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

2024-06-23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共12篇)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 篇1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是合格幼儿园教师的标准, 是幼儿园教师开展保教活动的基本规范, 是引领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 也是幼儿园教师职前培养和准入、职后培训和评价的重要依据。专业知识是专业能力和专业理念与师德的知识基础, 是合格幼儿教师的基础, 也是幼儿教师入职时最显而易见的评价标准, 获取丰富的专业知识是幼儿教师走向自我更新的基础与前提。了解《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中专业知识的内容, 研究幼儿教师专业知识体系的构建及其途径, 就是把好幼儿教师准入的门槛, 这不仅是培养合格幼儿教师的前提, 也有利于促进学前教育事业的长足发展。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对构建幼儿教师专业知识体系的启示有以下几点:

一终身学习, 也要积累实践经验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 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教师要时常读书, 平时积累的知识越多, 上课就越轻松。终身学习是指社会每个成员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实现个体发展的需要, 贯穿于人的一生的、持续的学习过程。幼儿教师首先要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论、经验和做法。国外有很多值得国内借鉴的先进理论、方法, 还要学习新鲜知识及注重文化含量。此外, 也要秉承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 成为终身学习典范。终身学习的主要方法就是培训、阅读。不管是园内培训还是园外培训, 都是促进教师掌握更多专业知识的有效手段。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书籍为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体系注入新鲜血液, 使自身的专业知识体系得到丰富和发展。

许多幼教专家认为, 一个幼儿教师要成为一个发展型教师或更优秀的专家型、成熟型教师, 就必须要重视实践经验在丰富幼儿教师专业知识体系、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特殊作用与重大意义, 也就是要树立“实践科学”的观念。教师许多知识的掌握, 都是来源于实践, 笔者在幼儿园待过一段时间, 也与幼儿教师有一定交流, 了解到他们中也有许多人是看过很多理论方面书籍的, 但都记不住, 等到在教学中发现问题了, 印象才深刻, 这就是实践的魅力。积累实践经验也是丰富教师自身专业知识体系的一个“重头戏”。

二勤于反思, 更要注重沟通交流

著名教授叶澜老师曾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 如果一个教师坚持写三年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这句话深刻说明了教学反思是一个新手型教师成长为一个成熟型甚至是专家型教师的必经之路, 因为勤于反思不仅仅能增加自身的专业知识, 完善自身的专业知识体系, 而且还有利于下一步教学活动的展开, 更好地指导实践, 从而丰富实践知识。教学反思有多种多样的形式, 可以是对一件教育事件的思考, 可以是源于生活中某件事启发出来的思考, 还可以是撰写的教育笔记。教学反思包含两方面内容, 一是学习过程中的反思, 它包括: (1) 通过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知识, 去除自己部分陈旧的观念, 对自己进行深刻地反思并依据新观点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 (2)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幼儿教师要走进他人的课堂之中, 听同行或专家的课, 主动与其他老师沟通, 取其精华并为己所用。二是教学实践的反思, 包括对教育实践活动之前确定的教育目标反思, 对教学实践活动设计的反思, 进行效果的反思, 每日一点点的反思。小溪只要能坚持下来, 必将汇聚成知识的海洋, 累积成数以万计的知识财富。

反思也不能是“闭门造车”。在这个知识飞速发展的时代, 一个人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知识的“雪球效应”表明, 知识在应用的过程中不会丢失或者磨损, 与此相反, 知识只有在相互交流时才可能得以发展, 从而实现知识的增殖。教师之间只有构建起学习共同体, 进行交流、沟通和科学研讨, 合作过程中互相学习、互相启发, 才能群策群力, 集大家之智慧, 使个人知识体系这个“雪球”越滚越大, 越滚越漂亮。信息技术也在沟通交流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是教师与学生、教师、专家学者之间进行知识分享的有效途径。

三融会贯通, 也要学会查漏补缺

幼儿发展知识、幼儿保育与教育知识和通识性知识之间要融会贯通。通识性知识也不仅仅是要求教师掌握多少社科、艺术、信息技术知识, 掌握到什么程度;而是在通识性知识的学习中去锻炼出一个勤于思考的大脑, 使幼儿发展知识、幼儿保育与教育知识和通识性知识能在教师头脑中融会贯通;也是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知识互相融通, 形成教师宏大的问题视角, 用跨学科、跨领域的观点去分析、思考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形成网络, 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

岳亚平老师曾对成熟型、发展型和新手型幼儿教师的知识结构进行了研究。她认为, 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在自身知识结构方面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 新手型教师因为从事幼儿教育在3年以下, 他们的通识性知识很丰富, 但缺乏实践知识;发展型教师各类知识基本够用, 各类知识都需要积累;成熟型教师因为教龄在10年以上, 所以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 实践知识很丰富, 但通识性知识和普通文化知识已经老化, 需要及时补充。所以, 每个幼儿教师都应对自己的专业知识体系有所了解, 可以勾勒出自身的专业知识体系图表, 这样, 既了解自身已有的专业知识, 又看到自身所匮乏的知识, 查漏补缺, 更有针对性地补充所缺乏的专业知识, 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体系。

总之, 这几个层次知识结构和内容的完整性、系统性、科学性是决定优秀教师能否成为专家型、研究型教师的关键。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 沿着前人成功的路径, 花大力气去认真、系统、完整、科学地读书学习, 开阔视野, 丰富涵养, 综合提高。要深入细致地研读原著文本, 弄清各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原理, 原汁原味地理解和掌握其内容和观点, 努力结合自己个性化的教育教学实践, 在深刻反思、深入领会的基础上, 进而将普遍的教育教学管理原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体系和认知体系。还要查漏补缺, 勾画出自身知识结构地图, 使优势与缺陷一目了然, 更有针对性地去补充。幼儿园教师专业知识体系的构建与完善是每一个幼儿教师的愿景, 是教师不懈追求的自我实现过程, 它需要每一个个体终身努力, 它是一个漫长的实现过程, 在这种共同追求与逐步实现的过程中, 自身知识体系的建构也将持续完善与充实。

摘要:《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是合格幼儿园教师的标准, 是幼儿园教师开展保教活动的基本规范。本文阐述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对构建幼儿教师专业知识体系的三点启示, 强调了它不仅是培养合格幼儿教师的前提, 也有利于学前教育事业的长足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专业知识体系,构建

参考文献

[1]岳亚平.幼儿园新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的特征分析[J].幼儿教育, 2010 (9)

[2]蔡丰海、王大伟.教师知识管理:内涵与应用[J].当代教育科学, 2008 (9)

[3]岳亚平.不同专业发展阶段幼儿教师知识结构的特征比较[J].学前教育研究, 2011 (9)

[4]赵静.运用知识管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 2011

[5]曹红娟.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个人知识管理[D].山东师范大学, 2013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 篇2

作者:官正芹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标准,这是国家重视学前教育发展的一个标志性文件是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幼儿园教师队伍,提高高质量幼儿教育和儿童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具体内容如下:

一、基本理念

1、幼儿为本。热爱幼儿,尊重幼儿权益,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和个体差异,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促进每个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全面健康地成长。

2、师德为先。热爱幼教事业、关爱孩子、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教师要、做做儿童成长的启蒙者和促进者。

3、能力为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保教实践能力。

4、终身学习。这个理念适应国际教师专业发展与教育改革的趋势,同时也适应了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提高的职业特别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通过不断学习,研究与实践,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

二、基本内容

专业理念和师德是标准的灵魂和核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教师职业理解与认识。

2.教师对幼儿的态度与行为。3.教师对幼儿保育和教育的态度和行为。4.教师个人修养与行为。

专业知识是教师必备素质与条件。包括如下内容:

1、幼儿发展知识

2、幼儿保育和教育知识

3、通识性知识,有自然科学人文科学、了解中国教育基本情况、掌握各领域教育的特点与基本知识、具有相应艺术欣赏与表现的知识、具有一定的现代信息技术知识。

专业能力是教师必备素质与条件。包括如下内容1.环境的创设与利用 2.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 3.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 4.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 5.激励与评价 6.沟通与合作(与幼儿、同事、家长)

<<标准>>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对幼儿园教师的师德与专业态度提出了特别要求。

第二,要求幼儿园教师高度重视幼儿的生命与健康。

第三,充分体现幼儿园保教结合的基本特点。

第四,强调幼儿园教师必须具备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 篇3

【关键词】幼儿教师 专业标准 策略

【课题项目】本文系内蒙古自治区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项目批准号NGJGH2014151)的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658.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047-01

幼儿园教师质量决定着学前教育的教学质量,高素质专业化的幼儿园教师队伍是高质量教育和儿童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幼儿园教师当前的教育实践为背景,以提升教師专业素质、促进幼儿快乐生活和有效发展为目标,以树立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为基本点,对幼儿园教师的职业化和专业化发展提出了规范性要求和方向性指引。[1]本文从发展专业意识、专业理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支持等方面对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策略提出若干合理化建议。

一、创设环境,加强管理,强化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意识

幼儿园方面,要建构起适宜的文化环境来提高教师发展意识、满足教师的专业发展追求。一是创建适宜专业发展的文化氛围。幼儿园对教师进行发展评价是激励教师成长的动力和潜能,评价信息要多元化,评价标准要有差异性,评价过程要充分体现群体参与;二是搭建多元展示平台。幼儿园应尽可能创设更多的机会、为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构建氛围和平台,让教师在他人的评价中认识到建构专业自我的重要性;三是采取个性化管理。幼儿园要建立起有助于幼儿教师主动提升自己专业素质的工作机制,实施个性化的教师专业发展规划、自主的专业进修培训、自选研究项目等,增强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四是有效的奖励机制。幼儿园要制定适合本园实际的岗位津贴制度、教职工等级评估制度、教职工月工资工作实绩奖励制度等。

幼儿教师方面,要树立自我专业意识。教师自我专业意识的觉醒才是教师生命发展的内在动力,所以幼儿教师要树立起自我专业意识,为使自己进一步适应新的发展要求,制定适合科学、明确的专业发展规划,进而不断超越自我、实现自我价值,获得发展的成就感,同时提高自我发展的目的性和自觉性。

二、理论联系实际,完善幼儿教师的专业理念

《专业标准》中明确指出,幼儿教师应树立“师德为先、幼儿为本、能力为重、终身学习”四个理念,但是幼儿教师科学的专业理念的生成应由教师出于自我发展的需要,主动寻找适当的途径和方式进行,对于幼儿教师来说,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实现:一是在理论学习中树立四个专业理念,幼儿教师在日常工作之余,要强化对幼儿教育教学、《专业标准》以及幼儿教师规范等理论的学习,树立自身的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形成科学的儿童观,并在理论的学习中找到与教育实践的良好的结合点,在理论学习中通过不断对比反思,发现自身在教育和保育能力上的不足,树立能力为重与终身学习的理念;二是在实践运用中践行四个专业理念。在教育和保育实践中,遵守职业道德,履行自身职业道德规范,坚持以幼儿为主体,在遵循幼儿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科学施教,提升保教能力水平。[2]同时,还应强化专业能力,践行能力为重理念,不断学习先进的幼教理论,借鉴幼儿教育改革中优秀的做法和经验,不断充实自身理论知识、优化知识结构。

三、多方重视,多元培训,增强幼儿教师的专业知识与能力

幼儿园方面要建立多元教研策略。首先“以人为本”,关注教师需要,确立适宜的研究问题,选择适宜的教研方式,搭建深入对话平台,促进研究的深度开展。其次成立教师学习共同体,建立鼓励教师科研学习的制度,营造学习型研讨文化,有助于教师提高专业能力。三是构建师徒结对模式,既可让新教师尽快获得专业成长,也可以使师徒双方在对话交流的过程中共同提高教学智慧。四是建立与高校的合作,幼儿园要积极争取建立高校—幼儿园的伙伴关系,要注重高校学术知识和幼儿园知识相结合,帮助幼儿教师学习和发展知识,使之知识和能力有大的提高。[3]

教师方面要增强专业发展的自主性。教师专业发展是其生命的自我完善和更新。教师要主动丰富和建构专业知识,寻求提升专业能力的多种途径,例如通过教育专著、教材和教参、网络资料、远程专家咨询等多种途径充实教育理论,还要通过不断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复杂过程,提升自身理论素养和专业能力。

四、增加投入,多方协作,提供充分的专业发展支持

幼儿教育需要全社会积极支持和配合才能获得发展,必须做好政策制定、环境创设和人文关怀工作,给予幼儿教师充分的发展支持。

政府方面要完善保障机制,强化教师培训。政府要建构灵活的、全面的、多层次的培训方式。要结合培训对象当地的教育实际开设具有区域特色的课程,并加强各区域幼教的交流与融合,建立职前职后一体化的培训体系,注重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幼儿园的教学实践相结合,尤其注重幼儿教师坚定的教育信念和先进的教育理念的培育,并注重幼儿教师的自主学习,加强幼教集体的经验交流和课题的研究探讨。

幼儿园方面要增加文化支援和学习机会。幼儿园要营造积极和谐的组织文化氛围,注重管理的民主化和人性化,赋予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权,提供给教师更多参与决策的机会,营造宽松、和谐的学术氛围和专业发展环境,克服工作压力,降低职业倦怠。同时,要引进幼教专家力量开展指导,并为幼儿教师创造更多的外出学习交流机会,提供给他们更多对比、参考的机会,保持其竞争意识和教学热情,激发教师教学的创造性。

参考文献:

[1]庞丽娟,刘占兰.《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说明[N]中国教育报,2011 .12 —14.

[2]赵军海.幼儿教师教学反思现状的调查与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3]李红霞.大学与幼儿园伙伴协作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个案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作者简介: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 篇4

为了加强和改进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 提高幼儿园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水平, 教育部于2011年12月12日, 颁布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 (试行) 》 (以下简称《专业标准》) 征求意见稿。《专业标准》从基本理念、基本内容、实施建议等几个方面阐述了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应当具备哪些基本素质。《专业标准》的出台, 对未来幼儿园教师师资队伍的质量把关以及幼儿园整体的教育质量提出了文字性的要求, 是保障我国未来幼儿教育正确快速发展的关键性文件。关于《专业标准》的指导性意义与重要作用, 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

1. 提高幼儿教师专业化程度。

我国学者郤江波, 通过分析国内外的教师专业标准, 认为专业化的教师必须具有“专业服务、专业知能、专业自主、专业制度和专业伦理”等特点[1]。将我国现有幼儿教师与以上特点对比, 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幼儿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并不高。2009年的统计数据显示, 在全国范围的幼儿园在职教职工中, 学前教育专业或者幼儿教育专业毕业的教师的仅占全部教职工的55.8%;甚至有一部分在职在聘的幼儿教师, 在岗期间都没有取得幼儿教师资格证书。在幼儿教师的队伍中, 约有1/3的教师不具备幼教资格证。而《专业标准》的出台, 对幼儿教师专业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专业标准》强调, 幼儿园教师是履行幼儿园教育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 需要经过严格的培养与培训,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2]。

2. 规范幼儿教师师资培养。

《专业标准》的颁布, 对学前教育专业以及各级各类幼儿教师教育机构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和幼教学生培养质量的要求和把关提供了刚性的评价标准和参考依据。在《专业标准》制定之前, 由于缺乏刚性的幼儿教师专业标准, 无论是人才培养方案还是课程设置, 尤其在各级各类教师教育培训机构, 大都不一样, 导致了幼儿教师质量的良莠不齐。甚至有些教师教育机构, 投机取巧, 举办短期的幼儿教师培训课程, 几周后将这些不合格的幼儿教师输送到各个幼儿园, 更是大大了降低了幼儿教育的质量, 降低了幼儿教师专业化水平, 不论是对幼儿本身的身心健康发展, 还是对幼儿教育市场的健康发展都带来了非常严重的负面影响。

3. 改善我国幼儿教师专业化水平普遍偏低的现状。

目前我国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化水平现状令人担忧, 半数左右的幼儿教师没有资格证书, 近六成幼儿教师不是科班出身, 很多幼儿教师专业理念与专业意识薄弱, 甚至自己就将自己定位在“阿姨”或“保姆”的位置, 不仅缺乏专业技能, 更缺乏幼儿教师专业化的意识。国家政策强调, 目前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关键, 就是造就一支师德高尚、热爱儿童、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幼儿园教师队伍。《专业标准》的颁布有助于改善我国幼儿教师专业化水平普遍偏低的现状。

二、解析《专业标准》

1. 基本理念。

基本理念包括幼儿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和终身学习。幼儿为本的理念要求幼儿教师做到尊重幼儿作为“人”的尊严与权力, 尊重幼儿在他们年龄阶段所特有的年龄特征, 教育要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与相关的保教特点。师德为先, 是指幼儿教师在教书育人、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 师德师必须放在第一位的重要因素。所谓师德, 即教师的职业道德, 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必须遵循的各种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综合。师德是所有教师在从业过程中必须遵守的最基本、最重要的职业规范和准则, 任何一位教师都要保有“师德为先”的理念。与此同时, “能力为重”也被定位为幼儿教师所必须秉持的一个基本理念。

2. 基本内容。

《专业标准》分为14个领域, 包括62条基本要求。通过对此部分内容的学习, 发现《专业标准》特别强调了幼儿教育知识, 幼儿保教知识、幼儿园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游戏活动等。充分反映了幼儿教师应当具备专业态度、专业的知识和能力。特别强调了幼儿教师要把关心爱护幼儿放在重要位置, 不能忽视对幼儿身心健康的关注, 将保护幼儿生命安全放在首位;激发幼儿的兴趣与爱好, 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学会如何进行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区角游戏的布置、一日生活的安排、游戏活动教育、保育方法和班级管理的知识;将对幼儿的教育灵活地渗透到一日生活中。

3. 基本特点。

首先, 充分考虑幼儿发展的身心特点, 《专业标准》明确指出, 幼儿教师要将重视幼儿的生命与健康放在首要的位置。其次, 在充分考虑幼儿发展的身心特点的基础上, 《专业标准》对幼儿教师在师德方面提出了特别要求, 要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第三, 充分体现了幼儿园保教结合的特点。幼儿发展的身心特点决定了幼儿园要将保教结合作为基本原则, 同时保教结合也是对幼儿教师的基本专业要求。《专业标准》中对幼儿教师提出要“注重保教结合”的明确要求, 不仅将“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作为一个专门的知识技能领域进行划分, 而且针对此框架提出了具体详细的要求。

三、基于《专业标准》对幼儿教师培养的思考

1. 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无法相互依存, 互相辅助。

教学的三维目标提出, 首先是知识和技能的目标, 其次是过程和方法的目标, 最后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 从三维目标就可以看出现在教育对方法和能力掌握的重视程度。如果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 就不仅应该掌握专业知识, 同时更应该具有专业能力, 更重要的是能够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实际教育教学能力的本领。而目前在岗在职的部分幼儿教师, 有些是“低知低能”, 既没有高水平的专业知识, 也没有能够针对幼儿身心特点进行相应教育的能力;有些是“高知低能”, 虽然掌握了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 但是却不能通过相关的专业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不能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去。

2. 游戏实践教学能力训练未能强化。

幼儿的身心特点决定了游戏在幼儿教学中的重要性。幼儿游戏是幼儿学习各项知识、学会人际交往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可以说, 幼儿游戏是幼儿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 学习游戏的相关知识, 了解各种游戏的分类, 掌握幼儿游戏的各项特点, 如何运用游戏组织幼儿活动与生活, 并在游戏中发展幼儿的身体、智能、培养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是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

3. 保教综合能力培养没有有效开展。

幼儿教师的教育对象是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的幼儿, 每天的工作范围除了教学以外, 更多的是如何合理、科学、有效的组织幼儿一日生活。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 首先要具备保、教综合能力, 换句话说, 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应当是一名全科教师。然而, 在如今的幼儿教师教育教学中, 部分高师院校课程设置偏离培养目标, 设置过多的专业课程与技能课程, 而没有开设系统的保育课程, 至于通过实习的手段学习保育方法也没有得到充分的实施。真正的保教综合实践能力, 仅仅在学校是无法完全掌握的, 这需要通过在学校学习, 去幼儿园实践, 再返回学习反思这样一个循环的过程中实现, 并且要反复的进行这个循环的过程。

由于《专业标准》的出台, 让我们看到目前幼儿教师教育过程存在的一些问题, 但这些问题的暴露并不是一件坏事, 甚至是一件好事。只有能看到自己的问题, 才能找到原因, 才能提出有效的教育建议和策略。相信在《专业标准》的指导和约束下, 中国的幼儿教育事业一定会蒸蒸日上。

参考文献

[1]郤江波.教师专业化:困境与希望[J].教育导刊, 2007, (10) .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说明 篇5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课题组负责人 庞丽娟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研究员 刘占兰

■编者按

为落实教育规划纲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教育部研究制定了幼儿园、小学、中学教师专业标准,并于12月12日至12月30日向全国公开征求意见。三个标准是国家对合格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规范,是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是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为方便读者理解,本报今天刊发标准制定课题组专家的相关说明,敬请关注。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的贯彻实施,各地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纷纷出台,大力发展学前教育正成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学前教育发展不仅要建设一批坚实安全的幼儿园,更需要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幼儿园教师队伍。要实现“基本普及”的战略目标,满足人民群众对学前教育的热切需求,不仅仅意味着入园率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学前教育质量的提升,而其中的关键与核心便是教师队伍质量的提升。国际经验也表明,幼儿园教师质量决定着学前教育的质量,高素质专业化的幼儿园教师队伍是高质量教育和儿童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目前世界许多国家都有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在我国,通过科学研究与论证制定出适宜、规范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明确合格的幼儿园教师应具备的基本专业素养,并引领和促进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无论对当下还是长远的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学前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和亿万幼儿的健康发展,都是极其重要的。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标准》)正是应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之需,在加快普及学前教育的新形势下为保障教师队伍质量和幼儿健康成长而出台的重要文件之一。

一、《专业标准》研制的指导思想

《专业标准》是广大学前教育研究者、行政管理人员、培养培训机构领导与教师、一线园长和教师多方面共同研究、努力的结晶。在研制过程中,力图体现以下指导思想:

1.专业导向,师德为先。幼儿园教师是对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职责的专业人员,需具有特定的专业素质,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与态度、专业的教育知识和技能。因此,《专业标准》应具有严格的职业道德规范,明确的专业导向,规定幼儿园教师从事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须达到的基本专业要求。

2.基本规范,前瞻引领。《专业标准》是国家对合格幼儿园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规定的是幼儿园教师必须达到的基本专业素养和教师开展保教活动的基本规范,同时又应该是引领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为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方向性的指引和导航,幼儿园教师应按标准中所提出的专业要求,不断提升专业发展水平。

3.全面要求,突出重点。《专业标准》将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三方面作为幼儿园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与条件,尤其注重专业理念与师德,将其作为《专业标准》的灵魂与核心。《专业标准》强调合格的幼儿园教师必须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必须关爱幼儿,尊重幼儿,做幼儿健康成长的启蒙者和引路人。同时对当前社会反映的教师专业意识或行为中薄弱、不足的方面,予以关注与强调。

4.共同准则,体现独特。《专业标准》既要充分反映教师职业所应具有的普遍性专业特点,同时又要适应幼儿身心发展需求和幼儿园阶段教育的特殊性,充分体现幼儿园教师素质的独特性。在本《专业标准》中,特别强调幼儿园教师要保教结合,适宜安排幼儿的一日生活;重视环境和游戏对幼儿发展的独特价值,积极支持与引导幼儿游戏,将教育灵活地渗透于一日生活中。

5.立足国情,国际视野。《专业标准》是引领我国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要充分考虑满足我国社会和学前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需求,并充分考虑我国国情与教师专业发展和教育现状。同时,要积极分析与借鉴国际相关儿童发展、教育改革,特别是教师专业标准和专业化发展等最新研究成果,以制定更加符合世界教育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趋势、又适合于我国国情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

二、《专业标准》的基本理念 贯穿《专业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幼儿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和终身学习。

幼儿为本要求幼儿园教师热爱幼儿,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和个体差异,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促进每个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全面健康地成长。师德为先是幼儿园教师最基本、最重要的职业准则和规范,每一位教师都必须做到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关爱幼儿,尊重幼儿,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担当起幼儿健康成长的启蒙者和促进者的责任。能力为重突出了幼儿园教师的教育教学和引导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的实践能力,强调幼儿园教师要能以“专业”的意识与行为进行保教工作,具有遵循幼儿成长规律进行教育的能力。终身学习的理念适应了国际教师专业发展与教育改革的趋势,同时也适应了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提高的职业特别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通过不断的学习、研究与实践,不断提高专业素质。

三、《专业标准》的基本内容与特点

本《专业标准》的基本内容构架包含了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3个维度。14个领域,框架结构与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基本一致,但在具体内容上有所不同。尤其在专业能力方面,充分体现了幼儿园教育的突出特点和保教工作的基本任务,特别强调了幼儿园教师所必须具备的良好环境的创设与利用、幼儿一日生活的合理组织与保育、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教育活动的恰当计划与实施能力等。

在基本要求层面,更是充分反映了幼儿园教师必须具备的专业态度、知识与能力。如,特别强调了幼儿园教师要将幼儿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放在首位并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要掌握和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特点和个体特点,重视生活对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价值,重视环境和游戏对幼儿发展的独特作用,掌握幼儿园环境创设、一日生活安排、游戏与教育活动、班级管理的知识与方法等等。

《专业标准》具有以下五个突出特点:

第一,对幼儿园教师的师德与专业态度提出了特别要求。师德与专业态度是教师职业的基准线。尤其幼儿园教师的教育对象是身心发展迅速、可塑性大、同时易受伤害的幼儿,更需要师德高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热爱幼儿,并给予幼儿精心的呵护和教育培养。

第二,要求幼儿园教师高度重视幼儿的生命与健康。充分考虑幼儿发展的身心特点和社会对幼儿安全与健康的热切关注,《专业标准》明确提出要高度重视幼儿的生命与健康,并从专业态度、知识和能力三个层面相互呼应,全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如教师要将保护幼儿生命安全放在首位;熟知幼儿园的安全应急预案,掌握意外事故和危险情况下幼儿安全防护与救助的基本方法;能有效保护幼儿,危险情况下优先救护幼儿。

第三,充分体现幼儿园保教结合的基本特点。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需要决定了保教结合是幼儿园教育的基本原则,也是对幼儿园教师的基本专业要求。《专业标准》明确提出要“注重保教结合”,不仅将“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作为重要的专项领域要求,而且对教师提出了多项具体要求,要能合理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科学照料幼儿的日常生活,将教育灵活地渗透到一日生活中;能充分利用一日生活中的各种教育契机,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以将保教结合原则落到实处。

第四,强调幼儿园教师必须具备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教育实践能力是教师对幼儿施以积极影响、引导幼儿发展的基础。《专业标准》对幼儿园教师必须具备的教育教学能力提出了明确要求,特别强调幼儿园教师要具有观察了解幼儿、掌握不同年龄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个体差异的能力;要具有环境的创设与利用、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游戏的支持与引导、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对儿童的激励与评价等基本专业能力;能根据幼儿的特点和需要,给予适宜的指导,并能引发和支持幼儿的主动活动,引导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获得多方面的发展。

第五,重视幼儿园教师的反思与自主专业发展能力。《专业标准》强调幼儿园教师要具有不断进行专业化学习、实践、反思和提高的意识与能力。这既是现代社会发展、教育改革对教师的必然要求,也是幼儿不断成长的必然要求。《专业标准》特别在“基本理念”和“专业能力”中均提出了对教师反思与自主发展的要求,明确指出幼儿园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应“主动收集分析相关信息,不断进行反思,改进保教工作”;同时,应制订个人专业发展规划,通过不断的学习、实践、反思,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从而为学前教育质量的提升和幼儿一生的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说明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课题组负责人 顾明远

小学教育是一个人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小学教师的质量关系到学生一生的成长,关系到亿万家庭的希望,更关系到国家的未来。20世纪80年代以来,通过明确教师专业标准来凸显教师职业的专业性、推进教师专业化进程,成为世界许多先进国家提高教师质量的共同战略,中国也不例外。而不断深入开展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更是从现实层面将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提上重要日程。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明确了一名合格小学教师的道德坐标、知识坐标与能力坐标,它是我国教师专业化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1994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在法律上第一次确认了教师的专业地位。当下,《标准》进一步对小学教师的基本素养和要求进行了细致、专业的梳理和规范,这将有力保证我国小学教师的专业地位,有效提升小学教师的专业素质。

一、《标准》制定的意义与价值

(一)规范教师专业行为,促进小学教师专业发展

尽管上世纪90年代初我们就开始致力于教师专业品质的确立和提升,然而在实际教育工作中,教师,尤其是小学教师的专业地位并未能获得广泛的认同。教师专业地位的体现,一方面需要外在条件的支持与保障,另一方面更需要依赖教师队伍的自身建设。为此,《标准》对小学教师的“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进行了细致梳理和规范,厘定小学教师的从教规格。

(二)设立教师合格标准,促进教育公平

教育肩负着重要的社会使命,不但要启迪人的心智、锻炼人的品格、完善人的心性,还应在消除社会上的不平等、创造宽松和谐的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标准》中突出了“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这有利于引导立志成为小学教师者以及小学在职教师自觉加强修养,倡导与践行公平公正。

(三)为教师职前培养、职后培训提供目标参照

随着教师教育体系的逐步开放,《标准》将成为小学教师培养的目标参照,有利于完善小学教师培养方案、科学设置小学教师教育的课程,降低教师职前培养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提升小学教师的培养质量,同时也为各级各类教师培训提供了基础性的要求,有利于切实促进小学教师教育的一体化,确保小学教师持续的专业发展。

(四)为小学教师的资格准入、考核与评价提供依据

《标准》的制定为小学教师的准入、考核及退出提供了相对统一、客观的依据,有利于有关部门严把小学教师入口关,确定教师管理制度,保证和维持小学教师的质量。

(五)与国际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相吻合二、《标准》遵从和倡导的基本理念

(一)强调以学生为本

小学生具有发展性、主动性等特点,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处于主体和中心的位置。学生为本,就是遵循教育教学的规律,坚持学生主体的教育理念,尊重、关注和爱护学生,引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将促进小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作为教育教学的最终目标。

(二)倡导以师德为先

师德是作为教师的第一要素,小学教师面对的是成长中的小学儿童,特别要注重为人师表,重视榜样的作用。师德大到遵纪守法、献身教育事业,具体到个人修养、言谈举止。特别是在对待小学生的态度方面,本着“教师爱是小学教师的灵魂”这一理念,着重要求教师要富有爱心、有耐心和责任心。

(三)重视教师能力提升

教师的专业能力是教师教育理念、专业知识的载体,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形成。小学教师所面对的是生动活泼、日益成长的小学生,他的能力首先体现在认识学生、了解学生,把握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方面,同时还体现在教育教学的方法等实践环节上。当代教师不仅要把握学科的基本理论,还要有能力驾驭课堂,通过有效的方法、智慧来指导学生的学习,以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践行终身学习理念

终身学习是当代社会的重要特征,教师在形成全民学习、构建学习型社会的过程中应该起到领头羊的作用。小学教师的终身学习主要体现在主动发展的意识和不断反思、制定发展规划的能力。同时还要把握国内外教育发展的动向,跟上教育理论和知识学习的发展步伐,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使学习成为自身生活中的一种习惯。

三、《标准》的框架结构与内容

(一)《标准》的框架结构

《标准》设置了三个维度,即:“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每个维度下设若干领域,其中“专业理念与师德”维度有四个领域,“专业知识”维度有四个领域,“专业能力”维度有五个领域,共涉及十三个领域,每个领域又设了若干“基本要求”,《标准》一共设有五十八项基本要求。

(二)对《标准》中“基本要求”内容的部分诠释

虽然是首次拟制《标准》,不过在此之前,也存在着一些与此相关或部分内容相近的法律或规范,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这些法律和规范为我们制定《标准》提供了一些框架和元素方面的参考,但与其相比,《标准》在“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三大部分的具体内容要求上又与时俱进地进行了增删、改进和发展。

1.“专业理念与师德”部分

《标准》从职业理解与认识、对小学生的态度与行为、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个人修养与行为四个领域对小学教师的专业理念与师德提出具体要求。以下四个方面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精神和教育发展的特点。

第一,强调教师职业的专业性和独特性,要求教师注重自身专业发展。这是时代发展和教育进步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诉求。

第二,突出小学生的生命教育。生命教育是这个时代的重音符,它体现出不断革新的教育观,因此生命教育也自然成为教师对学生的一种最原初、最重要的姿态和使命。教师要“将保护小学生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尊重小学生独立人格”,“信任小学生,尊重个体差异”。这即意味着,教师要服务于小学生生命成长的需要,关心小学生的生命状态,同时也关注小学生自身对生命的体验和态度。第三,明确要求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让小学生拥有快乐的学校生活。学校生活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拥有的,以小学生为着眼点提出快乐学校生活的问题意味着要依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新课程改革的精神深入、有效地转变教学观、学生观、师生观,以及学校管理思维等。外在环境的改善固然重要,但是在教师与学生交往的微观世界里,教师对教育和对学生的理解与行动将会更为直接地决定小学生是否能够拥有一个快乐的学校生活。

第四,要求教师要注重修身养性。《标准》提出了指向教师个人修养和行为方面的诸多要求。这些要求更多反映出教师作为平凡的人,哪些心性、品质、行为是适当的,其次才将教师作为“教育者”特有的心性、品质和行为要求融入进来。

2.“专业知识”部分

《标准》从小学生发展知识、学科知识、教育教学知识、通识性知识四个领域对小学教师的专业知识提出具体要求。其中有四个方面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精神和教育发展的特点。

第一,要求教师了解和掌握小学生发展的知识。目的在于保护小学生的身心健康、保障小学生的合法权益和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小学教师仅仅只了解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学习特点等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加强政策和法律层面的学习,了解小学生生存、发展和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需要了解小学安全防护的知识、掌握针对小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侵犯和伤害行为的预防与应对方法,了解幼小和小初衔接阶段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第二,对小学教师学科知识的要求体现一定的特殊性。小学教育的综合性特点要求小学教师了解多学科的知识,在此基础上掌握所教学科的知识体系、基本思想与方法;也正是综合性特点特别要求小学教师关注所教学科与社会实践的联系,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第三,要求教师掌握小学教育与教学理论。小学教育与教学因其基础性、养成性、启蒙性等特点,使得它不同于幼儿和中学的教育教学,小学教师应掌握小学教育教学的基本理论。

第四,关注通识性知识的重要价值。通识性教育要求所关注的是小学教师作为人的整体素质的提升,它是非功力、非职业性的,同时也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必须具备的素质。3.“专业能力”部分

《标准》从教育教学设计、组织与实施、激励与评价、沟通与合作、反思与发展五个领域对小学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具体要求。以下五个方面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精神和教育发展的特点。

第一,对教师能力的要求处处体现“儿童为本”的理念。如要求“制定小学生个体与集体的教育教学计划”、“发现和赏识每一个小学生的点滴进步”、“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自我评价”等;同时体现出了建构主义(如要求“结合小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组织教育教学)、教育智慧(如要求“妥善应对突发事件”)、多元智能(如要求“灵活使用多元评价方式”)等教育新理念。

第二,对教师能力的要求尽可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新需要,如要求教师“帮助小学生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渗透运用到教学中”等。

第三,关注小学教师专业能力建设过程中的独特性。如增加体现小学教师教育教学特殊性的一项新能力要求,即“设计丰富多彩的班队(教育教学)活动”,这是遵循小学教师不应该只是学科知识的传授者,每一个小学教师都应该能够做班主任,每一个小学教师都应能够结合儿童身心特点和发展需要设计丰富的活动,进而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第四,十分强调教师的沟通与合作能力。这是考虑到小学教师工作依托于多角色人际互动这一活动特征,因此对小学教师如何有效进行人际沟通合作提出了细致的要求。如在人际沟通方面,《标准》中明确提出小学教师要做到“使用符合小学生特点的语言”、“善于倾听”、“与小学生进行有效沟通”等。在人际合作方面,《标准》中提出教师要“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合作,共同促进小学生发展”、“协助小学与社区建立合作互助的良好关系”等。

第五,重视培养教师的反思与发展能力。这一能力领域的提出,是对全球教师专业化发展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内在要求的回应。教师专业化的本质就是发现教师自身,让教师意识到自身在专业成长中的力量,进而在各项专业发展活动中体现出积极的自我反思意识和专业发展规划意识与能力,能主动对教育教学进行探索和研究活动。

《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说明

东北师范大学校长、《中学教师 专业标准》课题组负责人 史宁中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教师。为了促进中学教师专业发展,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基于中学教育教学的本质属性,借鉴国际经验,充分考虑我国的现实国情和教育发展的需要,研究制定了《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

一、《标准》的基本理念

制定教师专业标准是确立教师专业化的前提,也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依据。《标准》提出“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四个基本理念,是中学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实践和专业发展中应当秉持的价值导向。

为了更好地贯彻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的“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中学教师应当用这四个基本理念规范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日常的教学行为。“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的理念既体现了对中国教师群体长期坚持的基本追求,也体现了现代教育发展对教师素质的新要求,是传统与变革的有机结合。“终身学习”的理念更多地包含了信息社会背景下对教师专业发展所提出的新要求。

二、《标准》的基本内容

《标准》的基本内容包含“维度”、“领域”和“基本要求”三个层次,即“三个维度、十四个领域、六十一项基本要求”。“三个维度”是“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在各个维度下,确立了四至六个不等的领域;在每个领域之下,又提出了三至六项不等的基本要求。

“专业理念与师德”维度,从教师对待职业、对待学生、对待教育教学和对待自身发展四个方面,确定了“职业理解与认识”、“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个人修养与行为”等四个领域,提出了十八项基本要求。这些基本要求指向于造就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专业精神的合格教师,既体现了对“学生为本”理念的细化,比如尊重学生、关爱学生、教书育人等,也体现了对“师德为先”理念的细化,比如依法从教、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等。

“专业知识”维度,从中学分科教学的实际出发,依据中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以及中学教育教学的本质特征,确立了国内外学界基本形成共识的教师知识构成的四个领域,即“教育知识”、“学科知识”、“学科教学知识”、“通识性知识”,提出了有关中学教师专业知识的十八项基本要求。体现了对中学教师把握“专业知识”三个方面的要求:在学科知识方面,中学教师不仅要知道所教学科的内容,并且要“理解所教学科的知识体系、基本思想与方法”、“了解所教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等,这是为了保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脉络清晰、重点突出,让学生感悟学科的基本思想;在学科教学知识方面,提出“掌握针对具体学科内容进行教学的方法与策略”等,是要求中学教师能够把一般教育知识与学科知识有机结合,并体现在教学活动之中;在通识性知识方面,提出“具有相应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具有相应的艺术欣赏与表现知识”等,一方面是为了保证中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能够关注学生的全面成长,更好地体现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另一方面也是在素养方面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的基本要求。

“专业能力”维度,从“教学设计”等六个方面,提出了二十五项有关中学教师专业能力的基本要求,涵盖了中学教师应有的四方面基本能力。一是教学能力,这是中学教师的主要工作,因此《标准》对中学教师专业能力的要求是以教学能力为中心的,其中涉及教学的设计、实施和评价等。二是开展班级管理和其他教育活动的能力,这些工作是“教书育人”使命所决定了的教师教学以外的基本工作,一个合格的教师必须具备这方面的能力。三是人际交往能力,因为教师工作是一项与人打交道的工作,教师必须能够有效地与学生交流,此外,拥有与同事、家长、社区等沟通与合作的能力是有效开展教育教学的基本保障。四是自我发展能力,因为在终身学习社会中,教师只有具有自我发展能力,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才能适应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

三、《标准》的基本性质

1994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了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但是该法律以及此后的法律文本、相关政策都没有对教师作为专业人员的基本要求作出明确规定。《标准》是我国关于中学教师专业要求的第一份政策文本。《标准》的定位是“对合格中学教师的基本专业要求”。这意味着《标准》的规定超越于对不同学科、不同发展阶段教师的具体要求,是对所有中学教师的一般性共同要求。

从《标准》的前言和实施建议两个部分中的相关规定中可以看出,《标准》既具有“评价”标准之性质,也具有“导向”标准之特征。作为“评价”标准,它是“中学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规范”,是“中学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因此是评价教师和教师教育质量的依据,是进行教师管理和教师教育管理的抓手。作为“导向”标准,它是“引领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因此是引领中学教师教育专业化的基础。

第03版:新闻

幼儿园课程与教师专业成长 篇6

幼儿园外出培训时我听了特级教师邵乃济讲座,《解读童心共同成长——课改实践与思考》是关于“学科带头人工作室”的思考与实践。把对“主题日”的探索作为孩子新经验构建的重点,并在关注分析幼儿记录、表达等现有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提供经验拓展和整合的机会。讲座《幼儿园的课程改革与教师专业化成长》由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朱家雄主持。内容包括:斯波代克对早期教育课程反思,儿童发展的理论,“发展适宜性教育”,“教育适合性教育”,走向生态的幼儿园的成长,幼儿课程的再思考,高品质的好操作的幼儿园课程。

举例:消费者3·15、爱牙日,这个日子和我们的关系是什么?从而拓展自己班的特殊日子“主题日”“分享日”。案例分析《数小鸟》从故事中可获得的经验,能从中得到关于“数”的一些知识和经验,确认数量有不同的分法,要努力学习与别人分享的方法,做错了要纠正,和朋友一起互相帮助。

举例:活动设计“微笑”,大班“小雨点这样想”,活动“狼和人”,活动设计“有趣的植物”。分主题“树林里”,枫树的烦恼,落叶,树真好,苹果树。

举例:活动设计:“小熊的故事”“小熊赏月”“幸运的小熊”“小马过河”。大班活动“比尾巴”,小班活动“秋叶伙伴”。选择的材料要经典,目标要清晰可操作,过程明确有弹性。课程期望达成的目标。加强教育的社会责任,提高活动材料的品质。提高教和学的有效性。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

华东师范大学主任周合教授的讲座《幼儿园的艺术化教学》。内容包括:什么是艺术化教学?从本质上对儿童审美观的教学方式,艺术化教学鼓励儿童用视觉语言来实现他们的探索性学习活动。阅读、音乐和美术是诱发主题学习的主要艺术媒介。学习过程充分体现互动交流和互补。实现融洽胜于差异,共性与个性的情感社会化教育。

举例:主题“我的朋友”设计一个海报,分六组从各个方向组合,讲故事讲述设计的内容。有春夏秋冬的故事、地球的朋友、爱心天使、我们身边的朋友等。音乐表演《停机坪》、美术活动《设计一个钟》、阅读活动《猜猜我有多爱你》。

举例:小班活动:宝宝停车场,这节课用多媒体让幼儿认识标志“P”,用看信号开汽车游戏开始,认识警车、救护车、洒水车。用帮助小动物的方法来进一步了解车子的特征和用途。最后播放洒水车音乐结束活动。活动设计比较合理,结合了音乐、语言的整合。但教师在上课时按教案教学,洒水车的环节在幼儿认识的过程中遇到问题,教师没有根据幼儿的情况提前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孩子在认识洒水车时认为是油罐车。中班活动——方脸和圆脸。这节课是感知生活中许多物体是方和圆的组合,用故事的形式来鼓励幼儿寻找、发现周围环境中方和圆组合的物体。方脸爷爷和圆脸奶奶各自喜欢不同的形状的东西,要分家不能分。再用寻找、记录生活中有许多东西是方和圆的组合是不能分的。

举例:小班活动:好听的声音。生活中的声音,笑声、鸡鸣、盥洗、汽车、问候(老师好)。接着玩小瓶子装豆子,放音乐引导幼儿为大鼓和小鼓伴奏。分组大鼓和小鼓边唱边伴奏。教师用装一粒豆和装满豆,让幼儿体验大鼓和小鼓声。最后用糖果来探索大鼓和小鼓声。这节课比较生动和适合小班的孩子操作。

幼儿园主题教学案例分析。主题活动的展开比较深入,用四十五分钟的时间开展主题活动。例:小班“我的家”布置真实的场景,幼儿操作欲望强。客厅、厨房、卧室。“汽车主题”有汽车图片、玩具、废旧材料自制汽车,汽车品牌标志区域。“饮料吧”冲饮料的操作流程,用具、果珍、奶粉、乐口福。“我是中国人”内容有风味小吃,少数民族、京剧脸谱、挂灯笼、放气球、制作神舟六号、航天基地、组合画拼画。“服装店”、“我们的银行”“休闲角”等。

举例:中班活动:我们的鞋子,了解各种各样的鞋,体验穿合适鞋的乐趣。幼儿观察鞋子、穿大人的鞋子,听音乐“大鞋和小鞋”,比较大鞋和小鞋,说说自己的鞋,鞋子分类,数鞋子,设计欣赏鞋。最后故事“皮鞋的由来”。树立了整合的教育观,实现教学目标的整合。真正做到尊重幼儿的意愿和需要,尊重幼儿个性的发展,才能真正地支持、提升生成活动这种富有生命力的活动,使孩子真正成为活动的主动建构者。

举例:大班活动:蔬菜馆。在游戏中积累灵活运用数数、加法运算的经验。游戏报菜名、逛菜场、两个两个数,五个五个数,十个十个数,开蔬菜馆。按数序寻找蔬菜。买蔬菜,总价格不超过8元。幼儿游戏说菜名。整个活动,孩子有前知识准备,兴趣很高。发展了讲述能力和计算的能力,关注过程,回归生活。

幼儿园为学前儿童提供适宜发展性课程,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儿童是未来的人,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生活的主人、社会的主人。未来社会要求未来人具有全面适应性,健康,善交际,有能力,会生活,会学习,会发展,懂得与人和睦,与自然和谐。所有这些,要求学前教育必须保证条件,促进儿童基础素质发展。因此,适宜性发展,既是学前儿童现时的适宜性发展,也适宜儿童在未来的社会中发展。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 篇7

态度决定一切, 理念决定行为, 情感是行为的动力, 专业理念与情感是影响幼儿园教师工作质量的重要因素。然而, 由于当前幼儿师范院校生源质量较差, 某些学生选择读幼师不是因为职业理想和情感, 而是为生计无奈而来, 部分学生根本不适合当幼师, 导致部分幼儿园新教师缺乏正确的专业理念和对职业的热爱。因此, 应研制专业理念与情感的准入标准, 严把教师入口关。

课题组通过国内外幼儿教师职业准入标准比较研究, 通过全国省大样本研究, 制定了《幼儿园教师职业准入标准 (建议稿) 》[1], 从职业理解与情感、幼儿观、幼儿教师观、幼儿保教观四个维度, 提出了幼儿园教师职业准入专业理念与情感的十二条标准。

一、职业理解与情感

幼儿教师的职业理解就是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人或准备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人, 对幼儿教师职业的性质、特点及幼儿教育工作意义的正确认识, 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幼儿教师的职业情感指幼儿教师对幼儿教育工作的热爱和对幼儿的热爱, 它是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原动力。

幼儿教师的“职业理解”是幼儿教师的“职业情感”产生的前提和基础;幼儿教师积极的“职业情感”能促进其“职业理解”的更深层次的发展, 并且“职业情感”和“职业理解”相互结合, 形成幼儿教师的职业信念。

(一) 理解幼儿教师职业的性质、特点、艰苦和责任的重大, 认同幼儿教师的专业性和独特性。

幼儿教师职业的性质———幼儿教师的专业性和独特性。我国幼儿教师职业的专业特征应包括:第一, 要有系统的教育专业理论知识和专门的幼教技能;第二, 要有儿童的利益高于一切的教育理念;第三, 要有运用专业知识独立判断、决策的能力。与中小学教师相比, 幼儿教师的教育对象、教育内容的独特性, 决定幼儿教师要担负幼儿的全面教育工作。幼儿教师承担着多重社会角色, 是幼儿身体健康的护理者、认知发展的促进者、适宜环境的营造者、游戏活动的参与者、健康人格的塑造者。

幼儿教师职业的特点———辛苦和责任的重大。幼儿教师职业的特点, 主要表现在:劳动的特殊性、教师角色的多重性、教师责任的重大性与劳动产品的精神性等方面。由于幼儿教师劳动对象的特点, 决定了幼儿教师劳动的性质和特点。幼儿教师的劳动具有复杂性、创造性、示范性和劳动过程与教育效果的长期性。

(二) 热爱儿童, 热爱幼儿教育工作, 具有职业理想, 具有终身学习和专业成长的动机。

选择幼儿教师职业, 做合格的幼儿教师, 不仅要对幼儿教育工作有正确的认识, 更要培养自己热爱幼儿教育事业、热爱幼儿的情感;不能把幼儿教育工作只当成一种谋生手段, 而要将之作为一种事业追求, 要具有崇高的职业理想。

教师专业成长是教师通过接受专业训练和自身持续不断的主动学习与反思, 逐步成为专家型和学者型教师的过程。幼儿教师专业成长是教师完善自我、提升素质的需要, 是把教育既当成谋生的手段, 更当做事业追求, 不断满足自己的成就需求。

二、幼儿观

“幼儿观”主要指幼儿教师对幼儿的根本看法和态度, 主要涉及幼儿的地位和权利, 幼儿期的意义, 幼儿的特点和能力, 幼儿生长发展的规律和原因等一系列的问题。

(一) 理解幼儿阶段在人生发展中的独特地位和价值, 理解健康快乐的幼儿园生活对幼儿发展的意义。

幼儿期的儿童正处于身体与智力迅速发展及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心理学研究表明, 幼儿期是儿童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儿童心理发展具有不可逆转的特点, 即如果在这个关键期造成发展上的缺陷的话, 以后再难以弥补。幼儿期还是儿童个性和品德初步形成的重要时期。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 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 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幼儿园有温馨宜人的环境, 能让儿童直观地感受美, 学会表现美;幼儿园有丰富有趣的各种活动, 让儿童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健康成长;幼儿园有一起嬉戏的小伙伴, 有和蔼可亲的老师, 让儿童自然地学会与人交往;幼儿园更像一个大家庭, 让孩子学会宽容、礼让、分享。

幼儿园教育是一种科学的“启蒙”, 它根据孩子身心发展的特点, 发展孩子的智力, 促进孩子身体正常的发育及机能的协调发展, 培养孩子有益的兴趣, 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学习习惯。

(二) 理解幼儿的特性, 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 重视幼儿的身心健康, 关注幼儿全面发展, 乐于为幼儿发展创造条件。

幼儿是完整的人, 是整体发展的人, 其身心发展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幼儿是活生生的、有意识的人, 教师不能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幼儿, 只能创造适合幼儿的兴趣和认识规律的教育情景, 引导幼儿主动学习。

幼儿是独特的人。幼儿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其身心发展潜藏着极大的发展可能性和可塑性;幼儿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有着自己的年龄特征, 不能以成人的要求去对待幼儿;幼儿是发展中的个人, 因受遗传、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幼儿具有各自的特点和独立人格[2]。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明确要求:“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幼儿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 所以为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 幼儿园必须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 “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 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三) 尊重幼儿的人格, 维护幼儿的合法权益。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 师生关系本质上是一种平等关系, 即儿童在人格上与教师或成人是平等的, 需要得到尊重和承认。教师要把儿童作为具有独立人格的人对待, 尊重他们的思想感情、兴趣、爱好、要求和愿望等。

1989年11月2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 确立了所有儿童应享有的基本人权。每个儿童都拥有发展权、受教育权等, 家庭、学校、社会应当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所以, 幼儿教师不仅是儿童的“教育者”, 而且应当是儿童权利的实际维护者。

三、幼儿教师观

“幼儿教师观”指幼儿教师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特点、责任、教师角色及怎样科学地履行职责等方面的看法和态度。现代“幼儿教师观”的内容包括:幼儿教师的责任观;幼儿教师的角色观;幼儿教师的职业观;幼儿教师的发展观等方面。

(一) 理解幼儿教师的职业特点、专业要求、权利和义务。

根据《教育法》、《教师法》的精神, “教师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 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教育法》、《教师法》为我国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提供了基本的法律依据和充分的法律保障。所以, 每一个幼儿教师都应珍惜和保护自己的权利, 同时也要认真履行自己的义务, 自觉地、主动地为幼儿教育事业奋斗, 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和爱护。

(二) 正确定位幼儿教师的角色和任务, 积极成为幼儿成长的引导者和支持者。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指出:“幼儿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明确要求幼儿教师转变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角色。幼儿教师角色的实质就是幼儿教师在幼儿生活学习中做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幼儿教师只有正确认识自己的角色, 才能避免工作中的角色冲突, 促进幼儿健康发展。现代学前教育理论认为, 幼儿教师应该是幼儿生活中的妈妈, 学习中的老师, 游戏中的伙伴。

四、幼儿保教观

“幼儿保教观”指幼儿教师对保教活动在幼儿发展中作用的根本看法。幼儿教育的质量, 主要取决于幼儿教师综合素质的高低;幼儿教师能否较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 则取决于是否树立积极正确的幼儿保教观。

(一) 注重保教结合, 促进幼儿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和谐发展, 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幼儿园的任务是:实行保育与教育结合的原则, 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 促进其实现和谐发展。”所以保育和教育工作是幼儿园两大方面的工作, 它们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只有保教结合, 幼儿的身心全面发展才能实现。

(二) 注重保护幼儿的好奇心, 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发掘幼儿的兴趣爱好。

幼儿的好奇心引发他们的各种探究行为, 使幼儿了解周围事物, 并积累大量生活经验。教师应当创设满足幼儿好奇心的环境条件, 把幼儿的好奇心引向强烈的智力活动。幼儿期是想象力发展的重要时期, 幼儿园要通过游戏、玩教具、讲故事、创设环境等方面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对于幼儿, 要引导他们认识世界就必须从培养兴趣入手, 让孩子快乐, 轻松、自然地接受教育。

(三) 重视环境和游戏对幼儿发展的独特作用, 将游戏作为幼儿的主要活动。

幼儿的学习乃至整个发展都是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完成的, 强调环境对儿童发展的作用。《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 要“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 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和条件”。游戏是儿童的权利, 是学前儿童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 各幼儿园要以游戏为主导活动形式贯穿在儿童在一日生活之中。所以幼儿园要注意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贯彻“以游戏为主”的基本原则, 做到教育活动游戏化和游戏活动教育化[3]。

(四) 重视丰富幼儿多方面的直接经验, 将探索、交往、游戏、一日生活等实践活动作为幼儿最重要的学习方式, 避免幼儿教育小学化

幼儿园课程的内容与形式是受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的, 它与小学课程相比, 有着自己的特点:首先, 幼儿园课程融合于幼儿在园内的一日活动之中, 具有生活化的特点, 并以游戏为基本形式。游戏是幼儿园课程的实施的基本形式, 如果幼儿园以教学活动来代替游戏, 幼儿园教育就会导致“小学化”。其次, 幼儿园课程以促进幼儿获得对生活环境的直接经验为主要目的。幼儿认识事物主要是通过感官和动作, 获取直接经验, 而不是像小学生一样学习书本知识。

(五) 重视幼儿园、家庭和社区的合作

当今社会的幼儿教育不再是单一的模式, 它是家庭、社会、幼儿园共同对孩子进行的教育。幼儿园、家庭、社区的教育能够优势互补, 有利于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 协调相关的社会群体力量, 统合各方资源以形成教育合力, 促进儿童健康发展。

作为幼儿保教专职机构的幼儿园, 在三者之中起着主导作用, 应以《纲要》为指导, 通过各种科学的途径和方式, 架起幼儿园和家庭、社区之间合作共育的桥梁, 以便科学有效地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摘要: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情感和态度是影响幼儿园教育质量非常重要的因素, 是幼儿园教师职业准入的重要指标。本文从职业理解与情感、幼儿观、幼儿教师观、幼儿保教观四个维度提出了幼儿园教师职业准入专业理念与情感的十二条标准。

关键词:幼儿园教师,准入标准,专业理念,职业情感

参考文献

[1]李小球, 郭铁成, 姜协武, 杨锋.《幼儿园职业准入标准》的初建研究[J].教育科学, 2014 (4) :52.

[2]陈幸军.幼儿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第1版:101.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 篇8

一、转岗教师培训课程建构的基础

国家要发展学前教育, 首先应从改善和提高幼儿教师素养着手, “国培计划”和各级各类培训抓住了幼儿教育的关键和核心———幼儿教师, 通过对教师实施全面、专业的培训, 来改善和提高学前教育质量, 并为幼儿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但不管哪种类型的培训, 都应以国家的政策和法规为依据, 立足当地和幼儿园的实际情况, 满足参训教师的发展需求。

1. 立足国家的政策与法规。

国家的政策法规是学前教育发展的方向标, 在政策法规中, 明确规定着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方向, 幼儿园保教工作的基本规范和要求, 教师专业发展和成长等若干问题。针对幼儿教师开展的培训活动应以国家的政策和法规为依据, 并与其保持一致。通过培训, 帮助参训教师解读政策法规, 并遵守幼儿园工作规范和要求, 提高对学前教育的认识。将《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教师专业标准》贯穿于培训之中。

2. 立足当地及幼儿园实际情况。

我国地域辽阔, 民族众多。各地域、各民族的独特文化和历史背景, 造就了我国多元化的学前教育, 这就要求我们在开展幼儿园转岗教师培训的过程中, 应考虑各地区的实际情况, 根据各地的文化、历史背景及特点来设计培训课程, 使课程具有实用性与独特性, 易于参训者接受, 并能学以致用, 因地制宜。

3. 立足幼儿园转岗教师的需求。

转岗教师中, 部分教师为未系统学习过幼儿教育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非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 且新入岗;部分教师为中小学教师, 有一定的教学能力和实践经验, 但不熟悉幼儿园教育的特殊性和科学性。针对不同的教师, 在培训之前, 应做好参训需求调查, 明确每一位教师的学习及发展需要, 并以此为依据进行课程的设计与安排。

二、培训课程目标的建构

培训课程目标是课程设置的前提和起点, 在课程的建构中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培训目标应以《幼儿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要求为依据, 依照教育部办公厅颁发的《“国培计划”课程标准 (试行) 》中各项目具体目标任务, 制定符合转岗教师发展需求的目标。目标的制定可以从师德和理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师德和理念, 通过培训深化转岗教师对幼儿教师角色、职能以及角色专业化的认识, 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提升其职业幸福感和责任感, 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与儿童观。二是专业知识, 帮助参训教师掌握系统的学前教育知识, 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年龄特点和学习方式, 掌握基本的保育教育知识, 了解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共性和差异等。三是专业能力, 初步掌握幼儿园一日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提高游戏活动和幼儿园环境创设的能力, 具备家庭教育指导工作、设计与组织幼儿园教育活动及教学评价与反思的能力等。

三、培训课程内容的建构

1. 围绕两个《标准》设置课程内容。

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 依照《幼儿教师专业标准》和《“国培计划”课程标准试行》的基本要求进行架构和设计, 将建议课程内容和自主设置课程内容相结合, 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相结合, 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相结合, 通识课程和特色课程相结合, 通过几大模块内容的整合, 循序渐进地、全面系统地为参训教师提供个性化的学习。

2. 增加选修课程, 注重因人施教。

课程内容的设计上, 关注教师个性化的需求, 通过对参训教师培训前的需求调查, 我们了解到大部分转岗教师对专业技能的掌握不是很强, 而在幼儿园教学过程中又特别需要这样的技能来做支撑, 为此, 我们开设了部分的选修课程, 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从中选择部分课程进行学习并完成相应的考核任务。

3. 突出地方特色, 引导教师关注本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任何课程都根植于一定的地区, 并受其民族文化的影响。丽江是一个文化、艺术资源丰富的城市, 为了帮助来自少数民族地区的参训教师, 进一步关注幼儿生活, 掌握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方法, 提高其课程实施与评价的能力, 在课程内容中, 增设了具有丽江特色的五大领域教育实践与研讨活动。

4. 增加实践学时, 注重理实结合。

课程内容的设置, 要特别关注学习的实践性和实用性。为了帮助转岗教师尽快将所学的专业理念、知识与技能运用于教育教学实际工作中, 课程加大了实践学时的比例, 将分散实践与集中实践相结合, 课内实践与课外实践相结合, 除了安排大量的技能实践与分组实践活动外, 还专门开设了8个学时的跟岗实践活动, 要求参训教师在幼儿园优秀教师和高校教师的双重指导下, 完成相应的实践任务, 并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

四、培训课程的实施

课程的实施, 力图做到方法的有效性, 培训形式的多样性, 强调“参与式”、开放性和创造性, 做到“四个结合”:即集中培训与分散指导相结合, 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相结合, 教育教学与课题研究相结合, 业务指导与品格熏陶相结合。在培训方法上尽量采用交流研讨、实地考察、课例观摩、案例分析、跟岗实践、技能训练等, 让教师在玩中学、做中学, 通过亲身实践和体验, 获得发展。同时, 搭建教师交流平台, 让参训教师在学习中、学习后仍然能与专家、教师及同行交流, 并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

五、培训课程的评价

培训结果的考核是检验培训效果的重要机制, 为了全面而有效地考核参训教师, 我们将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 培训考核与培训后考核相结合, 并重视培训过程的管理。过程性评价贯穿于培训的始终, 考核内容包括参训教师参与活动的次数、活动中的表现及学习态度等;终结性评价是在培训结束时, 要求参训教师组织幼儿园教学活动、制作玩教具、环境创设、布置活动区等, 并提交相应的作业, 专家根据完成情况, 给予适当的评定。培训后考核要求承担培训的机构继续追踪返校工作的受培教师, 对其培训结果进行验证, 同时听取参训教师对培训工作的建议, 并进一步改善培训工作。

摘要:为了满足我国幼儿入园需求, 国家大力发展学前教育, 大量的非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和中小学富余师资充实到幼儿园师资队伍中, 成为幼儿园新生力量——转岗教师。如何提高转岗教师专业素养, 促进幼儿教育的健康发展, 成为我国当前学前教育发展的重点。文章立足于《幼儿教师专业标准》, 围绕少数民族地区培训课程的建构展开论述, 为构建合理、有效、具有地方特色的培训课程提供参考。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 篇9

一、出黑板报活动在幼师生专业素质培养中的作用

(一) 从职业理念与师德来看, 出黑板报活动有利于幼师生树立科学的专业理念, 具有高尚的师德

1. 出黑板报活动有利于幼师生树立科学的专业理念

在幼儿师范学校, 通过出“以幼儿为本”, “幼儿教师职业道德”, “幼儿教师的素质”等为主题的系列黑板报, 可以让幼师生更好地了解幼儿教师职业, 帮助幼师生树立科学的专业理念。

2. 出黑板报活动有利于幼师生高尚师德的培养

黑板报本身就具有很强的育人功能。它将高尚的思想、道德, 崇高的理想等现代社会所追求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通过黑板呈现出来, 对学生的人格和道德品质起着陶冶作用。在幼儿师范学校, 在黑板报传统的育人功能的基础上, 再增加幼儿教师的道德修养方面的内容, 将对幼师生高尚师德的培养起着重要的的作用。

(二) 从专业知识来看, 出黑板报活动有助于专业知识的获得与掌握

1. 通识性知识

《专业标准》中指出, 幼师生须掌握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中国教育基本情况的知识, 幼儿园各领域的特点与基本知识, 艺术欣赏与现代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等。而这些知识可以通过出黑板报活动让学生掌握。

2. 学前教育领域的专业知识

《专业标准》中指出, 幼师生须掌握幼儿发展知识, 幼儿保育和教育知识。出黑板报活动有助于学生这些专业知识的掌握。如, 可以通过出“幼儿身体发展的规律”, “幼儿感觉的发展”, “幼儿的想象力”等为主题的黑板报活动让学生掌握幼儿发展知识。

二、通过出黑板报活动培养幼师生专业素质要注意的两个问题

(一) 班主任重视, 并加强指导

黑板报在实施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很多班主任对黑板报不够重视, 他们认为出黑板报是学生的事情, 教师只要下达任务, 学生完成任务就行了。因此, 多数班主任不愿意去指导本班的黑板报。由于缺少教师的指导, 黑板报的效果不佳。因此, 班主任重视并加强对黑板报的指导就非常有必要。班主任要成为班级黑板报的总设计师, 对黑板报的总的目标、主题及发展方向进行总体把握。

(二) 规范化

黑板报在实施中往往存在这样的问题:没有统一的规划, 班主任很少过问, 没有指导, 完全是学生的事情, 学生们按自己的意图来编排抄写。这使黑板报的教育功能大打折扣。作为一种具有育人功能的教育活动, 出黑板报活动就应该做到有目的、有计划。也就是说, 每一期黑板报都要有目的、有计划、有主题, 并且有具体实施方案, 比如说由谁来实施, 用什么方法来实施等。这样做, 目的就是避免让让出黑板报活动因为太随意而缺乏规范化, 从而减弱乃至失去它的教育功能。

三、通过出黑板报活动培养幼师生专业素质的实施策略

(一) 以学生为主体, 分小组轮流负责, 全员参与

出黑板报过程中存在着有些班级的黑板报往往由少数几位学生包办的问题。这样做的结果是大多数学生的能力得不到培养和锻炼, 最后导致黑板报学生出黑板报的积极性不高, 并且出了没人看, 使黑板报失去了其本来的教育意义。

因此, 要通过黑板报培养幼师生的专业素质, 就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参加到出黑板报活动中来。可把把班级学生分为若干个出黑板报小组, 每个小组确定一名小组长, 负责本组的出黑板报活动。各个小组间的人员要保持均衡, 避免在出黑板报方面有特长的学生都分到同一个小组, 使各小组内的成员各有特长, 取长补短, 分工合作。每一期的出黑板报活动由一个小组承担, 组长负责实施。各期黑板报的实施依次在各组间轮流。通过这种方式把班级每一位同学出黑板报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同时也把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了, 最终的结果就是他们的学前教育专业素质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二) 定期评比

如果不对黑板报定期评比, 并予以适当的奖励, 就不能激发学生的动力, 不能提高学生创作的热情。评比时间要固定, 评比项目要多样, 如可设最佳书法奖、最佳创意奖、最佳美文奖、最佳组织奖等等, 及时肯定学生的劳动成果, 表扬学生的聪明创造。[4]通过这样的定期评比, 激发学生学习和创造的积极性, 对培养他们的专业素质具有积极作用。

(三) 结合班级其他活动深入开展

任何单一的活动对学生的教育影响作用都是有限的。而如果把这一活动结合其他活动使之继续深入下去, 效果会更好。所以, 可以把出黑板报活动与班级其他形式的教育活动结合起来, 例如, 以“幼儿园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为主题的黑板报就可以结合班级其他活动进行, 如全班同学学习讨论, 或者请专业的幼儿园应急救护方面的专家、教师给同学们示做讲座等。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专题可结合学生幼儿园见习活动开展, 从而让学生对幼儿的一日生活有更加深刻的印象。

摘要:黑板报是学校教育中的一种传统的教育和宣传方式。但是, 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 黑板报的教育功能被逐渐弱化。文章以《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 (试行) 》的视角对黑板报进行了重新审视, 从职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三个方面来说明出黑板报活动在幼师生专业素质培养中的作用, 并提出了以学生为主体, 分小组轮流负责, 全员参与, 定期评比, 结合班级其他活动深入开展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黑板报,专业素质,作用,策略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 (试行) [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门户网站.

[2]张兰兰.通过出黑板报活动提高幼师生的综合素质[J].才智, 2012, (24) .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 篇10

如何有效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教育学院作为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专门机构, 在教师专业发展理论基础上, 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要求, 结合地区幼儿教师队伍实际, 采取以下一系列优化幼儿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实践策略。

一、以全员培训为基础, 全面提升幼儿教师的基本专业素养

幼儿园教师全员培训是全面提升我地区幼儿教师基本素质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它的特点是全员参与、影响广泛。为了使培训扎实、有效进行, 学院继教部研究制定了《吉林市幼儿园教师全员培训实施方案》, 借网联培训、集中培训、园本培训、岗位自修几种形式, 通过天网、地网、人网实现了对我地区城市幼儿园, 农村幼儿园、校带园的全覆盖。学院作为区域教师培训的统领机构, 实施该策略主要包括两方面, 一是在地区教师培训规划中明确全员培训是教师培训的一项重要内容。区域教师培训规划是全部培训工作开展的政策保障。学院在09年经周密调研, 多方征求意见, 认真起草"十二五"教师培训规划——《吉林市“十二五”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工作规划》, 在这个规划中明确指出中小学、幼儿园全员培训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 并提出相应的工作目标和工作要求, 这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全员培训工作指明了道路、明确了方向, 也为扎实、有效的开展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二是在制定有关全员培训的区域教师管理制度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区域教师培训机构必须未雨绸缪, 抢先抓早提出区域教师培训思路和培训策略, 并主动与区域教育行政部门沟通协调, 共同研究制定了《吉林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管理办法》《吉林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登记制度试行办法》等管理制度, 为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提供了有效的制度保障。三是在开发区域教师培训课程中发挥作用。课程和教材是教师培训的核心问题。遵循针对性、实用性原则, 按照"教研问题化、问题课题化、课题课程化"的研训思路和培训机制研发培训内容, 这种培训内容我们称之为研训专题。

二、以基地园为依托, 促进幼儿园教师专业水平的均衡发展

该策略主要是在吉林地区建设若干所教师专业发展基地园, 通过基地园的引领、辐射作用, 重点带动农村地区和市区薄弱幼儿园的发展, 从而使地区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整体提升。

一定区域内的幼儿园之间, 无论是办园水平, 还是幼儿园教师专业化程度, 都存在着或大或小的差距。为切实促进地区教师的均衡发展, 依据全市幼儿园的分布状况、学校办园水平和教师专业化程度, 确定了12个教师专业发展基地园, 并以教师专业发展基地园为核心, 建立了12个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截至目前, 全市共有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成员138所, 覆盖了城乡全部幼儿园。形成了教师专业发展基地园和共同体成员互促共进的区域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互助体系。

通过依托基园开展各项教学研究、教师培训和教育科研, 发挥名园优长, 带动和影响偏远农村幼儿园和市内薄弱幼儿园。2012年, 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城乡教师万人结对。通过开展区域内各园结对挂钩、城乡幼儿园结对帮扶、城市名优教师到农村幼儿园送教、农村教师到优质幼儿园进修等活动, 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示范辐射作用, 在更大范围内形成教师间的同伴互助效应, 达成提升农村幼儿园教学管理水平和幼儿教师素质的目的。

三、以名优教师队伍建设为引领, 带动幼儿园教师专业水平的全面提升

该策略旨在不断探索建立一种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师评优制度。众所周知, 优秀教师, 作为教师群体的精英, 是高质量教学的代表;优秀教师的评选和标准, 应当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指明方向, 优秀教师的评选, 也应当成为促进教师专业进步的激励机制。教师的评优制度, 作为教师在职发展的推动力, 是教师质量检测和保障体系中的关键一环。教育学院作为检测本区域内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机构, 通过对骨干教师、名优教师和学科教学专家三个不同层次教师的培养和评价, 改善和优化名优教师队伍结构, 引领和带动中小学以及幼儿园教师专业水平的全面提升。

学院打造了以全员教师为塔基, 以骨干教师为塔身, 以教育教学专家为塔尖的“金字塔”式教师队伍结构。学科教学专家是我市名优教师队伍中的塔尖部分, 是学科教学的领军人物, 其培养对象主要从省特级教师、省学科带头人、市“全天侯”教师和市“十杰”教师中精心遴选, 共17名。通过域内培训与域外培训相结合的方式, 促使教师凝练教学思想、丰富实践智慧。教坛名师居于名优教师队伍的塔身部分, 是名优教师队伍中的骨干力量, 其培养对象主要由市骨干教师中精选, 共84名。在培训过程中, 坚持培养与使用相结合的原则, 厚重理论积淀, 提高实践能力。骨干教师是名优教师队伍中塔基部分, 是名优教师队伍的基础力量。全市共有市级骨干教师培训对象134名。集中培训和岗位研修, 是骨干教师培训的主要方式。

三个层次的优秀教师发挥了专业引领的作用, 不断提高全体幼儿教师执教能力。通过名优教师与青年教师结对、为青年教师上示范课、指导青年教师做展示课、为青年教师做专题讲座, 促使优秀青年教师快速成长;通过名师论坛、专题论坛等活动, 为普通教师提供学科教学的有效策略与方法, 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的不断提高。

四、以精品课建设为契机, 推动幼儿园教师教学活动的改革

该策略首先要明确的是:什么是精品课?“精品课”是一定时间、一定区域内教学思想先进、教学方法合理、教学手段恰当、教学效果显著, 并具有示范、及推广价值的典型课例。“精品课”建设, 是工程的第三个支柱项目, 最终的目的是努力实现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共建共享, 推动课堂教学改革, 促进教师课堂教学实践能力的全面提高。

“精品课”由市级“精品课”和“我的‘精品课’”, 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前者面向的是部分名优教师和部分典型课例, 其主要功能是典型示范;后者面向的是全体教师和所有课例, 其主要功能是互助提升。

五、以“学苑杯”幼儿园教育教学竞赛为平台, 提升幼儿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

“学苑杯”幼儿园教育教学竞赛, 以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为重点, 以形式多样的教育教学评比和竞赛活动为载体, 全面提升我市幼儿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与实践操作技能。

“学苑杯”幼儿园教育教学竞赛在整体设计上, 力争与教学研究工作和教师培训工作有机整合, 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教学竞赛的激励、示范和培训功能。幼儿园教师培训的主题既是教学研究的主题, 也是教学竞赛的主题, 三者的高度整合, 实现了教研、培训和竞赛工作的一体化, 避免了各项工作的交叉、重叠甚至冲突, 有利于专项问题的集中解决。我们将竞赛分为初赛、复赛和决赛三个层级进行, 实现全员参与。

“学苑杯”幼儿园教育教学竞赛是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载体, 保证竞赛过程的全员参与是本项竞赛的基本要求。2010—2012年, 根据幼儿园学段教育教学状况, 组织了幼教学科专题竞赛13次, 参加决赛教师236人次, 78个单位获集体奖, 165位教师获个人奖。“学苑杯”幼儿园教育教学竞赛, 进一步强化了幼儿园教师培训工作, 深化了教学研究工作, 有力提升了地区幼儿园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 促进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水平的整体提升。

摘要:如何有效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教育学院作为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专门机构, 在教师专业发展理论基础上, 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要求, 结合地区幼儿教师队伍实际, 采取以下一系列优化幼儿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实践策略。

幼儿园教师自我评价与专业发展 篇11

关键词:幼儿园教师;自我评价;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6-172-002

一、引言

幼儿园教师自我评价是指幼儿园教师通过自我认识,进行自我分析,从而达到自我提高的过程。幼儿园教师的自我评价是一项十分复杂而重要的活动,它关系到幼儿园教师如何认识自我,提高自身专业素质,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幼儿园教育工作评价主要以幼儿园教师自评为主,旨在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水平和专业发展。

二、幼儿园教师自我评价对专业发展的作用

教师自我评价对于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意义重大,幼儿园教师通过自我评价,能认识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进而针对不足进行反思,从而促进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

1.有利于提升幼儿园教师的教育信念

幼儿园教师的教育信念是在幼儿教育科学认识的基础上,日益积淀成的关于幼儿及其学习等教育内容的较稳定、持久的态度、情感和益智的综合体。但单纯的外在的培训和学习对信念的培养是有限的,还需通过幼儿园教师自我评价来配合提升,使得不断反思,不断完善。因此自我评价作为幼儿园教师的一个认识自己、教育自己,从而提高自己的过程,是提升自己教育信念有益的途径。

2.有利于促进幼儿园教师专业知识的增长

专业知识是幼儿园教师进行幼儿教育的知识和技能性保障,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要求具备普通的文化知识、学科的专业知识、教育教学知识以及实践性知识。而对幼儿园教师的教学实践而言,实践性知识更重要。但是实践性知识无法通过书本、培训或其他外在方式获得,它是存在于幼儿园教师的头脑中,因此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幼儿园教师之间的交流以及幼儿园教师的自我评价。

3.有利于提高幼儿园教师的专业能力

幼儿园教师专业能力是指幼儿园教师在从事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尽管幼儿园教师的专业能力可通过外在学习获得一定程度的发展,但如若得到提高,则更多的是通过“做中学”来达到。因此,幼儿园教师的自我评价,有助于促进年轻幼儿园教师的成长,提高幼儿园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使其逐步发展成为研究型幼儿园教师,从而提高其专业能力。

4.有利于增强幼儿园教师的自我专业发展意识

幼儿园教师自我专业发展强调幼儿园教师不仅是专业发展的对象,更是自身专业发展的主人,是一种自我更新、专业自主的发展。幼儿园教师专业活动有多种形式,如与专家交流、与同事合作、与家长接触等,但最基本的专业活动形式是教育教学。因此,自我反思教学过程、保持与幼儿和同行间的对话交流等,均可以有效促进其专业发展,因此强调自我评价正是培养幼儿园教师自我专业发展意识的最佳途径之一。

三、促进幼儿园教师进行自我评价的有效途径

(一)幼儿园层面

1.创设促进幼儿园教师自我评价的氛围

良好的沟通交流氛围对促进幼儿园教师自我评价的开展非常重要。首先,幼儿园要营造一种良好的文化氛围,为教师学习发展创造机会。可以组织一些经验交流会、课题教研会等活动,使幼儿园教师之间相互沟通交流、自我反思。其次,幼儿园可以树立模范榜样,推出自我专业发展比较优秀的幼儿园教师,起到示范和激励作用。

2.建立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档案

建立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档案,关注幼儿园教师发展过程,促进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从分析幼儿园教师现状到评价活动的每一环节和程序的设计与安排,都要着眼于是否有利于帮助和促进幼儿园教师的发展,突出评价在学习与工作中的反馈与矫正作用,把幼儿园教师评价真正变成促进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二)幼儿园教师层面

1.做好教学反思

做好教学反思,可以考虑“教”和“学”两个方面。“教”的角度即幼儿园教师要不断反省自己,分析教学效果如何,目标是否达到。“学”的角度即注意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知识、情感和技能所达到的效果。具体来说,可以通过四方面进行反思,即教学心得、教学的不足之处、幼儿学习情况以及今后需改进和提高的地方。曾有著名教育家指出:“教师本人对自己的经验的分析会带来很大的收获。”幼儿园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过程、方法以及效果等及时分析并反思,便于积累经验、总结教训,从而调整和弥补不足。许多优秀的幼儿园教师之所以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这与他们不断地进行自我反思是分不开的。

2.通过幼儿的反馈进行自我评价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初探 篇12

一、以人为本, 关注教师心理需求, 激发教师专业成长的内动力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 要求教师具有相应的角色承担能力, 要以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角色与幼儿互动, 交流的同时, 自身还必须成为学习者、研究者, 在与幼儿的互动交流过程中体验与幼儿一起成长的快乐, 让教师职业焕发出应有的魅力。那么, 怎样才能激发起教师专业成长的内动力呢?我们从以下三点做起。

1. 建立“教师之家”。

从人性化的角度为教师创设和谐、温馨, 富有诗意的环境, 作为放松心情, 舒缓压力的心灵驿站。我们在“教师之家”悬挂上书法作品, 上面写着“品味职业人生, 做一名幸福快乐的教师”, 摆放一些鲜花和教师亲手创作的工艺品。教师们听着舒缓轻柔的音乐, 捧着清香的玫瑰花茶在这里或看书, 或聊天, 自我放松, 调整情绪, 储蓄能量。每当这个时候, 教师们都会非常激动和愉快, 由衷地感到作为三幼教师的幸福。

2. 爱和尊重。

人都有被爱和尊重的需要, 在爱和尊重的氛围中工作和生活, 人的积极性会更高, 潜能会得到更充分地发挥。我们对教师做到充分地尊重, 主动和她们沟通交流, 对她们的抱怨和牢骚耐心倾听, 从中了解她们的真实想法, 吸收她们有价值的构思和设想, 从而改进和完善我们的工作, 并不断刺激她们从发低级牢骚到发高级牢骚, 从而激发她们的聪明才智, 促使她们成长和进步。

3. 成就激励法。

心理学家麦克利兰提出:人在生存条件和物质需要得到相对满足的前提下, 有三种高层次需要———权力需要, 关系需要和成就需要。高成就需要的人对胜任和成功有强烈的要求, 她们把做好工作、取得成就看成人生最大的乐趣, 从工作成就中获得极大满足, 她们对个人从事的工作希望得到明确而又迅速的反馈。如果她们的工作得不到反馈, 她们就不知道自己的工作成绩如何, 更谈不上满足成就的需要, 对于这样的老师, 我们就及时肯定她们的成就, 使她们了解自己的成功所在, 进一步加强成就的愿望, 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二、以“研”为主, 注重反思和教研

斯腾豪斯提出教师专业发展有三条途径:系统的理论学习、研究其他教师的经验, 检验已有的理论。这说明了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是“研究”。教研是研究, 反思也是研究。那么教师们怎样才能成为学习者、研究者, 在研究中学习, 在学习中成长呢?

1. 五分钟反思。

我们让我们的教师, 坚持每天抽出五分钟时间对自己当天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反思, 或记录下孩子的只言片语, 或对一个事件作叙事性描述, 或写出对某事的感想, 或从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的组织, 教学方法的运用以及师幼互动的情况、课堂效果等各方面进行深入剖析, 总结出自己的感悟, 写出有一定质量的教育笔记。通过坚持一学期这样的反思, 教师的研究能力大大提高, 对教育中的现象能时时留心并作出分析。有了思考的习惯, 并且写作能力也提高了。

2. 三段式培训。

根据我园的课程设置, 我们请专家来我园指导、培训、点拨, 以便教师更好地把握教材, 更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我们把专家请来后, 先是让专家任意听我园教师上的随堂课两节, 以便更真实地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接着专家给教师们上一节示范课, 让教师亲眼看到专家是怎样组织课堂的。然后是教师们与专家一起进行互动、研讨, 研讨内容有教师自评、反思、专家点评、教师共同讨论、解难答疑。这样的“听课———示范———研讨”三段式活动对教师们特别是上课的教师促进很大, 她们会根据专家和教师们的建议对本次教学活动重新调整, 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宝贵经验。

3. 观摩和教研。

教研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永恒的主题, 而长期以来, 一方面教师在教研中总是处于被动地位, 所教研的问题空泛、不具操作性, 没有实际意义。为解决这一问题, 我们通过案例分析来提升教师的教研意识和能力, 我们先把教师在教学中的普通案例收集过来, 每次教研活动时, 我们选择其中的一个进行研讨。“启蒙阅读重点应该是阅读”、“刘硕雨为什么不想来园”、“蒙氏数学与《和谐发展课程》数学的融合”、“五大领域之间的相互渗透”……这些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教师所熟悉的事和教师们必须面对而又一时不知道如何妥善解决的问题, 引起了教师们的极大兴趣。教师们你一言我一语, 思路大开, 各抒已见。通过讨论, 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是时代的要求, 是历史的挑战, 是职业的需要, 是教师实现内在生命价值的需要, 我们要从实际出发, 从多角度、多层面地不断探索教师专业成长的方法和途径, 有效地推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从而促进幼儿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牧之、张震.心理学.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10) .

[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9) .

上一篇:提取工艺技术下一篇:橡胶高产栽培技术