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现代农业科技教育培训网络建设

2024-05-22

县现代农业科技教育培训网络建设(精选7篇)

县现代农业科技教育培训网络建设 篇1

XX县现代农业科技教育培训网络建设

项目建议书

XX县农业局

一、实施目的与意义:

1、建立现代农业科技教育培训网络,开展农业科技教育培训,是培养新型农民和农业实用人才的重要渠道。

训的实践证明,效率高等优势。我县共有

动力13.3万人,问题,必须加强农民科技教育培训,更快更好地提高广大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目前我县正在实施的农业实用技术培训、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这二大培训,大培训”的针对性、时效性、实用性更强,进一步提高培训效果。

2、开展农业远程教育,是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途径。建立多元化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需要完善政府主导型农业科技推广方式。

领到人”的农业技术推广机制同农业信息技术嫁接,同时,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和农技推广人员也需要通过信息网络及时更新专业知识,展视野,不断适应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新技术发展的要求,提高技术服务水平和质量。

术,突破了传统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在时空上的限制,既是农业实用技术的推广平台,也是农业技术人员的支持平台。

国内外开展农业科技教育培人口28万,其中农业人口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难的急需建立农业科技教育培训网络平台,“科技人员到户、良种方法到田、技术要1 成本低、23.2万,农村劳使“二 拓宽发利用互联网开展科技教育培训,具有覆盖面广、总要改变目前农民素质低、农业远程教育网络平台采用网络视频和资源共享技

二、实施地点及规模:

在全县18个乡镇建立农业科技教育培训点,以农业综合服务站为站点,并结合我县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在每个乡镇各建立一个由科技示范户、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村组干部等组成的现代农业科技教育培训点农业科技培训站点(已开通ADSL宽带网)。共36个站点。

三、实施内容:

1、利用农业科技教育培训网络开展农民科技教育培训,进行农业技术推广,在网上开展专家咨询活动。结合培训、实用技术培训等,充分利用农业科技教育培训网络平台,提供信息服务,提高培训效果。

2、构建农业科技教育培训网络,正确把握农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积极发挥农业信息服务的主导作用,把农业科技教育培训网络平台同广播、电视、电信、报刊等常规媒体和政务信息、农产品监测预警等应用信息系统结合起来,统筹规划,逐步推进。

3、建立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劳动力转移培训、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政策法规培训、精品网络课程、农时专栏、网络专题、三农博客等十个板块,而且可以根据需要,不断增添新的内容。

四、实施措施

1、组织措施:

县委成立以县委常务副县长

长、科技局、财政局、畜牧局等有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农业科技教育 “阳光工程XXX任组长,农业局局长2 XXX任副组”、新型农民科技教育

培训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管理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成立县农业科技教育培训管理办公室,由县农业局副局长XXX同志为办公室主任,县农业局科教站站员为办公室成员,组织开展好本地农业科技教育培训网络建设,负责本地农业科技教育培训设备的管理维护,保证农业科技教育培训传输网络的正常运行;指导基层电教站点播放,开办农业培训电视专栏,不断充实完善农业科技教育培训网站内容,传达农业工作新精神,传播农业新技术。由

部现代远程教育的理人员,具体负责站点的设备操作维护、教学组织、联络协调和信息反馈等工作。

2、技术保障措施:

各地建立由学校教学人员、农业科技人员等各方面专业人员组成的专兼职结合的辅导教师队伍,结合实际和农业时效,采取举办的专业技术人员,建立专门的农业科技教育技术服务队伍。

2、设施建设:

(1)建立多媒体会议室,接收现代农业科技教育资源,开展农业培训活动;(2

开设农业科技教育培训热线电话,致富信息等方面的问题;

集、制作各类课件资源,为开展农业科技教育提供丰富、实用的教学资源。

五、资金概算:

18个站点设立农业科技教育培训教育专(兼)职管(4)建设课件资源库。结合本地实际需要,收 3 3)个乡镇的农业综合服务站及农村党员干18)在县农业科技教育栏目中,开设农业知识电视专栏;(解答农民在农业政策、农业科技知识、1、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办公室工作经费:10000元;

2、构建农业科技教育培训网络费用:

电脑:6000元/台×38台=228000元,数码相机:2200元/台×38台=83600元,网络费用:980元×38=37240元,电话(带传真机):800元/部×38部=30400元,合计:379240元。

3、多媒体会议室的建立:

投影仪:12000元/台×36台=432000元,彩电:4000元/台×36台=144000元,音响:2000元/对×36=72000元,合计:648000元

共计:1037240元。

六、项目实施期限

(一)项目实施年限

2年,即2008年11月至2010年11月

(二)2008年11月至2009年11月底前,完成我县

代农业科技教育培训试点乡镇建设和全县8个村级现代农业科技教育培训教育示范点建设任务。

3、2010年11月底前,完成全县所有乡镇、村的农业科技教育培训站、点的建设任务。8个乡镇的现

县现代农业科技教育培训网络建设 篇2

1 农民教育培训现状

甘肃省庆城县目前设有专职农民科技教育培训机构2个;覆盖县乡村三级的立体教育培训服务网络已初步建立, 年培训农民7.8万人次;县农民科技培训中心、农广校、农机校等涉农培训机构, 通过大力实施绿色证书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阳光工程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 对全县农民开展了多种形式教育培训, 在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开发农村劳动力资源、为庆城现代农业发展储备人才中发挥了不可或缺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2 存在问题

2.1 农民对培训思想上不重视

一是部分乡村基层干部对加强农民教育培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够, 存在着重稳定、重增收、轻教育的倾向, 认为农民培训是可抓可不抓的软任务, 经济工作才是必须抓的硬指标。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开展不力, 培训流于形式, 有时虽然作了安排, 但遇到中心工作时, 教育培训就只好让路。二是从农民自身来看, 当前年轻、有文化的农民大量外出务工, 从事农业生产以“3860”队伍居多, 农民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 这部分农民思想保守, 缺乏接受教育培训的自觉性。

2.2 培训方法单一, 培训师资匮乏

目前, 我县大部分农民教育培训机构主要采取主导式培训方式, 用对学生的学校教育方法进行农民教育培训, 农民被动接受学习, 难以满足农民的培训需要, 不能有效调动农民参加培训的积极性, 以至于出现“教师台上讲、农民台下忙”的尴尬。全县农业专业技术人才占人才总量的0.017%, 每千亩示范基地技术指导人员不足2人, 专业知识丰富、培训方法娴熟、沟通能力强的培训人才更是稀缺, 多数培训教师还是通过召开培训会议, 读讲稿, 讲理论, 照本宣科, 没有联系农业农村生产的实际问题, 这种浮在面上的培训方式很难取得实效。

2.3 培训需求调查不准确

多数培训单位就培训而抓培训, 没有结合全县农民队伍的现状、地方产业发展规划等客观需要进行科学的培训需求分析, 少数单位做了需求分析但无准确性可言, 认为每个农民都应该是自己的培训对象, 只要上级部门给培训经费, 办什么方面的培训班都行, 主要任务就是确定培训时间、地点、教师。教育培训内容安排上比较随意, 没按农民文化层次开展教育, 缺乏针对性, 导致学用脱节, 结合不紧, 致使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强。

2.4 任务落实不到位流于形式

近些年来, 我县出台了一些农民教育培训制度, 但个别部门单位就是坚持不够、落实不够, 成为“写在纸上, 挂在墙上, 念在嘴上”的摆设, 目的就是为了应付检查。真正组织开展培训, 完全按照培训要求落实到位的很少。很多基层单位为了完成上级规定的培训任务, 不看成效如何, 只要农民在培训台账签字造表就万事大吉, 导致培训学习流于形式。

3 思考及对策建议

3.1 按需培训, 切实提高教育培训的针对性

农民教育培训要以农民培训需求为核心, 培训机构要充分做好培训调查分析, 明确农民教育培训的迫切需求, 使培训内容紧贴现代农业发展对农民的实际需求。一要针对不同对象选择不同的培训内容。在普遍抓好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 根据不同农民的产业发展现状, 确定不同的培训内容, 使培训对象适得其所, 各有所得。二要结合产业发展特点选择不同的培训内容。立足各乡村实际, 结合市场需求, 围绕特色主导产业, 抓好最新实用技术、市场经济知识和先进的生产经营模式等内容开展培训。

3.2 改进培训方式和手段, 切实提高教育培训的实效性

一是积极推行参与式培训——辅导老师与农民互动交流的培训, 利用多种教学工具和手段, 充分发掘农民自身的学习潜能, 调动农民参与学习培训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鼓励他们参与到培训计划制定、培训内容安排和实施过程中的每个环节, 并评价学习效果, 转变过去以老师为中心, 老师教什么农民学什么的理念, 实现以农民为中心, 农民学什么教师教什么的变革。二是举办“田间学校”。借助投影仪、教学光盘、科技直通车等直观便利的培训设备, 利用固定课堂、空中课堂、移动课堂办学, 满足农民的学习需求, 让偏远乡村农民在家门口就能享用科技大餐。

3.3 整合培训资源, 切实提高教育培训的系统性

目前我县农民教育培训中存在各部门多头办学、资源浪费、缺乏统筹的现状, 要逐步优化培训资源配置。要整合各类教育培训资源, 实现教育培训软硬件资源合理调度, 统一使用, 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 形成由县农牧局统一领导、县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 (农广校) 具体协调和统筹安排、部门密切配合的农民教育培训新格局。

3.4 积极探索“互联网+培训”, 切实增强教育培训的时代性

目前, 随着我县农村经济的发展, 100%的乡镇和近60%的行政村通了宽带, 电脑、智能手机日渐普及, 网络在年轻一代农民的生活中占得比例越来越重。培训机构应顺应时代发展, 探索“互联网+培训”教育模式, 让农民这一现代农业发展主体学习、认同、融入“互联网+”发展潮流, 为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增添活力。一要打造一支业务素质过硬, 熟悉“互联网+”的专兼职教师队伍, 以便能在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中应用、宣传“互联网+”, 让农民充分认识、感受“互联网+”在知识获取、生产生活当中带来的巨大变革。二要积极开发无偿使用的“互联网+培训”资源, 汇集理论水平和专业技能强并被授权播放的优质在线教育培训数字资源, 随时随地通过网络为农民提供便利的在线教育培训, 特别是满足农民运用手机上网发展生产、提升技能和增收致富的培训需求。

参考文献

[1]曾祥银, 王燕红.加强农民教育培训促进现代农业建设——以广东梅州市为例[J].南方农村, 2007, (6) :51-54.

县现代农业科技教育培训网络建设 篇3

据了解,自2012年初省农科院和商水县联合开展院县合作共建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县以来,院县携手,建设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基地,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模式,打造“院县共建”亮点,逐步探索出一条推动当地现代农业快速发展的“3+2+2模式”,广袤的阳城大地呈现出一派热闹非凡、幸福和谐的“院县共建”新图景。

据省农科院到商水挂职的副县长李秀杰介绍,“‘3+2+2模式’即突出三个结合,粮食作物新品种与县乡示范基地结合,解决粮食增产问题;农业、养殖业新技术与专业合作社结合,解决农民增效问题;高效农业新成果与龙头企业结合,解决现代农业的高效问题。抓好两大举措,即以项目为抓手,求示范带动;以技术培训为载体,促创业致富。坚持两项原则,即坚持市场引领原则,走富民之路;坚持统筹城乡原则,走强县之路。”

科技项目带动是院县合作的重要方式,省农科院先后在商水县实施高新农业科技项目20个,投入资金近300万元。同时,省农科院充分利用强大的人才优势、技术优势,进行技术培训,用技术武装农民、用信息引导农民、用新技术新成果帮扶农民,用科技支撑商水县现代农业发展和帮助农民致富。从去年至今,农科院专家开展各类技术培训51场,培训人员8000余人次,已有10个农民(合作社)发展了草莓、养殖、瓜果、蔬菜等种植养殖行业,并取得了很好的效益。

院县联姻结硕果,好风借力上青云。“院县共建”实施一年多来,共推广新成果24项,新技术35项,示范推广新产品20亿平方米,免费发放新品种25万千克,免费发放农用物质折款300多万元,给农民带来收益近500万元,辐射带动周边3万多户群众投入到现代农业发展上来。

(商水县农业局)

县科技局发展现代服务业情况汇报 篇4

现代服务业在我国兴起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与世界发达经济体相比具有一定的阶段超前性,是依托信息技术的阶段性成果和现代管理理念而发展起来的,是信息和知识含量相对密集的服务业,它有别于传统服务业,其突出的特点是高科技知识与技术密集。

自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局的科技服务业工作以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自主创新、产业化”的方针,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建设新工作的总体部署,积极开拓进取,在科技对接、成果转化、产业延伸、网络建设、科技服务等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现将相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完善创业功能,提升服务水平

今年以来,我们积极实施江苏省科技创业服务平台建设项目,不断完善我局的科技创业服务功能,努力提升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1、招商引资工作常抓不懈

我们坚持将招商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利用多种渠道宣传创业园的优惠政策、创业环境和超值服务,积极引进高科技含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原始创新的项目。历届科技洽谈会签约项目严格注重“三高两低”要求,精心准备、反复筛选。我局自身几年来完成招商引资工业项目6项。其中大盛板业、东森科技是我县近几年来引进的重大工业项目,为我县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活力。今年上半年,大盛板业新投入367万元用于实施农林生物质工程项目,省配套100万元,并新投入技改和厂区固定资产工290万元;东森科技新上设备和厂区建设新上200万元。同时,大盛板业正准备投资5000万元建设留言板生产线项目,正在进行项目调研和考察工作,东森科技准备投资万元上马绝缘板项目,目前正在考察生产线。

2、积极为企业提供各种咨询和项目申报服务

一是积极为企业提供咨询、培训服务。邀请专家为相关企业开展创新基金项目申报培训。二是积极组织、协助企业申报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针对企业不了解科技计划以及不知道如何申报项目的现状,我们认真做好宣传工作,并帮助企业申报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同时在内部加强团结和谐,形成工作合力。认真落实民主集中制原则,强化领导间的和谐。进一步明确职责,合理分工,强化股室之间、干部职工之间的团结协作。通过沟通、配合与扶持,强化了科技局与企业间的通力合作,形成促进我县经济社会科技事业发展的强大合力。今年以来,我县共组织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49项,获得国家级立项的项目2项、省级项目8项、县级项目立项21项。围绕中药材和林木两个重点支柱产业扩大科技成果项目推广覆盖面,组织推广许多有地方特色的科技成果项目。

3、加强学习培训,构建服务平台

①加强学习培训,提高综合素质。树立终身学习意识,打造学习型机关。专题学习了国家和省科技大会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业企业自主创新、知识产权知识等,并结合工作实际深入研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科技大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通过学习使干部职工转变了观念,为迎接新任务、新挑战树立了坚定的信心。通过走出去学习考察、组织干部职工集体学习形式,不断激发干部职工自学热情,使机关干部职工适时更新科技业务知识,提高驾驭科技管理工作的本领。

②加强科技信息宣传,提高科技工作的显示度。进一步加强对科技信息宣传队伍的学习培训,提高科技宣传队伍的素质,为科技宣传奠定人才基础。充分利用网络这个宣传平台,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技宣传工作,在不断提高全民科技意识的同时,有效提高了科技工作显示度,使科技宣传向纵深化发展。止目前,县科技局网站已发布信息38条,点击率近40000次。

③强化服务手段,提高服务质量。通过信息化来强化服务手段,不断完善科技局网站功能,应对企业、乡镇及社会的要求,以强化信息沟通为中心,以服务基层、社会为宗旨,不断更新服务内容,推进我局信息化建设,实现从联网到办公服务平台的跨越。加强完善民营企业联系制度,科技局每个股室负责联系2家民营科技企业,从科技计划立项、新产品申报、科技成果鉴定以及自主知识产权培育等方面予以支持,从而增强了广大企业职工对自主创新的理解和参与科技创新的意识,促进企业逐步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还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深入基层,掌握第一手资料,撰写有问题、有建议的调研报告,供上级领导参阅,为领导科学决策服务。

二、突出自主创新,促进科技兴企

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是我县科技兴企的重要任务。我局以知识产权工作为抓手,以提高专利申请量为目标,促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增强。

1、多渠道、多角度地进行调研,掌握各乡镇和企业科技状况及最新发展动态,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一是由局长亲自带队深入规模以上企业对其企业发展现状、产品技术水平、项目研发情况和知识产权现状等方面进行详细调研,撰写了我县授权专利及其实施情况、科技兴企等调研报告;

二是采取座谈会、现场会等多种形式,与各乡镇抓科技副职、企业负责人及技术人员进行交流,分析企业自主创新方面的现状及问题,探讨如何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2、强化知识产权宣传,增强社会公众创新意识。一是以“知识产权宣传周”为契机,对我县专利技术或产品进行展览;二是组织企业负责人及局内有关人员参加省市举办的各类知识产权培训班,增强

企业负责人知识产权意识,查找企业产品与专利申请的结合点,提高我县企业专利拥有量和质量;三是召开全县知识产权工作会。会议上印发了县政府关于加强知识产权工作的文件,要求全县各级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要从促进我县经济跨越式发展的目标出发,分工负责,协调配合,共同做好知识产权工作;四是为企业赠送《中国知识产权报》。止到10月份,今年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报了20项专利,获批12项。平时经常有人打电话咨询专利如何申请,工作开展的很顺利。

三、加强产学研结合、引进中介服务机构

1、积极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在扶持科技型企业方面提供强大的人才、技术、项目支持;加大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产学研合作力度,整合各项资源,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平台,实现优势互补、良性互动;构筑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目前我局与南京林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扬州大学等高等院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为企业的发展以知识和技术的力量推波助澜。

2、自从政府出台了鼓励科技人员利用自有专利、专有技术等科技成果和资金兴办民营科技企业的相关优惠政策。我县技术市场日益活跃,全县已有各类技术贸易机构6家,从业人员65人,近5年技术贸易合同成交额达到250万元。科技中介根据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积极引进企业需求的社会优秀服务机构入住,为企业提供专业化服务。我们还将引进相关的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以及管理咨询公司等多家中介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相关服务,以方便企业的创业创新活动。

县环境宣传现代化建设实施方案 篇5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群众对环境文化、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等法律、政策、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因而,要求我县环境宣教工作在理念、体制、机制、制度的不断创新,形成全社会广泛参与环境宣教工作的新局面,体现环境宣教事业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时代特征,确保先进的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渗透到全县的社会经

济发展事业中。

2002年,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意见》中提出“建立公众参与”的目标,明确了宣传、教育、广电、新闻等部门以及工、青、妇等团体的环境宣教职责;2004年,省委、省政府《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意思》提出“全面推进环境宣传教育现代化建设”的要求,一个以党政部门为主体,社会团体为依托,民间社团为补充,全社会广泛参与的环境宣教新局面正在形成。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这些要求,规范和引导全县环境宣传教育的现代化建设,根据盐市环委[2005]26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工作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环境宣传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任务和建设目标

1、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实现我县“两个率先”和建设生态县的战略目标,以提高公众环境意识为核心,以宣传、教育、广电、新闻、文化等部门和各社会团体广泛参与为重点,以建设高素质的环境宣教专业队伍为保障,创新环境宣教的工作机制,拓展环境宣教的工作内容,全面普及先进环境文化,形成环境宣传教育设施现代化、管理规范化、工作社会化的新格局。

2、基本任务

(1)大力开展生态警示教育。通过坚持不懈的警示教育,使全县各级干部和广大公民增强生态环境忧患意识,以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来调整自身的环境行为,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大力开展环境法制教育。结合全民普法教育,大力宣传环境保护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使广大公民了解自身的环保权利、责任和义务,自觉与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的违法行为作斗争,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环境权益。

(3)大力开展环境伦理道德教育。将环境伦理道德教育列为公民道德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引导公民树立正确的环境道德观,形成保护环境光荣、污染环境可耻的社会道德规范。

(4)大力开展“环保四进”活动。通过大规模开展环保“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进村镇”的活动,把循环经济、清洁生产和环境友好理念渗透到全县各企业;把先进的环保科普知识、法律法规普及到社区和乡村;通过绿色学校的创建,将环境教育纳入到学校的素质教育中;全力促进全社会良好环境行为的形成,努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5)加强各级各类人员的培训。将环境保护纳入县党校的教学内容,组织开展对各级领导干部的环境教育与培训;加强对企业干部职工的环境保护岗位培训,全面实施环保操作人员上岗培训。

(6)紧密围绕环保中心工作开展环境宣传。充分发挥舆论的先导作用和监督功能,借助新闻媒体和社会舆论,宣传环境保护目标任务、工作措施和成效,弘扬环保实践中的先进典型,揭露破坏环境的违法行为。

3、建设目标

到2010年,使我县环境宣教的运行机制、人员素质、能力建设与我县的经济发展水平、环保事业的持续创新以及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环境文化需要相适应。

——环境宣教工作向广度和深度拓展。环境宣传教育从这环保中心工作服务,逐步向社会各个层面拓展,向推动经济社会活动可持续发展和建立现代社会生态文明方向深化,做到为现阶段实际工作服务与未来发展服务相结合,环境知识普及与环境理论深化、环境文艺繁荣相结合。

——建立环境宣教网络体系。通过建立高层次的环境宣教协调机构,将环境宣传教育列入宣传、教育、文化、新闻、出版、广电、环保等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渗透到各类学校、社会团体的日常工作,形成“党委和政府统一领导,综合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大众广泛参与”的社会文化环境宣传教育新格局。

——健全环境宣教运行机制。建立党委、政府部门的环境宣教目标责任制度,环保部门与有关部门的环境宣教协商会办制度,环保部门与新闻单位的环境新闻通报制度,环保部门与社会团体的环境信息交流制度等。

——建立全民教育机制。将可持续发展教育纳入党校必设课程,使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和企业法人代表普遍受到轮训。实现全社会环保知识的普及教育,使各类学校在校生普遍受到系统的环境教育;企业的环保操作工全部通过环保技术培训或深造,持证上岗;环境宣教工作者的业务素质有明显提高;社会公众普遍了解环境保护基本常识,并在实践中运用。

——积极培育环境宣教中介机构和民间社团。通过政策引导,培育和发展环境宣传教育的中介机构和民间社团,鼓励企业、团体、个人从事环境宣传教育文化活动,使之成为从事环境宣传教育的重要力量。

——在巩固环保宣教机构规范化成果的基础上,建立健全我县环境宣传教育现代化专业机构。通过深化环境宣传教育机构改革,提高宣教队伍素质,积极推动环境宣教自动化、信息化建设,基本实现宣教装备与手段的现代化,以适应所承担的各项

宣教任务。

二、环境宣传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内容

1、建立符合现代化要求的环境宣教管理体制

(1)成立各级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指导委员会

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意见》(苏发[2003]7号)对宣传、教育、广电、新闻等部门以及工青妇等团体的明确,成立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指委会”)。“指委会”由分管县长任主任,宣传、教育、环保、文化、新闻、科技、出版、广电部门的负责人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文联等社会团体负责人为成员。各成员单位配设联络员一名。“指委会”办公室设在环保局,环保局的宣教科承担“指委会”日常工作。

“指委会”的主要职责为:审议批准环境宣传教育发展规划;组织协调并督促、检查成员单位及其归口管辖事业单位落实环境宣传教育重点工作任务;审议重大环境宣传教育决策、计划、活动;指导各有关单位开展环境宣传教育工作。

(2)健全环境宣传教育专业机构

县环保行政主管部门设置承担环境宣传教育职能的行政机构宣教科;成立县环保宣教中心,承担环境宣传教育事务性工作。

县环保部门宣教科的主要职责:

负责拟定环境保护宣传教育规划、计划,并负责实施;承担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指导委员会的日常事务;协调宣传、新闻单位对环境重大新闻进行指导和管理,参与涉及环境保护全局性重大活动的新闻报道、评论的审核;牵头组织开展新闻采访宣传活动,定期召集新闻发布会;组织“6·5”世界环境日等环境纪念日和各种环境保护宣传活动;协调党校和各类学校开展环境教育工作;归口管理社会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创先评先”工作;归口管理环境保护的社会培训事务;指导和协调中介机构、民间团体围绕环保重点工作开展一系列环境宣传教育活动。

县环保宣教中心的主要职责:

根据计划,积极完成各项环境宣传、教育培训等任务;织和承担纪念“6·5”世界环境日等社会宣传活动;承担环境文化、文艺活动;负责环保网页的维护;负责环境保护宣传教育资料库建设管理。

(3)建设环境宣传教育专业队伍

环保部门的宣教科配置环境宣传教育专职人员2名,环保宣教中心配置专职人员1名。宣教人员的基本条件:政治素质好,热爱环保事业,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作风正派;掌握环境保护基本知识,熟悉环境宣教业务和专业技能,掌握环境宣教工作的规律,具备一定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受教育程度应达大专以上,具备计算机应用能力;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和独立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

2、配置符合现代化要求的环境宣教装备

(1)设备现代化。宣教人员实现办公自动化,人手拥有一台电脑,宣传科影视设备实现数字化,配备一部摄像机、一套电脑图像制作系统、一台数码照相机。

(2)宣教数字化和网络化。配置相应的文字、图像网上传输设备和接驳设施,与省宣教中心“江苏数字宣教”互联,传输信息、资料。

(3)资料库建设。资料库建设达到“两化”标准,文字资料收集、储存、查询实现电子化;影视资料收集、整理、存档实现系统化。

3、实施符合现代化要求的环境宣教工程

(1)环境保护培训工程。分别组织开展党政领导、企业法人、在职职工、学校教师、乡镇街道干部、乡村干部开展生态知识、绿色社区建设、绿色学校创建以及环保治理设施操作人员上岗和环保产业从业人员等一系列培训工作。

(2)环境日主题宣传工程。围绕世界环境日、地球日、生物多样性日等环境主题日,联合工、青、妇等社会团体开展大规模集中宣传教育活动。

(3)绿色社区建设工程。到2008年,全县1/4建制社区建成“绿色社区”;到2010年,1/2建制社区建成“绿色社区”。

(4)绿色学校创建工程。到2010年,全县所有学校要达到市级“绿色学校”标准,1/3学校要建成省级“绿色学校”。

(5)文艺宣传工程。每年,组织3场环保文艺演出。

(6)公益广告建设工程。每年,开展为期1个月的环保公益宣传广告片或广播公益广告展播活动。

4、建立多元化的环境宣教投入机制

(1)加大政府投入

环境宣传教育的人员经费、日常公用经费全额纳入财政预算,仪器设备购置经费、基础设施建设经费、业务工作经费以定额补助和定项补助相结合的方法予以保障。2005年,实施环境宣教现代化方案,现配置硬件装备约需15万元;环境宣教业务工作经费不低于30万,以后每年有所递增。

(2)引导社会资金投入

设立县环境宣教发展资金。其来源有:一是有关项目补助;二是国内热心于环境保护的企事业单位、团体及个人的赞助和捐赠;三是国(境)外有关组织和友好人士的捐赠;四是其它合法资金。县环境宣教发展资金主要用于资助环境宣教重点工程和活动的开展,奖励对环保宣教事业有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资助有利于环境宣教的社会公益事业等。

(3)建立“以活动促发展”的机制

通过与有经济实力的相关单位联办各类环境宣教活动等,吸纳系统外资金。在积极开展丰富多彩宣教活动的同时,不断提高环境宣教机构的活力。

三、环境宣传教育现代化建设的主要保障措施

在省、市党委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完成县长环境保护目标责任状,认真分解落实各职能部门的任务、职责,加强检查考核。县环保部门加强对环境宣传教育现代化建设的组织、领导、协调工作,成立领导小组,抓住发展机遇,主动向党委、人大、政府、政协汇报工作进展情况,争取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并加强和人事、编制、财政等部门的协调工作,有序推进环境宣教现代化建设进程。

县现代农业科技教育培训网络建设 篇6

县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典型发言2”的效应。目前,全县建立种植、养殖等行业协会个,原创:http:///发展农村经纪人个。四是采取“财政贴息”等方式,解决发展资金问题。采取县、乡两级政府贴息,党员、农户以参加培训签到为技术信誉向信贷部门申请贷款的办法,鼓励他们发展生产。在贷款发展过程中,专业协会、“三支队伍”上门进行技术服务,指导农户严格按科学方法生产管理,确保贷款农户取得实效。目前,县财政已解决80万元用于远程教育科技示范基地、项目贷款贴息,共发放贴息贷款800余万元,县、乡政府贴息60余万元,享受贴息农户2500余户。另外,平山乡、野马川、雉街等乡镇还探索开展“中学生 家长”、“远程教育 党员股份制养殖企业”、中心播放户与贫困户“1 1”捆绑创办远教农技“试验田”等,转化远程教育学、用成果,使党员干部群众真正能把学到的技术、知识转化到生产生活实践中去,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总之,我县的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在上级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初步积累了一些经验,但与上级党组织的要求和人民的期望还有一定距离。在今年的工作中,我们将抓住地区远程办在我县进行“一校两教”试点的机遇,把远程教育与基层组织建设,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与扶贫开发,与整村推进等工作进行有机结合,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更饱满的热情,更扎实的作风,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切实把“让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农民经常得实惠”长效机制的要求落实处,使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真正成为提高党员干部素质,引导农民进入市场,推进农村信息化的重要抓手,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项活动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县现代农业科技教育培训网络建设 篇7

滑县位于河南省东北部, 地处黄河故道、豫北平原, 东经114°40′, 北纬35°30′, 海拔64.9米;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四季分明, 年平均气温13.9℃, 年总积温5 074℃, 无霜期210天, 年均日照时数2 161小时, 全年降雨量628毫米。土地、气候、日照、降雨等天然因素非常适宜冬小麦、夏玉米等粮食作物的种植。全县县域面积1 814平方公里, 辖10个镇12个乡1个产业集聚区, 1019个行政村, 总人口133万, 耕地面积195万亩, 常年种植粮食面积260万亩左右, 总产130余万吨, 素有“豫北粮仓”之美誉。粮食生产连续20年居全省第一, 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九连冠”。

2011年, 全县粮食种植面积265.6万亩, 总产132.9万吨, 其中小麦面积169.5万亩, 总产82.9万吨;花生种植面积46万亩, 总产13.8万吨;瓜菜种植面积62万亩 (复种面积) , 总产210万吨。家禽存栏1 560万只, 出栏2 340万只;生猪存栏47万头, 出栏51万头;林木折合面积43.6万亩, 其中经济林3.5万亩, 活立木蓄积240万立方米。全县农业产业化企业近40家, 其中: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1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6家、市级重点龙头企业11家;培育形成了“优谷源”面粉、“滑丰”牌种子、“张存有”牌道口烧鸡、“尚品”牌家具等一批名牌产品。全县注册成立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657家, 入社成员近3万人, 其中:农业服务类210家, 农业种植类230家, 林业类34家, 畜牧类88家, 农机服务类49家, 其他46家。

2 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2.1 农业结构不尽合理

滑县是一个粮食生产大县, 畜牧养殖业、高效农业等在大农业中所占比重较低, 农民收入水平不高。2011年, 全县人均粮食生产收入2 427.3元, 占人均农业总收入的89.9%。土壤自身属性是决定地力水平的主导因素, 是粮食生产是否高产的基础要素。从当前的情况看, 全县农业生产在土地利用上不尽合理, 农业资源区域布局有待进行科学规划。全县耕地以潮土为主, 占耕地总面积的97.6%, 这种土壤适宜粮食作物的种植;风沙土占耕地总面积的2.4%, 这种土壤不适宜粮食作物的种植, 但一些畜禽养殖场不是建在风沙土区, 而是占用了潮土区, 这在一定程度影响了粮食生产。

2.2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从当前的情况看, 农业大县往往经济欠发达,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多年来, 滑县的粮食产量虽然连年位居全省第一, 但据2011年省统计局公布的县域经济排名, 滑县只排名第57位;2011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仅5 299.7元, 低于全省平均值6 604元。国家实行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等各种惠农政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民收入, 提高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但是, 丰产不丰收、优质不优价的局面尚未真正扭转, 粮食价格比不上农资及生产生活所需物品价格上涨的速度, 光靠粮食只能解决温饱问题, 打工收入依然是农民收入增长最活跃、对农民最具吸引力的部分。

2.3 农业从业人员减少

从现阶段来讲, 从事农业生产特别是从事粮食生产的农民收入水平较低, 导致农业从业农民数量偏低。全县农业人口117万人, 劳动力72万人, 外出进城务工达40万人, 且多为青壮年劳动力。农村劳动力呈现出老年多于青年、女性多于男性、平均文化水平低、科技素质低的现象, 并且这种趋势没有减缓的迹象。将来谁来种地已成为绕不开的农业生产重大问题。此外, 每个乡镇农技人员也仅有1人或2人, 而且多数不是专职人员, 还要服从乡镇整体工作安排, 从事其他方面的工作, 影响了农技服务质量。

2.4 农业基础设施落后

经过近些年的建设, 当前全县的农田水利状况基本上能够解决农作物的灌溉问题, 但是还不能完全满足农业生产需要。比如一些水井老化, 出水量偏低, 影响了正常的农业灌溉;电力配套不到位, 一些地方还存在用柴油机浇水的情况, 成本要比用电高出很多;田间道路状况较差, 多数地方还是农忙土路, 遇到大雨时无法通行。近几年, 全县争取了一些农开项目和水利项目等, 加强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但是能够惠及的群众很有限, 不能从跟本上改变全县农田水利设施总体水平较低的状况。

2.5 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

全县龙头企业的数量较少、而且规模不大, 初级加工多, 精深加工少, 农业产业链条短, 农产品附加值不高, 没有形成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拳头产品。工业反哺农业和带动产业发展的能力较弱, 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不够紧密, 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运作不够规范, 有效带动农户增收的能力较弱, 没有形成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格局。农业生产盲目性、短期性、脆弱性还没有得到根本转变, 离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相差较远。

上述问题的存在, 既受历史环境、发展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又与思想解放不够、创新发展不够密切相关, 主要原因有:一是传统思想观念的制约。固于传统农业的思维定势, 缺乏跳出农业发展农业、跳出农村发展农村的创新观念和发展理念。同时, 发展农业财政富不了、农民富不了的现状也是影响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二是自然环境条件的制约。滑县地处内地平原, 人多地少;气候适宜但降雨偏少, 地下水位较深, “引黄入滑”刚刚开始, 还没有发挥相应的作用;加上没有其他矿产资源, 交通不是十分便利, 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三是发展资金不足的制约。作为一个农业大县, 在工业上是小县, 在财政上是穷县, 目前还是国家级贫困县, 财政收入仅3亿多元, 对农业的资金投入有限, 不能满足农业发展的需要;近几年虽然争取了一些项目资金, 但对于100多万农民和近200万亩耕地的农业大县来讲远远不够。四是农村经营体制的制约。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形成的农户分散经营与市场经济条件下需要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已不相适应, 农民组织化程度低, 导致标准化生产难、市场开拓难、效益提高难;此外, 农业整合投入、农村土地流转、农民持续增收等方面没有形成完善的机制也是制约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3 发展现代农业的思考

3.1 整合农村土地资源, 做好农业区域布局

一是通过加快农村社区建设, 腾出大量村庄占地, 进行土地改造, 有效增加耕地面积。认真调查土地状况, 摸清土壤土质情况, 进行土地划分归类, 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把全县划分成若干个生产区域, 统一水电路管网建设, 切实加强农业基础设施, 确保旱涝保收, 稳定粮食生产。畜禽养殖、林果种植要规划建设在白道口、瓦岗、半坡店等乡镇的风沙土区;在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的同时, 结合一些地方有瓜菜生产基础的实际, 在高平、慈周寨、八里营等乡镇划出一部分耕地发展高效农业。要重点做大、做强、做优粮食 (小麦、玉米) 、畜禽 (肉蛋鸡、生猪) 、瓜菜三大农业产业, 形成产业优势。

3.2 加大项目资金投入, 支持粮食大县发展

国家要把粮食生产大县作为“工业反哺农业”的重大项目予以扶持发展。在农村社区建设、道路建设、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等重大工程方面的项目资金投入, 要把粮食生产大县放在第一位, 要加大对种粮农民的补贴力度, 不牺牲种粮农民的经济利益, 确保农民最低收入水平, 让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吃上“定心丸”, 不用再为没有工业发愁, 不用再为财力紧张作难, 一心一意抓好农业, 再创粮食产量新高, 全面打造粮食核心区, 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更加突出的贡献。

3.3 加强农业队伍建设, 提高农业科技水平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要稳定提高粮食产量, 必须科技兴粮, 提高单产。一是要加快良种繁育推广普及步伐, 加大科研投入力度, 切实形成育、繁、推一体化, 产、供、销一条龙的良种推广体系, 实现小麦、玉米良种全覆盖, 为粮食稳产高产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是不断创新农业生产新技术、新方法,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实用技术推广;加大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力度, 实现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全覆盖。三是加强农业从业人员队伍建设, 要充实科技人员力量, 增加人力资源开发投入, 加强技术培训, 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 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专业从事农业生产。四是农业科研院所要在粮食生产大县设立分支机构, 及时研究解决粮食大县生产中遇到的重大技术难题, 加快科研转化步伐, 提升粮食生产科技支撑力。滑县粮食生产通过近几年的创新发展, 创造了高产创建的成功经验, 就是要有高素质劳动者, 播种优良种子, 实施测土配方施肥, 把农业科技贯穿生产全过程。

3.4 加快农村土地流转, 提高规模经营效益

农村土地流转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 是新形势下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的重要途径。土地流转能够有效改善土地资源配置效率, 为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高效化经营提供广阔空间。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 土地流转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要切实做好农村土地流转工作的引导和服务, 加快制定优惠政策并落实到位, 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等经营主体, 有偿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 建设高效农业园区、经济林园区、畜禽养殖区、粮食生产基地, 逐步消除100亩以下的种植农户, 提高土地集约化水平和规模经营效益。建立健全土地流转风险机制, 规范土地流转秩序, 解决农民群众流转土地后顾之忧, 维护土地流转双方合法利益, 确保农村土地流转顺利进行。

3.5 实施标准化生产, 打造农产品知名品牌

全面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 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 建立健全农产品安全生产制度, 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引导、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标准化生产基地, 实施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 实现“三品一标”全覆盖, 打造全国标准化生产大县, 形成滑县的一张名片。滑县进宝有机蔬菜合作社注册了“进宝”牌商标, 通过了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和产地认定, 蔬菜远销杭州等大城市, 还吸引了日本客商前来洽谈合作事宜。发挥道口烧鸡等传统品牌的优势, 实现传统品牌效应, 同时打造省级以上著名商标、名牌农产品, 做到品牌叫得响、产品有市场, 全力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3.6 提升产业化水平, 做强做大优势产业

要把产业化经营作为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 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来抓。要立足小麦、烧鸡、生猪三大资源优势, 倾力做强做大三大产业, 扶持壮大龙头企业, 延长农业产业链条, 发展精深加工, 促进农产品附加值。走“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农业产业化发展之路, 形成种、养、加相结合, 产、供、销一条龙, 贸、工、农一体化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格局, 农户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达到100%, 强化农业产业化组织的利益联结机制, 实现农户和龙头企业利益共赢。

上一篇:关于寒假写作业的说说句子下一篇:评点刘云萍《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