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专业标准的意义

2024-10-24

幼儿园专业标准的意义(精选13篇)

幼儿园专业标准的意义 篇1

幼儿园体育活动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体育作为全民素质体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和重视。生活离不开体育锻炼,而良好的体格又必须从小开始培养。近几年,幼儿园积极开展各种体育活动,有些幼儿园甚至高薪聘请男教师到园担任体育教师,可见对体育活动的重视程度。

在幼儿园积极组织幼儿开展体育活动,不仅促进儿童生长发育,增强体质,还对幼儿素质教育起着积极的关键的作用。

一、体育活动有助于培养幼儿勇敢、抗挫的精神

儿童在活动中遇到困难会产生消极反应,这时就要求教师主动上前鼓励幼儿,对他们进行耐心的引导,教育孩子在活动中要勇敢尝试、克服困难。

1.教育幼儿不要惧怕困难

儿童在活动中一遇到困难,往往会出现胆怯心理。他们在困难面前甚至会说“我不敢”“我怕”,这是幼儿惧怕困难的表现。此时,教师可以身先士卒,轻松愉快地演示给他看,或者请个别能干的幼儿进行演示,让他逐步克服对困难的恐惧心理。

2.教育幼儿要敢于面对困难

儿童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只要他能勇于面对,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在体育活动中,孩子会对某些项目感到害怕。如在“平衡木走”活动中,面对又窄又长的平衡木,幼儿会有恐惧心理,不敢面对,甚至执拗不肯走过去。要改变这一现象,教师除了要改进教学方法外,更重要的是要鼓励幼儿,对其进行耐心诱导:“没关系,老师拉着你的手轻轻走过去好吗?”这样就会起到良好的激励效果。

3.让幼儿树立战胜困难的决心

在活动中,幼儿害怕、恐惧等心理往往会养成儿童的惰性。如上面所举的“平衡木走”一例,幼儿因害怕单独在又窄又长的平衡木上走,就绕着走,或者干脆不走,这时教师不必强求他过去,而是鼓励他可以慢慢地爬过去,然后轻扶他的手慢慢走过去,最后陪着他,由他自己慢慢走过去。这样,当幼儿一次次地战胜困难后,他们就会体验到克服困难的喜悦之情,从而有信心、有毅力去战胜以后遇到的其他困难。

二、体育活动有助于培养幼儿自信豁达开朗的性格

身体健康与愉快的情绪有极大的关系。我们要注意创设良好的环境,培养幼儿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良好的情绪有益于身心健康,能使人的精神状态处于较佳水平,注意力集中、记忆清晰、想象丰富、思维灵活。因此,愉快的情绪是幼儿身心发育不可缺少的心理条件。

在体育活动中,教师要发挥积极引导的作用。平时多与幼儿进行交流,经常邀请他们参加各种各样的游戏,让他们在活动中多体会到快乐,从而使性格变得活泼开朗起来。我们班有个插班生——多多,其性格很孤僻,不喜欢与人讲话,在各种活动中表现得不很积极主动,总有一种很不情愿的感觉。尤其在体育活动中,他的情绪波动很大,加之胆小,有时干脆就哭着不愿去参加。体育教师对她也伤透了脑筋。作为班主任,我思考再三,平时只要有空就找她说说话,和她一起做游戏。渐渐地,多多肯讲话了。在体育活动中,我常请她出来做游戏,多鼓励、表扬她。记得有一次玩体育游戏“老鹰捉小鸡”时,我想请一名幼儿做“老鹰”,惊喜地发现多多的小手举得高高的,而且脸上充满了自信和喜悦之情。

因此,在活动中,我们要善于引导幼儿,努力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帮助他们及时克服缺点。

三、体育活动有助于培养幼儿诚实可信的品格

“做一个诚实的孩子”这句话从我当教师的第一天起就常挂在嘴边。在各项活动中,我都十分注重对幼儿诚实守信品德的培养。当然,体育活动也不例外。

体育活动的内容很丰富,与智、德、美又互相渗透、有机结合的。在课堂上,我们通过生动的故事,教育幼儿要诚实勇敢。在体育活动中也是如此。这正是我们幼儿园提出的新要求,即“要求体育和发展智力相结合”。我们通过游戏竞赛,以生动活泼的体育游戏让幼儿从中获取知识涵养。讲述故事《撒谎的孩子》时,我让幼儿在熟悉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将其运用到体育活动中,让幼儿通过活动再一次加深对其意义的理解。

许多家长也向我反映,他的孩子在幼儿园不仅身体方面得到发展,更重要的是人也变得活泼、健谈起来。这也许是幼儿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益处的体现吧。

四、体育活动有助于培养幼儿的集体主义精神

体育课上,我们有这样一个口令:“锻炼身体,保卫祖国,锻炼身体,建设祖国。”听着小朋友用稚嫩的声音高声喊口令,望着他们一张张稚嫩的小脸上充满着自豪感,我的心中就有一种说不出的激动。

对于“爱祖国,爱家园”的口号,也许在幼儿稚嫩的心里还不能深刻地去理解它的内涵,但他们已有一个明确的答案,那就是好好锻炼身体,长大了要保卫祖国。

要培养幼儿的爱国情感,首先应从对幼儿的集体主义教育出发。我们非常重视培养幼儿的集体主义观念,而集体主义精神在体育活动中尤为突出。我们每年都开展小小运动会,形式多种多样:有时是幼儿运动会,有时是家长、幼儿运动会,有时是幼儿、教师运动会。此外还有全园会操、各种球类比赛等。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既促进了幼儿的身心发展,又增加锻炼的多样性、趣味性、游戏性,更重要的是使幼儿在体育活动中体验集体荣誉感,知道自己是集体的一分子。

由于我们认识到开展体育活动在幼儿全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努力做好保护幼儿健康与积极锻炼幼儿身体两方面的工作,使其紧密结合、相辅相成、相互渗透,从而增强幼儿的体质,保证了幼儿的身心健康

幼儿园专业标准的意义 篇2

一、美国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措施

1、学前教育拨款力度增大且经费单列, 为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财政投入是促进学前教育发展的基础, 同时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保障。自开端计划以来, 联邦政府对学前教育的拨款从未停止过, 奥巴马推行的改革更是注重财政投入及其保障, 拨款额度达到历史最高。同时, 为了从根本上保障学前教育财政投人的稳定性与力度, 奥巴马政府坚持将学前教育经费单列。2009年2月, 奥巴马签署《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案》, 补助教育系统1150亿美元, 其中50亿美元用于学前教育。首先, 奥巴马政府在《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案》中明确将教师待遇列在教育拨款项目中。其次, 奥巴马政府还特别重视幼儿教师的培训, 《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案》中明确规定联邦政府必须拿出相应经费对教师进行培训。此外, 美国教育部还委托国内有影响的学术机构如全美幼教协会等, 根据法案中有关学前教育拨款的规定制定专门的幼儿教师培训经费使用方案。

2、三段式师资培养密切联系, 以递进方式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

美国政府高度重视学前教育, 其师资培养方式不断改革并日趋完善, 已经形成一个起点高、体制完备、操作性强的幼儿教师教育培养体系。具体来说包括三个阶段:职前培养、新教师入职培训、在职教师的专业发展培训。这种递进的培养模式巧妙的承接了学前教育教师的职前培养和在职专业发展, 体现了教师职业生涯的历时性成长, 实现了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体化与终身化。

在美国, 对于在职幼儿教师, 层次多样的幼儿教师培训是其必修课程。主要有:第一, 社区大学提供的培训课程, 以满足个人导向的专业发展为主;第二, 观察和评价模式, 即通过现场督察、同行指导和教师评价等方式, 为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支持, 评价人员包括园长、校长、同行等;第三, 探究培训模式, 包括教师研究小组、教师合作组、教师调查等, 重视在职幼儿教师就自身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开展研究。由于这种方式能更积极的促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 从而使教师更加积极主动的走向专业发展之路。因此, 探究式的教师专业发展方式近年来在美国倍受推崇。

3、运用激励机制, 调动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美国还运用一系列的激励机制来鼓励幼儿教师走向专业发展。首先, 政策上立法保障, 政府立法明确幼儿教师身份, 提升教师地位。使幼儿教师更有尊严和地位;其次, 物质上提供实实在在的奖励, 通过降低或减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费等措施鼓励更多的优秀人员进入幼儿教师行列, 同时鼓励有经验的教师引导、带动新教师, 并给予表现优秀者额外补助;再次, 切实为幼儿教师提供专业引领与技术支持, 同时给予幼儿教师更多的赞许、理解和宽容, 使其获得持续开展教学实践和个人反思的动力。

4、改革与完善教师资格认证体系与评价标准, 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机

美国教师资格认证体系取消了终身制的教师证书, 而改为进阶式的体系。新任职时所取得的幼儿教师执照只是临时证书, 有效期只有两到三年时间, 因此新教师也有迫切的接受继续教育的愿望, 以便通过下一阶段的执照考试, 获得教师资格证。

目前, 美国针对不同阶段的幼儿教师, 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对于职前培训的评价标准, 根据“全美幼儿教育协会” (简称NAEYC) 制定的“幼儿教育职业准备标准”来实施。对于新教师入职培训标准, 美国大部分州参照或采用“美国洲际新教师评估与支持联合会” (简称INGASC) 提出的10条标准, 从知识、专业态度与实践操作三个维度对新教师提出了具体要求。在职教师的专业发展培训一般以“全美专业教学标准委员会” (简称NBPTS) 制定的“优秀学前教育教师标准”为评价准则。这一标准突出“优秀”二字, 以专业素养研究为依据、以高质量教育实践为目标, 既规定了优秀幼儿教师应具有的结构性的专业知识与技能, 又明确了其应具备的过程性的专业态度与能力;这种评价方式以专业行为为核心, 各个评价维度相互衔接, 形成了有机的评价体系。这些评价标准有效地激发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

二、对我国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借鉴意义

1、学前教育经费单列, 切实保障教师专业发展的资金来源

教师素质的优劣, 直接关系到学前教育的质量以及学前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政府在教师发展问题上具有不可推卸的重要职责。首先应在资金上保障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 制定法规, 单列出专项资金, 用于新入职及在职教师的培训进修;其次, 健全财政运行机制, 确保专项资金真正落实到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上, 最后, 提高教师待遇, 提高工资水平, 稳定学前教师队伍。

2、分层次制定幼儿教师教育标准, 激励幼儿教师专业发展

我国目前应制定权威的幼儿教师教育最低标准, 以此来限定幼儿教师队伍最低起点, 保护幼儿教师教育资源。同时, 应分层次制定幼儿教师教育标准, 并与职前培养、入职培训与在职培训紧密结合, 促使教师实现从实习教师、主教教师到高级幼儿教师的转变和提升。对已经到达高级水平的幼儿教师提供津贴补助, 鼓励和提倡专业水平高的教师独立申报课题, 并给予一定的研究经费, 以此来激发幼儿教师积极的追求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晓岚、丁邦平:《美国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的方式、特点及其启示》, 《学前教育研究》, 2010 (10) 。

幼儿园专业标准的意义 篇3

关键词:中职美术;幼儿环境创设;意义;有序;童趣;美化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高度强调了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有关问题,针对性非常强,对幼儿园进行有关方面的工作提出了明确具体、操作性强的要求。

一、指导学生认识幼儿环境创设的教育意义

《纲要》中第三部分的“组织与实施”中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作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环境就像是一位不会说话的教师。创设环境不仅仅指纯粹的美化教学生活场所,它应该是幼教以及幼儿表现自我的舞台。笔者带学生到当地一些乡镇私立幼儿园调查了解,看到部分幼儿园虽然也进行环境创设,但很大程度上只是纯粹装饰一下,对环境的教育性考虑很少。因此,注重环境为教育目标服务,创设与教育相结合,是实现教育目标,保证幼儿身心健康,促进其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手段。

据了解,幼儿园中班美术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幼儿主动地寻找和发现周围环境、生活中感兴趣的事物;引导幼儿从环境布置、节日装饰及四季景色中获得美的感受;引导幼儿欣赏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并乐于表达自己的感受。中班的主题活动有“身体畅想曲”“快乐的家”“秋天的图画”“圆圆的世界”等,环境创设就需根据以上主题设计墙面。教师根据主题,带领幼儿、家长一起收集资料,再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把收集的部分资料布置在主题墙上,供幼儿欣赏和自由讨论,从中获取知识,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教师再把幼儿的作品,如剪纸、绘画、折纸等布置在主题墙上,让幼儿交流、学习,促进幼儿间的感情,提高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树立幼儿的自信。这正是“让墙壁说话”的效果,使环境创设具有丰富的教育意义。

二、指导学生把握创设环境的关键点

1.环境创设布置要井然有序

杂乱无章、颜色过于繁杂及窄小拥挤的空间会使人产生厌烦、疲劳、精神恍惚之感。反之,置身于光线充足、空气怡人、整洁有序的环境中,会身心愉悦、兴致盎然,这也是幼儿园培养幼儿从小养成做事有条理、爱整洁的好习惯的有效形式。因此,幼儿环境创设布置要做到清晰、简明、有序。

笔者指导学生布置墙饰,选择设计两条线:一是体现思想品德、卫生习惯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二是体现自然科学常识活动的认识内容。这样室内内容丰富、清晰又有序。在色彩的运用上,处理好色调,使整个画面的颜色协调柔和,在视觉上给人美的享受;在造型设计上,采用夸张、变形、拟人的手法表现形象,使画面生动形象,富有亲切感。

2.环境创设要有童趣

《纲要》强调了“为谁创设环境,创设什么样的环境”。笔者带学生在幼儿园实习,全程参与环境创设布置。从设计构思开始,让学生和幼儿园小朋友充分讨论,然后共同确立主题,一起动手制作和布置。学生和小朋友全身心参与和投入整个过程,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对自己的劳动成果也会倍感亲切和珍惜。其次,注意创设要适合幼儿操作,设计可动的人物、动物,如小动物的手脚可伸展变化,然后墙饰下面留下可供幼儿自由添画鱼、花、草等物的余地。小班幼儿正处于常把假象当真实的年龄阶段,因此我们在区域布置时统一风格为以动物形象为主,以此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去小鹿图书馆看书,去猴子聪明屋拼图,去小马家做客……学生和小朋友们在区域里高兴地活动、发展和探索。

3.环境创设要美观

要达到这个目的,幼教人员必须尊重幼儿的审美情趣,满足幼儿的审美需要。装饰的墙面不仅要色彩艳丽、明快,还应生动活泼,富有童趣,使幼儿一走进活动室就感到愉悦欢快。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通过美化环境这个平台引导和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比如认识蔬菜、水果,教师把椰菜花和红萝卜制作成菜花姐姐、萝卜娃娃、香蕉妹妹,用树叶拼插成金鱼,西瓜皮做成月亮船,茄瓜做成小帆船……幼儿生活在一个美的环境中,才能身心愉悦。

美化还要注意材料的多样化和可操作性。笔者在环境创设指导中,注意让学生在和环境、资源的互动中得到发展。例如笔者向学生展示了一张桌子可以有多种用途:平时摆放时它是普通餐桌、课桌;把它倒着放,就成了钓鱼池、储物箱;侧着放又成了柜台……这样灵活的展示使学生的思维获得发展。另外,废旧材料也是重要的资源。教师可变废为宝,点石成金。笔者在指导中,常常启发学生充分利用废旧材料,如啤酒瓶可以做成水养植物瓶,穿坏的塑料水鞋填进泥土可以种植小型植物,棕榈树皮可以做墙饰的树干,牙膏盒可以组合成变形金刚……只要善于发现,仔细观察,总能挖掘出许多资源。

参考文献:

[1]李全华.幼儿园环境创设[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制定幼儿园规章制度的意义 篇4

幼儿园规章制度是为了实现幼儿园的目标,对园内各项工作和对各类人员的要求加以条理化、系统化,规定出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和工作规程。这是幼儿园根据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法规等,按照教养工作规律和园所实际情况,采用条文的形式,对全园教职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等行为活动提出的具有约束力和一定强制性的准则和规范。幼儿园制度建设的内涵:收集、总结、慨括、形成、的过程。

幼儿园通过建立起一个整套合理的规章制度,各部门、各层次、各方面人员对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怎样做事等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从而规范教职工的行为和形成正常的工作秩序。规章制度还起着协调各方面工作和各类人员行为的作用,既分工负责、各司其职,又协调配合,保证了幼儿园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转。

幼儿园专业标准的意义 篇5

摘 要:随着当下社会对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我国对幼儿全方位的教育逐步受到重视。美术活动是实现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一部分。作为幼教工作者,必须要透彻了解对幼儿开展美术活动的意义并为幼儿创造出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这样才能跟上幼儿教育潮流,促进幼儿的全方位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美术活动;意义;途径

一、在幼儿园开展美术活动的意义

美术教育是艺术教育的一部分,从直观上来看对幼儿开展美术活动对于幼儿审美能力的提高有重要作用,深入观察研究会发现美术教育的意义不仅于此。具体表现如下:

1.幼儿园美术活动可以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作能力。

美术活动的开展离不开幼儿的三种能力:观察力、想象力和创作能力。观察是绘画的基础,想象是过程,创作是再认知。幼儿在绘画时候,需要灵活的运用三者才能使美术活动产生实效,而相应的美术活动开展的同时也是对幼儿这三种能力的锻炼。比如比如开展以春天为主题的美术活动,我们可以以视频歌曲“春天在哪里”引入,孩子们,通过观察视频里的春天,融入自己的想象,一边观察一边想象的画出自己所看,所知和所想的事物,并且三种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

2.幼儿园美术活动可以反应幼儿们的个性特点。

针对幼儿开展美术活动,可以陶冶孩子们的情操。从孩子们的美术作品可以看出他们的个性特点,有的孩子的作品大胆,融入自己的很多想象,那么这个孩子肯定活泼开朗,思维敏捷,富有想象力;而有的孩子的作品,呆板,没有创新,这就能看出这个孩子懦弱,缺乏独立性。因此教师可以通过美术活动,来了解幼儿们的个性特点并针对性的培养,有助于他们日后的发展。

3.幼儿园美术活动还有利于开发幼儿智力。

研究表明左脑是抽象思维,右脑处理总体想象。但是很多家长比较重视文字、数学等教育,使幼儿左脑负担过重,右脑锻炼不足。美术活动的开展就是用有趣的色彩,启发幼儿去感知事物的外形、结构等,有助于右脑的发育。比如教幼儿画大货车,可以让幼儿仔细观察车厢的形状,并认知。

另外美术活动还要求幼儿首脑并用,比如美术活动中的手工制作,通?^手的操作,促进手脑协调能力,增加幼儿的灵活性和准确性。

二、在幼儿园开展美术活动的途径

1.用心营造艺术氛围。

开展美术活动需要给学生营造一种艺术性的氛围,当前很多幼儿园在这方面做的不够好,幼儿园的外观和内部装饰比较呆板无趣。所以,为了更好地开展幼儿美术活动,我们应当重视对幼儿园内部的装饰,从而营造从一种艺术的、美好的、童趣的氛围。首先,对于幼儿园的外观,我们可以采用更加有童趣感的设计,比如在墙上画一些长颈鹿、斑马、大熊猫等等,将整个幼儿园从外观看犹如一个森林、一个动物园一样;也可以将幼儿园的外观设计成游乐园的样子,或者一个小型城堡的样子,这样能够减少幼儿园对于幼儿的压迫感,让学生更加愿意去幼儿园,同时也使幼儿园更加具有艺术的氛围。其次,在教室的走廊上可以悬挂一些幼儿制作的手工或者是画的画,尤其是幼儿园常举办一些美术活动,可以将其中的奖品悬挂在走廊上,既能够增加艺术氛围,又能够激励幼儿。再次,在每个教室中,教室可以带领孩子们一起来装饰,用幼儿的照片或者是幼儿自己做的手工,来对教室的墙壁进行装饰,在装饰的时候可以充分参考幼儿的意见,让他们也积极地参与进来,通过这些方式能够将幼儿园装扮的更加具有艺术氛围。

2.善于运用外界素材。

幼儿园在开展美术活动时一定要善于运用外界社会生活中的素材,这是幼儿教育的一大趋势。首先,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观察周围的环境,让学生用画笔把自己观察到的事物画出来,可以是公园里的杨柳,也可以是河边钓鱼的人们,还可以是爷爷奶奶养的小狗,让学生通过画画的方式来将周围的生活描述出来。其次,教师可以幼儿进行树叶画,树叶是城市中非常常见的一种材料,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在家长的帮助下收集一些自己觉得好看的树叶,然后在课堂上给这些书树叶进行“变身”,主要是组合的方式,将它们拼成一副树叶画。在这些美术活动过程中,不仅增加美术活动的趣味性,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对自己的生活环境有一个更加生动和形象的认识。

3.开展多种美术活动。

在幼儿园开展美术活动时应当坚持多样性和丰富性,更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首先,教师可以组织各种各样的手工活动,充分利用农村的各种设施,例如可以利用胡萝卜来进行拓印、也可以利用周边的花花草草来编花环或者是进行插花,这些多样的活动能够使学生感受到美术的美丽。其次,教师还可以根据不同季节的特色来组织学生进行美术活动,例如在冬天可以带着幼儿一起堆自己想象的雪人或者是观察窗户上的冰花并画出来,在春天可以在校园中写生,观察春天的特征,在秋天可以收集各种各样的树叶,装饰各种画作等等。

三、小结

幼儿园开展美术活动有着如此重要的意义,我们应当充分重视起来。我们在幼儿园开展美术活动时应当充分当地的环境特点,对幼儿进行美术教育,达到培养幼儿的美术兴趣、提高幼儿审美观、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安全标准化的意义 篇6

1安全标准化的提出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一些企业就开展了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这些企业包括煤炭、冶金、有色、建材、黄金等部门。他们为加强安全生产基础工作,适应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在行业内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为加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打下了很好的基础,积累了一定的经验。2004年初,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进一步明确提出要在全国所有工矿、商贸、交通运输、建筑施工等企业普遍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决定》和国务院领导同志的指示精神,下发了《关于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的指导意见》(安监管政法字「2004]62号),对开展此项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

2004年,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组织起草了《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征求意见稿),并在江苏省、山东省的4市26个试点单位进行了安全标准化试点工作。试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提高了试点单位的安全管理水平。

根据试点工作取得的经验,在广泛征求专家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对“征求意见稿”进行了修订,形成了《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并通过了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组织的专家评审,已于2005年12月16日下发“关于印发《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规范》(试行)和《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考核机构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开始在全国范围内的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实施安全标准化活动。

2安全标准化工作的意义

第一,安全标准化管理是预防事故、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基础。我国危化品行业中,中、小型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基础薄弱,生产工艺和装备水平较低,作业环境相对较差,事故隐患较多,伤亡事故时有发生。从事故发生的原因分析,主要集中在违反操作规程或劳动纪律,以及生产场所环境不良方面。大量的统计分析和研究成果表明,事故的发生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每一起死亡事故的后面都伴随着几千次的违章操作行为。《规范》是以承诺、安全生产方针、目标为核心,以风险管理为基础,强调企业的风险管理意识,将传统的事后处理,转变为事前预防。

第二,安全标准化是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的重要手段。实现安全生产状况的稳定好转,必须从企业的安全管理和基础工作抓起,落实企业安全责任主体,建立自我约束、持续发展的安全生产管理机制,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对生产经营单位在遵守法规、加强管理、健全责任制和完善安全生产条件等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同时还明确了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所有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安全标准化工作是寓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一项基础性建设,它要求企业将安全生产责任逐一落实到每个操作岗位和每个工种、每个从业人员,强调了安全生产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和制度化,完善了标准化考核和评级办法,真正落实了企业作为安全生产主体的责任,从基础上保障了企业的安全生产。

第三,安全标准化是实施安全生产许可制度,强化源头管理的有力措施。2004年,国务院颁布了《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对矿山、危险化学品生产等高危行业实行安全生产许可制度,从制度保障、相关措施和作业条件几个方面对高危企业的安全生产提出了13项基本要求。这是落实“预防为主”方针,有效实施安全监管和消除事故隐患的重要措施,是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实现安全生产状况稳定好转的制度保障。这13项基本条件要求企业对生产经营活动,从制度、规章、标准、操作、检查等各方面,制定具体规范和标准,使企业的全部生产经营活动实现规范化、标准化。

安全标准化工作的核心,就是要求企业各个生产岗位、生产环节的安全工作必须符合法律、法规、规章、规程等规定,达到和保持安全生产许可制度所规定的标准,使企业生产始终处于良好的安全运行状态,从而满足高危企业安全生产的市场准人条件

1安全标准化的提出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一些企业就开展了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他们为加强安全生产基础工作,适应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在行业内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为加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打下了很好的基础,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这些企业包括煤炭、冶金、有色、建材、黄金等部门。

2004年,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组织起草了《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征求意见稿),并在江苏省、山东省的4市26个试点单位进行了安全标准化试点工作。试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提高了试点单位的安全管理水平。

幼儿园劳动教育的意义及实施策略 篇7

1.劳动教育的定义。劳动教育是指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态度, 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 养成劳动习惯的教育, 是德育的内容之一。幼儿园劳动教育是指劳动意识、劳动观念的教育, 也是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包括幼儿的劳动习惯、对劳动的态度、对劳动者的看法及对劳动成果是否珍惜等内容。

2.幼儿园劳动教育的意义。

(1) 劳动教育能促进社会能力发展。

第一, 幼儿劳动教育促进幼儿社会角色的认知。幼儿对人际关系的认知, 就社会性而言, 最根本性的难题莫过于“自我”与他人的关系, 而“利他”的品质正是积极的人际关系纽带。劳动正具有这种功能, 这种功能自然而然地会延伸到社会群体、团体的社会关系之中。

第二, 幼儿劳动教育促进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幼儿在劳动中容易摆脱原本的自我中心主义的思想, 在共同的团队当中不仅很容易找到自己的位置和归属感, 而且能积极主动地发挥自己的作用, 让自己在劳动中锻炼和发展人际交往能力, 在以后踏上社会后, 能够更加容易适应社会环境的需求。

(2) 劳动促进幼儿的综合发展和进步。

首先, 劳动促进幼儿智力发展。劳动教育同时也是对现代素质教育的一种早期启蒙阶段的呼应。现代幼儿启蒙教育拒绝教师采用强行灌输的方式对孩子们实施教育, 强调幼儿应在边学边玩的过程中轻松学习知识。儿童参加劳动时, 其双手的活动有益于左右脑的开发;手的灵敏动作能对大脑皮质运动区产生良好的刺激, 使脑细胞得到锻炼。劳动本身不仅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和发育, 还可以帮助幼儿全面地了解成人的艰辛, 让孩子在劳动过程中感到劳累时, 体会到家长的辛苦。经过实践教学经验证明:孩子们在劳动过程中能够获得书本当中学不到的必须的生活常识, 这也是现在的独生子女们最为缺乏的。

其次, 劳动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从道德教育的层面, 我们可以看到劳动教育有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品质。实践证明, 人的许多优秀品质是在劳动中形成的。只有在劳动实践中, 才能锻炼孩子吃苦耐劳、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

二、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实施策略

《纲要》强调“既要高度重视和满足幼儿受保护、受照顾的需要, 又要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 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 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自立的尝试”。实施劳动素质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情操, 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 还可以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 应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幼儿养成劳动的习惯和劳动的技能。

1.利用“三八”、“五一”等节日, 对幼儿进行劳动教育。

2.参观劳动场景, 认识各种职业的特点, 感受“劳动创造生活”。带领幼儿参观成人的劳动, 进行劳动教育。如带领幼儿到食堂看炊事员劳动, 让幼儿了解香喷喷的饭菜是炊事员的汗水换来的;带领幼儿参观医院, 认识医生给病人看病也是一种劳动;还可带领幼儿到田野、修理铺等参观劳动, 让幼儿认识劳动的社会意义。

3.参加劳动———创设环境, 提供劳动机会, 培养幼儿的劳动兴趣。教师可在一日活动中、生活活动等方面注重幼儿生活能力的培养;区角活动时注重幼儿劳动技能的掌握。在时间上, 每周安排一次集体性的劳动, 打扫卫生、帮助食堂洗碗、分点心、清理食堂等皆可量力而行地带其参与。

三、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原则

1.幼儿劳动教育要尊重兴趣性原则。劳动教育是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但不是幼儿教育的全部, 更不能成为幼儿成长过程中的负担。教师和家长应该在积极引导的前提下, 去发现孩子对某项劳动的兴趣, 从而有针对性地展开幼儿劳动教育。在劳动教育过程中, 应注意从幼儿的兴趣出发。家庭生活中, 当孩子们有时候会去模仿家长扫地、洗衣服、摘菜等简单的家务劳动时, 那么家长就应该有针对性地因势利导, 让孩子学会正确的劳动技能。

2.幼儿劳动教育要把握好循序渐进的原则。劳动教育要根据幼儿的认知和身心特点来进行, 由易到难, 由简到繁, 层层递进。在幼儿园, 教师应根据各年龄段幼儿的特点有计划地安排不同内容的劳动训练。小班:以自我服务劳动为主, 如:学习自己穿衣服、鞋子、袜子等;自己端碗、吃饭;自己送碗;自己擦鼻涕;自己擦嘴、洗手等。中班:从自我服务到为集体服务, 如:用餐前, 让幼儿来分碗、分调羹等。大班:在小中班的基础上, 学习自主管理, 如:整理自己的学具、整理书包, 自己叠衣服、叠被子、洗杯子、洗手帕, 乃至帮助老师擦桌子、晾晒小毛巾等。通过分阶段的劳动练习, 幼儿在思想上已由“为我服务”养成“自我服务”, 并逐渐学会为他人、为集体服务, 爱劳动的习惯逐渐养成。

3.幼儿劳动教育要保持家园一致的原则。家长是促进幼儿劳动素质教育的桥梁, 幼儿园是实施劳动素质教育的主体, 若家庭与幼儿园教育形成方向一致的教育合力, 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谈幼儿园对话教学的运用与意义 篇8

(一)对话教学的内涵。

“‘对话’一词的希腊词根是dia(穿过、通过)和logos(意义)”。一般都把对话理解为运用言语进行交流的过程,是人类沟通的最根本方式。大多数学者都认为对话教学就是以对话活动为基本形式的教学。但对于其具体内涵的认识,由于各自角度不同而有所差异。有学者认为对话教学更多地表现为一种教育理念,是一种新的教学理想,并非“客观的事实”,因此下定义为时尚早。也有学者认为有“对话”就必然存在“关系”,因此认为对话教学是对传统教师权威和学生中心的消解,对话教学突破了传统的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强调了师生间民主平等的和谐关系。

而由于幼儿园中的教学对象为年龄5—7岁的低龄幼儿,在教学活动中,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还不是很强,需要教师进行适当指导。因此幼儿园中的对话教学更多地体现在教师的“提问式”教学中。教师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帮助幼儿深化所学知识,在问题“对话”中,幼儿能够能动地发挥自主性学习能力,同时促进师幼之间的互动。

(二)对话教学的特征。

第一,尊重主体性、平等民主的师生观。教育理论一般认为在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而传统“独白式”教学中,师生间是“说”和“听”的线性关系,而没有表现出主体间性。师生对话需要的是教师与学生相互平等、相互尊重和相互信任。师生之间的这种对话,既有创造,更有交往,二者相互促进,实现教与学的目标。在幼儿园教学中同样需要体现幼儿自主地位,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只有尊重幼儿主体性,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

第二,体现创造性、师生合作探究的教育观。传统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中心,其任务就是无条件向学生“灌输”知识,而学生成为要进行适应和调整的人,没有主动性可言,正如弗莱雷所称的“银行储蓄式的教育”。通过对话,师生都增加了新东西,都有了进步和提高。“对话不仅形成了师生交互性的关系,而且使知识转变成学生个人的认识,使学生的精神受到对话的启迪和引导”。幼儿园中的对话教学需要教师进行适当引导,发挥幼儿创造力与想象力,师生共同进行合作探究。

第三,追求人性化、师生共同生成的知识观。在传统教学中,师生一般是紧扣教材展开教学:教师教知识,学生学知识,教材成为师生知识的唯一来源,教师和学生仅是既定知识的“消费者”。针对幼儿的特殊年龄特点,更需要教师进行更为人性化的教育,教师应当以爱心、耐心、细心站在幼儿视野和角度思考问题,引导幼儿并与幼儿一同生成知识观。

二、幼儿园中对话教学的运用

下面我以一个案例具体说明幼儿园课堂中对话教学的应用。

在学习《朋友船》这个寓言故事的时候,我们需要达到两个教学目标:激发幼儿参与文学阅读活动的兴趣;让幼儿知道朋友间要相互帮忙,特别是朋友需要的时候。

而要实施对话教学,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运用教具情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在学习这个寓言故事之前,我先指导幼儿自主地看画册,让幼儿自己思考和猜测这些图画中,到底讲述了一件怎样的事情。然后让幼儿说出自己的想法。而有些幼儿不善于表达,我引导其学习看图画,试着打开幼儿的思路。

接着,我便播放这则故事的电脑动画,让幼儿初步、完整地了解这个故事的内容。然后,我和幼儿一起讨论:为什么这条船的名字叫“朋友船”?为什么大家都不愿意离开这条船?小朋友之间应该怎么做?让幼儿进一步了解理解故事的内容与寓意。通过教具,让幼儿身临其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创设对话情境,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在学习完故事之后,我进行了迁移经验这一步骤。我为幼儿创设一个这样的情境:假设我们的朋友不小心在做游戏的时候摔了一跤,或者在公园里迷路了,又或者丢了东西,那么我们可以怎么做?

大部分幼儿会说:去找大人帮忙。我便引导他们:那在叫别人帮忙之前,我们可以做一些什么事情吗?这个时候,幼儿的思维还是没有发散。于是,我叫一名幼儿模仿摔跤的样子,然后我上前把他扶起来,其他幼儿便异口同声地说:把他扶起来。我便紧接着引导:其实只要是我们小朋友能做的事,不管多小的事,就算是轻轻扶一下,就算帮助了朋友。那小朋友想一想,我们还能做些什么事呢?接着幼儿积极举手,畅所欲言。

(三)设计游戏情境,复习、巩固学习内容。

最后,作为活动的延伸,我请幼儿们在表演游戏区分角色表演这个寓言故事。在这样一个游戏情境中,幼儿不仅能够巩固故事的内容,而且能够培养其语言表达与自我表现能力。在对话教学过程中,对话情境创设不可缺少。而在幼儿教学中,教师模拟真实情景,创造接近生活的真实语言环境,不仅能够让幼儿更为真切地融入课堂教学中,激发幼儿学习兴趣,而且能让知识的传递更为快捷、真实,让课堂教学更加平等、和谐。

三、幼儿园中对话教学的意义

(一)教学研究方展方面。

尽管教学语言泛指师生间的语言交流,但其主要指发生在课堂教学中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即发生在师生间的课堂“对话”中。幼儿园的对话教学有利于研究幼儿的思维发展现状及随之产生的一系列行为、方式等,对幼儿园课程的选择、开展都有一定的昭显作用。

(二)幼儿学习能力培养方面。

师生间的“对话”在设计时必须贯彻“面向生活世界,让教学与生活融为一体;舒展学生个性,让想象与创造成为课堂的主旋律;学会沟通和分享,让互动与合作充盈着教学机体”的基本理念。针对幼儿园教学对象年龄的特殊性,对话教学以提问的方式进行,能够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并掌握教学内容,同时促进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

(三)教学活动拓展方面。

安全标准化建设的意义 篇9

现代安全管理的主要特征之一是系统的思想和方法,二是风险管理。目前,人们已经逐渐认识到,只有实现系统化安全管理才能保证具体工作系统的安全运行,才能保证在工作系统层次之下的具体预防措施的落实。要预防事故的发生,须关注事故发生之前的风险,有效的控制不可承受的风险。

事故发生的三个主要原因:

1、人的不安全行为;

2、物的不安全状态;

3、安全管理存在缺陷。

安全标准化建设就是:

1、岗位达标,规范人的行为;

2、专业达标,纠正物的状态,排查隐患;

3、企业达标,完善管理制度,解决管理缺陷。

冶金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系统的建设,注重科学性、规范性和系统性,立足于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充分体现风险管理和事故预防的思想,并可以与企业其他方面的管理有机结合。通过推行冶金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系统,对冷水江钢铁有限责任公司的安全生产有如下意义:

(1)强化安全生产工作的系统化、量化管理,有利于夯实冷水江钢铁有限责任公司安全管理的基础,实现系统的安全管理。

(2)突出安全生产工作的全过程控制,有助于冷水江钢铁有限责任公司实现全员、全过程的安全管理,形成安全管理的良性循环。

(3)建立预防为主、超前防范的工作机制。

(4)实现管理、场所和操作都有标准可循,以此规范冷水江钢

铁有限责任公司安全生产行为,提高安全的可靠性,推动安全管理上等级、创水平。

幼儿园开学典礼意义 篇10

从网上看到今天开学典礼,据说把舜耕校区的新生都运到中心校区了,然后看到现场照片,据说各种玩手机,跑流量,话说人太多,信号还不好,也不知真假。心里想开学典礼的意义究竟何在呢?

我想所有的典礼无外乎是两个意义,一是对重大纪念日的庆祝,二是向组织内部及外部传递必要的信息。比如,楼盘开业主要目的是向组织外部传递楼盘很好的信号以及各种优惠信息。

那么大幼儿园开学典礼应该是什么意图呢?

第一,应该是庆祝幼儿园小朋友新生终于开始踏入学堂,这即是学校的节日,也是新生的纪念日,新的成员进入组织总是可喜可贺的,因此应该有更多的`互动,而不是单向的。

第二,幼儿园开学典礼最重要的应该是向所有小朋友的文化和价值观,幼儿园要给孩子们带来什么,学生会在学校成长为什么样的人,学校会如何培养人。这一切应该明确的体现在校长和其他所有讲话者的言语里,而且不仅仅体现在言语里,而且应该体现在典礼的各个环节。

幼儿园音乐教学对素质教育的意义 篇11

音乐是人类生活的反映,人们用音乐抒发情感,用音乐愉悦生活,音乐能带给人们美感,使人们获得高尚的情感。音乐有益智的功能,能集中注意、激活思维、发展语言、丰富想象的作用,可以促进幼儿智慧发展;音乐有调节情绪的功能,其情感性特征能给幼儿增添兴奋情绪的积极动力;音乐有审美功能,能给予幼儿美的享受,美的音乐能够使幼儿情绪高昂地全身心投入到活动中。音乐渗透于幼儿的一日生活,对幼儿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我们借音乐动情的特征对幼儿进行教育,幼儿喜闻且乐于接受。

在幼儿音乐教育中,以音乐活动为主线,将绘画、雕塑、舞蹈、戏曲、音乐、语言等艺术学科综合起来进行教学活动,并将艺术表现的内容、情感、形式、风格融为一体,创造一种主题集中鲜明、内容丰富鲜活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引导幼儿升华到音乐益智的文化视角。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是重要的,即要根据自身的教学擅长生发出鲜活、实在、有味的教学风格,又要把握幼儿的身心特点创设出轻松、欢快、明亮的学习环境,我们不能因袭旧的教学模式,对不同年龄的幼儿要侧重于体验(操作),或增加艺术作品内容和深度来维持、调节、推动幼儿音乐教育程度。通过系列的幼儿音乐教学,会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为幼儿提供或创设丰富活跃的视听环境进行场景教学,既可以促使幼儿在轻松的演唱活动中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又可以培养幼儿在快乐的音乐氛围中激发油然而生的兴趣,还可以教育幼儿在学习的实践机会中培养生活良好的习惯,更能够引导幼儿在自由的艺术环境中开发乐于创新的潜能。

人们常说幼儿的想法是异想天开,是不符合成人逻辑的,幼儿说的做的往往出乎成人意料,我觉得这正是他们可贵的创造天性。为什么模仿会使幼儿厌倦,而创造性的活动却能调动他们积极性呢?这说明,幼儿喜欢创造,创造能够使他们获得成功得到自信和满足。陶行之在二十世纪初发表的《创造宣言》时的有关论述强调了时时处处创造的重要性;南师大许卓雅教授在《幼儿园音乐教育研究实践》中强调了"应通过音乐教育活动这一艺术教育形式,培养幼儿审美表现和审美创造,她认为音乐教育不是模仿,而是教师和幼儿共同进行的创造活动;孔启英教授在《新纲要解读》中谈到新纲要艺术教育的核心是创造和感受并重的教育观。现代艺术以创造为前提,其基本特色是求新求异的创新。所以,幼儿艺术是发挥年幼儿童创新潜能的最佳载体。我这里说的创新并不高深,而是指最初级的,简单的音乐形式和内容的创造,是儿童把已掌握的音调、节奏、动作等重新加以组织,形成新的形式和内容。它强调艺术对儿童发展的影响,给儿童创造一个发展创新能力的机会。引导儿童在创造活动过程中感悟创新,从而使艺术活动转变成儿童内在精神的创造性显现。是幼儿能完成,更重要的是让幼儿体会到创造的快乐和成功的欣喜。

在幼儿音乐教育实践过程中,应该有效地以儿童的特点和兴趣为切入点,选择鲜活实在的教材作为教学内容,把知识性、艺术性与趣味性融合于教学方法之中,引发幼儿审美情趣,开发幼儿潜在智能,激发幼儿表现欲望,诱发幼儿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内容选用中寻找能够充分体现幼儿情趣的教材,从歌词到旋律、从体裁到形式、从意象到内涵、从结构到风格等都应以贴近幼儿生活为思考点。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宜过早地让幼儿学会演唱歌曲,这样只会是教师单向地发挥作用。教师采取画面导入、语言讲述、音乐点缀、情趣创设的方法往往会获得超乎预期的效果,让幼儿在学习和表现中受到启发、陶冶情操,培养爱护弱小、关心他人的高尚品德,选择这样的材料作为教学内容,既可以充分利用教材本身所具备的一定的教育性和艺术性的特征,又能够在童趣洋溢的教学内容中适应幼儿的年龄上和心理上的特征。

幼儿园教学不同于小学、中学和高等院校的教学,幼儿园教学所遵循的是以游戏为主的教学原则。但是,幼儿园教学同样注重艺术知识同构的价值和作用。在幼儿音乐教育中,把融合音乐、美术、文学、语言等艺术知识的音乐教学引进游戏化的幼儿园教室,其教学效果定会优于单纯意义上的游戏教学而受到幼儿的喜爱与接受。所以,幼教工作者把音乐教育创新作为幼儿教育的重心,熔铸多艺术知识同构的教学课堂,能够开阔幼儿求知视野,提升幼儿创新素质。教师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耐心地进行教育传播,导引幼儿在艺术学习中健康成长,因势利导,将幼儿的音乐学习兴趣发展成为知识求索欲望,有益于幼儿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得音乐教育与算术、英语、语言发展及体育锻炼摆在幼儿教育同样突出的位置上发挥无限的教育效果。

幼儿艺术感知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是长期的,是在充满艺术氛围的环境中和参加无数次的艺术活动中得到发展的。因此,幼儿艺术教育不能仅局限于教师组织的艺术活动,应贯穿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在一次观察活动中,幼儿穿上雨靴、雨衣,打上雨伞,在大自然中感受雨。孩子们兴奋的在操场中玩耍,有的慢步,有的飞跑,有的在积水处踏得“啪啪啪”响,教师感到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教育契机,于是引导幼儿发现雨落在不同的地方会发出什么声音。幼儿带着问题在玩耍中仔细寻找,发现了雨点落在雨伞上会发出“滴滴嗒嗒”的声音,落在小草上没有声音,落在大型玩具上有“笃笃”的声音等。然后教师参与到孩子们感兴趣的踏雨水的活动中,发现会发出“叭叭”的声音。于是,提议让孩子们用小雨靴来唱歌,孩子们尽情的在积水中玩耍,踏出了许多好听的节奏,玩耍中不知不觉渗透了音乐教育。孩子们在玩耍中进行了创造性活动,但孩子们并未感到这是一节音乐活动,反而觉得“原来下雨在外面是这么好玩呀。”大自然广阔的空间为幼儿提供了宽松的自由的环境。也为幼儿的创造提供了丰富的元素。幼儿在大自然中,自由的、无拘无束的快乐的创造。

团体标准的创新意义(一) 篇12

说到团体标准就要说到什么是团体。团体是个名词, 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在英语词汇中包括organization(组织、机构、团体);group(组、群);connection(关系、联系、连接);Team(队、团队、组);public body(大众、社会、公众)等等。汉语的解释也有几种:1、为一个共同的目的、利益或娱乐而联合或正式组织起来的一群人;2、 为达成特定目标或任务,而结合在一起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其彼此间具有相互依赖的互动关系; 3、指目的和志趣相同的人们以一定的组织形式所组成的集体; 4、 有共同目的、志趣的人组成的集体。其中最后一条是最新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给出的定义,简单明了,我个人极赞成这一条。

知道了团体的定义,我们就知道了什么是团体标准, 换言之也就是由团体制定的标准。什么团体都能制定标准吗?也不是,标准和标准化毕竟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专业性工作,标准是专家的产物,并不是所有的团体都适合做标准,也没那个必要。这样我们就清楚了,团体标准的概念可以这样定义:“由对标准和标准化工作有共同目的、志向和追求,且具备一定条件的一群人所组成的集体制定和发布的标准称为团体标准。”

为什么说团体标准的出现是中国标准化发展史上的一种创新呢?尽管中国标准和标准化发展的历史源远流长,但是由于文字和本文主题所限,太远的我们就不去说了,只说现代阶段的标准化。个人认为,在中国,就现代标准化而论,只有新中国成立之后的标准化发展才有真正意义。大家知道,虽然在1946年国际标准组织成立的时候中国也是发起国之一,但那时的国家积贫积弱,政府腐败无能,经济不仅毫无工业基础支撑,政治也处于战火纷飞的年代,民不聊生,国将不国,标准和标准化工作不可能得到应有的重视和有效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之后,百废待兴,一切从头开始。当时的国家领导人,从恢复经济的战略高度出发,一开始就关注了标准化工作。1950年,在陈云同志主持的政务院财经委员会中设立中央技术管理局的时候,在局内机构中就设立了标准规格处,专门管理标准化工作。从那个时候起,中国的标准和标准化工作就按照那时社会主义阵营的普遍模式,也就是前苏联模式开展工作。

前苏联模式是什么模式?就是战时经济、计划经济、 军事化、指令化。标准和标准化也不例外。那时有一句话非常典型,这句话说:“标准一经发布就是技术法规”, 这就意味着当时的标准国家一概认定具有法律的强制性, 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从而我们可以知道, 那时候的标准和标准化工作就是国家强制性的行政行为, 不是团体行为。标准也只有国家标准或部颁标准,没有企业标准,更没有团体标准。

其实,这种状况也是和当时的国家经济体制和管理方式相适应的。改革开放前的几十年间,中国所有的企业都是国有企业或集体公有,没有个体私营、更没有合资、 外资。整个国家就像个庞大的工厂,所有的企业都是生产车间,产品按计划生产,原材料、资金和劳动力按计划分配,产品由国家统一调拨,在这种情况下标准和标准化当然不能自作主张,独立而为了。

另一方面,那时经济特点是供给严重不足,东西只要生产出来就行,国家一律分配,不存在市场竞争,质量高低也无所谓,因此,标准也就失去了严肃性。

中国的改革开放是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的, 随着政府减政放权和企业经济活力的增强,原有的标准和标准化管理越来越不适应需要,政府包办标准的事情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障碍,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在1988年颁布了现行的《标准化法》。这部法律规定了中国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四种标准,打破了由政府独家包揽的格局,实现了发展中的突破。但是这种打破和现实发展的需要相比,还有很大的局限性。这主要是由于当时中国还没有加入WTO,推行的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受此局限,标准和标准化的管理格局还是由政府主导为主体,国家、行业和地方的强制性标准还带有强烈的权利割据色彩,制定标准的资金是以政府财政资金为主,企业还是处在被动应付和挨打受罚的被支配地位, 在标准制定和实施中自然缺少自己的话语权。有些企业即使制定了自己的标准,也需要到政府主管部门备案,导致企业的标准化工作没有活力,缺乏积极性。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市场化水平的提升,这种状况显然不再适应经济高速增长和大规模进入国际市场的需要,标准又一次成了经济发展的障碍。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分析的中国标准化工作存在的“软”“乱”“低”现象就是这种状况的真实写照。

说到团体标准,不能不说到处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的发达国家的标准状况。本文前面说到国务院鼓励团体标准的制定和发布,这在中国标准化发展的历史上是一种创新。

为什么要把创新只限定在中国?这是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起来的发达国家的标准化本来就不存在这种创新,在那些国家的标准化发展史中,没有像中国和前苏联那样社会主义阵营的计划经济发展阶段,那里从来搞的就是市场经济,标准和标准化也从来不是由政府控制,他们制定的标准本来就是团体标准。

幼儿园专业标准的意义 篇13

教育管理专业 许文燕

内容摘要: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总则里提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亲子活动是一种辅助日常教育活动的有效活动形式,是促进家长转变观念的有效途径,对提高幼儿园的教育质量起着积极促进作用,也为完美幼儿人格奠定了基础。我们应有效地组织与开展“亲子活动”这一新颖教育形式,以改善家长育儿观念、增进亲子关系、促进家园共育,从而为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提供有效途径。

关键词:幼儿园 亲子活动 意义 实践

一、前言

现代家长已越来越多地认识到早期教育的重要性,知道早期教育是人生智力发展最佳时期的教育,也是优良性格品质养成的教育,他们也知道早期教育就是从孩子出生起就应进行的教育,而这一时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个性和很多心理品质都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心理学把这一时期定义为人生发展的关键期。家庭是幼儿心理发展的最重要、最基础的环境,它对孩子的心理健康的影响既表现在生物性的遗传影响上,更表现在家长的情感态度、个性、价值取向、心理品德对孩子的影响及与孩子的感情上。

如今的年轻父母们,在成为父母之前绝大多数没有接受过如何教养子女的专业培训,普遍存在重孩子的智力开发,轻个性、情感和良好习惯的培养;对孩子过多限制、过度保护导致许多孩子自理能力差;因为是独生子女,导致幼儿缺乏一起交流玩耍的伙伴;隔代抚养或保姆抚养导致亲子关系生疏„„因此,如何正确教育和引导孩子成了困扰家长的一大难题。他们大都将这些困扰寄希望于老师,认为送进一所好的幼儿园就等于踏进了梦想的起点,就给了孩子一个美好的未来。很多家长对老师说:“老师,我什么都不会,也不会教,孩子就全权拜托给你们了。”其实不然,早期教育光靠幼儿园的单方教育是不够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总则里提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在组织与实施中,《纲要》还指出:“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幼儿园同时应为社区的早期教育提服务。”[1] 著名的幼儿教育学家霍姆林斯基也说过:“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2]

二、幼儿园亲子活动的内涵

(一)亲子活动的含义

二十世纪末期在美国、日本和我国台湾等地兴起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亲子活动”,它是由是由幼儿园创造一定的条件,以亲缘关系为基础,以教师为主导、教师与家长共同组织幼儿活动的一种幼儿园教育方式。[3]所谓“亲子”,只是一个概念的引入,其实质却一直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那就是孩子对父母的依恋、父母与孩子的亲密接触或情感交流,这是人类伟大感情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亲缘关系为主要维系基础,以幼儿与家长互动游戏为核心内容,全方位开发孩子的运动、语言、认知、情感、创造、社会交往等多种能力的活动形式。

“亲子活动”是家庭教育的深化和发展,是一种特殊的早期教育和社会教育。在教育内容和形式上,与传统教育有很多不同,即由过去以教育子女为主,转向以父母自我教育为主;由父母权威管教转向以关注和引导子女的发展为主;由单一的家长角色转为老师、朋友、同伴等多种角色;教育方式由家长一味训斥转为在参与游戏中给子女以关怀、发展和教育,为其人格完善奠定基础。“亲子活动”是父母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的良好手段,它是“亲子教育”的一种形式,强调父母、孩子在情感沟通的基础上实现双方互动,也就是让父母与孩子一起玩,一起参与活动,在此过程中让孩子学习掌握一些知识,发展一些技能,这不但能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也能促使父母自身素质不断提高。

(二)幼儿园亲子活动的特点

亲子活动是一种以亲缘关系为基础,建构良好的亲子互动关系,实施亲情影响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它将游戏活动作为主要教育手段,教学活动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设计而成,为父母和孩子提供了共同游戏与学习的机会和条件,使父母获得恰当的先进的教育行为和教育观念,提高了家长的科学育儿水平,实现了幼儿学习、家长培训的指导思想,形成教师、家长与幼儿进行互动游戏的教学模式。这就决定了亲子游戏具有多元性、多向性和全面性的特点:

1、多元主体性。在幼儿园亲子活动中,教师、家长、幼儿都是活动的主体,都应积极参与活动。

2、多向互动性。多元主体性决定了幼儿园亲子活动的多向互动性,师幼间、亲子间、幼儿间、教师与家长间积极交流、互动。

3、全面教育性。亲子活动全方位地开发了孩子们的运动、语言、认知、情感、创造、社会交往等多种能力,使孩子在快乐的游戏活动中,增进亲子感情,促进亲子间的交流,最终促进孩子健康和谐的发展。

(三)幼儿园亲子活动的意义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积极的亲子交往能使幼儿成长为健康、快乐、善良、积极向上的现代儿童,因此,幼儿园亲子教育活动是一种辅助日常教育活动的有效活动形式,是促进家长转变观念的有效途径,对提高幼儿园的教育质量起着积极促进作用,也为完美幼儿人格奠定了基础。

教师可以通过对亲子互动的观察,更清楚地了解到幼儿的个体发展特点和个体需要,及时了解到家长的儿童观、教育观及对孩子的指导方式方法。并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理念与方法,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

亲子活动中,家长能更直接地了解到自己的孩子在集体中的表现,正确评价孩子的发展水平。通过与孩子互动,可以增进亲子间的感情交流及合作。而且家长亲自参与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对幼儿园教育及幼儿教育的目标、内容、方式方法将会有更准确的把握,更有的放矢地进行家园合作。另外在互动中,教师还可以促进家长的幼儿教育理念的提升及方法的更新。

家长的到来,能让孩子感受到幼儿园如家庭般温暖,会产生更强的安全感和大胆探索的勇气;同时,因为教师与家长都是幼儿生活中最重要的成人,他们都同时关注着自己的活动和表现,这会让幼儿产生较强的成就动机;幼儿在安全的心理氛围下,易于产生自由感、也乐于与同伴互动,进行合作学习。

三、幼儿园“亲子活动”实践研究

(一)实践中的问题

1.缺乏对“亲子活动”价值的认识

近些年来随着亲子教育的日益普及,家长们的观念也在更新、在转变,他们对亲子沟通的意义大多表示认可,对亲子间沟通的重要性基本上表示赞同,懂得并做到尽量抽出时间来陪孩子。虽然对于幼儿园组织的亲子活动大多数家长都持认可态度,但在参与活动时大部分家长还是“有空才参加”,甚至直接是“没时间参加”,普遍存在着认识与行动不统一现象。很多幼儿园组织的亲子活动,家长都以工作忙没空参加为由而缺席,或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甚至保姆来替代,这就违背了“亲子活动”的初衷,自然达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虽然家长的工作忙是有一定影响因素,但也同时反映出家长对亲子活动的教育价值缺乏足够的认识。

2.活动主体的缺失

亲子活动的主体应是多主体的,即教师、家长和幼儿共同有效的互动,才能更好地促进亲子间的沟通,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但在亲子活动的实际过程中,许多家长由于急于求成、包办代替,互动主体呈现中心——边缘的格局,即家长处于中心、主导、控制地位,形成不对等的两极——幼儿主体缺失。[4]亲子活动中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难于实现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目标。3.互动的单向性

亲子活动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幼儿和他们父母或看护者共同参与的一项具有指导性、互动性的活动。它需要教师、家长、幼儿三方面的交流与互动。然而在在幼儿园组织的亲子活动中,我们看到更多的是师幼间,幼儿间的互动,许多家长由于羞于表现和教育技能的缺乏,常常无所适从或袖手旁观,教师与家长之间、家长与幼儿间的互动较少。

(二)开展幼儿园亲子教育活动的途径

首先,加强宣传,创设条件,提高家长对亲子活动教育价值的认识和参与。家长观念的转变、更新是先决条件,只有让他们对“亲子活动”有正确的认识,他们才愿意多花时间参与到亲子活动中来,才能使家长真正成为幼儿活动的合作者与支持者。以多种途径向家长传递最新的有关亲子活动的信息,向他们介绍亲子活动的目的、意义,让家长们在自学、辨析、撰写心得体会中,明确亲子活动的意义、价值,提升对亲子活动的认识,从而愿意“走近”亲子活动。

建立合理制度,保障家长参与的有效性。合理的制度建设能够使权利和义务得到统一,使家长的参与逐步由自愿型走向制度型,提高管理的科学性,以确保家长对亲子活动的参与。

调整合理的亲子活动时间。家长无法参加幼儿园组织的亲子活动,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都是上班族,无法经常请假参加活动,因此幼儿园在组织亲子活动时要考虑到家长参加的便利性,多安排在双休日、节假日,可以从一定程度提高了父母来园参加活动的参与率。

其次,设计生动活泼,符合幼儿身心特点的亲子活动。我们在设计每个亲子活动时,应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认知特点及心理发展特点,将活动课程生活化、游戏化、音乐化,更多地去关注一下幼儿的情绪、情感体验,建立一种科学化、游戏化、亲情化和互动化的课程体系,在多元化平台上为幼儿的潜能开发和个性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促进幼儿全面素质的提高。

让亲子活动以其本身固有的情趣性和娱乐性,吸引家长和孩子们愉快的参与活动,减轻家长们的重重顾虑,使家长感受到孩子们是在玩中学到了本领。通过参与实实在在的活动,家长和老师配合会更加密切、协调,从而更有效地促进我们家园互动、相互交流。1.家长是积极的行动者

要重视家长在活动中的主动性。亲子活动中家长既是活动的承载者又是活动的传递者,教师必须尊重家长,以平等合作的态度对待家长,同家长共同商量,取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家长的重视、坚持及对孩子的理解、支持、鼓励与配合等良好的亲子教育氛围的形成,必将促进家长和孩子的共同成长。家长应认识到自己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做孩子成功的合作者。兴趣是孩子活动的动力和出发点。因此家长在活动前应注重引起孩子参与的兴趣,只有和孩子一起共同完成他感兴趣的活动,一同克服困难,一同享受成功,才会同孩子建立起一种心理上的交流平台,才能了解到孩子真实的心理活动与想法。

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目标,指导孩子的活动。有很多家长都错误地认为,要求越高对孩子越有帮助,其实不然。只有适当的要求才最有利于孩子的发展。有的家长在指导孩子活动时,因为孩子违背自己的意愿或未达到要求,家长就不耐烦了,严厉地指责孩子,批评孩子,使原本快乐的游戏活动不再受孩子的欢迎。这是极为不好的。所以在亲子活动中,家长应该耐心地指导孩子。

家长在活动中要注重幼儿能力的培养。如果家长在和孩子一起活动时能多问孩子几个“这该怎么玩”,“让我们一起试试,好吗?”我想会更好地培养孩子的探索精神和能力。在亲子活动时,家长还可以从孩子的各种表现中进一步较全面地了解孩子,从而有针对性地,游刃有余地教育孩子。

家长要信任孩子。在进行亲子活动时,很多家长怕孩子失败、怕孩子受委屈、怕孩子不行,往往牵着孩子的手不放,致使孩子失去了锻炼的机会,出现了胆小、任性和一些不良的行为,令人后悔莫及。所以我们要提醒所有的家长朋友:要尽可能多地给孩子提供获得锻炼的能力,发现孩子,相信孩子,信任孩子。

家长应多用鼓励的方式评价孩子,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欣赏孩子是一门艺术,成人的鼓励会给幼儿以信心与动力,让孩子努力做好一件事。[5]所以在孩子成功或失败时,家长都应以鼓励的方式评价孩子。2.教师是活动的指导者

在亲子活动中,教师不仅是活动材料的提供者、活动组织的引导者,还应是家长和孩子们的合作者。无论是对家长还是对幼儿,我觉得教师都应该多给予帮助和指导。教师的指导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直接性指导。开展亲子活动时,家长可直接观摩老师指导孩子,也可请教师介绍一些教育观念及方法或者让教师直接告诉家长该怎样引导孩子完成游戏。

个别性指导。在父母指导孩子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可个别指导父母应该怎样去做。

评价性指导。在每次活动的结束部分,教师可将活动中观察到的父母指导孩子的一些好的例子介绍给大家,然后分析其中一些科学的观念及方法,以此带给大家一些启发。

点拨式的指导。在父母指导孩子活动有一点小困难时,教师应帮助父母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告诉他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家长在以后再碰到此类问题时就有了可以借鉴的经验。

归结性的指导。在活动结束时,教师要将本次活动的目的和家长应如何指导孩子的方法加以小结并加以归纳,帮助家长巩固练习。亲子教育是在一种真实情境下的示范式的参与指导,是实现活动与指导的融合。教师有针对性的指导缩短了教师与家长的距离,使家长在活动中获得了正确的育儿观念和育儿方法,并将观念和方法融入到与孩子相处每一刻,从而最终实现孩子健康和谐发展。[6]

四、幼儿园亲子活动的思考

在教育越来越强调生态化的今天,家园合作以成为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以幼儿园组织的亲子活动方式,在幼儿教育发展中正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让幼教工作者尝到不少甜头,使教育资源得到充分合理利用。但要科学合理的开展亲子活动还需要考虑很多的因素。例如,硬件设施建设,许多幼儿园因器材、场合、环境、交通工具等硬件设施的制约而无法组织实施或无法有效地达到所预期的目的;理论和实践的支持,最早开展“亲子活动”的国家和地区,距今也只有几十年的历史,而我们国家开展这项活动的时间就更短了。尽管现在已有不少幼儿园都在尝试这一新颖的教育形式,但还缺乏足够的理论支持,系统性、针对性还远远不够;师资力量的培育,我国的亲子教育活动起步较晚,许多理念及教材都是由外引进的,而各种亲子教师培训机构良莠不齐,有许多都是低水平、简单的、单向的培训,许多亲子教师实际上是仅仅靠着一本教材、一些简单理念武装起来的。

幼儿园亲子活动是一项多层面、多元化的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幼儿园的相互配合方能奏效,才能使每个幼儿都得到全方位的、健康和谐的发展。亲子活动在我国的发展才刚刚起步,我们还处在探索,实践,研究的阶段。

参考书目

[1]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南京。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北京。[3]何秀英.关于幼儿园亲子活动价值的思考[J].教育书刊,2005(3)。[4]程亚男.走进家庭教育的误区[M].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2003,长沙。[5]李生兰.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合作共育的研究[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上海。

上一篇:韵律操社团计划下一篇:美术教研总结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