潮。
2进一步强化监督检查效果
建立健全定期检查和专项督查制度以及纪律保障机制, 明确工作要求、细化有关规定、层层落实责任, 强化日常监管, 全程跟进。查思想、查组织、查措施、查成效, 督促各级有关部门思想上要重视、措施上要给力, 履职尽责, 确保市委、市政府关于园区建设的各项工作要求落到实处。各地各部门要切实加强对深入开展园区建设工作的服务和指导协调, 统筹兼顾, 密切配合, 形成工作合力。建立园区建设工作督查通报制度, 及时掌握各地各部门工作进展情况, 着力规范园区规划建设行为, 紧紧抓住本地区园区建设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 及时研究采取有效措施, 使园区建设工作健康有序推进, 全力推动本地区园区建设工作取得实效。园区建设领导机构要定期印发简报, 便于领导和有关部门及时了解情况, 研究决策, 推动全局工作。
3进一步严格落实绩效考核
建立园区建设考核评价体系和有效的监督奖励制度, 加大考核与执行力度, 确保园区建设深入开展和取得实效。就是要将开展园区建设工作成效情况, 列入各级各部门年度目标责任制的一项重要考核内容。各级各部门要严格工作标准, 加强督促检查, 推动园区建设快速发展、快出成效。既要防止建设搞形式、走过场, 有关职能部门又不得随意设卡、刁难企业。进一步严格和加大对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考核力度, 通过不懈努力, 再使一批“规划设计科学、产业特色鲜明、科技含量较高、物质装备先进、运行机制灵活、综合效益显著、群众普遍欢迎”的、崭新的现代农业园区脱颖而出。对凡因宣传发动不到位、组织领导不力、对政策知之不深导致园区建设进展缓慢、设计规划不合理、无发展前景的、低水平重复建设的, 要按照有关规定, 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对力度大、成效显著、目标任务完成好的镇和部门给予适当奖励, 表彰一批先进单位和个人。
降低拖拉机油耗有窍门
1.保养空气滤清器经常保养空气滤清器, 不要用布或其他物件包裹空气滤清器, 保持滤清器进气流畅, 以减少进气阻力。
2.不改变排气管方向不要随意改变排气管方向, 以免增加排气阻力, 使发动机的油耗增加。
3.常规调整气门间隙气门间隙要经常调整。如果发动机因齿轮凸轮轴磨损而引起配气相应角减小, 要适当减小气门间隙, 以弥补配气相位角的减小。凸轮轴严重磨损应及时更换。
4.调整各传动部位间隙正确调整机车各传动部位的配合间隙, 以减少传动部分的动力消耗, 从而降低燃油消耗和生产成本。
5.不超载、空跑正确选择牵引负荷, 做到不超载、不超速、不跑空车。
6.保持合适的冷却水温发动机应在最佳的水温状态下工作, 因水温过高或过低都会使耗油量增加, 增加生产成本。
7.正确使用刹车拖拉机在行驶时尽量少用刹车。因不正确的刹车不但会增加机件的磨损, 而且还会增加动力消耗, 增加油耗。
8.防止燃油滴漏定期对发动机进行耗油技术检测, 坚决杜绝燃油滴漏现象的发生。
9.正确牵引机具正确调整牵引机具的配合间隙和牵引角度, 轮胎气压要符合标准。
10.合理选择挡位正确合理地选择挡位, 工作时应选择中、大油门, 以发动机不冒黑烟为准。
汪泽
通渭县成功研制出
两款马铃薯播种机
最近, 由通渭县百里机械有限责任公司研制的2CM-3G型马铃薯膜际垄作深播联合作业机和2CM-2G型马铃薯起垄铺膜喷药播种机通过四川省农机站鉴定。省农机站的专家认为, 两款播种机均具“先进、适用、廉价、轻巧、安全”等特点, 既能在川地作业, 又适宜在崎岖的山路行走、梯田作业, 各项性能指标达到了国家有关标准和计划任务书的要求, 主要技术指标达到了规定水平。两款播种机的研发成功, 将为该县乃至周边马铃薯产区提供有力的装备支撑。
现代农业园区 篇11
关键词 现代农业园区;设施蔬菜;产业发展;模式
中图分类号:F326.13;S626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11--2
长寿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是重庆市长寿区委、区政府根据长寿自身发展的实际,借鉴工业园区发展的成功经验,以发展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科学规划建设现代农业种植园区,是落实全面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全面发展的重大举措。
1 园区设施蔬菜生产现状
1.1 园区内的基础设施完善,设施蔬菜初具规模
两年来,园区累计投入7 470万元用于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共建成骨干油化公路13.3 km、提灌站9个、自流灌溉工程2座、变压器6座。业主在各自的基地内配套建设较为完善的路、沟、灌溉管网等生产用基础设施。基本能满足生产需要。
园区共引进蔬菜生产业主7家,分3个相对集中成片的地块,共建成钢架大棚面积200 hm2,均已投入生产,成为重庆市规模最大的设施蔬菜基地之一,对我区乃至重庆“春提早”和“秋延迟”市场供给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1.2 蔬菜品种以大路菜为主
2011年园区200 hm2设施蔬菜,总产量15 000 t。其中瓜菜类占40.2%,茄果类占37.5%,菜豆类占5.2%,根菜类占1.3%,叶菜类占12.5%,水生蔬菜占1.2%,其他蔬菜占2.1%。主要种植南瓜、丝瓜、苦瓜、黄瓜、辣椒、茄子、番茄、豇豆、甘蓝、空心菜、花菜等11个品种。
1.3 蔬菜的品质有保证
园区内200 hm2设施蔬菜基地,全部通过长寿区无公害蔬菜产地整体认证,黄瓜、甘蓝、空心菜、花菜、茄子等10个品种通过了国家农业部农产品安全中心的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1.4 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初见成效
南方厚皮甜瓜新秀“金湘玉”等新品种引进成功,无土栽培技术、膜下滴灌技术综合利用试验见效;无滴膜、遮阳网、太阳能杀虫灯等技术被业主广泛应用。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产业化水平低
在园区的已建成的规模设施蔬菜基地中,设施大棚菜、“反季节”和无公害蔬菜起步迟、起点低、钢架大棚结构简单、搞风、抗灾能力差,生产水平低,业主的生产还停留在传统蔬菜生产技术水平上,滞步不前,生产大路菜多,特色菜、精细菜少,生产机械化程度低,难以实现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 。
2.2 劳动力严重缺乏
园区蔬菜生产水平低,机械化、现代程度低,蔬菜生产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所需劳动力多,目前,基地周围的年轻力壮的劳动力因土地流转外出打工,常年使用的农民工中近90%的是年满55岁以上的老年劳动力,文化低、体力差、无技术,只能从事极为简单的劳动。所以,设施蔬菜基地劳动力特别是有知识、有技术、年轻的劳动力严重缺乏,日常生产管理跟不上,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设施蔬菜生产。
2.3 资金投入不足,业主融资上困难
农业投资形成的植物资产及设施,目前未纳入金融机构可抵押的有效资产,设施蔬菜生产企业在土地租金、农资、人力投入大,生产流动资金普遍困难。加上目前在新品种、新技术、新型材料的引进应用上还缺乏项目配套。
2.4 市场信息不畅通,销售渠道不畅
园区设施蔬菜生产处于自产自销状态,且全部是鲜销,没有形成生产、加工、销售呈休化产业体系。销售市场只局限于长寿、涪陵、重庆等地,生产企业各自为政,在品种布局上呈现散而多,几乎每一家企业都种上8~10个蔬菜品种,虽然在面积上达到一定规模生产,但是没有形成特色品种,往往是别人种什么赚了钱,就跟着种什么,缺乏市场预测和长远的、规模化的观点,导致大面积的相同品种的蔬菜产品集中上市,造成滞销,严重影响生产者的效益和积极性。另外,园区企业市场信息不灵,结构调整随意性较大。
2.5 无产品特色,品牌效应差
虽然在设施上形成了相对规模生产,但是在品种布局上没有成规模,没有特色产品,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还是停留在自由经济阶段,蔬菜产品质量差、档次低,生产条件、生产规模、营销手段等难以适应大市场、大流通的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和满足人们对蔬菜产品多样化、无害化、营养化和高档化的需求。生产大路菜多,农业商品化、市场化程度不高;有质量保证,但是没有品牌
2.6 种植模式没有创新
基地虽然建成了标准的钢架大棚,但是大棚的利用率低,大部分业主采用常规的种植模式,只是在冬季育苗和春季提早栽培上利用大棚,大部分时间大棚只起到支架的作用,作为长寿特殊的气候条件,春夏雨水多,伏旱时间长,应充分利用大棚进行避雨栽培和秋季的遮荫栽培的优势,提高产量和产值。科技水平不高,生产技术上困难(管理上的困难)。
3 长寿设施蔬菜产业前景分析
3.1 市场前景看好
3.1.1 市内需求量大
随着我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镇人口急剧增加,未来对鲜销蔬菜供应需求剧增,花色品种和质量要求进一步提高。目前,长寿区城镇人口近40万人,按重庆市目前人均消费蔬菜0.6 kg/d计算,人均消费蔬菜约200 kg/a,全区40万城镇市民年需商品蔬菜达8万t以上,至2020年城镇人口发展到70万人,年需商品蔬菜20万t以上。为此,本规划立足于供应本地市场,大力发展多花色、多品种的优质无公害蔬菜基地,保障本区及周边地区蔬菜市场的充足供应。
3.1.2 农民增收显著
基地所在地农民一方面通过领取土地租金获得收入700斤稻谷的金额;另一方面,通过给蔬菜基地企业或业主打工获得1000元/月的收入,特别是50、6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既能把家照顾到了,又能得到工资收入,一举两得。
4 发展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4.1 大力推广先进实用技术
在设施蔬菜基地大力推广地膜覆盖技术、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加强基地生产的机械化推广应用,节省劳动力成本。
4.2 加强基地农民工的培训
结合新型农民培训,对基地农民进行生产技术培训,增强劳动技能。
4.3 搭建农业企业融资平台
采取贴息等措施鼓励银行对基地蔬菜生产贷款,解决企业的资金短缺的问题。
4.4 拓宽销售渠道
鼓励支持蔬菜生产企业应用网络信息,销售企业优质产品。
4.5 强化产业升级,走品牌化之路
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提升产品质量,积极申报“三品一标”农产品,走品牌化之路,实现优质优价。
现代农业园区 篇12
根据《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陕西省“十三五”农业发展规划》、《“互联网+”现代农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的要求,“十三五”时期,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成为了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为了推进陕西现代农业园区在线化、数据化取得明显进展,管理高效化、服务便捷化基本得到实现,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步入新起点,本文拟对全省省级现代农业园区信息服务平台模式创建进行有益探索。
近年来,全省现代农业园区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建设成效十分显著,主导产业涵盖了粮、果、畜、菜、茶全省五大特色农业产业,建设主体囊括了各级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合作社,到2015年底,已建成省级现代农业园区336个,带动建设各级各类园区2 350个。园区规划面积56.7万hm2,建设面积34万hm2,约占到全省耕地总面积的11%。本次现代农业园区信息服务平台模式创建,将针对当前各园区产业类型和经营管理特点,围绕农情监测、农产品质量监管、设施农业生产、病虫草害监测与控制、动物疫病防控、电商交易、农产品电子结算及农产品物流等环节,综合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数据库、无线传感、智能控制及4G等现代信息技术,重点研究具体建设方案和实现方法。
2 平台设计
2.1 总系统平台
现代农业园区信息服务平台整体风格应坚持简洁、清晰、明快、精致的原则,并尽量保证整个系统的视觉效果一致。同时,在使用上要着重考虑用户的操作习惯,界面设计注重易用性,结构设计突出严谨性,管理维护体现简单便捷性,功能定位实现全面性。整个信息服务平台要实现八方面的基本功能。
1)权限设置:用户可分为多种级别、多种类型,能做到角色分配,权限可灵活设置。
2)信息公开:能实现各级各类现代农业园区信息公开透明,并能与陕西省农业厅网站的信息公开栏目进行重要数据交换。
3)功能定制:有模板定制功能,能实现动态更新、静态显示。
4)栏目管理:能进行多级栏目、专题栏目管理功能。
5)信息发布:可发布文字、表格、图片、图像等内容。可自动提取信息摘要,并能对文字进行智能排版等。
6)交流互动:能提供在线咨询与电子信箱服务。
7)在线办事:有办事指南、通知公告、表格下载、网上申请、查找查询、常见问题等栏目。
8)附加功能:网站应有的其他功能,如消息发布、友情链接、全站搜索等。
2.2 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系统
2.2.1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预警子系统。该系统分为二个分系统组成:
1)定期检测检验分系统。委托省级农产品质检中心和各市县(区)农产品质检中心,具体负责对各级各类现代农业园区进行农产品例行检测检验,并定期将检测结果上报和对外发布。
系统内部植入相关部门公布的主要农产品检测检验标准,检测检验仪器采集数据后自动分析生产结果,满足定性和定量要求,审核合格后自动上报。
具体操作符合相应流程和规范要求,包含样品登记、任务分配、原始记录、检测结果、制作报告、审核、审批等。检测报告格式参考农业部规定的格式。辅助管理包含标准物质管理、设备管理、收发文管理、档案管理等。
2)监测预警分系统。系统能够自动生成检测检验简报、日报、周报、月报、年报等,可按检测检验单位、市、县(区)、样品类别、样品来源、样品产地、样品名称、受检单位、供货商等进行分类统计,并以报表和图表(柱形、线性、饼形等)的方式显示。
系统定期进行信用预警评价,即根据检测检验的批次、数量、批次合格率、平均合格率等对受检单位进行信用评价,信用等级用A、B、C、D来表示,A级最高,D级最差。预警提示包含根据预先设定的指标(时间段、合格率、监测次数等),对样品品种和相应园区做出预警提示。分为四个等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一级最高,分别对应四种不同的颜色:红色、橙色、黄色、蓝色,红色最严重,蓝色较轻。
2.2.2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子系统。
为了实现全省现代农业园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检验信息便捷报送与有效共享,强化对农产品、农业投入品的监督和执法力度,使园区农产品质量监管达到全覆盖、无遗漏,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避免出现涉农质量安全突发事件。该子系统分为二个分系统:
1)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分系统。
产前管理:单位管理、类别管理、品种管理、地块管理、人员管理等。
产中管理:包括生产计划管理、定植管理、施肥管理、施药管理、灌溉管理、采收管理等。
产后管理:包括加工、包装、销售等。印制农产品产地准出证。
追溯管理:追溯码作为农产品的唯一标识码,是农产品身份识别标志,需要留存备份,并打印张贴于包装袋上。应包含品种、生产商、生产日期(或包装日期)、产地、农资、检测检验等信息。
2)农资台账管理分系统。台账管理是防堵假冒伪劣产品坑农害农的有效监管手段。包括供应商管理、客户管理、商品管理、进货管理、销售管理、商品库存管理等方面,台账信息需要定期上报至监管子系统,监管人员可随时查看,发现可疑问题及时告知相关部门进行监督执法。
2.3 农产品价格管理系统
价格数据来源分为数据采集和数据报送两部分。价格数据包括了蔬菜、果品、畜产品、水产品、粮油、小杂粮等品种。基本功能如下。
2.3.1 数据采集报送:
采集本省和全国主要农贸市场农产品的价格,以统一格式由系统自动实现数据报送,并预留农业部报送接口。
2.3.2 浏览查询:
能够实现多种方式的查询。列表方式是按农产品类别、品种、地区、批发市场、选择时间段进行数据查询,以表格方式显示;图表方式是按日、周、旬、月、季度、半年、年度等进行查看价格走势图;地图方式是通过点击地图中各批发市场的图标,可直接查看市场概况、产品价格等信息,并在后台能对批发市场的坐标进行标注;监控方式是以矩阵形式排列,通过直接点击批发市场的图片进行查看各种相关信息。
2.3.3 数据分析:
该功能能通过制定价格综合指数、成分指数、价格对比、地区排序、涨跌排序、日均曲线、对比曲线、拟合曲线、同比环比、预警信息等数据分析,自动生成分析报告,相关数据可以图表方式展现。
2.3.4 成分指数发布:
可自由选择设定的品种和市场,品种暂时参考农业部菜篮子品种,也可根据实际情况修改,在取得市场交易量数据后,即可生成加权指数。拟合曲线采用最小二乘法实现。预警信息具备指标设定、预警提示、信息发布等功能。
2.3.5 价格预测:有效预测短期、中长期农产品市场价格趋势,提前做好农产品价格波动防范措施,避免农户受到大的损失。
2.3.6 自动语音查询:
将全部农产品按类别、品种、产地进行编码,用户可通过手机直接拨打编码查询主要批发市场中常见蔬菜、果品、畜产品等最新的价格,电话自动进行语音播报。
2.3.7 多种数据接口:
一是短信接口。在分析系统中编辑好相应的内容后,与短信系统结合,通过短信的方式直接将产地信息、价格信息、行情分析、预警信息等发送出去手机端。二是WAP网站接口。生成符合WAP网站的显示内容和显示格式。三是大屏幕接口。生成符合大屏幕的显示内容和显示格式。四是标准格式接口。可直接生成XML和TXT两种通用标准的格式。
2.4 现代农业园区项目管理系统
2.4.1 陕西省现代农业园区电子地图子系统。
利用百度、搜狐等成熟互联网平台的电子地图技术,建立陕西省现代农业园区电子地图子系统。地图可放大缩小,所有标注点随地图的放大进行变换;从电子地图上可迅速找到所寻找的信息点,在地图上面的标点旁边标注有信息点的名称,点击信息点图标可查看该信息点对应的详细信息。系统可以通过电子地图导航、逐级选择、直接搜索等方式找到具体农业园区所在地。
2.4.2 农业项目管理子系统。
该子系统能快速为用户提供与项目相关的在线化信息服务,实现项目查找、申报、在线填报、查阅申报结果,以及统计项目建设数据和监督项目进度情况等内容。用户的查询和录入、修改权限实行分级管理。
2.5 信息发布管理系统
该系统能够为外界提供及时、准确、详实的各类适宜对外发布的综合信息。在Web上可以显示通知公告、办事指南、政务公开等内容。在主要农产品集散地、交易市场,可通过电子显示屏显示主要农产品实时价格信息、交易信息、农贸市场分布等。为注册会员免费提供及时短信服务,内容包括通知公告、农业生产新技术、病虫害防治信息、农贸市场价格信息、农资价格信息、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以及农产品供求信息等。同时,随着移动互联网终端在农村普及率的提高,门户网站相关信息也通过WAP网站或者手机端应用软件进行同步发布,便于农户随时方便查看。
2.6 数据库开发管理系统
中心数据库采用标准化设计,能够实现对不同用户差别性服务。每个层次所采用的设备都具有较高的端口密度和模块化程度,以便为中心数据库留下扩展的余地,有利于更加便捷的连接各部门、各应用服务系统。数据库具体应包括以下各类数据库:项目管理数据库、实用技术数据库、政策法规数据库、龙头企业数据库、合作社数据库、农村经纪人数据库、职业农民数据库、农业专家数据库、农产品质量数据库、农业网站数据库。
3 建设实施
现代农业园区信息服务平台应该覆盖各级各类现代农业园区,包括市县农业主管部门、建设主体、辐射带动农户等用户范围。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该逐步推进,分步实施。在积极整合金农工程等中省各类农业信息化项目的基础上,努力做好硬件设备的安装调试以及软件系统的培训实践,加快推进农业园区信息服务平台项目实施。发挥市场导向作用,重点实施好农产品电子交易平台建设,形成覆盖全省的强大农产品电子物流市场,实现农产品物流市场和订单农业产地的有效对接。同步加强以“市场导向、园区主体、部门联动、项目驱动”为主线的农业园区信息化创新,促进畜、粮、果、菜、茶优势产业,从实物农产品交易向虚拟市场拓展,力争在全省打造一个统一市场、统一管理、统一监管的现代农业园区信息服务平台。
摘要:随着“互联网+”农业的深入推进,信息化技术已经渗透到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各个领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促进信息技术与传统农业有机结合、融合发展,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前陕西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发展进入了提质增效的新阶段,迫切需要加强农业信息化研究,探寻适合全省农业园区实际情况的农业信息化发展模式,实现信息资源自由共享,有效推动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促进园区农业生产经营、农产品品牌培育、农业产业化发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等方面信息化水平有效提升,使信息技术成为推动陕西现代农业发展的新重要支撑点。
关键词:现代农业园区,信息服务平台,模式探索
参考文献
[1]陶华,费玉杰,王铄今,等.河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构建[J].河南农业,2015,(z1):15-18.
[2]李贺南,史琳.吉林省农业科技平台建设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5,(17):187-189.
[3]熊春林,符少辉.韩国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发展的经验与启示[J].农业科技管理,2015,34(6):50-53.
【现代农业园区】推荐阅读:
现代农业产业园区07-11
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07-25
市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项目申报指南09-15
示范园区循环农业09-10
农业科技园区05-13
休闲观光农业园区08-09
现代渔业园区论文05-16
农业园区社会效益09-29
观光农业园区规划设计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