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与激情(共12篇)
教师与激情 篇1
语文教学与教师的激情
人为情生,事为理存。教学语文就是要有情,有理。
众所周知,每个人从出生那天起,对周围的一切就充满着各种各样的情感,或喜悦,或兴奋。或恐惧,或愤怒,或沉闷。。。对于这喜怒哀乐的情绪,心里学家称之为:“情商”。情商是个迷人的海,因为情商直接影响着智商。研究表明:凡高智商的人都有很高的情商。我们教学语文,离不开让学生整体感知,深入领会。我们教学生写作,要求写真情实感,要求“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其情感与时代生活、与人生毫无隔阂。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和写作,都离不开情,语文课堂上更需要教师用自己的激情去感染学生并引起共鸣。
语文教师的激情,在一堂课里,有高有低,有浓有淡,有起有伏,它总根据课文规定的感情变化来控制自己的节奏,并在可惊可喜、可悲可哀中,进行情感的审度控制、列序控制、蓄势控制、定向控制,达到文辞美、情趣意境美,教师是“审美中介”,且总以其“审美中介”的身份去将学生导入美的境界,让学生的学习过程也成为审美过程。
语文教师的激情,源于对文章的深入领会,握其精髓;基于对学生的热爱,育人成才。而激情运用的是否妥当,是否到位,则要看其是否将学生的心灵火花点燃起来。
语文教师有了激情,就会自觉地去探寻课堂教学艺术。
语文教师有了激情,就会去构建激情语言,即在普通话标准、吐字清晰的最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努力去做到语言表达的“三精”---精确、精炼、精彩。优秀的语文教师,教学语言绝对不是干巴巴的,而是形象生动、幽默诙谐、井井有条,鞭辟入里、绘声绘色、妙趣横生、意味无穷,令人耳目为之一新,历久难忘的。
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文明最精细地表现在情感文明里。”这话很值得深思。
教师与激情 篇2
——苏霍姆林斯基
新课程呼唤教师的激情、智慧与活力, 那么, 怎样才能做一个激情昂扬、活力无限的教师呢?冷冉老先生说过:“人的认知过程, 总是伴随着情、意过程的。知、情、意、行的同步性与统一性是学习行为的客观规律, 也是教育上的最佳选择。”
一、让激情成为教师优秀的素养
在课堂中, 教师应善于激发学生的感情。一个教师要以自己对所教学科的态度去影响学生, 用发自肺腑的情感去感染学生。当一位教师带着一股激情走进课堂, 学生就会因教师的激情而兴致盎然, 单调、沉闷的课堂会变得有声有色, 并不时迸发出智慧的火花。没有激情的课堂, 触动不了学生的思维。那么, 如何使自己成为充满激情的老师呢?
1. 充分备课, 保证激情
备好课是一种态度, 教师课前充分地准备才能保证教师在课堂上张弛有度、挥洒自如, 才能让课堂激情飞扬, 起到点石成金的作用。教师对教材的内容如何处理, 教学方法如何设计, 教学重点如何落实, 教学难点如何突破以及课堂哪个时间学生易疲倦, 需要“花絮”的点缀、激情的渲染等等, 教师都要做到胸有成竹。
2. 精思巧问, 迸射激情
新课程改革使课堂教学有了显著变化, 课堂上老师的提问更开放, 学生思维空间更广阔, 对话式的教学模式被强化了。但是, 一个教师如果不能把自己的问题有序地层层深入地组织起来, 不能把学生无序的问题, 甚至有时看上去无理的问题随机应变地引向深层, 就很难驾驭课堂。这就是精思巧问的魅力, 它能使教师的激情四溅, 辐射到每一个学生身上。
3. 营造恰当的教学互动氛围, 创造激情
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 不仅要有效灵活地传授知识和技能, 同时, 还要激活课堂气氛, 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师生之间要进行情感交流, 教学互动。在组织教学中, 学生是厌倦上课, 还是期待着上课,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上课时是否有激情, 教师是否能够用自己的激情燃起学生求知的渴望, 从而推动整个课堂教学的进程。
4. 敬业奉献, 体现激情
教师要把自己的职业当成终生为之奋斗的事业。这种激情不是头脑发热的一时冲动, 而是蕴藏于心的坚定信念。正是有了这种激情, 他们才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正是有了这种激情, 他们才敬业爱岗, 献身教育;正是有了这种激情, 他们才兢兢业业, 忠于职守。很难想象, 如果一个教师没有激情, 他将如何和学生进行有效、和谐的沟通, 引导学生朝着一个健康、理想的方向发展呢?
二、用智慧提升教师的激情品位
作为一名教师, 在工作中仅仅充满激情是远远不够的, 必须充满智慧。知识不等于智慧, 掌握多种技能也不等于智慧。只有教师本身具有智慧, 才能培养出有智慧的人, 教师的智慧从何而来呢?
1. 以高尚的师德生成教育智慧
教育信念, 是教师对教育事业、教育理论及基本教育主张、原则的确认和信奉。教育信念的集中表现是教师对教育工作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 教师的责任感在于把每一个学生培养好、教育好, 这是教师神圣的职责。
2. 以严谨的科研繁育教育智慧
科研兴教、科研兴校, 是大幅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成功之路, 而且也是一大批优秀教师成长的成功之路。教师科研能力的强化, 正是教师创造力和教育智慧的体现。
3. 以艺术地处理偶发事件升华教育智慧
教学过程中难免会发生一些偶发事件, 如何机智、巧妙、艺术的处理偶发事件, 也在考验着教师的智慧。教师的教学智慧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教师具有敏锐的观察力、灵活的思维能力和果断的意志力;二是教师具有对学生深度的了解和诚恳、爱护、尊重的态度;三是教师具有长期积累的知识经验以及教育技巧。
4. 培养适当的幽默感, 焕发教育智慧
消极的情感不但会影响学习的效果, 而且会影响学生的长远发展。因此,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自始至终关注学生的情感, 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戏剧大师莎士比亚也曾说:“幽默是风趣和智慧的展现。”因此, 一位教师在教学中恰当运用幽默, 能激发学生的情感, 使他们获得精神上的享受和快感, 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做一位向上、乐观、充满活力的教师
学校运行机制的活力主要来源于学校教师潜力的激发。激活全体教师的活力, 不管是课堂上还是课堂外, 都会给人一种活力四射的感觉, 这样不但有利于工作, 而且有利于人的培养。
1. 课堂, 淋漓尽致呈现自己的活力
充满激情、智慧和活力的教师讲课时幽默风趣、挥洒自如、引经据典、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有活力的教师, 在课堂上不仅是教师, 他还可以是学生, 是父母, 是诗人, 是歌手, 是商人, 是医生……他会随课堂的需要变化无穷, 引人注目, 潜移默化, 滋润心灵。有活力的教师不会眼望天花板, 总是板着脸说教, 不会不顾学生、不闻不问, 他会用自己的活力熏染学生、感动学生、教化学生。
2. 课外, 兼容并蓄培育自己的活力
教师常常读书, 补充能量, 不拘于一家之言, 不拘泥于一派之理, 会根据校情、生情摸索教学方法, 不停地前进在教育的道路上。有活力的教师其课余生活是丰富的、精彩的, 或俗或雅, 是活的生活。“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生活这“源头活水”更能滋养教师的活力。
教师的激情与理性 篇3
教师的激情很重要吗?
笔者就这个话题访谈了十多位一线教师,他们大多数认为小学教师必须有激情,中学教师应该更注重理性。笔者曾经观摩一堂小学低年级的课,有位50多岁的教师讲课声情并茂,手舞足蹈,那群孩子也一个个牙牙学语,生龙活虎。课堂上师生你唱我和,情融意合,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下课后笔者问她:“这样激情四射全情投入的教学累不累,必须这样吗?”她的一席话让人茅塞顿开:“低年级的孩子学习依靠感性思维,注意力容易分散,如果教师不能用有效的方法吸引他们,他们很快便会失去兴趣。要想吸引学生,教师就必须充满激情和亲和力。这样上课虽然累一点,但教学成功的喜悦也常常使自己很快乐很幸福。”学生感性思维占据主导地位时,他们对于知识技能的认知、学习更愿意在充满情趣的情境中进行,而教师是否富有激情、能否创造有情趣的情境,往往决定他们学习效果好或不好。K校长的观点大概来源于此。
而中学教师则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是支持理性化的观点:教师情感态度太显露,对于文章的理解分析有明显的情感倾向,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和判断;而且,教师太过激情,让人感觉矫情粉饰、做作,不容易打动学生。也有教师提出,教师上课太过热情,会使一些学生容易将注意力转移到其本人而非课文上,从而影响课堂效果。笔者曾听上海市卢湾区一名教研员说:“今年听了一堂青年教师的公开课,慷慨激昂,很能调动学生情绪。40分钟的课,学生听得入神,时不时哈哈大笑,但课后与这些学生交流课文中的内容时,他们却说不上来了。”“教师不是演员,教学不是表演,如果整堂课教师都把自己当成赵本山来逗笑学生,课堂氛围是很好,却收效甚微。”支持这位教師观点的认为,教师应学会理性主导课堂,不仅让学生欣赏文本,更要引导其探索思辨。“一堂课,可能教师的语言并不华丽,情感并不丰富,课堂也没有精致的多媒体,但只要充满机智的思辨、理性的烛照,这堂课再简陋也是好课。”
与上述情况相反,第二种观点认为:“教育就是用一把火点燃另一把火,上《最后一次讲演》,你冷冰冰的分析再有条理,理解再深刻,至多培养出的只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钱理群语)。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一名教师说:“教师上课有激情,会更有课堂感染力。古典诗词课很容易让学生昏昏欲睡,但特级教师彭世强一‘执鞭’,课堂立刻活了。彭教师讲解形象生动、深入浅出,表情、手势并举,有时还会充满热情地吟诵诗词,感情十分投入。”笔者所在学校曾经对高中某年级八个班级学生的抽样调查显示:八成以上学生更喜欢激情飞扬的课,幽默感、亲和力、感情是他们最认同的三大因素。
教师到底更需要激情还是理性?
激情的本意是一种强烈的情感表现形式,发生在强烈刺激或突如其来的变化之后,具有迅猛、激烈、难以抑制等特点。人在激情的支配下,常能调动身心的巨大潜力。当然,教师们口中的“激情”不全是强烈刺激或突如其来的变化之后表现出的迅猛、激烈、难以抑制的状态,一般都是在教师有意识的可控制的情况下的积极表现。因此,这样的激情应该是理智的激情,相当于热情。一名教师只有对教育教学,对学生持有积极真诚的态度,方能孕育出饱满的工作热情。
理性的心理学定义是指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或发展活动;从社会学角度来讲,理性是指能够识别、判断、评估实际理由以及使人的行为符合特定目的等方面的智能。教师的理性是对教师职业本身的道德与职责的准确定位,以及对于教育专业发展的客观认识。一名教师从新教师到成熟的教师,再到骨干教师和专家型教师的专业成长,其实就是他的理性程度在不断地发展和提高。同样一种教育现象,新教师与专家型教师眼中看到的内容是不一样的。新教师往往是直觉思维,看到什么就是什么,而专家型教师则能从现象中看到诸如学生心理、事件发生背景以及采取的应对措施选择,并以最科学、最艺术的方式去解决问题。这就体现了教师理性的差别。
作为教师,激情与理性都是职业发展的客观需要,一味强调激情,则会犯下冲动、矫情的错误,而只有理性,则也常常表现出冷漠、教条,让人难以亲近。教育工作,可以说是一项以人为本的事业,对鲜活的人的培养,教师的激情与理性其实是缺一不可的。
如何把握激情与理性的平衡呢?
首先,以人为本。教育以学生为本,从服务于学生成长的角度来理解,教师的教育行为应该尊重学生身心发展,遵从学生成长需求为基本原则。学生的身心发展存在阶段性,每一阶段的需求都不一样。小学中低年级的学生感性思维、直观思维为主,学习认知以体验为主,教学也当以情景式的呈现为主,需要激情外露的教师。而随着年龄渐长,学生感性思维逐渐向理性思维转变,这个过程中既需要激情式的教学,又需要理性化的教育,并且随着年龄的递增,教学理性化的程度也趋向增加。但在教学实际中,有的初中教师接手初一新生时,就立即奉行理性思辨式的教学,而习惯了感性思维为主的小学教育的学生也表现出强烈的不适应,出现学习障碍。即便到了高中,对于高一新生也不能一味以纯理性分析来开展教学,教学过程则不妨穿插进一些趣味性的教学情境、幽默的教学语言等。在教学中,以理性为内核、激情为外衣,形成浑然的整体,才是最高明的策略。
其次,因材施教。这个“材”既指教育对象,也指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不同,教育教学的方式形式也必须不同。比如在小学中高年级,既有激情四射的诗歌如《长江之歌》《走,我们一起去植树》,散文如《三亚落日》《安塞腰鼓》等,又有说理的文章如《螳螂捕蝉》《读书要有选择》《最大的麦穗》等,教师课堂教学就需要设计不同的策略。诗歌散文可采用诵读、竞赛、表演等比较外显、激情的方式,而教学论说性的文章则需要剥笋式的剖析、理解、感悟等沉静、内省的方式。即便是中学,《孟子》中展现的雄辩,长于说理、善设机巧、擅长譬喻、气势充沛,荀子文章优美流畅的文辞,铿锵激越的语言,恢宏壮阔的气势,梁衡散文的纵横,余光中散文的汪洋恣肆等等,都是既需要理性的分析,也需要充满激情的呈现和演绎,才能更深入地理解和领悟文章的精妙。因此,不少教育学者提倡多种教学方式并存于教师一身,以避免僵化的模式风格定型,影响到不同文本的解读。这也是教师成长的需要,走向专业发展道路的必经道路,唯有适应不同教材需要而能采取最适切的教学的教师,才是真正成熟的专家型教师。
第三,成熟的教师。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就是经历一个从直觉的感性思维逐渐转向成熟的理性思维的发展过程。年轻时的激情教学等到几年之后便会觉得当时太过幼稚浅薄。当然,教学时需要持续保持那种饱满的教育激情。教师的成熟不是在于对课堂教学流程的熟练和教学内容的熟悉,而是在于对学生心理特征和认知特点的了解后,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挖掘文本的内涵,并能举重若轻落实到课堂。比如有教师讲解《孔乙己》《范进中举》等课文时,将他们当成“小丑”介绍给学生,学生笑得前仰后合,却不知作者笔下这些人物都是悲剧式人物,是对当时社会现象的一种批判。一名真正成熟的教师,应该胸中既有理性化的分析和艺术化的教育处理,更能根据文本和学生的情态需要,适时地进行激情感染和情趣调节。
做一名充满激情的教师 篇4
武穴市实验中学 刘珊珊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做一名充满激情的教师》
一股激动人心的热潮在荆楚大地涌动。
一句铿锵有力的话语在我们身边响起。
“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这是历史的深情呼唤,这是时代的迫切需要。“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看似一句平凡而质朴的话语,但蕴含着教书育人的真谛。
参与这场活动,主体是我们教师,而理想的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细数成功的教师,无不是一名充满激情的教师。
激情是我们尊崇高尚师爱的出发点。教育是崇高而神圣的事业,需要教师饱含激情,以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和责任意识,在极其琐碎的教育场景中保持爱心和耐心,在大灾大难面前突显大爱和大勇。玉村地震,大地开裂,苍天失色。在危难中,人民教师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学生。今天,我们面对可爱的学生,有什么理由嫌弃他!抛弃他!关爱每一位学生,关爱学生的每一个方面,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课内比教学,就是要促使我们广大教师理解教材、钻研教材,不断创新教学方式,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效。师爱高尚,点燃着教师的激情。
激情是我们追求事业成功的原动力。教育工作是一项不可以仅仅用数学来衡量、也无法立竿见影出成效的工作,因为教育工作周期长,需要细心和耐心,这就要求教师以极大的热情全身心投入其中。当前,有的教师存在“职业倦怠感”,对工作缺乏热情,出勤不出力;有的教师心浮气躁,急功近利,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其原因在于我们教师失去了工作激情,缺乏进取心,这也与教育体制僵化,教育观念、手段、方法落后有关。对于我们来说,重新点燃教师的工作激情,是推行新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比教学,就是要比基本功,比教法学法,在“比”中,看教师素质,练教师本领。“访万家”就要以“访”为手段,倡导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互信的家校关系,构建和谐的社会关系。“校兴我荣,校衰我耻”,视教育教学质量为生命,这是我们实中人不懈的追求。教育教学成效,激发着教师的激情。
激情是我们实现自身价值的催化剂。教师是教育的灵魂,教师自我价值的实现离不开对教育事业的激情。激情能够化困难为动力,化腐朽为神奇,能够让教师实现从经师到人师的超越。如果单纯把教育工作当成谋生的工具和手段,把学生成绩当作自己唯一的工作业绩,把充满创意的备、讲、练、辅、考变成机械化的工作流程,那么教师将不可避免地庸俗化。教师只要以对事业的满腔热诚,在每一个教育教学的细小环节上,以人为本,精益求精,必将赢来事业的成功、学生的尊重、社会的认可,最终实现自身的职业梦想。事业成功,升华着教师的激情。
教育需要激情的教师实习总结 篇5
谈到实习,首先请允许我用“付出了,收获了”这六个字来进行总结。一个多月的实习时间,对于我们这些即将走上教师岗位的毕业生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我们要学习和实践的东西有很多。但是,就在这短短的一个月里面,我却收获颇丰,最让我刻骨铭心的,就是“教育需要激情”这一思想理念。
“激情”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强烈的,具有爆发力的情感。”是的,教育就需要这种情感。山东省三八红旗手、淄博世纪英才外语学校创办者张文俊说:“搞教育的人,首先不是看他的`学历,而是要看他是否真正喜欢教育,喜欢孩子。”我想,张文俊校长所强调的,其实就是教师的激情。一个不热爱教育的人,是不可能做好教育的,哪怕他已身在教育。恋爱的人,是激情让他们焕发出对火热生活的渴望,从而彼此忘我地投入,忠诚地付出。一个对教育充满激情的人,也会像恋爱的人一样“着魔”,会忠诚于教育这份神圣的事业。有了这份激情,有了无比的热爱,就会为此付出,不管困难有多大,用自己的青春去点燃希望,用激情去奉献教育事业。有了激情,再苦再难的事情干起来都会是快乐的、甜蜜的。激情让我们坚定信念,激情让我们热爱教育。
实习期间,我遇到了人生中很值得感谢的一位恩师,那就是我的带教老师―段老师。段老师是我所在实习学校的资深教师,仅仅的一个月内,我就跟着段老师学会了很多语文教学方面的技巧和方法。但是,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段老师对学生的热爱和对教育的激情,是她这样的态度深深打动了我,也是她这样的态度让我立志成为一名人民教师。
记得学生期中考试,是段老师出题目。我清楚地记得,在出题目的时候,她认真研究课程目标,考虑教学进度,分析教材,注重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且不忘引导学生对知识的拓展迁移。她甚至看了十多套试卷,并且自己亲自做了很多题目,一份完美的试卷才诞生。就是这样的一种态度,让她成为该校特级教师;就是这样的一份激情,让她所教班级的语文成绩名列前茅。
激情使我们端正教育态度,态度本身是一个师德问题。一个态度端正的人才会不断加强提高自己的育人水平;才会克服困难认真对待每一天的工作;才会保持一份平常心,一个良好的心态,去善待每一个孩子;才会用阳光般的心去发现学生心中的“阳光”。正确的态度让我们执着,执着让我们投入,投入使我们成功,我们的成功促使孩子走向成功。只有这样,我们不光有“一条道走到黑”的坚守,更会有“一条道天不黑就走到”的科学和效率。有正确的态度,自我反思才会主动和深刻,才能不断进步,不断超越,不断通过自己的“成熟”带给学生成功的教育。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其中之一就是情感与态度目标。我觉得这个目标才是教育的根本,才是我们最重要的目的。孩子可以什么都不学,但不能不懂做人的道理,不能不拥有科学的精神,不能不养成良好的习惯、态度和对未来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在《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底蕴》一书中,马克思・范梅南指出:“教师在课堂上为了让学生写好字,不仅向他的学生展示了他练出的一手好字,而且向学生传递了一个不断进取,不断完善自身的生动丰富的教师形象。多年后,学生从老师那里所学的知识也许逐渐淡忘,然而,这位老师的生活热情、不断进取的精神却能一直鼓舞和影响学生。”老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学生的一面镜子,老师充满激情面对孩子的时候,无形中也在熏陶他们该用什么样的态度与精神迎接每一天,一步步去开启自己的生活。
教育对象是各具性情的鲜活的生命,教育是创造,唯有创造,才能使鲜活的生命更具灵气,而创造需要激情,只有激情飞越的教育,才伴有永恒的激励。
激情过后,什么走来教师培训感言 篇6
两天的培训,激情过后,早上起床时,腰酸背疼、胳膊酸涨的感觉走来了,虽然疼,但是心情淡定,些许前所未有的快乐感觉隐隐地走来了,在快乐中,回归现实的思考也走来了……
我的感受我想说出来,我想让大家知道我的心——不吐不快!
培训中,我曾经几度非常动情。
第一次,两队报数比赛时,当我的队长趴下受罚的瞬间,眼泪开始悄悄滑落,眼前浮现出自己经历过的酸甜苦辣。或者为了争取团体利益,或者为了个人的发展所付出的努力,那些经历飘飘渺渺浮现在眼前,那个背影似乎是自己,似乎是下级,似乎也是上级,但是更多体会的是作为下级时的“被罚”所带来的各种体验:提心吊胆,担心学生的一丝闪失带来的后果,担心学校声誉的涨跌给我们的冲击,担心各种命令不能完成,担心前几日某中学校长的遭遇在自己身上发生,担心哪个环节出问题,担心太多太多,或许是自己水平不够,才导致产生如此多的担心,我承认我只是个凡人,也有优点缺点,也有人之常情,太多的担心……难免存在;还有多少次察言观色,委曲求全,夜不能寐,强装笑脸……想到自己的经历,我也想到了自己的下级,那些支撑着我的人,我现在知道该怎么对待他们。在这个环节中还有令人感动的一目,大家心甘情愿地与队长一起受罚,这再次震撼了我的心灵,在游戏中的队长是成功的,可是在现实中,我这个队长有这么大的魅力吗?在现实中,队长的责任和义务是什么?队员的责任和义务是什么?我们都能够做最好的自己吗?我有能力让大家都心甘情愿做最好的自己了吗?我尽可能去做了吗?我有对不起大家的地方吗?当我有责任出现时,大家会同情吗?会给予援助吗?队长是这样,队员呢?我们都需要深思,将心比心,以心换心,我们都要尽力。
第二次的感动,“过电网”时,我们剩下的人在做最后的努力和选择,我们都很清楚,这是在游戏中,不会关系到生死离别。可是当我在倒数第四个被送出,我的身体被六只有力的大手轻轻地稳稳地拖起,我的脚离开地面的一瞬间,眼泪不能控制地往外溢出,我感受了被送过“鬼门关”的全部过程,离地的身体已经没有了方向的概念,我完全把自己托付给了我的“战友们”,这是我的所有,我都交了出去,有送的,有接的,有力的臂膀,一个接一个,安全落地时,那份感动无法言表。
我的心灵感受到了巨大的洗礼,是啊,是谁在每天为我而忙碌,大家辛苦劳作,为了什么,是为了自己,但也是为了我,我们,我们大家,我们的学校,我们的国家,这不是拿工资不拿工资的问题,也不是发奖金不发奖金的问题,我们在一起共事,就是在一起生存,在一起度过短暂人生,大家互相支撑。没有了校长可以再来一个新的,没有了老师,校长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同理,没有了老师可以再来新的,但是如果没有了学生,老师也同样就没有必要存在了。那么,没有了学生,还可以再来新的吗?校长、老师我们同船共渡、命运相连,我们需要一起努力!我们需要找到我们共同的支撑点——学生。不是吗?关键时刻,是众多的可爱的学生们托举着我们度过我们人生中的一个又一个“鬼门关”。他们支撑了我们,我们该怎么对待他们?
说到这里,大家想到了吗?是我们一个又一个被培训的学校在支撑着培训我们的王老师,这一点她自己很清楚,所以她和她的团队是怎样对待我们这些给予他们支撑的`人的,大家深切感受到了吗?他们真诚吗?负责任吗?他们的合作让我们感动吗?
第三次感动,“生命之树”。那份动情达到及至(真佩服培训师的高明),我似乎无法控制自己的感情。是啊,从小到大,从无到有,有多少人在我的生命之树上为我输送养料,哪怕是没有给予我什么物质帮助的人,他也至少让我感觉不孤独,我想起与他们在一起的日日夜夜,感动还需要再用语言表达吗?父母养育恩,妻儿天伦乐,同学朋友情,同事帮扶谊。难道我们不需要知恩相报吗?
战友们,同事们,朋友们,亲人们,学生们,我爱你们,我要尽我所能爱你们!为你们做我所能做的!
回归现实的思考有很多,作为学校的队长也领略到了很多工作之要!把握好下面几个关键词,将使我们的团队无往而不胜!
“规则”,不论是一个组织还是一个个人,都生活在各种规则中,规则一旦确定,就不得违背,否则就要受到惩罚。在学校,上面和外界来的规则我们无权决定,只能按规则行事,但是内部的规则可以我们自己决定,大家协商一致确定,一旦决定后,任何人也不得违背,否则就要自尝苦果,规则是现实存在的,而行动是自己做主的!
我明白,我有一个重要任务是带领大家制定规则,学习规则,然后执行规则,遵守规则,不偏不倚,公正待人,特别是在规则面前……
还有“合作、竞争、细节、组织、计划、团结、爱心、智慧……”
高校教师需要教学激情 篇7
激情在词典中解释为激动的感情、一种强烈的情感表现形式, 具有爆发性, 常常难以抑制。形象地描述激情, 其如烈火熊熊燃烧, 如江水汹涌澎湃, 似疾风遒劲浩荡, 似雷电撼人心魄。激情时, 人的潜能可以被充分调动, 对其他人的影响力也会大大增加。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曾在 《与元九书》 中言道:“感人心者, 莫先乎情……”意思就是说情是最能够感化人心的事物。用激情去教学, 教师会表现出高亢的精神状态、真挚深沉的情感[2], 思路会很清晰, 声音洪亮而抑扬顿挫, 语言流利, 加上丰富的表情和不自主的肢体动作, 感染力会很强, 使学生注意力集中, 内心产生共鸣, 思维活跃, 享受这种学习的过程, 获得知识和能力的效率便得以提高, 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是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驱力[3], 使其对课程的热爱以及学习的自主性、持久性都得以显著改善; 而缺乏激情的授课语言难以引起听者的共鸣。笔者认为, 激情教学很大程度上是自然流露而不是刻意表现, 比如根据笔者的切身感受, 当站在讲台上时会自然把它当成舞台, 去尽情表现自己, 而且感到自己面对的是众多的观众, 甚至想象自己面前是一望无际的大海, 汹涌澎湃, 心境自然朗阔, 情绪高昂, 激情便能充分调动。当然, 想要表现出激情, 备课必须充分, 如果知识体系在头脑中建构不起来, 语言不能组织流畅, 那么只有高昂的心绪也不能很好表现出激情。高校教师究竟怎样实现自己的教学激情呢? 笔者认为可以有如下几个方面:
( 1) 热爱教师职业、热爱教学工作。人只有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才能有积极向上的心态并倾注充沛而真挚的感情, 才会认真准备并争取达到最佳的效果, 这些都有利于教学激情的发挥。
( 2) 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知识要深入, 知识面要广, 实践经验也要丰富, 这样才有内容可讲, 才能充分利用规定的课时, 这是展现教学激情的基础条件。如果无话可谈, 想有激情也不能表现。教师想要提高自身这方面的素养, 需要平时一点一滴地积累, 多学习、多交流, 积极参与实践活动, 另外讲课之前认真备课、理清教学思路也是必不可少的。
( 3) 注意提高自己的说话水平。普通话要训练得尽量标准, 字正腔圆、发音准确, 这样才能给人以美感, 被大众所接受, 提高激情演说的效果。此外, 平时说话也要注意保持吐字清晰、声音洪亮、果断干脆、逻辑性强, 这样才便于把好的说话习惯带到授课中来。其实, 一个人较高的说话水平和他内心的强大, 或者说自信是分不开的。
( 4) 培养自信。金无足赤, 人无完人, 每个人都是既有优点也有缺点, 不能要求自己过于完美。只有不断发扬自己的优点, 同时正确看待自己的不足, 心态才能平和, 才能积极乐观, 这样在自信心的驱使下, 做事便会用心投入, 讲话也会铿锵有力、抑扬顿挫、富于激情。
( 5) 设法提高自己讲课时的精神境界。教师不应该只是抱着完成教学任务的态度去讲课, 这样往往会被动而没有积极性。教师在讲课时可以把讲台当成是自己表演的舞台, 尽情地发挥, 乐在其中; 可以想象自己面对着壮阔的自然景观, 如波涛汹涌的大海、绵延起伏的群山、浩瀚无边的森林……这样教学过程便成了一种享受, 自己的掌控力得以提高, 气宇轩昂, 激情不已。
总之, 高校教师想要讲好一堂课, 使其引人入胜, 激情是必不可少的, 这也是优秀教师自身的魅力所在。教学激情固然和教师的天性有着密切的联系, 但也可以自我塑造和培养。追求永无止境, 我们要勤于思考, 善于总结经验, 不断提高自身素养, 争做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因为, 我们肩负的使命是那样的神圣。
摘要:教书育人是高校教师的崇高使命。当前, 课堂教学是完成教书育人最主要的渠道, 通过课堂教学, 学生可以获取知识信息, 养成一定的思想观念并锻炼提高多种能力, 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激情是必不可少的, 笔者对教学激情的含义和重要性进行了阐述, 并就高校教师怎样提高自己的教学激情提出了若干见解。
关键词:教师,教学,激情
参考文献
[1]伍春莲.浅谈大学教学中如何实现激情教学[J].科学导报, 2013 (16) .
教师课堂激情的特质 篇8
有爱心,有理想
鲁迅先生说过,教育植根于爱。一个优秀的教师,必定是心甘情愿地选择教育作为自己终生从事的崇高事业,愿意把知识与爱奉献给学生,并为自己能从事教师这个职业感到骄傲和自豪。这样的教师,把心中的爱化为一团火,在自己的教学生涯里尽情释放和燃烧。因此,他更会在每一节课上尽情绽放自己生命的激情。
爱尔兰诗人、散文家、剧作家叶芝说:“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因此,对学生和教育教学工作的由衷热爱,具有远大的教育理想,并为之不懈地追求,才是教师在课堂上激情永葆的原动力。此外,一个有激情的教师,一定是热爱生活、富有生活情趣、乐观热情、活力四射的人。其思想活跃,勇于接受新事物,理解学生,和学生很少产生代沟和心理距离,时常保持良好的心态,不把个人不良情绪带人课堂,能和学生打成一片,引领他们前进。就笔者个人的成长经历来看,教师的这些特质的确是必不可少的。
1977年,笔者有幸成为第一批恢复高考制度后的大学生。当初填报志愿时,笔者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师范专业。这是因为笔者在初、高中的学习中,有一批优秀的教师感染了自己:他们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相信未来,不放弃理想,孜孜不倦地给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他们具备的进取心和责任感,让笔者崇敬;他们的学养,让笔者仰慕。因此,在笔者后来从教的30余年里,尽管有机会改行做比教师更风光的工作(在别人看来),如公务员、警察,甚至下海成为“先富起来”的那部分人之一,但笔者都没有动摇过自己终生从教的信念。因为,教师这个职业在笔者心中是神圣的,笔者热爱她。
丰厚的学养,教学的能手
教育教学是一门复杂的艺术。一个富有激情的教师,应该是知识渊博、学养深厚的学者。这样的教师方可在课堂教学中展示出横溢的才华——他们在自己的课堂阵地上谈古论今,旁征博引,信手拈来,驾轻就熟,应对各种问题从容不迫,组织教学激情四溅,以激情和人格力量感染学生,调动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兴趣。相反,知识储备不足,学养不深厚的教师,教学中必然缺乏底气,其课堂教学照本宣科,毫无创造,自顾不暇,把一堂课上得惶惶恐恐,云里雾里,哪来什么激情?
同时,教师若只有知识,而不讲究教学的艺术,自己一人在课堂上唱独角戏,搞一言堂,把学生视为课堂的配角,即使满腹才华,口若悬河,久而久之,也难免会成为“孤家寡人”,学生则成了教学的旁观者,不能融入课堂教学的氛围中。这样的教师,教学无人应和,最后只落得冷冷清清收场,恐怕连自己也觉得无趣之极。
因此,评判一个教师是否有激情,要看他能否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教学中只有以学生为主体,有充分的教学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才算是真正的激情课堂、有效的课堂。这就需要教师“板凳坐得十年冷”,博览群书,海纳百川;要沉下去钻研教材,有所思考,有所发掘;要放得下“自尊”,多听同行的课,取长补短,提升自己;要静得下来反思不足,看到优势,不断进步,超越自我。唯其如此,教学才有底气,才具大气,才会在课堂上纵横捭阖,驾驭自如,举重若轻,形成自己独特鲜明的教育风格,教学激情才不会因江郎才尽而枯竭。
富有教学智慧,自如把握教学节奏
王鉴老师认为,教学智慧是教师面临复杂教学情境时所表现的一种敏感、迅速、准确的判断与行动的能力。一个优秀的教师,往往具有丰富的课堂教学智慧。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是知识生成的教学。学生的知识生成是多样性的,一个教师可能在课堂教学中遇到各种突发情况,故教师要随时给予关注,要满腔热情地给以耐心解答,智慧地点拨和引导。对学生有价值的发现和创造,更要给以真诚的赞扬和积极的评价,鼓励其他学生点赞。对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中出现的偏差和错误,教师要有足够的应变能力和化解能力。学生的期望和要求得到了满足,对教师的教学必然会产生积极的反馈,甚至给教师的教学带来更多的启发和灵感,调动教师的思维往知识的深度渗透,往广度拓展。这种教学相长状态会在师生之间形成积极有效的学习互动,从而给教师带来很大的成就感。教师也在教学中更加信心满满,热度不减。
教师还要善于控制课堂教学的节奏和气氛,使教与学节奏张弛有度,波澜起伏。教师的课堂隋绪,应该随教学内容的变化而变化,应避免无条件的亢奋状态或刻意的压抑,情感自然服从教学实际的需要。赞扬不可滥用,要摒弃简单、空洞的鼓励赞赏方式,如无效话语的赞扬、单一的鼓掌形式,都不能使赞扬成为成功学习的助推力。要善于利用肢体语言、眼神、面部表情来表达情绪、体现激情,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教师的激情同步,在心中产生共鸣。
良好的语言素养,有文采且准确的表达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课堂教学语言与平时说话相比较,当有更高的要求。一个有激情的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涌出知识的溪流。”课堂语言准确、畅达、简练是基本要求。课堂教学,最忌教师对问题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或词不达意,或苍白干瘪,或语无伦次、磕磕巴巴。一个在教学中说话都感到吃力的人,即使热爱本职工作,也很难让自己在教学中表现出激情四溢的良好教态。
所以,有激情的教师总是力求自己的教学语言富有魅力。这体现在规范的基础上融人生活化的语言,在枯燥的理论讲解中加入幽默、风趣的语言,在平实的内容讲解中注入形象化的语言。如果一个教师课堂语言不仅准确、畅达、精炼,必要时还能做到生动、形象和贴切,就会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了。
事实上,教学语言在讲求准确、简练的基础上追求优美和情韵、富有文采和抑扬顿挫,就会化为充满智慧的小溪,浸润学生的心田;就会成为打动学生心灵的琴弦,带来丰富的想象和联想,牢牢抓住学生的心。对于人文学科教师而言,诗化的语言更能让学生产生美感和愉悦,乐于接受知识的熏陶。教师本人也会因其语言的斐然文采而获得满足感和自信心,从而使自己的教学激情油然而生。
教师与激情 篇9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我是来自南郊幼儿园的参赛选手,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点燃职业激情,演绎璀璨青春》。
夸美纽斯曾说:“太阳底下没有比老师更崇高的职业了!”是啊,教师是神圣的,教师是崇高的,年少时,我就有了一个执着的梦想:我要成为一名教师。今天,我实现了这个梦想,并且有幸成为了冈中社区的一名教师,我为自己能从事这份绵延亘古,传递未来的职业而自豪,我为自己能成为,守护露珠般剔透的孩童心灵的使者而骄傲。只是,我无法用学者那深邃的语言去阐述教师的价值,也无法用诗人那优美的诗句去讴歌这崇高的职业。但是,我会用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开创,去耕耘,去收获,因为,我是一名教师。
人们用无数美好的词句来形容美丽的青春。的确,青春充满了理想与信念;充满了激情与希望。当我还没走出大学校门时我也曾苦恼,也曾迷茫,美丽的青春到底是什么?来到杨韦村当我面对一群群活泼可爱的孩子,我恍然大悟,原来青春是一种责任,是一种爱。冰心老师曾说过:“有了爱,便有了一切,有了爱,才有教育的先机。”我深深地体会到这句话中蕴含的道理。我想说青春更是一种幸福,这种幸福便是我和孩子们在一起的快乐,它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青春的激情会在孩子们中间迸发、激荡、升华。在这里远离了城市的繁华,却聆听了清新美妙的乡间小曲;远离了耀眼的霓虹,却收获了孩子们露珠般剔透的眼神。我多么庆幸我是一名冈中社区的教师!而且自认为是一名快乐、幸福和骄傲的冈中教师!我无怨无悔!面对童真,面对纯洁,再浮躁的心灵也会被净化,再世俗的人品也会被感染。可是,在这背后,幼儿园老师真正的辛苦又有几人知晓呢!但是对我来说,辛苦是一种磨炼,一种成长。辛苦中,我点燃了职业激情,辛苦中,我演绎了璀璨的青春。
“搏!一生青春有几何?青春又有几回搏?搏使青春光彩夺目,搏使生命充满光和热。” 这是沈浩日记中的话,的确,青春美丽,稍纵即逝,我们必须点燃职业激情,演绎璀璨青春,用青春和生命谱写明天的辉煌。我们可以培养幼儿 1
乐于探索的兴趣,独立思考的能力、动手创造的激情,努力培养充满活力的下一代,我们用自己的知识、品德、智慧去哺育他们,用青春和汗水去托起明日的新星。
雷锋在日记中写道:“青春啊,永远是美好的,可是真正地青春是属于这些力争上游的人”业精于勤荒于嬉,我将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教学水平,加大步伐努力成为一个教育事业的开拓者,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园,为冈中社区的教育事业奉献我自己微薄的一份力量。一个人的青春是有限的,而我的事业是常青的,我的青春在孩子们身上延续,我的价值在孩子们身上得到体现,我将在这三尺讲台上开垦荒园,播种智慧,用火红的青春去点燃激情的岁月,用无限的热诚和挚爱融进冈中的育才事业中,演绎出更璀璨的青春,而冈中对我们青年教师的重视和培养,更是让我信心培增!
我爱幼儿教育,并没有什么高尚的理由,也没什么深奥的道理。只是因为在孩子们的身上,寄托着祖国的希望,也寄托着我童年的梦想。站在人生的舞台上,面对清风明月,内心所有激荡的感情都化为我一句无悔的誓言:愿青春在奉献中燃烧,愿自我在奉献中成长。幼儿教育事业,我选择,我喜欢,我无悔!
可是,讲台催人老,粉笔染白头,在这里,我真诚的希望,我们大家可以在冈中社区这片土地上,点燃职业激情,演绎璀璨青春,最后让我们携手慢慢地变老,好不好?
教师与激情 篇10
教师的工作对于社会而言,是伟大的,是辉煌的;教师的工作对于个体而言,是平凡的,是琐碎的。在如梭的岁月中,我能一直默默无闻地坚守在自己平凡的教书育人岗位上十几载,用自己的青春年华,用自己的智慧与汗水,去书写它的辉煌,去体会它的伟大,能这样一如既往,坚持不懈,我想:这都源于我带着激情与活力去工作,才使平凡的工作焕发光彩,使平凡的生活充满乐趣的。怎样保持工作中的激情与活力,回眸走过的教育教学实践之路,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方面:
一、树立责任意识 感悟职业幸福
教育家冷冉曾说过:教师的职业道德首先是为学生终生负责。责任是万事的脊梁。作为一名教师,你能否教出优秀学生,原因很多,但最重要的是责任心,有了责任心,你就会去关爱学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才会成为名副其实的优秀教师,如果教师没有责任心,即使才高八斗,学富五车,能力再强也不可能成为称职的教师。因此,从工作那天起,我就树立了责任理念,明确了自己的职责,把学校、学生的发展当成自己的责任。我知道,教师这个职业吃的是“良心饭”,它意味着管理好学生,培养好学生,服务好学生应该成为自己的天职,它需要无私奉献和教育激情,在其职,尽其责。这就是让我充满激情工作的源动力。
幸福对于每个人而言都是不同的,对我而言,幸福是爱与被爱。当我身为一名小学教师,有了这份以爱为主题的职业后,我爱上了身边的这群天真烂漫的孩子,宽容他们的小脾气,原谅他们的恶作剧,接纳他们的优、缺点。我因爱教师这个职业而幸福,因爱学生而幸福!当我看到孩子们因为我一个关爱的眼神而莫名感动,因为我的一个抚摸而涨红了小脸,因为我一句亲切的问话而高兴雀跃,因为我的一个小礼物而兴奋半天时,我陶醉了,陶醉在他们甜蜜的笑脸和欢快的笑声中。教师这份职业,让我也获得了额外的关爱。当我嗓子嘶哑时,一双双小手送来了含片、热茶;当我批改作业手酸背疼时,立即就有一双小手在我背上轻轻捶打;教师节来临,雪片般的贺卡、祝愿堆满了桌儿。是的,我因为爱而幸福,也因为被爱而幸福着!
二、践行新课改理念 增强课堂活力
教学是教师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师精心打造的课堂也应是充满激情和活力的。当前,新课程呼唤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倡导让我们的课堂回归生活,源于生活。它要求教育提供给学生顺利成长与发展的土壤,要求教师的教学成为以学生个性发展为中心的育人行为,使课堂充满学生情感、智慧、人格成长的阳光雨露,最终让课堂成为学生生命的绿洲。为了增强课堂活力,我从以下方面践行着新课改理念:
1、创造自主学习及自我表现的机会,使学生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教育家冷冉倡导的“情.知”教学认为应最大限度地给学生以表现的机会,是那些在学习中偶然发生的闪光的智慧、美丽的情愫、坚强的毅力等等都有机会脱颖而出,及时得到强化。这种瞬间的遭际甚至会带来终身的成就。如今,在教学中,教师不再是整个课堂的“主宰者”,而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合作者,学生才是课堂真正的主体。教师要走下讲台,和学生一起学习交流,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例如,在讲授“轴对称图形时”,我预先给学生准备了一些各种颜色的长方形,正方形,梯形,三角形,圆形纸片„„引导学生“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猜一猜”、“剪一剪”,然后让他们自行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结果收到了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2、让数学教学亲近现实生活,让学生感受数学无处不在,从而产生浓厚兴趣。
教育家冷冉在“情知”教学中提倡“在教会学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在情知教学的过程中进一步教会学习”。学习素质包括愿望、能力和方法。学会学习就是培养这种素质,它是做现代人终身受益的财富。数学的活水源头是生活,数学只有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就会使原本枯燥单调的理论变得鲜活生动起来,使他们感到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继而更加喜欢数学,从而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例如在学习“圆的面积”时,学生在掌握了圆面积的计算方法后,我提出这样一道题:想办法算一算学校操场上大树树干的横截面积。下课后,许多学生都围在大树旁商讨着。讨论的焦点是:树干横截面的半径量不到,树绝对是不能砍的,那么怎么算呢?经过实地的调查探究大家生成共识:用测绳先量出树干的周长,算出半径,最后算出面积。在得出结果时,他们是欢呼雀跃的,因为他们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并感受到了学数学的巨大作用,并且越来越被数学的魅力所吸引。
三、勤于读书 保有童心 与时俱进
莎士比亚坦言: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为了适应明天的社会,获得更加成功的的教育,教师需要不断地读书去更新教育理念。读书是教师的一种生活,要天天读书,终生以读书为友,这是一天也不断的小溪流,它才能不断充实思想活力的大河流。
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少年儿童,一拨儿走了又来了一拨儿,他们永远是年少活泼的,可我们却日渐衰老,或者厌倦了周而复始的教学生活。我虽已年近四十了,可我并不感到青春不再,去日苦多。我的体会是要战胜衰老和枯燥,法宝就是保有一颗童心。有了一颗童心,就有了与学生沟通的语言,就会跟学生的情感产生共鸣,走进他们心里就能引导他们明辨是非,才奠定了教育的基础。岁月给了我皱纹,操劳送了我白发,我抹平不了,掩饰不了,唯有我们那颗年轻的心可以和学生共搏,可以同时代相融。
如何激活乡镇教师的工作激情 篇11
如何激活乡镇教师的工作激情,让他们满腔热忱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笔者认为首先必须找到激活点,也就是明确教师的工作激情来自哪里。
一、教师工作激情的来源
1.来自对学校制度的认同感。首先,作为一名教师,发现学校的规章制度不符合时代对教师的要求,不切合乡镇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工作实际,就不会产生认同感。即使遵守校纪校规也是被动的服从,口服心不服,这种工作现象与激情无关,只是职业的需要,是道德的要求。教师可以不违背职业道德,可以采取消极的敷衍完成工作任务,但不会出色完成。这种教育只完成了“教书”的任务并没达到“育人”目的。
2.来自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愉悦感。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教学工作必须在“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的背景下”进行。学校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满足每一位教师这种精神需求,方能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享受工作带来的愉悦感。
3.来自获得成功的自豪感。很多教育家认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作为教师,没有成功就没有兴趣,就不会产生激情,长期不能获得成功,只能让人对这件事产生厌倦。成功会让人自豪,让人觉得自己重要。
4.来自同比的公平感。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研究发现:人们不仅关心自己的收入和支出,而且还关心自己收入、支出与别人收入、支出的关系。对于自己的收入人们总是首先进行一番“社会比较”,全面地衡量自己的支出和收入。如果发现自己的收支比例不相当,或低于别人时,就会有不公平感,产生怨气,工作自然就会缺乏动力。
5.来自对他人对社会的感恩。只有心存感恩,才能尽心尽力,即使这不是自己最感兴趣的事情。因为有“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思想支配,也会尽力做好自己的事情,竭力去寻找产生激情的途径和方法。
二、教师管理者应做好的几点工作
1.民主立规。在广泛征求了各年龄段教师的意见,听取了不同学科教师的建议后制定校规并实施。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体现“以人为本”的宗旨,适应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尽量人性化;确定的标准要让每个教师能达到或者经过努力后能达到,尽量科学、合理。
2.要为教师营造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在教师队伍中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通过工会组织开展校与校之间的教师联谊活动,加强交流合作,取长补短。在重大节日为教师送爱心送温暖,让教师在这些活动中获取快乐因子,产生愉悦感、幸福感。
3.要了解教师的心理需求,为教师提供学习、进修、教研的机会,帮助教师发表论文,精心修改课件,支持教师参与教育教研单位组织的各种竞赛、比武等活动,尽量为教师的成功创造条件、提高机会。在教学设施上改善教师的工作条件,让教师工作顺心、舒心。
4.要积极赢取上级的支持,保障教师的工资待遇能得到及时兑现。要用活脑子,想办法、出点子发展勤工俭学、创收增收,努力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竭力缩小与同一级别的其它单位工作人员的收入差距,培养教师正义的公平感和社会责任感。切不可两面三刀、阳奉阴违。不要轻言承诺,不要一个单位两把尺子,更不可压制教师,挫伤教师工作积极性。
5.要舍得施恩于教师,让教师心怀感恩。“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满足教师教育教学的心理需求,提供有价值的资料,为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便利,大开绿灯,把钱花在刀刃上;要多关心教师的身体,关心教师的家庭,当教师遇到困难时,要敢于伸出援助之手,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予帮助和支持,让教师能感受到学校领导的关爱,感受到学校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浅谈语文教师的激情 篇12
一、教育人生需要激情
教育工作充满诸多的艰辛与不易, 如果我们能够满怀喜悦, 充满激情和活力去对待, 那么我们就可以轻松愉快地完成它, 甚至收获意想不到的成功。美国学者威伍在《激情, 成就一个教师》中曾说:“想要教好的教师可能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志向更高和激情奔放的。伟大至少一部分出自天赋, 这是无法传播的。然而, 伟大的教师一定是激情的教师。”
的确, 成功的教师都是充满激情的:窦桂梅, 无论是执教《绿叶》还是“超越生命的对话”, 无不表现出对学生、对事业的激情。李吉林, 无论是与孩子还是和青年教师在一起的“情境”, 同样表现出无限的挚爱和激情。朱永新凭着“我的教育理想”掀起了如火如荼的“新教育实验”, 每到之处, 无不形成一股巨大的磁场, 播撒着“诗一样的激情”, 陶行知的“乡村教育”本身就是一股不灭的热情。
可以说, 缺乏了激情, 就暗淡了教育, 缺乏了激情, 就断了教育的血脉。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事业, 只有充满激情地去面对, 才能发自内心地去爱它, 才能真正获得事业的成功, 享受成功的幸福。
二、语文教学需要激情
语文是情感的语文, 因为语文不仅学语文知识, 还承载着传承文化的使命。文化具有丰富的情感色彩:一篇散文, 一首古诗, 一句名言, 哪个不具有情感呢?语文是对诗意的追求, 语文是要呵护学生心底最柔软的东西, 语文是要为学生打好精神的底子……所有这些理想的实现, 无不需要激情的支撑。
要想教好语文, 教师首先有情感。教师虽然不是演员, 但必须能做到以情激情。如果一个老师教学《生命生命》一文时, 语言平白, 情感淡漠, 只是做一番干巴巴的分析讲解, 其效果可想而知。这样的课文, 如果说教师缺少了情感基调, 怎么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呢?而有的老师, 在演绎《生命生命》教学时, 融杏林子感人的生平故事于文本解读之中, 抛自己的一片深情为课文奠定情感基调, 引学生自己体验生命的张力, 指导学生诵读、感悟, 亦步亦趋地走进了作者的情感世界。这应该就是激情语文教学的魅力。
教育是“一朵云推动着另一朵云, 一种思想影响着另一种思想”, 李镇西也认为:“一个教师要以自己对所教学科的态度去影响学生, 用发自内心肺腑的职业情感去感染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热爱。”语文教师当然不一定是诗人, 但他应该具备诗人的气质;语文教师也不一定是作家, 但他应该拥有作家的情怀。我们不是给学生讲语文, 也不是带着学生学语文, 而是用自己的语文气质感染学生——对任何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来说, 她讲《凡卡》, 她就是深刻同情俄国苦难人民的契科夫;她讲《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她就是胸怀报国志的少年周恩来……教师对语文的热爱与激情“语文化”了教师本人, 就能自然而然地去“化”学生。
三、语文老师的激情来自哪里?
对教育的爱, 对学生的爱, 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爱, 对语文教学的爱, 应该是激情的源头活水。著名的特级教师钱梦龙、魏书生等都有一段为走上讲台而执著追求的感人故事。他们也正是凭借着对语文教育满腔热忱的爱, 才能在语文教育教学上做出非凡的业绩。于漪老师的语文课总是充满激情, 这不能说那不是她爱的表达与倾诉。有了爱心带来的激情, 可以全天候、全方位地为学生服务,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真正实施教师对学生的点拨、引导。
激情来自自信。语文教师要做文本作者的“知音”。教师只有认真钻研教材, 吃透文本, 精心设计每一节课, 熟悉教案, 才会成竹在胸, 充满自信;才可能精神振奋、情绪饱满地走进教室, 在课堂上风度翩翩, 声情并茂, 挥洒自如, 游刃有余。有了自信带来的激情, 可以营造语文教学的生动气氛, 开辟语文教学的崭新天地。
激情还来自志趣。热爱生活, 对教育事业怀有远大的理想, 兴趣广泛, 性格乐观、豁达, 这些应是语文教师的良好素质。志趣广泛而高尚可以使教师底蕴深厚, 头脑灵活, 幽默风趣, 反应机敏。有了志趣带来的激情, 可以构建语文教学的全新框架, 真正落实《课程标准》关于全面发展学生语文素养的要求。
四、语文课上, 激情怎样表现?
一是语言表达宜抑扬顿挫。“言为心声”, 有声语言的传播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 而语言也是最利于表达情感的媒介。一些语文课缺少激情, 主要是由于教师语言平淡给人形成的印象。课上总是一个腔调, 一个语速, 没有节奏, 没有重音, 没有起伏。学生听着很容易恹恹欲睡。这类老师应该从基本功练起, 从朗诵入手, 提高口头语言表达的感染力, 做到有声有色地进行教学。
二是课堂结构宜张弛有度。“文似看山不喜平”, 上课也是如此。平铺直叙的课难以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要善于运用设问、悬念、铺垫等手法, 使课堂呈现出起伏、急缓、张弛等变化。在设计教学时, 要预留出教学高潮出现的时机, 引导学生达到思维力度的高峰, 课堂高潮迭起, 气氛热烈, 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就会增加, 课堂就会是一汪活水, 而不是一潭死水。课堂结构上的高潮既是教师有意制造的, 也是课堂流程发展趋势的必然结果。没有高潮的语文课, 不是成功的语文课。
三是教学方法宜灵活多样。教学有法, 教无定法。语文课虽无定法, 但却需要讲究教学方法。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备课的重要方面。结合学习的文本和学生的实际, 每节课要有针对性地选用教学方法, 而且应注意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使课堂面目不断推陈出新, 使学生在富有创造性的教学过程中感受创新带来的学习乐趣。语文界前辈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真正掌握一种教学法的教师, 他是会随机应变的, 他的教室里是生气勃勃的。如果说一种教学法是一把钥匙, 那么, 在各种教学法之上还有一把总钥匙, 它的名字叫做‘活’。”
充满激情的语文课表现形式可能是多种多样的, 但不能为了追求形式的热闹, 而忽略了语文课发展学生语文素养的任务。课本中一些教师的形象都是充满激情的典范, 我们不妨借鉴:《三味书屋》中的先生读书到动情处“总是微笑起来, 而且将头仰起, 摇着, 向后拗过去, 拗过去”, 虽然不是在指导学生读书, 但是他的充满激情的表现给学生做了极好的示范, 以至学生“疑心这是最好的文章”。魏巍小学的老师蔡芸芝是“温柔和美丽的人”, “爱用歌唱的音调教我们读诗”, 使学生“直到现在”还记得她读诗的音调, 背诵她教的诗。韩麦尔先生在敌军占领祖国后的最后一堂法语课上, “感情激动, 连声音都发抖了”“哽住了”“说不下去了”, 使平时淘气的小弗郎士也终生难忘。孔子深沉, 藏而不露, 他的激情更多地表现为循循善诱与耐心开导。《论语》中《侍坐》篇有这样的记载:在讨论理想问题时, 孔子以平等的身份、亲切的语言, 启发弟子发言:当听到不符合自己心意的意见时, 一“哂”而过, 于无声处表现对学生的关爱。
【教师与激情】推荐阅读:
教师课堂激情的特质05-31
教师的工作需要激情07-21
做一名充满激情的教师08-13
优秀教师演讲稿:信念让人充满激情12-07
激情与实践10-28
写作激情与技巧06-01
激情与梦想同行10-08
人生的梦想与激情08-18
保持足够的激情与自信09-25
理想与激情演讲稿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