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魏书生语文素质教学艺术

2024-10-22

浅谈魏书生语文素质教学艺术(共4篇)

浅谈魏书生语文素质教学艺术 篇1

浅谈魏书生语文素质教学艺术

素质教育口号的提出将语文教学的方向给予了确定,但同时又扩大了传统教育的外延,应该说它是在对传统语文教学的批判认识的基础上的拓展,它立足于对传统语文教学的主要部分的肯定,同时又给予必要的修正,在贯彻素质教育精神的同时,语文教师对教育因素重新审视应为当务之急,通过对魏书生语文教学艺术的学习,不难发现,其中至始至终地贯串着素质的任务。其中对素质的理解,超出一般意义。魏书生先生身兼多职,必然地损失一定的教学时间,不可能如一般教师有正常的课堂教学程序,但他使用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可以使教学效果达到甚至超过普通教学手段,这些做法使得传统教学方法某方面的事倍功半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对语文素质认识和培养的正确与否,将影响学生的全面语文能力。

一 认清语文素质

魏书生将语文素质除一般意义上的听说读写以外,添加考试素质、思考素质、学习素质、运用素质。

当前的教改对传统语文教育过分强调知识而在某些方面忽视学生能力的做法给予批评,有的人容易将考试同素质对立起来,故有人提出取消考试,取消分数的意见,但魏书生认为考试是学生素质的一种,意义不亚于其它的一种素质,如果否定这种素质是不现实的:现阶段的种类考查、选拔中,考试都是切实可行的,也几乎是唯一的方法。不排除有高分低能的现象存在,但就正常的考试状况而言,分数基本上可以反映能力,这也是这种现象存在的最根本的原因,而听说读写的能力并不等于高分,这里就有考试能力因素的存在,在考试中我们发现有些题目是由考试能力而不是由知识能力决定的,如:逆向思维利用选择错误,找出正确的方法,揣摩题目意图更准确更完善的解题,把握题目重要次重在信息的能力等,这些考试能力往往可以增大正确率。其次,魏书生增强学生考试意识,正是基于对考试现象合理性的认识上。他曾让学生经“享受考试”为题,多层次多角度地认识考试的合理性和必要性,端正对考试的态度,而分数是课本学习的反映,也成为学习最重要的动力,如果忽视学生心理的方向和能力间的联系,考试则可能成为学习的一大障碍。

思考应为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的教育理论很强调“思”的作用:“学而不思则罔”。在语文教学中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是必要的,所以魏书生特别强调自习课对学生的作用,在语文课上安排一定的自习。另外在班级开民展一系列的活动,如每天固定的体育活动,美育熏陶,生活实践等,利用各种手段,将语文课和生活联系起来,并随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从悟出生活的,也是大语文的道理。

语文教育的最重要的素质应为学习的素质,在学生方面应达到自己主动学习并养成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否则学生将永远处于被动的接收角度,只有学生养成这种能力和习惯,语文对于学生来说才是一个无穷无尽的天地,学生有中学阶段应逐步达到不依赖教师的地步,魏书生主动地让学生进入语文的教学中,使学生自己进入课文再从课文中出来,这样学生的知识才是有用的。对于教师,从最终的目标而言,教是为了不教,当学生能独立完成学习的任务的时候,教师的无为实际上就变成了最有价值的有为。

语文课和现实的语言运用往往因学生和教师重视分数被忽视,造成书本实际、学和用和分家,魏书生将语文的概念扩展到很大的范围,他运用一切机会有意识地进行有机的渗透,这就不是传统的孤立的语文学习,学生每天一篇日记,竞选干部有竞选演讲,违犯规定有深刻新颖的“说明书”(并非检讨),每天抄写一句名言(可以自己编写),每人拥有自己的座右铭,班级每天一份自编报,设立模拟法庭处理班务等,可以说他力求让学生无时无刻不在学习语文,语文充满乐趣,淡化了课本学习时的单调枯燥的重复,无形中提高了语文学习的兴趣,在各方面,多角度训练了语文素质。

二 课本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

素质教育认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是同等的”,这样看来,课本在学习中的作用只是诸多的语文“教材”的一种,应与其它手段置于同等地位,在学习中主动引导学生从小语文走向大语文,可以扩大语文的容量,也可以改变以本为本的局限和狭隘,为语文学习找到丰富多彩的素材,教师应有意识地运用这些“教材”,将更多的方式和更丰富的内容给予学生。魏书生语文教学最重要的特征即为大语文教学,他很少系统全面地讲析语文课文,但无时又不在上语文,他高居于语文课本之上,又决不放弃课本。魏老师采取了利用学生教学生的办法,让班里同学各承担课本教学的一部分教学,如生字词、文学常识、人物形象、散文知识等。在此之前,他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本语文的知识层次,绘出“语文知识树”,这样,就使得各位同学目标明确,也使得这份工作在学生的能力范围之内。在这个过程中学习成为一种自觉行为,听说读写的能力在其中得以持久的训练,在将语文课作如此处理之后,为学生和教师赢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于拓展语文的学习范畴。

三 素质的渐进培养

魏书生认为,任何的素质的形成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所以在语文课上他一直遵循着这个原则,这一点重点体现在作文教学中,尤其是差生的作文训练上。在他接任的年级,有学生就提出不会写作文,他变要求这些不会或不愿作文的同学从写好一句话开始,不去强求,在自尊心的驱去下,最差的同学也愿去写好一句话,然后引导他们去写好两句话,三句话……然后有意识地发现他们真实的进步,及时地给予肯定,进行表扬,给学生以前进的动力,这样学生就会按教师的计划向前迈进。为了配合这种渐进的方法,他在多方面同时进行渐进训练:从第一个俯卧撑开始,从为母亲做第一件事开始,从第一次独立完成作业开始……许许多多的第一引导着学生一步步迈向更深层次的学习。在这过程中,学生的成就感应得以及时的宣扬,素质就是这样一点点的形成的。

四 因材施教------备学生

魏书生的教育成功的很重要的一方面就在于他能够立足于学生,将学生始终放在教学的第一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因势利导,在教学中体现为独特的备学生上。

备课本还是备学生,是教师课堂重点和教学目标的体现,是教师和学生孰主孰次的问题,是目标和过程的认识,这个问题应该是教学任务的根本问题,这个问题的认识清楚与否,直接关系到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否得当,效果是否可观。

备学生主要是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依照学生固有的基础和能力,设定相应的目标,制定相应的计划,在这一点上,魏老师要求班级的每位同学都要有自己的事做,在此之前,他考察每个学生的状况,让每位同学去完成属于自己的事,在这个过程中发展相应的能力,克服相应的缺点。在语文教学中,他以鼓励为主,先让学生树立自信心,然后在此基础上逐渐培养自己的能力,在作文教学中,他也不是用统一的办法,而是针对不同学生给予不同的标准。

课堂教学中备学生更为重要,教学计划的实行,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程序的推进,都必须立足于对学生的充分认识。魏书生曾在外地进行一次突然性的公开课,对象是农村的初一学生,他仅有两分钟时间与学生交流,此时他发现,农村的学生在回答问题和课堂教学中与教师配合较少,不愿意也不敢回答问题,这样,就使得原先设计好的课堂程序难以进行下去,这时,魏老师很快针对这一突发情况,决定先“撬开”学生的嘴,这必须先打消学生的防备防理,所以,他从和学生拉家常入手,暂时离开课本,和学生谈起他们熟悉的事,几分钟,教室里充满轻松的气氛,学生也不再羞于开口,课文得以顺利进行。

作为课堂教学的前提,备学生是作为备课的先导的,这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自始至终受到重视,否则,教学法就成为教师的独角戏,也只有认识了学生的不同层次的素质,才能够因此而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有效方法。否则教学必然是见效甚微,或至多对一部分人起效果。

从魏书生先生的教学艺术中,我们不难发现,对于素质的全面而深刻的理解,对传统的批判的接收是他成功的主要原因,在此过程中,改变程式的思想应和语文教学方式方法同等重要。

浅谈魏书生语文素质教学艺术 篇2

一、理解语文素质

魏老师把语文素质除一般意义上的听、说、读、写以外, 又增加了考试素质、思考素质、学习素质和运用素质。

当前, 有些人把考试和素质对立起来, 建议取消考试、取消分数, 但魏老师认为考试是一种学生素质, 意义等同于其他的任何一种素质, 如否定这种素质是不正确的:现在的各种考查、选拔中, 考试都是非常必要, 甚至也是唯一的办法。当然也不能排除高分低能的现象存在, 但针对正常的考试状况, 分数还是可以反映能力的, 这也恰是考试存在的最根本的因素, 而听、说、读、写的能力不等同于高分, 这里就存在考试能力因素。考试中我们经常发现有些题目取决于考试能力而不是知识能力, 例如逆向思维可以利用选择错误答案, 找出正确的方法, 揣测出题的意图更准确完善的做题, 这些考试能力常常可以增大做题的正确率。另外, 魏老师增强学生的考试意识, 也是针对于他的这一认识上。他曾经让学生以“享受考试”为题, 多角度多层次地认识考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端正考试态度, 而分数反映了课本学习, 也成为更努力学习的动力, 如漠视学生心理方向和能力之间的关系, 考试就会成为学习的一大阻碍。

学习素质是语文教育最重要的素质, 学生应达到主动学习且养成学习习惯和能力, 不然学生将永远被动接收, 只有养成这种习惯和能力, 对于学生来说语文才是一个广阔的天地。魏老师主动让学生进入语文教学中, 让学生自己进入课文再走出课文, 这样才是有用的知识。对于教师, 结合最终的目标, 教是为了不教, 当学生能自主完成学习任务时, 教师的无为恰是最有价值的有为。

现实语言的运用和语文课常被忽视, 原因是因为教师和学生十分注重分数, 从而造成书本理论和实际、学和用的分离。而魏老师却经常把语文的概念尽量扩大, 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有意识地有机渗透, 摒弃了传统的孤立的语文学习, 学生每天写日记, 竞选班干部要有竞选演讲稿, 违犯规定要有新颖深刻的“说明书”取代检讨, 每天一句名言警句, 每天一份班级自编报, 用模拟法庭之法处理班务等。他力求让学生时刻学语文, 充满乐趣的语文, 淡化了单调枯燥的重复, 在无形中提高了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多层次地训练了学生的语文素质。

二、语文教学中课本的地位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是同等的”, 这是素质教育的普遍认同, 如此看来, 课本在学习中应和其他手段处于同等的地位, 主动引导学生由小语文走向大语文, 可以扩大语文的范围, 也可以改变以课本为根本的狭隘和局限。教师要有意识地采用这些“教材”, 给予学生更多更丰富的内容。大语文教学是魏老师语文教学最重要的特征, 他几乎不全面系统地讲析课文, 但时时在上语文、高居于语文课本之上的他, 又从不放弃课本。魏老师采取了生生互教的办法, 如字词句、人物形象、文学常识等。在做这项工作前, 引导学生充分理解课本语文的知识结构, 画出“语文知识树”图, 如此一来, 目标明确, 也使得学生有能力完成这份工作。长期如此, 学生的学习便成为一种自觉行为, 也为教师和学生赢得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来拓展语文的学习范畴。

三、素质的培养———渐进培养

魏老师在语文课上一直遵循着这样一个原则:任何素质的形成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这一点主要体现在作文教学中。在他所教的班级, 学生的作文水平参差不齐, 他就要求学生从写好一句话开始, 从不勉强。由于自尊心的驱动, 最差的学生也愿意写好一句话, 进而引导他们写好两句话、三句话……然后及时地给予肯定和表扬, 鼓励他们继续前进, 这样学生就会按教师的计划迈进。他同时在多方面进行渐进训练, 就是为了配合这种渐进的方法:从第一次慢跑开始, 从为父母做第一件事开始, 从第一次独自出门开始……这许多的第一次引导着学生一步步稳健地迈向更深层次的学习。

四、备课之根本———备学生

魏老师能够立足于学生, 把学生始终放在教学第一位, 因势利导, 这是他教育成功很重要的一方面。

备学生还是备课本, 体现了教师教学目标和课堂重点, 教师和学生的主次, 过程和目标, 这是教学任务的根本问题。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 按照学生的基础和能力, 制订相应的目标和计划, 这才是备学生。针对于此, 魏老师积极了解每个学生的状况, 让每位同学去完成属于自己的事, 发展各自相应的能力, 克服缺点。在语文教学中, 他先去鼓励学生树立自信心, 然后逐渐培养自己的能力。

教学计划的实行, 教学目标的实现, 教学程序的推进, 对学生的充分了解更为重要。魏老师曾在外地对农村的初一学生进行一次突然性的公开课, 他只有2分钟和学生交流, 这时他发现, 农村学生沉默寡言, 在回答问题和课堂教学中与老师配合很少, 不敢回答问题, 这样, 课堂程序就很难按计划进行。魏老师临危不乱, 很快“撬开”了学生的嘴———和学生拉家常, 和学生谈他们熟悉有兴趣的事, 暂时离开了课本。几分钟后, 教室里气氛轻松, 学生活跃, 课文也得以顺利进行。

备学生是课堂教学最重要的一环。备学生是备课的前提和先导, 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始终受到重视, 否则, 教师就是在唱独角戏。教师也只有认识和了解学生, 才能够真正做到备学生, 因材施教。

对于素质的全面深刻地理解, 对传统教育的批判性地接收是魏老师成功的主要原因。魏老师的教学艺术同时也启示我们:改变程式的思想和语文教学方法同等重要。

浅谈魏书生语文素质教学艺术 篇3

【关键词】魏书生;课堂六步教学法;语文教学思想;先进性;局限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回顾20世纪末,我国那场声势浩大的“语文教学的大讨论”让每个语文教育工作者都不得不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全国中小学教材审订委员会主任柳斌曾撰文:“我们应看到,当前,中小学语文教学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采用知识讲授代替能力训练,代替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必然把中小学语文教学引向死胡同。”从以上论述中,可以看出当时我们的语文教学状况实在令人担忧。魏书生的“课堂六步教学法”理论,向我们展示了他安排一节语文课的流程,并且是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主要思想,提倡教师指导和辅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不难看出“这六个环节既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既有相对稳定性,又有随机灵活性。这样的课堂教学结构模式是一个建立信息(第一步)——处理信息(第二三四步)——反馈信息(第五六步)的完整的课堂教学基本流程。”

一、定向——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

定向,就是确定这节课的学习重点、难点。它是一根贯穿整堂课的主线,其目的是找准方向,扔掉无关紧要,紧抓割舍不了的知识点。例如魏书生讲全文只有37个字的《夸父逐日》一课,生字有哪几个;重点理解的词有哪些,“饮于河”的河是指哪里,“大泽”“邓林”又在哪里;这一仅37个字但故事情节波澜曲折的神话共分几个画面来描述夸父,列为重点;“逐走”的走古今含义有什么不同,是重点。另外还要让学生感受古人探索、征服自然的美好愿望和顽强意志,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二、自学、讨论、答疑——以学生为主线

(一)自学

学生根据教学要求自学课文,自报答案,独立思考解决问题。以魏书生讲《社戏》为例,因学生已进行过整册书知识归类学习,课后研讨与练习中的第一四题是对课文理解后思维发散,稍加回忆或复习即可重现,第二三题是学习重点,就要自己读课文,找答案。魏书生认为教学就是教会学生自学,他从开始教学时就“进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实验”,因此,他努力朝着语文教育的民主化、科学化的方向迈进。

(二)讨论

经过自学,大部分难点都可以解决,解决不了的,先记下来,然后四个人为一个讨论小组,研究自学过程中各自遇到的疑难。魏书生“主张凡是学生看会的知识老师不讲,凡是学生自己领会的能力老师别替人家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要“改革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三)答疑

分组讨论后,组内仍没解决的问题,则提交全班同学。魏书生的答疑方式也有许多:学生如果会,则由学生解答,学生不会,则由教师解答。在答疑时,可以提出教学重点所列的问题,学生也可以提出自己读书时发现的疑难问题。或者由每个学习小组承担回答一部分问题,如第一组回答第一段中的疑难问题,第二组回答第二段。这样,疑难之处越来越少。然后由教师回答解决剩下的疑难问题。

三、自测、自结——以自学为主线

(一)自测

自测,即自我测验。魏书生式的测验方法有很多种:有时学生根据学习重点自己出题,自己答自己出的题。有时请一名同学出题,大家答。也有时每组出一道题,其余组抢答。或者自己出一组试题,或做教材后面的练习题。需书面回答的问题,一般都限定时间,做完后立即拿出红色的笔评卷,错的地方用红色的笔写出正确答案,回答之后将红色的内容再用蓝色的笔做一遍,再用红笔评卷。

这种灵活多样的测验方式,既让学生明确了有哪些知识点没掌握,经过课后的努力有了哪几点进步,又不会产生枯燥感以及厌考情绪。其弱点在于容易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并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实施起来会虎头蛇尾。

(二)自结

就是学生自己回忆总结这节课,回忆的内容一般包括:学习重点是什么,学习过程有几个主要环节,知识掌握情况如何等。这对学生学习新知识、掌握新知识和巩固新知识都有好处。自结,大部分采取每位同学都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七嘴八舌地大声说的形式。也有时请一位同学说,大家订正。魏书生老师一直有意地使学生在课堂上有多说话的机会,在锻炼口语交际的同时完成当堂的复习巩固,是一举两得的好方法,但是在七嘴八舌说的过程中会形成干扰影响记忆,多采用教师问学生齐声答的方式也许更好些。

通过“课堂六步教学法”六个环环相扣的步骤不难看出,魏书生老师已经将民主与科学、自主与合作、实践与创新的语文教学思想融合在一起贯穿在其中每一个环节中,让每一个环节发挥其职能。然而,在一片好评与模仿中的“课堂六步教学法”也并非完美无弊端的。

无论如何,魏书生的改革业绩是有目共睹的,他留下的改革足迹是清晰的。在众多语文教学法中,魏书生的“课堂六步教学法”确实是与众不同的。如果说民主观和科学观是魏书生语文教学思想的核心,那么魏书生的“课堂六步教学法”则是核心之中最能概括魏书生独特语文教学思想的闪光点。

参考文献

[1]魏书生.魏书生谈语文教学[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5(5).

[2]王文彦,蔡明.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第二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6).

[3] 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7(10).

浅谈魏书生老师的班级管理民主化 篇4

早就耳闻魏书生老师的动人事迹,但对他管理班级的具体方法和经验并不是很了解,本周有幸观看他的视频讲座,真正被震撼了。不仅因为他诙谐幽默的说话艺术风格,生动形象的讲解,更被他的民主化管理班级所折服。做了十几年的学生,与各种各样的老师和同学打过交道,见过管理有方的老师,也见过拿学生没办法被气哭的老师。

早就有当老师的梦想,因此上了西北师范大学的师范类专业,既然要当老师难免要当班主任,没有足够的管理能力和经验,怎能胜任这一职位呢?在这个职位上魏老师就是我们的榜样,他那行之有效的民主化管理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并在实践中运用好。

魏老师班级管理民主化我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这是班级管理民主化的前提。只有充分为学生服务,学生才能接受你,认可你,所以我们要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针对学生不同的心理,认知,性格等,从中得知他们的需要,想方设法为他们提供相应的服务,学生认可你,接受你,你才能真正意义上开展班级管理民主化。简单地说,就是不能以班主任的称谓自居,要时时刻刻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办事情。二是要再把班级中建立师生互助关系。常理上我们认为班主任管学生是天经地义,要说互助也只是学生互助,师生之间互助是天方夜谭,这是非常错误的认识。一般老师认为学生没有能力也不想帮助老师,但是魏老师却坚信,每位学生心灵的深处都有你的助手,都是你的副班主任,你也是每位学生的助手。所以作为老师应该要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要让学生明白原来我也可以当老师的助手来管理班级。在日常生活中根据学生的特点,长处让其选择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参加班级管理,这样班主任便可以权力层层下放,让学生分头承担各项事务。“只要班长能干的事,班主任不干;只要组长能干的事,班长不干;只要组员能干的事,组长不干,”魏老师的这句话意味深长啊!这样,在班级里,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没有没事干的人,也没有没人干的事。学生在这样互助和谐的集体中学习,生活,一定是快乐的。好的心情,也会使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学习效率充分提高。

正如我们所看到的,魏老师的班级大小事都有人负责,就连穿校服,戴校徽这样的事都有人负责,责任到人。魏老师正是掌握了每一位学生的性格和长处给他们分配相应的工作,把每一学生都变成勤快负责任的好学生。学生在魏老师不在家的时候帮他装修房子,打扫卫生也就不足为奇了。学生快乐,老师幸福,多好的气氛啊!第三是发展学生的人性与个性。在平时教育教学中,老师往往关注的是学生的整体,而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从而埋没了能力在其他方面有所发展的学生,对于待优生,我们只在学习上要求他们,而每一次总会以失败收场。所以对于待优生,我们应该从他身上找到闪光点,善待他们,给他们定个性化目标,让他们享受完成任务时的快乐,而不是让他们在一次次的学习考试失败中丧失自己。正如魏老师说的,不要触动他那根调皮的神经。

第四就是决策过程要民主,多商量。魏老师在班级决策中都尊重学生的想法,从班规的制定到班委的选举,多是从学生入手,有学生表决通过。只有这样的民主,学生才会维护,才会遵守,效率效果双丰收。

上一篇:医院办公室科室职责下一篇:外科学试题普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