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公关处理案例(共8篇)
危机公关处理案例 篇1
2015.5.25 会展业危机案例分析
--2003年非典期间上海车展危机公关处理
课程名称:会展危机管理 任课教师:成英文
西安外国语大学旅游学院会展经济与管理12级王进利 1206050103 [2015.5.20]
会展业的突发事件案例:
上海车展遇非典
突发事件管理是一种应急性的公共关系,是立足于应付企业突发危机。当意外事件发生时,企业陷于困境,便可以通过有计划的专业危机处理系统将危机的损失降到最低,同时还能利用危机带来的反弹机会,使企业在危机过后树立更优秀的形象。越是在危机时刻,才越能昭示出一个优秀企业的整体素质和综合实力,危机管理做得好,往往可以使危机变为商机,公众将会对企业有更深的了解、更大的认同,优秀的企业也因此脱颖而出。因此,在危机面前,发现、培育进而收获潜在的成功机会,就是危机管理的精髓;而错误地估计形势,并令事态进一步恶化,则是不良危机管理的典型特征。危机管理,是全方位的,是系统的,是为企业更长远发展而进行的战略思考,而不是就事论事,仅仅针对于某一次的单一危机。
2003年上海国际车展因SARS肆虐而提前闭幕,所以本届车展颇受关注。其主办方上海国际展览公司在车展危机处理过程中获得了不少有益的经验。以下,就以此为案例,分析展览公司该如何处理突发事件。
1.上海车展的危机处理
2003年4月20日至4月24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隆重举行的“第十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吸引了来自23个国家和地区的730家厂商参展,展出面积81000平方米,观众达到15万人次,中外媒体576家,记者3000多名。海内外媒体对上海车展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参与报道的记者人数之多,范围之广,关注程度之高也创下历届之最。主办方首次将开幕前一天设为媒体日,并首次建立起大型新闻中心。(建立与公众的高度统一的信息交流平台)
车展主办方——上海国际展览公司(以下简称国展)在SARS疫情压力之下开始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根据市政府防治SARS的有关精神,主办单位专门成立了防范工作领导小组,在浦东卫生疾病防治控制中心的指导下,展览会期间采取了大量预防措施,如在现场设立医学观察站,加强展馆通风及消毒,控制观众流量,减少大型活动等。由于SARS疫情的严峻,上海市政府和外经贸委决定将本次车展展期由8天缩短至5天。因此,国展人员在耐心细致地做好参展商和观众工作后,面对众多媒体进行了广泛沟通及咨询发放。最终,使得本次车展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同时为国际展览公司赢得了声誉。在上海国际汽车展举办期间遇到SARS危机,导致提前闭幕,确实留下一些遗憾。但是,“危机”是“危”与“机”的组合,一方面代表着危险的境界,另一方面也意味着大量的机会。
从积极的方面看,这为上海市贸促会、上海市国际展览有限公司提供了一个正确处理危机,顺利过渡危机的实战机会。这也是可遇不可求的。
从危机管理的角度看,我们不能完全排除危机的发生,只是尽量减低其可能性而已。即使有更完整和良好的风险管理意识及技巧,危机一样有可能发生。所以,对于危机的面对及处理,不应只侧重危机前的防备,亦应同时顾及危机中与危机后的管理。危机发生后,负责单位必须迅速防止危机的扩散及蔓延;做出适当的反应与策略,尽快收拾局面,使公司得以继续和维持正常运作。简单而言,危机后的风险管理可归纳为即时反应及善后策略两大类。
国展公司之所以能打赢这场战役,和他们在SARS危机处理5个阶段强烈的风险意识和详细的工作部署分不开。他们把即时反应及善后策略有效地融入到了这5个阶段中。
(1)危机界定阶段。这是危机处理的前提,危机的界定必须清楚明确。车展开幕前3个月,国展就开始启动了全面准备和临战的准备工作。当时有两大因素可能会影响展览会:一是伊拉克战争,二是SARS。国展随时关注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及时掌握信息。到3月底,排除了伊拉克战争的影响,但SARS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明显地表现了其无法预料,无法控制的特征。
(2)风险评估阶段。危机到底会造成什么后果和影响,必须分析到位,估计准确。这是危机处理的基础。车展是一个带有明显公众参与和接触的活动,是SARS最容易扩散的渠道。如果控制不住的话,对车展会带来极为严重的后果。作为主办单位,将无法面对参展商、观众及几千名为车展服务的工作人员。就是因为国展全体上下都有这种清醒而充分的认识,因此在以后的行动中都能齐心协力、步调一致。
(3)方案部署阶段。这是危机处理的关键,方案部署必须全面及时。当危机发生时,每一家公司都必须有一套完善的应变计划。公司内涉及的部门均需要参与应变。它包括正常展出方案和紧急情况提前闭幕的方案。
(4)执行方案阶段。这是危机处理的根本,执行方案必须严格细致,有条不紊。
(5)善后处理阶段。这是危机处理的保证,善后处理必须有理、有利、争取共赢。善后处理主要针对部分提出赔偿要求的展商。对他们要认真做好解释工作,做到晓之以理、申明大义。
2.案例启示
会展业该如何面对突发危机,如何进行有效的危机管理,车展的案例确实给中国各会展企业带来很多宝贵的经验。分析如下:
第一,快速反应,信息公开。综观车展期间,SARS疫情的形势瞬息万变。主办单位反应必须迅速、快捷,处理必须及时、正确。危机处理中,很重要的就是广泛沟通,保持信息的公开度、透明度和准确度。我们不难见到,无论在危机前、危机中及危机后期,有关公司对内对外均要做出大量沟通及资料发放。上述行动可以避免外界做出无谓的猜测并影响内部员工的土气及情绪。因此,公司需要以最短时间将发生的事情立即向公众解释。肯定的是,在危机发生后采取正面的态度,可以使公司在一个有利的位置上控制其消息的传播。另一方面,发言人所扮演的角色极为重要,因为怎样发布信息及与大众沟通往往比信息本身的意义更为重要。其要点在于,必须令外界相信及知道公司处理危机的方针及手法,从而建立公众对公司的信心。
第二,正确处理与展商、媒体、观众的关系。首先要从大局出发,讲清道理。必须清楚地意识到,在SARS面前,展商、媒体、观众的健康安全是第一位的,我们的一切工作必须要从维护公众利益这个角度出发。二是要学会换位思考,从多角度来考虑问题。危机来临时,要考虑自己若是展商、媒体和观众会怎么办?这样,才能制定出人性化的有效措施。
第三,善后策略完善有效。善后策略主要针对危机后所遗留下来的问题,以及对整体危机处理做评估与检讨。事后评估的牵连层面非常广泛,不只评估危机处理表现的好与坏,更重要的是寻求更佳的解决方法以便日后得以应付同类危机。其实,在评估项目中应包括:(1)公司怎样处理危机,即评估危机管理之表现。(2)受危机打击后的评估,这属于危机后所导致的结果。(3)评估传媒的影响以及有关的沟通。(4)评估从有关损失所带来的影响,并对其受害人及有关单位做出补偿的方案。(5)最后,不可缺少的是评估有关危机会否再出现的可能性。
面对突发事件,会展业表现出来更多的是无奈,尤其是组展单位受到的冲击最大。实际上,对于国内会展业来说还反映出的一个大的问题就是行业的专业硏究机构匮乏,没有专业机构来研究会展业该怎样来应对突发事件的影响和应对策略的问题。根据调研,目前在会展业界主要提出两种会展业危机管理方法:一是核心业务法,二是大力发展网络展览。
核心业务法是指应对危机、降低损失的办法就是围绕核心业务开展工作,在前期投入为沉没成本的事实面前,面对不可抗力,组展单位要做的工作就是放弃现在的展会举办业务,要么延期,要么取消来“止损”,集中精力围绕如何开拓新的展会做文章。明了当前的核心业务之后,相信组展单位在如何应用突发危机应对模型来制定本企业的应对计划并执行的问题上变得游刃有余。
发展网络展览,我们要重新审视网络展览存在的必要性和强大的生命力。因此,大力发展中国的网络会展事业,来降低因类似的事件给会展行业和市场带来巨大冲击是一种非常可行的应对措施。“网络展览”以原有的电子商务运营商的“概念展览”模式通过数年来的艰难历程,已逐步清晰起来,它将与传统展览齐头并进,以其特殊的资源整合方式得以强大与发展。同时,“网络展览”绝非仅是网络运营商提供的系统解决方案,它的培育、发展和壮大将集合我国政府、理论界及专业人士的智慧,形成合力推动我国会展业水平的全面提高
我的感悟:纵观03年上海车展的运营管理方式,体现出危机管理与控制的好几个方面,通过对上海车展的危机处理的观察,体会到了上海车展的细致,毕竟非典期间全国都处于戒严状态,能成功顺利的举办也是很不错的,就像文章中说的那样,危机,虽然有危,但也有机,那就是机遇,案例中03年非典期间上海车展采取了大量预防措施,如在现场设立医学观察站,加强展馆通风及消毒,控制观众流量,减少大型活动等,都是有效地防治措施,来保障展会的正常进行。
一、从03年非典期间上海车展我学到首先要制定详细的策划,只有细致入微的提前策划,才不会在展会活动中出现无法处理的现象,保障一个展会的顺利进行,离不开合理的提前策划方案,尤其是危机处理策划方案。
二、从03年非典期间上海车展我学到展览期间的管控职能,场务管理与现场控制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非典是一个社会大环境,也是考验展览期间展务组的能力的时候,非典期间上海车展积极的与政府协调,应对紧急情况,不仅如此,假若没有非典,平时的时候也是要注重场务控制,防范和应对展览会议期间的突发情况,这样展览会议期间的棘手问题才能有效的解决
三、案例让我们认识到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对待,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切实应对,提前部署,个人认为一个好的展览不一定是完美无瑕的,但肯定是能迅速有效而又令人满意的处理突发问题的。
通过对上海车展遇非典的案例分析,体会到了举办一场安全、高效、满意的展览会议真的来之不易,展前准备,展前策划,展务管理与调节,应急管理,危机调控,展中服务,展后总结,等等,都是一个合格的标准的展览所不可或缺的事务,对于我这个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的本科生来讲,这个行业的知识还有很多,听老师和学长说,会展人要全才,情商智商都需要加强,知识储备也不可少,虽然有挑战,但更多的是自己能力的提升,所以,真的要去好好学一些东西了,此案例也给我不少的感悟与启迪,做好一个展览或会议,没有那么简单。
危机公关处理案例 篇2
1.苹果傲慢陷入“服务”门
今年央视3·15晚会上,苹果手机被曝出在中国市场实施不同于国外的售后政策,涉嫌歧视中国消费者。被央视曝光后,苹果公司通过微博发布声明,然而这份声明对其整机更换后保留旧后盖、不按国家三包规定重新计算保修期等问题未做出任何回应,没有一丝道歉的意味。这则不足200字的声明被网友称为是“官方回复假大空的经典范文”。
其次,在广大消费者和媒体的不断质疑声中,苹果公司二度发布声明,但声明中仍未看到苹果承担责任、改正错误的诚意。直到被众多主流媒体轮番报道之后,苹果公司才发布致歉信,对之前的行为进行“深刻的反思”,并表示“诚挚的歉意”,也算挽回了一点“傲慢自大”的负面形象,但由于前期不当的危机公关,其“勇于承担责任”的品牌形象已然受损。
点评:苹果在被曝光后的危机公关中,第一时间通过微博发布声明,对曝光问题予以回应,这点符合速度第一原则。但是苹果公司并没有真正正视问题,态度傲慢,导致危机愈演愈烈,直到半个月后,才在媒体和舆论压力之下面对问题,表达歉意,解决问题。这导致最初的“速度第一”并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并且,苹果公司两次发布的官方声明均毫无歉意。
苹果的危机公关表现出强势的特征,给公众“财大气粗”和“店大欺客”的印象,其思维更多的还是基于产品的思维,以为只要自己的产品做到完美极致了,其他的一切都不是问题。哪怕是有了公认的瑕疵,也只能是瑕不掩瑜。这种“产品至上,公关不足”的被动公关,在乔布斯时代演绎得淋漓尽致。
2.农夫山泉深陷“标准”门
2013年4月10日,《京华时报》曝出农夫山泉生产标准有问题,使用了“浙标”,不符合国家标准。农夫山泉第一时间在其官方微博作出了“激烈”回应,称其产品品质始终高于国家现有的任何饮用水标准,远远优于现行的自来水标准。
《京华时报》得进一步将农夫山泉的检测报告公布于众,试图用科学的力量证实:农夫山泉一直执行的浙江地标(DB33/383-2005),就是不如自来水标准,随后,《京华时报》继续加大火力陆续发表6篇评论。农夫山泉立刻在北京就标准问题召开新闻发布会,实证自己标准严苛于国标、地标,是目前国内执行最高饮用水标准的企业之一,并向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京华时报》赔偿名誉权损失6000万元。最终,农夫山泉关闭其北京工厂,退出有超过10万用户的北京桶装水市场。
点评:政府关系欠缺,行会、同业等利益相关者关系不佳。农夫山泉在处理此次危机事件时,非常傲慢,指责媒体、行业协会、竞争对手,最后使自己成为了孤家寡人。在整个危机事件的处理过程中,一直缺少政府相关主管部门的声音,真正帮农夫山泉说话的协会或者专家比较少,可谓四面楚歌。
农夫山泉的核心问题是拒绝饮用水国标。为何拒绝国标?按农夫山泉的说法,是因为它是天然水。但国标是饮用水标准,天然水也是饮用水。农夫山泉称用地标或企标,是因为要求更高,这就很可笑,如果每个企业都这样想这样做,岂不乱了套?那还要国标做甚,要国家监管做甚?在广告策略上可区隔,但在标准上如果也试图独树一帜,终究是硬伤,与同行恶性竞争,惹恼政府,得罪协会,死磕媒体,逐渐失去背书的平台,最终失去消费者。
3.小米“虚假销售”风波
两年前,雷军用“乔布斯”的标准形象登台,以抢购式的“饥饿营销”带领小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销售神话,两年后,小米3和小米电视的抢购却让雷军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一边仍是小米屡试不爽、米粉无可奈何的“饥饿营销”,一边是淘宝黄牛大量现货销售的无解矛盾,甚至有技术派网友诘问小米抢购营销作假,小米危机爆发。
10月15日中午12点,首批10万台小米手机3和3000台小米电视正式在小米官网上开卖。抢购结一位自称为网页前段开发工程师的网友“TNITF”发布微博束17分钟后,称,抢购页面上的“抢购”按钮根本没有经过POST请求,而是直接生成了“售罄”页面,换句话说,只要你点了抢购,结果一定是“售罄”。上述微博立即在网上引起了轩然大波,一些网友用其他技术手段去表明小米抢购存在种种问题,而更多网友则指责小米的“虚假抢购”,称小米如此做法是拿米粉当脑残。
在沉默了数天之后,10月18日,小米公司联合创始人、副总裁黎万强在微博上表态,对未能抢购到小米的网友表达“抱歉”,同时表示将在近期邀请媒体和用户代表见证小米销售的火爆性和真实性。小米的回应并未能平息公众愤怒,就连官方媒体《新华社》和《人民日报》也加入了抨击小米行列。
点评:小米是否存在销售造假行为未有定论,但背后的问题值得思考。我们必须承认,消费者无论购买何种产品都客观存在信息不对称,商家炒作产品刺激销售也并非不可理喻。只是针对饥饿销售的行为,商家有两点需要注意:首先要保证产品有足够的市场潜力,存在真实的消费者认可程度,供需关系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否则将得不偿失。倘若乔布斯的精益求精和创新精神踪迹难觅,只是照抄其销售手法岂不是画虎画皮难画骨?其次,运作方式和流程要严谨,否则诚信丧失就得不偿失了。
4.华为“忍够了”,发力海外公关
今年,中国通讯设备供应商华为又再次成为海内外媒体的关注点之一。事缘美国中央情报局前局长海登在接受澳大利亚传媒采访时,公开指责华为一直为中国政府从事间谍工作,提供敏感情报信息。一向低调回应美国等国指责的华为,似乎也发火了。
华为其首席安全官John Suffolk立即跳出来反驳称:“要么拿出证据,要么闭嘴。”华为似乎“忍够了”国际社会对它的偏见,正有意进一步释除外界对它的种种质疑。
5月,一向低调的华为创办人兼总裁任正非到访新西兰,罕有地接受了当地媒体采访。这也是26年来,任正非第一次接受外国传媒访问。另外,华为也积极开展一系列舆论反攻战。位于深圳总部的公关承认,过去十多年来,华为在迅速发展的过程中,确实没有很好地与外界尤其是西方沟通,但近来已意识到这个问题,并逐步加强与媒体的联系。华为的公关部门已扩大至30多人。
华为越来越开放,比如在2013巴塞罗那MWC大会上,华为两位高层首次接受了西方媒体的采访,在进入英国电信市场时,任正非特意拜访了英国政府相关人士,目标就是要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并增加华为参加公众事务的能力。影响力,就在一点一滴中。华为经过美国市场的12年苦战之后,现在心态变得更从容,显得更大气,也更有招了。
点评:目前我们尚难以评估华为加强对外透明度的策略的成效如何,但它起码踏出了正面的第一步,这对于扭转华为在海外的形象是有积极作用的。华为中国公司是真正按照国际惯例来思考、运作聘请前官员任职一事,可看作是在公关方面的一种积极尝试,而这一点,也是其他有意或正在向海外投资的中国企业应该学习的。
5.同安药业,躺着也中枪
香港卫生署在6月18日发布公告,由于“维C银翘片”产品可能含有多种未标示及已被禁用的西药成分,服用后或危害健康,呼吁市民不应购买或服用这类口服产品。并在网页配发深圳同安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维C银翘片”产品图片。
维C银翘片一直是同安的主打产品,此消息传出后,一个月内订货量下降了一大半,不仅如此,还影响到他们公司的其他产品,损失不可估量。深圳同安药业,该公司销售总监助理黄雄艺表示,他们公司的产品没有问题,他们严格按照监督认证标准进行生产,同时深圳药监局已经拿到样品进行重新检查。他们已经聘请律师,将用法律手段维权。
同安药业在香港躺着中枪着实冤屈,但请学学普京,绅士之道和专业化会使自己加分。和政府沟通需要学会走温婉大度的专业化PR路径,用充分依据,走合规程序,依靠国家和政府,用好媒体的广角镜和传播效力,用诚恳友善的方式,请香港政府予以核实和澄清,帮助政府精益求精改善工作流程,提高办案准确率,既不放过苍蝇和害虫,也不枉杀三千。
点评:同安即使是代同胞受过,却也帮助中国同胞整体提高了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完全可以借此机会开展“绿色同安,放心品质”的专业公关之旅,和香港同胞打成一片,融入对产品质量更加关注和重视的香港和海外市场。而不是径直搬出律师,生猛地和香港卫生署讨个说法。
此外,在事件发生之初,除了积极寻求政府支持,更要在第一时间通过有公信力的媒体向消费者和公众发布关于事件情况说明的企业公告,感谢消费者历年来的支持,将事件情况向大众简要通报,表明深圳同安是遵纪守法负责任的合法企业公民,事件终会水落石出,请大家耐心等候。同时,及时建立公众交流,将消费者情绪稳定下来,也将有助于营造和谐氛围,为企业有条不紊处理事件赢得更多的支持。
中国是礼仪之邦,专业化和外交企业危机公关中也需学会,面对误解和误会临危不乱,处变不惊,优雅大度地为自己找回尊严,添加价值和魅力。
6.老凤祥等承认垄断上海金价
7月,有媒体爆出发改委对上海老凤祥、豫园商城等上海多家金店展开调查,因涉嫌与“上海黄金饰品协会”联合垄断上海黄金饰品零售价格,多数网友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应严惩涉事金店。在被爆出垄断上海黄金价格后,其股价也应声下跌。截至7月19日,老凤祥报收17.86下跌1.87%,豫园商城报收6.70下跌4.42%。8月12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宣布,上海黄金饰品行业协会因组织部分金店垄断黄、铂金饰品价格,被处以最高50万元罚款;5家金店因垄断价格被处以上一年度相关销售额1%的罚款,共计人民币1009.37万元。面临危机,上海老凤祥等金店向相关部门提交报告,承认企业相互串通操纵上海黄金饰品市场。
上述协会及五家企业均提出了具体的整改措施:协会承诺将通过全体理事大会深刻检讨错误,并发文彻底废除《价格自律细则》,从此不再组织“价格自律”相关会议;五家金店也表示将对沿用多年的价格机制进行反思和改进,并承诺今后不再参与任何协会组织的商议价格的活动与会议,也不会与具有竞争关系的其他金店商讨涉及价格的议题,坚持企业依法自主定价。
点评:老凤祥公关态度诚恳,品牌受到影响反而不大。但也可以看出,无论是北京、上海还是广东,所谓的“自律”协议或准则,对于业内经营者的定价约束力都将降低。部分小商家早就乐于以低廉价格吸引顾客;而大品牌为了“避嫌”,也会主动降价,他们资金实力雄厚,本来也有打价格战的能力。此次老凤祥等品牌被查事件后,加上国际环境的变化,内地黄金首饰的价格将普遍下跌,“价格战”无疑愈演愈烈,到了2014年底,一些实力弱、服务差的企业势必被清理出局。
7.“风波不断”多美滋
9月份,央视连续报道了多美滋公司,为了牟取暴利,不惜贿赂医院的医生、护士,给刚出生的婴儿喂食自己品牌奶粉的新闻。22日,一位知情人提供了一台多美滋公司的内部电脑,记录了多美滋公司贿赂全国大大小小医院的详细资料。电脑里有多美滋公司各区销售人员之间的邮件往来。其中一个写着“私”的表格就是多美滋公司给医护人员私人的汇款。仅仅今年4月份这一个月,多美滋公司就给这七个地区的医务人员打款将近50万元。
巨大的投入,就意味着巨大的回报。从这份表格来看,多美滋的高额投入收效很明显,以今年2月为例,纯医务贡献的增长率在各省市区都超过10%,而个别的,更是接近60%。医护人员帮助多美滋打开了新生儿的奶粉市场,而通过这样的手段,也让这家公司,从“第一口奶”中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巨大利润。
多美滋公司总经理包博睿主动联系中央电视台记者,愿意公布公司涉嫌行贿医院医务人员的调查结果,承认中央电视台在9月16日报道的涉嫌多美滋以多种形式给医院、医生和护士打钱的事实,停止医院妇幼健康教育项目,更换中国区公司领导层,并推出以产品质量安全为主打的“七心品质”行动。
点评:多美滋为何屡教不改?“苍蝇不叮无缝的蛋”,贿赂成行必有医德之败,全面清查或明或暗的商业贿赂,更亟待理顺医疗监管体制。同时,提高国产奶粉质量是根本。多美滋无意公关,一意孤行,迟早会被市场抛弃。
8.搜狗浏览器泄密危机
11月,有网友在专业技术卡饭论坛上称,使用QQ帐号登录搜狗浏览器,可以查看到数千其他用户的个人账号,包括QQ、邮箱、支付宝、银行等涉及用户财产的账户信息,甚至可以直接进入其他人的支付宝进行转账购物,甚至直接支付交易。对此,央视进行了报道,确认了搜狗浏览器漏洞的存在,影响升级。
然而,在搜狗公司随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对乌云漏洞报告平台所披露的搜狗漏洞只字未提平台,只是表示用户的“多媒体输入”信息泄漏,问题出在微软的搜索引擎抓取中。
这期间,360和搜狗之间争论不断,双方先后召开媒体发布会,并向网民强行推送弹窗,引发了更多网友的不满和无所适从。不少网民指出,是否是商家的竞争不重要,我们仅仅关心的是自己的安全和切身利益,希望有关部门给予规范,让网民放心上网!
点评:搜狗重大安全漏洞泄露了大量用户的隐私,其中甚至包括用户的银行、支付宝等账户密码。按常理,搜狗在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后,应该第一时间通知用户及时修改账户密码,减少损失。但在之后的长达5小时时间里,搜狗没有发布任何用户提示和回复。直到下午15:53分,搜狗发布了致用户书,公然否认了该漏洞的存在。
就这样,在漏洞被披露后,搜狗不是及时保护用户利益,而是更多地在考虑自己的面子,错失了用户隐私泄露后修补和规避风险的黄金8小时,更为可怕的是,搜狗矢口否认已经被证实的漏洞,蒙蔽用户,使用户无法意识到隐私数据被泄露的风险,可能造成更大的财产或者隐私泄露损失。其实这件事情,本身就是个技术事故,之前CSDN也有类似严重的用户账户密码泄露情况,但是CSDN立刻就道歉并预警,避免了用户损失的扩大,也得到了用户和业界的理解。而搜狗采取的拖延和公然对用户撒谎掩盖的做法,是对用户利益的漠视和极端不负责,有违行业道义和规则。
9.“夺命快递”:圆通到当地“公关”欲掩盖
针对近日发生的圆通“毒快递”事件,圆通公司采取的一些公关行为并未得到受害人家属的认可。12月21日,圆通速递微博发出致歉。12月22日下午在此事件中不幸死亡的刘先生家属第二次来到圆通潍坊快递配送中心,与该公司负责人会面,但关于赔偿问题仍无结果,圆通方也并无赔偿方案。家属称未接到过圆通公司正式致歉和慰问,家属对圆通公司态度不满,要求其尽快协商赔偿问题。
此事件的直接责任人湖北沙洋县熊兴化工精细化工分厂杨某已被山东警方刑事拘留,并将带回山东调查。圆通事后也在官网发布关于此事的声明,并召开安全整顿会议。山东潍坊捷顺通快递有限公司(圆通加盟公司)在卸载和投递由武汉发往潍坊的快件时,因发生化学品泄漏致人员伤亡事件,为认真吸取事故教训,国家邮政局12月22日发出紧急通知,决定自即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一次落实收寄验视制度的专项检查整治活动。此次圆通的事件再次将民营快递较为常用的加盟商制度推至风口浪尖。
点评:这次事件将是民营快递公司加盟商制度改革的一剂催化剂。在网络舆情环境越发复杂的今天,舆情处置讲求及时性和主动性。企业或者政府遭遇突发事件,应该及时查清公布事实,了解事件原委,对于该自己负责的应该积极主动担责,这种主动担责的做法,往往更能获得公众舆论的了解,相反在公众心中树立敢于担责的正面形象,对于后期的舆论积极引导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10.危机公关缺位,雅芳深陷品牌危机
12月2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通报了2013年国家化妆品监督抽检结果,其中雅芳(中国)有限公司生产的雅芳玫瑰亮白洁容霜登上“黑榜”。
雅芳对此并未作出及时有效的危机公关,而是仅仅在其微博称“该产品不在中国地区生产及销售目录之列”再无其他解释。记者采访到一位几个月前已离任的雅芳媒体联系人称:“自从雅芳原企业传讯副总裁钱怡走后,公关就没被重视过。”记者通过采访一位资深人士得知,雅芳现在内部非常乱,很多代理商纷纷撤退,各项改革方案也并未取得成功,导致业绩不理想、品牌形象下滑、内部改革不成功……种种负面新闻缠身的雅芳再遭一重击。
点评:不少业内人士将雅芳中国的落败归咎于公司战略的混乱,归咎于高层管理问题,归咎于雅芳一直所坚持的直销模式。不可否认,这些都是导致雅芳中国败走麦城的重要原因,但是一直被忽略的是,与雅芳中国刚刚进入中国相比,如今的中国化妆品市场竞争异常激烈。除此之外,国货品牌的迅速成长、继承与开拓无疑也增加了无数竞争对手,以佰草集、相宜本草为代表的国内品牌也在中国化妆品市场也占据了一定份额。从这个角度来说,雅芳在华每况愈下与市场风起云涌的变化有着直接关系。
2008八大危机公关案例 篇3
GE“工厂门”
事件回顾:
厦门通士达照明有限公司是厦门通士达有限公司与美国GE公司合资的国有控股公司,是中国照明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3月25日,美国俄亥俄州非营利政策研究机构Policey Matters Ohio(简称PMO)发布了《好灯泡,坏工作:荧光灯背后的工人和工作环境》的调查报告称,厦门通士达照明有限公司以种种形式压榨工人血汗,如员工每月工作250小时以上、员工经常饿肚子等种种情况。
事件发生后,GE公司11名专家组奔赴厦门开展了为期一周的现场调查。结论是通士达公司没有违反劳动法规的行为,也没有证据表明有如该报告中所声称那样的有员工致伤的事件发生,没有员工提出对工作条件以及实际操作心存顾虑。
4月10日,GE公司发表声明称:PMO不能够提供支持其所谓“调查”的具体调查方法;这种草率且未经过仔细调研便出台的所谓“报告”中的各种与事实不符、不完整及不准确的表述对GE以及通士达公司良好的声誉以及记录造成了损害。订阅《成功营销》请点击http://www.vmarketing.cn/dingyue
专家点评:
吴卫华 宣亚国际传播集团媒介中心总经理
速度较快。PMO报告发表的第二天,GE派遣了11人的调查小组,并对报道第一时间回应。
态度坚决。GE称报告哗众取宠,并“准备起诉PMO”;通士达的高管声称“我们是替罪羊”。
透明度尚可。由“不接受采访”到后来的“紧急邀请多家媒体,并开放一线车间供记者核查”。
可信度有改善空间。厦门市疾病控制中心、厦门总工会、厦门当地媒体都给出了有利于GE的评论。不过新浪网的一项相关调查上,相信GE血汗工厂的有14360票,占93.86%
总体评价:GE的表现总体是可以的。如果企业能够在危机处理的同时,多承担社会责任,对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是更有帮助的。
NO.7
联想与戴尔“报价门”
事件回顾:
2004年,IBM把2000元的笔记本康宝光驱错标成了1元出售,最后按照一元向订购用户发了货。2006年8月7日,戴尔中国网站价格出错,价值8000余元的双核服务器,有消费者通过自选配置以976.56元的价格订单成功。戴尔中国网站短短3小时内收到了3000余份类似订单。8月10日,订单客户接到戴尔的通知称,由于报价错误,订单被取消。戴尔表示将对每位客户提供原价基础上25%的优惠,但每名客户得到优惠的台数不超过5台。
2008年1月9日,联想美国网站出现系统错误,售价1700美元的联想ThinkPadT61笔记本264美元便可以买到。联想的应对之策是发一封取消订单的邮件,然后便始终保持沉默。2月15日,戴尔官方网站爆出超低价显示器广告,原价8999元的27英寸液晶显示器标价2515元。网民们随后马上开始互传、抢购。2月26日,戴尔公司高调发布声明,对显示器售价出错正式道歉并按错误的报价执行发货。
专家点评:
张会亭 高盛(北京)传播集团北京高盛灵锐公关公司董事副总裁
任何幼儿园以上学历的人都能看出来,两年内戴尔的网站上竟然连续出现两次同样的重大报价失误问题。如果这不是人为刻意制造出来的促销噱头的话,那么戴尔这个所谓全球最优秀的网络直营公司恐怕离倒闭就没有多远了。IBM也是如此。由此看来,戴尔和联想、IBM在促销方面的公关策划能力还只停留在幼儿园中班水平。他们在出事后的积极补救也更多的是做做样子而已。一方面卖了该促销的货,而另一方面又为企业做了免费传播,才是他们的真正目的。
NO.6
娃哈哈“偷税门”
事件回顾:
2007年8月,一名自称“税务研究爱好者”的人举报,娃哈哈公司董事长宗庆后隐瞒巨额境内外收入未如实申报个人所得税,涉嫌偷漏税数额高达近3亿元之巨。
自偷漏税事件曝光以来,宗庆后本人并没有直面媒体回答这些疑问。4月17日,和君创业总裁、娃哈哈工会顾问李肃表示,完全是“达能设的陷阱”。李肃说:“达能每次支付(工资、奖金等)时,都差了一块没有给宗庆后,然后秦鹏(达能中国区总裁)告诉宗庆后,已在新加坡帮他完税了。这导致宗庆后长期认为,每一笔都帮他上税了。”按照李肃的说法,当时达能娃哈哈合作还处于蜜月期,双方这么口头一约定,宗庆后没缴税很正常。后来双方矛盾公之于众之后,宗庆后在一封公开信中称,自己是最廉价的CEO,收入只有3000欧元的月薪、10万欧元的年度补贴,外加合资公司年利润1%的奖金。而达能则提出要成立逃税调查组,并放话要告宗庆后三宗罪:国有资产流失、商业贿赂和偷逃个人所得税,让宗庆后“在诉讼中度过余生”。
专家点评:
庞亚辉 上海卓跃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首席咨询师
宗庆后及其娃哈哈与达能的纠纷具有极强的代表性,对中外方公司都是一场危机。在整个危机中宗庆后一贯以弱者示人,即便是在本税案中,其代理人还依然认为“没缴税很正常”。如果说前期的合资“我们不懂”还可以原谅,甚至说可以试错,但到了今天还依然有这种意识,就只能从自身找原因了。
前期宗庆后与达能对抗一向强硬,是在“第一线作战”,但这次,他却没有发表任何的声音,前后反差极大,这不应该是他的风格。对宗庆后而言,目前需要做的也是大家关心的,是承不承认偷税问题的存在,如果存在应该如何主动去弥补、如何给公众一个交代而不是逃避问题。
NO.5
可口可乐“广告门”
事件回顾:
在西藏“打、砸、抢”事件后不久,有网民在互联网上贴出图片表明,可口可乐公司新的广告海报在德国一个火车站上出现,一群僧侣乘坐一辆过山车,配以“梦想成真”(Make It Real)的标语。这名网友形容广告中的3名僧侣便是代表西藏喇嘛,而过山车代表自由,“Make It Real”则代表“实现西藏自由”。大批网民支持该网友的说法,誓言从此不碰可口可乐。
可口可乐发布的声明称,该广告是2003年德国推出的一组主题为“Make It Real”(中文为“勇于尝试”)的系列营销广告之一,旨在鼓励人们勇于尝试新鲜事物,感受生活的快乐,没有任何干涉政治与宗教事务的含意,目前该广告已经撤下。但网友认为,即使可口可乐的广告是“被误解”的,不良反应却已经形成。企业为了迎合某一地区的消费者,而伤害另一个地区的消费者,这是营销策略的失败。同时有网友质疑,按照可口可乐营销主题的节奏,2003年的广告活动不可能一直延续到2008年。
专家点评:
庞亚辉 上海卓跃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首席咨询师
根据卓跃咨询的研究,越知名的公司其面临的危机风险就会越大,哪怕极为细小的一个环节没有考虑周全,都有可能被无限放大并快速传播,形成危机冲击波。
这次可口可乐与僧侣的广告,从本质上应该不会暗指中国藏独事件,但很容易让人产生联想,再加之德国政府与达赖关系暧昧,而广告又在德国,可口可乐更容易被联想到支持藏独。因此,在信息极度发达的“地球村时代”,可口可乐应该有这种危机的预见和预防能力,主动地撤下该广告以避免产生误解。好在可口可乐反应很快,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危机的进一步蔓延,这也是危机管理很重要的一个要素。
NO.4
平安高管“年薪门”
事件回顾:
事件原是由有关交强险暴力的争论引发的。3月17日,中国平安公布年报显示,平安有3名董事及高管2007年的税前薪酬超过了4000万元。1055位车主联名向保监会递交了一份请求,质疑交强险过多地分摊了保险公司的经营成本,并请求保监会进行调查。
随后,平安集团针对此事作出回应:相关财务报告均经过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确认,并且严格按照保监会的相关规定核算。从业务构成来看,交强险在平安产险业务中只占很小的比重。平安集团还表示,2007年高管的基本工资同比并没有增长,其薪酬的增长主要来自奖金,而奖金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与H股股价挂钩的长期奖励计划(虚拟期权)的兑现;二是与2007年业绩挂钩的绩效奖金。
虽然表面上看来,平安公司的解释足以解答车主的质疑。但是中国股市跌至3000点,而中国平安的1600亿巨额融资自然会被大众抨击。由此平安高管4000至6000万元的薪酬成为股民和公众热议的话题,并成为进一步质疑中国平安的事件。
专家点评:
张会亭 高盛(北京)传播集团北京高盛灵锐公关公司董事副总裁
交强险本来是出自一个善良的初衷,但在未强制推行的时候只需七百多,却不料强制之后就变成了一千多,但保险公司赔付的最高限额仍然是5万元。后来耐不住广大车主的呼声和保监会的干预,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赔付金额,同时降低了保费。因此,如果说平安保险高管的天价年薪与亿万车主每年多缴的300多元无关,那么这无疑是违心的自我掩饰说法。
肉再烂也都在锅里,并且还只是在保险公司自己的锅里,而不会落在车主的锅里。所谓年薪高是因为绩效奖励高而不是底薪高,这些其实都是很可笑的避重就轻之举。广大车主尽管表面上不再追究,但平安保险下跌的股价则说明他们的危机处理并没有解决实际问题。
NO.3
分众“短信门”
事件回顾:
央视在“3•15”晚会上突然曝光分众无线是国内最大的垃圾短信制造者。由此国内大众对分众无线的谴责声此起彼伏。3月16日,央视《新闻联播》针对此事做了一个后续报道,分众传媒的一位女性副总裁矢口否认。3月17日,分众股价大幅下跌26.59%。
3月18日,分众和江南春分别向媒体和投资者发布了声明。江南春表示,分众个别业务部门及其收购的一些下属公司在去年承接了大量的商业广告,投放给了未经定制或许可的用户,分众表示歉意。第二天,分众发布了其2007年第四季度财报。
根据财报,分众第四季度来自于分众传媒无线的广告营收1600万美元,手机无线广告收入占到总广告收入的9.2%。同一天,江南春表示将在未来一周内,亲自督促“深查分众无线各下属公司及其员工是否拥有其他非正常途径取得的用户信息”。但是江南春坚称,分众的客户资源来自正规渠道和网络,且认为“分众无线未经许可发出的短信至多也不会超过市场的2%”。订阅《成功营销》请点击http://www.vmarketing.cn/dingyue
专家点评:
张会亭 高盛(北京)传播集团北京高盛灵锐公关公司董事副总裁
树大必然招风,分众早晚都会有被盯上的这一天。此外,当越来越多的这类那类屏幕或看板都叫做所谓“媒体”的时候,它已经越来越陷入老百姓的抵制和厌烦之中。再加上数亿用户每天频繁接到大量垃圾短信或是诈骗短信,于是乎“气不打一处来”,现在终于逮住了分众这个“大牌贼首”,当然就要“人人喊打”了。
不过,江南春的反应还是很快的,他首先积极认错,然后马上去亲手督办,这都能为他的分众挽回一部分形象,速度、诚恳、深度说明等都为他添分不少。我曾经在点评王石捐款门事件时说过,中国人对认错态度的关注往往更胜于改错本身。所以,分众短信门事件也就很快过去了。
NO.2
东航“返航门”
事件回顾:
3月31日,东航云南分公司18架航班“集体返航”,千余名旅客滞留机场,官方表示是由于天气原因所致。4月2日,有消息称,“返航”是由于飞行员停工造成,但东航仍坚持称返航是天气原因所致。4月3日,有消息称,东航与停飞飞行员协商尚未达成一致。4月4日,民航云南监管办封存返航航班资料、目的地机场天气实况及相关飞行数据。4月5日,东航称调查返航原因,如证实人为因素将依法严处。4月6日,东航就“返航”事件道歉,并仍坚持是因为天气原因。中国民航局派出工作组开始调查该事件。4月7日,东航承认“返航”事件存在人为因素,称已对涉嫌当事人实施停飞和调查处理。4月16日,民航局就东航“返航事件”作出处罚决定。民航西南地区管理局要把涉及停航的东航2条航线、部分航班上报民航局,当时尚未确定具体哪一航线停航,直到4月22日才对外公布,停止东航两条航线经营权,调减东航的昆明至丽江、中甸等6个目的地城市约20个航班。订阅《成功营销》请点击http://www.vmarketing.cn/dingyue
专家点评:
游昌乔 关键点传播集团董事长
一、违背承担责任原则:东航“返航”事件中,东航一开始就将返航原因归咎于“天气原因”。同时,为此事而被撤职的管理层也不涉及高层人员。
二、违背真诚沟通原则:首先是自以为得意地划定出一个“补偿标准最高400元/人”的额度。同时又传出返航班机上QAR数据一起离奇丢失的消息,而且最终并没有管理层对此事负责。
三、符合速度第一原则:东航在第一时间发布了“天气原因说”。可惜,谎言永远成不了真理。
四、违背系统运行原则:东航除了否认外,没有采取其他任何有效的措施。
五、违背权威证实原则:作为民航的管理部门,民航局的调查,揭穿了东航的谎言。
NO.1
家乐福“抵制门”
事件回顾:
4月7日,北京奥运会圣火在巴黎的传递遭到“藏独”分子的破坏,网友遂发起抵制法国企业的号召。之后有消息称,由于路易威登-莫特轩尼诗集团(LVMH)涉嫌曾予以“藏独”资金支持,而该集团刚刚成为家乐福的最大股东。家乐福一时间成为千夫所指,遭到网友的广泛抵制。
随后,法国家乐福集团总裁迪朗22日在接受中国媒体联合采访时表示,家乐福不愿在政治中扮演任何角色。迪朗也坚决否认了家乐福是记者无国界组织合作伙伴的传闻。但是他的声明并没有得到广大中国网民的认可。同时,还有消息传出,家乐福要在“5.1”期间展开降价促销活动。事态被进一步扩大,最终演变为中法政府的对话。记者注意到:在本文截稿时,正值5.12大地震,家乐福国际基金会当晚宣布,向中国受灾地区捐赠人民币200万元。当然他们也在新闻稿中注明了曾在今年1月中国南方遭受灾害时捐赠人民币200万元,由此表示家乐福的捐赠并不是针对危机的公关行为。订阅《成功营销》请点击http://www.vmarketing.cn/dingyue
专家点评:
游昌乔 关键点传播集团董事长
一、符合承担责任原则:4月16日发出第一份声明,澄清自己爱中国的立场和支持北京奥运的态度。
二、符合真诚沟通原则:4月21日,家乐福全球总裁杜哲睿接受采访并向中国人民解释和道歉。
三、违背速度第一原则:早在3月27日互联网中就传出了抵制法企的声音,到4月12日这个消息已通过手机、MSN、QQ大范围传播。家乐福第一份声明直到4天以后才在网站上登出。
四、符合系统运行原则:积极和媒体沟通;促使中国商务部及法国相关政府部门行动起来;果断取消了五一的促销计划。
公共危机处理的案例分析 篇4
——厦门市人民政府应对二甲苯化工项目(PX)危机案例分析
2011级MPA班
袁 泉
一、案例背景
一个投资高达108亿、年产80万吨、可能给一座城市带来800亿元年GDP的“手续完备、程序合法”的工业项目,在科学家、政协委员和广大民意的推动下,最终“暂缓建设”。沸沸扬扬的厦门二甲苯化工项目(下称“PX项目”)事件于2007年5月30日有了实质性进展:5月30日上午,厦门市文化宫八楼,厦门市常务副市长丁国炎正式宣布了缓建“海沧PX项目”(PX,又称对二甲苯,化工原料,属危险化学品和高致癌物)的决定,并称市政府已委托新的权威环评机构在原先的基础上扩大环评范围,进行整个化工区区域性的规划环评。
二、案例描述
1、PX项目的立项审批
1990年1月,经国家批复,厦门海沧开发区确定了化工产业区。台商王永庆欲在此投资一电厂,后来几番论证,因为担心酸雨造成环境破坏,尤其怕影响以鼓浪屿为代表的旅游产业,最终投资未能如愿,电厂后来迁到漳州。海沧化工开发区因此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处于待开发状态,仅有翔鹭化纤等少部分化工企业进驻,化工业未充分形成气候。
2000年前后,海沧成为厦门地产的新热点,地方政府加速了海沧地块的地产开发,着力要将其打造成厦门的“浦东”,政府背景的海沧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开发的“未来海岸”楼盘,直接起了带动作用。
2001年,翔鹭化纤向厦门市提出在海沧建设80万吨PX项目,该项目自2004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立项后,历经国土资源部建设用地的预审、国家环保总局于2005年7月审查通过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而项目环评期间,厦门市并未进行全市公开听证,环评也没有公众参与。国家发改委将其纳入“十一五”PX产业规划7个大型PX项目之中,并于2006年7月核准通过项目申请报告。2006年11月17日,项目正式开工建设,预计2008年建成投产。
2、政协提案引发的PX项目争议
海沧PX项目刚刚动工,就遭到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教授赵玉芬等人的反对。今年“两会”期间,赵玉芬等105名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交“关于厦门海沧PX项目迁址建议的议案”,对PX项目的选址与安全隐患表示了质疑,这使PX项目进入了公众视野。这份全国政协头号议案指出,海沧PX项目离居民区仅1.5公里,距离厦门市中心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鼓浪屿均只有7公里。作为危险化工原料的PX在距离主城区之近的海沧,如此大规模生产,将会直接影响到厦门的生态环境,必须紧急叫停项目并迁址。政协委员的提案经媒体曝光后,厦门市民开始思考这个涉嫌污染的重大化工项目,究竟为何选址在距离厦门主城区并不遥远的海沧开发区?为何与公共利益密切相关,却一直隐而不发?
早在2004年10月,厦门市环保局下属杂志就曾刊文,指出当时民众反映日盛的海沧区空气质量下降源于“海沧区石化工业区与处于其东面的海沧新城在规划上存在突出矛盾,今后PX项目以及大石化项目上马后这种矛盾会更加突出”,并建议政府高度重视。
虽然厦门市政府一直以来在环境保护方面做得非常不错,曾荣获“联合国最佳人居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称号,海沧PX项目经过了国家环保总局组织的多次论证评估,有关方面对项目合法性作了权威解读,但这无法打消市民对PX项目建成后的污染问题的担忧。海沧区近年来环境恶化的既有事实足以说明一切:(1)2005年9月,海沧区一家制药厂发生爆炸,索性未造成重大损失;(2)“翔鹭化纤”公司附近时常弥漫着刺鼻的气味,公司虽然宣称此味道对人体无害,且符合国家排放标准,但民众疑虑依然存在;(3)2007年3月,一则“2006厦门空气质量由原福建省九地市排名第一,降为倒数第三”的新闻,很多人本能地将矛头指向海沧化工区高耸的烟囱。(4)2007年4月,福建省重点办常务副主任龚友群带队对厦门在建省重点项目检查,指出PX项目还存在问题,区域规划环评还未完成,需有关部门进一步协调解决。这一系列问题并未引起当地政府的足够重视,PX项目建设仍在稳步推进之中。
3、PX项目危机升级
2007年5月底,一条关于PX项目危害的短信迅速在厦门市民手机上传播,造成厦门市民对PX项目的种种安全和环保危害的揣测。此前,在厦门著名的网络社区小鱼社区、厦门大学公开BBS上,关于PX项目的帖子,吸引了数以万计的点击率。厦门网民的邮件、MSN、QQ等也收到了与反PX相关的信息。6月1日,厦门万余市民举行了“保卫厦门、还我蓝天”的游行,以此表达自己抵制PX项目的意愿。
随着短信引发的“PX恐慌”情绪加剧,厦门市政府开始应对这场公共危机。5月28日,《厦门晚报》刊登了一篇该市环保局负责人就“海沧PX项目”答记者问的万字长文,还以《海沧PX项目已按国家法定程序批准在建》为题,被舆论普遍视为政府强势推进的信号。项目投资方翔鹭集团亦在其网站显要位置刊登该公司总经理答记者问,内容也多为澄清坊间传闻,平息争论。作为重要内容被提及的是,该项目已经经过了国家规定的各类审批,一切手续齐备。此举虽被认为迟到,但在关键时刻却起到了安抚民心的作用。
5月29日下午,厦门市主要领导赴福州向福建省领导汇报PX项目进展以及近期在民众中的反应。5月30日上午,厦门市常务副市长丁国炎正式宣布了缓建“海沧PX项目”的决定。6月1日,厦门市政府举行新闻发布会,公开向广大市民群众征求意见和建议。6月3日,厦门市政府新闻发布会称截至中午12点整,共收到意见和建议1557条。当日晚,政府散发的传单开始进入厦门千家万户,而坊间谈论反对PX项目的声音逐渐变得平和。
三、案例分析
1、政府评估决策机制缺位,民意广泛参与呼唤制度平台 政府在对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与群众利益关系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的规划和决策过程中,提供政治参与的权利与机会,健全重大事项决策的专家论证、技术咨询、决策评估、公示听证制度,不仅有利于获取社会公众和相关利益群体的意见,而且可以推进行政管理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厦门PX项目在事前环保评估期间,市政府并没有对该项目在全市公开听证,咨询、论证也不充分。尽管市环保局和项目业主都坚称在环评报告书编写期间,开展了大量的现场调查和公众参与工作,但环评报告却始终未向社会公布。信息资源的不对称,造成在缺少民主制度约束和公众参与机制的情况下,出台的政策引发种种猜测和质疑,最终导致一场**,使政府处于尴尬境地。
任何一项公共政策都应是以公共利益的最大化为基本追求目标。尊重民意,是制定公共政策的社会基础。只有广纳民言,决策才能科学化,才能尽可能地降低建设成本,使政府决策得到共识。厦门市政府在尊重民意的基础上,决定缓建PX项目,也反映出政府的积极态度。当然,在重新进行规划环评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民意的诉求,使公众切实参与到政府的决策中来,避免该危机的再次发生。
2、新媒体的出现,构建政府与公众的双向沟通平台
在PX项目事件中,手机短信成了公众发表意见的新途径,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抵制PX的作用。同时,政府也不失时机地用短信的形式作出了回应,构建了一个双向沟通平台。
普通民众通过短信表达和汇聚民意,公共管理者有意识地利用它疏导和化解民众情绪,将短信等新媒体工具纳入民意表达的制度性平台,将大大拓宽民众的参政渠道,并使政府决策更符合民意。民众和公共管理者在此基础上的快速反应,将大大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立。
公众参与政府决策的制定,需要获得公共媒体的代言性表达,因此需要一种比较多元的、通过媒体发表各种不同声音的平台,对社会政策提出建议或给予批评,以利于政策的完善。
3、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利益平衡
在利益冲突的情况下作出决定,是地方政府决策面临的一个复杂而现实的问题,市场经济带来利益分化,利益的冲突增加了政府决策的难度。
如果放弃PX项目,对厦门的经济是一个很大的损失,不仅失去了发展石化重镇的绝佳机会,而且丧失了每年可能带来的800亿元的GDP贡献,以及相伴而生的就业机会等。
政府以发展经济为主的政绩诉求和普通民众维系一个优美生存环境的愿望之间产生的利益冲突如何取得平衡,考验着政府的决策能力。
危机公关案例析 篇5
“在中国做企业,为何这样难?”霸王二恶烷危机**之后,面对着企业遭受的巨大损失,霸王首席执行官万玉华在新闻发布会上痛哭流涕地讲了这样一句话。危机如火,我们应该如何更有效地管理企业危机?
2010年,企业危机连发,而且危机事件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对企业造成的负面影响是巨大的,在这个充满了火药味的商业竞争世界里,企业的危机随时有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引发整个行业的动荡和地震。
现在,让我们一起对2010年企业危机案例进行盘点,回顾那些残酷而惊心动魄的时刻,并从中思索:作为管理者,当突发危机事件爆发时,我们要如何采取正确的危机公关策略,以挽救企业于危机之中。下面我们将从2010年十大企业危机公关事件中,选取四个典型案例进行分析,从不同危机根源探究公关危机。
案例一:丰田汽车召回门
事件主角:丰田汽车
发生时间:2010年2月-3月
危机根源:产品质量故障
危机类型:产品危机
事件过程:
由于油门踏板和脚垫的安全故障,丰田自2009底开始在全球大规模召回车辆,总裁全球“巡回道歉”。
在“召回门”愈演愈烈之时,中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就丰田车加速踏板等缺陷发出风险警示通告,希望消费者谨慎使用部分车型,同时在全国范围内搜集缺陷信息。2010年3月1日,丰田汽车公司总裁丰田章男在北京举行记者会,就大规模召回事件进行说明,并向中国消费者道歉,并宣布召回丰田在中国销售的多款品牌汽车。过去十年一直高速发展丰田公司,遇到了重大的危机打击,公司发展速度将大受影响。
危机案例评点与分析:
2008年丰田全球销售额超过美国三大汽车厂商的总和,令业界惊呼:世界汽车业迎来丰田时代!谁能预料,高速发展的丰田模式竟然隐藏着巨大的缺陷——快速的扩张、对于市场份额过度追求使得丰田忽视了地企业质量生命线的严谨把控,数以百万计的丰田车存在严重的质量隐患。2009年突然爆发的丰田“踏板门”危机事件其实就是企业过往细微质量瑕疵的集中性显现后果。
面对汹涌而来的危机,丰田的危机公关策略曾经出现重大失误,迟滞、傲慢、抓不住重点,这反映了一家全球性的制造公司危机意识的不足。丰田公司的危机公关经历了一个从早期的“不作为”、“动作迟缓”,到后来的不得不“正面出击”、“全力布局”的过程。随着事态的发展丰田公司也采取了不少应对措施,甚至公司总裁在美国国会的听证会上掉着眼泪表示对此事件负责,并及时跑到中国向中国消费者道歉。然而,多数媒体并没有因此而改变对丰田的指责,“道歉来得太迟”、“道歉的态度不好”、“中美车主待遇为啥不同”等等诸多负面新闻仍然接连不断,让丰田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然而,丰田公司的处理,仍然两次错失解决危机的主导权。
但幸好丰田认识到自身的错误,重新制定危机策略,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召回,并积极与消费者沟通,总裁亲身现身致歉,上书政府承认错误,丰田危机方始没有越演越烈。
“态度决定命运”,对危机事件来说,这句话再也贴切不过了。在危机事件的处理上,态度比方法更重要。如果态度过关,方法就算有所欠缺也会挽回损失;而态度不好,再好的方法也会无济于事。这也是对于丰田在此次“召回门”事件中的一大启示。
肯德基秒杀门你是否参加了?
案例二:肯德基秒杀门
事件主角:肯德基
发生时间:2010年4月
危机根源:企业信誉
危机类型:诚信危机
关注指数:★★★★★
事件过程:
2010年4月6日,肯德基中国公司在网上推出“超值星期二”三轮秒杀活动,64元的外带全家桶只要32元,于是在全国引爆热潮。但当消费者拿着从网上辛苦秒杀回来的半价优惠券(优惠券上标明复印有效),突然被肯德基单方面宣布无效。而中国肯德基发表声明称,由于部分优惠券是假的,所以取消优惠兑现,并向顾客致歉。但“各门店给出的拒绝理由并不一致”。消费者认为是肯德基忽悠了大家,在各大论坛发表谴责帖子,不时出现“出尔反尔,拒食肯德基”这样的言论,有网友甚至把各地的秒杀券使用情况汇总,一并向肯德基投诉。肯德基陷入“秒杀门”。
4月12日,肯德基发表公开信,承认活动欠考虑,未能充分预估可能的反响,承认网络安全预防经验不足,表示应对不够及时,个别餐厅出现差别待遇带来不安全因素,承认第一次声明中“假券”一说用词欠妥。
6月1日,肯德基在中国内地的第3000家餐厅落户上海,公司高层首次就 “秒杀”事件公开向消费者致歉。
危机案例评点与分析:
肯德基“秒杀门”的事件本身以及发生之后的危机公关处理手段都是失败的。“秒杀”是网上竞拍的一种方式。“秒杀门”源自去年的淘宝秒杀门。首先暂且不论电子优惠券的真假,肯德基各门店单方面以不同的理由取消活动已经侵犯了消费者的权益。实体店运用网络电子商务手段搞促销优惠本来无可厚非,但因为经验的不足且处理不当带来的必然是信誉的损失和消费者的流失。
在消费维权方面,今天中国消费者越来越成熟:当肯德基在秒杀门事件上表现诚信缺失之后,许多愤怒的网民在互联网集结成群惩罚肯德基——许多城市网民互相约定在就餐的高峰期一起涌进肯德基,并在肯德基餐厅中叫麦当劳的外卖,这种带有行为艺术性质的恶意维权行为得到许多年轻网友的响应。面对汹涌的舆论压力,肯德基最终不得不承认错误。
没有对商业本质的认识,没有对自己品牌的珍视,没有对消费者的尊重,即站的高度不够高,境界不够高,公关手段是不会高明的。在一个不断成熟的消费氛围中,消费者维权的意识必然越来越高,维权的手段也必然越来越多元化,企业必须高度重视与消费者之间的沟通与关系维护,防止出现恶性的消费维权事件,从而引发企业危机事件发生。危机的管理手段再高明,也不及做好预案工作,把危机扼杀在源头里——“预防胜于治疗”,是企业在进行危机管理的时候应该看到的原则。
案例三:富士康跳楼事件
事件主角:富士康
发生时间:2010年5月
危机根源:内部管理
危机类型:企业形象危机
关注指数:★★★★★
事件过程:
2010年1月至6月,一共有13位年轻的富士康职工选择跳楼结束他们鲜活的生命,富士康被贴上血汗工厂的标签。2010年5月26日,在深圳龙华厂,富士康科技集团总裁郭台铭首度公开面对数百家媒体。当着千余人,他深深三鞠躬,“除了道歉还是道歉,除了痛惜还是痛惜”。
郭台铭鞠躬道歉的形象被境内外媒体所广泛报道,“精神血汗工厂”等名词出现在境外媒体上。作为全球最大的IT、消费电子产品代工企业,富士康的连续的自杀现象让苹果、惠普等全球知名IT企业发表声明表示高度关注,富士康连跳事件已经成为境内外舆论所广泛关注和探讨的话题。
危机案例评点与分析:
面对汹涌而来的危机,富士康一开始采取的回避与沉默姿态。但随着自杀人数的不断攀升,董事长郭台铭终于坐不住了。2010年5月26日,11跳后,郭台铭终于亲临深圳,陪同媒体参观工厂,召开新闻发布会,鞠躬道歉。
随着富士康开展系列的危机公关策略:主动配合政府彻查事件;宣布为所有员工加薪30%以上;成立庞大的心理咨询团队进驻富士康,定期为员工提供心理咨询;邀请外部专家成立企业监察团,监察富士康用工情况,同是为富士康企业管理提供决策参考;在全工厂加装防自杀防护措施等。在事件的整个过程中,始终有政府部门在参与,这体现了政府负责任的态度,也为企业增添了更强的说服力和可信力。
在2010年的富士康跳楼事件中,我们看到的是富士康在迫于危机压力下不得不进行的危机公关。在出现“10连跳”后,郭台铭才站出来回应外界质疑。显然,郭台铭的步子慢了,他也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在整个危机公关过程中,富士康经历的是一场惊心动魄、跌宕起伏的磨难和考验。如果说富士康在这次的危机公关中还有做得不到位的地方,那么就是富士康的处理手段更多的是“治标”而不是“治本”的,企业的危机公关工作只能说遏制住了事态的进一步发展,但并没有在媒体高度关注的情况下,起到恢复品牌美誉度,提升企业形象的作用。
作为一家庞大的代工企业,富士康有着成熟的企业运营经验,但对于危机管理成熟度却没有上升相应的高度。2006年,富士康与当时批评其为血汗工厂的《第一财经日报》打了一场轰动全国的诉讼战,就显示出这家庞大企业严重欠缺的危机管理能力——官司最后的狼狈收场不仅使富士康名声扫地,而且给公众造成傲慢、自大、对抗舆论的负面形象。2010年的跳楼事件教训,使得富士康不仅认识到危机管理重要性,更认识到在一个透明化的时代企业进行透明化管理的重要性。而我们呼唤的是,富士康在经历这次危机事件后,能够好好反思企业内部存在的问题,包括对内的公关和对外的公关,在如此沉重的代价之下进一步完善企业内部机制,重塑品牌的形象和美誉度。
郭台铭道歉
案例四:腾讯qq VS 奇虎360大战事件
事件主角:腾讯、奇虎公司
发生时间:2010年 10月开始引爆
危机根源:行业竞争
危机类型:企业形象危机
关注指数:★★★★★
事件过程: 2010年企业危机事件,必定不能不提到腾讯和360为了各自的利益,展开的前所未有的互联网之战。
9月27日,360安全卫士推出个人隐私保护工具360隐私保护器,目标直接瞄准QQ软件,360与腾讯在客户端领域再起冲突。10月14日,腾讯正式起诉360不正当竞争,360提起反诉。10月27日晚间,腾讯通过弹窗的方式,联合百度等网站发表声明,指责360不正当竞争,并号召同业不与360发生任何形式的商业往来,360随之通过弹窗形式反击,掀起两家弹窗大战。
11月3日,腾讯与360之战爆发最新冲突,腾讯称装有360的电脑将停止运行QQ公开信后,360表示将保证和QQ同时正常使用,腾讯方暂停WEBQQ使用,360下线了扣扣保镖。这是中国互联网史上影响人数最多的一次热点事件。
直到11月7日,腾讯与360同时发表声明:在工信部的调解下,双方决定休战,握手言好——至此,一场惊动中国、震动4亿网民的“鹅虎”之战终于告一段落。
危机案例评点与分析:
尽管各方采取了诸多的措施来解决冲突,但显然没有令事态停止或达到各自的目标。从整个事件的过程来看,原本还处于公众事件的纷争,却由于措施的不当而上升为企业危机。腾讯的美誉度和企业形象受到严重损害,而360将有可能面临实际的市场损失。
在这场“3Q”大战中,毫无疑问的是最后两败俱伤的下场,用户普遍感到这是企业的恶性竞争下对用户感情的赤裸裸伤害。但是通过对两家企业的危机公关手段分析,谈及其应对危机公关的策略,我们可以看到的是360在本次事件中略胜一筹。
在战略应对上,腾讯表现出来的更多是被动的应战。危机公关,最核心的能力是掌握危机发展的主动性。腾讯作为当事方,没有掌控危机的发展方向,从而在-全球品牌网-引导事件朝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在危机状态下,企业处理危机的首要原则就是立即控制事态发展,显然腾讯忽视了这一点并因“公开信及相关措施”而加大了舆论的火候。网络舆论此后一发不可收拾,并迅速扩大传播范围,网民一时间一边倒的批判舆论让腾讯失去了很多用户,同时对品牌和企业的形象造成极大的打击。危机事件的处理需要真诚坦白的沟通,企业在发生危机事件后更应该考虑到用户的情感和利益,而不是为了一时的竞争而损害用户的感情。在沟通方面,企业应该极力发展为用户的正面形象,努力展示企业社会责任,将舆论焦点转向积极的一面,并配合法律和技术部门的行动,使得由于危机事件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在整个事件当中,360的表态就似乎更加迎合大众的诉求和需要,而腾讯只是通过两次“公开信”来和公众沟通,显然无法满足公共对组织信息的需求。另外,腾讯的高管表态也一直表现的非常强势和极端,没有考虑到用户的情感和诉求。
从上述典型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做好企业危机公关管理是多么重要。在透明化时代,企业的运营受到全方位的监督;在高度的关注下,企业的点滴失误更容易受到放大,危机一触即发。在网络环境中,企业危机表现出和传统危机不同的显著变化,传统的危机应付方法已不能完全有效,必须根据网络的特点采取新的应付措施。做好网络传播环境下的企业危机管理和控制,是现代企业在危机公关方面能力的体现。
网络营销执行策划
Qing 微博
博客等级: 博客积分:46
博客访问:76
关注人气:0
天天美食 精彩图文 相关博文
杨幂刘恺威大婚细节曝光(图)木子李
姑娘你穿这么透你爸妈知道吗? 微游戏
拇(趾)短伸肌造成的脚背(趾)抽筋疼痛——国外激痛点治疗案例(40)信知成
上海市国税局企业政策性搬迁单独税务管理和核算案例 中国淘税网
营销案例:长嘉汇销售中心——虹影&亚当•威廉姆斯新书读者见面会 尚峰
【案例分享】三天解决漏气 卢泊谕
宇泉罐疗——失眠(临床案例)宇泉罐疗李玉泉
案例剖析:向境外支付违约金的猫腻 注册税务师齐洪涛
古代阳宅风水选址成功案例查济村 阴宅风水寻龙点穴大师
这样吃红薯最伤身(图)东艺传媒 主力出逃三大板块 万里金沙
院士是怎样被“神化”的? 熊丙奇
更多>>
推荐博文
院士是怎样被“神化”的? 熊丙奇
玩味痛苦 李银河
畸高房价下,为何要买房 吴其伦
第1050篇•闭馆 马未都
破冰船是如何工作的? 航海衣羊
东北人凭什么被国人丑化? 王锦思
女博士离真女人到底有多远 马庆云
中铁总裁白中仁跳楼死因存疑? 蔡慎坤
“制毒第一大村”的沦陷与拯救 周云 【谢晓尧教授南极科考日记】“帮 用户1855567811
火烧眉毛的爱情
沙雕美术馆探秘
晶莹世界蓝与白
寻找童话小镇科尔马
潜在世界最清澈的河水
中国的马尔代夫
正文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转载]经典危机公关案例盘析
查看更多>>(2014-01-03 13:19:46)[删除]
转载▼ 标签:
转载
原文地址:经典危机公关案例盘析作者:丽日传播
经典危机公关案例盘析
“在中国做企业,为何这样难?”霸王二恶烷危机**之后,面对着企业遭受的巨大损失,霸王首席执行官万玉华在新闻发布会上痛哭流涕地讲了这样一句话。危机如火,我们应该如何更有效地管理企业危机?
2010年,企业危机连发,而且危机事件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对企业造成的负面影响是巨大的,在这个充满了火药味的商业竞争世界里,企业的危机随时有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引发整个行业的动荡和地震。
现在,让我们一起对2010年企业危机案例进行盘点,回顾那些残酷而惊心动魄的时刻,并从中思索:作为管理者,当突发危机事件爆发时,我们要如何采取正确的危机公关策略,以挽救企业于危机之中。下面我们将从2010年十大企业危机公关事件中,选取四个典型案例进行分析,从不同危机根源探究公关危机。
丰田汽车召回门你是否记得?
案例一:丰田汽车召回门
事件主角:丰田汽车
发生时间:2010年2月-3月
危机根源:产品质量故障
危机类型:产品危机
关注指数:★★★★★
事件过程:
由于油门踏板和脚垫的安全故障,丰田自2009底开始在全球大规模召回车辆,总裁全球“巡回道歉”。
在“召回门”愈演愈烈之时,中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就丰田车加速踏板等缺陷发出风险警示通告,希望消费者谨慎使用部分车型,同时在全国范围内搜集缺陷信息。
2010年3月1日,丰田汽车公司总裁丰田章男在北京举行记者会,就大规模召回事件进行说明,并向中国消费者道歉,并宣布召回丰田在中国销售的多款品牌汽车。过去十年一直高速发展丰田公司,遇到了重大的危机打击,公司发展速度将大受影响。
危机案例评点与分析:
2008年丰田全球销售额超过美国三大汽车厂商的总和,令业界惊呼:世界汽车业迎来丰田时代!谁能预料,高速发展的丰田模式竟然隐藏着巨大的缺陷——快速的扩张、对于市场份额过度追求使得丰田忽视了地企业质量生命线的严谨把控,数以百万计的丰田车存在严重的质量隐患。2009年突然爆发的丰田“踏板门”危机事件其实就是企业过往细微质量瑕疵的集中性显现后果。
面对汹涌而来的危机,丰田的危机公关策略曾经出现重大失误,迟滞、傲慢、抓不住重点,这反映了一家全球性的制造公司危机意识的不足。丰田公司的危机公关经历了一个从早期的“不作为”、“动作迟缓”,到后来的不得不“正面出击”、“全力布局”的过程。随着事态的发展丰田公司也采取了不少应对措施,甚至公司总裁在美国国会的听证会上掉着眼泪表示对此事件负责,并及时跑到中国向中国消费者道歉。然而,多数媒体并没有因此而改变对丰田的指责,“道歉来得太迟”、“道歉的态度不好”、“中美车主待遇为啥不同”等等诸多负面新闻仍然接连不断,让丰田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然而,丰田公司的处理,仍然两次错失解决危机的主导权。
但幸好丰田认识到自身的错误,重新制定危机策略,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召回,并积极与消费者沟通,总裁亲身现身致歉,上书政府承认错误,丰田危机方始没有越演越烈。
“态度决定命运”,对危机事件来说,这句话再也贴切不过了。在危机事件的处理上,态度比方法更重要。如果态度过关,方法就算有所欠缺也会挽回损失;而态度不好,再好的方法也会无济于事。这也是对于丰田在此次“召回门”事件中的一大启示。
肯德基秒杀门你是否参加了?
案例二:肯德基秒杀门
事件主角:肯德基
发生时间:2010年4月 危机根源:企业信誉
危机类型:诚信危机
关注指数:★★★★★
事件过程:
2010年4月6日,肯德基中国公司在网上推出“超值星期二”三轮秒杀活动,64元的外带全家桶只要32元,于是在全国引爆热潮。但当消费者拿着从网上辛苦秒杀回来的半价优惠券(优惠券上标明复印有效),突然被肯德基单方面宣布无效。而中国肯德基发表声明称,由于部分优惠券是假的,所以取消优惠兑现,并向顾客致歉。但“各门店给出的拒绝理由并不一致”。
消费者认为是肯德基忽悠了大家,在各大论坛发表谴责帖子,不时出现“出尔反尔,拒食肯德基”这样的言论,有网友甚至把各地的秒杀券使用情况汇总,一并向肯德基投诉。肯德基陷入“秒杀门”。
4月12日,肯德基发表公开信,承认活动欠考虑,未能充分预估可能的反响,承认网络安全预防经验不足,表示应对不够及时,个别餐厅出现差别待遇带来不安全因素,承认第一次声明中“假券”一说用词欠妥。
6月1日,肯德基在中国内地的第3000家餐厅落户上海,公司高层首次就 “秒杀”事件公开向消费者致歉。
危机案例评点与分析:
肯德基“秒杀门”的事件本身以及发生之后的危机公关处理手段都是失败的。“秒杀”是网上竞拍的一种方式。“秒杀门”源自去年的淘宝秒杀门。首先暂且不论电子优惠券的真假,肯德基各门店单方面以不同的理由取消活动已经侵犯了消费者的权益。实体店运用网络电子商务手段搞促销优惠本来无可厚非,但因为经验的不足且处理不当带来的必然是信誉的损失和消费者的流失。在消费维权方面,今天中国消费者越来越成熟:当肯德基在秒杀门事件上表现诚信缺失之后,许多愤怒的网民在互联网集结成群惩罚肯德基——许多城市网民互相约定在就餐的高峰期一起涌进肯德基,并在肯德基餐厅中叫麦当劳的外卖,这种带有行为艺术性质的恶意维权行为得到许多年轻网友的响应。面对汹涌的舆论压力,肯德基最终不得不承认错误。
没有对商业本质的认识,没有对自己品牌的珍视,没有对消费者的尊重,即站的高度不够高,境界不够高,公关手段是不会高明的。在一个不断成熟的消费氛围中,消费者维权的意识必然越来越高,维权的手段也必然越来越多元化,企业必须高度重视与消费者之间的沟通与关系维护,防止出现恶性的消费维权事件,从而引发企业危机事件发生。危机的管理手段再高明,也不及做好预案工作,把危机扼杀在源头里——“预防胜于治疗”,是企业在进行危机管理的时候应该看到的原则。
案例三:富士康跳楼事件
事件主角:富士康
发生时间:2010年5月
危机根源:内部管理
危机类型:企业形象危机
关注指数:★★★★★
事件过程:
2010年1月至6月,一共有13位年轻的富士康职工选择跳楼结束他们鲜活的生命,富士康被贴上血汗工厂的标签。2010年5月26日,在深圳龙华厂,富士康科技集团总裁郭台铭首度公开面对数百家媒体。当着千余人,他深深三鞠躬,“除了道歉还是道歉,除了痛惜还是痛惜”。郭台铭鞠躬道歉的形象被境内外媒体所广泛报道,“精神血汗工厂”等名词出现在境外媒体上。作为全球最大的IT、消费电子产品代工企业,富士康的连续的自杀现象让苹果、惠普等全球知名IT企业发表声明表示高度关注,富士康连跳事件已经成为境内外舆论所广泛关注和探讨的话题。
危机案例评点与分析:
面对汹涌而来的危机,富士康一开始采取的回避与沉默姿态。但随着自杀人数的不断攀升,董事长郭台铭终于坐不住了。2010年5月26日,11跳后,郭台铭终于亲临深圳,陪同媒体参观工厂,召开新闻发布会,鞠躬道歉。
随着富士康开展系列的危机公关策略:主动配合政府彻查事件;宣布为所有员工加薪30%以上;成立庞大的心理咨询团队进驻富士康,定期为员工提供心理咨询;邀请外部专家成立企业监察团,监察富士康用工情况,同是为富士康企业管理提供决策参考;在全工厂加装防自杀防护措施等。在事件的整个过程中,始终有政府部门在参与,这体现了政府负责任的态度,也为企业增添了更强的说服力和可信力。
在2010年的富士康跳楼事件中,我们看到的是富士康在迫于危机压力下不得不进行的危机公关。在出现“10连跳”后,郭台铭才站出来回应外界质疑。显然,郭台铭的步子慢了,他也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在整个危机公关过程中,富士康经历的是一场惊心动魄、跌宕起伏的磨难和考验。如果说富士康在这次的危机公关中还有做得不到位的地方,那么就是富士康的处理手段更多的是“治标”而不是“治本”的,企业的危机公关工作只能说遏制住了事态的进一步发展,但并没有在媒体高度关注的情况下,起到恢复品牌美誉度,提升企业形象的作用。
作为一家庞大的代工企业,富士康有着成熟的企业运营经验,但对于危机管理成熟度却没有上升相应的高度。2006年,富士康与当时批评其为血汗工厂的《第一财经日报》打了一场轰动全国的诉讼战,就显示出这家庞大企业严重欠缺的危机管理能力——官司最后的狼狈收场不仅使富士康名声扫地,而且给公众造成傲慢、自大、对抗舆论的负面形象。2010年的跳楼事件教训,使得富士康不仅认识到危机管理重要性,更认识到在一个透明化的时代企业进行透明化管理的重要性。而我们呼唤的是,富士康在经历这次危机事件后,能够好好反思企业内部存在的问题,包括对内的公关和对外的公关,在如此沉重的代价之下进一步完善企业内部机制,重塑品牌的形象和美誉度。
郭台铭道歉
案例四:腾讯qq VS 奇虎360大战事件
事件主角:腾讯、奇虎公司
发生时间:2010年 10月开始引爆
危机根源:行业竞争
危机类型:企业形象危机
关注指数:★★★★★ 事件过程:
2010年企业危机事件,必定不能不提到腾讯和360为了各自的利益,展开的前所未有的互联网之战。
9月27日,360安全卫士推出个人隐私保护工具360隐私保护器,目标直接瞄准QQ软件,360与腾讯在客户端领域再起冲突。10月14日,腾讯正式起诉360不正当竞争,360提起反诉。10月27日晚间,腾讯通过弹窗的方式,联合百度等网站发表声明,指责360不正当竞争,并号召同业不与360发生任何形式的商业往来,360随之通过弹窗形式反击,掀起两家弹窗大战。
11月3日,腾讯与360之战爆发最新冲突,腾讯称装有360的电脑将停止运行QQ公开信后,360表示将保证和QQ同时正常使用,腾讯方暂停WEBQQ使用,360下线了扣扣保镖。这是中国互联网史上影响人数最多的一次热点事件。
直到11月7日,腾讯与360同时发表声明:在工信部的调解下,双方决定休战,握手言好——至此,一场惊动中国、震动4亿网民的“鹅虎”之战终于告一段落。
危机案例评点与分析:
尽管各方采取了诸多的措施来解决冲突,但显然没有令事态停止或达到各自的目标。从整个事件的过程来看,原本还处于公众事件的纷争,却由于措施的不当而上升为企业危机。腾讯的美誉度和企业形象受到严重损害,而360将有可能面临实际的市场损失。
在这场“3Q”大战中,毫无疑问的是最后两败俱伤的下场,用户普遍感到这是企业的恶性竞争下对用户感情的赤裸裸伤害。但是通过对两家企业的危机公关手段分析,谈及其应对危机公关的策略,我们可以看到的是360在本次事件中略胜一筹。
在战略应对上,腾讯表现出来的更多是被动的应战。危机公关,最核心的能力是掌握危机发展的主动性。腾讯作为当事方,没有掌控危机的发展方向,从而在-全球品牌网-引导事件朝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在危机状态下,企业处理危机的首要原则就是立即控制事态发展,显然腾讯忽视了这一点并因“公开信及相关措施”而加大了舆论的火候。网络舆论此后一发不可收拾,并迅速扩大传播范围,网民一时间一边倒的批判舆论让腾讯失去了很多用户,同时对品牌和企业的形象造成极大的打击。
危机事件的处理需要真诚坦白的沟通,企业在发生危机事件后更应该考虑到用户的情感和利益,而不是为了一时的竞争而损害用户的感情。在沟通方面,企业应该极力发展为用户的正面形象,努力展示企业社会责任,将舆论焦点转向积极的一面,并配合法律和技术部门的行动,使得由于危机事件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在整个事件当中,360的表态就似乎更加迎合大众的诉求和需要,而腾讯只是通过两次“公开信”来和公众沟通,显然无法满足公共对组织信息的需求。另外,腾讯的高管表态也一直表现的非常强势和极端,没有考虑到用户的情感和诉求。
危机公关案例分析 篇6
.光明“回锅奶”:嘴硬不是硬道理
6月5日,河南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曝出惊天黑幕:郑州光明山盟乳业乳业过期牛奶回炉再包装后重新进入市场销售。记者按照最低标准估算,仅郑州光明山盟乳业一年就销售
200万袋回收奶。
6月6日,全国媒体迅速转载该节目所报道内容,各门户网站均在首页显眼位置“以光明牛奶,你还敢喝吗”之类的专题进行跟踪和讨论。光明乳业亦迅速反应,立即派高管到郑州进行自查,同时向消费者发布“诚告消费者书”,称“从来没有做过“将变质牛奶返厂加工再
销售”的行为,请广大消费者放心。”
6月8日,光明乳业董事长王佳芬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称“这个事情不存在,光明不可能做这个事情。”
6月10日,《都市快报》报道称杭州出现光明“早产奶”
6月13日,《中国经营报》报道称上海市出现光明“早产奶”。
6月20日, 郑州市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日前对光明山盟乳业有限公司有关“光明牛奶利用过期奶再生产”事件发布了书面调查报告。报告称,尚未发现光明山盟回收变质牛奶再利用生产,而存在库存产品在保质期内经检验合格再利用生产。同日,光明发布正式澄清公告承认,“郑州光明山盟乳业有限公司存在用库存产品在保质期内经检验合格再利用生产”。对此,记者与光明新闻发言人龚妍奇联系时,对方先是不接听电话,随后干脆就关机了。6月21日,郑州光明山盟乳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董波及一位副总均被免职。原因是郑州“回
炉奶”**“对光明的品牌和销量都造成了„影响‟”。
6月24日,光明乳业在其网站上挂出《光明乳业诚致广大消费者》书,首次就郑州事
件向消费者表示道歉。
案例点评:
1、违背承担责任原则:“诚告消费者书”称不可能存在有回锅奶一事,并称“诚告消费者书”已经代表了光明乳业公司在对这一事件进行自查后的最终态度。董事长王佳芬更是言之切切,称那是“不可能存在的事”。此种表态是莽撞的,也是不负责任的。为什么不先表态称无论如何,出于对消费者的负责,先停止销售河南光明的产品,并进行回收呢?这才能花多少
钱?!但消费者感受到的却是你负责任的态度。
2.违背真诚沟通原则:由于光明牛奶的极力否认,让媒体感觉到还有很多深挖和跟进的新闻点。结果将媒体炒作推向了更高的热潮。而杭州、上海的失守更令光明雪上加霜。而到这样的时候,光明牛奶的相关人士,却玩起了失踪。这只会让消费者更加相信光明乳业有问
题。
3.符合速度第一原则:正如光明乳业公关部人士称,光明公司早就建立了一套危机处理系统,在河南电视台播出了这个节目当天晚上,危机小组就开始启动。次日,光明立即派高管到郑州进行自查,同时向消费者发布“诚告消费者书”。客观地说,能够在危机发生之后,迅速和媒体与公众沟通,这是光明乳业值得赞许的一点。
4、符合系统运行原则:想办法搞定媒体、对相关责任人撤职查办,从而“丢车保帅”,寻
求政府部门的支持等。
5、违背权威证实原则:没有权威管理机构和权威的媒体发布有利于光明的言论,任凭光
伟达(中国)公关公司经典案例 篇7
作为西北地区首条直达欧洲的国际航线,赫尔辛基-西安航线被称作为空中“丝绸之路”,其重要性显而易见。为了收获最佳的宣传效果,伟达公关北京办公室为新航线开通活动制定了预热与首航两个重要方案,预热部分主要包含了媒体宣传和政府部门沟通工作。提前两个月在西安举行的媒体见面会活动使赫尔辛基-西安航线开通的消息受到了媒体的关注。此外,伟达公关北京办公室还在当地与相关政府部门负责人见面会谈,商定首航活动的境外媒体宣传工作。
首航当天,西安当地政要、合作伙伴、媒体嘉宾、芬兰驻华大使和芬兰航空高层共同在西安咸阳机场见证和庆祝了这个历史性的时刻。从飞机落地仪式、新闻发布会、媒体专访到庆祝晚宴,伟达公关北京办公室为以上各个环节都提供了专业的公关服务。首航活动几乎占据了西安当地所有主流媒体的头版头条。
为梅赛德斯-奔驰量身定做的公关项目“自然之道奔驰之道”,可谓伟达(中国)公关公司十分经典的案例之一。2007年,通过与建设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媒体等多方洽谈、几经波折后,于爱廷副总裁和她的团队为奔驰打造了一个自然环保公益项目“自然之道奔驰之道”。该项目是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及中国建设部开展合作,捐资保护在中国境内的世界自然遗产地。由于“自然之道奔驰之道”项目与梅赛德斯-奔驰追求人、车、自然和谐统一的品牌理念高度契合,该项目得到了奔驰公关部乃至奔驰高层的高度认可和积极支持。项目开展三年来,累计捐资1400万元,为大熊猫栖息地、中国南方喀斯特、庐山等世界自然遗产的保护和宣传工作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取得了广泛的媒体曝光率和良好的社会反响。2008年,该项目更荣获了国际公关协会的认可,获得了“中国最佳公共关系案例大赛企业社会责任类银奖”的殊荣。
于爱廷副总裁带领她的团队在社会公益上也做出值得称赞的经典案例。
武高汉:失信案例背后的品牌危机 篇8
中消协曾评选“十大憋屈事件”,现在《中国质量万里行》又从历年中央电视台的3·15晚会曝光的品牌中筛选出“八大曝光品牌”。应该说我们做此类评选的出发点和目的,都是为了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如果换个角度来看,这些失信个案背后的确隐藏着品牌危机。《中国质量万里行》所列的落马品牌大都集中在2007年和2006年,其中“藏秘排油风波”、“欧典事件”反映的虚假宣传、过度营销等浮躁表现导致的品牌信任危机最具典型性。一个企业要发展,就要处理好与各个利益相关方的利益,力争做到价值共创、利益共享、和谐生产、和谐消费。
品牌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包括众多的内容。在不同人的眼里,或者从不同的角度看品牌,可以得出侧重点各不相同的结论。希望企业能够从以下五个角度看品牌的分析中有所收益。
从政治的角度看品牌,就是要坚持以质取胜,推进名牌发展战略。
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南巡的时候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人如果没有自己的品牌,中华民族将受欺负。”对于这句话的贯彻落实,前些年抓得不太紧,最近几年党和政府对中国制造的品牌建设工作抓得非常紧。江泽民同志曾明确指出:“要振民族精神,创世界品牌”。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立足以质取胜”,“加快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我们注意到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各个行业根据各自的情况,制定了各种各样的品牌战略措施,比如有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中国世界名牌产品、国家免检产品、环保产品等众多的政府层面品牌评价活动。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品牌,得出的结论是。质量可以产生价值,品牌可以产生超价值。
美国市场上销售的芭比娃娃,平均售价10美金,基本上都是中国生产、加工的。中国制造的高品质的芭比娃娃平均出口价格是多少呢?0.4美金。这就是质量的价值和品牌的价值的对比。再比如,中国的一种瓷器出口到美国,平均售价0.2美金,还远远低于其在中国市场上的售价,为什么?因为没有品牌。再比如,“中国制造”相当长一段时间在欧美市场上等同于地摊贷。“中国制遣”质量一点都不次,为什么只能在地摊上销售?原因就是因为没有品牌。最近“中国制造”的品牌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已开始登入大雅之堂。欧美许多人一夜之间突然感受到“中国制造”原来离他们如此之近,在超市里买的很多东西都是“中国制遣”。这是中国品牌建设进步的结果。同时,也应该看到中国品牌建设中存在的类似“八大曝光品牌”的失信问题。
从营销学角度看品牌。品牌是满足消费需求的服务。
倒退20年,中国基本不需要品牌,或者说只有及个别的人需要品牌。因为当时经济发展状况制约了大众对品牌的需求。那个时候的需求是有胜于无。因此,当时经营者的营销策略是数量决胜型,只要把产品生产出来,把服务提供出来,解决了有的问题,消费者就满意了。再此后,商品价格的高低,便宜不便宜成了消费者的主要需求。对此经营者的营销策略是价格决胜型。随着经济的发展,消费者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需求发生了变化。好不好成了主流消费需求。于是,经营者就制定了质量决胜型战略,以满足消费需求。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追求品牌,于是品牌型战略在中国的营销市场上朝气蓬勃地发展。在品牌战略当中服务是关键,服务的过程就是创造价值的过程。国外的调查表明,一项好的服务,可以让这个消费者对25个消费者进行宣传,可以使其中的8个消费者对这个品牌产生好感,并使其中一个消费者产生购买这个品牌的决策。
从广告人的眼中看品牌。品牌是消费者的记忆。
我国每年有6000个品牌的药品做广告,广告支出约在100多亿元人民币。但是,能够被大家记住的是多少?消费者能够记住的恐怕在20家之内。广告不是万能的,没有广告是万万不能的。或者换句话说,在品牌建设过程中,做广告不一定有品牌,不做广告一定没有品牌。
大家都在做广告,都在请广告公司、广告人帮助策划,如果这个策划不真实就会出现虚假广告。近年来,中国保健品行业公信力下降,消费者认为,“四害”不除,品牌的公信力难以确定。“四害”即:虚假广告之害,配方不实之害,质量伪劣之害,价格混乱之害。虚假广告排在“四害”之首,保健品行业内的虚假广告比较多,这是毋庸置疑的。“八大曝光品牌”大部分问题就出自虚假宣传。
消费者一定要清醒,广告的片面性是客观存在的,它只说好的一面,而任何商品和服务既有好的一面,又有不好的一面。所以广告的片面性是客观存在的,又被各国法律所认可。美国的调查数据表明,只有19%的消费者相信广告。中国的调查表明,80年代100%的消费者相信广告;90年代90%的消费者相信广告;最近调查表明仍然有40%的消费者相信广告。因此,一些违法经营者认为,中国广告市场的土壤比美国还要好。国外的广告、国外的消费者,如果哪个_产品的广告过度,他会自觉抵制这个产品。因为我买商品是买它的实用价值,花这么多钱,做这么多广告,我到底是买它的实用价值,还是买了它的广告费?广告费都是由消费者承担的。所以国外的消费者越来越精,广告越多越不买你的产品。市场总会向日趋成熟的方向发展,中国的广告市场秩序一定也会越来越好。
目前,关于广告人的传说却很多:能骗人的人是广告人;半夜出门三种人,妓女、嫖客、广告人;乞丐与广告人不得入内,因为来了以后就跟你要广告费。这样的口碑最终损害的是广告者自己。因此,广告人一定要坚持三个标准:广告是生产力,广告是传播文化的文化,广告是为消费者服务的工具。
从消费者的角度看品牌。品牌应该是诚信,是一种永恒不变的承诺。
诚信是企业经营者对消费者的一种担保,担保的是品牌的产品或者服务在质量、价格、安全、卫生、计量、环保、节能等诸多方面绝没有半点马虎,肯定不出问题,如果出问题经营者保证及时给予解决,这就是诚信。
因此,品牌是经营者的人格魅力的体现。离开了消费者的货币选票,品牌就会被市场所抛弃。2000年,韩国当时最大的方便面厂拥有韩国最著名的方便面品牌,其市场份额占到国内60%。但是,其因用工业油做调料的事被消费者告上法庭。遗憾的是,品牌在被曝出食品安全问题后,不是去主动挽回自己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受损形象,而是进行了一系列“危机公关”。第一,攻政府的关,申请免于行政处分;第二,攻司法的关,申请免于法律制裁;第三,攻媒体的关,要求所有的报纸不要再刊发企业的负面新闻。这三项工作均取得了成效,法院判企业胜诉,政府发文支持企业,媒体一律买账,谁都不再就此事发任何负面报道。但是半年之后,这个企业破产了,老板跳河了。因为消费者的货币选票转投他方,这个品牌的市场份额从60%迅速跌到10%。如何才能不失去消费者的货币选票呢?安全、卫生、质量、价格、节能、环保等,无论哪个环节出了问题,都有可能丢失掉消费者的货币选票。根本的办法是什么?就是要提高对消费者的赔偿额度,增加企业处理消费者危机的自觉性。
【危机公关处理案例】推荐阅读:
企业危机公关处理案例08-30
危机公关处理05-31
危机公关应对处理08-16
危机公关案例分析12-04
车企危机公关案例10-13
危机公关成功案例二07-27
经典危机公关案例分析09-22
危机公关的经典案例12-09
危机公关09-18
新闻危机公关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