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医疗安全活动月方案

2024-10-07

新医疗安全活动月方案(共9篇)

新医疗安全活动月方案 篇1

“医疗安全活动月”实施方案

春季是我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易发季节,为进一步加强我院医疗管理,规范诊疗行为,强化医务人员的安全意识,保障医疗安全,为中心平稳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现决定在3月份开展医疗安全月活动。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及活动目标

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安全为重心,通过开展医疗安全月活动,进一步提高我院医务人员对医疗安全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的认识,不断增强安全意识、规范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规范诊疗行为,保障医疗安全。

二、组织领导

为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特成立“医疗安全活动月”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领导小组负责“医疗安全活动月”的组织管理,办公室设在医务科,XXX同志任办公室主任,XXX同志任副主任,负责“医疗安全活动月”的具体落实,各科室主任为本科室医疗安全第一责任人。

三、活动时间 2018年3月

四、活动安排

(一)开展全员医疗安全教育,牢固树立安全意识 规范保安全,质量谋发展,服务促和谐。医疗安全是我院根本工作任务之一,是我院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全院职工要清醒地认识到医疗安全工作的重要性,统一思想,严抓安全,形成我院领导高度重视安全,人人参与医疗安全工作的局面,强化安全意识,牢固树立以安全促发展的理念。

1、分析典型案例,定期举办讲座,对近年来我院发生的医疗纠纷和其他安全纠纷案例进行分析和点评,指出存在的问题,给全院医务人员以警示教育并从中吸取教训。

2、开展多种形式宣传教育,通过电子显示屏、简报院报,微信公众号等形式,对医疗安全重要性进行宣传。

3、印发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的手册,做到人手一册,应知应会。

(二)强化制度的落实,规范诊疗

1、加强医疗核心制度的学习和落实。各临床科室要专门组织对《医疗质量管理办法》中规定的18项医疗核心制度(《首诊医师负责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会诊制度》、《分级护理制度》、《值班和交接班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死亡病例2

讨论制度》、《查对制度》、《新技术和新项目准入制度》、《危急值报告制度》、《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及病历管理制度》、《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等)的学习,熟练掌握核心制度的内容和要求,在日常的工作中严格落实执行。

2、加强质控体系运作。进一步加强我院质控体系有效运作,各级人员明确岗位职责,切实履行责任。职能科室要进一步加大考核力度,各临床科室必须强化科室日常质控工作,进一步细化、量化科室质控,提高科室质量意识和水平。组织对质控工具的学习,进一步推广对质控工具的运用,结合工作实际运用临床路径、PDCA循环和品管圈等管理工具,持续改进医疗质量。

3、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积极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发生。目前我国流感疫情较严峻,各科室要做好流感知识的健康教育,加强医护人员和患者的手卫生宣传和督查工作,注意环境的通风、清洁、消毒;持续做好发热病人管理,按照医院消毒隔离制度落实疑似、确诊流感患者的隔离、治疗措施;各科要认真学习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和传染病诊断标准,准确判断院感病例和传染性疾病,并及时上报,控制传染病的暴发流行。进一步规范医疗废物的管理,严格落实《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相关规定,严防医疗废物处置不良事件的发生。

4、强化应急预案管理。科室要严格按照医疗安全防范

处理预案和急救预案,做好急救保障准备工作,确保急救器械和药品处于完好状态,医务工作人员能够熟练使用急救药品和器械,确保科室应急工作有序开展。

(三)狠抓关键环节,查漏补缺

1、急危重患者报告制度。严格落实急危重患者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各科室要安排专人将科室情况于每天下午5点前报医务科。

2、危急值管理制度。各临床、检验、放射、影像等科 室要严格按照危急值管理制度要求,做好危急值管理的报告、确认、登记、处理和反馈等工作,做到无缝衔接,确保门诊和住院患者得到及时迅速、准确的处理。

3、告知制度。对于患者的出入院、病情和治疗方案等 涉及需要告知知情同意的,必须严格落实告知知情签字同意制度,做到依法执业。

4、值班和巡查制度。各科室要科学合理安排值班人员,确保科室工作有序运转;值班人员既要分工,又要密切协调配合;医技、检验、放射等科室要安排二线值班人员,随时协助临床科室应对临床突发状况;医院总值班、行政值班、住院总医师、值班医护人员要严格按照值班时段和岗位要求,切实履行好岗位职责。

5、特殊患者管理。对于有消极言行、冲动行为和外逃 倾向等病人,要加强病区管理,严格落实各项安全管理制度,4

做好安全检查,严格落实巡查制度,特别是夜间巡查;充分利用我院现有医疗资源,制定科学、合理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确保疗效和安全。

6、安全目标落实。贯彻落实《2017版患者十大安全目标》。加强新入院患者、急危重患者的病情观察,及时向医生报告患者病情;正确识别患者身份;按要求查对药物,确保用药安全;加强医务人员有效沟通,防范和减少意外伤害;主动报告患者安全事件;减少医院相关性感染。

(四)加强培训,提升技能水平

在3月份,将针对临床开展《器质性精神障碍》的业务讲座,举办有关应急预案的培训,各科室要开展急救技能的演练,医务人员熟练使用急救器械和药品,提升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提高针对紧急情况的反应速度和处理能力。

(五)强化督导和考核,确保效果

各科室在自查自纠和及时整改的基础上,我院医务科和护理部等部门将按照活动内容和要求,对各科室自查自纠和整改情况进行督导和检查。在3月份开展2次医疗安全大检查,通过实地查看、现场考核、突击检查和夜查房等形式,对活动落实情况进行检查,检查结果与科室综合考核挂钩,对存在重大隐患和出现突出问题的科室和个人将按照我院有关规定严肃处理。对在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类和总结,提出针对性的办法和处理措施,建立长效机制。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科室协调。各科室要提高对医疗安全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各科室主要负责人为本科室医疗安全第一责任人,要严格按照要求扎实开展好医疗安全月活动。各科室之间要密切协作配合,形成合力,从整体上提升医疗安全水平。

(二)坚持问题导向,持续改进医疗安全。各科室要以在活动中发现的问题为导向,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出台相关制度,持续改进医疗安全,推进医院健康平稳发展。

2018年XX月XX日

新医疗安全活动月方案 篇2

欧盟加强医疗器械公告机构及制造商监管力度

(EU) No 920/2013的内容主要涉及欧盟对公告机构监管的加强意见。如今欧盟对公告机构开展医疗器械认证业务的能力审查更加严格, 并计划对不满足能力要求的公告机构实施削减。2013年欧盟已经实施对93/42/EEC指令发证资格的市场整顿, 并已暂停了一家, 取缔了3家公告机构。

据内部消息透露, 未来5年内, 公告机构的数量将逐步削减至目前的50%。被撤销资格的公告机构的客户将被迫进行繁琐的公告机构转换工作, 一旦证书衔接不上, 必定会影响产品在欧盟的销售。

而2013/473/EU则体现了欧盟对医疗器械制造商在合规性方面的更高要求。鉴于以往各公告机构对医疗器械法规理解上的差异导致在产品上市要求的把握程度上出现区别。为消除差异, 统一认证尺度, 该文件在制造商合规性与公告机构的规范审核方面给出了以下建议。

(1) 要求制造商体系文件、技术文档、符合性声明等文件真实准确地反应被认证产品, 并得到持续更新。

(2) 对公告机构审核过程中重点关注的过程予以明确。文件指出, 公告机构应在审核中有更深入的评估客户的临床评估、风险管理过程、供应商的管控。对临床评估过程, 应更关注豁免临床试验的理由是否合理;对风险管理过程, 应该更关注风险管理过程是否有效地与体系进行了整合;对供应商的管控, 文件强调了对相对高风险供应商的控制, 如关键零部件的供应、关键/特殊过程的外包等, 对这些影响产品安全性和有效性的供应商和分包商, 欧盟要求公告机构应实施必要的供应商现场审核, 这包括OBL的情况。

值得注意的是, 对制造商进行突击检查也是欧盟新规定的一个重大变化。从2014年开始, 欧盟规定所有制造商必须接受公告机构的突击检查, 至少每3年一次, 高风险产品应定为1.5年一次, 对突击检查的安排应写入认证合同。突击检查至少为2个审核员审核1天, 重点检查客户的生产/设计场所以及关键过程, 必要时检查关键供应商的现场。突击检查过程中, 可能需要对样品进行测试, 有时候采用制造商现场测试, 审核员目击的方式进行, 也可采用审核员现场抽样, 委托第三方进行测试的方式。

企业应对方案

新医疗安全活动月方案 篇3

然而,医疗器械冷链管理的真正难点在于打通医疗器械流通的各个关键节点,使之共同致力于冷链各环节的温控管理。冷链管理不但对医疗器械生产端有高标准要求,对其包装、运输、储存、使用等重要环节也有非常严格的管理规范和流程标准,并受相关质量审计和法规监管。

今年3月发生的“山东疫苗事件”中的问题疫苗就在于未经严格的冷链存储运输就直接流入市场,导致疫苗失效,引起全国热议。针对该阶段医药冷链管理事故、山东疫苗事件的持续影响以及社会舆论的持续发酵,今年5月12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发布了《医疗器械冷链(运输、贮存)管理指南》的征求意见稿,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多频次的专项检查和企业自查自检。9月22日,CFDA正式发布《医疗器械冷链(运输、贮存)管理指南》的公告(2016年第154号)(以下简称“冷链新规”),对医疗器械冷链管理所涉及的人员与设施设备、验证管理、出库与运输、应急管理等环节做出具体要求。

制药企业如何应对冷链新规?

冷链新规的发布为制药企业施加了巨大的执行压力,也给监管部门带来了职能压力,但冷链新规的合规执行也淘汰了部分竞争力不强的企业,这其实也是给制药企业及代理商带来了新的发展及运营机遇。因此,制药企业需在温控技术合规达标的基础上,做好冷链物流的规划,实现相关物流的全程冷链管理。

1.企业必须做好温控设备、包装容器的设计与性能验证

冷链新规第九条再次强调了“未经验证的设施设备,不得应用于冷链管理医疗器械的运输和贮存过程。”温控方案的设计与验证需要企业组建专业工程团队或与第三方专业温控解决方案供应商合作。

2.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发货量以及配送模式选择合适的温控包装类型

目前,医疗器械的主流温控包装类型主要有无源温控包装与有源温控包装两种,有源温控冷链配送适合定点大规模配送,无源温控冷链适合分布式直达投递。按照医疗器械体外诊断行业的流通现状,如果试剂的分销量每周达到1000个包装大单元,可考虑采用有源温控冷链定点配送,但有源温控冷链配送是高值固定资产投入,企业需要拥有或租用冷库、冷藏车、冷藏箱等,需要不菲的资产支出。如果试剂的分销量每周低于500个包装大单元,则可选择无源温控冷链投递方式。

3.企业需要建立全程冷链的物流配送渠道

全程冷链对物流配送的要求较高,从单家企业来讲,要想实现多方位、门到门的配送服务,通过企业自建配送渠道是不现实,也是不经济的,企业必须借助提供完整服务的第三方物流共同配送。近两年,医疗器械冷链物流的共同配送取得较大进展,如国药、怡亚通等制药企业已经建立社会药品冷链物流业信息共享平台。

无源温控包装的优势

现阶段,医疗器械试剂生产企业普遍面临两大问题:一是试剂分发量小,无法使用有源温控冷链定点配送;二是试剂冷链配送最后一公里存在冷链盲区。也就是说,目前试剂类药品的市场占有率严重不均衡,国外巨头与国内领头企业占据了医疗器械体外诊断试剂60%以上的市场份额,剩下几千家中小企业的日均发货量不足50箱,而且终端用户分布不集中,企业无法使用有源温控包装进行定点配送。另外,在整个冷链物流过程中,第三方物流在一线城市已经能够满足全程冷藏运输的要求,但是在二、三线城市的冷藏运输中,还无法满足最后一公里运输要求。

针对以上问题,无源温控包装发挥了其应用优势。无源温控包装箱内的温度场分布经过验证合格,配合一套有效的温度监测、储存、查询、报警通知系统,可解决中小试剂公司的冷链性能达标合规。我公司所使用的ONEPAC无源温控技术,具有更高效的温度绝缘特性,其聚冷强度能最大化保持长效的温控效率和抵御严酷的运输、储存环境,并能循环使用,足以应对48~72小时的冷链运输业务,无源温控包装结构如图1所示。

无源温控包装设计

1.保温材料的选择和温控时效设计

无源温控包装一般都会同客户一起来预算和评估满足温控要求的运输时效,从而帮助客户选择经济型的保温材料和长效型材料,甚至超长效型材料。目前可供无源温控包装应用的常用工程材料有聚苯乙烯、聚丙烯、聚氨酯等,也有一些超隔温材料也在逐步进入工程应用,比如真空板与气凝胶。

根据无源温控包装的尺寸和温控时效设计蓄冷配置,定制100%匹配的蓄冷相变材料。无源温控包装需要多种温区与聚冷形态的蓄冷相变材料,以实现不同的温区要求。医疗器械体外诊断试剂常用的蓄冷温区为-30~22℃,根据产品特性,其包装载体形式大致有冰袋(如图2所示)、冰盒(如图3所示)和冰板等形式,可供设计选型。

无源温控包装时效设计应通过温控包装系统热阻及蓄冷剂热交换的定量计算,建立无源温控包装温控时效的设计与配置。为设计简化,一般在设计时以温控包装内蓄冷剂的相变潜热作为冷量耗散总源,并近似地认为能力交换在温控箱中的传递过程为稳态传热过程,温控系统在一定时间内进行的热力学交换量可由傅里叶导热定律导出:

Q=KAΔT/d (公式1)

nlc202309080850

其中,Q为热量;K为导热率;A为接触面积;d为热量传递距离;ΔT为温度差。

假定温控箱内外接触面是完全光滑和平整的,所有热量全部通过热传导的方式经过材料,并到达另一端与外界环境维持能力交换。根据测试并计算出一个材料的热阻值R,计算公式如下:

R=AΔT/Q (公式2)

将公式1和公式2合并,可以得到K=d/R。因为K值相对于同一选定好的保温材料是不变的,由此可以得出热阻R值与材料厚度d成正比关系。也就说,材料越厚,热阻越大。 但很多导热材料的热阻值R,与材料厚度d并不完全成正比关系,而是会出现非线性变化。这是因为导热材料大都不是由单一成分组成,因此相关的热阻值还需由专业的仪器设备进行测定。

傅里叶导热方程式是一个完全理想化的公式,有助于我们理解导热材料的原理。但在实际应用中热阻计算是复杂的数学模型,会有很多的修正公式来完善所有环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选择什么样的导热材料用于无源温控包装设计,理论上来讲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很难通过一些简单的数据来准确计算,更多的是依靠测试和数据分析,同时还要做好温控性能的验证。如果测试能达到产品要求的理想效果,就是最为合适的无源温控包装方案。建议贵重的温度敏感型药品试剂不要冒险使用温控性能不达标或者未经验证的温控包装方案。

2.案例分享

下面,以某公司委托我公司为其IVD试剂设计的无源温控包装解决方案来具体说明,其温控需求规格参数如下:蓄冷介质:UDA PCM材料;保温隔热材质:UDA-EPS;温控温区:箱内2~8℃;适用外部环境温度:30±2℃;温控时效:>48小时。

基于公式1和公式2,同时根据温控测试数据分析,为保持温控箱内2~8℃温控时效不低于48小时,将蓄冷源等量换算为标准UDA PCM冰盒6块。考虑内部冰盒的堆码方式,优选方案为4-2矩阵,同时为了热力学分布的需要,设计温控系统内部尺寸为480mm×350mm×260mm,其中内高260mm为可扩展高度,针对未来更长效的保温需求,为加高留有可置换储冰空间。

同时考虑运输过程中的缓冲与冲击,在保温系统外部设计防护结构,使用BC型瓦楞纸箱作为外部防护;考虑使用易用性,在两侧设置有提手孔,方便提用,设计效果如图4所示。

此外,按照温控设计技术要求预备包装材料,模拟运输环境下的温控方案验证,对照《医疗器械冷链(运输、贮存)管理指南》相关要求,参考ASTM D3103《运输包装件保温性能标准测试方法》和《药品冷链保温箱通用规范》相关标准进行标准温控性能验证,验证结果为标准温区内温控时效60小时,达到温控时效,预备12小时的超时效是为了应对物流配送中的签收延误。

新医疗安全活动月方案 篇4

方案2018年版

为贯彻落实《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安全管理和凤险防范工作的通知》(国卫发明电[ 2017] 5号, 以下简称“通知”)和加强医持安全管理和风险防范有关工作视频会议(以下简称“视频会议”)精神,根据赣州市卫生计生委的统一部署,结合我院实际,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医疗安全专项整顿活动(以下简称“活动”)。实施方案如下。

一、活动目的

深入贯御落实《医疗质量管理办法》,进一步强化依法执业意识,落实主体责任,加强行业监管,努力解决当前我完医疗安全管理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防范医疗安全风险,保障屋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健康权益。

二、“活动”领导小组 主

任:

副主任: 成员:

XXX同志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事务。

三、活动内容

(一)开展医疗质量安全教育,提高安全责任意识 1.组织专题学习。组织全院的医疗安全专题学习,重点对“通知”文件和“视频会议”精神进行再传达、再学习, 绷紧医疗安全弦;对“活动”进行动员、部署,营造良好氛国;对本院存在的突出医疗安全问题进行剖析点评,提出对策和要求。

2.开展专题培训。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本专业医疗安全进行培训,特别对重点是科主任及医务人员进行开展医疗安全专题培训。重点就本院的医疗安全管理的薄弱环节、风险点,组织专题培训。

3.开展专题教育。组织全院职工,重点是职能科室人员、临床一线医务人员,开展医疗质量安全专题教育活动。有计划、有重点、分对象、分层次地组织学习培训,提高职工医疗安全意识和医疗行为规范化程度,增强职工参与医疗安全管理的自觉性和创造性,形成人人参与、从点滴做起的良好氛围。

(二)落实医疗质量安全制度,规范日常诊疗行为 1.落实依法执业规定。全面贯彻《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组则、《护士条例》、《医疗质量管理办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处方管理办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江西省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等涉及医疗质量安全的主要法律、法规、规章及其他规规范性文件精神,不断提高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的依法执业、诚信服务意识。

2.落实安全核心制度。严格遵守首诊负责制度、三级查房制度、会诊制度、分级护理制度、值班和交接班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术前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查对制度、手术安全核查制度、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新技术和新项目准入制度、危急值报告制度、病历管理制度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临床用血审核制度、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等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

3.落实临床操作规范。医务人员要认真贯彻执行临床工作各项规范、指南、操作规程等,切实规范临床服务行为,坚决杜绝违反医疗操作常规行为的发生。特别是要贯彻落实各项医疗技术管理规范,重点是《江西省实行备集制管理医疗技术目录(2015版)》在列医疗技术,对于已开展却未向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各案或已备案却不具备相应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的医疗机构,县卫计委将从严、从速、从重查处。

4.落实三基三严要求。认真贯彻落实《江西省临床实践技能培训和比武活动五年规划(2016-2020年)》, 强化医务人员“三基三严”训练教育, 夯实医疗质量安全基础, 落实全员考核机制,不断提高医务人员临床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

(三)完善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消除医疗安全隐患 1.健全医疗质量管理组织体系。一是实行院、科两级责任制。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是本机构医疗质量管理第一责任人;临床科室及药学、护理、医技等部门主要负责入是本科室医疗质量管理第一责任人。二是组建医疗质量管理专门部门。二级以上医院应当设立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各业务科室应当成立本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工作小组。三是落实工作责任。医疗机构要建立健全医疗安全管理组织架构,制订并严格落实各级人员岗位职责。其中,医疗质量管理专门部门要切实履行医疗质量安全监测、预警、分析、考核、评估及反馈等工作职责。

2.丰富医疗质量要全管理手段。在用好用实三级査房、疑难病例讨论等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传统手段的基础上,结合医院评审要求, 积极推广应用全面质量管理、质量环、品管圈、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s)绩效评价、单病种管理、临床路径管理等现代质量管理理念和方法,推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质控活动,营造人人重视医疗安全、人人落实医疗安全的良好文化氛围。

3.强化重点环节重点部门管理。一是加題重点部门安全风险管理,重点加大对产房、新生儿室、手术宝、门急诊、重症医学科、血液透析室、内镜诊疗室、消毒供应室等医疗风险较高的科室和部门的规范管理与风险防控力度, 二是加强重点环节安全风险管理。重点加强围产期安全、围手术期安全、有创操作、危急值报告、实验室安全风险管理,及时消除安全隐患。三是加强对药品和医疗器械临床应用的监管。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的通知》(赣卫明电[2016]148号)、《关子印发<江西省医疗机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专项整顿行动方案>的適知》(赣卫医字[2017]8号)要求,全面加强毒麻精放药品安全管理,严格“五专”管理。同时,加强对不良事件等安全信息的监测,做好药品不良反应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报告及处置工作。

4.做好医院感染管理底线工作。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好医院感染管理相关制度和规范。落实《江西省医院感染质量控制评价标准(11个科室)》、《江西省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实施细则》、《江西省医疗机构外来医疗器械及植入物管理规定》等省颁规定,特别是要认真执行消毒隔离和一次性耗材使用相关制度, 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对发现的感染性疾病病例要及时采取相应消毒隔离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二是建立对医院感染重点部门、重点环节的安全风险监控和管理机制,重点加强手术室、ICU、供应室、血透室等医院感染重点部门和手卫生、安全注射、内镜诊疗操作、医疗废物处置、呼吸机相关肺炎、导管相关血液感染、导尿管相关尿培感染、手术部位感染等重点环节管理。三是要提高风险识别能力。重点强化对艾滋病、乙肝、丙肝、梅毒等重点感染性疾病患者,尤其对涉及操作施围大、过程较复杂的有创操作患者,以及不同个体之间涉及体液接触的相关临床诊疗操作的患者的识别、监测与管控, 坚决社绝医源性因素导致的疾病传播。

5.完善医疗安全管理工作机制。一是要建立健全本机构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信息采集、记录和报告相关制度,形成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定期分析和通报机制,开展典型案例分析,作为本机构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安全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二是要建立健全医疗安全评价和监管体系,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如强日常管理和监容检查,确保各項制度措施基实到位。三是要建立医行安全与风险管理体系,完善医疗安全管理与风险防范相关工作制度、应急预案和工作流程。

(四)强化医疗质量安全监管,健全责任追究机制 1.建立医疗质量安全责任追究机制。加大监管工作力度,对疏于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存在重大医疗安全隐患, 或者发生重大医疗安全事件的科室和相关人员,要进行严肃处理,并从重追究科室负责人和分管院领导的责任。

2.加大职能部门监管力度。各职能部门要加大对各科室的监管力度,定期对各科室进行检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促督限时整改,充分发挥监管职能、专业指导作用和智力支持功能。3.完善信息报告制度。建立完善严格的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制度,并增强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处置能力。对出现医疗质量安全事件隐匿不报的,将严肃追究有关科室和人员责任。

三、实施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2017年2月15日一25日)组织对“活动”开展进行动员和部署。制定本单位工作方案,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动员和部署,落实责任分工,组织全体职工学习医疗安全管理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加大“三基三严”培训力度,落实各项临床诊疗操作规范。各科室组织开展本专业领域医疗安全管理专題培训。通过系统性学习讨论,有效提高我院职工的医疗质量安全意识。

(二)自查自纠阶段(2017年2月15日一28日)全院各职能部门及各科室,对医疗安全风险进行全面梳理排査,对照医疗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和各项临床诊疗操作规范,积极组织开展自查自纠。重点查找医疗质量管理薄弱环节和医疗安全风险隐患,对梳理排査出的问题,采取有效整改措施,严格整改时限,及时消除隐患,各科室建立整改台帐。2月27日交医务科。

(三)督查整改阶段(2017年3月1日一14日)各职能部门对各科室医疗质量管理薄弱环节和医疗安全风险隐患,对梳理排査出的问题,采取有效整改措施,严格整改时限,及时消除隐患,切实解决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中存在的突出矛后和问題,将督查整改阶段报各情况和整改台账报医务科。

(四)总结验收阶段。(2017年3月15日一20日)各科室对“活动”进行总结,树立先进典型,交流活动经验,宣传好经验好做法,并将“活动”中形成的一些好的制度、做法转化为医疗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

四、工作要求(-)提高思想认识,落实主体责任

保障医疗质量安全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 是推进“健康江西”建设的基石,也是我院赖以生存的根本。落实责任分工,分解目标任务。各科室要切实履行本科室的医疗安全的职責,树立底线思维;强化主体责任意识,各科负责人为各科室医疗安全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筑牢红线意识。

(二)精心组织实施,有力有序推进

全院要按照本方案的要求,进行广泛宣传和动员, 重点宣传“活动”的目的、意义、内容和要求,增强职工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要认真组织学习培训,让广大干部职工进一步了解医疗安全管理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精神和各项临床操作规范的要求;要认真开展自查自纠和监督检查,实现以查促建、纠建并举;要把“活动”开展与医院评审、“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工作相街接,做到互为推动,互为促进,在全省医疗系统掀起医疗安全管理“大动员、大宣传、大讨论、大教育、大检查、大整改、大落实、大提高”的高潮。

(三)突出工作重点,确保取得实效

本院要聚焦三项重点,确保“活动”取得实效。一 是聚焦重点问题,健全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体系,落实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提升医疗质量安全事件预警和处置能力。二是聚焦重点科室。三是聚焦重点人群, 提升医疗管理人员的科学管理水平,强化临床一线人员特别是新入职医务人员、实习进修人员、返聘人员的医疗安全意识。

(四)强化责任追究,形成长效机制

新医疗安全活动月方案 篇5

‘医疗安全大讨论、业务知识大学习、临床技能大训练、差错隐患大整改’

活动实施方案

为了进一步开展我院医疗质量荆楚行活动,推动平安医院创建工作,减少医疗事故发生,提升医务人员业务技术水平,提高医疗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及响应卫生局号召,特制订此项活动。

一、活动目的通过开展“四大”活动,使我院全体医务人员树立“勤学苦练强素质,严防差错保安全”理念,丰富医疗质量荆楚行活动内容,减少医疗纠纷发生,促进平安医院创建。

二、活动主题

建立良好的学习制度,树立良好学风,切实增强医务人员业务素质。树立差错防范意识,树立病人安全第一意识,提高医疗安全管理水平,保障全院医疗安全,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增强业务素质,防范差错发生,病人至上,安全第一。

三、活动内容

(一)医疗安全大讨论

组织全院医务人员广泛开展医疗纠纷防范和处理分析研讨,结合我院近年来医疗纠纷案例,分析总结原因,从中吸取教训,完善我院《医疗安纠纷防范和处理预案》。成立院长为组长,分管院长为副组长,有考核小组,有考核计划。讨论重点:一医疗安全组织、二医疗安全职责、三分析近年医疗纠纷发生原因、四医院水、电、消防、防盗、防意外等后勤保障、五医疗责任追究制建立和落实情况、六医疗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建立和落实情况、七医疗安全培训落实、八临床各科在医疗安全核心制度的落实执行。讨论活动要求中人人参与,每位医务人员结合专业和自身工作特点,进行自我剖析,提出合理化建议。以次健全医院医疗安全管理,明确工作重点;每位医务人员进一步增强安全意识,查找医疗安全薄弱点。

(二)业务知识大学习

进一步加强业务学习制度建设和落实,有培训学习计划并落实,每月培训及考核,科室每周进行学习。在开展过程中人人制定学习计划,增强岗位能力,开展学习培训。领导干部要学习法律和管理知识,增强依法行政和提高管理水平。以“三基训练”为主,筑牢基础知识,增强服务本领。开展知识竞赛活动﹑医护执业考试培训﹑评选表彰学习标兵等。在学习方式上,结合自身实际和在管病人情况,开展学习,以提高学习实效。

(三)临床技能大训练

组织临床技能大训练活动。全院医务人员进行心肺复苏规范化大训练,急诊急救和麻醉人员能熟练掌握徒手和机械心肺复苏,其它医务人员要掌握徒手心肺复苏,临床各科和不同专业人员常用技能规范化大训练。以开展急救和其他技能竞赛,丰富活动形式。活动要求人人参与,人人过关。严扣标准化、规范化,注重实战,组织开展医疗救治应急演练活动,提高实战能力和应急水平。注重示范带教,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四)差错隐患大整改

进一步修订我院医疗差错标准,端正态度严格落实医疗差错登记报告制度,落实奖惩制度。完善差错登记本,每月有差错原因分析,每季度有分析,有整改措施。每半月开展一次医疗安全隐患大排查,制订整改措施,开展大整改活动。落实差错追究制度,有错必究,严格奖惩兑现,提高医务人员责任意识,对屡教不改的要严肃处理,必要时停岗再培训。每周两次巡查,进科室查看医务人员的操作和诊疗。

五、实施阶段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阶段(4月—5月)

第二阶段,活动实施阶段(5月—6月)

第三阶段,总结表彰阶段(7月)

医疗安全专项整顿方案 篇6

为进一步加强医疗安全管理,防范医疗安全风险,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认真落实市卫生计生委《市医疗安全专项整顿方案》和我县卫生计生局《县医疗安全专项整顿方案》精神,健全医疗质量控制体系和医疗安全监管体系,持续改进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认真开展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综合整治活动。为确保活动取得实效,结合我院工作实际,制定本整顿方案。

一、活动目的

通过开展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综合整顿活动,进一步强化广大医务人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增强医务人员职业道德、职业纪律和职业责任意识,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就医安全;强化整改,消除隐患,完善重点部门、重要岗位,重要环节,重点操作医疗质量安全的监管,切实保障群众就医安全;进一步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完善组织管理结构,改善服务态度,规范服务行为,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有效防范医疗安全事件的发生。

二、成立专项整顿活动领导小组

组 长:院长

副组长:副院长 成 员:各科室主任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医务科,医务科牵头负责综合整治活动的组织及实施。

三、整队范围

医院各科室

四、整顿内容

(一)抓制度建设,促医疗安全

1.健全医疗质量安全制度,并在诊疗活动中严格遵守。细化首诊负责制度、三级查房制度、会诊制度、分级护理制度、值班和交接班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急危重患者患者抢救制度,术前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查对制度、手术安全核查制度、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新技术和新项目准入制度、危急值报告制度、病历管理制度、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临床用血审核制度、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等18项医疗治疗安全核心制度。在坚持上级医师查房制度的基础上,落实行政查房制度。

2.完善规章制度和措施,定期开展医疗质量安全分析、评价,查找医疗治疗安全隐患,针对问题制定并落实整改措施。

3.完善医疗纠纷防范和处理机制,制定重大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医疗事故防范预案和处理程序。

4.落实防范非医疗因素引起的意外伤害事件措施和患者安全目标。

(二)加强风险管理,消除安全隐患。

1.完善医疗安全管理与风险防范相关工作制度、应急预案和工作流程。

2.加强围产期安全、围手术期安全、有创操作。3.认真贯彻落实医院感染管理相关制度和规范,针对发现的问题要采取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

4.加强对药品和医疗和医疗器械临床应用的监管,做好药品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报告及处理工作。

(三)突出管理重点,保障患者安全。1.加强重点部门、重点环节的医院感染控制工作,重点加强手术室、消毒供应室、新生儿病房、重症监护室、感染性疾病科、产房、口腔科、血液透析科的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

2.认真执行清洗、消毒隔离制度,落实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严格规范临床操作,遵守无菌操作规程,最大限度的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有创操作的医疗器具必须一用一灭菌,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具、器械不得重复使用。

3.强化对艾滋病、乙肝、丙肝、梅毒等血源性病原体的识别、监测与管控。

4.加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血管内导管所致血行感染、留置尿管所致尿路感染、手术部位感染、透析相关感染等医院感染工作,预防及控制多重耐药菌感染。

5.加强临床用药管理,保障用药安全。落实处方点评制度,做到处方书写规范,药物使用合理,与临床诊断相符。实施临床药学服务,指导临床合理用药。认真贯彻落实《药品管理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规则》《麻醉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精神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定期开展处方点评,促进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四)加强医疗技术管理,保证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开展限制临床应用技术要符合相关规定,开展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评估、确保临床应用安全性、有效性和适宜性。不使用不合格或者未经批准的药品、医疗器械、耗材等开展诊疗活动。

(五)加强教育培训,营造安全文化。

围绕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综合整治活动主题,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整治活动的意义,营造人人知晓、积极参与的良好氛围,达到思想重视、排查彻底、整改有力;分级分层开展全员培训,利用院周会、医疗质量专题会、科室晨会等形式开展医疗质量与安全教育和相关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医疗风险、安全责任意识。同时,切实加强管理人员责任心、管理意识及管理技能培训,提高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水平。

加强院内培训、全员“三基”“三严”培训。

五、保障措施

(一)严格监管责任。本次专项整顿的责任主体是医院各科室,各科室要切实做好医疗安全管理和风险防范各项工作,建立医疗安全责任追究制度。要对专项整顿做出安排部署,明确责任,责任到人,加强监管,切实做到“措施到位、责任到位、工作到位”,抓好落实。

(二)加强督导检查。各科室要围绕专项整顿的主要内容和要求,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院部将组织整顿小组,对各科室进行督导和抽查,对措施不到位、责任不落实的科室将追究责任。

(三)及时报送信息。2017年3月30日前,各科室要将专项整顿的总结电子版报医务科。

医疗保险调整活动方案 篇7

有健全的医保管理组织。有一名业务院长分管医保工作,有专门的医保服务机构,医院设有一名专门的医保联络员。制作标准的患者就医流程图,以方便广大患者清楚便捷的进行就医。将制作的就医流程图摆放于医院明显的位置,使广大患者明白自己的就医流程。建立和完善了医保病人、医保网络管理等制度,并根据考核管理细则定期考核。设有医保政策宣传栏、意见箱及投诉咨询电话,定期发放医保政策宣传单余份。科室及医保部门及时认真解答医保工作中病人及家属提出的问题,及时解决。以图板和电子屏幕公布了我院常用药品及诊疗项目价格,及时公布药品及医疗服务调价信息。组织全院专门的医保知识培训2次,有记录、有考试。

二、执行医疗保险政策情况

20--年6-11月份,我院共接收铁路职工、家属住院病人人次,支付铁路统筹基金----万元,门诊刷卡费用---万元。药品总费用基本控制在住院总费用的40%左右,在合理检查,合理用药方面上基本达到了要求,严格控制出院带药量,在今年8月份医保中心领导给我院进行了医保工作指导,根据指出的问题和不足我院立即采取措施整改。加强了门诊及住院病人的管理,严格控制药物的不合理应用,对违反医保规定超范围用药、滥用抗生素、超范围检查、过度治疗等造成医保扣款,这些损失就从当月奖金中扣除,对一些有多次犯规行为者进行严肃处理,直至停止处方权,每次医保检查结果均由医院质控办下发通报,罚款由财务科落实到科室或责任人。ct、彩超等大型检查严格审查适应症,检查阳性率达60%以上。

三、医疗服务管理工作

有医保专用处方,病历和结算单,药品使用统一名称。严格按协议规定存放处方及病历,病历及时归档保存,门诊处方按照医保要求妥善保管。对达到出院条件的病人及时办理出院手续,并实行了住院费用一日清单制。对超出医保范围药品及诊疗项目,由家属或病人签字同意方可使用。医保科发挥良好的沟通桥梁作用。在医、患双方政策理解上发生冲突时,医保科根据相关政策和规定站在公正的立场上当好裁判,以实事求是的态度作好双方的沟通解释,对临床医务人员重点是政策的宣讲,对参保人员重点是专业知识的解释,使双方达到统一的认识,切实维护了参保人的利益。

医保科将医保有关政策、法规,医保药品适应症以及自费药品目录汇编成册,下发全院医护人员并深入科室进行医保政策法规的培训,强化医护人员对医保政策的理解与实施,掌握医保药品适应症。通过培训、宣传工作,使全院医护人员对医保政策有较多的了解,为临床贯彻、实施好医保政策奠定基础。通过对护士长、医保联络员的强化培训,使其在临床工作中能严格掌握政策、认真执行规定、准确核查费用,随时按医保要求提醒、监督、规范医生的治疗、检查、用药情况,从而杜绝或减少不合理费用的发生。

与医务科、护理部通力协作要求各科室各种报告单的数量应与医嘱、结算清单三者统一,避免多收或漏收费用;严格掌握适应症用药及特殊治疗、特殊检查的使用标准,完善病程记录中对使用其药品、特治特检结果的分析;严格掌握自费项目的使用,自费协议书签署内容应明确、具体;与财务科密切合作,保障参保人员入院身份确认、出院结算准确无误等。做到了一查病人,核实是否有假冒现象;二查病情,核实是否符合入院指征;三查病历,核实是否有编造;四查处方,核实用药是否规范;五查清单,核实收费是否标准;六查账目,核实报销是否合理。半年来没有违规、违纪现象发生。

四、医疗收费与结算工作

严格执行物价政策,无超标准收费,分解收费和重复收费现象。今年10月份,及时更新了20--年医保基本用药数据库及诊疗项目价格,保证了临床记账、结算的顺利进行。

五、医保信息系统使用及维护情况

按要求每天做了数据备份、传输和防病毒工作。半年来,系统运行安全,未发现病毒感染及错帐、乱帐情况的发生,诊疗项目数据库及时维护、对照。网络系统管理到位,没有数据丢失,造成损失情况的发生。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如有的医务人员对病历书写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病情变化的用药情况记录不及时;有的对医技科室反馈的检查单不认真核对、分析,造成病历记载不完善现象;有些医生对慢性病用药范围的标准掌握不清楚,偶尔有模棱两可的现象。对参保人群宣传不够,部分参保人员对我院诊疗工作开展情况不尽了解。这些是我们认识到的不足之处,今后会针对不足之处认真学习、严格管理、及时向医保中心请教,以促使我院的医疗保险工作愈来愈规范。

医疗义诊活动方案策划书精选 篇8

一、活动时间

2月23日2月24日

上午8:30-11:30下午16:0017:30

二、活动地点

东汉小区

三、开展形式

1、开展义诊咨询:免费为社区居民测量血压、血糖、身高、体重等,对居民的可疑病症进行免费初诊。

2、引导居民就诊:对已查出有较严重疾病的居民进行引导,打消他们的各种疑虑,然后建议他们到医院进行详细的检查和治疗。

3、派发宣传资料:为社区居民发放各类疾病相关知识手册、杂志和医院科室资料,开展各类疾病相关咨询活动。

4、关爱社区老人、特困户:安排几户社区贫困居民和孤寡老人进行上门义诊并赠送药品或定点帮扶,制造新闻引起相关媒体关注。

四、活动目标

新医疗安全活动月方案 篇9

认真贯彻执行卫生部加强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改善医疗服务电视电话会议精神, 按照卫生部《2010年“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方案》和省卫生厅关于按照卫生部“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部署开展活动的要求,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有关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按照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有关要求,继续把以病人为中心,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保障患者合法权益,改善医疗服务,优化服务流程,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作为主要内容,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医疗服务和医院管理水平,保障医疗安全。

二、活动范围及主题

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采供血机构,重点是公立医院。

活动主题:“持续改进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三、活动内容和重点要求

“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重在制度建设和宣传教育,与医院管理年活动、“平安医院”创建工作相结合,以查促建、纠建并举。活动的目标是提高医疗质量,促进医疗安全,改善医疗服务,优化医疗环境,和谐医患关系,核心是“医疗质量持续改进”。

(一)继续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宣传教育,强化医疗质量、医疗服务和医疗安全意识。

1.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要继续加强对医务人员医疗质量、医疗安全教育和相关培训,进一步提高医务人员医疗风险、医疗安全责任意识;继续加大对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质量安全管理人员和全体工作人员的管理、教育力度,更新质量安全观念,提高质量管理水平。

2.加大公众就医知识宣传教育力度。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要充分利用相关科普读物和宣教材料,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常见药物的合理使用以及第三类和部分第二类医疗技术为重点,采取现场讲座、网络视频、展览展示、专题报道等多种宣传形式,引导群众正确认识医学科学和医疗风险,正确择医、就医,提高群众医疗风险意识和甄别假医、假药、虚假宣传的能力,保障患者合法权益。

3.围绕“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主题,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报道活动。

(1)充分发挥报刊、网络、广播、电视等媒体的作用。市卫生局网站宣传各地“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的先进做法和经验;协调市主要媒体开展采访报道。各市(区)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协调地方媒体,做好本辖区“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的宣传报道工作。

(2)加强舆论引导,突出管理、突出质量、突出服务、突出安全。继续大力宣传医疗质量、医疗服务和医疗安全管理的新思路、新举措、新成绩,宣传开展本次活动的意义、要求和好做法、好经验,宣传管理规范、质量可靠、群众满意的先进典型,营造有利于提高医疗质量、促进医疗安全、改善医患关系的良好舆论氛围。

(3)加大对非法行医、虚假医疗宣传的打击力度,对非法行医、虚假医疗宣传等行为予以通报、曝光等。

(二)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管理,强化服务意识,改善医疗服务,优化服务流程,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

1.贯彻落实八部门《泰州市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实施方案》,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要积极探索适合我市的志愿者服务模式,逐步完善志愿者服务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认真组织开展志愿者医院服务和医务人员志愿服务相关工作,促进医患关系和谐。

2.贯彻落实卫生部《关于进一步改善医疗机构医疗服务管理工作的通知》(卫医政发〔2010〕12号),医疗机构要将改善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感受作为加强医疗服务工作的创新点和突破点,通过预约挂号、合理安排门急诊服务、简化门急诊和入、出院服务流程、推行“先诊疗,后结算”模式、提供方便快捷的检查结果查询服务等,积极探索、创新、有计划、有重点地推进各项改善医疗服务的措施,做到安排合理、服务热情、流程顺畅,不断促进医疗服务水平的提高。

(三)贯彻落实《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管理办法(试行)》(卫医政发〔2009〕51号),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

1.市卫生局制定本行政区域质控中心设置规划,规范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的建设和管理,积极促进质控中心的建设和发展,逐步建立质控网络,开展各专业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

2.医疗机构有专门的部门和人员负责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按照相关规定接受卫生行政部门和质控中心的质控检查,报送质控信息,根据反馈信息组织整改,改进医疗质量。

3.医疗机构按照有关规定,开展临床路径、单病种质控、心血管介入诊疗和血液净化病例信息登记工作。

(四)医疗机构要严格落实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规范医疗机构相关科室建设,实施院务公开。重点要求:

1.严格落实首诊负责、三级医师查房、疑难病例讨论、危重患者抢救、会诊、术前讨论、死亡病例讨论、交接班等核心制度的落实工作,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2.贯彻落实《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规范病历书写行为,加强病历内涵建设,提高病历质量。

3.贯彻落实《电子病历基本规范》,规范电子病历系统建设和电子病历的临床应用。

4.按照《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等文件要求,进一步加强急诊科、重症医学科、病理科、新生儿室等重点科室和重点部门的建设和管理,做到人员、设备、设施配备与其功能、任务相适应,开展科学、合理、规范的医疗服务。

5.按照《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基本标准》,做到血液透析室规章制度、设备、人员等符合基本标准。

6.全面推行医院院务公开制度,进一步落实院务公开各项要求以及《医疗机构院务公开监督考核办法(试行)》,增强医疗机构院务公开意识,推动医疗机构进一步优化服务流程和内部民主管理决策。

(五)进一步加强护理工作,落实基础护理,改善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

1.进一步贯彻落实《护士条例》。建立健全护理工作规章制度、疾病护理常规和护理服务规范、标准,建立护士岗位责任制,规范护士的执业行为;维护护士的合法权益,合同制护士与编制护士同工同酬。

2.贯彻落实《卫生部关于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的通知》(卫医政发〔2010〕7号)及相关规范性文件,改进护理服务,加强护理管理。

医院要根据《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试行)》和《住院患者基础护理服务项目(试行)》等文件的要求,细化分级护理的服务内涵、服务项目,并纳入院务公开,向患者和社会公布。医院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并落实加强临床护理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要调动各方面力量,为该项工作的有效落实提供便利条件和有力保障,逐步扭转由患者家属或者家属自聘护工承担患者生活护理的局面。

3.扎实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做好16项重点工作。特别是建立护士绩效考核制度,临床护士护理患者实行责任制,医院临床一线护士占护士总数的比例不低于95%,根据临床护理工作量合理调配护士人力,鼓励采用表格化护理文书,医院要加大经费投入,提高护士待遇,向临床一线倾斜,建立激励机制,营造良好执业氛围。

(六)贯彻落实《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继续做好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

认真贯彻实施《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心血管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妇科内镜诊疗技术管理规范》等规范性文件,建立医疗技术准入和管理制度,促进医学科学发展和医疗技术临床合理应用。重点要求:

1.按照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制定下发的第二类医疗技术目录,指导医疗机构开展第二类、第三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前第三方技术审核的申请工作。重点加强细胞治疗技术管理,对本辖区细胞治疗产品或技术相关情况进行全面梳理,摸清底数,立即停止未经批准的细胞治疗产品或技术的临床研究和临床应用。

2.按照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开展心血管介入诊疗技术和妇科内镜诊疗技术的医疗机构实施准入管理,指导、监督医疗机构对医疗技术临床应用情况进行规范化管理。

3.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作为本机构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负责建立健全本机构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建立医疗技术管理档案。对开展的第一类医疗技术进行技术审核,严格管理;同时做好第二类和第三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前第三方技术审核的申请工作,严格按照规定开展相关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

4.医疗机构建立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制定具体实施细则和管理办法,制定本机构手术分级目录,严格按照规定对医师的专业技术能力进行审核并通过后,方可授予相应的手术权限,并实施动态管理。

5.医疗机构建立医疗技术风险预警机制,制定和完善医疗技术损害处置预案并组织实施。

(七)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处方管理办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关于加强全国合理用药监测工作的通知》、《中国国家处方集》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38号)等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积极推进临床合理用药。重点要求:

1.成立本机构药事管理组织,完善相关工作与管理制度并认真落实。

2.贯彻落实《中国国家处方集》,制定本机构处方集,并认真组织培训、实施和评估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3.认真落实处方点评制度,对处方实施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对不合理用药及时予以干预。

4.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规定,建立健全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明确各级医师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权限,切实采取措施推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工作。

5.以严格控制I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管理。加强临床微生物检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细菌耐药监测工作,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细菌耐药预警机制。

6.认真做好合理用药监测工作,按照监测工作方案的要求,认真、及时、准确做好数据的收集和上报工作。

7.建立健全毒、麻、精、放等特殊药品的安全管理制度并认真落实。

8.建立临床药师制,有明确的临床药师岗位职责和相应的临床药师工作与管理制度,明确其在医疗质量管理体系中的责任和任务并认真落实。

(八)进一步加强医疗服务重点环节的安全管理,保障医疗安全。

1.继续推进与落实“病人安全目标”。

2.贯彻实施《手术安全核查制度》,认真做好手术安全核查工作。

3.贯彻落实《医院工作制度》、《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和《医院手术部(室)管理规范(试行)》等规范性文件,落实查对制度,认真做好输血、用药、检验等医疗服务重点环节的安全核查工作。

(九)贯彻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相关技术规范,加强重点科室、重点部门、重点环节的医院感染控制工作。

1.建立和完善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医院感染管理部门职责明确,合理配备专兼职人员,制定并落实符合本院实际的相关规章制度。

2.积极开展医院感染监测、建立医院感染信息报告制度,做到出现问题及时发现、及时处理,最大限度地降低医院感染对患者造成的危害。

3.贯彻落实《医院手术部(室)管理规范(试行)》等相关规范性文件,加强手术室、血液透析室、重症监护室、新生儿病房、消毒供应室等重点部门的医院感染防控。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等重点环节的医院感染防控符合规范。

4.贯彻落实《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管理规范》,加强血液透析室管理。血液透析室的组织管理、质量控制及医院感染防控措施符合规范要求。

5.开展医院感染管理专兼职人员和医院感染重点部门、重点环节医务人员的医院感染防控知识培训,强化医院感染防控意识,提高医院感染防控水平。

(十)根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人间传染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和实验活动生物安全审批管理办法》、《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对医疗机构内实验室生物安全、质量控制和管理进行全面检查,重点检查制度建设、硬件设施、人员管理、应急处置、执行落实等方面情况。

(十一)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血液管理工作的通知》和《县级血库人员应知应会一百问答》,以加强临床用血管理为重点,进一步规范临床用血管理,促进临床科学、合理用血,保障临床用血安全。重点要求:

1.医疗机构应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相关规定,严禁非法采集血液。

2.二级以上医院应建立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明确职责,做好临床用血的规范管理和技术指导工作,积极开展临床合理用血、科学用血的教育、培训和检查工作。

3.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根据《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和指南,科学合理使用血液。

4.医疗机构临床科室应根据《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和实际工作情况,制定周、月临床用血计划,并对医务人员用血情况开展评估。

5.医疗机构应为输血科(血库)配备合理的技术人员、设备设施,输血科(血库)应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制定血液储备计划,做好临床用血的储存、检测和发放。

6.医疗机构应建立科学有效的输血不良反应及紧急用血应对预案,并认真落实。

(十二)建立定期排查安全生产基础设施、技术装备、作业环境、防控手段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隐患的工作机制,重点加强针对安全生产制度建设、安全管理组织体系、责任落实、劳动纪律、现场管理、事故查处等方面薄弱环节的整改工作。重点要求:

1.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组织领导、管理机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标准等,明确人员配置要求,认真组织落实。

2.加强对安全生产重要设施、装备、关键设备和装置的日常管理维护、保养并保障安全运行,防止漏电、漏气、漏水;完善劳动保护用品的配备和使用。

3.确保消防通道畅通,无障碍物,消防设备齐全,标志醒目,专人管理,设有消防预警系统。

4.加强应急管理,完善各类应急预案的制定、应急救援物资的配备和维护,定期开展应急演练。

5.加强对放射科、医用氧舱、同位素室、氧气供应室、危险品仓库、配电室、压力容器及电梯等重要部门的安全管理。

(十三)继续开展采供血机构血液安全专项督导检查活动,认真做好市中心血站等级评审工作。

(十四)继续开展医院病历质量评比活动,按照分组管理要求进行检查。

(十五)开展医院优质服务先进单位评比活动。

(十六)开展医疗机构辅助诊疗科目质量、安全、服务工作督导检查。

四、活动步骤

(一)动员部署(2010年5月)。

完成2010年“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的准备、动员和组织发动工作,主要开展以下工作:

1.各市(区)卫生局根据本方案,结合2009年“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开展情况,制定本辖区具体实施方案,明确工作重点、组织分工、活动安排,落实各项活动内容,对2010年“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进行部署。

2.各医疗机构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机构2010年“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方案。

(二)组织实施(2010年6月—2011年3月)。

1.贯彻落实。各市(区)卫生局和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按照统一部署,全面开展2010年“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继续加强管理,进一步完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并组织媒体开展宣传报道活动。对自查中发现问题的要立即整改,对严重违反有关规定,或造成医疗质量、安全事件的人员要严肃处理。

2.检查督导。自2010年6月中旬至2011年3月中旬,对辖区内医疗机构开展2010年“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情况进行指导、检查和督导,及时总结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推广“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的好经验、好做法和好典型,有序推进,确保成效。

检查方法:市卫生局按照卫生部、省卫生厅的统一要求和统一检查标准,组织对本辖区30家医疗机构进行检查。其中包括三级医院2家,二级医院13家,一级医院(中心卫生院)10家,民营医院5家。市卫生局派出督导员对各市(区)卫生行政部门2010年“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检查工作进行督导。

(三)总结交流(2011年4月)。

2011年4月底前,各市(区)卫生局及时将本辖区内2010年“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总结上报市卫生局医政处。市卫生局对各地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总结,形成2010活动总结报告。组织召开活动经验交流会,宣传、推广好的做法和先进经验。同时,研究部署2011“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进一步建立健全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

五、工作要求

(一)切实加强领导,杜绝松懈情绪。

医疗质量是医院的立院之本,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关系群众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医疗机构的声誉和影响,关系卫生系统的公众形象。开展“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是卫生系统坚持以人为本、贯彻科学发展观、改进医疗质量管理,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是落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的重要手段,应常抓不懈。

各市(区)卫生局和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进一步强化质量、安全意识,不断总结工作经验,明确医疗机构负责人为医疗安全管理工作第一责任人,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要继续加大宣传、指导、培训和检查力度,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二)强化质量管理,消除安全隐患。

各市(区)卫生局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及活动部署,既要加大检查、指导和培训力度,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又要探索建立医院管理长效机制。医疗机构要重视内涵建设,从人才、技术、管理等方面入手,培训、教育、检查相结合,完善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内部医疗质量管理和控制体系。同时要加大对重点部门、重点区域、重点环节和重点人员的管理、检查力度,进一步加强对医疗技术、医疗服务、建筑、设备、设施、危险物品及要害部门中的安全隐患的整改力度,要有重点、有措施、见实效,切实保障医疗安全。

(三)明确活动目标,动员社会参与。

各市(区)卫生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围绕活动核心,积极行动,主动协调、组织相关部门,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分层次、分类别、分项目地推动活动开展。要加强舆论宣传引导,动员新闻媒体支持和积极参与,宣传推广一批管理规范、质量可靠、群众满意的先进典型,采取多种方式推广交流,为医疗机构的改革和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四)建立长效机制,逐步转向常态。

加强医院管理,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是一项长期工作任务。各地要结合2年来的活动经验和体会,逐步研究形成持续改进质量、保障医疗安全的长效工作机制。

上一篇:二年级语文下第三单元教案下一篇:消保股股长竞聘演说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