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现状探析论文

2024-09-19

高中地理教学现状探析论文(共11篇)

高中地理教学现状探析论文 篇1

当前农村高中教学管理现状及优化路径探析教育学论文

摘要:高中阶段对于学生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要想保证学校的教学能够有序的进行, 需要将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做到最好。但是在农村的高中教学管理中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 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和进步。其中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不合理是主要因素。因此, 要想加强对农村高中的教师的教学管理, 就需要把中信建立在注重策略的创新上, 从而推动农村高中教育事业的发展。本文通过对农村高中教学管理现状的分析, 进而对其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希望可以通过对这些策略的采纳, 来促进教学管理的改进。

关键词:农村高中; 教学管理; 策略分析;

高中阶段对于学生的成长起着关键的作用, 要想保证学校教学的有序进行, 需要做好学校的各项教学管理工作[1]。学校进行管理的时候需要把学生和相关人员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解决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当前农村高中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

在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开展的今天, 大部分学校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于农村社会发展水平的限制, 农村教学水平普遍偏低, 在农村高中教育教学管理上仍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农村办学条件不能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

随着时代的进步, 教育对于办学条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而相对于农村高中的教学来说办学条件差是导致教师队伍管理困难, 以及难以留住高质量教师的关键因素。学校的办学经费不足, 基建欠账大, 必然导致其生存状况艰难[2]。而仍以传统黑板加粉笔为主要教学手段的教育教学模式显现出了严重的落后性, 因此, 现在农村高中硬件设施的落后严重阻碍农村高中教学的发展。

(二) 办学规模萎缩, 生源数量少而差

近些年随着人民生活条件的提高, 农村本地的学生逐年减少。一些外出打工的家长在家庭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会把学生送到住宿制的民办学校, 这样既可以促进孩子学习成绩的提高又可以给家里看护孩子的长辈减轻负担[3]。这一现状的.出现直接导致农村的高中办学规模萎缩, 生源数量减少, 而且学生成绩较差。

(三) 留守学生占半数, 学习动力不足

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 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 但是他们绝大多数由于条件的限制把孩子都留在了农村, 这样出现很多留守儿童。在农村的高中学生多以留守学生和贫困学生为主, 这些学生大部分学习目标不明确, 对自己学习成绩的期望值往往很低, 学习动力不足, 而且留守儿童还容易出现一些心理问题, 性格自卑、孤僻, 不愿意和大家交流, 还有些甚至学生沉迷于网络, 这样的现状对学校的管理造成很大的难度。

二农村高中教学管理的策略分析

新形势下进一步提高农村高中教学管理的水平, 促进农村教学质量的提高, 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 政府要重视农村教育事业发展

当地的政府对农村教育事业的重视, 加大投入力度, 积极改善农村的办学条件, 改变农村教学的设施建设, 给予更多的供给, 努力减少城乡学校之间的差距[4]。

(二) 建立健全相关教师管理机制

在教师的管理上应该多促进城乡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 可以通过考试等形式把优秀的农村教师调动进城, 也可以让城区内的优秀教师到农村进行公开课, 促进教师之间的经验分享, 让农村学生和城里学生一起享受教育资源。从政策上要鼓励教师踊跃到农村任教, 教育主管部门可以在待遇、职称评聘上更多的向农村教师进行政策倾斜。给在农村任教的教师更多的补贴。同时还可以创新建立“轮岗”制度, 促进农村高中教学的发展。

(三) 明确办学目标, 创新管理模式

新形势下的农村高中教学管理需要不断创新, 转变传统的办学理念。学校要争创一流的教学环境, 一流的校风, 调动学生学习和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的积极性, 使得学生的各项工作能够紧跟时代步伐[5]。

总之, 农村高中的教学管理还需要政府、学校和教师共同的努力, 政府要重视农村教育事业发展, 建立健全相关教师管理机制, 积极创新管理模式[7]。学校要不断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促进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 进而提高农村高中教学质量。同时由于农村高中的现状, 学生可多方面深挖学生潜能, 推动学生成绩和升学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储为权。农村中小学教学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 18 (03) :92―95。

[2]杨芳。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 , (10) :90―92。

[3]王现田。浅谈当前农村小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学周刊, , (06) :161。

[4]赵成林。农村小学教育的困境与相关对策[J]。赤子 (上中旬) , 2015, (05) :211。

高中地理教学现状探析论文 篇2

一、高中生物教学现状

1. 生物教师教学观念落后, 教学手段单一。

虽然新课改在高中生物教学活动中被积极地推广, 但是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 生物教师自身素质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对新课程理念理解不透彻, 教学观念落后, 教学手段枯燥单一, 使新课改无法真正的在高中生物课堂实施。同时, 还有一些生物教师容易产生偏激的极端思想, 过分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把整个教学活动都围绕着高中生进行, 虽然学生得到了充分的发言权和自主权, 但是教师却处在旁观者的位置, 对学生放任自流。教师的主导地位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是存在的, 生物教师必须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 引导高中生学习生物知识, 才能使整个教学活动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显然, 过度地以学生为中心是不可行的, 是背离新课改教学理念的。

2. 学生对生物课重视程度不够, 学习兴趣低。长期以来, 高中生物课一直不受学生的重视, 学生把生物课作为一门副科看待, 很多学生都错误地认为生物学了以后也没什么用, 因此在潜意识里就对自己放松了要求, 上课不认真听讲, 不能及时完成生物教师安排的练习或者作业。同时, 学校为生物课安排的课时量较少, 很多知识都不能在课堂上进行讲授, 使得生物教学效率得不到有效的提高, 而且生物课一般都安排在上午第四节课或者下午第一节课, 这正是学生饥饿和犯困的时候, 学生难以专心听讲。另外, 高中生把过多的精力都放在了数学、语文和英语上, 对生物的学习兴趣不高, 甚至有的学生在生物课堂做其他学科的作业, 这种情况极大地阻碍了高中生物教学的开展。

3. 生物实验形同虚设, 忽视对应用技能的培养。

生物是一门实验性较强的学科, 教师在讲课时要做到理论与实验相结合, 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但是在现实教学中, 许多高中生物教学仪器、实验药品缺乏, 实验室基本设施不完善, 教学资金严重不足, 难以满足日常教学实验的需要, 使得正常的生物实验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因此, 各种生物实验或者演示实验都难以进行, 大部分实验都改成了教师口述, 学生记实验、背实验, 并且生物教师通过题海战术巩固学生的记忆, 以求学生在考试时取得高分。但是, 随之也出现了“高分低能”的现象, 高中生动手操作能力下降, 实验教学形同虚设。还有很多高中生物实验需要的周期很长, 难以在课堂内完成, 例如种子的萌发实验、植物的光合作用实验等, 教师对待这样的实验往往是一带而过的。

二、高中生物教学改革策略

1. 创新教学理念, 努力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率。

在新课改的理念下, 高中生物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主体作用, 但同时也要注重教师自身的主导作用, 在教学中无论忽视了教师的作用还是忽视了学生的作用都是与新课改不相符的。同时要大胆实践新的教学思路和教学理念, 鼓励高中生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从而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生物教师要善于创设探究式的教学情境, 推崇探究式教学, 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不断探索和研究, 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探究意识。生物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以旁观者的身份出现, 而是要做课堂的参与者和组织者, 切实让高中生喜欢上生物课。

2. 积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提高学生的兴趣。

课程资源是决定课程目标能否有效达成的重要因素, 高中生物教学需要积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从而更好地提升教学质量。但是, 一直以来,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资源都仅局限于教材中, 没有得到充分的拓展。其实, 生物教学应该增强与互联网、多媒体、社会、各学科之间的联系, 积极开发和利用有效的教学资源, 提高教学效率。在新课程理念下提倡开发课程资源, 但是并不意味着就不重视生物教材。教材中包含了大量实验探究、科学、社会、等方面的内容, 对于培养高中生动脑、动手的实践能力具有重要帮助。生物教师要做到活用教材, 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只有熟悉教材、吃透教材, 才能有效地做到各种资源的有机整合。

3. 搞好生物实验教学工作,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高中生物课的发展离不开生物实验的支持, 因此上好生物实验课也是高中生物教学工作的重点。生物实验具有培养高中生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功能, 更具有培养高中生开发潜能的作用。教师要合理安排实验内容, 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实验中, 合理规划实验步骤, 认真完成实验环节, 注重操作引导以及实验结果的分析和小结。同时, 还要加强对实验的重视, 避免“不做实验, 只背结论”的错误方法。在进行生物实验教学中, 高中生物教师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还要注重创新教育与实验的有效结合, 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和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结语

综上所述, 高中生物教学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高中生物教师需要及时更新教学理念, 优化教学策略, 从高中生的实际水平出发, 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上好每一节生物课。同时, 还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摘要:生物是一门基础性的自然学科, 对高中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具有重要影响。新课改以后, 高中生物教学得到了空前的改善。教学观念更加符合现代化教学的要求, 教学目标设置也更加合理, 使课堂氛围也逐步提升。但是, 高中生物教学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限制了教学的开展。本文通过分析高中生物教学现状, 进而找出相应的改革策略, 为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的高中生。

关键词:高中生物,高中生,改革策略

参考文献

[1]姜怀平.高中生物学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J].俪人:教师, 2014 (23) .

高中数学例题教学现状及优化探析 篇3

随着高中数学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虽然教学质量在不断提高,但是许多问题也都随之而来。就例题教学而言,就存在很多不太乐观的现状,比如学生解决问题时无法摆脱依赖性、无法克服片面思维、无法杜绝解题时迷茫的心态等等,这些问题都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需要不断了解这些现状,并从各方面剖析原因,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优化不太乐观的教学现状的必经之路。

一、摆脱依赖——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现在的数学老师们都存在着这样的烦恼:学生们可以听得懂我们讲解的例题,但是却不能自己独立地解决问题,对答案或者教师的依赖性太强,这也就使他们解题能力太差,所以数学成绩久久不能提高。这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也是一个很让我们头疼的问题,但是我们依旧要在课堂上尽可能地让学生们发挥主体作用,这样才能让他们慢慢地摆脱依赖。

比如有一道题考查的是人教A版本高中数学教材必修五第一章《解三角形》,题目是这个样子的:在三角形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若A+C≤2B,求证a∧4+c∧4≤2b∧4。这道题题目虽然简短,但是证明起来还是很费劲的,而且这道题同时涉及到解三角形和不等式的知识,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我们在讲这道题的时候不能直接就把解题思路告诉他们,要给他们充分的时间去分析这道题的突破口,以发挥学生们的主体作用,现在许多教师就是因为怕浪费时间,所以直接讲解,随着时间推移就让学生们的依赖性越来越强,所以才会产生不尽人意的教学现状。我们在讲课时要等学生们自己充分思考后再进行讲解,也可以采取让学生们自己当老师,去讲台上讲给别的同学听的方式来达到让他们发挥主体作用的目的。最后我们再进行引导总结,告诉他们这道题应根据角之间的关系(A+B+C=∏)、余弦定理以及不等式的相关知识来解决,这时同学们对这道难度较大的典型例题的兴趣就会更大,讲解完之后印象肯定也会不一般了。

上面只是一个发挥学生们主体作用的小小的例子,这样相似的题目数不胜数,但是这种通过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而让学生们逐渐摆脱依赖性的思想却是一样的,要想改变这样的现状,这也是最好的办法了,长此以往坚持下去,学生们的数学成绩一定会大有提高。

二、克服片面——培养学生解题能力

无论学生们的依赖性是否很强,真正影响他们数学成绩的还是他们的解题能力,但是现实是学生们在做题时往往思路非常片面单一,无法兼顾大局,更无法将学过的知识综合起来,所以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这就要求教师们必须在日常的教学中一点一点培养他们的多角度解题能力。

比如在解决涉及到人教A版高中数学教材必修一《函数》的题目时,就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们的解题能力,我曾经讲解过这样一道题目:已知0|loga(1+x)|(a>0且a不为1)。对于这道题目,若想解决清楚就需要非常开阔的思路,我们可以让学生们自己先做一下,然后让他们分小组交流一下,看看大家的思路是不是一致,在学生们的思想碰撞摩擦的过程中不但开阔了他们的思路,也许还能让他们发现另外一种全新的做法。我当时在讲课的时候也没有局限于一种做法,而是用直接作差法和去掉绝对值分开讨论(分为a>1和0

任何现状都有解决的办法,学生们多角度的解题能力也是在平时的学习中通过自己的探索和老师的培养不断提高的。为了改善学生们思维片面单一的现状,我们通过多讲解一些可以从多角度解决的问题不失为一种极好的办法,这在另一方面也巩固了学生们的基础知识,一举两得,岂不乐哉!

三、杜绝迷茫——升华学生数学思维

尽管学生们摆脱了思维依赖性,克服了做题片面性,在遇到较难或者较复杂的问题的时候依旧会觉得力不从心,觉得没有一点思路,看见题目会觉得非常迷茫,这也是高中数学教学中最让教师们头疼的问题,因为它非常棘手难以快速解决。的确如此,学生们的数学思维不是短时间可以培养出来的,但是我们依旧要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穿插一些较为复杂的题目来升华学生们的数学思维。

人教A版本高中数学教材选修2-1讲解的是《曲线与方程》,其实也就是圆锥曲线,这是高中数学一大难点,更是一大重点。众所周知,试卷上不会只有简单的基础题目,真正可以让学生们脱颖而出的还是一些较难的题目,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讲解一些典型的较难题目来升华学生们的数学思维。比如我曾遇到过这样一道高考题目:设椭圆E:x?/a?+y?/b?=1 ,(a,b>0)过M(2,√2),N(√6,1)两点,O为坐标原点,求椭圆E的方程,并问是否存在圆心在原点的圆,使得该圆的任意一条切线与椭圆E恒有两个交点A、B,且OA垂直于OB?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讲,这就是一道难度很大的题了。学生们遇到这种类型的问题一定会觉得头脑发麻,一片迷茫,完全没有思路,这也是很正常的现象,但是我们依旧不能放任,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就需要从简单的题目开始,一点一点加大难度,并且多讲解这种题目,也可以开一堂课,专门讲解这种类型的题目。时间久了之后,在教师们潜移默化的影响之下学生们一定可以做到杜绝迷茫,升华自己的数学思维。

对于难题而言,别无他法,只有多加讲解练习。虽然解决杜绝迷茫这个现状可能需要一定的时间,但是时间久了,一定会有所成效,学生们的数学思维一定会逐步提升。

高中牛津英语教学实践探析 篇4

高中牛津英语教学实践探析

作者/ 张敏

摘 要:我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对人民的文化教育特别重视,特别是针对即将步入大学的高中生教育,已成为家长和社会关注的对象。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也认同英语是国际通用语言,也把英语加入高中的教学课堂中。

关键词:高中课程;牛津英语;教师教学,案例分析

自从高中课程中加入英语,课程的改革和实践探索相继呈现。对于教育者来说,教育思想的观念是否能及时转变,教学内容的补充调整以及教学方法的改进是否能顺利进行,学生是否能适应新的教学体系是英语教学历程的新挑战。我国部分省市在几年前就开始使用牛津英语教材,这个系列的英语教材在设计和内容上比以往的教材有很大的优势,而怎样做好初、高中英语的衔接改进,怎样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教学环境是教育的首要环节。其次,高中英语教学的目标和意义是在学生完成义务教育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特点以及学业发展的要求,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素质教育。无论是分析判断的能力还是表达交流的文化交际,都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课业余时间内完成英语教学的任务。

一、学习英语在时代发展中发挥的作用

英语作为语言交流的形式之一,也是国际上通用的语言,对语言的驾驭能力是文化交流的判断手段。为了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坚强的个性、自信心,需要学生参加实践活动,提高语言交流能力,有助于英语学习的效率和会说、会写、会听的学习能力。

1986年数据显示:全世界四分之三的广播电视节目是英语频道,世界上以英语为母语的人接近四亿,差不多每十个人当中就有一个人讲英语。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的人都讲英语。世界上有二十个国家把英语作为官方语言或者是第二种语言的使用,共计大约有八亿人。各种常用软件书写语言中一定要标注英语,电脑、手机的键盘操作程序中也要求添加英语拼写,全球最大的微软官方语言也是英语,最重要的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也是英语。这种时代形势下的产物不单单是潮流追风,同时也是大规模的语言环境的改变。对于外经贸部委、涉外机构、贸易公司、外商投资企业、金融国贸、外商投资企业、跨国公司等都对英语水平有所要求,这也是社会的要求和职业的需求。

二、高中牛津英语教材教学策略

牛津高中英语教材与其他教材相比,增添了很多让教师和学生眼前一亮的细节内容。比如牛津英语教材更为开放,这种开放性给教师和学生留出了足够的空白空间,可以供学生探究学习,便于教师采用更为开放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同时,牛津高中英语教材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有助于教师在教学中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有效教学。牛津高中英语教材的这一特点也决定了教师在教学时要更关注学生,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内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让英语课堂“活”起来。

1.抓住牛津英语教材与学生生活的贴近性巧妙导入,实施教学

牛津版高中英语教材的设计充分考虑了高中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教材内容不再远离学生生活,而是愈发地贴近学生生活,这就给我们实施生活化教学提供了一个极佳的平台。比如,在第一单元《School life》教学时,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开始前组织学生进行一个五分钟左右的以“my school life”为主题的演讲。学生最主要的活动场所是学校,他们每个人对学校生活都有自己的感悟和体验,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主张。通过这个课前导入活动,可以把学生的目光吸引到学校生活这个主题,能够激发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校生活的讨论中来。同时,这个讨论主题与教材内容是息息相关的,能够在讨论结束后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带回到教材内容的学习中来。这种利用教材与学生生活贴近性原则进行课前导入的方法,能够第一时间集中学生注意力,让学生较快地进入学习状态。

2.充分利用牛津英语教材内容的开放性实施小组合作探究

学习

很多高中生在英语学习中容易养成被动地接受知识的习惯,他们如一群嗷嗷待哺的鹰等着教师在课堂上讲解。这种习惯不利于他们的英语学习。高中英语教师要利用牛津英语教材内容的开放性,鼓励学生自学,鼓励学生进行合作探究,让学生发挥自己作为学习主体的作用。比如,在第二单元《Growing pains》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教材内容的开放性给学生进行合作探究的时间和空间。教师可以设置以下问题:For you,what does it mean to grow up?How do you think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parents?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教材内容,在学习教材内容时展开积极的讨论,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性,又能够通过讨论家庭和成长问题,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帮助学生用积极的态度看待自己和父母的关系。需要注意的是,为了实现合作探究的.高效,我们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学生之间存在基础知识掌握的差异,存在学习能力的差异,我们要在英语合作学习小组的划分中体现对差异的尊重和对差异的合理分配。一般情况下,每个合作学习小组的人数以三到五人为准,当然,四人一组为最佳选择。这种精细化的划分主要是为了保证各小组的融洽合作,也是为了教师能够更容易地掌握各小组成员的英语学习情况。当然,小组成员的划分要充分考虑各个学生的综合能力,不能把口语表达能力强、英语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全都分到一个小组,要注意优、学困生的合理分配,要保证每个小组中既有英语成绩拔尖的学生、又有学习成绩中等的学生,当然还要有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这样可以实现小组成员间的优势互补,可以保证各小组英语学习实力的均衡。

3.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有声有色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牛津版高中英语中某些内容的学习,如果单纯依靠教师的灌输,很难实现有效高效的教学。这就要求高中英语教师要求变、求新,寻找新的教学方法。比如,在《Sporting events》教学时,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将一些奥林匹克体育赛事的起源、发展、背后的故事等制作成多媒体课件,通过声画结合的方式向学生展

示Sporting events,让学生对教材内容有一个深入全面的了解。同时,为了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教师还可以在多媒体课件中穿插一些精彩的赛事视频,吸引学生眼球,让学生对教材内容产生期待。多媒体教学具有传统教学方法所不具备的优势,它能将生硬枯燥的课文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展示给学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灵活地运用多媒体教具,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我国地域差别比较大,地理环境有一定的差别。例如,城乡差别导致的教育水平不平衡、教育环境不平衡。高中英语中的教材是牛津版本是参考了国际标准,在教学上与国际接轨,可是这样的教材无法满足中国全国各地的学生和学校的需要。这就需要学校、教师、学生的配合,在现今的体制下学习英语,紧跟世界的步伐。

参考文献:

[1]蓝晓萍。多媒体,英语教学手段的延伸[J]。教育教学论坛,(35)。

[2]梅发萍。试谈形象直接教学与英语教学的关系:浅谈图片对牛津英语7B教材教学的应用[J]。学周刊,(05)。

[3]陈历明。翻译与英语文学经典的形成:评《牛津英语文学翻译史》卷三[J]。外语教学与研究,(05)。

[4]许沪霞。《牛津英语》英语教材的新理念及其对教师教学的新挑战[J]。科教文汇:下半月,(08)。

[5]陈胜芹。高中英语教师课堂创生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J]。中学英语园地:教研版,2011(09)。

高中英语教学改革思路探析 篇5

摘要:针对高中英语教学中的问题,本着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学习能力的角度出来,从教学理念、课堂设计、课外延伸、评价体系等几个方面提出了教学改革的思路。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改革思路

在新课标体系下,教学应该以学生的综合发展为本,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更要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创新思维方式,让学生树立自信心,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形成持续的学习能力。

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与学生必须从多方面进行转变,杜绝“把英语学习当成是应付高考的学习”认识,重新建立英语教学的思路和习惯,重新认识英语学习的目的和本质。在具体教学过程,应该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转变。

1.课程改革必须转变教学理念

在新课程的要求下,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与方法都有了重要的改变。以前,高中英语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单词、语法和应试技巧为主的教学模式。实施教学改革后,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发展探究知识能力、获取新知识的学习能力。教学中要宽容对待学生的求异思维、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呵护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努力拓展学生的想像思维和创新精神。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活动设计时,应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路,发挥学生的创意和想像力出发,增加探究性学习的内容,加大开放型学习任务或活动,使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看法与观点。改变死记硬背、机械模仿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积极尝试观察、思考、归纳、总结等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发展与人沟通的能力,学会团结协作。

在具体操作方法上,多进行问答、表演、讨论等生动活泼的语言实践锻炼和活动,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增加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的学习机会和态度,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同时,教师在设计教学任务时,还要注意,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设计不同的任务,尊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个体差异,使所有的学生都得到进步。

2.加强实践任务型的教学设计是课程改革的有效途径

英语学习是一项语言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学习,正是因为这一特点,决定了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而不是应试能力;强调用语言进行实际的交际而不是满足于选择正确答案的选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明确以学生“实际交际”目的来设定各级学习目标和要求,并且在实际操作中适合多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在这里,任务型教学内容是指要求学生用所学英语知识完成某事的语言实践活动。任务的内容一般应具备:目的明确、具有真实意义、接近现实生活、涉及语言信息的听说读写、完成后应有具体的成果等特点。

设计能体现教学目的要求学习任务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为此,教师要依据英语教学的总体目标,紧密结合教学知识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现实生活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任务完成的过程中来。一般地说,学生为了能够完成任务,需要经过思考、分析、讨论、对话和合作等方式,并且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提高语言技能,强化对知识的学习兴趣,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并且还能培养出学生们的团结合作理念,增进相互交流和理解,体验学习的乐趣和价值等。

另外,教师在设计教学任务或活动时,还要注意英语和其他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和渗透,从而使学生的审美情趣、想像思维力、艺术感受、协作创新等综合素质和技能都能得到发展。

3.高中英语教学需要向课外延伸

采用实践任务型的教学课堂设计,课本内容和课堂时间都比以前更加丰富,也更加贴近生活,更容易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共鸣,为学生创造了更多的展示语言能力的机会。但是,这样的机会在课堂毕竟是有限的,所以,英语的学习必须加强向课外的延伸和引导。比布置作业为例,常的学生课外作业是书面的、要求独立完成的任务。但是,这样的书面作业大多是对语法、词汇等课堂知识的重复,不需要交流和合作就能完成。所以,这样的作业不容易引起学生在真正意义上的独立思考,就是说,这不是在运用语言,而是在记忆一种语言规则,根本难以体现语言的功能和交际性。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可以留一些学生操作空间大的作业,比如利用节假日看英文原版电影,然后做一个海报,或者写一篇简短的影评等,这样的作业可以每隔几个星期一到两次,作业结果也可以由全班同学集体评价,选出不同等级的作品,并且还可以将最好的评价通过演讲或布置展板等方式进行展示。

4.课程改革必须采用科学的评价体系

在过去的高中英语教学中,采用的评价方式一般是是单一以笔试为主的考试方式。但是,从各种相关的调查研究结果来看,这种评价方式是非常不利于语言类课程的学习的。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及教学、考试等多方面改革的要求和发展,在高考和中考时都添加了英语的听力测试,但就英语学习的主流来看,平时及期终考试,所占比例最大的还是笔试一统天下。这样的评价方式,虽然注重了终结性评价的结果,却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无法进行有效的评价。从而就不太可能及时发现、掌握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所以,在高中英语的评价中,我们不但要利用试卷对学生的英语能力进行评价,更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实际交际能力进行有效的过程性评价;不但要由英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评价,更需要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有效的评价,需要让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同时更需要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或学生之间相互评价。

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是语言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仅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更应该是学生心灵的引路人和开发者。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他们养成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良好习惯,养成善于思考、勇于创新的基本素质,从而为以后的创造性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燕.高中英语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方式[J].山东教育,2008,(17)

[2]张翠霞.新课改下如何优化英语语法课堂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09,(8):266.

[3]唐凌.新课改下高中英语教学的反思与探索[J].英语教师,2008,(4):52-53.

高校教学秘书工作现状及对策探析 篇6

高校教学秘书工作现状及对策探析

教学秘书在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担任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本文以高校教学秘书工作的重要性为导引,分析了新时期教学秘书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作 者:魏磊 作者单位:大连交通大学艺术学院,辽宁・大连,116028刊 名:科教文汇英文刊名:EDUCATION SCIENCE & CULTURE MAGAZINE年,卷(期):2009“”(7)分类号:G645关键词:教学秘书 问题 对策

高中地理教学现状探析论文 篇7

一、新课改后高中英语教学现状分析

(1)英语课堂教学

在实际英语教学中还存在很多落后的教育方式,部分英语教师的思想和观念还是固步自封的,致使高中英语教学水平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并没有得到太多的提升,而且还成为了高中英语教学方法优化发展的一大阻碍。部分教师还是坚持学生死记硬背,帮助学生掌握英语知识的方式还是采取大量机械的训练,忽略了英语课堂中学生的自主性和主观能动性。

(2)英语教学评价

虽然很多学校都建立了课堂评价体系,但是很多英语教师对过程性评价都很重视,同时也关注学生英语学习的情感和态度情况,能及时进行教学评价,进而保持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更有一些教师还大胆设计了可操作的评价工具,以期帮助学生对一个单元的学习情况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使其逐渐养成自我总结和反思的好习惯。

(3)教学资源的利用

很多英语教师都会出现教学资源缺乏的情况,逐渐的,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的时候慢慢减少对教学资源的关注,进而淡化教师的教学资源意识,导师教师不能够很好地掌握和驾驭教学材料,有些教师甚至不怎么会利用和发挥教学材料的作用。

(4)英语教学意识

新课改后,高中英语教师的教学观念也有了一定的发展与进步,但对于课堂的高效教学意识薄弱,部分教师不愿意去思考怎样通过设计课堂、改善课堂等新途径来提高课堂的高效性与教学质量,花费大量时间在学生的训练上,结果却导致学生负担加重,更加不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促进高中英语教学的思考

1、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提升英语教师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综合专业素养,增强教师应用新教材的能力,还可以从网络中下载一些优秀的课件,将其应用到实际课堂教学中,以此提高高中英语教学质量和效率,促进新课标改革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模式的完善。例如在对名词性从句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从网上下载一些优秀的课件,让学生掌握Object Clause(宾语从句)、Predicative(表语从句)、Subject Clause (主语从句)、Appositive Clause (同位语从句)。

2、改善英语课堂教学方式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改善英语课堂教学方式,为学生引进一些新的学习方法,比如在帮助学生记忆单词的时候,就可以同学生分享形象记忆法、联想与分类记忆法等经典或者新的记忆方法,以此提高学生英语词汇的记忆能力,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同时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也需要适当采取新的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方法

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可以发现,很多中学生的英语水平不高,迟迟得不到提升,这些都是因为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英语思维,所处的中文语言环境影响了学生的英语学习,因此英语教师只有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积极进行外语语言环境的创设,才能更加有效地促进学生掌握和运用所学的英语知识。这样的情景教学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英语掌握情况,适当使用英语来进行教学,同时在教学中适当贯穿英语文化。例如在进行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二的Unit 1 Cultural Relics中的Reading,教师就可以为学生下载一些有关文化遗产和琥珀屋的图片和视频,先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处于一种被文化魅力吸引的状态中进行学习,进而在一系列问题的引导下,让学生掌握课文的整体结构、特色等。

(2)研究性学习

在教学中,高中英语教师应该在基于研究性学习的应用上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善以往高中学生被动式学习的状态,使其英语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得到有效提高。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很多小组,再慢慢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促进学生相互帮助,共同提高。例如在Earthquake一课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在网络中收集地震的相关资料和图片,分别寻找“What may happen before an earthquake?”、“What happened to the city after the earthquake?”、“earthquake surviv-a的l资tip料s”,以再让及“各s个om小eth组in进g行ab探ou讨t W分e享nc自hu己an整e理art的hq资ua料ke”,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

结语

高中地理教学现状探析论文 篇8

关键词:物理实验;素质教育;教学改革

一、我国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

我国物理教学在近年取得了较大的发展,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与实施,我国教育者对当代高中生的物理实验教学提出了进一步的发展建议。科技是一个国家前进的推动力,只有夯实的物理学基础才能保证学生对科技原理的掌握,进而在创新中获得理论支撑。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培养了学生对物理学知识的掌握与理性思维的培养,长期以来,我国的物理教学一直以理论知识为主,实践教学的开展空间依旧很大。物理学的现象不仅需要学生的感性思维对其进行分析,也需要学生运用理性思维进行实际的实践活动。在物理实验课程逐渐开展的过程中,学生接受物理知识的方式不再单一化,教师对学生的教学指导趋向于具体实践,同时,物理实验教学的开展极大的吸引了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首先,我国当代物理实验教学的开设情况不太乐观。许多学校对物理实验教学均有开展,但是大部分学校开展的实验教学课时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许多教师对物理实验教学采取较为轻视的态度,很少组织学生进行实际的实验。有的教师甚至认为实验教学对学生的学习并没有什么帮助,学生的动手环节并不重要,只要理论知识过关即可。在部分教师的教学背景下,学生作为教育的被动者,只是对知识死板的记忆,缺乏自己的理解。学生的理论知识是实验教学的基础,这并不意味着实验教学是可有可无的。实验教学的开展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但学生的动手能力在试验教学中得以提升。

其次,学生的物理实验动手能力较弱。在应试教育制度下,许多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弱,对物理实验的操作出现了许多原则性的问题,这些问题来自于学生的生活经验较少。学生的操作能力决定了教师对实验课程开展次数的课时安排,在较差的实验操作下,教师的课程开展出现了障碍。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需要在生活中逐渐的培养,独立的完成实验并描述现象才能保证课程的正常进行。在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弱的情况下,许多教师不得不将学生应当参与的实验过程转化为教师代替学生进行实验,这就再一次降低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学生的积极性需要以实验为基础进行培养,实验的趣味性可以培养学生对物理学习的积极的心理情感体验。

最后,学生的评价体制不健全。当代教育的评价方式主要以考试为主,对学生进行统一的测评,这样的评价导致教师对实验教学产生了消极的思想。当代高中生的课程结构较为单一,学生接受的实验课程均由学校安排,学生对课程缺乏选择,不能够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物理知识并进行实验。学生的个人特点与兴趣取向收到了较大的忽视,这导致学生的观察能力较弱,动手环节也处于懒散的状态。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需要教师进行培养,在死板的教学模式下很难真正实现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个人发展。

二、有效的开展我国物理实现教学

物理教学培养了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要求学生将感性与理性相结合得出与实际最相近的结论,而物理实验作为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的机会,在试验的过程中,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与表达概括能力都将有所提高。实验的过程不仅是物理学习的过程,也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对物理实验教学的改革需要以各大学校的实际情况为主,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课程的调整。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与实际情况,对我国当代高中生物理实验教学提出几点建议,以期我国物理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第一,物理实验教学应当转变学生与教师的位置,以学生为主。学生应当是教育的主体,决定着教学的进度与安排。在我国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实际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对于知识的学习需要学生主动进行思考与探究,被动的学习对学生的学习习惯等都将产生消极的影响。学生需要主动地进行大量的实践活动,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对学生进行演示教学是需要引导学生积极的观察实验产生的现象,并对产生的现象进行描述与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分析能力。教师的地位转变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与能力的培养。

第二,教师不断的提升自我能力,引导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学习。教师的能力需要与时俱进,在知识不断地更新过程中,物理实验也不断地更新,教师自身能力的提升更有利于学生对物理学习兴趣的培养。高中生的教育需要运用较多的方法帮助学生尽快的掌握知识,对新的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学习是当代教师不能忽视的自我提升。教师需要对学生的能力与习惯进行培养,加强当代物理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吸引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第三,当代物理实验教学需要多元化。科技的进步促进网络应用到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将教学内容与多媒体的结合更生动形象的向学生展示了物理学的魅力,同时,多媒体教学的应用也方便了教师的教学过程。将知识与先进的科学技术相结合,促进了学生对物理知识学习的欲望,也丰富了学生学习的内容。面对一些学生在实验室无法操作或具有极高危险性的物理实验,教师可以利用图片、视频等方式向学生展现。在多元化的教学环境下,教学模式不再僵化,学生对知识的运用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开拓了学生学习的思路。只有在多元的教育环境下,学生才能真正做到全面发展,符合时代的要求。物理实验的开展不仅可以在实验室进行,也可以出现在生活中,利用校园的资源创建物理实验角,不仅可以避免学校的资源浪费,也为学生的物理实验提供了便利。

参考文献:

[1]刘婵玉,新课改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与评价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05)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探析的论文 篇9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能力;提高

在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而语文其余能力的提高也都与阅读能力有着一定的关系,这就说明,阅读能力作为语文能力中一个重要能力,对于学生学好高中语文尤为重要。通过学习语文,更好地学习别的科目。针对一部分学生来说,一旦高中结束之后,就没有机会继续学习语文了,因此,在高中阶段,老师要想办法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这对学生的发展有着很大关系。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能够把握知识,还能不断陶冶自己的情操。目前,在提高高中语文阅读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尤其是在以后的教学之中,需要不断提高学生阅读方面的兴趣,最终促进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进而培养学生积极的阅读的能力。

一、注重情境,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兴趣作为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要想提高学生在阅读方面的能力,首要任务是提高学生在阅读方面的兴趣。为了激发学生在阅读方面的兴趣,需要从高中语文教学模式方面进行改变,即把领先的科技设备引入进课堂教学之中,从而给阅读教学营造优良的教学情境,这样,学生会积极主动进入到情境当中,最终提高学生在阅读方面的兴趣。随着现在教学的改革,阅读教学也在发生这改变,在现代化技术下,为阅读教学提供了不少的有利条件,诸如计算机网络的运用,带来了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运用多媒体进行阅读教学,不仅能丰富了学生的视觉体验,同时也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范围,能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提升个人的素质和能力,所以,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将现代化的教学方式融合进来,将原本单调的阅读教学变成丰富多彩的,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收获了不少的阅读技能。例如,在教学高中语文《鸿门宴》一课中,通过使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观看一些现代的剧集,从而使学生对鸿门宴的一些历史背景达到初步地了解,此时,老师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大胆猜想,即猜想一下刘邦参加鸿门宴以后的情景,最终促进学生在阅读方面兴趣的提高,久而久之,学生形成好的阅读习惯。通过媒体技术,使学生积极参与阅读,另外,通过创设音乐情境,来提高学生在阅读方面的兴趣。例如,在教学高中语文《春江花月夜》一课中,教师把《春江花月夜》中的古筝演奏播放给学生,这样,学生边欣赏音乐边进行阅读,让学生体会其中的一种意境,最终提高学生在阅读方面的兴趣[1]。

二、注重方法,提升阅读水平

为了学生在阅读方面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往往采用一些实用的方法,只有学生产生了阅读兴趣,教师还才能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甚至把握阅读方法,最终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而阅读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个性化阅读。个性化阅读,将学生作为教学的核心,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而学生结合自己所需来选择自己喜欢阅读的内容。2.目的性阅读。所谓目的性阅读是指,在规定好阅读题目之后,结合阅读题目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例如,在教学高中语文《荷塘月色》一课中,当看到“这几天心里颇不平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来进行阅读,进而让学生更深层次地的理解《荷塘月色》。3.比较性阅读。对于比较阅读,主要是根据写作形式来进行阅读,而内容往往是相同的,对于一些主题不同的文章,往往题材相同,当在实施阅读的时候需要进行比较性阅读。例如,在教学高中语文《长恨歌》时,可以比较阅读《长生殿》与《新唐书》。在比较阅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更深入了解写作效果,即不同体裁、不同写作手法下的效果[2]。

三、注重预习,提高阅读能力

对于任何一件事情,都要做好提前准备,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也不例外,需要提前进行预习。一旦把预习工作做好了,会提高阅读的效果。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让学生很好地把握阅读的重、难点,一旦这种习惯养成了,会大大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督促学生完成课前预习,同时,教师给学生提供好的预习方法,当学生在预习中发现问题时,应该及时进行解决,最终取得好的预习效果,所以,通过改变陈旧的教学模式来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在预习的基础上,学生的自学能力还能达到培养,尤其学生自身的潜力被充分挖掘,学生会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识。

四、注重扩展,提高阅读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高中语文阅读能力

作为教师,不仅要增加课内阅读数量,还要引导学生不断增加课外的阅读数量,尤其是要把课内阅读、课外阅读结合在一起进行。随着学生不断增加课外阅读,以此来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例如,在教学高中语文《林黛玉进贾府》这一篇课文的时候,学生单纯依靠课内阅读来对当时的情景进行了解,一般来说往往很难,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红楼梦》,最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目前,学生每一天的任务比较重、压力都比较大,许多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完成阅读,所以,教师在教学当中要给学生进行充分的指导,不断增加课外阅读,来拓展学生的视野范围,才能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内容[3]。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高中语文阅读能力尤为重要。随着新课改的进行,需要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只有提高了学生的高中语文阅读能力,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不断促进学生日后的成长。所以,在提高阅读能力上,需要教师在教学当中积极引导,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申宣成.中考语文阅读开放题与PISA阅读开放题例析[J].上海教育科研,2009(12).

[2]张淑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体会[J].硅谷,2009(16).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探析专题 篇10

摘要:思想政治课是一门生活的科学,而生活是真实的,具体的。作为社会人文科学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其本质也应是对生活真实的体现。因此,本文分析了政治课堂生活化得基本特点,以及高中政治教学生活化的理论依据,提出了高中政治课构建“生活化”课堂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高中政治 生活化

新课程与课堂教学改革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和理解,并运用这些知识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要求高中政治教师课堂教学要更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并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政治课堂生活化的基本特点

1、日常生活课堂化

赞科夫认为,课堂上的生活“在一定意义上和教学联系生活有些相似”。《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书也指出:“必须在空间和时间上重新分配教学活动,从而在教育中恢复生活经验的各个方面。”因而政治课堂上的生活,首先应结合教学内容尽可能地创设一些生动有趣、贴近生活、具有活力的东西,把教学归于实践,归于生适,应用于生活。

2、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

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实质上是关注学生每一天的健康成长,帮助每一个学生过好每一天。生活化课堂必须要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载体,密切联系学生当前的生活世界,设置生活化情境。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真正成为精神之流进入学生的生活,才能成为一种生气勃勃的智慧和精神,才能成为真正的教育。

3、构建学生可能的生活

课堂教学不同于一般人的生活,它是根基于历史和现实而指向个体未来可能生存与发展方式的一种生活。课堂教学必须源于现实生活,又高于现实生活,保持对学生生活世界的适当超越,对现实生活起着净化、指导和提升的作用,从而为学生构建一种新的、更为完美的可能生活服务。为此,生活化课堂必须具有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促使他们积极感悟、体验生活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倡导他们做自己生活的主人,能够对自己的未来生活进行规划设计和全面负责。

二、高中政治教学生活化的理论依据

思想政治课是一门生活的科学,而生活是真实的,具体的。作为社会人文科学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其本质也应是对生活真实的体现。现在的高中年级学生正值少年向青年过渡的时期,他们能根据教学要求比较稳定地、长时间去观察某种对象和现象,开始用批评的辩证观点看待周围的事物,喜欢独立地寻求事物现象的原因和规律。为此,学习中他们喜欢争论、探讨、追问,喜欢独立活动,独立完成任务。高中政治课教学首先必需建立在其一定量的生活经验基础上。高中政治课堂生活化是指在高中政治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政治,把生活经验政治化,体现“政治教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教学理念。因此,政治教学生活化应包含以下三个基本特点:日常生活课堂化、现实生活学生化、可能生活学生化。

三、高中政治课构建“生活化课堂”的主要途径

1、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构建“生活化课堂”的基础

师生之间的交往关系是建立在生活认识基础上的平等、民主、和谐的关系。和谐、民主、宽松的师生关系是授课成功的重要因素,是“生活化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生活化课堂”的基础。为此,在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出发点,关注学生的精神需求,指导学生的精神生活。首先,尊重学生人格。作为政治课教师在角色定位上,要摆正位置,减少“身份角色”,不以势压人,不以压代教,多注意感情上的交流。在语言表达上,不用命令式、训斥式教育,多一些商讨、对话式教育,循循善诱,因势利导,以平等的姿态、平易近人的风格来教育人、引人、感染人,引用生活化的例子来说明道理,教育学生。

其次,发扬教学民主。在课堂教学中发扬民主,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看法,鼓励学生之间的辩论,也允许学生和教师辩论。在讨论中,不扣帽子,不用讽刺、挖苦的语言,在民主平等的气氛中,师生共同追求真理,去除迷雾。在引导学生展开讨论的过程中,鼓励学生联系社会现实和自己的思想实际进行争论,并由教师结合教材内容用正确理论对学生的争论进行综合评述和正面分析,从而澄清学生的混乱思想,扭转学生的错误认识。

2、高中政治教学生活化的辩论赛

在学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特征”这一内容之后,我班就选定“经济生活中制定和遵守规则是否有好处”与“信用在经济生活中是否有积极意义”的论题进行辩论赛。先就这一命题,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理论,如市场是配置资源的基础,法律和道德规范市场秩序的重要性等内容,供全班学生讨论正确与否,并阐述理由。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女学生日前看了一则报道,感人至深,令人反思。南方某大学一名工友收入并不丰,却先后主动为77名经济困难的大学生提供在校免费午餐。这77名学生离校走上工作岗位之后,竟然没有一名受助的学生,前去看望或写信感激过这位好心的工友。这使我们对信用在经济生活中的积极意义提出质疑,何以德育、诚信教育收获不了诚信。让学生在辩论中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观点。

3、创设生活情景,突出主体地位

立足教材,面向生活,把教材内容与生活情景有机结合,把那些不知与已知,浅知与深知之类的需要,带到一定情境中去,营造良好的学习情感,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全身心的投入学习。新教材在每一框的开始都选用了一个典型的案例。或者是文字或者是图片,如《政治生活》第一课第一框的面对新旧社会两次特大洪灾的思考、第二框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与义务的图片、第三框中学生参与政治生活的四组镜头……这些“探索与共享”,把学生的思维引到现实生活中去,让学生有话可说,回答热烈,情绪高涨。用学生身边的事情导入教学内容,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发展思维,也保证了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

总之,从生活与教学的关系上说。生活决定教学,而教学要通过生活实践才能显示力量而真正成为教学。因此,政治教学应扩展时空。在生活实践中去感知。学会从生活实践中解决问题。将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返回到生活中,再从生活实践中弥补课堂教学中的不足。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M].2004,3

高中地理教学现状探析论文 篇11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师生对话;有效对话

中图分类号:G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7-0217-03

一、高中语文课堂师生有效对话的实践意义

语文课堂师生有效对话,是语文教学天然对话性质的内在要求。语文课堂教学就是师生在课堂上通过言语实践培养听说读写能力的教学活动,“听说读写实质上都是一种对话活动,听说读写能力实质上都是一种对话的能力”[1],因此,語文课堂上的师生对话,既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手段和过程,又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目的;只有保证了语文课堂师生对话的有效性,才能保障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高中语文课堂师生有效对话,是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企盼。当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已经在全国各地的课堂教学中热烈展开时,高考作为社会关注的重要热点之一,依旧是学校课堂教学绕不开的话题。高中阶段是学生备战高考、升入高等学校的重要准备阶段,学校教育仍然集中在课堂中进行,师生对话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在有限的时空里,语文教学既要践行新课标的要求,担负起全人发展的人文性指标,又要保障学生所掌握的工具性知识足以应对未来生存发展的基本所需或进一步学习深造的基本能力;因此,当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向课堂教学要效率,也就转变为向师生对话要效率。

高中语文课堂师生有效对话,是高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客观需求。高中生所处的年龄段正是心理上的断乳期,随着身体的发育,自我意识明显加强,独立思考问题和处理事物的能力也大为发展,其自主性、批判性以及渴望通过表达与交流来展现自我、肯定自我等特点,为师生之间展开有效对话提供了基础性条件;同时,师生有效对话尊重师生双方作为“人”的平等对话的权利,特别为传统教学中沉默的“被压迫者”争取了表达的自由。

此外,高中语文课堂师生有效对话,将有助于改善长期以来建立在知识占有多寡上的“师——生”对立关系,转而形成学习共同体式的“师生”对话关系;有助于促进教师专业能力与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素质与能力并行发展——即“教学相长”“共生发展”,这是有效教学的终极追求。

可见,实现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便是保证贯穿课堂教学始终的师生对话的有效性。

二、高中语文课堂师生有效对话现状分析

在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师生对话贯穿教学始终;师生对话是否有效,一定意义上直接影响着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然而,考察当前高中语文课堂师生对话实践,不乏“低效”“无效”现象。

首先,师生对话目的的功利化倾向。一是教师在主观上认为教学是为了考试,贯穿课堂教学的师生对话自然也打上“着眼于考试”的功利烙印,忽视教和学的关系,忽视了师生对话的意义所在,忽视对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关注;二是应试教育体制下,教师教学任务繁重而学生学习任务亦重,为完成教学任务和所谓的教学成绩“达标”,“师生对话”蜕变成应试技巧的培训;三是社会大环境的舆论导向有偏差,社会对教学终极目的的评价影响师生对话的目的,营造了不适于师生对话的社会氛围。

其次,学生参与对话的主动性不强、积极性不高。一方面,长期以来,学生对语文学习缺乏浓厚兴趣,部分学生残留“语文无用论”的思想,因而产生对“师生对话”漠不关心的消极情绪与行为。另一方面,教师对学生的过激评价、不恰当的言论,会直接影响学生参与师生对话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再者,教师抛出的话题超出学生对话能力范围或者疏离学生生活实际,话不投机而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另外,也有受访教师提到“学生年龄特点”这一影响因素,高中学生相对初中小学生年龄较长,特别注重别人对自身的评价,有时为了避免被评价,会消极回避参与某些集体性活动。

再次,师生对话停留在表层对话,难以深入。教师方面,自身素质有待提高(表现为知识面不够宽等),对教学文本相关内容研究不透,因而不能有效地把握住学生兴趣点与教学点的契合之处,话题往往针对性不强,只是为了对话而对话;学生方面,本身的语文素养底子较薄弱,学生对相关话题或哑口无言、或言不达意、或思维混乱而不能举一反三,师生对话能力均有待提高。

最后,师生对话内容缺乏针对性。新课程改革以来,一方面“对话”等先进理念渗透到教育、教学中,另一方面,接受者尚未良好地“吸收”对话理念的实质性内容,只是追求场面上的“热闹”“喧哗”,因而选择话题的随意性较强;另外,所学内容与学生的兴趣点关联性不大也是表现之一。

可见,师生“无效、低效”对话的问题是客观存在的,问题的产生也是多因素综合作用而成,有可控的、也有不可控的,有理念层面的也有操作层面的;但关键是我们要深入反思,深究其原因才能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路径。

三、高中语文课堂师生有效对话现状的原因探析

(一)师生对话认识的不清

1.理论认识不明晰

以对话的眼光来看,主体对对话理论本身有着怎样的认识,包括对相关的核心概念、基本特征、影响因素等的认识,自然就会反映为他如何看待、如何在教育教学中开展对话的行动。大部分教师都有从不同的途径关注、了解过“师生对话”的相关理论研究,但是那些认为只要是师生之间的语言交流就是“师生对话”的教师,很容易把“师生对话”仅仅当作一种“好”的沟通与交流的教学手段,会想方设法最大化地发挥其知识传递的工具性作用,课堂上的师生对话自然表现为对场面上热烈、气氛上活跃的追求;那些认识到教师“导”的重要性却没能正确理解“话语权”问题、预设与生成问题、多元有界问题的教师,很容易走向教师对对话的绝对垄断与放任学生泛滥地多元解读的极端化。

此外,还有部分学生受“语文无用论”的影响,主观上拒绝、漠视、放弃师生对话。部分学生表示:语文课上不上都一样,几乎对语文考试成绩没有太大影响,而且自己所在班上语文成绩优秀的学生上课基本不参与对话,听老师讲课没意思,还不如自己阅读一些经典著作等。可以说,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和师生对话的兴趣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师生对话有效性加强了,学生通过对话能够获得主体的尊严、乐趣、成就感等积极的体验,语文学习的兴趣自然也会逐渐浓厚起来。

2.师生对话意义不明

教师和学生是师生对话过程中两个能动的主体,只有当“对话”成为主体自身需要,有了诸如求知、情感交流、经验共享、成就感等共同目标的驱动,才能积极、主动地投身对话,师生对话才有意义、有效果。教师方面,部分教龄较长的语文教师对“师生对话”持消极的态度,认为所谓“对话”就是理论研究者们臆想的论述、是“虚”的、一遇到实践就会窘迫的东西;他们不愿意学习理论知识、不愿意更新观念,认为只有那些经过他们几十年来在前线打拼累积的经验才是可操作、可推行的;一些年轻教师,他们从大学本科教育开始接触相关理论,但是因为缺乏丰富的实战经验,在实践中也就追求形式的华丽。教师主观上消极应对、对对话意义、对话规则、对话方法等又不加阐明,学生对“师生对话”的理解当然停留在更浅层次;大多数学生并不真切了解对话的意义,只是在被动地参与对话、在配合教师完成预定教学任务。因此,我们看到的只是课堂师生对话“热闹非凡”“其乐融融”“一言堂”演变为“群言堂”的华丽景象。事实上,即使是从最狭义的角度来讲,语文课堂师生对话对师生口语表达能力、言语理解能力与大脑思维能力的养成与习得都是非常有益的。

(二)对话主体关系的失调

对话主体关系的失调,主要表现为主体的角色定位不清,以及由此而出现的“伪平等”“伪民主”真诚缺失的现象。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在师生对话中所扮演都应当是参与者的角色,当然,教师作为经验(直接与间接经验)丰富者还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教师可以引导但绝不是指挥,可以纠正偏离主题的对话却不能规定对话内容与方向的唯一性;任何意欲去控制对话的企图都将得到其他参与者的反对与拒绝,将树立与激化对话主体间的矛盾,反过来也不利于对话的持续性、经常性展开。一些教师没有将理论积淀内化为自觉、坦诚的行动,一边倡导、鼓励与学生对话,一边仍旧以知识权威者自居;一旦在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中出现偏离预设轨道、或是对自身知识权威的挑战的迹象,便以专家的姿态征服学生。可见,对话主体关系的失调,已经阻碍了师生对话的有效开展。

(三)师生对话素养的匮乏

1.教师方面

缺乏过硬的专业知识,主要体现为语文教师的“表述无能”[2]2。部分教师不致力广博地涉猎、补充知识,而不能有效把握教材文本、不能准确捕捉教学重难点、提不出有价值有内涵的问题,只能热衷于复述“教参”、做完美的传声筒;师生对话中,表现为解读生硬、见解浅薄、语言干瘪等,缺乏思想的深度、言语的感染力,不仅不能给予学生以言语示范,还扼杀了学生深入对话的兴致。部分教师遇到自己知识结构以外的问题,总是消极回避,要么“顾左右而不言它”、要么置之不理,又不善于借机转化为对话意义生成的契机并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与创造性共同解决问题,师生对话往往不了了之。

缺乏敏锐的对话机智。受教学机智论的启发,对话机智在这里指教师在“复杂、微妙”的对话情境中,敏锐地发现学生的特殊性、觉察到情境的变化并以此积极、迅速地调整自己的行为而做出反馈的能力;着重强调教师具有两种对话机智:倾听的能力与攫住“生成”机会的能力,前者为后者做准备、是后者的前提。而在实际教学中,某些教师却表现出“倾听无能”[2]1,表面上鼓励学生敞开心扉对话,实际却时刻坚守着评价者、审度者的角色;视力所及的不是怎样理解、融合师生间固有的思维差异而是着力于不着痕迹地灌输自己的思想。对话是一个开放、生成的过程,师生之间的言语交流、情感沟通、思维碰撞中往往蕴藏着丰富的课程资源,课程资源与对话意义的生成是灵光闪现、稍纵即逝的,但往往也由于教师的敏感度不够,未能有效抓住而错失良机。

教育学、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教学主客体及其相关要素的关系与发展规律的科学。师生对话中,教师不能准确地把握对话主体的多样化对话需求(动机、兴趣等)、对话者(学生)的认知与理解水平(学段特点、年龄特点、思维特点以及记忆特点等)、对话者(学生)的身心状态及其行为的变化等,就不能因材施教、不能顺利展开师生有效对话。

2.学生方面

学生缺乏学习的“主人翁”意識,不能承担起对话主体的责任,不能积极思考、主动质疑与创新。部分学生坚守着“受教育者”的身份,形成一种知识依赖心理,习惯了被教师“灌”;上课安静、认真、勤恳,只动笔、不动口、不动脑,生怕错过了教师口中的任何只言片语;他们坚信教师的知识权威,对所有来自教师的信息不加选择地大包大揽,很少独立思考或质疑信息的来源、可靠度、可信度等。长此以往,学生对师生对话没有责任意识,主客观上都不愿参与师生对话,思维僵化、“表述无能”,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反思批判能力。

学生的直接、间接经验,是学生参与对话的起点能力,会直接反映在师生对话过程中的表述能力、理解能力、沟通能力上。高中阶段的学生阅读面较狭窄、阅读积淀较少,生活经历也是有限的,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都尚不丰富;师生之间的阅历差距,可能使对话主体间没有交集、“无话可说”、无法深入,但同时正是因为师生之间存在的这种差异性,让师生经验共享成为可能,因此语文教师要能帮助学生转换这种表面上的劣势;而学生也要学会倾听、学会分享、学会协作、共同助力、互增互进;反之,劣势始终是劣势、无法转化,师生对话的有效性自然也受到阻碍。

除此以外,学生的性格、学习风格、情感体验、家庭文化等差异,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师生有效对话。

(四)师生对话环境的制约

师生对话并不是存在于真空中,它的生成主要受主体意识、素质与能力等的影响,同时也受环境的制约;具体来讲,指社会导向、校园文化氛围、课堂物理环境与对话心理氛围,它们在不同程度上制约着对话主体参与师生对话的积极性、主动性、有效性。

师生是生活在社会大环境中的,社会文化、主流观念等将对师生的认识与实践起着导向性的作用。一方面,“尊师重道”的文化传统深入人心,教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者,还是“知识的权威”、是“智慧的化身”、是“真理的代言人”;“过分强调知识的可靠性、客观性和崇拜权威,妨碍了对人认识灵活性、创造性的关怀”[3]28,学生个性化的理解得不到客观评价与认同,久而久之将使学生提不起参与师生对话的兴致。社会在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更加多元化、科学化,但人才选拔机制仍旧延续着“考试”评价的主流,在考试评价引导教学的实际操作中,必然体现为注重教育认知功能的倾向性;因而,即使有师生对话,知识与应试技能的传递依旧是课堂师生对话的重中之重,这就偏离了师生有效对话——重“知识、技能”而更重“人”的初衷。

学校是教师与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阵地,师生对话浸润在怎样的校园文化氛围内,对话主体的生命感受不同、师生对话的效果也会不同。新课程改革带来了新观念,但观念的转变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的歌谣仍在校园里传唱着,其所反映的问题到现在仍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当师生口中传递的知识变得比人本身还重要“学生”作为独立的人也淡出人们的视线,师生尤其是学生将不能从师生对话中获得乐趣、体验成功,学生“竞争”强烈而“合作”意识淡薄,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表现为强迫、压制对方而不是通过对话客观承认、融合异己,学生学习的热情、对话的兴趣也就很难调动起来,对话效果亦不理想。

课堂环境是制约师生对话有效性的直接因素,师生有效对话需要开放、自由的物理环境与安全的心理环境。而我们现实的课堂,物理环境大多是局限在一定的时间与空间中的;新课改以来,每周语文课课时大大缩减,为了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足量的教学任务,教师倾向于采用讲授法而一再压缩师生对话的时间;加之目前大部分学校教室的课桌设置仍旧沿用传统的“秧田式”坐法,因此,一堂课下来仅有限的学生在有限的时间能够参与到师生对话中,师生对话的深度与广度都是极其有限的,师生之间自然无法自由对话,更别说情感的沟通、生命的共生体验,师生对话只能停滞在“低效”“无效”的状态。此外,课堂心理环境,这里指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受师生关系影响而动态生成的对话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师生对话。呈现为轻松、自由、开放、和谐等的课堂对话氛围,师生任何一方在对话中都会有一种心理安全感,感到自身的存在是被承认、被信赖的、被理解的,能够主动、自在、自如地参与对话;在民主、平等、合作的氛围中,师生能够体验到对话中相互接纳、彼此理解、共同成长的愉悦感;反之,紧张、压迫、极端严肃等氛围,則易导致学生对师生对话的消极应付——漠不关心、低头沉默不语、战战兢兢等抗拒行为。

诚然,在试图从“对话”出发解决课堂教学效率的问题已经不是一种新的思路;然而,从当下课堂教学改革的实际出发,努力探寻一种利于师生共生发展的、积极有效的师生课堂教学“对话”路径,或许能为保证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提供一种可能视角,而对高中语文课堂师生有效对话现存问题及其原因的探究正是为探寻改进措施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尚文.语文教学对话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

[2]孙建军.语文对话教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上一篇:添画美术教学设计下一篇:试论客人投诉的处理和饭店形象的树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