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实践报告(共8篇)
本科生实践报告 篇1
本科生社会实践报告
时光匆匆,转瞬又是一年暑假,但是再没有从前在这些日子里才会有的轻松自在。往往,每年的七八月份,我不属于学校亦不属于社会,在这么一段时间尽情地挥洒自己的青春,尽情地享受。2016年,我步入大学已经整两个学年了,这意味着开学我就是大三了,我没有办法再逃避社会逃避学校,我是要真真正正去社会里体验一下了。
充满乐趣的时光总是过得飞快,明明长长的五十天,可也转瞬即逝。这些日子里先是充满激情地进行社会实践,然后到亲戚家的公司工作了三个周,一切结束后才发现竟然已是暑假末了。
放假之前大家都在准备社会实践组队的时候,各种形式的活动让我十分难以选择,有去外地支教的,有做调查问卷的,有调查环境情况的,有服务社区照顾孤寡老人,有关怀山区留守儿童的,还有去各种公司工作的。这些我都很感兴趣,特别是支教和关怀留守儿童,我很向往陌生的环境面对陌生的人群体验陌生的生活,这种类型的经历是十分难得的。但是最后我并没有参与到这些活动里面去。但好在也相差无几,亲戚在的一所培训学校有位老师怀孕了,我就刚好替补了她的空档。
我不太擅长与小孩子一起,我不会哄他们,这些都可以慢慢学习。
往常的假期,我每天起床总是要十点之后了,睡觉也要午夜过后,但这个暑假由于有工作,所以作息很大程度地规律了,每天早上六点钟就要起床,每天晚上十点左右就要睡觉。天天如此,感觉十分充实。
早上六点钟起床。吃过饭·。骑自行车赶着去市区的培训学校,七点钟开始上课。到了教室先要开门开窗通风,稍微准备一下,开空调调整一下房间的气温。我算是助教,平常干一些杂事,偶偶尔尔也会教小孩子们一些知识。开始的几天,课堂氛围十分和谐,大家相处得很融洽。
但是慢慢问题就会出现,小孩子们会慢慢与你相熟,一开始他们会把你当老师,对你言听计从,认真地完成你布置的作业,认真的听你讲课,上课也很规矩,但是到一段时间之后,他们就把你当朋友了,会跟你开开玩笑,而且这个时候你就会发现,你很难在管教他们,可能你布置作业他们也不会认真完成了,你教课的时候他们也不听了,学生的反叛对于老师来说是最头疼的事情。不再像我小时候那几年老师可以体罚学生,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金贵,享受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手机、电脑、平板电脑等等诸多娱乐设施。
想我小学那几年,那个时候哪知道电脑是什么东西,只是觉得电视脑无所不能,想要找的任何东西啊电脑上都有,后来三年级的时候,爸爸买回来一台二手电脑,现在回想起来,那是相当老式的样子,主机是放在显示器下面的,有软驱、有光驱,显示器的样式现在估计只能在废品市场才找得到了,而且操作系统还是win98,金山打字还是收费的时代。后来在学校机房见识到了更多的电脑,见识到了何谓互联网,总的说来当时仅停留在玩玩扫雷和蜘蛛纸牌的阶段。当时的手机,大哥大早已淘汰了,但智能手机还没有出现,大家用的基本都是黑白屏幕的小灵通,电话号码七位数字的那种,在那个年代里,电视只有几个频道,动画片只有猫和老鼠以及蓝猫淘气,家家户户还用白炽灯。现在的小学生五六岁的年龄就开始天天玩电脑游戏了,就有自己的智能手机,有自己的自行车。
和他们接触我好像又看到了小时候无忧无虑的自己,看他们上课我好像看到了十多年前的我。现在想来真的很感慨,在那么艰难的岁月里,上学读书俨然是很幸福的事情。而班级里的孩子明显没有意识到自己现在生活的条件是多么的幸福,我上学的时候,冬天还要自己从家里带柴火到学校暖炉子。当然还是有一些勤奋好学的同志存在的,这是难能可贵的。
我主要是监督一下他们写作业,掌控一下课堂纪律,有时候老师忙的话我也会带他们学一些课本上的东西。有些学生是比较调皮的,这个年龄的孩子正处于好玩的阶段,不是很容易去诱导他们学习。中间自然发生了一些让我特别生气的事情,也有一些很快乐的时光。
中间还把好几个小孩子弄哭了,真是有意思。很多时候我不能从自己的角度去看问题,更多的是要站在他们的角度上看问题,多想想孩子内心是怎么想的,不能凭着我自己的一腔热血就将自己的诸多意愿强加在他们身上。
有的小孩子是很粘人的,天天给你找麻烦,天天缠着你,总之这个年纪的孩子是很闹腾的。
最后的日子很快就到来了,分开之后才体会到不舍,以前也经常陪她们做游戏,一起玩,有什么要求尽量满足他们。这次经历我最大的收获不在于自己社会经历的增长,也不在于可以在社会实践报告里有话可谈,我真正体会到作为教师的不易之处,尤其是小学教师,哄孩子是一件比较难搞定的事,那么一次哄几十个孩子并且还要教给他们知识就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我在去教他们之前,我跟朋友交流到这个问题,我们还都一致认为,教小孩子只要哄他们,带着他们玩就可以了,但是我真正开始着手的时候,才发现现在的小孩子不好哄了,甚至他们可以哄我了。做什么事情都不会是一件容易的事。
“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在我还有热情,有精力去做这么一些事情的时候,我希望自己尽力去做,毕竟机会越来越少,遗憾越来越多。
这次社会实践让我更好的了解了社会的点点滴滴,开阔了视野,在实践中认清了自己的不足,更能对自己进行客观评价,树立了自己服务社会的精神与意识。使我明确了自己的成才之路以及肩负的历史使命,社会才是真正教育的大课堂,在社会的广阔天地里,为我自己将来慢慢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实践中一步步得到感悟,更贴近生活。学会如何与别人沟通对我来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与别人对话时自己总是感到很尴尬,常常冷场,这是需要慢慢累积的。
这次的实践经历是我宝贵的财富,是我人生中一次非常重要的经验积累,磨练自己的同时让自己认识到更多,以后我还会继续努力的。
本科生实践报告 篇2
关键词:机械,专业,实践,创新,培养
所谓创新人才也就是要具备创新的精神以及创新的能力, 而我们所说的创新能力也就是要全面培养学生的整体实践能力, 它是普遍性的, 同时必须要针对一定群的对象从而来找到提高的目标, 在这个过程当中, 必须要体现出它的层次性, 找到发展规律, 存在的差异性等。在实践教育当中也可以看出, 一般具有创造性人才的发掘通常都存在一定的个性发挥, 而对于机械类专业的学生来说, 重关键的一个部分就是实践教学, 它打破了常规教学的方法, 注重素质和创新的意识培养, 其意义也是非常重要的。
1 培养创新体系的关键环节
(1) 我们所说的创新型人才必须是具有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 老师的教育目的就是要培养出创新型人才, 在教学过程当中不仅要通过创新的教育方法, 而且还要通过素质培养来帮助学生提高自我, 认识自我, 培养他们的人文素质, 而这个过程则是尽善尽美的, 也是追求自由的, 更是解决自我问题的一个重要过程, 一旦缺失了对人文精神的关注培养, 则会导致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感, 也会缺乏一定的情感因素, 不能得到有效的发挥。目前, 在社会生活当中, 如果没有良好的自我修养, 则很难在社会立足, 做事。所以, 在教学当中, 创新意识不仅要重视人文教育, 而是也要把做事与做人的方法与原则相结合, 才能更好的发挥出它的作用。我们所谓的培养创新人才也就是对学生的重点培养, 在这个过程当中就必须要把学生作为中心点, 因材施教, 掌握创新的成长规律, 主导多样化发展以及个性化学习作为培养模式, 从而激发他们的潜在创新意识。
(2) 我们所说的创新教育, 就是要在原有教育的基础上进行继承与发展, 把创新作为一个主导教育的观念, 并且得到重视。在高等教育教学当中, 应提高实践环节,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发展能力, 把大学教育当中的一些学习内容有效的和社会服务以及科学研究相结合, 把实践创新作为教学的一个重点方向, 紧扣主题, 同时也要把创新的思维、意识以及精神层面逐渐的灌入给学生, 融会贯通, 落实在实践当中。
(3) 学生在学校教育期间的学习并不是终结, 而是在未来社会当中的一个前身学习阶段, 必须与社会相融合。通过以后不断的努力学习, 更新知识体系, 获取新的力量, 从而获取更为优势的竞争条件, 对此, 创新性人才也是体现学习能力的一种重要表现, 也是持续发展的能力。
2 培养创新的主要方法
在近些年以来, 由于国家经济以及在科学发展阶段都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 因此, 这对于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段的更新, 而对于机械类学科的人才来讲, 只有不断的提高自己, 定位, 有良好的基础知识, 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从而才能达到国家要求的一线技术人才, 这也是主导力量, 发展创新的方向。如果从专业上来看, 原有的机械专业会向机电方面进行转变, 同时也会把信息技术与工程相结合, 定位人才的需求, 在这个转变的过程当中, 应用型人才更为突出, 也更为重要, 如果在知识结构方面, 则需要提高先进的制造技术, 以及先进的设计理念,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 改革实践教学的内容以及环节是非常重要的。
(1) 首先我们要提高教育师资力量, 培养出具有高素质, 具有创新能力的师资教育建设。我们都知道, 创新教育最为关键的一个因素就是师资建设的整体素质, 在精神上达不到丰富, 则不会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更谈不上具有创新性, 所以, 我们在培养人才的前提就是要提高建设师资队伍, 创造有利条件, 形成一个良好的发展机制, 在这个过程当中, 可以聘请优秀技术人才在学校指导, 而如果要培养出优秀人才, 可以在课堂教学当中采用互动的形式。在这个过程当中, 可以让学生发挥出自己的兴趣和爱好, 再有效的结合知识重点, 对机械专业做技术创新, 讨论研究设计方案等。作为老师不能随意的否定学生的观点, 在对其讲述时必须要有依据, 说明合理, 有很强的逻辑性, 给予学生一定的鼓励与支持, 而在这个过程当中, 学生会很轻易的找出问题的关键因素并且破解疑问。
(2) 在实践的过程当中可以提高创新能力, 在学习机械专业理论以后, 学生可以应用相关的知识进行设计实践, 在这个过程当中也会体现出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性, 但是, 必须要以学生作为主体培养对象, 而老师作为主导要素, 是围绕学生辅导, 帮助为主的, 要给学生充分的发挥空间, 自主权, 启发他们、引导他们, 给他们更多的空间来提高自己, 激发出主动积极创新性, 把传统的教学模式改为自主的启发式学习, 摒弃灌输式的教学方法, 给他们更多的实践机会。
(3) 在创新的过程当中, 我们可以构建一套完善的教学体系, 把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有效的相结合, 从而产生思维源泉, 而创新思维也是开拓实践的重要因素。由此也可以看出, 只有不断的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才是对应用技术能力以及操作能力的重点培养。在这个过程当中, 学校应开放实验室, 让学生更充分的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并且鼓励他们参加各种创新比赛, 参加科技创新的一些活动, 从中发现问题, 并且把问题带到实验当中, 自己找出答案, 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思维, 从而也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以及实践能力。
3 结语
机械类专业最重的培养目标就是应用型人才, 它也是最为最重要的一个核心内容, 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他们的应用能力, 但是, 怎样可以把培养环境以及教学体制完整的相结合, 从而促使学生发挥出他们的积极兴趣, 能动性, 创新教学的理论等方面, 也是研究的重点, 在这个过程当中, 必须要体现出它的层次性, 找到发展规律, 存在的差异性等问题。而我们所说的创新能力也就是要全面培养学生的整体实践能力, 它是普遍性的, 同时必须要针对重点对象从而来找到提高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张辉, 吴松强.美、日、欧创新人才培养研究综述[J].亚太经济, 2010 (02) .
本科生实践报告 篇3
关键词: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工程实践能力人才培养 探索与实践
在构建创新型国家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当今社会对工科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企业希望毕业生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知行合一意识,经过毕业实习和入职后的短期培训,即已初步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本企业具体实际问题的能力。然而,现阶段高校与企业间在实践能力培养问题上仍有产学研各方对接不畅、协同不足等一系列问题,导致上自青年教师下至在校学生,普遍存在真正实践锻炼机会少、工程意识淡薄、动手能力不强等问题,最终造成毕业生就业困难和企业应用型人才短缺的双重矛盾。
1.工程实践能力不足的原因分析
1.1学生对实践环节的积极性不高
学生一般在大二开始进入彷徨期,不清楚自己未来能做什么,学习积极性开始下降。而激发积极性的外因,来自教师的有力引导,内因则取决于对目标是否明确。凡事内因为本,如果学生入学后在1~2年内,即能逐渐对本专业常见装备、典型工艺、常用执行器、传感器等有清晰、具象的认识和体验,对行业背景有较全面和深入的认识,对未来可能从事工作的内容和性质目标明确,则在设计性、开放性实践环节中的自信心、参与度、兴趣度必然较高,对提高专业学习兴趣和转专业学习亦十分有利。
1.2实践环节较少,动手机会不多
现阶段各高校有这样一个普遍现象,机制专业学生进入毕业设计阶段时,还有相当一部分人说没见过气缸配气如何选择控制阀、伺服电机如何连线等诸多常识性的实践方面问题,直接导致对自己所提的设计方案信心不足,不敢决断。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动手实践机会过少。实践环节一人做,多人看,注意力不集中,训练效果不佳。而类似前述问题,具体到每个人身上,只要有2~3次真正动手的机会,就不成其为问题。
1.3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较弱
目前,高校青年教师队伍的主体均为应届的博士毕业生。他/她们经过几年研究类项目锻炼后,即由学生直接变身为教师,其中有企业博士后经历或真正有一年以上工程技术背景的教师仅占很小比例,大部分人几乎没有深入接触生产实际或长期参加工程实践锻炼的机会。另外,受当前高校教师考核和评审机制的影响,年青人一旦从教,尽管自身工程实践素养还较弱,但教学和科研双重的压力,迫使他们若干年内都难以有精力去通过与企业长期合作提升这方面的能力,而且这也并不影响职称晋升。由于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匮乏,对学生必然达不到“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的境界,从而使得高校实践教学陷入恶性循环。
为此,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充分利用宁波市丰富的展会资源和企业集群特点鲜明的优势,自2008年开始,尝试多种手段和方法加强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以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2.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2.1利用展会资源开展多轮次认识实习
宁波市展会资源丰富,每年均有国际机械工业展览会和模具展览会。本专业从08年开始,每年展会期间均专门选派4~5位实践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带队,集中组织一年级新生,参观了解各种机电装备。要求学生尽量收集自己感兴趣的图片、视频素材,回校后分组讨论,并最终形成认识实习报告。二年级及以上老生,则安排分散观展,作为自我检验手段,看看自己经过一定专业知识与技能学习后,是否已具备从原来“看热闹”的外行,转变为“看门道”的内行的基础和能力,同时也作为综合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的前奏。
对大一新生,要求尽可能多地了解和熟悉展出的各种制造/物流装备与单元,直观认识其机械结构、工艺范围、运动控制特点等,现场多思考、多提问,对本专业“学什么、用什么、干什么”的问题,有明确的观察、思考和解答,并写入实习报告中。
2.2生产实习覆盖典型企业
宁波企业众多,集群特征鲜明。结合本专业着力模具技术和数控技术的人才培养特色,近年来巩固和新增了一批以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宁波海天精工股份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生产实习单位十余家,基本覆盖了宁波市机械制造行业的典型企业。主要有汽车整车、汽车零部件、数控机床装备、模具(注塑、冲压、压铸)以及电梯、厨具等机电产品制造企业。
丰富的实习实践资源极大地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另外,每年邀请2~3名实习企业的资深专家和青年技术人员来校,分别做技术讲座和分享成长经验。
2.3综合课程设计融合课程群实践环节
综合课程设计实践环节群的建设目前整合涵盖了5门课程:机械制造技术基础、CAD/CAM软件及应用、综合课程设计、工程图学(甲)和互换性与技术测量,以批量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和现代工装设计为对象,以主流三维设计软件为工具,综合培养学生的工程实际能力。
实践环节群的实施将现代工装设计作为载体,以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实验和综合课程设计两个实践环节为主,前后衔接,完成从理论学习→结构方案设计→结构三维表达与分析→工程图表达→尺寸、互换性分析、标注与审核的全部过程。改变过去单一的,以教师讲解为主的指导方式。通过布置学生运用自己熟悉的工程软件三维建模,绘制四张图:待加工零件图、毛坯图、夹具装配图、夹具零件图。分阶段组织课堂主题发言、专题讨论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学生个性发挥的空间,从而增强学生在教学中的参与意识,有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4青年教师走进企业
为进一步强化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制度,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2008年出台了教师实践能力培养办法。按照“按需派遣,重点培养,逐步推进,学以致用”的原则,每年选派青年教师到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或脱产实践。通过这两种途径,本专业教师中(不含实验教师)具有半年以上工程实践经历或真正承担过企业委托项目人数比例已达81%。同时,横向项目的大部分内容已融入本科实践教学案例中,更新为开放性实验或成为毕业设计课题。
3.实践效果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自2008年以来,尝试了利用展会开展认识实习、以综合课程设计对制造课程群进行有机融合、安排行业覆盖面广泛的生产实习环节、提升青年教师实践能力等多种手段和方法,在提高毕业生工程实践能力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据第三方机构麦可思数据调查显示,近3届机制专业毕业生(2011~2013)的就业竞争率和对专业的满意率呈不断增长趋势,且高于浙江省高校平均水平。
参考文献:
[1]贾振元,孙伟,王殿龙,段春争.高等院校机械工程专业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3,8: 35-37.
[2]李菊丽,郭华锋,黄传辉,李志.机械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教学研究,2011,34(3): 63-66.
[3]吴红兵,张学昌,贾志欣.机制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1,3: 169.
[4]张丹,刘元林,于信伟.应用型本科院校模具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研究[J].价值工程,2014,4: 230-231.
[5]张学昌,张雷,吴红兵,贾志欣,张旭.以“C4”为核心的独立院校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及应用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3,23(1):121-125.
本科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1 篇4
——2012年暑期江南大学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社会实践环节调研报告
班级
班号姓名
成绩
指导老师
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2012年7月
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关于中小企业人才流失状况的调研报告
江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姓名:马泽宏
摘要 :中小企业在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发挥着大企业难以取代的作用,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及美好的未来,是最具有活力的经济增长点。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人才对企业的发展和竞争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人才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至关重要,尤其是优秀的人才对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有着决定性的作用。然而现在中小企业都面临着一个难关:人才的严重流失,这给企业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我们只有从企业整体出发、综合运用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职能,才能处理好企业人才流失的问题。
关键词:中小企业 人才流失原因 对策
调研时间:2012年7月15日—8月4日
调研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调研人:马泽宏
调研对象:洛阳新福龙印刷设备有限公司
调研目的:中小企业的员工稳定问题是关系企业兴衰成败的重要问题。对于一个生存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环境中的中小企业来说,除了要面对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的挑战、技术的创新和变革外,还必须优化内部组织,加强人力资源的管理,抓好企业人才的稳定性,提高企业人才的积极性,激发企业人才的主动性。企业人才的稳定性和积极性是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保障和源泉。因此,如何引进人才并留住人才,做好人才的稳定工作就成为当前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严峻挑战。
调研形式:对管理人员进行个别访谈,对企业员工进行问卷调查。
一、调研内容和过程
在十几天的调查访问中,我在洛阳接触了新福龙印刷设备有限公司的销售部经理熊先生。通过和他的谈话,我深感中小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打出自己的品牌,开拓自己的产业,创造满意的企业效益而立于不败之地,是相当艰难的。熊先生向我们表示,在实际的管理中,人才的稳定工作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他们也为此采取了不少办法:如给有效益的员工加薪;给员工赠送一定量的企业产品;举行员工联欢活动;开展思想动员工作会;适当地对员工奖励、慰问、济困等。但此类办法往往收效甚微,中小企业依然难以稳定员工。在实际调查中,我们发现人才流失不是洛阳中小企业的个别问题,而是普遍问题;不仅仅是企业的问题,而且还是社会问题,具有很深的社会根源。我们对这家企业的员工进行了问卷调查,获得了较为详尽的数据资料。当前中小企业人才流动存在不合理性,一是流失率过高,二是流失人才中有较大比例是中基层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这些人具有特有的专长,有管理
成家的员工流动量为11人次。诚然,劳动力作为物质生产方式的一个基本要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然与其他生产要素一样,能自由流动,而且只有其自由流动,才能实现自身的优化配置,才会不断地促进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中小企业的员工流动是一种必然,是促进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和实现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内在要求。但是,这种流动必须在一定的幅度之内,否则会造成企业人才不稳定,形成一种恶性流动。这种人才恶性流动,不仅会带走中小企业的商业、技术秘密,带走了客户,使企业蒙受直接经济损失,而且增加了企业的人力重置成本,影响企业工作的连续性和工作质量,也影响在职员工的稳定性和效忠心。如不能有效控制,最终将影响到中小企业持续发展的潜力和竞争力。
二、关于人才流失的原因分析
针对中小企业人才流失问题产生的原因,从调查中我们发现,中小企业人才对工作是否满意是其能否稳定的根本因素。他们从自身利益及发展需求出发,往往会考虑多种因素来权衡利弊,决定去留。中小企业人才对工作的满意度,根据我们的调研与走访,主要受到以下这些因素的影响:
1、家族管理导致人才无法施展
许多中小企业的建立往往是家族、亲朋好友一起合作的结果。家族型企业组织结构中的权力顶端是封闭的,家庭成员对最高权力的垄断阻碍了高素质的人才走向最高决策层的通路,限制了非家族成员的发展空间。
2、缺乏有吸引力的报酬制度
工资收入的高低是衡量人才价值的尺度,但是在现在中小企业当中由于自身发展本身也在起步阶段,所以对企业职工发放的薪酬待遇也普遍不高,严重的影响到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缺乏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机制
中小企业的绩效考核机制缺乏合理性主要表现在:绩效评价中目的不清、原则不明、方法不当,考核和评估标准较单一,不能根据不同的部门制定不同的业绩考核体系,不能将企业的人才分类(如稀缺人才、特殊的无人代替人才等),不能对不同类型的人才采用不同的考核及奖惩办法等。这种考核制度严重挫伤了劳动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人才难以充分发挥作用,导致了人力资源的浪费甚至人才的流失。
4、企业管理者对待人才的观念不正确
在人才招聘过程中,只重视文凭而轻视能力,重视资历而轻视道德,重视引进缺乏培养的问题比较突出,在招聘过程中不能按照岗位匹配人才,往往喜欢搞人才高消费,而不管这样的人才是否符合企业发展的需要,造成人才难以在企业发挥其真正的作用。
5、提供的工作、生活条件较差
著名的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告诉我们生存需要是每个人的最基本的需求,只有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才能吸引、留住人才,可是在我们的一些中小企业中所提供的工作、生活条件较差,这就难以稳住现有人才,也难于吸引更多人才来企业工作。
6、人才培训难以适应社会发展速度
许多中小企业对员工培训不够重视,没有长远的眼光,只顾眼前利益,不愿意在培育人力资源上投资,使企业发展缺乏后劲,员工缺乏继续工作的动力。
三、中小企业人才流失对策的思考
在调查分析中小企业人才流失现状的基础上,我根据一些资料,寻求了一些有针对性的解决此问题的对策与方案:
一、中小企业必须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稳定员工的心态;
中小企业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要想稳定人才队伍,就必须解决好“内扰”,处理好内部的效率与公平关系。对中小企业来讲,效率就是要“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货畅其流”,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尤其是人才的工作岗位安排。同时处理好人才之间的公平关系。对大多数人才而言,公平心理的产生不仅受到绝对报酬的影响,还会受到相对报酬的影响。因此,中小企业应做到:员工之间机会平等;员工获取岗位的手段平等、公平竞争;员工之间的收入公平,即付出与收入的比例平等;企业处理好这些,不但有助于人才的稳定,减少企业的员工流动量,还能给企业创造出更高的生产率和利润。
二、中小企业的管理模式应转向“人本主义”,并实行员工分层管理;
根据调查资料我们可以看出,中小企业人才流动量中单身职工所占比例较在大,这就给我们一个启示,企业要想减少员工的流动量,实现员工的稳定,原有的管理模式必须转向“人本主义”的管理模式,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使人才管理更加具有“人情味”,更加关注人的存在、人的感觉、人的价值,不但要关注人才的事业,更要关心员工的爱情、婚姻、生老病死等一些含有感情的事件。
三、中小企业应完善管理制度,解除人才后顾之忧;
中小企业要为人才发展创造好的环境,增加自身吸引力,必须完善相关的制
电大法学本科社会实践报告 篇5
一、实践的所得与体会
(一)市民法律意识普遍提高
在我实习的这断时间,司法局的工作人员忙忙碌碌,因为每天都有好多当事人来到司法局咨询问题,或者询问他们的案件的进程,也有的来提供案件证据。在实习期间,有关工伤,意外事故,交通事故,离婚的案件有很多。这些案件的原告有青年人,也有年过半百的老人。这些老人几乎都是出身于农民家庭,但却能在自身利益受到侵害后第一时间拿起法律的武器,这是非常值得提倡的。接待这些案件的当事人也努力用最平实的语言耐心向他们讲解,并及时提出建议。在当事人与接待人的热烈交谈中,我觉得市民的法律意识在一步步提高。
然而,在我国社会各方面还并不完善的今天,人们的法律意识还是有很大的提高空间。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被实行以后,党中央和国务院提出的“德治”即号召人们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建设。人们的舆论或许无可争议,但那毕竟不是走向理想社会的有效途径。当我们的权利收到了他人的侵害,我们首先想到的应该是法律,而不是由于畏惧而退缩,否则只会纵容不法分子,使他们更加猖狂。在一些法律不太完善的地区,尤其是农村,人们总是觉得法律距离自己很远,即使自己忍气吞声,也不肯拿起法律的武器,这是我国有待提高的地方。
(二)有关交通事故案件最多
众所周知,我国经济水平在不断提高,家里有小汽车的现象屡见不鲜。可是,在川流不息的公路上,交通事故频频发生。·看到一条条生命危在旦夕,我们除了无尽的叹惋,就是无限的深思,到底是什么让一些无辜的人死在车轮下?归根到底,还是法律制度的不健全的原因。虽然《交通法》明确指出,醉酒后,疲劳时,无驾照的司机不准上高速,但还是有些人抱着侥幸的心理开车。为什么他们明明知道后果还要去冒险?是法律的强制力度不够,仅仅罚钱对那些富裕的人似乎起不到效果,所以加强惩罚措施或许会更有效。
(三)青少年犯罪的现象越来越普遍
在这两个月内,我时常看到有许多青少年出入司法局。这使我感到非常震撼。十几岁的年龄,正是学习知识,享受成长的年龄,却总有一群少年因为赌博,抢劫,吸毒而做一些无法挽回的事,在看守所里,我看到有一个因为吸毒瘦骨如柴的十七岁男孩,他的妈妈帮他戒毒无果,被他用棍子打伤了头部。他的母亲不得已把他送进了看守所,还每天给他送饭吃。看到那个少年留下的悔恨的眼泪,我只想说:早知现在,何必当初啊!
(四)律师应做到伸张正义,公平公正
在与司法局的一名律师接触时,我了解到这样一件事:一名姓王的女士找他做自己的律师,她上诉的对象是局里领导的一个亲戚,为了不使自己处于不利的地位,这名律师就拒绝了王女士的请求。在我看来,律师的职责是维护法律的尊严,应做到“舍小家,为大家”,而不是只只考虑自己的利益是否受损。如果所有人都像这样,为自己而活,那么这个社会也就很难进步了。由此我又想到了一些有职权的人崇尚拜金主义,有钱才办事的人越来越多。这应该得到人们的唾弃,所以,这些人必须要有自己的坚守,否则后果会很惨,甚至会危及自己的家人安全。
二、为了真正贯彻依法治国,我总结了几点建议:
(一)增加农民的收入。对于一些农民来说,吃好穿好已经很容易解决了,但他们还是相对贫穷,当他们遇到了法律上的问题,一般都是能私了就私了,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想到法律的。所以,我觉得只有适当增加了他们的收入,他们才有条件走向法律这条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有多余的钱自由分配,才能适时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二)加强对司法人员的素质教育。上级领导应该严厉考核应聘人员的学历和才能,即时注入新的血液,不断充实加强法律队伍。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应不断加强对司法人员的思想道德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让他们认真处理每一件案件,不贪赃枉法,不谋私利,真正做到公平公正,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
(三)大力宣传法律法规。我们应该加强对法律的宣传力度,不论是以贴广告的形式,还是借助媒体的力量,或者在网上进行散播,都可以宣传法律的知识,让那些法律意识淡薄的人增强法治观念,善于运用法律维护自身的利益。当然,也可以鼓励他们对政府,机构等部门时刻进行监督,真正做到共同进步。
(四)广大干部和工作人员要以身作则,不贪,不贿赂,清正廉洁,刚正不阿。他们应该做好别人的榜样,尤其是做好缺乏法律意识或者法律意识淡薄的人的光荣典范。只有这样才有权利去惩罚犯罪之人。
(五)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律教育。随着青少年的犯罪率越来越高,我们不得不重视对青少年的教育,学校可以经常开展与法律有关的活动,让他们远离赌博,拒绝毒,珍爱生命。使学生们在游戏中远离犯罪,在活动中增强法律意识。
三、作为一名实践生,对于即将从事法学的学弟学妹,我有几点建议:
(一)作为一名法学专业的学生,把书本上的知识掌握牢固固然重要,但想仅仅依靠课本上的知识就在社会上立足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都要成为“百事通”,所涉及的领域一定要广泛,知识也应该灵活运用。这样我们在面临各种问题时才能做到镇定自若,临危不惧。
(二)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古人有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法,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但不管怎么说,法学时时刻刻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实践与法学的关系,就像水与鱼的关系,缺一不可。只有把学到的理论知识灵活运用到生活中去,才是真正的学到了知识。
(三)拥有任劳任怨,不怕苦,不怕累的品格。法学的学习是相当漫长,相当枯燥的。因为我们需要背诵的很多,在记忆的过程中就不免感觉枯燥。甚至以后从事了法学的职业,我们还是不能够停止学习,那些坚持下来的人就像经历过风雨的洗礼一样,成熟,渊博,富有学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不抛弃,不放弃,不断充实自己。
当然在这过程中,我也发现了自身存在的不足。比如,我的知识掌握的不够牢固,在司法局的工作人员与当事人的交谈过程中,我发现自己还有很多欠缺。当当事人讲出自己的案件时,我的导师马上就开始分析案情,而我却在忙着回忆这属于书上的哪方面知识。而且我觉得自己的分析挺正确的,但导师分析的确比我的全面多了,所以我决定以后要吃透课本,不让理论知识成为我的绊脚石。还有,我非常缺乏耐心,有时候我和导师接待三个人就想休息,这对我的未来是极其不利的。所以,我一定要想办法克服我这个坏毛病,把受侵害之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本科生实践报告 篇6
姓名:孙磊学号:20081110140013 分校名称:密云电大指导老师:冯宝兰
工商管理综合模拟实验是电大的工商管理本科专业集中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课程的学习,使我们能够将之前学习的各门知识进行融汇贯通起来,提高我们的实操能力,为我们更好的学习工商管理专业下面的课程作一个铺垫。
我们的课程是以迪宝乐有限公司为模型,模拟该企业的实际运作过程,通过老师及相应手册的指导,我们可以在实际工作的平台上进行各项工作,例如:营销、技术、采购、设备、生产等等,使我充分了解到一个现代的企业各个管理部门中的职能,明确企业要发展,实现内部的协调统一是十分重要的。
通过使用手册的学习,在实践工作中,为确保学习质量,在每次面授课学习前,我都会依照手册的内容进行预先学习,确保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迅速的学成老师所提出的操作流程。
在一个半月的学习中,我从最初的企业背景介绍,基础数据导入,到最后10月7日的模拟练习都能在第一时间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确保自身学习的高效性。其间的“营销管理练习”、“生产管理练习”、“财务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的实际练习”使我充分了解工商管理这门学科涵盖学科的广泛性。
通过实践环节的学习,我对企业的运作方式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原来在工作单位总觉得兄弟部门不配合,要太多太繁杂的手续,总是把一个简单的事情,搞得非常的复杂。而现在看到,现代企业 的管理不能以个人的喜好而定,要按具体的工作步骤进行,确保各项工作能够有理可依、有据可查。让我了解现代企业管理的一般流程,整合所学的管理理论知识,掌握现代企业管理的实用工具与方法,做到真正的学习致用,学而有用。
迪宝乐有限公司的实践就如同我进一家企业当各个部门的负责人,通过对各个部门的工作、学习,了解到不同部门工作内空的侧重点,了解到各个部门之间关系协调的重要性。
本科生教学督导的实践探索与反思 篇7
一、教育督导与教学督导的含义及其范围
教育督导与教学督导是既相区别又相联系的。教学督导是教育督导的衍生概念,前者包含于后者。另外,教学督导和教育督导都是一个质量控制的过程,两者同属于教育控制范畴,意义相近,目标一致,但作为两个不同内涵的概念,两者又有明显的区别,如表1所示。
二、东北林业大学教学督导的教学质量保障实践
东北林业大学教学督导人员主要由有教学管理经验、德高望重、本科教学各专业领域教学经验丰富的退休教授、副教授等组成。督导内容主要涉及教学管理、教学过程、教学质量等,督导的基本形式有全面督导、专项督导、定期督导等,主要侧重常规督导,通过日常巡视、 听课评课、检查教案或教学日历、抽查作业或考卷、毕业论文、召开座谈搜集意见等。
本科课程课堂教学督导以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为例,教学督导员对校级重点课程等进行了重点听课和意见反馈。一些好的教学形式,如观摩教学示范课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等起到了较好的示范作用,为青年教师教学水平提高起到了较好的培训作用。课程课件结合本科专业、行业发展等与时俱进,以及名师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让学生明确每节课的亮点,从点点滴滴抓起,让学生每节课都有收获,及时复习,掌握课程重点,教学效果好。专业必修课程多与该专业的传统行业发展相关,是一些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常识性知识,范围宽泛,也是学生选择本科专业的初衷所在,比较易于接受,必修课教师多是教学经验丰富的名师,对该专业传统行业的定位精准,课堂教学中掌握教学节奏,深入浅出,教学效果好。专业选修课一般都是本科专业中与生产实践联系紧密的课程,实践性和前沿性较强,吸引学生选课的亮点就是学生感兴趣的该门课程的实践性和前沿性特色, 也是学生“以学为本,自由学习”的一种比较好的选课形式。学生自己感兴趣,教师讲课时突出实践性和前沿性,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挖掘学生的探索、创新潜能,案例教学、讨论式、参与式等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动学习者,自由讨论,自我总结,教师引导,教学效果好。校级重点课程,是本科专业的特色课程,听课过程中除了常规课堂教学所要求的课堂教学质量督查以外,还要督查该门课程的建设情况, 如课件的完善程度、教师梯队队伍建设、讲课效果、课程改革情况等。通过听课督导,及时发现课堂教学等方面的不足。如一些重点课程的教学没有按照其所写的建设规划进行改革,仍然是单一的知识讲授;有些重点课程立项之后,课程建设及措施实施较少,甚至立项后的课程组没有实质上的工作进展;少数年轻教师教学经验不足,虽然他们备课和讲课都比较认真,但由于缺乏教学经验,教学效果欠佳,需要进一步加强培训等。
本科试卷检查以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各学院的试卷检查为例。教学督导员认为试卷比较规范,能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出试题,大部分课程的试题难易程度适中,成绩分布比较合理;但是通过试卷检查发现如少数试卷成绩异常(成绩偏高或偏低)、少数试卷A卷和B卷重复率高、极少数试卷缺平时成绩单或平时成绩原始记录表等问题应当引起注意。本科学生毕业设计(论文) 检查督导结果表明本科学生毕业设计(论文)都能以东北林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范本为模板,比较规范。通过本科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检查发现如本科论文题目相近或太大、本科论文题目与本专业关联度不大、参考文献引用不规范等问题。本科生实验报告和实习报告检查督导结果表明学院有规范的纸质实验报告和实习报告范本,本科生实验报告和实习报告检查结果为本科学生实验报告和实习报告书写比较规范,教师能认真批改。教学督导员参加了有关学院的期中教学检查座谈会,听取了学生、教师在教学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期中教学检查督导发现存在上课放视频、录像时间较长,学生感觉收获不大等问题。同时他们也为教务处的工作部署提出了指导性建议。以上教学督导检查为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保障作用,为进一步规范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起到较好的指导作用。
行业特色高校同样需要进行改革来提高其竞争力, 如学分制改革等[11]。以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为例, 东北林业大学部分课程实行多次累加式考试试点改革以来,对每位教学督导搜集的关于“实行多次累加式考试试点改革”的教师、学生等各方面的意见进行统计, 100%的师生认为实行多次累加式考试试点改革有必要,87.5%的师生认为应该规范课程多次累加式考试次数,并针对不同专业课程提出了较为具体的意见和建议,对实行多次累加式考试的规范化以及多次累加式考试次数确定等起到较好的反馈作用。
三、教学督导视角下的教学质量保障路径
东北林业大学建立了健全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经过多年的教学管理改革与实践,形成了由教学质量目标及各教学环节质量标准、教学过程监控、教学资源管理、 教学质量评估监控与反馈机制、校院(部)两级教学质量监控管理等组成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中2011—2012学年度教学督导员总计听课1560多人次,抽查课程试卷1067门次,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进行了结题和验收,对重点课程和精品课程进行了检查和验收。东北林业大学的教学管理系统为校、院(部)两级管理,重在制度建设。《东北林业大学本科教学管理工作规程》中实行教学督导制是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估的规定之一,教学督导员在分管教学的副校长领导下,对学校教学工作进行调研、评价与指导,协助学校做好教学督导和教学质量监控工作。《东北林业大学教学质量管理条例》规定建立教学质量评价和保障体系,坚持各级领导和教学督导组的听课制度。此外还阶段性地修订并颁布了《东北林业大学教学督导组工作条例》,对教学督导员任职条件、教学督导员工作职责、教学督导组的组织领导及教学督导员的配置、教学督导员的选聘与任期等进行了明确规定,教学督导组由分管教学校长直接领导,由教务处协调组织。《东北林业大学关于加强教学质量检查的若干规定》、《东北林业大学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方法》等对教学督导员的工作范围进行了较具体的规定。总之, 东北林业大学在规章制度上对教学督导制进行了明确规定。
大学肩负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的职能,大学不仅为社会培养人才,而且肩负的文化传承、 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等内涵也会随着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全球化而与时俱进[12]。在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如何提高大学的文化底蕴过程中,教学督导对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校园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监控和引导作用。数字化校园网络及其应用系统的建设,对督导员的计算机水平、数字化校园网络及其应用系统的熟悉、操作熟练程度等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学督导员的素质提升[13]、 数字化校园建设以及教学督导员在具体进行教学督导工作时[14],如何细化,提高工作效率,发挥有的放矢的指导作用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深化,与时俱进。今后在以下方面有待进一步深化和细化。
1.教学督导员的自我完善、自我培训、自我提高、与时俱进。由教务处为教学督导员提供办公室及其必要的办公用品等,提供相关教学督导政策性文件、报刊和书籍资料等,让新加入的教学督导员尽快熟悉教学督导工作,在工作中有据可依,更好地完成教学督导工作。
2.教学督导工作中的“督”与“导”,建立教学督导员与教师等被督导对象之间的和谐关系。教学督导制是教学质量监控的手段之一,“督”不是最终目的,重在“指导与引导”。“督”是手段,“督”要有标准,要在规章制度下监控学校教学质量;“导”是目的,“导”要有方向,引导与疏导,严格学校教学纪律,保证学校教学秩序,共同提高教师的倾心投入和推动教学改革,提升本科教学质量。
3.加强教学督导员的“顾问”角色作用,教学督导员不是单一地督察教学中的不足,而是要提供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建议,发挥“顾问”角色作用,提供“正能量”的积极作用,怎样化“不足”为“完善”,提供问题解决办法,共同提高教学质量。
4.发挥教学督导员的“余热”。教学督导员都是各自本科专业领域教学经验丰富、治学严谨、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名师,在教学方法和技巧上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应及时搜集教学督导员从教过程中一些好的教学经验,为提高教学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这也是对名师教学经验的一种传承和发扬光大。
5.在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教学督导深化建设方面, 除了发挥教学督导员的协助督导作用,应进一步建立自我提升、自我评价机制,建立规范、完善和易操作的教学督导保障体系。
6.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国际化方面,结合东北林业大学教学督导员的国外学习、研究和工作经验,进一步思考如何与国际接轨,参与本科教学的顶层设计,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合格人才。
不同国家、不同时期、同一国家不同高校的教学督导工作内容会因学校的文化底蕴、校园文化特色和教学质量不同而有所差异,但不管怎样,高校教学督导制是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教学督导制推行中,我们要不断深化其内容和制度建设,重在内涵, 与时俱进,随时代发展而发展。
摘要:从教育督导与教学督导的含义及其范围出发,以东北林业大学教学督导的教学质量保障实践为例,介绍了本科生课程的课堂教学督导、试卷检查、毕业设计(论文)检查、实验报告和实习报告检查,以及期初、期中、期末教学检查等,探讨了教学督导制在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的作用,以及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下教学督导工作的深化和细化,以促使教学督导员自我完善,自我培训,自我提升,自我评价,与时俱进。
本科生实施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 篇8
关键词:本科生;导师制;教育改革
一、导师制的历史渊源
导师制教学管理模式源于14世纪的英国牛津大学,由温切斯特主教威廉·维克姆首创。伴随着选课制及以后学分制的推行,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又进一步将导师制推广应用于本科生的培养。牛津大学的导师制以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为核心,以师生双方的合作为基础。导师负责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品行,指导学生成长,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独立思考的能力;学生要定期向导师汇报学习情况并从导师那里得到指导。历经100年,导师制的实施对英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得到了其他国家的认同和肯定[1,2]。
二、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必要性
多年来,高等学校对学生的培养从制度设计来看,大体上分为教学和学生教育管理两大块,专业教师一般只负责对学生的知识传授,专职思政人员负责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与管理工作。虽然我们一直以来都在强调教师负有教书育人的责任,希望寓育人于课堂之中,寓教育于教学之中,甚至提出了“三育人”(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所谓大德育概念,但实践效果并不理想,作为育人主体的教师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出现了教学与学生教育管理相脱节的现象。特别是伴随着招生人数的增加,课堂教学规模越来越大,学生与教师接触和交流的机会越来越少,使得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得不到教师的直接指导与帮助,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质量。因此,在本科生中实行导师制是很有必要的。
三、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意义
1.创设了教与学互动的新型教学结构。现代教育学认为,互动是实现教育价值的先决条件。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直接交流和沟通的过程,即强调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交互影响、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延伸了教师“教书”与“育人”的时间与空间,通过开放式教学,合作式教学,专题性指导,综合性、创新性、研究性实验等多种途径,促进了“教”与“学”观念与模式的转变。
2.促进了“因材施教”教育模式的形成。在实施导师制的过程中,导师采用一对一、面对面的教育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生活辅导、学习指导、心理疏导以及提供成才向导等,克服了传统本科生教育模式中整体划一、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和通识教育程度不够的弊端,促使导师因人而异、悉心施教成为可能。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和特点,正确认识自己,合理定位,确定发展方向,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展示个人特长。
3.促进了教风与学风建设。导师制的实施,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与老师和科学研究近距离接触的机会,使他们能及早了解专业、了解老师,激发他们对专业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导师制不仅有利于良好学风的形成,对教师的教风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教师在与学生的接触中,增强了教书育人的责任感,提高了师德风范的意识,同时促使教师积极拓宽知识面,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自身素质[3]。而导师的热爱科学、严谨治学、富于创新的工作态度以及良好的道德修养和高尚情操对学生又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春雨润物细无声”,使教书育人真正落到了实处。
4.提高了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导师制的实施将SRTP等科研训练计划引入本科教学过程,不仅能巩固本科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发挥他们的创造能力,更重要的是导师指导学生确立研究方向,合理安排实验计划,师生之间可以随时就某个学术问题、科研问题展开讨论,有助于发挥学生的研究潜能,强化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科研素质[4]。
四、建立科学的导师评价机制
1.存在的问题。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学校教学改革与发展以及学分制与选课制的普及,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已逐步成为新形势下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新机制。但由于导师时间和精力有限,缺乏经费以及学校地域跨度等问题,都影响了导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成效。同时由于学校对导师制的工作职责、工作内容和评价指标缺乏明确的界定,管理力度不够,以及部分导师未能从根本上认识导师工作的严肃性和重要意义,从而影响了导师制的有效开展,未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2.对完善导师制的建议。①加强组织领导。本科生导师不同于研究生导师,也不同于一般的教学任务,它靠的是导师们的责任心、奉献精神来开展工作,所以应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导师制管理机制,制定导师制实施方案,确保导师制的顺利进行。例如,浙江大学为保证本科生导师制的顺利实施,构建了校、校部、学院三级管理系统。即学校成立了本科生导师制实施领导小组;教务部、学工部和人事部共同组成工作班子,负责本科生导师的岗位审核、调剂,配合学院开展导师上岗培训,汇总全校考核结果,组织评选优秀本科生导师和管理协调等工作;各学院组成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班子,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规定和实施细则,抓好本科生导师制的工作落实[5]。②建立科学的评价及激励体制。导师制在实施的过程中,很多导师积极性不高,被动接受组织安排,指导工作流于形式,失去了导师制实施的真正意义。产生这种弊端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相关制度上的缺乏,导师指导与否、指导质量的高低都无评判的标准。制度上的缺乏,直接的后果是放任了不负责的指导行为,挫伤了优秀导师的积极性,使导师制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为调动导师的工作积极性,客观、公正、全面地考核与评价导师工作,是本科生导师制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这对于做好导师制工作、加强导师制管理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对导师的评价可以从学生评价、导师自评和学院测评三个方面来开展。首先,导师的直接指导对象是学生,因此学生的评价是反映导师工作成效的最好指标。而且,以学生为主体的评价,还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对导学活动的内容、形式等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促进导师制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完善。对于优秀导师给予表彰和奖励,对于不称职导师,取消当年评优资格,以制度作保障,调动导师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③保证一定的经费投入。导师指导学生做科研或进行课外实践等活动,都需要一定的经费作保证。经费的来源主要靠学校相关部门和学院的支持,可以实行导师或学生申报、部门立项、学校审批的方式进行或学院划拨指导经费。学校SRTP活动的开展很好地调动了本科生的积极性,也为本科生的科研活动提供了经费支持。
五、我院在实施本科生导师制方面的新尝试
学院在导师制改革方面进行了一些新的尝试,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学院对2007级学生进行试点,在他们进入大学二年级时,挑选一批学习成绩优秀、学有余力的学生,优先配备导师,让他们提早进入感兴趣的课题组,了解导师的研究方向,激发他们对专业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参与科学研究的积极性。在校第八期、第九期SRTP立项项目中,由2007、2008级学生主持的项目就达30项;2009年,由2007、2008级学生组成的科研小团队申报的项目中有7个获得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在2009年举办的“全国丹尼斯克杯‘营养与健康’学生创意大赛”“诺维信杯‘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创意大赛”“美国大杏仁学生创新大赛”中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2.学院学生工作小组在2008级新生中尝试实行导生制工作,挑选一批品学兼优的高年级学生或研究生担任刚入学新生的导生,其主要工作是:关心新生的生活,协助解决新生生活上的疑难问题;帮助新生明确学习目标,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环境,顺利完成从高中生向大学生的的转变;协助安排学生的学习计划等。经过一年的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3.学院在分析和总结前2年导师制工作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决定从2009级新生开始,在学院全面试行导师制改革工作。学院制定了“福州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生导师制实施办法(试行)”,对导师的配备、聘任与考核、职责、工作要求、管理办法等方面都做了明确规定:①对导师的要求。要求每个月设导师工作日1次(与被指导学生面谈或集体指导1次),一学期面谈或集体指导至少3次以上,期初、期中和期末必须与学生面谈;每次指导需在被指导学生的《本科生导师指导手册》上填写指导记录并签名。在导师指导形式上,可以“一对多”,也可以“多对多”。在导师与学生的交流方式上,除通过“导师工作日”开展师生面对面的交流外,还可利用电子邮箱、电话、建立QQ群、使用网络教学平台等方式增进与学生的交流。对考核合格的导师,每学年指导1名本科生视同承担3个标准课时的教学工作量(但不能顶替课程教学),并且按每位导师实际指导的学生数拨给相应的指导经费;对考核优秀的导师,学院予以表彰,并给予津贴奖励。②对学生的要求。要求学生在每学期开学一周内必须与导师见面,并根据导师的意见与本人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学期的学习计划;每位导师的学生成立一个小组,组长负责组织活动和做好活动记录。学生每学年填写导师指导情况评议表,由组长收齐后交学院导师考评办。学生每学年的评奖评优、被推荐为入党积极分子必须有导师的意见等。
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是一项综合的系统性工程。如何有效保证本科生导师制健康有序地开展,是导师制实施的关键,也是目前实施导师制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我们相信随着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本科生导师制将会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成为高校学生教育的重要模式之一[6]。
参考文献:
[1]赵敏.从牛津大学的导师制看我国施行本科生导师制的必要性[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3):80-86.
[2]杜智萍.今日牛津大学本科导师制的特点及启示J[].现代大学教育,2006,(6):85-88.
[3]王光霞,刘鬼坤.本科生导师制在高校本科教学中的深层意义[J].现代教育科学,2003,(1):88-89.
[4]马艳秀.对清华大学本科生实行导师制的实证研究[J].江苏高教,2006,(3):84-86.
[5]潘雅静.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及导师工作的考核评价[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24(1):153-157.
【本科生实践报告】推荐阅读:
天津科技大学本科生暑假实践报告09-01
2022本科社会实践调研报告09-08
本科实践教学06-17
本科教学与实践10-28
本科实践教学体系08-17
本科生开题报告范文08-23
环境学院本科生生产实习报告05-26
本科法学专业法律实践实施细则10-16
技术本科院校的定位与实践探讨论文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