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选举制度的优缺点

2024-08-16

中国选举制度的优缺点(共7篇)

中国选举制度的优缺点 篇1

日本真正的崛起之迷

战后日本崛起,得益于重视教育和重视人才的培养。日本前文部大臣荒木万夫曾经指出:“从明治以来,一直到今天,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战后经济的发展非常惊人,为世界所重视,造成比情况的重要原因,可归结为教育的普及和发展。”美国著名发展经济学家舒尔茨说:“战后日本物质资本存量几乎荡然无存,但其国家财富中的重要部分——具有知识水平的人还大量存在。” 日本重视教育的历史可上溯到明治维新时代。早在1872年明治政府颁布《学法令》时,就在《学制布告》中提出了一个非常明确的口号,要在全国做到“邑无不学之户,家务不学之人”,接着,1886年明治政府宣布在全国实施义务教育,大约经过30年的努力,终于在全国范围内普及了初等教育,其速度之快在世界教育史上是首屈一指的。而且从年代上看,日本也是世界上最早在全国范围内普及义务教育的国家,比美国早4年,比法国早10年。正如日本前内阁总理大臣福田赳夫在一次施政演说中所说的:“人是我国的财富,教育是国政的根本。”这应该是日本崛起奇迹的根源。

战后日本崛起,得益于追求至善、精益求精。吉田茂是日本战后最负盛名的首相,晚年以充满激情的语言写就《激荡的百年史》,总结日本民族如何战胜困难、目光远大、勇猛进取、善于学习、追求完美。他说日本民族具有一种止于至善的专业精神。除非不做,做什么就要做到最好,深深植根于日本民族之血液,此乃日本历经明治维新和战后经济奇迹,得以雄踞世界第二经济强国之主因。管理大师德鲁克说,战后日本经济起飞有三位导师。第一位导师是道奇,他教导日本人要发展经济,首先是稳定货币金融,将日元与美元汇率固定于360日元。第二位导师是戴明,全面质量管理之父也。德鲁克说,质量管理是美国人发明的,但完美运用、臻于化境的却是日本人。第三位导师就是德鲁克自己。他教会了日本人如何思考战略和实施目标管理。德鲁克对日本文化精神亦有湛深研究。七十岁时被荣聘为东京大学研究日本艺术文化的教授,引以为傲。德鲁克与吉田茂英雄所见略同。二师皆以为日本民族真正利害之处,便是那种追求至善、追求完美的专业精神。无论做什么,皆力求最好,心无旁骛,精益求精。此种精神之背后是异常谦逊的学习态度,永远不懈吸取他人长处之开放胸怀。盛田昭夫说:“日本企业之所以能在短期内取得飞跃进步,奥妙就在于企业经营者始终认为日本在一切领域中都落后于他人,从而产生一种紧迫感。他们情愿以欧美各国的学生自居,坚持交学费,学习经营手法,吸引新技术。”“在日本,人们始终不懈地追求效率和生产率的提高,即使是对螺丝刀这样简单的工具也毫不例外。从设计到加工,无不精心考虑,仔细研究。”

而中国人弄虚作假、投机取巧、坑蒙拐骗。。是当今中国社会之普遍心理。与日本人追求至善、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相比是不是还有很大的差距?!

美国真正的崛起之迷

美国早在是英国殖民地时就对教育非常重视,到1775年,英属13个殖民地人口不过260万,但已仿效英国牛津、剑桥等大学创办了哈佛、耶鲁等9所学院,教育环境甚至都强过今天的北京市。殖民地时期的初等教育相当发达。北部几个殖民地以麻省(Massachusetts)为代表,特别重视普及教育,当局曾于1647年发布法令,规定市镇中只要有50户居民就应设立一所小学,于是市镇学校在北部兴起。这种由地方当局办理、干预教育的做法,超过了其宗主国--英国的教会办学的方针,一举奠定国民素质的优势!

在这个世界,凡是受过教育的人几乎没有人不知道美国的《独立宣言》:“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一些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当我们热血沸腾地听着这人类史上最伟大的声音的时候,请不要忘了美国还有一个伟大之处,那就是《宪法》所标榜的以教育培养国家公民。为了普及教育,他们先是采用了英国的兰卡斯特导生制。1818年兰卡斯特本人还应邀到美国宣讲导生制。英国式的教育不能满足这个新国家对教育的要求。1843年,贺拉斯• 曼(Horace Mann,当时任麻省教育厅长)考察德国,才引进了当时普鲁士的教学制度,同时大力宣传卢梭、裴斯塔洛齐等欧洲教育家的思想,美国各地的小学遂开始采用西欧最先进的教学制度。

南北战争以后,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步伐迈得更快,这期间新成立的大专院校就有二百余所!它一面学习当时欧洲重视学术的样板——柏林大学,于1876年创设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建立大学研究院,致力高深的学术研究;一面根据国会于1861年、1890年所通过的二个《摩雷尔法》,由国会拨地、拨款资助各州大办农(业)工(艺)学院,很快培养出大批适合工农业发展需要的专门人才,当今举世闻名的麻省理工学院、康奈尔大学由此而来。工农学院初办时,由于众多贫苦学生求学其中,曾被讥为“牧牛娃学院”,在高等教育的“平民化”方面大大领先于欧洲。事实证明,穷人的对财富的渴望远远高过富人子弟!这就为美国造就了一批敢于冒险和创新的高知识人才,当他们对财富的渴望的欲火被点起,那就是火山,那就是海啸,那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高潮!

南北战争以后,公立中学本来是兼顾学生升学与就业两方面要求的4年制综合中学,由于此时学生逐年猛增,准备升学者日少而准备就业的日众,所以逐渐以职业准备为主要职责,课程随之发生变化,加强自然科学和实用科目,这是美国中学的显著特点。公立中学逐渐以职业准备为主要职责,课程随之发生变化,加强自然科学和实用科目,这是美国中学的显著特点。不仅如此,1880年麻省理工学院创办了工业中学,1888年明尼苏达州首创农业中学,此后各种职业中学不断大量涌现。欧洲人由于世俗观念而不喜欢职业中学,以“生来平等”为信念的美国人则没有这种历史包袱。职业中学造就了一批实业家和发明家,第一架飞机的发明家莱特兄弟就是他们中的一员。

据统计,1870-1940年,美国人口增加了3倍,而中学生则增加了90倍。当时的口号是:“中等教育为所有适龄青年敞开大门”,到1918年时美国高中已发展到2万多所,而12亿人口大国的中国到1998年才有1万多一点的高中。由此可见,美国的高效率、高技术、高产出靠的是科技,靠的是先进的教育。今天,美国基础教育的方法在杜威式教育法的基础上几经改进,教育的口号是:“不让一个孩子掉队”,各州都将40%的税收用于教育。上世纪80年代垄断着大约70%左右的专利发明,70%以上的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奥运会奖牌总数第一。

“2061计划"是美国促进科学协会联合美国科学院、联邦教育部等12个机构于1985年启动的一项面向21世纪、致力于科学知识普及的中小学课程改革工程,它代表着美国基础教育课程和教学改革的趋势。为此计划,美国动员了800多位科学家、企业家、大中小学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参与了这项再造青少年智慧的宏大工程。他们总结战后科学、数学和技术领域的深刻变革和未来发展趋势,汲取美国80年代以来教育改革的成果,打造21世纪新的美国人。

一个居安思危的国家才有资格谈论谁是第一!

结论

大国的崛起靠的是科技,国与国之间的较量说到底就是国民素质的较量,是人才的较量。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研究过21种在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后来相继消亡的文明。结论是这些文明死亡的原因,无一例外,都不是他杀,而是自杀。他们失去了创新的活力,被历史淘汰出局。

1876年,美国庆祝独立100周年的时候,在费城举办国际博览会,有37个国家参展,当时清政府也派出了展览团。在这次博览会上,英国展出最新的蒸汽机车,美国展出大功率电动机和发电机,德国展出加工枪炮的精密机床,中国展出的是纯银打制的27套件耳挖勺和小脚绣花鞋。

这是就是时代的差距!

一个居安思危的国家才有资格谈论谁是第一!

中国选举制度的优缺点 篇2

一般企业机关经费保障主要是施工生产过程中的经营所得, 经费支出方式实行严格的预算管理。经费收入、使用、管理和监督, 都与公务卡使用要求的条件极为相似, 结合企业机关办理事务中经费管理的实际情况, 应当考虑推行此项制度。

公务卡主要用于日常公务支出和财务报销业务, 并兼顾私人消费的信用卡, 且不可办理附属卡。具有三个特点:一是具备普通信用卡所具有的授信消费等共同属性;二是具备财政财务管理属性;作为公务业务的一种新型结算方式, 公务卡操作可以概况为“银行授信额度, 个人持卡支付, 单位报销还款, 财务实施监控”。

二、实施公务卡制度优点

1. 可以减少个人借款挂账。

机关在日常的经费领报一般程序是先由办事人员和部门提出申请, 然后到财务部门办理款项借支手续待办理完相关事务后, 再呈财务部门报销冲销借支款项;经常办理外部业务人员, 也可报销后支取现金, 借支款项长期挂账。如此以来财务部门挂账人员较多, 累计金额较大。实行此项制度后, 借支项目全部由中介银行垫支, 除了大额单位挂账金额外 (5万元以上) , 不再执行事前的申请借款制度, 从而个人借款将大大减少, 日常资金占用也有较好改善。

2. 可以减少基础业务量。

每次借款需要有一名财务人员来处理账务, 报销时又要由财务人员处理, 一项业务分成了两次处理;而且在月未还要由管理工资的会计来查阅备用金账户, 以便找出挂账期限较长人员, 从工资扣除挂账金额, 使其尽快还款。如果实行此项制度, 借款还款都由个人和银行来处理, 而且不存在备用金挂账, 也不需要专职会计去管理这个账户, 大大减少财务人员业务量, 提高财务办事效率。

3. 督促业务人员快速报销, 自我管理。

银行贷记卡上的透支资金是有一定期限的, 如不快速还款将会计收一定利息, 促使业务人员尽快报销费用, 同时也便于财务较为准确的统计当期费用。

4. 减少现金库存量, 降低资金安全风险。

基于日常借款减少, 业务费用报销已实行银行转账方式, 按照现金管理规定就无需存放较多现金, 客观上减少了丢失、毁损等意外安全风险。

三、实施公务卡制度缺点

1. 公务卡受理环境限制较大。

基于金融业发达程度不够, 各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现状, 在许多地方从事公务活动时不能刷卡, 只能个人先垫付现金, 待报销后再到银行取出。例如, 到欠发达地区出差等, 要事先准备现金。此举不仅占用个人资金, 而且将原来仅存在于单位提取现金时的安全风险扩大到了所有持卡人, 容易引起持卡人对公务卡推广的抵触情绪。

2. 公务卡使用缺乏有效的执行、监督办法。

一方面, 公务费用报销时, 持卡人不能将消费交易凭条完好保存 (即公务卡签单) , 并附在报销凭证之后, 作为会计原始凭证入账, 公务卡代理银行也不能按要求提供个人刷卡消费对账单, 因此, 单位财务部门无法监督到公务卡的使用轨迹, 规范公务行为有一定难度。另一方面, 虽然可以在网络确认公务人员的消费轨迹, 但也会爆露私人消费记录, 当事人不同意查证时, 尚无相关法律法规预以支持, 有效验证渠道得不到良好利用。

3. 持卡人的信用得不到保证, 对单位信誉有一定影响。

公务卡主要用于公务消费, 也可以用于个人消费。当持卡人用于公务消费时只要及时报销, 一般会及时偿还透支款项, 但当持卡人用于个人消费时, 会因为款项得不到补偿需不能及时偿还, 特别是持卡人退出本单位时, 还有未偿还款项, 会给单位带来一定的麻烦。虽然此卡属于个人行为, 但在办理时单位也承担了一部分连代责任, 当透支额度较大, 又得不到偿还时, 银行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持卡人原单位进行追偿, 进而影响单位在银行方面的声誉。

四、缺点防范对策

基于以上原因, 建议在水电部队推行公务卡制度时, 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防范策略。

1. 采用银联标准卡。

银联标准卡是符合我国统一的业务规范和技术标准,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银行卡。尽量采用四大国有银联标准卡, 实现公务卡跨行关联、刷卡机联网通用。在现有技术和硬件设施的基础上, 使借记卡和贷记卡跨行关联还款、刷卡机联网通用, 从根本上改变选择发卡行时受制于银行网点分布的情况, 而且可以减少持卡人因所持卡种类繁多、功能雷同却不通用而产生的烦恼, 提高用卡频率。

2. 建立有效的公务卡使用使用制度。

一是建立公务卡专用制度。严格规定使用范围, 开支额度, 报销期限及报销时所需确认据等。二是建立登记制度。从公务卡的申请、办理、到退出都实行严格的记录制度。

3. 推行特事特办大额预支资金办法。

一般情况下, 在办理公务卡时, 由办理单位先与银行方面沟通, 最大限度的满足持卡人的额度要求。如有特殊性业务发生, 需支付大额预借款时, 要由业务人员提出大额用款申请, 并呈单位主官领导签字后, 方可在财务借款挂账, 并需提供购货合同或意向书, 以便按时促收借款, 及时清理挂账金额。

4. 加强防范措施宣传, 最大限度防控使用风险。

在消费时不要让公务卡离开您的视线范围, 留意收银员的刷卡次数;当您拿到商户交回的消费凭证及公务卡时, 请先确认是否为您的公务卡, 同时应核对及确认消费凭证上的卡号、金额及日期是否有误, 不要在非本人交易的签购单上签名;刷卡消费时若发生异常情况, 要妥善保管消费凭证并及时与发卡行联系。应做必要的障碍设置, 防止公务卡丢失或被盗, 被他人冒用取款、消费或被恶意透支盗取钱财的风险。应妥善运用及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 避免因个人信息泄露而让诈骗分子有机可乘。

五、结束语

任何制度的推行, 都会有优缺点的存在, 公务卡制度的推行也不例外, 但是只要我们准确掌握其特点, 详细分析其劣势, 并制定良好的预防风险机制, 就能在日常管理过程中, 很好的发挥此项制度的优势, 充分提高资金管理效率和使用效益。

摘要:本文通过对公务卡制度优缺点的简单介绍, 以便在日后使用过程中, 准确把握其特点规律, 扬长避短, 充分发挥其在目常管理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中国选举制度的优缺点 篇3

【关键词】苹果园;土壤;土壤管理;优缺点

横山县南部山区与米脂、子洲、子长三县毗邻,是陕西省多日照强辐射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是苹果的优生区。山地苹果色泽鲜艳、口味香甜、营养充足、贮藏期长、品质极优,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山地苹果面积已达267公顷,初步形成规模。但在果园土壤管理上不太科学,现就几种土壤管理制度的优缺点作一分析,并提出合理的建议。

1 几种管理制度的优缺点分析

1.1 清耕制

果园清耕是指果园内地面不种其他作物,通过多次中耕除草,保持土壤无杂草状态。

1.1.1 清耕制优点

避免了其他作物与果树争肥争水,水分蒸发量小,利于保墒;土壤通气良好,有利于微生物活动,从而加速有机物的分解,增加土壤有效养分的供给。

1.1.2 清耕制缺点

耕翻频繁,破坏土壤结构,伤害表层根系;土壤中有机质和腐殖质矿化速度快,;降低保肥保水性能,增加土壤致密程度,易遭受侵蚀,并且降低水的渗入。另外,地表层受冷热、干湿因素的影响大,在清耕果园中0厘米~20厘米的土层内苹果根系很少。

1.2 覆盖制

覆盖制是指果园行间或树盘覆盖秸秆、绿肥等有机物,也可覆盖塑料薄膜。覆盖的主要作用是保墒、减少水分蒸发量、减轻地表径流,覆盖后湿度稳定,温度协调,使最肥沃的表土层变成了生态稳定层,扩大了根系伸展范围,有利于树体的健壮生长,其次覆盖的有机物腐烂后亦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1.2.1 覆膜:

(1)覆膜优点

抑制土壤水分蒸发,提高地温,抑制杂草,提高土壤速效养分,改善树冠内光照状况,减轻病虫害。

(2)覆膜缺点

提早萌芽、开花,增加了晚霜危害的几率;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养分转化加快。

1.2.2覆草

分行间覆草和树盘覆草,一般不宜地面全部覆盖。

(1)覆草优点

保墒,利于水渗入土壤;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土壤结构好,团粒结构增加;防止返盐;土壤温度变化缓慢,较稳定;有抑制杂草的作用。

(2)覆草缺点

费材料、费工,果园成本增加;覆盖后春季延迟苹果树萌芽、开花期;易发生鼠害和火灾。

1.3 生草制

生草制是指行间种植草本植物,或果园自然生草作为覆盖作物的一种土壤管理模式,株间使用除草剂或人工方法控制杂草。降水小于550毫米地区的旱地果园不宜进行果园生草,若进行生草必须有灌溉条件。

1.3.1 生草制优点

(1)改善果园小气候;

(2)改善果园土壤质量,提高土壤酶活性,激活土壤微生物,提高营养元素的有效性。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渗水性和持水能力,防止果园水土流失;

(3)有利于果树病虫害的综合治理:果园生草增加了植被多样化,为天敌提供食物、栖息场所及蜜源植物,昆虫种类的多样性,富集性及自控作用得到提高;

(4)促进果树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品质。

1.3.2 生草制缺点

与果树争肥、争水严重;地下害虫有所增加。

1.4 间作制

间作制是指在果园行间种植经济作物。果园栽植后,可在行间间作矮型作物,应留1米~2米的休闲带;初挂果后不宜再间作。

1.4.1 间作制优点:良好的间作,既能提高土地的利用率,提高经济效益,又能保证土壤肥力,抑制杂草,防止土壤流失,返盐、返碱。

1.4.2 间作制缺点:间作物与果树争水、争肥、争阳光。

1.5 免耕制

果園不生草、不耕作,用除草剂控制杂草,不进行机械除草和中耕。除施肥外,不再搅动土壤。肥料可施入土壤中,也可以撒施于地表。免耕制有全园免耕、行间免耕和株间免耕三种形式。

1.5.1 免耕制优点

保持土壤的自然结构,有利于水分渗透,土壤保肥保水性能好;节省劳力、降低生产成本。

1.5.2 免耕制缺点

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得不到补充而逐年下降,造成土壤板结。采用免耕制的果园要求土层深厚,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园地。

2 建议

依照横山县南部山区苹果园的土壤管理的现状,当地提倡生草和覆盖。

(1)生草以小豆花、黑麦草为主,行间种草,7月~8月雨季播种为好。条播、撒播均可,每667平方米播种量0.5千克~1千克,注意震压,草高控制在30厘米以内(利于抗旱保墒),刈割留茬5厘米~10厘米。干旱时及时灌水,或者刈割后及时灌水施肥(一般禾本科牧草应施氮肥为主,豆科牧草应施磷肥为主),也可自然生草。

(2)幼树以覆膜为主,且以黑膜为好,秋覆好于春覆,树盘覆膜,或行间覆草。利于保墒提温。挂果后以覆草为主,因覆膜能提高地温,促进早发芽,易引起晚霜为害,而覆草能使地温回升慢,能推迟发芽几天,利于躲过晚霜危害。也可树盘覆草,行间覆膜。

(3)亦可种草、覆盖相结合。

参考文献

[1]乔本梅,边胤,陈红梅,边志勇.不同果园土壤管理法及对肥力和产量的影响[J].山西果树,2002(04)

[2]李慧峰,吕德国,张兴路.几种果园土壤管理制度浅析[J].烟台果树,2005(02)

[3]刘成先.果园土壤管理与施肥 (二)土壤管理[J].北方果树,2005(02)

[4]廉国武.果园生草制概述[J].山西果树,2000(04)

人性化与制度化优缺点 篇4

所谓人性化管理,就是一种在整个企业管理过程中充分注意人性要素,以充分开掘人的潜能为己任的管理模式。

所谓制度化管理是指公司治理中强调依法治企,法制规章健全,在管理中事事处处都有规章制度约束,因此以管理制度完善,并且注意管理的硬件,重视管理方法的科学。

可以看出二者是没有什么冲突的,因此这个辩题的正反方并非严格对立。那么辩题的意思实际上是打一个倾向,也就是倾向与制度化还是人性化。

作为正方要始终抓住以人为本的立场。因为双方并非严格冲突,所以你们大可以说人性化管理不是不要制度,而是不能以制度为管理理念的根本出发点。制度只是辅助规范的作用,而真正要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还是要靠人性化管理,这是与企业的根本利益和追求目标是一致的。

制度化管理有利于公司发展

1、我公司老板认为尊重员工就是忽略他们的缺点,多看他们的优点,要多相信员工的自觉性,不要用许多条条框框的制度约束员工,使他们成为只会按部就班的“机器人”。但有时我觉得老板的这种所谓“人性化”管理无形中纵容了不好的行为,同时也打击了很多一心向上的人。员工们觉得干好干坏一个样,做得好没有奖励,做得不好也没什么关系,即便是问题很严重,最多也不过就是老板找去谈一次话。到了后面连许多员工都觉得公司没有制度无法发展,于是公司订立了一些制度,但无人抓落实,制度又形同虚设,几天之后又是老样子了。各部门经理也很矛盾,有的部门能够认真将制度执行下去,有的部门不执行,结果员工之间私下又有议论,某经理太坏,某经理人好,弄得经理们很难做人。至今为止公司对于有些好的现象不持续的做过一些奖励,但从未惩罚过那些表现差的员工,甚至是对于人品很差、损害公司利益的人都不愿意“伤害”,老板认为对他们的惩罚是伤害。这样的结果我们公司的员工越来越向温水中的青蛙了,责任心也下降,满怀激情的新员工不久就变成了“老油条”开始混日子过了,工资下降不检查自己工作态度或工作方法是否有问题,而是满腹牢骚的埋怨公司(其实这种人很多时候是知道自己的不足,但他还装得很委屈在后面唯恐天下不乱,以掩饰他的无能)……,其实我认为进行制度化管理有利于规范员工行为,只要有专人落实执行,循序渐进,干部起模范带头作用,全公司各部门统一进行,我相信追求进步、愿意与公司共同成长的员工还是乐意接受一些挑战,不能接受的人就是公司要淘汰的人。

(© 世界经理人)

2、当今企业发展的灵魂是管理!制度化管理更具有广泛适用性,因为对于任何人都是在同一制度约束下活动,具有一定的公平性。

3、每一项章程在建立之初,人们都会有这样那样的不适应和不舒服,这就需要管理者花费精力不厌其烦地去用严格的规章制度规范地引导,久而久之,人们对管理规定熟悉了、理解了,也就会自觉地去遵守。也只有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制度,才能减少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人为因素,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性化中的最基本需求(生理的需要、安全与安定的需要、社会性的爱与归属的需要、自我与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也才能使人性化管理得到充分施展魅力的良好环境,使人性化管理向着人性中善良、美好、光辉合理的方向发展。没有严格彻底的管理规定来制约,再完美的人性化管理也将会成为泡影,或许可以在制度化的余荫的恩泽下可以支撑片刻,但是如果稍有风吹草动,那些所谓的“无为而治”怎么能够经得起风雨的袭击?

4、制度化管理是任何一个公会实行有效管理的基础和根本。为什么这样说,因为没有制度和在这种制度下实行按部就班的管理,这个公会就不能正常运转,就不能产生效益。因此,制度化管理是必需的、无条件的和最基本的,离开制度化管理,其他的管理就无从谈起。举几个简单的例子:DKP的管理需要制度,不然在装备的分配上非常容易出现争论,如果没有制度进行规范后果可想而知。主力成员的管理需要制度,相信每个人加入公会都是为了向高端FB进军,如果没有完善的制度,完全由团长根据自己的意愿组人,时间长了肯定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公会财务管理需要制度,没有制度就会产生财务管理的混乱,这样军心不稳,很难留的住人。通过上面一些简单的例子,可以看的出制度化管理是一个公会成功的必要条件。同时如何制定好的制度也是一个值得会长们去认真思考的问题。目前有很多公会都有自己一套成熟的管理制度,这些大家可以借鉴,但同时要根据自己公会的情况做出一些修改或制定一些新的制度。在制定管理制度的时候必须把握好下面4点:

1、制度出台的需要性:任何一项制度的出台,必须是针对性的,是公会管理所需要且与公会最本质的目标相联系。不然则无需画蛇添足。从管理的角度来看,一个公会管理制度的好坏,间接反映出公会最基本的管理观念与态度。制度化管理不是随心所欲不受任何制约的,任何制度的出台必须是以公会管理之根本需求为出发点,从而维护公会的根本需求为原则,以至有利公会健康、有序、稳步发展。同时体现出对玩家有高度的约束力和规范性,但又得充分地信任人、尊重人。这种立足于需要之上的制度才能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比如我们会在开荒某个BOSS的时候,经常会有一些主力成员不是很愿意来,毕竟开荒是很累的事情,不知道会不会成功,修理费多,各种药水也要喝的多。对此,我们出台了《主力成员积极参与开荒奖励办法》 《非主力成员积极参与开荒奖励办法》 等一系列相关政策,这样有奖有罚,使得公会开荒局面有了很大的改善。

2、制度出台的科学规范性:在公会管理过程中当出现某些问题,需要制定出台制度来规范管理时。那么我们必须严格遵循并做到按科学规范的制度制定程序,客观的认识事物来制定出台。这一点就公会制度化管理的有效性非常重要。如果我们就制度的出台完全凭制定者的经验或主观意识而定,这样就很可能也容易陷入强权管制范畴。当达到一定的程度,往往就会产生“指鹿为马”的结果。如此不但违背了制度管理的本质,且更为严重的影响到公会制度执行的可操作性及制度文化的形成。

3、制度出台的公正合理性:制度作为用来规范约束公会成员行为的准则,其形式、内容的公正合理性非常重要。公会成员作为制度的执行对象,其利益的平衡及相互制约性,也就是权利与义务的对称,这一点于公会管理制度中表现尤为值得注意。否则将造成公会成员为维护自身的利益和尊严,带情绪化的工作心态乃至逆反心理。故,更为有碍管理。因此,制定出台一项制度应从科学合理的角度,以一种严谨的态度,洞悉管理掌握科学的依据才行。制度作为制约公会成员行为规范的一种手段,对公会成员的公正、公平合理性是获得全员认可的根本。

4、制度执行的严肃性:制度执行的最佳效果是无歧视原则下的普遍心理认可,由于每个人在公会中的时间、地位的不同,要真正做到无歧视性是不可能的,这往往也就是影响、危机制度化管理最终目标的关键。但作为制度的执行及考核者,应该以客观事实说话,做到公正严肃公平合理的处理问题。这是维护公会制度化管理有效性的必然规律。

制度化管理不利于公司发展

1、执行太严格的话会挫伤员工的积极性。

2、有一个笑话是这样讲的:

有一家企业准备淘汰一批落后的设备。董事会说:“这些设备不能扔,得找个地方存放。”于是专门为这批设备建造了一间仓库。

董事会说:“防火防盗不是小事,应找个看门人。”于是找 了个看门人看管仓库。董事会说:“看门人没有约束,玩忽职守怎么办?”于是又委派了两个人,成立了计划部,一个人负责下达任务,一个人负责制定计划。

董事会说:“我们应当随时了解工作的绩效。”于是又委派了两个人,成立了监督部,一个人负责绩效考核,一个人负责写总结。

董事会说:“不能搞平均主义,收入应当拉开差距。”于是又委派了两个人,成立了财务部,一个人负责计算工时,一个人负责发放工资。

董事会说:“管理没有层次,出了岔子谁负责?”于是又委派了4个人,成立了管理部。一个人负责计划部工作,一人个负责监督部工作,一个人负责财务部工作,一个人是总经理,对董事会负责。

一年之后,董事会说:“去年仓库的管理成本为35万元,这个数字太大了,你们一周内必须想办法解决。”

于是,一周之后,看门人被解雇了。

简单的看,这是一个很容易判断的笑话,但是事实中,我们正在走进这个管理的迷宫,越是大公司估计这样的问题越多,因为我们知道很多公司都在发展到一定层度后,大规模的把下属的公司给剥离,才可以保证公司的利润和竞争力,原来我们很难想象,不是公司越大越强大吗?为什么要剥离下属的公司?其实从这个故事我们就可以发现,企业如果一直顺着制度化发展后,越大的公司就越容易产生大量的向上面所描述的那样的分公司。这样的公司没有任何作用,只会占用公司的利润。通过剥离这部分对公司贡献不大,但是又有合理存在的部分,就可以让一个大企业起死回生。我们可以来看看下面的几个报道: 报导

一、松下电器通过裁员和降价使利润猛增

松下电器总裁Kunio Nakamura的裁员和降价战略收到了成效,投资者正在等待他的下一步。他需要向投资者证明自己能够通过更频繁地推出新型号、在更多零售店销售、更加注重有最大发展潜力的产品而增加利润。在截止到12月31日的季度里,松下电器可能实现140亿日元的收益,而一年前是亏损1720亿日元。该季度的销售收入则将增长2%,达到1.77万亿日元。关闭工厂和裁员可能为公司省下2270亿日元,是预测的1000亿日元运营利润的两倍多。虽然DVD播放器和视频摄像机的价格下跌有助于吸引买家,松下的战略也不是毫无风险的,人们担心降价可能损害公司的盈利能力。去年,标准普尔两次下调松下的债务评级,他们认为松下的“增长战略不明确”。

报导

二、朗讯经过3年时间,裁掉了2/3的员工和3/4的运营费用,才初步实现扭亏如果是家中国企业,我想不仅早就人心惶惶了,而且仅仅裁员过程中的流言蜚语,就足够使这家企业跨掉。同时这也使我想起了长征,虽然到达陕北的过程中大部分人牺牲了,但是红军的战斗力、凝聚力并没有减低。

朗讯在进入业务低谷时选择了新的领导,陆思博,一位铁腕的女企业家。她过去曾经在朗讯服务过,有过扭亏经验,回到朗讯前在柯达的工作也很成功,是她主导了朗讯的变革。一般情况下企业重组,往往首先是换人,而且都是有强硬人物出马。

还有更多的报道:比如索爱、比如宝马等等。可以很容易的发现公司在制度化建设中,为了规范企业的行为和规范,就会降低企业员工的自主性,会让员工认为我只需要完成自己应该的那部分工作就可以了,其他的事情我就不管了,那是制度的事情了。但是这样也就在抹杀企业的创新的生命力。员工的自主和自觉的支持是很多小公司得到飞速发展的根本源泉。很多公司在企业小的时候,今天接到订单,明天就可以发出产品。但是公司稍微大一下,为了规范公司的发展,公司管理开始走向制度化,同时也出现,一个订单下下去,几天还没有到执行的部门,因为制度的流程中出了点问题,比如其中有些员工请假了、有的员工忘记了,有的员工和其他环节的员工磨合出现问题了。本来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但是其中一个环境出现了问题,传递就中断了。下一个环节也发现了问题,但是因为制度他也没有办法。于是一个岗位就需要一个备用的人员,于是就需要有人监督中间的环节,公司的结构开始迅速的庞大,企业的危机也就开始产生了。

陕西天基公司从一个小公司开始壮大,到现在公司也开始进行制度化的建设,同时制度化的问题和危机也伴随着到来,员工的自主和自觉性开始得到新的考验。天基公司的发展很多时候是靠大多数的员工努力的支持,和大量不计算得失的额外工作得来的。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就在这里。很多其他企业和客户到我们公司来,得到最大的感慨就是我们拥有最强大的员工团队,一只统一的、团结的、自觉的队伍。那这样的企业文化,会不会在制度化的进程中消失?这个是需要公司的管理层认真考虑的。怎么在进行制度化建设的同时保持公司原来的企业文化进行延续。

当然我们不可以说让企业的发展一直靠广大的员工一直无私的奉献来维持,但是核心的文化应该保持,只有保持企业的员工和公司高度的团结,和方向的一致性,才可以保证公司在企业阶跃性发展时候中间不掉链子。只有维持原来的企业文化,才可以保证企业在制度化发展的时候,不容易产生大量无用的“合理环节”、“合理岗位”、“合理部门”、“合理分公司”。企业才可以永远的保持年轻的发展势头。中庸,辩证的看

1、在我多年的管理实际中,我一直坚持的是“制度化管理,人性化沟通”,因为在我看来,中国企业、中国传统的中庸文化以及大多数中国人的特性,暂时还达不到尊尚人性自由的高度,很多人包括企业主够还谈不上自觉,很多企业很多人一开始就把人性化和人情味混为一谈,于是一谈严格管理就变成了不人性,把制度变成了一纸空文,最后变成你好我好大家好就是使企业不好。当然我并不是反对尊重人格,所以我强调人性化沟通,即在制度化管理的过程中必须尊重员工,把员工看成是和管理者在人格上平等的个体来对待。在管理中不随便骂人但也绝不放任自流。

(© 世界经理人)

2、人性化管理并不代表弱化制度,应从制度的设立和建立处就着手,策划一个优秀的人性化的制度架构,进而进入制度的形成和实施,方向就不会错了。

3、人性化管理可能在对加强员工的凝聚力、向心力方面会好一点。在制度的基础上人性化,人性化不能过于自我,员工不服从调动,不服从管理,是不行的。人性化管理要通过制度化管理体现出来,制度化管理要体现人性.这样人性化管理才能落到实处,制度化管理也才能成功.因此,二者应该是结合在一起的.因为管理需要一定的规章制度,而现代管理强调制定的管理制度要以人为本,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挖掘人的潜力。人是知识经济社会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人力资本”,是资本又与生产资料、机器设备这些死的物不同,人是有精神、有情感、有思想的。要提高人力资本的生产率,就要根据其特点,鼓舞其精神、培养其情感,提高其思想。而这些不能只依靠一些开明的管理者去实施,要通过制定相关的制度加以保证。

西方国家的特点是一个“陌生人”的社会,因此强调依法治国,法制健全,在管理中事事处处都有规章制度约束,因此以管理的制度化见常,并且注意管理的硬件,重视管理方法的科学化;但是东方国家的特点是人情社会,在管理上注重人际关系,强调人性化管理。注重柔性管理。应该是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现在东西方在管理方面互相影响,互相学习,如果真正的优势互补,就能实现最有效的管理。

中国选举制度的优缺点 篇5

一方面,要求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进一步提高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以宪法为根本行动准则,依法执政,在全社会进一步树立宪法意识和宪法权威,从宪政的高度去认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问题,不断提高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另一方面,也要求作为参政党的民主党派,根据自身传统和特点,建设高素质的参政党,充分发挥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作用。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说它是基本政治制度,首先,其含义就不是指某个领域、某个方面的具体制度,而是指在我国政治制度总体架构中关系全局、具有长远的战略地位,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各个领域发挥重要作用的制度;其次,这一制度是国家政权产生的基石,新中国就是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基础上产生的,多党合作成为新中国国家政权合法性的历史来源和现实基础。

对我国政党制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当代中国政党制度在世界各国政治制度中独树一帜,经过改革开放以来20多年的发展,这一基本政治制度建设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效。在新世纪经济全球化进程显著加快的过程中,这一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关键,也是民主政治发展的难点。一方面,要求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进一步提高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以宪法为根本行动准则,依法执政,在全社会进一步树立宪法意识和宪

法权威,从宪政的高度去认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问题,不断提高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另一方面,也要求作为参政党的民主党派,根据自身传统和特点,建设高素质的参政党,充分发挥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作用。在这些方面还有许多的工作要做。

第一,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党内民主制度建设极其重要。党内民主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先导,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十六大指明了中国政治发展的前进方向,对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做出了全面部署,确定了政治体制改革的原则。这就是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总结自己的经验;同时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深刻汲取世界各国政党特别是执政党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但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党从世界各国政党产生、发展的普遍规律和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中,认识到并开始实现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转变,使十六大完成了前所未有的任务。从民主制度的建设的要求来看,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中,党的领导系统的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为此,必须制度建党和制度治党,“对党内已经确立的制度要严格执行,同时要根据实践的发展,不断健全各项制度,形成一套从严治党的制度机制。”所以,民主政治建设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从组织上和制度上推进执政党自身的制度化、民主化建设。世界各国政党的历史经验和现实表象,都说明在发展中国家,强大的、具有民主精神的政党是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保证。

第二,加强党内民主制度建设要求执政党必须在宪法和国家法律范围之内活动。政党与宪政之间的关系是衡量一个国家的政治文明程度的视角之一。在人类政治智慧的发展中,宪政是迄今为止最有可能实现民主、自由、人权、法治和公正,最有利于保证社会秩序和国家稳定的制度设计和价值理念。现代政党和政党制度是宪政制度和宪政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在实行宪政的问题上,执政党责无旁贷,必须带头遵宪、行宪、护宪。

第三,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党派监督相辅相成。首先,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设计依据的是人民民主原则,人民民主原则在价值层面上,体现为人民主权;在制度层面上,体现为人民参与国家管理和实现自我管理。政治文明的发展应首先体现在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等方面。宪法规定人民代表大会是全国最高权力机关,应摆正党同人大的关系。关于人大本身的改革,如代表名额应有所压缩,减少官员比例,人大代表应逐渐专职化以提高立法质量,应改善代表选举办法等等,使人大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专门立法机关。同时在人民代表大会内,要优化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结构,人大常委应有专业政治家和从事相关社会科学研究的专家,人大常委应照顾到地域特点等,都是应该思考的问题。

中国的检察制度 篇6

检察制度是指国家检察机关的性质、任务、组织体系、组织和活动原则以及工作制度的总称。

根据宪法和人民检察院组织法规定,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行使国家的检察权。人民检察院由同级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向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一)人民检察院的组织特点

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设立最高人民检察院、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和军事检察院等专门人民检察院。这种自上而下的排列反映了检察机关上下级是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及其集中统一的特点,这与人民法院上下级之间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有显著不同。为了维护国家法制的统一,检察机关必须一体化,必须具有很强的集中统一性。

最高人民检察院是国家最高检察机关,领导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和专门检察院的工作。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分院,自治州和省辖市人民检察院;县、市、自治县和市辖区人民检察院;专门人民检察院主要包括军事检察院、铁路运输检察院,各级人民检察院都是与各级人民法院相对应而设置的,以便依照刑事诉讼法规定的程序办案。

(二)人民检察院的职权

根据人民检察院组织法和有关法律规定,人民检察院行使下列职权:

1、对叛国案、分裂国家案以及严重破坏国家的政策、法律、法令、政令统一实施的重大犯罪案件,行使检察权;

2、对于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进行侦查;

3、对于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侦查的案件,进行审查,决定是否逮捕、起诉;对侦查活动是否合法实行监督;

4、对于刑事案件提起公诉、支持公诉;对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是否合法实行监督;

5、对于刑事案件的判决、裁定的执行以及监狱、看守所和劳动教养机关的活动是否合法实行监督;

6、对于人民法院的民事、行政审判活动实行监督。

(三)人民检察院的组织机构

人民检察院的内部组织机构主要包括检察委员会及其他具体工作机构。

1、检察委员会

人民检察院的检察长统一领导检察院的工作。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第3条第2款规定“各级人民检察院设立检察委员会,实行民主集中制,在检察长的主持下,讨论决定重大案件和其他重大问题。如果检察长在重大问题上不同意多数人的决定,可以报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

2、检察工作机构

人民检察院的内部工作机构是根据法律监督的内容所形成的业务分工机构,包括:刑事检察、经济检察、法纪检察、监所检察、民事检察和行政检察等业务机构,特别是设立了反贪局、建立举报中心、直接依靠群众同贪污、贿赂、渎职、侵权等犯罪行为作斗争,实行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的有效形式。

(四)检察官制度

是指国家制定专门的法律对在检察机关中行使国家检察权的检察官依法进行科学管理的制度。它包括检察官职责、权利义务、资格条件、任免、考核、培训、奖惩、工资福利、辞职、退休等一系列规定。1995年2月28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了检察官法,1995年7月1日起该法正式实施。

1、检察官资格制度

检察官包括各级人民检察院的检察长、副检察长、检察委员会委员、检察员和助理检察员。担任检察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2)年满23岁;

(3)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4)有良好的政治、业务素质和良好的品行;

(5)身体健康;

(6)高等院校法律专业毕业或者高等院校非法律专业毕业具有法律专业知识,工作年满2年的;或者获得法律专业学士学位,工作满1年的;获得法律专业硕士学位,法律专业博士学位的,可以不受上述工作年限的限制。

下列人员不得担任检察官:

(1)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

(2)曾被开除公职的;

检察官资格的取得有两种方式:

(1)通过资格考试取得检察官资格。对初任检察官、助理检察官,采用公开考试的方法,由最高人民检察院组织,定期举行,凡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中国公民均可报考。考试成绩合格者,再对其政治素质,思想品德等方面进行必要的考核,择优授予检察官资格,发给《检察官资格证书》。

(2)通过培训考核取得检察官资格。

检察官或具有检察官资格的检察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取消其检察官资格:

(1)个人申请辞职经批准的;

(2)被检察机关辞退的;

(3)被除名的;

(4)受开除公职处分的;

(5)受撤职处分不适宜继续担任检察官职务的;

(6)被判处各种刑罚的;

(7)因其他原因不适合担任检察官职务的。

2、检察官的任免制度

检察长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和罢免,但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任免,须报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提请该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

副检察长、检察委员会委员和检察员由本院检察长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助理检察员由本院检察长任免。

3、检察官晋升和奖惩制度

检察官等级的晋升是指在初次评定检察官等级后,按规定升至高一等级的制度,一般分为定期晋升和择优选升。

检察官的级别分为十二级: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为首席大检察官,二至十二级检察官分为大检察官、高级检察官、检察官。检察官等级的确定,以其所任职务、德才表现、业务水平、检察工作实绩和工作年限为依据。

对检察官的奖励,实行精神鼓励和物质鼓励相结合的原则,奖励分为:嘉奖,记三等功、二等功、一等功,授予荣誉称号。

对检察官的处分分为: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受撤职处分的,同时降低工资和等级。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4、检察官保障制度

检察官履行职务受法律保护,体现在:

(1)职业保障。

检察官依法履行职责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或个人的干涉;非因法定事由,非经法定程序,不被免职、降职、辞退或者处分。

(2)人身保障。

检察官的人身、财产和住所安全受法律保护。

(3)工资保障。

检察官按规定获得劳动报酬,享受保险福利待遇。

(4)其他保障

履行检察官职责应当具有的职权和工作条件。检察官有辞职、申诉控告等权利。

(五)检察工作制度

检察工作制度是根据检察业务的范围和活动而形成的一些规则制度,主要有:

1、侦查监督制度

侦查监督制度就是指人民检察院对公安机关(包括国家安全机关)的刑事侦查活动实行的监督制度。

① 审查批准逮捕

宪法规定,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决定或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

② 审查起诉

人民检察院对公安机关侦查终结,移送起诉的刑事案件,经审查作出是否起诉的决定。

③ 对侦查活动的监督

是对公安机关的侦查活动是否违法进行的监督,包括是否刑讯逼供或变相刑讯逼供或诱供骗供,侦查人员应否回避等内容。

2、自侦制度

自侦制度是指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案件并立案侦查的制度。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1998年初制定的《关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范围的规定》共有4类53种案件由检察院直接立案侦查。

① 刑法分则第八章规定的贪污贿赂犯罪及其他章中明确规定依照第八章相关条文定罪处罚的犯罪案件,包括贪污案,挪用公款案,受贿案等;

② 刑法分则第九章规定的渎职犯罪案件,包括滥用职权案,玩忽职守案,枉法追诉,裁判案等;

③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下列侵犯公民人身权利和民主权利的犯罪案件,包括非法拘禁案,非法搜查案,刑讯逼供案等。

④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其他重大的犯罪案件,需要由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时候,经省级以上人民检察院决定,可以由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

3、公诉制度

根据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规定,除少数亲告罪可以自诉外,其他犯罪实行公诉制度。凡需公诉的案件,一律由人民检察院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公诉。对公安机关移送起诉的案件,一律由人民检察院进行审查,一个月内作出是否起诉的决定,重大复杂的案件,可以延长半个月。经审查认为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已经查清,证据确实、充分,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公诉。

4、审判监督制度

是指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法院的民事、刑事、行政等审判活动进行监督的制度。例如在刑事审判活动中,检察官出庭既是为支持公诉,又是以国家法律监督者的身份出庭监督法庭的审判活动。同时检察院还有权对错误的刑事判决和裁定提出抗诉。

5、对刑事判决的执行和监所的监督制度

主要包括:

① 对执行死刑判决的监督。

执行死刑时,人民检察院应派员临场监督、验明正身,防止错杀。

② 对监所执行刑罚的监督。

包括减刑、假释、保外就医、监外执行缓刑等是否违法的监督。

③ 对看守所和劳动教养的活动是否违法进行监督。

中国检察制度的特点是什么?

作为现代检察制度的一个类型,中国检察制度其特殊性既源自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也源自中国特殊的文化传统和社会环境,是检察制度适应中国国情的历史性选择结果。中国检察制度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检察机关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与政府、法院平行的国家机关,具有较高的法律地位

在奉行“三权分立”原则的宪政制度下,国家权力三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检察权是作为国家行政权力的一个组成部分加以设置的。国外除少数检察机关是司法行政机关合一以外,绝大多数都是隶属于政府的司法行政部门,也有个别隶属于法院系统。我国宪法规定,一切国家权力属于人民。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不可分的国家权力结构中,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平行设置,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检察机关这种独立的、较高的宪法地位,表明检察制度是中国政治法律制度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二)检察机关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通过履行职务犯罪侦查、公诉和诉讼监督等职能,维护国家法制的统一 根据我国宪法和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的规定,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依法对国家法律的统一正确实施进行专门的法律监督。法律监督是我国检察机关的法律属性,是一切检察职权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检察机关通过职务犯罪案件侦查、公诉和诉讼监督等职能活动实现法律监督的宪法职责。

(三)检察机关实行检察长负责和检察委员会集体领导相结合,上级检察院领导下级检察院的领导体制

检察一体在我国有特殊的表现形式。我国检察机关内部实行的不是单一的检察长负责制,而是检察长负责和检察委员会集体领导相结合的内部工作机制和决策方式。检察长和检察委员会都是检察机关的领导机构,检察长作为检察机关的首长统一领导检察院的工作,检察委员会是实行集体领导的组织形式,讨论决定重大案件和检察工作中其他重大问题,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作出决定,由检察长组织贯彻执行。这是宪法规定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的体现。同时,检察体系中,实行上级检察机关领导下级检察机关的工作,最高人民检察院领导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工作的体制。

(四)检察机关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与坚持党的领导、接受人大监督相统一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检察机关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不受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的干涉。这是检察权行使的内在规律性要求所在。同时,作为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领导和人大的监督既是检察工作必须坚持的一项重要原则,也是检察权独立行使的重要保障。

(五)检察机关与公安机关、人民法院办理刑事案件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

刑事诉讼是检察机关传统的职能领域,其中的检警关系、检法关系是司法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原则作为一项刑事诉讼活动原则,体现了我国检察机关与公安机关,特别是人民法院之间在履行具体的诉讼职能过程中的特殊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监督机关的组织体系、职权、组织与活动原则的总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人民检察院是法律监督机关,统一行使国家检察

权。

沿革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不久,即开始在全国范围内组建各级人民检察署。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最高人民检察署暂行组织条例》和《各级地方人民检察署组织通则》。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将人民检察署改为人民检察院,并系统地规定了人民检察院的性质、任务、职权及其组织活动原则。1975年后,人民检察院被撤销,由各级公安机关代行其职权。1978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决定恢复人民检察院。1979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修订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1983年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的决定》。

任务和职权 人民检察院通过行使检察权,打击敌人,保护社会主义公共财产和公民的合法财产,保障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合法权益不受侵犯,维护国家统一,保卫人民民主专政,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公民进行法制教育。人民检察院在工作中遵循下列原则:①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②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③实事求是,重证据不轻信口供;④依靠群众,实行专门的业务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的方针;⑤使用本民族 语言文字。

人民检察院行使的职权有:对于叛国案、分裂国家案以及严重破坏国家的政策、法律、法规统一实施的重大犯罪案件,行使检察权;对于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进行侦查;对于公安机关侦查的案件进行审查,决定是否逮捕、起诉或免于起诉;对于公安机关的侦查活动是否合法实行监督;对于刑事案件提起公诉,支持公诉;对于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是否合法实行监督;对刑事案件的判决、裁定的执行和监狱、看守所、劳动改造机关的活动是否合法实行监督。

组织体系和领导体制 人民检察院组织体系包括最高人民检察院、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和专门人民检察院。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又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分院;自治州、省辖市人民检察院;县、市、自治县和市辖区人民检察院。各级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由同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并报上级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提请该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副检察长、检察委员会委员、检察员由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命或者批准任命。检察长统一领导检察院的工作。各级人民检察院的任期与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每届的任期相同。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连续任职不能超过两届。人民检察院实行双重领导。最高人民检察院是国家最高检察机关,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负责并报告工作,领导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和专门人民检察院的工作;上级人民检察院领导下级人民检察院的工作。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对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负责并报告工作,同时又对上级人民检察院负责。

浅析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的优缺性 篇7

网络新闻发言人是由政府指定的, 对外发布政府的网络新闻和政务信息, 并就网络媒体和公众关心的相关问题进行答复的专业人士;其主要职责是在互联网上及时准确地发布新闻信息, 以发帖、跟帖的形式回复网络舆论。1

一、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的优越性

我们通过大众传播的五要素对传统新闻发言人和网络新闻发言人进行比较:传统新闻发言人是由公司、政府或其他机构专门设立的, 信息发布有时间、地点的限制, 内容多局限于重大新闻事件;参加新闻发布会的媒体、记者是第一受众, 信息由新闻媒体加工到达公众手中;传播媒介以传统媒介为主, 例如报纸、广播、电视等, 主要表现为举行新闻发布会、记者招待会或约见个别记者等;其传播是单向信息的流动, 强调上情下达, 缺乏下情上达。

网络新闻发言人则是由政府指定的、对外发布政府信息, 并就相关问题进行答复的专业人士, 信息发布则具有全天候、及时性和空间延展性的特点, 内容可涉及政府工作的方方面面, 海量的网民都是其潜在受众;它的传播主要以互联网为媒介, 主要表现为政府网站信息发布、论坛实名制回帖答复、职责部门或党政官员开通博客、微博等, 是双向互动的网络交流, 目的是让网民深入了解政府信息, 并且及时反馈。

从二者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 和传统新闻发言人制度相比, 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有其明显的优越性:

1. 工作方式更能满足现实需要

首先, 网络新闻发言人信息发布具有较强的灵活性, 既能更好地实现政务公开, 又能更好地维护群众的知情权;其次, 网络新闻发言人不需要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信息, 工作方式更为简便;第三, 传统新闻发言人的信息发布主要面向与会的新闻媒体和记者, 公众接收到的信息是经过加工的, 政府和群众是间接沟通。而网络新闻发布则直接得多, 这既有利于保证信息传播与反馈的真实性, 也有利于提高新闻发言人的工作效率。

2. 具有较好的开放性和务实性

传统新闻发言人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外发布信息, 与会的媒体、记者是第一受众, 有的信息不便公开则以内参形式发布, 有一定的封闭或半封闭性。而网络新闻发言人面对的是广大的社会公众, 海量的网民都是潜在受众, 具有较好的开放性。同时, 网络新闻发言人不仅要答复网民问题, 更要去解决问题, 这样才能得到公众的青睐。

3. 具有较高的社会认可度和公信力

传统的新闻发言人长期受封闭或半封闭式管理模式影响, 社会公信力不高, 很难在政府与群众的利益间找到一个合适的平衡点。而网络新闻发言人作为政府和公众沟通的桥梁, 一方面代表政府及时发布信息, 收集舆情民意, 有效提高舆论引导力;另一方面又能广泛地维护公众利益, 保障公众的知情权, 更好地维护公众的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与传统的新闻发言人制度相比, 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赢得了更高的社会认可度和公信力。

二、我国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存在的问题

作为新生事物, 我国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在制度和实践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1. 制度缺陷

完善的制度是组织推行政策的基本条件, 但我国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明显还不够完善, 政府在如何回应网络民意诉求、与网民形成公开互动方面, 并没有形成制度化的举措。同时, 我国少有专职的新闻发言人和机构, 大部分网络新闻发言人是由其他岗位人员兼任。这些“兼职”人员缺乏专业化水准, 让他们担任网络新闻发言人并非长久之计, 全国性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2. 实践缺陷

在具体的实践中, 我国的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存在着各种问题:不少网络新闻发言人依旧摆脱不了“报喜不报忧”的传统思维, 对一些事件还抱有遮蔽、掩盖心理;一些网络新闻发言人对网民意见回应速度慢、态度含糊, 口头应承却迟迟不解决实际问题。而对于一些敏感事件, 政府不主动积极回应, 却雇佣“五毛”来为自己“洗白”, 更会引起群众的反感。政府有必要培养一支专门的网络新闻发言人队伍, 并定期进行培训, 提高其专业素质。

“7·23”动车追尾事故、小悦悦事件、郭美美事件等让我们看到:网络已经成为重要的舆论场, 强大的舆论场催生了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但我们不仅仅是要建立一个这样的制度, 更重要的是, 要将这个制度落到实处。同时还要建立相关的问责机制, 增强网络新闻发言人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 不辜负社会公众的期望。■

参考文献

[1]徐建太, 杨欣.对我国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的思考[J].新闻爱好者, 2010 (03) [1]徐建太, 杨欣.对我国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的思考[J].新闻爱好者, 2010 (03)

[2]彭广林.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的优越性与隐忧——基于与传统新闻发言人制度的比较[J].学术论坛, 2010 (02) [2]彭广林.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的优越性与隐忧——基于与传统新闻发言人制度的比较[J].学术论坛, 2010 (02)

上一篇:经典谚语励志人生下一篇:五一节放假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