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活动记录表

2024-06-27

小学美术活动记录表(精选15篇)

小学美术活动记录表 篇1

小学美术兴趣小组活动记录表

1活动专题

各式各样的房屋

指导教师

李微

活动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课题:

评析上节课的作业,由立方体和圆柱体的组合引出本堂课的教学内容《各式各样的房屋》

二、讲授新课:

(1)让学生讨论一下自己知道哪些房子的造型。

(2)小结(随着时代的进步,房屋的 样式也越来越多。当然,除了这些高楼以外,我国还有一些具有特色的民居:如北方的四合院、傣家的竹楼、苏州的园林、陕西的窑洞、福建客家的围龙屋等。

(3)讲授画房屋的步骤与方法

a、分析房屋的一般结构:墙体、屋顶建筑和地基建筑三部分。墙体部分又可分为墙、门、窗等。顶部建筑一般都盖有瓦。

b、步骤:先画地平线,再安排主楼在画面上所占的大致位置,描绘出房子的大致轮廓,同时安排好周围的陪衬建筑。

c、涂色

三、布置作业,提出弹性作业要求

四、巡视辅导

五、课堂小结

2活动专题

立方体的包装盒

指导教师 李微

活动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课题:

1、小结上节课的学习内容,重点突出立方体的透视规律,引出课题。

2、指导学生摆放写生包装盒。

(1)一个面正对学生

(2)一条棱正对学生

二、讲授新课:

1、观察、检验:

结论——近高远低、近长远短。

2、画法指导:

画立方体首先要练习正确握笔画直线。先画一个方形,然后通过对四条边的长短比例、垂直角度的反复调整和修正,才能画正确。

告诉学生看形画形。如画立方体的顶面,先要看清顶面透视变形后的特殊形状,然后如实地画出所见顶面的形状。从顶面的顶角画垂线,再观察各条棱线的长短,在各条垂线上截取不同的长度,最后画出底面的棱线。

3、修改

4、画好立方体包装盒的透视结构图后,指导学生认真地画好包装盒每个面的装饰图案和文字。

5、上色

三、布置作业,提出弹性作业要求

四、巡视辅导

五、作业展评

六、课堂小结

小学美术活动记录表 篇2

什么是活动教学?本文研究的活动教学指的是在课堂教学中, 根据教学内容, 采用小组活动的教学方法, 使学生在动态、开放的活动过程中提高创新能力的新型教学模式。小组活动教学从表现形式来讲, 更强调积极主动的思维、想象和创造的成分;从学生总体活动来分析着重于理论活动和实践活动相统一。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开展小组活动教学,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论述。

一、小组活动教学的组成形式

在课堂教学中, 学习小组以4人为宜, 由前后排两大张座位组成, 每组推选一名美术成绩比较好、性格开朗、有一定活动能力和组织能力的学生任组长。组长产生后, 每节美术课上课前, 都要提醒组员带好美术工具, 并做好上课准备, 组员有困难, 可以向组长寻求帮助。课堂中, 组长要积极“领导”组员参加课堂活动, 遇到困难, 大家一起出谋划策, 为小组争光夺彩。这种组成形式, 可以较好地创设组内互助、组间竞争的机制, 更能体现学生学习美术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也融入了新课程理念, 更具有时代气息。

二、小组活动教学的活动形式

1. 小组合作使活动教学层层深入

民主、宽松的小组合作学习, 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有利于学生进行生动、活泼、自主的学习, 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性, 有利于学生大脑思维的开放, 从而迸发创造性灵感。教学过程变成了组内学生共同研究、共同讨论、共同探索的过程, 学习内容层层深入的过程。

如小学美术四年级《染纸》一课, 为了加深学生对折纸法的探究, 特地安排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小实验:一张小小的白色宣纸如何变成美丽的染纸图案呢?教师边讲边指导一个小组做实验:拿出一张生宣纸, 直接浸在染色水中, 生宣纸本身具有很强的吸水性, 所以颜色顺着宣纸的纹路很快就吸上来, 以此展示给大家看。另一小组先折叠宣纸再染。我问:哪种染纸比较漂亮?有什么不同?两分钟后每组组长汇报实验总结:第一种没有规律, 花纹不漂亮;第二种有规律, 花纹很漂亮。接着, 每组发一张有几种折法的示意图, 观察纸是怎么折出来的。我还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讨论折法,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式地学习米字格折法、折射状折法和井字格折法, 每个合作学习小组的成员都兴趣高涨, 在探索折法的过程中, 组长根据各自特长进行分工, 共同活动, 这一步的难点往往是技术和心理问题, 因此教师应该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鼓励、确保创造活动的顺利完成。在小组合作学习中, 学生们取长补短, “三个臭皮匠, 顶个诸葛亮”, 学生互相激励, 团结协作, 还发明了其他折法, 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一张张色彩斑斓的作品把教室打扮得非常漂亮, 这其中当然体现了小组集体的力量和智慧, 这就是小组合作教学的独特优势。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中, 教师如果只站在讲台上看着学生, 就不能指导他们讨论问题, 而且会让学生认为老师高不可攀, 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就会拉大。所以, 老师也要参与到学生的合作学习中去, 可以在学生进行讨论时走下讲台, 积极地参加到学生热烈的讨论中, 还可以适时给予学生帮助。以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主体, 学生就会感到老师是大家学习上的朋友, 不仅可以使师生之间的感情更加融洽, 还能激励小组合作学习的每一个成员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创造。

2. 小组游戏使活动教学有声有色

当前小学美术课程中, 部分内容由偏重艺术知识技能的传授, 转向强调学生艺术整合能力和多种文化素养的培养。而且, 小学生的自我表现欲大多很强, 学校给他们提供的机会又不多。因此, 在教学中合理渗透小组游戏, 合理安排游戏角色, 会使活动教学有声有色。如《有表情的面具》一课, 我以小组为单位, 设计了学生自编自导、自演自评的教学方案, 学生围绕故事内容完成作业创作:画表情、做面具。学生参与意识和合作精神在整个活动过程中都被调动起来, 在组长的带领下, 每组学生兴高采烈地带着有表情的面具表演自编自导的故事:狼和羊群、森林音乐会、武松打虎新传……千奇百怪的面具, 生龙活虎的表演, 幽默风趣的台词, 使台下学生无不伸颈侧目、拍手称快, 几乎是一组比一组精彩, 整堂课充满了笑声和掌声。

如果这堂课用传统的方法, 也可以完成教学计划, 但小组游戏激励着不同类型、不同爱好的学生都在小组中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 作业效果特别突出:有的学生把风趣幽默的表情画在卡纸上, 挖两个孔当眼睛, 装上橡皮筋带在头上;有的学生用立体构成的形式做了立体的面具;更精彩的是废物利用 (树叶、毛线、瓜壳、盒子……) , 把有表情的面具装扮得栩栩如生。在安排游戏任务中, 教师要引导小组长尽量考虑本组组员的差异, 让不同学生都有机会在各自擅长的方面表现其优势。通过这样的游戏活动, 小组成员配合越来越有默契, 还懂得了谦让。这就潜移默化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提高了学习兴趣,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使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小组竞赛使活动教学淋漓尽致

由于活动教学是以小组学习为主, 是在组内异质, 组间同质的基础上产生的, 所以组与组都在同一起跑线上, 有利于开展竞赛。如在四年级《看新闻、画新闻》一课, 为了能使学生了解身边每天发生的事情;为了能让学生做个有心人, 养成观察生活的好习惯;也为了让学生在创作时能用美术特有的形式表现丰富的画面, 我在课前就布置了作业:让学生通过书报、网络等手段收集近日国外、国内的重大新闻, 校园重大新闻以及班级重大新闻, 组长可以合理分配任务。在课堂教学中, 特地安排小组竞赛——小组新闻联播, 比一比谁的新闻最有实效、最全面?哪组可以评上“最佳播音员”?课上, 小组长带领组员上台进行“新闻联播”比赛, 个别调皮的男生也有种为组内争光夺彩的使命感;轻声细语的女生, 上台播报新闻的时候声音也特别响亮;令人惊讶的是有的学生竟然把新闻背了出来, 像模像样地做起了“新闻播音员”……对于表现突出、进步较大的学生, 我及时给予积极的评价, 并给小组加分, 对他们的劳动成果给予肯定, 从而让每一位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在这种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里, 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参与性发挥得更淋漓尽致了!

但在小组竞赛中, 教师要正确对待学生的差异, 在适当的时候以适当的方式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帮助, 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另外, 在小组竞赛活动中,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 采取必答题、选答题和抢答题的形式, 也可以采取作业展评的形式开展比赛。教师对每次学习小组的答问、活动、作业等进行评分。每次按评分的多少评选优秀组、达标组和未达标组, 以此唤起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增强学生竞争与合作意识。

漫谈小学美术课堂活动教学 篇3

如果教师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把自己的头脑武装起来,就会发现多条能让我们去挖掘、开辟的新途径,最终达到新教育的初衷。而其中课堂活动已悄悄在美术课堂中生根发芽,成为美术课堂中悄然绽放的一朵“花蕾”。

一、营造轻松氛围,学生自主参与

苏霍姆林斯基说:“不能使学生积极参与是教师最大的过失。”以往的教师独占讲台,学生原地做作业的课堂教学模式必然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哪会有兴趣参与其中?

为学生营造一个自由、活泼的课堂氛围,让“情感性”这一美术品质在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兴趣必然会显现出来,他们会主动地参与到师生共同营造的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来。

营造良好学习氛围的关键在于:活动方式多样化,活动地点不受限制。我就以一年级美术教材第一课《大家一起画》为例,说说它的好处。

活动方式1:课前在教室四周贴一圈全开大小的白纸,学生可以畅快、舒心地作画。课后可将墙上的画纸保留一个星期,学生可以随时添画。这样将美术课堂延伸到课外生活中,以利于培养学生表现的热情,给学生提供即兴创造的机会。

活动方式2:课上教师将学生分为4人一组,合作作画,学生之间互相取长补短。这样可以为学生提供表现自己才能的机会,更早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好方法。

活动地点1:教室(容易把握课堂纪律,便于组织教学,可以在学生作业或活动时适当放点孩子喜欢的音乐,这样更能渲染气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活动地点2:操场、校园(让学生在自然中去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自由发挥。)

以上我简单列举了两种活动方法和两处活动地点,只要在教师正确的引领下,必然会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这样的课堂中来。

二、活动中去体验,探索中去学习

体验性和探索性是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态度,这两点在美术课堂活动中是可以被充分运用的。我以第一册美术教材第四课《有趣的拓印》为例来讲美术课堂活动中的体验性和探究性。

课前我在校园里找到几个醒目的凹凸不平的花纹进行拓印,然后在课的开头出示给学生看我事先拓印的花纹,请他们仔细观察其纹理,然后以4人为一组去校园中寻找老师拓印的花纹。为了节省时间,只需每组找到其中一个花纹,然后拓印下来,最后在操场集合讨论。经过这样的引导组织,学生立即产生了兴趣。主动开始“寻宝”了。在“寻宝”过程中他们用眼观察,用手触摸。这一活动使我深刻认识到美术课堂活动给学生实实在在地创造了亲身体验、亲自探究的机会。

三、拓展综合实践,优化活动教学

把美术学习拓展成综合实践能力,把专业化教学拓展成生活化的创造性教学。但是,我们观摩的一些美术课堂教学却并不理想,有些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正如一位老专家所说:“现在的美术教学,开放到无边,多元到失控,听后让人摸不着边。”其实这是错误地夸大开放、多元的功能,错误地将自由放纵理解成自主拓展,造成教学效果向反方向发展,失去了课堂教学应有的生命活力。例如,在教学《多彩的拉花》一课时,当学生用灵巧的双手剪出了许许多多的拉花后,我鼓励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游戏方式展示各自的拉花作品。

活动一:用多彩的拉花美化校园。小朋友把自己制作的拉花挂在校园的小树林中,让多彩的拉花在小树枝上快乐地飘舞。

活动二:用多彩的拉花美化教室。元旦即将来临,想开个元旦联欢会吗?一起动手把我们的教室布置一下吧。

四、把握创新思维,做个性小能手

没有个性就没有创新。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和敢于挑战权威的勇气,发展学生的个性特征,所以,我们的美术课堂活动营造了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让学生相信自己具有巨大的创新潜力。

仍来看《有趣的拓印》这一课中学生的表现,不难发现每个孩子的小脑袋里都已经充满了美妙的新想法。我们教师应当将他们的这种“新”保护起来,任何一种创造性劳动的前提就是能获得身心的自由。而这对处于美术课堂活动中愉悦氛围下的孩子们来说,他们的个性和创新意识已展露无疑了!

五、开辟好新途径,丰富学生认知

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与政治、文学、自然科学等学科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仍以《有趣的拓印》这一课为例。

上述讲到要求学生去亲自体验、探究拓印花纹,然而在学生去寻找体验时,他们的小脑袋里又会同时冒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这大树的皮为什么会裂成这样?”“为什么树叶上的茎一面摸上去是平平的,另一面是凸出来的呢?”等,这些问题虽不属于美术知识,但也能在美术课堂活动中找到答案。教师可以结合自然和美术等学科,和學生共同去探讨和解决这些疑问。

丰子恺说:“美术只是为人生的,人生走到哪里,美术就跟到哪里。”在当下,我们将会更好地运用课堂活动,去塑造孩子,塑造自己,让美术课堂中开满七色花朵,让七彩的童年回忆永远留在孩子的心中。

美术教研组活动记录 篇4

(一)时间:9月11日

参加人员:耿正国 柴占京 王慧敏 何向阳 王巧玲 张京会 孙玉兰主主持:朱永强

活动内容:商讨、制定本学期我组的教科研计划。

一、工作思路继续推进课程改革,确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关注学生的发展,以新课程理念指导美术课堂教学实践,认真总结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形成的经验,深入研究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加强对青年教师的指导和培养力度,积极为青年教师提供展示和交流的平台,进一步提高我校美术教师的整体水平,加快专业化成长的步伐,全面提升教师素质。

二、主要工作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升研究水平

1、组织全组人员对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系统学习一些理论书籍以及杂志上有关教学改革的经验文章,研究美术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以审美体验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健全的人格。

2、加强教研组建设,定时开展教研活动,并要建立有效的教研工作日志。内容可包括:理论学习札记、听课评课集、课题研究手册等。

3、开发网络资源,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利用媒体有效地服务于美术教学活动。

(二)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1、确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思想,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能力培养及发展学生的个性;着眼于未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2、追求真实有效的课堂教学,直面课改中遇到的困惑与问题:实施新课程,学生就不要采用接受式学习了吗?合作学习就是小组讨论吗?课堂需要“安静”还是“活跃”?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课就一定是好课吗?等诸多问题需要我们静下心来好好总结与反思。

3、关注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在把握教材、重组教材、教学设计、课堂调控上炼就基本功,在追求真实有效的课堂上有提高、有收获。

(三)搞好课题研究,促进教师成长

重视美术教师在教学专业和专业技能方面的提高与进修,鼓励青年教师进行课题研究,指导和帮助青年教师进行课题研究

美术教研组活动记录

(二)时间:9月28日

参加人员:耿正国 柴占京 王慧敏 何向阳 王巧玲 张京会 孙玉兰

活动内容:与特级教师共研一堂课

活动记录:

今天我们组与美术特级教师朱敬东共研链式美术欣赏课《走进蒙特里安的格子》。

艺术欣赏是人们接触艺术作品时产生的一种审美活动,是一种通过艺术形象去认识客观世界的思维活动。欣赏者在欣赏艺术作品的过程中,不仅产生了美的感受,陶冶了情操,美化了心灵,而且培养了正确的审美观点和审美意识。当前,素质教育对于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高素质的人才不仅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创新的能力,更在于有美的心灵,美的品质。

美术教研组活动记录

(三)时间:10月11日

参加人员:耿正国 柴占京 王慧敏 何向阳 王巧玲 张京会 孙玉兰

活动记录:共研“汝阳之春”课堂教学展示选拔活动的课程。

活动内容:

今天全组人员与兄弟学校的美术老师共同研讨“汝阳之春”课堂教学展示选拔活动的课程。

美术教研组活动记录

(四)时间:10月25日

参加人员:耿正国 柴占京 王慧敏 何向阳 王巧玲 张京会 孙玉兰

活动内容:刻制西瓜灯

活动记录:

在柴老师的带领下,我校美术教研组老师心制作了精品西瓜灯。这次活动,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美术教研组活动记录

(五)时间:11月16日

参加人员:耿正国 柴占京 王慧敏 何向阳 王巧玲 张京会 孙玉兰

活动内容:组织辅导学生参加美术创作比赛。

11月5日中午,召集学生在校园开会,由王慧敏老师给学生讲解有关美术创作比赛的内容,并扩展学生的思维进行小稿构思。

小学美术活动记录表 篇5

项目名称 : 评课记录 项目负责人: 王宁 活动时间 : 2014年11月13日 活动地点: 美术组办公室 活动主题: 我设计的一本书 小学三年级 参加对象: 美术组全体成员 王宁:

首先,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很用心,特别是先让学生们自己通过导学卡来自学本课的重点内容,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其次,教学流程流畅。教学过程安排的恰当且充分,学生的回答也很到位。最后,本节课因材施教,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本课教师能够根据教材的内容、教材的地位,确定以学生自学为主的教学方法。同时,在学生在作业方面,强调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作用,也是比较客观实际的。不足之处:

可以让学生课前准备自己认为最漂亮的一本介绍给同学们,并说明为什么喜欢,充分体验以学生为主。黄枫:

教师教态自然,语言清晰,语言表述准确,操作演示熟练,学生参与率高,体现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本节课教师指导学生了解书籍封面装帧的知识,启发学生掌握各种装饰方法设计书籍封面。教学语言亲切,学生理解到位。教师示范过程与板书相结合,将范画、多媒体课件相对应,做到了直观清楚,突出主题,照顾全面。不足之处:

兴趣是成功的引路人。教师可以请同学们按照兴趣分组,有的作“我喜欢的卡通人物”,有的做“我喜爱的美食”等等,合作作业。这样学生们兴趣就会很大,高兴得搜集资料,制作得非常精美。另外学生在设计封面时可以考虑利用之前学过的装饰方法来设计,比如说:单独纹样,对角均衡,环型装饰,对称装饰,抽象图形等。

教研组长总结发言:

夏老师执教的《我设计的一本书》是一节集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为一体的一节课,通过欣赏不同形式的书籍作品,了解书籍设计的基本知识,发挥想像力设计、制作一本属于自己的绘本。从整体上来看,教学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教学中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课堂开放,富有活力,在教学内容,教学思路,组织形式上都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是一堂让学生感兴趣,跃跃欲试的一堂课。教师在示范环节引导学生如何设计制作书本,把制作方法清楚地演示,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且展示多种样式的书能够发散学生的思维。

当然,在赏评《我设计的一本书》的同时,我想对夏老师提出更高的要求:

一、课前准备可以再充分一些,俗话说“教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自己必须有一桶水”,胸有成竹,在课堂中教师才能厚积薄发,收放

自如,游刃有余。夏老师是设计专业出身,对本节课应该有更独到的见解很想法,希望接下来能从自己的专业优势入手,多反思,多领悟。带给我们更新颖更丰富的课堂展示。

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记录表及内容 篇6

地点 敬老院

组织者 大队辅导员

参加人 六年级学生

主题 奉献爱心, 推开心门

活 动 过 程 八点我们准时从学校出发, 一路排队来到敬老院, 进门后我们首先找到了 之前联系过的工作人员, 通过与他的交流,

大致了 解了 老人们的爱好和生活习惯, 然后我们分成两组, 一组同学陪老人们聊天, 帮老人排遣寂寞; 另一组则进行卫生打扫, 拖地、倒水, 同学们忙得不亦乐乎,

虽然辛苦, 但是看见老人们脸上洋溢的幸福笑容, 大家心里都是美滋滋的。

劳动结束, 我们为老人们献上了 准备好的节目, 整个过程气氛活跃, 同学们用真诚的行动换来了满院的笑声和掌声。

效 果 本次活动充分的展现了 我们学校学生的素质和风采。

这次活动我们给老人们带去了 一些问候, 一些关怀, 为老人们平淡的世界里带去了一些歌声和欢乐, 深得他们的喜爱; 同时让老人们的生活多了 一份快乐少了一份寂寞, 让他们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小学美术活动记录表 篇7

关键词:科学活动,记录,方法

科学教育的核心是让幼儿充分体验科学探索、科学发现的过程。幼儿通过猜想、操作、记录、讨论等体验科学探索的乐趣。其中,记录信息为重要环节,形成的实验记录既是幼儿学科学的记录,也是幼儿成长的真实记录。

记录在幼儿园里多以画图、表格、数字等方式进行。但在实践操作中,我们发现:小班幼儿受年龄特点限制,一方面,小肌肉群发育善未完善,动手能力较弱,部分幼儿连执笔都有困难;另一方面,在感知、注意、思维时目的性差,极易受外部条件、兴趣的支配,很难操作后进行记录。为此我们尝试由教师记录幼儿在探索中的发现,操作后却发现容易顾此失彼。由此我从科学启发幼儿愿意记录、乐意记录出发,尝试、摸索出一些做法。

一、与幼儿一起讨论、确定有关记录的一些简单标记

幼儿的学习、发展是一个主动的建构过程,通过自身的活动作用于客体,另外,幼儿在心理上是主动的,依照自己的方式通过活动来建构科学知识。小班的幼儿则需通过教师引导,如何引导他们懂得记录?我在设计《吹泡泡》活动时先提出问题:“三角形的工具吹出来的泡泡什么样的?”引导幼儿猜想、感知验证、讨论。幼儿初步感受猜想、验证的过程后,我把他们的猜想、发现记录下来,并引导幼儿讨论:我们猜想的可以作什么标记?画什么图案?做一做,试一试,幼儿提出了许多建议,最后我们用共同确立的图案作为猜想记录的标记,由此问题解决了,而且是教师引导,以幼儿的思维方式确立的,幼儿初步树立了积极的态度。

二、幼儿记录信息力求简单,易操作

针对小班幼儿生理方面的特点,如小肌肉群发育善未完善、肌肉易疲劳等。我在设计记录表时尽量体现操作方便、生动形象等。如《吹泡泡》的活动,我用彩色泡胶纸剪了许多颜色鲜艳、大小各异的圆,幼儿记录的方式只需把这些颜色各异的圆粘贴在小动物的旁边,这样的操作既方便,幼儿又有兴趣。所得到的“信息”不仅直观而且容易引起幼儿注意。

三、灵活变通,个人记录以集体出现

小班幼儿容易受兴趣支配,往往会专注于有趣的科学游戏中。对此,教师在巡视中不是一味地督促记录,而应根据各个活动的特点,多方位引导幼儿观察、感知、体验。幼儿在具体的动作、具体的情景中展开思维、感知具体形象的事物,形成的体验也会特别深刻。如《吹泡泡》的活动,我提供了方形、圆形、三角形的工具,鼓励幼儿大胆猜想,再分组游戏,操作时我参与到其中引导幼儿观察。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自由尝试各种工具。由于幼儿通过亲身感知并积累有关的表象,在交流讨论中,他们都能把看到的泡泡形状讲出来。最后启发幼儿观察我们集体记录的结果,发现泡泡的秘密:各种形状的工具吹出的泡泡都是圆形的。幼儿在游戏中完成了猜想、操作、记录,达到了预定的目标。

小学美术活动课教学方法浅探 篇8

一、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美术活动兴趣

在美术教学活动中要创设形式多样、别具一格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受到熏陶和感染,激发学习兴趣,从而获得丰富的艺术感受,提高审美能力。如在教学《剪纸》一课时,我事先在教室里装饰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剪纸作品,并且播放一些中国的古典音乐,使学生一进教室便置身其中,以此让学生感受剪纸的艺术魅力。学生在课前充分欣赏了精美的剪纸作品,对剪纸这项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充满好奇,就会调动学生学习剪纸的兴趣。

二、运用多媒体,拓展活动空间

随着教育现代化的不断实施,多媒体已走进小学美术课堂。多媒体课件具有生动、直观、形象和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有助于课堂教学情境的设置。教师可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如在教学《画感觉》一课时,我采取多种方法,营造融洽的氛围,让学生感知冷、热、湿、凉爽、安静、痛、痒等感觉,有的通过实物来让学生感受,有的则通过多媒体课件来让学生感受,使學生感知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充分发挥,从而用独特的绘画语言表现感知觉。多媒体的参与,转变了以往的课堂模式,优化了课堂结构。

三、在活动中促进学生沟通交流

轻松愉快的活动氛围,为学生创造了发现自我和展示自己思想的机会,也给了同学之间分享彼此观点的机会,这种交流和沟通会促进主体的自我意识和创造性的发展,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审视自己和评价他人的能力。因此,美术活动应多给学生创造沟通交流的机会。

四、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个性

美术创作本身非常注重强调个性,个性是创造的生命力,美术教师应充分尊重和保护学生的个性。在美术课堂中,给学生提供宽松的课堂氛围,建立民主和谐的活动情境,鼓励和刺激学生大胆表现自己的感受,绝不用教师的个人主观意愿去约束学生的情感表达和个性表现。这样,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才能得到展现。例如,在教学《画声音》一课时,我在课前创设了一个这样的活动情境:在教室里播放愉快的儿歌音乐声,学生听了音乐,有的手舞足蹈地跟着唱,有的和同桌在说着什么,个个脸上喜气洋洋,教室里成了欢乐的海洋。上课铃响了,我播放不同的声音给学生欣赏,相同的声音学生往往会说出不同的感受,然后我鼓励学生用点、线、面把自己的感受画出来。虽然他们的绘画作品还很稚嫩,但同样展示了他们不同的个性。我想,在美术课上我们一定要为学生创造个性发展的条件,让学生的美术学习充满生机和乐趣。

五、教学内容要丰富

美术活动课的教学目的,不是把每一个学生都培养成美术家,或者培养他们考上美院附中、美术特色高中,而是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培养、提高他们的艺术情趣和艺术修养,锻炼他们的素质和能力。因此,根据他们的年龄、个性的不同,开展不同的教学内容,如素描、水彩、油画、国画……,还可多教一些他们想画的东西,如口吹画、粘印画、版画……。因为处于中小学这一年龄特征的孩子,他们天性好动,对某一长期的重复活动缺乏耐心,不感兴趣。如果你一味要求他们画素描,练线条,他们会觉得枯燥无味。而且他们个性不同,有的学生对粘印画感兴趣,有的学生对水彩画很喜欢,还有的学生却酷爱剪纸。面对这种情况,根据学生的不同兴趣、不同年龄,把他们分成不同级别的组并分阶段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同时细心观察每个学生的不同兴趣,发现他们的喜好以便今后的教学实施。

六、教学形式要多样

首先,笔者在美术活动课教学中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以激发学生的热情,满足他们的要求。采取室内教学与室外教学、观摩教学与示范教学、写生教学与创作教学交替进行的教学方式。带学生到野外写生,给他们一份新鲜感,培养学生观察自然、感受自然、描绘自然的能力。组织他们举办画展或参加各种比赛,让他们的佳作展现在父母、老师、同学面前,使每一个学生的成绩得到他人的肯定,增强他们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另外,在适当而又有机会的条件下组织他们参加各种画展,既能满足他们猎奇的心理,又能起到扩大知识面的作用。

小学班级活动记录 篇9

2016年10月28日

二、活动目的

①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增强学生自信心

②提高学生团结写作本事

③培养学生团体主义精神,增加班团体凝聚力

三、参与者

一年4班全体师生及家长

四、活动记录

为了能在本次活动中到达预期目的,并能在本次活动中取得优异的成绩,由班主任鲁教师分别对各比赛项目进行海选,选拔出成绩优异者代表班级参加学校的比赛,班委会也进取动员全体家长一齐为班次科技节出谋划策,进取配合班主任的工作,带领学生开展各种准备工作。经过两个周的准备与选拔,分别选拔出各项目的参赛组,并各自展开训练,为班级的荣誉而努力!同时为了能在科技节上将一年4班的班风班茂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家长们也是火力全开,利用业余时间为班级制作了班徽、班旗、道具等。

活动当天,虽然天公不作美,但并不能掩盖师生和家长的进取热情。随着一年4班的入场,正式拉开了班级在学年的竞争,孩子们精神十足,步伐坚定,飒爽的英姿更是斗志昂扬,充分体现了一年4班火箭班团结进取,进取向上的态度。随着时间的推移,各项比赛也拉开帷幕,一年4班的成绩也如雨后春笋接二连三,尤其体育项目中的接力比赛更是扣人心弦,一步步的追赶,一次次的超越,一声声的呐喊,运动员们的不放弃,不言败的拼搏精神也让孩子们,教师们,家长们为之感动,为之自豪。轮到教师出场比赛时,孩子们更是卖力的加油,自我班主任助威。

小学留守儿童活动记录 篇10

永店小学关爱留守儿童简报

第一期

快乐一日游 手拉手共成长 欢乐满校园

我校全面启动“爱心助成长,留守不孤单”留守儿童关爱行动,全校留守儿童将得到更多关爱。

此次关爱留守儿童行动的主题是“爱心助成长、留守不孤单”,关爱行动共有三种形式。

为把留守儿童关爱行动抓出成效,我校专门成立了校长谢尚群为组长,分管领导谢尚国为副组长的关爱领导小组。在领导小组统一组织领导下,招募关爱留守儿童志愿者给留守儿童当代理家长,开展特色活动,促进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监护和服务工作。

快乐一日游。分批次组织全校留守儿童参加,同时招募志愿者与留守儿童结对,利用一天的时间,出游、吃快餐、看外部世界,达到开眼界、长见识、感受社会关爱的目的。

手拉手共成长。组织留守儿童与城镇学生和志愿者结对,通过书信、电话加强沟通交流,互赠礼品,增进友谊。组织留守儿童与城镇学生和志愿者互换空间分别到对方家里体验不同生活

欢乐满校园。组织志愿者利用节假日到校内与留守儿童玩游戏、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留守儿童在欢乐和睦、积极向上的环境中学习成长。

永店小学留守儿童之家活动记录

永店小学关爱留守儿童简报

第二期

为留守儿童捐建“爱心书屋”

全校内推出农村留守儿童爱心学校、留守儿童之家、阳光操场、爱心书屋、爱心亲情电话、“手拉手”好朋友和爱心结对卡等七个公益项目。

踊跃为留守儿童捐建“爱心书屋”。由团委组织并将倡议发出后,全校广大师生积极参与、行动迅速,已经捐送各类图书,涉及科技、文学、娱乐、教辅等八大类。

永店小学关爱留守儿童简报

第三期

为留守儿童送温暖活动

在我校送温暖主题教育过程中,结合区上级部门精神的认真学习,我校全体教职工充分认识到帮扶、关心弱势群体,特别是留守儿童是自己的责任,更是我们构建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

近日我校进行了“为留守儿童送温暖活动”,本次活动得到各教师的大力支持,学校党办、团委也积极参加。在活动中就各班贫困留守儿童共78人接受了电话卡、钢笔和现金礼物共计价值266元。

本次活动体现了我校对留守儿童工作的重视,同时让留守学生感受到了学校的关爱,感受到了冬日的温暖。

永店小学留守儿童之家活动记录

永店小学关爱留守儿童简报

第四期

资助特困“留守儿童”播洒爱的阳光

我校四(1)班特困“留守儿童”邢玉龙的不幸遭遇经学校广播播放后,在学校上下引起强烈震动。一时间,老师、同学纷纷伸出援助之手,资助他,班主任、老师还在百忙中亲笔写信指导他如何搞好学习、如何勇敢面对生活。一石激起千层浪,巍然的家庭是不幸的,然而他的成长却是幸运的,因为她的人生历程必将伴随众多好心人的无限关爱。

永店小学关爱留守儿童简报

第五期

亲情电话、视频聊天温暖留守儿童

为了使留守儿童有机会可以和家人联系,促进留守儿童与家长的感情交流,开学以来,我校留守儿童之家的亲情电话、视频聊天成了留守孩子的亲情纽带。

学校在生活上、学习上、精神上给了他们无微不至的关心和帮助,并倾注人力物力财力搞好儿童之家建设,先后安装了亲情电话、电脑、摄像头,在课余时间为留守儿童开放并免费使用,使留守儿童在课余时间可以和家人联系,大大方便了留守儿童与家长的感情交流。

永店小学留守儿童之家活动记录

永店小学关爱留守儿童简报

第六期

我校举办留守儿童之家心理辅导教师培训班

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全民关注的社会问题。近日,我校举办了留守儿童之家心理辅导教师培训班。

小学美术活动记录表 篇11

关键词:中小学;美術教育;活动式教学;自主学习

进入21世纪,我国迎来了知识经济时代。为了适应这一时代的发展趋势,肩负培养学生德育重任的美术教育模式也发生了较大变化,知识的综合性特征日益显著。经过多次课程改革,启发式教学已经成为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实践活动课也成为必修课程,意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优化学习方法,提高综合知识的运用能力。因此,活动式教学开始在教育领域广泛应用。本文对该教学模式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具体应用展开了如下分析。

一、活动式教学的含义

中小学美术教育这一行为本身就是一种活动。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活动就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人类可以通过活动来改变自己,甚至是改变世界,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积累丰富的社会文化经验,以此实现心理的发展。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应用活动式教育可以促进美术教育的参与者和世界开展积极的交流,积累个人经验。这种经验的获得和积累具有重要作用,可以促进艺术的萌发。

二、中小学美术教育中活动式教学的表现形式

(一)综合实践活动

这种活动侧重于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的体验和感受。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通过认真观察、实验研究和设计、创作、想象、思考和体验等多种活动,发现问题,并自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是在美术教育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需要注意以下问题:①要从整体和全局出发来选择合适的活动主题。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前提条件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其审美能力和道德素养,陶冶情操,实现美术教育和其他学科的融合,相互补充,相互促进。②要重点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体验。中小学美术教育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是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的,能够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多元互动的教学观念,充分尊重了学生发展的个性需求。③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让中小学美术教育的时代、民族和地方特色更加显著。

(二)课外活动

中小学美术教育中的课外活动关注的是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经验的积累,主要内容就是精心挑选后的终身学习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和相关技能,其资源主要来自家庭、网络媒体以及自发性的个人活动。

三、中小学美术教育中活动式教学的具体应用

(一)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学习

活动式教学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应用,首先应该强调的就是经验的获取和重建,并以此为教学目标,努力突破传统学科教育的框架,从日常生活中寻找学习单元。其次,结合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活动形式,进行多样化的中小学美术教育,使美术教育的目标和形式更接近学生的实际生活,符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另外,中小学阶段的学生,对周围的事物都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较强,而且想象力丰富,敢于创新,进行自由创作。

(二)拓宽活动式教学的内容和范围

采取这一措施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中小学生的创造力以及想象力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培养他们的综合学习能力。开拓活动式教学的范围和内容,除了能够让学生对美术知识和相关技能的学习引起足够的重视,还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艺术情感、态度和正确的美术价值观,全面提升美术气质和综合素养。

(三)从实际生活出发

正所谓,艺术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目前,全球正处于大数据时代,快捷、方便的信息传递能够让不同地域的人方便地交流。因此,美术创作也应该打破地域的限制,积极借鉴并吸收不同地域和艺术风格的作品。受不同艺术形式的影响,当代美术创作可以涉猎、融合的元素也不断增多。因此中小学美术教育开展活动式教学时,应该让每一位美术教育的参与者都能够摆脱空间限制,用探求的目光去发现世界的美好。

参考文献:

[1]杨茜.高师美术教育培养体制与中小学美术教师实际教学差距分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5,20(19):98-99.

[2]施晓弘.美术教育专业陶艺教学的模式对中小学陶艺教学的影响[J].美术教育研究,2015,11(5):165-166.

[3]魏珍.试论义务教育阶段的研究性学习:以中小学美术教学为例[J].新西部:理论版,2012(2):146-148.

作者简介:杨春玲(1979.8—),职称:二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小学美术教育。

小学美术活动记录表 篇12

最近在园内开展了一次美术欣赏教学的选拔, 这个活动使我对美术欣赏过程中的评价意义有了新的真正认识。在这次活动中先是活动教案的选拔, 我设计的大班美术欣赏活动《线条写真集》被选上了。开始还是沾沾自喜, 以为自己对美术欣赏活动是掌握了。但是具体的实施之后, 我就发现是一节失败的活动。目标是没有达到的, 没有“培养幼儿的审美情感。”孩子在说看到《黑色线条》想说什么的时候, 思维没有打开。只是纠结于表现的色彩、形状等, 没有将孩子们的创作能力挖掘出来。我没有将美术欣赏中的过程评价充分有效地运用起来, 让孩子们在真正感受美之后来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其中对于作品的联想和想象部分孩子们的表现不好, 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大班大部分孩子都是能区分什么是美、什么是丑, 并有了一定的审美标准, 但带有明显的个体倾向, 他们对于《黑色线条》这幅画用自己的评价标准来评价, 只是简单说出画面的基本特征。因为过程中我没有很好的总结评价孩子的观点, 让部分孩子的想法受到周围其他孩子评价的影响。这正是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决定的, 他们审美标准还是比较模糊, 正处于初步的、低级的萌发阶段, 活动过程中我需要运用评价提升等手段引导孩子们自主感受和表达美。

二、二次执教收获、有效的对话过程评价

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教师的成长=检验+反思, 我想要有更好水平的提高就要好好地反思这节活动的问题。课后的反思中我想到这节活动没有成功的原因活动过程性的评价的不到位, 没有真正地运用好欣赏教学的意义。太在乎自己设计的三个环节“看”“听”“想”了, 让幼儿被画面的表面色彩和线条所约束, 没有发散幼儿的思维。欣赏教育将教育目的蕴于活动过程之中, 不仅重视幼儿获得知识的对与错, 多与少, 更关注幼儿的态度、情感、能力、责任心以及合作精神等个性品质的培养, 注重幼儿对过程的主体性体验, 注重活动过程本身对幼儿的教育价值。在人文环境上, 欣赏教学模式努力营造了一种为孩子们所接纳的、无威胁的、宽松的、愉悦的、开放的师幼关系。我没有真正地了解这些要求, 没有真正地完成这些要求。

对于欣赏活动来说, 孩子是从自己的心灵世界出发同艺术家、作品进行独特的对话活动的。这种对话活动是在欣赏者审美心理体验的进出上进行的, 这种审美心理体验超越了现实功利的单维情感, 与审美对象保持了适当的距离, 调动了多种审美心理功能共同活动, 将艺术家的情思意绪和审美创造在内心深处相互弥漫、交融, 然后将艺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变现出来。

检查已有、系统学习、认真反思, 请教有经验的老教师之后, 感觉过程性的评价的重要性, 借用其他班级的孩子再次执教这节美术欣赏活动。活动中我在过程评价时多反问。让幼儿多说, 因为孩子才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没有过多的干涉幼儿的想法, 只是简单的对话评价。没有给他们拘束, 结果孩子们说得非常的好, 孩子们的想象力被充分地调动了起来。对于康定斯基的《黑色线条》 (这是一幅由线条与色块融合在一起的抽象画, 画家用绚烂的喷发的暖色块作为底色, 短促四射的黑色线条散布其中, 营造出一种视觉上的爆炸与热烈的感觉) , 幼儿都能欣赏到艺术作品的线条美, 培养了他们的审美情感。

三、三次执教验证、增加过程多角度评价

孩子们回答问题之后的简单对话评价, 进行形式思考以后, 还要帮助他们总结以帮助他们理清思路, 进一步加深体验, 同时这也是学习如何观察、如何比较等形式分析的方法。在这一过程中, 我的语言都应该是通俗易懂的、简明扼要的, 要让孩子们能理解。为了验证自己的想法以及从多次的执教之后了解更多过程性评价的意义, 我再次借班执教, 收到更多的有意义的效果。在过程性的评价中应该多元、多角度的评价。对孩子欣赏美术作品应采用多样的评价方法, 还可以采用互评等方式, 要充分肯定孩子们的进步和发展。

过程性评价的目的在于激发孩子们学习美术的兴趣和积极性, 使孩子们感受到自己的进步, 发现自己的能力和才干, 因而我要用肯定的评价方式是多鼓励、多表扬而没有否定和批评。即使有也要用“如果怎么样就会更好”等语言来表达, 以创造的新颖性、独特性等方面来衡量孩子们的想象, 促进孩子们个性的发展。多重视学生动机的激发、兴趣的培养、情感的交流, 多鼓励学生标新立异, 多留给学生创新的空间, 使美术教育以美的力量激励孩子们去发现美、鉴赏美, 创造美。

多次的开展了这节活动, 我感觉成功了不少是因为孩子们的表现更好了。我将孩子们看到《黑色线条》说的话写下来, 我感觉孩子是这个世界上最会欣赏美、创造美的人。

精彩的评价活动是教师全身心的投入, 在活动中是师幼的对话、碰撞、共鸣、教学相长。我感谢这节以失败开始以成功结束的美术欣赏活动, 它让我对于过程性评价有了更深入真正的认识:以幼儿为主体、有效的对话过程评价、增加过程多角度评价等等。我在今后的所有活动中一定要将过程性评价的精髓融入到各个活动之中, 让“评价之花”开满各个活动环节!

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中明确指出:“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活动中的过程评价是整个美术学习系统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从一次执教反思、影响性因素过程评价;二次执教收获、有效的对话过程评价;三次执教验证、增加过程多角度评价;让幼儿能够更多发挥出自己想要表达的美。

小学课外活动记录 篇13

活动目的:培养学生的正确的书写姿势和认真的书写的习惯。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题,板书课题。

1、提问:我们学过了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

2、导入新课,板书:认真写铅笔字

二、指导书写

1、师:用铅笔写字时眼睛和练习本的距离要持续在一尺左右,身体和桌沿的距离要持续一拳,握笔点与笔尖的距离要持续一寸左右。

2、指导练习

三、书写练习

1、指导观察学生写字的样张。

2、讨论交流:

(1)要看清字的大小,在田字格或方格中写铅笔字,既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要大小适中。

(2)字要写在方格中间,做到字的重心落在格子中心,不能偏向某一侧。

(3)注意一笔一画在田字格的位置,把字写得端正美观。

3、书写练习

四、总结

小学教研活动记录 篇14

时间:5月17日

地点:大办公室

出席:全体教师

主题:学习新课程标准

记录人:某某某

一、关于学习新课程标准

每个老师都在教学的过程中有必须的经验,但是这样的经验脱离了教学的主要目的和主要导向,就会走远路,走弯路,如何更好的追求课堂效益,明确教学目标,到达理想教学效果,学习新课程目标是一个学习、实践再学习、在实践的过程。思考是否有必要进行一次新课程理论学习的专项竞赛。

二、关于教研组活动案例讨论

1、教研组案例的取点问题

小学美术活动记录表 篇15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分别收集品管圈活动前我院2012年9月—12月和活动后2013年9月—12月的医院制剂配制批记录, 作为QCC质量管理活动的依据。

1.2 方法

1.2.1 组建品管圈

全员进行品管圈知识的介绍, 并进行品管圈工作的动员, 制剂人员自发报名参与组成品管圈, 共10名。通过全体圈员集思广益和投票表决确定圈名和圈徽, 并赋予其各自的寓意。

1.2.2 主题选定

品管圈活动前期, 结合医疗机构制剂配制质量管理规范和检查评分标准对我部门实际工作情况进行介绍, 全体圈员再结合个人实际工作中碰到的问题进行讨论, 以脑力激荡方式提出当前工作中需解决的活动主题, 每个圈员按评分标准评分, 取平均数, 采用评价法确定排序第1位的“降低制剂配制批记录的填写差错率”为本次活动主题。主题选定及评分标准详见表1。

1.2.3 计划拟定

确定活动主题后, 圈长先行拟定活动实施的具体方案, 写明计划进度、活动日程、人员分工等, 圈员一起讨论改进, 确定活动计划。

1.2.4 目标设定

设定本圈的圈能力为70%, 则目标值=现况值-改善值=现况值- (现况值×改善重点×圈能力) =27.32%- (27.32%×83.82%×70%) =11.29%。

2 结果

2.1 改善前差错分析

抽取2012年9月—12月批记录40份, 利用查检表[15]统计配制批记录中存在的问题, 统计得到批记录填写差错率为27.32%。绘制出改善前的柏拉图[15]。分析表明, 前三项主要问题占83.82% (80/20法则) , 填写格式错误是造成填写错误的主要原因。见图1。

明确主要问题后, 全体圈员共同回顾制剂配制过程中与主题相关的工作流程, 从人员、工作流程、批记录和其他等4个方面讨论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 并通过特性要因图[15]表示, 主要原因包括:批记录方面, 设计不合理、填写要求未统一;人员方面, 业务水平较差, 缺乏培训。见图2。

2.2 对策拟定、实施与检讨

将图2中影响批记录填写差错率的主要因素进行讨论分析, 建立相应的对策方案, 从可行性、经济性和圈能力3个方面进行评价, 确定以下主要对策。

2.2.1 改进批记录设计及填写

按圈员提出建议, 综合GPP规范要求及检查细则重新合理设计批记录, 并完善填写说明, 制定标准作业书, 规范批记录中各项目的填写人员、方法、时间及格式等;加强设计批记录人员与生产人员的沟通, 及时对批记录进行调整与完善;填写批记录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讨论、解决;按填写流程及时填写批记录。

2.2.2 上岗考核, 规范化培训, 加强业务培训

收集相关法律法规, 进行全员培训和学习;对新员工的岗前培训及老员工的定期培训中加强批记录填写培训, 帮助所有员工充分了解批记录填写的重要性;对批记录填写培训后人员进行考核。

2.2.3 调整态度, 相互监督

个别员工对批记录的填写不重视, 态度不认真, 需加强思想教育, 强化责任心, 并进行人员调整, 使专业尽量对口;所有员工相互核对并监督, 相互帮助、学习、交流。

2.2.4 严格检查物料及材料

由于供应商提供的材料不全, 导致部分原辅料的信息填写不完整。因此严格要求供应商提供完整的材料, 并联系质检部门加强对物料的检查力度。

2.2.5 建立奖惩措施

定期抽查批记录, 统计差错率, 奖优罚劣, 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分析差错原因, 通告制剂室全体员工, 避免相同差错再次发生。

2.2.6 鼓励合理化建议提案

鼓励所有圈员积极提出合理化建议提案, 并对建议被采纳的圈员给予一定奖励, 从而提高成员的参与意识和献策积极性。

2.3 效果确认

2.3.1 有形成果

抽取2013年9月—12月的批记录50份, 利用查检表统计配制批记录中存在的问题, 统计得到批记录填写差错率为2.13%。将2012年9月—12月的医院制剂配制批记录和活动后2013年9月—12月的医院制剂配制批记录进行改善前后的量化比较, 目标达标率= (改善后值-改善前值) / (目标值-改善前值) ×100%= (2.128 0-27.324 0) / (11.29-27.324 0) ×100%=157.14%, 达到预定目标;改善幅度= (改善前值-改善后值) /改善前值×100%= (27.324 0-2.128 0) /27.324 0×100%=92.21%。见图3。

2.3.2 无形成果

实施QCC活动前后, 分别就QCC手法、团队精神、脑力开发、沟通协调、活动信心、责任荣誉、发掘问题等能力对圈员进行问卷调查, 并将变化以雷达图表示。结果表明, 本次QCC活动使圈员各方面能力均有较大提高。见图4。

2.4 标准化

QCC活动结束后, 对其中有效措施, 如批记录填写说明建立作业标准书, 长期执行, 保证批记录填写准确性。

2.5 检讨与改进

对整个品管圈活动过程进行全面的检讨与改进, 具体内容见表2。

3 结语

上一篇:领导口才的技巧下一篇:营销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