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环教学模式”下的语文课堂

2024-10-22

“五环教学模式”下的语文课堂(共12篇)

“五环教学模式”下的语文课堂 篇1

谈如何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天津市津南区咸水沽第五小学

语文学科

岳桂婵

内容提要

在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为目标的今天,很多学校都在研究科学的教学模式上下大工夫做足文章,也取得显著效果。我校是两所教学水平相对落后的小学校合并而成的新学校,为了激发兴趣,使学生爱学;指导方法,使学生会学;培养习惯,使学生优学,我校开展“五环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我们将语文课精心设计为如下五环节:创设情境,明确目标——深入探究,重点品读——领悟方法,内化情感——有效拓展,学以致用——总结方法,梳理收获。让学生在不同形式的快乐阅读中理解和感悟、积累和运用

谈如何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下,我校语文教学本着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目标,将“五环教学模式”确定为:创设情境,明确目标——深入探究,重点品读——领悟方法,内化情感——有效拓展,学以致用——总结方法,梳理收获。让学生在不同形式的快乐阅读中理解和感悟、积累和运用,以期实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意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的目标。经过一年时间的实践探究发现,我校的创新阅读教学模式是非常实用的,它能有效地指导老师们备课上课,创建高效课堂。

一、创设情境,明确目标。

问题情境创设的作用之一,是为了引出新课,问题情境要能吸引学生,能激发学生的思考,还能激发学生的交流。例如,我校六年级老师在执教《桃花心木》一课时,采取谈话导入的方法,唤醒学生已有经验,拉近文本与学生的距离:“同学们养过花、种过树吗?有什么经验跟大家分享一下吧。”待学生交流过后,老师评价引导,于矛盾冲突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学们对自己的花草都是百般呵护,有一个人也种了一种树——桃花心木(板书课题,学生齐读),他的做法可就不同寻常了,相信你一定急于了解不寻常在哪里,期待你们自己的阅读感悟和评价。”学习应建立于学生经验之上,让学生交流养花种树的经验,既是对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唤醒与提取,也为后面发现种树人培育桃花心木的与众不同埋下伏笔。更在于激起学生的阅读心向。

在执教二年级《欢庆》一课时,则通过直观的教学手段和谈话交流有机融合的方法导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播放一段视频,请孩子们瞪大眼睛认真看,看完之后说说自己都看到了什么。最后定格在一个画面上,指导观察画面上人们的表情,猜猜他们在做什么。最后教师小结:说得真好,人们载歌载舞,唱啊、笑啊,都在庆祝节日。随即老师出示课题---欢庆,由读准字音到认清字形再到理解词语运用词语学生兴味盎然地学着。

二、深入探究,重点品读。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曾说过:“语文教学的亮点在哪里?语文的味道在哪里?在关键的词句里,在理解后的朗读里。”可见语文教学的关键在于挖掘文章中的重点语句加以品析。那些文质兼美的文章应着力引导学生品析其中富有表现力的词句。例如,我校语文老师在上《花钟》一课时,是这样精心设计“深入探究,重点品读”环节,很好的达成“理解词语,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的教学目标的。首先,请学生轻声读文,勾画时间词和花的名字。然后让同位同学配合读,一人读时间词,一人读花名。随着学生的配合读,老师故意将后边的文字进行修改并课件出示:

凌晨四点,牵牛花开了;五点左右,蔷薇开了;

七点,睡莲开了;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了;下午三点,万寿菊开了;傍晚六点,烟草花开了;月光花在七点左右开了;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左右开了;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开了

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这段文字,谈发现谈感觉。学生马上就反应:那么美的花这样一说这样一写一点都不美了。随即,老师带领学生边做动作边用书上句子说:牵牛花——吹起紫色的小喇叭。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睡莲——从梦中醒来;万寿菊——欣然怒放;烟草花——在暮色中苏醒;月光花——舒展开自己的花瓣;昙花——含笑一现„„

然后,鼓励学生反复朗读体会语言变化的美直至熟读成诵。在检查背诵情况时,老师用自己的美的过渡语言,配上美丽的鲜花图,和着优美的音乐帮助学生体会作者语言的画面美。

三、领悟方法,内化情感。

领悟表达方法是学习语言的主要内容,是提高学生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能力的重要手段。在《老人与海鸥》一课中,老师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老人的穿着、语言和动作来领悟人物刻画的方法。在《盘古开天地》这一课的学习中,老师引导孩子借助语言文字想象盘古身躯化为世间万物的一幅幅美好的画面,孩子们学会了想象画面的方法。通过学习《秋天的雨》《草船借箭》,又让学生通过层层剥笋的方法理解“五彩缤纷”、“神机妙算”这类的中心词语,让学生学会了借助上下文、联系生活经验等理解词语的方法。《北京亮起来》一课的教学又使基础年段的孩子们认识了“总分总”的构段方式。

再如《花钟》一课,老师设计了这样的环节:教师总结引导“生活中有许多美丽是事物,他们也许是开放的鲜花、也许是天上闪烁的星星。作者因为认真观察、善于思考才发现了花儿的无穷的奥妙。希望大家今天都收获了一颗学会观察和发现的心,期待你也有更多的发现。”为了内化情感,又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中你喜欢的句段,和作者一起感受观察和表达的快乐。

四、有效拓展,学以致用

一堂好的语文课不仅仅只局限在文本的解读上,要想真正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应立足课本,跳出课堂,拓展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因此,我们无论设计写话、交际还是课外阅读的拓展都是基于这样的理念展开的,并着力体现有序、适度、高效。通过这一开放的过程,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整合了更多的信息,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例如《桃花心木》一课的拓展环节,老师设计了两个训练。

1、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还能想到哪些“不确定”,该怎样面对生活中的不确定。

2、换位体验,感悟种树人的良苦用心:假如你长大成材的桃花心木中的一棵,你想对种树人说些什么?“不确定”这个词在文中具有提纲契领的作用,抓住这个词语进行研读,可以帮助学生很好地体会种树人的用心和育人的道理。因此,本环节仍以“不确定”作为重点,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内容、感悟哲理、发表个人见解,进一步落实本组的重点训练项目。

再如《草船借箭》一课教学拓展延伸环节,为了加深对词语的理解丰富“神机妙算”的含义,老师请同学们积极交流“通过课外阅读,你还了解哪些诸葛亮神机妙算的故事?”从而把语文延伸到文本之外,再一次给爱读书的孩子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体味读书的乐趣,对所有孩子的读书兴趣予以“无声胜有声”的激发。有它做基础,“走进名著,了解更多精彩的故事,感受更多的人物形象”的作业不留孩子们也会主动去做了。

五、总结方法,梳理收获

我校要求老师们在学生学习总结收获的初期,尤其是低年级,老师要制作幻灯片来引导孩子们比较全面的来总结自己的收获。再以《花钟》为例:结束环节,教师热情地引导孩子们:好了,又到了我们今天的“我总结,我收获”时间了。谁来说说你又收获了哪些知识宝贝?

课件及时给出提示:

1、我积累了„„

2、我知道了„„

3、我学会了„„

学生根据提示自由谈收获,老师与学生一起收获着快乐。如果我们的教师都能在教学环节方面精心设计,指导学生自主学的方法,合作学的意识、探究学的兴趣,陈旧的课堂教学会逐渐呈现出一种生动、活泼、开放、高效的理想摸样。试想我们的孩子们或独立活动,或合作活动,通过多向交流的汇集,参与的意识浓了,希望表现的欲望和情感的流露了,学生的个性会得到张扬,课堂生命活力可以将得到焕发。孩子们拥有的学习能力将为他一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我国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 小学生喜欢自主学习,喜欢合作探究,可传统的教学模式没有给孩子的学习松绑,从而导致教学实效性差这一弊端,为完成“学会——学懂——学悟”的转化,本教学模式的研究在我校各个年段展开。我校语文老师在“五环教学模式”的实践中探索,在实践中创新,引领学生主动参与语文学习全过程,“让学生读出情、品出味、悟出效、习得法、激活思”随着我们的“五环教学模式”实践研究的推进,学生主动学习和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学习气氛也活跃了。既增添了教学生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又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实践研究永无止境,我们将精益求精,“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五环教学模式”下的语文课堂 篇2

一“三课五环绿色课堂”教学模式的内涵

“三课”, 是指教学过程中主要的三种课型, 即新课、讲评课、复习课。“五环”, 是指上述三种课型中的五个环节, 即自学感知、合作探究、展示反馈、精讲提升、达成目标。“绿色课堂”是指教师根据学科特点, 在课堂上营造快乐的学习氛围, 给学生绿色的成长空间, 给予学生阳光般的关怀, 让学生健康成长的课堂。为此, 要求教师在课堂实践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实现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努力实行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思想, 这样让学生学习的目标更明确, 并与教师的教学目标相对应, 突出学习重点和难点, 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有具体内容, 从而确保“学会”。

二“三课五环”模式下的教学策略

1. 学生为主的策略

学生为主, 是以学为主, 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 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以适应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发展的需要, 强调学生的主体性,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以“学”为中心, 教师的“教”服务于学生的“学”, 教师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也就是说, 课堂的大部分时间是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用的, 教师在课堂上所能占用的集体授课时间必须严格控制, 学生在学习时, 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巡示督查, 及时解决学生在课内外提出的疑难问题。

2. 个性教学的策略

个性教学, 是相对班级教学而言的, 尊重学生个性的教学, 必须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兴趣、特长、需要进行施教, 完全是一种自主性的学习。个性教学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学生在自由学习时间里, 教师解决学生的具体学习困难。二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与方法的指导, 帮助学生寻找到最适合他们自身特点的独特学习方法。三是个别指导, 包括师生的情感交流与心理辅导等。四是培养有个性的, 能独立思考问题的, 愿意表达独特见解的学生。

3. 合作学习的策略

合作学习, 是指学生利用学习同伴的力量来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学习方式, 充分发挥团队合作的集体智慧。课堂上的合作学习包括同桌同学间的合作、学习小组成员间的合作、学习小组间的合作、师生之间的合作。合作学习一定要在充分学习、独立思考的前提下, 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 合作学习在课堂上, 在教师的指导与巡查督促下, 其作用发挥得更好。

4. 目标三维的策略

目标三维, 是指教师所确定的课堂教学目标应当是三维的, 即由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部分构成。这三个教学目标作为培养学生素养的核心, 三个教学目标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所以, 在制定三维的教学目标时, 要在“三课五环”模式下考虑到整体, 统筹策划, 制定出不同阶段的不同的教学目标, 并落实到每一节课中。在课堂上, 教师让学生在和谐快乐的课堂气氛下学习, 注意学生学习动机的教育, 学习目的、意义的引导, 养成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勤奋学习的习惯, 掌握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

5. 面向未来的策略

面向未来, 即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也就是对人生目标、人生价值取向和人生价值途径有正确的认识, 做一个真正有理想、有道德、有高尚情操的面向未来的合格公民。

“五环教学模式”下的语文课堂 篇3

摘要:全面描述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和大学数学教学的现状和问题之后, 在建设内容、建设目标以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和建设意义等方面具体介绍了大学数学五环教学模式。这种分类、分层教学在普及数学基础知识和技能教学的同时, 突出了大学数学对数学人才所进行的因材施教和分类指导, 从而形成了立体化、网络化、个性化和精英化的大学数学五环教学模式。

关键词:精英教育 大学数学 五环教学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b)-0000-00

1 引言

近年来, 我国在大众化高等教育普及的背景下, 树立了精英人才教育的理念。大学数学五环教学模式正是在兼顾普及和提高学生数学综合应用能力的同时, 为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专门人才和拔尖的数学人才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教育途径。所谓五环教学模式是指引入数学文化、数学实验和数学建模,实施大学数学分类、分层教学,在普及大学数学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 突出了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和对数学精英人才的培养。

2 五环教学模式的构建

2.1 五环教学建设内容

大学数学五环教学则突破了以往的统一内容、统一标准、统一考核的三统一模式,根据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差异,有机的引入数学文化、穿插验证性数学实验、传授数学建模等内容,解决了“因材施教”“因需施教”问题,推动大学数学课程改革。建设内容为:A环:面向精英类学生,延续传统数学教育,强化理论知识训练;B环:面向工科类专业,延续传统数学教育,融合现代信息技术;C环:面向经管类专业,简约数学知识,增强经管实际案例;D环:面向社科类专业,引入数学文化,开设数学验证实验;M环:面向所有类专业,实施数学建模教育,组织建模培训。

2.2五环教学建设目标

教学目标的调整,五环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个性化学习,也考虑了不同起点的学生。建设的具体目标为(1)知识目标:通过大学数学五环系列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获得微积分学、无穷级数与常微分方程、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线性代数、概率统计、数学建模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运算技能,为今后学习专业课奠定数学基础。(2)能力目标:通过大学数学五环系列课程学习,学生应获得运用数学软件解决数学问题和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网络平台获得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3)素质目标:通过大学数学五环系列课程教学,培养学生主动探寻并善于抓住数学问题中的本质的素养;善于将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数学化,建立数学模型的素养;能用准确、简明、规范的数学语言表达自己数学思想的素养。

2.3五环教学教材建设

教材是反映教学模式的知识载体。教材的编写原则、结构、内容等对学生与教师的情绪和兴趣有着直接的影响。五环教材分为基础教程和实训教程。下面以高等数学基础教程为例阐述教材特色:上册为微分学内容,下册为积分学内容。这样安排就避免大一上学期学生就接触积分学内容,降低了学习难度。针对高等数学内容特点,每章按照内容初识,经典解析,概念反思,理论探究,方法纵横,应用欣赏这几部分依次递进,使得学生学习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如在第二章“极限与连续”中芝诺悖论引出极限的概念并只给出极限直观描述定义;去掉了晦涩难懂的 语言。作为极限的应用, 介绍了Fibonacci数列和雪花曲线模型;在第三章“导数与微分”中加强了导数概念的背景,探究了连续、可导、可微的关系及其实质. 在高等数学下册中,突出定积分元素法的思想, 总结出利用元素法解题的一般步骤,分析出具有什么特征的量(问题) 可用元素法解决,然后给出定积分的基本应用,特别是给出了各种积分的统一定义-宏积分,便于读者对积分定义理解的融会贯通。每章节最后都有方法拓展和概览,给出方法框架图,总结本章有多少重点题型, 每个题型都用什么方法解决。这样使学生能对所学内容有一个全局性的掌握, 而不是杂乱无章, 心中无数。

2.4 五环教学考试模式

五环教学的考试模式是实行网络考试。 五环教学的《在线测试平台》是在五环教学过程中实施“形成性评价”的利器。它集成了数苑科技信息有限公司研发的网页公式编辑系统Web-FormulaEdit与网页图形编辑系统 Web-GraphEdit,彻底解决了教师在线建设测试题库与在线编辑输入解题过程的技术瓶颈问题,在此基础上,该测试平台的设计秉承了和贯穿了功能实用与操作简单的理念,从而使其具有极强的应用价值。

在线测试主界面分为:(1)标题栏、(2)试卷库与模板库、(3)在线测试发布管理、(4)考点建设、(5)考点模板。在线测试发布管理栏目用于教师将已经组好的试卷,向学生发布在线测试。该模式规定学生进入测试后,无法再查看其它任何网页或运行其它任何程序,在线测试平台被置于最前,可有效防止学生通过网络查找答案的行为。发布在线测试后,教师可以对在线测试限时和测试时段进行修改。五环教学的网络考试模式迎来了数学类课程考试无纸质的时代,突破了时空限制,同时也锻炼了学生应用数学软件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3 結语

通过大学数学五环教学模式的实施,使大学数学教学朝着个性化学习、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的学习、主动式学习方向发展,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数学综合应用能力。同时,五环教学模式在网络技术上体现了交互性、可实现性和易于操作性,使学生自主学习成为一种可能。通过精英化教育挖掘和培养出新一代高素质创新性专门人才和拔尖人才,提高了高校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并可为社会输送高质量的数学精英人才。

参考文献

[1] 于林平,大众化时代精英高等教育的危机与定位,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ol9No.1,Jan 2010.

[2]邹诗玥,香港高校精英教育的理念及其成果,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11月第13卷第6期

[3] 朱淑侦 ,学院高等数学分层教学的探讨,机械管理开发,2013年第3期。

“五环教学模式”下的语文课堂 篇4

元素符号的学习是初中化学学习的基础,也是重点之一。为了使学生能快速融入教学,我以“处在你们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正在长个子,需要补充充足的钙元素,可以服用葡萄糖酸钙口服液,钙尔奇等。”引入“元素”的教学。同时,利用ppt展示各种缺钙元素对身体影响危害以及正常身高的图片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身高是大多数学生较关注的问题,以这样的切入点引入教学,生动形象,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课堂中以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主要学习方式。自主学习环节中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具体问题引导学生学习,操作性较强,效果较好。但是利用了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有点频繁,只注重了形式,并没有达到小组合作的真正目的。像“从地壳中元素的含量饼状图和右边的数值能得到哪些信息?”“在寻找元素符号书写规律”时就无需小组讨论。元素符号的识记学习,元素符号的意义以及符号前数字的意义利用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学生获得知识扎实有效。

针对学生讨论学习的结果,我开始感觉可能再给他们总结归纳一下比较好,实践后发现小组发言以后,没有必要再重复结论,能让学生表达的就尽量让学生去说,去总结,效果更好。但是对于学生总结不到位的问题,教师还需要给予正确的引导,使学生获得更为准确的知识。

对于元素符号的识记,我采用的是分散难点的`方法。在刚接触化学时,我就开始结合实际生活渗透一些符号,例如:O2、CO2、Fe、Cu等,缓解记忆的难度。当符号记忆积累较多时,引导学生制记忆卡片,加强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通过对比等方式使记忆更为准确牢固。像在给物质分类时,可以引导他们分类的依据不同则分类结果不同。及时总结出结论规律时,再多举几个例子巩固。像在得知元素符号书写规律以后,可以再让他们书写几个元素符号。

教学内容的设计过程时,在课前的引入、列举事例都与生活实际联系较为紧密,使较为抽象的元素符号变得较为熟悉,让学生更易接受,减小了学习的难度。学习反馈教学良好。教学反馈的习题设计也紧扣教学目标,以基础题目为主,稍作变形,适当引入中招考点,对所学知识巩固提高,达到教学目标。

双向五环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5

第一步 师生互动,引入情境。

心理学研究证明,自由、民主、和谐的气氛,可以使人的智慧得到最充分的发挥。我们遵循这一原则,在课堂上,应让学生与教师互动起来,使学生进入教育教学情境,使课堂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摇篮。这里的互动交流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交流,而是师生之间在平等地位上的交流。我认为,这一环节的成功与否关键是教师观念的转变,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成为学生的朋友,学习的伙伴。在互动交流中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正确评价每一个学生,多鼓励,多表扬,通过自由、和谐、民主的交流,有意识地把学生引入新课的学习情景中去,教师要依据教育教学的实际,采用合适的交流方式,营造和谐的情感氛围,引起学生心理与情感的共鸣。

第二步 质疑引导,明确目标。

创新的第一个要求就是:善于提出别人没有想到的问题,课堂教学中就是要注重问题的教学,以问促思,以问促变,以问促创新意识的培养。教师要对学生提出的疑点进行点拨、指引,最终让学生自主探究、总结,养成质疑的习惯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想,大胆地怀疑,提出自己的问题,同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恰当的评价。对不善于提出问题的同学不能嘲笑讥讽,而应耐心引导;对于提出好

1 问题的同学,应鼓励其进一步探索,大胆创新,在质疑过程中创造性学习的氛围就会逐渐形成。具体做法又分三步。第一步预习找“疑”;第二步有意设“疑”;第三步相互质“疑”。只要老师对学生提出的疑点进行点拨、指引,最终让学生自主探究、总结,养成质疑的习惯,就一定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第三步 自主探究,经历感知。

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是创新的源泉。这种能动性表现为旺盛的求知欲和积极的探究性学习行为。新课程标准和创新教育理论都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创新素质的培养离不开探究行为,探究行为的产生则源于问题,因此要多改编一些开放性、存在性、探索性问题,供学生思考和探索,作为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独立自主地进行研究性学习,努力做到激活学生思维、培养求异、创新能力。

第四步 合作交流,观点整合。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对知识产生的过程和结果有了初步的体会、感知,解决了一些学习上的问题。同时,也会产生自己无法解决的新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带领学生进入合作交流环节,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创新课堂教学应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必须做到学习方式的改变。通过合作交流,学生把自己的想法、观点和研究成果展示给合作伙伴,把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拿出来让大家一起来解决,以体现了集体的智慧,同时,思维的交流也体现了资源共享。在平等、融洽的合作交流中,学生没有压力,思维流畅,人人畅谈自己的学习情况,人人在别人的观点、想法中寻

2 找启迪、丰富自己;然后对大家的想法、观点进行评价、修改、整合,形成一个正确的、富有创新的答案,这就是学习观点的整合。这一过程也体现了个性化的理解和个性张扬。

第五步 体验感悟,延伸发展。

体验与体会不同,感悟与感知不同,从思维品质讲,体验感悟比体会感知更深刻,是在亲自经历的基础上对事物产生更深刻的认识。“悟”完全有一种蓦然回首、豁然开朗的感受,个体表现为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课内向课外延伸,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整合、互补,学在课堂,用在课外,相辅相承,最终促进学生素质的发展,提升各方面的能力。实践证明通过探究性、合作学习,改变了学生单纯地接受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以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综合应用于实践,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五环教学模式”下的语文课堂 篇6

六、课题研究的内容

课题研究包括课前备课和上课两部分,课前备课遵循“三线”原则,即知识是明线、学生活动是主线、教师活动做引线。上课包括五个环节,即引(课堂引入)、学(学生自学)、议(小组议论)、展(学生课堂展示)、练(课堂达标练习)。

1.备课

备课时,知识是明线。备课首先要研究课本,对照课程标准,看看本节课要学习哪些内容,达到什么样的知识要求、能力目标与情感目标。这些知识在课本上是如何呈现的,作为最重要的学材,学生在看书自学时需要注意什么、达到什么样的要求,教师要制定一个详细的导学提纲。要使得提纲和课本有机融合,使学生在看书中思考、思考中领悟、领悟中提高。自学提纲要完全按照课本的编排顺序,便于学生自学阅读,其制定要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1)全面性原则。既要有认知领域目标,使学生切实掌握中学物理的基本概念、规律和方法,物理思维能力得到提高,而且要有情感和基本技能等方面的目标,使学生形成科学的态度、正确的世界观,掌握熟练的实验操作技能。

(2)适应性原则。依据课标、教材,从学生实际出发,分析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数学物理基础、思维能力、实验技能等,制定切合实际、有利于绝大多数学生自学的提纲。

(3)针对性原则。要改变过去重知识轻过程的弊端,强化物理 概念、规律的建立过程,强化物理知识的产生、进展背景和方法机制,强化物理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解释、实验原理的阐释等。

(4)循序渐进原则。一般来说,导学提纲问题顺序和课本内容顺序相同,个别情况下可以做一定的调整。课本内容跨度较大的,提纲要做一定的铺垫,做必要的过渡。要使各问题内容连贯,环环相扣,便于学生概念形成和思维能力提高。

备课中,学生活动是主线。要以学生活动来贯穿课堂的全过程。课堂引入后,学生看书及提纲自学、自学后的学生交流、生生及师生间的展示交流、课堂反馈练习,都是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应预见到学生活动大致可能的情况,引导学生把活动进行到底!

在准备的课堂剧情中,教师要甘当配角、当主持人、当学生们的第N+1个同学,即教师活动当引线。要引得巧妙,当学生的探究遇到障碍时,当学生的交流有阻滞时,当学生的视野需要扩展时,当学生的行为需要规范时,就是教师引导的巧妙时机,当引导达成时,教师要及时隐退。

备课的显性产品为导学案。课前发到学生手中的导学案一般为16开纸两面,内容包括:(1)导学提纲,其要求所前所述。题。学了知识要应用,这样才能对知识有更准确的理解,而应用的最直接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做例题。例题要有代表性,能准确反映本节所学内容,检测学生的理解与掌握程度,给学生思维与解题规范。例题一般以1—3个为宜。(3)问题: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本问题做为展示交流阶段的最后一个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在知识(新物理量及其

(2)例描述、新定理)、能力、动手技能以及物理方法、学习方法上做总结,这个问题的回答实际就是课堂小结。(4)课堂达标练习。练习在内容上要涵盖本节所学;难度上以易、中档题目为主,并有适度延伸,照顾到全体学生;数量上5个左右;题型上要有辨析概念的选择题、情景鲜明生动的填空题等,以小题为主,不要加大审题难度。教师手中的导学案应该和学生的稍有不同,包括教材与学情分析、教学目标、课堂引入、导学提纲、例题、课堂达标练习,中间插入必要的教师引导语言与教师活动提示。

2.上课

物理课堂有新授课有复习课,有概念课有习题课有实验探究课。课型不同,也决定了有不同的处理方式,但大致说来,一般课型可分为以下五个环节来进行:课堂引入、学生自学、小组议论、学生课堂展示、课堂达标练习。

(1)课堂引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引入得当,可激发学生兴趣,活跃学生思维,吸引注意力,大大提高学习效果。教师可根据课程特点、学生心理特点以及教师本人知识储备来选取恰当的引入方法。该过程时间不宜太长,1—3分钟即可。

①观察实验式

物理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演示实验引入新课符合学科特点,物理实验直观形象、有趣,容易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提高顿悟水平。教师要尽量选择新奇、有悖“常理”令人费解的演示实 验,诱发学生好奇、猎奇心理,使学生观察时像看魔术那样全神贯注,从而顺利步入新课的学习。

②故事引入式

初中学生爱听故事,特别在有很强理性的物理课堂上尤其如此。教师要精心选编小故事、童话或寓言,将物理原理寓于其中,这样导入新课,既能激发兴趣,学生印象也深刻、记忆持久,顺便也掌握了该原理的应用。用故事引入新课的缺点是现成的适宜于引课的故事童话或寓言少,教师平时要注意积累、移植或改编。

③游戏引入式

初中学生稚气未脱,若能应用游戏方式创设问题情境,既能提高课堂的趣味性,使学生跃跃欲试,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又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急于明白其中的道理,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如在八年级物理《压力和压强》一节时,可用下面的游戏引入:用一段粗绳和细绳连成回环,从班上挑选两名力气有一定差距的学生,让力气小的学生用食指勾住粗绳,让力气大的学生用食指勾住细绳,开始拔河比赛,游戏结果是力气小的同学获胜,结果出人意料,问题令人深思,学生可由此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

④以惑为诱式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获胜获取知识的过程是“生疑-质疑-释疑-再生疑„„”的矛盾运动过程,教师在上课开始时提出引人入胜的问题,创设诱人思考的问题情境,设置悬念,埋伏陷阱,以惑为诱,最大限度地利用惑的冲击力以提高学生的 注意力,刺激好奇心,使其思维处于兴奋状态。如学习“密度”一节时,可以设计如下一系列问题引入新课:“同学们,根据你们的经验,是木头重呢还是铁重?”学生很容易回答:“铁重。”于是老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一小块铁问“木头重(指着讲桌)还是铁(指着铁块)重?”老师引导学生认识到,不能笼统说铁重还是木头重,应该用体积大小相同的木头和铁块比较才能体现材料的某种特性。教师进一步问:“用多大的(相等)体积比较合适呢?学生们会说用单位体积最好,从而顺畅的引出密度概念。

课堂引入还可以用开门见山式、温故知新式,视情况而定。(2)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进行简短的课堂引入后,就进入学生的自主学习阶段。该阶段主要是学生结合导学案和课本进行自学,包括读课本、查看参考书、回答导学案所提阅读问题以及解答例题,有时还包括做课堂小实验。该阶段同桌间可以有必要的交流,教师在学生间巡查,可以有必要的师生间交流反馈,及时掌握自学情况,发现共性问题,以便课堂反馈时有目的地进行指导。

该阶段的学习是课改的精髓所在,从制度上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时间留给学生,真正做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主动、更有效。该阶段大约需要10—15分钟。

(3)小组议论交流

自主学习结束后,进入小组交流阶段。小组组成一般包括同桌、前后桌4人,便于交流,安排座位时要考虑到每组内优、中、差学生 都有,最好考虑到性格差异,以使组内发言积极、交流充分、以优带差、共同进步。最好相邻小组间成绩最好的也相邻,如果有较难的问题在小组内解决不了,可以在邻组间交流解决。教师在教室内巡回,适当参与、引导薄弱小组的讨论,这样既可以解决小组交流的问题,又让教师对下一阶段的展示互动交流做好准备。

小组内交流内容一般包括互通自学提纲及例题答案、谈体会、互答疑问,小组长要切实负起责任,要保证人人发言、人人都会,然后选定下一阶段展示时的代表小组的发言人,要保证发言的机会均等。

小组交流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既保证了人人动脑、人人发言、人人都初步掌握本节内容,所花时间也不多,约需3—5分钟,同时也为下一步的展示交流做好了准备。

(4)学生课堂展示

课堂展示就是按照事先部署,各个小组按照分工,由小组的代表将导学案上的问题在黑板上展演或口头发表,由其他小组做评价或纠正。

课堂展示是最精彩的环节,这里面汹涌着互动,潜藏着脑力风暴。爱展示是人的天性,只要班级制度得当、教师引导合理,学生就敢于展示、乐于展示、善于展示,潜力就能得到发挥,知识就能得到巩固,能力就会得到提高。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因展示而自信,因展示而会思考,因展示而完美。

传统课堂上,老师害怕学生学不会,害怕学生记不住,害怕学生不会做题,恨不得在短短的45分钟时间内把该节课的所有内容、所 有应用、所有解题技巧统统亲口告诉学生,其结果无外乎是教师讲得口吐白沫,学生听得昏昏欲睡。常听老师感叹:那些知识我都讲过了啊,学生怎么就学不会呢?

该环节老师最头疼的事就是学生不张口。怎么办呢?第一,要建立相应的机制。学生分组要合理,小组长要选准,回答问题积极与否对小组要有奖惩。可以考虑把学期分数分为平时分和期末分,或建立星级小组等制度,发言积极的小组重奖,一周一评。第二,教师要设计把握好课堂环节,自己尽量少说,把机会留给学生,在导学案中设置问题时就要考虑到学生便于思考、便于回答、便于辩论。第三,教师要打心底里爱上这种模式,对学生发言的积极性要百般呵护与鼓励。要利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来促使学生展示、互动、交流,有时候也可以来点小奖品、小纪念品之类的“小恩小惠”,学生很在乎这样的看似物质实则是精神上的奖励。

这个阶段教师干什么呢?一看。只要学生在有效地展示与交流,哪怕一时半会没有把教师想说的话说出来,也要耐心地等,要相信集体的智慧,不要在学生思维刚刚放开时就急着打断他们,这样他们就无语了,以后你再启发,学生也不愿发言了。二导。在学生集体思维阻滞时,在学生知识面还没有达到时,在知识背后隐藏的方法、情感学生不易发觉时,教师适时点拨,但不宜多,随后很快把话语权再交给学生。三鼓励。“好!”“棒极了!”“掌声在哪里?”三言两语就能把气氛推向高潮!在展示“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这个问题时,刚开始实验时,学生可能不敢说、说不好,教师要引导学生分别从学到 了什么知识、掌握了什么新方法、在情感方面有什么收获等逐层引导,经过一段时间后学生就敢于并善于回答了。

课堂展示阶段约需15—20分钟。(5)课堂达标练习

“五环教学模式”下的语文课堂 篇7

关键词:五环四步教学法,分组教学,设计,反思

“五环四步教学法”有三个特征:第一, 必须实行分组教学;第二,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第三, 教学前一定要诊断, 教学后一定要鉴定, 以此确定教学效果。在实际教学中, 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法相结合, 以达到最佳的效果。前几年我们推行的“目标教学法”, 如果比较一下, 你会惊奇地发现, “五环四步教学法”和上面的教法都有重叠的部分, 许多内容是相通的, 如课堂要求教师精讲, 当堂检测或巩固等。正是这样, 老教师有足够的经验化解转变中的矛盾, 很快适应“五环四步教学法”;青年教师一张白纸, 不受传统思想的局限, 学进来更轻松。“五环四步教学法”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大家研究。

1 课前备课, 写好个性化教案设计

教师上课时要结合本校本班实际融入自己的理解, 写有特色、出实效的教案供上课实际使用, 这种个性化的设计可以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

2 授课期间, 要明确“五环四步教学法”的步骤

2.1 师生互动引入情景

“师生互动”这一课堂教学理念并不是新生事物, 而是自古就有的。课前首先要建立师生平等的关系, 只有平等参与双方才能彼此接纳、无拘无束地交流互动。导课要切实有效, 要围绕学习目标进行, 切不可单纯为导课而导课, 盲目的搞笑与逗乐更不可取。最好在上课前, 教师就要认真详尽地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 以学生的“专业”“兴趣爱好”为突破口, 精心准备, 营造民主的、富有吸引力的学习情境。如在执教《校园礼仪》一课时, 通过多媒体展示中国作为礼仪之邦的礼仪照片、学校各处场景的照片, 因为从学生熟悉的场景开始, 学生更自然的投入到交流中来导入到课题《校园礼仪》中来, 学生就能快速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

2.2 能力判断自主探究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能力, 通过能力判断, 教师很好的“对症下药”, 把握尺度的教学, 能力判断的程度也是需要我们考究的,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所以了解现状, 解读分析, 才能明确教学目标, 所以能力判断是重要环节之一。如《校园礼仪》中首先了解学生是否知道什么是校园礼仪, 校园礼仪的对象是哪些。

另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质疑, 在质疑过程中创造性学习的氛围就会逐步形成, 具体做法分三步:1) 预习找“疑”;2) 有意设“疑”;3) 相互质“疑”。如执教《校园礼仪》学生自主用小品的方式呈现疑问, 小组讨论指出问题所在, 并提出正确的方法。每个小组向老师提供一个不能解决的问题, 教师汇总, 共同解决。执教《校园礼仪》时将自己预设的问题用抽签的方式出示给学生, 小组学生分配任务共同完成, 师生互动, 师生共同解决。

自主探究最大限度地诠释着学生主体性的原则, 要相信学生的自学能力, 放手让学生多动脑, 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这样能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 少一些学困生。学生动起来, 课堂气氛就会有很大的提高, 教学质量也因此得到了提高。

2.3 多边互动合作探究

在个体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分小组教学, 在小组中, 明确分工, 各行其责, 环环相扣, 形成一条完整的“生物链”。分组教学除了能促进合作学习, 还能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教学中组织学生发表自己对某个问题的看法, 交流自己的探究收获, 并分享给其他同学。英国作家肖伯纳有一句名言:“两个人各自拥有一个思想, 互相交换, 每个人都拥有两个思想”。如果团队中的每一个成员, 都能把他自己掌握的新知识、新思想拿出来在团队中共同分享, 释放集体智慧, 这也是今天社会所需人才的必须具备的素质。

2.4 训练检测目标探究

这一环节的关键在于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达标训练, 以达到运用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所给的训练检测题要有针对性和典型性, 并且一定要注意要以基础知识为主。学生能完成目标, 称为达标, 大多数完不成的任务, 要及时调整课堂, 找出原因, 及时进行纠正, 课后进行跟踪。本次课程采用的是编制三字经的形式来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 因为时间关系, 这部分留在了课后进行鉴定。

3 课后撰写“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在学习活动, 是教师通过对其教学活动进行的理性观察与纠正, 从而提高其教学能力的活动, 是使教学更有效, 使教师的教学参与更为主动、专业发展更为积极的一种手段和工具。

3.1 写成功之处

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 等等, 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 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 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 达到光辉顶点。

在执教《校园礼仪》中课题比较新颖, 环节突出, 学生互动良好, 每组学生都能如期提交鉴定内容。

3.2 写不足之处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 对它们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 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 为今后再教学吸取教训, 更上一层楼。

3.3 写教学机智

课堂教学中, 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 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 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 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 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 令人遗憾不已。

我认为“五环四步教学法”是在课程改革基础上提出的符合本国教育教学实情的一种教学模式, 带有鲜明的“本土”特色和深深的个性烙印。它的最可贵之处在于其符合学生学习规律, 符合教学规律。在重点环节的探究中, 催生了学生的学习意识、探究意识, 培养了学生的问题能力、学习能力, 让德育课堂上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才有法可依, 有规律可循, 避免了教学的随意性。但这种模式也因课型、文体、学生、教者不同产生变化和增减。

这就是我理解的“五环四步教学法"的科学实质和深刻内涵, 也只有理解了这个内涵, 我们在具体运用过程中才能做到融会贯通, 才能更好的将这一教学模式运用下去。

参考文献

[1]向才毅.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能力构建与专业发展[M].重庆:重庆出版社, 2008.

[2]赵为粮, 傅正洪, 谭绍华.重庆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能力标准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0.

“五环教学模式”下的语文课堂 篇8

【关键词】“和谐五环”模式;“和乐课堂”;生成;教学文化

“和谐”:原属美学范畴,是指事物和现象各个方面完美的配合、协调和多元化的统一。心理学家认为,和谐是真善美的统一,是人和事物存在的最佳表现形态。和谐能产生美,产生最佳效益。“和乐课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使教育的各因素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协调合作,形成和谐、快乐、完美的教学生态,从而促进学生自我激励、自我成长、自我完善。”本文以“和谐五环”(“五环”即指课堂教学的五个环节:导(激趣导入)、学(互助探究)、练(分层提高)、结(回顾总结)测(达标测评)模式促进和乐课堂的生成进行了实验论述,以期使课堂、师生达到“和谐共生、快乐成长”。

一、激趣导入——和乐课堂的基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高昂的学习兴趣,就会产生求知的“内驱力”,获得学习上的自觉性。引人入胜的课堂导入,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为整堂课的和乐发展定下基调,有如“春色初展,鲜花含露,叫人钟情”。

小学生年龄小,上课自控力弱,注意力容易分散。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小学生很快地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在导入新课时,适当引入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问题、游戏、操作、故事、迷语、趣闻等,可以帮助学生开展思维,丰富联想,可使他们兴致勃勃地投入新知识学习中去,变好奇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讲《分数大小的比较》一课时,老师说:“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个故事”:“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一天,天气特别炎热。师徒四人口渴难忍,让八戒去找西瓜解渴。不大一会,八戒抱着一个大西瓜回来了。孙悟空说:“把西瓜平均分成四份,每人一份。”八戒听了不高兴了。叫喊说:“西瓜是我找来的,不给我六分之一,也得给我五分之一。”悟空乐了,赶紧切了五分之一给八戒。八戒吃完西瓜拍着肚皮说:“我真傻,为什么比应得的还少呢?”听完故事教师说:“你们能告诉八戒这是为什么呢?”通过用故事导入,既生动有趣,又蕴含着新知识。能激励学生快乐主动地学习。以与教学有关的趣闻、故事作为新知识的切入点,能帮助学生理解教材,为和乐课堂教学的成功铺下基石。

二、互助探究——和乐课堂的核心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富有个性地学习,努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地发展”。探究性学习指学生在学科领域内或现实生活情境中选取某个问题作为突破点,通过质疑、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分析研讨,解决问题;表达与交流等探究学习活动,获得知识,激发情趣,掌握程序与方法。

“探究”要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是“和乐”课堂的主线。

美国学者、哈佛大学著名的教学论专家达克沃斯认为“课堂教学必须建立于每一个学生的独特性之上,而学生的独特性集中体现在每一个人的观念的独特性中,教学的目的(或价值)就是帮助学生在原有观念的基础上,产生新的、更精彩的观念”。促使学生大胆地想、大胆地说、大胆地探索,是中西教育的差别所在;是“钱学森之问”中提到的教育症结所在;也是我们国家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主流方向。

教与学均是一种“历险”,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经验活动,和乐的课堂教学的实现是以一定的教学自由和自主为前提的。只有把课堂还给师生,才能让教师乐其所“教”,学生乐其所“学”。例如,在执教五年级数学“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中,利用猴子分饼的故事激发学生产生质疑,随后采取了小组合作、动手实践的方式,让学生用卡纸通过折一折、分一分等实践活动,在同伴交流讨论中体会“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零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一基本规律,使学生经历了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丰富了数学知识,同时也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有所想、有所做、有所得,从而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收获与快乐。

三、分层提高——和乐课堂的拓展

在分层提高的练习设计中应与教材习题紧密结合。练习要做到以“课本习题为主,课外习题为辅”。具体做法是:以教材习题为主,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实际,可将教材习题进行适当的组合和练习形式的改编。在综合性练习当中,可以适当提高教材习题的难度,进行综合训练。当教材习题太少,或者已经处理完了,但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与教学实际,需要加大练习量,这时可适当补充习题。

练习设计要注意形式新颖,循序渐进,从实际出发,讲求实效。在练习教学中,通常形式多样,灵活新颖的习题设计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旺盛的学习精力,有利于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由易到难,层层深入的练习设计,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能力的培养;有利于不同层次学生都有提高。因此,在巩固练习设计中特别注意从班级学生实际出发,设计不同层次、不同要求的习题,以中等学生为着眼点,面向全体学生配备好“必做”题和自选练习题,力求使好、中、差学生都有所获让全体学生都品尝到进步的快乐。

四、回顾总结,和乐课堂的点睛

回顾总结是整个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画龙点睛的课堂小结,对于帮助学生清理脉络、明确重点、加深记忆、巩固知识、活跃思维、发展兴趣、理解内容思想及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具有重要作用。

总结时,可以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让学生畅说课堂的收获,同时教师可以采用板书图表式、归纳总结式、师生互动式、反馈自评式等方式进行引导总结。无论哪一种方法,在总结中都要加入情感态度的因素,要根据不同的内容适时地进行德育渗透,合理实施评价语言,在学生智育发展的同时让学生形成美好的心灵品格。

五、达标测评,和乐课堂的延伸

《课程标准》中指出: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作业、练习是学习评价的一种有效方法,设计时不仅要兼顾知识性,达到巩固提高的目的,同时也要突出趣味性、实践性、灵活性和多样性,使作业成为学生课堂学习的延续,让学习的快乐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从书本延伸到生活。

课外生活不应该成为学习的终结,而应该是学习的延续,课堂中的所学最终还是要运用到生活中去的,因此教师要重视作业的设计,多和生活联系,设计拓展性的作业,逐步使学生增强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自我学习的能力。

总之,通过和谐五环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形成一种轻松、自主、民主、和乐的教学文化,让学科教学中丰富的“和”、“乐”因素与学科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克服由于忽略教学中的和乐因素而导致的教学过程枯燥乏味现象,使学习达到“知之――好之――乐之”的境界,使教学不仅是实现科学化、理性化的过程,也是受教育者自我实现、自我完善、自我创造、主动追求愉悦境界的过程,并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养成自主学习习惯,逐步培养学生学会终身学习的能力。

“五环教学模式”下的语文课堂 篇9

邱贤良老师:修改之前所制定的“三元课堂”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初步拟定)稿。

一、在第二个环节中的整体感知中的三个小环节

(一)初读文本

(二)确定目标

(三)明确重难点。理应是先“确定目标”,再到“整体感知”,而不是“确定目标”是“整体感知”中的一个环节。直接把“整体感知”去掉,这个环节也没能体现出课堂模式的创新,现在我们所用的教学模式也有“整体感知”这个环节。“情境创设”紧接就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学生学习目标明确就可以进入第二个环节“展示学习目标”。所以第二个环节中的“确定目标”应改为“展示学习目标”既然要体现尊重生命,目标是由学生制定的学习目标,那只能通过学生的讨论,老师综合学生所制定的目标再展示作为本节课中的学习目标。

二、第三个环节“自学答疑”是让学生自己通过自学,自问,再互答解决学生的疑问。如果学生找不出重点、问不到重点,老师再提出问题,这不属于自学答疑,可在“自学答疑”这个环节后添加一个“研读课文”这个环节是老师引导学生解决文章重、难点的环节。

三、第四个环节“提问检测”放到最后一个环节,最后一个环节“小结”放到“提问检测”这环节的前面。“小结”这个环节先让

第 1 页

学生进行小结,可从之前制定的学习目标是否完成了,可谈感受、谈学习收获等。老师再进行课文小结,再通过“提问检测”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最后可再加上一个“作业布置”这个环节。吕斯明组长:“反馈检测”这个环节中的重点字词解释检测过于少了些,要真正在课堂上落实到学生对这些重点字词的理解,它是一篇文言文,字词的理解直接影响对整篇文章的理解。在这个环节中,对文章内容理解的检查就不需要了,在课堂教学中已经把大部分的时间放在文章内容分析,可以让学生根据文章环境描写部分细细欣赏后再用现代文仿写类似这优美的月景,让语文课堂融入“听说读写”。李琪老师:

1、在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目标一定要明确。环节与环节中的衔接过渡一定要自然,时间的按排一定要清楚,课堂上一定把握各环节时间。

2、在“美美朗读”这个环节中,每一次朗读都要有目的,特别是在指导学生朗读,“读出一点文言的味道,读出一点宁静的氛围,读出一点夜游的兴致,读出一点复杂的情绪。”老师一定要引导学生进入文章的情境,要能让学生通过朗读,体会作者的特殊心境。

3、“美美欣赏”这个环节是一个重点,要挖出文章的深度,不能只是表面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理解、欣赏到的美,老师要引导学生去挖掘文章的重、难点,突破重、难点。文章中特别关键的词要记住“夜”“月”“闲人”要如何把这景、这些人融合在一起让学

第 2 页

生去感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4、当学生谈到一点时,老师理应引导学生去挖掘重、难点,如学 生谈到“月色入户,欣然起行”要注意引导词人睡不着的原因是什么?除了被优美的月色吸引还有什么原因吗?引出词人被贬心情抑郁而睡不着。如学生谈到“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除了怀民是他的好友,引出怀民与词人“同是天沦落人”与词人一样的被贬遭遇,也和词人一样睡不着。如学生谈到“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句是对环境的描写,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这是一个怎样的月下的画面。老师要通过听学生的想法,与学生谈话、交流加以引导。在“提问检测”这一环节,学生仿写可以让学生读读己的作品。

双向五环高效课堂的心得 篇10

一、学生的自主学习到底是什么样子?

既然是改革,旧的观念和方法总会碍手碍脚,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对我也一样。起初,在我的印象中——也是第一次听第二小学的老师作课,我初次感受到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的魅力,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也是从那时开始一直向往着这样的课堂。我脑子里一直认为“高效课堂”就应该是那个样子:学生不停地说,变换着不同的方式展示:说、唱、画、演、写……从字词到句段的理解,从文本的内涵到外延及拓展,简直就是一台晚会!这样的课我们都愿意看,学生能不愿意上?可是课下老师该费多少工夫辅导呢?

轮到我来做这样的课堂时,忽然发现并不是这么回事!原来期待的所有展示的内容是那样烦琐!对学生学习课文并不能起到加深和拓展的作用!反而使我们原来课堂上能完成的任务完不成了!这是为什么?

再次翻阅学习研究《高效课堂100问》后,才明白:高效课堂之所以高效,在于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所有的形式都是在围绕这一目的在进行。所以,并不是为了展示而展示,而是到了必须展示的时候才展示!其主要的教学内容要围绕着“自学”开展!“对学”为辅——也就是在自己解决不了的情况下才向学习伙伴、小组成员求助,学习伙伴和小组无法解决的问题才拿到课堂上“群学”解决。也就是说班级展示这一环节在课堂上应是只展示“最精彩的”和“解决不了的”,学生的自信和兴趣的培养全放在小组当中了。

原来如此啊!我如梦初醒,马上转变了自己的态度,改变了教学方式方法,课堂果然轻松起来,学生的兴趣不但没有减弱,积极性反而提高了——可能是由于更能发挥他们的主动性了吧,也可能是专家所说的:“孩子切实感受到课堂是由他自己做主的,不仅自由,而且自在,宽松的环境使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挥。”可是,这节课后,听几个老师都这样说,课堂就是这样了,觉得没有什么新鲜感了。是呀,这样的课堂缺乏“亮点”,缺乏“观赏性”,甚至几乎没有什么“精彩”可言!根本是不值得“看”和“听”的课,因为不作为课堂的参与者来说的听课老师,太无聊了。

五环教学法在地理课堂中的运用 篇11

关键词:五环教学法;地理课堂;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0-100-01

众所周知,地理学科在初中一直被视为副科。然而,高中地理是省毕业会考必考科目之一,自1999年开始,该科又被列入高考选考科目。这就要求学生在初中阶段必须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和技能。那么,如何在初中课堂上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在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在地理教学上运用五环教学法,在提高学生素质方面是大有可为的。五环教学法是指课堂中运用“导、读、议、结、练”五个环节进行教学。

一、导

导并非单纯指新课的导入,而应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教师的引导。其中新课的导入是整个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开始能够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这一节课就有希望让学生掌握有关学习内容。导入新课并无定法。教师应因课制宜,灵活地改变,并且要不断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于一些基础知识课,教师则可利用教具直接导入。

二、读

读即是学生的阅读和朗读。阅读一般是指按照“导学提纲”的要求进行阅读。这就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要掌握一些知识点,还要从中发现问题,产生疑问。每节课我通常都会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阅读。其目的一,由于大部分学生将地理课视为副科,他们在家预习的可能性很小,就算学生想预习,家长都未必赞同。所以让学生阅读可以使他们对课的内容不至于太陌生。目的二,通过学生阅读的方式和提出的问题,可以摸清学生的底。朗读是让学生大声地读,这种读法对加深记忆相当有用,而且可以提起学生的注意力,让那些上课不集中精神的也得认真地高声朗读。

三、议

议是指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围绕课文中的疑难点进行讨论辨析。也就是通过“导”与“读”这两个过程中教师所提出的和学生所发现的问题来进行的一种多信息交流。学生各抒己见、相互辨证。这一环节能开发学生的思维,加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四、结

结是指小结全课内容,主要是将该课的重难点列出,进行归纳。这是结束一节新课的一个关键。初中生对于教师的讲解向来是讲什么记什么。即使教师反复地强调这是重点,他有时还稀里糊涂。如果在一节新课后能够再小结,把重点做一下重复,那么,学生不但对这些内容记得更牢,而且他往后自也会自觉的把每课的重点部分列出。小结可以是列表格,也可以是提问形式进行等。在讲“影响气候的因素和气候的地区差异”这一节里我就是采取列表格的形式小结全课,效果不错。

五、练

练是课堂教学的必要环节。练习是检测、巩固所学知识并将以应用的有效途径。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通过练习,不仅可以达到巩固记忆的目的,同时也是训练学生解题能力的重要步骤。在设计练习题的时候,可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大纲的要求,从应掌握的知识技能出发,结合学生的知识能力程度来设计。这样设计出来的题既精,有质量,又对于学生思维有促进作用。例如在上“时区计算”这一课时,里面有许多习题是要求学生利用时区图表进行计算的。如果学生一味地利用依赖这个图表,那么不但不能掌握现实中某时区区时的计算,而且那些基础差的学生恐怕一会儿就全乱套,就算有再多练习也解决不了。为此,我设计出几道不同的题,让学生练习,并且要求他们从这几道题中总结出运算的规律。这样,学生不但很快掌握了计算的方法,而且在考试时很少同学出错,到了高中还能运用自如。

附练习题如下:

当广州(东八区)10点整时,东京(东九区)为几点钟?莫斯科(东三区)呢?

A、西雅图(西八区)14点整时,纽约(西五区)为几点钟?B、开罗(东三区)几点钟?

旧金山(西八区)为8点整时东京(东九区)为几点钟?

[注:1、第一题和第二题的A小题。两地同为东(西)时区,求时区差用“减”法。(序号大者减序号小者)2、第二题的B小题。跨中时区两侧,求时区差用“加”法。(东时区序号加西时区序号)3、第三题。跨日界线两侧,求时区差也用“加”法。(12-东时区序号)+(12-西时区序号)练习后归纳得出公式:所求地的区时=已知地的区时+/-1小时x时区差]

新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 篇12

一、在读中体验与感悟

语文教学要重视课文的朗读, 让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 理解文中意思, 体验其中的情境, 从读中感悟其中的思想感情。如:我在教学《最佳路径》一文, 利用多媒体下载迪斯尼乐园的场景, 学生观赏后, 让学生读课文, 并思考讨论:后来, 连接迪斯尼乐园各景点的路径设计出来了, 但却不完全是格逻培斯设计的, 这是为什么?学生通过读文, 思考, 体验了葡萄园的主人卖葡萄的情境及老太太卖葡萄的情境, 知道了葡萄园的主人是把葡萄摘下提到路边, 向过往的车辆和行人吆喝着卖, 而老太太则是让买葡萄的人自己去摘。他们卖葡萄的方式是不同的, 老太太是给人自由, 任其选择, 所以老太太的葡萄是最先卖完。然后利用多媒体播放老太太卖葡萄的情景, 摘录老太太卖葡萄的有关语句, 让学生反复读, 并在教师的引导下, 体会到格逻培斯是受了老太太卖葡萄的启发:即格逻培斯在乐园中撒下草种, 并提前开放, 让游人先游览, 这样, 格逻培斯根据游人自由踩出的小道, 设计出了世界最佳的路径。学生在读中理解了课文, 明白了道理。

二、在探究学习中, 增强情感体验

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 让学生通过认真阅读课文, 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并且通过认真思考, 互动交流, 体会语句意思, 体验其中的情境, 感悟文章的内在的思想情感。如:我在教学《跳水》一文, 利用多媒体播放从水手取乐猴子到猴子追孩子, 孩子追猴子, 再到孩子追到杆顶横杆上遇险的动画让学生观看, 并要求学生说说有什么感受, 然后让学生读课文, 说说可以用哪些词来形容孩子的处境危险或情况紧急?学生通过阅读后, 纷纷说出了词语:千钧一发、惊慌失措、提心吊胆等,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究学文, 提出自学要求:1.在千钧一发之际发生了什么情况?2.概括出船长的做法;3.想想还有没有其他办法, 你认为这些办法好吗?4.四十秒的时间长吗?为什么觉得时间太长呢?学生有的通过认真阅读课文独立思考, 有的通过小组交流, 有的向老师请教……学生的思维展开了, 发言也积极了, 体会到了船长用枪逼着儿子往水里跳的心情, 纷纷夸船长是一个机智勇敢, 做事果断的人。同时明白了很多的道理:如, 遇到危险时, 我们应该保持冷静, 不要慌张;和别人开玩笑时, 应该有度, 不要开过头了……

三、引导敢于质疑问难

疑问是思维的契机。学生身上都有一种创新潜能, 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将这些宝贵的东西表现释放出来。让学生自学、自己先尝试新知, 把看懂的地方讲给别人听, 把看不懂的地方提出来, 和老师、同学交流、探讨, 弄清疑点, 掌握新知, 从而体味到求知的愉悦和成功的艰苦, 增强自己学习的心理要求, 充分发挥创新潜能。教学《鸟的天堂》时, 采用“自学———汇报———质疑———应用”让学生通过自己阅读课本汇报看懂的知识, 然后进行质疑。有些学生提问:“天堂”是什么意思?鸟的天堂是怎么样的?为什么称它为鸟的天堂?对于这些疑难问题我让学生前后左右组合成自然组, 或全班打乱自由结合, 让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争论来达到理解。

四、发挥激励评价, 体验自信成功

课堂的教学行为会引起学生相应的教学结果, 而对结果的教学反馈则会影响着这个学生以后的行为。如果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消极的评价, 就会使学生产生失败的思想意识, 从而导致不良的结果, 压抑学生主体性发展;如果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激励的评价, 就会增强学生的自信、自强、追求成功的信心, 推动主体性的升华。教育教学的评价, 不仅在于对知识理解是否正确, 更在于评出自信, 产生激励效应, 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用热爱、平等、尊重的情感教育行为去赢得学生的喜爱和信任, 微笑的面容、激励的语言、肯定的手势、默许的眼神是沟通学生心灵激发学生兴趣最好的方法。要注视学生间的认知差异, 设计问题有层次性, 尤其要关心学困生, 变对他们的一味指责为让他们从失败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变“学会”为“会学”, 让他们从中体会到“我能行”的喜悦。教学《天鹅的故事》总结全文时, 教师就可激励学生:天鹅破冰成功了吗?有什么可贵的精神打动了你, 你学了课文后有收获吗?学生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和收获:天鹅的勇敢, 天鹅的团结, 天鹅的拼搏精神……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成功体验是增强自信心的保证,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地方, 学生在自己所擅长的领域里活动是非常投入、非常自信的。作为教师应注意发现和抓住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帮助引导学生看到自己的点滴进步, 让学生逐步形成自我肯定的概念, 享受成功的乐趣, 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五、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儿童时期是想象力表现活跃时期。儿童的想象力是他们探索活动和创新活动的基础。一切创新活动都是从创新性想象开始的。尽管学生的有些想象幼稚, 异想天开, 但教师要加以正确点拨、引导, 让他们的想象力插上创造的翅膀。教学《天鹅的故事》时, 让学生想象这位顽强的“破冰勇士”一次次俯冲破冰的情景和一大群天鹅在老天鹅顽强勇敢破冰精神的感召下一起加入破冰的情景, 不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形成想象个性, 开拓思维的空间, 使学生在思维和想象中锻炼自己成为未来社会的高素质人才。

上一篇:难忘的小学生活的小学六年级作文500字下一篇:包饺子日记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