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做自己的主人

2024-09-24

让孩子做自己的主人(精选12篇)

让孩子做自己的主人 篇1

让孩子做自己的主人

对于培养孩子,我们家一直以来都坚持宝宝能解决的事情让她自己想办法去解决;宝宝力所能及的事情决不代办,推给宝宝去做;有些宝宝提出的问题,适当的给她一些启发,让她自己去找寻答案。

在生活中,想让宝宝变得勤快,锻炼她的动手能力,就是让宝宝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家长装得懒一些。如:下班回到家我们会说:“今天很累了,麻烦宝宝帮我递双拖鞋,谢谢”,孩子在心理上感觉到了我们家长对她的尊重,同时也觉得自己长大了能够帮助爸爸妈妈做事了,有时家里的物品很乱了,对宝宝说:“今天玩具和书都玩累了,该回家了,但是爸爸妈妈忘记它们家在哪了,你还记得吗?”这时宝宝就会觉得自己非常的有成就感,同时认真地将它们归位,但是当宝宝收拾好物品的时候,别忘了说一些鼓励的话,坚持这样做,用不了多久,宝宝就会成为家长的小帮手了。当宝宝提出问题时,我们并不需要直接把答案告诉她,我们可以尝试给她一些启发,把她的思维往答案上引,让她自己去找到答案,这样宝宝对来之不易的答案会记忆深刻。同时,家长们在宝宝探索答案成功之后能够给宝宝一个拥抱,对宝宝的表现加以赞赏,当然还可以趁热打铁,就此事件展开讨论,看宝宝能否想出更多的办法。当孩子在找寻答案时遇到挫折或失败的时候,也千万不要责备或嘲笑孩子,否则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将受到很大打击;相反,我们应该告诉孩子不要灰心,第一次总是最难的,只要不放弃努力,成功也许就在下一次,当然在孩子自己动手之前,我们也要告诉她安全知识,让她知道如何保护自己不受伤害,让她懂得为自己营造安全的探索知识的环境。

心理学认为,当孩子两三岁的时候,随着自我意识的萌芽和动手能力的增强,逐渐出现了“要自己来”的自我独立意向,如果这时他们的独立活动要求得到大人的支持,将开始建立起

自我肯定的情感;相反,则容易产生退缩行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多给孩子动手的机会就是给孩子体验积极情感的机会;也是赋予孩子一份被信任的感觉,这种信任将是亲子关系的良好黏合剂,有助于孩子体验到高质量的父母之爱;更是给孩子习得生存技能的机会,这也是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习惯的基础,让孩子从小开始做自己的主人,让我们为孩子的明天适当的放放手。

年11月27日2010

让孩子做自己的主人 篇2

一、明确生成性主题活动内容选择的方向和依据

1. 捕捉不同发展阶段幼儿的兴趣走向

兴趣是幼儿认识世界、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内部动力, 也是激发幼儿探索的基础。不同发展阶段的幼儿会关注不同的事物, 有着不同的兴趣取向。因此, 教师在选择主题内容时应该充分考虑幼儿的兴趣点以及兴趣发展延伸的方向, 遵循幼儿的兴趣走向选择主题的内容。

2. 关注不同发展阶段幼儿的关键经验

关键经验是具体的教育目标, 对于课程的制定、实施和评价具有重要的指向作用, 是幼儿发展必须获得的经验。教师需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幼儿所要达成的目标、要求等, 分析幼儿已经达到的水平和最近发展区内能够达到的水平, 了解幼儿的关键经验, 将关键经验作为观察、描述儿童行为的工具, 更好地理解不同发展阶段幼儿的想法、兴趣和需要, 在此基础上加以引导和促进, 有效提升幼儿的关键经验, 使教育发挥巨大功效。

3. 注重不同发展阶段幼儿的情感体验

有效利用情感因素, 关注幼儿的情感体验, 能激发幼儿对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因此, 在教学中, 教师应进一步重视教学中的情感因素, 努力发挥其积极作用, 以完善教学目标、改进教学环节、优化教学效果, 这样才能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和育人环境, 促进幼儿认知和情感的和谐发展。

二、确定生成性主题活动的展开方式及涉及角度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 我园在生成性主题的展开方式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根据内容所涉及的不同角度来确定主题活动的展开方式和线索。

1. 问题式展开——聚焦幼儿感兴趣的事情、关注的焦点

幼儿天生就有着强烈的好奇心, 这使得每个幼儿都有一双敏锐的眼睛, 任何身边的新鲜事物都能引起他们的关注。在主题活动中, 探索的主题内容应该是幼儿感兴趣、急于知道或是解决的问题, 这样才会调动幼儿全部注意力去探索、发现、尝试。所以, 我们就把幼儿当前的需要与兴趣作为生成主题课程的一个重要来源。

课例1:蚂蚁喜欢吃什么。吃过午饭, 孩子们坐在走廊里晒太阳, 有个细心的孩子发现台阶上有许多蚂蚁在搬地上的饼干屑。“快来看啊, 这儿有许多小蚂蚁!”他兴奋地喊了起来。立刻围上来一群孩子, 他们好奇地看着蚂蚁搬饼干, 小声地议论着:“你看, 蚂蚁爬到洞里去了。”“这是它的家, 它把饼干搬回家。”“我有一次还看到蚂蚁在搬面包屑呢!”有一个小朋友说。于是, 孩子们对蚂蚁的食物的问题产生了兴趣, 有了强烈的探究欲望。教师抓住这个良好的教育契机, 和幼儿一起收集相关的资料;饲养并观察蚂蚁, 深入地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培养幼儿关心身边事、物, 关心动物的情感。

教师面对幼儿众多的兴趣点时, 可以根据某一兴趣点创设一定的环境或提供相应材料, 静静地在一边观察幼儿的表情和动作, 倾听他们之间的对话, 并记录下他们提出的各种有趣问题, 让幼儿在与材料、环境、同伴的互动中逐步形成焦点。

2. 研究式展开——探究生活中的事物以及一些特殊现象

生活中自然规律、自然现象的变幻莫测、动植物的千姿百态, 无时无刻不在刺激着孩子的眼睛, 引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教师要善于调动幼儿熟悉的生活经验, 启发幼儿学会观察周围的世界, 抓住意外契机, 生成有价值的、生动的主题活动。

课例2:万花筒的秘密。在一次玩具分享活动中, 有个孩子从家里带来了万花筒。这些变化无穷、神秘莫测的万花筒立刻吸引了学生的注意, 他们对万花筒充满兴趣, 百看不厌。万花筒里面装着什么呢, 为什么万花筒里的图案那么特别又富有变化?强烈的探究欲望促使他们渴望了解万花筒的秘密。于是, 教师以孩子们看、玩、拆万花筒为线索, 展开主题活动, 引导孩子自主地去揭示万花筒这一神奇玩具的基本构造原理, 继而鼓励孩子们积极思考身边众多的科学现象, 努力去发现、去实验。

3. 体验式展开——围绕与幼儿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环境

随着幼儿生活范围的扩大、独立性的增强, 孩子们产生了渴望参与成人的某些社会实践活动的强烈愿望。但是他们年龄小, 受到知识、经验、能力等的限制, 不可能真正像成人一样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也就是说, 幼儿渴望参加成人社会实践活动的需要与从事这些活动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水平之间发生了矛盾。创设与幼儿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环境, 以及提供生活化的游戏材料, 是解决这个矛盾的最好的活动方式, 能让幼儿真实地体验生活, 促进幼儿社会认知的发展。

课例3:彩虹一条街。我园坐落在彩虹城小区里面, 很多孩子都生活在彩虹城附近, 彩虹城有一条比较有特色的步行街, 是孩子们平日里玩耍的场所。孩子们对步行街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和情感认可, “彩虹一条街”是社会生活现象的微缩与再现, 是我们主题开展的有利资源, 因此我们在幼儿园也创设了“彩虹一条街”。孩子们主动收集相关的资料, 讨论并分组创设游戏的环境, 制定游戏规则, 随着主题活动的不断深入, 他们真正体验到了作为活动主人的乐趣。

4. 作品式展开——借助优秀的文学、美术、音乐作品

优秀的文学、美术、音乐作品是我们的精神财富, 也是丰富的主题资源。我们选取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兴趣, 具有拓展性的文学、美术、音乐作品, 开展主题活动。由美术作品展开的主题有:“读画”“被忽略的白色”“红黄蓝”等;由文学作品生成的主题有:“家”“摇篮”“落叶”等;由音乐作品生成的主题有:“买菜”“狮王进行曲”“水族馆”等。

课例4:读画。在幼儿园的走廊、墙上和楼梯口挂着许多大幅美术作品 (简称大画) , 这一幅幅或充满童趣或具有艺术气息的画引起了孩子们的关注。每次经过走廊的时候, 孩子们总会对这些美术作品“评头论足”一番。于是, 我们通过对一幅幅美术作品的欣赏和解读, 生成了“读画”这个主题活动。首先由大画统计, 引发幼儿读画的需求, 分析和了解幼儿的读画水平;通过典型案例欣赏, 帮助幼儿学习读画的策略, 学习欣赏美术作品的方法;自由读画, 引导幼儿在理解、欣赏美术作品的基础上能用优美的语言进行描述, 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 培养幼儿对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

5. 身边事件式展开——取材幼儿身边发生的突发事件

在幼儿与周围的人、事、物互动的过程中, 还隐藏着丰富的教育契机。对一些突发事件的产生, 教师应及时判断其教育价值, 抓住教育契机, 生成具有特殊意义的课程, 如:主题“我的印度朋友”“叶老师的来信”等。

课例5:我的印度朋友。这学期开学, 大一班来了一位来自印度的新小朋友——宝杰。孩子们对宝杰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 但是由于肤色、生活习惯、语言的不同, 孩子们与宝杰的交流显得有些被动, 觉得“他长得太黑了”“他都听不懂我们的话”“他是印度人, 不是中国人”……通过“我的印度朋友”主题活动的开展, 幼儿在与来自异国的宝杰以及宝杰妈妈的互动交流中, 与远在印度的小朋友的书信往来中, 了解了印度的风土人情;感受了中国和印度两个国家在文化上的差异, 以一种“悦纳”的态度来看待不同国度的人群, 拥有一颗博爱和宽容的心;形成了多元化的思维方式, 让爱的种子播撒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6. 情境式展开——解决幼儿日常生活中的认知冲突及矛盾冲突

幼儿间的合作、表达情感、解决冲突和所有日常生活, 是幼儿园潜在的教育课程。孩子们每天生活、游戏在一起, 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一些矛盾和冲突, 这恰恰给我们提供了良好的教育契机。我们针对不同的事件, 设计不同的情境, 再现矛盾冲突的场景, 让幼儿在特定的情境中体验自己和他人的心情, 引发幼儿积极的情感体验, 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进行客观的分析, 学习站在他人的立场来解决问题, 从而内化为正确的行为, 如:“耐心”“魔语”“朋友车”等主题。

课例6:朋友车。中班年龄阶段的幼儿还处于去自我中心阶段, 凡事先想到自己, 不懂得关心他人。由于他们在与同伴的交往中缺乏必要的交往技能, 往往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冲突和矛盾。比如:同伴碰倒了自己的玩具没有道歉;同伴没有经过自己的同意就拿玩具玩;同伴不愿意跟自己玩……小朋友一旦遇到没有办法解决的问题, 就会向老师告状, 依赖老师的帮助。于是, 我们便生成了“朋友车”的主题活动, 让幼儿与不同的同伴一起开一辆朋友车, 在与同伴交往、游戏的情境中解决矛盾冲突;学会互相谦让、轮流和等待;学习与同伴商量解决问题的办法;体验和朋友在一起的愉快心情。

7. 任务式展开——来源幼儿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的需要

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发展需要, 我们生成了许多有教育价值的主题活动, 如大班毕业主题系列活动:“我要上小学了”“毕业纪念报”等, 让幼儿在一定任务的驱动下开展主题活动。

课例7:毕业纪念报。进入大班下学期, 随着毕业时间的临近, 孩子之间的话题也经常会涉及上小学。有些孩子经常会表现出自己对幼儿园、小朋友和老师阿姨的不舍。于是, 大家萌发了共同设计一份“幼儿园毕业纪念报”的想法, 以报纸的形式记录下在幼儿园的点点滴滴, 自己想对同伴、老师、阿姨说的心里话。带着这个任务, 孩子们兴致勃勃地开始收集相关的资料, 共同合作完成毕业纪念报, 表达自己在幼儿园毕业前的感受和心愿。

三、摸索生成性主题活动的组织方式及创新组合

1. 高结构与低结构的有机结合

生成性主题活动的开展更多的是高结构活动与低结构活动互相交融、互为补充。它们融合地存在教学活动的每时每刻, 使幼儿比较全面地发展。如在“小小超市”主题中, 既存在高结构的活动:认识人民币、钱币的运用和换算、物品分类等;又存在低结构的活动:有关超市材料的收集和讨论、制作宣传海报、制作标签牌、摆放物品等。在实施生成性主题活动的过程中, 教师根据活动内容来确定活动结构的高低, 使活动成为师幼共同探索和相互作用的过程。

2. 集体、小组与个体活动的多元组合

幼儿园的常规性教学都以集体教学为主要教学形式, 而集体教学相对于目前幼儿园班级人数普遍偏多的情况而言, 很难兼顾到不同幼儿的个别差异和需求。因此, 我园教师在主题教学活动中采用小组讨论、分层教学等教学形式, 适当减少集体教学组织方式的比例, 通过教师与小组幼儿之间的互动、教师与个别幼儿的互动以及幼儿同伴间的互动, 使不同发展水平、不同能力的幼儿互相影响, 提高个别幼儿与他人互动的几率, 使幼儿园的教学形式由单一变为多元, 促使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 充分发挥教学活动的效益。

3. 幼儿园、家庭与社区的合力作用

在幼儿个体的成长经历中, 家庭、社会、幼儿园是同样重要的, 形成缺一不可的教育合力。在生成主题进行过程中, 幼儿需要收集各种资料、信息, 这些都需要家长的支持与帮助, 而家长们不同的知识与职业背景, 也为主题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丰富的知识来源。各班在开展活动前都会把活动的方案告知家长, 使家长明确参与活动的目的, 让家长有充分的时间、空间来准备, 从而调动家长参与主题活动的积极性。与此同时, 我们还经常以“家长助教”的形式, 邀请从事各种职业的家长到幼儿园来辅助指导幼儿的活动、接受幼儿的提问, 以展现各行各业的特色与风采, 成为协助幼儿学习的有力助手。

除此之外, 我们还将幼儿的主题活动的空间和内容拓宽到社区, 利用社区中的自然资源, 为幼儿设计有特色的问题情境, 鼓励他们对大自然进行调查和研究;挖掘社区中的各种生活设施:如邮局、超市、理发店等, 对幼儿展开多元文化和职业教育, 使社区的优质资源转化为幼儿园的有利资源。

四、对实施幼儿园生成性主题活动的几点思考

1. 做一个有敏锐触感的教师

(1) 及时捕捉活动新的生成点

幼儿是天生的探索者, 他们经常用好奇的目光观察周围环境, 这份好奇心往往驱使他们不自觉地进行各种尝试, 这时就需要教师用敏锐的观察力去发现幼儿的需要, 倾听孩子们相互之间的对话、讨论, 分析行为背后的动机, 及时捕捉他们的兴趣点生成活动。

(2) 对活动作出准确的价值判断

教师对幼儿的兴趣进行价值判断的时候, 要考虑到:当前幼儿的兴趣是否有利于他们的个性发展及学习, 是否能促进幼儿发展目标的达成?个体兴趣能否引伸为集体兴趣?幼儿的原有经验能否激起新的经验冲突?生成的问题除了认知的价值外, 是否还有更大的挖掘空间, 能否引发更多的隐性价值?

2. 生成活动和预成活动相互交叉进行 (1) 不可忽略教师的计划性

生成主题活动是构建在幼儿感兴趣的事情和已有生活经验之上的, 但是在生成性主题活动中仍然不可忽略教师的计划性。因为教师对本班幼儿年龄特点的把握, 对本班幼儿发展水平的了解, 对教育目标的宏观把握以及对在活动过程中可能发生情况的预测, 都是开展生成式主题活动的基础。因此, 在选择内容、确定主题的过程中, 既要考虑幼儿生成主题的自发性, 也要考虑教师预设的计划性。

(2) 给幼儿留出弹性的空间

并不是所有的课程都要随机生成, 在开展生成活动的同时, 预设活动仍占有相当的位置, 但在预设活动中要凸现“以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 预设计划时, 应给自己、给幼儿留出弹性的空间, 以便及时调整预定的教育计划。

3. 有效把握生成主题的进程

(1) 根据幼儿兴趣的持续时间, 决定主题何时收尾

当主题活动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后, 大多数幼儿对主题内容兴趣索然, 或者他们在经验积累、思考发现等方面较长时间地“原地踏步”, 或者缺少探究行为时, 可以考虑结束该主题, 开始新的主题。

(2) 将主题活动作为辅线, 延伸到日常活动中

幼儿在进行每个主题活动时总是投入了很多的情感, 在结束某个主题时, 教师应该采用一种使幼儿感到自然和容易接受的方式, 可以将该主题活动作为辅线, 延伸到日常活动或区域活动中, 使感兴趣的幼儿可以继续进行探究。

(3) 允许多个主题活动同时并存, 实现新旧主题的有效结合

当新的主题开始时, 往往会有一部分幼儿仍旧对原有主题保持浓厚的兴趣, 而有一些新主题是在原有主题的基础上延伸和发展的, 两个主题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教师应从本园、本班的课程实际出发, 在尊重幼儿主体性的基础上, 允许两个或多个主题在班级中并存, 根据实际情况考虑灵活而有弹性的教学计划, 不断调整主题活动内容, 引导幼儿进行经验的积累和迁移, 有机地将两者结合起来。

随着对幼儿园生成性主题活动研究和实践的不断深入, 教师更加关注幼儿, 并将幼儿的兴趣、需求作为自己预设活动的来源。在师生共同建构活动中, 应该正确把握来自幼儿的信息, 真正体现幼儿是学习的主人。

让孩子做自己的主人 篇3

考了几所学校,均无下文,女儿坚决表示再也不去参加任何择校考试了。冷静下来,我们认同了女儿的决定。没有择校的压力,我们和女儿要比其他的家长和孩子快乐轻松些。女儿依舊自在地看电视,依旧饶有兴趣地捧读着心仪的课外书。

几个月后,一个突如其来的好消息打破了我们的平静。市外国语学校摇号招生,女儿被摇中了。几天后要面试和复试。女儿却淡定地跟我们说:“我想好了。我去面试复试,如果通过了,我得好好考虑上还是不上,爸妈你们一定要尊重我的决定,好不?”那几天,我们睡不好觉,工作也分了心,分分钟都在心里祈祷女儿能顺利通过考试。

女儿顺利通过了初试和复试,竟然被全市第一名校幸运录取。为了庆祝女儿考上名校,我们热热闹闹地宴请了亲朋好友。大家给予了最热烈的祝贺,那一刻,我们特别开心特别满足。谁知,宴请结束回到家中,女儿的话犹如一盆凉水,把我热情的心顿时浇得冰凉。

她像个小大人似的说:“我经过郑重考虑,还是决定不上外国语学校。”我语气有些急促:“为什么?你要知道,多少人梦寐以求想上这所学校都没有这个机会!咱考上了,为什么不上?一定得上,非上不可!”

女儿却不急不慢地说:“当初,我们可是约定好的。妈妈你说话可得算数!妈妈你想想,考进这所学校的应该都是出类拔萃的好学生,我有自知之明,我学习成绩不太好,跟他们在一起学习,不仅压力大,而且还会自卑。通过这次小升初的多场考试,我也总结了很多经验教训。我觉得,学习成绩好坏跟自身努力有关,跟上什么学校并无多少关联。很多学习成绩好的学生都来自普通学校,我成绩不好,是因为我不够努力,我以后一定得好好努力学习了。”

女儿的告白和心得,让我的心情由悲转喜。人生的每一次经历都是一种收获,通过这一系列的赶考,让女儿懂事不少,思想也随之成熟了许多。她开始知道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什么才是自己最需要的,这难道不是一种最大的收获?带着惊喜,我们支持了女儿的决定──直升辖区内的普通中学。

如今,女儿已是一名普通高中的三年级学生,不久就要参加高考。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女儿果真没有食言,她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而且特别有思想有见地。女儿除了担任班上的班长,还是同学们的“知心大姐”和“和平大使”。

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 篇4

常州市勤业幼儿园王雪姣

每位家长都希望孩子能成龙成凤,成为有用之才。但现在很多父母,在如何教育子女成才的问题上仍摆脱不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在教育方法上走上了误区。他们没有明白真正地明白“只有失败的教育,没有失败的孩子”这话的含义,一味要求孩子这样或者那样,去实现一个又一个他们为孩子设定的目标,而从不考虑是否适合孩子的天赋和自身特点。

读了这本书,作者就平凡孩子的教育问题深入探讨,并总结出行之有效的方法步骤。孩子的培养是一次充满喜悦的发现之旅,平凡的孩子也能培养成才!我们应该努力做到:

1、不要低估孩子的潜能。

2、孩子需要真实的评价。不恰当的赏识很可能适得其反,赏识要有足够的理由,要有恰当的态度,人的精神需要磨砺,挫折使人坚强,真正的赏识并非掩盖错误,粉饰孩子的缺陷,而是帮助孩子认识自己。只有发自内心的赏识,热情中肯、坚定真诚,才能让孩子信赖。孩子需要的是真实的评价,需要的是善意的帮助。

3、倾听是最好的赞扬

我们花很多力气去鼓励孩子做这做那,不要让不经意间的一些小事把啊哦我们的鼓励抵消了。

4、给孩子一点面子,尊重孩子,也要尊重他的朋友,给他足够的尊严。

5、不要替孩子谦虚。赞扬别人家的孩子也要注意自己孩子的感受,赞扬是一件礼物和美德应该送给所有的孩子。

6、赞美是一种积极的暗示。多给孩子一些愉快的经验,积极的暗示,给他树立正面的榜样,当面临问题时能怀着信心去解决,孩子就会做得更好。

7、批评不是找茬。批评的的目的是为了让他明白自己的错误,让孩子自省,批评是件利器,若批评不当则达不到预期效果。

8、不要过度批评。度的把握是处理一切事情的关键技巧,批评和表扬必须恰如其分。

9、孩子需要朋友,交朋友是自己的事,交朋友是一种价值观的体现,同时也要尊重孩子的偶像。

10、让男孩更像男孩。男孩是未来的男人,要从小开始塑造,让孩子在与同伴和社会的接触中成长起来,发展自己的男性气质。

让孩子做自己的主人 篇5

好的自己

放寒假那天,儿子递给我一本书,并且很严肃地跟我说:“妈妈,这是你的作业,看完它,写一篇,开学的时候我交给老师,别弄坏喽,还得还给老师呢。”我小心翼翼地接过来,《做最好的家长》---著名教育专家李镇西老师的教养女儿手记。戴老师拿来的这本书犹如一场及时雨,因为对于刚荣升为小学生家长一个学期的我来说,心中有许多关于教育孩子的疑虑,迫切地想找到答案。

书中讲到,好习惯在小学阶段养成。首先要让孩子永远快乐地学习。对刚进小学的孩子,保护他对学习的兴趣、信心和快乐感,是第一重要的。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宇宙,每一个家长都要欣赏自己的孩子,发现自己孩子独一无二的优势,觉得自己的孩子比别人强,我始终认为,这是培养优秀孩子的前提。宽容孩子的第一次挫折,哪个家长不希望孩子考试成绩好,但是,面对已经很糟糕的考试成绩,如果家长一味地责怪孩子,那么孩子的自信心必然会受到挫伤,这比糟糕的考试成绩更糟糕,相反,如果我们能及时鼓励孩子,并认真帮孩子一起分析问题、总结教训,那么这正是孩子学习进步的开始。孩子的学习信心比学习成绩更重要。儿子进入小学这一个学期,我真的感到非常欣慰,用省心二字来形容最贴切了。我一直比较重视培养他的学习兴趣,让他在快乐中学习,不过分关注他的分数,更不跟其他任何人比,只要做最好的自己就行了。刚开始的时候,他会因为没考满分自责,我反而有些担心了,不断的开导他,告诉他,他是最棒的,分数代表不了什么,咱们一起找出问题,解决问题就好了。慢慢地他也自信满满了。轻装上阵,学习应该更快乐更有效率吧。有时候问他,现在如果让你重回幼儿园,你愿意不?他会痛快地说,不愿意。为什么呢?因为上学可以学知识。能看得出,他爱上学习了,这是一个好的开始。

孩子应该有怎样的学习习惯呢?李镇西老师在书中讲了几个方面,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首先,不要用粗心来原谅自己。这也是我们经常出现的问题。不少孩子包括家长爱用“粗心”来原谅或者说掩饰学习上的问题。其实更多的时候,考试的失败不是由于粗心而是由于知识不熟炼所致。比如说,我们平时回家,即使心不在焉也不会迷路,为什么?因为我们对回家路线非常熟悉,以至形成了不受意识支配的条反射。同样的道理,如果我们对所学知识也烂熟于心,即使我们在做题时不是百分之百的细心,但出错的几率还是要小得多。因为轻松的一句“我粗心”,把自己在掌握知识方面存在的许多问题都掩盖了起来,等到下一次再因同样原因考试失利,又会用“我粗心”来原谅自己,如此恶性循环,会给自己下一步的学习带来多么大的危害啊!怎样解决粗心的问题呢?平时要求孩子做到:把粗心错题归类分析、训练快速一次对的习惯、准备一个错题本。解决了粗心的问题,接下来就是要严格执行学习计划,善于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归纳整理学习资料,乐于与他人交流学习。

李镇西老师讲到了,小学阶段,最重要的习惯是读书的习惯。他对孩子的引导,主要有,营造家庭的书香气,用书香气熏陶孩子的书卷气;和孩子一起读书,并尽可能让孩子在玩儿的气氛中接触好书;自然而然地让孩子多背一些古典诗文。这几方面,我们的戴老师也是一直引导孩子和家长在做,比如去暖暖心的亲子共读,要求背诵古诗词、论语,孩子每天都会很自觉地拿出几本书来看,这种习惯不是强迫他去做的,而是慢慢培养的他发自内心的喜欢做,对于共读,以后我要严格要求自己,对孩子不能有一丝完成任务般的勉强,而仍然是游戏一般的心态,和他一起快乐读书。

学习中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遇到挫折怎么办呢?李镇西老师讲到,寻找增强孩子自信心的切入点,珍视和放大孩子的光荣和自豪。这让我想起了戴老师曾把孩子的日记敲在电脑上,写进博客里,虽然只是简简单单的日常记录,但在网络上看到自己的作品,看到老师的鼓励,孩子还是相当自豪的,对本来有些情绪的他来说,这无疑是一剂良药,孩子期末考试的双百成绩,和老师给予的鼓励是分不开的,真的感谢老师。

培养孩子的人格魅力,让孩子拥有美好的品格,最最基本的是善良。不一定每一个人都能成为科学家,但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一个善良的人——给别人带去快乐,因而自己也快乐。小孩子的心是最最纯净最最善良的,有时候给同学辅导一下功,自己都开心的了不得,有时候给同桌让一让,同桌的一声谢谢,都让他感动不已。书中推荐了一本《爱的教育》,一定要拿来跟孩子一起读读,希望一起从书中感受“爱”的魅力,让孩子一直做一个善良的人。

做自己的主人 篇6

做自己的主人

作者:马长根

来源:《高考进行时·高三语文》2012年第10期

马长根连云港市中学语文教研员,市中语会秘书长,连云港师范专科学校特聘研究员。曾获“省优秀教育工作者、市优秀教研员、市优秀教育园丁”等荣誉称号。

2012年,纽约,一个寻常的清晨。晨曦初露,光线刚刚透进房间时,一个年轻人就醒了。他从沙发上坐起来,伸了伸懒腰,活动活动筋骨,就麻利地穿上了训练服。这是队友兰德里家的客厅——他刚从哥哥家的沙发上搬来这里。他拿起篮球抛了抛,脑子里可能还在思考着如何才能上场打球。做完祷告,他叫上兰德里一起赶往训练馆。球还得练,比赛还得打,无论是寂寞地坐在场边还是在垃圾时间登场。他知道自己无力改变世人对黄种人体质的歧视,也无法扭转教练经理们心中对他的鱼腩认识,他可以改变的只有自己每分钟每秒钟的表现,他可以主宰的只有自己对梦想的坚持,他可以相信的只有自己对苦难的豁达。

事实上,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变化已经以一种NBA历史上都未曾有过的迅猛态势,开始在这个几近绝望的年轻人身上出现。而仅仅三四场比赛之后,他就稳定了自己在纽约更衣室的地位。他挎上背包,盯着那些在上周前从未瞥过自己一眼的二十多台相机和它们的主人,说道:“这些都超出了我的想象,一定是神的眷顾吧!”

这个年轻人就是NBA纽约尼克斯队23岁的控球后卫哈弗小子林书豪。

林书豪告诉我们,如何面对寂寞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人生课题。人通常都难以忍受长期的寂寞。意志薄弱的人为了摆脱寂寞,便去寻找安慰和刺激;意志强韧的人却去追寻充实与超脱。他们的出发点一样,结局却有着天壤之别,前者因为寂寞而沉沦,后者因为寂寞而升华。寂寞可以是易安居士的“凄凄惨惨戚戚”,因为“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因为“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寂寞也可以是柳柳州的“独钓寒江雪”,因为人生境遇中那种彻骨的寒冷和无尽的悲凉;当然,寂寞也可以是李太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让孩子做自己的主人 篇7

众所周知, 学习的时候, 人要依靠感觉器官把信息传递给大脑。不同的人在学习的时候往往会不由自主地偏向于使用某一种感觉器官, 久而久之, 当这种偏向稳定下来, 也就形成了人们各自不同的学习类型或称学习风格。如一些人看会比听学到更多的东西, 而另一些人则觉得动手触摸或操作才是更好的学习途径和方法。亲爱的同学, 你想做自己学习的主人吗?请你从了解自己的学习风格开始吧。了解你的学习风格会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它会让你在学习的时候更加有意识地选择那些更适合你的方法, 从而有效地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对于下面每个问题, 选择第一个出现在你脑海中的答案, 在任何一个问题上都不要花太多时间思考。

1.你愿意采用哪种方法来了解计算机是如何工作的?

a.看一部这方面的电影

b.听人对它的解释

c.把计算机拆开关试图自己发现规律

2.课余, 你喜欢阅读什么样的书?

a.带有很多图片的旅游用书

b.有很多对话的神秘的书

c.能回答问题和解迷的书

3.当你不能确定如何去拼写一个单词时, 你最有可能做什么?

a.把它写出来, 看它是否像是对的

b.把它读出来

c.把它写出来, 感觉一下是否对

4.你遇到一位新朋友, 第二天你最有可能回忆起什么?

a.脸, 而不是名字

b.名字而不是面孔

c.交谈时你所说的话

5.为了准备考试, 你会如何学习?

a.读笔记, 读书的标题, 看图示和图解

b.让人问你问题, 或者默默地对自己复述一些事实

c.自己整理并记录

6.当你看到英语单词“d-o-g” (狗) , 你首先做什么?

a.想到一个特定的狗的图片

b.默默对自己说“dog”这个单词

c.出现一个牵着狗的感觉 (抚摸它, 遛狗等)

7.当你想集中精力时, 你觉得最让人分心的是什么?

a.视觉干扰b.噪音c.其它一些感觉, 如饿, 鞋子紧, 或担心等

8.你喜欢用什么方式解决问题?

a.做一个清单, 把每一步组织好, 做完后检查

b.打几个电话, 跟朋友或专家聊聊

c.设计一个问题的模型, 在头脑中把所有的步骤演练一遍

9.在电影院门口排长队时, 你最有可能做什么事?

a.看其他电影广告宣传画

b.跟站在你边上的人聊天

c.跺脚或用其他方式慢慢向前移动

10.你刚进了一家科学博物馆, 你会首先做什么?

a.四下张望, 找一个显示不同展位地图

b.跟博物馆的向导询问, 请教有关展览的事情

c.先走进一个看着有趣的展位, 以后再看说明

11.当你生气的时候, 你最有可能做什么?

a.沉着脸b.喊叫或“大发雷霆”c.跺着脚出去并甩门

12.当你高兴的时候, 你最有可能做什么?

a.露齿而笑b.高兴地喊叫c.高兴地跳起来

13.你愿意参加什么?

a.艺术班b.音乐班c.体操班

14.当你听音乐时你会做什么?

a.白日梦 (看到伴随音乐的图像)

b.哼起来

c.随音乐活动, 跺脚等

15.你会怎么来讲一个故事?

a.写出来b.大声讲出来c.把它扮演出来

16.哪种餐馆你可能不愿进?

a.灯太亮的b.音乐声太大的c.椅子不舒服的

统计一下你选的a, b, c的总数:

a______ b______ c_______

●如果你的选择大部分是a, 你可能是视觉学习类型。你通过观察学习。

●如果你的选择大部分是b, 你可能是听觉学习类型。你通过听来学习。

●如果你的选择大部分是c, 你可能是动觉学习类型。你通过触摸和行动来学习。

●如果你有几次在同一题目上选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答案, 那么你可能是一种混合型的学习类型。

面对不同任务呈现出不同的学习类型并不奇怪, 如为了迎接数学测验, 你会仔细研读数学课本上的各种例题;为了掌握正确的英语读音, 你会大声复述学过的英语单词、课文;而在化学学习方面, 你会重复做一些化学实验。

学习建议:

对视觉型学习者的学习建议:

视觉型学习者的学习成绩一般比较好, 因此有时可能会沉溺于自我中心的范围中而看不到其他外在的事物。应该设法扩大自己的视野, 多向别人学习和请教, 并多找些课外读物和习题集等以丰富自己的知识范围。加强动手能力的培养是这个学习类型的人要注意的一个方面。

这类学习者可通过下列方式加强学习能力:

*用图片来学习

*涂鸦, 画符号

*画图表, 地图

*把艺术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

*使用脑图

*做想像的活动

*看或制作你自己的录像带

*运用模拟表演

*变动在房间的位置以获得不同的景象

*运用先前组织好的东西或目标设定的图表

*使材料聚集起来

*突出色彩

*运用电脑图示

对听觉型学习者的学习建议:

多培养独立解决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遇到不会或不懂的问题不要急于向他人请教, 要自己多动脑筋想办法, 或借助查字典、查有关参考资料去寻找答案, 只有在实在无法解答时才可再去请教别人。

要培养自己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 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 要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 这样既开阔了自己的思路, 又使自己对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入。

听觉型学习者可通过下列方式加强学习能力:

*演奏乐器

*通过歌曲进行学习

*通过参与或者听音乐会来进行学习

*伴随着巴洛克音乐来学习

*伴随音乐锻炼身体

*把音乐与其他学科领域结合起来

*用音乐改变你的情绪

*用音乐来放松

*通过音乐来构想画面

*在电脑上谱曲

对动觉型学习者的学习建议:

这类学生在学习时宜采用分散法进行学习。如先集中学习30分钟或自己能够集中得更长一些的时间, 然后休息10分钟左右, 再改换其他学科学习。慢慢地再把集中学习的时间在前面的基础上依次延长一刻钟、半小时、一小时等, 逐渐培养自己集中精力学习的习惯。为了集中自己的注意力, 开始时可以先学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学科, 等情绪调动起来之后再改为学习较难的或不大感兴趣的学科。这样交替进行学习的方式可以使学习者不至于感到太疲劳, 并可以逐渐地对不感兴趣的学科也产生兴趣, 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这种类型的学习者要学点集中精力的方法。比如多给自己增加一些课外读物, 让引人入胜的书籍来帮助培养“坐得住”的习惯, 并让自己坚信自己是坐得住的, 需要改进的只是自己对学习科目的兴趣和思维方法。

当然对这类学习者来说, 周围的学习环境安静一些对他们是最有利的, 因此, 应该尽可能地为自己创造一个和谐、安静的学习环境, 因为这样可以最小限度地分散他们的学习注意力。

动觉学习者可通过下列方式加强学习能力:

*使用电脑编码的体育运动, 使你成为你正在学习的对象

*用舞蹈来学习

*运动来学习

*用演戏来学习

*在自然学科和数学方面多动手

*多改变一下状态或多休息

*把运动与所有的课程都结合起来

*当你在游泳或散步时, 在头脑中复习一下功课

*利用模型、机器、手工艺

*利用空手道来集中注意力

*利用校外调查旅行

*利用班级的游戏

*利用戏剧和扮演角色

让孩子做学习的主人 篇8

【关键词】语文课堂;互动学习;乐趣;思维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新的理念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预示着语文课堂教学将彻底改变过去以“一言堂”为主要形式,以应试为主要目的枯燥无味的教学现状,代之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语文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就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彰显自己的个性。

一、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乐趣中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在教学《群鸟学艺》一课时,我先在课前精心地制作了各种鸟的图片,在导入新课时,我采用了故事导入法,告诉学生今天老师给他们请来了一群可爱的鸟朋友,然后出示鸟的图片,把它们贴在黑板上,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被激起。在此基础上,揭示课题。

二、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全面展现自我

新课标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巧设问题,引导学生,点拨学生的思路,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所以说,课堂舞台上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心理学家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尋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如在教学《群鸟学艺 》一课时,揭示课题后,我先让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文,把找到的问题答案用直线划出,不明白的地方用问号标出。自学时要求学生做到边读边想边动手。

三、放飞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

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的各抒己见。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感悟,懂得了知识是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这样的课,课堂气氛很活跃,其间,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的思维在无拘无束的讨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如在教学《群鸟学艺》一文时,我问学生:“学了这个故事你们明白了什么道理?”大部分学生都回答了只有耐心、虚心、认真地学习,才能学到真本领。可有一个学生却回答的不同,他说是凤凰老师教搭窝的方法不好,才使有的鸟没有学会搭窝。他的回答激起千层浪,学生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并列举了一些好的教学方法。

四、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在朗读过程中,理解内容,积累词句逐步提高阅读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如:我在教学《群鸟学艺》一课时,让学生在阅读中抓重点,引导学生对各种鸟的语言进行反复诵读,以悟出它们内心的想法和学艺的态度。

五、尊重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品味成功的喜悦

热爱学生,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该仔细注意学生的一言一行,尤其是要注意观察那些学困生的言行。教师应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学生的“美”的眼睛,留心学生某一方面的优点、亮点,引导他们参与合适的学习,发挥他们的特长优势。如果教师的冷淡、责怪、不适当的批评往往都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而一旦丧失自信心,那么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大大削弱,当然对语文学习也就提不起兴趣了。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让学困生在语文课堂上获取成功,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让这一部分课堂上的弱势群体动起来,使课堂真真实实地活起来。如何有效提高弱势群体的学习积极性呢?我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了分层教学,即经常让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回答一些很浅显的、在书本上很容易找到答案的问题,做一些简单的基本题和练习作业,如果答对了、做对了或者答对了、做对了其中的一部分,就立即加以表扬,表扬他进步了。然后逐步加大训练难度,提高训练要求,让学习困难生在不断的训练中获取点滴的长进,体验成功的快乐。

做自己的主人 篇9

我国著名画家齐白石,曾荣获世界和平奖。尽管他已经取得成功,但他还是不断汲取历代画家的长处,不断改进自己画作的风格。他六十岁以后的作品,明显不同于六十岁以前。七十岁他的画风又一次改变,八十岁时他再度改变画风。齐白石一生,曾五易画风。正因为齐白石在取得成功后,仍马不停蹄地改变、创新,所以他晚年的作品比早年更加完美成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与流派。

他曾告诫弟子“学我者生,似我者死”。他认为,画家要“我行我道,我有我法”。就是说,在学习别人的长处时,不要照搬照抄,而要创造性地运用,不断发展。这样才会有艺术本身鲜活的生命力。

思想决定一生。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主要是看他有没有自己的思想。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缺少独立思考的能力,很多时候是因为他们有所依赖。就像近几年“作业帮”、“学霸君”等手机应用如同“救世主”一般出现在全国中小学生面前。学生们只要遇到解不开的题就像用手机搜题,根本无法静下心来思考。现在网络飞速发展,有时我们只需要复制、粘贴就可以得到一个家长、老师和自己都满意的答案。可是当有一天你为自己根本无法做一个长远的打算而后悔莫及时,你却已经习惯了跟着别人的思想了。为了避免这件可怕的事情发生,让我们从现在开始远离网络,用自己独立的思想看问题,用心思考,仔细分析,认真选择!

做自己生命的主人 篇10

陈想玺睿,一个非常可爱的女孩。她还不满六岁就开始了小学生活。她那可爱的笑脸上些许多了份忧愁。

因为她年龄比正常的孩子小,所以对妈妈的非常的依赖。今天,她的妈妈又来到学校陪她吃早餐。

上课的铃声响起来了,她还是牵着妈妈的小手走到教室门口不舍得妈妈离开。“快进去上课吧。”妈妈温柔的说着。“我不要进去,我要妈妈!”孩子嚎啕大哭。拖着妈妈的衣襟,抱住妈妈的大腿,不肯放妈妈去上班。“妈妈要去上班,挣钱让你读书啊。”“不要,不要!我要妈妈。”妈妈真是无奈至极,无论说什么都是无用。妈妈气急之下撇下孩子转身离开。只听见孩子的哭声。

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篇11

一、敢于放手,教给幼儿生活自理技巧

幼儿没学会拿勺子的方法,就谈不上自己吃饭;幼儿没有掌握穿衣服的方法,就谈不上把衣服穿整齐;幼儿不知道玩具归类,就更别提让他们把玩具送回家、物归原主了……所以第一步,让幼儿学一些基本的自理技巧,当然这需要老师的耐心、细心及对幼儿的及时鼓励,幼儿掌握了具体的一些生活自理方法后,我们就要敢于放手,让幼儿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有自理意识。即使做得不好也没有关系,只要自己肯做、肯动手就是一个进步。这时,我们该做一个“懒老师”,看着孩子们的成长,当孩子们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后,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更积极的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比如我们班的小朋友在刚入园午睡起床时,很多幼儿都要老师帮着穿裤子、鞋子,有的即使肯动手,也经常穿反。因此我们在教幼儿穿裤子、鞋子正确方法的同时还编了首儿歌教给孩子,“鞋子兄弟在一起,相亲相爱不分离,头靠头,脚碰脚,亲亲热热真欢喜。”孩子们在掌握了正确方法后,个个都勇于尝试。看到这种情况,我们于是大胆放手,一学期下来,每个孩子都能自己穿脱衣物,特别是裤子、鞋子基本没有人穿反了。

二、给予鼓励,强化幼儿生活自理行为

1.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要求

获得初步的生活自理技巧之后,要注意提高幼儿做事情的速度、质量等。比如小班幼儿自理能力较差,只能在成人的帮助下入厕,特别是冬天,很多孩子不是尿湿了裤子,就是不会提裤子。因此,在教会幼儿这一技能的同时,我们给予强化,及时督促、鼓励每一位幼儿,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幼儿逐步掌握穿脱裤子入厕的技巧。

2.因材施教,及时给予鼓励。

当然由于每个孩子的能力、性格特点都存在很大的差异,我们在大胆放手的同时更应该注意到这一点,要做到及时给予鼓励,进行因材施教,不能“偷懒”,重视每一名幼儿的发展。每个孩子的能力都是不同的,所以老师不能用一样的要求去要求每个孩子。能力强的孩子,我们则会以较高的要求去指导,让他能够更上一个台阶,而能力弱的孩子,我们就更要鼓励他们,以相对低一点的标准来要求,争取让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一个提高。比如我们班的殷琦郡小朋友,在刚入园时就表现出了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吃饭自己吃,衣服、裤子自己穿,自己玩的玩具自己收拾,有时还能帮助一些能力差的同伴。因此,我及时的给予鼓励,同时对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用餐时保持桌面整洁,衣服裤子不能穿反等等。而对于另一名李泓燊小朋友(生活自理能力极差),每当用餐、午睡时,他就傻愣愣的待着一动都不肯动,就等着老师来帮忙。针对他这种现象,刚开始我们帮着给他喂饭、穿衣,但慢慢的我们更多的是给予鼓励和表扬,每次看到他有一点点进步就及时的给予肯定,听到老师的表扬李泓燊小朋友偷偷的笑了,做事也变勤快了。几个月下来,再也不用老师喂饭,再也不用老师穿衣了。一学期下来,李泓燊小朋友是我们班进步最大的一个小朋友。

3.品尝成功,巩固自理行为

当幼儿有了点滴的进步时,我们老师更要及时的进行鼓励,一句温暖的言语、关爱的眼神、爱抚的拥抱,都能让幼儿体会到进步的喜悦,而当幼儿还没有达到理想要求的时候,我们老师更要耐心的从旁指导,让孩子知道这事儿没那么难。在课余时间,教师也可以与小朋友进行一些谈话活动,例如“我长大了”、“我会……”等,还可以让幼儿做老师做小帮手,擦擦桌子、发发玩具等等,为自己会干力所能及的事情感到高兴。

当然,幼儿自理意识一旦形成,还必须继续加强训练幼儿的自理能力。因为技能的形成是一个反复的过程,所以,还要注意以后的巩固练习。幼儿在园内集体生活中,有许多地方可供幼儿练习,例如:幼儿在进餐、入厕、盥洗、整理……,无处不体现着幼儿生活自理的水平,这时就不能“偷懒”了,我们要抓住这个关键时机,指导、监督幼儿的自理行为,使其形成习惯。

三、家园合作,提高幼儿生活自理能力

我们常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 除了让家长成为理解者、响应者还远远不够,应该让家长更好的了解幼儿的教学生活,成为老师、幼儿园真正的合作者。所以我们更要与家长配合、交流,形成家园合力,共同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平时,我们利用家长园地、家校路路通以及在利用接送时间与家长联系,还对一些最近有突出表现或需要了解的幼儿进行电话联系或家访。让幼儿在家、在园都不能有依赖心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让孩子更多的参与到个人事务的处理过程中,相信他们有这个能力,不要觉得“孩子还小,以后自然会会的”,要让家长知道良好的习惯都不是一日养成的,在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过程中,要家园配合,对幼儿进行一致性教育。及时转变家长的错误观念,不要觉得“自己的孩子还那么小,当然不会”,我们也开展家长开放活动,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情况的时候,更能比较其他幼儿的能力与自己幼儿的能力差异。

培养幼儿的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能为其一生奠定基础。我们不妨试着做一名“懒”老师,大胆放手,给孩子多多提供尝试机会,给孩子犯错误和改正错误的机会,让孩子自己尝试迈向成功之路。要知道最早放飞的鸟,最有希望飞到高远的地方。

让学生做阅读的主人 篇1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教材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要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作为语文教师,应如何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体呢?

一、转变教学观念,肯定个性化解读

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在学生眼里是知识的象征,理论的权威,解疑的裁判。教师也仿佛认为自己是唯一的知识拥有者,自己讲的就绝对正确,不允许学生有异议,有质疑。事实上,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在读者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不管你重视不重视,阅读总会在人的心目中留下些什么,作为阅读主体之一的老师,实际上是与学生平等的。学生和老师的身份都是读者,只不过老师的阅历比学生丰富些,对文本的理解比学生更深刻些而已。所以我们提倡个性化阅读,提倡建立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间平等的对话互动。就要求教师要学会倾听,成为学生阅读活动中的合作伙伴,此其一。

其二,应试教育下的学生,常习惯被动接受教师现成的结论,离开教师的扶持,面对一篇文章,往往无从下手,所以,要引导学生确立阅读的主体地位,教给学生阅读欣赏的方法,使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阅读主人。

作为教师,我们不必怀疑学生的阅读能力;作为学生,我们不必怀疑自己对作品的领悟能力。事实上学生惊人的领悟能力也着实让教师惊叹。例如我在教《枣核》时,出示了这么一个讨论题:“这位旅美华人已经风烛残年,还有种枣核的必要吗?”短时间的停顿后,教室里像炸开了锅,有人说:“没必要,因为老人年纪已大了,她是绝对看不到枣树长大的那一天的,与其如此,还不如不种呢!”有的说:“不对,老人种枣树不是为了看见枣树长大,或者吃枣,而是为了寄托她的浓烈的思乡之情,所以我认为有必要。”还有的说:“如果没必要的话,她干嘛让‘我’从几千里之外带着几颗生枣核来呢?”……信息时代的学生,知识面开阔了,理解能力也强了,原来需要教师讲解的问题可以让学生自己轻松解决。

由此可见,放下教师的权威地位,还学生以真正的读者地位,让学生能够自主阅读,直接阅读,个性化阅读,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二、转变教学方式,允许多元化解读

曾经有人指出:我们的基础教育领先于世界,各类竞争获奖的学生比比皆是,但却从来没有一个人获得诺贝尔奖。每次听到这话,我们作为教育者都感到汗颜。究其原因,我们的课堂往往只听到一种声音,从没有异议,从没有质疑,难道我们教师不应该反思一下我们的教学方式吗?常说“教是为了不教”,“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师道尊严”仍在作祟,老想维护自己的权威,老想把自己的理解上升成标准答案,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理念培养出的只能是“传声筒”式的学生。我们应该摒弃满堂灌、一言堂的填鸭式教学,要求教师能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如制作多媒体课件,放映相关的影片,播放流行歌曲等,带着学生走向文本,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允许多元化解读。如我在教《最后一课》时,就用“体验法”展开教学。首先是“阅读体验”,通过朗读理清文章的情节,文章以小弗郎士的见闻感受为线索,分为上学路上、上课、下课;再是“发现体验”,要求学生回答“课文讲的是什么”,可以从情节、内容、构思、立意、语言等方面多角度进行思考;最后是“探究体验”,文中揭示怎样的主旨,用一句话概括。通过这一系列阅读思考,学生对课文中所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主题就有了较深的体会。

其次,允许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读出自己独特的感悟。例如教学《散步》时,我出示四种不同的阅读方式:第一种是通过诵读优美语段,体会课文情感;第二种是运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课文内容;第三种是通过表演课本剧,理解课文内容;第四种是通过讨论情节、人物、含义深刻的句子解读课文。然后学生选择自己所喜欢的阅读方式进行阅读。一时间,课堂里人声鼎沸、热闹非凡。二十五分钟后,汇报阅读成果:第一组充满感情地配乐朗诵了一段选文,并告诉大家他们为什么这样朗读;第二组画了一幅初春的田野,并对课文进行复述;第三组表演了课本剧,把身边可用的东西都用上了,尺成了拐杖,手帕成了帽子,人物的神态、动作表演得惟妙惟肖;第四组讨论,把文章的重点难点梳理得清清楚楚。由此可见,教学中教师放手,允许学生进行多元化解读,我们的课堂将会充满生机与活力。

“远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看形象的山尚且如此,何况是读抽象的文本呢?“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教师要抓住一切契机,努力在引导的基础上,将阅读、鉴赏、评论的权利交给阅读的主体一学生。课堂上允许多元化解读,允许有不同意见的存在;对同一个问题,允许有不同的见地;允许学生带着疑问离开课堂。

三、转变教学评价,鼓励创造性解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要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宽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接受美学认为,读者阅读文本的过程就是文本的再创造过程。作品是作者与读者共同创造、共同完成的。教师的责任就是遵循接受的规律,让学生成为“作品的最后完成者”。也就是说,学生在阅读中不是消极地接受、索取意义,而是要积极主动地发现、建构意义,甚至创造意义。文本的多义性决定了语文阅读的创造性。只有对文本深入地思考、质疑、拓展、迁移,才能读出一般人读不出的东西。

例如教《敬业与乐业》时,笔者最后设计了这么一个问题:“对于学生来说,‘业’指‘学业’,学了本文后,对于艰苦的学业,我们的认识肯定又有了提高,请结合实际谈谈你的感悟。”结果有学生说:“读了此文,我觉得虽然学习很苦,但我从心底里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即敬业后就能产生乐趣。”也有学生说:“虽然我现在成绩不太理想,但如果我好好努力,这个过程也是快乐的。”

文学的魅力就在于它是一个“无结论”的世界,任何学者、权威都不可能穷尽真理的长河,任何人都有发现知识的可能,要树立敢于“班门弄斧”“异想天开”的思想,凡事问个为什么。在上《我的叔叔于勒》时,我要求学生为续写创设情境。于是有学生说:“假使那个又穷又脏又老的乞丐于勒有朝一日找上门来,菲力浦一家会有什么表现?”又有学生说:“假如于勒成了百万富翁,荣归故里,菲力浦一家又将如何?”通过这些设计,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让学生走进文本、超越文本。

所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多肯定,多激励,使学生勇于表现自我,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张扬自己的个性。但学生毕竟还小,生活阅历不丰富,对问题的认识比较肤浅,创造性阅读的结论有时难免不大成熟或不够完美,甚至包含错误。对于学生阅读体验中的这些局限性,教师不要轻易否定,要多一些尊重,多一些交流,学会容忍学生的错误。要给学生犯错误的权利,让学生意识到“与其重复一句正确的话,还不如试着说一句错误的话”,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探究能力尤为重要。

当然,容忍学生犯错误,并不是说对错误不闻不问。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起引导作用,正如萨特所说“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对学生理解中价值取向出现的明显偏差,教师必须及时引导、纠正,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例如在回答“《西游记》中,你最喜欢的是哪个人物,为什么”时,有学生就回答,喜欢猪八戒,因为他吃了睡,睡了吃,日子过得幸福舒坦。对于这样的理解,教师就要让学生讨论什么叫“幸福”,从而纠正学生认识的偏差。

上一篇:消防七进宣传活动小结下一篇:中秋节客户答谢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