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块教学课的形

2024-10-04

板块教学课的形(共10篇)

板块教学课的形 篇1

《渐变的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渐变”的基础知识,掌握“渐变”的表现方法,引导学生利用第一“形”,发挥想象,来创作表现“渐变”后的第二“形”,培养平面渐变构成艺术的表现力。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表演等多种形式去了解渐变,表现渐变,并能设计、绘制有趣的渐变画面。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艺术家的作品和同龄人的作品,感受并体验渐变的形具有的独特艺术魅力,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渐变的形的特征与规律,掌握渐变的表现方法。

难点:引导学生由观察渐变的形,学会合理分析。;用不同的表现方法表现渐变的形;能设计新颖、有趣的渐变的形的画面。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范作,俄罗斯套娃,重复的格子、渐变的格子作业纸各一张。

学生:水彩笔、记号笔、剪刀、彩色纸、胶棒等

教学过程:

一、观察,比较,初步感知

1、同学们看,今天老师带来了什么?它叫——俄罗斯套娃,它有什么有趣的地方?

2、(PPT展示,打开以后一层一层变小)你发现依次排列的这些娃娃有什么规律?与重复的形比较,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设问:这种变化是突然一下子达到的吗?(不是)是一种怎样的变化?给这种变化取个合适的名字吧。

出示课题《渐变的形》。

二、说说、做做,分类了解

生活中渐变的例子非常多,我们可以根据它们的特点对它们进行合理的分类。如果找出了其中的规律,还可以帮助我们今后的美术学习,指导我们创造出更多美丽的图形。同学们,与老师一齐找一找好吗?

1、分析、思考,体会大小渐的变。

像刚才的套娃那种排列的情形还有很多,(PPT出示塔、蛋糕、树叶、花朵、洋葱头等图片)大家仔细看,它们共同的地方在哪里?(师生交流:都是大小上发生了渐变)

我们可以将他们归为一类,来为它取个合适的名字吧。(生:大小渐变)

2、观察、比较,认识方向的渐变。

PPT显示“大小渐变”,出示大小渐变的树木图片

(PPT接着展示)看,这幅图片中的大树排列与刚才的比,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比较得出基本形的方向变化了。

像这样图形的方向逐渐变化也是渐变的一种形式,我们可以为它命名为——(生:方向渐变)

同座间交流:仔细想一想,在生活中,你有没有见过这种类型的渐变?(日出日落、旋转木马、钟面上的指针)

3、赏析、操作,领悟形状的渐变

(1)今天,老师还带来一段视频,请仔细看,用心记住视频中日食时太阳是怎样一步一步变化的?(教师有意念出渐变过程的“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给学生一个时间节点,帮学生有效抓住渐变过程中的某一点,记住这一时的形状特征。)

你能用简洁的线条将这种渐变画出来吗?(请两位同学板演,其他同学在老师提供的作业纸上画)

简评学生的描绘,问:原来的形是什么?渐变后它变成了什么?渐变前后的形状一样吗?这种渐变的形式与前两种又有不同,可以叫做什么?(形状的渐变)

看到这种形状发生渐变的例子,老师想到了种子发芽。你们想到了什么?(小组讨论):咱们四人小组讨论一下。待会看看哪个四人组找出的例子合适、贴切(生物进化、小鸡出壳、月的阴晴圆缺、小蝌蚪变青蛙、金蝉脱壳、毛毛虫变蝴蝶„„教师应该注意学生的回答,渐变是某一段过程,和蜕变不是一码事)

(2)有很多大师也喜欢创作这样有趣的图形,我们来看(欣赏大师作品)。

(PPT显示几幅形状渐变的图案),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它是怎样逐渐发生变化的。(师生讨论、交流)

小结并指出图案、图形的区别:像这样有装饰味的花纹或图形,称为图案。多用做纺织品、工艺美术品和建筑物的装饰,有别于图形。

4、出示色彩渐变的图例,引导学生发现渐变的第四种主要形式。

(色彩的渐变)

三、辨辨,议议,巩固新知

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渐变的主要四种形式,让我们一同总结出它们的特点吧(PPT展示四种渐变的形式)

2、考考你:看你的“火眼金睛”能否很快从下列图形中辨认出它们?(PPT显示多幅图片,请学生说说他们分别是哪种渐变形式。(介绍埃舍尔大师,欣赏埃舍尔作品)

小结:许多时候,渐变形式不会单独使用,在一幅图上可能会有几种渐变的形式综合存在。另外,渐变的形式并不止今天学的几种,还有其它,如:疏密、浓淡等„„

3、看,这位同学学习了本课,做了这么一张作业,你能为他评什么等第?(举例辨析同学作品中的优缺点),强调渐变是一个过程。

四、赏赏,学学,操作技巧

1、欣赏同龄人的奇思妙想。

2、操作小窍门

(1)PPT展示依据渐变的格子绘制渐变的图形

(2)PPT展示剪贴添画

(3)教师演示快速剪贴

五、想想、练练,构思创造

1、请你设计一组渐变的形,你打算采用渐变的哪种形式?用什么方法表现?用怎样的形状?(简单交流)

2、作业要求:

(1)绘画或制作一幅渐变的图案或一组渐变的形,注意表现出形状、大小、方向或色彩等逐渐演变的过程。

(2)可以表现自然生活中渐变的形,也可参考范例图片,进行创作。

3、作品展示、评价。

总结:同学们的作品反映出高度的智慧和技巧,老师很欣赏。渐变的形在带给我们变化美的同时,还给我们带来的不一样的秩序美(出示幻灯片),显得活泼,有个性。

六、看看,动动,开阔眼界

1、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是渐变的形,了解了渐变的几种主要形式。渐变是图案构成的一种形式,具有一种节奏美感,给人们带来一种特殊的视觉享受。它被广泛运用于广告、效果图、建筑上,看,大师们的作品。

2、欣赏《千手观音》剧照,带领学生做一做,用肢体语言实际表现方向渐变之美。

结束语:罗丹曾说过:世上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希望你们用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去发现生活中更多更美的事物,并创造出更美丽的世界。

板块教学课的形 篇2

关键词:历史,教学,形神俱备

高中历史教材几经改编, 最终由通史改为了专门史。有人认为, 这种修改会割裂历史发展的脉络。但就本人而言, 这样的修改, 是真正的活化了历史, 让历史神形俱备。作为通史, 有的仅仅是历史的形, 就是一本流水账, 是一本教科书, 学生也就变成记忆的工具, 失去历史学习的价值。而作为专门史, 在原有的历史的形的基础之上, 驾驭以历史的神。这样一来, 无论是历史的教, 还是历史的学, 都能让它变得神形兼备。那在这样的教材下, 历史该如何去组织教学呢?象过去那样灌输肯定是不符合历史的趋势了。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加高的要求, 下面本人就教学如何抓住历史的神与形, 谈一谈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一、以神导形明确目标

目前, 就新人教版来说, 三本必修教材单元主题明确, 分布合理。因此在我们的教学中, 就必须先研读单元标题与单元导言, 只有这样才能抓住每一单元的主题思想, 领会单元精神, 才能在接下来的单元教学里找准方向与目标。有了精神、有了目标, 也就有了主心骨, 就象一个完美的建筑有了神韵;就象写文章一样, 有个好的题目才能写出精彩的内容。在此基础上, 你才能有进一步发挥的空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才能做到目标明确, 不至于像过去那样深陷在历史的迷雾中, 找不着南北。

比如, 必修一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解读单元标题就可以得知本单元的主旨, 是要介绍近代列强对我们的侵略, 以及我们中国人民坚决抵制外国入侵的史实和决心。

纲举目张, 有了标题的纲线, 有了标题的神灵, 也就有了一个网罗单元知识的经纶;也就有了一盏明灯, 指引学生, 不至于在历史的海洋里迷失方向。

更重要的是, 目前的考试纲要也正是强化了这一种主题要求。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更要从此入手, 提升自身教学水平的同时, 培养好学生的能力。

二、以形补神方便记忆

在抓住了历史的神之后, 接下来的重要工作就是补充以具体的历史知识, 构建起整个单元的知识体系。在这里要注意做到几个关键词:体系、全面、精炼。

首先说说“体系”, 我们在介绍历史知识的时候一定要强调“以形补神”, 所以第一要素是构建一个单元的单元框架, 要在整个单元框架内完成历史知识的补充, 要保持框架的完整性。这样一来, 学生就能清楚地知道, 任何一个历史事件该处的位置。甚至, 在你未讲解的情况下, 他自己也能把历史知识对号入座, 提高学生的预习效果。

我还是以上面的几个单元为例, 简单的说一下。首先, 必修一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单元两条线:一、近代列强对我们的侵略。后面列举出五个侵略事件:1840—1842鸦片战争、1856—1860第二次鸦片战争、1894—1895甲午中日战争、1900—190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37—1945日军全面侵华。二、中国人民的民主革命。同样在后面列举出对应事件。旧民主主义革命:1851—1864农民阶级的太平天国运动、1911资产阶级的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学生工商界的五四运动、1921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924—1927国民大革命、1927—1936国共十年对峙、1937—1945抗日战争、1946—1949解放战争。

有了这样的框架体系, 单元知识就会一目了然, 学生在掌握时就具有了高度, 既方便了基础知识的记忆, 又能培养学生的引领能力。

再说说“全面”, 我们在教学时容易出现的一个毛病是对一些知识主观认为不重要, 总是觉得应该不会考到。其实, 作为历史这样一个人文学科, 任何一点都是有着相关的联系, 你忽视了任何一点都会造成历史的空缺。而历史的考查是不会忽略细节的。

“全面”的另一个更广阔的方面是指必修三本教材之间的联系:政治、经济、思想。我们在组织教学时应注意整合, 特别是背景与影响。这样一来, 就使学生对历史有一个更直观的认识, 也能让他们更深刻的理解历史。

第三个“精炼”, 学生在自己预习时, 一般无法做到语言组织的精炼到位。因此, 在学生做好预习工作的基础之上, 教师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用最精炼的语言进行概括提炼。去掉罗嗦冗长的废话, 用一些关键词引领历史知识, 如:结束了、促进了、加强了等等。通过提炼, 既使历史知识变得简单明了, 又减轻了学生的识记负担。

做到这三个关键词, 历史的大树就基本成型, 从枝干到末叶, 无一不在学生的掌控之中。而且,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容易参与到你的教学中来, 提高了兴趣, 增强了能力, 方便了记忆。

三、形神具备融会贯通

历史应该是丰满的, 活化的, 形神具备的。

有了单元的主题思想, 就有了单元的灵魂, 历史就是神采奕奕的, 它会自己走进你的大脑里, 让你去接受它。历史的学习也就有了真正的意义, 不再是过去简单的识记。而且, 他把历史由大化小, 学习时的目标更加具体化。不再像过去, 学生在学习时容易深陷在历史的知识泥潭中, 找不到方向。目标明确而且细化了, 学生更容易接受, 也愿意接受, 历史学习也就有了动力。

有了结构形体, 有了具体的知识体系, 历史就是活生生的, 有血有肉的。学生在学习中就有了兴趣。同时, 在潜移默化中, 掌握了知识的运用技能, 应对考试更是得心应手。

数学教学中的形与神 篇3

所谓“形”即指课堂教学活动方式,“神”指的是课堂教学内容的本质。“形”是外显的,是教学活动的外在表现,主要体现在教师与学生围绕教学内容而进行的各种活动中。它可以是教师的引导,学生的自学,小组的讨论以及练习巩固等。“神”是内在的,是教学活动的内在本质物征,主要体现在知识的发生过程、知识体系建构的过程、基本技能形成过程以及能力的提高过程中。“形”可以是字样的,即“教”的,但必须围绕着“神”进行。刚接触新课程的教师往往喜欢在教学形式上下工夫,这样课堂气氛显得活跃,学生的积极性也提高,但就是这样热热闹闹的表象,掩盖了不尽人意的教学效果,我想主要原因就是“形”脱离了“神”。“形”要为“神”服务的,这就要求教师要能把握实际教学内容,精心选取适当的活动方式,使学生在活动中真正的提高,做到“形散神不散”。

要把握好“形”与“神”的度,就要处理好双基与发展能力之间的关系。巩固双基与能力发展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巩固双基为发展能力提供条件,能力的提高又能促进双基的巩固,脱离任何一方,另一方也将不复存在。新课标倡导发展学生的能力,尤其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这种能力主要靠平时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师生共同活动而获得。这就要求教师无论在知识导入,还是知识的应用等方面,都要注意渗透实际情景、思想,让学生在这样一种环境下感受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性,从而将思维专注于这一情景中,达到发展能力的目的。倘若教师为单求课堂活泼而忽略这一点,这就是只求形,而不讲究神了。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有驾御的能力,要放得开,收得拢。在新传授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展现之后,应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通过练习来巩固探索出来的知识,使之在实际应用中发展成为能力。

此外,在热热闹闹的合作学习中,我们发现往往是那些学习成绩好、头脑反应快的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占据了中心地位,而其余人根本来不及思考,没有形成自己的思想与认识,他们在合作学习中只充当了观众和听众的角色。这样就使教学在热闹的“形”的表象中失去了“神”的精髓,也失去了合作学习的意义。合作学习应使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的学习。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互相间完成信息与资源的整合,不断地扩展和完善自我认识,而且可以学会交往,学会参与,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他人。教师只有提高合作学习的实效性,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这就要使全员参加,使小组每一位成员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获得均等的机会,才能促进合作。其次,要明确合作学习的任务,小组活动才有针对性,任务的选择必须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开放性,探索性,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思维活动才能更积极、主动。试想,如果提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让学生去进行合作学习,学生会把精力投入在这里吗?恐怕有一部分时间用于闲扯了,合作学习也就流于形式了。

最后,教师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不能做局外人,要及时规范各小组的学习行为,及时发现学生在活动中闪现的思维火花,排除在活动过程中出现的思维障碍,将学生讨论出的浅层次、表面化的东西加以引导深化。要进一步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热情,使学生获得进一步提高。

板块教学课的形 篇4

这一段时间,我每天学习《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形成性评价》这一学科,通过网上看视频、听专家的讲座等,我对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形成性评价有了新的认识:

形成性评价是对学生学习进展的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为改进教与学而进行的评价。形成性评价注重对学习过程的指导和改进,强调评价信息的及时反馈,旨在通过经常性的测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并改进教师的教学。形成性评价是整个教学活动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对于学生的学习具有诊断、反馈、激励、导向等功能。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将用它来指导我的教育教学,改变过去那单一的评价方式。下面是我学习之后的一些理解和今后的改进方法:

一、注重学生,让评价生“情”

关爱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是中学课堂学习评价的中心。教师必须注重每一位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进步,教师对学生应当给予不同的鼓励:一要赞誉优秀生;二要肯定、鼓励中等生;三要宽容激励后进生。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有丰富情感和个性的人,教师的评价语言要因人而异,贴切的评价语要客观地指出学生的长处,婉转地指出学生的不足。在评价中关爱学生的身心健康,寓情于评价之中。

二、多元评价,让评价有“爱”

语文教育评价对学生语文能力要求是多元的,它符合语文学习个性差异。“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因材施评,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优势和良好的个性。同时,语文课程中具有大量具体的带有个人情感和主观色彩的内容,阅读是一种具有强烈个性色彩的实践活动 , 不同的读者由于各人的知识背景、生活经验和体悟的角度等方面的差异,对同一个文本会产生不同的感受。教师要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意识中的“权威”角色,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在教学中摆正自己的位置,对学生多一点信心,把课堂真正的还给学生,在语文课程的评价中才能真正实践评价标准的多向性和多元化。

三、学生自我评价与教师、家长评价相结合

新课程倡导教学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家长评价以及学生和教师的互动评价等等,让家长参与评价,有利于教师和家长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不足,形成学校和家庭的合力,共同提高孩子的学业水平。

四、常换常新的评价,让评价有“趣”

常换常新的评价更能吸引学生,激励学生不懈努力。求新猎奇是学生的天性,如果学生整天面对的是一成不变的东西,那么孩子将对此失去兴趣。营造愉悦、宽松的学习气氛,给学生创造出一个认识自我、建立自信的良好空间,激发其内在发展的动力,看到自己努力的方向,产生争取进步的信心,更好地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浓厚兴趣。

五、通过培训学习,我还认识到因材施教的重要性与可操作性。

反思自己以前的教学行为,多年从事毕业班语文教学的我在在思想上不能面向全体学生,重精英而轻学困生,评价方式单一。通过本次学习我认识到自己的这种做法很错误。形成性评价的理论使我认识到教师应该是一位雕塑大师,能将每一块坯材,用自己的思想与感情将他们雕塑成一件件艺术精品。从本质上看,学生不存在好与差之分。“差生”之所以“差”,只因为他们学习上有困难,他们的潜能被种种主客观因素所束缚,而未得到充分的释放而已。只因如此,我们教师对这些所谓的“差生”更应加倍的关爱与呵护,在他们身上,要倾注更多的爱,去发现他们学习上的每一点进步,去寻找他们生活中,品行上的每一个闪光点,然后运用正确的评价机制加以充分的肯定和激励,使他们感到温暖,增强自信。进而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使“木桶上的短板”增长,提升综合力量。

总之,形成性评价的目的不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给予一个评价,而是在学习过程中给予一个“路标”,指明前进的方向。这个“路标”应该起到激励学生继续努力地作用,无论是肯定还是否定,无论是表扬还是批评,都要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形成发展、形成结果,而在形成的过程中,激励是不可缺少的。形成性评价的优势就在于“激励”二字,终结性评价难于完全发挥这个作用。学生在形成性评价中享受获取知识,发现并解决问题的愉悦,在互评及家长、教师的评价过程中得到鼓励,明确下一步自己的学习行为,并主动去调整,监控自己学习过程。通过形成性评价,发现学生的优点,从而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足之处。这样,更有助于提高师生之间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树立,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板块教学课的形 篇5

浅议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形成性评价 作者:席先杰

来源:《信息安全与技术》2012年第04期

【 摘 要 】 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学会与课程相关操作与动手能力,教学目的决定了传统总结性评价教学模式对操作与动手能力评价的不足,提出将形成性评价运用到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中,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合为一体,促进三者协调发展。

【 关键词 】 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形成性评价

A Brief Talk on Formative Assessment in Teaching Computer Disciplines

Xi Xian-jie

(Taizhou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 Computer Department ZhejiangTaizhou 318000)

【 Abstract 】 To cultivate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in operating computers is the teaching aim of computer disciplines, which determines the model of assessment.But traditional summative

assessment used in computer disciplines has some shortcomings due to its lack in assessing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So, this paper proposes that formative assessment should be applied in computer disciplines.It can effectively integrate and promote the following three aspects to develop coordinately: teaching knowledge, cultivating ability and improving quality.【 Keywords 】 computer disciplines;teaching;formative assessment引言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特别近几年来,国家大力发展了职业教

育,2007年,全国高职院校为1109所,浙江独立设置高职院校47所,几乎每所学校都在开设计算机应用专业,因此计算机应用专业己由20世纪90年代的热门专业变成了各校均在开设的普通专业,且随着职业教育不断深入和计算机专业的大量学生毕业进入社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虽然每年高职院校为社会提供大量的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但是现实情况是符合社会需求的计算机应用方面的技术应用性人才仍然短缺。这一现象表明,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脱节,高职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面临巨大的挑战,在计算专业学生能力的培养很大程度上与专业课的教学相关,如何进行合理、有效达到计算机专业课程所需要的教学效果,必须对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一定的改革,当然对计算机教学来讲教学评价是很重要的一环,有很多值得研究与探讨的。本文就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中如何进行形成性评价进行一些探讨。形成性评价的特点及在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中的意义

2.1 总结性评与形成性评价的比较

形成性评价是由斯克里文1967年在其所著《评价方法论》中提出的概念。总结性评价是以期终或者课程结束后的单独或统一一次考试的成绩来评定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能力,评价结果多以精确的分数体现。这种评价方式易使学生产生投机性,只要考试前临时抱一下佛脚,不易激发学习相应计算机专业课程的积极性,不易保持学习兴趣持久性。而且这种结果性的评定方式更助长了学生在平时学习中马马虎虎应付的思想,忽视了在大学阶断重要的学习的积累以及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不能得到充分体现,更不能适应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需要。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观察、学生自评、重点点评、学生互评、问卷调查、座谈等形式对学生在日常教学过程的学习过程、行为、态度、成果等进行的持续性评价。这是一种重过程、轻结果的评价方式。

2.2 形成性价在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中的意义

在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中采用形成性评价有利于培养学生计算机专业课程学习兴趣。因为进入高职学院的学生来讲,计算机专业课程水平不高,因为对计算机专业来讲,有很多是与程序打交道的,而程序设计就必须有一定的英语基础,所以会有一部分同学到真正的计算机专业课程学习上,就觉得自己不行,产生了不想学的思想。对于这种情况如果还是采用原来的总结性评价形式,一考定终生制,肯定达不到想要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而形成性评价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并加入自我评价、同伴评价等方法,使学生看到只要努力就会有成绩,可以重新激起学生学习相应计算机专业课程的兴趣。形成性评价可以增强自信心和学习兴趣,减少学生的学习焦虑,提高学习效果,培养学生自己动手与创新能力。运用形成性评价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形成性评价有利于促进计算机专业学习,提高学生的计算机专业能力,达到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要求与目的。计算机专业课程中的形成性形评价

3.1 评价策略的选定

(1)多样性评价策略。针对差异巨大的学生个体,进行专业课程教学中,进行教学评价时,教师的评价标准绝对不能一概而论,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应针对不同的主体而各不相同,同时也应允许不同意见观点存在。

(2)评价策略的融合性。针对同一个问题,应用计算机技术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解决方法,而模式化的、固定化的考试评价模式往往没有针对题目而提供各种方案融合学生的各种求解方法。学生只会在各种题库里找各种题型并努力寻找所谓的标准答案,而不会针对实际问题思考解决的办法。对于计算机专业课程而言,计算机专业课程的特点、计算机软件的丰富多样性等,可以针对给定项目任务,在准备进行评价时就应考虑相关的因素,将各种情况都融合在一起,不能强求统一,束缚个人视野和学生的创造能力,如网页设计制作,就可以用不同的软件Visual

studio、Dreamweaver、FrontPage等都行,这样不仅会拓宽学生的视野,也会增加学生的融合性。所以在评价中,对于只要能达到最终目地手段方法与技术都应允许存在。

3.2 评价过程的实施

形成性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改进、完善教学过程。在计算机相关专业课程中开展形成性评价,评价的方式一般来讲有几点。

3.2.1课堂评价

课堂评价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也是实施形成性评价的主阵地,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程度与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成效,在课堂评价中教师对学生的观察在形成性评价中起重要作用,教师可以观察学生单独、一对一或分组执行任务时的表现,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兴趣、学习情感、学习策略等相关学习信息有效地利用学生平时的表现给他们正确的评价,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对教学计划或教学目标做出相应的调整。

3.2.2学生的实训报告

针对计算机专业课程,课程的实训报告是教师课程传授知识在学生身上产生的结果的书面形式的对话,在学生撰写的实训报告上不仅要报告要记录或相应专业课程的学习情况,更要汇报学习内容和进展,并有能在报告中对自己的学习进度和效率效果做出相应的评价,通过撰写实训报告,学生也能及时监控自己的学习过程,发现自己的不足,并针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做出相应的调整,教师通过阅读学生的实训报告,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更有效地指导学生的学习,提高相应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

3.2.3学生自评与互评

学生的自评和相互评价在形成性评价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通过自我评价的阐述,以及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能提高鉴别判断、认识能力以及批评与自我批评能力,同时也能能够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能接受不同意见能力。如本人在进行网站导航面面设计技能训练时,先让学生对不给出学生姓名的学生作品进行讨论,对不同作品的优缺点进行讨论,然后归纳出评价一个网页的标准,本人再对学生的意见做进一步的点评和取舍,最后确定共同的评分标准。开展学生的自评和互评,能鼓励学生自学,增强责任感和培养学生间互助的精神。

3.3 形成性评价中注意事项

在素质教育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质,由外化教育变成内化自觉行动。现行的高校开展的教育,仍然存在权威本位的现象,偏重认知,这就要求我们要对教育客观规律有深层次的了解,充分认识伦理道德素质、情感素质、文化

素质的有机结合,应改变传统的道德说教,结合专业课程的教学进行辅导,让学生学到专业知识的同时也明白做人道理,即通常所说的“先做人,后做事”。结束语

经过本人计算机专业课程(.net)教学实践,发现形成评价的教学模式,充分促进了师生之间的教与学的互动,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性,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性,使教学落实到实处,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以形成性评价的教学模式为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一个新的方向。参考文献

[1] 席先杰.论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优化与整合[J].中国成人教育,2009(4):125-126.[2] 那茗,毕会英.论形成性评价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成人教育,2010(20):65.[3] 陈微.形成性评价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1(1).[4] 杨一博.大学英语课堂形成性评价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注:台州市教育规划课题;课题号(GG11076)。

板块的运动 教学设计 篇6

《板块的运动》教学设计

南县城西中学

胡丽玲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能说出世界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2、通过阅读六大板块运动与世界主要火山的分布图,进一步提高学生读图能力和析图能力。过程与方法

通过直观学习手段的展现和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大陆漂移-板块构造学说的发展过程,对学生进行科学史教育以及科学兴趣、科学方法和探究精神的培养

学情分析

上一节课同学们了解大陆漂移的基本观点,大家兴趣浓厚,大部分学生都能理解大陆漂移假说内容并用其解释海陆变迁的原因。这节课估计学生们兴致不减,应该会掌握得好。

教学重点:板块构造学说,六大板块的名称和范围。

教学难点: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世界主要山系和火山、地震的分布和成因。教学过程:

活动1 【导入】活动一 视频导入

1、播放《火山、地震喷发视频资料》;

2、教师提问:同学们从这段视频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3、教师提问:为什么地球上会发生火山、地震?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一问题。

活动2 【自主学习】

(一)学生阅读教材,自主学习,完成下列自主学习题。

1、认真读图(图见《学案》)观察全球分为________大板块,记住它们的名称。板块名称:

A.________板块B.________板块C.________板块D.________板块

E、________板块F.________板块

2、六大板块中几乎完全位于海洋的板块是_________板块,世界上最大的半岛________半岛、印度半岛和世界上最小的大陆_______大陆都属于_________ 板块。

3、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①地球表层由____

拼合而成。②各板块处在不断_____ 着。③板块内部地壳比较________,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_____,多火山、地震。

4、在板块的交界处,两个板块发生________,会形成裂谷或海洋,两个板块发生______,在陆地上会形成山脉。

5、地球上的火山、地震都集中分布在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球上两大火山地震带是__________ 地带和___________地带。

二)学生汇报自主学习情况,指名上台展示。

(三)教师强调学生易犯错的知识点和本课的重点知识:

1、印度洋板块包括哪三块陆地。

2、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

活动3【探究一】

一、板块运动产生的地表现象 步聚:

1、以小组为单位,拿出一张厚纸中间对折,把它当作两块板块。

2、每组派出两位代表,各抓住纸的两端先使劲往内挤,再使劲往外拉,各出现什么情况?

3、想想当板块发生碰撞挤压和张裂运动时地表会产生什么现象?

活动4【探究二】

二、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解决相关地理问题 1、探究课本P43活动题.(1)红海为什么在不断扩张?

(2)地中海为什么在不断缩小?

(3)喜马拉雅山脉是怎样形成的?

2、观察P42图2.23

1、在图上用笔描出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

2、说说世界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有什么样的关系?

3、从世界行政区图上找到中国、日本、英国,再对照P42图2.23说说它们是否都多火山、地震呢?为什么?

活动5【防震减灾安全知识宣传】

1、师问:虽然地震、火山和下雨、打雷一样是自然现象,但科学家们目前还不能像预报天气预报一样准确地判断出哪天哪里会发生地震、火山,那如果地震来了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2、学生自由谈论自己了解到的一些防震减灾安全知识。

活动6【我的疑问】

1、同学们还有什么没弄明白的吗?学生说疑惑

2、教师质疑:魏格纳在大陆漂移学说里只说到大陆在漂移,并没讲为什么会漂移,同学们现在谁能解释大陆漂移的原因呢?(板块的运动)

活动7【归纳整理】

1、这节课的课题是什么?

2、从知识上我记住了哪些?我学会了哪些技能?

活动8【课堂自测】

一、选择题

1.世界上的火山和地震,大多发生在()

A.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

B.地壳比较稳定的地带 C.地球上有山脉分布的地带

D.地球上有高原分布的地带 2.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多地震的国家有()

A.加拿大

B.美国

C.俄罗斯

D.日本

3.环太平洋地带是世界上火山和地震集中的地带,与这个火山——地震带形成无关的板块有[

] A.非洲板块

B.美洲板块 C.南极洲板块

D.印度洋板块

4.促使阿尔卑斯山脉隆起成山的两个相互碰撞的板块是[

] A.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

B.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 C.亚洲板块和欧洲板块

D.美洲板块和亚洲板块 5.我国是多地震的国家,原因是()

A.我国地处地壳活动比较活跃的地带

B.我国位于两大地震带之间 C.我国地形多山

D.我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

(二)非选择题

读图2.2-7,图见《学案》)回答:

(1)请将字母A(环太平洋沿岸的火山地震带)和B(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填注在图相应的位置上。

(2)环太平洋沿岸的火山地震带位于太平洋板块、_______ 板块、_______

板块、_______板块、_______ 板块的接触地带。

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形成性评价 篇7

一、写作素材收集记录表

写作素材是写好作文的基础。笔者要求学生注意收集、积累课内外所学的好词、好句、好文章。为了督促学生有效完成写作素材的收集任务, 笔者设计了写作素材收集记录表, 由学生填写。

表中“内容”栏要求学生摘录课堂上所学到的, 课外阅读中遇到的好词、好句、好段落、好文章等;“掌握情况”栏主要用于学生自评, 用A、B、C、D四个等级来评定 (A.好B.较好C.尚可D.欠佳) 。写作素材收集记录表使学生养成了平时注意收集、整理、分类、归纳所学的精彩词、句子、文章的良好习惯。通过多记、多背佳句、范文, 使他们写作文得心应手, 语言得体规范, 从而极大地调动学生英语写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二、读书笔记

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档次, 笔者鼓励学生课外大量阅读, 要求他们写读书笔记、读书报告或读后感, 并建立阅读档案。这样, 学生不是为了读书而读书, 而是通过阅读学会思考问题, 进而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三、自评、互评与教师评价

1. 学生自评

自我评价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学习负责的态度, 并能帮助学生反思学习进程, 提高学习能力。实施自我评价的前提是教师必须给予充分的指导, 使学生懂得如何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自我鉴赏。在写作后教师首先对范文从篇章结构、内容要点、句法、词法、逻辑连贯、标点、书写等方面进行分析, 为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提供示范。然后学生对自己的文章进行自评, 并填好下面的自评表。

2. 教师反馈

学生把文章和自我评价表一起上交, 由教师对学生的自我评价写出意见后再发还给学生。

3. 同学互评

同学互评是根据合作学习理论来开展的。该理论认为在合作、竞争和个人三种学习情景中, 合作学习是最有效的一种学习情景。通过同学互评, 学生能够逐渐将在互相评价中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迁移到自己的写作中。在同学互评中笔者采取如下的课堂教学步骤。

(1) 点拨方法

教师根据写作内容和文体的不同确定评价的侧重点并加以示范。如, 应用文要兼顾格式, 看图写话要抓住每一幅图的要点, 说明文要强调说明的条理等等, 并统一批改符号如下:

V—语态错误T—时态错误Vf—动词形式

W—用词不当SV—主谓一致Wo—语序错误

Sp—拼写错误Sn—句法错误Co—逻辑衔接不当

(2) 小组讨论

写作水平相近的学生组成4人小组, 小组成员先轮流阅读批改每一位同伴的作文, 然后总结本组作文的优点和存在的普遍问题, 讨论改进的办法并填好互评表。在此过程中, 教师来回走动, 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建议, 对不足之处加以引导和启发。

(3) 反馈重写

每位学生根据同伴的评价重新修改文章并在第二天上交, 教师检测评价的结果。

四、写作档案

1. 档案的定义及作用

写作档案是展示每个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所做的努力、取得的进步以及反馈学习成果的一个集合体。通常, 它以文件夹的形式收藏每个学生具有代表性的学习成果和反思报告。通过建立学习档案夹, 可督促学生经常检查反思自己的作品, 在自主选出自己较满意的作品的过程中, 反思学习方法和学习成果, 培养学习的自主性和自信心。因此, 写作档案就成为观察学生学习成果和学习进步过程的窗口。

通过建立写作档案, 学生从仿写、缩写、改写、控制写作到开放写作, 循序渐进, 逐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与写作技巧。随着写作过程的逐步深入, 学生可以独立或合作选出自己的最佳作品, 通过小组讨论并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反思, 最后充满信心地将其展示给其他学生。

2. 写作档案的内容

(1) 新课程开始时反映学生写作基础的材料。

(2) 学期写作目标。

(3) 写作素材收集记录袋。

(4) 书面作文的样本。 (通常由学生自己决定, 收入自认为最满意的作品。)

(5) 教师和家长对学生写作情况的观察评语。

(6) 平时作文测验记录。 (由教师评分或在教师指导下同学评分、给出评语, 或自己写评语。)

(7) 作品集锦。 (如日记、通知、随笔、信件、贺卡、报告、调查、小论文、说明文或故事等。)

(8) 多媒体制作与展示, 如调查结果展示、专题报告或网页设计等。

(9) 学生对自己的写作态度, 写作方法、技巧与写作效果的反思与评价。

对档案袋的评价由学生本人、同学、教师、家长共同参与, 这就体现了教育过程的民主化、人性化, 其内容如下:

试论职中语文教学的形成性评价 篇8

关键词:职中语文教学;自我评价;考核制度

中图分类号:G6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08)02-0066-02

人类生活多姿多彩,学生个性各有千秋,教育教学的结果不是生产同一模式的东西,而是培养各有所长的建设者。在这个思想指导下,职中语文教学测试就不应是呆板单调的、统一标准的,因为语文素质本身也不是简单地能用数字量化得了的。

职中学生探求的是“有趣”、“有用”的语文知识,在生活、学习中和他们身心发展特点有关的话题、作品就进入了他们言语内容当前视野,成为他们“学习”的兴奋剂,不管是鱼龙混杂,或文质兼美,他们照单全收。一切与此有悖的事物观念自然隐为背景视野。头脑喜欢生动形象、富有赋予情意的艺术体文章。其实,这并不难理解,同为华人圈的新加坡,听得懂各类新闻,能与别人交谈、讨论问题,读得懂“新闻、演讲、报章、有关刊物和文学作品”,能够写“书信、求职信、简单启事、公函、私函”,能够写200~500字的命题作文,是新加坡中学华文课程的教学目标。日本高中国语《学习要领》中明确规定“培养学生正确的说话、写作等应用于社会生活的语言能力……,国语综合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为目的,改变现行以阅读理解文章作品为中心的学习方法,强调以近代的各类文章为载体,加强语言活动,培养表现能力和喜爱读书的态度”。

而我国普教情节严重,我国教育强调“掌握学习”,即强调每个学生都有能力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在进一步学习以前都必须对已学过的知识全部掌握。而职中大部分学生的成就动机属避免失败型,成功意味着获得他人赞许,赢得自尊感与价值感,失败则意味着他们的丧失。在这种情形下,教师应注意多给学生提供成功机会,并鼓励他们依靠自身努力赢得成功。同时,教师和家长要帮助学生设立适宜的目标。目标要具有激励作用,不应给学生心理带来过大压力。在评价方法上要提倡学生将自我评价与教师测验相结合。经常性地检讨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得失,为自己加油,学生就能不断发现自身的进步,体会到学习的价值,产生进一步的学习动力。

从调查结果看,对于职中语文考试,学生的态度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部分学生有高焦虑倾向。2.30%左右的学生对考试成败无感觉,考试的动力消失。因此,职中语文考试未能达到它应有的效果,对学生语文学习所起的作用未能很好地发挥出来。

要使考试的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尤其对激发、维持学生学习动机产生影响,除了提倡掌握学习,对学生多行鼓励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更多地采用形成性测验(评价)。“形成性测验是指在教学初始与教学期间,为了查明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写作才能水平以及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所取得的进步与存在的问题,以便设计适当的教学环境来提高学习质量的测量工具”,也称检查性测验。“形成性测验在新的教育测评系统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与意义”,主要目的不在于区分学生的优良程度,不重视对学生“优劣”进行分等比较、签定,而重点为师生双方反馈信息,然后“根据多次测分的进步进行比较,可以得出学生变化或成长的指标,用以评价学生的进步及教学计划和教学程序的效果”。“由于它既能诊断学生学习上的困难,又能评价学生的进步,故又被称为诊断——进步评定”。形成性评价常采用学生自评或互评的方式,因此能够消除学生对测验的恐惧,消除可能对其自尊心威胁的担忧,更有利于他们学习状况的诊断和补救。可以说,这是一种与发展性目标相适应的最好的发展性评价体系。

建立这种形成性评价制度应注意:

一、目标合理,教会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学生的目标取向主要来自两个方面:自我和他人的设定。学生自设的目标是自己希望能够达到的目标,不影响他人对其的评价与态度,所以失败了也不会产生太大心理压力。他人(父母、教师)的要求,成功了意味着获得他人赞许,赢得自尊感与价值感;失败则意味着它们的丧失,因而对自尊有较大威胁。教师应注意多给学生提供成功机会,并鼓励他们依靠自身努力赢得成功。同时,教师和家长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自我目标,帮助设立适宜的目标。在评价方法上要提倡学生将自我评价与教学测试相结合。因为经常性地检讨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得失,为自己加油,学生就能不断发现自身的进步,体会到学习的价值,产生进一步的学习动力。如教学应用文“会议记录”,教学流程可以设计为:教师提出思考题→学生自学→个别回答(教师评分)→教师点拔→研讨例文→教师提出班会议题→学习小组(四人左右)讨论拟定发言内容→小组发言,全班做记录,教师依据小组发言评分→学生完成会议记录的写作→互评(修改、写评语、评分)→小组推崇代表作总结发言(教师评分)→上交作业,教师检查。学生发现自己也有能力评改别人的作业,非常兴奋,而且很认真。要注意的是,教师要指导学生从哪些方面评改,如何写评语等。

二、全方位、“过程性”的考核制度

语文素质的提高是日积月累的,不断实践、活动的结果。要扎扎实实为学生打好语文底子,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考试是免不了的,加之语文素质具有综合性特点,所以考试也应是全方位的,不仅体现在“听、说、读、写”的相关考核,也包括了笔记、作业、文章、演讲、上课发言次数与质量等等,让学生在考试中进步,切实提高职中语文教学的实用性,使之能真正面向社会,终身受益。如将全期语文考核分别为几块:课堂讨论、发言30%,作业20%,纪律10%,课外活动(如文学社、通讯社)10%、半期15%、期末25%。

三、多层次、多样化的测验方式

职中语文测试方法也可采用各种形式。例如:学分制,在掌握基础能力的前提下,允许学生各展所长,通过开设选修课,组织实践活动、办讲座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允许学生选择他擅长的项目进行考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发挥潜能。可以采用不同形式的测试:单一型测试,激励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多角度测试,培养思维的敏捷性;专题性测试,激发思维的趣味性。以情境口语教学为例,如教学“活跃气氛”要用先学后教的方法,可以设计三轮测试:一是就文中的例子设问,学生解答(视情况加1~2分);一是解答习题(加1~2分);一是设计情境(加1~3分),解答(加1~2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即时评分、记录、鼓励,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语文与生活的广泛联系,值得引起职中语文教学的重视,如果积极探索,采用灵活的考核评价方式,可以走出一条适合职中语文教学的光明之路。

【参考文献】

[1]韦志成主编,佟士凡著.语文学习论[M].广西教育出版社,1993.

[2]邵瑞珍.教育心理学(修订版)[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3]王真东.论对职业学校学生社会性动机的诱导[J].教育评论.

[4]赵亚夫译.日本最新国语学习指导(纲要)[J].中学语文教学,2000.

“板块式教学模式”学习 篇9

1板块式教学设计前提:能深入钻研教材,将教材读“薄”,进行有效提炼。善于从多角度地发现文本的特点,以及教学“点”的内容,然后将这些“点”串联起来,有主次地运用到课堂上。

2板块式教学模式的外部特征:教学结构清晰,操作性强;

板块式教学模式的内部特征:能使教学内容优化。

3板块教学特点:(1)理性地推进,一步一步向前走;

(2)教学内容构成完整的教学板块,一块一块地落实(内容清晰);

4板块式教学设计能有力地提高教师处理教材的水平。

(1)精心研读教材;

(2)优化整合课文内容;

(3)提炼教学板块。

5“板块式设计与安排”切忌千“课”一面,呆板和机械。

余映朝板块式教学安排例举如下:

1《纪念白求恩》:通读一篇;精讲一段;背诵一段。

2《我愿意是急流》:美美地听;美美地读;美美地品;美美地说。3《口技》:诵读-----品读-----积累。

4《七颗钻石》:让我们来到演播厅;让我们畅游智慧泉;让我们进入创作室。

5《夏天也是好天气》:

(1)告诉大家------读妙文;

(2)提醒自己------寻雅词;

(3)评说课文------品奇字;

(4)表现生活------用美句。

6《再塑生命》:浏览---感悟----精读----积累。

7《春》:理解一篇---突破一点----记诵一段。

板块式教学设计思路的教学设计 篇10

示例:余映潮关于《狼》的教学设计 预习要求:

①对照注释理解课文,读课文,理解语文的批注。②从语言理解的角度,每人就“„„写出了„„”、“„„表现了„„”准备说一句话。教学环节如下:

一、教学铺垫(3分钟左右)1.导入。

2.抢答(检查预习)——作者,体裁,形象,层次„„

二、读——读准字音。(5分钟左右)1.同学们齐读课文,老师听音。2.请同学们注意如下字词的读音。缀

三、读——读懂词意。(6分钟左右)1.同学们读课文,读注释。

2.请同学们向老师自由提问,看还有哪些字词不认识,哪些字词的意思弄不懂。3.教师强调如下字词。(重点在第四段)①指出用法:止()犬()洞()隧()②理解词意:去()股()盖()耳()

③理解词意:少时()顷刻()变诈()几何()

④辨析词意:目似瞑意暇甚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

恐前后受其敌盖以诱敌

四、读——读顺句子。(6分钟左右)

1.同学们杂然地习读课文,要求做到不掉字,不换字,不倒字,不多字,不“哽”字。2.教师重点辅导两个句子的读法。①两狼之并驱如故。②其一犬坐于前。

五、读一一读懂故事。(14分钟左右)

1.全班同学分段朗读课文,每读一段之后,一个同学读课文中的编者已写好的评点。同学们从屠户的角度、从情节的角度理解课文内容。2.全班同学再分段朗读课文,每读一段之后,一个同学读自己写的课文评点。同学们从“狼”的角度理解课文内容。

3.同学们继续分段朗读课文,每读一段之后,老师自说对课文的评点。引导同学们从“语言表达”的角度理解课文内容。

如此读读评评、评评读读,三读三评,形成的内容如下: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品评一:写屠夫遇狼,点明时间、地点和矛盾的双方。这是故事的开端。品评二:文章开门见山,写两狼追一人,揭示险恶的情境,扣人心弦。

品评三:文章言简意赅,开门见山,记叙的要素交代清楚,渲染出令人紧张的气氛。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品评一:写屠夫俱粮,表现屠夫的迁就退让和狼的凶恶贪婪。这是故事的发展。

品评二:狼得骨而不止,使人感到屠夫面临巨大危险;后狼止而前狼又至,屠夫随时有受到攻击的可能。

品评三:描写细腻、生动,投、复投一表现屠夫一再退让;“并驱如故”——不仅表现了狼的贪得无厌,而且表现狼懂得配合作战。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放,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品评一:写屠夫御狼,表现屠夫的果断抉择和狼的不甘罢休。这是故事的进一步发展。品评二:狼穷追不舍,屠夫在情急之中迅速占据有利地势,人与狼形成紧张的对峙局面。品评三:恐,顾,奔,倚,弛,持——一连串的动词写出了屠夫在紧张险恶的环境中还能保持清醒的头脑,设法与恶狼斗。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大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只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品评一:写屠夫杀狼,表现屠夫的勇敢警觉和狼的狡诈阴险。这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局。品评二:狼的一走一留,“一狼洞其中”,将危险性渲染到了极点,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直到禽兽“顷刻两毙”,读者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品评三:“一狼径去,一狼犬坐于前”--表现狼另有图谋和牵制屠夫;“意将隧入以攻其后”——表现狼迂回包抄的狠毒。“数刀毙之”、“亦毙之”充分表现了屠户的勇敢果断。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品评一:作者发表评论,点明故事的主题。此为第二部分。

品评二:结尾仅20字,从实到虚,将主题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寓意丰富而深刻。

品评三:人有狼没有的智慧、勇气和力量。对狼一样阴险狡诈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不能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能取得胜利。

六、读——品读意味。(8分钟左右)

1.讨论题:怎样理解课文语言简洁生动的特点。

2.每个同学以“„„表现了„„”或“„„写出了„„”说一句品析课文语言的话。3.同学们发言的主要内容有:

晚:说明当时已是路上无人,屠户处于无援境地。途中:写出了特定的环境和地点。

缀行甚远:写出了狼紧跟人的时间之长,距离之远,写出了狼的险恶用心,也写出了狼对屠户的力量还不知底细,还在进行观察,这初步表现出狼的狡诈。

一屠、两狼:对比,屠户单独一人,狼是两只,写出了屠户身处险境。

投以骨:与前文相照应,又为故事的发展起了推动波澜的作用,也写出了屠户在想办法摆脱险境。

投,复投:表现屠夫一再退让。

仍从:写狼的贪婪,狼的胆子越来越大,得寸进尺,步步紧追。

后狠止而前狼又至:甩不掉狼,形势紧迫,屠户面临受到攻击的巨大危险。

并驱如故:表现狼的贪得无厌,也表现狼知道配合作战。在这个时候,屠户的险境丝毫没有改变,反而更加危险,屠户好像到了山穷水尽、无路可走的地步。

窘、恐:写屠户的心理;也写屠户更加陷入困境,气氛更加紧张;还写屠户已在重新考虑自救的方法。

恐,顾,奔,倚,弛,持:一连串的动词传神地写出了屠夫的心理、动作和神态,写出了他在紧张险恶的环境中还能保持清醒的头脑,抢占有利地势,准备与狼搏斗。同时让故事情节稍稍得到舒缓。

弛担持刀:写屠户准备奋起搏击。

敢眈相向:写出了狼眼光的凶残与贪婪,写出了两狼伺机进攻、双方处于决一死战的相持阶段,气氛异常紧张,动人心魄。一狼径去:“径”字用得巧妙,留下了悬念,为写狼的狡诈埋下了伏笔。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这又是一个悬念,狼的表现简直令人不可思议。仅12个字便淋漓尽致地刻画了狼制造假像、伪装悠闲的神态。狼装着若无其事的样子,实际上是在实施阴谋。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写屠户机警果敢,不失时机,迅速出击。转视:把惊心动魄的情景展现在眼前,把情节推向高潮。

一狼洞其中:将危险性渲染到了极点,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原来“一狼径去”是为了前后夹击。直到禽兽“顷刻两毙”,文章中的悬念才得到了圆满的解决。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写屠夫的醒悟,更写狼的狡黠。教育人对狼一样的人一定要提高警惕。

结尾:卒章显其志。„„

4.教师就最为重要、最为精彩的内容小结,学生记录:

课文语言简洁生动。如开头20字,写出了故事的时、地、人、环境,渲染出了紧张的气氛;又如结尾20字,点出主题,寓意深刻。中间100多字,写出了一个波澜起伏、扣人心弦的故事。凡写人、狼的动作神情之处,无不表现人、狼的性格特点。文章正是通过一连串简炼生动的描写,把狼的“变诈”、屠夫的机智,表现得淋漓尽致。

七、读——演读情境。(3分钟左右)

1.师或生试用湖北评书或者读故事的语调朗读课文。

2、课堂小结,完成板书:狼

黠一一笑

从文言文教学的角度看,这是一个全新的设计。

新意之一:没有串讲,没有翻译,有的只是:朗读。所谓“教学千法读为本”,是指出声的诵读。“读懂词意——读顺句子——读评故事——品读意味”的教程既表现了教者思路的科学严密,更表现了教者是真正地在用朗读的方法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意蕴。

新意之二:没有分解,没有切割,有的只是:评点。

读读评评、评评读读,三读三评”是本教例最有特色最有创意的闪光点。师与生融为一体,用“多角度反复”的方法评点课文,阅读视点的变化引来了课文的三维的立体的动感。这既是优美的教法,也暗含着学法的熏陶。

新意之三:没有大段的讲解,没有滔滔的分析,有的只是:品味。

每个同学以“„„表现了„„”或“„„写出了„„”说一句品析课文语言的话——这个有力的教学问题引发出学生对课文每一个细节的咀嚼品析,学生在此时是学习的主人,学生在此时也酝酿了教学的高潮。

上一篇:美丽的雨天作文下一篇:初中生该不该带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