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教学课改

2024-09-16

政治教学课改(共5篇)

政治教学课改 篇1

新课改理念下的课堂模式要求注重知识的构建、课堂的动态生成、评价方式的多元统一。这一切要求教师们在新形势下的今天, 应审时度势, 跟上时代的脚步, 踏着新时代课改的节拍, 配合课改的节奏, 奏响新课改的主题曲。

但在唱响新课改之歌的同时, 对于“老歌曲”、“旧曲”不能遗忘、不能拒之于千里之外。如理论联系实际, 学科间的联系、相互渗透, 学生的创新能力等都是课改前就被教育教学家们所常谈、被公认的理论和公理, 也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对于这些“旧曲老歌”, 在新形势下重新演绎其辉煌, 老曲新弹而唱高中政治课改之歌、填写课改之新词、谱写课改之新曲是一线教师的责任和义务。

一、理论联系实际, 赋予新内涵, 实现生活化教学

高中学生处于特别关键的时期, 他们个性强、喜欢新而奇, 奇思妙想是他们的主要特点, 善于思考、理智解决问题是他们的优点。在实际教学中, 如果遇到困难和问题, 他们会全力以赴, 直至问题迎刃而解、困难让路。但教师的引导、指导和启发也相当重要。可见, 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理论, 指导自己的实践, 注重思考和观察, 善于研究学生的心理, 使教育教学更有效。

1.高中政治教学生活化。是研究工作的一般策略, 在教学实践中, 把课堂上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打造生活化课堂, 是新课改赋予我们教师的任务。因此, 教学中, 教师应关注社会生活, 注意收集与政治学习内容相关的信息, 并运用到政治课堂中, 也就是说, 教学内容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 否则, 教师仅仅对知识照本宣科, 学生学的也是教条, 想学好且自由运用是不可想象的, 也是不可能的。如学习《商品的属性》时, 如果教师按照商品的概念, 即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应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劳动产品, 二用来交换;商品的基本属性是使用价值和价值。如果教师如此讲的话, 看似简单, 有多少学生能明白就是问题了。但如果教师在教授“商品的概念”和“商品的基本属性”时, 如果能结合生活实际中的实例, 举例说明哪些是物品, 哪些是商品和劳动产品, 学生就会分清楚物品、劳动产品和商品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再理解商品的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就会简单明了的多, 便会事半功倍。

2.增加实践活动。高中政治教学中, 增加实践环节, 既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又体现高中政治教学的生活化。如学习《经济生活》的“多彩的消费”时, 让学生课前或课后进行一次社会调查, 或在班级同学中进行调查活动, 了解人们的消费观、消费观念和消费心理、以及人们的消费存在的误区和存在的问题等。这样学生从课本中走进社会、走进生活进行调查、采访, 通过调查、分析, 整理数据, 分析信息资料,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身边的人或事、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和普遍问题, 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更避免了教师的一言堂。

二、创新能力培养, 促进学生发展

传统的教学是教师讲、学生听。新课改下要求学生自主构建知识, 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如“感受文化竞争力”, 教学时仅仅把这部分当做复习前两章内容的“驿站”, 上成一节复习课, 学生会昏昏欲睡。

但是, 如果让学生借助网络资源查询:在科技高速发展、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 世界各国文化产业迅速发展, 如了解美国、日本、加拿大、韩国、中国等不同国家的经济、文化等;以及将中国和美国的文化进行对比, 找出中国文化滞后的事实;并结合老子的“一天下之至柔, 驰骋天下之至坚”、孙子的“不战而屈人之兵”等感受文化的魅力和竞争力, 从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 说明发展文化产业的意义;也可以举办一个中外歌曲欣赏会、举办一个中外名画展览等活动, 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 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 也通过这些活动, 培养学生利用有效资源进行学习、探究的创新学习, 提高了自主学习、创新学习的空间和氛围。

三、注重学科间渗透, 做学者型教师

高中政治教材, 和数学、物理、化学、语文等学科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渗透、包含了各学科的现象、理论等。如“经济学”中“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关系”。这个计算无疑要用到数学知识, 因此, 通过编写一个简单地数学题, 将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融于一个计算题中, 让学生通过做数学题解决政治问题, 并抽象出二者的关系, 那么, 学生学起来难度降低、也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再如, 学习“文化塑造人生”时, 借助于杜甫的《秋风为茅屋所破歌》的“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批天下寒食俱欢颜”的忧思、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志向等, 通过语文古诗词鉴赏, 体会这些诗句代代相传的原因, 进一步理解文化对人的影响力, 塑造人丰富精神世界的内涵等。当然, 要实现政治与各学科的渗透, 教师由专业型向学者型转变尤为重要, 教师知识渊博、见解独到、教法奇特等都会使课堂焕发生机和魅力。

高中政治教学由于教学的改革、高考的改革, 以及应试教育态势的沿袭, 给政治教学带来一定困难, 设置了重重障碍, 但只要广大教师立足改革前沿, 改变教学理念, 不断超越自己, 用“理论联系实际”之“老曲”演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做个学者型教师, 就可以实现“旧曲新弹”, 打造精彩的高中政治课堂。

参考文献

[1]王丹萍.高中政治课堂中如何开展综合实践活动[J].试题与研究, 2011 (16) .

[2]张新霞.开展案例教学, 转变高中政治教学方式[J].中国校外教育, 2013 (7) .

政治教学课改 篇2

初中政治课改反思篇一

本人多年来从事农村初中政治教学工作,从起初的照本宣读到新课程改革,再到推行的导学式教学,我有颇多的感受。同时也让我深深体会到政治教学的乐趣,总有让我挖掘不完的东西。

下面我对初中政治教学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首先,把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一个关键性问题,联想式教学方法是更好地结合学生的特点,通过纵向联系及横向联系,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显著的教学效果。

新课程实施以前的教学大都是为了适应应试教育,因此教师大都是以讲解、概括为主,学生则是听众。现在新课程实施以后的内容,更多的是结合学生的时代特点,同时要求老师改变过去“填鸭式”的教法,要求老师还学生以课堂和学习的自主权。其实教与学是双向、互动的。师生双方相互启发、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情感,体验观念,从而达到共识,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因此,我个人是根据教材,以点拨为主,让学生发挥想象,联系已知知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与老师共同探讨,步步引申。让学生在知识和生活的海洋里尽情畅游。这种以老师的点拨来启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老师共同进行探讨、交流的教学方式,我把它叫做联想式教学。

这种教学方式正好适合学生的时代特点。因为现在的学生,他们成长在改革开放以后,接受的思想是多元化的,头脑中没有太多的条条框框。获取知识的途径是多渠道的:电影、电视、杂志、书刊、网络等,因此获取知识是多样化的,也有真真假假的。他们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各方面都知道一些,知识可谓五花八门。当然这其中也包括大量的政治知识。他们知道美国奥巴马当选总统和日本大地震带来的灾难,知道当今中国“韩流”“肆掠”……他们勤于思考,经常对现实的问题要问个为什么,却似是而非,容易被事物的表面所迷惑。他们拥有强烈的好奇心、旺盛的求知欲和敏捷的记忆力。这就使他们想象力丰富、思维能力极大广阔,善于独立思考。

其实我们的政治也是丰富多彩的,经济、军事、文学、自然科学等都有政治的影子。政治知识与青少年的探求心理是如此相似。那么,政治教学过程应该是多姿多彩的,其中关键离不开老师的正确引导。

这种联想式教学方法,就是符合青少年心理、调动学生学习政治兴趣的重要方法之一。这种方法力求做到将政治贴近学生、贴近当代。使学生认识到政治时刻在我们身边,并不是高不可攀,惶不可及的东西。这种联想式教学法其实就是我们所熟知的“温故知新”。首先温政治之“故”而知新。例如,要讲中国走“改革开放”的强国之路,可以先通过商鞅变法的例子来分析。商鞅变法得到多数人的支持的史实,使学生体会到商鞅变法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秦国统一大业的需要,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古今同理,结合当今我国的改革开放宏伟大业,这所以得到广大人民的拥护、支持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在新形势下制定的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措施。这样,通过温习以前的旧知识来理解、深化当前新知识,还可以巩固旧知识。

其次,温其他科之“故”而知新(联系各学科的知识),政治包罗万象,涉及中学的所有科目。

如关于商鞅变法的例子,还可以联系到语文中的典故:“徙木赏金”、“立木为信”。数学方面,有圆周率的计算者祖冲之等。语文的课文背景是政治;生物、数学、物理、化学的发展的历程是历史;政治的思维方法是历史唯物主义;本身就属政治的范畴;地理与政治也是息息相关。

再次,温课外知识之“故”而知新。

这个“故”不是所有学生都了解,但恰恰是这一点是最能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和积极性,最让学生有自我实现的空间,而且更容易让学生理解与政治现实的必然的、不可分割的联系。利用这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可以使课堂教学效果显著提高。还可以利用学生的想象力,补充老师讲述的不足,便于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迅速掌握新知识。由此也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利用掌握的知识独立思考获取新知并作出判断的能力。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解决当代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可以帮助他们疏理已知知识,而且可以纠正他们掌握的不正确的政治信息。可以激励他们多渠道地获取新知识,可以巩固旧知识;甚至可以给他们表现自我的机会。但利用这种教学方法,作为老师首先要充分准备,不然有时会无法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时还会控制不了局面。作为老师更要多渠道了解时代信息。不过不要过多地引用课外知识,要善于引导学生生可能短的时间内回答出要点。

以上是我个人的一些心得。总之,政治教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们每位政治教师坚持不懈、勇于创新。在课程改革的春风吹拂下,我们每位政治教师都要抓住时机,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初中政治课改反思篇二

我今年担任初二思想政治课教学,已经经历了三年的思想政治新课程教育教学实践,我感触颇深。在情景教学中,运用各种情景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和兴趣,让他们在愉快的心理状态下主动学习,这是思想政治课教学获得成功的关键。诚然,在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运用诸如音乐,电视,广播,多媒体教室等许多现代化教学手段,以便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新奇感。不过,我认为这只是解决了形式上的问题,要真正培养起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还得从课堂教学内容本身去下深工夫。

1、始终坚持启发式教学。

坚持启发式教学,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的历史经验教训之一。特别是在实施思想政治新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更要坚持贯彻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总方法,是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要达到的目标中的一部分,也是思想政治新课程的教学改革取得成功的必然要求,我们必须坚持。近几年,一些有责任感的教师在这方面已经进行了不少有益的尝试。在教学实践中,我坚持深入钻研教材,发掘教学内容中的启发因素,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问题本身是学生未知的新问题,且能体现教学的重点内容;与学生的认识能力,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水平相适应,不过难也不过易,是他们跳一跳后方能摘到的“桃子”;问题的表述清楚明确,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2、理论联系实际,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穿插运用。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居于主导地位的基本原则,这对于调动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也很重要。因为思想政治理论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学生就会觉得,思想政治课的内容就在我们身边,很实际,并不只是纯理论要求,它要解决的是我们身边的一些实际问题,学了之后有用,如此,自然就能产生要学好思想政治课的动机与兴趣。不过,要贯彻这一原则,重要的是我们要正确把握它在不同教学阶段上的不同要求。

(1)在阐明教材理论知识阶段,也就是新教材的教学,我们可以通过实际材料使学生感知与理解教材。这时我们要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前提下,联系学生比较熟悉的,易于理解的,生动具体形象的,又能准确反映教材理论知识的实质的实际事例进行教学。

(2)在运用理论分析说明实际问题阶段,即课本知识的应用。这时,我们要着重联系与教材内容有关的,学生关心和感兴趣的重大社会实际,以及学生中带有倾向性的思想行为问题应用知识,巩固深化所学理论知识。

初中政治课改反思篇三

半年来,我把“自主学习五步法”运用于课堂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自认为,此方法在指导学生自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有一定的帮助,现将其具体做法总结如下:

一、每上一节课,我就把当堂课应该掌握的知识,用语言的形式告诉同学们,同时提出3---5个问题让同学们看书解决。问题用幻灯机投在屏幕上,接着同学用6---15分钟看书。看完书先让学生解决幻灯片投出的问题。

课堂教学的全过程,都让学生自学。但是,其中的每一步都离不开老师的引导,这如同汽车进入高速公路,如果没有引桥,就上不去;如果没有路标,就可能上岔路。教师就要当“引桥”,当“路标”。

二、教师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开始上课时,教师三言两语,或用投影仪显示,准确地提示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之后,提出明确的自学要求,即自学什么内容,用多长时间,届时如何检测。还要交给学生自学的方法,如看书、找答案,学生还可以边看书,边讨论,边解决疑难等等。

三、在学生自学时,教师一方面督促学生按照老师的指导自学,确保完成好自学任务,老师还可以及时表扬速度快,效果好的学生;还可以给后进生说几句悄悄话,帮助其端正自学态度;另一方面通过行间巡视,个别询问,检测的形式进行调查,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暴露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并认真分析带倾向性的问题,进行梳理、归类,为“后教”作好准备。

学生自学之后,教师应注意三点:

1、教的内容应该是学生自学后还不能掌握的地方,即自学中暴露出来的主要倾向性的疑难问题,对学生通过自学已掌握的,一律不教。

2、教的要求,不就题讲题,只找答案,而要寻找出规律,真正让学生知其所以然。还要引导学生预防运用时可能出现的毛病。

3、教的方式都让已掌握的学生先讲,如学生讲对了,教师肯定,不必重复;讲得不完整、达不到深度的,教师要补充;讲错了的教师要更正。这样,教师讲得时间就少了,一般不超过10分钟,但能通过补充,更正的方式达到解决疑难问题的目的。

最后,引导学生当堂完成作业,进行严格训练,教师要保证训练的时间不少于15分钟,让学生能够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还要保证训练的内容在能力的培养下,不搞死记硬背;更要保证训练的形式像考试那样完全独立地、快节奏地按时完成,教师不做辅导,学生不得抄袭。

汇改法案通过是场政治游戏 篇3

从反倾销、反补贴等传统的贸易救济措施,到女议员马西·卡普图尔提出《美国制造法案》要求国会只能购买在美国生产的产品,美国对华贸易保护措施花样翻新,而最引人瞩目的无疑是美国众议院9月29日以348:79高票通过的针对人民币的《汇率改革促进公平贸易法案》。这部法案将中国或别国汇率政策视为对该国出口商品的“不公平补贴”,主张授权美国商务部借此对美国从这些国家的进口征收额外的高关税。

在20世纪全球贸易史和经济危机史上,美国国会1930年通过《永斯穆特一霍利关税法》留下了无法漠视的一页,因为正是这部旨在以邻为壑转嫁经济危机的贸易保护主义立法引发了一场多达60个国家卷入的全球性贸易战。

如今,因为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全球最大出口国和名列前茅的进口大国,也是全球贸易大国中增长最快者,在错综复杂的全球生产链中占据着日益重要的地位,正是这种分量赋予《汇率改革促进公平贸易法案》类似《斯穆特-霍利关税法》的全球意义。假如中美这两个全世界最大的经济大国、贸易大国由于《汇率改革促进公平贸易法案》而陷入全面贸易战,世贸组织的全球贸易体系也就陷入颠覆性困境了。

好在中国不是民国时期那种只能任人宰割无力反击的羔羊,而是已经与美国经济形成了可以相互发动毁灭性打击的“恐怖平衡”(美国前财长、现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劳伦斯·萨默斯语),更不用说美国还在越来越多的经济、政治、军事问题上需要寻求中国合作,美国国内充分认识到这一点的有识之士也不在少数。美国众议院通过《汇率改革促进公平贸易法案》次日,现任财长盖特纳便公开驳斥了美中即将爆发贸易与货币战的说法:“我们不会爆发贸易战,我们也不会爆发货币战。我不知道这(爆发贸易战和货币战)意味着什么,但是确实人们都在这么说”,他表示相信美国政府能处理好与中国的关系,并且在此类问题上取得进展,还强调,在全球经济复苏时,美中两国通过G20、国际货币基金等组织共同努力非常重要。有鉴于此,这部法案不可能通过美国行政部门的审核并由奥巴马正式签署实施。

其实,投票赞同《汇率改革促进公平贸易法案》的美国众议员们很多也只是借机作秀而已,企图展现自己逼迫中国提升人民币汇率以“保卫”美国人就业机会的“勇气”,他们很清楚中美两国经济的“恐怖平衡”和寻求中国合作的重要性,也明白由于“中国制造”已经深入美国生活各个方面,这部法案倘若真的付诸实施,美国消费品市场将陷入全面混乱,许多美国企业的全球供应链将被彻底打乱,他们就会因此而承担政治责任。正因为他们清楚这部法案还需要经过参议院和奥巴马两个关口才能实施,而且不说即使两院都通过奥巴马也不会签署,就是能否通过参议院也在未定之天,因为11月2日的中期选举要改选1/3参议员,他们才敢于投赞成票。这样他们可以从保护主义利益集团那里拿到政治私利,又不用为此承担这一毁灭性法案的后果,何乐而不为?倘若美国行政部门主事者也是舒默那样的极端贸易保护主义者,这部法案国会一旦通过奥巴马就会签署,恐怕许多美国众议员就不敢投赞成票了。

2013高中政治课改培训总结 篇4

宜宾县横江中学 蔡根

今年宜宾市安排的高中课改培训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7月14-15日在学校看光盘,第二阶段7月16日统一在宜宾市一中听专家讲座,第三阶段7月17-19日在各基地培训。根据安排,我参加了第一和第三阶段的培训。在学校观看了高二教材讲解,观摩了课堂实录,也观看了高考分析;在基地宜宾市四中培训聆听了来自北京和成都一线的专家讲座,对课改目标理解、课堂教学艺术运用、教学情景材料的选取、课本知识取舍、高考分析等进行了讲解。在这里我粗浅的谈谈对本轮课程改革的一些看法和体会。

一、新课改倡导合作精神,开展自主探究。

新课改理念认为:教师是合作者、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课堂上应尊重学习主体,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整节课,以问题为主线,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甚至解决问题教师只是围绕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时加以引导,有时鼓励学生提问。为此,我们教师应更新观念,转变角色。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放弃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多看、多问、多想、多讲、多行。重视每一位同学的见解,赏识他们每一点进步的思想火花。

二、新课改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走进生活走进社会

长期以来我们政治课被学生认为是说大话说空话的课,原因就在于我们的课程内容离现实社会离现实生活太遥远了,让广大的学生感到象天上的星星一样遥不可及,而《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构建以生活为基础的课程模块”,如我们的政治课现在分为“经济生活”“文化生活”“政治生活”“生活于哲学”等模块。使的我们的课程具有浓郁的时代生活的气息。

如在讲到《政治生活》的国际关系问题时,结合时政热点问题”钓鱼岛问题”,布置学生搜集与钓鱼岛有关各种证据——图片、视频、文献等,在课堂上进行展览和交流。有能力的学生还自己制作和讲解ppT课件。这让学生深切体会到国家的主权高于一切,不仅对课本知识有了形象记忆,对有关历史知识、人文知识也是一种有益的补充。

三、新课改提倡创设课堂情境,进行情境教学。

新课改精神强调合作探究,强调培养学生的情境思维。教师如果在课堂上创设情境,让学生亲临“现场”,学生就会产生一种内在的学习需要,成为学生自觉阅读和钻研教材的动力,从而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课堂教学中,采用角色模拟法,创设课堂“小社会”,可以培养学生的情境思维能力。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进行课堂模拟教学,这种方法能让学生根据角色要求,积极开动脑筋,踊跃发言。学生参与意识、创造热情空前高涨。

如在讲授《政治生活》的《民主决策:作出最佳选择》一课中,讲到“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合法渠道”时,可以设计“模拟听证会”形式进行情境教学:设计一个主题如“横江古镇开发方案”召开听证会,给学生分组,有进行主题陈述的“组织方”——“横江镇人民政府”,有各界人士组成的“赞同方”“反对方”(包括专家、学者、各利益阶层),还有普通居民代表组成的“旁听席”,另选择一名学生主持,整个环节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深化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巩固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取得了较好的课堂效果,也体现了课改所提倡的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精神。

同时在这年的教学过程中,我教学也有许多困惑和不足之处。

一、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课堂气氛难相统一

新课程教学提倡能够快乐学习。于是教师在课堂中往往引入各种活动,使那些比较单调的认知过程变得生动活泼,变厌学为乐学。但并不是所有的活动都能起到有效的作用。因为在调动课堂气氛的同时,我们往往很容易离主题却越来越偏,比如一堂课,一开始情景模拟,学生乐于参与,课堂气氛活跃,但活动的主题却越来越偏,以至于在知识的生成层面上效果不大,直至完不成知识目标。那么这时候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课堂气氛就很难相统一。

二、学生和老师准备的不充分,难以到达理想的效果

农村学生和农村学校的条件限制了师生查找资料的途径,知识来源有限;学生基础差、习惯差,所需的时间更多;教师的课时负担重忙于应付上课、批改作业的,查找资料的时间有限;加上教育的滞后性,师生都有厌倦的感觉,难于行动,成了恶性循环。

浅谈小学英语教学课改 篇5

一、转变观念

(一)要想使学生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教师需把教给学生一定知识的教学方式转变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教学方式,这两种方式截然不同。前者主要是在教师的带动下,学生没有选择的余地,消极地进行学习,被动地依赖老师进行学习活动,既没有高涨的参与热情,也没有全身心的投入。经过此过程,老师会无意识地把学生看成知识的容器,这样就不能使学生成为灵活地、创造性地从事具体工作的人,这是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的。后者则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主动探索知识——强调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全身心投入到探求知识的活动中去。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由消极变成积极,由被迫变成自愿,这样,教学也就会达到不教而教的目的,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就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而言,教师需把“给学生问题,给学生思路,给学生结论”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自己得出结论”的教学方式。以上两种教学方式存在着本质的差别,前者,学生的思维活动基本上是假思维,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没有时间,没有机会,没有能力去思考。这种教学无异于老师在表扬一场木偶戏,老师怎样动作,学生就怎样活动,如此一来,一个个富有潜力的、生动的学生就变成了老师的一个个机械呆板的玩偶。诸多有个性、思想活跃的“天才”,由于不适应这种教学方式而被“扼杀”,素质教育又成为一句空话。而后者,学生的思维是自我探索的真思维,真正的思维应是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是一个真正的思考过程,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过程,符合素质教育的目的。

(三)就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而言,包括两方面:一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特定的语言情境,设计形式多样的语言交际活动,从而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通过这一活动,老师可以向学生讲授新的语言知识,当学生意识到学习英语可以表情达意并可以获得更多、更新的信息时,便会产生运用英语的欲望和完成学习任务的成就感。于是,他们就会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进而学到更多的知识。二是要把学生坐在教室里上课、做作业,然后参加考试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创设广阔的、健康向上的学校大舞台和社会大舞台,引导学生自我投入、自我选择并全身心活动起来的教学方式。通过这些有意义的语言实践活动去学习语言,让学生获得用语言去做某些事的成功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许多新理念:如,学生是学习主体,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学习的内容要符合社会和学生双方的需要等。要理解这些新理念,仅局限于原来的观念是不行的。因此,我们要转变自身的教育观念,平时,笔者常看报纸、杂志,收集有关资料,通过自学、参加培训等方式充实知识,提高专业理论水平,努力形成新的“学习观、教学观”,指导自己的实践工作。

二、转变角色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

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这要求教师转变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当作为英语学习主体的小学生面对陌生的字母、单词、故事、歌曲和歌谣时,教师必须尊重他们,并以宽容的教学观念和心态为他们创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融洽的学习环境,尽可能排除学生的各种心理障碍,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在教授新知识的同时,教师需要与学生加强情感方面的交流,倾听每个学生的心声,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潜能。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尽量把自己当作一个学习者和参与者,和学生一起探究、交流,在和谐、融洽的氛围中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以求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知心朋友。

(二)学生角色的转变

学生并不一定能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所以,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逐步培养他们的这种意识。对儿童来说,态度的形成需要实践过程;技能形成需要反复的模仿和练习;而知识获取主要通过感性经验的积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笔者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在教学中,笔者注意用实物演示情景;用图画展现情景;用音乐渲染情景;用表演体现情景;以生活展现情景。合理调动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参与活动。英语老师和学生共同建立和谐的氛围,学生始终处于活动的中心,不仅能得到发展,而且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教学方式的转变

新课程改革提出:要求让探究成为学习的主要方式,让课堂教学游戏化、活动化,提倡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获取知识和合作交流,达到智慧之补,师生交流频率高,思维互相撞击的机会增多,从而学生的潜能得到开发。所以,平时上课时,笔者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过程,让学生大胆开口。

在教学中笔者鼓励学生,帮助初学者克服学习英语的困难。任何时候的鼓励都会使学生感到高兴,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依据“多元智能”理论,考虑学生的个性发展,让爱好表演的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自编短剧,在练习口语的同时发展其表演能力;让美术特长的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英语单词卡片的制作;让喜欢音乐的学生根据所学英文歌曲进行简单创作或套用。让学生将英语学习融入到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中,让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浓厚持久的兴趣。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内容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才能引领学生认识探究活动。

上一篇:国产非晶铁心变压器下一篇:保障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