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油站标准化台帐(通用4篇)
加油站标准化台帐 篇1
加油站设备管理台帐记录规范
一、加油机:
①每日检查;②每周维护保养;③每月清洗滤网,每月对加油枪与机体之间进行导通测试。
二、油罐及其附件:
①每日检查;②每周维护保养,每周对埋地油罐操作井进行清理,每周定期检查埋地管线有无渗漏;③每季度对阻火器检查保养一次。
三、卸油接地静电报警器: ①每日检查;②每周维护保养。
四、IC卡发卡系统:
①每日检查;②每周维护保养。
五、IC卡管控系统:
①每日检查;②每周维护保养。
六、发电机组、配电柜、三相防雷箱:
①每日检查;②每周维护保养,每周应空载运行一次(10—15分钟)。
七、消防器材、应急照明灯:
①每日检查;②每周维护保养,应急照明灯每周试验一次、完全冲放电一次;③干粉灭火器每2年换药一次,二氧化碳灭火器每月称重一次。
八、计量工具:
①每日检查;②每周维护保养;③及时送检临期计量工具,领用检定有效期内计量工具,并做好相关台帐记录。
九、液位仪、潜油泵:
①每日检查;②每周维护保养;③每月进行一次手工测量比对(液位高度超±2mm,水位高度超±10mm的要立即上报处理)。
十、监控、报警系统: ①每日检查;②每周维护保养。
十一、办公电脑:
①每日检查;②每周维护保养。
十二、便利店设备设施(POS机等): ①每日检查;②每周维护保养。
加油站标准化台帐 篇2
1 国内外HSE管理体系概况
HSE管理思想与国家重大安全、环境事故的不断发生以及石油石化企业的安全管理思想和方式的不断演化紧密相关,并逐步演变形成一套现代化的科学管理体系。
HSE管理思想发端于20世纪60年代,核心概念是安全。70年代,是HSE管理思想与管理体系的逐步形成期,特别是1978年,HSE—MS开发专题工作小组的成立,标志着国际上对HSE管理的研究进入了实质性阶段。到了80年代,HSE管理思想与体系快速发展并逐渐成熟,健康、安全与环境成为HSE管理思想的核心。随着1996年《石油和天然气工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ISO/CD14690)的发布,HSE管理体系在全球范围内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时期。杜邦、壳牌等国际大型企业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HSE管理体系,并且取得了很好的管理绩效。
为了与国际接轨,我国于90年代也开始关注和研究HSE管理体系。作为先行者,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与1996年就对ISO/CD14690体系标准进行了同等转化,形成了《石油天然气工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SY6276-1997),并于1997年正式颁布实施。随后,中石化、中海油等企业也结合自身实际,相继建立、开发了HSE管理体系,都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2 HSE绩效指标体系的构建
为了及时掌握HSE管理运行的整体情况、评价HSE管理效果,应当探索建立完善的HSE绩效考核体系,为决策层提供科学、合理的决策依据,全面提升HSE管理水平。
2.1 HSE绩效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HSE绩效指标体系应当能够量化地评定各级组织之间的HSE管理运行情况,为管理者决策提供足够的信息。因此,HSE绩效指标体系的设计应当遵循一定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即HSE绩效指标体系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能得出可靠的评价结果。不仅要在理论上有科学依据,而且要与HSE管理政策和方针相融合,在实践上切实可行,以保证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2)系统性原则。即HSE管理绩效指标体系应当全面覆盖健康、安全和环境三大领域,并要考虑到HSE管理体系运行的各个方面。
(3)针对性原则。“必须抓住对的关键行为的分析研究和评估衡量,就能抓住整个绩效考核工作的关键”。[1]因此,在设计绩效指标体系时,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指标的选择应突出重点、分类分级,把握关键性、具有代表性的重要指标。
(4)可操作性原则。即绩效指标体系的设计必须考虑到目前的科技水平和人员素质,应该具备可查性和可操作性。
2.2 环境运行绩效指标
环境运行绩效指标是反映组织环境管理绩效的重要指标,主要涉及企业运作的能源、用水、废弃物发水等。根据我国法律法规的要求以及其他企业的先进做法,结合加油站的特点,环境运行绩效指标主要包括:资源综合利用、环境风险控制措施、环境应急响应、环境因素检测率、环保问题闭合整改率、新改扩建项目环保“三同时”执行率、环境信息公开等。
2.3 安全健康绩效指标
根据我国法律法规的规定以及加油站的实际情况,安全健康绩效指标主要包括:安全生产许可、安全管理机构及人员、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教育培训完成率、定期风险评价、新改扩建设项目“三同时”验收合格率、职业健康体检率、作业前进行风险分析、安全应急预案及演练等。
3 HSE绩效管理的优化及建议
3.1 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实际工作情况来看,目前HSE绩效管理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一岗双责”责任体系初步建立,部分员工的思想还没有完全转变过来,“自主安全管理意识”缺乏,安全管理工作的积极性不够,存在不少管理漏洞。
(2)随着网点规模的持续扩大,现场安全监管难度越来越大。特别是一些偏远库站,对关键环节及要害部位的管理失位,出现监管失控的苗头。
(3)企业目前开展经营管理创新变革,实行油站承包、自助加油、促销合作等变革措施,但安全监督方案和措施未能很好配套,致使出现了一些安全管理隐患。
(4)随着用工方式的多样化,库站基层人员流动性大,导致安全培训跟不上,人员安全意识和能力不能满足岗位安全操作需要。
总的来说,为提高基础管理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必须解决HSE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培训教育缺乏、监督考核缺乏标准化、全员参与意识差等实际问题。
3.2 优化的建议
(1)设定科学的绩效指标体系。绩效指标不仅应当充分考虑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原则,还要兼顾当前存在的问题以及将来可能出现的问题,合理设计先导性指标。
(2)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并重。在进行结果考核的同时,我们应当从时间和空间上对过程进行监控,对考核结果进行能够分析,发现潜在的问题,及时采取预防和纠正措施。
(3)加强对基层干部的考核。要科学设计考核指标,将考核指标与薪酬捆绑,以对基层干部形成有效的、足够的约束力和压力,促使其发挥自身的创造性和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益。
(4)强化考核指标责任分解。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组织保障体系,进一步明确自上而下、层层推动落实的绩效考核组织体系。强化落实考核指标责任分解,使各项工作有更具导向性和约束力的制度规范。
(5)重视考核结果的沟通和反馈。绩效考核的过程是一个持续的沟通过程。及时有效的沟通和反馈可以使员工了解总体目标和绩效指标之间的关系,了解和掌握当前的安全工作形势。畅通的沟通反馈机制,还能促进考核结果公开化、透明化,提高绩效考核的透明度和权威性,激发员工争先创优的积极性。
(6)坚持动态考核指标管理。HSE绩效考核工作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同的阶段、不同的部门和岗位,考核的关键指标也应该不一样。在保持绩效考核体系相对稳定的前提下,根据总体目标和分解目标以及变化了的客观情况,对考核指标进行相应的调整,实现考核指标与时俱进,引导员工持续改进工作,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加油站标准化台帐 篇3
1、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申请书;
2、企业工商营业执照副本或名称预核准通知书(复印件);
3、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副本(复印件);
4、企业基本情况简介,并附上平面布置图、消防、防雷验收合格等文件资料(复印件);
5、安全组织机构设置的文件(复印件);
6、安全责任制文件,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岗位安全操作规程清单;
7、主要负责人、分管安全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资格证或者特种作业操作证复制件;
8、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或备案证明文件,9、应急救援组织或者应急救援人员,以及应急救援器材、设备设施清单;
10、企业标准化自评报告;
11、有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企业,还应当提供重大危险源及其应急预案的备案证明文件、资料;
12、提交与安全生产有关的费用提取和使用情况报告;
13、提交为从业人员缴纳工伤保险费的证明材料;
14、申请三级企业标准化评审的企业应提交所在地安全监管部门出具的“同意推荐该企业申请三级企业标准化评审”具体意见的公函。
同时附上下列电子版材料:
1、安全标准化制度汇编;
2、安全操作规程汇编;
3、应急救援预案;
4、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自评报告;
加油站标准化台帐 篇4
关键词:数据质量,设备台帐管理,检测规则,改善措施
0 引言
经过信息系统的多年运转完善,广东电网以设备台帐为核心的数据资产已超过400T,而且仍然在以每年30%的复合增长率高速膨胀,大量的数据资产为企业分析决策奠定了基础,但目前仍存在数据质量达不到分析要求,实用化水平不高的问题[1]。本文以广东电网公司设备台帐数据为研究样本,通过归纳识别设备台帐数据质量的问题表象,剖析导致数据质量问题的技术、管理深层次原因,基于业务协同与标准化等管理理论和数据分析挖掘方法,提出了针对性的数据质量改善管理措施和技术措施,为提升信息系统数据质量提供了支撑。
1 设备台帐数据质量问题表象归纳
经过数据清理工作及应用问题总结,归纳出广东电网设备台帐数据质量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数据不完整
部分设备台帐缺少记录,记录中个别字段经查询为空,主要集中在隔离开关、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等设备或者系统的设备管理部门名称、调管名称、系统维护厂商名等字段,主要表现为数据缺失或把数据标记为“9999”等情况。
(2)数据不准确
主要集中在高压柜⁃断路器、PCM设备、SDH光设备和路由器、主变母线等设备的额定电压、额定峰值耐受电流、供电方式、型式、额定短时耐受电流、类型、额定电流、中压⁃低压负载损耗、绝缘类型、操作方式等字段,主要表现如下:
①数据不符合事先对数据约束的规范。如:PCM设备或SDH光设备的供电方式要求同时录入两类信息,包括交流/直流、单电源/双电源,但实际数据中往往仅含有交流/直流信息。
②数据异常。即实际数据出现不应存在的值,如:UPS设备的直流输入电压出现为‘12’,‘240’的情况,根据电力基本常识,UPS输入电压不存在这样的取值,取值不合理。
(3)数据不一致
主要集中在断路器、隔离开关等设备的名称、编码、投运日期等字段。主要表现在:设备台帐中的数据与其他系统(如财务资产卡片)数据不一致,如资产卡片中设备名称为开关柜,设备台帐中为断路器。
除以上三种数据质量问题表象外,还存在数据错误、数据污染、域值重复等问题。
2 设备台帐数据质量原因分析
引发数据质量问题的原因既有管理上的,也有技术上的。主要集中在制度执行不到位、业务过程“两本账”、操作人员素质不高、系统设计不完善、数据检测规则不健全、数据清理不及时等,根据数据质量的基本特征,下面就常见的原因进行详细分析:
(1)制度执行不到位
广东电网已制定并发布了各业务部门的设备台帐管理制度,但在执行过程中因缺乏精细匹配的数据质量落地机制,导致数据录入与审核的执行不到位,台帐数据质量降低。
①在设备台帐录入阶段,设备台帐录入质量缺乏考核制度与指标,不利于数据管理人员把握设备台帐数据质量的整体情况。
②在设备台帐维护阶段,维护人员在清理核查过程中发现设备台帐数据质量问题,缺乏整改与跟踪机制。
③缺少常态化的培训机制。在信息系统运转后,没有及时对相关业务人员进行培训,导致数据维护水平不高。
(2)业务过程“两本账”
在实际业务过程中,基层单位对系统的依赖性不高,对数据质量的价值认识不足。如:有的管理部门经常另外发一份表格,要求全部重新统计设备台帐,导致设备台帐数据进入系统外循环阶段,降低了设备台帐的使用与维护意识,导致数据质量不能持续提升。
(3)系统操作人员素质不高
由于业务人员的IT素质参差不齐,在系统使用过程中,不能理解或不能精确使用系统提供的数据,不能确定每个数据元素的真正含义,针对同一数据项,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理解。在设备台帐录入过程中,有出现填充默认值或无意义参数的现象,导致设备台帐数据质量降低。
(4)系统设计不完善
随着业务精细化的发展,信息模型也不断完善,但由于信息模型更新滞后,导致原有系统设计存在缺陷或者不完善,引起数据项定义不清晰、信息分类不细致、存在历史数据与现有标准的不匹配等一系列问题。
(5)数据检测规则不健全
设备台帐初期数据质量主要依赖于业务系统设置的一些规则,如:字段不允许为空,后期则主要依赖于数据质量检测平台,规则主要以判断字段是否为空、列举所有可能取值等为主,对于没有明显的业务规则、隐性的数据质量等问题,仍然缺少有效的技术检测手段,无法满足数据日益变化的数据质量问题检测需求。检测规则的不健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①业务规范应用不到位。目前某些设备技术参数的评价规则可根据明确的业务规范来设定,但在数据质量检测平台仍未得到很好的应用。如检测主变压器技术参数的规则共28条,其中仅16条可检查出数据质量问题,余下的某些规则由于业务规范应用不到位的原因,并没有很好地发挥作用,如图1所示。
②规则过于宽泛。目前某些字段的检测规则过于宽松,规则检测的数据基本全部通过,但实际数据仍存在数据范围不在业务实际分布区间、数据精度不满足要求等情况,数据质量水平并不高。如仅约束主变套管的额定电流是否为空,实际数据中取值为9999,1111,00等数据质量问题仍未检测出来。详细见表1。
(6)数据清理不及时
历史存量数据的产生没有明确的数据质量控制规范,数据质量问题较多,由于大量历史数据的采集、核对、处置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会产生数据清理不及时的现象,无法满足信息系统升级或集成的需要。
3 提高设备台帐数据质量建议与措施
针对广东电网公司数据质量原因的剖析,建议以管理措施与技术手段并进的方式,建立设备台帐数据质量提升策略[2]。具体建议与措施包括:
(1)建立全过程数据质量管控机制,落实设备台帐的各项管理制度标准
①以谁使用谁负责为出发点,制定业务部门的数据质量考核指标,促进设备台帐管理制度在业务部门的执行。
②仿照设备运维模式,建立数据质量缺陷管理制度。每一个数据质量问题,都应该形成缺陷记录,记录发现时间、发现人、具体问题描述、消缺时间等。对数据的消缺率、消缺及时率进行定期检查,及时督促。建立数据质量案例存档机制,对已经发现和处理过的数据质量问题分类存档,主要内容包括:数据质量监控点设置、数据质量检查项、已发现的历史数据质量问题描述、可选解决方案、最终实施的解决方案、解决成果评估等。
③建立常态化的系统更新与培训机制。及时响应业务人员的需求,完善信息系统功能,更新操作手册,对基层业务人员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形成完善的信息系统从需求响应到发布培训的闭环跟踪机制。
(2)规范系统使用过程
业务部门从实际需求出发,制定系统使用规范,实现数据录入、统计分析、汇报考核都完全在信息系统中实现,杜绝“两本账”,真正做到“用系统数据说话”,主动促进数据质量提升。
(3)建立专门的员工辅导队伍,辅导提高系统操作规范
充分利用各地市局信息中心资源,组建信息部门主导的数据巡查队伍,并形成数据巡查规范,巡查队伍经过统一培训,分配到各业务部门,辅助数据录入工作,提高业务部门的系统操作规范。
(4)完善业务模型,优化系统设计
建立信息模型快速更新机制,及时优化系统设计[3⁃4]。在业务部门设立用户联络人,增进用户与信息部及系统开发者之间的联系,一旦有业务模型更新时,用户联系人可以监督业务模型信息化落地,为确定数据范围、数据的类型等提供帮助。
(5)完善数据质量检测规则
针对不同类型的数据,充分利用数据挖掘技术,提取相关数据进行数据探索,建立检测模型并提炼检测规则。一方面,对原有检测规则进行补充完善,并对模型进行校验固化,完善数据质量检测系统[5];另一方面,将检测规则提交给业务系统开发商,促进规则在系统录入中的应用,从源头提升数据质量,如图2所示。
以资产管理系统设备台帐中输电线路的档距取值为例,大多数输电线路的档距取值在240~520 m之间,而对于少数档距取值为120~160 m,860 m的输电线路,其相应的线路长度和杆塔数量存在数据质量问题的可能性较大。而原有校验规则较为宽泛(仅检查是否为空),无法发现此类由于系统用户录入错误或资料记录错误等原因造成的数据质量问题,如图3所示。
针对输电线路档距中异常取值,进一步开展数据质量校验规则的分析建模研究,挖掘更多潜在的数据质量问题,并结合模型的结果和业务经验提炼数据质量校验规则,可对输电线路现有规则进行补充。即500 k V输电线路档距可考虑设定为200~600 m;220 k V输电线路档距可考虑设定为100~500 m;110 k V/35 k V输电线路档距可考虑设定为100~300 m。
通过分析资产管理系统设备台帐数据的特点可以发现,在参考字段的特定取值或分类下,待检测字段取值具有一定的规律性,通常为多个特定取值、特定取值范围或关键的特征描述。检测模式如图4所示。
(6)历史问题数据清理
建立历史数据清理的专项工作方案,分批次逐步清理历史数据。由设备管理部门牵头,其他业务部门(如:财务部、信息部)协同配合,结合统一资产目录进行设备现场盘点与数据一致性核对。核查完成后,由各业务部门负责和更新设备台帐,保证数据的完整、准确。
建议排查顺序如下:主网设备→配网设备,高电压等级→低电压等级,一次设备→二次设备。
4 结语
本文从广东电网公司设备台帐数据质量问题诊断出发,通过识别归纳数据质量问题的各种表现,剖析造成数据质量问题的原因,提出了数据质量提升的系统性措施。对电网企业提高生产设备数据质量和信息系统实用化水平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同时也对企业利用数据开展业务分析、支撑企业决策起到了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杨浩,徐晖,萧展辉,等.广东电网公司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实用化评价研究[J].广东电力,2010,23(4):29-34.
[2]陈孟婕.数据质量管理与数据清洗技术的研究与应用[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13.
[3]党芳芳.电网企业业务数据质量管控技术的研究[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2014.
[4]LUCAS A.Corporate data quality management towards a metaframework[C]//Proceedings of 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and Service Science.Wuhan,China:IEEE,2011:1-6.
[5]王晓华.电信数据挖掘的数据质量评估技术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