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课本剧编演的几点建议

2024-08-22

指导课本剧编演的几点建议(精选2篇)

指导课本剧编演的几点建议 篇1

指导课本剧编演的几点建议

大诗人、哲学家尼采所说:“有人的地方就有表演”。

当前,无数城市音乐、广场、社区俱乐部、戏曲票友社等群众文艺组织风起云涌;各地方电视台选秀节目花样层出;山寨文化尘埃落定,又掀起草根文化的热浪;如火如荼的“超级女声”海选现场,报名者人山人海,且个个挖空心思彰显自我;“芙蓉姐姐”之类的“网络红人”时出怪招大力宣扬自我。这一切,又让很多学生跃跃欲试,希望找到一块属于自己的才艺天地,而语文课本剧的编演正好迎合了学生的这一心理。

然而,只有科学合理的指导学生编演课本剧,才能达到既满足学生表现欲望,又能积极有效的落实语文教学任务的目的。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编演课本剧时,本人有如下建议:

一、课本剧的编写。

(一)了解掌握与戏剧相关的基础知识:

1、戏剧的定义:戏剧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一种艺术。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她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是文学体裁的一种。戏剧离不开戏剧冲突,它表现在人物性格的冲突上,具体表现为一系列的动作。戏剧的基本要素是矛盾冲突,通过具体的舞台形象再现社会的斗争生活,能激起观众强烈的情感反映,达到社会教育的目的。

2、戏剧的特征:

第一,更典型、更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的冲突和斗争。第二,故事情节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往往很集中,登场人物也有一定数量的限制。

第三,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主要是通过登场人物的语言来表现。第四,故事情节的发展往往分幕分场。

3、几个名词术语:

戏剧的几大要素:包括舞台说明、戏剧冲突、人物台词等。冲突:是矛盾斗争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要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冲突表现先进与落后、进步与保守等的矛盾冲突。戏剧冲突应比生活矛盾更强烈,更典型,更集中,更富于戏剧性。

台词:是剧中人物的语言。它是性格化的,是富有动作性的,即人物的语言是同他的行动联系在一起的。台词的表现形式有:对话、独白、旁白(登场人物离开其他人物而向观众说话)、内白(在后台说话)、潜台词(即是言中有言,意中有意,弦外有音。它实际上是语言的多意现象)等等。

幕和场:幕,即拉开舞台大幕一次,一幕就是戏剧一个较完整的段落。场,即拉开舞台二道幕一次,它是戏剧中较小的段落。

舞台说明:是帮助导演和演员掌握剧情,为演出提示的一些注意之点的有关说明。说明的内容有关于时间、地点、人物、布景的,有关于登场人物的动作、表情的,有关于登场人物上场、下场的,有关于“效果”的,有关于开幕、闭幕的等等。

4、戏剧分类:

按表现形式分:话剧(如《雷雨》)、歌剧(如《白毛女》)、舞剧(如《丝路花雨》)、哑剧等; 按剧情繁简和结构分:独幕剧、多幕剧(如《雷雨》);

按题材所反映的时代分:历史剧(如《屈原》)、现代剧(如《雷雨》); 按矛盾冲突的性质分:悲剧(如《屈原》)、喜剧(如《威尼斯商人》)、正剧(如《白毛女》)按演出场合分:舞台剧、广播剧、电视剧等。

学生只有掌握了一些戏剧的基础知识,才能在编演课本剧时有章句可循,在固定的理论基础上有所创新有所发展,也只有这样做,才能在编演课本剧时扎实有效的完成语文教学任务。

(二)课本剧的编写步骤。

课本剧的编写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研究课文,明确主题——分解场面,设计背景——安排人物,构思情节——提炼台词,设计动作——配置音乐,设计道具。

1、研究课文,明确主题。课本剧的编写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是忠实于原文的主题,还是推陈出新,将原文进行改编,从而提出一个新的主题,如《项链》,把爱慕虚荣和追求享乐的马蒂尔德改编成了一个在厄运面前不悲观不沉沦不堕落,希望用自己的双手用自己的精神去征服困难的形象。这需要教师在深入研究课文的基础上作出选择。同时,主题是戏剧的灵魂。任何一个课本剧都必须有一个明确的主题:爱什么,恨什么;赞扬什么,批判什么;学习什么,反对什么„„

2、分解场面,设计背景。课本剧可以是独幕剧,也可以是多幕剧;可以是一个场面,也可以是多个场面。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所选择的课文来安排或分解。确定了场面后,还须根据主题和内容的要求,设计必要的舞台背景,增加表演的效果。如编演《项链》就须设计成一个多幕剧,编演《雷雨》要特别重视音响和色彩效果

3、安排人物,构思情节。编演课本剧,既可以忠实于课文中的人物和情节,也可以根据主题的需要和表演的需要增添人物,增删情节,如续编故事等。这一环节的编写工作,需要师生展开想象,具有创新意识;大胆构思,不要拘泥于教材。如学生根据一篇文章《以爱为名》展开联想编写了剧本。

4、提炼台词,设计动作。课本剧的表演主要靠演员的语言和动作来推动情节的发展。因此,在编写剧本时,教师就必须根据剧中人物的个性特点,认真提炼每个演员的个性化台词,设计每个演员的个性化动作。如《守财奴》剧本的编写,老葛朗台的语言和动作就应该表现出对金子的渴望和强烈的占有欲,塑造出他贪婪吝啬的性格特点。另外,有的课本剧在编写时还要考虑:时代背景很重要的课文内容,可用“前台词”进行表述;在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无法推动情节发展的时候,可用“旁白”来承上启下。

5、配置音乐,设计道具。恰当的音乐和道具能渲染气氛,增加表演的效果。因此,教师在编写剧本时,还要考虑根据情节的需要配置什么样的音乐,设计演员所需要的头饰、服装和道具。如编演《雷雨》这课的课本剧时,配置符合剧情的雷电交加的声效,更能渲染器所要表现的主题。

当然,课本剧的编写不应该局限在课本,学生也可以把自己感兴趣的文章改编成课本剧,把自己学习生活的场景再现于课本剧。

这一环节,学生最大的收益是编写课本剧的同时,主动地完成了对课文的解读这一教学任务,同时,也强化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课本剧表演前的准备工作。

课本剧表演前应以学生为主体来完成以下准备工作:

确定演员。夸美纽斯说:“强迫孩子们去学习的人,就是大大地害了他们。”确定演员应尊重学生的意愿,一般不用指定方式确定演员。最好是采用学生自愿报名,同学投票表决的方式来确定。这种方法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变被动为主动,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很好的发挥。

组织排练。组织学生排练课本剧可按以下步骤进行:整体阅读剧本,了解剧情全貌——阅读角色部分,把握自己言行——学生创编动作,教师适当指导——进行彩排表演,全面点拨纠正。在这个过程中,“读”的工作很重要,只有将台词读出感觉,才能表演出与人物性格特征相应的语调和动作神情。

制作道具。制作道具最好是交给学生来完成,教师只作一些指导。俗话说“寸有所长,尺有所短”,不擅长表演的学生也不能充当旁观者,充分调动“非演员”的积极性,集思广益,结合剧本的剧情制造道具。这样能使学生在制作过程中运用学过的多种知识和已经形成的多种技能,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这个过程,老师不应该参与过多,但也不能完全交给学生去完成。以学生为主体,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表演欲望和创造能力;教师做一个旁观者,积极鼓励学生创新发挥,适时的给出指导建议。

只有扎实做好课本剧的编写和表演准备工作,才不枉学生真正“走一遭”。语文老师要科学、合理、积极地引导学生“读——思——编——演”课本剧,让语文教学不再沉闷枯燥。用“有声画谱描人物,无字文章写古今”,发挥“语——文——剧”的系统效应,打开语文课改一扇窗。

指导课本剧编演的几点建议 篇2

2.1.1 形式新,学生学课文有兴趣;改编剧本?选哪一篇?怎样编?你来演什么角色?能不能演好?一系列的问题都需要学生去思考,需要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后才能解决问题。要编演课本剧,戏剧的有关知识可是基础中的基础,过去学生对戏剧常识不愿学习,现在他们可就得主动去学习了,并且把几篇戏剧体裁的课文也认认真真的读下来。

2.1.2 内容新,学生学语基有兴趣;在编演过程中,对学生的语文知识的要求是多方面的。首先要有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把记叙性文章改编为戏剧,剧本里有简单的舞台说明,大部分是对话。对话语言要规范,就要求用词要准确,句子要完整。表演时读音要准确,对话要与人物性格相符合。这些要求的落实都需要学生有较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编演过程是学生主动学习语文基础知识的过程,也是训练得到提高的过程。

2.1.3 表现新,学生对提高能力有兴趣;改编课文为剧本,要把很多叙述性语言转化为对话,对话语言强调性格化,学生就需要对人物性格进行把握并注意对话语言表达的技巧。表演中的动作也如此。

2.1.4 思维新,学生对创造性活动有兴趣;编演课本剧同时又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改编是一种创造,表演更是一种创造。“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每个学生在课文的阅读理解中都有自己独特的体会。改编后进入表演,个人的创造性发挥达到巅峰,围绕剧情的推进和人物性格的表现,动作、表情、对话都达到高度的个性化。汇演时,观看的学生把台上形象与自己创造的形象进行对照,把别人对形象塑造表现的技巧与自己的努力结果相对照,不断调整充实,使形象更为丰富,台上台下,交流创新成果,共同提高语文素质水平。

2.2 编演课本剧是新课标的要求。新课标在“课程性质与地位”中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这就是说,学语文的目的是为了“用”,达到表达思想、交流情感、传承文化的目的。编演课本剧正是实实在在的“用”。它要求学生对课文有正确的感知,深刻的理解,对剧本有大胆的发挥和较强的记忆,它可以帮助学生把书面文字转换成适合于舞台的口头语言、形体动作,变死的课本知识为活的演出实践;同时要求学生发挥想象,培植感情,磨炼毅力,还要求学生有很好的相互协调与配合的能力。

演出一台戏,光靠少数人不行,要大伙儿通力协作才能成功。学生中擅长表演的,就当演员或导演;擅长丹青图画的,就搞布景或化妆;会乐器的,就配乐伴奏;懂电工的.,可搞音响和照明;会电脑的,就搞文字编辑或录像剪辑;擅长写作的,就改编或写剧本……各扬其长、相互配合,可加强学生的集体观念和集体荣誉感。而且,学生还要学会处理平时排演中的许许多多琐碎事务,如:服饰道具的筹集、保管,海报的策划、张贴以及相关的宣传和有关方面的联系等等。所以,演好一出语文课本剧,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而且是培养学生的活动能力、组织能力、创造能力和良好品质的有效途径之一,实在应当受到教育界的重视。

3 课本剧编演的一点尝试

我让学生自由组成若干小组,让每一个小组的学生根据剧本编写的要求,在课文中找出要改编的篇目,讨论编写剧本,在改编过程中我随时巡视、答疑。我看到同学改编的积极性很高,常会为一个细节的处理争得面红耳赤。由于他们兴趣大,所以改编的速度很快。在批改过程中,我欣喜地看到了学生在写作方面的成绩,而且他们能够大胆创新,传统剧、方言组、现代版、音乐剧,花样翻新,出人意料。尤其是方言组和现代版,夹杂了许多现代时髦语言、英语甚至老师也看不懂的网络语言,又有妙语穿插其间,真是“弟子不必不如师”啊!

剧本写好后,我就组织学生排练、演出,要求把剧本内容高质量地表现出来。在排练过程中,学生认真严肃,常常利用休息时间练习表演,十分投入。他们分工合作,各司其职,各显其能,配合默契。他们准备充分,考虑周到,设计细致,其用心之良苦令很多老师非常感动,也令我深切地感受到学生身上蕴藏着的不可低估的潜力。

玛蒂尔德的形象也十分动人,她确实迷恋过上流社会,她以为“她生来就是为着过高雅和奢华的生活”,她也梦想着“宽敞的客厅”、“精美的晚餐”、“漂亮的服装”,她又是多么“想望着得人欢心,被人艳羡,具有诱惑力而被人追求”……然而,当厄运降临时,她毅然放弃了不切实际的幻想,以自己的诚实劳动迎接命运的挑战。在信用与破产之间,她选择了信用,选择了人格与尊严,体现了崇高的人性之美。

上一篇:世界各地国际劳动节庆祝方式下一篇:桥梁远景图教案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