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干部教育的工作计划(共9篇)
十一五干部教育的工作计划 篇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强调:“发展科学教育和壮大人才队伍,是提高国家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同时又指出“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要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实施人才培养工程”。为此,我区要从这一新要求、新高度和战略全局出发,把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作为一项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工作来抓,在人才培养方面努力取得突出成效。特制订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十一五”期间,全区干部教育培训规划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的十六大及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全国干部教育工作会议提出的“大教育、大培训”的要求,紧紧围绕我区发展定位、工作思路、目标和人才队伍建设任务,全方位、多层次开展我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努力实现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干部,用现代知识充实干部,用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干部,用时代精神和创新力提升干部的培养目标,从而为打造龙沙区中心城区新优势,实现超常规、跨跃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障和人才支持。
二、工作目标
认真贯彻执行新时期新阶段干部教育培训的指导方针,干部教育培训新体系、新机制得到进一步的建立和完善;多层次、多类别、多渠道、多形式的教育培训格局更加合理;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师资队伍得到优化配置,信息化教学手段不断提升;干部教育培训制度建设进一步加强,激励约束机制逐步健全和完善,干部教育培训质量进一步提高;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领导更加得力,管理体制更加完善。
三、基本原则
一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全区干部教育要努力实现从素质培训向素质和能力培训相结合转变,引导干部把学习理论、更新知识与提高素质、增强能力结合起来。要把在加强干部思想理论教育,提高干部思想政治素质放在首位的同时,密切结合新的形势和任务,努力把学习理论同运用理论研究解决[由网站收集整理]我区改革和发展中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同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结合起来,使广大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方针和各项政策的自觉性、坚定性,提高领导现代化建设的水平和解决[由网站收集整理]现实问题的能力,增强做好实际工作的能力。
二分级分类培训的原则。干部培训原则上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分级分类进行。做到周密组织,整体规划,统筹安排,精心指导。逐步健全完善多层次、多类别、多渠道、多形式、重实效的充满活力的干部培训新机制。
三突出培训重点的原则。着重抓好科级领导干部、中青年后备干部、公务员培训、辖区企业法人和科技人员的培训教育,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党政领导干部、企业经营管理者、科技人才和其他各类专门人才在内的宏大的人才队伍。
四注重培训质量的原则。要根据不同的培训对象和任务,以突出时代性、实用性为重点,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培训计划,优化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法,加强培训管理,严格考核制度,努力探索和把握新时期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特点和人才成长规律,切实保证培训质量。
四、干部教育的基本内容和主要任务
今后五年,全区各级各类干部的培训任务,要按照现行的干部管理范围和干部的类别确定教育培训内容和培训任务。“十一五”期间,计划培训干部10,000人次。
一干部培训的基本内容
一是加强对广大干部进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教育,搞好对党的重要会议、重大战略部署和重大理论观点的学习,始终把理论教育放在干部教育的首位,提高全体干部在我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中的执政能力和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干部在理论上、政治上的成熟水平。
二是加强干部业务知识与各种技能的培训,使各级各类干部精通本行业务,有效履行岗位职责。同时还要结合工作实际,广泛学习当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相关知识,加大法律知识培训的力度,积极开展现代管理、现代科技、财政金融、人文、历史等方面的培训。使全区各级各类干部具有全新的与时俱进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
三是加强党性党风党纪教育,进一步提高干部的党性修养水平,巩固和扩大开展“先进性教育”的成果。在广大干部中深入开展党的宗旨和党的纪律教育,反腐倡廉教育,社会主义道德和艰苦奋斗等优良传统和作风的教育,使各级干部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在构建社会主义“四个文明”建设中和党风廉政建设中发挥表率作用。
四是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确定的中心工作和事关全局的重要部署,以及社会上普遍关心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开展培训。使培训工作直接服从服务于区委、区政府决策的贯彻实施,直接服从服务于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直接服从服务于各部门、各单位推动和促进实际工作的现实要求。
五是不断改善和提高干部队伍的知识结构和学历层次。积极鼓励和引导各级各类干部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在职学历教育,促进知识更新,实现学历升级。
二干部教育培训的主要任务
3、抓好各职能部门的培训。主要是组织部、宣传部、纪检委、统战部、区委办、人事局、劳动局、计生局、民政局、经计局、司法局、建设局、农委、检察院、工会、妇联、团委等。
4、抓好公务员的培训工作。要按照《公务员法》的要求,全面实行新录用公务员的初任培训,搞好晋升领导干部职务的任职培训,有计划地开展包括专门业务和更新知识在内的进修和培训,切实提高全区各级公务员的综合素质和实际本领。
5、抓好农村村级干部及后备干部培训工作。围绕建设农业强区目标和适应全区农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高效农业、推进农业科技进步的需要,紧紧依托党干校阵地和省内外大专院校,对于农业干部特别是村级干部以及农业科技人员进行政治理论培训和科技培训,提高广大农业干部驾驭新时期农村经济发展的能力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领导水平。
6、抓好科技人员的培训工作。加强全区科技专家和优秀科技人才的政治理论培训及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十一五”规划期间,专业技术人员要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活动,使80%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接受培训,特别注重培养拔尖人才和跨世纪专业技术人员。
7、加强对少数民族干部、非党干部的培训。根据区情采取不同方式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政治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按照市委组织部统一部署进行调训。
8、强化对社区干部培训。要以街道党工委基层党校为阵地,按照社区建设八项重点工作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目标、总要求,采取多种方式,加大对社区干部的政策、理论和工作业务培训,提高政策水平和工作能力,以适应社区建设快速发展、功能作用快速提升的迫切需要。
9、加快学历教育发展步伐。根据我区各级各类干部学历调查的统计,全区45岁以下需专科升入本科学历的人员298人,中专以下升入专科学历人员176人,合计474人。“十一五”期间,要扎实推进我区干部学历层次新一轮的进档升级工作。学历教育的主要途径,以在职函授教育为主,以党校系统学历教育为主渠道。学历教育的主要方式,要采取分期分批、逐年推进的方式。学历教育所需经费,原则上以自费为主,对完成学业获得毕业文凭的人员财政可给予全部或部分补贴,也可划分学历层次或人员职位性质给予全部或部分补贴。“十一五”期间,对拟提拔任用的正、副科级干部,原则上要具备本科学历条件。
10、根据形势任务的要求,开展应时性培训。即按照不同时期的实际需要,根据有关要求,适时安排其他各种培训。
五、主要措施
一加强领导,抓好落实
区直机关各部门、各街道及相关单位要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全局,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高度,从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高度,认识和抓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干部要把培训工作作为全局性、基础性、前瞻性的工作来抓,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要按照分级负责、分级管理的原则,定期对培训规划、计划和各项培训要求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总结,及时研究解决[由网站收集整理]干部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二明确职责,分工协作
“十一五”规划期间,要根据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目标、任务的具体要求,发挥主管部门、主办单位、办学单位的积极性,做到分工负责、协调配合、各尽其职、工作到位。
区委组织部主管全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承担全区干部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职能,负责对干部培训工作统筹规划、政策协调、综合管理、检查监督。并具体负责区委管理的科级干部、中青年干部等培训。
区人事局负责全区国家公务员的培训,组织实施科技人员的继续教育。
区委宣传部负责干部政治理论学习的规划和工作指导,负责宣传干部、辖区内从事精神文明建设的专兼职干部的培训。
区委统战部负责全区民主党派干部、无党派知名人士和非中共后备干部的培训。
区农委负责全区农业干部培训规划的制定和组织实施。
区民政局负责全区社区干部、村干部的培训。
区劳动局负责全区劳动保障就业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
区计生局负责全区计生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
区司法局负责全区干部“四五”普法培训。
区财政局负责干部教育培训经费的投入和利用。
区直其他各部门负责本单位本系统有关干部的培训。
范文网【】
三充分发挥区委党校、行干校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
要切实落实好中共中央《关于面向21世纪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校工作的决定》和胡锦涛同志关于“要充分认识党校的重要地位,把党校工作放到全党、全国工作大局和党的建设的全局中去认识,去把握,去部署,充分发挥党校作为各级领导干部培训、轮训主渠道作用”的讲话精神,使党校在干部教育培训和培养造就人才队伍方面发挥其独特的、更大的作用。要积极改善党校、行干校的办学条件。“十一五”期间,要增加对党校、行干校的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建设,提高以信息化教学为主要手段的现代化教学水平。要按照中央《决定》和《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暂行条例》的要求,把“党校基本建设经费由各级计划部门安排”,把“党校事业费除一般行政费外,还包括教学业务、科学研究、图书资料、教员进行调研、业务指导经费由各级财政部门实行全额拨款”的规定得到全面落实。要稳定教师队伍,提高素质能力,同时,按照资源共享的原则,聘请专家、学者、各级领导干部到党校授课,提高培训质量层次,增强实际指导作用。
干部教育经费要列入区财政计划,专款专用。并根据需要每年按工资额0.3%拨款。事业单位无论实行何种体制,都要按规定划出一定比例的经费用于干部培训。
四建立和完善干部培训制度
1、调训制度。培训主管部门按计划采取发文件或《调训通知》的形式,抽调干部参加培训。无论何级干部都必须服从调训。学员所在单位应有组织、有计划的安排干部参加学习。要把干部参加教育培训情况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内容。
2、申报制度。区直各部门举办涉及全区性的业务骨干、副科级干部培训,一律实行向区委组织部事先提出申报计划,经批准列入区委党校行干校年度培训计划,避免多头重复调训。
3、依法培训制度。根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提拔担任党政领导职务的,应当经过党校、行政院校或者组织人事部门认可的其他培训机构五年内累计三个月以上的培训,确因特殊情况在提任前未达到培训要求的,应当在提任后一年内完成培训。
根据《公务员法》等规定,实行干部培训登记制度。公务员培训情况、学习成绩作为公务员考核的内容和任职、晋升的依据之一。
4、管理制度。对各级各类干部培训都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完善管理机制,实行科学化、规范化管理。
十一五干部教育的工作计划 篇2
一、本届优秀成果的显著特点
1. 基础研究夯实基础, 研究领域不断拓展
来自本市二十余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员提供了大量理论著作与论文, 研究内容不但包括教育原理、教育心理、课程教材、办学体制与模式、教育管理、教育评价、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教师教育等各方面, 教育行政法学、教育与文化、教育与经济、教育与医学等交叉领域的研究已经进入视野, 而且很多研究还从历史高度跨界地博采众长、兼收并蓄, 做到洋为中用, 古为今用。特别是获奖的32项教育理论创新成果, 如《教育评估文库》、《现代职业教育研究丛书》、《课程的逻辑》、《办学体制改革:多元化的教育诉求》这些论著充分体现了基础研究认识世界、传承文明、理论创新、引导实践的作用, 为全社会科学、全面认识教育的本质与功能, 推进本市乃至全国的教育改革与发展发挥了基础性、战略性和先导性的重要作用。
2. 应用研究结合实践, 科研更加显现实效
228项教育改革实验奖的成果遍及高等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学前教育、特殊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 成果来源于各地区和各个学校。
针对当前教育改革呈现区域性、整体性、综合性的特征, 《中国教育改革前沿报告——浦东新区教育公共治理结构与服务体系》、《创建区域性现代化基础教育新体系教改实验研究》、《教育质量自主监测》、《追寻教育现代化的足迹——来自卢湾的实践报告》、《运用科学评价手段推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践研究》等一批成果都由地区教育行政部门领导牵头, 组建队伍, 积极探索, 回应问题。
中小学基层学校领导与广大教师关注着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加速实现教育现代化主题中的热点问题、难点问题, 都结合自身工作进行认真求索。《高中“增效减负”教育模式的建构与操作》、《为了学习者的学而教》、《资优生教育——乐育菁英的追求》、《“海华特色”校本课程新路径探索》、《有效学习设计:问题化、图式化、信息化》、《基于“关键教育事件”教师教育的行动研究》等一批成果继续聚焦学生全面发展、课程教材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和学生学习效率、创新人才培养、教师专业化发展等方面。不但使教育科研在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中发挥积极作用, 也使一大批第一线的教师逐渐成长为教育科研的行家里手。
《依托支柱产业, 服务地区经济, 创建特色地方工科大学的研究与实践》、《高等中医药教育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及质量预警信息系统研究》、《职业化的公安教育训练体系研究》、《免疫学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实践》等一系列高等教育的成果围绕创新性人才培养或从特色大学建设、人才培养模式等宏观层面思考, 或从学科建设、教育评价等中微观层面上切入, 力求研究回应现实问题, 解决突出矛盾。
更值得一提的是本届优秀成果评选中, 特殊教育研究异军突起, 中重度智障学生教育、自闭症儿童补偿教学、脑瘫学生康复与教育、智障学生言语康复训练等一批成果显现出本市特教战线教师们的辛勤努力。
3. 决策咨询研究更加主动服务决策
本届评选出了13项教育决策咨询奖, 涉及方面很广泛。既关注“教育中长期改革与发展纲要”制订、“教育资源配置的前瞻性研究”、“普通高中教育发展与改革”等宏观问题, 也把视角深入“民办高校管理与制度建设”、“在沪务工子女义务教育后升学问题”、“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评估”等难点问题。《上海市民办高校财务监管方案》、《上海市高校本科培养工作追踪调查》、《本市高校扩大外地生招生比例问题研究》、《上海市民办学校教师补充养老金制度研究》、《上海培育与扶持新型农民带头人研究》等很多研究, 尽管切口很小, 但针对性很强, 研究成果都给出了解决问题的政策建议和方法路径。因为大家意识到, 教育科学研究不但要承担理论创新、促进实践的重任, 还需要在资政议政, 在为政府与领导科学决策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本届评选活动, 除了取得大量的优秀成果, 评审方式也有了革新。
第十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的评审标准、方式、奖项都发生了根本改变, 创新之处体现在以下方面:KEYANFANGFA科研方法
奖项设计不完全搬照传统的专著、论文的评审和遴选方式, 确立教育决策咨询、教育理论创新、教育改革实验三类成果奖。引导教育科学研究发挥全功能, 既为政府决策服务, 又能丰富理论宝库, 更能引导教育改革实践。第二, 改革评审程序, 分别采用专家双盲通讯评审、网上评审、优秀成果公开答辩、专家质疑等评审方式, 使整个评审工作做到了依章、规范、公平、科学。第三, 根据三类成果的属性选择不同的专家团队, 决策咨询成果聘请市委市政府相关部门的领导担任专家, 学科评审专家90%选自北京、江苏和浙江, 既对外宣传了上海的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成果, 也促进与长三角和北京地区的学术交流。这种做法得到教育部相关部门的高度评价, 也被江苏、浙江等省市效仿。
二、“十一五”期间本市教育科研工作的基本经验
1. 坚持教育科学研究的正确目标导向
近几年来本市教育科研工作呈现出积极健康的发展态势, 其根本标志就是已经走出经院式研究的象牙塔, 逐步摆脱为了研究而研究, 为了单纯追求发表文章、出版著作而承担项目, 不关注实践, 不注重成果应用的状况, 明确教育研究不但要承担起创新理论、发展基础科学的责任, 还必须直面教育问题, 深入教改实践;还需要发挥“智库”作用, 为政府办教育出谋划策;教育研究就是要用科学研究的方法与结果正确引导社会舆论。使教育科学研究全面发挥丰富教育理论宝库、引导教育改革与发展实践、为决策咨询服务的多重功能。
2. 形成各级领导重视, 理论工作者、广大教师、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繁荣局面
由于目前的教育改革呈现出区域性、整体性、艰巨性的特征, 所以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教育问题的研究, 有些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研究, 甚至亲自挂帅。比如本市“教育中长期改革与发展纲要”的制定、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研究、儿童健康发展、医教结合的特殊教育等大量的研究中, 市委、市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或运筹帷幄组织协调, 或组建队伍亲临指挥, 确保关乎国计民生的教育问题能够通过深入研究获得科学的判断与结论。市教卫党委、市教委也都针对教育发展中的全局问题、瓶颈问题加强研究。如创新人才培养、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等都由主要领导组织队伍开展研究。教育部与上海市部市合作的27项改革项目, 目前正由市教卫党委、市教委各位领导分头负责开展研究。各区县、各高校都能聚焦本地区、本院校重大问题开展针对性研究。各基层中小学单位也能针对教育、教学、管理中的真实问题, 用研究解决难题, 通过研究, 提升广大教师专业化水平。
为了引导广大教师通过研究, 提升专业化水平, 市教委还专设了上海市“普教系统名校长、名教师培养工程”教育科研专项课题, 两年中投入经费300万元, 支持中小学、幼儿园骨干教师开展科研活动。多年来, 市教委通过设立教育决策咨询项目等方式邀请领导机关、社会各界人士参与研究, 为教育改革把脉献策。包括市人大、市政协、八大民主党派上海市委纷纷组成团队开展研究, 很好体现了教育科学研究为教育决策服务的功能。在“教育中长期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制定时, 市教委为了广集众智, 除了自身组织团队开展研究, 还委托上海社科院、华东师大分别组建团队进行研究, 形成了多版本的方案, 为最终形成规划纲要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3. 通过科学管理提升教育科研水平
几年来, 为了保证本市的教育科学研究持续发展, 对自身的管理也日益提高要求。既创造有利于教育科研发展的学术研究环境, 又重视制度建设, 加强重点环节的管理。研究项目把住进口和出口两个关, 加强立项和结题的管理。在项目和成果的评审中强调公平、公正、公开。在全国所有的同类项目评审中率先实现双盲评审, 易地评审。重点项目与重要成果通过会议陈述、专家质疑等必要环节来保证质量与水平。优秀成果还通过新闻媒体公示制度, 确保评审结果真实、公正。目前正通过逐步完善教育科研管理信息化平台, 使科研管理过程更加透明, 确保风正源清。在市级项目设立上, 实施管理改革。经过市委宣传部、市教委双方多年努力, 终于解决体制障碍, 对教育学、心理学研究项目实施归口管理, 共同认定的方法, 既提升了研究项目的品质, 加大了投入力度, 又较好解决了重复申报、多头获取资源的弊端。这在全国是首创, 也在全国项目管理中产生积极导向作用。同时为了很好地开发全国科研资源, 率先与江、浙、京等地区形成科研管理合作机制, 做到专家互聘、管理规则相通, 优秀成果及时宣传推广, 共同推进中小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等, 以提高教育科研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4. 发挥杠杆作用, 促进教育科研结出硕果
几年来, 在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 市教委逐年增加教育科研的经费投入, 鼓励项目承担者潜心研究。除了增大单个项目的资助力度外, 还通过项目种类的设计, 使理论工作者、实践第一线的中小学教师社会各方人士都有机会争取到项目支持。让各类研究人员的科学劳动都能体现价值。各区县、各高校也都结合实际加大了专项经费投入, 同时市、区两级还通过评选优秀成果、嘉奖研究人员和工作团队等方法激发教育科研人员积极性。在正确的目标导向引领下, 又通过相应的激励措施与规范管理, 使教育科学研究在取得实践成效的同时, 呈现出很多在本市、乃至全国产生影响的优秀成果。继全国首届基础教育课改成果评选中本市创出佳绩后, 在近期刚公布的全国第四届教育科研优秀成果奖评选中, 本市又取得优异成绩。
教育部组织的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是我国教育科学研究领域最高奖项。本届评选是对全国范围内2004年至2010年, 长达7年的教育科学研究成果的集中检阅。上海市教委推荐的吕型伟和华东师大推荐的瞿葆奎等2位教育家获得终身成就奖。本市共有35项成果入围, 占全国获奖总数289项的12%, 在全国19项一等奖中, 本市获3项一等奖。另有二等奖10项, 三等奖22项。名列前茅, 再次显示了上海教育科研在全国的优势地位。特别可喜的是优秀成果覆盖面广, 教育理论研究成果颇丰, 共有6所高校和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等7家单位榜上有名。普教科研成果量多质高, 全国普教系统共有18项成果获奖, 其中上海有5项, 占全国同类的28%。特教研究成果引人注目, 全国共有2项特殊教育的获奖成果, 而它们均来自上海。浦东新区特殊教育学校承担的“脑瘫学生康复与教育的实证研究”获得一等奖。这也是建国以来, 第一次出现中小学教师研究团队的科研成果被评为一等奖。
十一五干部教育的工作计划 篇3
一、指导思想与总目标
(一)指导思想
“十一五”时期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按照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部署,围绕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实施意见》,落实《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全国家庭教育“十一五”规划》和《云南儿童发展规划(2001-2010年)》中提出的家庭教育相关目标,以满足儿童和家长需求为出发点,不断创新和发展我省家庭教育。
(二)总体目标
到2010年我省家庭教育工作的总体目标是:
1.继续扩大家庭教育和科学育儿知识的宣传和普及,使广大家长的整体素质和教育子女的能力得到全面提高,促进儿童获得科学的家庭教育。
2.进一步完善家庭教育工作长效机制,推动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
3.加大推进现代家庭教育理论体系建设力度,提高家庭教育指导机构和指导者专业化水平。
4.提高家长学校办学质量,大力创办乡村、社区等各类家长学校或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不断推进家庭教育知识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厂矿活动。
5.推进有关家庭教育法律法规的完善,使家庭教育工作走上科学化、社会化、法制化轨道,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二、具體目标
1.广泛宣传普及家庭教育和科学育儿知识。城镇家庭教育知识和科学育儿知识的知晓率达到95%以上;农村家长家庭教育知识和科学育儿知识的知晓率达到70%以上。
2.巩固和发展各级各类多元化、多类型、满足不同群体需求的家长学校,规范对家长学校的管理,提高办学质量。乡镇以上的中小学、幼儿园要建立家长学校。有条件的地方可建立广播、电视、网络等家长学校。
3.积极推进社区家庭教育指导,经济基础较好的城市,建立社区家长学校或家庭教育指导中心达到70%以上;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备条件的村建立家长学校或家庭教育指导中心达到50%以上。
4.重视和加强农村留守、流动儿童的家庭教育,引导和帮助留守、流动儿童家长增强家庭教育的责任意识,提高家庭教育的能力和水平。5年内建立200所留守儿童、流动人口子女家长学校。
5.加强家庭教育调查研究,针对当前家庭教育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开展专题调研,形成一批有分量的调研报告,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
6.加强家庭教育理论研究,确立家庭教育研究课题,促进研究成果的推广和应用。加强家庭教育研究机构及社团组织的建设和管理。各州市要建立家庭教育研究机构或社团组织;有条件的县也要建立家庭教育研究机构或社团组织。
7.加强家庭教育工作队伍建设,开展家庭教育指导者能力培训。5年内对200名县级以上家庭教育指导者进行培训。
8.推进家长学校学习教材建设,编写家长学校学习教材指导纲要,推广普及《云南省家庭教育教材》。
9.切实发挥先进示范的带动作用,推广家庭教育工作经验,5年内创建10个省级家庭教育工作示范县(市区),50所省级示范家庭教育指导中心,500所省级示范家长学校。
10.建立健全家庭教育工作长效机制,州市、县(市区)要建立党委政府领导、妇联牵头、有关部门参与的家庭教育工作机构和领导机构,把家庭教育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
三、工作内容和主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1.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要求,各级妇联组织和教育行政部门要做好家庭教育的牵头工作,文明办、民政、卫生、统计、人口计生委和关工委等部门要积极参与。
2.积极推动各级党委政府把家庭教育工作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规划,纳入工作的全局和重要议事日程,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中的基础作用。
3.各州市要按照本计划的总体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并实施本地家庭教育工作“十一五”计划和评估办法,确保计划的贯彻落实。
(二)建立长效机制
1.各州市要建立由相关部门组成的家庭教育工作领导机构,明确责任分工,有专人负责家庭教育工作。各有关部门要加强统筹协调、密切配合,形成家庭教育工作合力。
2.将家庭教育工作经费和事业发展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设立家庭教育工作专项基金,用于开展培训、组织研究、建设阵地、表彰先进等项工作。
3.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多渠道开发资金来源,为做好家庭教育工作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三)深化理论研究
1.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根据《全国家庭教育“十一五”课题研究指南》,制定《云南省“十一五”家庭教育课题研究指南》,加强家庭教育理论研究成果的应用,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和理论支持。设立一批研究课题,加大对重点课题的支持力度,及时开展课题研究成果的交流、研讨和评奖。
2.重视研究成果的推广与应用。办好家庭教育理论研究刊物、家庭教育指导报刊和栏目。办好云南家庭教育网,修订和推广《云南省家庭教育教材》。发挥云南省家庭教育研究会研究基地、家庭教育实验基地的作用。探索家庭教育实际应用的方法和途径。
3.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充分发挥省、州市、县(市区)家庭教育骨于的积极作用。鼓励有条件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等研究机构、专家和学者针对家庭教育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调查研究。
4.开展多渠道交流。通过各种渠道宣传我省家庭教育研究成果和成功经验,增进合作、研讨与交流,学习借鉴国内外家庭教育的先进理念和方法,争取支持与援助。
(四)完善服务体系
1.巩固和发展各级各类家长学校。大力发展社区、乡镇家长学校,鼓励开办网上家长学校,倡导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开办家长学校,形成多元化的家长学校办学模式,提高办学质量。各级各类学校应建立与学生家庭的有效沟通与联系,帮助学生家长普遍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2.大力发展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省和各州市要积极推进建立具有研究、培训、服务、监测和评估等多功能的家庭教育指导中心。有条件的城市社区和农村乡镇要积极建立适合广大家长需求的指导中心(站)、咨询站等,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和服务,满足广大儿童和家长的需求。
3.探索家庭教育指导和服务社会化、市场化运作新模式。鼓励非政府组织和个人投资参与创办各种家庭教育指导和服务机构,为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家庭提供高质量、专业化、有成效的服务。
(五)加大宣传力度
1.深化“争做合格家长、培养合格人才”双合格家庭教育宣传实践活动。以面向基层、服务家庭、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为原则,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实践活动,精心打造双合格活动品牌,使之成为推进家庭教育工作、提升家庭教育水平的有效载体,使“为国教子、以德育人”观念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2.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宣传普及,指导和帮助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学习家庭教育知识,营造良好、和睦的家庭环境,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教育义务,并以多种方式推进《家长教育行为规范》的实施。
3.加强宣传普及阵地建设。各级报纸、县级以上电台、电视台开办家庭教育和卫生保健知识栏目,增加家庭教育咨询热线,以多种形式扩大家庭教育指导的覆盖面。
(六)抓好队伍建设
1.加强家庭教育指导队伍建设。大力发展壮大家庭教育工作专家队伍、讲师团队伍、宣传工作队伍、专职工作队伍、社区志愿者队伍,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師、老模范等“五老”队伍,形成专兼职结合、指导能力强的家庭教育工作队伍。
2.加强家庭教育指导者培训。采用多种形式,层层组织好家庭教育骨干和指导者培训,提高其业务能力和指导水平。
(七)加强监督管理
1.加强执法和社会监督。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有关家庭教育的法律法规进行执法监督和社会监督,向立法机关提出意见建议,推进家庭教育法制建设。
2.完善考核和评估制度。建立和完善家庭教育工作评估指标体系,规范对各级家长学校、各类家庭教育指导机构的管理,研究制定专、兼职从业人员考核管理办法。
3.建立宣传和推广监测机制。以省、州市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为依托,形成覆盖全省的监测网络,并采取措施实施有效干预,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种途径对家庭教育的误导。联合有关部门清理整顿以开展家庭教育指导为名的非法培训机构,规范整顿家庭教育报刊、图书市场和网络家长学校,促进家庭教育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八)关注特殊群体
1.重视农村留守流动儿童的家庭教育。大力开展关爱农村留守流动儿童行动,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积极向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家长及监护人宣传监护人的义务和责任,普及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知识和方法,不断提高留守流动儿童家长科学教养子女的技巧和能力。
2.关注单亲家庭、贫困家庭等弱势群体的家庭教育。大力开展家庭教育的宣传普及工作,提供有针对性的家庭教育指导与服务,切实提高特殊家庭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
四、监测评估
1.省妇联、省教育厅、省文明办、省民政厅、省卫生厅、省统计局、省人口计生委、省关工委联合制定本规划,并依据本规划制定《云南省家庭教育工作“十一五”规划评估方案》。
2.成立云南省家庭教育工作评估领导小组,负责检查评估全省家庭教育工作“十一五”规划的执行情况。各州市家庭教育工作“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由各地的家庭教育工作机构或领导机构负责检查评估。
3.各州市根据《云南省家庭教育工作“十一五”规划》和《评估方案》要求,组织好中期和终期的自查评估。各地在自查评估的基础上,省家庭教育工作评估领导小组将对部分州市的家庭教育工作进行抽查评估,形成评估报告。
4.在全面评估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发现典型,表彰先进。终期召开省家庭教育工作经验交流会、研讨会及表彰会,推进家庭教育工作不断深化和创新发展。
十一五期间干部培训工作实施意见 篇4
在全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之际,为了进一步加强教育干部队伍建设,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育管理干部队伍,(中国公务员在线)推动我省教育改革与发展,省厅制定了《安徽省教育管理干部培训“十一五”规划》,部署了我省教育干部“十一五”培训工作,规定了干训工作的具体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工作原则、主要任务及各项保障措施。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十五”以来,我市教育干部培训工作取得很大进展,中小学校长持证上岗制度进一步巩固,提高培训全面推进,高级研修培训的规模稳步扩大;培训方式不断改进,培训质量不断提高,培训实效越来越显著。特别是在学校德育工作、新课改实施、规范办学等方面取得很大成效。全市教育干部培训“十五”规划目标如期实现,为推动我市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当前,我市的教育干部培训事业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党中央高度重视干部培训工作,党的十七大和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为教育干部培训工作指明了方向;省干训“十一五”规划为我省干训工作明确了目标。贯彻落实省干训“十一五”规划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十七大精神的重要体现;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我市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
各县市区教育局及各培训院校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市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发展的战略高度,从落实十七大精神的战略高度,进一步提高对教育干部培训工作的紧迫性、重要性、战略性的认识,切实响应省教育厅及市教育局的号召,紧紧围绕我市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大局,按照“联系实际创新路、加强培训求实效”的要求,以提高培训质量为核心,积极部署,加强指导,狠抓落实。要认清目标,明确任务,立足全员,突出骨干,倾斜农村,创新培训机制,健全保障体系,全面提高教育干部的素质与能力。要积极引导各级各类教育干部,营造勤奋学习、善于思考、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学以致用、求真务实的氛围;努力以实际行动推动我市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为我市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干部保障和人才支持,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做出更大贡献。
二、明确任务,抓好重点
根据省十一五规划要求,我市十一五干训的主要目标是:全面落实大规模、高质量培训我市教育干部的任务。通过培训,使教育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明显提高,组织实施素质教育和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促进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充分发挥市级培训机构引领示范作用,基本形成布局合理、分级培训、统筹协调、保障有力的培训格局;教育干部参训的约束与激励机制进一步健全,各项培训制度逐步完善;师资队伍不断优化,质量保障体系初步形成;培训基础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强,培训质量和效益全面提升,保障更加有力。
主要任务:
1、积极完成省级组织的各类培训。①引导我市的省高(完)中校长、中等职业学校校长、省、市级一类、二类幼儿园园长及广大教育行政干部积极参加省级任职培训和提高培训及现代教育理论培训,按质按量完成省教育厅组织的各级各类培训任务。②配合省教育厅做好骨干校长高级研修培训和名校长培训培养的选拔推荐工作。③积极参加省级培训基地组织的针对皖北地区市、县的400名农村乡镇中心校校长培训。
2、切实有效地搞好市级培训工作。①积极组织全市的初中校长任职培训和提高培训,力争任职培训率和提高培训率都达到100%,所有中学新任校长全部持证上岗。②组织全市区内的小学校长参加任职资格培训或提高培训,力争培训率达到100%,所有小学校长也全部持证上岗。③组织全市(三县四区)至少10%的乡镇中心小学骨干校长参加高级研修培训。④争取全市各级各类幼儿园园长都参加任职资格培训或提高培训,培训率达100%,做到持证上岗。⑤积极组织初中及市区小学校级后备干部培训。⑥实施市级骨干校长高级研修培训。⑦力争将全市各级各类教育管理干部轮训一遍。⑧积极组织我市农村乡镇中心校校长培训,实现农村中心校校长的全员参训。⑨力争与相关高等院校联办教育学原理或教育管理类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系统提高一批中青年教育管理干部在教育及管理方面的理论修养。
3、指导落实县级培训任务。①各县市区要认真做好所属区域内的农村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培训和提高培训工作,力争做到农村小学校长任职培训率达到100%,提高培训达100%,做到全员持证上岗。②各县市还要做好城区内小学校长的全员培训工作。
十一五干部教育的工作计划 篇5
政字〔〕36号文件精神及德阳市司法局的要求,现将我局五年来有关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情况总结如下:
一、教育培训工作的基本情况
在十一五期间,全局干部职工主要开展了政治理论、行政管理、法律法规、计算机知识、普通话、电子政务、公文写作和业务知识学习等各类培训。,《公务员法》出台后,及时地组织全局干部职工进行了学习、讲解,并按人事局要求进行了严格的考核考试。,党的十七大召开后,组织全局干部职工认真收看、收听十七大开幕式,分专题系统学习十七大精神。结合“五&8226;五”普法,加大普法宣传教育。按照县委、县政府要求,积极抓好教育学习活动,开展了《公务员法》、《国家公务员处分条例》、《公共政策》等读本的学习和考试。,开展了政法系统“素质大培训、技能大练兵、作风大转变”的三大主题活动,重点围绕本系统工作,从加强司法行政干警素质、人民调解员素质、基层法律服务队伍的素质入手,开展大培训活动,并按省司法厅要求进行了严格的在线考试。,继续开展了政法系统“三项制度”建设活动,同时按照县委要求开展了第二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组织全局干部职工认真学习了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根本依据、发展核心、根本方法等具体内容,并将学习内容用于工作实践中,圆满完成了学习任务、学习目的。,在中国共产党成立89周年之际,组织学习了在全局党员干部中开展创先争优及讲勤廉、比奉献主题活动,通过学习,使党员干部深刻认识到活动的重要意义并积极投身到创建先进党组织、争当优秀共产党员活动中来、参与到讲勤廉、比奉献活动中来,极大地带动了全局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五年中,先后组织5期司法所所长培训,培训人数达255人;组织25期法制培训,参加法律知识培训涉及全局每位干部职工,提高了干部职工的业务能力和水平。积极参加省厅、市局的交流学习和其他职能主管部门的交流学习培训、业务知识培训,共交流学习20余人。积极鼓励干部职工提高文化素质,通过脱产、半脱产、函授、夜校、自学考试等学习形式,共有45名干部职工取得了大专以上学历,现全局54名干部职工中现有研究生文化程度1人、本科文化程度24人、大专文化程度20人、中专文化程度5人、高中文化程度4人。五年来,全局每年培训经费投入5000余元,组织政治教育10次;学历教育2次;初任培训8人次;专业知识培训25人次;更新知识培训21人次;较好地推动了全局司法行政各项工作。
二、教育培训工作的主要做法
(一)思想上高度重视,坚持把司法行政系统干部教育培训十一五规划作为干部职工的自觉行动。局党组根据上级关于加强干部教育培训要求,研究并制订下发了《县司法局干部教育培训十一五规划(-)》,并把提高干部职工的自身素质作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摆上议事日程,党组常抓常议。一是成立了领导小组,形成了教训培训工作的组织体系。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各科、室、处负责人为成员的教育培训领导小组,使其抓有组织,每个科室都有负责的同志,形成了教育培训工作的责任网络。二是搞好宣传教育,让教育培训工作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教育培训规划》下发后,机关各科(室)、处、所认真组织传达学习,认真研究,搞好教育动员,让此项工作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二)行动上付诸实施,有计划、分步骤、分层次、分阶段地把《培训规划》具体化。局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小组为使司法行政系统干部教育培训规划有指导性、计划性和操作性,体现司法行政干警的特色。一是《规划》重操作性。对如何搞好教育培训在符合上级指示精神的基础上,拿出了自身干部教育培训的五年规划,对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教育培训的目标任务、培训的重点与要求和主要措施及奖励项目都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修订,对学历培训、专业知识培训和相关知识培训以及有关技能培训都提出了具体的目标和要求,做到了有计划、分步骤、分层次、分阶段地把《培训规划》具体化。二是将此项工作纳入了公务员、事业人员、工勤人员目标考核中。坚持把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抓紧抓好,拟制了干部素质好放进了目标考核范畴,规定凡是干部素质不好的,甚至达不到考核目标要求的,不参与优秀公务员、优秀事业人员评选,使其有了硬指标。三是各类活动具体化。坚持用活动作牵引,积极组织各类学习活动,提高干部自身素质。
(三)工作上多督促,把教育培训工作作为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内容抓紧抓好。一是明确责任,落实好责任人。局党组坚
持把责任明确到人,各科室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政治处为责任单位。干部教育工作搞不好,没有成效的,板子就打到具体人身上。每年,局组织的各种工作会议,都作重点强调。还设立了干部教育培训档案,重要的培训工作还装入个人档案,列入干部晋升和任用的重要条件。二是常督促,严评比。我局利用报刊、简报、宣传栏、电子显示屏等多种平台,让干部们相互交流学习,相互交流工作中的经验,并把发表了多少文章,作为评选先进个人的条件,鼓励大家探讨、相互取长补短。全局干部职工积极刊登各类交流学习体会文章,促进了全局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我局还制定了学习教育的考勤制度,做到奖勤罚懒。
三、存在的不足和主要问题
一是全局的教育培训工作虽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发展还不平衡,个别同志对培训的认识和投入力度仍有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习效果。二是教育培训的方式、方法、手段还比较单一,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干部职工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三是培训经费、基地、设施严重滞后。
四、“十二五”干部教育培训规划的意见和建议
1、增加培训经费投入,建立培训基地、设施。希望有关部门增加对我局教育培训经费的投入,使我局有较好的教育培训基地、设施,更好地做好干部职工的教育培训工作,从而促进司法行政各项工作又好又快的发展。
2、做好调查研究工作,积极改进培训的方式、方法和改善培训手段,不断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效果。
十一五干部教育的工作计划 篇6
为了贯彻落实省、地、县有关“十一五”继续教育工作的精神,搞好校本培训,进一步推动我校继续教育工作的开展,我们科学地制定了适合于我校实际的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计划,并切实按计划进行实施,取得了预期的培训成果。现把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学校占地面积12600平方米,现有教学楼2栋、学生寝室楼2幢,建筑面积3192平方米,内含13间常规教室。目前在校学生723人,教学班13个,具有一支37名文化基础扎实、敬业心强、风华正茂、掌握课改新理念、团结奋进的教师队伍,其中本科学历17名,大专学历20名,中师学历2名。中学高级教师2人,中学一级教师14人,二级教师19人,中学地级骨干教师4人。
学校现有图书10180册,学校配备计算机34台,其中学生计算机30台,办公用4台。建立多功能教室,安装了光纤网,接通远程教育系统,实现了校园网络化,为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主要成绩和经验:
(一)强化领导,力抓建设。
中学教师继续教育是一项旨在全面提高教师素质以适应教育改革与发展大计的工程,它要求每个教师都积极投身其中,通过培训,更新教育观念,提高专业水平,从而使教育教学能力得以全面的提升。我校领导充分认识到:这样一个意义大,涉及面广的教师培训工作是“一把手工程”,即必须是校长亲自挂帅,其它主要领导齐抓共管;学校充分挖掘和创造条件来落实了这项工程。因而我xx乡中学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1、完善的领导组织。
学校成立了以杨胜佳校长为组长、中层干部为成员的继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徐朝良负责继续教育工作的具体组织与管理。
2、明确的责任分工。
校长负责宣传启动,提出学校实施教师继续教育工程的总体思路,并自始至终指导、督促学校继续教育这一工作的开展。学校根据校长关于学校总体工作思路中实施教师继续教育工程的要求,制定有关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
3、坚实的培训“平台”。
要搞好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首先必须建立起能支持开展这项工作的“平台”。我校主要从下面三个方面构建起了继续教育实施工作平台:一是优良的教师队伍。学校将现有的校级骨干教师和地级级骨干教师担任培训工作,负责《新时期师德修养》、《校本研修面对面》、《教育技术培训教程》、《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反思》以及任教学科等方面的培训。二是学校投入大量资金开展继续教育各项活动,为教师的培训提供了可靠的保证。三是将教师继续教育学习培训纳入教师量化考核。
(二)注重规范,落实管理。
规范的管理,是有条不紊地开展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保证。在实际操作中我们一边实施教师的培训,一边不断规范管理。使得学校的继续教育工作得以健康有序地进行。归纳起来,我校的教师继续教育管理做到了三个到位:1、工作职责到位。使得学校的继续教育工作事事有人抓,事事有成效。2、信息、资料到位。除了统一使用国家、省、地、县规定的教材,学校还从购买了很多培训学习材料。还组织各教研组和教师个人订阅了大量的教育教学理论。这些学习资料都得到了有序的管理和充分合理的利用。3、日常管理到位。我们按要求认真进行学习登记,对教师们接受培训的时间、学时、学分、成效、以及取得的教学科研成果,每年按时登记在册。
(三)讲求实效,抓实培训。
我校的教师培训工作,力求实干,讲求实效,不搞花架子,不做无用功。计划要求做到可行,开会要求做到解决问题,培训要求做到让教师真正有所收获。
1、抓师德教育,激励教师敬业爱岗。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德是师之本,教师的言行举止潜移默化影响着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我们学校抓师德教育从几个方面入手。一是铸造“师魂”。师魂是教师的政治灵魂,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是既教书又育人。教师的立场观点,政治态度,思想境界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未来和发展。因此学校始终把提高教师的政治素质放在首要的位置。我们坚持按照计划对教师进行有关师德方面的集中培训。培训形式多种多样,有经验介绍,有班级管理的点滴体会等。给所有的老师创造了交流学习的平台。让教师进一步端正教学思想,增强了教师对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二是培养“师德”。我们认为,师德建设的核心是提升教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进行师德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把教师培养成为“德师”。为此我们组织教师学习《新时期师德修养》、新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让教师在学习中提高认识,明确要求。并通过学习身边先进个人的事迹让教师身临其境,感悟体会。用身边活生生的典型对全体教师进行师德教育。通过学规范,订制度,重养成,树典型,我校产生了一些“师德标兵”和“师德先进个人”。
2、抓好校本培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现代社会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培养全面发展的、有觉悟的、有文化的教育者外,我们还采取“走出去看一看,请进来听一听”的方法,使教师的教学观念得到更新。因为近年来,很多骨干教师利用假期时间都能外出学习和听课,增加这一环节的主要目的是使资源得到共享。学校更是为所有的.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提供锻炼的平台。鼓励他们上公开课、示范课,推荐他们到上一级参加教研课和优质课。以骨干教师、高级教师带动年轻教师、一级教师,对他们压担锤炼,从而帮助他们努力缩短“适应期”,早日走向“成熟期”,实现新手到能手的转换。
(四)、开展全员培训和专项培训
中继教工程是一项永恒性的工程,决不是短期行为。在抓此项工作上,我们既普遍要求,又抓住重点,这样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近年来我校教师都参加了职业道德教育学科教学业务培训和法律法规教育培训及教材教法过关培训,并参加全省统一考试,参培参考率达100℅,合格率100%。另外我校培训基地开展了新任教师的培训、骨干教师的培训、提高学历培训、现代远程教育培训、班主任培训、教育技术培训等。每开展一个培训项目都有计划,有方案,有措施、有制度。
(五)抓好新课程改革师资的培训
为抓好新课程改革师资的培训质量,我校安排有辅导教师进行培训,并有辅导讲义,组织了所有在职教师、校长、主任进行了通时性的培训,七至九年级的学科教师培训达100%。
(六)利用远程教育抓好教师继续教育
我校制定了远程教育培训学习方案、计划,组织本校教师培训学习。学校配备有兼职管理员,都把远程教育与新课程改革师资培训有机地结合起来。
(七)加大经费投入
从20xx年下半年以来,我校积极鼓励老师们自己主动筹集资金购买电脑,学校克服困难现配备了4台办公电脑设备,极大地改善了老师们学、练的条件。此外,教师个人出资购买学具,积极参加学历提高培训和参加业务面授学习培训。几年来学校、个人都有一定的资金投入,共计164697元。
三、取得的主要成绩
经过近几年的学习培训,我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有了一定的增强。截止20xx年8月止,我校有在职公办教师38人,新时期师德修养学习考试合格率达100%,新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考试合格率达100%,班主任远程网络培训合格率100%,教师教育技术远程网络培训合格率100%。
通过小继教新一轮的培训学习,老师们的职业道德素质、现代教育思想理论水平得到更进一步地提高,教育教学业务能力得到更进一步地加强,逐步转变了教师、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教学观念和行为,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四、不足之处:
1、管理没有到细微之处。虽然围绕着继续教育培训工作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并且做到了责任到人,但是继续教育工作很多,很细,具体在落实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不及时或者疏忽的现象。在今后的工作中对于出现的问题我们一定会分析原因,并尽量把工作、管理等内容落到细微之处。
2、教师外出学习的机会和教师与教师之间交流的时间较少。在培训中,我们经常以理论为主,缺少了实际的操作和总结经验。所以教师之间取长补短的机会很少。今后,我们要多给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多创造机会。
3、学校微机室管理有待加强。
4、由于学科教师配置的原因,造成学校学科教师[配置比例不合理,我部分专业的老师工作任务十分繁重,难以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工作。
5、我校教师开展网络培训学习设施有待完善。
6、几年来,我们虽然按照上级的步骤和要求做了一定的工作,但是,有许多工作还做得不够,离上级要求还甚远。比如:培训力度不大,培训内容不全,校本培训不够,信息技术培训受硬件设备条件的制约,全员培训难度太大,规章制度欠完善,档案材料欠齐全等等。
五、下步继续教育工作打算
1、吸取经验教训,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巩固提高继教的培训成果,促进我校教育工作能扎实稳步提高。
2、抓好各学科骨干教师的培训,培养一支科研型的教师队伍,全面推进全学科素质教育的开展。
3、继续强化老师参加学历提升培训,不断提高我校教师队伍本科学历层次的人数。
4、继续教育是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而存在的事业,我们必须继续抓好我校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必须按照上级规定的培训内容、任务和要求,长期不懈地开展教师的培训活动,同时,还要进一步地完善管理制度。加大工作力度,增大经费投入。
十一五干部教育的工作计划 篇7
课题类型:教育部重点课题,规划办批准号:DHA070 1 46
研究内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与学有效整合的方法、模式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教与学有效整合实施的评价研究;基于知识管理的信息技术支持下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研究;基于知识管理的网络资源建设与应用的实践研究
总课题组长:邓立言(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原教育部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子课题申报时间:2007年1 1月1日-2008年1月3 1日
十一五干部教育的工作计划 篇8
苟仲文:
1957年生,甘肃镇原人, 1981年西北电讯工程学院电子工程系毕业,1989年1月获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工学硕士学位。历任机电部29研究所副所长,电子工业部29研究所副所长,电子工业部科技与质量监督司副司长,电子工业部计算机与微电子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党委书记。2000年10月任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2002年2月任信产部副部长。
2006年5月发布的《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把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提到了新的高度,这为今后信息化工作的推进指明了方向。可以肯定,今后10~20年,信息化在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会越发突出。作为信息化推进工作者,必须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努力做好各项工作,最大限度地发挥好信息化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
根据信息化建设的一系列指示精神和要求,结合行业实际,“十一五”期间在推进信息化方面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完善信息基础设施,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信息网络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电话用户、网络规模已经跃居世界第1位,互联网用户和宽带用户居于世界第2位。但是,同时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电话还没有在老少边穷地区完全普及;二是互联网的普及应用和宽带接入的普及率需进一步提高;三是随着NGN、3G等通信技术的发展,我国信息网络面临着转型的问题。为此,我们一方面要继续实施行政村通电话项目,增加边远、贫穷地区的电话普及率,并将村村通工程向自然村、互联网络延伸,争取实现 “村村通电话,乡乡能上网”。另一方面,要抓住网络技术转型的机遇,加快3G、NGN等建设,从业务、网络和终端等层面推进网络融合。
二、大力推进农村农业信息化,缩小数字鸿沟。农村农业信息化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重要方面,也是缩小数字鸿沟、解决“三农”问题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手段。大力推进农村农业信息化,对于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提高农民整体素质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支撑服务作用。2006年我们将进一步推动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引导建立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开发贴近农民需要、方便实用的涉农信息。
三、加快城市和社区信息化,营造现代宜居城市环境。在推进城市和社区信息化方面,我国已经有多年的探索尝试。目前,信产部已批准了39个城市信息化试点。这些城市在电子政务、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方面做了很多工作,积累了不少宝贵的经验。但是,城市和社区信息化中发展不均衡、信息资源不能共享等问题还普遍存在。为此,需要进一步加快城市和社区信息化建设。抓好城市信息化试点、示范,促进城市交通、市政建设、公共管理、应急联动、文化教育、劳动保障、医疗卫生等重点领域信息化快速发展。尤其要关注建立和完善应急通信保障机制,提高对重大危机、灾害或事故等突发事件的通信保护和恢复的快速反应能力,积极推进智能化社区建设,形成社区综合信息服务体系。
四、推进企业和物流信息化,提升企业竞争力。物流环节是企业管理的关键环节,该环节实现信息化,能有效降低企业的管理效率,提高企业竞争力。近年来我们在企业信息化和物流信息化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一方面引导龙头企业推广电子商务应用、推进供应链管理信息化,加强对中小企业信息化工作的指导;另一方面,正在研究全国和区域性物流公共平台建设的指导意见。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引导大中型企业加快信息化步伐、发展电子商务,推动建设行业共用信息技术支持中心,为中小企业信息化和电子商务提供支撑服务。
五、推进网络信任体系建设,为信息化提供安全保障。网络信任体系是国家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信息化建设不可或缺的基础。而电子认证又是网络信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最近几年,我们在网络信任体系建设方面做了一些研究,并且按照《电子签名法》的规定,加强了电子认证服务机构的许可监督管理。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强网络信任体系建设,积极推广电子认证的应用,推动电子认证的社会化、专业化道路,推动电子认证服务机构的互通互认等方面的工作。
十一五干部教育的工作计划 篇9
江西省农业机械化管理局
江西省农机局以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1号文件精神为指导,努力适应“三农”新形势的变化,坚持为大农业服务的观念,走多元化、社会化发展的道路,不断加强自身建设,适应市场变化,加大扶持力度,把农机化教育培训工作作为推动农机化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手段来抓,改善办学条件,改进教学手段,提高师资素质,提高教学质量,为农村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培养更多、更好的有知识、有技能的农机技术人才。现将农机培训教育工作总结如下:
一、教育培训工作基本情况
2009年江西省农机部门加强了现有农机化培训学校和拖拉机培训驾校的建设,目前,经省农业厅行政许可的拖拉机驾驶培训学校62所,经审核通过具有农机阳光工程培训资质的机构85所。全省完成培训9.7万人次,其中农机阳光工程培训2900人,农机管理人员培训3200人次,农机技术人员培训3000人次,农机作业服务人员培训9万人次。各类农机职业技能等级技术人员培训4200人,拖拉机驾驶员培训9548人。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严格培训学校审批程序
通过贯彻《拖拉机驾驶培训管理办法》,层层建立目标管理责任制,加强督促检查在农机化学校建设和拖拉机驾驶培训机构管理方面都取得了较大进展,通过检查评估认真的指出学校和驾驶培训机构存在的问题来,并限期进行整改,同时努力为农机学校争取安排农机阳光工程培训任务,促进了农机培训机构的健康发展,全省62所农机培训学校教学条件基本达到要求。
(二)扎实开展农机阳光工程培训
根据农业部等6部门办公厅《关于做好2009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实施工作的通知》精神,结合我省实际情况,认真制定了江西省2009年阳光工程农机培训工作方案,编印了有关农机阳光工程培训教材,并与阳光工程办共同抓好督导检查,确保培训人员、时间、内容和质量的落实,全年共培训2900人次。
(三)围绕江西省农机化主推技术开展培训农机技术人员 一是大力开展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培训。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是江西省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关键环节和难点技术,除了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机具到位外,技术培训是保证水稻机插能否成功的关键,2009年全省共举办水稻机插培训班75期,召开水稻机插现场会演示105次,培训了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骨干4500人次,印发宣传资料3万多份;并选择20个县(场)为省级示范点,在全省大力推进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水稻机插对早稻前期低温多雨天气中突出展现了优势,为促进秧苗生长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是开展油菜生产机械化技术培训。油菜是江西省油料主要作物,全省有800万亩播种面积,为加快推进油菜生产机械化,制定了《油菜机械化收获技术规范》等技术体系,引导带动32个播种面积占全省总播种面积75%的油菜主产县发展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我省在安义、湖口、彭泽等县建立了油菜生产机械化示范基地,重点进行免耕直播油菜及机械化开沟收获技术培训,2009年共培训技术骨干1200人,召开示范现场会6场,印发宣传资料1万多份;全省油菜耕整和开沟机械化水平达60%,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面积4万亩。
三是开展果业机械化技术培训。为进一步优化柑桔优势产业 布局,调整柑桔产业品种结构,大力发展精深加工,促进赣州脐橙、南丰密桔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在重点抓好果园机械、贮藏保鲜、节水灌溉等先进实用技术的培训,江西果业机械化生产得到快速发展,完成节水灌溉面积160万亩,山区丘陵区经济得到促进。
(四)开展农机职业技能鉴定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
不断完善农机职业技能鉴定体系和制度建设,积极开展工作。针对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需要,有效地提升我省基层农机维修服务能力,我省对从事农机生产维修服务的农民工和技术员进行培训内容,主要培训教材内是实用农机维修、经营等知识和技术,参加鉴定的人数逐年提高,2009年举办培训班20期,发证4100份。
(五)强化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驾驶员培训加强农机安全生产 在农村田间场院、乡村道路,经常因为“黑车非驾”,无牌行驶、无证驾驶,违章载人、超速超载等容易酿成各种农机事故,给农民以及他人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我省深入贯彻《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加强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驾驶操作人员培训,严格要求操作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应当取得法定证件,提高机手驾驶操作技能和安全生产水平。2009年新购拖拉和机联合收割机驾驶人员都取证上岗,农机安全事故比2008年下降79.82%,为我省农机安全生产保驾护航。
(六)加大科普宣力度
2009年,我省农机部门以《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年)》为主题,及时动员和快速组织广大农机工作者深入基层开展科技服务,切实发挥农业科技的有力支撑作用,农机技术人员现场技术指导、技术咨询、实用机具图片展览,赠 送了购机补贴、春耕生产、安全监理等技术、《江西农业》、《农机新技术新机具》、《江西省农机实用技术》、《农机实用技术汇编》、《南方农机》、《农机科技推广》等资料6万多份。充分利用电台、报纸、电视、网络等途径,在江西省农机化信息网上发布宣传稿1938篇,各市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宣传平台,通过各种方式,大力宣传了发展农业机械化对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作用。
三、农机教育培训的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办学处境艰难。随着机构改革和农机培训社会化,原有的农机学校被挤占、挪用、拍卖,农机培训教学力量不足、高技术人员贫乏,办学场地受限、教学设施陈旧,教育培训经费紧张等教学培训工作呈现萎缩现象,培训机构开展培训工作的积极性不高。
(二)学校生源不足。一是有的机手由于经济困难,有要求参加培训的愿望,但又受到经济条件的制约,无钱参加培训;有的机手怕参加学习耽误时间,影响收入,不愿参加培训。二是少数农民安全意识淡薄,接受教育的积极性不高。由于农民受教育程度较低,直接导致农民的思想认识低下,有一部分农民在购买了农机后,思想上产生了模糊概念,认为从事农田作业,或在个别时间上道路行驶,大部分时间闲臵在家,不需要挂牌入户,也不原意参加技术培训和办理驾驶执照。有的甚至在农忙季节,无视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违章载人、载物,人货混载,无牌行驶,把安全问题当儿戏,看的比较简单,臵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于不顾,长此以往,给农机安全生产埋下了严重隐患。培训存在“重数量,轻质量,重创收,轻教学”的现象,给培训工作 带来了负面影响,产生的原因是对农机化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三)教学条件较差。由于近年来农机校因受资金条件的限制,对教师的知识更新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不够,教师知识老化,培训学习、继续教育机会较少,不能及时更新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教材内容落伍,导致学员所学知识与实际不相适应,大量新机具、新技术束手无策,严重影响了农机化教育培训工作的进展。
(四)发展后劲不足。学校因循守旧,仅仅靠行政手段招生,没有面向社会和市场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办学。资金投入不够,办学条件未能进一步改善。教学上,缺乏先进实用的电教设备和教学直观的实物教具和教学挂图。
四、农机化教育培训的对策和具体措施
新的形势为农机化的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为农机化教育培训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同时也对农机化教育培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机化教育培训的目标是培养具有现代科技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强的技术人才,这就要求农机化教育培训必须在内涵上进行改革和创新。
(一)明确认识农机化教育培训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随着农业产业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农民靠技术致富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他们盼望有人教他们掌握新技术、新机具、新知识。作为农机化教育培训部门,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想他们所想,急他们所急,这既是赋予我们的职责,也是为农民服务的具体体现。先进实用的农机新技术、新机具以及安全驾驶操作知识,只有通过农机化教育培训部门组织广大农机驾驶、操作、维修人员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学习培训,才能使他们掌握一技之长,成为村里 的先进科学技术推广应用的带头人和示范者,为改变新农村建设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农机化学校要走多元化发展的道路
农机化教育培训工作的实质是为社会培养造就人才,根本目的是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农机化教育培训工作必须适应农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农业和生产工作的需要。拓宽培训途径,努力搞好农民转业、转岗、创业的培训工作,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阳光工程”、“青年农民培训工程”,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力度和扩展规模,是今后农机化教育培训工作的重点。立足农机,面向市场,注重效益,增强活力,开拓创新,这是农机化教育培训工作的基本方向。
一是拓展农村劳动力转移渠道。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项目的启动,为农民创业培训提供了政策依据和物质支持。农机化教育培训机构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紧紧围绕农业和农村服务业、农产品加工业、农村特色非农产业和农民创业开展工作,提高农民就地就近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引导农民转变就业观念,促进农业劳动力向农业产业延长链转移,提高现代农业服务体系从业人员和农村管理人员的能力素质,为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繁荣和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二是向连接企业和农民的信息中介方向发展。农机化学校有其专业理论和技术方面的优势,对农机新产品、新技术有着较高的鉴别能力,同时又与农机专业户及广大农机用户有着密切联系。农机化技术学校完全有能力也有义务向广大农民推荐先进实用的农机产品,而企业也恰恰需要一个直接面向用户的宣传平台。农 机化技术学校完全可以利用企业的资金和动力去完成一件既服务企业和农民又有利于自身发展的“三赢”之事。
(三)加强自身建设,适应市场变化需要
农机化教育培训担负着发展机械化的重要使命,在农业经济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按照农业部《农机成人教育暂行规定》和《关于进一步改革和发展农机成人教育意见》两个文件精神,加以规范和管理,对农机化教育培训机构要深化改革,拓宽视野,面向市场,树立新时期农机化教育培训新内容和新形象。
一是改进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由于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不断出现,现行教材总体与农机化发展的需要还有一定的差距,这就要求学校从培养目标出发,组织教师编写有关的实用教材、增强应用性,注重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使其贴近社会,跟上当今科技发展的步伐。同时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重视直观教学。实践证明,具体形象的电化教学、模拟教学是最受欢迎、效果明显的教学方法。而采用实物、模型示教板演示或利用多媒体技术等先进的教学手段,既能引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又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学习环节,要改变传统的学习方法,将实习穿插于整个教学中,增强学员的感性认识和学习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员的实际动手能力。另外,还需要加强法律、法规教育,掌握相关法律、法规,增强法制观念,自觉遵纪守法,同时防止权益受到侵犯。
二是注重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和水平。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机以及工业机械新技术也将得到充分推广和利用。在培训中,教学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资力量的强弱,要想获得理想的教学质量,建立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提高培训质量的保证。这就要求教师集理论教育和技能 教育为一体,在教学中打破理论试验实习的界限,把其合为一体,做到讲、练、做同时进行。学校要通过多种途径,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参加学习进修,不断补充新的知识,来提高教师素质,使其成为优秀的教学人才。
三是改善办学条件。多年来,由于经费不足,农机化教育培训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农机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农机化教育培训的重视,主动于有关部门沟通,争取各方面的理解支持,加大经费的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师待遇,为教学提供保障。同时还要支持农机化教育培训机构采取联合办学,合作办学等多种形式,促进办学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
总之,农机化教育培训要抓住发展机遇,更新观念,深化改革,不断提高教学培训质量,以市场为导向,为社会培养更多有知识、有技能的实用型技术人才,将农机化培训教育事业推向前进。
【十一五干部教育的工作计划】推荐阅读:
福建省水利厅关于做好 “十一五”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实施意见10-16
教委“十一五”学历教育总结11-15
十一五教育事业发展状况08-08
交通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的总结11-29
十一五05-25
资源镇“十一五”规划工作总结08-15
侨办侨联十一五工作总结06-03
陆良县十一五工作计划11-16
“十一五”规划教材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