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机构改革方案

2024-06-13

山东省机构改革方案(精选8篇)

山东省机构改革方案 篇1

山东省确定乡镇机构改革方案(2007-04-10 15:36:17)

东方网3月31日消息:山东省日前确定乡镇机构改革方案,此次改革将重点围绕规范

机构设置和精简人员编制进行,优化结构、完善功能,建立精简高效的乡镇党政机构。按照方案,乡镇党委、政府机构将合并设置,中心镇、8万人口以上的乡镇党委、政府,一般设置3—4个综合性办公室,包括党政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挂计划生育办公室、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牌子)等;其他乡镇一般设置党政办公室(挂计划生育办公室牌子),并设必要的助理员,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只设必要的助理员。乡镇以下不设立管区等管理层次,乡镇人大主席一般由乡镇党委书记兼任,也可以专职担任,一般不设政协机构,乡镇工作人员兼管工会工作。乡镇党政机关人员将精简编制,中心镇、8万人口以上的乡镇核定45人左右,5万人口以下的乡镇35人左右,其他乡镇40人左右。

乡镇行政编制的使用范围包括:乡镇党委、人大、政府和共青团、妇联、人民武装部的工作人员。乡镇党政领导提倡交叉任职。乡镇党委一般由5-7人组成,其中书记1人,副书记2—3人,1名副书记兼任纪检书记。中心乡镇、8万人口以上的乡镇政府设乡镇长1人,副乡镇长1-2人。事业单位的改革是此次乡镇机构改革的重点。按照计划,乡镇财政拨款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精简至平均每个乡镇35人。其中,中心镇、8万人口以上的乡镇核定40人左右,5万人口以下的乡镇核定30人左右,其他乡镇核定35人左右。同时,不再设自收自支的事业性单位。

全市乡镇机构改革方案昨出台本报讯(记者熊孝平、实习生方慧)记者昨日从全市乡镇机构改革动员会上获悉,《中共鄂州市委、鄂州市人民政府关于鄂州市乡镇机构改革的实施意见》正式出台。

党政机构从紧设置●机构设置乡镇一级设党委机构、人大机构、政府机构,不再设立政协机构。政协的有关工作明确一名党委成员兼管。乡镇与村之间不设立中间层次的管理机构。

从紧设置乡镇工作机构:党政综合办公室(加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牌子)、经济发展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加挂计划生育办公室牌子)。

乡镇设立人民武装部。乡镇共青团、妇联、工会组织的设置按有关章程执行。

市、区法院,公安、司法机构延伸、派驻到乡镇,设置人民法庭、公安派出所、司法所。人民法庭按现有设置不变。工商、地方税务机构延伸、派驻到乡镇,按省有关文件规定执行。

●职能配置乡镇党委和人大分别按照《党章》、《宪法》和《地方组织法》的规定履行各自职能。乡镇政府的主要职能是,落实国家政策,严格依法行政,发展乡村经济、文化和社会事业,提供公共服务,维护社会稳定。

乡镇人民武装部依法履行国防动员、民兵训练、预备役管理等职能。

乡镇党政综合办公室主要承担党委、人大、政府交办的各项日常工作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社会稳定、工青妇及各部门、各方面的综合协调工作,督促检查有关工作的落实。经济发展办公室主要承担农业、工业、水利、林业与第三产业发展规划、招商引资、公有资产管理等工作,协调与经济发展相关的其他工作。社会事务办公室主要承担人口与计划生育、国土资源管理、村镇规划建设、民政优抚、民族宗教、劳动和社会保障、科教文卫等工作,协调与社会事务相关的其他工作。

人民法庭主要承担案件审理、判决和裁定,处理不需要开庭审判的民事纠纷和轻微的刑事案件,指导人民调解,开展法制教育等工作。

公安派出所主要承担实有人口管理、情报信息、治安管理、安全防范、执勤办案和方便服务群众等工作。

司法所主要承担法制宣传、人民调解、安置帮教、社区矫正和提供法律服务等工作。

工商所主要承担工商登记、市场管理、合同、商标、广告监督、工商收费和工商政策的宣传咨询等工作。

地方税务所主要承担税务登记、税收征收、发票管理、会计核算、征管档案和税务政策宣传咨询工作。

精简编制和领导职数●人员编制人民武装部使用乡镇行政编制,配备一名专职干事。

人民法庭、公安派出所、司法所人员使用政法专项编制,编制单列管理。

工商所、地方税务所实行垂直管理,人员编制实行总量控制,不得突破上级核定的专项编制总额。

长港管理区撤区建镇后,核定行政编制17名(含司法专项编制1名)

●领导职数每个乡镇党委设党委委员7至9名,实行交叉任职。其中,党委书记兼任乡镇长;党委副书记3名,1名担任人大主席团主席,1名兼任纪委书记,1名兼任副乡镇长;设副乡镇长2至3名(含副书记兼职的1名在内),由党委委员兼任;兼任人武部长等职务的党委委员2至3名。

每个乡镇设正、副科级非领导职务1至3名。对目前领导成员过多的乡镇,给予三年的过渡期;过渡期内,设1至3名非领导职务的正、副科级助理。

压缩事业单位机构●直属事业机构和人员编制乡镇事业机构除中小学校、卫生院外,只保留一个财政所,农村经营管理站并入财政所,在财政所加挂农村经营管理站牌子。财政所为乡镇下属副科级全额预算事业单位。主要承担财政、农税征收、零户统管、预算外收支管理和农村经营管理、农民负担监管等工作。

乡镇财政所人员编制根据定编基数、管辖幅度、征收额度、农业户数来综合测算,共核定全市乡镇财政所事业编制303名。

●延伸、派驻事业机构市、区派驻延伸到乡镇的国土资源管理所、交通管理站和林业管理站实行区域性设置。其人员经费由市、区主管部门统一管理,党的组织关系实行属地管理,人事任免等重要事项必须按有关规定和程序要求征得乡镇党委同意。畜牧兽医站维持现有体制不变。

●乡镇其他事业单位改革乡镇其他事业单位要在清退非在编人员的基础上逐步转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或中介服务机构,走企业化、市场化、社会化的路子,不再与乡镇行政机关保持隶属关系。其所承担的原有行政管理职能并入“三办一所”,行政执法职能由市、区政府行政主管部门承担。改制后的事业单位,继续享有原债权,承担原债务。具体的改革措施是:农业服务中心、水利站的行政职能交给政府经济发展办公室后改制为中介服务机构。

经济贸易服务中心的行政职能交给政府经济发展办公室后改制为企业。

村镇社会服务中心、土地建设管理站的城建管理行政职能交给政府社会事务办公室后改制为中介服务机构。

文化广播电视服务中心行政职能交给政府社会事务办公室后改制为企业

山东省机构改革方案 篇2

一、事业单位及质检机构

(一)事业单位的定义

事业单位,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国务院第252、411号令)

与企业相比,事业单位有以下特征:一是不以盈利为目的;二是财政及其他单位拨入的资金,主要不以经济利益的获取为回报。

(二)质检机构的定义

质检机构:全称质量检验机构,通常又叫做实验室,在质检行业,通常又叫做技术机构,它指的是向社会出具具有证明作用的数据和结果的机构。它必须具备相应的检测条件和能力,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产品质量监督部门或者其授权的部门考核合格后,承担产品质量检验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产品质量法》第十九条)

二、事业单位、质检机构的整体概况

(一)事业单位的整体概况

据统计,目前我国有近130万个事业单位,3000万职工,其中教育、卫生和农技服务从业人员三项相加,占总人数的3/4,而教育系统人员则达到一半左右。这些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大多是计划经济时期逐步建立并发展起来的,事业单位有着典型的计划特征——资产属国有;政府决定事业单位的设立、注销以及编制,并对其直接管理;所需各种经费都来自于政府拨款。

广东省现有事业单位5.9万家,编制总数171万余人,加上编制外及合同制人员,实际从业逾200万人,改革开放以来,广东进行过两次事业单位机构改革:

A、1996-2003年事业单位改革

这次改革的指导思想是:按照中央、国务院的有关精神,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广东省力争2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要求,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实行政事分开,推进事业单位社会化,调整布局结构,实行分类管理,逐步建立不同于机关、有利于企业、符合事业单位自身发展规律、充满生机活力的管理运行机制和自我约束机制,促进事业单位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健康发展。

B、2007年以来的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2006年,广东省被确定为全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5个试点省(市)之一,2007年,《广东省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试点指导意见》(粤机编[2007]5号)和《广东省省直事业单位模拟分类目录》(粤机编办[2007]104号)出台,标志着广东省事业单位改革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本次改革的指导思想和目标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合理界定事业单位的范围和类别,对事业单位进行分类改革,加强政府对社会参与公益事业的引导,强化政府对事业单位的监督管理。通过试点,逐步建立公益目标明确、布局结构合理、投入机制完善、治理结构规范、微观运行高效、监管制度健全的现代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构筑基础优先、服务公平、区域均衡、门类齐全、惠及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促进社会经济和公益事业的健康发展,确保公益目标的实现。

(二)质检机构的整体概况

经过1996-2003年事业单位改革,质检技术机构基本上均实现了政事分开,各质检机构的法人地位逐步明确、社会化程度有所提高、并实现了质检技术机构在财政上两个过渡和两个转化:即事业单位职能由财政核拨向核补过渡;经费核补向经费自筹过渡;经费自筹向企业化管理转化。

根据国家认监委最新的全国实验室资源调查统计结果显示,目前我国各类对外开展检验检测服务的质检机构总量约为2万余家。在这2万余家质检机构当中,其中属于技术监督部门的11913家,检验检疫局的454家,行业的2793家,详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绝大部分的技术机构均隶属于各级质监部门、各个行业(包括各部委和地方各行业主管部门)和社会各个行业主管部门(包括农业系统、卫生系统、出入境检验检测检疫系统等)。

(数据来源:http://check.testingdb.cn/infoquery/faces/GOVQuery Display.jsp)

三、广东省内质检机构的现状

(一)广东省内质检机构总体情况

广东省范围内各类检验机构超过500家,其中国家级的检验机构127家,省级的检验机构113家,地、市级的检验机构126家,县级132家。详见表2:

一般来说,国家级质检机构,在技术设备、人员能力上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它可辐射并带动省级、地市级的检验机构,从而形成以国家级质检机构为龙头,省级、地市级为主力,县级为补充的梯队检验机构,成为各级政府执法监督的强有力技术支撑和技术保障,同时分布于各主要地区的检验机构可方便地为当地的企业提供快捷、方便的检验服务,进而大大提高当地的产品质量整体水平。

(二)广东省内质检机构地区分布情况

按地区分布来看,排前5的依次:广州108家,深圳47家,佛山41家,湛江25家,韶关21家,5个地区合计约占了广东省的60%。详见图1所示:

(三)广东省内质检机构行业分布情况

从行业领域来看,综合、校准、标准物质类的99家,医药卫生、劳动保护类96家,工程建设类42家,环境保护类38家,食品类22家,约占了广东省总数的60%,详见图2所示:

在这些检验机构中,国有全资的超过390家,约占78%,可见这类技术机构带有深厚的官方背景,质检技术机构的改革,涉及面广、影响深远。

(数据来源:http://check.testingdb.cn/infoquery/faces/GOVQuery Display.jsp)

四、广东省内质检机构改革的建议

伴随着我国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的不断深入,全国质检行业的全面开放,国内的质检机构将面临高度市场化、国际化的竞争,按照质监系统提出的资源合理优化、政事彻底分开、分类指导的原则,结合广东省内质检机构的现状,笔者个人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提升保障能力、服务地方经济

就国内产品质量现状而言,国内的质检机构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仍将以产品质量监督、生产许可证、强制性产品认证检验检测为主要工作内容,这就要求国内的质检机构要积极围绕政府的中心工作,服务地方产业发展,为社会和企业提供便捷、可靠的技术服务。

技术机构应当充分利用技术手段,在高、精、尖科研项目上寻求突破,不断地更新检测装备和设施,用新的可靠的设备来武装自己,使检验数据通过检验设备得以保证;以“科技兴检”为契机,不断提升检测能力,以服务社会、政府需要、百姓关心的产(商)品为重点,从单纯的检验向科研型综合服务转变,强化行政执法的技术保障能力和服务经济建设的能力。

(二)提高服务意识、为企业排忧解难

作为技术机构,应当能站在国际的高度,应当充分发挥自己在专业上的技术优势,对国际、国内标准的熟悉程度,积极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攻克国外设置的技术壁垒,本着严谨、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积极帮扶企业,为企业解决好实际问题。

作为大部分归属于广东省技术监督局的质检机构,近年来坚持贯彻落实省质监局党组提出的“三服务”工作方针,致力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服务企业的需要、服务人民的健康安全,已取得了明显成效。通过产品质量检验为企业分析生产中存在的不足;充分利用技术机构中的专业技术人才对专业产品的关键生产工艺、核心技术标准及审查细则的熟练掌握和应用的优势,为企业指出生产中存在的不足;利用质检机构丰富的技术资源为企业提供必要的技术资料;通过过硬的技术和优质的服务取得企业信任和好评,同时也防止了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不仅为企业排了忧解了难,也为地方经济的发展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三)完善用人制度,强化科技人才兴检

如果说设备是保证检验能力的基础,那么人员则是保证检验能力的关键。

要进一步深化技术机构内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起权责明晰、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和灵活多样的分配机制。

质检机构应当根据本身的专业技术特点及所负责的专业范围,因事设岗、以岗定人、以岗定薪、易岗易薪、竞争上岗的岗位管理体制,并按照各岗位的任职条件要求,引入竞争机制,尤其是关键岗位,一定要竞争择优上岗;对人员实行严格的岗位管理,优化队伍的结构。

(四)探索新的分配制度,增强市场竞争力

质检机构应当根据自身发展的特点,探索新的分配制度,使每个人的收入与所处的工作岗位、以及在这个岗位的工作业绩直接挂钩,在内部通过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降低成本,增加效益,坚持按劳分配、同工同酬,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逐步实现绩效工资向责任大、技术含量高、有定量工作指标任务的岗位倾斜,以激发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逐步增强质检机构的市场竞争力。

(五)加强内部管理、适应当前形势发展

检验工作必须科学公正,一切用数据说话,脱离了这个纲,质检机构就没了生存之本。如何做到检验工作科学公正?笔者个人认为:

首先,质检机构的纲领性文件——《质量管理手册》和《程序文件》,应科学合理地规范质检机构在开展检验工作时的程序和方法,且应与质检机构的实际情况相吻合,并在日常的检验工作中严格执行,从而确保质检机构的运作符合实验室审查验收的要求,从制度上保证检验工作的科学规范。

其次,质检机构是一个公正的第三方检验机构,公正的地位必须确保。所有从业的工作人员,他们的个体行为,直接代表着整个机构、整个行业的形象,所以一方面通过政治思想教育,加强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职业作风、职业纪律教育,使从业人员干净干事,廉洁从检;另一方面通过建立相关的规章制度,规范从业人员的工作行为,从制度上堵住可能发生的漏洞!

再次,应加强质检行业的自律,质检机构中的个别行为,极有可能会导致整个行业的毁灭。只有整个行业清静了,那么质检队伍才能得以壮大,检验能力才能得以可靠发挥,质检机构的技术支撑作用才能得以充分加强,检验报告、检验数据的权威性才能得以真实体现。

(六)统一规划,科学建设质检机构

在这个方面,广东走在了全国前列。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在2009年4月30日以粤质监[2009]57号发布了《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省级授权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规划与能力建设管理的试行办法》,它替代原广东省技术监督局《广东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管理办法》中有关授权省质检机构规划与能力建设的规定,自2009年4月30日起施行。

在该办法中,对省级授权质检机构的规划、申报、筹建、验收、考核、等级评定、撤销等方面均做出了严格的规定,明确了由省局负责授权质检机构规划与能力建设的统一管理,授权质检机构的设立,应当有利于广东省产业及质监事业发展,适应产品质量监督管理的需要,布局合理,科学建设,且同类产品的省级授权质检机构不超过3个。

五、结论

山东省机构改革方案 篇3

而对于政府将开展公办养老机构改制试点,一些专家和学者对该政策表示欢迎,认为这是政府合理分配资源,保证市场公平竞争的做法,使对老年人的服务成为商品,推动养老服务业快速的发展。但是,北京知名的公办养老机构,四季青敬老院院长刘中丽告诉记者,应该鼓励公办养老机构作为支柱,民办的补充发展,不能一概而论,改革面临的问题就是公办的养老机构将大幅涨价。

公办养老机构改制在即

目前,我国养老机构中存在较为普遍的现象是,公办养老机构“一床难求”,在北京、上海等地,排队等床位的老人甚至已经排到了几十年之后。然而,民办养老机构却较为冷清,老年人的入住率整体较低。今年2月,国家统计局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2年底我国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94亿,养老床位不足,一直是我国养老事业发展的短板之一。经常接触养老机构的中汇国际保险经纪有限公司人身险管理中心总经理宋海英告诉记者:“鼓励民办养老机构建设,就要平等竞争。”

《意见》指出,将开展公办养老机构改制试点,有条件的地方可把专门面向社会提供经营性服务的公办养老机构转制成为企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政府投资兴办的养老床位应逐步通过公建民营等方式管理运营,鼓励民间资本通过委托管理等方式,运营公有产权的养老服务设施。

对此,全国老龄办副主任、中国老龄协会副会长阎青春对 记者表示,“二元体制”并行,造成市场竞争不平等,国家养老资源的配比不均等问题,真正的改制相信能对整个养老服务业的发展有一个推动。

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司长詹成付公开表示,政府投资兴办的养老机构,应该优先保障经济困难、孤寡、失能、高龄等老人的服务需求,因此政府的投资主要是托底功能。今后,公办养老机构将不再配置编制、资金等,转制为企业或是民营。“民政部将在年底前制定试点的相关文件”。阎青春认为,改制之后,政府的资源将更多地用来保困难、保基本、兜底线,对生活困难、生活失能的老人进行补贴,通过买服务的方式进行照料。从服务的角度按照市场的方式来运行,使服务真正成为商品,能够消除很多不平等,推动养老服务业快速发展。

公办养老机构将涨价?

对于《意见》中提到的公办养老机构改制试点的问题,多位专家均表示,存在较大的阻力。阎青春认为,改制肯定会有困难,既得利益者肯定不愿意,会有阻力。据了解,公办养老机构和民办养老机构之间存在最根本的差异还是在于政府资源的分配问题,公办养老机构一般位于市中心,交通便利,土地、设备等均由政府免费提供,服务人员享受事业编制;民办养老机构位置一般在郊区,交通条件一般,土地、设备等均需要自己出资购买或租赁,服务人员政府不提供编制。宋海英解释,因为政府提供的资源不一样,包括资金、土地、医疗设备等,都会偏向于公办养老机构。

对此,刘中丽持有不同的看法,其认为,老人们愿意入住公办养老机构,主要是由于公办的管理、配置、设施、服务、经验等都较强,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具有品牌效应,社会可信度高。其进一步解释,应该鼓励建立公办养老机构为支柱,民办为补充的养老体制。

但是,当记者问到政府对于公办养老机构在土地、设备建设、人员编制等方面的政策倾斜时,刘中丽称,“土地是为解决孤寡老人的养老问题,政府提供给我们免费使用的。”

“将来改制了,政府会要求把土地费、折旧费等都上缴,这些负担最终都要加到老人身上,只有涨价,才能保证收入,改革面临的问题就是公办养老机构将大幅涨价。”刘中丽说。

而对于改制之后养老机构是否涨价的问题,宋海英则认为,公办养老机构是否会涨价要看具体改制的方法,但是,现在具体的措施还没有下来。

山东省机构改革方案 篇4

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

《广东省人民政府机构改革方案》的通知

(粤发〔2000〕2号)

各市、县党委和人民政府,省直各局以上单位:

现将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的《广东省人民政府机构改革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政府机构改革涉及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各有关部门、新组建机构的领导班子必须在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保证机关日常工作正常运作,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确保机构改革顺利进行。

中共广东省委 广东省人民政府

2000年2月17日

广东省人民政府机构改革方案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意见》(中发〔1999〕2号)的精神,结合广东省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改革的目标和原则

根据党的十五大、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战略部署和江泽民同志提出的广东省要“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及“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要求,广东省政府机构改革力度要大,在体制、机制上要有新突破,做到既积极又稳妥,既符合中央对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要求,又符合广东省的实际情况。

改革的目标是:转变政府职能,调整组织机构,实行精兵简政,完善运行机制和国家公务员制度,建设高素质的专业化行政管理干部队伍,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制。

改革的原则是:转变职能,政企分开;划分事权,理顺关系;调整结构,精兵简政;规范行为,依法行政。

二、转变政府职能

省政府主要履行区域经济调节和社会管理的职能,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宏观政策,制定区域性社会发展战略和国民经济中长期规划,集中精力抓好区域经济调节、政策指导、执法监督、组织协调,保持经济总量平衡和有序运行,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打破地区、条块分割,维护市场秩序,促进统一市场的形成。

根据上述要求,省政府在转变职能方面,一是把政府与企业的行政隶属关系转变为资产纽带关系,政府按投入企业的资本享有所有者权益,将企业生产经营权和投资决策权还给企业,实现政企分开;二是逐步改变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三是大力推进政事、政社分开,将一些辅助性、技术性和服务性职能从政府职能中分离出去,转给事业单位和社会中介组织;四是合理划分省、市、县(市)政府的事权,明确各自的权力与责任,做到权责一致。

转变政府职能的主要措施:

(一)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对政府和各部门的审批事项进行全面清理,减少审批事项;对确实需要审批而不涉及全局范围事务的审批事项,尽可能下放给市、县(市)政府,简化审批程序和层次;对依法保留的审批事项,要改进审批方式,规范程序,简化环节;同时建立审批责任追究制度和审批检查监督制度,加强对审批行为的监管。

(二)撤销工业经济部门和行政性公司。一步到位,撤销所有工业经济部门,行政性公司不再挂政府机构的牌子,转为纯经济实体,其行政管理职能划归政府综合经济部门承担。

(三)政府主管部门与所办经济实体和管理的直属企业彻底脱钩。解除企业与主管部门的行政隶属关系,取消企业行政级别。今后,政府部门不再直接办企业,不再直接管理企业,不再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和投资决策,并承担从企业剥离出来的社会事务。

(四)完善国有企业监管方式。政府向重点国有企业派出代表参加监事会,代表政府行使监督权力,以财务监督为核心,不参与和不干预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

(五)推进事业单位和机关后勤体制改革。合理划分政事范围,结合政府机构改革,积极推进事业单位改革。促进省政府各机关现有的机关服务中心与机关脱钩,组建服务集团,承担机关后勤服务工作,实行有偿服务,推动事业单位和机关后勤工作向社会化、企业化、市场化方向发展。

(六)积极培育和规范社会中介组织。将政府部门包揽的应由社会自我管理和调节的社会性事务,转给社会中介组织。规范社会中介组织的行为,使社会中介组织与政府主管部门脱钩,向独立的法人实体方向发展。

(七)建立高效、协调、规范的行政运行机制。按照权责一致、相同或相近的职能由一个部门承担的原则,合理划分部门之间的职责。各部门依法行政,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在各自职权范围内独立负责地开展工作。需要省政府解决的问题,首先由各部门在职责范围内做好协调工作,协办部门积极配合。省政府办公厅原则上不再承担具体的协调任务,主要履行加强审核把关、督查落实和跟踪调研职能。

三、调整机构

省政府部门原则上对应国务院机构进行调整和设置,重点是加强综合经济和执法监管部门,精简撤并专业经济部门,适当调整社会管理部门和政务部门。

(一)综合经济部门

强化省政府发展计划、经济贸易和财政部门区域经济调节职能,减少具体审批事务,主要职能是:制订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及中长期发展规划,运用法律和经济手段,以市场为导向,搞好总量平衡和结构调整,监测和协调国民经济日常运行,保证国家宏观调控目标和各项产业政策的顺利实施,促进本省经济社会发展。

计划委员会更名为发展计划委员会。

不再保留经济委员会、贸易委员会,组建经济贸易委员会,并挂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办公室牌子。经济贸易委员会的主要职能是:实施国家产业政策,制定经济运行调控目标和政策,指导产业结构调整、技术创新和安全生产,研究和规划行业布局,对各种经济成分的企业实行宏观管理和指导。

不再保留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国有企业改革、股份公司设立、上市公司的审核及推荐职能划归经济贸易委员会,其余职能并入发展计划委员会。

保留财政厅。不再保留国有资产管理局,其职能并入财政厅。

(二)专业经济管理部门

专业经济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能是:根据国家有关行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法规、条例,制定行业规划和行业政策,进行行业管理,引导本行业产品结构调整,维护行业平等竞争秩序,取消对一般产品市场准入的审批权。专业经济管理部门不再直接兴办和管理企业,从政府审批、行政管理为主转向依法管理和经济手段管理为主,以政策、法规引导企业,提供服务。

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更名为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厅;建设委员会更名为建设厅。

林业厅改为林业局,列入省政府直属机构序列,其主要职责是: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封山育林,植树造林,绿化国土,护林防火,加强林木行业管理。

海洋与水产厅改为海洋与渔业局。列入省政府直属机构序列,其主要职能是:拟订和实施海洋与渔业产业政策,规划协调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实行海洋综合管理,监督保护海洋环境,发展外海和远洋捕捞,进行渔政海监综合执法,加强渔业行业管理。

保留交通厅、水利厅。

组建信息产业厅。不再保留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及其办公室、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其职能并入信息产业厅。

不再保留农业办公室、农业厅、乡镇企业管理局,重新组建农业厅。

不再保留电子机械工业厅、重化工业厅、轻纺工业厅。除电子机械工业厅农业机械化管理职能划归农业厅外,三部门其他行政管理职能分别划归经济贸易委员会和信息产业厅。

不再保留粮食管理储备局,其行政管理职能并入发展计划委员会,对外挂粮食局的牌子。

不再保留经济技术协作办公室,其行政管理职能划归经济贸易委员会。

不再保留电力集团公司所挂的电力工业局牌子,电力工业行政管理职能划归经济贸易委员会。

(三)执法监管部门

执法监管部门主要职能是:加强综合行政执法与市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消除部门、地区、行业之间的分割和封锁,克服地方保护主义,创造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环境。

技术监督局更名为质量技术监督局。

保留地方税务局、环境保护局、物价局、工商行政管理局。

不再保留医药管理局,组建药品监督管理局。将药政、药检和药品生产流动监管职能划入药品监督管理局。

地方税务、工商行政管理、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实行省以下垂直管理体制。环境保护部门的管理体制改革改为双重领导以市、县(市)政府为主,加强省对市、县(市)环境保护部门的业务指导。

(四)社会管理部门和政务部门 强化社会管理部门和政务部门的规划、协调、监督和服务职能,着重宏观管理和指导。

科学技术委员会更名为科学技术厅;民族事务委员会(宗教事务局)更名为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广播电影电视厅更名为广播电影电视局,体育运动委员会更名为体育局,列入省政府直属机构序列。

保留政府办公厅、公安厅、国家安全厅、监察厅(与省纪委机关合署办公)、民政厅、司法厅、人事厅、文化厅、卫生厅、计划生育委员会、审计厅、统计局、新闻出版局(版权局)、外事办公室、侨务办公室。

不再保留劳动厅、社会保险管理局,组建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原社会保险管理局负责的城镇职工、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卫生厅管理的机关事业单位公费医疗等管理职能统一划归劳动和社会保障厅。

不再保留国土厅、地质矿产局,组建国土资源厅。其主要职能是:负责土地资源、矿产资源规划、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

不再保留高等教育厅、教育厅,重新组建教育厅(省委高等学校工作委员会与其合署办公)。

不再保留专利局,组建知识产权局。

旅游局由事业单位改为省政府直属机构,实行政事、政企分开,其主要职能是:负责旅游资源的规划、管理和开发利用,培育发展旅游市场,加强全省旅游行业管理。

政府参事室(文史研究馆)改组为省政府直属事业单位。档案局与档案馆仍实行局馆合一体制,为省政府直属事业单位。

法制局改为法制办公室。

不再保留研究室,其职能并入政府办公厅。

不再保留口岸办公室,其职能并入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厅。

此外,中医药管理局更名为中医药局,副厅级,由卫生厅管理。保留监狱管理局、劳动教养工作管理局,副厅级,由司法厅管理。

保留人民防空办公室,为省国防动员委员会的常设办事机构,也是省政府人民防空工作的主管部门。

经上述调整,省政府工作部门共设41个(监察厅与省纪委机关合署办公,列入省政府工作部门序列,不计政府机构个数),即:政府办公厅、组成部门24个,直属机构17个。另设部门管理机构3个,议事协调机构的常设办事机构1个。具体设置见附表。

上述机构中,组成部门和直属机构直接向省政府负责。凡国务院称委、部的,省政府组成部门称委、厅;省政府直属机构除法制、外事、侨务称办外,其他机构一般称局;部门管理机构称局。

全面清理省政府议事协调和临时机构。凡职能可以交由常设机构承担的或任务已完成的原则上撤销;工作跨地区、跨行业、跨部门,协调任务较重的,暂予保留,但不设实体机构、不定级别、不配编制。今后省政府原则上不再新设立议事协调和临时机构,工作确实需要的,采取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的办法。清理后,省政府保留议事协调和临时机构29个,比原有118个精简89个。

四、精简编制和人员定岗分流

省政府机关行政编制由现有5931名减为3000名,减少2931名,精简49.4%;公安厅、国家安全厅、司法厅以及监狱管理局、劳动教养工作管理局机关(不包括公安派出所、监狱和劳教所等基层一线执法单位)政法专项编制由现有的3410名减为2560名,减少850名,精简25%。

政府部门的领导职数一般配备2至4名,不再配备部门领导助理。政府办公厅主任由秘书长兼任,副主任可由副秘书长兼任。厅级领导职数精简15%,处级领导职数精简25%。

人员编制精简实行一次性定编定岗,三年完成人员分流任务。省政府各部门都要按照精简要求重新核定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实行定编定员。同时,按照“带职分流、加强培训、充实企业、优化结构”的原则多途径、多渠道安排富余人员,主要渠道为:撤并的专业经济部门成建制转为经济实体,人员随建制分流;严格离退休制度;选派一批干部进行专业培训或学历教育,充实到需要加强的部门或竞争择优选派到省属国有大中型企业任职;选派部分同志参加重点国有企业监事会;选派有专业特长和管理经验的人员充实到本系统基层和部门所属或其他企事业单位、社团组织、中介组织工作;鼓励分流人员自谋职业或领办、创办经济实体、服务实体和公益性事业单位。

五、实施步骤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1999年重点搞好省政府机构改革,2000年一季度前基本完成省政府各部门“三定”和人员定岗工作。2000年第二季度开省委机关和市、县(市)、乡(镇)的机构改革。

这次省政府机构改革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由省委、省政府分管领导组织实施,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负责机构改革的具体工作。

附:广东省人民政府机构设置表

广东省人民政府机构设置表

组成部门

办公厅

发展计划委员会

经济贸易委员会

教育厅

科学技术厅

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公安厅

国家安全厅

监察厅

民政厅

司法厅

财政厅

人事厅

劳动和社会保险厅

国土资源厅

建设厅 交通厅

信息产业厅

水利厅

农业厅

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厅

文化厅

卫生厅

计划生育委员会

审计厅

直属机构

地方税务局

环境保护局

广播电影电视局

体育局

统计局

物价局

工商行政管理局

新闻出版局

林业局

海洋与渔业局

质量技术监督局

药品监督管理局

知识产权局

旅游局

法制办公室

外事办公室

侨务办公室

说明:

广东省人民政府设置工作部门41个,其中:办公厅、组成部门24个,直属机构17个;监察厅与省纪委机关合署办公,列入省政府工作部门序列,不计政府机构个数。发展计划委员会挂粮食局牌子,经济贸易委员会挂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办公室牌子,教育厅与省委高等学校工作委员会合署办公,新闻出版局挂版权局牌子。

此外,设置部门管理机构3个,监狱管理局、劳动教养工作管理局由司法厅管理;中医药局由卫生厅管理。设置议事协调机构的办事机构1个,人民防空办公室为省国防动员委员会的常设办事机构,也是省政府人民防空工作主管部门。

乡镇机构改革方案(模本) 篇5

根据《中共湖南省委办公厅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委组织部等四部门<关于全面推进乡镇机构改革的意见>的通知》(湘办发[2010]36号)和《中共怀化市委办公室怀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全面推进乡镇机构改革的实施意见》(怀办发[2011]14号)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理顺职责关系,创新体制机制,优化机构和岗位设臵,严格控制人员编制,推动乡镇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建立精干高效的乡镇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设服务型政府,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加强基层政

会矛盾,确保社会稳定。指导村民自治,推动农村社区建设,促进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增强社会自治功能。

县委、县政府积极为乡镇转变职能创造条件。增加财政投入,切实保障工作经费,增强乡镇履行职责的能力。依法赋予经济发展快、人口吸纳能力强的小城镇相应行政管理权限。严格控制对乡镇党政领导的“一票否决”事项,坚决清理和规范各种评比达标表彰活动。对乡镇的考核由县委、县政府统一组织,不属于乡镇职能的事项,不得列入考核范围。

(二)乡镇机关改革

1、科学划分乡镇类别。我县共有* 个乡、* 个镇,按照中编办[1993]17号文件精神,划分一类乡镇*个,即···乡(镇);二类乡镇* 个,即···乡(镇);三类乡镇* 个,即···乡(镇);四类乡镇* 个,即···乡(镇)。

2、因地制宜设臵乡镇机关内设机构。根据我县乡镇实际,乡镇机关内设机构设臵党政综合办公室、计划生育办公室、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公室)等3~4个内设机构。

3、乡镇设立人民武装部,依法履行国防动员、民兵训练、预备役管理等职能。

4、规范派驻乡镇机构。县市区人民法院、公安、司法、工商、税务等部门,可在乡镇设臵派驻人民法庭、公安派出所、司法所、工商所、税务所,并尽可能实行区域设臵。其他部门原则上不得在乡镇设立派驻机构。除国家和省有明确

务指导的管理体制,其人事任免、考核等事项由乡镇党委征求上级业务部门意见后办理。双方意见不一致的,以乡镇党委的意见为准。乡镇事业站所人员跨乡镇调动,由乡镇党委提出建议,县组织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征求其上级业务部门意见后,会同县编办分别按管理权限办理相关手续。乡镇党委与上级业务部门意见不一致的,由县组织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决定。乡镇机关内设机构和事业站所主要负责人可由乡镇党委委员或副乡镇长兼任。上级部门派驻或设在乡镇的机构,要接受乡镇党委、政府的统一指导和协调,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

2、精干设臵乡镇事业机构。除中小学校和卫生院外,设臵乡镇事业机构6个,核定事业编制*名。即:

(1)·····站(所、中心),其主要职责是·····,核定编制*名,其中站(所、中心)长(主任)1名,副站(所、中心)长(主任)*名。

(2)·····站(所、中心),其主要职责是·····,核定编制*名,其中站(所、中心)长(主任)1名,副站(所、中心)长(主任)*名。

(3)·····站(所、中心),其主要职责是·····,核定编制*名,其中站(所、中心)长(主任)1名,副站(所、中心)长(主任)*名。

(4)·····站(所、中心),其主要职责是·····,核定编制*名,其中站(所、中心)长(主任)1名,副站(所、中心)长

理安臵的,通过自然减员逐步消化,直至达到规定的人员编制标准。对于自愿与机关事业单位解除关系的,严格程序,完备法律手续,并按有关规定办理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

(三)积极为分流人员创造条件,多渠道分流人员。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事部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2]35号)精神,从本地实际出发,结合我县农村综合改革的新形势、新要求,制定以下人员分流的具体办法:

1、······

2、······

3、······

4、······

四、改革的步骤

这次乡镇机构改革在2011年底前全面完成。

1、改革方案和人员分流方案的制定和呈报(8月30日前)。

2、宣传发动(9月10日前)。

3、制定“三定”方案(9月20日前)。

4、组织实施(9月30日前)。

5、检查验收(10月上旬)。

五、组织实施

乡镇机构改革实施方案 篇6

为认真贯彻落实《****县深化机构改革实施方案》的文件精神,全面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现结合****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机构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以加强基层政权建设为出发点,进一步转变乡镇政府职能,理顺职责关系,创新体制机制,优化机构设置,严格控制人员编制,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社会管理能力,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2、坚持职权法定和权责一致,依法界定乡镇政府职能,明确职责,强化责任,理顺县、乡镇之间的权责关系。

3、坚持因地制宜和精简统一效能原则,区别不同乡镇类

— 1 — 型,分类指导,合理确定乡镇职能配置、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确保机构编制只减不增。

4、坚持开拓创新,大胆探索,稳妥推进,确保社会稳定。

二、****镇党委、政府的主要职责

(一)进一步推进职能转变

贯彻落实好党和国家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围绕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强化公共服务、着力改善民生,加强社会管理、维护农村稳定,推进基层民主、促进农村和谐四个方面全面履行职能,做好农业、农村、农民工作。

一是积极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扶持典型,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水平。二是做好乡村发展规划,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三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新型农村服务体系、村镇规划建设,落实强农惠农措施,着力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突出问题,切实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四是尊重农民的生产经营自主权,不干预企业的具体生产经营活动。五是拓宽服务渠道,改进服务方式,通过“一站式”服务、办事代理制等多种形式,方便群众办事。推进依法行政,严格依法履行职责,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促进社会事业发展。六是综合发挥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的作用,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维护稳定工作,及时化解农村社会矛盾,确保社会稳定。七是指导村民自治,推动农村社区建设,促进社会组织

— 2 — 健康发展,增强社会自治功能。

(二)进一步理顺责权关系

加强乡镇对村民委员会选举、村务公开、资产财务的指导和监管。

坚持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除教育、卫生外,原由上级业务部门主管的镇财政所和农业、林业、水利、畜牧兽医、统计、新农合、劳动保障等事业单位实行以镇管理为主、上级业务部门进行业务指导的管理体制,原来承担的职责整合划入相应的综合办公室和事业中心。

****法庭、派出所、司法所、国土所、工商所(分局)等上级部门派出(驻)机构、乡镇中小学校、卫生院要接受镇党委、政府的统一指导和协调,领导干部的任免要事先征求镇党委、政府的意见,党群关系实行属地管理。

明确县和乡镇的事权、财权及相应承担的责任,对等配置县乡权责,赋予乡镇必要的行政管理权。一些由乡镇政府处理,但审批权、执法权在县政府或相关部门的事项,采取委托、授权等方式,下放与乡镇职责任务相适应的必要管理权限。由县政府工作部门承担的职责,不得转交给乡镇政府,确需乡镇政府配合的,应明确权利义务关系,赋予相应的办事权限,提供必要的财力保障。

三、党政机构设置和职责

****镇党委、政府设置4个综合办公室:

(一)党政办公室。承担党务政务、纪检监察、组织人事、宣传、统战、民族宗教、机构编制、文秘、督办、电子政务、保密、财务、国有资产监管、后勤保障等职责,负责人大、政协、人民武装及工会、共青团、妇联和“为民服务中心”的日常工作。

(二)经济发展办公室。承担经济发展计划、国土资源管理、村镇规划建设、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农村土地承包管理、林权管理、水利建设与管理、农村经济经营管理、招商引资、企业管理、统计、扶贫、安全生产、农民负担监督、市场监管等职责。

(三)社会事务办公室。承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民政、卫生、食品安全、人口和计划生育、教育、科技、文化、广播电视等职责。

(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承担法治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稳定、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处置等职责。

四、事业单位设置和职责

****镇设置6个服务中心和财政所。

(一)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承办农业、林业、水利、农业机械、畜牧兽医等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防治、农产品质量检测等服务性工作。

(二)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承办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工作。

(三)文化广播电视服务中心。承办文化宣传、广播电视、群众性体育活动及相关设施维护与管理等服务性工作。

(四)国土和村镇规划建设服务中心。承办农村土地开发和利用、村镇规划、村容镇貌、环境卫生、园林绿化、城镇公用设施维护与管理等服务性工作。

(五)社会保障服务中心。承办人力资源开发、劳动力技能培训与转移、就业、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养老保险、优抚安置、社会救助、最低生活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服务性工作。

(六)统筹发展服务中心。承办各种项目的申报、实施和监督管理等服务性工作。

(七)财政所。承担编制镇财政预决算职责;负责惠农政策资金兑付管理;负责对行政区域内财政资金实施监督;负责协调组织财政收入入库及预算内、外收入综合监管;负责乡镇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监管及村级财务收支行为规范监管;负责行政区域内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国有资产和集体资产的管理。

五、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

****镇核定行政编制30名。其中:设党委书记1名、人大主席1名、镇长(党委副书记)1名、党委副书记2名(其

— 5 — 中1名专职负责政法综治维稳工作)、纪委书记1名、副镇长4名、武装部长1名。

****镇核定事业编制50名。其中,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事业编制30名(专业技术人员25名,工勤人员5名);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事业编制4名(专业技术人员3名,工勤人员1名);文化广播电视服务中心事业编制3名(专业技术人员2名,工勤人员1名);国土和村镇规划建设服务中心事业编制5名(专业技术人员4名,工勤人员1名);社会保障服务中心事业编制5名(管理人员1名,专业技术人员3名,工勤人员1名);统筹发展服务中心事业编制3名(专业技术人员2名,工勤人员1名)。财政所事业编制7名(含工勤人员2名)。

六、其他事项

(一)人大、纪委、人民武装部和工会、共青团、妇联按有关规定或章程设置。不设政协机构,由专人负责具体工作。

(二)法庭、派出所、司法所、国土所、工商所、中小学校、卫生院等单位要接受镇党委、政府的统一指导和协调。

(三)按服务平台的架构统一设置“为民服务中心”,将农科技术辅导、林业、农村合作医疗、残疾人服务、动物疾病防预、计划生育相关证书办理等事项集中到“为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从相关办公室和事业中心抽调。实行“一站式”

— 6 — 服务和“窗口式”办公,推行办事代理制,方便群众办事。

(四)机关不配备助理员,实行人员分工责任制,按职责确定岗位和人员。不核定后勤服务保障人员编制,原在职在编的后勤服务人员通过自然减员等方式逐步消化。今后,后勤服务保障工作实行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机制。

山东省机构改革方案 篇7

1 材料及方法

2007年10月~2008年9月, 统一制定《消毒服务机构现状调查表》, 采用经过培训的卫生监督专业人员现场观察记录的方式对全省餐饮具消毒服务机构进行普查。调查内容包括消毒服务机构基本情况、生产车间布局及卫生状况、使用设备、质量控制、从业人员管理。现场采封样品委托有资质的检验机构, 按照《食 (饮) 具消毒卫生标准》, 进行消毒效果和洗消剂残留量烷基 (苯) 磺酸钠检验。

2 结果

2.1 消毒服务机构基本情况

共调查餐饮具消毒服务机构410家。企业性质以私营 (个体) 为主, 占90.47%, 有限公司占6.34%, 其他占3.17%;年消毒餐饮具数量≤50万套的占62.50%, ≤100万套占22.77%, >100万套占14.88%;企业注册资金≤10万占30.24%, ≤20万占22.68%, ≤30万占15.61%, ≤40万占6.83%, ≤50万占13.90%, >50万占10.73%;生产区面积≤100 m2占12.44%, ≤200 m2占38.29%≤300 m2占20.73%, ≤400 m2占13.65%, ≤500 m2占8.29%, >500 m2占6.58%;从业人数≤10人占64.39%, ≤20人占28.54%, >20人占7.06%。

2.2 卫生许可和从业人员查体情况

实行卫生许可的占47.07%;从业人员进行健康体检、培训占82.93%。

2.3 使用的设备情况

消毒设备有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的占57.07%;消毒设备有卫生部卫生许可批件的占51.95%。

2.4 车间布局和卫生管理情况

按生产工艺分区设置、人物流分开且不逆向交叉的占79.02%, 车间内环境整洁的占86.09%, 从业人员穿戴工作衣帽上岗的占80.97%, 有更衣室的占77.09%, 洗手消毒设备运转正常的占88.05%, 运送、盛放清洗消毒后餐具的设施容器清洁的占88.05%, 盛放消毒前、后餐具的容器分开并有明确标识的占68.05%。

2.5 质量控制情况

自行开展消毒灭菌效果检测的占50.98%, 有消毒记录的占18.54%, 有检验机构出具的消毒灭菌效果验证报告的占89.76%, 消毒后的餐饮具有消毒合格标识的占44.88%, 消毒后的餐饮具标识有效期的占39.02%。

2.6 产品抽检情况

抽检消毒后餐饮具2 283份, 做洗消剂残留量检测659份, 合格645份, 合格率97.88%;大肠菌群检测2 283份, 合格2 279份, 合格率99.82%。

3 分析

近半数的餐饮具消毒服务机构进行了卫生许可, 卫生许可的方式不统一, 有的是市卫生行政部门发证, 有的是县 (区) 发证, 有的是按集体配餐企业发证, 有的按消毒服务机构发证。无论按何种方式进行卫生许可, 均属卫生行政部门超越法定职权行为。首先, 餐饮具消毒服务企业不属于《食品卫生法》调整范围, 也不属于新颁布的《食品安全法》的调整范围, 进行食品卫生许可无法律依据;其次, 按消毒服务机构发证, 则违反了国务院《第三批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 (国发[2004]16号) 。

2004年5月取消了《消毒管理办法》设定的消毒服务机构卫生许可、消毒服务机构的消毒服务人员资格认定, 恰好这几年来, 餐饮具消毒服务机构处于迅速发展阶段, 由于取消了许可门槛, 一些条件简陋、消毒方式落后、管理混乱的企业进入此领域, 20%的企业车间布局不合理, 23%的企业未设更衣室, 由于车间已定型, 改造起来难度很大, 既增加了卫生监督工作困难, 也增加了消毒服务机构的改造成本。

山东省餐饮具消毒服务机构总体来说, 规模偏小。个体私营企业占到了90%以上, 年消毒物品50万套以下的占60%以上, 注册资金在20万元以下的占50%以上, 面积在200m2以下的占50%以上, 从业人员在10人以下的占60%以上。规模小, 各种配套的质量管理控制措施难以实施, 消毒质量难以保证。

近半数的消毒服务机构使用的消毒设备无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和卫生部卫生许可批件, 有的使用远红外烘干设备, 有的使用单纯的洗碗机, 起不到消毒作用。

近半数企业自检能力差, 无检验设备和人员, 无法开展消毒效果检测。有10%的企业未经消毒效果验证就投入生产。

80%以上的企业无消毒记录, 过半数企业消毒后的物品无消毒合格标志, 消毒后的餐饮具未标识有效期。

产品抽检发现大肠菌群检测合格率高达97.88%, 这与执行标准有关。《食 (饮) 具消毒卫生标准》规定的微生物指标为大肠菌群, 在充分洗涤和保洁的情况下, 不需消毒即可达到此要求, 把大肠菌群作为唯一的微生物指标不合理, 应增加菌落总数指标, 建议参考《旅店业卫生标准》 (GB9663-1996) 规定的茶具的细菌总数指标 (<5cfu/cm2) 。

4 建议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严格依法行政, 不得以任何方式对餐饮具消毒服务机构进行卫生许可, 但要加强日常监督检查。

《消毒服务机构卫生规范》于2002年制订实施, 当时, 以热力方法为主消毒餐饮具的服务机构尚未兴起, 此规范主要针对环氧乙烷、电离辐射等消毒灭菌方式制订, 其内容不适合于使用压力蒸汽消毒灭菌等方式的消毒服务机构。建议修订该规范。山东省根据实际情况, 制定了《山东省餐饮具消毒服务机构卫生要求 (试行) 》。

加强监督检查, 重点检查消毒方法、工艺流程、设备、消毒效果检验、消毒灭菌记录、消毒灭菌合格标识、有效期标识等问题;加大对消毒物品消毒效果抽检频次, 根据检测结果确定合理的有效期或保质期。对存在问题的机构要认真查找原因、指导其整改。对于硬件条件和管理达不到要求的、消毒效果抽检达不到卫生标准的要进行公示, 特别要在餐饮单位、公共场所等消毒餐饮具需求单位进行公示。

山东省机构改革方案 篇8

教育考试机构  专业机构  第三方评价  核心竞争力

随着教育领域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众多国际一流教育考试机构凭借技术优势和项目研发与推广能力,不断拓展我国教育考试市场,给国家教育考试机构带来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高考制度改革是当前社会关注度较高的热点问题之一,也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提出的一项重要教育体制改革。面对国外考试机构的强力扩张和《纲要》的改革要求,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多元评价需求,教育考试机构应向专业第三方评价机构改革,加快专业化建设,打造核心竞争力,拓展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

一、我国教育考试机构的现状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以下简称《高等教育法》)第二十条规定:国家实行国家教育考试制度,国家教育考试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确定种类,并由国家批准的实施教育考试的机构承办。国家教育考试机构是指由国家批准实施教育考试的特定组织机构。目前,我国已组建了比较完善的国家、省、市、县四级教育考试机构,但机构名称比较混乱,有考试中心、考试院、招考办等多种。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考试机构基本上依附于教育行政部门,管理意识强而服务意识弱,主观意识强而法律意识弱,行政意识强而市场意识弱[1],存在以下突出的不足。

1.缺乏独立性

各级教育考试机构为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的直属事业机构(少数为行政机构),长期“挂靠”教育行政部门,以教育行政部门附属机构的形式存在,并具有相应的行政级别,在经营管理上普遍缺乏独立性、自主性,更多体现政府的意志和需要,容易受到政府的干预,依靠行政命令开展工作,不能独立地面向社会、面对市场提供符合社会需求的考试服务。

2.职能定位错位

虽然《高等教育法》已将教育考试决策权与教育考试实施权进行了明确分离,但长期以来,教育考试机构一直承担着考试决策与考试实施的双重职能,担任着“运动员”和“裁判员”的双重角色,集考试决策权、考试实施权、考试监督权于一身,容易滋生腐败,导致“权利寻租”、“政府失职”等问题。

3.专业化程度不高

我国的教育考试机构多为具有一定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在教育考试资源方面形成了实质性的资源垄断,习惯于依靠行政命令推动工作,依靠积累的经验、按照上级的统一部署组织考试,缺乏市场运营意识和服务意识,机构设置以管理人员居多,专业技术人才匾乏,专业力量薄弱,在考试项目研发、命题组卷、市场推广、考试评价服务等核心业务方面缺少应有的理论研究和技术水平。

二、专业第三方评价机构的内涵

第三方评价也称外部评价,是指两个相互联系的主体之外的某个客体做出的评价,是相对“管理—被管理”、“服务—被服务”等而言的第三方做出的评价,对于教育考试而言,是指通过独立于教育行政部门之外的,与学校、考生之间没有直接利益关系的专业机构实施的评价。第三方评价一般具有独立性、专业性、客观公正性和权威性等特点。教育考试机构向专业第三方评价机构改革,不是称谓的简单改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从专门考试机构向专业考试机构转变

从业务职能分工来说,教育考试机构是专门担负考试招生职能的特定组织,而专业则是从业务能力与技术水平方面来考量的。专业考试机构需要拥有专业的评价人才、评价技术与评价设备,具有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优势,在考试项目研发、命题、推广、评价与反馈等方面具有核心竞争力,并建立与之匹配的组织架构和工作标准。

2.从考试管理型机构向考试服务型机构转变

将原来的管理对象转变为服务对象,树立服务理念,以考生为本,将服务考生作为其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将服务作为生存与发展的关键,以服务推动机构改革,建立相应的服务体系和工作标准,把服务理念和服务标准内化为能够操作的服务手段,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

3.从教育行政附属机构向独立第三方机构转变

将考试决策权与监督权剥离出来,“政事分离”,政府逐渐淡出考试市场,深化事业单位机构改革,赋予教育考试机构独立的法律地位,与教育行政部门、学校、考生之间不存在直接的利益关系。教育考试机构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以第三方的身份独立开展考试评价工作,并接受相关机构的监督与评估。

4.从单纯考试向评价服务转变

改变只考不评的现象,不仅公布考试的结果,还要对考试结果做出相应的价值判断,通过深度分析考试数据,甄别学生学习的强项和弱项,对考试的结果做出合适的解释,明确教学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对教与学提出改进建议。

三、向专业第三方评价机构改革的必要性

1.符合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的潮流

教育考试机构的专业化、职业化和服务性质已成为全球考试领域的一个共识,是社会经济和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考试机构的社会化趋势,特别是考试实施职能的社会化已经成为世界潮流。全球最大的教育考试与研究机构——美国教育考试服务处(ETS)、英国剑桥大学评价中心、香港考试与评核局等都是独立的专业考试机构,而非政府部门。

2.从考试大国到考试强国转变的需要

我国是考试的故乡,同时又是一个考试大国。然而,除个别特殊考试外,目前我国尚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考试项目,在国外也鲜见我国具有知名度的考试项目。任何一个国家的考试机构,只要是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高、服务意识强,教育考试事业就比较发达,反之亦然。[2]

3.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需要

《纲要》对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探索招生与考试相对分离的办法,政府宏观管理,专业机构组织实施,学校依法自主招生,学生多次选择,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可见专业化的考试机构既是推动考试招生制度深入开展的需要,也是开展“一年多考”、“分类考试、综合评价”,深入推动“学校依法自主招生”的必然要求。

4.提升教育考试服务功能和服务水平的需要

国外大多将考试作为一种公共服务产业,以服务水平和质量的高低决定考试机构的生存与发展。我国教育考试机构在经营管理上普遍缺乏独立性和竞争意识,缺乏市场开拓能力和竞争能力。教育考试机构过于强化政府意志,工作重心长期偏于人才选拔和考试管理,弱化了评价和服务职能,在考试研发、考试命题、考试技术与手段等方面产生了“不该管、管也管不好”的结果,限制了教育考试服务能力与水平的提升。

5.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入发展的需要

“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的重要改革目标之一。然而,目前学生评价主要基于标准化考试,以分数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实施的高考、会考、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等考试的结果都不适宜作为教育评价的依据。[3]由于考试具有较强的导向性,考试指挥棒客观存在,在实际教学中“考什么、教什么”,“考”指挥“教”,教学围着考试转的情况仍广为存在,“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仍然没有发生根本的改变。

6.促进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有效提升的需要

《纲要》明确要求“开展由政府、学校、家长及社会各方面参与的教育质量评价活动”,2011年《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通知》(教职成[2011]11号)中明确指出,“逐步建立以行业企业为主导的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价机制”;江苏省教育厅也明确要求,“改革教学质量评价方式,健全以学校为核心、教育行政部门指导、第三方参与的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实现质量评价方式多元化”。然而在实际评价中,由于对第三方评价主体的专业背景、技术水平要求较高,一些行业企业受自身水平的限制,往往难以占据主导地位,而第三方评价在我国刚刚起步,第三方评价环境不完善,缺乏相对成熟的评价市场,在短时间内难以建立类似ETS、英国剑桥大学评价中心等专业第三方评价机构。专业第三方评价主体的缺失导致职业教育的第三方评价难以有效开展,职业教育的第三方评价大多流于形式。

四、向专业第三方评价机构改革的途径

1.做好顶层设计,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教育考试机构向专业第三方评价机构改革,需要相关法律法规的支持,做好顶层设计。首先,应健全法律法规,完善制度引导。第三方评价是一种市场行为,由于市场风险和控制失灵的客观存在,所以要通过法制化手段使评价具有制度性保障,通过法律的形式详细规定教育考试机构的权利和义务,规范和引导教育考试机构按照一定的原则和标准开展第三方评价活动。其次,改变教育考试机构对教育行政的依附关系,授予考试评价机构合法的地位,从法律上明确教育考试机构的独立性,规定其权利、义务及活动范围,通过公开的程序授予其考试业务。再次,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营造良好的考试环境,“管办分开”,逐步将考试招生的政策制定、审核、监督等管理职能剥离。政府应成为考试市场和考试质量的监管者,加强对考试机构的监督与评估,审核其命题与考试大纲的匹配程度,确保考试机构独立、公正、公开的组织考试。教育考试机构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申请和组织考试活动,强化自身在考试研发、考试实施、考试评价、考试推介等方面的能力,实现教育考试的科学化和专业化。[4]

2.构建核心价值,树立服务观念

核心价值是指一个组织最基本和持久的信念,被组织内的成员所看重,是员工共同的价值追求,是组织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教育考试机构的核心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社会责任、公平和质量。我们应围绕核心价值的构建,树立通过提供一流的考试产品,为考生、为社会、为政府服务的观念。一是以考生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提供优质测评服务。我们应树立服务意识,依据考生的测评需求研发考试项目,在考前、考中、考后为考生提供公平、安全、科学、准确、规范的服务,树立公正、高效、专业的良好社会形象。国外考试机构为考生提供模拟试题和网上练习、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优化考点选址,为残疾考生提供盲文本试卷、录音带、在考场提供特殊装置等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5]二是树立通过提供测评服务促进教育发展的理念。考试数据信息是教育考试机构的特有优势资源,要在提供考试服务的同时,充分利用教育考试机构独有的考试数据信息资源,深度挖掘评价功能,改变只考不评的现状,促进教育教学改进与提高。三是树立大服务理念,满足社会各行各业对测评的需求。除完成政府委托的考试项目外,还要通过自主研发、联合开发、委托开考、引进海外项目等方式,为社会不同客户量身订做测评项目,提供客观、公正、权威的知识与技能认证,促进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的深入开展。

3.明确核心业务,提升服务质量

根据教育考试机构的功能定位,应把“考试研发与命题、考试项目推介、考试实施、考试评价与反馈”作为教育考试机构的核心业务,并据此构建高效、有序、顺畅的组织架构,提升服务质量。

“考试研发与命题”是指编写考试大纲、编题、审题、拼配正式试卷和等值复本等,在不断完善已有考试项目的同时,研究开发市场需要的新项目。“考试项目推介”是指宣传和推广考试项目,接受考生的咨询,解释考试项目的疑点,提供指导建议等。“考试实施”是指制定考试业务规程和实施细则,并在实际运行中结合新技术、新理念加以完善和优化,不断提高考试业务的专业化水平。“考试评价与反馈”是指对考试结果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针对不同用户制作考试结果分析报告,及时反馈给考试的利益相关者。核心业务相互衔接,共同构成一个闭合环路,既可以提供整体的服务,也可以单独提供专业服务。[5]

4.打造核心竞争力,提升服务能力

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教授和加里·哈默尔(Gary Hamel)教授认为,核心竞争力是“在一个组织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尤其是怎样协调多种生产技能、整合不同技术的知识和技能”。对于教育考试机构来说,核心竞争力实际上是隐含在考试项目、考试服务里面的知识和技能。综观国际知名教育考试机构,都以一流的考试服务提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势核心考试项目。目前,由于我国的教育考试机构习惯以行政命令推动考试,核心竞争力多体现在对考试各环节的管控和组织实施上,整体服务水平和服务意识较差,未能形成具有竞争力的核心考试项目。因此,我们应围绕核心价值及核心业务,以科研为先导、以标准建设为依托、以专业队伍为保证、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着力打造教育考试机构的核心竞争力。

(1)以科研为先导,增强竞争实力

科学研究是推进教育考试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保证。考试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科学,有其自身的科学规律与意义。教育考试机构要提高核心竞争力,就要不断加强考试与评价领域的研究,增强和巩固科研意识,确立“科研先行”、“科研引领”、“科研立考”、“科研兴考”的思想,深刻认识科研在促进教育考试科学发展和考试队伍专业化发展中的作用,构建科学有效的科研机制,加强科研工作的内驱力与外驱力,努力掌握新理论、新政策、新技术,增强竞争实力。在采用“引进、培养、聘用”等方式充实和扩大专业科研队伍的同时,通过与高校、研究机构、国内外同行间的交流合作、共同研发等多种途径提升科研实力,实现教育考试机构在测量、考试和评价等领域科学研究的专业化。

(2)以标准建设为依托,提高管理水平

标准建设是考试机构专业化建设的核心和基础,标准建设包括考试技术标准和考试服务标准,不仅要建设考试机构的整体标准、技术说明和工作规范,还要建立各业务环节与各职能部门的标准与规范,按考试业务的运作规律设置职能部门,合理配备各种专业技术人才,优化组织管理,减少各部门之间和各成员之间的协调成本,减少摩擦费用,从经验习惯型管理向标准化、制度化、现代化管理转变,提高工作绩效与管理水平,提升管理效能与服务水平,适时在教育考试机构中引入ISO9000系列标准,增强教育考试机构的国际竞争力。

(3)以专业队伍为保证,提供一流服务

教育考试是一项专业性强、知识面广的工作。教育考试机构的专业化水平首先取决于考试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教育考试机构专业化的核心保障。应着力做好考试研发、命题、测评及考试推介等专业队伍建设工作。一是要优化考试队伍人员结构,合理配备管理学、教育心理学、教育学、统计学、心理测量学、计算机等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充分发挥专业人员的专长;二是加强培训,通过集中培训、交流合作、外出学习、学历提升等多种方式,不断提高考试队伍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能力;三是充分发挥外脑的作用,通过咨询、合作等形式,借用各高校、考试机构、研究机构的力量,共同完成一些高、精、尖的业务。

(4)以信息技术为支撑,推动考试命题和考试手段现代化

在信息化高度发达的今天,考试命题和考试手段的现代化要求充分发挥和利用信息技术优势,建立健全信息化服务支撑体系,构建教育考试与评价信息系统,进一步完善国家教育考试指挥系统、国家教育考试题库系统。开展计算机化考试(CBT)、计算机自适应考试(CAT)和基于网络的考试,没有一个相当成熟的题库是难以完成的。题库建设对于提升命题的专业化水平,提高命题质量、命题安全,推动考试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ETS通过工作流程标准化,建立大规模题库,将信息技术应用到考试过程的各个方面,构成了一套完整的智能化考试解决方案,使得每年能够从容组织数千次的考试。

教育考试机构向专业第三方评价机构改革是考试机构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及高考制度改革,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提高自身竞争力的需要,是一个集科学性、综合性、服务性于一体的长期工作。我们应直面挑战,以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为契机,做好顶层设计,构建教育考试机构的核心价值,明确核心任务,以科研为先导、以标准建设为依托、以专业队伍为保证、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着力打造教育考试机构的核心竞争力,这样我们才能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评价需求,与国外考试机构展开竞争,向考试强国迈进。

————————

参考文献

[1] 戴家干.从教育考试看教育考试机构的职能与定位.中国考试,2006(2).

[2] 戴家干.谈教育考试机构的职能与定位.教育与考试,2007(1).

[3] 张静.关于加快教育考试机构专业化建设的思考.考试研究,2012(6).

[4] 陆建明.教育考试机构管理体制的比较与改革方向述评.中国考试,2008(6).

[5] 乔丽娟,赵彤璐.对我国教育考试机构专业化建设的几点思考.中国高等教育,2006(7).

[作者:申瑞杰(1974-),男,江苏徐州人,徐州市教育局,江苏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硕士。]

上一篇:避免个人简历意外的风险下一篇:古诗词教学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