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市场及其构成要素

2024-09-10

金融市场及其构成要素(通用10篇)

金融市场及其构成要素 篇1

1)资金供应者和资金需求者;

2)信用工具;

3)调节融资活动的市场机制。

考点:资金市场

按具体交易对象来划分,资金市场主要有如下形式:

1)短期借贷市场;

2)短期债券市场;

3)票据承兑市场;

4)长期借贷市场;

5)长期债券市场;

6)股票市场。

考点:资金的筹资方式

企业自有资金的筹资方式,又称股权性筹资,主要有吸收直接投资、发行股票、联营集资、企业内部积累等。

吸收直接投资(简称吸收投资)是指企业按照“共同投资、共同经营、共担风险、共享利润”的原则。(多选)

考点:吸收投资

吸收投资中投资者出资形式:

1)现金投资;

2)实物投资;

3)工业产权和非专利技术投资;

4)土地使用权投资。

金融市场及其构成要素 篇2

关键词:职业篮球,市场,构成

我国职业篮球发展至今, 也经历了十几个年头, 它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产物, 也是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物。然而我国职业篮球市场的发展始终存在着很多不足。如何认识和解决这些不足, 成为当下我国职业篮球市场发展的瓶颈。因此, 从本质上剖析职业篮球市场的构成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1 职业篮球市场的主体

市场主体和联赛产品以及市场有效需求共同组成职业篮球市场。市场主体中的各因子在其中扮演着“原材料”的作用, 这些“原材料”按照一定的规律和结构, 便组合成了整个市场主体。根据供求关系将职业篮球市场分成这几部分:供给主体 (我国职业篮球经营机构) 、需求主体 (观众、广告商、赞助商、电视转播机构、政府等) 以及生产者 (企业家、职业篮球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经纪人等) 。以下分别对职业篮球市场体系中各因素在市场运行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进行论述。

1.1 职业篮球经营机构

职业篮球经营机构包含两个方面, 即职业篮球联盟和相关法规制度。如前所述, 在职业篮球市场体系中的各个要素都是以获取利益目的的, 即职业篮球经营机构是以获取经济利益为目的, 观众是以获取娱乐为目的的。因此职业篮球经营机构应具备企业的性质, 进行企业化是运行管理, 这样才可能完完全全地走职业化道路。职业篮球联盟可以被看作市场主体, 而职业篮球联盟又包含着俱乐部。因此要了解市场主体, 还需要了解俱乐部的性质和运营机制。俱乐部也是企业的一种形式, 它是从事生产竞赛、服务观众等经济活动, 以营利为目的, 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并具有一定法律资格的经济组织形式。

1.2 企业家

企业家是不断在经济结构内部进行“革命突变”, 对旧的生产方式进行“创造性破坏”, 实现经济要素创新组合的人。企业家是企业的主体。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 是通过企业家的作用体现出来的。如NBA总裁大卫·斯特恩, 他是NBA创立以来最具影响力的企业家, 把NBA的经营规模扩大到原来的几十倍。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发展市场经济和建设现代化企业制度的同时还需要着力培育企业家队伍的缘由。

1.3 职业篮球运动员

职业篮球球员是职业篮球市场中最活跃、最基本的结构因素之一, 没有职业篮球运动员就没有职业篮球市场, 而且他们也不是业余篮球运动员能代替的, 必须有极高的技术水平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他们是把篮球运动作为一种谋生手段, 在比赛中他们通过自身优良的身体素质和高超的篮球竞技水平以商品的形式展示出来, 并换取劳动报酬的一种职业。

1.4 教练员

教练员既是指凭自己具有的专项运动的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技术水平, 掌握先进的教学和训练方法, 对运动员的思想、身体、技术、战术和道德意志品质等全面设计、培训、引导与督促, 促使运动员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较快的提高。篮球教练员也是如此, 他们指导运动员进行身体练习和篮球专项技术练习, 培养运动员的战术意识, 挖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因此, 教练员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挖掘和改造者, 他直接影响运动员的成长过程。同时, 教练员也是竞技场上的指挥者和决策者, 他根据自己球员的运动特点并结合对手的具体情况, 有组织有机会地排兵布阵, 为夺取比赛不断做出人员和策略调整。因此教练员对于整个竞赛质量水平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是职业篮球市场中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

1.5 裁判员

裁判员是指在运动竞赛过程中, 依据竞赛规程和竞赛规则评定运动员 (队) 成绩、胜负和名次的人员。裁判员是篮球竞赛中的执法者, 又是竞赛进行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裁判员的权力是球员赋予的, 他的执裁能力和水平及公正程度直接关系到每一个球员的利益, 会直接影响到比赛的结果。而对于观众来说, 比赛过程和结果是观众所期待的, 裁判员既不能主导比赛, 也不能放任比赛, 他们必须秉着公平公正的原则, 以球员为主导来维护比赛的正常秩序, 满足观众的需求。因此, 裁判员也是篮球市场主体的重要因素之一, 是整个竞赛产品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6 经纪人 (或中介机构)

按照《辞海》中说, 经纪人是买卖双方介绍交易以获取佣金的中间商人。1995年10月26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布《经纪人管理办法》指出:“本办法所称经纪人, 是指依照本办法的规定, 在经济活动中, 以收取佣金为目的, 为促成他人交易而从事居间、行纪或者代理等经纪业务的公民、法人和其它经济组织。因此, 经纪人并不是现实中的某一个体, 他是一个具有法律效应的个体或组织的代表。经纪人随着市场经济的产生而出现, 而体育经纪人也是随着职业体育的产生而出现的, 伴随着市场的属性, 他也是以盈利为目的, 协调体育市场中各个因素, 并且在协调各个因素过程中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经济人又分为两类, 即一般经纪人和特殊经济人。体育经纪人属于一般经济人, 他主要是在经营者与企业、电视台、俱乐部以及运动员和教练员之间活动, 促成各因素之间的利益交换。体育经纪人对职业体育的介入, 可以充分配置体育市场中的资源, 规范体育市场。

1.7 电视转播机构

电视转播机构是现代社会的产物, 它在职业篮球市场中起着媒介的作用, 如今电视转播机构已是各行各业的有力传播工具。早在20世纪80年代, 电视转播业就已经开始涉足职业体育市场了, 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职业体育产品以电视主播为载体, 扩展职业体育市场, 获取最大的利益。因此, 电视转播对职业体育市场开发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是职业体育市场中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1.8 赛事赞助商和广告商

赞助是社会组织以提供资金、产品、设备、设施和免费服务等形式无偿赞助社会事业或社会活动的一种公关专题活动。赞助活动是一种对社会做出贡献的行为, 是一种信誉投资和感情投资, 是企业改善社会环境和社会关系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赞助商对职业体育的赞助也是带有很强的目的性。由于体育比赛活动是新闻媒介热衷报道的对象, 而且拥有众多的观众, 对公众的吸引力大, 因此, 社会组织常常赞助体育活动, 以增加对公众施加影响的广度和深度。赞助体育运动常见的形式有:赞助体育训练经费或物品、赞助体育竞赛活动、设立体育竞赛奖励项目等。而赞助商对于职业体育来说, 他为职业体育提供各方面的支持, 促进职业体育的发展, 他是职业体育市场开发中的一部分。

1.9 观众 (球迷)

观众是职业篮球市场开发中最活跃的一部分, 也是最不稳定的一部分。如果职业篮球市场生产的精神产品能够满足观众的需求, 就会获得整个市场。反之竞赛产品单一乏味, 满足不了观众的需要, 就会失去整个市场。因此, 对观众的把握就是对整个市场的把握, 不断满足观众的需求, 逐步扩大整个市场。

球迷是观众的一部分, 他们是职业篮球市场中比较稳定的一部分。扩展观众是关键, 把握球迷更是关键。他们的热情可以带动周围的观众, 把更多的人吸引到竞赛中来。

1.1 0政府

政府是职业体育市场中的宏观调控者。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 政府的职能是经济基础所决定的。在职业体育市场中, 竞争是本质, 这就会产生不必要的“拼杀”, 而政府在市场中的调节作用就主要集中在这个方面上。政府主要是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对市场进行调控, 并且通过对各个方面的协调建立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 保证各个主体在这个平台上发挥自身的优势, 共同促进经济的发展。事实证明, 体育市场的更需要政府的调节, 但这种调节必须掌握一定的度, 不能过分地干预各主体的自由发展。如美国职业体育中, “运动卡特尔”规则的实施对体育市场的开发有着很大帮助, 政府在《反垄断法》方面充分地“放纵”各主体的发展, 推动职业体育市场迅速发展。因此政府在建立职业体育市场制度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

2 职业篮球市场的客体

职业篮球市场的客体就是职业篮球市场主体中的各要素相互分工、相互配合生产出来的竞赛产品。职业篮球客体作为商品, 它也具备了商品的特质, 即使用价值和社会对它的需求性, 这二者缺一不可。进一步说, 商品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个职业篮球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而对他质量好坏的研究必须回归本质, 了解和分析职业篮球市场主体中的各要素。因此, 本文主要从职业篮球市场主体来研究。

3 有效需求

有效需求并不是所有人的需求, 而是有一定量的由货币购买力和支付能力的个体或组织的需求。它是职业篮球联赛的价值得以实现的基本条件。只有人们具有较为充足的货币持有量, 在满足必要的物质生活和一般精神生活的基础上, 才能进行有效的体育消费。

综上所述, 职业篮球市场由三个基本要素构成, 即职业篮球市场主体、客体以及市场的有效需求。它们三者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 缺少其中任何一要素, 职业篮球市场必将不复存在。因此把握三者自身以及三者之间的联系成为职业篮球市场发展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孙民治.现代篮球高级教程[M].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4.

[2]杨铁黎.职业篮球市场论[M].北京体育出版社, 2003.

[3]孙义良.中国篮球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 2003 (3) :10-11.

金融市场及其构成要素 篇3

关键词:军事物流 构成要素 作用

军事物流是指军事物资经由采购、运输、储存、包装、维修保养、配送等环节,最终抵达部队用户而被消耗,从而实现其空间转移的全过程。军事物流的本质是通过向部队用户提供所需的物资,解决部队用户在物资需求方面存在的数、质、时、空四大矛盾。高明的军事家总是从统揽全局的高度审视军事物流的发展,总是对军事物流的地位与作用予以高度评价。笔者就军事物流的构成要素及其作用谈点浅见。

一、军事物流的构成要素

以流的观点考察军事物流活动,军事物流在军事物资实现时空转移时有五大要素:流体,即军事物资;载体,即承载军事物资的军事物流设备和军事物流设施;流向,即军事物资转移的方向;流量,即军事物流的数量表现,一般指军事物资的数量、重量、体积;流程,即军事物流路径的数量表现。

1、流体。流体是指军事物流中的军事物资。军事物流管理的任务之一是要充分保护好流体,使其自然属性不受损坏,因而需要对流体进行维修保养,在军事物流过程中需要根据军事物资的自然属性合理安排运输、储存、包装、装卸、配送等军事物流作业。由于军事物流的最终目的是实现流体从军事物资供应商向部队用户的有序流动。

2、载体载体是指流体借以流动的军事物流设施和军事物流设备。载体分成两类:第一类载体指军事物流基础设施。例如铁路、公路、军用港口、铁路专用线、空军场站等基础设施,它们大多是固定的。第二类载体指军事物流设备。即以第一类载体为基础,直接承载并运送流体的军事物流设备,如军用车辆、补给舰、战略运输机、野战叉车等,它们大多可以移动。

3、流向。流向是指流体从供应起点到部队用户需求终点的流动方向。军事物流是“物”得以有序流动的保证,它是有方向性的。对某种军事物资而言,可能会同时存在几种流向。如根据部队用户实际需求确定的军事物资流向是市场流向,这种流向反映了供需之间的必然联系;实际发生军事物流活动时还应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运输路线和调运方案,这才是最终确定的流向,这种流向是实际流向。

4、流量。流量是指通过载体的流体在一定流向上的数量表现。流量与流向是不可分割的,每一种流向都有一种流量与之相对应。从军事物流合理化的角度来看本应发生的军事物流流量,亦可分别按流体、载体、流向、发运人和承运人进行统计。

5、流程。即通过载体的流体在一定流向上行驶路径的数量表现。流程与流向、流量一起构成了军事物流向量的三个数量特征,流程与流量的乘积(比如吨公里)还是军事物流的重要量纲。流程的分类与上述流向和流量的分类基本类似,可以分为计划流程、市场流程与实际流程,还可以像流量的分类那样,将军事物流流程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实际流程,可分别按照流体、载体、流向、发运人、承运人来统计;第二类是理论流程,理论流程往往是可行路径中的最短路径。路径越长,军事物流运输成本越高,如果要降低运输成本,一般就应设法缩短运输里程。

总之,军事物流的流体、载体、流向、流量和流程五要素之间有极强的内在联系,如:流体的自然属性决定了载体的类型和规模,流体的社会属性决定了流向和流量,载体对流向和流量有制约作用,载体的状况对流体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均会产生影响。因此,进行军事物流活动要注意处理好五要素之间的关系,否则就会使军事物流成本提高、军事物流服务水平降低、军事物流效益低下。军事物流学科以此为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二、军事物流的作用

众所周知,任何军事行动都离不开强有力的军事物流的支持保障。现代战争的高强度和突发性特点,更加凸显了现代军事物流的战略地位。军事物流作用可概括如下:

1、支持保障作用——战争肌体的大动脉。建设强大的国防是每一个国家都必须十分重视的战略任务,而国防建设的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环节、每一项工程都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及财力。其中,物资的消耗与补充乃是关乎国防建设成败的极为重要的因素。一个国家要想保持其军事斗争中的主动地位,要想在与敌方的军事较量中夺取胜利,没有充足的物资支援和保障,那是不堪设想的。而准确及时的物资保障靠什么去完成,只有强大的军事物流才能担当此任。

2、吸纳转化作用——联结军事与经济的桥梁。不可否认,强大的国民经济实力乃是搞好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的基础,而且,从一定意义上讲,现代战争交战双方国家是经济实力的较量和比拼。然而,国民经济毕竟不等同于军事战斗力,经济实力也不可能直接等价于军事实力。二者之间必须架起一座坚固的桥梁,才能将国家的经济实力转化为军事实力。而这座桥梁,便是军事物流。军事物流运用国家拨来的军费,通过采购功能购置各种武器装备、油料、器材以及各种军需品。这些物资一部分通过储存功能储备起来,以备战时或紧急状态下使用

3、现代化建设的提升作用——质量建军与科技兴军的推动器。现代科技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军队的现代化建设,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倘若没有强有力的军事物流作保障,科技兴军只能沦为毫无生命力的空壳。莫说是现代化建设的工程项目,每项都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物流供应作后盾;即便是科技新成果的研发与应用,也时刻离不开物流的支援与保障。而且,随着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速度加快,对物资保障“数、质、时、空”的要求愈来愈严格,对军事物流整体功能也提出了越来越苛刻的挑战。传统的落后的物流模式,根本无法适应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新要求。

4、战略鼓舞和威慑作用——壮己军威、震慑敌胆的法宝。建立起强大的军事物流系统,可以有效地组织物资供应,可以保障任何条件下军队的机动和作战,这是毫无疑义的共识。继续深入探讨,还会发现:交战双方越来越重视对方的后勤目标,越来越强调打击对方的后勤系统。不论是海湾战争,还是科索沃战争,美军都以高强度的轰炸来破坏对方的物资补给线,企图一举夺取战略上的主动权;而对方也无不以保卫后勤目标作为重点,采取各种手段尽量使之生存下来。这种对军事物流系统的破坏与反破坏,像一条红色的线条串联着整个作战行动,贯串于战争的始终。

参考文献:

1、余真翰. 基于军事物流中心的第三方军事物流架构研究[D]. 天津:天津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4.

2、王宗喜. 军事物流学[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传播的构成要素 篇4

传播主体——传播者

传播客体——受传者(或受众)

传播信息 ——内容

传播渠道——媒介

传播效果——反馈

大众传播的定义

专业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五大先驱

拉斯韦尔的贡献:提出传播的五“W”模式提出“社会传播”的概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传播的三功能说倡导并亲身实践了内容分析法

卢因的贡献:首创了“场论”和“群体动力学”,强调群体对个体的影响和作用 提出了著名的“把关人”概念

拉扎斯菲尔德的贡献:创建了“舆论领袖”和“两级传播”理论 倡导并确立了实地调查法 霍夫兰的贡献 系统研究了“劝服传播与态度改变” 倡导并确立控制实验法

施拉姆的贡献:归纳、总结、修正并使之系统化、结构化,形成了传播学,不断著书立说,推进传播学壮大,大力推进传播学教育

传播学的两大学派

美国经验学派:经验学派,顾名思义是主张从经验事实出发、运用经验性方法研究传播现象的学派。所谓经验性方法,是一种运用可观察、可测定、可量化的经验材料来对社会现象或社会行为进行实证考察的方法。

欧洲批判学派 批判学派是在社会科学的法兰克福学派的影响下,以欧洲学者为主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学派。批判学派注重从宏观上研究传播和社会制度、政治经济结构的关系,对资本主义体制下的政府和传播持严厉的批判态度。

两大学派的比较

经验学派VS批判学派

研究内容:如何传播VS为何传播②研究方法:经验事实VS价值判断、思辨全面 ③研究取向:只知拜佛VS只想拆庙

我国传播学研究的现状

1.中国传播学人才培养方式与传媒市场的需求不匹配

文化创意产业:个人的创造力、技能和天分中获取发展动力的企业,以及那些通过对知识产权的开发可创造潜在财富和就业机会。

传播学人才培养方式:应试型为主,应用型为辅;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课程的安排脱离市场需求,与社会接触少难以得到真正的锻炼

2.中国古代文化传播的继承和发扬

①儒、释、道三足鼎立

以佛养心,以道养身,以儒治国。

3.本土化的传播学理论研究有待于进一步发展

如:中国古代的传播思想

当代中国媒体应保持的传播态度

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讲稿) 篇5

教学目的:了解平面构成的造型要素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点、线、面的构成练习教具:粉笔、黑板、绘图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 教学过程:

1.课题导入——回顾上节课重点知识点(平面构成的概念、发展、内容目的)

总结一句话:平面构成就是平面视觉艺术的构成语言

2.课程讲解——图形设计的三大基本要素 3.点:概念:

体积小而分散的事物、远距离大空间下的形态、处于交叉位置的事物

形态:几何形、有机形、符号汉字、小笔触......位置和张力(单个点、多个点)点的位置关系使点具有张力

线:概念:点的运动轨迹

形态分类(直线、曲线、粗线、细线......)

性格(例:直线——力量、速度;曲线——柔美、丰满)

蕴含某种能量,激起受众情感——最富表现力的形式,最情绪化的视觉元素

面: 概念:具有长度和宽度的一种形态,线的运动轨迹、点的密集组合 在平面中是一个较大的元素

我们常说大面上,所以说到面一定与大有关,所以强调面积的大小,外部形态(边)

大:总体上——安定、机械、秩序

分类:几何形、有机形

面与面的关系:大小、形态、位置、空间、质感

面与面的交叠形成新的形态。新的图形就是形态的分解重组。

地与图的关系(正负形)4.点线面的综合练习

英语教学设计的构成要素 篇6

1、课堂导入的艺术

好的导入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调动学生的情绪,为课堂的发展作了一个很好的铺垫。英语有一则谚语说:“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了一半。”(A good beginning is half done)。因此,在导入新课时要讲究艺术,课堂导入可以是一段笑话,一个游戏或相关资料片、图片、歌曲、影片等。总之,课堂的导入要注重审美性、形象性、娱乐性等,让学生在获得艺术的愉悦体验的同时,自然合理地引出你要讲的课题。比如我在引入学习过去式时,我利用歌曲“Yesterday once more”,从而引出有关yesterday 的话题;在教九上Unit 4 What would you do?虚拟语气,可利用成龙主演的影片“我是谁”来引入句型:What would you do if you were Jackie Chan? What would you do if you were the lion?让学生来讨论,从而引出本单元的 学习目标,增强英语课堂的趣味性,引发学生的求知欲。

2、课堂教学设计要有趣味性和多样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指出:“兴趣是创造一条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一个成功的英语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英语的持久兴趣,激励学生不断处于较佳的学习状态之中,使他们对英语乐学、善学、会学,学而忘我,乐此不疲。因此,课堂教学手段必须不断更新,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广泛的语言实践活动,通过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实践的热情,加强对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的培养,让学生变兴趣为参与实践的动力,并在漫长的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这种兴趣,为语言实践活动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我在课堂上经常采用以下几种形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1、采用个人竞赛、小组竞赛或男女竞赛的方式对学生学过的句式日常用语,情景对话等进行强化练习。这种形式激起了学生的好胜心理及表演欲望,学生们乐于学并学得快。

2、每俩周一歌。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教会学生英文歌曲,如:Yesterday Once More; Say you ,Say me;Lemon Tree;I am sailing;My Heart Will Go On and On等等。多数学生很有优越感,Because they can hum English songs.3、在课堂上插入一些知识性趣味性强的游戏。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孩子玩的时候就会产生愉快的情绪,而在愉快的情绪中更容易接受知识,接受到的知识更容易印象深刻。所以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这种天性,让他们在游戏中玩,在玩中接受知识。这样既能保护他们的天性,又起到提高学习效率的效果。比如在教七上Unit 7 How much are these pants?,我让学生虚拟一个市场,让同学来做当老板和顾客的游戏。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快乐,而且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进行交流。

3、课堂教学设计要以话题为主线来设置任务活动

在《英语(新目标)》的教学中,我们要始终贯彻话题结构和语言功能相结合的原则,以任务型教学理念为指导,以合作学习为模式,培养学生用英语交流信息、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教学设计上,把学习生活相结合作为指导原则。新课程标准也明确告诉我们,语言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过去,现在与未来的生活”。所以我们的教学尽可能贴近学生的生活,以引起他们的共鸣。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调查是一种非常实用也是我经常采用的任务。如七年级下:Unit 3 Why do you like koalas? 我让学生调查同学所喜欢的和不喜欢的动物,并说原因。这份调查表的目的是通过与同伴之间信息差的交流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八年级上:Unit 8 How was your school trip?先让同学分别了解其他同学的信息,然后把信息在小组内综合,最后评选出谁的郊游最有趣。所以这项任务不是一个简单的信息交流活动,而是要求学生以调查为载体,学会将信息归纳综合,然后表达自己的观点。新目标的很多单元都可采用信息调查这项任务来运用所学的知识。

又如八下:Unit 3 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UFO arrived ? 学生对UFO 及外星人有着丰富的想象。我在输入知识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小组合作制作一份小报,当UFO降临时,你在做什么?然后让小组的成员看图来讲故事,并在班级中进行展示。我想在这样一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享受到是创造的快乐,是语言活动为生活服务的快乐。当然还有其他很多教学活动的设计,如表演,用关键词编故事,续写故事等。在设计任务时,最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社会生活和学习生活的结合,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使用英语的能力。

4、课堂教学设计要精心设疑提问

问”是教师必备的基本功,对于重点内容,教师要深挖教材,尽量从多角度来提问,教师的提问恰当,可以拨动学生思维的心弦,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应尽量设计既能揭示主题,又能启发、诱导、鼓励和促使学生积极思考的问题。如八年级上:Unit 8 How was your school trip?首先,我运用国庆节的活动来操练重点句型What did I do? 然后利用国庆6号设下悬念,让学生猜,从而引出句型--Did you go to the zoo?—No, I didn’t.I went to the aquarium.并教有关水族馆的知识。又如九年级:Unit 13 Rainy days make me sad.这个单元的阅读课Receiving money makes me uncomfortable,我问学生该如何来表达各种情况下的feelings.如:If you receive a gift„„,If you win a match„„, If you lose your heart„„, Rainy days make you„„, Sunny days make you„„.etc.让学生来表达各自的feelings,激发学生进行思考,联想。让学生凭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来发散各自的看法,引导学生进行求异思维。

5、课堂教学设计要重视知识体系的归纳

《英语(新目标)》提倡淡化语法,强调学生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去注意发现语言的规律,进而运用规律举一反三。但是事实上,我们的学生在离开课堂之后并没有多少听说英语的机会,他们十分缺少环境英语的反复刺激,课堂的容量和时间毕竟有限,所以在每节课下课前,一定要让老师或者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小结;每个单元学完后,要让学生对重要的短语或句子结构进行整理和归纳,也可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本单元的掌握情况写书面总结,老师再适当对知识点和语法点进行归纳,并对某些单元的知识进行补充。如:八上 Unit 10 I’m going to be a basketball player.我不但把将来时的概念引入,让学生熟练运用be going to的句型来表达自己将来的打算,而且也让学生学会will的用法, 从而让学生对将来时有个整体的印象。

金融市场及其构成要素 篇7

(一) 法律文化构成要素。

法律文化可以是法观念、法意识;也可以是反映历史积累起来的法律思想和有关法的制定、适用等的法律技术;更可以指“有关法律意识、法律规范、法律设施、法律技术等一系列法律理论、实践及其成果的总称。”而第三种解释大致把法律规范、法律方法、法律机构和法律思想等法律文化的基本要素概括出来。德国学者何意志认为法律文化是“由一个社会存在的 (与法律相联系的) 价值观、规范、制度、程序规则和行为方式构成的总体性概念”。何意志因此把法律文化的构成要素定为:法律思想、法律规范、法律机构、法律方法。

(二) 法律文化构成要素的具体内容

1、法律思想。

法律思想总体上是对法律的认识, 是一种对法律所具有的理念、观念和评价。在这种理念、观念和评价中, 人通过思维活动从抽象理论以及社会现实的法律意识上来认识法律这一社会现象。

2、法律规范。

法律规范从形式上讲是由国家机关制定或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一般行为规则, 是反映了理想的行为方式的集合;从实质上说则是反映国家意志, 具体规定了权利义务及法律后果的行为准则。

3、法律机构。

法律机构即创制法律、适用法律和执行法律的机关, 比如立法机关, 是负责制定法律的国家机关;比如司法机关, 是行使司法权, 即依照法定方式把法律规范应用于具体案件的国家机关;比如行政机关, 是行使行政权, 负责执行法律规范的国家机关。

4、法律方法。

法律方法主要包括法律发现、法律推理、法律解释、利益衡量、法律分析、法律论证方法、立法技术、法官适用法律的技术等。张文显认为法律方法是“寻求法律问题的正确答案的专门方法”, 包括法律推理、法律发现、法律解释、法律论证等。陈金钊把法律方法认定为“规范与事实之间的对接关系, 是基于逻辑推理、发现、解释和论证等而展开的法律运用方法。”站在维护法治的立场上, 法律方法就是在把理论层面的法律规范转化为实践层面的法律活动过程中所运用的各种法律思维方式、方法和法律适用的各种技巧。

法律思想、法律规范、法律机构和法律方法四个要素是法律文化的固有要素, 立基于环境法律文化, 法律思想、法律规范、法律机构和法律方法则具体展现为环境法律思想、环境法律规范、环境法律机构和环境法律方法。

(三) 环境保护领域的法律文化构成要素

1、环境法律思想。

环境法律思想是关于环境保护的法律理念、法律观念和法律评价。在这种法律理念、法律观念和法律评价中, 人通过思维活动从抽象的环境保护理论以及环境保护现实的法律意识上来认识环境保护法律本身。

2、环境法律规范。

环境法律规范, 从形式上是国家机关制定或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一般环境保护行为规则, 是反映了理想的环境保护行为方式的集合;从实质上讲, 是反映了环境保护方面的国家意志, 具体规定了环境保护权利义务及法律后果的行为准则。

3、环境法律机构。

环境法律机构是创制法律、适用法律和执行法律的机关, 这些机关在环境保护方面享有必要的立法权力、司法权力和行政权力。立法机关负责制定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司法机关依照法定方式把环境法律规范适用于具体环境保护案件中;行政机关专司执行环境法律规范。

4、环境法律方法。

环境法律方法多特指法律技术, 比如立法技术、法官适用法律的技术、法律解释方法等, 也泛指一般的法律方法, 如法律发现、法律推理、法律分析以及法律论证方法等。这些法律技术、方法在环境保护方面有效地表现出应对环境新问题、环境新纠纷的思维方式、解决技巧和方法。

二、环境法律文化构成要素对环境保护所发挥的作用

(一) 环境法律思想为环境保护提供了指导思想。

环境法律思想是系统化、理论化的环境保护法律观念, 作为环境保护法律观念的可持续发展观、法制观、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观依次出现, 在环境保护方面发挥着指导作用。

1、以可持续发展观指导环境保护。

可持续发展观所蕴含的观念就是把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放在一个相互联系的系统中, 强调发展经济, 同时要保护环境, 实现人类及其子孙后代的永续发展。环境保护工作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党的十七大用“必须”来强调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以可持续发展观指导环境保护, 能“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 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接下来的党的十八大更加关注可持续发展观对环境保护的深入指导, 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2、以法制观指导环境保护。

法制观对于环境保护的指导在于所有的环境保护活动皆应依法而行。立法者制定环境保护法律, 既关注人类本身的健康, 关心后代人的发展, 又促进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在有法可依的基础上, 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严格执法以保护好人类所赖以生存的环境;公正司法, 维护环境利益。习近平指出:“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 就是要不能越雷池一步, 否则就应该受到惩罚。”“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 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3、以科学发展观指导环境保护。

科学发展观与环境保护之间的联系就在于环境与发展的协调关系。以科学发展观指导环境保护, 就是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转变环境保护观念, 在保护环境中求发展。习近平强调, “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 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4、以生态文明观指导环境保护。

生态文明观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共存、共处、共融的和谐状态。以生态文明观为指导的环境保护反映在政治制度、物质生产、精神领域等层面, 具体从政治方略上规划生态文明建设蓝图, 从物质生产上改造传统的物质生产模式, 发展循环经济、绿色产业、低碳经济, 在精神领域保障环境权益, 增强生态环保意识, 树立环保理念。生态文明观以新的环境保护理念, 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 即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二) 环境法律规范为环境保护提供了行为依据和行动指引

1、环境法律规范为环境保护提供了行为依据。

“法”总是以法律的形式出现, 人们把法律理解为国家机关颁布的法规范。这些法规范依立法程序而制定, 按位阶顺序排列为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其中, 宪法、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在全国范围内发生法律效力;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和地方政府规章在特定区域内生效, 尤其是自治条例、单行条例, 只在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实施。除以上位阶中的法规范外, 还有一种也属于“国家机关颁布的法规范”, 那是非根据立法程序制定出来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仍然在立法之外对人的行为予以规范。环境法律规范是法规范在环境保护中的具体化, 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以及规范性法律文件在内的系统化、专业化的环境法律。这些环境法律规范为环境保护提供着行为依据。

2、环境法律规范为环境保护提供了行动指引。

环境法律规范通过规定人们享有的环境权利、履行的环境义务和承担的环境责任来指引人们的环境保护行为。当人们行使环境权利时, 是在法律的鼓励下, 从事法律所允许的环境保护行为。比如《环境保护法》第六条规定了一切单位和个人“有权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这条法律规定赋予了环境保护主体“检举权”和“控告权”, “一切单位和个人”可以在法律的指引下, 选择为检举行为和控告行为。当人们履行环境义务时, 是在法律的强制下, 完成法律所要求的环境保护行为。比如《环境保护法》第六条规定“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保护环境是大家共同的“义务”, “一切单位和个人”应当在法律的指引下, 必须为环境保护行为。假如环境保护主体没有按照法律的指引正确行为时, 将面对“承担责任”的法律后果, 比如《环境保护法》第四十一条规定了, 环境污染主体因污染环境须承担的“损坏赔偿责任”。责任条款让法律的指引具有强制的效力, 包括对环境权利行使排除干扰的效力和对环境义务履行必须实践的效力。显然, 法律的指引是十分必需的。

(三) 环境法律机构为环境保护提供了执法主体。

环境法律机构中的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是广义上的执法主体。首先, 法律是对权力的限制, 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的执法权限来自于法律的授权。“在法律国家中, 政府的行政活动乃是在规则或标准的范围内展开的”, 司法活动是司法机关依据法定职权对法律的运用。行政机关的行政权和司法机关的司法权在环境保护领域的权限如何, 取决于环境法律规范的授权。其次, 环境法律规范的实践需要执法机关的介入。经制定的环境法律规范的法律效力需要运行, 其运行需要国家强制力的支持, 而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正是国家强制力的行使主体。环境法律规范需要行政机关的执行权才能贯彻执行, 方能把立法文本转化为实际行动;环境法律规范需要司法机关的司法权才可以解决保护过程中的冲突和纠纷, 最终把立法精神转变为司法救济。

(四) 环境法律方法为环境保护提供了解决方法。

环境法律方法可以在立法、行政、司法、守法等环节中存在, 多表现为法律语言表达、论证、推理、解释、适用法律幅度的选择、宣传法律的形式、司法过程中的创新等。假使稳定、滞后、一般性的环境法律规范无法灵活应对复杂、多变、影响广泛的环境问题时, 法律方法的运用尤显至关重要。比如, 为了从司法权限上加强环境保护力度, 2013年6月18日, 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了《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这是一个“污染环境入罪条件降低、入罪门槛降低、认定犯罪标准具体、从严解释、标准从严、处罚从重、罪名从重”的严格的司法解释;再如, 以阳光司法的方式把典型环境保护案件放在学校、乡村公开审理, 达到了宣传、教育目的;又如公检法司等环境保护责任机关以创新突破传统, 在环境公益诉讼方面展开了有益探索。此类法律方法, 在应对环境保护中实际出现的问题和困难表现出极具实效性的适应能力和解决能力。“只有那些以某种具体的和妥协的方式将刚性与灵活性完美结合在一起的法律制度, 才是真正伟大的法律制度。在这些法律制度的原则、具体制度和技术中, 它们把稳定连续性的优点同发展变化的利益联系起来, 从而获得了一种在不利的情形下也可以长期存在和避免灾难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美]E·博登海默.邓正来译.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4年版.

平面广告的构成7要素 篇8

2。正文

广告正文是说明广告内容的文本,基本上是标题的发挥。广告正文具体地叙述真实的事实,使读者心悦诚服地走向广告宣传的目标。广告正文文字集中,一般都安排在插图的左右或上下方。

3。广告语

广告语是配合广告标题、正文,加强商品形象的短语。应顺口易记,要反复使用,使其成为“文章标志”、“言语标志”。如“带博士伦舒服极了!”广告语必须言简意赅,在设计是可以放置在版面的任何位置,

4。插图

5。标志

标志有商品标志和企业形象标志两类。标志是广告对象借以识别商品或企业的主要符号。在广告设计中,标志不是广告版面的装饰物,而是重要的构成要素。在整个广告版面中,标志造型最单纯、最简洁,其视觉效果最强烈,在一瞬间就能识别,并能给消费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6。公司名称

一般都放置在广告版面下方次要的位置,也可以和商标配置在一起。

7。色彩

运用色彩的表现力,如同为广告版面穿上漂亮鲜艳的衣服,能增强广告注目效果。

人力资源体系建立的构成要素 篇9

上元资格人力资源有人员管理和岗位管理两个基本管理层面,招聘、培训、考核、薪酬四个主要支柱,和八个领域的工作。

对于接触人力资源工作不久的人来说,比较困惑的问题就是如何用一种比较简易的模型,建立起对人力资源工作的整体认知,以及自己做的这些工作对于企业究竟有什么意义。很多人是从人力资源的某一模块开始接触这个领域的,当他成长到一定程度,需要负责操作整个体系的运作时,也会因此感觉无从着手。

一般来说,人力资源有两个基本管理层面,即人员管理和岗位管理;而支撑起管理面的有四个主要支柱,即招聘、培训、考核、薪酬;四个支柱和两个基本面又将产生八个交点,以此衍生出八个领域的工作。这些就构成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主要工作。

以下是上元资格从实战层面尝试着对人力资源体系建立的简易模型。接下来我们就分别分析一下这些构成要素所应包含的实际内容:

一.两个基本管理面:(人员管理+岗位管理)

1.人员管理:

无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发展到什么程度,都一定是建立在基本的人员信息管理基础上的。所以人力资源部门首要工作就是建立高效合理的人员信息管理系统,包括档案信息要素(如姓名、学历、级别、入职时间等)、编号规则、档案管理规定等。有条件的企业应使用数据库进行人员信息管理。

2.岗位管理:

这是很多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容易忽视的部分。如同建立人员管理档案一样,企业应建立岗位管理档案及相关体系,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岗位说明书体系。一般来说,企业都会有自己的组织结构,对各个基本管理单元的主要职责及相互间的隶属关系进行明确说明,而在此之下,还有必要进一步细分,对最小的工作单元——岗位——进行明确说明,包括岗位的隶属、性质、设置该岗位的目的、主要职责、任职资格等要素,并编制相应的岗位编号规则、岗位管理规定(什么时候增加、撤消、变更岗位,及此时应遵循的流程及相关手续)等制度。上元资格:有了以上两个基本面,我们就有了进一步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基础,否则任何人力资源工作都将失去着力点,变得空洞、失效。

二.四个支柱:(招聘+培训+考核+薪酬)

1.招聘:

建立基本的招聘流程。招聘流程中可包括从如何进行招聘预测、如何提交人员需求、如何进行招聘准备,到如何评估和管理招聘渠道、不同类型员工的甄选流程和基本标准,以及招聘的基本原则和思路等,还可将新员工的报到、上岗流程及试用期OJT管理等内容也涵盖进去。内部招聘作为企业人员补充的重要途径,也可制定专门的管理制度。有条件的企业可考虑建立人才数据库。这样,至少在具体实施上,企业有了一个基本可参照的行为标准和运作平台。

2.培训:

简单来说,培训体系可分为组织体系、流程体系和信息体系。小型企业的培训一般由人力资源部门直接管控,然后与各部门经理直接合作实施企业培训;而中大型企业则可能设立教育委员会或管理学院之类的机构,以书面形式确定该机构的职权,以求更全面、有效实施企业培训。流程体系一般由文件进行明确规定,也就是需要建立基本的培训管理制度体系。在该体系可考虑包含培训管理程序、讲师管理制度、课件管理制度等。信息体系一般建立在培训信息管理数据库基础上,对培训计划和日程、培训实施信息、课件信息、讲师信息、员工受训信息等统合控制。这样,就搭建起了企业培训的基本运作平台。

3.考核:

不管考核的具体项目和标准如何,首先应建立的是基本的考核思路。是基于绩效目标、还是能力资格进行考核?根据企业业务的实际特征,更倾向于采用哪种考核模式?生产制造型、研发型、营销型、服务型等各类型企业应采用的考核模式各有不同。企业的组织构成形式、管理水平现状及企业文化特征等因素也都制约了对考核方式的选择。在基本思路确定后,应编制基本的考核管理流程,以及相关的应用表格、实施标准,建立考核信息管理平台,有条件的企业可利用e-HR系统直接实施在线考核。确定了考核实施的基本规程后,将面临的是一个更重要的问题,就是考核的结果如何转换。是升(降)级?加(减)薪?还是仅仅浮动奖金?其中的标准和比例如何?而其中部分内容又涉及到了薪酬体系。

4.薪酬:

薪酬体系是人力资源体系中最敏感的部分。简单地来说,薪酬体系就是企业对员工利益进行分配的规则,其目的是吸引和激励更多的适合企业发展需要的人才。在构建薪酬体系前,首先要了解和分析一些基本因素,切不可盲目设计。这些因素包括:企业经营特色和行业特征、企业的主体价值观、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企业为员工的什么付薪?是能力、职位、还是绩效表现;企业目前更注重的是内部均衡还是外部竞争;企业在收入的固定-浮动比例上的定位等。在基本情况得到明确后,才可能设计出符合企业需求的薪资架构。然后确定薪资的发放方式,薪资调整的管理规范等。应该注意的是,福利作为薪酬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需慎重对待、认真设计的。

上元资格:搭建起四个基本支柱,意味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管道系统已经畅通,但仅仅如此是远远不够的,管道中必须流动起血液,才能真正为企业输送营养,否则再华丽的体系也只是一种摆设。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关注以下这八个交点了,因为它们将成为提升我们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核心部分。

三.八个交点:

1.人员管理——招聘:

人员管理自然是研究人的,当它遇上招聘时,产生的就是人员从测评技术。人员的测评是人力资源工作中非常重要且具挑战性的工作,主要涉及心理学领域。其中主要分为招聘上岗流程和测评技术两大块,即通过什么流程既能更有效地筛选候选人,又同时节约人员、时间和经费成本,以及采用什么方法和标准能更有效地识别、评估候选人的各项基本特质,包括知识、技能、个性、意识等。

2.岗位管理——招聘:

岗位管理是研究岗位特征的,体现在招聘上,即岗位的任职资格要求。岗位的任职资格应该源于岗位职责,理想状态是,岗位职责的每一条都能在任职资格中得到体现,而任职资格中也没有过于高出岗位职责的需求。对于很多企业来说,最突出的毛病就是过于追求人才的高素质,却忽视了对岗位的契合度。所以只有真正基于岗位需求的招聘,才是合理有效的。

另外,当人员通过招聘在岗位间流动时,就产生了人力资源管理中一个重要环节——轮岗。

3.人员管理——培训:

如果我们基于人员的自身需求设计培训,则主要目的是满足员工提升个人能力、寻求个人职业发展的需要,此时课程设计的出发点更注重研究的是个人能力发展规律,以提升企业的整体工作水平。另外,人员管理与培训的结合点还涉及员工培训信息的管理,通过科学详实的培训记录对企业的人才资本增值进行系统管控,在有些企业,还专门建立了“人力资源池”,以时刻掌握企业后备人才的动态情报。

4.岗位管理——培训:

如果我们基于岗位业务的需求设计培训,则主要是满足岗位胜任及岗位业务发展的需要,此时的课程设计更偏向于研究岗位职责特征,以保障公司各业务单元的正常运作及持续性发展。

另外,当人员在岗位间流动产生的培训,可谓之转岗培训,这也是内部招聘/轮岗过程中重要组成部分。

5.人员管理——考核:

就考核的内容上说,基本分为对人的考核和对工作的考核,其中对人的考核包括对意识、态度方面的评价和对工作能力水平的考核。由此可知,要做好人员考核,至少要从人的基本特质认知和考评技术两个方面着手,尤其是对人的基本特质和能力特征的研究。企业在实施干部选拔时,或企业本就是基于能力资格建立薪资等级体系时,往往更多地用到这类考核。

6.岗位管理——考核:

所谓对工作的考核,在很多时候体现为业绩考核。在岗位管理体系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岗位的职责说明,而所谓业绩,就是员工对所承担职责的完成程度。所以要做好业绩考核,首先需明确各岗位的职责,不贴近于岗位职责的业绩考核只会最终流于形式,达不到将考核作为管理工具的效果。

7.人员管理——薪酬:

对于薪酬体系而言,基本上也可分为因人而设和因岗而设两类习题。基于人员管理的薪酬结构,通常会被设计成能力资格体系,在某些企业也体现为年工序列制薪资体系。在这样的体系里,更多考虑的是工作年限、学历、知识技能水平、问题处置能力等要素,并以数字符号建立起职级体系,以此作为员工成长阶梯的标志。换而言之,就是根据人的价值大小确定薪资水平,而不过多考虑员工所承担的工作内容是否不同。该体系的基本假设就是,一个人的能力一旦达到一定水平,或者说某种境界,无论担任什么工作,都能发挥出相应水平的作用。纯粹意义上的能力资格薪酬体系在结构上比较完备,一般能获得内部平衡上的稳定,对于员工的职涯发展也有一定的指导价值,但在适应市场同类岗位的薪资竞争方面会有所欠缺。

8.岗位管理——薪酬:

基于岗位管理的薪酬结构,通常会被设计成岗位工资制。在这个体系里,主要根据职责大小、工作难度和强度、创造价值、岗位风险、沟通范围等因素进行岗位价值评估,(目前有很多这类评估工具),也就是根据岗位本身的价值大小确定薪资水平,而淡化人自身能力大小的因素。该体系的基本假设是,无论能力水平如何,只要承担的工作是相对固定的,那么对企业所产生的价值就是相对固定的,企业只能根据员工创造的价值支付薪水。实施这类体系时,除进行内部的岗位价值评估外,还有必要进行市场薪资调查,以确定本企业的薪资水平基本线,必要时对部分与市场薪资水平差距过大的岗位的薪资进行调整,以保全企业关键人才。

上元资格:以上两类薪酬体系孰劣孰优,不好做出评判,但若能将两类体系的优势整合在一起,梳理出适合本企业需要的新的薪酬体系,恐怕是人力资源管理者应更多考虑的问题。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人员管理体系和岗位管理体系是基础,而基础中的基础就是建立完备、有效的人员档案(信息)系统和岗位档案(信息)系统。不仅如此,还应投入相当的精力进行人员和岗位的研究,以给人力资源管理实战提供厚实的基础。对于很多企业来说,虽一般都会建立人员档案,却往往忽视了岗位档案(岗位说明书体系)系统,或者勉强编制了岗位说明书,也没有认真对待和实际落实、运用。这样,人力资源管理就瘸脚走路,自然难以走得顺畅。

金融市场及其构成要素 篇10

一、企业财务动态能力的含义及其构成

企业财务动态能力是指为实现企业各种战略要素的动态匹配, 在企业战略的指导下获取配置各种财务资源, 在动态机制的作用下通过组织的不断学习与创新等方式整合、构建、重构企业的财务能力的一种机制化了的流程惯例。这是一种应变能力与主动变革能力的结合, 它使企业由一种能力状态升级为另一种能力状态, 以实现财务能力与快速变化的战略要素相匹配[1]。财务动态能力是动态能力在财务领域的表现, 是动态能力的子能力, 具有价值性、稀缺性、难于模仿性等特点。

财务动态能力作为动力性高阶能力的特质使其能有效改变组织赖以生存的, 而自身不能适应内外环境目标变化而贬值甚至失效的战略资源、组织惯例与职能能力[2]。财务动态能力通过对战略资源的扩张、整合、重构与更新、创造, 创造新的资源结构, 实现优势持续。通过促进组织惯例的演化、对职能能力的改变而实现优势持续。

企业的财务动态能力可以阐释为:企业组织为实现多元化目标所拥有的为实现这个目标的各种主观条件。具体地讲, 就是企业在多元化目标的指引下, 获取与配置各种财务资源 (企业的财务资源是指能够被公司控制、利用, 并且能够为企业创造价值的要素以及要素之间的关系的总称) 的能力, 不仅包括实现财务资源最大增值的能力, 而且包括企业研发、生产、销售、服务背后所体现的价值运动。对财务动态能力还进行了其他不同界定, 如表1。

企业财务动态能力由企业战略导向、财务能力现状、财务资源位势、动态机制和企业文化等构成, 战略导向、动态机制、企业文化自身并不会直接对企业战略转换发生作用[3], 他们要通过企业的财务资源和财务能力发挥作用, 财务资源和财务能力是在战略、动态机制、企业文化约束下的资源和能力, 不是静态的资源和能力。

二、企业财务动态能力的测量维度状况

目前, 很多学者对于“财务动态能力”这样的学术语言还没有给出明确的态度, 所以采取一系列开放性问题进行指导, 步步引导到正题, 引导企业重点描述、快速适应环境变化, 获得与环境相匹配的功能能力, 企业作为一个整体, 一般而言应怎样做才能比其他竞争者好, 这是一个严峻的问题。本文对企业财务动态能力的测量维度的探讨从动态信息利用能力、资源获取能力、内部整合能力、外部协调与资源释放能力这五个维度来进行 (如图1) 。

(一) 动态信息利用能力

动态信息利用能力指的是企业搜集和更新与环境变化相关的信息的能力。如前所述, Teece认为, “信息”构成了财务动态能力的核心基础[4]。就企业的经营实践而言, 有的企业对市场变化的信息比较敏感, 注重对竞争对手以及市场需求、政府相关政策变化的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利用, 因而能够先于竞争对手采取应对措施。这样的企业往往能够很快的对市场变化做出反应, 树立先发优势。相反, 相当一部分企业不注重收集和分析这些信息, 对市场和竞争的变化响应缓慢, 导致企业失去了已有或本应该获得的竞争优势。因此, 动态信息利用能力是动态能力的核心要素。

(二) 动态资源获取能力

动态资源获取能力是指企业根据竞争环境变化获得竞争优势所需要的资源的技术和才能。强调这一方面的能力是因为“企业能否在行业内激烈的竞争中得以生存并保持持久的竞争优势、企业财务能力是否持续稳定就取决于能否获得需要的关键资源”。Makadok深刻地阐释了资源获取对企业树立竞争优势的重要意义。他认为, “能力”尤其是“财务动态能力”是在资源获取之后才产生竞争优势[5]。因此, 我们认为在界定财务动态能力时需要突出这一点。

(三) 动态内部整合能力

动态内部整合能力是指企业在协调和组织内部人员、资源以及生产规模以适应竞争环境变化过程中所形成的能力。Eisenhardt和Martin认为, 财务动态能力的实质就是企业重构或者整合内部资源与能力使得企业在财务方面的竞争力能够与外界竞争环境变化的要求相吻合。因此, 这是企业动态能力一个重要的方面和表现形式。

(四) 动态资源释放能力

Eisenhardt和Martin认为, 企业财务动态能力特征之一就是对资源的释放, 但他们没有明确地界定什么是资源释放。按我们的理解, 企业的资源释放包括在产品市场上对已利用资源生产的成品、服务的变现和要素市场对富余资源的处置两方面。因此, 我们认为动态资源释放能力是指企业根据竞争环境变化而变现已利用财务资源和处置闲置财务资源的能力。

(五) 动态外部协调能力

动态外部协调能力是指企业在维持与政府部门、顾客以及供应商之间的相互关系以适应竞争环境的要求的能力。就企业的外部环境而言, 这些关系构成了企业竞争环境变化的最主要的诱因。因此, 当竞争环境发生变化时企业就必须动态的调整这些外部关系才能很好地适应内部财务环境。

此外, 市场导向、组织柔性、组织学习、风险防范能力等也可以作为企业财务动态能力的测量维度研究。

三、结论与启示

财务动态能力的模式随着市场动态性而变化, 动态是指当时间和时机很重要、技术快速变化、未来竞争和市场的性质难以决策时, 更新竞争力的能力与变化的商业环境相一致, 实现某种创新性的响应;财务能力强调了战略管理中恰当地配置、整合和重组内外部财务资源、组织技能, 资源和职能竞争力, 来与变化环境的要求相匹配的重要作用。

企业财务动态能力的发展过程与企业战略转换的过程应该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不同方面[6]。财务动态能力是一种变革导向型的能力, 它在不断促进企业能力由一种状态发展到另一种状态的过程中, 也推进着企业战略转换的不断发生。财务动态能力强调的是开拓性地发展新能力, 克服能力刚性, 财务动态能力的发展蕴含在产品开发、市场拓展、流程再造、并购剥离、清算等过程中, 这些过程往往是战略转换的具体实现方式。

针对现有财务动态能力面临的“两难”困境 (如企业的整体领域与特定领域、持续性与适应性、渐进变革和突破性变革、现有能力与未来能力等之间所存在的悖论) , 今后的研究思路就是走出这种“非此即彼的尴尬”, 用整合的思想, 融合其他的理论精华, 形成较为全面的财务动态能力分析框架, 把稳定的力量及变革的力量和持续竞争优势的财务资源匹配起来。

随着环境不确定性的迅速加剧, 对企业的适应性生存方式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即要求企业不但要建立组织改进、整合内部能力, 还要能够快速洞察环境, 快速捕捉市场机会, 设计高度灵活的财务能力系统, 从而支持企业快速改变。

参考文献

[1]王文超, 黄江圳.基于知识的动态能力维度与功能研究[J].生产力研究, 2006, (8) :218-221.

[2]贺小刚, 李新春, 方海鹰.动态能力的测量与功效:基于中国经验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 2006, (3) :94-103, 113.

[3]郑刚, 颜宏亮, 王斌.动态能力的构成维度及特征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7, (3) :90-93.

[4]Teece, Pisano.Dynamic capabilities and strategic management[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997, 18 (7) :509.

[5]Makadok R.Toward a synthesis of the resource-based and Dynamic Capability views of rent creation[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001, 22 (5) :387.

上一篇:导数的概念教案下一篇:寻书记作文6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