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盟学习能力

2024-09-19

联盟学习能力(通用12篇)

联盟学习能力 篇1

1 引言

近十年来, 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将技术联盟作为从事技术创新的一种重要手段, 技术联盟的模式日趋多样化[1]。按照联盟伙伴的性质, 企业的技术联盟模式可分为与同行企业结盟的横向技术联盟和与供应商、用户、科研机构等不存在竞争关系的个体结盟的纵向技术联盟。从治理模式看, 技术联盟通常又被分为股权型和契约型两种, 股权型指企业间建立共享产权的合作关系, 包括技术并购、研发合资企业等;契约型则是企业间主要通过订立契约而不是筹措股本的方法建立合作关系, 包括共同研究开发、网络组织、技术交换协议等。

对于企业技术联盟模式的选择, 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股权型和契约型两种联盟模式上。例如, Denecamp (1995) 通过对美国企业FDI内部化优势的实证指出, 市场不完全会增加签订契约的交易成本, 从而影响企业对契约型技术联盟的选择[2];Hagedoorn (1996) 等认为, 技术密集度、技术复杂度等行业技术特征不同, 企业技术联盟模式选择有很大不同, 股权式联盟更多出现在成熟的行业, 而契约式联盟更多出现在高新技术行业[3]。Das和Teng (1998, a, b;2000) 指出, 当企业的经营活动主要取决于财务资源时, 如果关系风险较高, 企业倾向于建立股权型联盟, 如果绩效风险较高, 则倾向契约型联盟;当企业拥有的主要资源属于产权型、而联盟伙伴的主要资源为知识型时, 企业倾向股权式联盟, 如果拥有的资源都属于知识型, 企业则更愿意选择契约型联盟[4,5]。虽然联盟伙伴合适与否是决定技术联盟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 但很少有研究系统分析企业对技术联盟伙伴的选择。事实上, 即便是同一产业中的企业对技术联盟伙伴 (是同行企业, 还是上下游厂商) 的选择也有很大不同。例如, 在进行技术联盟时, 日立选择了与竞争对手东芝结盟, 而同属于IT硬件行业的太阳计算机系统公司却选择了与其用户用友软件结盟;紫光生物选择与同行企业浙江医药联盟, 而同属于生物制药业的辉瑞制药却选择与上游供应商阿克苏诺贝尔联盟;同属于汽车制造业的德国宝马和奔驰也分别选择了与同行英国劳斯莱斯和与原材料供应商美国普惠的联盟模式。

由于技术联盟可以看成是一种以知识活动为基础的合作关系, 其实质是企业间在技术合作基础上相互创造性学习的动态过程, 正因为如此, 企业对技术联盟伙伴的选择, 除了受外部市场环境的影响外, 还与自身的学习能力有关。本论文试图从技术联盟中知识流动与学习的特点出发, 分析学习能力对企业技术联盟伙伴选择的影响机制, 并进行实证检验。论文的研究结果能够弥补现有研究对企业技术联盟伙伴选择的影响因素缺少系统分析的不足, 对企业的技术联盟实践也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2 学习能力对企业技术联盟伙伴选择的影响机制

企业能力理论将知识视为企业能力的深层次因素, 企业被视为异质的、作为知识载体的经济主体。格兰特指出, 企业的存在是对知识经济学中的基本不对称性的反应:知识的获取比知识的使用需要更强的专业化。因此, 生产需要许多拥有不同类型知识的单个企业人员之间的协调。因为内隐知识的不可转移性和外显知识被潜在买者没收的风险, 市场在进行这种协调时会失灵, 因此, 企业作为一种机构存在, 是因为它们能够创造一种条件, 使得许多个人能够将他们的专业知识整合起来, 以生产产品和服务[6]。而企业技术联盟则恰恰通过企业间技术合作的形式, 把多方知识资源组成了可共用的知识池, 为企业间相互学习与知识交流提供了有效途径, 促成了技术转移。从组织间联系的内容这一角度出发, 技术联盟可以看成一种以组织间知识的传递、分享、整合等知识互动活动为基础的合作中介组织。为保证技术知识的畅通流动, 联盟企业间需要相互学习与协调。

经由联盟途径的学习和创新过程也被称为“联盟中学”, 是组织学习的一种具体形式。通常来说, 企业参与技术联盟的主要目的是获取合作伙伴所特有的、对企业有着重要战略价值的、不通过与该合作伙伴组建技术联盟就无从学到的知识, 即“联盟知识”。联盟各方会平衡对联盟的付出与从联盟中取得的收益, 平衡的结果是很多企业在保护自身核心技术的同时, 不得不为联盟伙伴提供学习机会[7]。当联盟内部的溢出是出于企业情愿, 至少是部分情愿时, 参与联盟的企业就可以通过学习促进知识向企业自身的内向转移。不过, 企业从技术联盟的这种学习效应中获益的多少还要取决于企业自身的学习能力。

目前, 由于侧重角度不同, 相关研究对企业学习能力的界定存在差异。Cohen和Levinthal (1990) 认为学习能力指企业识别、消化和应用新技术以最终实现商业化的能力[8]。Mowery等 (1995) 提出学习能力是一组应用范围较广的技能, 主要用来处理从企业外部转移的新技术隐含的各种知识并使其适合企业应用[9]。Zahra等 (2002) 指出学习能力体现为组织的一系列过程和惯例, 通过具体应用, 企业可获取、同化、转换和利用知识, 从而产生动态的组织能力[10]。

企业的学习涉及技术、管理等多方面, 在技术联盟中最重要的是技术层面的学习能力, 从过程的角度看, 涉及技术鉴别、引进、利用和开发等能力。考察企业技术学习过程可发现, 学习由知识源、学习主体、学习途径及学习环境等因素构成。企业对知识源的监控能力, 对知识吸收渠道和网络的掌控能力及企业组织结构和激励系统都对学习能力有着直接影响, 企业拥有的知识水平、研发投入、学习强度、学习方法以及企业的文化等因素也决定着企业学习能力的高低[8,11,12]。

现有企业技术联盟模式选择研究实际暗含“企业具有一致的学习能力, 从而对知识溢出具有一致的内化应用能力”的假设。事实上, 企业学习能力存在差异是常态。在技术联盟中, 联盟双方既需要将自己拥有的部分知识转移到联盟内部以保证合作顺利, 又要相互“偷学”对方溢出的知识, 因此, 其实质是企业在技术合作基础上通过主动溢出和被动溢出相互学习的动态过程, 但是, 不同的联盟伙伴溢出的知识类型并不相同。一般说来, 供应商、用户和科研机构与企业从事的经营活动类型不同, 提供的知识与企业原有知识的异质程度较高, 企业吸收消化的难度较大, 不过, 因为不存在直接的竞争关系, 企业与这类伙伴组成技术联盟获取知识的渠道通常会较为畅通。同行企业提供的知识虽然与企业原有知识的同质程度更高, 容易吸收消化, 但出于竞争的考虑, 其往往会限制知识的转移。显然, 企业的学习能力不同, 在纵向技术联盟和横向技术联盟两种不同模式下获取知识的效率必然不同, 组建联盟的收益也将存在差异。正因为如此, 学习能力会影响到企业对技术联盟伙伴 (同行企业还是上下游厂商) 的选择。

3 学习能力影响企业技术联盟伙伴选择的实证分析

3.1 样本收集

在数据选择上, 我们选用国外大型企业数据, 因为国外企业历史数据较为全面, 且更易得到。分析中数据主要来自European Commission和Institute for Prospective Technological Studies (IPTS) 的网站。该网站每年对欧洲乃至全球研发投入水平最高的500个企业的研发情况进行调研并发表相关报告, 提供具体到企业的微观数据。

由于要确定学习能力对企业技术联盟伙伴选择的影响, 我们需选取能够衡量学习能力和技术联盟信息的数据。在分析中全面列出所有企业的技术联盟情况很困难, 因此我们拟选择有代表性的企业数据。IT业、电子电气业、汽车业、化学业和生物制药业等行业作为当代高技术产业是经济生活领域发展最活跃的行业, 在这些行业企业技术联盟很普遍, 相关技术联盟信息也较多。因此, 我们从因特网上搜集这几个行业的企业技术联盟信息。

由于学习能力与企业R&D投入和研发人员情况直接相关, 我们选用企业R&D投入、净销售额、员工人数等相关数据计算企业R&D与净销售额比值及R&D与员工人数比值两个指标, 来分别衡量企业技术引进能力和企业技术鉴别及利用开发能力, 相关数据见表1。

注1) :数据整理自http://eu-iriscoreboard.jrc.es/index.htm. 2) :R&D投入和销售额以当年欧元计算.

3.2 实证过程及结果

我们参考孙兆刚等 (2005) 的研究[13], 对参与技术联盟的企业的学习能力进行简单测度, 表2列出了学习能力的测度指标, 对每个指标赋予不同权重, 并根据取值所在的区间赋予1—5之间不同的值, 具体计算公式为:

LCi=0.4F1+0.6F2 1≤LCi≤5 (17)

该值越接近5, 学习能力越高;越接近1, 学习能力越低。按照公式 (17) 简单测度得到各样本企业的学习能力水平, 如表3所示。

从表3可看出, 学习能力越高, 企业越倾向选择与上下游企业结盟。为验证这一结论, 我们应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将企业学习能力与其选择上下游企业的决策作相关分析, 结果见图1。分析选用现有研究普遍采用的简单相关系数, 即泊松相关系数。简单直观地度量了两个变量间的线性相关程度, 其取值范围为[-1, 1];如果, 表明两个变量正相关;若, 表明两个变量负相关。从分析结果可看出, 相关系数为0.633 (>0) , 企业学习能力与其联盟伙伴选择决策显著正相关 (置信度为95%) 。这说明学习能力越高, 企业越倾向选择与上下游企业结盟。

4 结论

本文的研究表明, 企业对技术联盟伙伴的选择与学习能力有关, 当企业学习能力较低时会选择与同行企业结盟, 而当学习能力较高时则倾向选择与上下游企业结盟。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 可能主要有两方面:

第一, 企业学习能力较强时, 更容易吸收和掌握来自其它行业的异质技术信息。由于技术进步导致产业融合和产业关联程度加剧, 很多产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中的企业进行根本性的技术创新往往需要多元化的技术支持, 与上下游企业结盟提供的异质信息有利于企业应对产品的多技术化挑战, 获得新的创新机遇, 实现技术竞争力的多元化[14], 学习能力强的企业自然会利用自身的优势选择与上下游企业结盟。

第二, 技术联盟是以技术知识流动为核心的合作组织, 企业要想学到联盟伙伴的技术知识必须要降低对自身技术溢出的限制程度。学习能力强的企业一般都是行业当中研发方面的领先者, 如果与同行企业组建技术联盟, 容易泄露自身的核心技术, 在后续的竞争中削弱自己的竞争优势, 而与不存在直接竞争关系的上下游企业组建纵向技术联盟则可以避免这一点。因此, 出于保护自有核心技术的目的, 学习能力强的企业也会更愿意选择与上下游企业结盟。

由于数据的限制, 本文没有考察学习能力对我国企业技术联盟伙伴选择的影响。不过直观来看, 我国企业间的技术联盟多为同行企业结盟的横向模式, 上下游企业结盟的现象很少, 这与我国企业的学习能力普遍偏低是相一致的, 也与本文的研究结论相一致。

需要说明的是, 在研究学习能力对企业技术联盟伙伴选择的影响时, 本文未能进一步分析联盟各方学习能力不同时, 企业技术联盟伙伴选择决策有何变化。这是今后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

联盟学习能力 篇2

为了能更好地促进瑞安市瓜菜产业持续健康发展,2013年5月23日-25日瑞安市农业技术联盟协会会员参加由浙江省人民政府主办、浙江省农业厅承办的2013年中国•浙江瓜菜种业博览会,展会会场位于杭州市萧山区,为期3天。目的是组织成员参加实地考察学习,同时进行新品种、新技术引进与推广。

全体人员于23日抵达位于海宁的浙江省农科院示范基地,参观省农科院杨渡科研创新基地,并参加了农科院专家的培训讲座,进行理论知识更新和学习。24日展会期间,全体人员在展示展销会场和萧山现代农业创新园参观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展会现场,考察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的引进对瑞安市瓜菜品种结构调整的意义。此外,还参加种业单位洽谈会,进一步了解瓜菜这个巨大市场的空间和前景,及广大市民的需求,以便确定联盟未来产品的培育走势。

联盟学习能力 篇3

“基于TSC开发的工具和南京大学的研究成果,纺织印染企业能够完成在节能降耗和减少污染方面的自我评估,并结合行业先进指标找到改善和提升的机会,同时降低生产成本,”TSC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周卫东介绍道,“TSC的工作能够满足中国制造业领域潜在巨大的市场需求,希望从纺织印染行业开始,为更多的中国本土企业提供能力建设培训,提高企业可持续性的相关竞争力”。

研讨会不仅介绍可持续发展理论和TSC可持续性工具,还邀请相关学术机构、企业代表分享案例和先进技术,包含麦肯锡的RedE能效改善工具,江苏省环科院的纺织印染污染排放政策和技术等。与会制造企业江苏聚杰微纤纺织科技集团董事长仲柏俭说:“国际客户和市场提出新要求,企业可持续转型是必然趋势。研讨会可以帮助我们企业发现可持续方面的改善和提升机会,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有助于树立品牌形象和企业社会责任感,增加企业竞争力。”

2013年,江苏省纺织业销售收入占全国总量的20%,位居第一。TSC从江苏纺织集群开始,推进纺织服装行业研究工作的本地化,包含从棉花种植到最终消费品形成的产品全生命周期,并针对其中水耗、能耗较高和污染较重的阶段设立了可持续生产方面的热点问题,及对这些热点问题提供了有针对性的改善方案。

在中国可持续供应链能力建设项目内,TSC和南京大学将会继续联合相关机构,陆续开展面向纺织服装、电子、玩具和日用百货等行业的一级供应商及生产制造企业的系列培训。

联盟下的组织学习策略研究 篇4

关于组织学习的定义,理论界定义非常多,有学派认为是指企业开发新知识、观点的过程(S l a t e r,N a r v e r,1995);有一些学派学者认为是从以往实践当中去总结经验,以此形成指导将来行为规则的过程(L e v i t t,M a r c h,1988);还有的学派认为主要是指组织在以往经验的基础上提升和保持组织绩效的过程(Nevis,Dibella,1995)。三种经典的组织学习视角分别是行为学习观,认知学习观,行动学习观。行为主义学习思想最开始起源于心理学的研究,它非常注重对个体的各种学习行为进行剖析。认知学习观起初主要用来分析个体的学习活动,它重点关注人们在学习过程中计划、问题解决等方面的活动。Argyris在1978年提出行动学习理论,该理论综合了认知学习与行为学习的部分观点,在组织学习研究领域有着非常广泛的影响。

组织学习策略回顾

探索以及挖掘的学习研究框架主要用于区分两种最常用的学习行为。March(1991)将他们如下定义:探索主要跟一些比如搜索、变化、编好风险、探索实验、灵活性、创新、发现,而挖掘主要与对原有的进行改进,选择、生产、效率等概念相关。

Dovev Lavie和Lori Rosenkopf(2006)通过对以往文献的研究,对企业联盟下的学习策略进行了新的归纳和分类,发现企业与伙伴之间的合作能够通过利用现有知识杠杆作用进行新的知识获取来促进学习。认为在不同的独立公司之间建立的联盟(主要包括交换、分享或者共同开发提供技术、产品、服务)已经成为探索和挖掘的非常有效地工具。他们将联盟下的企业学习策略归纳如下:

在联盟形成的领域里探索和挖掘的三个方面,他们总结出联盟领域里探索与挖掘主要包括如下三个方面:(见表一)

联盟竞合关系类型

Maria和Soren根据合作和竞争强弱的不同将竞合关系分为三种类型:合作主导关系、对等关系、竞争主导关系。这种观点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将合作与竞争对立起来分析的,它将合作和竞争看作是两种极端情况,两者是此消彼长的关系,而对等关系则是竞争合作和谐的结果,处于竞争和合作中间的折衷点。

二、联盟下的企业学习策略

根据对以往文献的综合总结,可以从合作强度以及学习策略的不同,将联盟下企业的组织学习策略分成四类:分别是战略型探索,主要指合作相对较为紧密,侧重于共同致力探索性的领域开发。交易型探索:企业之间开展中短期的试探性开发合作,合作关系并不稳定,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干扰而发生变化。战略型挖掘:企业与企业之间更偏重于中短期的合作学习,主要形式如生产知识的互相分享。交易型挖掘: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关系主要以竞争为主,企业与企业之间经验交流为主。

三、联盟下组织间学习策略的运用

企业不同的情景条件下,适合使用不同的学习策略,比如在研发领域,合作大于竞争的结构条件下,企业可以通过建立合资公司,进行试探性的学习开拓工作,比如诺基亚和西门子建立的合资公司便是这一类型。在生产领域,合作大于竞争的结构条件下,企业可以采用合作型开发学习,比如嵊州的领带产业集群中,企业合作建立生产合作平台,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在生产制造领域,竞争强于合作的结构条件下,一些国内企业采用交易型开发学习,与以前与企业自身关系并不密切的国外公司在生产制作企业之间开展的一些合作,在一些市场策略生产技术上进行知识的互相交换分享。在企业竞争性强的市场领域,企业通过采用交易型开发策略,向一些行业内的标杆企业学习市场策略,可以不断提高自身的市场份额。

联盟下的企业可以基于产业中的不同结构,不同的竞争合作程度以及不同的合作领域采用不同的组织学习策略,一方面互相取长补短,来不断加强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优势,另一方面也提高了整个联盟、整个产业集群的整体竞争力

摘要: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企业要想保持并建立自己的竞争优势,就必须不断学习创造知识。企业间的合作联盟能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学习平台,快速提高企业竞争力。近年来随着联盟数量不断增加,企业通过联盟获取知识对其越来越具有战略意义。但企业在联盟中的学习往往面临着诸多挑战,这常使联盟学习的失败率高居不下,因此联盟中的组织学习策略成为该领域内非常重要的焦点问题。

关键词:联盟,学习策略

参考文献

[1]、Dovev Lavie.&Lori Rosenkopf.Balancing Exploration and Exploitation in Alliance Formation[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06,49,(4):797-818.

[2]、Levitt,B.,March,J.G.Organizational learning.Annual Review Sociology,1988,14 319-340.

[3]、March,J.G.1991.Exploration and exploitation in organizational learning.Organization Science,2:71-87.

[4]、Nevis,E.C.,Di Bella,A.J.,Gould,J.M.Understanding organizations as learning systems.Sloan Management Review,1995,36(2),73-85.

合肥高校计算机联盟章程联盟 篇5

联盟设一名主席,两名副主席,各高校计算机协会负责人担任理事会成员,经过合肥高校计算机协会联盟初期工作的开展以及后期的选举产生了联盟的理事会成员。

联盟主席为 安徽警官学院计算机协会08-09会长 徐建

联盟副主席分别为 安徽文达学院计算机协会09会长 朱雷 和安徽美卡学院计算机协会09会长 张安生

秘书处秘书长 周新 负责日常文件处理,以及会议通知,各会员协会的活动协调。

联盟理事会成员为加盟23所高校计算机协会负责人,加盟院校有 安徽大学计算机协会、合肥工业大学计算机协会、安徽农业大学科学与技术协会、安徽警官职业学院计算机协会、安徽文达信息技术学院计算机协会、合肥学院计算机协会、合肥美卡学院计算机协会、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协会、安徽建筑工业学院计算机协会、安徽三联学院计算机协会、安徽新华学院计算机协会、合肥师范学院计算机协会、安徽中澳科技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协会、安徽万博科技职业学院计算机协会、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协会、安徽大学江淮学院计算机协会、合肥经济技术职业学院计算机协会、合肥财经职业学院计算机协会、安徽财贸职业学院计算机协会、合肥滨湖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协会、合肥通用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协会、安徽国际商务职业学院计算机协会。

理事会主要职责是负责联盟事务的正常运行,主要将联盟主要事务通知给各个理事单位,统一协调各个会员的行动,传达并指挥大型社团联盟公益活动,协助并确保会员单位的活动安排,为会员单位提供技术支持服务,吸纳并接收会员单位人员,定期培养会员单位人员,为各个会员单位提供技术交流平台。对于表现优秀的社团和个人,社团联盟也会定期给于物质和精神奖励,鼓励大家更好的努力奋斗。

合肥高校社团联盟最高权利机关是理事会,理事会由联盟主席、二位副主席、人才开发部部长和二位副部长以及六处处长、市场营销部部长和两位副部长以及三处处长组成,共同商议决策联盟日常事务方针政策。如果是社团发展大的策略则需要增加二十二个会员单位的会长参加讨论决策。合肥高校社团联盟重要方案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策略,重大机构改革和决策方案通过必须半数以上表决才能通过执行。

合肥高校社团联盟理事会决策流程:首先由理事会形成表决意见交给人才储备部准备,如果需要具体的技术由人才储备部安排人员负责,再交由市场营销部负责执行。合肥高校社团联盟的理事会一年选举一次,首先由联盟推荐人才和会员单位自荐组成候选人名单,再递交给包括联盟机构(人才储备部及六处和市场营销部及三处)和二十二会员单位会长在内的联盟大会选择出一名主席和两名副主席。人才储备部和市场营销部的部长则由社会工作经验丰富的专业软件开发人士和营销人士担任,不参加联盟的选举,其两部门人员更替将由上届部长指定任命递给理事会表决通过。

默认情况,联盟最高权利机关由联盟核心机构负责人和二十二个会员会长组成!

合肥高校计算机协会联盟

合肥高校计算机协会联盟章程

(最新修订版)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充分团结、整合合肥各高校计算机协会的资源和力量,加强合肥各高校计算机协会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扩大各校计算机协会的影响,凝聚合肥各高校计算机协会的力量,安徽农业大学计算机协会、安徽警官学院计算机协会、安徽文达信息技术职业学院计算机协会等共计19所高校计算机协会或相关学生社团,经各校计算机协会负责人共同商讨后决定组建合肥高校计算机协会联盟。

第二条、本联盟的名称:本联盟的正式名称为“合肥高校计算机协会联盟”。

第三条、本联盟的性质:本联盟是由在合肥的、各高等院校的计算机协会或相关学生团体自发组成的一个集学术性、联合性、和专业性于一体的非赢利性社会组织。

第四条、本联盟的宗旨:以繁荣校园计算机文化,服务合肥高校大学生为宗旨,携手发展,互帮互助,互惠互利,共同进步。第二章 成员

第五条、本联盟的成员为各加盟高校的计算机协会或相关学生团体。第六条、申请加入本联盟的成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成员必须是经所在院校批准成立的合法学生社团;

(二)在各高校内从事计算机服务或相关业务的社团、协会;

(二)拥护本联盟的章程;

(三)有加入本联盟的意愿;

(四)在所在院校拥有良好的声誉(若被所在院校、团委、或其他有资信调查能力的机构认定其存在重大过错行为的协会,则暂不予批准)。

第七条 成员加入联盟的程序是:

(一)符合联盟章程第五条的条件并同意阅读联盟章程。

(二)向合肥高校计算机协会联盟常务委员会发出申请。

(三)经合肥高校计算机协会联盟常务委员会商讨同意其加入。

(四)合肥高校计算机协会联盟常务委员会向申请协会发送同意加入联盟协议书,申请协会负责人代表本协会在联盟章程等相关文件上签字同意。第八条 权利:

(一)、全体成员平等拥有享受联盟章程规定的各项权利;

(二)、高校各协会第一负责人为合肥高校计算机协会联盟常务委员会常委,直接参与联盟的组织建设及发展决策;

(三)、各高校计算机协会或相关学生团体可以参加联盟组织的各项涉外活动。

(四)、享受联盟提供的培训、研讨等交流机会;

(五)、经联盟常委会同意,以成员名义在适当范围内举办符合联盟宗旨的活动并得到组织支持和协助;

(六)、共享联盟的资源及对外交流机会;

(七)、对联盟组织工作提出建议、批评并进行监督;

(八)、可以向联盟常委会推荐新成员。

(九)、有权对本联盟工作的批评建议权和监督权及对联盟的任何人提出合理有据的批评。(十)、各加盟协会享有自由退出联盟的权利。

第九条 义务:

1、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不得从事有损联盟声誉、侵害各加盟协会权利的活动;

2、自觉发扬自律精神,遵守并传播“合肥高校计算机协会联盟”宗旨;

3、全力维护“合肥高校计算机协会联盟”的权益和声誉;

4、各加盟协会会员自该协会加入联盟之日起,即为联盟成员,联盟承认各加盟协会的合法地位,其会员须凭相关证件(即各加盟社团自行制作的会员证)参加活动,其证件不得转借他人,一经查出,没收证件。

5、向联盟提供赞助费,以确保联盟各项活动的正常运转;

6、支持联盟的工作,积极参与联盟举办的各类活动。完成联盟交给的力所能及的任务。

7、遵守本联盟章程,服从联盟领导。积极提出有益建议,并协助本联盟开展活动,维护本联盟名誉,向所在校内外宣传本联盟。

8、以主人翁的责任感关心、爱护、支持联盟,各加盟协会之间要团结友爱,互学互助。

9、积极参加联盟组织的各种活动,提供市场资讯,促进相互间的交流,为联盟的发展贡献力量;

10、为“高校计算机协会联盟”提供力所能及的协助,实现各加盟社团互惠互利,共同繁荣。最终发展壮大联盟。

第十条 退出:

1、成员因自身原因可以随时退出联盟。

2、成员自行退出联盟须以书面形式告知理事会,然后交理事会开会讨论同意后, 由常委会主席签章,联盟行文,正式除名。

3、若背离“合肥高校计算机协会联盟”章程,行为有损联盟宗旨及声誉者,理事会有权予以除名。

第三章 组织机构和负责人产生、罢免

第十一条、理事会是本联盟的最高决策机构,领导本联盟开展日常工作。理事会成员由各加盟院校的计算机协会或相关学生团体的会长或社长(即第一负责人)组成。第十二条、常委会作为常设办事机构,在理事会的领导下处理联盟事务。常委会设主席一人,副主席两人,常委若干。常委会主席、副主席、常委由理事会表决委任。常委会主席主持常委会日常工作,每位发起成员向理事会推荐一名代表配合常委会工作。

第十三条 理事会的职权是:

(一)选举和罢免常委会主席、副主席及其他常委会领导;

(二)决定加盟成员的吸收或除名,授予或撤消成员资格证书或相关书面证明材料;

(三)领导本联盟各机构开展工作,协调成员和各机构的统一行动;

(四)制定内部管理制度;

(五)组织提出本联盟章程修改草案;

(六)根据需要不定期召开会议;

(七)决定其他重大事项;

(八)奖励表现优秀的加盟社团、个人。

第十四条、理事会须有三分之二以上理事出席方能召开,其决议须经到会理事三分之二以上表决通过方能生效。

第十五条、理事会每半年至少召开一次会议;情况特殊的,也可采用通讯形式召开。第十六条、本联盟常委会主席行使下列职权:

(一)主持办理机构日常工作,组织实施工作计划;

(二)协调各加盟计算机协会或相关学生团体开展工作;

(三)提名副主席及其他领导人员名单,交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决定;

(四)提名年终优秀加盟社团或个人名单;

(五)代表联盟,签署相关协议、决定;

(六)处理其他日常事务。

第四章 经费来源及管理

第十七条、各高校校内外捐赠或赞助, 在活动范围内开展活动或服务的收入,各加盟协会的赞助及其它合法收入.第十八条、经费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所有经费开支必须经常委会主席签字方才有效.第十九条、本联盟的会费,任何团体或个人不得侵占、私分和挪用。

第二十条、经费由常委会直接管理,定期向理事会提供财务支出报告。并于每届理事会工作总结之前向理事会提供完整的财务报告。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一条、本章程作为各加盟协会内部文件,各加盟协会干部不能随意将本章程外泄或任意发布。

第二十二条、各加盟协会干部必须认真阅读本章程,承认章程的效力。

第二十三条、鉴于联盟实际,同时考虑保持本章程的完整性,以上部分条款暂不实行; 第二十四条、本章程部分内容与各加盟协会或相关学生团体所在院校规定相抵触的,以后者规定的为准;

第二十五条、计算机协会常务委员会保留对于本章程的最终解释权; 第二十六条、本章程自2009年3月28日起施行。

联盟评优细则和奖惩制度(试行)

第一部 优秀联盟干部与联盟工作积极分子评选办法,一、目的:

通过评优来鼓励联盟成员热爱本职工作,积极投入联盟建设,最终促进联盟的健康发展。

二、候选人的基本条件:

1、必须是联盟的主要负责人或联盟成员。

2、政治积极向上,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

3、热爱联盟工作,工作中以身作则,无私奉献,对联盟的发展提出过建设性意见。

4、在联盟成员中反映良好,有一定的号召力。

三、评选的具体实施

1、评选时间:理事会换届时

2、评选概率:分别为联盟干部人数和联盟成员人数的30%

3、评选步骤:各部门首先向人才储备部人才管理处递交申请书(必须附有候选人的简历、成绩简介和有关评价);理事会召开代表大会讨论候选人的具体情况,最终确定获奖人。

四、优秀联盟干部的量化考核标准(总分100分)

1、候选人的简历(5分)

2、候选人在该部门的工作经历(10分)

3、该候选人是否曾对联盟的发展提出过重要的有建设性的意见(20分)

4、联盟其他成员对该候选人的评价以及该候选人在联盟成员中的威信如何(15分)

5、该候选人的工作情况、思想道德情况(20)

6、该候选人的业务水平(包括技术功底、工作经验和实际操作能力)(15)

7、该候选人的创新能力(15)

五、奖励方式

将颁发联盟荣誉证书……,并报优秀联盟干部和联盟工作积极分子的评选 第二部 对违反联盟有关规章制度者的惩罚办法

一、目的:发现个人和组织存在的问题,以警示其他成员,促进联盟工作的有序进行。

二、惩罚对象及惩罚措施

1、违反有关规定,对联盟的名誉造成不好影响者,在联盟内部进行通报批评,并令其作口头和书面检查;若情节较为严重,对联盟名誉造成恶劣影响者,取消联盟成员的资格,并责令作书面和口头检查,取消其一年内在联盟范围内的评优资格。

2、无故缺席(未在会议前一天向主持人请假,或理由不正当,带有欺骗性质)联盟例会三次或以上,取消其联盟成员资格,并责令其向全体联盟道歉,作书面检查。

3、无故(同上)缺席部门及处级会议达三次或以上者,取消其联盟成员资格,并责令其进行书面检查。

4、贪污联盟经费,数额较小者责令其限期赔偿,并作书面检查;数额达总数的10%者在联盟及联盟成员范围内进行通报批评;数额达10%以上者取消其联盟成员资格,责令其书面检查和口头道歉,取消其一年内的任何评优资格。

三、程序:

联盟成员中有1/4成员提出即可由联盟各部部长协助人才管理处进行考察,被考察这可以以书面形式提出申诉,但必须出示真实、有效、合理、有力的证据;考察者必须秉着客观、公正、公平、公开的态度进行考察;两者之间应相互尊重,友好相待,切不可借此进行人身攻击和报复;若人才管理处成员在考察之列,则由主席和副主席代行人才管理处的考察职权。

联盟学习能力 篇6

【关键词】校企联盟 财务管理 职业能力 模块化 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1C-0043-02

当前,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宏观就业压力依然巨大,2015年高校毕业生已达到749万,基于“学科”导向的同质化人才培养模式,导致大量高校毕业生眼高手低、实践动手能力不足,这已成为制约其就业率、就业质量提升的根本原因。与此同时,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大量一线操作性较强的蓝领用工需求得不到满足,用工荒成为很多制造型企业发展的瓶颈。在此背景下,国家提出了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的战略目标。2014年6月,广西教育厅确定钦州学院等四所高校为整体转型试点单位,确定1999年后其他新建本科高校的近40个专业为转型发展试点专业。基于此,本文试图打破以“学科”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理念,打破“关门办学”的封闭教学模式,以财务管理专业转型发展为契机,积极探索基于“校企联盟”的开放式办学模式,从人才培养目标、职业能力定位、课程体系设计、教学模式等方面“全程嵌入”行业、企业、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及现代市场经济环境对财务管理人才的素质要求,并采用“请进来”、“走出去”、“1+2+1”等校企合作模式强化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切实提高毕业生的职业能力和岗位适应性,尽量通过学校教育消除毕业生就业路上“最后一公里”的艰难,从而实现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的“无缝衔接”。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一)国外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分析。从社会需求角度看,应用技术型人才较学术型人才具有更广阔的就业市场。从国外高等教育的实践来看,欧美发达国家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占比基本达到80%左右。德国应用技术大学最大的特点是在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实习安排、师资配备和考核等多个方面突出实践性。开设大量实践性课程,并采用项目化教学方式,要求学生真正深入与所学专业密切相关的生产和经营实践,参与实际工作,积累实践经验,并完成项目作业。此外,在师资配置方面,德国应用技术大学大量聘用实践经验丰富的兼职教师,占比甚至超过专职教师。

英国应用技术大学具有以下显著特点:一是在专业设置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地方产业发展需求,广泛征求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方案的意见。二是校企深度合作培养高素质人才。采用工学交替的“三明治”学习模式,即“1+2+1”或“2+1+1”制,学生在企业和学校交替接受教育和培训。三是以行业企业兼职教师为主体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国内关于财务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现状分析。从人才培养方案顶层设计的视角,杨淑娥认为,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型向创新研究能力的培养转变;李瑞祯认为应该充分考虑专业特点和市场需要,将大工程观融入到我国财务管理专业的本科教育中;颉茂华、吴倩认为应该基于教师、学生与用人单位三维的调查问卷分析,来研究财务管理专业人才本科人才培养问题,进而针对这些问题重新构建人才培养方案。从课程内容的视角,王彤彤提出依托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目标,整合财务管理主干核心课程教学内容的思路;张陶勇提出以财务报表为出发点、以会计准则为导向,按照“秩序渐进”的原则合理设置各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内容;李莹、陶元磊、李阿指出,课程设置要与市场需求和职业发展接轨,同时应围绕“会计”、“金融”等方向设置选修课。从实践教学的视角,张治荣提出“一二三四五”实训教学模式,建立适宜本校毕业生就业方向的实训课程体系;朱会芳提出完善和构建财务管理实践教学体系,可以采用校内实验室模拟教学和校外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刘悦认为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关键是加强校内外实训环境建设,为学生提供仿真的专业岗位模拟操作平台和真实的校企合作业务处理机会。

综上所述,国外在应用技术大学的办学模式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国内高校在财务管理专业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上也做出了很多探索,这些经验和积累都为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但是,国外的经验和中国高等教育的现实环境有差异,不能生搬硬套,国内的探索大多局限于某一个领域,还不够系统。因此,课题组希望探索基于“校企联盟”的财务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系统工程建设。

二、基于“校企联盟”的财务管理职业能力模块化培养模式构建

(一)校企联盟的构建及人才培养方案的顶层设计。根据财务管理专业的特色,选择会计师事务所、上市公司、银行、证券、保险、各行业中小企业、各类型行政事业单位,积极联络,构建“校企联盟”。通过校企融合,建立长效的人才培养合作模式。引导高校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过程中从社会需求出发,以岗位调查为起点,围绕就业岗位设置专业方向。并由高校专业教师和企业职业导师共同组建“财务管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规范吸收行业建议,从顶层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修改的程序和原则。

(二)发散性职业能力定位及模块化课程体系设计。根据行业、企业和岗位特色,结合毕业生就业流向,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分析提炼财务管理专业的主要就业岗位及其应该具备的职业能力要素。如上市公司出纳、会计、成本核算、预算管理、财务主管、财务总监等系列岗位,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资产评估、纳税筹划、管理咨询等系列岗位,银行、证券、行政事业单位及中小企业等内部财务管理相关岗位。围绕上述岗位,进行深入调研,汇总提炼其核心素质要求,并以此为依据设计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或专业实践项目。

(三)开放式教学模式及二元导师的师资结构设计。开放式教学模式是指教学过程不再局限于课堂、学校,而是联合企业共同培养。总体上可借鉴英国应用技术大学的培养模式,采用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即大一、大二以学科、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学习为主,企业观摩、课程实践为辅;大三以专业核心课程学习为主,同时借助校企联盟平台,将专业课程模块化分解,与企业投融资等具体财务管理项目相结合,从而实现“理论教学—实验室教学—实践案例教学”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大四上学期以企业实践为主,在校企联盟合作单位老师的指导下,承担具体的财务管理工作任务,并酝酿以“实践问题的专业解决方案”为核心的毕业论文选题。大四下学期回到学校完成毕业论文和答辩,做好就业准备。师资队伍建设则强调二元导师结构,突出实践能力,一方面要求学校的专业老师必须拥有相关领域的实践工作经历(如到企业挂职),另一方面还要充分挖掘校企联盟合作单位的职业导师资源,将会计师事务所、企事业单位一线的财务管理专家请进学校、兼职授课。

(四)平台化实践模式及应用能力的培养流程设计。平台化实践模式主要依托校企联盟中的企业单位。基础阶段可以金蝶K3系统、用友U872系统等为实践平台,通过校内仿真模拟实验室进行模拟实训。高级阶段可结合职业规划和定位,到会计师事务所、上市公司、银行、证券、保险、各行业中小企业、各类型行政事业单位等进行专项实训,并设计好各个职业方向的具体培养流程(见图1)。

综上所述,基于“校企联盟”的财务管理职业能力模块化培养模式构建的重点,是围绕校企联盟建立、专业建设委员会运作、发散性职业能力定位、模块化课程体系设计、开放式教学模式、二元导师的师资结构设计等角度展开深入研究。第一阶段首先是要建立校企联盟,并依托校企联盟构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围绕各岗位职业能力,收集资料,设计问卷调查,进行专家访谈。第二阶段要根据调研结果,提炼财务管理专业职业能力定位,并以此为基础设计模块化课程体系。第三阶段是积极推动二元导师的师资队伍建设,以开放式教学模式,依托校内仿真实验室和联盟单位的实践平台,积极推动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方案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秦琳.以应用性人才培养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国家竞争力提升——德国应用技术大学的经验[J].大学(学术版),2013(9)

[2]王彤彤.应用型本科高校财务管理课程改革的探索[J].财会教育,2014(10)

[3]李莹,陶元磊,李阿.财务管理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财会教育,2014(10)

联盟学习能力 篇7

联盟组合 (alliance portfolio) 作为焦点企业的自我中心网络, 蕴含着更大的联盟规模、更多的联盟结构以及更复杂的联盟关系[1], 近年来已成为企业实现长期战略目标, 以及形成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途径。大量实证研究发现, 企业从联盟组合中产生的绩效各不相同, 一些企业能够比其他企业更好地规划和利用联盟组合, 从而创造更高的价值。之所以出现联盟组合绩效的极大差异, 主要是由于企业具有不同程度的联盟组合管理能力。联盟组合管理能力越高, 企业越能够利用联盟组合蕴含的网络资源创造租金收益。

联盟组合管理能力 (alliance portfolio management capability) 是指企业通过设计、构建、协调和配置联盟组合形成竞争优势的能力, 简而言之, 是企业同期管理多个联盟并使之满足战略目标的能力。联盟组合管理能力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 (见图1) :第一, 联盟组合管理能力以二元联盟的有效管理为基础, 融合了联盟能力 (alliance capability) 的概念;第二, 联盟组合管理能力意在同时管理着重外部关系, 涵盖了关系能力 (relational capability) 的维度;第三, 联盟组合管理能力以联盟组合为应用对象, 即企业的自我中心网络, 所以它具有了网络能力 (networking capability) 的特征。

联盟组合管理能力、关系能力、联盟能力与网络能力这几个概念的定义和侧重点各不相同, 联盟组合管理能力聚焦于企业联盟组合层面;联盟能力泛指企业识别合作伙伴、组建联盟、持续管理以及解散或重建联盟的能力;关系能力的落脚点是关系本身, 解释企业与外部组织形成不同类型关系的核心能力;而网络能力则专指集聚、整合和配置网络资源的能力。但在实际的研究中, 这几个概念经常混用, 尤其更为常见的是, 将联盟组合管理能力与联盟能力的概念相混淆。追根溯源, 早期对联盟能力的研究主要针对企业之间的二元关系, 关注点在于企业之间建立的联盟关系以及治理问题。

近年来, 联盟网络以及联盟组合的研究逐渐兴起, 部分研究人员将联盟能力进行了延伸, 已与网络能力的概念等同。而另一部分研究人员将联盟能力划分成两个层面: (1) 联盟管理能力 (alliance management capability) , 即特指某个企业在管理单个联盟的能力; (2) 联盟组合管理能力 (alliance portfolio management capability) , 即某个企业在管理整个联盟时的能力。如果按照这样的方式进行划分, 联盟组合管理能力应从属于联盟能力。

本文认为, 可以将联盟组合管理能力看成是联盟能力的高级层次, 但是必须重视: (1) 联盟组合管理能力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 融合了关系能力以及部分网络能力, 如对组合内的关系进行治理, 以及对组合内的网络资源进行配置等; (2) 必须对联盟组合管理能力进行独立研究。

联盟组合管理能力相对于简单地以单个联盟作为研究对象的能力, 具有更复杂的动态性。可以说, 单个联盟的管理能力是整个联盟组合能力的基础, 但联盟组合的能力并不仅仅是单个联盟能力的简单累加。首先, 单个的联盟能力主要是指控制与治理已有联盟的能力, 具有明显的利用 (exploitative) 的特征。而联盟组合管理能力同时强调资源的利用和探索 (explorative) , 具有二元性 (ambidexterity) 的特征, 如动态探索外部环境, 抢占具有价值的合作机会, 引入新合作伙伴, 扩大及巩固现有的资源基础等。其次, 单个联盟的成功并不代表联盟组合的成功, 联盟组合的成功关系到整个联盟组合的管理、设计、战略, 以及资源的配置。例如, 在租金的创造过程中, 企业必须跟各个合作伙伴之间权衡好各自的利弊, 在组合层面上设置好知识转移、冲突协调、联合问题等的解决机制, 并通过协同效应, 使联盟组合产生的效益超过单个联盟的价值总和。最后, 在管理的思路上, 联盟组合管理能力要求企业的高层人员从联盟组合的整体出发, 参与到各个流程的方方面面中, 而单个联盟的管理能力则侧重于对管理的内容, 高层人员并不需要全程的参与其中。

二、联盟组合管理能力的研究分类

目前, 对联盟组合管理能力的研究大致分为两类: (1) 研究企业如何形成联盟组合管理能力; (2) 探索企业联盟组合管理能力的构成要素。这两大类都研究了联盟组合管理能力在对企业绩效和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

针对企业是怎么形成联盟组合管理能力这一问题, 普遍的观点认为, 企业通过对企业间关系的经验累积, 构建联盟学习流程 (alliance learning process) 来获取、编码、分享以及内化联盟知识, 从而形成联盟组合管理能力。例如, Rothaermel与Deeds[2]分析了1993-1997年325家生物制药企业建立的2226个研发联盟的数据, 证明企业的联盟经验与联盟组合管理能力正相关, 同时对比下游联盟, 联盟组合管理能力对高科技企业的上游联盟更重要。

除了经验累积之外, 企业还可以通过设置结构性机制及企业流程的方式, 形成联盟组合管理能力。Kale和Singh[3]发现, 专职的联盟部门 (dedicated alliance function) 将对企业形成联盟组合管理能力更加有利, 其功能不仅仅更加有效的协调着企业内部的相关联盟活动, 还能有助于企业联盟知识库的储存。Heimeriks等[4]根据192家企业的3400个战略联盟, 以及7位产业专家的调查, 明确了有效管理联盟组合的四大类方法:设置职能和职位 (如设立联盟管理部门及管理经理) 、对联盟管理的工具进行开发 (如设立内网及对实践编码) 、培训 (如企业内、外培训) 、对第三方资源的利用 (如调解和咨询) 。综合来看, 这些研究分析了联盟组合管理能力的形成原理和关键因素, 但是并没有直接给出联盟组合管理能力的测量维度。

第二类研究主要探索企业联盟组合管理的相关构成要素。已有研究指出, 联盟组合管理能力集成了单个联盟管理能力的核心要素, 但在管理范围上, 联盟组合管理能力与单个联盟管理能力存在两个显著差异:一是联盟组合管理能力强调对所有联盟的整体调控;二是联盟组合更加强调机制的设立, 即建立起统一、规范的联盟管理机制, 有利于更方便的应用到各个联盟的管理中。

在测量维度方面, 学者们提出了各自不同的见解。Hoffmann[5]基于43家企业的半开放式访谈与25家企业的问卷调研, 指出联盟组合管理能力涵盖三个维度, 即设置联盟组合战略、建立联盟管理体系和协调和监督联盟组合。Schreiner等[6]把联盟的组合管理能力划分为以下几个维度: (1) 形成与现有的联盟无竞争关系的新联盟; (2) 对现有的联盟合作方进行仔细筛选, 确保它与现有的其他联盟能够和谐共处; (3) 设立合适的治理机制, 监管组合内的各种联盟; (4) 对联盟组合内的单个联盟活动及知识流动进行协调。Sarkar等[7]通过对184家企业的问卷调查, 把联盟组合管理能力细分为合作主动性、关系治理和组合协调三个维度。

总而言之, 学者采取了问卷调查、案例分析以及面板数据等多种方法, 提出并验证了联盟组合管理能力核心维度对组织绩效的作用机制和作用绩效, 从不同层面证实了联盟组合管理能力是一种异质性的且难以被模仿的特殊能力, 这种能力有助于企业构建并优化联盟组合, 快速提升企业的组织绩效, 并且最大限度地形成和保障竞争优势。

三、联盟组合管理能力研究的局限

由于目前对联盟组合的管理能力的研究仍然处于起步阶段, 相关研究还存在着较大争议, 并且对于绩效提升的作用机制、权变因素及演化路径仍缺乏系统性的分析和验证。总体而言, 联盟组合管理主要存在着以下三个理论缺口。

(一) 维度划分方面还需进一步推敲

现有对联盟组合管理能力的实证研究, 尽管在细节上有所差异, 但普遍将联盟治理、关系构建及沟通协调作为维度之一。然而, 这些研究都忽略了联盟组合管理能力中另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设计能力。联盟组合作为企业的自我中心网络, 是一种不可模仿也不可替代的资源。由于自我中心网络的整体结构演变遵循着“随机-规划-调整”的过程, 所以联盟组合的战略规划也成为一个关键的管理内容。事实上, 企业完全有能力去构建及规划整个联盟组合的架构和范围, 包括根据外部环境特征和内部需求来设计联盟组合整体结构, 细化联盟组合的冗余度、密度及多样化程度, 从而实现联盟组合配置最优化。例如, 企业通过少量核心的强联结和大量的外围弱联结构建“双重网络 (dual network) ”、调控联盟组合的结构洞数量提升企业的绩效[8], 以及通过嵌入多方竞争降低合作企业的议价能力。因此, 设计能力是联盟组合管理能力重要且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

(二) 联盟组合管理能力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比较单一和片面

已有研究证明了联盟组合管理能力对企业绩效具有直接、正向的作用, 但是理解联盟组合管理能力的作用机制需要一个更全面、更细致的框架, 应该进一步考察联盟组合管理能力影响企业绩效的过程和途径。更关键的是, 现在对联盟组合的研究大多从共同价值入手, 探讨联盟各方在创造共同价值过程中对联盟绩效的影响, 对私有价值占有的影响和动机的研究较少触及, 且鲜有文献将这二者整合到一个研究框架之中。

本文认为, 联盟组合的成功应该是“两条腿走路”, 即焦点企业从联盟组合获取的个体价值来源于两条途径:一是“蛋糕”越做越大;二是该企业在“蛋糕”中所占的份额越来越高。因此, 企业必须同时兼顾联盟组合中的共同价值创造和私有价值占有, 这类研究目前还比较稀少。

(三) 缺乏对联盟组合管理能力在动态影响因素方面的研究

情境因素是能力与绩效之间关系的重要变量。同样的, 探索联盟组合管理能力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必然离不开权变因素的影响研究, 这正是现有研究所缺乏的。并且, 目前的研究还忽视了联盟组合管理能力形成的历程。一部分文章将联盟组合管理能力看作是已知的、给定的, 忽视了能力是从无到有、从劣到优慢慢发展而来的, 或者反之, 所以对于“如何形成高效的联盟组合管理能力”这个关键性问题并没有确切的答案。

四、未来研究展望

综上所述, 联盟组合管理能力是一个新兴的、多视角的研究领域, 它将分析单元从单一的二元关系, 拓展为以焦点企业为核心的联盟网络, 同时还强调将联盟组合的管理纳入到高层战略的范畴, 对联盟组合管理能力进行培养和发展, 使得伙伴选择机制、学习机制以及资源配置机制更加有效的嵌入到联盟组合的管理当中。

在未来的研究中, 研究人员可以从目前相关理论缺口入手, 结合我国企业联盟的组合特色, 对联盟组合能力进行更加细致和深入的探讨。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 我国目前对联盟组合管理能力的研究尚处于理论综述阶段, 缺乏实证研究以进行校验和修正, 亟须建立全面的、系统的、可验证的理论框架对实践进行指导。

参考文献

[1]张翼, 陈耀, 夏茂森.不完全信息下联盟组合形成动态博弈分析[J].技术经济, 2012 (7) .

[2]Rothaermel F T, Deeds D L.Alliance Type, Alliance Experience and Alliance ManagementCapability in High-technology Ventures[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2006, 21:429-460.

[3]Kale P, Singh.H.Building Firm Capabilities Through Learning:the Role of the Alliance Learning Process in Alliance Capability and Firm-level Alliance Success[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007 (28) :981-1000.

[4]Heimeriks K H, Duysters G.Alliance Capability as a Mediator between Experience and Alliance Performance: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into the Alliance Capability Development Process[J].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 2007, 44 (1) :25-49.

[5]Hoffmann W H.How to Manage a Portfolio of Alliances[J].Long Range Planning, 2005 (38) :121-143.

[6]Schreiner M, Kale P, Corsten D.What Really is Alliance Management Capability and How Does It Impact Alliance Outcomes and Success?[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009, 30 (13) :1395-1419.

[7]Sarker M, Aulakh P, Madhok A.Process Capabilities And Value Generation In Alliance Portfolios[J].Organization Science, 2009, 20 (3) :583-600.

企业战略联盟中的组织间学习 篇8

要提高企业战略联盟内组织间学习的有效性, 需要克服以下影响因素: (1) 企业自身因素。在战略联盟中, 企业与联盟伙伴的学习效果如何, 企业本身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从企业自身来看, 影响联盟组织间学习效果的主要因素有:企业的学习动机、学习能力、知识存量。组织层面的学习动机是指一个组织在向其联盟伙伴或者在联盟环境的学习中, 它的学习自主性以及学习的愿望。企业的学习能力是指企业能够认识到联盟伙伴知识的价值性, 将其吸收并应用于自身的战略、运营与管理中的能力。企业的学习能力越强, 学习效果越好。此外, 企业若想从联盟伙伴那里学习知识, 自己首先应在这一领域中具备一定的知识, 这样获得伙伴知识后才能将其有机整合、有效利用。 (2) 联盟伙伴因素。一是联盟伙伴传递知识的意愿。联盟伙伴传递知识的意愿越强, 企业在联盟中的学习效果越好。二是传递知识的能力。即联盟伙伴在知识传递中将自身拥有的知识进行重新编码和构造的能力。 (3) 文化差异。联盟企业间的文化差异可以从四个层面分析, 即国家文化、企业文化、职业文化与群体文化差异。每一企业都有其企业文化, 不同企业所具有的文化往往也各不相同, 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方式也各不相同, 这也会对联盟内企业间的知识获取与共享产生不利影响。克服这些因素的影响, 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联盟中应建立适当的调控机制

组织间学习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较高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首先表现为学习结果的不确定其次, 表现为知识传递过程的不确定, 标准化的知识能够通过较为固定规则或者沟通方式进行传递而非标准化知识的传递和学习难以用程序化的方式进行。正是由于合作结果和学习过程的不确定性以及契约的不完备性使得市场控制难以在整个合作过程中充分实施, 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要以社会控制作为市场控制的补充。通过社会控制方式能够在不确定性的情况下保证双方的合作目标在沟通的基础上协调一致, 保证知识传递和合作学习的过程顺利进行。在以契约控制为主的联盟中, 双方严格按照契约进行资源的投入、知识的传递以及按照事先约定的激励与监督机制对双方的行为进行约束。在这种条件下, 学习表现出以下特点:首先, 合作目标与合作的方式较为固定, 在合作的过程中较少出现调整;其次, 双方在合作中的交流和互动较少;第三, 由于希望通过联盟获得新知识或新技术的企业往往不能完全了解有关知识或技术的实际参数或所需要的范围, 因此, 难以在初始契约中明确界定有关事项。而且有关的知识或技术越新, 初始契约的不完备性就越高。另外在强调契约控制的联盟中, 合作双方对联盟风险的防范意识都比较高, 因此在合作过程中双方都注重对自身关键资源和核心技术的保护。有学者根据合作中涉及新知识含量的高低将合作学习分为 (由低到高) :利用对方的专利的授权以及技术人员、对现有工艺和产品的改进、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以及市场运作能力的学习、新知识新科技的合作开发。一般讲, 市场化的控制方式不适合高水平的知识开发和学习, 但是比较适合于目标确定、低水平学习合作。在合作过程中, 双方企业应分清哪些是自己独有的核心知识, 并制定正式或非正式的规定来限制那些可能导致核心知识泄漏和丢失的行为。例如, 双方企业可在合作之初列出详细的清单, 明确哪些技术或诀窍是可以贡献给联盟的、哪些技术是属于单个企业的、在出现问题时应该采用什么机制来进行解决。有了这些安排, 联盟双方就可以密切合作, 并减少对于会将涉及企业战略利益的知识泄漏出去的担心。

要通过有效的机制, 努力促进知识供求双方的共同学习, 以实现“教学相长”的双赢目标, 使知识供给者的知识传授能力和知识需求者的知识吸收能力都得到较大的提高。

二、做好联盟对象的评估选择

对于联盟伙伴的选择, 一般奉行Lewis提出的3C标准, 即文化相容、能力互补和合作承诺。然而, 在以获取知识和技能为主要目的的战略联盟中, 结盟伙伴的选择除了要考虑这些一般性条件外, 还要充分注意到该联盟中以学习为目的的特征。既然结盟的目标在于获取知识, 那么合作伙伴知识的价值就成为企业选择结盟对象时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决定因素。合作伙伴知识价值的评估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合作伙伴的知识和技能将在多大程度上有益于和弥补本方的知识基础。二是本方现有的知识和技能积累是否能够支持对伙伴知识的获得、转移和利用。这两方面的内容分别体现了能力互补和吸收能力对结盟伙伴选择的要求。企业间建立战略联盟, 能力互补一直被视为重要的标准之一, 依据这一标准, 结盟伙伴间的知识和能力应存在差异, 这种差异性也被认为是战略互补及联盟存在的基础差异越大, 互补价值越高。但依据吸收能力的要求, 要取得预期的学习效果, 企业与战略伙伴间在知识基础上又必须存在相似之处, 相似之处越多, 学习效果越好。

三、发挥核心企业的作用

联盟中的核心企业在组织间知识传播中, 扮演着重要角色。为了使核心企业的知识及各成员企业的组织常规易于被其它成员企业所理解和掌握, 有必要将其转化为显性知识。不同企业的人员往往具有不同的文化和组织背景, 因而在价值观念、思维模式、行为方式及知识结构等方面常存在较大的差异。为此, 核心企业必须为其提供一个学习平台, 如一起学习工作的场所, 以使他们能够在同地工作。丰田公司的成功, 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在以丰田供应链为基础的战略联盟中, 建立了一种卓有成效的知识共享机制与组织间学习模式。丰田供应链中的组织间知识共享是通过其成员企业间的双重学习过程来实现的。第一种学习是指丰田供应商联盟中的“问题解决学习”小组和“自愿学习”小组所开展的学习活动, 这两种学习小组特别适合于供应商之间的信息和知识共享。第二种学习是指通过召开公司首脑会议、向供应商的雇员提供大量培训课程和实习机会, 以及为不同企业之间的人员交往和流动, 特别是面对面的接触, 创造便利条件等方式, 来实现最佳实践和小组学习在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上的快速传播。

此外, 核心企业还应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协调。所谓协调是指要协调来自不同成员企业的人员, 以尽量减少他们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使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深度交流和有效合作;二是引导。所谓引导是指要通过晓之以理的方式, 迫使每个人通过合作来清楚说明自己组织的特有知识。

四、化解成员间的文化冲突

联盟企业要在信任的基础上, 通过组织间的交流与合作增进对对方组织文化的了解, 以减小彼此之间的文化距离, 促进组织间学习。“丰田主义”在整个供应链企业中得到成功, 是通过推行准时制生产方式这种成员企业的共同“精神图式”, 化解了成员企业间的文化冲突。所谓“精神图式”, 通俗地讲就是组织的价值观, 实际上就是组织的知识观和学习观它对组织间的知识共享和相互学习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而在协调成员企业间的精神图式或学习方式方面, 丰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有效而且极具普遍意义和学习价值的模式。

此外, 来自不同企业的管理人员之间建立良好的私人关系和相互信任能够使他们在工作中协调一致, 减少文化差异造成的摩擦和冲突。

联盟学习能力 篇9

1、学习型联盟及其特点

实际上,战略联盟是介于一般市场交易关系和企业一体化之间的中间组织。Terce(1992)把战略联盟定义为:两个或更多的合作伙伴,共同承诺为了实现一个共同的目标,汇集它们的资源和协调它们的行动。构成战略联盟的三个基本要件:首先,联盟会涉及两个或更多个独立的企业;其次,联盟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双方企业的特定战略目标,并共享联盟所带来的利益;第三,联盟可以多种不同的组织形态存在。

学习型联盟又称知识联盟。知识联盟的出现是伴随着知识经济而产生的。企业间之所以建立联盟相互学习是由于知识存在特殊性,使得市场较多地存在失灵现象。原因之一,知识的开发生产需要消耗资源,而知识的使用往往不具备排他性。这使得企业趋向于使知识潜藏于组织内部,不愿向外传播;原因之二,知识产品的交换成本极高。因信息不对称、机会主义行为和不确定性的存在,使知识难以用市场价格机制进行交易。这种情况下,通过知识联盟,使知识的交流在一种半内部化状态下完成,可以克服知识产品市场失灵问题,解决企业无法高效的获得自身所稀缺的知识资源的状况。这类为了转移和学习知识的联盟称之为学习型联盟。学习型联盟的真正目的是在进行战略联盟的过程中,通过组织学习而获得合作方的核心能力或优势能力,弥补自身的能力差距,成为市场中的领导者。

学习型联盟与产品联盟相比较,具有几个显著特征:第一、以学习和创造知识为中心而并非以产品价值创造为中心。联盟使企业在广泛的领域交换知识,既相互获取自身稀缺的知识,也创造出新的知识。学习型联盟有助于战略上创造新的核心能力,而在产品联盟中则局限于产品价值的创造,是一种防御性的联盟战略。第二、联盟伙伴之间的关系密切。企业之间要学习、创造和加强专业能力,则企业员工间必须一起紧密的工作。只有消除彼此隔膜,才能掌握隐藏在企业内部的知识。第三、知识联盟是竞争性合作的,而产品联盟是风险互补的。

2、组织学习方式与学习型联盟类型

组织学习理论认为,联盟为伙伴企业提供了独特的学习机会,不同的伙伴具有不同的学习目标、学习意图和学习能力,从而影响到其学习的绩效,进而影响到其在联盟中的地位。其实,不同的学习方式对应于不同企业经营领域,不同学习联盟类型也与不同的学习方式相关。结合伯厄勒对组织学习方式的研究,我们把组织学习的方式与学习型战略联盟的类型进行匹配,不同的学习方式对应不同的类型。(见表1-1)。

联合生产型。两家或更多家公司为最终产品制造作出贡献。如果每个参与公司在加工中掌握一定产品的零部件,或掌握成本最小化或具有差别性(例如质量领先者)的工艺,它们会在生产优质的最终产品中进行互补。例如:通用汽车公司与富士重工共同制造汽车。通用汽车公司将从富士的四轮驱动和连续可变传送技术优势中受益,而富士将从通用汽车替代型电厂和其他环境保护方面受益。生产分工是一种减少制造成本、保持竞争力的途径。学习型战略联盟,并非一种简单的产品联盟,而是联盟中边干边学,相互学习内部生产管理活动,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联合营销型。两家来自不同国家的企业,或在多个国家经营的两家跨国企业达成一项市场营销协议,这样,双方彼此帮助,一家公司帮助营销另一家公司的产品和服务。这种情况下,合作伙伴享有进入一国市场而不用直接投资的优越性,因为低销售量可能不值得采取直接的市场进入策略。这种联盟采用一种科学学习的方式,从初始的产品设计、调研吸收新科技知识,到产品的实用阶段,通过亲身尝试产品的使用进行设计与使用的改革,科学学习的方式起到了重要作用。

联合研发型。研究和开发新产品或新技术。企业通过分担巨额资本的成本花费,将资源汇聚在一起,或者结合人力与技术的资源能力进行创新。在当前复杂的技术生产系统与交叉的产业中,没有几个公司能拥有全部创造新产品和服务的技术竞争力,这就要求公司间开展协作。这种形式采用搜索/模仿学习的方式,在最能启发与加强企业现有能力的区域搜索,形成核心能力。吸收外部知识,模仿竞争对手、合作伙伴的知识。

当然,无论哪种联盟都需要多种学习方式的综合运用,但不同经营环节有不同侧重点。一个组织的吸收能力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它是一个组织认识到新的外在的知识的价值、消化并将其运用到商业终点的能力。具有更强学习能力的公司处于更好地向其合作者学习的位置。

3、学习型战略联盟的知识的创新与外溢

按照Nonaka&Takeuchi(1995)的划分,知识在主体间分四个层次:即个体、团体、组织与组织间。罗纳卡将组织知识分为显性知识(数据、说明书、手册等易于存储、传播的知识)与隐性知识(认知与经验等难于表达与传播的知识)。根据知识创新活动的特点,罗纳卡进一步提出了著名的“知识螺旋”(SECI)模型,SECI分别指知识转换的四种模式。A.社会化(模糊知识到模糊知识):与专家一起工作通过“传帮带”来解决知识的传递问题。传统的工厂学徒制是最典型的代表。这个过程难以管理,关键是营造信任、协作的氛围。B.外在化(模糊知识到明晰知识):具有丰富隐性知识的组织成员通过各种手段,如编写操作技巧手册等实现隐性知识的明晰化。C.组合化(明晰知识到明晰知识):将孤立的明晰知识组合成明晰知识系统,在筛选、分类、组合的过程中也将创造一部分新的知识。D.内在化(明晰知识到模糊知识):个人吸收明晰知识,并使其转化为个人模糊知识的过程,与边学边干紧密联系。内化过程使得组织的模糊知识进一步扩散。SECI过程形成的知识资产分别是:A.经验性知识资产,包括个人技能、作业经验,附加关怀、爱心、热情等情感资产;B.概念性知识资产,产品概念、技能表述、设计,附加组织的作业流程成熟度;C.系统性知识资产,系统的文件、说明书、数据库、专利、许可证;D.常规性知识资产,融化在组织实践中的组织常规与运作技能,附加组织文化。学习型战略联盟可以通过联盟双方的相互学习,在知识主体间的四个层次上和以四种模式进行知识创新,进而分享伙伴已有的知识和合作产生的新知识。

企业的成长与发展离不开自身素质的提高与新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大量研究表明,企业在学习联盟伙伴知识的同时,也面临着被伙伴所学习的风险。而企业中的许多知识,特别是涉及企业核心能力的知识,往往是不希望被其他企业学习的。因此,联盟企业往往希望能够在联盟关系中比自己的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从而尽量避免或减少自身的损失,这就是战略联盟中的“学习竞赛”现象。“学习竞赛”往往使联盟组织的运作过程陷入困境,是导致联盟失败的重要原因。一些学者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拥有强烈学习动机并且创造出有效学习环境的企业往往成为“学习竞赛”的赢家。有学者提出,可以通过建立关系资本来解决“学习竞赛”的难题。关系资本即指联盟伙伴之间通过密切合作而产生的相互信赖、尊重和友谊等关系。他们认为,关系资本可以帮助公司在联盟中成功地平衡吸取新技能与保护核心资产之间的关系。一方面,关系资本通过联盟伙伴之间一对一地接触进行学习;另一方面,关系资本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某一方通过恶意投机行为来单方面吸收或窃取合作伙伴的核心技术或诀窍的可能性。乔治.西美尔指出:“没有普遍的信任(人们相互之间的)社会将会是一盘散沙”。相互信任是一个双向的概念。相互信任能较事先预测、依靠权威或进行谈判等手段可更快、更经济地减少联盟内部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并能因此改善联盟的绩效。当然选择合理的治理结构加以防范意识是必须的,如通过建立完善的治理结构的合资企业,在同一企业通过“面对面”的交流而为我方企业提供更多技术学习机会,或在合作协议中对外方企业的技术转让明确加以界定。

摘要:战略联盟是一种全新的现代组织形式。由于知识的特殊性,使知识交易存在市场失灵现象,企业为了转移和学习知识建立学习型联盟。不同学习联盟类型与不同的学习方式相关,我们区分了三种学习方式,探讨了与之相适应三种学习型战略联盟类型。并进一步指出学习型战略联盟的知识创新和学习竞赛导致的知识的外溢问题。

关键词:学习,战略联盟,知识创新,知识外溢

参考文献

[1]D.J.Terece,Foreign,investment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in Silicon Valley,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1992,34(2):88-107.

联盟学习能力 篇10

1 大学—企业知识联盟的内涵

大学—企业知识联盟 (Knowledge Alliance) 是指企业在开展自主创新的过程中, 为共享知识资源、促进知识流动和创造新知识, 与大学之间通过各种契约形式而结成的优势互补、风险共担的网络组织。它与传统的产学研合作具有根本的区别, 传统的产学研合作往往是大学与企业间基于特定项目的、短期的结合, 而大学—企业知识联盟则是基于知识获取与知识创造的、长期的战略合作。具体而言, 这一联盟具有一下特征:

第一, 正式性。

大学—企业知识联盟的正式性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 这一联盟是紧密而非松散的。知识联盟中组织之间的关系必须同舟共济, 成员必须在一起进行紧密合作, 相互吸收潜藏性的知识。如果两个组织简单地进行知识转移, 那么这种合作仅仅是技术转让或合作开发, 而谈不上知识联盟。其次, 这一联盟是稳定的而非临时的。大学—企业知识联盟不是面向项目而产生的, 乃是基于双方的战略需求而主动结合。

第二, 互补性。

知识联盟以组织间双向或多向的知识流动为特征, 强调“相互学习”, 因此, 联盟各方必须具有知识能力互补的可能, 具有生产这种互补知识对等的能力, 从而达到相互学习创新, 增强组织能力的战略性目的。众所周知, 大学作为创造知识、传播知识最重要的阵地, 它在高深知识的占有上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而这恰恰是企业, 尤其是中小企业所缺乏的。但是企业在挖掘、识别社会需求上则具有天然的敏锐性。两者如能结合, 那么自主创新才有成功的可能。

第三, 互利性。

能将两个组织紧密结合形成知识联盟, 显然在双方之间存在足够的利益共同点。对于企业来说, 它从这一合作方式中所获得的是企业发展所需的智力支持,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 它们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负担一支庞大的研发队伍。而在这一知识联盟中, 企业事实上以最低成本拥有了一支可以承担重任的研发队伍。对于大学来讲, 通过组建这样的知识联盟, 大学可以更有效地开展社会服务, 在社会服务中发挥大学自身的价值、提升大学的能力, 并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

2 知识联盟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作用

2.1 有助于企业迅速获取新知识与新技能, 缩短创新周期

在通常情况下, 企业要在相关领域开展自主创新活动, 必须掌握该领域的核心关键知识, 尤其是以高技术含量为主的创新项目上, 企业必须首先掌握该领域前沿知识。但是, 这一学习过程会耗费大量的时间以及精力。对于企业来说, 市场竞争异常激烈, 机会转瞬即逝, 企业无法承受这一时间成本。而当企业与大学建立长期正式合作之后, 大学为企业提供了最坚实的智力支持, 大学成了企业的知识库。企业在把握市场的潜在需求后, 在研发过程中所涉及的高深知识以及尖端技术, 都可以求助于大学, 而不必依靠自身学习积累, 这将大大加快企业创新的速度, 缩短企业创新的周期, 从而赢得竞争优势。

2.2 有助于分散企业创新风险

自主创新活动与一般生产活动面临风险的最大区别在于, 技术风险是前者面临风险的最主要形式, 而后者所面临的风险则主要是市场风险和政策风险。由于技术变化日益迅速, 使得自主创新活动所冒的风险在总体上要远大于一般生产活动。企业自主创新活动所面临的技术风险大小, 其主要决定因素有两个:一是创新活动在科学技术领域中的定位即创新定位的准确性;二是相同或类似创新项目在企业间的竞争激烈程度。通过与大学的紧密合作, 大学—企业知识联盟建立在各自比较优势的基础上, 使得无论是技术创新的市场定位还是技术定位, 都能在最大程度上减小盲目性, 提高成功率。双方通过合作分配合适的研发任务, 使联盟所承担的风险相对减小。

2.3 有助于企业开展重大创新项目

重大创新项目往往带来根本性创新, 它是指技术产生重大突破, 并在商业化方面取得成功, 获得相应效益的创新活动。它常常伴随着一系列渐进性的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 并在一段时间内引起产业结构的变化。对于企业来说, 这样的重大创新项目有利于企业掌握和控制某项产品和工艺的核心技术, 获得完全独占性垄断地位, 积累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可以说, 能否承担重大创新项目是判断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但是, 对于企业来说, 开展重大创新项目需要具备多种条件, 当条件不完全具备时, 大学—企业知识联盟能在技术层面上帮助企业更早地开展重大创新项目。

3 基于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大学—企业知识联盟构建策略

3.1 适应大学自身的组织结构特点, 以学科—企业的合作方式构建知识联盟

学科组织是以知识的发现、传播和应用为使命, 以学者为主体, 以知识信息和各类学术资源为支撑, 依据知识的具体分类开展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及社会服务的大学基层学术组织。学科是大学组织的核心细胞, 是大学的基层组织。美国高等教育学家伯顿·克拉克把学科形象的比喻为大学的车间, “当我们把目光投向高等教育的‘生产车间’时, 我们所看到的是一群群研究一门门知识的专业学者。这种一门门的知识称作‘学科’, 而组织正是围绕这些学科确立起来的。”①学科作为大学组织结构的基本单元这一特点, 使得学科成为构建大学—企业知识联盟最有效的单位, ——以大学整体为单位偏大, 以学者个人为单位又偏小, 学科在规模上恰好适中, 这意味着以学科为单位构建大学—企业知识联盟的交易成本较低。而学科组织又是建立在知识分类的基础上, 这使得学科与企业在知识储备与知识需求上具有最大的交集。因此, 以学科—企业的合作方式构建大学—企业知识联盟, 在经济上最有效, 也符合知识生产的逻辑。

3.2 学校层面要积极主动融入区域创新体系, 为搭建知识联盟创造必要条件

在我国, 创新网络关系主要存在于企业之间, 而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之间的互动关系则相对较弱。这是因为大学的创新供给与企业的创新需求存在错位, 没有形成统一的符合市场要求, 能将整个区域内的创新资源有效整合在一起并向区域内所有创新主体开放的协调机制。所以, 在区域创新网络的构建中, 大学应与企业积极合作, 形成波特所指的“学习型经济”, 即集群的动态外部规模经济。大学—企业知识联盟要在大学中获得适宜的成长环境, 需要学校层面的支持与配合, 学校可在政策导向、信息平台搭建、资源配置等方面提供必要支撑, 并与区域创新体系中的另一重要主体政府合作, 在学科—企业的合作中扮演中介角色。

3.3 文化融合是知识联盟持续运转的必要条件

大学与企业毕竟是两类性质差别很大的组织, 企业追求盈利, 强调效率, 大学传承学术, 崇尚自由。这两种迥然不同的文化如果不能和谐共处, 就会造成大学—企业知识联盟的瓦解。文化融合是消除联盟中知识转移风险的前提, 为了避免知识联盟中可能出现的由文化差异导致的矛盾与纠纷, 必须努力促成文化融合, 即各种文化相互沟通、相互协同。要让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联盟组织之间、人员之间, 相互尊重对方的文化, 求同存异。应形成一个与联盟相适应的联盟文化, 即知识共享、组织学习的文化。②在这种文化氛围下, 知识转移和知识共享会逐渐内化到联盟成员的行动中, 最终促进知识转移的实现。为了加速这种渗透, 组织各层次人员的交流是十分重要的。

3.4 建立有效的学习机制是知识联盟发挥作用的关键

知识转移的过程也就是组织间学习的过程, 但知识的学习、吸收、应用和创新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大学—企业知识联盟的运转, 最终要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为目的。这就要求, 必须在知识联盟运转过程中实现知识的转移, 这就需要建立和完善学习机制。一方面通过共同学习环境的营造, 为最大程度地取得联盟方的知识创造条件;另一方面, 通过提高个人和组织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 为知识存量的激活创造条件。学习机制的建立应从组织与个人两方面来考虑。个人学习是组织能力积累和激活的微观基础, 组织学习则是组织整体能力积累和激活的重要体现。按照彼得·圣吉的观点, 一个有效的学习机制中的关键因素包括:相互学习的氛围, 系统思想, 知识的获取、转移和创造, 共享心智模式的表现和检验, 学习关系和合作学习的结构。学习机制的建立, 有助于增强知识接受方的学习动机, 提升其知识吸收能力。对于企业来说, 在这一学习的过程中, 实现了将外部知识内化并有效转化为自身的自主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冯勤, 池仁勇, 等.工业技术创新管理[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 2005.

[2]克拉克.高等教育系统[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4.

联盟学习能力 篇11

每个人的人生都像一个金字塔,只有往上攀登,才可能享受最大的自由和空间。

一部分人庸庸碌碌,终其一生都在老地方徘徊,另一部分人按部就班、辛辛苦苦地在从E层爬到C层,只有少数人,能很迅速地攀到A层,跻身成功者之列,享受顶峰风光。

杨小华原来的身份是建筑小工,每天在工地挥汗如雨,工资寒碜;仅仅三年,他改写自己的人生,每天西装革履,日进斗金,资产上百万。

站在金字塔的塔峰,杨小华靠的不过是观念的转变:从普通工人变成新鲜的“看房参谋”,提供新的服务,从而一炮打响,并且事业仍在发展壮大。

500元的命运转机

杨小华出生于湖南衡阳县界牌镇,1996年,父亲退休,只有初中文化的他顶替补员到县里某建筑工程公司,做了个小小的泥工。难道一辈子搅灰拌泥?杨小华不乐意,偷偷报名参加了衡阳市电大的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的学习,想拿到施工员资格证书,做名衣领干净的技术人员。

后来公司发生财务危机,连续八个月拖欠工资,杨小华不仅无力支付学费,到1999年春节,甚至连一挂喜庆的鞭炮都买不起。

过完那个紧巴的新年,杨小华恨恨地想:干脆南下广东打工,挣得多点儿!正月初八,杨小华就来到了东莞某施工队,在东城区一个大楼盘做泥工。

刚去,杨小华就后悔了。由于工地采用了新工艺,只在小地方做过“大师傅”的杨小华,井底之蛙一样不知所措,因此进度总是上不去,还影响其他师傅做事。他在一片怨言声中被换了下来,做修修补补的计时工,一个月只拿两三百元工资,刚好就够吃饭。作为家里的顶梁柱,为了养家糊口,杨小华扛着一根扁担做普工,挑泥浆,搬水泥,什么脏活儿累活儿样样都抢着干,争取多挣一毛两块的。回家?也无颜见江东父老埃先立足后发展,机会总比家乡要多!

1999年8月的一天中午,杨小华正在工地保安室休息,看见一对年轻的夫妇走过来,想请一位师傅修补一下房屋。那男人笑嘻嘻地递给杨小华一根烟:“我姓王,买的房子就在这个小区内,事也不多,一个小时就能搞掂。”

杨小华看他们挺诚恳的,就带了几件简单的工具,跟着他们来到一套住宅内。

原来这是一套简单装修的新房。王先生说:“其实不是修补。上午我们看中了这套住房,户型、朝向没得说,可心里就是不踏实,对房子建筑质量不太放心。您是基建队的师傅,我们想请您作个参谋。”陪人看房子,这对有着泥工实践的杨小华来说,简直小菜一碟。

杨小华一边在房子里转悠,一边头头是道地说开了:重点要检查门窗、地板、顶棚、厨厕。一听一看:听门窗开关时有无异响;坐厕下水是否顺畅,冲厕水箱有无漏水声;看地板、墙壁和顶棚是否有水渍,有无明显的倾斜、弯曲、起浪、隆起或凹陷的地方……这对购房的夫妇听得心服口服。

杨小华仔细地“听”“看”之后,又用水平尺和吊线检验墙体的平整度和地板的坡度,检查了差不多一个小时,杨小华肯定地点点头:“房子没什么问题,你们放心住吧。”

王先生喜笑颜开:“这一下塌实了。您是专业人士埃”说完,他从兜里抽出钱包,数了五张老人头,送到杨小华跟前:“给!看房的咨询费!”

500元?自己在工地忙活一个月,也就挣这么多!杨小华不敢去接,连连摆手。王先生笑了:“这是你该得的!买套房子几十万,如果有质量问题,500元钱可解决不了埃”陪人看房也能生财,大大出乎杨小华的意料!一次偶然机会,成为改变杨小华命运的起点。

价值100万法郎的答案

日子还是照常过,天上不会老掉馅饼。但杨小华没有料到的是,一个星期后,王先生又来了,陪他的同事来看房,照样请杨小华担当看房参谋。看完房后,王先生劝杨小华:“你不如离开工程队,买部手机,专门从事看房工作!”

这可没谱。谁干这种事情啊?自己人生地不熟的,如何找业务?别人怎么相信自己

王先生看他一脸怀疑,又笑了:“我给你讲个故事,法国有位贫穷的年轻人,经过十年的艰苦奋斗,终于成为媒体大亨,跻身于法国50名大富翁之列。1998年他去世,将自己的遗嘱刊登在当地报纸上,说:我也曾是穷人,知道‘穷人最缺少的是什么’的人,将得到100万法郎的奖赏。几乎有两万人争先恐后地寄来了自己的答案。答案五花八门。大部分的人认为,穷人最缺少的是金钱。另一部分人认为,穷人最缺少的是机会、技能……但没有人答对。 杨小华也瞪大眼睛,问:“答案是什么?”

王先生回答:“穷人最缺少的,是成为富人的野心!”

杨小华被震住了。王先生说:“你不缺技术,不缺机会,就是缺少这种野心。所有买房子的都想请个内行当参谋,花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买套住房,还会在乎这点儿看房费?500元买个质量保证,买个踏实。”是啊,自己为什么如此胆小呢?放手一搏,说不定明天就是艳阳天!

1999年国庆黄金周期间,正是楼市最火爆的时候,杨小华点点积蓄,狠狠心,花500元买了一部二手手机,再花200元印制了20盒名片,又向工程队请了一周的假,开始探点儿。报纸广告说哪家楼盘开盘了,交楼了,不管多远,他一大早就出发,踩着一辆自行车穿梭于各大楼盘的售楼处,一天顾不上吃顾不上喝,守在新楼盘外围,给客户推销看房服务,派发名片。

这些天和购房者聊天,杨小华发现购房人有严重的盲从心理。他们往往无法获得购房决策所必需的完整信息,而盲从于开发商的宣传,盲从于邻居、亲友。商品房从规划征地到销售成功,涉及100多个质量验收标准和300多个法律法规,作为购房人根本就不可能完全了解,仅仅是作“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一锤子买卖,吃亏的还是购房者。留意各类媒体,杨小华还发现在全国各地消费者投诉中,商品房投诉量名列前几位,居高不下,都是因为建筑行业太专业,而地产市场还不规范等等……这里就存在商机,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一个星期过去,杨小华的名片派出了近千张,可是没有接到一单业务。腰酸背疼地躺在床上,杨小华自己安慰自己:肯定有市场的!只要坚持下去!

为了让购房人更信任自己,杨小华开始系统地学习。

白天他还是在工地上挑砖担瓦,晚上就去电大认真上夜课。近半年时间的学习,2000年9月,杨小华顺利拿下了工民建筑专业毕业证书,同时,半工半读的杨小华深得基建队老板的赏识,被委以重任,成为项目负责人,工作也日益繁重。

不,当然不能为此放弃那块巨大的蛋糕,一定要将看房进行到底!只有做没人做过的事,才会大有“钱”途。杨小华干脆辞去工程队项目负责人的职务,在其他建筑工人不解和惋惜的目光中,做了一位全职的看房参谋。

野心是真正的无价之宝,杨小华决心机智地打开市场东莞某大型楼盘第四期地产项目动土不久,杨小华以购房者的名义深入施工工地,察看施工质量,从基础槽开挖,到项目封顶,每一道工序都没有落下。

2000年9月,该地产项目公开发售,趁着看房的机会,杨小华对身边几位准业主说:“我建议你们别买A号楼,虽然A号楼户型、朝向和景观都不错,但经过一个雨季,墙垛就会有裂缝。”这几位准业主都不信,笑笑哄哄的:哪有替楼盘算命的?杨小华递张名片上去,准业主们都不肯接。杨小华不气不恼:“要相信科学。如果明年春季房子果真如我所言,5月1日,我们还在老地方见。”

五一前后,该项目交楼了,那几位业主,果真在A号楼前等杨小华——A号楼墙垛果真裂了几条缝。其他几幢楼的业主把杨小华围住了,都来刨根问底。这时,杨小华才娓娓道来:“A号楼在挖基础槽时,没有挖完浮土,便开始捣制垫层和构造柱,通过春雨的下浸,浮土必定下沉,这就导致了承重墙受到牵引而开裂。”

业主们这才服了,趁着还没收楼的关键时刻,都纷纷请杨小华去看房,杨小华说:“可以,不过每套住房要收取2000元看房咨询费!”贵是贵点儿,可是对于几十万的一套住房,值得!花点儿小钱可能就一劳永逸,业主当然愿意。

导致了这家开发商的高层“大换血”,这在当时东莞的房地产界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这次杨小华赚了10万元,名声大噪,同时也使“看房参谋”成为街头的热门话题,市民渐渐接受了“购房一定要请专家把关”的观点。

业务开始应接不暇,杨小华成了“看房参谋”的代名词。不满足“散兵游勇”,他找到当时服务过的工程队,请施工员和技术骨干兼职。凡是兼职的员工,通过业务的多少提取报酬,以壮大这支“看房参谋”的队伍。到了2002年5月,杨小华手下的“看房参谋”已经有了50人之多,其中有高级工程师职称的3人,中级职称的31人。

去年国庆期间又是楼市的旺季,杨小华准备大干一场,他仔细分析了东莞楼盘的布局,渐渐摸清了东莞的豪宅、水岸楼盘、白领公寓的位置和价位,然后再针对客户的需求,提供不同的服务。同时杨小华把有相同需求的客户集中起来,组成“看房联盟”,众多购房者在一起也有了更多的交流机会,杨小华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新的麻烦也层出不穷。看房参谋私下跑单,甚至自立门户,使杨小华的业务量大减。根本不需要什么投资、仅靠技术和智慧获取利润的新鲜行业,一定会有人“追尾”。杨小华曾经为此苦恼过,但慢慢又定下脚步,有了更大的野心。

在推出“看房联盟”的时候,杨小华和售楼人员直接沟通,了解到商品房的销售价格由成本费用、期间费用、税金等等组成,其中期间费用和利润有很大弹性空间,开发商能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调整,但购房者并不清楚其中奥妙。

杨小华想,如果把“看房联盟”升级为“集体购房联盟”,用大业务去和开发商谈判,会取得更低的价位;另外,自己具有专业知识,能对公共设施的计算、相关管线的设计、营建成本等方面提出合理的建议,也能让开发商不得不让价。

于是,杨小华代表购房者,和售楼经理斗智斗勇,屡战屡胜。同时,杨小华也坚持自己的立场,“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有些开发商主动邀请杨小华带客户去看房,并支付车马费,让他按购房成交量提取报酬,但都被杨小华拒绝。生存之本、发展之本都是购房者,陪客户看房才是他的正经职责,他代表的是客户立常也有一些开发商畏惧杨小华“挑刺”,所以专程找他加盟,每月付2万元聘请他为质量监督员……杨小华都婉言拒绝。

既而,杨小华又和律师事务所、会计事务所和环保检测部门联系,互通有无,共享业务资源,增加了看房参谋的法律服务、会计服务和环境检测等功能,从客户看房、签订购房合同到装饰后房屋的环境质量检测和整改,进行一站式服务。

“看房参谋”替人看房,又替人免费谈判,让购房人省心不少,增加了看房附加值,老客户带来了许多新客户,如今杨小华在当地已经赫赫有名,顺利赚到第一桶金,引导事业朝更大的空间发展。

联盟学习能力 篇12

科技日报讯 (记者韩士德) 9月25日, 我国超级计算创新联盟在北京正式成立, 将聚合天河一号、天河二号等超过6万万亿次的超级计算资源。联盟名誉理事长金怡濂院士表示, 超级计算是综合国力的体现, 也是创新型国家科技进步的重要标志, 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关键领域必须是自主可控的。

据了解, 超级计算创新联盟将架起沟通“造机器”“管机器”和“用机器”3个群体友好联合的桥梁, 共同探索构建超级计算创新平台, 促进行业技术进步和应用发展, 更好地服务社会与广大用户, 壮大我国超级计算事业, 作为产学研的一种创新模式, 在超级计算应用与发展中将会发挥重要作用。

金怡濂表示, 我国的超级计算已经取得了长足发展, 但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他希望联盟大力推动超级计算机的应用, 特别是把超级计算中心建设好, 为社会进步、科技发展贡献力量;大力提升超级计算机的研制水平和利用水平, 提升我国超级计算的整体竞争力;大力推动超级计算产业进步, 以及特色应用产业的发展, 保护自主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应用的协同发展, 加大对衍生技术的推广工作。

据悉, 该联盟由具有一定规模的国家或地方超级计算中心, 高性能计算应用单位, 超级计算相关技术和产品的研发、制造、推广、服务的企业、大学、科研机构等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单位或其他组织类机构, 按照“平等自愿、统一规划、合理分工、权利义务对等、开放共享”的原则组成,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钱德沛担任联盟理事长、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副主任迟学斌研究员担任秘书长、国家并行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谢向辉研究员担任副秘书长。各发起单位讨论并一致通过了联盟章程。

【联盟学习能力】推荐阅读:

品牌联盟07-22

联盟计划05-09

专利联盟05-23

采购联盟05-29

联盟博弈06-10

校际联盟06-22

营销联盟07-22

内容联盟07-24

伙伴联盟07-25

联盟现状08-07

上一篇:企业会计监督问题下一篇:综合学习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