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知识点复习归纳

2024-10-17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知识点复习归纳(精选5篇)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知识点复习归纳 篇1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知识点复习归

辩证的否定

(1)含义:辩证的否定式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是由事物内部矛盾引起的自我否定。

(2)特征:

①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

②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它总是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③辩证的否定既不是简单地肯定一切,也不是简单地否定一切,而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克服的是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

(3)实质: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4)辩证否定观对我们的要求:

①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②我们既要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又要不迷信书本,不盲从权威。

③要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

2形而上学否定观的特征

(1)认为否定是外力作用的结果,是发展的中断和联系的终止。

(2)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

3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1)依据:世界永远处在不停地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任何事物对它发生的那个时代和那些条说来,都有它存在的理由;但是对它自己内部逐渐发展起来的新的、更高的条来说,它就变成过时的和没有存在的理由了;它不得不让位于更高的阶段,而这个更高的阶段也要走向衰落和灭亡。

(2)含义:辩证法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3)要求:

①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

②要求我们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陈规旧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

③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这是我们事业不断取得成功的关键。

4创新的社会作用有哪些?

(1)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经济角度)

①科学的本质就是创新。

②创新更新了人们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

③创新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

④创新开辟出更为广阔的劳动对象。

(2)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政治角度)

①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②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永不自满,永不懈怠,这是我们要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

(3)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文化角度)

①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和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创新,使得人类认识的对象和范围日趋广阔,使得人类思维的性质和水平不断更新和提高。

②人类文化的发展是通过创新实现的,社会主义文化也不例外。

(4)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创新是对真理的发展和对实践的推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为什么要创新?

(1)哲学依据

①唯物论: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反对安于现状、因循守旧的思想。

②辩证法:

A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具有普遍性,其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这也要求我们积极创新。

B辩证否定观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

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也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

③认识论: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这也要求我们不断创新。

(2)创新的五大社会作用。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篇2

(东莞市光明中学 高三政治备课组)

一、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

(一)、辩证否定观与创新意识

◇课堂探究:把否定理解为外力作用的结果,是一种什么否定观?

◇探究提示:把否定理解为外力作用的结果,这是形而上学的否定观。教材中列宁的名言体现的是辩证的否定观,它是与形而上学否定观根本对立的一种否定观。

1.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这是因为:

(1)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

肯定方面是事物中维持其存在,保持其性质和现状的方面;否定方面是事物中促使其灭亡和向它事物转化的方面。

(2)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既相互依存又相互排斥,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当肯定方面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时,事物维持其原有性质和自身的存在。当否定方面上升为主要方面,并战胜了肯定方面时,事物的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实现事物自身的否定,旧事物变成了新事物。

1、种子发育为植物是()

A.事物的量变过程B.事物自身否定的结果C.外力作用的否定D.新事物与旧事物一刀两断

2.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

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这是辩证的否定的第一个特点。

可见,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通过否定实现的,不经过否定,旧事物不会灭亡,新事物也不能产生,所以,没有否定就没有事物的前进和发展。

2、没有新物种对旧物种的否定,生物就不会进化。人类就不会出现;没有新的社会形态对旧的社会形态的否定,社会就不能发展。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的发展,都是新旧事物的相继更替。否定意味着新旧事物的决裂,旧事物向新事的转折。这段话主要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

A.否定是事物发展的决定性的环节B.量变的过程

C.克服和保留的统一D.事物联系的环节

3.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

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它总是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这是辩证的否定的第二个特点。例

3、《庄子·刻意》中说:“吹啕呼吸,吐故纳新。”成语“吐故纳新”由此形成。这一成语包含的哲学原理的A.新事物曲折中前进的原理B辩证否定的原理C.对立统一原理D量变质变的关系原理

与此成语意义相一致的还有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破旧立新等成语。

4.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

◇课堂探究:(1)把否定理解为抛弃一切是一种什么否定观?(2)我们应当怎样理解否定?

◇探究提示:(1)把否定理解为抛弃一切,是一种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2)辩证否定,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去理解和把握:

①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

②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辩证的否定体现了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质变,没有否定,就没有质变,也就没有事物的前进和发展。

③辨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辩证的否定不是新事物对旧事物全盘抛弃,而是要吸收并继承旧事物中的合理的、有价值的因素,这就体现了新、旧事物之间的联系。

④辩证的否定是克服和保留的统一,既克服旧事物中的消极因素,又保留旧事物中的一切积极因素,并以此作为新事物发展的条件。否定不是简单地抛弃旧事物,而是“扬弃”。

4、毛泽东同志早就说过“对于外国文化,排外主义的方针是错误的,应当尽量吸收进步的外国文化,作为发展中国新文化的借鉴;盲目搬用的方针也是错误的,应当以中国人民的实际需要为基础,批判地吸收外国文化”。把这一观点用于向外国学习的问题上,应该坚持()

A.肯定中有否定B.肯定一切C.否定一切D.赞成和反对的统一

5、在对待外国文化问题上,我们也必须采取有分析、有选择地吸收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是全盘照搬,也不是一概排斥;既反对崇洋,也反对排外。我们采取这样的态度,其哲学理论依据是()

A.唯物辩证法的普遍联系观点B.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实事求是的观点

C.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D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点

5.辩证否定观的意义——革命精神和科学分析态度的统一,批判与继承的统一。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例

6、从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看,新制度必然代替旧制度。新的社会形态必然代替旧的社会形态。从哲学上说,新社会对旧社会的否定是()

①社会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一个质变的过程②彻底砸烂旧社会的一切③“扬弃”④社会发展的中断性和连续性的统一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课堂探究:P76。为什么我国某烧伤治疗小组能够突破传统疗法,提高烧伤治愈率?这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我们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探究提示:(1)因为我国某烧伤治疗小组不迷信权威意见,坚持独立思考,刻苦攻关,在重新研究和分析传统疗法的基础上大胆创新,采用了与传统的包扎疗法相反的暴露疗法,从而大大提高了烧伤治愈率。

(2)这一事例体现的哲理是:辩证的否定观。辩证的否定就是“扬弃”,是肯定和否定、克服和保留的统一,是事物发展和联系的环节,是事物自身的否定。这种对待事物采取“扬弃”的态度,就是辩证的否定观。

(3)我们从中可以得到如下启示:

①我们对待任何事物都必须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既要在肯定中看到否定,又要在否定中看到肯定,防止和克服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的错误倾向。

②要树立创新意识,要有革命批判精神。对于前人和他人的经验,不能迷信,不唯书,既不能无批判地全盘继承。兼收并蓄;也不能不加分析地一概否定;既要

反对复古主义,也要反对虚无主义。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发展。

7、辨析:树立创新意识,必须不唯书,不唯上。

(二)、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

1.辩证否定的革命批判精神。

◇课堂探究:(1)怀疑和批判精神在人们的认识和创新中具有什么作用?

(2)我们常说,不破不立。“破”和“立”是一种什么关系?◇探究提示:(2)“破”和“立”是一种对立的统一。破是手段、途径,立是目的。没有破就没有质变,就没有旧事物的灭亡和新事物的产生。立是在破的基础上的立,是不能离开破的立,它是对“破”的否定,但这种否定是一种辩证的否定,是“扬弃”,是联系和发展的环节。

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3、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要求P77

二、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1、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课堂探究:想一想。技术创新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什么关系?

◇探究提示:P78第一段。

8、下列表述与上述材料(P78框内)相吻合的选项是()

A.江泽民:知识和技术创新是人类社会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科

技创新已越来越成为当今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标志,越来越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进程

B.江泽民:理论创新,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要求

C.江泽民: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时。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

D.别林斯基:没有否定,人类历史就会变成停滞不动的臭水坑

2、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3、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三、第十课主要问题

1.树立创新意识的哲学依据

⑴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要树立创新意识

辨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⑵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我们要树立创新意识

世界永远处在不停地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辩证法按其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2.创新的作用

任何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归根到底都与创新密切相关。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创新是时代的引擎,是社会发展的动力。3.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1)唯物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2)形而上学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3)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4.唯物辩证法的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和对立统一规律,要求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和坚决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课后练习

一、选择题

1、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文化赖以发展的物质基础、社会环境、传播条件发生了变化。我们要深人研究新形势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间 题,善于在更加开放的环境中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这体现了

①联系和发展的观点②一分为二的观点③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观点④认识不断发展的观点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2、文化作为社会意识形态,有其自身发展的特殊 规律,即传承与创新,这就是吸收传统文化、外来文化中的精华,剔除其糟粕的过程,从而推动文化的发展。这坚持了

A.量变和质变相统一的观点B.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的观点

C.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D.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3、“理论创新,这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根本要求。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这句话说明了

①辩证法就其本质来说,就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②要创新就要有批判和发展

③要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

④要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③④4、2006年3月14日,温家宝总理在记者招待会上说:“径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思所以危则安矣,思所以乱则治矣,思所以亡则存矣。”以下语句与上述两句诗文体现的哲理相同的是

A.生于忧患,死于安乐B.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C.不人虎穴,焉得虎子

D.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5、近期全球相继出现禽流感疫情。禽流感是人类共同面临的严重威胁,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独善其身,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应对。这说明

①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②人们对事物的联系无法改变

③部分离不开整体④关键部分的性能决定整体的性能和状态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6.我国是一个产煤大国,是一个严重依赖能源的国家,同时也是矿难频发的国家。我国的煤炭高瓦斯矿井多,瓦斯爆炸给我国煤炭行业和矿工生命造成了重大损失,但瓦斯的另一个名字叫煤层气,它又是一种清洁能源,依靠科技进步,开

发煤层气,既可缓解能源紧张,又有利于煤矿安全,还可保护环境,可谓一举三得。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B.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促进事物的发展

C.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相互转化D.联系具有普遍性,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是联系的7、哲学家别林斯基说过:“没有否定,人类历史就会变成停滞不动的臭水坑。”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

A.人类历史有可能变成停滞不动的臭水坑B.只要敢于否定一切,人类历史就会向前发展

C.要敢于否定,树立创新意识,推动人类历史发展D.要敢于蔑视权威,抛弃书本,就能推动人类历史的发展

8、世纪之交,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许多新变化。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新时期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上内容说明()

A.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多方面的创新,是我们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解决了中国社会发展的一切问题

C.只要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什么人间奇迹也可创造出来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无须进一步发展

9、“理论创新,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要求。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这句话说明了()

①辩证法就其本质来说,这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②要创新就要有

批判和发展

③要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

④要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①③④

10、以下观点对创新认识正确的有()

①创新是对真理的发展②创新是对实践的推进 ③创新是一个民族进

步的灵魂④创新是时代的引擎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1.(多项选择)“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哲学寓意是„()

A.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B.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

C.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D.事物内部特殊矛盾规定其特殊本质

12.(多项选择)我国的基层民主建设任重道远。党的十五大以后,农村基层民主一马当先,各地的民主实践如火如茶地展开。然而,民主的实现并非一路“鸟语花香”,在各地实现民主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取得的成效依然让人不无担忧。这里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B.要全面认识事物发展中的矛盾

C.要正确区分社会主义民主的性质与实现程度D.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13.(多项选择)((人民日报》报道,科学通过监测发现,由于人类不当和无限制地科考活动,导致南北两极气候变暖,从而影响了海洋生物圈。从辩证法的角度看,上述事实说明

A.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一定的联系B.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C.事物之间的联系是人们创造的D.把握联系的多样性,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事物有重要意义

14.(多项选择)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后,我国航天术专家宣称,这不会影响我国载人航天计划,恰恰为我国载人航天计划提供有益的经验教训。这说明

A.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B.我国的航天技术远远超过美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知识点复习归纳 篇3

第十课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温故知新】

.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2.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辨证关系原理?

【目标导航】

高考考点:※理解辩证否定的含义及实质

※坚持辩证的否定观,树立创新意识

※理解创新的社会作用

【自主探究】:亲爱的同学,请你根据下面的提示,带着问题阅读课本,做好自学和预习。相信你一定行!

.辩证否定的含义、特点?

2.辩证否定的实质?

3.辩证否定观的方法论意义?

4.创新的社会作用?

【温馨提示】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普列汉诺夫)自学过程中你还有什么发现、有什么疑惑?请及时把你思维的火花记录下来,以便与其他同学讨论、共享。

一、互动探究: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培根)亲爱的同学,请你参与讨论,合作共享。、议一议:辩证的否定是否就是抛弃?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不符合辩证否定的原理,是一种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新生事物否定旧事物,决不是简单地抛弃,而是否定之中有肯定。是既克服又保留,是对旧事物的克服,又是对旧事物中积极因素的保留,是“扬弃”。

把“扬弃”理解为抛弃,是割裂了新旧事物之间的内部联系,实际上否认了事物的发展,犯了否定一切的形而上学的错误,这在实践中是有害的。

2.议一议:创新的哲学依据有哪些?(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的角度思考)

唯物论:创新是主观能动性的表现,体现了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坚持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的统一。

辩证法:创新体现了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因此,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所以,我们要反对因循守旧,思想僵化,要用于支持新事物,要在量的基础上实现突破,促进是物质变。

认识论:认识有一个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深化、扩展、和推移的过程,创新符合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总是在扩展、加深的哲学道理。

3.议一议:为什么说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第一、辩证法承认矛盾,就必然承认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联系,主张用联系的观点去看问题。相反,形而上学否认矛盾,就必然否认事物的普遍联系,主张用孤立的观点看世界。

第二、唯物辩证法揭示了发展的源泉,即事物内部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所以,它必然承认事物的发展,主张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而形而上学由于否认矛盾,也就否认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只能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第三、唯物辩证法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即事物内部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所以就必然用全面的观点来看问题。而形而上学却相反。

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是否认矛盾,孤立地、静止地、片面地看问题。

二、【原理与方法论归纳】

创新(2条原理)

一、辩证的否定原理【重点掌握】、〖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辩证的否定既不是简单地肯定一切,也不是简单地否定一切,而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克服的是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

2、〖方法论〗: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因此,我们不仅要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还要立足于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取得成功。

3、〖反对〗:反对把否定理解为外力作用的结果,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的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二、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原理、〖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2、〖方法论〗:要求我们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3、〖反对〗:反对因循守旧、不思进取、思想僵化、抱残守缺、固步自封的观念和行为。

亲爱的同学,如果你还有不明白的问题,不要紧,请认真听讲,老师和其他同学会和你一起解决的。

三、知识盘点:你能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本课时学习的内容吗?围绕该内容,你学到了哪些重要知识?你能画出本课的知识结构图吗?试试看,你能行!

一、单项选择题

.种子发育成为植物是()

A.事物量变的过程

B.事物自身否定的结果

c.外力作用的结果

D.新事物与旧事物一刀两断

2.哲学家别林斯基说过:“没有否定,人类历史就会变成停滞不动的臭水坑。”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

A.人类历史有可能变成不动的臭水坑

B.只要敢于否定一切,人类历史就会向前发展

c.要敢于否定,树立创新意识,推动人类历史发展

D.要敢于蔑视权威,抛弃书本,就能推动人类历史的发展

3.郑板桥有诗剧:“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风池。”其中的寓意是()

A.新事物曲折中前进的原理

B.量变质变的关系原理

c.新事物在旧事物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D.对立统一的原理

4青藏铁路的修建实现了三大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精神创新。下列关于“创新”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创新是辩证的否定观的要求,要敢于否定一切

B.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c.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D.创新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5.辩证否定观教会我们的生活态度是

①敢于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②摒弃别人、前人的经验

③对权威说“不”,对权威的尊重就是否定自己④大胆抛弃一切,极富革命的批判精神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6.明代陈献章说:“前辈谓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这段话说明

A.没有否定就没有发展

B.否定可以解决一切问题

c.只要否定,就能发展

D.怀疑精神就是创新精神

7.下列说法中,包含着辩证否定原理的是

①做机械运动的物体,在某一瞬间,既在空间的某一个位置上,又不在空间的某一个位置上

②任何生物体的存在,都是同化和异化的对立统一

③“怀疑一切,打倒一切”的无政府主义思潮

④在对外开放的问题上,一方面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一方面要学习国外一切东西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8.唯物辩证法的扬弃范畴是指:

A.新事物彻底抛弃旧事物

B.事物发展过程的非连续性

c.事物发展过程的连续性

D.新事物对旧事物的既克服又保留

9.《庄子•刻意》中说:“吹啕呼吸,吐故纳新。”成语“吐故纳新”由此形成。这一成语包含的哲学原理的 A.新事物曲折中前进的原理

B.辩证否定的原理

c.对立统一原理

D.量变质变的关系原理

0.唯物辩证法和革命批判精神和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树立创新意识,不断实现创新。要树立创新意识,不断实现创新,就必须

()

①具有批判性思维

②怀疑一切、批判一切、推翻一切

③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④敢于寻找新思路、树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对“前贤”的,杜甫主张既要兼取众长,加以继承(“转益多师是汝师”);又要区别真伪(“别裁伪体亲风雅”)。反对一味因袭(“递相祖述复先谁?”)。这对我们进行创新的启示是

()

A.亲自实践是创新的根本途径

B.人民群众是创新的主力军

c.创新是继承与发展的统一

D.科技是创新的重要工具

2.《人民日报》报道,去年我国国际专利申请量达3910件,增速居全球首位,但专家指出,我国属原创性的专利相对较少,大部分企业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创新能力。从哲学上看,要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就必须

A.把增强创新意识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B.发挥主观能动性,勇于认识和改造规律

c.解放思想,勇于否定一切既有理论

D.坚持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不断发展真理

3.以下观点对创新认识正确的有()

①创新是对真理的发展

②创新是对实践的推进③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④创新是时代的引擎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对于中国公众非常关心的中国人获诺贝尔奖问题,担任诺贝尔奖物理学评奖委员会主席的SuneSvanberg在中国科技大学的演讲中直接点题——中国人获得诺贝尔奖最重要的因素,他认为是需要有创新意识。回答14~15题。

4.从哲学上看,SuneSvanberg的观点是正确的,这是因为

①只要大胆创新就能获得诺贝尔奖

②只要创新就能在科学研究上取得重大突破

③没有创新就难以实现认识的飞跃

④没有创新就没有人类的进步,就没有人类的未来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5.对我们青少年来说,要培养创新意识,就必须

①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②积极实践,勇于探索,善于思考

③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

④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明、创造新的规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齐鲁文化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其“重义轻利”的价值取向,“诚实守信”的价值准则,以“仁爱”为核心的伦理道德,在今天仍有许多借鉴意义,但齐鲁文化也有其消极落后的一面,如“官本位”、“唯上文化”、“家长制”、自我封闭的小生产意识等,严重影响了山东人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模式。

结合材料,从辩证的否定观的角度分析,我们在文化建设中应如何对待齐鲁文化?(12分)

第十课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

-5:BccAA

6-10:AADBc

1-15:cDDDA

二、非选择题

.①辩证的否定,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齐鲁文化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其合理的内涵,对今天的文化建设仍有借鉴意义,我们应不断的继承。但齐鲁文化也存在着糟粕和过时的东西,我们还要大胆的抛弃。(6分)

②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精神。对待齐鲁文化,我们要与时俱进,在继承中发展,在创新中进行新的文化创造,不断丰富和发展齐鲁文化。(6分)

1、你完成本“案”的情况()

A.很好

B.较好 c.一般 D.较差

2、你在本节课上的表现情况()A.很积极主动

B.较积极主动 c.一般

D.较差

3、你的收获与困惑:

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知识点归纳 篇4

第一单元 我能为你做什么

1、我国现有残疾人8000多万。残疾人包括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和其他残疾的人。

2、史蒂芬•霍金,有着“继爱因斯坦以后世界上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的美誉。1942年1月8日出生于英国,1963年被诊断患了“卢伽雷氏症”。只能依靠安装在轮椅上的语音合成器与人交流。霍金成为世界公认的引力物理科学巨人,提出了著名的“黑洞理论”,撰写了《时间简史》等名著。

3、《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规定:残疾人的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基于残疾的歧视。禁止侮辱、侵害残疾人。全社会应当发扬人道主义精神,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

4、中国助残日:每年5月的第3个星期日。

国际盲人节:每年10月15日

国际聋人节:每年9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

《梦溪笔谈》复习知识点归纳 篇5

一、重点字词

1、方为秋田之害 方:正 为:成为

..

2、其喙有钳 喙:嘴 .

3、悉为两段 悉:全,都 .

4、钱氏据两浙时 据:统治,占据 .

5、方两三级 方:才 级:层 ..

6、患其塔动 患:嫌,担心 .

7、贻以金钗 贻:赠给 .

8、但逐层布板讫 但:只 ..

9、便实钉之 钉:用钉子钉 .

10、匠师如其言,如:遵照 .

11、盖钉板上下弥束 盖:因为 .12.人皆伏其精练 伏:同“服”,佩服 精练:精熟,高明 ..

二、课文翻译

1、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宋神宗元丰年间,庆州地区生了子方虫,正要危害秋田里的庄稼。

2、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忽然有一种昆虫产生了,样子像泥土里的“狗蝎”,嘴上长有钳,成千上万,遍地都是;它们遇上子方虫,就用嘴上的钳跟子方虫搏斗,子方虫全都被咬成两段。

3、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十天后,子方虫全被杀尽,年成因此而获得大丰收。

4、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

这种虫过去曾经有过,当地的人称它为“傍不肯”。

5、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

钱氏王朝统治浙东浙西时,在杭州梵天寺修建一座木塔,才建了两三层,钱帅登上木塔,嫌它晃动。

6、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工匠师傅说:“木塔上没有铺瓦片,上面轻,所以才这样。” 于是就叫人把瓦片铺排在塔上,但是木塔还像当初一样晃动。

7、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没有办法时,匠师就秘密地派他的妻子去见喻皓的妻子,拿金钗送给她,要她向喻皓打听木塔晃动的原因。

8、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 喻皓笑着说:“这很容易啊,只要逐层铺好木板,用钉子钉牢,就不会晃动了。”

9、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工匠师傅遵照他的话(去办),塔身就稳定了。因为钉牢了木板,上下更加紧密相束,上、下、左、右、前、后六面互相连接,就像只箱子,人踩在那楼板上,上下及四周板壁互相支撑,(塔)当然不会晃动。

10、人皆伏其精练。人们都佩服喻皓的高明。

三、课文内容理解

1、“傍不肯”形状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消灭子方虫的方法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

2、你还知道哪些农业中“以虫治虫”的例子呢?给你带来了什么启示?

青蛙吃害虫、猫头鹰吃田鼠、啄木鸟吃害虫、金龟子吃蚜虫。有效地保护自然资源,积极开展生物防治,充分发挥某些农作物害虫天敌的作用,是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促进农业增产、保护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措施。

3、你认为《以虫治虫》所述的内容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

现在我们用农药治害虫,带来了污染,而采用以虫治虫的办法就可以避免这个问题。由此看来,这种办法在今天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密使其妻” 写出匠师怎能样的心态?一个“笑”字透露出喻皓什么样的心理活动?“密使其妻”写出了匠师的难堪和良苦用心,喻皓的“笑”一方面透露出他对匠师无能的嘲笑,另一方面表现出他对解决“塔动”胸有成竹,举重若轻。

5、文中如何表现当时解决“塔动”问题之难?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动如初”表现建筑工匠的认识和实践都未能解决问题,“无可奈何”一词也写出了大家对“塔动”无计可施。作用:为后面喻皓轻易解决难题作了铺垫,反衬其技艺高超。

6、《梵天寺木塔》用了怎样的写法来突出喻皓建筑技术的高超的? 以匠师的“无可奈何”来反衬喻皓技术之高。又用侧面描写来烘托,如工匠费尽心机了解如何才能解决塔动的问题,又如篇末说:人皆伏其精练。

7、匠师和喻皓对塔动原因的分析有什么不同?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①匠师认为塔动的原因是塔顶没有上瓦,上面轻。喻皓认为塔动的原因是塔内结构不稳定塔身与楼板没有形成一个整体。②启示:看问题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一个人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决定着他对事物的判断是否正确。

8、用自己的话说说塔不动的原因。因为木板与塔紧密相联,相互制约,所以不能动。

上一篇:玫瑰和小草五年级作文下一篇:闲谈老师作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