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医疗保险现状(精选8篇)
大学生医疗保险现状 篇1
大学生医疗保障现状与医疗保险需求的调查分析
由公费医疗保障转为医疗保险是大学生医疗保障体制改革的一个趋势。为了解公费医疗保障制度的实行状况,以便更好的过渡到医疗保险,特开展了此次调查。
一、研究对象及方法
此次调查针对北京市某重点高校所有在校本科生,采取方便抽样的方法,共发放调查问卷250份,回收有效问卷236份,有效回收率为94.4%。其中男生75人,女生161人;一年级34人,二年级69人,三年级62人,四年级71人;来自城市的185人,来自农村的51人。
该校目前实行的是公费医疗制度即门诊医疗:在校医院、合同医院个人负担医疗费的10%,非合同医院个人负担医疗费的15%;住院医疗:个人负担医疗费的10%(非合同医院住院需符合急诊住院条件或由合同医院转诊)。
调查包括大学生经济状况调查,健康状况调查,对校医院及公费医疗制度的态度及对医疗保险的态度。
二、研究结果及初步分析
(一)大学生经济状况
72.69%的大学生的月生活费支出在800元以下,其中3.87%的学生月生活费在300元以下,如果按9000本科生来计算,那么大概有360个学生每个月除了伙食费及购买必要的生活、学习用品之外所剩无几,所以学校在医疗保障制度的设计上应该考虑给这部分学生以特殊待遇,将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使每一位同学都能享受到医疗保险的好处。
另外,94%的大学生生活费主要来源于父母或亲戚,家庭收入水平对他们的保险意愿及选取保险的种类有一定的影响。
(二)大学生健康状况
92%的大学生身体状况很好,很少生病,这是大学生不同于其他人群的一个显著特点,他们精力旺盛,身体健康,在设计保险种类时应考虑这一特点;与此相对应,平均每学期去校医院就诊和去校外医院就诊的次数在2次以下的比例分别为87%,95%,96.2%的大学生医疗费用占总生活费支出的比例在10%以下,这就为实行医疗保险留下了一定的空间。
(三)、对校医院及公费医疗制度的态度
大学生对校医院的满意度明显偏低,只有大约3%的人感到非常满意,9%的人感到满意,50%的人感觉一般,20%的人感到不满意,20%的人感到非常不满意;
对公费医疗保障制度而言,只有5%的同学这一制度如何实施非常清楚,有20%的同学对此一点都不清楚,这说明学校在这方面的宣传力度不够;对于这一制度的满意度也偏低,大约24%的人感到满意,55%的人感觉一般,15%的人不满意,5%的人非常不满意。
这既要求我们一方面改进公费医疗保障制度的实施方法,提高校医院的服务水平,另一方面加快建立医疗保险的步伐。
2、校医院基本职责及需改进之处
在我们的调查中,认为工作人员服务态度需改进的有158人,医生业务水平需改进的有151人,医院环境需改进的有61人,还有其他需改进的一些地方,比如:医院的就诊时间和学生的上课时间重合,药品种类少、质量差,工作效率低等。
在校医院最重要职责的调查中,有103人认为疾病诊治居于首位,有54人认为是定期体检,38人认为是宣讲卫生知识,34人认为是预防保健。
(四)、对医疗保险的态度:
有28%的学生已经参加了医疗保险,有18%的学生未参加但认为有必要参加,有53%的学生未参加并认为没必要参加。由于大学生健康状况良好,很少生病,所以大部分大学生医疗保险意识比较淡漠。学校应普及医疗保险的相关知识,提高他们的保险意识,降低因重大疾病给学生个人和学校带来的风险。
对于保险类型,大学生的选择多样,但绝大多数学生选择第一种和第二种,学校在选择保险种类是可参考广大学生的意见。
类型 保费 最高保险额 15元/年 22500元 35元/年 52500元 70元/年 105000元 100元/年 150500元
三、对调查结果的进一步分析:
从对来自农村与城市的大学生的比较中可得出,农村学生每月生活费支出额比较集中,53%都在500—800元之间,城市学生每月生活费支出额比较分散,300-500元、500-800元、800元以上所占比例都在30%左右。农村与城市学生的月生活费支出额相差并不悬殊。但在参与医疗保险情况中,城市有23%的学生参加了医保,但农村只有12%的学生参加了医保。
另外,不同年级参保比例不同,四年级参保比例最高34%,其次是一年级29%,二年级和三年级参保比例,分别为22%,23%。
四、结论
总体看来,目前实行的公费医疗制度实行状况不是很好,学生对这一制度普遍不满意,对校医院的服务也不满意,因此实行医疗保险势在必行;由于大学生身体健康状况很好,大部分大学生的医疗保险意识不强,只有少部分学生已经参加了医疗保险,并且来自农村与城市大学生参保比例及各年级大学生的参保比例都不均匀。绝大多数的大学生生活费主要来自家庭,因此家庭经济状况对他们是否参加医疗保险,选择何种类型的保险有较大的影响。
五、对大学生医疗保险经营模式的建议:
根据调查结果,我认为大学生医疗保险模式应采取一种政府补贴、商业保险公司运作、学校和学生共同缴费的强制保险模式。这种模式有几点要求:
一是广覆盖与特殊照顾相结合。保险范围应包括所有在校大学生,另外对贫困大学生学校应给予特殊照顾。
二是需要政府予以补贴。大学生没有被列入到城镇医保体系中,但他们也都是城镇户口,并且他们在校期间没有固定的收入,由政府、学校、个人共同负担是比较合理的。
三是采取商业运作模式。保险公司有自己经营团体健康险的经验和优势,而且大学生在校时间固定,不存在个人积累的问题,交由保险公司作定期经营比较合适。
四是强制实行。由于大学生的医疗保险意识不强且抵御风险的能力弱,如果采取自愿的方式,那么承保率会比较低,起不到分散风险的作用,进而会影响保险的价格和保险公司的积极性。
大学生医疗保险现状 篇2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为烟台市5所高校的在校各年级本科生。
1.2 调查方法
采用自制问卷进行调查。调查对象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每所学校随机抽取60名学生,其中男女比例各半。
1.3 资料分析方法
采用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运用SPSS 16.0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问卷调查的内容包括大学生基本情况调查、健康状况、医疗保障状况、对医疗保险的需求及认知。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一共发放问卷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82份,问卷有效率为94.0%。其中,男生138人,女生144人;大一学生58人(20.6%),大二学生114人(40.4%),大三学生56人(19.9%),大四学生54人(19.1%)。被调查对象年龄均在18~25岁之间。
2.2 调查对象健康状况及就医选择
在本次调查前一年有42人自感身体健康,占调查总数的14.9%,身体比较好的有162人,占调查总数的57.4%,身体状况一般的有78人,占调查总数的27.7%,身体状况非常差的有0人。在就医选择上,首选校医院的有138人,占调查总数的48.9%;首选学校外药店购药治疗的有30人,占调查总数的10.6%;首选校外小诊所的有48人,占调查总数的17.0%;首选综合性大医院的有66人,占调查总数的23.4%。
2.3 大学生参加医疗保险及利用情况
2.3.1 大学生参加医疗保险情况:
在调查的282名大学生中,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有222人,参保率达78.7%。另外同时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有108人,参加其他城市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有12人,参加商业医疗保险的有30人,具体情况见表1。
在60位未参加城镇医保的大学生当中,51.7%的人认为城镇居民医保对大学生来说报销比例过低,55.0%的人认为报销程序复杂,16.7%的人认为缴费标准过高,45.0%的人认为不了解相关报销政策。在这些未参保的学生当中,健康状况自我评价为一般的有16人,比较好的有31人,从未生病的有13人。而在参保的222人中,身体状况一般的有62人,比较好或很少生病的有131人,身体非常好、从未生过病的有29人。经统计学处理,两组人群健康状况并无显著性差异,具体情况见表2。
2.3.2 医疗保险的利用情况:
过去一年曾利用过医疗保险报销医疗费用的有96人,占调查总数的34.0%,利用过的有182人,占调查总数的66.0%。未利用的人中,有50.0%的人认为报销比例太低,25.0%的人认为报销程序太复杂,24.0%的人认为报销范围过窄。
2.4 大学生对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态度
2.4.1 大学生对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了解程度:
对现行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包括报销方式、报销比例和可报销病种等)了解程度中,非常了解的有12人,占调查总数的4.3%;部分了解的有42人,占调查总数的14.9%;稍有了解的有168人,占调查总数的59.6%;完全不了解的有54人,占调查总数的19.1%。
2.4.2 大学生对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态度:
认为有必要参加学校所在地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有132人,占调查总数的46.8%;持无所谓态度的、认为可参加可不参加的有144人,占调查总数的51.1%;认为完全没有必要参加的有6人,占调查总数的2.1%。
2.4.3 大学生认为目前医疗保险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282名被调查的大学生中,认为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报销比例过低的占51.1%,认为报销程序复杂的占65.9%,还有17.02%的大学生认为缴费标准过高。
3 讨论
3.1 就医机构的选择
本次调查学生健康状况较好的达72.3%,这一结果与解合川[2]等人的研究一致。但学生在生病后就医选择上存在较大的问题,有接近30.0%的学生首选就医机构为校外的药店和诊所,选择校医院的比例仅为48.9%。这与唐荣[3]等人的调查有较大的差距,后者有超过70.0%的学生生病后选择校医院就医。校医院作为校内定点医疗机构,就医便利、价格便宜,除了少数急性和严重疾病外,校医院应该成为绝大多数学生就医的首选。本次调查的大学生选择校医院就医的比例相对较低,可能与这几所学校的校医院医疗服务水平、收费水平有关系。
3.2 参保比例不高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比例为78.7%,这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全覆盖还有较大的差距。超过21.0%的大学生没有任何医疗保险,虽然说大学生处于青壮年时期,生病概率相对较低。但有研究显示,大学生医疗需求仍比较大,两周患病率仍然达到了13.84%,略低于人群整体水平[4]。在没有医疗保险的情况下,这部分学生的医疗费用负担相对较重,可能会进一步影响到他们的健康状况。大学生作为没有收入的群体,应当为他们建立基本的医疗保障,建议政府适当加大投入,确保每一位大学生都享有医疗保险。
3.3 重复参保现象严重
在参加了学校所在地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同时,还有120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其他城市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比例达到了42.6%。这120人参加的其他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其他城市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保障水平和报销模式与学生在校参加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类似。同时参加两种这样的医疗保险,显然是一种浪费。但仍然还有较多的大学生参加,可能是当前的医疗保障制度衔接机制有问题,大学生担心毕业后没有医疗保障。因此,做好医疗保障制度之间的衔接显得尤为重要。
3.4 医疗保险的受益水平较低
认为有必要参加学校所在地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只有132人,不到50.0%。这与医疗保险利用率不高有一定的关系,有34.0%的参保大学生在过去一年没有利用医疗保险报销费用。同时调查结果显示,认为报销比例过低和费用报销程序复杂的比例也都超过一半。大学生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普通门诊及意外伤害门诊报销比例为60.0%[5],远低于公费医疗时代的90.0%报销水平。投入没有回报,自然会降低大学生参保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2[EB/OL].[2013-6-18].http:/www.stats.gov.cn/tjsj/ndsj/2012/indexch.htm.
[2]解舍川,石柳琼,石学峰.北京中医药大学在校大学生健康相关行为分析[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2,20(10):956-959.
[3]唐荣,苏雏.大学生医疗保险需求调查以及制度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0,37(4):679-681.
[4]孟秀红,江启成.安徽省大学生卫生服务需要和利用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2003,22(12).:46-48.
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现状研究 篇3
关键词:大学生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商业保险
2009年石家庄市政府印发的《石家庄市市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施细则》将本市行政区域内高校大学生列为城镇医疗保险的保障对象;2011年印发的《石家庄市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实施方案(试行)》和《石家庄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施细则》对在石大学生参保城镇医疗保险的保费金额及相关报销程序进行了调整和细化。
1 石家庄市大学生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政策现状
自2011年起,大学生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保费标准由每年60元/人调整至每年20元/人。同时,对于在校学生参保率达到90%以上的高校,经办机构从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中再按参保人数每年每人增拨30元,一并作为大学生门诊医疗基金。大学生普通病种门诊医疗费起付标准为200元;基本医保基金支付比例为50%,累计支付限额为每年每人800元;支付限额以上部分,基本医保基金不予支付。住院医疗费起付标准为:一级医疗机构(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00元;二级医疗机构600元;三级医疗机构900元。
2 石家庄市大学生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存在的问题
2.1 大学生保险意识淡薄 在校大学生大多数身体健康,很多同学认为自己身强体壮、患病几率低,没必要花钱入保险。在调查中发现,有部分同学甚至认为即使保险费用不高,一年的医疗费也比保险费低。另外,大学生对于医保相关政策知之甚少。所以一部分同学患病时不知可以报销医药费或者由于流程的问题无法报销,这就造成了有同学认为参保无用,这种观念会传给下一届学生。
2.2 政策宣传不到位 实践中,社保部门将大学生医保政策传达给每个高校,高校指定分管领导和相关工作负责人做好本校大学生的医保工作。多数学校主要依托辅导员开展医保工作,通过网站、班级班会等途径来宣传,宣传形式和宣传方法较为简单和单一,不能对大学生医保的报销流程、报销金额及医保卡的使用等相关政策进行全方位的讲解。很多辅导员面对同学们的疑问,无法给予专业、明确的答复。
2.3 校医院医疗水平不高 校医院作为大学生医保的定点医院,其医疗水平并没有得到同学们的认可,大学生中对于校医院医生的技术水平、用药的质量及服务态度表示并不满意。甚至有同学认为校医院的存在是一个摆设,处于“小病治不好,大病治不了”的状态,所以即使是感冒发烧这类的小病,很多同学会放弃医保报销的机会,选择去专业诊所就医。
2.4 与商业保险产生混同 大学生基本医疗保险全面推广之前,商业保险已经走进学校,学生和家长对于商业保险的认知度及接受度相对较高。当大学生医保走入校园进行宣传和推广之际,很多大学生会把大学生医保和商业保险混为一谈,认为自己已经入有医疗保险。
3 石家庄市大学生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相关对策完善
3.1 逐步實行强制参保的原则 当前大学生保险意识淡薄,自愿参保的原则会使一部分大学生处于基本医疗的保护范围之外,所以采取强制性原则既能增强医疗保障体系抗疾病风险的能力有助于保障大学生的基本医疗水平。大学生保险意识的提高需要一个长时间的过程,必须先有国家相关法律及制度作为保障,需要有高校的配合与支持。在强制参保的原则下,高校可以在每年新生入学时一并扣除大学期间的医疗保险费,让学生统一参加大学生基本医疗保险。对于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可以对医疗保险费进行减免。
3.2 加大政策宣传力度 各个高校应该加强对医保的宣传工作,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对其进行详细宣传与讲解。首先,在向新生发放入学须知时,可以包含医保的相关内容。其次,学校可以通过举办知识讲座、竞赛等活动,提高大学生预防疾病的意识。最后,可以根据大学生的特点,利用网络、电视媒体等进行宣传,从根本上提高大学生的参保率。
3.3 提高校医院的医疗水平 高校应该加大医疗投入,提高校医院的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让学生享受经济、便捷、优质的医疗服务。校医院应该承担起疾病预防的责任,通过各种形式向在校大学生宣传疾病预防知识。同时,有条件的校医院可以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定期的免费体检,社会在发生较大规模传染性疾病时,组织集体注射疫苗来进行疾病的预防。
3.4 充分发挥商业保险的补充作用 商业保险与大学生基本医疗保险可以相辅相成,相互补充。商业保险公司要积极研究相关政策,努力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进行衔接。保险公司应对大学生基本医疗保险没有保障到的项目进行承保实现对大学生基本医疗保险的对接,最终达到基本医疗保险和商业保险互补的结果。
大学生基本医疗保险的不断发展与完善,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只有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及学生本人在医保政策的制定及宣传实施过程中相互配合,才能构建一个完善的大学生基本医疗保险系统。
参考文献:
[1]余佳,蒋婷婷.当前中国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的现状研究——以江苏大学为例[J].科技信息,2012(18).
[2]陆霓.大学生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1(08).
[3]孙一.我国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
基金项目: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2012年人文社科科技项目(R-201205)。
某县农村医疗保险改革现状调查 篇4
摘要:农村医疗保险,是我国社会保障的一部分,我国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63.91%,农村医疗保险,可以使广大农民享受到农村医疗保险社会保障是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环节之一,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当前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下,农村医疗改革现状和现存主要问题,探讨目前情况下制约新型农村医疗推广的主要因素,并在调研基础上提出促进农村医疗改革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县农村医疗保障;资金筹措机制;卫生资源配置; 医疗救助
前言
调查目的:农村的医疗保障制度是一项在政府和集体的帮助下依靠农村居民自身经济实力而建立起来的对农村居民健康状况进行保障的制度,它是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时间、地点:我们小组于2011年8月 在某省某市某县对某县境内的农村地区进行调查,我们了解大量关于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情况。
对象:某省某县农村地区的广大农民
具体调查:我们决定利用暑假时间对某县的农村合作医疗的现状进行简单走访再结合网上所看资料和农民保障的问题来调查和分析。了解到我国近几年来关于农民保障制度所做的一些成就在保障农民获得基本卫生服务、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也存在不少问题,因此必须建立长期稳定的农村医疗保障的资金筹措机制,举办多种形式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建立对农村低收入患病人群的医疗救助制度。建立新型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核心问题是要让该制度适应社会发展、符合民众需求、具备完善的制约和激励机制。
一、农村医疗保险发展现状
某县位于陕西省南端,全县总面积3437平方公里,辖11个镇13个乡256个村(居委),总人口2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5.3万人,现在都越来越强调医疗保险制度对健康的促进作用,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过程中,由政府部门直接运作的弊端越来越突出。根据该县人口众多、政府投入能力有限、农村地区医疗消费文化多种多样的现状,单靠政府力量,简单模仿城镇职工的社会保险制度设计农保保障模式,是难以满足广大农村地区对医疗保险需求的。而由商业保险公司参与运作、由政府举办的公众医疗保险制度在发达国家已有先例并逐渐形成趋势。
二、我县农村传统医疗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
目前,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正处在调整和重构时期,它所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1具体来说,存在以下一些主要问题:
(一)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衰退
原农村合作医疗是人民公社社员依靠集体力量,在自愿互助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社会主义性质的医疗体系,是社员群众的集体福利事业。建国后,政府十分重视农村卫生工作,农村逐步建立了三级(县医院、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所、室)卫生服务网络,基本解决了农村“缺医少药”的问题。另外,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部分农村开展了合作医疗。合作医疗指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个人共同筹资,为农村居民提供疾病治疗和预防的一种社区型医疗保障体系。合作医疗和三级卫生服务网络相互配合,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条件下,基本上解决了农民看不上病、看不起病的问题。
(二)对重建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政策资源投入不足
一项社会政策出台之后,需要政策资源的支持才能运作和执行。一般地讲,政策资源主要包括人力、财力、物力等,其中最重要的是财力的支持。目前,农村的医疗保障政策主要缺乏相应的资金投入,尤其是政府的财政投入。虽然国际上对卫生支出应占GDP的份额一直没有定论,但是大部分国家的卫生支出大于GDP的8%。我国一直以来在医疗方面的支出明显偏少,卫生总费用及其占GDP的比重近年来虽有所增长,但依然不足6%,且这一比例还在缓慢降低,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同时,我国的卫生总费用的支出结构也存在着很大问题,城市和农村的卫生投资出现严重的不均衡局面。
(三)农村医疗保障所需资金筹集困难,医疗保障制度覆盖率仍然很低
目前,农村合作医疗仍然是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主要形式。合作医疗所需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农户、县乡政府、村集体和农村企业。在经济不发达的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地方政府财政困难,农村企业不发达,不少基层县、乡政府财政紧张,导致对合作医疗的投入严重不足,财政投入启动资金缺乏,前期的医疗保障得不到很好保障,农民参保率不高,基金规模太小,医疗体系覆盖率偏低。自上世纪 90年代初以来,在不少地方有过两次恢复合作医疗的努力,但是重建的合作医疗体系往往由于筹资困难、设计缺陷和管理方面的问题,持续时间很短。所以广大农村地区合作医疗制度的覆盖率现在仍然很低,现存的合作医疗也主要分布在经济比较发达的沿海地区。
(四)农村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
实行财政分级管理体制后,不仅对卫生院投入减少,也使卫生行政部门对农村卫生机构缺乏有效的调控和监督,原有的医疗卫生保健网功能减弱了,依照农村行政设置的医疗卫生网点中,有不少网点业务量不足。同时,县乡医疗卫生体系机构
重叠、人员臃肿的现象也比较突出,造成农村卫生资源不足与浪费并存的现象。乡镇除了卫生院外,还有计划生育站等机构,这些机构大多自成体系、自己进行小而全的建设,不仅造成医疗卫生设施的低水平重复建设和卫生技术人员的浪费,而且增加了不少非专业人员,提高了机构运行成本。
(五)农民素质局限,文化干扰因素很大
由于农民自身思想认识的局限性,看问题只看到眼前利益。一些年龄结构比较年轻、成员身体较好的家庭不愿意参加合作医疗。一些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家庭认为合作医疗保障的水平太低,也不愿意参加。只有那些年龄结构比较大、健康状况比较差、经济收入比较低的家庭才是合作医疗的积极参与者。由于允许自愿参与,这导致合作医疗面临严重的逆向选择问题。合作医疗的积极参与者,往往又是家庭经济困难的人,造成合作医疗基金的资金到账率不高,使本身实力不厚的基金更加雪上加霜。面对高风险的参保人群,合作医疗基金很难支持。
三、农村医疗保障具有建设意义
(一)、农业人口现状
某县位于,全县总面积,总人口,其中农业人口,农村医疗保险保障是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环节之一,社会保障仅仅在城市开展是远远不够的。
(二)、城乡收入差别分析
某县由于农民多,农业生产力落后,农村缺乏社会保障,这给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农业资源合理配置和农业现代化造成农村医疗保险严重障碍。加上历史和现实的原因,该县经济呈现出极不均衡状态,农村医疗保险二元性特征突出,城乡差距较大。
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农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然而,经济的发展并没有给农民在看病问题上带来太多的实惠。我国人口占世界的22%,但医疗卫生资源仅占世界的2%。就这仅有的2%的医疗资源,其80%都集中在城市。从1998年到2003年农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长2.48%,但医疗卫生支出年均增长11.48%,后者的增长竟然是前者的近五倍。据有关媒体报道,至今中国农村有一半的农民因经济原因看不起病。在广东那样的经济发达地区,也有40.08%的群众有病未就诊,23.35%的群众应住院而不能住院。另外,我国社会保障的覆盖面还很窄,不足以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在广大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基本上处于“空白地带”。疾病,像一把利剑挂在农民兄弟的头上,“看病难、看病贵”是目前中国农村比较普遍的现象。“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转型过程将进一步加剧,要使这一转型能够平稳推进,整个社会需要构建严密而可靠的安全网。因此,农民的医疗卫生问题已经远远超出了问题本身,解决农民的看病难,不仅仅是尊重农民起码的生存权的问题,更是建设公平、公正的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如何解决农民的看病难?回顾历史,我们曾经解决过这一问题,而且是在非常困难的条件下。1993年世界银行发展报告《投资与健康》指出:“直到最近,(中国)一直是低收入国家的一个重要的例外„„到上世纪70年代末期,医疗保险几乎覆盖了所有城市人口和85%的农村人口,这是低收入发展中国家举世无双的成就。”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农村人口还占全国人口80%,但我国人均预期寿命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36岁提高到了68岁。专家们承认,这种健康业绩的基础,是在“将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资源配置大格局中,辅之县乡村三级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网络、遍布每个农村社区的土生土长的“赤脚医生”队伍和合作医疗制度的“三大法宝”。因此,加强农村卫生工作,发展农村合作医疗,是新时期建设新农村题中应有之意,是非常必要的。
四、完善某县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对策建议
针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中出现的制度设计缺陷和现实困难,提出以下改进建议:
(一)不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制度设计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一项十分复杂和艰巨的实事工程,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一定要从维护广大农民根本利益出发,扎实工作,稳步实施,及时深入了解和分析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存在的疑虑和意见,及时吸收合理的要求和建议,不断完善政策制度。
1、适当扩大报销范围,兼顾基本健康和大病的需要
农民的风险意识相对较差,更加关注眼前的利益,对大部分农民来说,仅实行住院医疗费用补偿,难以调动他们参加合作医疗的热情。因此,要将报销范围扩大至门诊,实现“保大”又“保小”,重点解决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和治疗。只有这样,才能让更多的人受益,并且可以全面提高卫生投入的绩效。据调查显示,31.3%的农民要求将报销范围扩大至门诊,可见农民的这一愿望非常强烈。
2、及时调整补偿标准,使基金既不沉淀过多,又不出现透支
以收定支、量入为出、逐步调整、保障适度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标准确定的基本原则。报销比例低是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不满意的主要原因之一。有35.4%农户希望能够提高报销比例,因此要及时调整补偿标准,使基金既不沉淀过多,又不出现透支,以提高农民受益程度。
3、逐步扩大定点医疗机构,方便参加合作医疗农民就医
在各县(市、区)乃至全省,依据一定标准确定一批定点医疗机构,并根据成熟一家扩大一家的原则,逐步扩大定点医疗机构覆盖面,参加合作医疗农民可以根据自
己的需要,自主选择定点医疗机构,方便参加合作医疗农民就医。根据医疗机构不同级别,设置适度的报销比例梯度,鼓励农民就近就医。对外出的参加合作医疗农民,允许其在外地符合定点医疗机构条件的医院先行就医,然后凭相关证明、发票到当地报销,以提高需要经常外出农民参加合作医疗的积极性。
4、建立家庭账户,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受益面和吸引力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推动的难点和焦点主要集中在农民的本钱问题上。部分县市承诺给没有发生医疗费的农户提供一些优惠(如免费体检等)政策,一方面实际工作中可操作性不强,另一方面对没有较好自我保健意识的农户来说,缺少吸引力,无法从根本上消除农民怕吃亏的思想。为此,应针对农民怕吃亏的思想,建立家庭账户,将农民个人所缴的费用部分划入家庭账户,使农民看得见摸得着,消除农民怕白交或吃亏的思想,同时还可设置一定的比例梯度,对当年没有发生医疗费用的家庭,在返还家庭账户费用时给予适当奖励,以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吸引力和参加合作医疗率。同时,可针对不同情况改进核销机制。如为参加合作医疗农民建立电子账户,小额报销时直接从账户划拨;或者建立农村医疗报销便民服务中心,实行一站式服务。
5、建立健全农村医疗救助体系
对特困群体和高额医疗费用病人的救助办法,通过政府投入和社会捐助等多种渠道筹集并建立独立的医疗救助基金,解决好农村五保户、特困家庭交不起合作医疗基金的困难,加大对重大疾病患者医疗费用的救助力度。
总论
近年来,某县将城乡医疗救助资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捆绑使用,建立了一套完善的互联互补的医疗救助运行机制。对因病住院的困难群众按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或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报销后,再按自付金额、医院级次、救助比例实行大病救助,从2010年7月1日起将救助资金通过“一卡通”直接发放到个人账户中;对农村五保人员和精神病等特殊病人,因病住院及门诊费用实行全额救助,合疗补偿50%,医疗救助50%,并将救助资金直接支付到定点医疗服务机构,既减轻了患者的负担,又提高了医院救治的积极性。今年前9个月,该县共救助五保户和精神病患者571人次,支付救助资金48.25万元,人均获助845元。
农村医疗保障工作一直是我国卫生工作的重点,关系到保护农村生产力、振兴农村经济、维护农村稳定的大局,对提高全民族素质具有重大意义。我国农村经济还不够发达,解决农民的基本医疗保障问题,不可能由国家和集体全包下来,也不
能完全依靠农民自己负担。过去我国一直实行互助共济的合作医疗,解决90%以上农村人口的医疗问题。然而,从合作医疗纵向的历史和横向的现实情况来看,在新的条件下,其运行在大部分地区是不成功的。但是合作医疗的不成功并不代表农村不需要医疗保障制度。我们面临的是一个制度的选择问题。而今后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要考虑的核心问题是要让该制度适应社会发展、符合民众需求、具备完善的制约和激励机制。
[参考文献]
[1]王延中.中国的劳动与社会保障问题[M].经济管理出版社.[2]郑功成.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变迁与评估[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3]王红漫,周海沙,李政.农村医疗卫生发展制约因素分析[J].社会保障制度,2004,(1).[4]李迎生.社会保障与社会结构转型一二元社会保障体系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5]朱玲.政府与农村基本医疗保健保障制度选择[J].北京:中国社会科学,2000,(4)。
医疗保险制度的现状与问题的提出 篇5
进入20世纪90年代,在德同、法国、英国、加拿大、瑞典等西方发达国家,以高权利低义务、统包全付为特征的医疗保险制度逐渐步入收不抵支、无以为继的困境之中,急剧上涨的卫生费用相对于较缓慢的经济增长.推动了控制医疗费用的需求。根据测算,经济发达国家国民收入每增长10%,医疗费用平均增长13%01960—1992年,医疗费用占GDP的比例德国从4.8%上升至8.7%,加拿大从5.5%上升至10.2%,边于维持医疗保险收支平衡的压力,不得不一再提高医疗保险筹资率,例如德国从1970年的8.5%提高到2003年的14%,法国从原来的4.5%提高到目前的13.5%o但是.医疗保险筹资比例的上升始终难以弥补医疗文r9的增长,医疗保险制度长期处于入不敷出的困境,政府背上了沉重的负担。
医疗费用的增长带给人们生活的影响是多方面的,福克斯指出:“医疗费用的剧增是议员和消费者最关心的问题.这是他们政治牛活和经济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在美国,企业老板每年为一个员I在医保卜的花费,平均达到3删美元,成为企业增长最快的费用,这些员:r医疗保险费用的不断上涨,已经成为美国就业率下降的主要原因。在瑞典,医疗费用的增长使其“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体系难以为继,负责组织就诊的地方机构得到的税收分摊和国家补助都下降了许多.在最近10年内大幅减少开支,瑞典的一些医院关了门;德国的医疗保险体系也敲响厂警钟、各个医疗保险部门人不敷19l,赤字高达数十亿欧元。控制医疗费用成为各国普遍面临的问题,各国政府逐渐开始进行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德国的做法是提高病人共同承担费用的标准,尤其是在牙科和门诊医疗方面.对德国公民境外治疗费也做了较大幅度的削减等.荷兰医疗保险体系体系的改革有两个目的:一是简化体制,二是激励竞争。通过统一的中央基金筹集保险资金,达到简化体制、淡化商保和社保之间界限的目的c英国的国民医疗保险制度(NHs)改革丰要有:①由完全免费的国民卫牛服务改为病人支付一定比例的费用。特别是一些较为次要的医疗项目,个人付费的力度逐渐加大。⑦扩大私人医疗的作用。即在国民卫生服务的医院之外,培育私营医院,扩大它们的作用。②在管理体制方面,引进竞争机制,改变专业人员操作下的国家垄断,以提高国民卫生服务的效率。法园所进行的一系列改革法定医疗保险的尝试是着手降低费用报销比例,让个人承担更多的医疗费用,以减少法定医疗保险基金的费用支出。美国则是以管邵方式的变化来达到控制费用目的。20世纪90年代开始.管理式医疗保险模式得到迅速发展。这种模式是管理式的医疗保险公司用一种长期的和及于成本的合同对医疗服务提供考加以管理,试图控制和降低日益增涨的医疗费用。
西方国家的医疗保险制度陷人危机.新兴的医疗保险制度也不能幸免。中国台湾地区1995年1月1日起实行全民健保计划,们是出于医疗费用的激增超过广所收的保险费,在全民健保计划实行的当年就出现了财务危机。
从我国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走向山以看出,控制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使医疗费用与现有社会经济发展水个和各方面的承受能力相适应,是我国建立新的医疗保险制度的主要目的之一。但是在1993—1998年试点改革期间,医疗保险基金超支是几乎所有试点城市共同存在的一大难题.也是刚刚建立起来的职工医狞保险制度最大的潜在危机。如何有效控制医疗保险费用,避免走西方发达闰家医疗保险制兴金的名路,是我国医疗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所以临的一个主要问题。
二问题的分析
医疗费用上涨与医疗保健政策是息息相犬的。由于管理体制存在缺陷、医生和病人的道德风险所导致的医疗服务过度利用等导致的费用,在1978~1985年利1985。1989年分别占
14.53%和24.34%。2001年,全国卫生总费用测算数(当前价格)为5150.3亿元,据右关部门调查分析,不合理的医疗费用支出约占全部医疗费用的20%—30%(劳动与社会保障部,2002)。西方国家为了控制管理费用的增长.对各国医疗保险体制进行了形式各异、方向不同的改革,那么在这些国家采取的改革措施的后面.可不可以找到什么普遍的规律并为我国所借鉴呢?有一个国家就有一种不同的医疗保险制度,仅仅对这些国家的医疗保险体制做简单划分,并对其比较何种费用高何种费用低是不够的,比如在同样是国家卫生体制下的意大利和英国,运用WHo指数对医疗保险制度的效率进行测度,英国的指数为o.883,意大利为o.976,人均医疗费用则分别为1193美元和1824美元,这其中的差异超过了不同医疗保险制度下医疗费用的差异.那么导致医疗费用不同的真正根源在什么呢?我国日前实行的“统账结合”的医疗保险制度,任何对其他国家医保制度的研究都只能提供参考,而绝不可照搬,如何针对我国这一独创的制度,有效控制不合理费用的增长呢?下面从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http:///rj/
大学生医疗保险现状 篇6
[摘要]近年来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迅速,汽车消费的增长必将带动汽车保险业迅速发展,特别是按照入世协议我国将逐步开放保险市场,中国汽车保险业将面临严峻的挑战,如何应对这一挑战,成为我国汽车保险业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分析世界汽车保险业的发展历程与现状的分析,将为中国汽车保险业提供借鉴。[关键词]汽车保险;第三者强制责任险;无过失责任
一、汽车保险的起源
(一)近现代保险分界的标志之一——汽车第三者责任险
汽车保险是近代发展起来的,它晚于水险、火险、盗窃险和综合险。保险公司承保机动车辆的保险基础是根据水险、火险、盗窃险和综合责任险的实践经验而来的。汽车保险的发展异常迅速,如今己成为世界保险业的主要业务险种之一,甚至超过了火灾保险。目前,大多数国家均采用强制或法定保险方式承保的汽车第三者责任保险,它始于19世纪末,并与工业保险一起成为近代保险与现代保险分界的重要标志。
(二)汽车保险的发源地——英国
1.英国法律事故保险公司于1896年首先开办了汽车保险,成为汽车保险“第一人”。当时,签发了保费为10英镑—100英镑的第三者责任保险单,汽车火险可以加保,但要增加保险费。1899年,汽车保险责任扩展到与其他车辆发生碰撞所造成的损失。这些保险单是由意外险部的综合第三者责任险组签发的。1901年开始,保险公司提供的汽车险保单,已具备了现在综合责任险的条件,在上述承保的责任险范围内,增加了碰撞、盗窃和火灾。1906年,英国成立了汽车保险有限公司,每年该公司的工程技术人员免费检查保险车辆一次,其防灾防损意识领先于其他保险大国。
2.实施第三者强制责任保险。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机动车辆的流行加重了公路运输的负担,交通事故层出不穷,有些事故中受害的第三者不知道应找哪一方赔偿损失。针对这种情况,政府发起了机动车辆第三者强制保险的宣传,并在《1930年公路交通法令》中纳入强制保险条款。在实施机动车辆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的过程中,政府又针对实际情况对规定作了许多修改,如颁发保险许可证,取消保险费缓付期限,修改保险合同款式等,以期强制保险业务与法令完全吻合。强制保险的实施使在车祸中死亡或受到伤害的第三方可以得到一笔数额不定的赔偿金。
3.1945年,英国成立了汽车保险局。汽车保险局依协议运作,其基金由各保险人按汽车保费收入的比例分担。当肇事者没有依法投保强制汽车责任保险或保单失效,受害者无法获得赔偿时,由汽车保险局承担保险责任,该局支付赔偿后,可依法向肇事者追偿。
英国现在是世界保险业第三大国,仅次于美国和日本。据英国承保人协会统计,1998年在普通保险业务中,汽车保险业务首次超过了财产保险业务,保险费达到了81亿英镑,汽车保险费占每个家庭支出的9%,足见其重要地位。
二、汽车保险的发展成熟
(一)汽车保险的发展成熟地——美国
美国被称为是“轮子上的国家”,汽车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与此相随,美国汽车保险发展迅速,在短短的近百年的时间内,汽车保险业务量已居世界第一。2000年美国汽车保险保费总量为 1 360亿美元,车险保费收入占财险保费收入的 45.12%。其中,机动车辆责任保险保费收入为820亿美元,占60.3%,机动车辆财产损失保险保费收入为 540亿美元,占39.7%。机动车辆保险的综合赔付率为105.4%,其中,净赔付率为79.3%,费用率为 26.1%。美国车险市场准入和市场退出都相对自由,激烈的市场竞争,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使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车险市场。
(二)美国汽车保险发展的四个阶段
1.汽车保险问世。美国最早开始承保汽车第三者责任险是在1898年,由美国旅行者保险公司签发了第一份汽车人身伤害责任保险。1899年汽车碰撞损失险保单问世,1902年开办汽车车身保险业务。
2.通过《赔偿能力担保法》和《强制汽车保险法》建立了未保险判决基金。1919年,马萨诸塞州率先立法规定汽车所有人必须于汽车注册登记时,提出保险单或以债券作为车辆发生意外事故时赔偿能力的担保,该法案被称为《赔偿能力担保法》。该法实施的目的在于要求汽车驾驶人对未来发生事故产生的民事赔偿责任提供经济担保,但是由于这种担保的滞后性,以及该法无法强制每一汽车使用人履行赔偿义务,车祸受害者求偿仍然困难重重。为了改进这一做法,1925年,马萨诸塞州通过了汽车强制保险法,并于1927年正式生效,成为美国第一个颁布汽车强制保险法的州。该法律要求本州所有的车主都应持有汽车责任保险单或者拥有付款保证书。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可以保证受害者及时得到经济补偿,并以此作为汽车注册的先决条件。以后,美国的其他州也相继通过了这一法令。
3.保险公司推出未保险驾驶人保险。由于未保险判决基金由州政府管理,因此被各保险公司指责为政府过多的干预保险业。为了阻止政府的这一行为,许多保险公司开始采取措施进行自发的抵制。保险公司推出了未保险驾驶人保险,提供给被保险人在汽车意外事故中遭受身体伤害,而驾车人是事故责任人,但是驾车人可能:(1)没有购买汽车保险;(2)虽有汽车保险,但是其责任限额低于该州要求的最低限额;(3)肇事后逃跑;(4)虽有汽车保险,但其保险公司由于某种原因拒赔或破产。目前,美国大多数州保险监管部门已要求销售汽车保险的保险公司提供未保险驾驶人保险。
4.无过失汽乍保险。赔偿能力担保法、强制汽车保险、未得到赔偿的判决基金和未保险驾车人保险虽然减少了在汽车事故中未得到经济补偿或不能得到充分经济补偿的受害者,但仍然无法解决诸如下列一些问题:(1)受害人的索赔过程既费时又费力,常常需要很长时间的调查取证,而且最终也很难确保这些证据能证明对方驾驶人确有过失;(2)律师的费用和其他审查费用均来自于最后受害人补偿到的赔偿金,因此受害人即使获赔,得到的赔偿金也已大打折扣;(3)虽然轻微受伤者得到的赔偿一般还能弥补其经济损失,但严重的受害人得到的补偿却平均不到其经济损失的30%,甚至许多最终根本得不到赔偿。因此,一些汽车保险制度的改革者们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了将无过失责任的法律制度推及到汽车保险中。
所谓无过失责任法律制度,指无论当事人有无过失,都要承担一定的法律后果。一个“纯”无过失汽车保险将完全取消受害人起诉肇事者的权利,而且将提供一系列的综合保险给予受害人全面的经济损失赔偿。当然,这种“纯”无过失保险并不存在,各州的无过失汽车保险仅部分的限制受害人起诉肇事者的权利。一旦人身伤害损失超过了某一界限,被保险人仍可通过起诉的方式要求对方赔偿。通过无过失汽车保险,汽车事故的受害人获赔更迅速、更方便。
(三)美国车险科学的费率厘定和多元化的销售方式
经过多年的发展,美国形成了一套复杂但又相当科学的费率计算方法,这套方法代表了国际车险市场上的最高水平。尽管美国各州车险费率的计算方法有差异,但是它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绝大多数的州都采用161级计划作为确定车险费率的基础。在161级计划下决定车险费率水平高低的因素有两个: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主要因素包括被保险人的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及机动车辆的使用状况。次要因素包括机动车的型号、车况、最高车速、使用地区、数量及被保险人驾驶记录等。这两个因素加在一起决定被保险人所承担的费率水平。
除了传统的汽车销售商代理保险方式以外,直销方式在美国已很普遍。现在美国主要有三种直销方式:(1)利用互联网发展车险市场的B2C模式。美国车险业务约有30%都是通过这种网络直销方式取得的。绕过了车行代理这一鸿沟,交易费用减少了,保险费率自然就下来了,同时这也促进了保险公司的业务扩张。(2)利用电话预约投保的直销模式。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成本较低,不需要大量的投入去构建网络平台。(3)由保险公司向客户直销保险。保险公司的业务人员可以直接到车市或者以其他的方式,把车险产品直接送到客户的面前。这种方式的优点是省去客户的很多时间,业务人员能够面对面地解答客户对于车险产品提出的问题,挖掘市场潜力。
三、其他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汽车保险市场的发展现状
(一)投保人承担部分损失——德国
与中国相似,车险业务也是德国非寿险业务的核心。2002年,德国车险保费收入219.7亿欧元,占整个非寿险保费收入的42.7%。德国保险市场开放度较高,有120多家经营非寿险的保险公司,竞争非常激烈。特gcJ是车险方面,市场集中度很低,接近完全竞争状态。车险市场份额最大的安联集团,2002年其保费收入仅占整个车险市场的17.8%。车险排名前1啦的公司市场份额之和也只为63.6%,其中有两家还是外国公司(苏黎世保险集团和安盛保险集团)。
德国车险营销渠道主要靠代理机构。代理机构又可分为只为一家公司代理(A)和同时为多家公司代理(B)两类。其中,通过A类机构销售的保单占整个保单总量的74.4%,通过B类机构销售的保单占 13.0%。A类机构销售的保单比重较大与德国车险经营的传统有关。在德国,如果投保人和保险人无异议的话,车险保单到期后可自动续保。由于德国车辆出险率很低,因此A类机构的客源比较稳定,与保险公司合作基础非常牢固。
德国的保险公司在理赔时实行“责任处罚”原则,即每次理赔不论赔偿额多少,投保人自己都必须承担325欧元。这种做法的目的是提醒投保人要尽量避免事故。德国的汽车保险费还实行奖优罚次。如果一年不出需要保险公司理赔的事故,第二年这辆汽车的保险费就会调低一个档位;然而,一旦出了事故并由保险公司进行赔偿,那么次年的保险费就会上调3个档位。而且保费的档位越高,档位之间的差额就越大。
(二)汽车保险业的社会管理功能突出——法国
法国车险市场是个较为成熟和规范的市场,竞争充分,产品丰富,市场细分度高,产险公司管理费用率约为28%(最好的公司可以达到22%)。法国有 146家财产险公司和相互保险公司经营车辆保险。2002年法国车险保费收入163亿欧元,占财产险保费的44%,相当于当年法国GDP的1%。调查表明,在法国100%的车辆购买了第三者责任险,58%的车辆购买了车损险,82%的车辆投保了盗抢和火灾险,87%的车辆投保了玻璃破碎险。就赔付额而言,2002年全法国发生的400万起事故中,责任险赔款最高,占总赔款的50.3%,车损险占33.9%,其他险种占 16.8%。在责任险赔案中,涉及人伤的赔案占总赔案数的10.5%,但赔款额却占总赔款的59%。这主要是因为法国法律对涉及人身伤害的第三者责任赔款不设上限的缘故。
法国汽车保险业的经营区域和范围已经大大超越传统保险的内涵,汽车保险业的社会管理功能愈加突出。譬如,保险公司为减少酒后驾车事故发生率,允许客户在因饮酒而不能驾车时,可在保险公司报销一次交通费用;在重大节假日,保险公司会适时在大的娱乐场所进行查验,并对因饮酒不能驾车的客户提供交通服务;有的保险公司内部设立汽车修理研究中心,为保户提供修车价格指导或为汽车修理厂提供技术培训等。
四、对中国汽车保险业的启示
(一)车险更充分体现了保险的补偿和保障功能
从第一份汽车保险保单第三者责任险保单到政府强制责任保险,再到汽车保险局的成立或未得到赔偿判决基金建立,再到无过失责任保险,无不体现了车险为保障受害人因车险损失能得到赔偿而做得努力。
当然保险公司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但是国外各大保险公司把更多的人力物力投入在防灾防损上,通过降低事故发生率来实现自己的利润。而当客户出险时,保险公司会以各种方式给客户提供方便,比如在定损前,预先赔付,还有在客户修车时提供替代车服务,这不仅给受害者以赔偿,更体现了保险公司的人性关怀,从而提高了保险公司的市场竞争力。为此,国外很多保险公司的车险业务是负利润,而是依靠资本市场盈利来弥补这一亏损的。
而中国的财产保险公司还是把车险业务当作一块重大利润来源,当客户出险时,保险公司找理由拒绝赔付,拖延赔付的情况时有发生。而国外保险公司,有时即使不在赔偿责任范围内,保险公司也酌情予以补偿。
(二)车险费率厘定因素众多而各国侧重不同
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各发达国家的车险费率厘定均由多种因素决定,基本上都包括:车辆保养情况、行驶区域、车型、历史赔付纪录、年行驶里程数,驾驶人年龄、职业、性别、驾驶年限、投保人不动产拥有情况、信用记录和结婚年限等等。而各国由于国情不同,其侧重点也不同。美国是一个倡导法治和自由的国家,且注重尊重人的个性,而美国人行事又较为散漫,所以美国的车险费率厘定更多考虑人的因素,同一辆汽车,由于投保人或被保险人的不同,保险费率可以相差3倍。而日尔曼人的行事谨慎是世界有名的,德国的车险出险率非常低,因此德国车险定价中车型是最重要的因素,其变动幅度最高可达2700%。
中国车险费率厘定距发达国家还有相当差距,且自2003年1月1日起实行自主费率,由于中国车险发展时间短,而各大保险公司还不能实现信息共享,因此国家保监会应该从各保险公司收集车险数据,借鉴发达国家的车险要素费率体制的经验,并结合中国国情,制定出合理的指导价格,供各保险公司参考。
(三)车险营销以代理为主以服务竞争
各发达国家车险销售均主要依靠代理机构,特别是德国由代理机构销售的保单占到总保单的 87.4%。随着科技的发展,各国保险公司也不断探索新的销售方式,电话直销,网络直销的份额开始不断上升,美国网络销售的车险保单已占到总业务的30%
发达国家车险市场激烈的竞争,使各大保险公司由价格竞争转到服务竞争。美国务保险公司提供种类繁多的细分保险项目,供投保人依据自己的情况与偏好选择适合自己的保险组合,而且当投保人出险时,向投保人提供替代车服务,给投保人最大的便利。英国保险公司最先免费为投保人检查车辆,防灾防损意识领先。而法国汽车保险业以社会管理功能突出而著称。
中国汽车保险业应该吸取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避免恶性的费率竞争,利用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各保险公司应以优质的服务来赢得市场份额。
[参考文献]
[1]周延礼.机动车辆保险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2]陈欣,等.财产和责任保险[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大学生医疗保险现状 篇7
关键词:大学生医疗保险,保险需求,卫生服务利用
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发[2007]20 号)有关精神,云南省人民政府2008年9 月在全省范围内实行《云南省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实施办法》,首次将云南省大学生纳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范围,结束了昔日以公费医疗为主的大学生医疗保障时代。到目前为止,具有社会医疗保险属性的大学生医疗保障制度实施已满七年,在大学生医疗保障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对大学生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后大学生医疗保险需求及卫生服务利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探索大学生医疗保险购买过程中的特点和规律,可以检验大学生医疗改革方案的有效性,为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医疗保障制度提出意见和建议。
本次调查以云南某高校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657 份,回收问卷633 份,其中有效问卷600 份。被调查学生中,450 人家庭所在地为农村,占调查人数75%;其余为城镇人口。
一、云南省大学生医疗保险需求现状
1.大学生健康状况现状。根据调查,大多数学生认为自己健康状况良好或一般。被调查600 个学生中,240 人认为自己身体状况良好,占调查人数的40%;200 人(33.3%)认为自己健康状况一般;86 人(14.3%)认为自己健康状况非常好;34人(5.7%)认为自己健康状态差;40 人(6%)认为自身的健康状况非常差。与其他社会群体相比,大学生医疗保险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即学生群体是一个相对健康的群体,其疾病状况及其患病后选择的医疗干预措施也会有所不同,并对其医疗保险需求产生进一步的影响。同时,由于医疗保险市场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和逆向选择,大学生个体会根据自身健康状况和疾病风险的判断进行医疗保险决策,即认为自身健康状况良好、疾病风险低的学生购买医疗保险的意愿较低,倾向于拒绝购买医疗保险,相反,认为自身疾病风险高、健康状况不好的学生则购买医疗保险意愿较高。
2.大学生医疗保险支付能力。作为一个基本没有独立收入的群体,其中415 位学生最主要的经济来源是父母,占被调查人数的69.2%;122 人(20.3%)主要依靠助学贷款;48人(8%)勤工助学;15 人(2.5%)来源于亲戚借款。如果能够获得预期的医疗保障,444 人(74%)认为每年可接受的最高缴费数额为100 元及以下,99 人(16.5%)是101~150 元,只有57 人(9.5%)可接受每年的个人缴费数额超过150 元。
3.大学生医疗保险购买意愿。根据调查,愿意主动购买大学生医疗保险为120 人(20%),不愿主动购买为480 人(80%)。实际参加大学生医保人数为558 人,占调查人数的93%,远远高于愿意主动购买大学生医疗保险的比例,调查中没有参加大学生医保的人数仅为42 人(7%)。在参加大学生医保的原因分析中,家长决定、自我希望和从众等不是主要原因,434 人(72.3%)参加大学生医疗保险是因为学校的统一组织和要求。
二、云南省大学生卫生服务利用现状
根据2013 年第五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的调查结果,两周患病率为24.1%。调查的600 名云南大学生中,有174人(29%)近两周内患病,略高于全国水平。近一年中,调查人数中住院率为3.7%,远远低于2013 年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数据年住院率9%。311 人(51.83%)出现生病没有去医院就诊的情况。针对患病不去医院就诊的原因进行多项选择时,74%的同学自感病轻;26%的同学因为医疗费用高;24%的学生则认为就诊程序烦琐;16%的学生没有时间;10%的学生因为交通不便。针对常见病(感冒、发烧、胃肠不适等)的就诊选择,调查的600 名大学生中,62%首选校医院;18%首选综合性医院;13%首选社区医院或乡镇卫生院;7%首选私人诊所。调查统计显示,42.3%的学生对学校医院提供的医疗服务情况认为一般;25.1%的学生表示基本满足其医疗需求;1.7%的学生表示完全满足;22.9%的学生表示不能满足;8.2%的学生表示完全不能满足。在对学校医院不能满足其医疗需求的原因多项选择中,医务人员服务态度差和校医院医生诊疗水平低占据了主要原因。
三、分析与建议
大学生医疗保险在具有医疗保险需求共性的同时,具有其客观存在的特殊性。疾病的发生概率、预期损失,医疗保险的价格,消费者的健康情况、教育程度、经济收入和避险心态都会对大学生医疗保险需求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1.从逻辑上看,健康或疾病风险的存在是人们医疗保险产生的原因,健康状况和看待健康态度的差异造成了对医疗保险需求和医疗服务利用的差异。由于大学生的年龄特点,虽然健康状况有所下降,大学生群体与其他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相比较,健康状况相对优良,依然呈现出罹患大病率低、住院率低的特点,患病率依然低于婴幼儿和40 岁以上人口。由于大学生相对良好的健康状态和对疾病风险的认识不充分,大学生主动购买医疗保险的意愿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逆向选择的存在。这一结果说明,加大医疗保险知识的宣传力度对大学生医疗保险推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收入也是决定医疗保险需求的极重要的因素。我国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区别之一,就是参保人是否具有收入。由于大学生群体大多数人的经济来源是家庭,在社会和居民收入差距不断加大的情况下,大学生的收入和分化程度也比较高。相比较于经济发达地区的高校,云南大学生普遍家庭收入较低、贫困面也比较大。从社会医疗保险的公平性原则出发,针对不同地区之间的医疗保险差距,政府在经费投入方面,其重点应是通过财政的转移支付手段向贫困地区、贫困院校提供财政支持,各级政府和社会需要为贫困家庭子女和大学期间罹患重大疾病或意外伤害的学生建立充分的社会救济医疗补助制度。
3.大学生是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承担者,完善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能够为高校学生维护健康和学习生活提供稳定的保障,确保这一知识群体能够以良好的健康状态进入人力资源市场,发挥社会主义建设的核心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强化医疗投入对大学生身体健康和身体素质的提高的作用,满足大学生医疗保险需求的多元性,扩大医疗保险的支付范围,提供门诊和住院服务、定期体检、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服务,而不仅仅是解决部分的医疗费用。预防保健和健康教育应该是保险服务的重中之重,费用低、效果好,可以促进学生心理卫生、在大学阶段改进和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增强自我保健能力,保持心理和身体健康并终身受益,可以以较少的投入获得较高的社会效益。
4.医疗保险和医疗服务密不可分。校医院是大学生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主要提供者,是大学生最先接触、最经常利用的广泛而综合性的医疗卫生专业服务。被调查大学生对校医院的满意度不高,反映出我国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和服务能力相对薄弱的现状。在对学校医院不能满足其医疗需求的原因多项选择中,医务人员服务态度差和校医院医生诊疗水平低占据了主要原因。医务人员诊疗水平的提高需要时间性和相关人力资源政策和措施的保障,而尊重病人,改善服务态度其实并不需要卫生系统的大量投入,关键在于医务人员是否理解病患的需要和期望,加强与服务对象的信息交流,是否具有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另一方面,调查结果说明,校医院相比较其他医疗机构,在卫生服务的可及性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具有地理上的接近、使用上的方便和价格上的合理等一系列大学生参保人易于利用的特点。据此,加强校医院建设,提高校医院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对于改善基层卫生服务条件,提高大学生健康水平,满足其需求和期望,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曹素玲.高校大学生医保管理工作中若干问题的思考[J].社会保障研究,2014,(6):35-39.
[2]万丽君,等.大学生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4,(12):172-173.
浅析医疗保险现状及完善 篇8
摘 要:在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中,医疗保险是重要的一部分,是社会发展和和谐构建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我国的医疗保险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本文将就医疗保险的现状以及完善进行相关探讨。
关键词:医疗保险;现状;问题;完善;发展
0 引言
在医保工作的实施工程中,百姓对基本医保表现有了充分的认可和接受,基本医保的主要内容就是利用政府、社会以及个人的三方力量,通过科学的设计实现社会互助形式的医疗保障制度,这种医疗保障对于抵御疾病风险和减轻医药负担都有明显的作用。
1 我国医疗保险现状
1.1 城镇医疗保险制度
城镇医疗保险制度主要是实施属地管理的方式,实行用人单位与职工双方负担医疗保险费的方式,这种保险基金大多采用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结合的方式,经济的不断发展促进医疗保险制度的不断完善,用人单位以及职工的负担方式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在医疗保险制度的应用当中通常是参保者的医疗费用首先从个人账户中扣除,个人账户扣除后的剩余部分归属于个人。
这种保险方式从供给角度分析来说,解除了价格管制的问题,能够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实现医院的正常竞争和正常利润的保障,另外在大病计划中保险公司将支付大部分医疗费用,所以保险公司对医院也会形成一个约束,这种形式极大的促进了医院的制度不断完善,水平的不断提高。
1.2 农村医疗保险制度
农村医疗保险制度随着不断的发展现行的新型农村医疗保险制度更为有效的建立一种互助共济的保障方式,这种医疗制度由国家制度进行明确的规定,政府作为引导和支持者,农民自愿参加,实现了对农民健康的保障,缴费方式同样是部分来自农民的个人缴费,具有经济互助性,新农合的基金支持由政府作为大头支持,保障了农民的卫生保健,另外新农合作为一项公益事业体现了公益性质和特征,凡参合农民,在患病治疗后都得到一定比例的医药费报销补贴。
2 我国医疗保险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虽然我国的医疗保险制度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由于发展时间较短和社会的不断变化,我国医疗保险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2.1 我国医疗保险中存在的问题
2.1.1 宣传力度较小。医疗保险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好事,但是由于宣传力度不够造成很多百姓对于医保只是有片面的了解,对于医保的细则实施不能充分了解,没有树立起风险意识,甚至认为这是一种政府变相减负的行为,造成医保推广的障碍。
2.1.2 医保办理手续繁琐。目前来说由于医保体制还没有完善,所以在就诊报销工作上手续较为复杂,这种情况造成了患者报销一次费用需要很多的证明和跑很多地方,这就造成民众的抵触情绪,增加了就医报销的麻烦,反而起到负面作用。
2.1.3 保障水平较低。这种医疗保障制度的水平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在疾病类型的覆盖上面,对于一些疾病划分不够清晰,一些慢性病很难归属造成保障制度的缺陷,另外地域上覆盖也不到位,目前城镇和农村都逐渐推行了医保制度,但是由于医疗制度的保障有共济制度的性质,这就造成保障水平达不到百姓的预想水平。
2.1.4 社会满意度低。社会保险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点就在于,它强调的不是个人成本收益的平等,而是保险金的社会满意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作为一种社会保险,受益的农民和政府补助资金来源的纳税人的满意度对其成功与否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调查中发现一些农民不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主要是基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保障水平低,农民了解不深,怕政策有变,认为是把自己的保险金拿去补偿别人了等的考虑。而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不满主要是因为保障水平低,参加和办理报销的程序繁琐等。此外政策不公等导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社会满意度低。
2.2 医疗保险的完善措施
2.2.1 扩大宣传力度。首先要对城镇居民以及农村居民进行医疗保险制度的宣传,让民众充分了解医疗保险制度的好处,认识到风险性的存在,从而推进医疗保险制度的顺利进行。
2.2.2 扩大覆盖面。目前来说我国的基本医保虽然已经普及,但是仍有部门人口未能覆盖,并且在参保人员当中由于各种原因出现断保的现象也很多,这就需要作为工作人员我们要继续提高参保率,真正做到全覆盖,不断的努力之下三项基本医保参保率在2010年基础上提高3个百分点。在参保人员的普及中要重点关注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退休人员、困难职工等特殊群体,不断完善政策引导人员的长期参保。
在医疗覆盖上,对于一些重大疾病,例如癌症、白血病等,对于患者的生命健康有极大的危害,并且会带来很大的经济负担,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充分考虑疾病类型,扩大疾病覆盖,真正的做到减轻民众就医成本,我国已经开始探索建立重特大疾病保障机制。全面推开儿童白血病、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等8类大病保障,并在部分地区试点,把肺癌、食道癌等12类大病纳入保障范围,增强群众抵御大病风险的能力。
2.2.3 提高保险水平。根据社会的发展情况以及经濟水平,对新农合以及城镇居民的医保政策不断调整,适应新的发展水平,提高报销比例,预计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基本医保门诊报销比例将提高到50%以上,三项基本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报销比例均达到75%左右,个人负担将进一步降低。
2.2.4 简化报销步骤。在医保报销的政策中,除了降低民众的经济负担之外还要注重简单便捷,避免出现手续重复繁杂的现象,优化管理服务制度,加快结算的推进,完善医保关系的转移等,真正实现利民便民。
3 结语
综上所述,医疗保险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工程,但是在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不断的完善,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我们认识到目前的缺陷,不断的进行综合完善,提高医疗保险制度的水平,真正实现为人民服务。
参考文献:
[1]张潜,周发明.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J].农村经济,2007(1):85-88.
[2]郝以建,许怀伟,郝以斌等.对社会医疗保险的观察与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09(14):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