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板块上市公司

2024-07-25

传媒板块上市公司(通用4篇)

传媒板块上市公司 篇1

2009年7月, 国务院通过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 这标志着文化产业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性产业。在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消费升级的双重影响下, 传媒娱乐板块势必将在资本市场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文拟在简单介绍传媒娱乐板块上市公司的基础上, 依据该板块上市公司披露的2010年报中的财务指标, 从五个方面进一步分别分析该板块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

一、传媒娱乐板块上市公司简介

一般而言, 我国沪深两市传媒娱乐板块划分依据大体上与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规定的传播与文化产业分类是一致的。根据中国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 传播与文化产业主要分为出版业、声像业、广播电影电视业、艺术业、信息传播服务业、其他传播和文化产业等六大类。目前, 我国沪深两市传媒娱乐板块上市公司共有23家, 截至本文截稿时 (2011年4月6日) , 其中已对外披露2010年报的共有12家公司, 这些公司具体情况见表1。

二、传媒娱乐板块上市公司2010年报财务指标

本文所采用的上市公司数据来自华泰联合证券提供的股票网上系统 (通达信行情) 、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网站等。下面将分别从五个方面分析传媒娱乐板块上市公司2010年的经营情况, 即盈利能力、成长能力、偿还能力、现金流动性和营运能力五个角度。本文接下来分析12家上市公司经营情况采用的数据, 见表2。

三、对传媒娱乐板块上市公司2010年报的具体分析

下面, 本文将依据表2中的财务指标, 分别分析传媒娱乐板块上市公司2010年的经营情况。目前, 我国证监会发行审核委员会在筛选首发股票上市公司资格时比较重视两方面, 即申报公司的盈利能力和成长能力。所以, 本文优先分析传媒娱乐板块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和成长能力。

(一) 盈利能力分析

本文认为, 净资产收益率和主营业务利润率用来分析公司获利能力比较适宜。因为净资产收益率弥补了每股税后利润指标的不足, 可衡量公司对股东投入资本的利用效率;主营业务利润率体现了企业经营活动最基本的获利能力, 没有足够大的主营业务利润率就无法形成企业的最终利润。

由表2可以看出, 尽管七家公司 (博瑞传播、*ST鑫新、奥飞动漫、华谊兄弟、华闻传媒、皖新传媒、时代出版) 的净资产收益率超过了平均值9.21, 五家公司 (华策影视、博瑞传播、天舟文化、华谊兄弟、华闻传媒) 的主营业务利润率超过了平均值16.56, 但是实际上只有三家公司 (博瑞传播、华谊兄弟、华闻传媒) 的净资产收益率和主营业务利润率同时超过了平均值。这说明, 从股东角度出发, 能够依靠自身的主营业务盈利、业绩优良的传媒娱乐板块公司只占25%。

(二) 成长能力分析

净利润表明了企业经营的最终成果, 净利润的多少与企业经营效益的变化是同向的, 净利润增长率属于衡量公司是否具有高成长性的重要指标。

数据统计后发现, 三家公司 (*ST传媒、华谊兄弟、华策影视、天舟文化、华闻传媒) 的净利润增长率超过了平均值40.12。净利润增长率排在第一位的*ST传媒更是高达104.79%, 是平均值的2.61倍。*ST传媒净利润增长率如此之高, 是因为其2009年净利润为-13465.67万元, 2010年净利润646.13万元, 实现扭亏为盈。而且, 该公司2010年的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是-14.76%, 这些说明净利润增长率指标适合盈利公司的成长性分析, 不适合亏损公司。因此, 实际上只有四家公司 (华谊兄弟、华策影视、天舟文化、华闻传媒) 的成长性较好。

(三) 偿还能力分析

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分别解释公司的短期和长期负债偿还能力。流动比率越大说明公司偿还短期负债越容易, 而资产负债率越小越能说明公司的长期负债偿还能力越强。

价值投资的鼻祖格雷厄姆很重视流动比率这一指标, 在《聪明的投资人》一书中他为防御型投资者推荐的选股标准要求“企业需具有强劲的财务状况”, 即流动资产应至少为流动负债的两倍。但是, 很多具有持续性竞争优势的公司, 其流动比率都小于1, 比如可口可乐公司2006-2008年的流动比率分别为0.95、0.92、0.94, 均小于1。因此, 如果企业盈利能力极强, 其流动比率稍低也无妨。但是, 如果市场整体低迷, 比如金融危机时期, 流动比率可以说明陷入暂时困境的公司是否有足够的财力度过难关。考虑到2010年属于继续应对金融危机的一年, 借助流动比率分析企业偿债能力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华策影视流动比率高达51.07, 位居首位, 共有三家上市公司 (华策影视、天舟文化、华谊嘉信) 的流动比率超过平均值8.76。但是, 四家上市公司 (华闻传媒、博瑞传播、*ST鑫新、*ST传媒) 的流动比率却小于2, *ST传媒的流动比率更是低至0.66。如果分析长期负债偿还能力, 资产负债率超过平均值27.87的只有三家上市公司 (*ST传媒、*ST鑫新、华闻传媒) 。综合考虑流动比率和资产负债率, 传媒娱乐板块公司的偿还能力总体不错, 只有三家 (*ST传媒、*ST鑫新、华闻传媒) 财力相对较弱。考虑到2011年贷款加息的金融环境, 这三家公司2011年的财务压力将进一步提升。

(四) 现金流动性分析

净利润现金含量是指公司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的比值。该指标考察现金流动性的强弱, 一般应以等于或大于1为宜。对于盈利公司而言, 该指标越大越好;对亏损公司而言, 由于净利润是负数, 该指标越小越好。

这十二家公司2010年的净利润均为正值, 从理论上来说, 该指标越高越好。统计后发现, 净利润现金含量超过平均值4.95共有三家公司 (天舟文化、华策影视、华谊嘉信) ;指标处于1-4.95之间的也有三家公司 (皖新传媒、时代出版、华闻传媒) ;指标出现负值的也是三家公司 (*ST鑫新、华谊兄弟、*ST传媒) 。指标为负值的3家公司中实际上只有*ST传媒的2010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为负值。华谊兄弟和*ST鑫新公司2010年现金净流量为负值的主要原因均是由于投资活动的现金净流量大大超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

(五) 营运能力分析

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属于衡量公司资产管理能力或营运能力的重要指标, 这是因为公司的应收账款、存货在流动资产中均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统计发现, 三家公司 (天威视讯、华闻传媒、博瑞传播) 的应收账款周转率超过平均值21.93。但是, 只有一家公司 (天威视讯) 的存货周转率超过平均值13.53, 它的指标值为49.40。同时, 包括六家公司 (博瑞传播、*ST传媒、皖新传媒、华闻传媒、华谊嘉信、天舟文化) 在内的存货周转率处于8.51-9.53之间。综合两个指标, 传媒娱乐板块公司的应收账款和存货的周转能力提升空间很大。

传媒板块上市公司 篇2

11月6日, 第13届四川电视节在成都开幕, 北京捷成世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携旗下全资子公司中视精彩、东阳瑞吉祥, 及参股公司华视网聚、星纪元、广西影捷等五家影视传媒公司以“影视巨舰”的体量和规模亮相, 宣告捷成股份影视传媒板块启航。

以信息化和音视频技术起家的上市公司北京捷成世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捷成股份) , 通过并购、参股等形式, 在近两年迅速构建起了一个庞大的影视传媒板块。前不久披露的捷成股份三季度财报显示, 捷成股份三季度业绩同比增长近210%, 投资收益较上年同期增长了682.05%。此次四川电视节的亮相, 是捷成该支影视生力军、巨型舰队的第一次隆重出场。在捷成股份影视传媒板块联合发布会上, 捷成股份董事长徐子泉、副董事长薛俊峰携旗下五大公司总裁集体现身。发布会开始, 薛俊峰代表捷成股份发言, 表示捷成股份通过多年积累, 从影视制作、版权交易到节目运营, 已形成一个全新、完整的产业链。捷成传媒集团由中视精彩、瑞吉祥两家全资公司, 和华视网聚、星纪元、广西影捷三家参股公司组成, 去年总营业额达16亿之多。这个板块今年总营收将有望超过16亿元, 电视剧产量将达到800集, 版权节目4万小时。

捷成旗下五大影视公司的代表分别上台, 为大家推介各自正在打造和即将打造的重量级作品。华视网聚介绍了该公司由海量数字内容矩阵、全产业媒体分销集群、全媒体终端交互式覆盖组成的一体化的运营模式, 构建了基于版权资源结构化控制的上中下游全产业融合式服务的数字版权产业生态。目前, 华视网聚已累积4万余小时的影视、动漫、综艺、教育等节目版权内容, 覆盖全媒体终端, 是国内领先的数字化全内容集中服务提供商。2015年要达到40%~50%的院线电影市场规模, 30%的卫视黄金档电视剧规模, 及40%国内卫视同步动画规模, 同时也要做数字发行模式的倡导者。中视精彩推介了该公司已经拍摄和正在制作中的民国爱情虐心剧《恋恋阙歌》和《打珠帘》。东阳瑞吉祥影视公司介绍了年底即将开拍的《蛮荒记》。星纪元公司推介了话题剧《淘气爷孙》、“特种兵”系列续集《特种兵之霹雳火》、《陆军一号》、《绝地枪王之松花江上的枪声》、《玉海棠》等正在紧张拍摄与后期制作的项目。广西影捷公司则重点推介了刚刚在第11届中美电影节上获得“反法西斯胜利七十周年优秀主题电视剧”与“金天使”奖的新剧《暗战危城》。

电力板块上市公司因子分析 篇3

一、样本及财务比率指标选择

根据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 本文选择2006年沪深股市电力上市公司年报数据, 原始数据来自中国上市公司资讯网, 指标数据处理使用EXCEL2003, 因子分析使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17.0。

二、实证结果分析

将上述上市公司2006年年报数据代入, 用SPSS17.0因子分析模块进行分析, Kaiser-Meyer-Olkin度量值为0.512 (大于0.5) , 表明所选样本可以进行因子分析。得出可以用Y1、Y2、Y3、Y4四个因子时, 变量的共同度对绝大多数的变量都比较高, 结果显示前四个因子方差占总方差的比例达到74.627%。因此来进行解释:

以上 (1) (2) (3) (4) 因子是所选财务比率指标的线性组合。从线性组合中变量的系数中权重较大的可以定性地分析各个因子。因子在销售净利率、总资产收益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的系数远大于其他变量, 表明是反映盈利能力的因子;因子在总资产周转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的系数较大, 表明是反映经营能力的指标;因子在资产负债比率、主营业务增长率、利润增长率的系数较大, 表明是反映偿债能力的因子;因子在净利润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的系数远大于其他变量, 表明是反映增长能力的因子。

三、结论

本文利用因子分析法对电力板块上市公司进行了分析。利用降维处理得到的信息, 投资者可以对单一的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 也能够让企业管理者对自身状况和行业位置进行科学合理判断, 改善企业的经营状况。

参考文献

[1]周建国, 等.电力上市公司综合实力的熵评价[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 2004, (3) .

[2]朱顺泉, 张尧庭.改进的主成分分析在公司财务评价中的应用[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3, (25) .

两岸上市公司旅游板块的比较研究 篇4

伴随着旅游业和资本市场的迅猛发展, 越来越多的旅游企业通过发行股票进行融资扩张和品牌宣传, 旅游板块成为新的投资热点。本文针对当前两岸交流逐渐深入的形势, 通过对大陆、台湾上市公司旅游板块进行比较研究, 有助于增进两岸旅游业的交流合作。

1 旅游板块在股市中的整体概况

1.1 行业划分

由于两岸证券市场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不同, 上市公司行业划分存在较大差异。行业分类标准通常被划分为两种类型:管理型——大陆、投资型——台湾, 分别用于政府宏观经济管理统计和证券投资活动[1]。相比之下, 投资型能更好地为投资者评价上市公司投资价值、进行证券投资活动提供方便。2001年中国证监会制订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规定:沪深两市以上市公司业务收入比重为分类标准, 由证券交易所根据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合并报表数据, 对上市公司进行分类, 其中旅游板块归属于K社会服务业, 包括K30餐饮业、K32旅馆业、K34旅游业三类。目前台湾证券市场将上市公司分为20种产业类, 台湾证券交易所的观光类上市公司通常以27**为代码, 而证券柜台买卖中心的观光类上柜公司则以57**为代码。

1.2 上市公司数量

1.2.1 大陆

受产业结构现状的限制, 内地上市公司大都为国有企业, 且主要集中于制造业, 而旅游板块所属的社会服务业在股市中长期处于劣势, 旅游上市公司队伍单薄, 权重较小, 地位不突出, 在各类大盘指数中没有一家旅游企业。截至2009年底, 沪深两市1 718家上市公司中, 以旅游业为主营业务的公司只有25 家, 仅占上市公司总数的1.46%。旅游企业上市数量少、发展水平低的现状, 与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以及目前迅速发展的态势极不相称。

1.2.2 台湾

与大陆相比, 台湾旅游板块的规模明显更小, 截至2009年1月, 台湾证券市场共有上市公司719家、上柜公司542家, 然而观光类上市/上柜公司分别只有6家、4家, 均不足上市/上柜公司总数的1%。究其原因是由于台湾观光企业多为民营, 以传统式家族经营为主, 经营者不愿股权分散, 以致企业无法达到大众化与现代化。再加上台湾证券市场对公司上市或上柜IPO有一系列严格的要求, 大多数观光企业尚不具备相应的条件。

2 旅游板块的发展周期比较

2.1 大陆

大陆旅游板块起步晚、发展快, 上市时间集中在1996、1997、2000、2007年 (见图1) 。

2.1.1 初创期:1990-1995年

1990年底, 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相继成立, 自此大陆证券市场实现从无到有。1992年, 政府明确将旅游业界定为“产业”地位, 为旅游企业进入资本市场提供政策支持。1993年, 上海新锦江大酒店和广州东方宾馆先后于上交所和深交所上市交易, 掀起了旅游企业利用资本市场的开端。

2.1.2 成长期:1996-2000年

自1996年以来, 大陆证券市场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2000年迎来第一个十年期, 上市公司群体迅速崛起。“九五”期间, 旅游产业总收入年均增长11%~13%, 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提高。在1998年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 旅游业正式被确定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在这有利的产业发展态势下, 旅游企业纷纷重组改制, 整合优势资产, 走资本化经营道路, 1996—2000年共新增旅游上市公司15家。

2.1.3 低谷期:2001—2005年

“十五”期间, 大陆证券市场经历了一次痛苦的蜕变。自2001年6月份起, 股市持续低迷不堪, 屡创新低, 市场参与气氛越来越冷。这一阶段, 旅游业也在曲折前进。受“非典”影响, 2003年旅游业出现了十多年以来的第一次下降, 此后迅速从衰退中全面恢复。由于内外部环境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 旅游企业收紧上市步伐, 新增上市公司仅大连圣亚和西藏旅游两家。而泰山旅游、锦江投资等8家旅游上市公司先后变更主业, 退出旅游板块, 造成这一板块规模逐渐缩小。

2.1.4 恢复期:2006年至今

经历了痛定思变的转折后, 2007年在众多因素叠加效应下, 股市迎来了史无前例的大牛市。至“十一五”期间, 旅游业已发展为第三产业中最具有活力与潜力的新兴产业, 在大多数地方还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优势产业或先导产业。这一时期, 旅游投资出现爆发式增长, 2006年至今新增6家旅游企业实现上市融资, 旅游板块规模将不断地壮大。

资料来源: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

2.2 台湾

台湾旅游板块起步较大陆早27年, 但其规模偏小, 且上市时间较为分散。

2.2.1 萌芽期:1965-1979年

1956起, 台湾旅游业开始有计划地发展起来, 直至1965年2月14日, 第一家观光类上市公司华园饭店在台湾证交所上市, 随后万华企业接踵而至, 共同开创了台湾观光事业走资本经营道路的新局面。但接下来的几年中, 相对于日益成长的台湾股市, 观光板块始终未有新的突破。

2.2.2 初兴期:20世纪80年代

20世纪80年代, 台湾当局正式认定观光业为一项产业, 首次将其列入九项“施政重点”。但由于岛内经济长期以来依赖于制造业, 观光产业仍未能得到充分的重视。尽管当时台湾股市已处于发展高峰期, 但也只有国宾饭店和六福旅游集团两家企业获得上市机会, 大多数观光企业仍是低投资、低消费, 资本规模由数千万至数亿新台币, 尚不具备上市条件[2]。

2.2.3 发展期:20世纪90年代

进入1990年代, 台湾当局提出了“资本证券化、证券大众化”的目标, 促使台湾股市日趋活跃[3]。1994年台湾成立了证券店头交易中心, 从此店头 (柜台) 交易市场开始快速成长, 为中小企业获得上市提供给一个“准备期”[4]。与此同时, 台湾观光产业进入了分众化多元导向的买方市场时代, 观光企业开始企业化经营, 资本规模达数亿甚至数十亿新台币[2]。90年代后期, 观光企业纷纷进入店头交易市场, 成为上柜公司, 如剑湖山世界、亚都丽致大酒店、知本老爷大酒店等, 创造了旅游板块的另一片天地。

2.2.4 反弹期:2001年至今

进入新世纪, 台湾股市在经历几番大震荡之后日趋成熟, 观光板块却迟迟未能得到扩大。近几年, 由于制造业向岛外转移和经济持续低迷, 台湾开始逐渐把目光转移到观光业上面, 由“以工业经济为帅”转向“观光产业为主, 使观光成为新兴产业的火车头”, 在有利的政策推动下, 观光企业的发展空间得以扩大, 各方面条件日益改善, 于是凤凰旅行社和新天地餐饮集团分别成为上柜公司和上市公司。

3 股本规模及结构比较

3.1 股本规模比较

大陆旅游上市公司以小盘居多, 除股本最大的华侨城A股拥有31.07亿股外, 大多数公司的股本在4亿股以下, 整个旅游板块的总发行股本为101.56亿股, 平均发行股本为4.06亿股。由于旅游板块上市公司数量较少, 台湾旅游板块规模远远弱于大陆, 总发行股本和平均发行股本均为最小, 分别仅为20.4亿股、1.86亿股, 一半以上的公司股本尚不足亿股, 股本最大的剑湖山世界也只有4.15亿股。但总的来说, 大陆和台湾旅游板块在各自的股市中都是长期处于劣势, 规模小且弱, 这既是因为两地产业结构都较大程度地依赖于制造业而相对削弱了旅游业的地位, 也是因为受旅游企业资产状况、证券市场IPO规定等条件的限制而较难获得配股、增股等资格。

3.2 股本结构比较

大陆上市公司的股票被人为分裂为非流通股和流通股, 前者包括国家股、国有法人股、境内法人股等, 后者一般由社会公众股组成。在股权分置改革之前, 旅游上市公司非流通股占到总股本的63.6%, 其中国有股份占总股本的41.3%, 占非流通股的64.9%, 而流通股只占到36.4%, 国有股权比例过高, 股权结构单一, 股权分置状况严重。自2006年起, 旅游上市公司纷纷通过直接送股、公积金转增等方式实施股权分置改革, 截至2009年底, 股改基本完成, 股权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由高度集中走向相对分散, 非流通股比重明显降低, 仅为37.29%, 其中国有股份占总股本的34.55%, 而流通股的比例增至 62.71%。但是国有股一股独大的问题并未发生根本性改变[5]。与大陆相比, 台湾将股份按照股东权益的不同, 分为普通股和优先股 (或特别股) 。从台湾旅游上市公司披露的年报可以看出, 其股本结构绝大部分由普通股构成, 优先股比例很低, 股权结构更为分散, 有利于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4 经营状况比较

4.1 主营业务类型比较

4.1.1 大陆

旅游上市公司主营业务始终围绕酒店、景区、旅行社三大传统子行业。这是因为大陆旅游业首先开始于入境旅游, 一大批涉外酒店应运而生。随着大众旅游业的日益繁荣, 旅游星级酒店成为新的投资热门。大陆丰富的自然人文资源为开展景区经营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目前以景区经营为主的企业主要有两类, 一类是依靠自然禀赋而保持相对垄断经营地位的自然景点类公司, 如黄山、峨眉山等, 游客接待量增大和景区垄断性服务项目的价格上调是这类公司收入增长的主要推动器;另一类则是身处竞争环境、但通过资源的合理布局和积极有效的经营取得较好业绩的人文景观类公司, 如华侨城、世博股份等。旅行社数量虽多, 但规模普遍偏小, 行业内竞争较为激烈, 以旅行社为主业的上市公司也更多地实施多元化经营。值得一提的是, 近几年蓬勃兴起的会展业正逐渐成为旅游上市公司拓展主业的新选择。

4.1.2 台湾

台湾观光产业主要分为旅馆服务业、娱乐文化服务业、旅行业等, 其中国际观光旅馆经营是台湾旅游板块最重要的主营业务, 除万华企业和新天地餐饮集团之外的9家公司皆为如此。这种高度集中的行业经营状况其根源亦在于台湾优先发展入岛旅游[6]。而这些以国际观光旅馆经营为主的旅游上市公司, 其成立时间也都正好是入岛旅游市场保持领先地位的1958-1978年, 此时国际观光游客持续增长。1990年代, 台湾游乐事业走向多元主题乐园经营形态, 六福村、剑湖山世界等纷纷增设机械游乐设施, 各类主题乐园在台湾遍地开花。然而, 以旅行社为主业的上市公司仅有凤凰国旅一家, 万华企业则以娱乐经营为主。

4.2 多元化经营比较

多元化经营具有规避经营风险, 产生协同效应等显著优势, 是企业发展的有效路径之一。通过对两岸旅游上市公司经营范围统计, 可以发现与酒店业相关的租赁、物业管理等是旅游上市公司实施多元化经营战略的普遍选择。除此之外, 二者在其他行业选择上存在较大差异:大陆以房地产、IT、商贸、仓储运输等近几年发展前景较好的行业为主, 多元化经营过于广泛;而台湾则分散在贸易、零售业、休闲设施等行业, 多元化经营则不够突出 (见表1) 。

资料来源:根据各家旅游上市公司的经营范围进行整理

5 结论

综上所述, 大陆旅游板块初具规模, 起步晚但发展较快, 股本以小盘居多且股权相对集中, 主业较为传统, 多元化经营过于广泛;台湾旅游板块规模偏小, 起步较早但发展缓慢, 股本偏小但股权结构相对分散, 主业单一, 多元化经营不明显。无论是初具规模的大陆旅游板块, 还是发展缓慢的台湾旅游板块, 其发展周期都与两个因素密切相关, 其一是政策调控力度及所处的证券市场的发展状况;其二是当地旅游业的现状。但从大陆和台湾旅游板块的现状来看, 两地旅游板块规模与旅游产业地位不相适应。这表明, 两岸旅游上市公司主营业务仅仅依靠旅游, 是很难取得良好的业绩, 进行合理多元化经营是实现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摘要:股市中旅游板块是资本市场和旅游业相结合的产物。文章选取大陆、台湾两地的旅游板块为研究对象, 从行业划分、上市公司数量、发展周期、股本规模和结构、主营业务类型、多元化经营等六大方面依次进行比较、分析, 总结不同旅游板块的特征及其现状。研究表明, 两地旅游板块的发展模式既有共性又有个性, 可以相互借鉴, 实现共同发展。

关键词:旅游板块,旅游上市公司,大陆和台湾

参考文献

[1]杨朝军.中国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标准的理论与实证研究[J].资本市场, 2004 (1) :124-127.

[2]刘曜华, 黄淑娥.中台湾观光产业发展与分析[J].中国地方自治, 2006 (7) :33-52.

[3]金小川.台湾证券市场的结构与特征[J].台湾研究集刊, 2001 (3) :53-58.

[4]栾雅钧.台湾股票市场与祖国大陆股票市场的比较[J].亚太经济, 2001 (1) :70-73.

[5]张金山.旅游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述评及公司治理展望[M]//张广瑞, 刘德谦.2009年中国旅游发展分析与预测.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9, 276-287.

上一篇:边防检查下一篇:技能素养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