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能力测评系统

2024-06-29

学习能力测评系统(共7篇)

学习能力测评系统 篇1

关于组织我校师生开展健康素养

网上学习系统测评的通知

根据江苏省公民健康素养监测要求,为进一步了解我校师生的健康素养水平,经研究,决定利用“健康素养网上学习系统”开展学习测评活动,请各年级组织学生和教职员工积极参与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测评时间

本周六、周日

二、测评对象

全校师生。

三、测评方法

测评对象自主登陆“健康素养网上学习系统”完成测试。具体登陆方法如下:

方法1:网址登陆http://218.94.1.85/KABP2011

方法2:百度“江苏省健康教育所”——进入“健康教育所”——健康素养网上学习系统(右侧)

该系统操作便捷,不记名,登陆后只需录入地区(统一填写不详县、不详乡镇)、性别、年龄等基础信息后即可参加测试,完成测试平均耗时约10分钟左右。

四、有关要求

1、学生将完成测试过程的图片传给班主任,班主任选择3~5张交学生处。各位学生将自己测试得分周一晨会时间交班主任汇总。

2、各年级组将老师完成测试过程的图片选择3~5张交学生处。

3、各班填写《健康素养网上学习系统测评统计表》交学生处。

4、以上下周一放晚学前必需完成。

学习能力测评系统 篇2

语言测试目前是应用语言学领域的一个热点,近几年来,与语言测试相关的理论与实践更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各种语言测试(包括母语水平测试、外语水平测试、语言教学的评估与测试等)不断涌现,常模参照测试与标准参照测试、客观性测试与主观性测试、经典测试理论(CTT)与项目反应理论(IRT)此消彼长,互相促进。从与语言教学的关系看,语言测试一般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针对具体的教学大纲、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至某种教材的测试;另一类是不专门针对任何具体教学,而是着眼于人掌握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和水平的测试。前一类大致属于标准参照测试;后一类大致属于常模参照测试。

目前在我国内地围绕新的课程标准而开展的各种课程评估就是针对具体教学目标的评价,测试手段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另外还包括观察、记录、问卷调查等,评价内容涉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类似的评价在我国台、港、澳以及其他国家和地区都在开展,而对中国语文科的评价则是我国特有的领域。课程评价最显著的特点是针对明确的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这类评估基本上属于标准参照的范畴,当然,教学评估有时也采用百分等级或年级当量等方法,这就属于常模参照的范畴了。测验方法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以判断、填空、选择和简答等题型为主的客观性测验;另一种是以整合信息资源、完成实验任务、书面习作等形式为主的表现性评价,也就是主观性测验。课程评价最重要的作用是对教学的反馈,一方面对教师的教学活动提供参考;另一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参考,具有衡量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并间接表明教学和学习的得与失等作用。可以说,课程评价越来越成为一切有计划、有目的的各科教学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另一方面,针对不同人群的各种语言水平测试近年来也方兴未艾,比如我国的“汉语水平考试(HSK)”“普通话水平测试(PSC)”,美国的TOFEL等。这些语言测试都是独立于任何具体教学的水平测试,其着眼点是人的语言能力以及所掌握的语言知识及掌握的程度等。在绝大多数较大规模的语言测试中,出于对测试条件、测试效率、测试成本等因素的考虑,一般都以客观性试题为主,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等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当然,对于这种状况,一直都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赞成的一方强调客观性测试的信度,强调测试内容的典型、广泛和平衡;不赞成的一方指出客观性测试的效度不够理想,不能真实反映应试人的水平和能力。这些争论虽然各执一端,都不尽全面和合理,但是客观上却推动了语言测试向更深的方向发展。目前已经出现了书面作文的计算机评分系统,诚然这样的系统还有待实践的检验和进一步完善。

当然,任何一种测试都是为特定目的服务的,比如针对语文课程标准的评价,其中的“知识与技能”范畴主要是评价教学活动是否实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课程内容、是否达到了某种教学要求等。而从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着眼,全面描述学习者在不同学习阶段的行为表现,以及这种行为表现在层次和程度上显现出的差异等,则并不完全属于课程评价的范畴。HSK是一种标准化的语言水平考试,评价对象是母语非汉语的学习者,对象明确,用途明确,评价范围和评价指标主要是听力理解、阅读理解、语法结构和词语用法等,而识字写字、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等内容则没有列入初等、中等的考试范围,只有高等汉语水平考试中有作文和口语。

在我国,针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国家级测试目前只有“普通话水平测试(PSC)”和“汉字应用水平测试(HZC)”。“普通话水平测试”根据自身的测试目的,其测试内容绝大多数针对普通话语音,词汇、语法等所占的比例并不大。“汉字应用水平测试”则主要针对应试人在阅读、书面表达等活动中能够掌握和运用规范汉字的数量,以及运用的正确程度和准确程度,词语、句子等较大语言单位只是作为汉字出现的语言环境,服务于衡量汉字应用水平的需要。这两种测试都属于中文应用能力测评的范畴,但还不是全面的中文应用能力测评。与此同时,各种外语测试在我国却开展得如火如荼,特别是一些部门和单位已经把某些外语测试定为资格认证和考核的依据或指标,例如大学英语的四六级考试等。反观国外,许多国家和地区针对本国人、本民族语言的测试和认证开展得十分普遍和广泛,例如在美国,有许多机构提供衡量学习者英语能力的测评服务,而且这些测评已经成为他们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现象给我们提出了许多值得思考的东西,也提供了许多值得借鉴的宝贵经验。因此,根据汉语汉字的规律和特点,以及学习者、使用者学习和使用汉语汉字的规律和特点,研制全面衡量学习者、使用者使用中文水平的测评系统,已经到了必须起步的时候了。

二 研究的目的、意义和作用

“中文应用能力测评”的最终目的是建立一整套科学的、标准化的中文应用能力测评体系,这个系统应当包括中文应用能力等级标准和测试大纲,包括试题、试卷、题库和评分标准等。整个系统应当具有标准明确、操作性强等特征,能够通过测试的方式对中文学习者和中文使用者的中文应用水平提供客观的描述和评价。

“中文应用能力测评”的对象理论上涵盖所有中文学习者和中文使用者,其中既包括母语为汉语的人,也包括母语非汉语的人。测评对象的中文程度从零起点一直到熟练准确使用。其中零起点有两层含义:一层是语言零起点,指的是母语非汉语的人在学习中文之前的状态;另一层是文字零起点,指的是以汉语为母语的人在学习汉字之前的状态。前一种是真正意义上的零起点;而后一种是特定含义上的零起点,姑且称之为准零起点。因此,测评标准和测评方法应当充分考虑这两种不同情况,明确对象,明确任务,加强针对性。

零起点和准零起点在测评内容方面既有互相重叠的部分,也有彼此独立的部分,其中最明显的差别应当是口语和汉字。相对而言,零起点的测评内容大致是口语重而汉字轻;准零起点则是汉字重而口语轻。这种情况与作为母语的中文教学现状和作为第二语言或外语的中文教学现状是完全一致的,因为这两类中文教学的教学目标就存在着明显差别,这些差别从我国部分民族地区的汉语教学、对外汉语教学、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中文教学与我国大部分地区(包括台港澳地区)的中文教学对比中就可以清楚地看到。当然,针对两种不同类型的中文教学,测评内容上虽然各有侧重,但是作为衡量中文应用能力的基本测评指标应当是一个完整统一的体系,例如口语交际(包括聆听理解、口语表达)的测评指标、阅读理解的测评指标、书面表达的测评指标等,都应当是由低渐高的统一序列,只不过不同的应试群体在中文应用能力的不同侧面各有其特殊的表现,因此测评内容的构成应当适应这种特殊性。

如上所述,“中文应用能力测评”是要建立一个最基本的、统一的中文应用能力测评体系,其中包括由口语和书面语两大部分构成的综合测评标准,同时根据需要,口语和书面语两个标准序列也可以独立使用。这个体系在实施过程中,通过标准化的测试手段,并根据应试人在聆听理解、口头表达、阅读理解、书面表达等不同部分的测试表现和所获得的分数,应当能够推断并描写应试人在现实语言生活中使用中文时所具有的能力和所能达到的水平。

建立中文应用能力测评体系是一项基础性工程,它应当能够把静态的中文知识和动态的中文应用规律统一到使用者身上,通过对使用者中文应用能力和中文应用水平的标准化描述,比较客观、全面地反映学习中文和使用中文的不同层次或不同阶段。这个体系能够为针对特定人群或针对某些特别范畴的中文类测试提供基础性参照。与此同时,测评的后效也将通过为各类中文教学提供测评服务而显现出来,等级标准、测试大纲以及相关的中文知识序列和不同水平人群典型的言语表现等将会与现阶段的中文教学产生交互影响,促进中文教学向着更加科学、规范、高效、有序的方向发展。另外,由于中文相对于其他语言的特殊性,中文应用能力测评在试题类型、试卷构成以及测试方法等方面一定会形成自身的特色,从而使语言测试这门科学的内涵更加丰富,内容更加充实。

中文应用能力测评首先能够满足中文学习者和中文使用者自我衡量的需求,在测评结果报告中通过定量描述和定性描述相结合的方法使应试者了解自己的中文应用水平,确定今后的发展目标,使他们参与测评、学习中文的主动性进一步提高,同时使他们掌握和使用中文的水平也不断提高;其次,中文应用能力测评还可以满足各有关单位和部门的教学或其他需求,使他们能够了解和掌握某些受测群体或个体使用中文的能力和水平,为他们的各种决策服务,例如测评结果可以对各种中文类课程的教学效果提供反馈,对某些行业录用人员、审核人员资格提供参照性标准,等等。另外,测评标准、测评范围和测评方法等还可以根据特殊领域、特定范畴的需求衍生或开发出具有一定针对性的子系统,比如针对某种行业群体的专业性测评等,从而满足某些方面的特别需求。因此,本项目作为中文类测评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它的社会影响以及使用价值将是巨大和深远的。

三 研究框架的初步构想

建立中文应用能力测评系统的科研工作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研制中文应用能力等级标准;第二部分是研制中文应用能力测试大纲;第三部分是编制试题、试卷,确定评分标准及细则,建立题库等。

研究工作的重点及相关步骤是:

1.运用计算语言学、语料库语言学等观念和方法对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中文语料进行用字、用语等方面的统计分析,并建立相应的数据库。在遴选语料过程中着重当代文献资料,其中既包括全社会通行的一般文献,也包括适应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水平的课本和读物;既涵盖内地的中文应用现状,也涵盖台、港、澳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中文应用现状。按照不同类别对语料进行汇总处理,最后对来源于不同类别语料的基本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以字、词等的出现频率及分布情况为指标,拟定初步的量化界标,从语言文字应用的实际出发,为制定等级标准提供划分等级的客观依据。

2.研究和分析若干种中文教学的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既重视作为母语的中文教学现状,也重视作为第二语言或外语的中文教学现状;既关注内地的中文教学,也关注台、港、澳及海外的中文教学。研究和分析的重点是各学习阶段、各年级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并在研究分析教材的基础上,使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具体化,特别是细化语言文字的各项要素和各项知识,从教学实践的角度为制定等级标准提供划分等级的客观依据。

3.了解部分人群掌握和使用中文的一般水平,例如我国(包括台、港、澳)的中小学生(包括民族聚居地区的学生)、大专院校学生、具有一定代表性的行业人群、海外华人华侨以及其他国家和地区学习中文的人士等,通过调查、测验等方式,界定用于中文应用能力测评的内容范围,研制用于测评的知识指标和能力指标,明确应试群体具有等级差别的测验表现和行为表现,并对这些表现进行标准化描写。

4.研究分析当前通行的中文课程评价体系和已有的包括中文在内的各类语言测试,根据本项目自身的目的充分发掘和借鉴其中比较成熟的经验和方法,并通过比较、筛选、补充、完善,逐渐形成自己的完整体系。

5.综合上述几个方面的研究,按照口语和书面语两条主线,确定聆听理解、口语表达、阅读理解、书面表达等测评范畴,建立用于测评的中文知识序列和中文应用能力序列,并以此为基础研制等级标准,研制试题、试卷及测试大纲,建立题库。

研究工作的难点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如何廓清中文应用能力测评与中文教学课程评价以及适用于特定目的、特定人群的中文类测试的关系;另一个是如何综合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中文教学现状,综合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母语背景的人掌握和使用中文的一般水平。针对这两个难点,本项研究首先要明确自身的定位和测评目的是着眼于一切中文学习者和中文使用者掌握和使用中文的能力,而不针对具体的课程标准和特定的人群;同时也要明确各种用于教学的课程标准以及不同人群掌握中文和应用中文的现状是研究工作的基础。因此,语言学、语言教学、语言测试等领域的已有成果,特别是汉语本体研究的理论与实践,可以成为中文应用能力水平等级划分的科学依据。此外,不同人群使用中文的现状,以及整个社会对不同人群中文应用能力的评价与需求,则可以成为等级划分的客观依据。

确定中文应用能力水平等级,实际上就是建立一种评价体系。而建立语言水平评价体系,首要的是明确在现实言语生活中交际活动的主要任务类型和具体情况,词语、句子以及语法规则等自身的特征及其使用状况,然后把这些因素的区别性特征依照实际情况和科学系统的分析,逐渐固化为层次性特征,例如简单的交际活动和复杂的交际活动,简单的语言形式和复杂的语言形式,等等。这些具有层次性特征的交际活动和语言形式就可以成为评价语言使用者能力水平的依据和参照。依照上述层次性特征构建的语言水平评价体系,应当具有以下几方面主要特征:第一,语言能力的综合性评价与单项能力评价并重,既针对使用者使用目的语的一般能力水平,也针对听、说、读、写等不同领域或范畴的能力水平;第二,言语交际任务与语言要素并重,既着眼于交际活动所需要的完成既定任务或实现预期目的的能力,也着眼于使用者驾御不同语言成分和语言规则的能力;第三,能力水平的层次性与连续性并重,既注重不同能力水平的区别特征,又注重它们之间的连贯及序列特征,由入门至纯熟,环环相扣,渐次上升;第四,理论依据与实际需求并重,既以语言学、语言教学与测试等理论研究为指导,也从实际调研中获取数据、了解社会需求,使评价体系的针对性、实用性得到最大程度的体现。

从上述几方面的思考中不难看出,建立中文应用能力评价体系需要处理好几种关系,每一种关系所涉及到的对象都是互补的,而不能简单看成是对立的。在实际操作中,它们一定有矛盾的情况,但是究其实质,它们都是构成完整的评价体系所必需的,是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每个部分都与相对的部分互有关联,互相补充。惟其如此,才能构成更加全面、更加完整的评价体系。

下面是建立中文应用能力评价体系的初步构想:

名称可定为“中文应用能力水平等级”,总体上分为四级:入门水平;基础水平(或称初级水平);进展水平(或称中级水平);熟练水平(或称高级水平)。

各水平等级的综合描述大致如下:

入门水平:在比较熟悉或特定的情境或语境中,能够用有限的较常用词语和简单句进行非连贯性交际应答。词汇量在1000以下。根据需要,能够看懂或写出有限的较常用词语,用于简单的交际目的。能够应对最基本的自我介绍、问路、购物等交际问题,但听、说的语速都比正常语速明显慢,且常常需要重复。

基础水平:在特定的情境或语境中,或者在自己熟悉的领域和话题内容方面,能够用一定范围内的基础词语和完整句子进行简单的连贯性应答。词汇量在1000~5000之间。能够理解书面形式的简单句子或由它们构成的片段,能够用比较简单的句子或简单句的组合进行书面表达。能够应对日常生活、工作或学习中的一般交际问题,如个人爱好、习惯、家庭情况、生活环境等,听、说的语速比正常语速稍慢,有时还需要重复。

进展水平:在自己的工作、学习领域或一般性社交场合,能够顺畅、连贯地进行表达和交流。词汇量达到5000~10000左右。能够理解文章的基本意思,并能以片段或短文的形式进行连贯性表达,书面表达的准确和熟练程度往往因体裁而异,显现出受体裁制约的痕迹。能够应对交际中的绝大多数问题,明显脱离了对情境和语境的依赖,听、说的语速趋于正常,且能在非正式场合承担目的语与母语(或自己熟悉的语言)之间的一般性话题的翻译任务。

熟练水平:在各种交际场合,均能够以多种表达方式灵活、恰当地进行表达和交流。词汇量超过10000。能够准确理解文章的基本意思和深层含义,并能根据需要以各种类型的文章进行书面表达。能够应对交际中的所有问题,比正常语速稍快的听、说任务也应付自如,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或一般性话题方面,能够承担目的语与母语(或自己熟悉的语言)之间的正式翻译任务。

各水平等级内部,根据我国和国际上目前影响较大的几种语言水平等级资料,同时参考我们将来在实际调研和试测中所收集到的数据,再细分若干层次,例如入门水平1、入门水平2、入门水平3等等。表1是参考包括汉语、英语、日语、德语等若干种语言的若干种水平等级资料,并经过小范围调研和征求专家意见后,初步形成的一个样例。这个样例还需要通过更大范围的取样、收集数据、统计分析之后,再进一步修正和完善,最终形成中文应用能力水平等级的试行标准。

入门水平主要针对从零起点或准零起点起步习得或学习中文的人群,在听、说、读、写等方面所达到的程度大致相当于内地幼儿和开始接受小学教育的学生;基础水平主要针对已经达到入门水平的人群,在听、说、读、写等方面所能达到的程度大致相当于接受内地小学教育的中高年级学生;进展水平主要针对已经达到基础水平的人群,在听、说、读、写等方面所能达到的程度大致相当于接受完内地小学教育并正在接受初中教育的学生;熟练水平主要针对已经达到进展水平的人群,在听、说、读、写等方面所能达到的程度大致相当于接受完内地高中教育并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或者从事有关行业工作的从业人员等。

按照《中文应用能力水平等级》的预想框架,中文应用能力水平测试显然应当采用标准化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测试结果应当是客观的、稳定的,而且也是有效的。与此同时,测试系统应当具有比较强的可操作性,简明、实用。要建立这样的测试系统,首先必须处理或解决好以下一些关键问题:第一,测试的范围,特别是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的关系;第二,测试的形式,特别是客观性试题与主观性试题的选择及其比例;第三,评分的依据和标准,特别是主观性试题的评分标准;第四,测试环境与语言应用环境的关系,主要是测试中的作答任务与现实言语交际活动的相关性;第五,测试结果的解释及利用,主要是应试人测试分数差异性的认定以及测试分数的意义。

第一个问题涉及到语言本体研究、语言测试理论以及现实言语生活中语料的采集、整理和分析等。首先,语言水平测试(proficiency test)就建立在语言研究和测试理论的基础上,词汇、语法、语义、语用等方面的研究已经为构建测试内容的总体框架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语言测试理论关于能力水平的描述、内容信度的界定等也为测试内容的确定奠定了基础。其次,由于语言的应用性本质,衡量人的能力水平不能只注重静态的语言材料,如语音成分、词汇、语法成分等等,同时还应当重视动态的语言生活,也就是现实语言生活中语言应用的状况,特别是不同类型、不同交际情境的语言素材以及这些素材所反映的客观现实和规律性。

第二个问题与测试的目的、性质以及预期的效率等都有关系。客观性试题由于测试内容覆盖范围广、标准化程度高、信度可靠、阅卷过程简捷等特性,在一般情况下,是较大规模测试必然采用的一种形式。主观性试题由于更能发挥应试人的主动性、能更准确地反映应试人的能力水平等特点,现在已成为一些较大规模测试选用的趋势。应当认识到的是,客观性试题阅卷相对简单,但编制试题的要求很高;主观性试题编制试题的要求相对简单,但阅卷评分则比较复杂。二者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应当在整个测试系统中各司其职,互相补充。

第三个问题主要涉及语言文字的静态规范和动态规范等。这里面既包括社会上通行的语言文字规范标准以及全体使用者的约定、习惯,也包括绝大多数使用者的评价、态度,等等。因此,评分的依据和标准既有绝对的一面,也有相对的一面,关键是这些依据和标准一要为大多数人所认同,二要明确告知应试人和测试的使用者。

第四个问题主要涉及对现实语言生活的研究以及试题内容和作答任务的针对性等。一般认为,测试就是通过创设情境引出应试人反应的一整套程序。因此,语言应用能力测试中所创设的情境,以及要求应试人完成的任务,应当与语言文字应用的现实状况是一致的、接近的,应当尽量避免背离交际情境、交际任务的情况,比如要求应试人描述初生婴儿的感受这一类作答任务显然就值得怀疑,并且也是难以被接受的。当然,这个问题与测试的目的性也高度相关,比如一种考察想象力的测试,如果设置类似的问题则是可以考虑的。

第五个问题主要涉及对预期应试群体的调研和试测数据的整理、分析等。预期应试群体就测试的实施而言,就是测试对象。对这个群体进行调研,主要涉及几个方面:一是相关的背景信息,比如他们的职业、受教育程度、学习中文的时间,等等;二是目前中文教学中不同教学阶段的教学目标、教学要求等;三是不同职业、不同工作岗位对从业人员中文水平的需求等。这些基于实际调查所获得的数据,与测试对象在试测中的表现进行比较和参照,就可以使不同应试人群的测试分数显现出特别的含义,同时也使不同分数的差异性得到体现,例如初中学生或文化程度与此相当的应试人,他们在试测中所得分数的分布情况、集中趋势等;还有他们的分数分布状况与小学生所得分数的分布状况之间的关系,等等。

按照以上种种思考,构建中文应用能力测试框架,既要注重理论研究,依照科学规律开展工作,比如语言学、教育测量学等领域的探究;同时也要注重现实语言生活的调研,比如相关人群学习中文和使用中文的现状,以及社会上对有关人群中文应用能力的预期和要求,等等。整个测试体系应当包括听、说、读、写及综合运用几个方面,由聆听理解、口语表达、阅读理解、书面表达等几个分测验构成。根据需要,各分测验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通过不同的组合方式使用,以满足不同的应试群体和使用测试的机构,满足有各种需求或目的的测试使用者,例如根据需要,可以使用口语表达分测验衡量口语表达能力,使用聆听理解分测验衡量聆听理解能力,也可以同时使用这两种分测验衡量口语交际能力。

四 研究工作的现状、规划及预期成果

这项研究从2004年11月国家语委科研领导小组办公室下达“中文应用能力测评可行性论证”项目通知书起正式开始启动。课题组在项目指导组各位领导和专家的指导下,开展了几方面的工作:

1.收集了现阶段我国内地中小学语文课本、香港中小学中文课本、海外儿童及成人中文课本、对外汉语教学基础教材和中小学生课外读物、报刊文献等若干种;同时收集整理了中文教学方面的若干种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收集整理了教材中的教学要求和学习重点,以及教学中的测验、练习、学生作业等资料;并且建立了部分数据库作为项目研究的基础资源。

2.课题组会同有关专家对相关行业和职业从业人员及学生中文应用现状问题进行了多次研讨,并编制了针对政府机关、一般企事业单位、各级各类学校的有关人员、教师和学生中文应用能力的调查问卷三种,准备进行问卷调查并汇总、分析数据,建立相应的数据库。

3.收集整理了美国、欧洲、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港、澳地区等数十种语言测试文献资料,其中包括美国的SAT(英文、数学)、中文AP、日本的日语能力考试以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中文考试等。

4.针对阅读理解测试、书面表达测试问题查阅了大量资料,进行了多次研讨,初步形成了阅读理解测试、书面表达测试的考查框架,并编制了一部分用于试测的中文阅读和书面表达试题,经过反复讨论、修改后确定了上百道试题,准备进一步征求有关专家意见后开展一定样本量的试测工作。

5.访问了美国、日本、香港等地的有关高校、学术机构和团体,了解了他们在语言测试、中文教学与测试领域的科研情况,并向他们介绍了建立中文应用能力测评框架的总体构想以及现阶段的进展情况;同时接待了这些国家和地区语言教学、语言测试领域的专家学者来语用所进行学术访问,与这些学者及机构建立了稳定的交流渠道和机制。

关于下一步研究工作的要点,我们的设想是:

1.进一步收集相关语料,扩充基础资源,完善各种数据库。

2.用编制好的调查问卷和阅读理解、书面表达部分试题,选择几个省市开展调研,并对调研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写出调研报告。

3.根据调研情况,召开不同规模研讨会,重点研究建立等级标准等问题。

4.以初步形成的阅读理解测试、书面表达测试考查框架为基础,建立并完善听、说、读、写全方位的总体考查框架,并进一步补充试题,构建题库管理、运行系统,完成标准试卷若干套。

5.确定评分标准及规则,确定导出分数体系,并明确分数的差异性及其意义。

6.采取走出去、请进来以及合作召开研讨会、出版相关论文集等多种方式,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外相关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7.研制中文应用能力等级标准、中文应用能力测试大纲等,形成比较完整的测评体系。

研究过程中的阶段性成果和最终成果预计有:

1.中文应用能力等级标准。

2.中文应用能力测试大纲。

3.试题、标准试卷及考核要点、命题规则等。

4.评分标准、评分细则及阅卷评分系统。

5.题库的管理、运行(包括生成试卷)系统。

6.调研报告、论文及论文集、专著等。

学习能力测评系统 篇3

摘要: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保护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此为基础层层汇总计算各措施层指标的合成权重,作为保护能力得分量化的基础。同时,还在现有等级测评的基础上,创新性提出从“正反”两个不同的角度来度量信息系统的安全状况,安全保护能力评价结合了正向的保护状况和反向的风险情况进行综合判定。

关键词:等级测评;评价指标;权重;风险分析;多对象平均分

中图分类号:TP391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information system protection capabilities was built based on AHP, which was used as the basis to calculate the various layers weights as the synthesis weight of the index of measure layer, and used as the foundation of quantifying security capability score. Meanwhile, based on the existing classified protection testing and evaluating, a new idea was put forward to measure the information system security protection situation from the "pros and cons" of two different views. Information system security capability was evaluated and comprehensively judged by combining with the positive evaluation of the protection situation and reverse risks.

Key words:classified protection testing and evaluating;evaluation index;weight;risk analysis;average score of multiobject

1引言

对信息系统实施等级测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其中对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能力进行评价是等级测评的重要环节。信息系统安全保护能力评价是对等级测评结果进行全面评估、分析与度量。安全保护能力评价虽然不能直接保护信息系统,但其结果可以反映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状况,发现信息系统存在的薄弱点,可以作为信息系统安全整改和后期安全规划的依据和基础。

2研究状况分析

在信息安全评价方面,从安全评估模型的着眼点看,目前存在两方面完全不同的模型:一种是从“正面”分析信息系统安全保护能力为出发点的安全评估模型,如闫强等人提出的安全度量评估模型[1];另一种则是从“反面”以信息系统存在的脆弱性为出发点的安全评估模型,如风险评估模型,从可靠性评定模型中发展过来的故障树模型等。这两种不同的模型,分别从“正反”两个不同的角度来度量信息系统的安全状况。

本文充分借鉴上述两种模型的优点,首先从“正面”分析系统安全保护能力是否达到等级保护相关标准的要求,然后从“反面”以在等级测评中发现的系统脆弱性为出发点,综合分析系统面临的风险。

3系统安全保护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系统安全保护能力评价是在等级测评的单项测评结果基础上进行的,主要内容分为五个方面:单项测评结果判定、单元测评结果判定、整体测评、风险评估以及综合分析[2,3]。

整体测评主要是以“正向”为主,包括安全控制间、层面间和区域间相互作用的安全测评,以及漏洞扫描、渗透测试等。风险评估主要是以“反向”为主,综合分析则是根据单项测评、整体测评、风险评估的结果对信息系统的整体安全保护能力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分析。

单项测评中的各项测评指标直接来自《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4](简称《基本要求》),与其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这些测评指标与系统安全保护能力之间没有明确的关联关系。因此,为了判定系统安全保护能力,首先需要研究如何将安全保护能力与各项具体测评指标关联起来,形成科学的安全保护能力评价指标体系[5]。

本文借鉴层次分析法[6,7]的思想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并求取各测评指标权重。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分解为目标层、准则层和措施层[8]。措施层(对应《基本要求》的具体要求项)是明确实现各安全保护能力需要的安全机制或安全措施,是综合安全保护能力的最细化、最底层的层次。准则层(对应各项保护能力)是在归纳总结措施层不同层次不同方面的各项措施能够实现的安全保护能力形成的,是多项安全措施的综合,准则层是措施层与目标层之间的桥梁。目标层(A层)只有综合保护能力一个指标,是所有准则层各项保护能力的综合,是信息系统综合安全保护能力的量化直观反映,也是等级测评的最终结论,量化分数的高低可以反映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现状与相应等级安全保护能力要求之间的差距。

评价指标体系各层次内容及其之间的关系可用示例图1来表示。

其中,准则层指标可以进一步分为能力层(B层)、能力子层(C层)和能力底层(D层),该层指标自上而下是对综合保护能力的进一步细化、分解。其中能力层分为8类能力(见图1),能力子层分为36类子能力,能力底层则进一步细分为126类子能力。准则层分解示例如下表1所示:措施层(E层)来自于《基本要求》技术和管理两大部分的安全措施。其与准则层的关联关系示例如表2所示。

4测评指标综合权重计算

在建立了等级测评安全保护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之后,进而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每一层相对于上一层的影响权重,得出全部测评指标的综合权重得分。

下面详细说明如何使用判断矩阵求得等级测评指标各层的权重系数。

B层相对于A层的各指标权重。根据层次分析法,当相互比较因素的重要性能够用具有实际意义的比值说明时,则取这个比值作为B层相对于A层的各指标权重。根据信息系统等级保护能力的要求,5个不同级别的安全保护能力有如下表的特点,即1级更强调安全防护方面的能力;2级在1级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检测能力;等等。

因此,可以根据不同等级能力的体现,通过专家对比评审的方式确定判断矩阵。根据专家对比的结果形成判断矩阵AB,计算最大特征根和特征向量,归一化处理后得到B层指标对A层而言的权重系数WB,并进行一致性较验。

wb=WA1B1……WA1Bn

WA2B2……WA2Bn(1)

WA15n代表B层第n个指标对A1的权重系数,WA2Bn代表B层第n个指标对A2的权重系数,n为从1到8的正整数。

另外,C层相对于B层的各指标权重以及D层相对于C层、E层相对于D层的各指标权重是不会随安全等级的变动而改变的,也不随其服务的是业务信息安全还是系统服务安全而改变,也就是说其权重系数是相对稳定的,主要决定于C层对B层、D层对C层、E层对D层的贡献。因此,可以采取通过专家评审对比构造判断矩阵、计算最大特征根、计算特征向量并归一化的方式,得到权重向量。通过计算得出一组权重系数。

根据上述得出的这些权重系数可以生成合成权重。合成权重是指最下层(措施层E层)诸要素对最上层(目标层A层)的综合权重W。根据层次分析法,可以预先计算出从措施层E层到目标层A层的综合权重WA,WA=WB×WC×WD×WE。从而在计算综合得分中直接使用,以减少中介计算。

5安全保护能力综合评价

在等级测评中各单元测评指标的得分包括单项测评结果的符合程度直接得分和整体测评对直接得分的修正分。

5.1单项测评结果符合程度直接得分

单测评项根据不同的测评方式、测评内容等,可能会存在多个测评实施过程与之对应。执行这些测评实施过程后,会得到多个测评证据。如何根据这些测评证据获得单项测评结果是判定得到等级测评结论的基础。

单项测评结果的形成方法通常是:首先将实际获得的多个测评结果分别与预期的测评结果相比较,分别判断每一个测评结果与预期结果之间的相符性;然后,根据所有测评结果的判断情况,综合判定给出该测评项的符合程度得分,符合程度得分为5分制,满分为5分,最低分为0分,测评人员根据符合情况给出0~5的整数分值[9]。这个得分即为该测评项的单项测评结果符合程度的直接得分。其中,0分的情况是指获取的测评证据低于相应测评项应达到的最低要求。

单项测评结果的符合程度得分体现了安全保护措施是否有效以及有效性程度[10]。

同时,由于单项测评结果符合程度直接得分越高,表明该项对应的安全问题越不严重,因此可以根据单项测评结果的符合程度得分得到对应的安全问题严重程度得分。即:

S安全问题严重程度得分=5-S单项测评结果符合程度直接得分(2)

5.2单项测评结果的多对象平均分

一般来说,一个测评项可能在多个测评对象上实施。因此,作为综合得分计算基础的单项测评结果应为多个测评对象的平均得分,即多对象平均分。

5.2.1测评对象分类

针对单个测评项的测评可能会落实到一个或多个测评对象上。由于这些测评对象在信息系统中所起的作用会有所不同,所以测评对象对于测评项对应体现的安全功能所起的作用就有所不同,从而对单项测评结果形成的贡献就可能有所不同。根据测评对象对某一单项测评结果形成贡献的大小,即其重要程度的不同,把测评对象分为:重要测评对象和一般测评对象。

1)重要测评对象,主要是指该测评对象对于某一测评项在信息系统中的实现起关键性作用,即对此测评项测评结果的形成贡献非常大;

2)一般测评对象,主要是指该测评对象对于某一测评项在信息系统中的实现起一般性的作用,即对此测评项测评结果的形成贡献不大。

因为重要测评对象和一般测评对象对于单项测评结果形成的贡献大小有所不同,所以给他们赋予的权重也就应该不同[11],在这里分别赋予他们相对权重为2和1。

5.2.2多对象平均分

结合单项测评结果符合程度直接得分和测评对象权重,采用几何加权平均方法计算测评项的多对象平均分(四舍五入取整小数点后一位计):

P多对象平均分=(∑nK=1测评对象k在该测评项的符合程度得分×测评对象K权重)∑nK=1测评对象K权重(3)

其中,P为测评项的多对象平均分,n为同一测评项测评的测评对象个数。

5.3整体测评修正直接得分

系统整体测评主要是在单项测评的基础上,通过测评分析安全控制间、层面间和安全区域间存在的关联作用验证和分析不符合项是否影响系统的安全保护能力,测试分析系统的整体安全性是否合理。根据整体测评结果,确定已有安全控制措施对安全问题的弥补程度将修正因子设为0.5~0.9,已有安全问题相互之间的削弱程度将修正因子设为1.1~1.5。

根据修正因子修改安全问题严重程度值及对应的修正后的单测评项符合程度得分。具体计算公式为:

S修正后问题严重程度值=S修正前的问题严重程度值×g修正因子(4)

S修正后测评项符合程度=5-S修正后问题严重程度值/

W测评项权重(5)

其中,整体测评之后求得的修正后测评项符合程度得分即为单项测评结果符合程度最终得分,修正后问题严重程度值也为最终的安全问题严重值。

最后,根据修正后测评项符合程度判定最终的单项测评结果。

5.4风险分析

风险分析时,将结合关联资产和威胁分别分析安全危害,找出可能对信息系统、单位、社会及国家造成的最大安全危害(损失),并根据最大安全危害严重程度进一步确定信息系统面临的风险等级。最大安全危害(损失)结果应能够反映安全问题所影响业务的重要程度、相关系统组件的重要程度、安全问题严重程度以及安全事件影响范围等。

根据风险分析思路,本文确定最终的风险计算方法如下。

5.4.1可能性分析

本文以威胁的统计频率、脆弱性被利用的难易程度等因素计算安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安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P计算方法为:

P=f(T,V)=T×V(6)

T为威胁发生的频率;V为脆弱性组的利用难易程度,本文中为上述求出的修正后问题严重程度值。

5.4.2安全事件损失分析

L=F(A,V)=A×V(7)

L为安全事件的损失;A为资产价值;V为脆弱性组对资产的损害程度。

5.4.3安全风险分析

根据下表可计算安全风险值

R=L×P(8)

R为安全事件造成的风险;L为安全事件的损失;P为安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5.4.4风险等级确定

根据安全风险值R确定信息系统面临的风险等级,结果为“高”、“中”或“低”。

5.5计算综合得分及结论判定

综合得分可以采取层层往上汇总的方式来得到,各层指标的分值满分以5分计,也可以直接通过措施层E层各指标的“最终得分”乘以合成权重系数直接得到。在此以合成权重方式进行计算。

考虑等级保护要求,信息系统中不准存在高风险安全风险。因此,若信息系统中存在的安全问题会导致其面临高等级安全风险,则综合得分计算公式[9]为:

S综合得分=C60-∑mj=1Sj∑nK=1Wk×12(9)

其中,S综合得分为系统安全保护能力综合得分,Sj为修正后问题j的严重程度值,Wk为测评项k的合成权重,m为安全问题数量,n为总测评项数,不含不适用的控制点和测评项。

其他情况下,综合得分计算公式[7]为:

∑nk=1Pk×Wk∑nk=1WK×20(10)

其中S综合得分为系统安全保护能力综合得分,Pk为测评项k的多对象平均分QUOTE,Wk为测评项k的合成权重,n为总测评项数,不含不适用的控制点和测评项,有修正的测评项以4.3章节中的修正后测评项符合程度得分带入计算。

等级测评结论根据综合得分计算结果进行判定。结论分为“符合”、“基本符合”或者“不符合”,判定依据如下:

1)符合:综合得分为100分。

2)基本符合:综合得分为60分(含60分)至100分(不含100分)之间。

3)不符合:综合得分低于60分。

6结语

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保护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此为基础层层汇总计算各措施层指标的合成权重,作为保护能力得分量化的基础。同时,本文还在现有等级测评的基础上,创新性提出了从“正反”两个不同的角度来度量信息系统的安全状况,安全保护能力评价结合了正向的保护状况和反向的风险情况进行综合判定。

依据本文的研究成果,公安部于2014年12月31日发布了《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测评报告模版(2015年版)》,通过该模版发布前十几个第三级信息系统等级测评试用以及近一年来信息系统等级测评工作使用,验证了本文研究成果的有效性,能够较科学的反映信息系统的真实安全保护状况,并且已有多家机构开发了等级测评工具。

总而言之,本文采用了量化评价方式支撑系统等级测评结论判定,有利于促进等级测评往安全措施有效性和完备性方向发展,有利于等级测评工具化,从而使得结论更客观、更有利于不同系统之间安全保护状况的比较。

参考文献

[1]赵亮.信息系统安全评估理论及其群决策方法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1.

[2]GB/T 28448-2012,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要求[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2.

[3]GB/T 28449-2012,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过程指南[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2.

[4]GB/T 22239-2008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

[5]符萍.电子政务系统综合评价动态指标体系构建模型研究[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06.

[6]许树柏. 层次分析原理[M].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88.

[7]王莲芬,许树柏. 层次分析法引论[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

[8]袁礼, 黄洪,周绍华.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系统安全保护能力评价模型[J].计算机仿真, 2011(5):126-130.

[9]公安部网络安全保卫局.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测评报告模版(2015年版)[R],2015年,http://www.djbh.net/webdev/web/HomeWebAction.do?p=getlistHomeZxdt# .

[10]袁静,任卫红,朱建平.等级测评中关键安全保护功能有效性测评技术研究[J].信息网络安全,2013(1):2-4.

沟通能力测评 篇4

①你是否经常:(选择你认为经常做的事)

A、召集部门会议,既讨论工作问题,又探讨一些大家共同感兴趣的问题。

B、鼓励员工积极关心公司事务,踊跃提问题,出主意,想办法,集思广益。

C、提倡同事之间的密切合作与交流。

D、鼓励部下畅谈未来并帮助他们为自己设计。

E、召集“群英会”,请员工为公司经营出谋划策。

②你是否:(选择几项你认为有的情况)

A、将工作计划分发到每位部下手中。

B、定期与每位部下谈话,讨论其工作进展情况。

C、每年至少召开一次总结会,表扬先进,鞭策后进,同时广泛征求群众意见,让大家畅所欲言。

D、为了造成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使大家畅所欲言,而把会议地点安排在酒店等地方。

E、尽量少下达书面指标,多与部下直接交流。

F、平易近人,与下属打成一片。

G、当公司内出现人事、政策和工作流程的重大调整时,及时召集部下开会,解释调整的原因及这些调整对他们今后工作的影响。

H、在你听说某位部下因毫无根据的谣言而苦恼后,你会立即召开会议辟谣。I、喜欢在总经理办公会上将本部门工作进展公布于众,以求得其他部门的合作和支持。

J、常在部门内组织协作小组,提倡团结奋斗精神。

③如果某位与你竞争最激烈的同事向你借一本经营管理畅销书,你会:

A、立即借给他。

B、同意借给他,但声明此书无用。

C、告诉他书遗忘在其他地方了。

④如果某位同事为方便自己出去旅游而要求与你调换休假时间,你还未决定如何度假的情况下,你会:

A、马上答应。

B、告诉他要回家请示夫人。

C、拒绝调换,说自己已经参加旅行团了。

⑤如果某位同事在准备下班时,请求你留下来倾听他“倾吐苦水”,而家人正在家中等你吃晚饭,你是否:

A、立即同意。

B、劝他第二天再说。

C、以夫人生病为理由拒绝他的请求。

⑥在一个公司首脑级会议上你正在宣读一项提案,当你讲到关键部分时,一位秘书走进来向一位与会者请示工作,你是否:

A、对大家说:“X先生有点急事处理,咱们等他一下再继续讲”。

B、只当作什么都没发生,继续往下讲。

C、停止讲话,面显怒色。

⑦在会议中请大家提问时,一位提问者的问题显然表明他漏掉了你讲话中最重要的部分。你会:

A、为自己未将这个问题讲清楚而表示歉意。

B、等他把话讲完,再把那部分内容重复一遍,解除他的疑虑。

C、打断他的话,指出这个问题你已经解释过了,不过你乐意重复一遍。⑧开会时,听众中某位地位高于你的人士强烈抨击你的提案,你如何应付:

A、针锋相对反戈一击。

B、立即打退堂鼓,承认自己的提案中确实有不妥之处。

C、保持冷静,尽可能在某些方面与他取得一致。

⑨在参加社交活动时:(在每一选项后回答“是”或“否”)

A、你喜欢广结各行业的朋友吗?

B、你喜欢做大型公共活动的组织者吗?

C、你愿意做会议主持人吗?

D、你介意在公司组织的集体活动中扮演逗人笑的丑角吗?

E、你与人谈话时喜欢掌握话题的主动权吗?

F、你希望员工对你毕恭毕敬吗?

鉴定:

第①②题,计算共选择了多少项,每选一项得1分;

第③一⑧题:

③A.10④A.10⑤A.10⑥A.10⑦A.0⑧A.0

③B.5④B.5⑤B.5⑥B.5⑦B.10⑧B.0

③C.0④C.0⑤C.0⑥C.0⑦C.5⑧C.10

第⑨题:与下列答案一致的,每项得1分:A.是 B.是 C.是 D.否 E.是 F.否 65-80分:无论你是老板、同事还是下级,你都表现得非常好,在各种社交场合都表现得大方得体,你待人真诚友善,不狂妄虚伪。在原则问题上,你既能善于坚持并推销自己的主张,同时还能争取和团结各种力量。你自信心强,部下也信任你,整个部门中充满着团结协助的气氛。希望本书有关提高沟通表达能力的方法会让你做得更好!

交流能力测评 篇5

所谓交流,即将自己的想法、意见传达给别人,并让别人充分理解自己的想法与意见。对于经理人来讲,交流能力至关重要,因为它直接影响着下属的行为。你是否善于与人交流?

1.你将工作计划发到每位部下手中吗? 是 否

2.你的部下分工明确吗?是否各司其职? 是 否

3.你是否经常召集部门会议,既讨论工作问题又探讨一些大家共同感兴趣的问题? 是 否

4.你的部下对自己的权限清楚吗? 是 否

5.你鼓励员工积极关心公司事务,踊跃提问题、出主意、想办法吗?

是 否

6.你提倡同事之间经常交流、密切合作吗? 是 否

7.你虚心听取各方面意见吗? 是 否

8.你鼓励部下畅谈未来并帮助他们为自己设计吗? 是 否

9.你平易近人吗?能和下属打成一片吗? 是 否

10.为了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你是否有时把会议地点安排在酒店等地方? 是 否

11.你能利用会议将工作计划具体化,把每项任务都落实到具体人员,并定下完成任务的期限吗? 是 否

12.你是否定期与每位部下谈话,讨论其工作进展情况? 是 否

13.你是否至少每年召开一次总结会,表扬先进,鞭策后进,同时广泛征求群众意见,让大家畅所欲言? 是 否

14.你经常向领导汇报本部门工作进展情况及部下的表现吗? 是 否

15.当你遇到困难与问题时,能发动群众、发挥集体的智慧吗? 是 否

16.你鼓励部下勤学好问、互相帮助吗? 是 否

17.你在部门人事组织协作小组,提倡团结奋斗精神吗? 是 否

18.当公司内出现人事、政策和工作流程的重大调整时,你是否及时召集部下开会,解释调整的原因及这些调整对他们今后工作的影响? 是 否

19.你喜欢在总经理办公会上将本部门工作进展公布于众,以求得其他部门的合作和支持?

是 否

20.你是否经常召集“群英会”,请员工为公司出谋划策? 是 否

21.你的文笔是否简洁清晰,没有晦涩难懂、装腔作势的八股腔?

是 否

22.当部下取得辉煌成就时,你是否立即表示祝贺? 是 否

23.当你与非专业人士交流时,能尽量避免使用行话吗? 是 否

24.你在起草文件、函电时,能否为部下树立榜样,慎重使用 “保密”字眼吗? 是 否

25.你如果听说某位部下因毫无根据的谣言而苦恼,你是否立即召集会议辟谣? 是 否

26.假如公司为圆满完成一个重大项目,决定聘请专家来主持工作,你认为是否有必要召集员工开会,向他你讲解这个项目对公司及每个人的影响,请他们全面配合专家开展工作? 是 否

27.你能尽量少下达书面指示,多与部下直接交流吗? 是 否

28.当公司作出新决定时,你能尽量提前通知本部门的员工吗? 是 否

29.你有一套完整的公司章程和部门规定供部下随时参考吗? 是 否

30.如果公司作出的新决定与本部门无直接关系,你还向部下传达吗? 是 否

网络测评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篇6

1 需求分析

1.1 用户概述

某大学是一所拥有21个学院,近3000名教职员工的省属综合性大学,为了加强处级领导班子的建设和对处级领导干部的管理,学校每年都要对处级领导班子和个人进行综合考评。由于学校职工人数较多且地域范围较广,要组织好一年一度的考评工作很不容易。尽管如此,学校还是很重视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考评工作,并为此专门成立了考核工作领导小组和考核工作办公室。

1.2 项目目标

本项目目标是要尽量减少考评工作的复杂性,提高考评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为学校加强处级领导班子建设和处级干部管理工作服务。最终目标是开发出一个符合用户需求、界面友好、功能完备的年度干部考评辅助系统。

1.3 系统描述

现有系统采用纯人工方式对干部进行考评,考评内容分为目标考核和民主测评,其中民主测评又分为群众测评、干部互评和领导测评3种形式。考评的基本原则是客观公正、群众公认、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1.4 目标系统的边界

尽管考评工作包括目标考核和民主测评两部分内容,但其重点和难点主要集中在于民主测评部分(偏主观),目标考核部分(偏客观)相对来说要容易得多。基于此,决定目标考核部分的工作由人工完成,民主测评部分的工作用计算机辅助来完成。民主测评部分的主要操作流程如图1所示。

由于测评对象述职过程难以用计算机模拟和实现,因此目标系统的功能只限于民主投票、统计数据和查询结果3个方面。

1.5 目标系统的需求

测评系统需要在客观、公正、准确的基础上,大大减轻测评工作的复杂性,极大地提高测评工作的效率。具体地说,要求测评系统能够快速、准确地记录和统计测评数据,能够按照要求计算、保存各个测评对象的最终测评得分,并提供较为方便的查询功能。要求系统能够保证参评人员的合法性、匿名性、唯一性,不允许出现重复参加测评。要求系统能够保证测评数据的保密性和安全性,不允许非法访问和修改测评数据。最后,要求系统的开发和使用成本较低,对用户端的软硬件配置没有特殊要求,而且具有良好的人机界面,以方便各种类型的参评人员使用。

2 概要设计

2.1 技术方案

考虑到具体用户的复杂性和软件部署的方便性,这里选择基于B/S(浏览器/服务器)架构的Web实现方案。用户在客户端不需要安装任何软件,用操作系统自带的浏览器即可完成所有操作。从使用成本和实用性方面考虑,选择用Windows+Apache+My SQL+PHP来实现,即WAMP方案。

用户和系统的交互过程及系统的3层结构,如图2所示。

2.2 系统的总体结构

整个系统分为两个子系统,即测评子系统和管理子系统。其中测评子系统负责实现所有的测评业务功能,包括处级领导个人测评和班子测评,管理子系统负责实现特殊用户的查询功能和管理员的管理维护功能。系统与两个子系统的接口,分别用系统首页中的测评登录窗口和管理登录窗口来实现。

2.3 测评流程图

如图3所示。

2.4 数据库概念模型

系统内主要有10类实体,分别是普通群众、处级领导干部、处级领导班子、校级领导、系统管理员、处级领导干部测评票数、处级领导干部测评结果、处级领导班子测评票数、处级领导班子测评结果和系统参数,其中普通群众、处级领导干部和校级领导都属于在职职工,具有大致相同的属性。

系统的实体联系模型如图4所示。

处级领导班子与各个实体的联系与图5类似。

管理员与各实体的联系如图6所示。

2.5 数据表设计

对于Web应用来说,数据库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前台的动态网页必须要有后台的数据库支持才能完成。由于普通群众、处级领导干部和校级领导具有相似的属性(都属于在职职工),可以把这3个实体合并用一个数据表。测评系统的数据库总共考虑设置以下数据表,如表1所示。

3 详细设计

3.1 模块实现设计

登录模块:测评登录过程为:用户提交登录信息-验证职工身份-判断是否已经测评-根据用户类型决定测评形式。管理登录过程为:用户提交登录信息-验证管理员身份-根据管理员类型决定操作权限。

干部测评模块:测评内容包括:(1)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2)工作能力、业绩和廉政作风;(3)一票否决。第一项测评内容分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4个级别,第二项测评内容分为好、较好、一般、差4个级别,一票否决分为两种情况:违犯计生政策、党风廉政建设;受到党纪、政纪处分。

班子测评模块:测评内容包括:政令执行情况、思想政治工作、基层党建工作、工作管理情况和班子自身建设5个方面,每个方面的测评都分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两个测评模块都采取“取测评对象-进行测评-保存测评数据-取下一个测评对象”的方法来实现。测评结束后,清理用户信息以保证测评的匿名性,同时为用户打上已测评标记,以防出现重复测评。

系统管理模块:系统管理员可以在任何时候登录系统,登录以后可以进行测评数据汇总、结果查询、帐号管理、目标考核数据录入、打开关闭系统、设置系统参数、更改测评标志等操作。校级领导可以在测评结束以后登录查询测评结果。

3.2 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

将数据库的概念模型转换为关系模型,可得到二维的表结构。下面是几个有代表性的数据表结构,如表2~表6所示。

表2的主键为职工编号,外键为职工姓名和所属部门。

表3的主键为处级领导班子名称(部门名称)。

表4的主键为领导班子名称(部门名称)。

表5的主键为领导干部编号,外键为领导干部姓名和所属部门。

表6的主键为干部编号,外键为干部姓名。

3.3 数据库物理结构设计

系统使用的是一个小型数据库,存取方法采用最常用的索引法,简单地为数据表的主键和外键建立索引即可。由于系统的所有数据都存放在磁盘上,出于安全方面考虑,可以考虑使用廉价的磁盘阵列。为了加快磁盘的存取速度,表和索引可以存放在不同的磁盘上。由于数据库的查询操作和修改操作频率高而插入操作和删除操作频率低,故数据的存储结构选择顺序表为宜。本测评系统所选用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是My SQL,为了便于处理,各数据表中除名称字段和密码字段为char类型、测评结果字段为float类型以外,其余字段全部设置为int类型。

领导干部群众测评表的物理结构如图7所示。

领导班子测评结果表的物理结构如图8所示。

4 编码实现

在详细设计里面已经把系统分为用户登录模块、干部测评模块、班子测评模块和系统管理模块,下面说一下具体编码的实现。首先是工具软件,开发平台是App Serv 2.6.0 for Windows,包含Apache Web Server 2.2.8、PHP Script Language6.0.0-dev、My SQL Database 6.0.4-alpha和php My Admin Database Manager 2.10.3 4个组件。其他工具还有Dreamweaver CS3(用于设计、制作程序界面)和Notepad++(用于编辑修改程序代码)。

相对来说,编码实现的难点主要有登录时的身份认证、测评过程的实现、测评数据汇总和帐号管理,其中最关键的是测评过程的实现。程序中采用的方法是:首先从数据库中选取需要测评的一类对象,然后用mysql_result()函数依次从中取出一个对象进行测评,并且调用自定义函数对用户提交的测评数据进行保存。当这一组对象全部测评完毕以后,用windows.header()函数跳转到另外一个页面进行下一个测评步骤。由于数据表里是直接用INT类型的字段记录测评数据,因此很容易进行数据累加和汇总操作。为了保证事务处理的原子性,系统在操作数据库出错的时候适当使用了回滚技术。

对测评系统(包括网络投票系统)而言,防止用户使用浏览器的后退按钮和刷新按钮进行提交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本系统使用页面中转技术来防止用户刷新页面,并通过比较用户的记录顺序号来防止用户退回到以前的页面重复提交数据。为了防止用户测评结束以后重复登录进行再次测评,系统在数据库里为每个用户设置了一个测评标记,当用户登录的时候要检查测评标记,当用户测评结束以后就修改测评标记。也许这些都不是最好的方法,但经过测试效果还算可以。

下面是程序的核心代码片段:

5 结语

完成了对网络测评系统的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和编码实现(包括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和物理结构设计),基本含盖了软件开发的全过程。通过这个项目的开发实践,既加深了自己对软件工程的进一步认识,也积累了一点开发数据库程序的经验。

摘要:采用WAMP方案设计了一个B/S架构的网络测评系统,在此涉及软件开发的需求分析、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过程,对学习数据库开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数据库,网络测评,年度考核,MySQL,PHP

参考文献

[1]王石,杨英娜.精通PHP+MySQL应用开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2]施伯乐,丁宝康,汪卫.数据库系统教程.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学习能力测评系统 篇7

教学中,我们对一名学生的评价主要来自于考试成绩。在高考“一考定终身”的前提下,社会和家长也在有意和无意间引导学生用考试成绩来进行自我评价。考试作为新课程评价方法之一,本身是没有错的。如果把它作为唯一的评价方法,显然不合适。为此,本文试图从改变语文课程考评方式入手,进行以下探索。

一、目前小学语文考评方式存在的问题

目前小学语文考评方式基本是唯分数论,而这种方式会带来许多严重后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导向不利于教与学。学校追求教学质量,考查教师教学的标准就是班上学生的成绩,唯分数论英雄。于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以考定教”,学生“以考定学”。

2.考评方式过于单一。对学生来说,一张试卷、一个分数代表学科的水平,这种评价不全面,不科学。

3.容易导致分数与能力的分离。在“以考定学”的引导下,学生从小学开始就被教化成分数至上,只有考试才能取胜。于是出现学生答题能力高,治学能力低,存在高分低能的畸形。

4.难与中学能力要求接轨。中学语文试题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考查,小学由于比较注重基础知识,考查死记硬背的题型多,学生到中学将无所适从,以至于出现中学语文老师质疑小学语文六年都学了些什么。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考试和评价带来的问题是比较突出的,已经影响到语文教学。全面关注学生成长和发展的过程,改变考试的相关要素,着眼整体,进行全面检测,尽可能发挥考试的激励、导向等功能迫在眉睫。

二、改变小学语文考评方式的探索

探索一:建立健全灵活多样的考评机制

找准病因是治好病的前提。我们认识到小学语文考评唯分数的症结,才能更好地对症下药。为此,必须改变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建立健全灵活多样的考评机制,从而改变教与学的方式。

1.建立健全多样的积分考评方式。把对学生的评价总成绩分成:平时成绩占40分,考试成绩占60分。把学生学习的过程记入学习成绩,这样能更好地了解教学和学习过程的情况,有助于及时调整状态。为确保评价的有效性,一定要注意评价方案应便于操作,要适合学生年龄特点,要有激励性。可采用积分评价,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制定相应的科学的积分细则,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做好适当的记录,每周进行总结。在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灌输以下考评理念:(1)努力挣分,不是老师给分;(2)没有最好,只有更好;(3)每周看积分多少,不看成绩高低;(4)重视学习管理与学生做人的成长过程。最后把这个平时积分以满分40分计入最终总成绩。把学生的学习过程计入最终成绩,成为学生平时学习的一个导向,学生再也不会只看分数了。特别对小学生来说,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是终身受益的事情。

2.建立健全学生自评与互评的方式。除了老师对学生的评价,还要完善学生对学生的评价。把班上的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每一个学生都要为自己的小组学习做出努力,让学生对自己进行客观的评价,让小组对各自小组同学进行科学评价,因而评价分自评和他评。小组评价原则:不积分,注重讨论和评价记录。主要内容如下:(1)在小组里你做了什么努力?(自评)(2)在小组合作时你提出过合理的观点吗?(自评和他评)(3)你帮助过小组内的其他同学或主动邀请过小组同学帮助你吗?(自评和他评)(4)你认真完成了自己的学习任务吗?(自评和他评)(5)你违反过小组的纪律规定而给小组造成了不良影响吗?(自评和他评)这样可以促进学生与学生的交流与合作,使他们在和谐的人文环境中全面发展。

探索二:注重考试命题的丰富性

考试作为评价的重要方式之一,命题显得尤其重要。

1.注重主观与客观相结合。题目分客观题和主观题两类。选择题、判断题、填充题、排列题、改错题等都属于客观型题目,作文题、问答题、阅读分析题等属于主观型的题目。一般情况下,试卷要做到客观题与主观题相结合。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要逐渐增加主观题,减少客观题。

2.注重基础与能力相结合。小学是语文学习的最基础阶段,基础知识的考查不能少,但也要重视考查学生的语文能力。为了真正考查学生的能力,就不能只考教材中的内容,还要考与教材同质的内容,当然知识点一定要紧扣教材。

3.注重笔试与口试相结合。命题要有笔试、口试,做到口试与笔试相结合,以全面考查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如听写词句,听一段话,完成问题的解答等。

4.要增加动手操作的命题。如查字典的考查,一定要让学生真正使用字典。比如给一定数量的字,让学生到字典上查出要查的字,写出字所在的页码,查出带点的字的义项,并根据词选择合适的义项再写下来。这样既考查了学生查字典的能力,又考查了学生据词定义的能力。

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说明搞个小制作,叠个小玩意儿等,当然要尽量简单。评定时不看成品的美观精致程度,主要看学生对文字说明的理解与运用。

5.注重提高学生书写质量的考评。汉字书写已引起全民重视,小学是练字的最佳阶段。“书写规范,字迹清晰”是中考语文写字能力六点要求之首,语文试卷的主观题目最容易体现书写的质量。因此,语文考试中“书写整洁”和“错别字”应占卷面分。由此看来,写字这项基本功还包括消灭错别字和纠正错别字的能力及要求。这也是督促小学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注重字词书写的教学,做到书写正确无误,字迹美观整洁。

探索三:增加综合素质考评形式的多样性

小学生天性活泼,但很多学生面对考试都很紧张。我们不妨打破传统的笔试做法,使考试变得活泼而绚丽。

1.动手能力考评。语文教材每个单元都有一个主题,教师根据各单元的归类,采取做手抄报、做读书摘记、写读后感等不同方法,用开放的作业题形式进行考试。学生在宽松的时间内采取自主探索的形式完成作业,边学边巩固,边学边思索,还可以及时地补充,鼓励把作业完成得更圆满。

2.成果展示考评。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体现在多方面,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及各类主题班队活动,如一、二年级可以进行“看谁识字多”“讲故事比赛”等活动;三、四年级开展“啄木鸟纠错”“走进大自然”等活动;五、六年级开展“学会感恩”“我的成长故事”等活动。活动前我们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收集材料,为成果展示做好准备。教师则根据学生的参与态度、兴趣、方法及活动中所表现出的语文知识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进行评价。这些活动的开展,教师只做指导,放手让学生自己组织,这样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组织能力,发展他们的兴趣和特长,学生在展示才华的同时也轻松完成了考试。

上一篇:重邮暑期三下乡三七小分队采访下一篇:曹店村村委会主任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